CN102722660A - 空气击穿电压的预测方法与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气击穿电压的预测方法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22660A
CN102722660A CN2012102235017A CN201210223501A CN102722660A CN 102722660 A CN102722660 A CN 102722660A CN 2012102235017 A CN2012102235017 A CN 2012102235017A CN 201210223501 A CN201210223501 A CN 201210223501A CN 102722660 A CN102722660 A CN 1027226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ex
meteorological index
meteorological
major component
aggrega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2350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22660B (zh
Inventor
蚁泽沛
牛海清
张耿斌
张尧
吴倩
刘毅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to CN20121022350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22660B/zh
Publication of CN1027226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226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226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226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气击穿电压的预测方法与装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多个气象指标进行降维,再通过加权叠加,得到一维的大气放电综合指数,该指数能真实地反映各气象指标的综合特性。计算出未来某时间的大气放电综合指数后,参照往期空气击穿电压与当时大气放电综合指数的关系和规律,可以预测出未来空气击穿电压的变化趋势,且预测过程简单,预测结果准确有效。

Description

空气击穿电压的预测方法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气击穿电压的预测方法与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系统高压电气设备外绝缘通常是由空气来充当绝缘介质,而空气的放电起始电压受各种气象因素影响,如温度、湿度、海拔、气压、相对空气密度等等。因空气的绝缘能力下降而导致的电力系统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大气条件对空气间隙的击穿电压的影响备受学者关注。目前,大多数国家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都推荐用相对空气密度和绝对湿度两个参数来表征大气条件对电气外绝缘放电电压的影响。
我国GB/T16972.1-1997标准采用空气相对密度和绝对湿度两个参数对大气放电电压进行联合校正,实际大气条件下的放电电压为:
U=U0·Kt=U0·Kδ·Kh2             (1)
式中:U0为标准参考大气条件下的放电电压,Kt为大气校正因数,Kδ为空气密度校正因数,Kh2为湿度校正因数。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根据各国大量试验结果分析,发现湿度对外绝缘放电电压的影响和预放电类型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采用以g参数法为基础的校正方法。它定义为:
g = Ub 50 d · 1 E a + - - - ( 2 )
式中:Ub50和d分别表示实际大气条件下的50%放电电压和放电距离,Ea+为正极性流注的平均电位梯度(kV/m),即Ea+=500δK(δ为空气密度,K为开尔文温度)
用相对空气密度和绝对湿度来修正放电电压有一个基本假设,即湿度和空气密度是相对独立的。该方法中,温度对外绝缘放电电压的影响是通过空气相对密度来反映的。研究人员发现温度和湿度两个参数不是相互对立的,因而空气密度与绝对空气湿度对放电电压的影响也不应是独立的。实际运行的电气设备都是处于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所以单纯靠相对空气密度和绝对湿度并不能全面反映各种复杂的天气状况下高压电气设备周围空气绝缘强度的变化,也不能直观有效地预测将来空气绝缘强度的变化趋势。此外,前两种方法均采用绝对湿度,而实际生活中,湿度通常采用相对湿度表示,这使其在实际应用上产生了不便。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情况,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空气击穿电压的预测方法与装置,以提高空气击穿电压预测的便利与准确性。
一种空气击穿电压的预测方法,包括:
记录空气击穿电压与气象指标的历史数据,根据气象指标的历史数据计算当时的大气放电综合指数;
分析历史空气击穿电压与历史大气放电综合指数的关系;
获取待预测时间的气象指标的预测数据,据此计算待预测时间的大气放电综合指数;
参照历史空气击穿电压与历史大气放电综合指数的关系,根据待预测时间的大气放电综合指数,预测待预测时间的空气击穿电压,
大气放电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如下:
建立气象指标主成分分析法数学模型:
z 1 = l 11 x 1 + l 12 x 2 + . . . l 1 p x p z 2 = l 21 x 1 + l 22 x 2 + . . . l 2 p x p . . . . . . . . . . . . . . . . . . . . . z m = l m 1 x 1 + l m 2 x 2 + . . . l mp x p
x1,x2,...,xp表示p个原气象指标,z1,z2,...,zm(m≤p)表示m个主成分气象指标,lij(i=1,2,...,m;j=1,2,...,p)表示原气象指标xj在主成分气象指标zi上的载荷;
计算所述数学模型的相关参数,具体过程如下:
计算原气象指标相关系数矩阵
R = r 11 r 12 . . . r 1 p r 21 r 22 . . . r 2 p . . . . . . . . . r p 1 r p 2 . . . r pp
rij(i,j=1,2,...,p)为原气象指标xi与xj的相关系数,其计算公式为:
r ij = Σ k = 1 n ( x ki - x i ‾ ) ( x kj - x j ‾ ) Σ k = 1 n ( x ki - x i ‾ ) 2 Σ k = 1 n ( x kj - x j ‾ ) 2
计算所述数学模型中原气象指标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通过解特征方程|λI-R|=0求出特征值λi(i=1,2,...,m),并使其按大小顺序排列,再分别求出对应于特征值λi的特征向量zi(i=1,2,...,m);
计算主成分气象指标的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
主成分气象指标zi的贡献率: a i = λ i / Σ k = 1 p λ k ( i = 1,2 . . . m )
主成分气象指标zi的累计贡献率
Figure BDA00001833525800034
取累计贡献率达预定值的特征值λ12…λm,将其对应的第一,第二,……,第m(m≤p)个主成分作为主成分气象指标;
采用主成分回归法求解所述数学模型,得到大气放电综合指数:
对所述数学模型,以各个主成分气象指标的贡献率为权进行分项叠加,各个主成分气象指标加权后再将其综合得到大气放电综合指数Y:
Y = Σ n = 1 m l n 1 a n x 1 + Σ n = 1 m l n 2 a n x 2 + Σ n = 1 m l n 3 a n x 3 . . . + Σ n = 1 m l np a n x p .
一种空气击穿电压的预测装置,包括:
数据库,用于记录空气击穿电压与气象指标的历史数据,及根据气象指标的历史数据计算出的当时的大气放电综合指数;
关系分析模块,用于分析历史空气击穿电压与历史大气放电综合指数的关系;
综合指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气象指标的历史数据计算当时的大气放电综合指数,或根据待预测时间的气象指标的预测数据计算待预测时间的大气放电综合指数;
对比预测模块,用于参照历史空气击穿电压与历史大气放电综合指数的关系,根据待预测时间的大气放电综合指数,预测待预测时间的空气击穿电压,
所述综合指数确定模块对大气放电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如下:
建立气象指标主成分分析法数学模型:
z 1 = l 11 x 1 + l 12 x 2 + . . . l 1 p x p z 2 = l 21 x 1 + l 22 x 2 + . . . l 2 p x p . . . . . . . . . . . . . . . . . . . . . z m = l m 1 x 1 + l m 2 x 2 + . . . l mp x p
x1,x2,...,xp表示p个原气象指标,z1,z2,...,zm(m≤p)表示m个主成分气象指标,lij(i=1,2,...,m;j=1,2,...,p)表示原气象指标xj在主成分气象指标zi上的载荷;
计算所述数学模型的相关参数,具体过程如下:
计算原气象指标相关系数矩阵
R = r 11 r 12 . . . r 1 p r 21 r 22 . . . r 2 p . . . . . . . . . r p 1 r p 2 . . . r pp
rij(i,j=1,2,...,p)为原气象指标xi与xj的相关系数,其计算公式为:
r ij = Σ k = 1 n ( x ki - x i ‾ ) ( x kj - x j ‾ ) Σ k = 1 n ( x ki - x i ‾ ) 2 Σ k = 1 n ( x kj - x j ‾ ) 2
计算所述数学模型中原气象指标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通过解特征方程|λI-R|=0求出特征值λi(i=1,2,...,m),并使其按大小顺序排列,再分别求出对应于特征值λi的特征向量zi(i=1,2,...,m);
计算主成分气象指标的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
主成分气象指标zi的贡献率: a i = λ i / Σ k = 1 p λ k ( i = 1,2 . . . m )
主成分气象指标zi的累计贡献率
Figure BDA00001833525800052
取累计贡献率达预定值的特征值λ12…λm,将其对应的第一,第二,……,第m(m≤p)个主成分作为主成分气象指标;
采用主成分回归法求解所述数学模型,得到大气放电综合指数:
对所述数学模型,以各个主成分气象指标的贡献率为权进行分项叠加,各个主成分气象指标加权后再将其综合得到大气放电综合指数Y:
Y = Σ n = 1 m l n 1 a n x 1 + Σ n = 1 m l n 2 a n x 2 + Σ n = 1 m l n 3 a n x 3 . . . + Σ n = 1 m l np a n x p .
本发明空气击穿电压的预测方法与装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多个气象指标进行降维,再通过加权叠加,得到一维的大气放电综合指数,该指数能真实地反映各气象指标的综合特性。参照往期空气击穿电压与当时大气放电综合指数的关系和规律,再计算出未来某时间的大气放电综合指数,可以预测出未来空气击穿电压的变化趋势,且预测过程简单,预测结果准确有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空气击穿电压的预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空气击穿电压的预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历史空气击穿电压与大气放电综合指数的散点示例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各大气参数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互相无关的几个综合指标来代替原来指标,同时根据实际需要从中选取几个较少的综合指标(尽可能多地反映原来指标的信息),再使用主成分归一分析法处理,最终,在大量实验数据的支撑下提出了一个反映各种大气环境下空气放电起始电压变化趋势的大气放电综合指数。下面大气放电综合指数的推导开始,详细解释本发明。
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大气放电综合指数包括以下步骤:
一、建立气象指标主成分分析法数学模型
假定有n个气象数据样本,每个样本共有p个变量描述,则可建立一个n×p阶的气象数据矩阵:
X = x 11 x 12 . . . x 1 p x 21 x 22 . . . x 2 p . . . . . . x n 1 x n 2 . . . x np - - - ( 3 )
从p维的气象数据中找到气象数据与击穿电压的关系比较困难。因此,对其进行降维处理,即用较少的几个综合指标来代替原来较多的变量指标,并且要求使这些较少的综合指标既能尽量多地反映原来较多指标所反映的信息,同时它们之间又是彼此独立的。这样就得到了一些新变量,新变量的形式是取原来变量指标的线性组合,并适当调整组合系数,使新的变量指标之间相互独立且具代表性。
记原来的气象指标为x1,x2…xp,它们的综合指标——主成分气象指标为z1,z2…zm(m≤p)。则
z 1 = l 11 x 1 + l 12 x 2 + . . . l 1 p x p z 2 = l 21 x 1 + l 22 x 2 + . . . l 2 p x p . . . . . . . . . . . . . . . . . . . . . z m = l m 1 x 1 + l m 2 x 2 + . . . l mp x p - - - ( 4 )
主成分气象指标z1,z2,...,zm分别称为原气象指标x1,x2,…,xp的第一,第二,…,第m主成分。其中,z1在总方差中占的比例最大,z2,z3,…,zm的方差依次递减。
主成分即是确定原来变量xj(j=1,2,…,p)在主成分zi(i=1,2,…,m)上的载荷lij(i=1,2,…,m;j=1,2,…,p),从数学上角度上,它们分别是x1,x2,…,xp的相关矩阵的m个较大的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在空气击穿电压预测中,注意要挑选前几个最大的主成分,这样既减少了变量的数目,又抓住了主要矛盾,简化了变量之间的关系。
二、计算数学模型的相关参数
通过主成分分析的基本原理,把主成分分析计算步骤归纳如下:
(1)计算相关系数矩阵
R = r 11 r 12 . . . r 1 p r 21 r 22 . . . r 2 p . . . . . . . . . r p 1 r p 2 . . . r pp - - - ( 5 )
在公式(5)中,rij(i,j=1,2,…,p)为原来变量xi与xj的相关系数,其计算公式为
r ij = Σ k = 1 n ( x ki - x i ‾ ) ( x kj - x j ‾ ) Σ k = 1 n ( x ki - x i ‾ ) 2 Σ k = 1 n ( x kj - x j ‾ ) 2 - - - ( 6 )
因为R是实对称矩阵(即rij=rji),所以只需计算其上三角元素或下三角元素即可。
(2)计算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首先解特征方程|λI-R|=0求出特征值λi(i=1,2,…,m),并使其按大小顺序排列,即λ1≥λ2≥…,≥λp≥0;然后分别求出对应于特征值λi的特征向量zi(i=1,2,…,m)。特征向量即是综合气象指数的新指标。
(3)计算主成分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
主成分气象指标zi的贡献率: a i = λ i / Σ k = 1 p λ k ( i = 1,2 . . . m )
主成分气象指标zi的累计贡献率
Figure BDA00001833525800074
取累计贡献率达预定值的特征值λ12…λm,预定值优选的为85-95%,特征值λ12…λm所对应的第一,第二,……,第m(m≤p)个主成分即为z1,z2…zm
三、使用主成分回归法计算大气放电综合指数
使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法将多维的指标化成一维的形式,对式(4)以各个新的主成分气象指标的贡献率为权进行分项叠加,再将各原气象指标综合得到大气放电综合指数Y:
Y = Σ n = 1 m l n 1 a n x 1 + Σ n = 1 m l n 2 a n x 2 + Σ n = 1 m l n 3 a n x 3 . . . + Σ n = 1 m l np a n x p - - - ( 7 )
基于以上理论,如图1所示,本发明空气击穿电压的预测步骤如下:
步骤S1、记录空气击穿电压与气象指标的历史数据,根据气象指标的历史数据计算当时的大气放电综合指数;
步骤S2、分析历史空气击穿电压与历史大气放电综合指数的关系;
步骤S3、获取待预测时间的气象指标的预测数据,据此计算待预测时间的大气放电综合指数;
步骤S4、参照历史空气击穿电压与历史大气放电综合指数的关系,根据待预测时间的大气放电综合指数,预测待预测时间的空气击穿电压。
其中,大气放电综合指数的计算不再赘述。
本发明空气击穿电压的预测装置是与上述方法对应的装置,如图2所示,包括:
数据库,用于记录空气击穿电压与气象指标的历史数据,及根据气象指标的历史数据计算出的当时的大气放电综合指数;
关系分析模块,用于分析历史空气击穿电压与历史大气放电综合指数的关系;
综合指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气象指标的历史数据计算当时的大气放电综合指数,或根据待预测时间的气象指标的预测数据计算待预测时间的大气放电综合指数;
对比预测模块,用于参照历史空气击穿电压与历史大气放电综合指数的关系,根据待预测时间的大气放电综合指数,预测待预测时间的空气击穿电压。
由以上描述及图2可知,各模块均与数据库相连,对比预测模块还分别与关系分析模块和综合指数确定模块相连,从而构成了本装置。本装置的其他技术特征与上述方法相同,在此不予赘述。
在一个实例中,气象数据包括温度、相对湿度、气压、风速四项气象指标,以一个试验监测点3的数据分析结果为例说明,其主成分气象指标z1、z2和大气放电综合指数Y的表达式如下:
z1=-0.66669x1+0.49622x2+0.46625x3+0.30315x4  (贡献率a1为43.1%)
z1=0.19992x1-0.57562x2+0.49658x3+0.61813x4   (贡献率a2为29.7%)
z1=-0.22782x1+0.04253x2+0.34875x3+0.31464x4
将各个采集点数据带入气象综合指标Y的表达式中可求出Y的具体值,这样多指标的分析变成综合气象指标Y同空气击穿电压的关系求解。以作图的方式更能直观地反映两个量直接的关系规律。
图3以监测点3数据为例,列出了大气放电综合指数Y与空气击穿电压的散点分布图,X轴为大气放电综合指数标准化后的轴,Y轴代表空气击穿电压的值,图中黑色的散点代表空气击穿电压值的分布,低于虚横线的散点代表空气击穿电压偏低,即空气绝缘性能下降,图中显示出击穿电压降低通常发生在Y值较小的部分。
计算某一地域的大气放电综合指数并建立数据库,在得知该地域今后大气参数相关预报后,即可通过计算今后大气放电综合指数并对比数据库的方式来预测今后大气放电的可能性,该方法简单有效。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6)

1.一种空气击穿电压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记录空气击穿电压与气象指标的历史数据,根据气象指标的历史数据计算当时的大气放电综合指数;
分析历史空气击穿电压与历史大气放电综合指数的关系;
获取待预测时间的气象指标的预测数据,据此计算待预测时间的大气放电综合指数;
参照历史空气击穿电压与历史大气放电综合指数的关系,根据待预测时间的大气放电综合指数,预测待预测时间的空气击穿电压,
大气放电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如下:
建立气象指标主成分分析法数学模型:
z 1 = l 11 x 1 + l 12 x 2 + . . . l 1 p x p z 2 = l 21 x 1 + l 22 x 2 + . . . l 2 p x p . . . . . . . . . . . . . . . . . . . . . z m = l m 1 x 1 + l m 2 x 2 + . . . l mp x p
x1,x2,...,xp表示p个原气象指标,z1,z2,...,zm(m≤p)表示m个主成分气象指标,lij(i=1,2,...,m;j=1,2,...,p)表示原气象指标xj在主成分气象指标zi上的载荷;
计算所述数学模型的相关参数,具体过程如下:
计算原气象指标相关系数矩阵
R = r 11 r 12 . . . r 1 p r 21 r 22 . . . r 2 p . . . . . . . . . r p 1 r p 2 . . . r pp
rij(i,j=1,2,...,p)为原气象指标xi与xj的相关系数,其计算公式为:
r ij = Σ k = 1 n ( x ki - x i ‾ ) ( x kj - x j ‾ ) Σ k = 1 n ( x ki - x i ‾ ) 2 Σ k = 1 n ( x kj - x j ‾ ) 2
计算所述数学模型中原气象指标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通过解特征方程|λI-R|=0求出特征值λi(i=1,2,...,m),并使其按大小顺序排列,再分别求出对应于特征值λi的特征向量zi(i=1,2,...,m);
计算主成分气象指标的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
主成分气象指标zi的贡献率: a i = λ i / Σ k = 1 p λ k ( i = 1,2 . . . m )
主成分气象指标zi的累计贡献率
Figure FDA00001833525700022
取累计贡献率达预定值的特征值λ12…λm,将其对应的第一,第二,……,第m(m≤p)个主成分作为主成分气象指标;
采用主成分回归法求解所述数学模型,得到大气放电综合指数:
对所述数学模型,以各个主成分气象指标的贡献率为权进行分项叠加,各个主成分气象指标加权后再将其综合得到大气放电综合指数Y:
Y = Σ n = 1 m l n 1 a n x 1 + Σ n = 1 m l n 2 a n x 2 + Σ n = 1 m l n 3 a n x 3 . . . + Σ n = 1 m l np a n x p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击穿电压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气象指标包括温度、相对湿度、气压和风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击穿电压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累计贡献率的所述预定值为85-95%。
4.一种空气击穿电压的预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库,用于记录空气击穿电压与气象指标的历史数据,及根据气象指标的历史数据计算出的当时的大气放电综合指数;
关系分析模块,用于分析历史空气击穿电压与历史大气放电综合指数的关系;
综合指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气象指标的历史数据计算当时的大气放电综合指数,或根据待预测时间的气象指标的预测数据计算待预测时间的大气放电综合指数;
对比预测模块,用于参照历史空气击穿电压与历史大气放电综合指数的关系,根据待预测时间的大气放电综合指数,预测待预测时间的空气击穿电压,
所述综合指数确定模块对大气放电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如下:
建立气象指标主成分分析法数学模型:
z 1 = l 11 x 1 + l 12 x 2 + . . . l 1 p x p z 2 = l 21 x 1 + l 22 x 2 + . . . l 2 p x p . . . . . . . . . . . . . . . . . . . . . z m = l m 1 x 1 + l m 2 x 2 + . . . l mp x p
x1,x2,...,xp表示p个原气象指标,z1,z2,...,zm(m≤p)表示m个主成分气象指标,lij(i=1,2,...,m;j=1,2,...,p)表示原气象指标xj在主成分气象指标zi上的载荷;
计算所述数学模型的相关参数,具体过程如下:
计算原气象指标相关系数矩阵
R = r 11 r 12 . . . r 1 p r 21 r 22 . . . r 2 p . . . . . . . . . r p 1 r p 2 . . . r pp
rij(i,j=1,2,...,p)为原气象指标xi与xj的相关系数,其计算公式为:
r ij = Σ k = 1 n ( x ki - x i ‾ ) ( x kj - x j ‾ ) Σ k = 1 n ( x ki - x i ‾ ) 2 Σ k = 1 n ( x kj - x j ‾ ) 2
计算所述数学模型中原气象指标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通过解特征方程|λI-R|=0求出特征值λi(i=1,2,...,m),并使其按大小顺序排列,再分别求出对应于特征值λi的特征向量zi(i=1,2,...,m);
计算主成分气象指标的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
主成分气象指标zi的贡献率: a i = λ i / Σ k = 1 p λ k ( i = 1,2 . . . m )
主成分气象指标zi的累计贡献率
Figure FDA00001833525700041
取累计贡献率达预定值的特征值λ12…λm,将其对应的第一,第二,……,第m(m≤p)个主成分作为主成分气象指标;
采用主成分回归法求解所述数学模型,得到大气放电综合指数:
对所述数学模型,以各个主成分气象指标的贡献率为权进行分项叠加,各个主成分气象指标加权后再将其综合得到大气放电综合指数Y:
Y = Σ n = 1 m l n 1 a n x 1 + Σ n = 1 m l n 2 a n x 2 + Σ n = 1 m l n 3 a n x 3 . . . + Σ n = 1 m l np a n x p .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击穿电压的预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气象指标包括温度、相对湿度、气压和风速。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空气击穿电压的预测装置,其特征在于,累计贡献率的所述预定值为85-95%。
CN201210223501.7A 2012-06-29 2012-06-29 空气击穿电压的预测方法与装置 Active CN1027226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23501.7A CN102722660B (zh) 2012-06-29 2012-06-29 空气击穿电压的预测方法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23501.7A CN102722660B (zh) 2012-06-29 2012-06-29 空气击穿电压的预测方法与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22660A true CN102722660A (zh) 2012-10-10
CN102722660B CN102722660B (zh) 2016-04-20

Family

ID=46948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23501.7A Active CN102722660B (zh) 2012-06-29 2012-06-29 空气击穿电压的预测方法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22660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50700A (zh) * 2015-12-08 2016-05-04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关联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时间序列数据清洗方法
CN105590026A (zh) * 2015-12-16 2016-05-18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卫星遥测回归方法
CN109358276A (zh) * 2018-11-30 2019-02-19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空气净距计算方法及装置
CN111896851A (zh) * 2020-08-04 2020-11-06 云南电力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短空气间隙击穿电压的预测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4325278A (zh) * 2022-03-16 2022-04-12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空气间隙耐受电压测算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08579A (zh) * 2008-11-21 2009-04-15 重庆大学 变压器油纸绝缘电热老化试验及局部放电一体化检测装置
US20120093375A1 (en) * 2006-12-01 2012-04-19 Google Inc. Identifying images using face recognition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93375A1 (en) * 2006-12-01 2012-04-19 Google Inc. Identifying images using face recognition
CN101408579A (zh) * 2008-11-21 2009-04-15 重庆大学 变压器油纸绝缘电热老化试验及局部放电一体化检测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纯刚等: "RBF网络用于变压器油击穿电压的多参数关联预测", 《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 *
白困利: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绝缘子外绝缘特性评判和预测的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Ⅱ辑)》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50700A (zh) * 2015-12-08 2016-05-04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关联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时间序列数据清洗方法
CN105550700B (zh) * 2015-12-08 2019-04-09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关联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时间序列数据清洗方法
CN105590026A (zh) * 2015-12-16 2016-05-18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卫星遥测回归方法
CN105590026B (zh) * 2015-12-16 2019-01-18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卫星遥测回归方法
CN109358276A (zh) * 2018-11-30 2019-02-19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空气净距计算方法及装置
CN111896851A (zh) * 2020-08-04 2020-11-06 云南电力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短空气间隙击穿电压的预测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1896851B (zh) * 2020-08-04 2023-04-14 云南电力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短空气间隙击穿电压的预测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4325278A (zh) * 2022-03-16 2022-04-12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空气间隙耐受电压测算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22660B (zh) 2016-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ay et al. Optimal feature and decision tree-based classification of power quality disturbances in distributed generation systems
CN102663412B (zh) 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电力设备载流故障趋势预测方法
CN106908674A (zh) 一种基于多状态量预测的变压器状态评估方法
CN107870306A (zh) 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下的锂电池荷电状态预测算法
CN105631578A (zh) 一种面向风险评估的输变电设备故障概率模型的建模方法
CN102722660A (zh) 空气击穿电压的预测方法与装置
CN104020401A (zh) 基于云模型理论的变压器绝缘热老化状态的评估方法
CN108020781B (zh) 一种断路器故障诊断方法
CN104166790A (zh) 基于逼近理想解理论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性能评价方法
Bastos et al. Machine learning-based prediction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voltage and sensor allocation
CN108334894B (zh) 基于无监督机器学习的变压器油温异常识别方法
CN115238831B (zh) 故障预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3983920A (zh) 一种建立电动车辆的动力电池的模型的方法
CN110634082A (zh)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低频减载系统运行阶段预测方法
Jia et al. Validity evaluation of transformer DGA online monitoring data in grid edge systems
CN114734873B (zh) 一种基于云端在线数据的动力电池单体热失控预警方法
CN117349614A (zh) 基于自注意力机制和时空图卷积网络的频率稳定预测方法
CN106408016A (zh) 一种配电网停电时间自动识别模型构造方法
CN109711687B (zh) 一种基于改进熵值法的绝缘子状态模糊评估方法
CN115805810A (zh) 电池故障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Dawei et al. State of charge estimation for the Vanadium Redox Flow Battery based on Extended Kalman filter using modified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CN116643178B (zh)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的soc估算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4732107A (zh) 以介质参数为评估参量的变压器套管剩余寿命预测方法
CN112363012A (zh) 一种电网故障预警装置及方法
CN114157552B (zh) 一种基于孪生时序图网络的配网故障检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