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14580B - 用于支持多天线传输技术的有效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支持多天线传输技术的有效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14580B
CN102714580B CN201080050712.4A CN201080050712A CN102714580B CN 102714580 B CN102714580 B CN 102714580B CN 201080050712 A CN201080050712 A CN 201080050712A CN 102714580 B CN102714580 B CN 1027145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down 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up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5071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14580A (zh
Inventor
高贤秀
郑载薰
任彬哲
李文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to CN20151004536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18000B/zh
Publication of CN1027145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145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145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1458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the mobile station comprising multiple antennas, e.g. to provide uplink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3Auxiliary parameters, e.g. power control [PCB] or not acknowledged commands [NACK], used as feedback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3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common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multiple user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7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2Indication of how the channel is divid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2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04W52/146Uplink powe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54Signalisation aspects of the TPC commands, e.g. frame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space frequency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469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using time-sha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并且提供用于支持多天线传输技术的有效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一种用于发送有关上行链路多码字传输的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信息的方法,包括步骤:接收上行链路多码字传输;基于多码字中的每个的解码结果,产生有关多码字中的每个的HARQ信息;调制HARQ信息;以及经由一个或多个物理HARQ指示符信道(PHICH)发送调制的HARQ信息。

Description

用于支持多天线传输技术的有效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发送有效控制信息以便支持多天线传输技术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与使用一个发射天线和一个接收天线的方案不同,多输入多输出(MIMO)方案指的是使用多个发射天线和多个接收天线用于改善数据发送/接收效率的方案。也就是说,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射机或者接收机使用多个天线以便提高容量或者改善性能。MIMO方案可以被称作多天线技术。
在多天线传输技术中,存在用于使用一个信道编码块同时地发送N个数据流的单码字(SCW)方案,以及用于使用M个(在这里,M始终等于或者小于N)信道编码块发送N个数据流的多码字(MCW)方案。此时,每个信道编码块产生单独的码字,并且每个码字被设计成便于单独的错误检测。
在用于发送多个码字的系统中,接收机需要通知发射机每个码字的检测(解码)的成功/失败。因此,接收机可以将每个码字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ACK/NACK信号发送到发射机。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由于在常规的3GPP LTE系统中仅定义了对于具有单个天线的用户设备(UE)的上行链路单码字传输的HARQ操作,所以需要定义对具有多个天线的UE的多个上行链路码字的传输和重传的HARQ操作,以及配置支持该HARQ操作的控制信息方法。
技术解决方案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提供响应于上行链路多码字传输发送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信息的方法来实现,该方法包括:接收上行链路多码字传输;基于多码字中的每个的解码结果,产生用于多码字中的每个的HARQ信息;调制该HARQ信息;以及在至少一个物理HARQ指示符信道(PHICH)上发送调制的HARQ信息。
多码字可以包括二码字传输,HARQ信息可以由2比特表示,并且可以使用四相移相键控(QPSK)方案来执行调制。
如果多个码字全部被解码,HARQ信息可以被产生为ACK信号,以及如果多个码字中的至少一个没有被解码,可以产生为NACK信号,并且HARQ信息可以被在一个PHICH上发送。
该调制的HARQ信息可以在多个PHICH上发送,并且多个PHICH中的每个包括1比特HARQ信息。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中,提供了一种使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方案发送上行链路多码字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发送上行链路多码字,接收用于上行链路多码字传输的下行链路HARQ信息,以及如果HARQ信息是NACK信号,则重传多码字,其中HARQ信息是基于多码字中的每个的解码结果产生和调制的,并且在至少一个物理HARQ指示符信道(PHICH)上被接收。
HARQ信息可以包括用于多码字中的每个的HARQ信息,并且重传可以包括如果用于多码字中的每个的HARQ信息是NACK则重传与NACK的HARQ信息相对应的码字。
如果多码字全部被解码,则HARQ信息可以指示ACK信号,以及如果多码字中的至少一个没被解码,则HARQ信息可以指示NACK信号,并且可以在一个PHICH上接收HARQ信息。
如果HARQ信息指示NACK信号,则重传包括重传所有多码字。
多码字传输包括二码字传输,并且重传可以包括交换先前二码字传输时码字所映射到的层,以及重传码字。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用于响应于上行链路多码字传输发送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信息的基站,所述基站包括:接收模块,其配置为从用户设备(UE)接收上行链路信号;发送模块,其配置为将下行链路信号发送到UE;以及处理器,其配置为控制包括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的基站,其中该处理器被配置为:经由接收模块来接收上行链路多码字;基于多码字中的每个的解码结果,产生用于多码字中的每个的HARQ信息;调制HARQ信息;以及在至少一个物理HARQ指示符信道(PHICH)上,经由发送模块发送调制的HARQ信息。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用于使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发送上行链路多码字的用户设备(UE),包括:接收模块,其配置为从基站接收下行链路信号;发送模块,其配置为将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到基站;以及处理器,其被配置为:经由发送模块来发送上行链路多码字;经由接收模块来接收用于上行链路多码字传输的下行链路HARQ信息;以及如果HARQ信息是NACK信号,则经由发送模块重传多码字,以及其中HARQ信息是基于多码字中的每个的解码结果来产生和调制的,并且在至少一个物理HARQ指示符信道(PHICH)上接收。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中,提供了一种发送用于调度上行链路多码字传输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产生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作为上行链路调度信息,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包括调制和编译方案(MCS)信息以及用于多码字中的每个的新数据指示符(NDI)信息;以及发送包括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其中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进一步包括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资源块分配信息、用于调度的PUSCH的发射功率控制(TPC)命令、用于解调基准信号(DMRS)的循环移位信息、在时分双工(TDD)的情况下的上行链路索引、在TDD的情况下的下行链路分配索引以及信道质量信息(CQI)请求和预编码信息。
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可以进一步包括跳频标记、资源分配报头、用于PUCCH的TPC命令、传输块到码字交换标记、载波指示符和多簇(multi-cluster)标记中的至少一个。
用于DMRS的循环移位信息可以被作为用于一个层或者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值给出,以及用于另一层或者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值可以基于这一个层或者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值、按照预定的规则被计算。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中,提供了一种发送由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调度的上行链路多码字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上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作为上行链路调度信息,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包括调制和编译方案(MCS)信息以及用于多码字中的每个的新数据指示符(NDI)信息;基于NDI信息来确定是否重传上行链路多码字中的每个;以及基于由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指示的调度信息来发送多码字,其中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进一步包括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资源块分配信息、用于调度的PUSCH的发射功率控制(TPC)命令、用于解调基准信号(DMRS)的循环移位信息、在时分双工(TDD)的情况下的上行链路索引、在TDD的情况下的下行链路分配索引以及信道质量信息(CQI)请求和预编码信息。
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可以进一步包括跳频标记、资源分配报头、用于PUCCH的TPC命令、传输块到码字交换标记、载波指示符和多簇标记中的至少一个。
用于DMRS的循环移位信息可以被作为用于一个层或者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值给出,以及用于另一层或者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值可以基于这一个层或者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值、根据预定的规则被计算。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用于为调度上行链路多码字传输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基站,包括:接收模块,其被配置为从用户设备(UE)接收上行链路信号;发送模块,其被配置为将下行链路信号发送到UE;以及处理器,其被配置为控制包括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的基站,其中该处理器被配置为:产生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作为上行链路调度信息,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包括调制和编译方案(MCS)信息以及用于多码字中的每个的新数据指示符(NDI)信息;以及经由发送模块发送包括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并且其中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进一步包括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资源块分配信息、用于调度的PUSCH的发射功率控制(TPC)命令、用于解调基准信号(DMRS)的循环移位信息、在时分双工(TDD)的情况下的上行链路索引、在TDD的情况下的下行链路分配索引以及信道质量信息(CQI)请求和预编码信息。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用于发送由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调度的上行链路多码字的用户设备(UE),包括:接收模块,其被配置为经由接收模块、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上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作为上行链路调度信息,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包括调制和编译方案(MCS)信息以及用于多码字中的每个的新数据指示符(NDI)信息;基于NDI信息来确定是否重传上行链路多码字中的每个;以及基于由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指示的调度信息、通过发送模块来发送上行链路多码字,并且其中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进一步包括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资源块分配信息、用于调度的PUSCH的发射功率控制(TPC)命令、用于解调基准信号(DMRS)的循环移位信息、在时分双工(TDD)的情况下的上行链路索引、在TDD的情况下的下行链路分配索引以及信道质量信息(CQI)请求和预编码信息。
本发明的以上一般描述和以下的详细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详细地解释本发明的权利要求。
有益效果
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多个上行链路天线的传输中有效地配置用于数据重传的控制信息,并且对于上行链路数据重传提供精确和有效的操作。
本发明的效果不局限于以上描述的效果,并且从以下的描述中,在此处没有描述的其他的效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被包括以提供对本发明进一步的理解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下行链路无线电帧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在一个下行链路时隙中的资源网格示例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下行链路子帧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上行链路子帧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具有多个天线的无线通信系统配置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发送和接收多个上行链路码字的方法和响应于多个上行链路码字的传输发送和接收下行链路HARQ信息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发送和接收用于调度多个上行链路码字传输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以及发送和接收多个上行链路码字的方法的示意图;以及
图8是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基站装置和用户设备(UE)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配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按照预定的格式组合本发明的构成部件和特征给出以下的实施例。在没有额外的注释的条件下,各个构成部件或者特征将被认为是可选择的因素。如果需要的话,各个构成部件或者特征可以不必与其它部件或者特征组合。此外,一些构成部件和/或特征可以组合以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公开的操作顺序可以转变为其他顺序。任何实施例的一些构成部件或者特征还可以包括在其它实施例中,或者可以根据需要以其它的实施例的来替换。
本发明的实施例基于在基站和用户设备(UE)之间的数据通信关系公开。在这种情况下,基站用作网络的终端节点,基站可以经由网络直接与终端通信。在本发明中由基站实施的特定操作也可以根据需要由该基站的上层节点实施。
换句话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使基站能够与在由包括该基站的多个网络节点组成的网络中的终端进行通信的各种操作将由基站或者除该基站以外的其它网络节点实施。术语“基站(BS)”可以根据需要替换为固定站、节点B、e节点B(eNB)或者接入点(AP)。术语“中继”可以被替换为中继节点(RN)或者中继站(RS)。术语“终端”也可以根据需要替换为用户设备(UE)、移动站(MS)、移动订户站(MSS)或者用户站(SS)。在本说明书中,上行链路发射机可以是UE或者中继器,并且上行链路接收机可以是BS或者中继器。类似地,下行链路发射机可以是BS或者中继器,并且下行链路接收机可以是UE或者中继器。换句话说,上行链路传输可以指的是从UE到BS的传输,从UE到中继器的传输,或者从中继器到BS的传输。类似地,下行链路传输可以指的是从BS到UE的传输,从BS到中继器的传输,或者从中继器到UE的传输。
应当注意到,在本发明中公开的特定术语是为了便于描述和更好的理解本发明而提出的,并且这些特定术语的使用可以转变为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或者精神内的别的格式。
在某些情况下,省略公知的结构和设备,以避免使本发明的概念难以理解,并且结构和设备的重要功能以方框图形式示出。贯穿附图相同的附图标记将用于指代相同的或者类似的部分。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由包括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系统、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系统、3GPP长期演进(LTE)系统和3GPP2系统的无线接入系统的至少一种所公开的标准文献支持。具体地,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为了清楚地展现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而没有描述的步骤或者部分可以由上述文献来支持。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可以由以上提及的文献中的至少一个来支持。
以下的技术可以适用于各种无线接入技术,例如,CDMA(码分多址)、FDMA(频分多址)、TDMA(时分多址)、OFDMA(正交频分多址)、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等。CDMA可以体现为诸如UTRA(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或者CDMA2000的无线电技术。TDMA可以体现为诸如GSM(全球数字移动电话系统)/GPRS(通用分组无线电业务)/EDGE(用于GSM演进的增强数据速率)的无线(或者无线电)技术。OFDMA可以体现为诸如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和E-UTRA(演进的UTRA)的无线(或者无线电)技术。UTRA是UMTS(通用移动电信系统)的一部分。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LTE(长期演进)是使用E-UTRA的E-UMTS(演进的UMTS)的一部分。3GPP LTE在下行链路采用OFDMA,并且在上行链路采用SC-FDMA。高级LTE(LTEA)是3GPP LTE的演进版本。WiMAX可以由IEEE 802.16e(WirelessMAN-OFDMA参考系统)和高级IEEE 802.16m(WirelessMAN-OFDMA高级系统)来解释。为了清楚,以下的描述将集中在3GPP LTE和LTE-A系统。但是,本发明的技术精神不局限于此。
在下文中,将参考图1描述下行链路无线电帧的结构。
在蜂窝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无线电分组通信系统中,在子帧单元中执行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数据分组传输。一个子帧定义为包括多个OFDM符号的预定的时间间隔。3GPP LTE标准支持可适用于频分双工(FDD)的类型1无线电帧结构和可适用于时分双工(TDD)的类型2无线电帧结构。
图1是示出类型1无线电帧结构的示意图。下行链路无线电帧包括10个子帧,并且一个子帧在时间域中包括两个时隙。发送一个子帧需要的时间在传输时间间隔(TTI)中定义。例如,一个子帧可以具有1ms的长度,并且一个时隙可以具有0.5ms的长度。一个时隙可以在时间域中包括多个OFDM符号,并且在频率域中包括多个资源块(RB)。由于3GPP LTE系统在下行链路中使用OFDMA,所以OFDM符号指示一个符号宽度。OFDM符号可以被称作SC-FDMA符号或者符号宽度。RB是资源分配单元,并且在一个时隙中包括多个相邻的载波。
包括在一个时隙中的OFDM符号的数目可以按照循环前缀(CP)的配置改变。CP包括扩展的CP和正常CP。例如,如果OFDM符号由正常CP配置,则在一个时隙中的OFDM符号的数目可以是七个。如果OFDM符号由扩展CP配置,则一个OFDM符号的长度增加,包括在一个时隙中的OFDM符号的数目小于正常CP的情形。在扩展CP的情况下,例如,包括在一个时隙中的OFDM符号的数目可以是六个。如果信道状态不稳定,例如,如果用户设备(UE)以高速移动,则可以使用扩展CP以便进一步降低符号之间的干扰。
在使用正常CP的情况下,由于一个时隙包括七个OFDM符号,所以一个子帧包括14个OFDM符号。此时,每个子帧的前两个或者三个OFDM符号可以分配给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并且剩余的OFDM符号可以分配给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
无线电帧的结构仅仅是示例性的。因此,包括在无线电帧中的子帧的数目、包括在子帧中的时隙的数目或者包括在时隙中的符号的数目可以以各种方式改变。
图2是示出在一个下行链路时隙中的资源网格示例的示意图。OFDM符号由正常CP配置。参考图2,该下行链路时隙包括在时间域中的多个OFDM符号,并且包括在频率域中的多个RB。虽然一个下行链路时隙示出为包括七个OFDM符号,并且一个RB包括12个子载波,但是本发明不受限于此。资源网格的每个元素称为资源元素(RE)。例如,RE a(k,l)位于第k个子载波和第l个OFDM符号。在正常CP的情况下,一个RB包括12×7个RE(在扩展CP的情况下,一个RB包括12×6个RE)。由于子载波之间的间隙是15kHz,所以一个RB在频域中包括大约180kHz。NDL表示包括在下行链路时隙中RB的数目。NDL的值是基于通过基站调度设置的下行链路传输带宽确定的。
图3是示出下行链路子帧结构的示意图。在一个子帧内的第一个时隙的前部分的最多三个OFDM符号对应于控制信道分配到的控制区。剩余的OFDM符号对应于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分配到的数据区。传输的基本单元变为一个子帧。也就是说,PDCCH和PDSCH分配给两个时隙。在3GPP LTE系统中使用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示例例如包括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CFI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符信道(PHICH)等。PCFICH在子帧的第一OFDM符号上被发送,并且包括有关用于在该子帧中发送控制信道的OFDM符号数目的信息。PHICH包括作为上行链路传输响应的HARQ ACK/NACK信号。通过PDCCH上发送的控制信息称为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DCI包括上行链路或者下行链路调度信息,或者用于任意UE组的上行链路发射功率控制命令。PDCCH可以包括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的资源分配和传输格式、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的资源分配信息、寻呼信道(PCH)的寻呼信息、有关DL-SCH的系统信息、诸如在PDSCH上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RAR)的较高层控制消息的资源分配、用于在某UE组中各个UE的一组发射功率控制命令、发射功率控制信息、通过IP的语音(VoIP)的激活等。多个PDCCH可以在控制区内发送。UE可以监测多个PDCCH。PDCCH在一个或者几个相邻的控制信道单元(CCE)的聚合上被发送。CCE是用于基于无线电信道的状态以编译速率提供PDCCH的逻辑分配单元。CCE对应于多个资源单元组。PDCCH的格式和可用的比特数是基于CCE的数目和由CCE提供的编译速率之间的相关性确定的。基站按照要发送到UE的DCI确定PDCCH格式,并且将循环冗余校验(CRC)附接到控制信息。按照PDCCH的拥有者或者用途以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RNTI)掩模CRC。如果PDCCH是用于特定的UE,则UE的小区-RNTI(C-RNTI)可以对CRC掩模。可替选地,如果PDCCH是用于寻呼消息,则寻呼指示符标识符(P-RNTI)可以对CRC掩模。如果PDCCH是用于系统信息(更具体地说,系统信息块(SIB)),则系统信息标识符和系统信息RNTI(SI-RNTI)可以对CRC掩模。为了指示作为对于UE的随机接入前导传输的响应的随机访问响应,随机接入RNTI(RA-RNTI)可以对CRC掩模。
图4是示出上行链路子帧结构的示意图。上行链路子帧在频率域中可以被分成控制区和数据区。包括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被分配给控制区。包括用户数据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被分配给数据区。为了保持单载波特征,一个UE不同时地发送PUCCH和PUSCH。用于一个UE的PUCCH在子帧中被分配给RB对。属于RB对的RB相对于两个时隙占据不同的子载波。因此,分配给PUCCH的RB对是在时隙边缘上“频率跳动的”。
载波聚合
在常规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甚至当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带宽可以不同地设置时,主要仅考虑一个载波。例如,可以基于单载波提供其中配置上行链路或者下行链路的载波的数目是1,并且上行链路的带宽和下行链路的带宽通常彼此相互对称的无线电通信系统。
与现有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相比,国际电信联盟(ITU)已经请求高级IMT的候选技术以支持扩展的带宽。但是,除去某些区域外,很难在全世界分配具有大带宽的频率。因此,作为有效使用多个小的频带的技术,已经开发了在频率域中物理地聚合多个频带的载波聚合、带宽聚合或者频谱聚合技术,以便逻辑地获得与使用大频带相同的效果。
载波聚合技术被引入以便提高吞吐量,防止由于宽带RF元件的引入而造成的成本增加,并且保证与现有系统兼容。载波聚合技术指的是通过在现有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例如,在3GPP LTE-A系统的情况下,3GPP LTE版本8或者9)限定的带宽单元中聚合多个载波,在UE和BS之间交换数据的技术。在现有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限定的带宽单元的载波可以被称作分量载波(CC)或者小区。使用一个或多个小区(或者CC)的载波聚合技术可以适用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例如,甚至当一个小区(或者CC)支持5MHz、10MHz或者20MHz的带宽时,载波聚合技术可以包括通过聚合最多五个CC来支持最大系统带宽100MHz的技术。
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的建模
MIMO系统使用多个发射天线和多个接收天线改善数据发送/接收效率。在MIMO技术中,单个天线路径不用于接收整个消息,也就是说,整个数据可以通过组合经由多个天线接收的多个数据片来接收。
图5是示出具有多个天线的无线通信系统配置的示意图。如图5(a)所示,如果发射天线的数目增加到NT个,并且接收天线的数目增加到NR个,则理论的信道传输容量与天线的数目成比例提高,这与仅仅发射机或者接收机中使用多个天线的情形不同。因此,能够改善传输速率,并且显著地提高频率效率。由于信道传输容量提高,传输速率理论上可以增加使用单个天线时的最大发送速率R0与速率提高比Ri的乘积。
公式1
Ri=min(NT,NR)
例如,在使用四个发射天线和四个接收天线的MIMO系统中,理论上能够获得单个天线系统的四倍的传输速率。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证明MIMO系统的理论容量的提高之后,迄今为止已经积极地开发了显著改善数据传输速率的各种技术。另外,一些技术已经应用于各种无线电通信标准,诸如第三代移动通信和下一代无线局域网(LAN)。
按照迄今为止对多天线技术的研究,已经积极地进行了各种研究,诸如在各种信道环境和多址环境下对与MIMO天线的通信容量的计算相关的信息理论的研究,对MIMO系统的无线电信道的建模和测量的研究,以及对改善传输可靠性和传输速率的空时信号处理技术的研究。
将使用数学建模更详细地描述MIMO系统的通信方法。在以上的系统中,假设存在NT个发射天线和NR个接收天线。
在发送的信号中,如果存在NT个发射天线,则最大可发送的信息的片数是NT个。发送的信息可以表示如下。
公式2
发送的信息s1,s2,…,可以具有不同的发射功率。如果相应的发射功率是P1,P2,…,则具有调整功率的发送信息可以表示如下。
公式3
s ^ = [ s ^ 1 s ^ 2 , · · · s ^ N T ] T = [ P 1 s 1 , P 2 s 2 , · · · P N T s N T ] T
此外,可以使用发射功率的对角矩阵P表示如下。
公式4
考虑到NT个实际发送的信号x1,x2,…,通过将加权矩阵W应用到具有调整的发射功率的信息矢量来配置。加权矩阵W用来按照传输信道状态等将发送的信息适当地分配给每个天线。x1,x2,…,可以通过使用矢量X表示如下。
公式5
这里Wij表示在第i个发射天线和第j个信息之间的权重。W也称作预编码矩阵。
发送的信号x可以按照两个方案(例如,空间分集方案和空间多路复用方案)来不同地处理。在空间多路复用方案的情况下,不同的信号被多路复用,并且多路复用的信号被发送到接收机,使得信息矢量的元素具有不同的值。在空间分集方案的情况下,相同的信号通过多个信道路径重复地发送,使得信息矢量的元素具有相同的值。可以考虑空间多路复用方案和空间分集方案的组合。也就是说,相同的信号例如可以按照空间分集方案通过三个发射天线发送,并且剩余的信号可以使用空间多路复用方案发送到接收机。
如果存在NR个接收天线,天线的相应的接收信号y1,y2,…,可以表示如下。
公式6
y = [ y 1 , y 2 , · · · y N R ] T
如果在MIMO无线电通信系统中建模信道,则信道可以按照发射/接收天线索引来区别。从发射天线j到接收天线i的信道由hii表示。在hih中,注意到,考虑到索引的顺序,接收天线的索引放在发射天线的索引之前。
图5(b)是示出从NT个发射天线到接收天线i的信道的示意图。该信道可以以矢量和矩阵的形式组合和表示。在图5(b)中,从NT个发射天线到接收天线i的信道可以表示如下。
公式7
h i T = [ h i 1 , h i 2 , · · · , h iN T ]
因此,从NT个发射天线到NR个接收天线的所有信道可以表示如下。
公式8
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在信道矩阵H之后被添加给实际的信道。加给NT个发射天线的AWGNn1,n2,…,可以表示如下。
公式9
n = [ n 1 , n 2 , · · · , n N R ] T
经由以上描述的数学建模,接收信号可以表示如下。
公式10
指示信道状态的信道矩阵H的行和列的数目由发射和接收天线的数目确定。信道矩阵H的行的数目等于接收天线的数目NR,并且其列的数目等于发射天线的数目NT。也就是说,该信道矩阵H是NR×NT矩阵。
该矩阵的秩由彼此独立的行或者列的数目的较小者限定。因此,该矩阵的秩不大于行或者列的数目。该信道矩阵H的秩,秩(H)被限制如下。
公式11
秩(H)≤min(NT,NR)
在MIMO传输中,术语“秩”表示用于独立发送信号的路径的数目,并且术语“层数”表示通过每个路径发送的信号流的数目。通常,由于发射机发送的层在数目上对应于用于信号传输的秩的数目,所以秩具有与层数目相同的含义,除非另作说明。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
作为数据接收失败的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以下的HARQ操作。在发送一个分组之后,如果从接收机接收到ACK信号,则数据发射机可以发送新的分组,并且如果接收到NACK信号,则重传该发送的分组。此时,可以重传经历了以前向纠错(FEC)编译的分组。因此,数据接收机接收和解码一个分组,如果成功地执行了解码,则发送ACK信号,如果解码失败,则发送NACK信号,并且在缓存器中存储接收的分组。如果数据接收机由于NACK信号而接收重传的分组,则数据接收机与存储在缓存器中的分组相关联地解码重传的分组,从而提高分组接收成功率。
HARQ方案可以按照重传时序被分成同步HARQ方案和异步HARQ方案。在同步HARQ方案中,如果初始传输失败,后续的重传被在由系统设置的预定时间执行。例如,如果重传被设置为在初始传输失败之后每个第四个时间单位中执行,有关重传时间的信息不需要用信号通知给接收机。因此,如果数据发射机接收NACK信号,则分组在每第四个时间单位重传直到接收到ACK信号为止。按照异步HARQ方案,有关重传时间的信息被单独地调度。因此,对应于NACK信号的分组的重传时间可以按照诸如信道状态的各种因素而改变。
取决于是否按照信道状态设置用于重传的资源量,HARQ方案可以被分成自适应的HARQ方案和非自适应的HARQ方案。在非自适应的方案中,在重传时其被使用的分组调制方案、使用的RB的数目等在初始传输时被预先设置。例如,如果发射机在初始传输时使用八个RB发送数据,该发射机甚至在重传时也使用八个RB重传数据。与此相反,在自适应的方案中,分组调制方案、使用的RB的数目等可以按照信道状态改变。例如,即使在初始传输时使用八个RB发送数据,重传也可以按照信道状态使用数目小于或者大于八个RB的RB来执行。
同步HARQ方案适用于具有单个天线的UE的上行链路数据传输。用于上行链路数据传输的HARQ ACK/NACK信号经由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之中的PHICH或者PDCCH来指示。如果使用PHICH,则可以执行非自适应的HARQ方案,并且如果使用PDCCH,则可以执行自适应的HARQ方案。
PHICH用于发送1比特ACK/NACK信息,比特状态0指的是ACK,并且比特状态1指的是NACK。使用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方案调制1比特信息。如果使用PHICH,则执行非自适应的方案,并且可以按照预定的模式改变冗余度版本(RV)。
PDCCH是包括用于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数据传输的控制信息的信道。UE可以获得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以便执行上行链路数据传输。用于调度上行链路传输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可以称为上行链路(UL)许可。这样的控制信息可以包括资源分配信息、调制和编译方案(MCS)等级、新数据指示符(NDI)、功率控制信息等。如果要发送的数据是新数据,则NDI具有1比特的大小,并且具有不同于先前的NDI比特状态的比特状态。也就是说,NDI值切换。在重传的情况下,发送具有与先前的控制的NDI比特相同的比特状态的控制信息。也就是说,NDI值没有切换。由于MCS是通过PDCCH表示,所以自适应的HARQ方案是可允许的。
在3GPP LTE系统中,上行链路HARQ方案定义为同步HARQ方案,并且每个UE地配置最大重传数。对上行链路传输/重传作出响应的下行链路ACK/NACK信号在PHICH上发送。上行链路HARQ操作遵循以下的规则。
1)如果不考虑HARQ反馈的内容(ACK或者NACK),精确地接收到指示UE的CRNTI的PDCCH,则UE可以执行由PDCCH指示的操作,也就是说,传输或者重传(这可以称为自适应的重传)。
2)如果没有检测到指示UE的C-RNTI的PDCCH,HARQ反馈可以指示由UE执行重传的方法。如果HARQ反馈是NACK,则UE执行非自适应的重传。也就是说,使用与先前由相同的HARQ处理使用的相同的上行链路资源执行重传。如果HARQ反馈是ACK,则UE不执行上行链路传输/重传,并且在HARQ缓存器中保存数据。为了执行重传,需要通过PDCCH的指示。也就是说,不执行非自适应的重传。
同时,测量间隙具有比HARQ重传更高的优先级。也就是说,如果HARQ重传与测量间隙冲突,则不执行HARQ重传。
以上描述的上行链路HARQ操作被总结为如表1所示。
表1
对于上行链路HARQ操作的详细说明,涉及3GPP LTE标准(例如,3GPP TS 36.300 V8.6.0)。
在常规的3GPP LTE系统(例如,3GPP LTE版本8系统)中,如果多个天线传输方案应用于从UE到BS的上行链路信号传输,则峰均比(PAPR)/立方量度变差。因此,多个天线传输方案仅定义在从BS到UE的下行链路信号传输中。对于传输速率的提高和获取分集增益,已经论述了多个天线传输方案应用于从UE发送到BS的上行链路信号,并且已经论述了在3GPP LTE系统的后续标准(例如,3GPP LTE-A)中多个天线传输方案应用于上行链路信号传输的方法。
在多个天线传输方案应用于上行链路信号传输时,上行链路发射机(例如,UE)可以具有两个或者四个发射天线。为了降低控制信号的开销,可以在上行链路中发送最多两个码字。在用于在上行链路发送多个码字的系统中,上行链路接收机(例如,BS)需要通知上行链路发射机(例如,UE)该码字的检测(或者解码)成功/失败。上行链路接收机可以将每个码字的HARQ ACK/NACK信号发送到上行链路发射机。关于两个码字的上行链路传输,取决于由上行链路发射机接收的下行链路HARQ反馈是ACK还是NACK,可以如表2所示定义关于执行新数据传输还是重传的确定。
表2
在非消隐操作中,关于对其接收了ACK的码字发送新数据,并且关于对其接收了NACK的码字执行重传。同时,在消隐操作中,如果关于两个码字接收到ACK,才关于两个码字发送发送新数据,并且不发送对其接收到ACK的码字,并且如果关于两个码字的一个接收到ACK,并且关于两个码字的另一个接收到NACK,则重传对其接收到NACK的码字。如果关于两个码字接收到NACK,则重传两个码字。
在下文中,将描述在用于以上描述的上行链路多码字传输的HARQ操作中,在PHICH上配置控制信息的方法、由接收PHICH的UE执行重传的方法以及在PDCCH上配置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的方法的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
在PHICH上配置用于多个上行链路码字HARQ重传的控制信息的方法
如上所述,用于上行链路数据传输的HARQ方案被同步地执行,并且包括用于上行链路数据传输的HARQ ACK/NACK控制信息的PHICH按照上行链路数据传输周期在预定的时间之后发送。上行链路发射机可以按照由PHICH指示的ACK/NACK状态确定上行链路数据重传。ACK/NACK状态由1比特表示,并且在调制和编码或者调制和序列映射之后,在PHICH上发送这个信息。
多个码字可以用于上行链路数据传输。多个码字可以用于以上描述的多个天线传输方案。可替选地,多个码字可以用于多载波技术(或者载波聚合技术)。在本说明书中,多码字传输适用于多天线传输方案或者多载波技术。
由于需要1比特信息表示一个码字的ACK/NACK状态,所以需要N比特信息去表示N个码字的ACK/NACK状态。例如,在具有两个码字的系统中,需要总共2比特表示该码字的ACK/NACK状态。可以使用各种方法在PHICH上发送N比特信息。
在第一个实施例中,可以使用具有比常规的BPSK调制方法更高阶的调制方法调制用于多个码字的ACK/NACK信号。例如,两个码字的ACK/NACK信号可以由2比特表示,并且可以使用四相移相键控(QPSK)方案调制2比特。当在传输两个或更多个码字时需要更多的比特表示ACK/NACK状态的时候,可以使用诸如,N-PSK或者N-正交幅度调制(QAM)的调制方案。如果使用QPSK方案,总共四个状态的点可以由1+j、1-j、-1-j和-1+j表示。可替选地,QPSK可以由1、-1、j和-j表示。在QPSK方案中,每个点可以经受功率归一化。
在第二个实施例中,用于多个码字的ACK/NACK信号可以在多个PHICH上发送。每个PHICH可以包括一个码字的1比特ACK/NACK信息。例如,关于两个码字,ACK/NACK信息可以在两个PHICH上发送。
在第三个实施例中,用于多个码字的ACK/NACK信号可以由在一个PHICH上的1比特表示。例如,如果两个码字被成功地解码,则发送ACK,并且如果两个码字的任何一个的解码失败,则发送NACK。
按照PHICH执行多个上行链路码字HARQ重传的方法
在第一个实施例中,如果关于多个上行链路码字的传输发送多个PHICH,则可以如表3所示限定按照每个码字的ACK/NACK状态的重传操作。上行链路发射机(例如,UE)仅仅关于对其接收到NACK的码字执行重传,并且不重传对其接收到ACK的码字。如果关于两个码字接收到ACK,则不发送这两个码字。
表3
在第二个实施例中,如果关于多个上行链路码字的传输发送单个PHICH(如果两个码字被成功地解码,则发送ACK,并且如果两个码字的一个或多个的解码失败,则发送NACK),那么可以如表4所示限定按照ACK/NACK状态的重传操作。
表4
在第三个实施例中,如果关于多个上行链路码字的传输发送单个PHICH(如果两个码字被成功地解码,则发送ACK,并且如果两个码字的一个或多个的解码失败,则发送NACK),那么可以如表5所示限定按照ACK/NACK状态的重传操作。两个码字被映射给其的层的阶数可以在重传时交换。例如,码字到层映射的交换可以如表6所示限定。
表5
表6
  第一码字   第二码字
  第一次传输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二次传输   第二层   第一层
  第三次传输   第一层   第二层
  第四次传输   第二层   第一层
如果码字映射到的层在重传时被交换,则可以提高码字解码成功率。例如,如果在第一次传输时第一码字经由第一层发送,并且第二码字经由第二层发送,第一层的信道状态可能比第二层更好,并且因此第一码字可以被成功地解码,但是第二码字的解码可能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码字到层映射在重传时没有交换,则第二码字经由具有更糟的信道状态的第二层发送,并且因此第二码字的解码可能失败。与此相反,如果码字到层映射在重传时被交换,则第二码字经由具有较好的信道状态的第一层发送,并且可以提高第二码字的解码成功率。
配置用于多个上行链路码字HARQ重传的PDCCH DCI的方法
在常规的3GPP LTE系统中,单个码字在上行链路传输中被发送,并且其上行链路调度信息可以经由具有DCI格式0的PDCCH给出。现有的DCI格式0可以如表7所示限定。
表7
格式0
  内容   比特数
  用于格式0/格式1A区别的标记   1比特
  跳跃标记   1比特
  资源块分配和跳跃资源分配   N比特
  调制和编译方案以及冗余度版本   5比特
  新数据指示符   1比特
  用于调度的PUSCH的TPC命令   2比特
  用于DMRS的循环移位   3比特
  UL索引(用于TDD)   2比特
  下行链路分配索引(用于TDD)   2比特
  CQI请求   1比特
在DCI格式0中,“用于格式0/格式1A区别的标记”字段是用于在DCI格式0和DCI格式1A之间区别的字段。由于DCI格式1A是用于调度下行链路传输的DCI格式,并且具有与DCI格式0相同的有效载荷大小,所以包括用于在DCI0和DCI格式1A之间区别的字段,而DCI格式0和DCI格式1A具有相同的格式。具有值0的“用于格式0/格式1A区别的标记”字段表示DCI格式0,并且具有值1的“用于格式0/格式1A区别的标记”字段表示DCI格式1A。
“跳动标记”(跳频标记)字段指示是否应用PUSCH跳频。具有值0的“跳动标记”字段指示不应用PUSCH跳频,并且具有值1的“跳动标记”字段指示应用PUSCH跳频。
“资源块分配和跳动资源分配”字段指示取决于是否应用PUSCH跳频的上行链路子帧的资源块分配信息。
“调制和编译方案和冗余度版本”字段指示PUSCH的调制阶数和冗余度版本(RV)。RV指示在重传的情况下有关重传哪个子分组的信息。在由5位表示的32个状态之中,0至28可用于指示调制阶数,并且29至31可用于指示RV索引1、2和3。
“新数据指示符”字段指示上行链路调度信息是用于新数据还是重传的数据。如果这个字段的值从先前传输的NDI值切换,这指示新数据被发送,并且如果这个字段的值没有从先前传输的NDI值切换,这指示数据被重传。
“用于调度的PUSCH的TPC命令”字段指示用于确定PUSCH传输的发射功率的值。
“用于DMRS的循环移位”字段是用于产生供解调基准信号(DMRS)的序列的循环移位值。DMRS是用于估计每个天线端口或者层的上行链路信道的基准信号。
“UL索引(用于TDD)”字段可以指示如果使用时分双工(TDD)方案配置无线电帧,在特定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中对于上行链路传输设置的子帧索引。
“下行链路分配索引(用于TDD)”字段可以指示如果使用TDD方案配置无线电帧,在特定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中对于PDSCH传输设置的子帧的总数。
“信道质量指示符(CQI)请求”字段指示用于使用PUSCH报告不定期的信道质量信息(CQI)、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和秩指示符(RI)的请求。如果“CQI请求”字段被设置为1,则UE使用PUSCH发送用于不定期的CQI、PMI和RI的报告。
同时,用于多个下行链路码字的调度传输的DCI格式2的PDCCH可以包括表8中示出的控制信息。
表8
格式2
在DCI格式2中,具有值0的“资源分配报头(资源分配类型0/类型1)”字段指示类型0的资源分配,并且具有值1的“资源分配报头(资源分配类型0/类型1)”字段指示类型1的资源分配。类型0的资源分配可以指示分配给调度的UE的资源块组(RBG)是一组相邻的物理资源块(PRB)。类型1的资源分配可以指示在从预定数目的RBG的子集中选择出来的一个RBG的一组物理资源块中分配给调度的UE的物理资源块。
“资源块分配”字段指示按照类型0或者类型1的资源分配来分配给调度的UE的资源块。
“用于PUCCH的TPC命令”字段指示用于确定PUCCH传输的发射功率的值。
“下行链路分配索引(用于TDD)”字段可以指示如果使用TDD方案配置无线电帧,在特定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中对于PDSCH传输设置的子帧的总数。
“HARQ处理编号”字段可以指示由HARQ实体管理的多个HARQ处理的哪个用于传输。
“传输块到码字交换标记”字段指示如果启用两个传输块,传输块到码字映射关系。如果“传输块到码字交换标记”字段具有值0,这指示传输块1被映射给码字0,并且传输块2被映射给码字1,并且如果“传输块到码字交换标记”字段具有值1,这指示传输块2被映射给码字0,并且传输块1被映射给码字1。
在DCI格式2中,关于第一码字和第二码字限定“调制和编译方案”字段、“新数据指标”字段和“冗余度版本”字段。“调制和编译方案”字段指示PUSCH的调制阶数。“新数据指标”字段指示下行链路调度信息是新数据还是重传的数据。“冗余度版本”字段指示在重传的情况下有关重传哪个子分组的信息。
“预编码信息”字段可以指示用于下行链路传输预编码的码本索引。如果BS包括两个发射天线,需要3比特指示秩1和秩2的码本索引,并且需要6比特指示秩1、2、3和4的码本索引。
如上参考表7和8所述,在现有的3GPP LTE系统中,用于单个上行链路码字传输的DCI格式0,以及用于多个下行链路码字传输的DCI格式2被限定,并且用于多个上行链路码字传输的PDCCH DCI格式没有限定。
在本发明中,如表9、10和11所示提出用于多个上行链路码字(经由PDCCH的上行链路许可)传输的新的DCI格式的示例。
表9
格式0-用于MIMO
表9示出在一个上行链路小区(或者一个分量载波)中在多个天线端口传输模式下用于调度PUSCH的新的DCI格式的示例。虽然DCI“用于MIMO的格式0”在表9中示出,但是在表9中限定的DCI格式可以称为与先前限定的DCI格式区别的格式索引(例如,DCI格式4)。
“跳动标记”(跳频标记)字段可以指示是否应用PUSCH跳频。如果相邻的资源分配应用于PUSCH,则“跳动标记”字段可以限定,并且如果非相邻的资源分配应用于PUSCH,可以省略“跳动标记”字段。
“资源块分配和跳动资源分配”字段可以指示取决于是否应用PUSCH跳频,或者应用单个簇分配或者多个簇分配的上行链路子帧的资源块分配信息。
“用于调度的PUSCH的TPC命令”字段指示用于确定PUSCH传输的发射功率的值。如果给出上行链路发射机(例如,UE)–特定的发射功率控制(TPC)命令,则“用于调度的PUSCH的TPC命令”字段可以由2比特限定。可替选地,如果关于多个天线中的每个给出TPC命令,则“用于调度的PUSCH的TPC命令”字段可以由2比特×天线数目的比特大小来限定。TPC命令可以关于两个码字的每个给出,并且在这种情况下,“用于调度的PUSCH的TPC命令”字段可以由4比特的大小限定。
“用于DMRS的循环移位”字段是用于产生供解调基准信号(DMRS)的序列的循环移位值。“用于DMRS的循环移位”字段可以包括用于另外产生DMRS的正交覆盖码(OCC)索引。一个层(或者一个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值可以由“用于DMRS的循环移位”字段给出。另一层(或者另一个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值可以基于以上所述的层(或者天线端口)按照预定的规则从给出的循环移位值中计算。
“UL索引(用于TDD)”字段可以指示如果使用时分双工(TDD)方案配置无线电帧,在特定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中对于上行链路传输设置的子帧索引。
“下行链路分配索引(用于TDD)”字段可以指示如果使用TDD方案配置无线电帧,在特定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中对于PDSCH传输设置的子帧的总数。
“信道质量信息(CQI)请求”字段指示用于使用PUSCH报告不定期的CQI、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和秩指示符(RI)的请求。
“资源分配报头(资源分配类型0/类型1)”字段可以指示类型0或者类型1的资源分配。类型0可以指示相邻的资源分配,并且类型1可以指示各种其他形式的资源分配。例如,类型1可以指示非相邻的资源分配。如果PUSCH资源分配方案经由明确的或者隐含的信令来指示,则“资源分配报头(资源分配类型0/类型1)”字段可以被省略。
“用于PUCCH的TPC命令”字段可以指示用于确定PUCCH传输的发射功率的值,并且有时候,可以被省略。
“传输块到码字交换标记”字段指示如果启用两个传输块,传输块到码字映射关系。如果“传输块到码字交换标记”字段具有0值,这指示传输块1被映射给码字0,并且传输块2被映射给码字1,并且如果“传输块到码字交换标记”字段具有值1,这指示传输块2被映射给码字0,并且传输块1被映射给码字1。如果两个码字的一个被停用,“传输块到码字交换标记”字段被预留。可替选地,如果不支持传输块到码字交换,则“传输块到码字交换标记”字段可以被省略。
“调制和编译方案”和“新数据指标”字段可以关于两个码字(或者传输块)限定。
“调制和编译方案”字段指示每个码字(或者每个传输块)的调制阶数。“调制和编译方案”字段的某些比特状态可用于指示每个码字(或者每个传输块)的RV信息。RV可以指示有关在重传每个码字(或者每个传输块)的情况下重传哪个子分组的信息。
“新数据指标”字段指示每个码字(或者每个传输块)的上行链路调度信息是新数据还是重传的数据。如果这个字段的值从该码字(或者传输块)的先前的传输的NDI值切换,这指示新数据被发送,并且如果这个字段的值没有从该码字(或者传输块)的先前的传输的NDI值切换,这指示数据被重传。
“预编码信息”字段可以指示用于下行链路传输预编码的码本索引。如果上行链路发射机(例如,UE)包括两个发射天线,则“预编码信息”字段可以由3比特限定,以便表示秩1和秩2的码本索引,并且如果上行链路发射机(例如,UE)包括四个发射天线,则“预编码信息”字段可以由6比特限定,以便表示秩1、2、3和4的码本索引。
表10示出在一个上行链路小区(或者一个分量载波)中在多个天线端口传输模式下用以调度PUSCH的新的DCI格式的另一个示例。虽然DCI“格式0A”在表10中示出,在表10中限定的DCI格式可以称为与先前限定的DCI格式区别的格式索引(例如,DCI格式4)。
表10
格式0A
在表10的DCI格式限定的字段之中,为了描述清楚,将省略与表9的DCI格式相同的字段的描述。
在表10的DCI格式中,“用于DMRS的循环移位”字段可以指示用于产生供上行链路DMRS的序列的循环移位值。“用于DMRS的循环移位”字段可以包括用于另外产生DMRS的OCC索引。多个层(或者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值可以通过“用于DMRS的循环移位”字段明确地给出。例如,一个循环移位值可以由3比特表示,并且“用于DMRS的循环移位”字段可以由12比特的大小限定,以便指示四个层(或者四个天线端口)的相应的循环移位值。
表10的DCI格式的剩余的字段等同于表9的DCI格式的那些。
表11示出在一个上行链路小区(或者一个分量载波)中在多个天线端口传输模式下用于调度PUSCH的新的DCI格式的另一个示例。虽然DCI“格式0B”在表11中示出,在表11中限定的DCI格式可以称为与先前限定的DCI格式区别的格式索引(例如,DCI格式4)。
表11
格式0B
在表11的DCI格式限定的字段之中,为了描述清楚,将省略与表9的DCI格式相同的字段的描述。
在表11的DCI格式中,“用于DMRS的循环移位”字段可以指示用于产生供上行链路DMRS的序列的循环移位值。“用于DMRS的循环移位”字段可以包括用于另外产生DMRS的OCC索引。多个层(或者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值可以通过“用于DMRS的循环移位”字段明确地给出。例如,一个循环移位值可以由3比特表示,并且“用于DMRS的循环移位”字段可以由12比特的大小限定,以便指示四个层(或者四个天线端口)的相应的循环移位值。
虽然码字的“新数据指示符”字段在表9或者10的DCI格式中限定,但是在表11的DCI格式中可以关于两个码字限定仅仅一个“新数据指示符”字段。也就是说,两个码字(或者两个传输块)被绑定以指示上行链路调度信息是用于新数据还是重传的数据。如果这个字段的值从先前传输的NDI值切换,则两个码字(或者两个传输块)指示新数据传输,并且如果这个字段的值不从先前传输的NDI值切换,则两个码字(或者两个传输块)指示重传。
表11的DCI格式的剩余的字段等同于表9的DCI格式的那些。
在表9、10和11的DCI格式中,可以另外限定“载波指示符”字段和“多簇标记”字段。“载波指示符”字段可以指示如果存在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小区(或者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则在哪个上行链路小区(或者分量载波)中调度多码字PUSCH传输,并且“载波指示符”字段可以由0或者3比特表示。“多簇标记”字段可以指示关于上行链路资源分配是否应用多簇分配。
图6是示出发送和接收多个上行链路码字的方法和响应于多个上行链路码字的传输发送和接收下行链路HARQ信息的方法的示意图。
在步骤S611中,BS可以从UE接收多个上行链路码字。步骤S621示出用于在UE发送多个上行链路码字的操作。可以通过将多天线技术或者多载波技术应用于上行链路来发送多个上行链路码字。
在步骤S612中,BS可以解码接收的多个码字,并且基于解码结果关于多个码字产生HARQ信息(ACK/NACK)信号。例如,由于可以关于N个上行链路码字中的每个产生1比特ACK/NACK信号,所以可以产生总共N比特的ACK/NACK信息。
在步骤S613中,BS可以调制产生的HARQ信息(ACK/NACK)。例如,可以按照更高阶的调制方案(例如,QPSK、N-PSK、N-QAM等)调制N个码字的N比特HARQ信息。例如,可以使用QPSK方案调制两个码字的2比特HARQ信息。
在步骤S614中,BS可以在一个或多个PHICH上发送HARQ信息。例如,可以使用更高阶的方案调制N个码字的总共N比特HARQ信息,并且可以在一个PHICH上发送。可替选地,如果关于N个码字中的每个产生1比特HARQ信息,并且总共N比特HARQ信息被发送到UE,那么每个码字的1比特HARQ信息可以(在使用常规的BPSK方案调制之后)在一个PHICH上发送,并且多个码字的HARQ信息可以在总共N个PHICH上发送。可替选地,多个码字的HARQ信息可以由在一个PHICH上的由1位比特表示。例如,如果所有N个码字被成功地解码,ACK则可以被发送ACK,并且如果N个码字的仅仅一个解码失败,则可以发送NACK。
在步骤S622中,UE可以在一个或多个PHICH上接收多个码字的HARQ信息。
在步骤S623中,如果HARQ信号是NACK信号,则UE可以重传该码字。例如,如果HARQ信号包括多个码字的每个的HARQ信息(如果在一个PHICH上提供调制为更高阶的HARQ信息,或者如果在多个PHICH上提供每个码字的HARQ信息),其HARQ信息是NACK的码字可以被重传。可替选地,如果全部多个码字被解码,则在一个PHICH上接收的HARQ信息指示ACK信号,并且如果多个码字的一个或多个没被解码,则在一个PHICH上接收的HARQ信息指示NACK信号。如果HARQ信息指示NACK信号,则全部多个码字可以被重传。可替选地,在重传时该码字被映射到的层可以交换。例如,在两个码字传输的情况下,在两个码字的先前传输时码字映射到的层可以交换和重传。也就是说,每次重传时码字被映射给其到的层可以交换。
图7是示出发送和接收用于调度多个上行链路码字传输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以及发送和接收多个上行链路码字的方法的示意图。
在步骤S711中,BS可以产生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作为上行链路调度信息,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包括调制和编译方案(MCS)信息和多个上行链路码字每个的新数据指示符(NDI)信息,并且在PDCCH上发送DCI。步骤S721示出用于在UE处在PDCCH上接收这样的DCI的操作。DCI可以进一步包括PUSCH资源块分配信息、调度的PUSCH的TPC命令、用于DMRS的循环移位信息、在TDD的情况下的上行链路索引、在TDD的情况下的下行链路分配索引、CQI请求和预编码信息、跳频标记、资源分配报头、用于PUCCH的TPC命令、传输块到码字交换标记、载波指示符和多簇标记中的一个或多个。
在步骤S711中,UE可以基于在PDCCH上接收的DCI确定是否重传上行链路码字的每个。更具体地说,如果包括在DCI中的NDI从先前传输的NDI切换,则可以执行新的传输,并且如果包括在DCI中的NDI没有从先前传输的NDI切换,则可以执行重传。
在步骤S723中,UE可以基于由DCI指示的调度信息(资源分配、调制和编译方案等)发送多个上行链路码字。步骤S712示出用于在BS接收多个上行链路码字的操作。
用于调度多个上行链路码字传输的DCI可以具有表9至11每个的DCI格式在PDCCH上发送。
虽然为了描述清楚,参考图6和7描述了在BS和UE上执行的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本发明的各种方法的以上的描述可应用为详细事项和额外的实施例。
在图6和7中,BS被描述为上行链路接收机的示例,并且从UE接收上行链路信号的中继器可以执行相同的操作。类似地,在图6和7中,UE被描述为上行链路发射机的示例,并且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给BS的中继器可以执行相同的操作。
图8是示出按照本发明的BS装置和UE(或者中继器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配置的示意图。
在图8中,BS装置的描述同样地可适用于作为上行链路接收机的中继器装置,并且UE的描述同样地可适用于作为上行链路发射机的中继器装置。
参考图8,按照本发明的BS装置800可以包括接收模块810、发送模块820、处理器830、存储器840和多个天线850。由于BS装置支持MIMO发送/接收,所以BS装置包括多个天线。
接收模块810可以在上行链路(或者回程上行链路)中从UE(或者中继器)接收各种信号、数据和信息。发送模块820可以在下行链路(或者回程下行链路)中将各种信号、数据和信息发送到UE(或者中继器)。处理器830可以控制BS装置800的整个操作。
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发送多个上行链路码字的下行链路HARQ信息的BS装置的处理器830可以被配置为经由接收模块810接收多个上行链路码字。另外,处理器830可以被配置为基于多个码字每个的解码结果,产生多个码字的每个的HARQ信息。另外,处理器830可以被配置为调制产生的HARQ信息,并且在一个或多个PHICH上经由发送模块820发送调制的HARQ信息。
按照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发送用于调度多个上行链路码字传输的DCI的BS装置的处理器830可以被配置为产生包括MCS信息和多个码字每个的NDI信息的DCI作为上行链路调度信息,并且经由发送模块发送包括DCI的PDCCH。DCI可以进一步包括PUSCH资源块分配信息、调度的PUSCH的TPC命令、用于DMRS的循环移位信息、在TDD的情况下的上行链路索引、在TDD的情况下的下行链路分配索引、CQI请求和预编码信息、跳频标记、资源分配报头、用于PUCCH的TPC命令、传输块到码字交换标记、载波指示符和多簇标记中的一个或多个。
本发明的方法的上述方法可应用为BS装置的额外的配置的详细事项。
参考图8,按照本发明的UE 800可以包括接收模块810、发送模块820、处理器830、存储器840和多个天线850。由于UE支持MIMO发送/接收,所以UE 800包括多个天线。
接收模块810可以在下行链路(或者回程下行链路)中从BS(或者中继器)接收各种信号、数据和信息。发送模块820可以在上行链路(或者回程上行链路)中将各种信号、数据和信息发送到BS(或者中继器)。处理器830可以控制UE 800的整个操作。
使用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HARQ方案发送多个上行链路码字的UE的处理器830可以被配置为经由发送模块820发送多个上行链路码字,并且经由接收模块810接收多个上行链路码字传输的下行链路HARQ信息。另外,如果HARQ信息是NACK信号,则处理器830可以被配置为经由发送模块重发多个码字。另外,可以基于多个上行链路码字每个的解码结果由BS装置产生和调制HARQ信息,并且可以由UE在一个或多个PHICH上接收。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发送由DCI调度的多个上行链路码字的UE的处理器830可以被配置为经由接收模块810在PDCCH上接收包括MCS信息和多个码字的每个的NDI信息的DCI作为上行链路调度信息。处理器830可以被配置为基于NDI信息确定是否重发多个上行链路码字,并且基于由DCI指示的调度信息发送多个上行链路码字。DCI可以进一步包括PUSCH资源块分配信息、调度的PUSCH的TPC命令、用于DMRS的循环移位信息、在TDD的情况下的上行链路索引、在TDD的情况下的下行链路分配索引、CQI请求和预编码信息、跳频标记、资源分配报头、用于PUCCH的TPC命令、传输块到码字交换标记、载波指示符和多簇标记中的一个或多个。
BS装置或者UE的处理器执行用于处理由BS装置或者UE接收的信息或者要向外发送的信息的功能,并且存储器840可以存储处理的信息预定的时间,以及可以以诸如缓存器(未示出)的部件来替换。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通过各种手段,例如,硬件、固件、软件或者其组合实现。
在通过硬件实现本发明情况下,本发明可以实施为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器件(DSPD)、可编程序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等。
如果本发明的操作或者功能是通过固件或者软件实现的,则本发明可以以例如模块、步骤、功能等的各种格式的形式实现。软件代码可以存储在存储单元中,使得其可以由处理器驱动。存储单元设置在处理器的内部或者外部,使得其可以经由各种公知的零部件与前面提到的处理器通信。
已经给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和实践本发明。虽然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在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描述的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本发明中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化。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彼此组合地使用在以上的实施例中描述的每个结构。因此,本发明不应该被限制在此处描述的特定的实施例,而应该按照与在此处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征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前面提到的实施例是通过本发明的结构元件和特征以预定的方式组合实现的。结构元件或者特征中的每个应该认为是有选择性的,除非单独指出。结构元件或者特征的每个可以无需与其它结构元件或者特征组合来实现。此外,某些结构元件和/或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构成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描述的操作顺序可以改变。一个实施例的某些结构元件或者特征可以包括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或者可以用另一个实施例的相应的结构元件或者特征替换。另外,显然是,引用特定要求的某些权利要求可以与引用除了该特定权利要求以外的其他要求的另一个权利要求组合以构成实施例,或者在提交了本申请之后,通过修改增加新的权利要求。
工业实用性
以上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适用于各种移动通信系统。

Claims (8)

1.一种发送用于调度上行链路多码字传输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产生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作为上行链路调度信息,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包括调制和编译方案(MCS)信息以及用于所述多码字中的每个的新数据指示符(NDI)信息;以及
通过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发送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
其中,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进一步包括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资源块分配信息、用于调度的PUSCH的发射功率控制(TPC)命令、用于解调基准信号(DMRS)的循环移位信息、在时分双工(TDD)的情况下的上行链路索引、在TDD的情况下的下行链路分配索引以及信道质量信息(CQI)请求和预编码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进一步包括跳频标记、资源分配报头、用于PUCCH的TPC命令、传输块到码字交换标记、载波指示符以及多簇标记中的至少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用于DMRS的循环移位信息被作为用于一个层或者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值给出,以及基于所述一个层或者天线端口的所述循环移位值、根据预定的规则来计算用于另一层或者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值。
4.一种发送由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调度的上行链路多码字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上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作为上行链路调度信息,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包括调制和编译方案(MCS)信息以及用于所述多码字中的每个的新数据指示符(NDI)信息;
基于所述NDI信息来确定是否重传所述上行链路多码字中的每个;以及
基于由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指示的调度信息来发送所述多码字,
其中,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进一步包括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资源块分配信息、用于调度的PUSCH的发射功率控制(TPC)命令、用于解调基准信号(DMRS)的循环移位信息、在时分双工(TDD)的情况下的上行链路索引、在TDD的情况下的下行链路分配索引以及信道质量信息(CQI)请求和预编码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进一步包括跳频标记、资源分配报头、用于PUCCH的TPC命令、传输块到码字交换标记、载波指示符以及多簇标记中的至少一个。
6.根据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中,用于所述DMRS的所述循环移位信息被作为用于一个层或者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值给出,以及基于所述一个层或者天线端口的所述循环移位值、根据预定的规则来计算用于另一层或者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值。
7.一种用于发送用于调度上行链路多码字传输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基站,包括:
接收模块,所述接收模块被配置为从用户设备(UE)接收上行链路信号;
发送模块,所述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将下行链路信号发送到所述UE;以及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控制包括所述接收模块和所述发送模块的所述基站,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产生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作为上行链路调度信息,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包括调制和编译方案(MCS)信息以及用于所述多码字中的每个的新数据指示符(NDI)信息;以及
经由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通过控制所述发送模块来发送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以及
其中,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进一步包括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资源块分配信息、用于调度的PUSCH的发射功率控制(TPC)命令、用于解调基准信号(DMRS)的循环移位信息、在时分双工(TDD)的情况下的上行链路索引、在TDD的情况下的下行链路分配索引以及信道质量信息(CQI)请求和预编码信息。
8.一种用于发送由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调度的上行链路多码字的用户设备(UE),包括:
接收模块,所述接收模块被配置为从基站接收下行链路信号;
发送模块,所述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将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到所述基站;以及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控制包括所述接收模块和所述发送模块的所述UE,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经由所述接收模块,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上接收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作为上行链路调度信息,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包括调制和编译方案(MCS)信息以及用于所述多码字中的每个的新数据指示符(NDI)信息;
基于所述NDI信息来确定是否重传所述上行链路多码字中的每个;以及
通过所述发送模块,基于由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指示的调度信息来发送所述上行链路多码字,以及
其中,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进一步包括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资源块分配信息、用于调度的PUSCH的发射功率控制(TPC)命令、用于解调基准信号(DMRS)的循环移位信息、在时分双工(TDD)的情况下的上行链路索引、在TDD的情况下的下行链路分配索引以及信道质量信息(CQI)请求和预编码信息。
CN201080050712.4A 2009-11-09 2010-11-09 用于支持多天线传输技术的有效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145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45363.1A CN104618000B (zh) 2009-11-09 2010-11-09 用于支持多天线传输技术的有效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5961809P 2009-11-09 2009-11-09
US61/259,618 2009-11-09
KR10-2010-0110816 2010-11-09
KR1020100110816A KR101789618B1 (ko) 2009-11-09 2010-11-09 다중 안테나 전송 기법을 지원하기 위한 효율적인 제어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PCT/KR2010/007871 WO2011056043A2 (ko) 2009-11-09 2010-11-09 다중 안테나 전송 기법을 지원하기 위한 효율적인 제어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45363.1A Division CN104618000B (zh) 2009-11-09 2010-11-09 用于支持多天线传输技术的有效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14580A CN102714580A (zh) 2012-10-03
CN102714580B true CN102714580B (zh) 2015-02-25

Family

ID=4397059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50712.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14580B (zh) 2009-11-09 2010-11-09 用于支持多天线传输技术的有效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CN201510045363.1A Active CN104618000B (zh) 2009-11-09 2010-11-09 用于支持多天线传输技术的有效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45363.1A Active CN104618000B (zh) 2009-11-09 2010-11-09 用于支持多天线传输技术的有效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7) US8848510B2 (zh)
EP (1) EP2501071B1 (zh)
KR (1) KR101789618B1 (zh)
CN (2) CN102714580B (zh)
WO (1) WO2011056043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603338B1 (ko) * 2008-08-11 2016-03-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2036305B (zh) 2009-09-30 2014-05-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JP5087061B2 (ja) * 2009-10-30 2012-11-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1056043A2 (ko) * 2009-11-09 2011-05-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전송 기법을 지원하기 위한 효율적인 제어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9008016B2 (en) * 2009-11-30 2015-04-14 France Telecom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system
KR20110068854A (ko) * 2009-12-15 2011-06-22 주식회사 팬택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자원 구성 방법과 구성된 자원에서의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20120300724A1 (en) * 2010-01-12 2012-11-29 Jin Liu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the overhead of control signaling
CA2787774C (en) * 2010-01-22 2019-02-1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ransmission device, recep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KR101740731B1 (ko) * 2010-03-29 2017-05-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2377549A (zh) * 2010-08-17 2012-03-14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非自适应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CN107104716B (zh) * 2011-04-19 2020-10-02 太阳专利托管公司 信号生成方法及装置、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KR102031031B1 (ko) * 2011-06-20 2019-10-15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시분할 복식 프레임 구성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2882657B (zh) * 2011-07-15 2018-01-23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上行链路秩自适应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EP2797253B1 (en) 2012-01-27 2016-09-1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130087965A (ko) * 2012-01-30 2013-08-07 주식회사 팬택 다중 ta 환경에서 상향 링크 전력을 할당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9788342B2 (en) 2013-02-21 2017-10-1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JP2016103663A (ja) * 2013-03-07 2016-06-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GB2513122A (en) * 2013-04-15 2014-10-22 Vodafone Intellectual Property Licensing Ltd Uplink control channel overhead reduction
WO2015000112A1 (zh) * 2013-07-01 2015-0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终端和无线通信节点
EP3606112B1 (en) * 2013-07-26 2021-06-1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ignal for mtc and apparatus for same
CN104348580A (zh) * 2013-08-06 2015-02-11 夏普株式会社 下行物理信道的发送和接收方法以及基站和用户设备
KR101922365B1 (ko) * 2013-09-30 2018-11-26 애플 인크. 저대역폭 애플리케이션들을 위한 지연 및 번들링된 재송신
US20150139001A1 (en) * 2013-11-20 2015-05-21 Feng Xu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 identification in multi-antenna systems
US20150195819A1 (en) * 2014-01-06 2015-07-09 Intel IP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selection and configuration
WO2015113214A1 (en) * 2014-01-28 2015-08-06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Methods for enhanced harq mechanism
US10367621B2 (en) * 2014-10-27 2019-07-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Fountain HARQ for 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
CN105991483B (zh) * 2015-01-28 2020-08-07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WO2016145664A1 (zh) 2015-03-19 2016-09-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和装置
US9660765B1 (en) * 2015-07-13 2017-05-23 Mbit Wireles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roadcast information recep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9794921B2 (en) * 2015-07-14 2017-10-17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latency of LTE uplink transmissions
EP4243326A3 (en) 2015-08-12 2023-11-0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for performing uplink transmission
JP2017050261A (ja) * 2015-09-04 2017-03-09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モジュールコネクタ及びプリント基板アセンブリ
CN106559196B (zh) * 2015-09-25 2019-10-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导频分配的方法及装置
US10568081B2 (en) * 2016-03-21 2020-02-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cheduling uplink transmissions
US11178646B2 (en) 2016-04-19 2021-11-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m reference signal based narrowband channel measurement and CQI reporting
EP3446425B1 (en) * 2016-04-20 2024-02-2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Physical channels in new radio
WO2018005615A1 (en) * 2016-06-29 2018-01-04 Intel IP Corporation Early acknowledgement feedback for 5g grouped transmissions
CN107733597A (zh) * 2016-08-11 2018-02-23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确定混合自动重复请求进程号的方法以及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8551389B (zh) * 2016-08-12 2019-05-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US11089621B2 (en) * 2016-10-07 2021-08-1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signals on the basis of competition-based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cheme
US10965430B2 (en) 2016-11-04 2021-03-3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HARQ ACK/NACK signal in NB IoT
EP3549296B1 (en) * 2016-12-01 2020-10-2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ownlink harq feedback transmission
CN108260197B (zh) * 2016-12-29 2019-03-08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功率调整的ue、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08270539B (zh) * 2017-01-03 2022-07-15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US10211953B2 (en) * 2017-02-07 2019-02-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Antenna diversity schemes
US10447453B2 (en) 2017-02-13 2019-10-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rol overhead reduction for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11447048B (zh) 2017-03-24 2021-1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8631951B (zh) * 2017-03-24 2023-1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重传处理方法和设备
BR112019020385B1 (pt) 2017-03-31 2023-01-24 Lg Electronics Inc Método e equipamento de usuário para transmissão baseada em livro de códigos de um canal físico compartilhado de uplink em um sistema de comunicação sem fio
DE112018002231T5 (de) * 2017-04-27 2020-01-09 Intel IP Corporation Transportblock-dekodieroperation für hybride übertragungszeitintervall-(tti)-längen in drahtloskommunikationssystemen
JP6972643B2 (ja) * 2017-05-02 2021-11-24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US10833897B2 (en) * 2017-05-04 2020-11-10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Employing modulation layer mapping to improve performance of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9309958B (zh) * 2017-07-26 2023-06-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基站及存储介质
US10278184B2 (en) 2017-08-10 2019-04-30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framework for 5G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US10205248B1 (en) * 2017-08-23 2019-02-12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Antenna structure for concurrent channel communication
WO2019041240A1 (zh) * 2017-08-31 2019-03-07 南通朗恒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1316608B (zh) * 2017-09-08 2023-07-25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EP3698480A1 (en) * 2017-10-20 2020-08-26 Nokia Technologies Oy Modifying a number of uplink or downlink information streams
WO2019095336A1 (en) * 2017-11-17 2019-05-23 Zte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control information
CN111602346B (zh) * 2018-01-19 2021-10-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和接收信息的方法、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
WO2019148324A1 (zh) * 2018-01-30 2019-08-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设备
US10476567B2 (en) * 2018-04-06 2019-11-1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ower control for new radio uplink single-user multiple-input-multiple- output communication
US11445487B2 (en) 2018-06-15 2022-09-13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Single user super position transmission for future gene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11140668B2 (en) * 2018-06-22 2021-10-0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Performance of 5G MIMO
KR20210044778A (ko) 2018-08-07 2021-04-23 아이디에이씨 홀딩스, 인크. Harq 향상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WO2020029307A1 (zh) * 2018-08-10 2020-0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20037624A1 (zh) * 2018-08-23 2020-02-2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传输重传码本的方法及装置
KR102654120B1 (ko) * 2018-09-05 2024-04-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papr 감소를 위한 기준 신호 시퀀스 생성 방법 및 장치
WO2020060027A1 (ko) * 2018-09-20 2020-03-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v2x 동작에 관련된 스케줄링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단말
CN111050390B (zh) * 2018-10-12 2021-11-0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功率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JP7228693B2 (ja) * 2018-11-02 2023-02-24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Pdschダイバーシティをシグナリング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EP3651396A1 (en) * 2018-11-09 2020-05-13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User equipment and system performing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perations
EP3782309A1 (en) 2018-11-15 2021-02-2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supporting harq for wi-fi
US11563514B2 (en) * 2019-02-14 2023-01-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ulti-transmission/reception point schemes
US10945281B2 (en) 2019-02-15 2021-03-09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Facilitating improved performance of multiple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s in advanced networks
EP3923664B1 (en) * 2019-03-29 2023-12-1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signals for multiple transport block scheduling,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13678556B (zh) * 2019-03-29 2023-10-13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接收无线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EP3923663B1 (en) * 2019-03-29 2023-03-0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of signal for multiple transport block scheduling
US11469859B2 (en) * 2019-04-25 2022-10-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technique based on receiver processing capability
CN111092634B (zh) * 2019-12-31 2024-04-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EP4205326A4 (en) * 2020-10-20 2023-10-25 ZTE Corporation ARCHITECTURE FOR TRANSMISSION INDICATION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38583A (zh) * 2005-03-25 2006-09-2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多入多出通信系统中执行数据重传的方法和设备
WO2007145492A2 (en) * 2006-06-16 2007-12-21 Lg Electronics Inc. Encoding uplink acknowledgments to downlink transmiss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00867B2 (en) 2001-12-20 2004-03-02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duced memory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DE60217097T2 (de) * 2002-08-13 2007-05-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Kadoma Hybrides automatisches Wiederholungsaufforderungsprotokoll
JP2009528000A (ja) * 2006-02-22 2009-07-30 クゥアルコム・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チャネルidを介してシグナリング情報を送信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KR100913904B1 (ko) * 2006-04-14 2009-08-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자동 재전송 요구를 수행하는 방법 및장치
US20070259665A1 (en) * 2006-05-03 2007-11-08 Chiu Chun-Yuan Error detection and retransmissio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08084985A2 (en) * 2007-01-09 2008-07-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223734B2 (en) * 2007-02-14 2012-07-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forward shared control channel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701329B1 (en) * 2007-09-06 2018-11-0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09064059A1 (en) * 2007-11-15 2009-05-2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data using harq
ES2519766T3 (es) * 2007-12-20 2014-11-07 Optis Wireless Technology, Llc Señalización de canal de control usando un campo de señalización común para el formato de trnasporte y la versión de redundancia
KR100925440B1 (ko) * 2008-01-28 2009-11-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물리 하이브리드 arq 지시 채널 할당 방법
KR100905385B1 (ko) * 2008-03-16 2009-06-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신호의 효율적인 전송방법
US20110141878A1 (en) * 2008-03-25 2011-06-16 Nokia Corporation Ack/nack transmission on pucch in lte-atdd with nxpdcch structure
US9755708B2 (en) * 2008-04-16 2017-09-05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High data rate uplink transmission
US8811353B2 (en) * 2008-04-22 2014-08-19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Rank and PMI in download control signaling for uplink single-user MIMO (UL SU-MIMO)
KR101591086B1 (ko) * 2008-05-21 2016-02-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harq 수행 방법
US20110194499A1 (en) * 2008-09-17 2011-08-1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pparatus,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KR100937433B1 (ko) * 2008-09-17 2010-01-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최대 전송 회수를 고려한 harq 동작 방법
US8245092B2 (en) * 2008-11-03 2012-08-14 Apple Inc. Method for efficient control signaling of two codeword to one codeword transmission
US9209940B2 (en) * 2009-03-16 2015-12-0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retransmission for supporting MIMO in synchronous HARQ
US9319183B2 (en) * 2009-07-30 2016-04-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operation and decoding status signaling for uplink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US20110026420A1 (en) * 2009-07-31 2011-02-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Layer shifting for uplink mimo
KR20110036489A (ko) * 2009-10-01 2011-04-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LTE-Advanced 시스템 및 그 시스템에서 상향 링크 전력 제어 방법
WO2011056043A2 (ko) * 2009-11-09 2011-05-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전송 기법을 지원하기 위한 효율적인 제어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KR101717528B1 (ko) * 2010-02-22 2017-03-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Ack/nack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와, ack/nack 정보를 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1102697A2 (ko) * 2010-02-22 2011-08-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전송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다중 코드워드 전송을 위한 하이브리드자동재송요구 전송 수행 방법 및 장치
US8423856B2 (en) * 2010-03-26 2013-04-16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activation detection
CN103069739B (zh) * 2010-04-02 2016-09-21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上行链路探测参考信号配置和传输
JP2013096441A (ja) 2011-10-28 2013-05-20 Sanyo Denki Co Ltd リニアアクチュエータ
US9014135B2 (en) * 2012-01-03 2015-04-2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link adaptation for single user and multi-user MIMO
US9912504B2 (en) * 2014-07-31 2018-03-06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ple carrier transmission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38583A (zh) * 2005-03-25 2006-09-2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多入多出通信系统中执行数据重传的方法和设备
WO2007145492A2 (en) * 2006-06-16 2007-12-21 Lg Electronics Inc. Encoding uplink acknowledgments to downlink transmissions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Uplink SU-MIMO for E-UTRA;Texas Instruments;《3GPP Draft: R1-082707》;20080704;正文第2节和第4节,附图1-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341096A1 (en) 2014-11-20
KR20110051156A (ko) 2011-05-17
US9986542B2 (en) 2018-05-29
US20120218882A1 (en) 2012-08-30
US20210160860A1 (en) 2021-05-27
US10945246B2 (en) 2021-03-09
US9036512B2 (en) 2015-05-19
EP2501071B1 (en) 2018-01-03
EP2501071A4 (en) 2016-04-06
US10383099B2 (en) 2019-08-13
US20170111900A1 (en) 2017-04-20
EP2501071A2 (en) 2012-09-19
US8848510B2 (en) 2014-09-30
CN102714580A (zh) 2012-10-03
CN104618000A (zh) 2015-05-13
KR101789618B1 (ko) 2017-10-25
US20200045692A1 (en) 2020-02-06
WO2011056043A3 (ko) 2011-10-20
US20150223236A1 (en) 2015-08-06
CN104618000B (zh) 2018-05-15
WO2011056043A2 (ko) 2011-05-12
US9572142B2 (en) 2017-02-14
US20180242308A1 (en) 2018-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14580B (zh) 用于支持多天线传输技术的有效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3229446B (zh) 传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用户设备,以及接收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基站
CN102823183B (zh) 传输控制信息以支持上行链路多天线传输的有效方法和装置
CN102823184B (zh) 用于有效传输控制信息以支持上行链路多天线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02845038B (zh) 传输上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N102577291B (zh) 在多载波无线通信系统中收发调度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3053121B (zh) 复用来自用户设备的控制和数据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2656831B (zh) 多载波系统中的上行控制信息发送方法和装置
US907825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implementing channel quality control
CN102884742B (zh) 用于指示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传输模式的方法和系统
KR101852854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상태 정보를 송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03329464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控制信息的设备及其方法
JP5469072B2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02870388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KR101776097B1 (ko) 업링크 제어 정보를 매핑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02598822B (zh) 无线通信控制方法、基站装置以及移动终端装置
CN103155468B (zh) 用于传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7852287A (zh) 用于在无线蜂窝通信系统中减少传输时间间隔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和装置
CN104782208A (zh) 在载波聚合系统中操作终端的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装置
RU2548903C2 (ru) Терминал и его способ связи
CN103503344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4412684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资源分配方法及设备
CN103444106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4205707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JPWO2010032714A1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225

Termination date: 201711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