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02346B - 发送和接收信息的方法、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送和接收信息的方法、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602346B CN111602346B CN201880086528.1A CN201880086528A CN111602346B CN 111602346 B CN111602346 B CN 111602346B CN 201880086528 A CN201880086528 A CN 201880086528A CN 111602346 B CN111602346 B CN 11160234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ecoding
- precoding information
- precoding matrix
- code word
- inform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0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29920006934 PMI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794 confocal Raman spectroscop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500 cytoreductive surg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713 feedback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52 review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Parameter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in groups H04B7/0623 - H04B7/0634, e.g. channel matrix rank or transmit mode sel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62—Weighted combining receiver computing weights based on information from the transmitt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16—Time-frequency-cod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送和接收信息的方法、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涉及通信领域。其方法为:发送装置生成索引;索引指示单码字所使用的预编码信息;发送装置向接收装置发送索引。本申请实施例用于sTTI系统中终端设备的预编码矩阵的确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送和接收信息的方法、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下行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LTE)系统中支持闭环空分复用传输模式(transmission mode,简称TM)4,上行LTE系统中支持闭环空分复用TM2。在下行TM4或上行TM2中,网络设备需要通过物理层信令,通知终端设备使用的预编码信息。TM4和TM2均假设了系统支持1或2个码字。而实际上,并非所有系统都支持2个码字,例如LTE支持的短TTI(short TTI,简称sTTI)系统,以及LTE中支持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ltra-reliable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简称URLLC)的系统,只支持单码字传输。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送和接收信息的方法、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发送信息的方法,包括:发送装置生成索引,索引指示单码字所使用的预编码信息;发送装置向接收装置发送索引。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接收信息的方法,包括:接收装置从发送装置接收索引,索引指示单码字所使用的预编码信息;接收装置根据索引确定单码字所使用的预编码信息。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发送装置,包括:通信单元和处理单元;处理单元,用于生成索引,索引指示单码字所使用的预编码信息;通信单元,用于向接收装置发送索引。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接收装置,包括:通信单元和处理单元;通信单元,用于从发送装置接收索引,索引指示单码字所使用的预编码信息;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索引确定单码字所使用的预编码信息。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发送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通信接口;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用于根据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执行以下动作:生成索引,索引指示单码字所使用的预编码信息;通信接口,用于向接收装置发送索引。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接收装置,包括:存储器、通信接口和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通信接口,用于从发送装置接收索引,索引指示单码字所使用的预编码信息;处理器用于根据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执行以下动作:根据索引确定单码字所使用的预编码信息。
在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单码字为发送装置向接收装置发送的码字且发送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2,或者,单码字为接收装置向发送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接收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2,索引的取值的个数小于等于4。该种可能的设计,可以至多配置4种预编码信息,从而使得索引只需使用不超过2bit进行通知,减小了DCI的比特数,增加了PDCCH传输中的冗余信息,进而提升了DCI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单码字为发送装置向接收装置发送的码字且发送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2,索引的所有取值指示的预编码信息为以下4种预编码信息,或者,索引的所有取值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包括以下4种预编码信息中的至少2种预编码信息,或者,索引的所有取值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包括以下4种预编码信息中的第1种和第4种:第1种预编码信息为:2层传输分集;第2种预编码信息为: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1,预编码矩阵为第3种预编码信息为: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1,预编码矩阵为第4种预编码信息为:承载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上的最近一次预编码矩阵指示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该种可能的设计,第1种预编码信息可以在发送装置未知信道信息的情况下,将相同的数据在多根发射天线上冗余发送,进而提升接收信噪比以及数据传输可靠性。此外该方案由于不需要PMI反馈,因此可以支持高速移动的接收装置。第2和第3种预编码信息为基于码本的预编码,发送装置可以根据接收装置上报的PMI,为接收装置分配一个用于全带宽的预编码,通过配置合适的预编码,可以使多天线端口上传输的数据在接收装置处相干叠加,提升接收信号能量,进而提升接收信噪比以及数据传输可靠性。此外,单码字的传输层数都为1,相比于大于1的传输层数,层数1传输的数据具有更高的可靠性。第4种预编码信息由于使用接收装置上报的PMI,所以相比第2和第3种预编码信息,对于不同的频段可以允许不同的预编码(前提是UE上报的PMI不同),这样使得发送装置使用的预编码矩阵与信道的适配程度更高,提升的接收信号能量更大,进而提升接收信噪比以及数据传输可靠性。最后,至多包括4种预编码信息使得索引只需使用不超过2bit进行通知,减小了DCI的比特数,增加了PDCCH传输中的冗余信息,进而提升了DCI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单码字为发送装置向接收装置发送的码字且发送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2,索引的所有取值指示的预编码信息为以下4种预编码信息,或者,索引的所有取值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包括以下4种预编码信息中的至少2种预编码信息,或者,索引的所有取值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包括以下4种预编码信息中的第1种和第4种:第1种预编码信息为:2层传输分集;第2种预编码信息为: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1,预编码矩阵为第3种预编码信息为: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1,预编码矩阵为第4种预编码信息为:承载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上的最近一次预编码矩阵指示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该种可能的设计,第1种预编码信息可以在发送装置未知信道信息的情况下,将相同的数据在多根发射天线上冗余发送,进而提升接收信噪比以及数据传输可靠性。此外该方案由于不需要PMI反馈,因此可以支持高速移动的接收装置。第2和第3种预编码信息为基于码本的预编码,发送装置可以根据接收装置上报的PMI,为接收装置分配一个用于全带宽的预编码,通过配置合适的预编码,可以使多天线端口上传输的数据在接收装置处相干叠加,提升接收信号能量,进而提升接收信噪比以及数据传输可靠性。此外,单码字的传输层数都为1,相比于大于1的传输层数,层数1传输的数据具有更高的可靠性。第4种预编码信息由于使用接收装置上报的PMI,所以相比第2和第3种预编码信息,对于不同的频段可以允许不同的预编码(前提是UE上报的PMI不同),这样使得发送装置使用的预编码矩阵与信道的适配程度更高,提升的接收信号能量更大,进而提升接收信噪比以及数据传输可靠性。最后,至多包括4种预编码信息使得索引只需使用不超过2bit进行通知,减小了DCI的比特数,增加了PDCCH传输中的冗余信息,进而提升了DCI的可靠性。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单码字为接收装置向发送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接收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2,索引的所有取值指示的预编码信息为以下4种预编码信息,或者,索引的所有取值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包括以下4种预编码信息中的至少2种预编码信息:第1种预编码信息为:2层传输分集;第2种预编码信息为: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1,预编码矩阵为第3种预编码信息为: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1,预编码矩阵为第4种预编码信息为: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1,预编码矩阵为该种可能的设计,第1种预编码信息可以在接收装置未知信道信息的情况下,将相同的数据在多根发射天线上冗余发送,进而提升接收信噪比以及数据传输可靠性。此外该方案由于不需要PMI反馈,因此可以支持高速移动的接收装置。第2至第4种预编码信息为基于码本的预编码,发送装置为接收装置分配一个用于全带宽的预编码,通过配置合适的预编码,可以使多天线端口上传输的数据在发送装置处相干叠加,提升接收信号能量,进而提升接收信噪比以及数据传输可靠性。此外,单码字的传输层数都为1,相比于大于1的传输层数,层数1传输的数据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其中,第3和第4种预编码信息由于仅使用一个发射天线端口发送数据,有利于节约接收装置的能量。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单码字为发送装置向接收装置发送的码字且发送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4,或者,单码字为接收装置向发送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接收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4,索引的取值的个数小于等于32。该种可能的设计,可以至多配置32种预编码信息,从而使得索引只需使用不超过5bit进行通知,减小了DCI的比特数,增加了PDCCH传输中的冗余信息,进而提升了DCI的可靠性。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单码字为发送装置向接收装置发送的码字且发送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4,索引的所有取值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包括以下21种预编码信息,或者,索引的所有取值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包括以下21种预编码信息中的至少18种预编码信息或者,索引的所有取值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包括以下21种预编码信息中的第1种至第18种:第1种预编码信息为:4层传输分集;第i种预编码信息为: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1,预编码矩阵为发射预编码矩阵指示TPMI=i-2代表的预编码矩阵;i为大于等于2小于等于17的整数;第18种预编码信息为: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1,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第19种预编码信息为: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2,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第20种预编码信息为: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3,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第21种预编码信息为: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4,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该种可能的设计,第1种预编码信息可以在发送装置未知信道信息的情况下,将相同的数据在多根发射天线上冗余发送,进而提升接收信噪比以及数据传输可靠性。此外该方案由于不需要PMI反馈,因此可以支持高速移动的接收装置。第2至第17种预编码信息为基于码本的预编码,发送装置可以根据接收装置上报的PMI,为接收装置分配一个用于全带宽的预编码,通过配置合适的预编码,可以使多天线端口上传输的数据在接收装置处相干叠加,提升接收信号能量,进而提升接收信噪比以及数据传输可靠性。此外,单码字的传输层数都为1,相比于大于1的传输层数,层数1传输的数据具有更高的可靠性。第18~21种预编码信息由于使用接收装置上报的PMI,所以相比第2至17种预编码信息,对于不同的频段可以允许不同的预编码(前提是接收装置上报的PMI不同),这样使得发送装置使用的预编码矩阵与信道的适配程度更高,提升的接收信号能量更大,进而提升接收信噪比以及数据传输可靠性。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单码字为发送装置向接收装置发送的码字且发送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4,索引的所有取值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包括以下13种预编码信息,或者,索引的所有取值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包括以下13种预编码信息中的至少10种预编码信息,或者,索引的所有取值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包括以下13种预编码信息中的第1种至第10种:第1种预编码信息为:4层传输分集;第i种预编码信息为: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1,预编码矩阵为TPMI=a(i-2)代表的预编码矩阵;i为大于等于2小于等于9的整数,其中,a0,a1,...,a6和a7为0,1,...,14和15中的7个不同的数值;第10种预编码信息为: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1,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第11种预编码信息为: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2,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第12种预编码信息为: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3,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第13种预编码信息为: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4,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该种可能的设计,第1种预编码信息可以在发送装置未知信道信息的情况下,将相同的数据在多根发射天线上冗余发送,进而提升接收信噪比以及数据传输可靠性。此外该方案由于不需要PMI反馈,因此可以支持高速移动的接收装置。第2至第9种预编码信息为基于码本的预编码,发送装置可以根据接收装置上报的PMI,为接收装置分配一个用于全带宽的预编码,通过配置合适的预编码,可以使多天线端口上传输的数据在接收装置处相干叠加,提升接收信号能量,进而提升接收信噪比以及数据传输可靠性。此外,单码字的传输层数都为1,相比于大于1的传输层数,层数1传输的数据具有更高的可靠性。第10~13种预编码信息由于使用接收装置上报的PMI,所以相比第2至9种预编码信息,对于不同的频段可以允许不同的预编码(前提是接收装置上报的PMI不同),这样使得发送装置使用的预编码矩阵与信道的适配程度更高,提升的接收信号能量更大,进而提升接收信噪比以及数据传输可靠性。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单码字为接收装置向发送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接收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4,索引的所有取值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包括以下25种预编码信息:第1种预编码信息为:4层传输分集;第i种预编码信息为: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1,预编码矩阵为TPMI=i-2代表的预编码矩阵;i为大于等于2小于等于25的整数。该种可能的设计,第1种预编码信息可以在接收装置未知信道信息的情况下,将相同的数据在多根发射天线上冗余发送,进而提升发送装置的接收信噪比以及数据传输可靠性。此外该方案由于不需要PMI反馈,因此可以支持高速移动的接收装置。第2至第25种预编码信息为基于码本的预编码,发送装置为接收装置分配一个用于全带宽的预编码,通过配置合适的预编码,可以使多天线端口上传输的数据在发送装置处相干叠加,提升接收信号能量,进而提升接收信噪比以及数据传输可靠性。此外,单码字的传输层数都为1,相比于大于1的传输层数,层数1传输的数据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单码字为发送装置向接收装置发送的码字且发送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2,或者,单码字为接收装置向发送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接收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2,索引的取值中的至少一个取值的索引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对应的预编码矩阵的列数等于2。该种可能的设计,由于索引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对应的预编码矩阵的列数可以等于2,从而使得仅支持单码字的系统可以配置特定层数的多层传输,提高系统的传输效率。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单码字为发送装置向接收装置发送的码字且发送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2,索引的所有取值包括以下8种预编码信息:第1种预编码信息为:2层传输分集;第2种预编码信息为: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1,预编码矩阵为第3种预编码信息为: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1,预编码矩阵为第4种预编码信息为: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1,预编码矩阵为第5种预编码信息为: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1,预编码矩阵为第6种预编码信息为: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2,预编码矩阵为第7种预编码信息为: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2,预编码矩阵为第8种预编码信息为: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该种可能的设计,第1种预编码信息可以在发送装置未知信道信息的情况下,将相同的数据在多根发射天线上冗余发送,进而提升接收信噪比以及数据传输可靠性。此外该方案由于不需要PMI反馈,因此可以支持高速移动的接收装置。第2至第5种预编码信息为基于码本的预编码,发送装置可以根据接收装置上报的PMI,为接收装置分配一个用于全带宽的预编码,通过配置合适的预编码,可以使多天线端口上传输的数据在接收装置处相干叠加,提升接收信号能量,进而提升接收信噪比以及数据传输可靠性。此外,单码字的传输层数都为1,相比于大于1的传输层数,层数1传输的数据具有更高的可靠性。第6和第7种预编码信息为基于码本的预编码,发送装置可以根据接收装置上报的PMI,为接收装置分配一个用于全带宽的预编码,通过配置合适的预编码,可以使多天线端口上传输的数据在接收装置处相干叠加,提升接收信号能量,进而提升接收信噪比以及数据传输可靠性。此外,单码字的传输层数都为2,相比于传输层数1,层数2可以传输更多数据。第8种预编码信息由于使用接收装置上报的PMI,所以相比第2至第7种预编码信息,对于不同的频段可以允许不同的预编码(前提是UE上报的PMI不同),这样使得发送装置使用的预编码矩阵与信道的适配程度更高,提升的接收信号能量更大,进而提升接收信噪比以及数据传输可靠性。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单码字为接收装置向发送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接收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2,索引的所有取值包括以下8种预编码信息:第1种预编码信息为:2层传输分集;第i种预编码信息为: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1,预编码矩阵为TPMI=i-2代表的预编码矩阵;i为大于2小于等于7的整数;第8种预编码信息为: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2,预编码矩阵为TPMI=0代表的预编码矩阵。该种可能的设计,第1种预编码信息可以在接收装置未知信道信息的情况下,将相同的数据在多根发射天线上冗余发送,进而提升接收信噪比以及数据传输可靠性。此外该方案由于不需要PMI反馈,因此可以支持高速移动的接收装置。第2至第7种预编码信息为基于码本的预编码,发送装置可以根据接收装置上报的PMI,为接收装置分配一个用于全带宽的预编码,通过配置合适的预编码,可以使多天线端口上传输的数据在发送装置处相干叠加,提升接收信号能量,进而提升接收信噪比以及数据传输可靠性。此外,单码字的传输层数都为1,相比于大于1的传输层数,层数1传输的数据具有更高的可靠性。第8种预编码信息为基于码本的预编码,发送装置可以根据接收装置上报的PMI,为接收装置分配一个用于全带宽的预编码,通过配置合适的预编码,可以使多天线端口上传输的数据在发送装置处相干叠加,提升接收信号能量,进而提升接收信噪比以及数据传输可靠性。此外,单码字的传输层数都为2,相比于传输层数1,层数2可以传输更多数据。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单码字为发送装置向接收装置发送的码字且发送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4,或者,单码字为接收装置向发送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接收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4,索引的取值中的至少一个取值的索引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对应的预编码矩阵的列数等于3和4中的至少一个。该种可能的设计,由于索引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对应的预编码矩阵的列数可以大于等于3,从而使得仅支持单码字的系统可以配置特定层数的多层传输,提高系统的传输效率。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单码字为发送装置向接收装置发送的码字且发送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4,索引的所有取值包括以下61种预编码信息:第1种预编码信息为:4层传输分集;第i种预编码信息为: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1,预编码矩阵为TPMI=i-2代表的预编码矩阵;i为大于等于2小于等于17的整数;第18种预编码信息为: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1,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第j种预编码信息为: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2,预编码矩阵为TPMI=j-19代表的预编码矩阵;j为大于等于19小于等于34的整数;第35种预编码信息为: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2,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第k种预编码信息为: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3,预编码矩阵为TPMI=k-36代表的预编码矩阵;k为大于等于36小于等于51的整数;第52种预编码信息为: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3,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第g种预编码信息为: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4,预编码矩阵为TPMI=a(g-53)代表的预编码矩阵;g为大于等于53小于等于60的整数,其中,a0,a1,...,a6和a7为0,1,...,14和15中的7个不同的数值;第61种预编码信息为: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4,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该种可能的设计,第1种预编码信息可以在发送装置未知信道信息的情况下,将相同的数据在多根发射天线上冗余发送,进而提升接收信噪比以及数据传输可靠性。此外该方案由于不需要PMI反馈,因此可以支持高速移动的接收装置。第2~17,19~34,36~51,53~60种预编码信息为基于码本的预编码,发送装置可以根据接收装置上报的PMI,为接收装置分配一个用于全带宽的预编码,通过配置合适的预编码,可以使多天线端口上传输的数据在接收装置处相干叠加,提升接收信号能量,进而提升接收信噪比以及数据传输可靠性。此外,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1~4,可以以最大的灵活性支持各种传输速率所需的层数。第18,35,52,61种预编码信息由于使用接收装置上报的PMI,所以相比第2至第61种预编码信息,对于不同的频段可以允许不同的预编码(前提是接收装置上报的PMI不同),这样使得发送装置使用的预编码矩阵与信道的适配程度更高,提升的接收信号能量更大,进而提升接收信噪比以及数据传输可靠性。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单码字为接收装置向发送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接收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4,索引的所有取值包括以下54种预编码信息:第1种预编码信息为:4层传输分集;第i种预编码信息为: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1,预编码矩阵为TPMI=i-2代表的预编码矩阵;i为大于等于2小于等于25的整数;第j种预编码信息为: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2,预编码矩阵为TPMI=j-26代表的预编码矩阵;j为大于等于26小于等于41的整数;第k种预编码信息为: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3,预编码矩阵为TPMI=k-42代表的预编码矩阵;k为大于等于42小于等于53的整数;第54种预编码信息为: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4,预编码矩阵为TPMI=0代表的预编码矩阵。该种可能的设计,第1种预编码信息可以在发送装置未知信道信息的情况下,将相同的数据在多根发射天线上冗余发送,进而提升接收信噪比以及数据传输可靠性。此外该方案由于不需要PMI反馈,因此可以支持高速移动的接收装置。第2~54种预编码信息为基于码本的预编码,发送装置可以根据接收装置上报的PMI,为接收装置分配一个用于全带宽的预编码,通过配置合适的预编码,可以使多天线端口上传输的数据在发送装置处相干叠加,提升接收信号能量,进而提升接收信噪比以及数据传输可靠性。此外,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1~4,可以以最大的灵活性支持各种传输速率所需的层数。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索引为发送装置通过高层信令向接收装置指示的表格中的索引,发送装置通过高层信令向接收装置指示的表格为多个表格中的一个表格,表格中包括索引与预编码信息的对应关系。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
第七方面和第八方面中的任意一个方面中的任意一种设计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的相应的设计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sTTI配置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码字、传输层和天线端口之间的映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端口间等效信道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码本的预编码的处理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硬件架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机的硬件架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的交互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组成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硬件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其中,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
在LTE系统中,下行和上行分别基于正交频分复用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 access,简称OFDMA)和单载波频分复用多址(single carrier-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access,简称SC-FDMA)技术传输数据,时频资源被划分成时间域维度上的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简称OFDM)符号或SC-FDMA符号(OFDM符号和SC-FDMA符号均为时域符号,下文中称为时域符号或简称为符号)和频率域维度上的子载波,而最小的资源粒度叫做一个资源单位(resourceelement,简称RE),即表示时间域上的一个时域符号和频率域上的一个子载波组成的时频格点。LTE系统中典型的时频资源基本结构是15KHz(千赫兹)的子载波间隔、大约70us的时域符号时长以及4~6us左右的循环前缀时长,每1ms一般包含14个符号。
LTE系统中业务的传输是基于基站调度的,上层的数据包在物理层进行调度时被划分成以传输块(transport block,简称TB)为单位的小数据包,该调度的基本时间单位一般是一个子帧(subframe),时长为1ms(由于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简称TTI)与子帧的物理意义基本一致,所以有时会将TTI和子帧混用)。一个子帧一般包括两个时隙(slot),一个时隙一般包括7个时域符号。LTE演进系统中还会考虑引入更短的时间调度单位,比如以一个时隙甚至2或3个时域符号为单位的调度方式,一般称短于1ms的时间调度单位为sTTI。示例性的,参见图1,一个子帧被分为6个长度为2或3符号的sTTI,分别为sTTI0-sTTI5。
一般的调度流程是基站在控制信道(比如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control channel,简称PDCCH)或短物理下行控制信道(shortened PDCCH,简称sPDCCH))上发送控制信息(比如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简称DCI)),该控制信息指示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简称PDSCH)或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简称PUSCH)中TB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简称HARQ)进程号和调度信息,该调度信息包括被调度TB的资源分配信息(即所使用的时频资源)、调制编码方式(modulation and codingscheme,简称MCS)索引等控制信息。
LTE系统通过多输入多输出(multi-input multi-output,简称MIMO)技术成倍地提升数据传输速率。在MIMO系统中,发射机和接收机上同时使用多天线用来建立多个并行的传输信道,即继时、频域资源外,又通过多天线引入空域资源,这样可以提供非常高的带宽利用率(带宽利用率的单位是bits/s/Hz,可见,“多个并行的传输信道”在计算带宽利用率时是直接叠加的)而不会降低相关功率有效性。换句话说,可以在有限的带宽上提供很高的数据速率而不会大比例地降低覆盖。这通常被称为空分复用,即空分复用是MIMO技术的一个分支。空分复用主要用于提高数据传输速率,数据被分为多个流,多个流同时发送。以下对其中的概念作进一步说明,这些概念包括TB、码字(code word,简称CW)、传输层、预编码(precoding)、天线端口(antenna port)的概念。
TB:从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简称MAC)层发往物理层的数据是以TB的形式组织的。一个TB对应一个数据块,该数据块会在一个TTI内发送,同时也是HARQ重传的单位。如果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UE)不支持空分复用,则一个TTI至多会发送一个TB;如果UE支持空分复用,则一个TTI至多会发送2个TB。
需要说明的两点是:(1)通信协议中所说的一个TTI至多发送2个TB,是从UE的角度来说的。也就是说,对于某个UE而言,在下行传输(非载波聚合)时,基站在一个TTI内至多给该UE发送2个TB;在上行传输时,该UE在一个TTI内至多给基站发送2个TB。而从基站的角度来说,它可以在一个TTI调度多个UE,所以基站在一个TTI可以同时发送或接收多于2个TB。(2)在载波聚合的场景下,UE可能同时从多个载波接收数据,或在多个载波上发送数据,因此在一个TTI可能发送或接收多于2个的TB,但对应某一个载波,UE在一个TTI可以发送或接收至多2个TB。
码字:一个码字是对在一个TTI上发送的一个TB进行循环冗余校验(cyclicredundancy check,简称CRC)插入、码块分割并为每个码块插入CRC、信道编码、速率匹配之后,得到的数据码流。每个码字与一个TB相对应,因此一个UE在一个TTI至多发送2个码字。码字可以看作是带出错保护的TB。
传输层:对1个或2个CW进行加扰和调制之后得到的调制符号进行层映射后,会映射到至多4个传输层。每层对应一条有效的数据流。传输层的个数,即层数被称为“传输阶”或“传输秩”。传输秩是可以动态变化的。可以将码字到层的映射可以看做是把一个码字等分成N份,每份放入独立的1层的过程。这里的N等于一个码字需要映射到的层数。
预编码:预编码是使用预编码矩阵将传输层映射到天线端口的过程。预编码矩阵是R×P的矩阵,其中R为传输秩,P为天线端口数。示例性的,图2示出了码字、传输层和天线端口之间的映射示意图。其中,码字通过串/并变换(serial/parallel conversion,简称S/P)映射到传输层,再经过预编码映射到天线端口。
天线端口:天线端口是逻辑上的概念,即一个天线端口可以是一个物理发射天线,也可以是多个物理发射天线的合并(若是这种情况,一个天线端口到多个物理天线之间又存在一级“预编码”)。但UE不会区分这两种情况,即UE的接收机不会去分解来自同一个天线端口的信号。因为从UE的角度来看,只需将发射端的端口到物理天线映射、发射端到接收端的物理天线间的空口信道、接收端的物理天线到端口的映射,这三者看成一个等效信道即可。示例性的,参见图3,图3示出了一种天线端口间等效信道的示意图。其中,收发双方的天线端口是统一的。即基站和UE都有相同的天线端口的标识。例如基站在port7发送一层数据,就意味着UE在port7接收这一层数据。
每个天线端口与一个参考信号(reference signal,简称RS)相对应,UE可以根据这个RS得到这个天线端口的信道估计,用于该天线端口上传输的数据解调。每个天线端口对应一组RE用来发射RS。
TB、码字、传输层和天线端口的个数之间的关系为:TB数=码字数≤传输层数≤天线端口数。
LTE支持2种方式进行下行天线预编码:基于码本的预编码和基于非码本的预编码。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使用小区特定的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对应的传输模式为TM3/4/5/6;而后者使用UE特定的参考信号进行信号估计对应的传输模式为TM7/8/9/10。本申请实施例主要考虑基于码本的预编码,以下对这部分作重点介绍。
基于码本的预编码使用公共参考信号(common reference signal,简称CRS)来进行信道估计,一个小区至多有4个CRS,因此,基于码本的预编码支持至多4个天线端口,即支持至多4层传输。
图4为基于码本的预编码的基本处理流程。对应1个或2个TB的调制符号首先会通过层映射映射到NL层,接着层会通过预编码映射到NA天线端口。其中,W为预编码矩阵。M符号为数据。
图4同样指明了对于基于码本的预编码,CRS是在预编码之后插入到对应的天线端口的。所以基于CRS的信道估计只能估计出天线端口之间的等效信道,而不能估计出数据层之间的等效信道。因此,为了正确地解调承载在每一层上的信号,UE必须明确地知道:1、天线端口之间的等效信道;2、在发送端使用的是哪个预编码矩阵。基站会通过对应的DCI明确地告诉UE当前PDSCH传输所使用的预编码信息。
基于码本的预编码有闭环预编码和开环预编码之分。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预编码矩阵的结构不同,以及基站如何选择预编码矩阵并通知UE,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闭环预编码部分。
在闭环预编码中,基站是基于UE的反馈来选择预编码矩阵的。基于对CRS的测量,UE会选择一个合适的传输层数以及合适的预编码矩阵,并以秩指示(rank indication,简称RI)和预编码矩阵指示(precoding matrix indication,简称PMI)的方式反馈给基站。RI和PMI只是UE提供的一个建议,基站并不一定需要严格遵循UE提供的RI和PMI来进行传输。如果基站重新选择了传输层数或预编码矩阵,则需要明确地告诉UE。这也是“闭环”的由来。
为了限制上、下行信令的大小,每个秩只定义了有限集合的预编码矩阵,该集合也称为码本(codebook)。基于码本的预编码中,当UE上报PMI、基站选择一个预编码矩阵用于PDSCH传输时,UE和基站都只会从对应的码本中选择一个预编码矩阵。当UE上报PMI,或是基站告诉UE所选择的预编码矩阵时,只需要通知对应的预编码矩阵索引即可。
以下对不同天线端口情况下的下行预编码矩阵集合(即码本)作具体介绍:
(1)2天线端口时,下行码本具体可参见表1。
表1 2天线端口下行码本
(2)4天线端口时,下行码本具体可参见表2。
表2 4天线端口下行码本
在闭环MIMO模式(对应闭环预编码)中,UE需要向基站提供信道状态的反馈: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简称CQI)/RI/PMI。这种反馈机制能够使发射机充分地了解信道状态,从而提供更高的速率。但是,只有在信道信息足够精确并且有丰富的多径环境的情况下,这种传输样式才能提供最好的性能。因此,闭环MIMO通常使用于低速移动的场景,例如UE固定在一个地方,或UE以步行的速度在移动。
上面介绍的都是下行传输中的预编码,上行传输与之类似,亦需要基站指示终端设备上行传输所使用的预编码。与下行传输稍有不同的是,由于上行传输需要满足单载波特性,所以使用的码本与下行不同。
以下对不同天线端口情况下的上行码本作具体介绍:
(3)2天线端口时,上行码本具体可参见表3。
表3 2天线端口上行码本
(4)4天线端口时,上行码本具体可参见表4(层数为1)、表5(层数为2)、表6(层数为3)和表7(层数为4)。
表4 4天线端口上行码本,1层
表5 4天线端口上行码本,2层
表6 4天线端口上行码本,3层
表7 4天线端口上行码本,4层
第五代(fifth generation,简称5G)包括URLLC这一重要技术需求。Compact(紧密的)DCI是增强PDCCH可靠性的一类方法,具体来说,通过将LTE的DCI中一些信息进行压缩,使得DCI负载大小降低。假设基站在DCI压缩前后,为其分配传输的资源是相同的,那么在传输压缩后的DCI时,传输信号中的冗余信息占比相比于非压缩DCI来说更大。冗余信息可以起到校验的作用,所以更多的冗余信息使得采用Compact DCI的PDCCH的传输可靠性更高。
在现有的下行LTE系统中支持闭环空分复用TM4。基站通过DCI格式2的预编码信息域将当前PDSCH传输所使用的预编码矩阵告诉UE。DCI格式2的预编码信息域的大小如表8所示。
表8 DCI格式2中的预编码信息比特数
天线端口数 | 预编码信息比特数 |
2 | 3 |
4 | 6 |
预编码信息域的解释与天线端口数和使能的码字数相关。使用2天线端口时,对应下面表9;使用4天线端口时,对应下面表10。表10中的TPMI对应预编码矩阵写在表2中,例如左列索引1对应的预编码信息(以下简称信息,即message)为“1layer(层):TPMI=0”,那么预编码矩阵就是表2中υ=1的列、TPMI=0=码本索引的行所对应的根据表2下面的公式,用u0算出W0,进而得到W0的第一列即为预编码矩阵
表9 2天线端口的预编码信息,DCI格式2
表10 4天线端口的预编码信息,DCI格式2
如果只使能了一个TB,则表10中的索引18~34只用于支持对应TB的重传,且该TB在前一次传输中使用的是2层的闭环空分复用TM。也即前一次传输中的2个TB中只有1个需要重传的情况。
对于UE上报的PMI建议,基站可以有2种选择:(1)基站采用UE最近一次上报的PMI建议来进行预编码。此时基站在子帧n上发送的PDSCH使用的预编码,是根据子帧n-4或n-4之前上报的非周期性CSI中的最近一个PMI来选择的;(2)基站重新选择一个不同的预编码矩阵。
无论基站如何选择,UE都可以通过预编码信息域查表9或表10得到最终的预编码矩阵。
上行LTE系统中支持闭环空分复用TM2,基站通过DCI格式4的预编码信息域指示UE上行传输PUSCH时应该使用的预编码矩阵。DCI格式4的预编码信息域的大小如表11所示。
表11 DCI格式4中的预编码信息比特数
天线端口数 | 预编码信息比特数 |
2 | 3 |
4 | 6 |
预编码信息域的解释与天线端口数和使能的码字数相关。使用2天线端口时,对应下面表12;使用4天线端口时,对应下面表13。表12中的TPMI对应预编码写在表3中,表13中的TPMI对应预编码写在表4、表5、表6和表7中。
表12 2天线端口的预编码信息,DCI格式4
表13 4天线端口的预编码信息,DCI格式4
在接收到DCI后,UE都可以通过预编码信息域查表12或表13得到最终的预编码矩阵。
TM4和TM2均假设了系统支持1或2个码字。而实际上,并非所有系统都支持2个码字,例如LTE支持的sTTI系统。但这些系统仍然需要支持原先应用于2码字传输的多层传输模式(码字数需要小于等于传输层数,所以1码字传输多层也是可行的)。然而现有技术无法满足为仅支持1码字的系统配置特定层数的多层传输,从而限制了系统的传输效率。
此外,现有技术中使用3~6bit通知下行和上行预编码,开销过大。这是因为现有表格是适用于所有终端设备的,所以需要考虑终端设备可能的所有信道状况,并为之分配适合的传输层数(一般来说,信道质量越好,可以支持的传输层数越多)。
而终端设备的信道质量受终端设备的固有参数,例如天线个数,接收机算法等影响。对于某一个终端设备,其信道质量一般是慢变的,所以考虑到这一慢变信息/统计信息,预编码需要通知的信息量实际上是不足3~6bit的,也就是说,在仅支持单码字传输的系统中,上述表格还有进一步压缩的空间。
LTE演进系统中,为了降低收发时延,基站可能为UE配置sTTI传输。此时对于现有LTE中的表格,由于sTTI系统仅支持单码字传输,所以某些配置实际上无法应用在sTTI系统中。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进行短TTI的数据传输,还可以应用于其他仅支持单码字传输的场景中,该无线通信系统可以为4.5G和5G通信系统,以及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
本申请实施例中,为支持单码字多层传输(包括上行和下行)设计新的预编码指示表格,一方面使得单码字传输也可以支持足够多层的传输,为sTTI系统恢复层数、预编码配置的灵活性;另一方面可以降低预编码信息域占用的比特数。该方法具体可以应用于sTTI系统中。
如图5所示,本申请的网络架构可以包括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其中,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UE,例如,上述实施例提到的UE。
网络设备可以为基站(base station,简称BS)设备,也可称为基站,是一种部署在无线接入网用以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例如在2G网络中提供基站功能的设备包括基地无线收发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简称BTS)和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controller,简称BSC),3G网络中提供基站功能的设备包括节点B(NodeB)和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简称RNC),在4G网络中提供基站功能的设备包括演进的节点B(evolved NodeB,简称eNB),在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简称WLAN)中,提供基站功能的设备为接入点(access point,简称AP)。在5G通信系统中,提供基站功能的设备包括eNB、新无线节点B(new radio nodeB,简称gNB),集中单元(centralizedunit,简称CU),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简称DU)和新无线控制器等。
终端设备,可以是可移动的终端设备,也可以是不可移动的终端设备。该设备主要用于接收或者发送业务数据。终端设备可分布于网络中,在不同的网络中终端设备有不同的名称,例如:终端,移动台,用户单元,站台,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无线调制解调器,无线通信设备,手持设备,膝上型电脑,无绳电话,无线本地环路台等。该终端设备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简称RAN)(无线通信网络的接入部分)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例如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音和/或数据。
在一个示例中,基站可以通过如图6所示的结构实现。图6示出了一种基站的通用硬件架构。图6所示的基站可以包括室内基带处理单元(building baseband unit,简称BBU)和远端射频模块(remote radio unit,简称RRU),RRU和天馈系统(即天线)连接,BBU和RRU可以根据需要拆开使用。应注意,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基站还可以采用其他通用硬件架构,而并非仅仅局限于图6所示的通用硬件架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RRU可以通过天馈系统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等。
在一个示例中,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如图7所示的结构实现。以终端设备为手机为例,图7示出了手机的通用硬件架构进行说明。图7所示的手机可以包括:射频(radioFrequency,简称RF)电路710、存储器720、其他输入设备730、显示屏740、传感器750、音频电路760、输入/输出(Input/Output,简称I/O)子系统770、处理器780、以及电源790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7所示的手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手机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者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显示屏740属于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简称UI),显示屏740可以包括显示面板和触摸面板。且手机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者更少的部件。尽管未示出,手机还可以包括摄像头、蓝牙模块等功能模块或器件,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处理器780分别与RF电路710、存储器720、音频电路760、I/O子系统770、以及电源790均连接。I/O子系统770分别与其他输入设备730、显示屏740、传感器750均连接。其中,RF电路710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特别地,将基站的下行信息接收后,给处理器780处理。例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RF电路710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等。存储器720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78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720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手机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其他输入设备730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手机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信号输入。显示屏740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手机的各种菜单,还可以接受用户输入。传感器750可以为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或者其他传感器。音频电路760可提供用户与手机之间的音频接口。I/O子系统770用来控制输入输出的外部设备,外部设备可以包括其他设备输入控制器、传感器控制器、显示控制器。处理器780是手机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手机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720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720内的数据,执行手机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手机进行整体监控。电源790(比如电池)用于给上述各个部件供电,优选的,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78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等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发送和接收信息的方法,如图8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801、发送装置生成索引。
其中,索引指示单码字所使用的预编码信息。
其中,发送装置可以为网络设备,例如,可以为基站。接收装置可以为终端设备,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UE。下文中以发送装置为基站,接收装置为UE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做示例性说明。索引可以通过阿拉伯数字表示,也可以通过二进制表示(例如,索引为16时,索引可以通过二进制1111表示),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表示,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需要说明的是,索引信息在通信设备之间传输时,为了使得通信的两端可以识别索引,索引以二进制表示。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索引通过阿拉伯数字表示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作示例性说明。
802、发送装置向接收装置发送索引。相应的,接收装置从发送装置接收索引。
示例性的,发送装置可以将索引包含在DCI中向接收装置发送。具体的,索引可以包含在预编码信息域中发送。具体的,发送装置可以在将要向接收装置进行下行传输的情况下确定下行数据所使用的预编码信息时,生成DCI。具体的,下行DCI可以采用DCI格式2发送,上行DCI可以采用DCI格式4发送。
803、接收装置根据索引确定单码字所使用的预编码信息。
具体的,在接收装置确定了下行数据所使用的预编码信息,且接收到下行数据时,接收装置基于该预编码信息对下行数据进行解调。在接收装置确定了上行数据所使用的预编码信息时,接收装置根据该预编码信息对上行数据进行预编码。
在实际实现时,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中可以以表格的形式存储有索引为不同的值时,索引指示的预编码信息。这些表格可以为预定义的表格。
可选的,单码字为发送装置向接收装置发送的码字且发送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2,或者,单码字为接收装置向发送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接收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2,索引的取值的个数小于等于4。
该情况下,单码字为发送装置向接收装置发送的码字且发送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2时,索引与预编码信息的对应关系可以参见下文中的表15-1或表15-2。单码字为接收装置向发送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接收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2时,索引与预编码信息的对应关系可以参见下文中的表19-2或表20。
可选的,单码字为发送装置向接收装置发送的码字且发送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4,或者,单码字为接收装置向发送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接收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4,索引的取值的个数小于等于32。
该情况下,单码字为发送装置向接收装置发送的码字且发送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4时,索引与预编码信息的对应关系可以参见下文中的表17-1~表17-4和表18-1~表18-4中的任意一个。单码字为接收装置向发送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接收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4时,索引与预编码信息的对应关系可以参见下文中的表22。
可选的,单码字为发送装置向接收装置发送的码字且发送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2,或者,单码字为接收装置向发送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接收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2,索引的取值中的至少一个取值的索引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对应的预编码矩阵的列数等于2。
该情况下,单码字为发送装置向接收装置发送的码字且发送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2时,索引与预编码信息的对应关系可以参见下文中的表14或表15-1。单码字为接收装置向发送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接收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2时,索引与预编码信息的对应关系可以参见下文中的表19-1或表20。其中,单码字可以为初传的码字。
可选的,单码字为发送装置向接收装置发送的码字且发送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4,或者,单码字为接收装置向发送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接收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4,索引的取值中的至少一个取值的索引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对应的预编码矩阵的列数等于3和4中的至少一个。
该情况下,单码字为发送装置向接收装置发送的码字且发送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4时,索引与预编码信息的对应关系可以参见下文中的表16-1~表16-2,表17-1~表17-4和表18-1~表18-4中的任意一个。单码字为接收装置向发送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接收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4时,索引与预编码信息的对应关系可以参见下文中的表21。其中,单码字可以为初传的码字。
以下具体介绍在下行传输时不同情况下索引与预编码信息的对应关系。
情况1、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最多支持2天线端口
该情况下,发送装置可以通过3bit或2bit指示索引,以下分别进行介绍。
(1)通过3bit指示索引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单码字为发送装置向接收装置发送的码字且发送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2,索引的所有取值包括以下8种预编码信息:
第1种预编码信息为:2层传输分集;
第8种预编码信息为: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其中,第1种预编码信息可以在发送装置未知信道信息的情况下,将相同的数据在多根发射天线上冗余发送,进而提升接收信噪比以及数据传输可靠性。此外该方案由于不需要PMI反馈,因此可以支持高速移动的接收装置。
第2至第5种预编码信息为基于码本的预编码,发送装置可以根据接收装置上报的PMI,为接收装置分配一个用于全带宽的预编码,通过配置合适的预编码,可以使多天线端口上传输的数据在接收装置处相干叠加,提升接收信号能量,进而提升接收信噪比以及数据传输可靠性。此外,单码字的传输层数都为1,相比于大于1的传输层数,层数1传输的数据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第6和第7种预编码信息为基于码本的预编码,发送装置可以根据接收装置上报的PMI,为接收装置分配一个用于全带宽的预编码,通过配置合适的预编码,可以使多天线端口上传输的数据在接收装置处相干叠加,提升接收信号能量,进而提升接收信噪比以及数据传输可靠性。此外,单码字的传输层数都为2,相比于传输层数1,层数2可以传输更多数据。
第8种预编码信息由于使用接收装置上报的PMI,所以相比第2至第7种预编码信息,对于不同的频段可以允许不同的预编码(前提是UE上报的PMI不同),这样使得发送装置使用的预编码矩阵与信道的适配程度更高,提升的接收信号能量更大,进而提升接收信噪比以及数据传输可靠性。
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索引与预编码信息的对应关系可以参见表14。
表14 2天线端口的预编码信息,3bits
表14实际上是将表9中的两列合并为一列,且为了保持通过3bit指示索引,将原先的三种根据上报PMI确定预编码的方案合并为一种。该方案具有的好处在于当基站只能为终端设备调度1个码字的情况下,使得基站仍然可以使用2层预编码服务终端设备,不损失预编码选择的灵活性,可以保持系统的传输效率,且DCI开销保持不变。
需要说明的是,索引7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可以为1列,也可以为2列。示例性的,若索引7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为1列,该预编码矩阵可以为表9中左列的索引5或索引6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对应的预编码矩阵,若索引7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为2列,该预编码矩阵可以为表9中右列的索引2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对应的预编码矩阵。
(2)通过2bit指示索引
该情况下,可以至多配置4种预编码信息,从而使得索引只需使用不超过2bit进行通知,减小了DCI的比特数,增加了PDCCH传输中的冗余信息,进而提升了DCI的可靠性。
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索引与预编码信息的对应关系可以参见表15-1。
表15-1 2天线端口的预编码信息,2bits
相比表14,表15-1主要面向信道质量较好,通常应该使用2层传输的UE,所以表15-1保留表14中2层传输的所有索引以及一个2层传输分集(虽然叫2层,但从表9可以看出,这种方案实际上是被归为1层传输那一列的),删去其他1层传输的索引。当UE信道质量突然严重下降时,仍然可以通过2层传输分集服务该终端设备,不会因为修改表格,使得某些场景下原本可以被服务的终端设备在使用新表格后不能被服务。
需要说明的是,索引3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可以为1列,也可以为2列。示例性的,若索引3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为1列,该预编码矩阵可以为表9中左列的索引5或索引6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对应的预编码矩阵,若索引3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为2列,该预编码矩阵可以为表9中右列的索引2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对应的预编码矩阵。
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单码字为发送装置向接收装置发送的码字且发送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2,索引的所有取值指示的预编码信息为以下4种预编码信息,或者,索引的所有取值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包括以下4种预编码信息中的至少2种预编码信息,或者,索引的所有取值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包括以下4种预编码信息中的第1种和第4种:
第1种预编码信息为:2层传输分集;
第4种预编码信息为:承载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上的最近一次预编码矩阵指示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第1种预编码信息可以在发送装置未知信道信息的情况下,将相同的数据在多根发射天线上冗余发送,进而提升接收信噪比以及数据传输可靠性。此外该方案由于不需要PMI反馈,因此可以支持高速移动的接收装置。
第2和第3种预编码信息为基于码本的预编码,发送装置可以根据接收装置上报的PMI,为接收装置分配一个用于全带宽的预编码,通过配置合适的预编码,可以使多天线端口上传输的数据在接收装置处相干叠加,提升接收信号能量,进而提升接收信噪比以及数据传输可靠性。此外,单码字的传输层数都为1,相比于大于1的传输层数,层数1传输的数据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第4种预编码信息由于使用接收装置上报的PMI,所以相比第2和第3种预编码信息,对于不同的频段可以允许不同的预编码(前提是UE上报的PMI不同),这样使得发送装置使用的预编码矩阵与信道的适配程度更高,提升的接收信号能量更大,进而提升接收信噪比以及数据传输可靠性。
该情况下,索引与预编码信息的对应关系可以参见表15-2。
表15-2 2天线端口的预编码信息,2bits
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单码字为发送装置向接收装置发送的码字且发送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2,索引的所有取值指示的预编码信息为以下4种预编码信息,或者,索引的所有取值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包括以下4种预编码信息中的至少2种预编码信息,或者,索引的所有取值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包括以下4种预编码信息中的第1种和第4种:
第1种预编码信息为:2层传输分集;
第4种预编码信息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其中,第1种预编码信息可以在发送装置未知信道信息的情况下,将相同的数据在多根发射天线上冗余发送,进而提升接收信噪比以及数据传输可靠性。此外该方案由于不需要PMI反馈,因此可以支持高速移动的接收装置。
第2和第3种预编码信息为基于码本的预编码,发送装置可以根据接收装置上报的PMI,为接收装置分配一个用于全带宽的预编码,通过配置合适的预编码,可以使多天线端口上传输的数据在接收装置处相干叠加,提升接收信号能量,进而提升接收信噪比以及数据传输可靠性。此外,单码字的传输层数都为1,相比于大于1的传输层数,层数1传输的数据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第4种预编码信息由于使用接收装置上报的PMI,所以相比第2和第3种预编码信息,对于不同的频段可以允许不同的预编码(前提是UE上报的PMI不同),这样使得发送装置使用的预编码矩阵与信道的适配程度更高,提升的接收信号能量更大,进而提升接收信噪比以及数据传输可靠性。
该情况下,索引与预编码信息的对应关系可以参见表15-3。
表15-3 2天线端口的预编码信息,2bits
情况2、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最多支持4天线端口
该情况下,发送装置可以通过6bit、5bit或4bit指示索引,以下分别进行介绍。
(1)通过6bit指示索引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索引与预编码信息的对应关系可以参见表16-1。
表16-1 4天线端口的预编码信息,6bits
其中a0至a7均为0至15的整数,且互不相同,例如a0=0、a1=1、...、a7=7。
表16-1实际上是将表10中的两列合并为一列(合并后有69条索引),且为了保持通过6bit指示索引,将原先的1层传输共16种预编码(对应TPMI=0~15),缩减至8种,本申请中并不限制缩减为哪8种。该方案具有的好处在于当基站只能为终端设备调度1个码字的情况下,使得基站仍然可以使用4层预编码服务终端设备,不损失预编码选择的灵活性,可以保持系统的传输效率,且DCI开销保持不变。
需要说明的是,表16-1中指示信息的指示范围至少包括以上61个方案,还可以包括其它的方案,本申请不进行限定。即表16-1中以N=61为例进行绘制,在实际实现时,N可以大于61,具体数值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单码字为发送装置向接收装置发送的码字且发送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4,索引的所有取值包括以下61种预编码信息:
第1种预编码信息为:4层传输分集;
第i种预编码信息为: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1,预编码矩阵为TPMI=i-2代表的预编码矩阵;i为大于等于2小于等于17的整数;
第18种预编码信息为: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1,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第j种预编码信息为: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2,预编码矩阵为TPMI=j-19代表的预编码矩阵;j为大于等于19小于等于34的整数;
第35种预编码信息为: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2,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第k种预编码信息为: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3,预编码矩阵为TPMI=k-36代表的预编码矩阵;k为大于等于36小于等于51的整数;
第52种预编码信息为: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3,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第g种预编码信息为: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4,预编码矩阵为TPMI=a(g-53)代表的预编码矩阵;g为大于等于53小于等于60的整数,其中,a0,a1,...,a6和a7为0,1,...,14和15中的7个不同的数值;
第61种预编码信息为: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4,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其中,第1种预编码信息可以在发送装置未知信道信息的情况下,将相同的数据在多根发射天线上冗余发送,进而提升接收信噪比以及数据传输可靠性。此外该方案由于不需要PMI反馈,因此可以支持高速移动的接收装置。
第2~17,19~34,36~51,53~60种预编码信息为基于码本的预编码,发送装置可以根据接收装置上报的PMI,为接收装置分配一个用于全带宽的预编码,通过配置合适的预编码,可以使多天线端口上传输的数据在接收装置处相干叠加,提升接收信号能量,进而提升接收信噪比以及数据传输可靠性。此外,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1~4,可以以最大的灵活性支持各种传输速率所需的层数。
第18,35,52,61种预编码信息由于使用接收装置上报的PMI,所以相比第2至第61种预编码信息,对于不同的频段可以允许不同的预编码(前提是接收装置上报的PMI不同),这样使得发送装置使用的预编码矩阵与信道的适配程度更高,提升的接收信号能量更大,进而提升接收信噪比以及数据传输可靠性。
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索引与预编码信息的对应关系可以参见表16-2。表16-2中以N=61为例进行绘制。
表16-2 4天线端口的预编码信息,6bits
表16-2与表16-1的区别仅在于删除的8种TPMI来自4层传输,所以这张表格的有益效果与表16-1的相同。
一般来说,表16-1适用于信道质量较好的UE;相反,表16-2适用于信道质量较差的UE,这两张表已经涵盖了UE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
(2)通过5bit指示索引
该情况下,可以至多配置32种预编码信息,从而使得索引只需使用不超过5bit进行通知,减小了DCI的比特数,增加了PDCCH传输中的冗余信息,进而提升了DCI的可靠性。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单码字为发送装置向接收装置发送的码字且发送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4,索引的所有取值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包括以下21种预编码信息,或者,索引的所有取值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包括以下21种预编码信息中的至少18种预编码信息,或者,索引的所有取值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包括以下21种预编码信息中的第1种至第18种:
第1种预编码信息为:4层传输分集;
第i种预编码信息为: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1,预编码矩阵为发射预编码矩阵指示TPMI=i-2代表的预编码矩阵;i为大于等于2小于等于17的整数;
第18种预编码信息为: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1,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第19种预编码信息为: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2,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第20种预编码信息为: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3,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第21种预编码信息为: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4,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其中,第1种预编码信息可以在发送装置未知信道信息的情况下,将相同的数据在多根发射天线上冗余发送,进而提升接收信噪比以及数据传输可靠性。此外该方案由于不需要PMI反馈,因此可以支持高速移动的接收装置。
第2至第17种预编码信息为基于码本的预编码,发送装置可以根据接收装置上报的PMI,为接收装置分配一个用于全带宽的预编码,通过配置合适的预编码,可以使多天线端口上传输的数据在接收装置处相干叠加,提升接收信号能量,进而提升接收信噪比以及数据传输可靠性。此外,单码字的传输层数都为1,相比于大于1的传输层数,层数1传输的数据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第18~21种预编码信息由于使用接收装置上报的PMI,所以相比第2至17种预编码信息,对于不同的频段可以允许不同的预编码(前提是接收装置上报的PMI不同),这样使得发送装置使用的预编码矩阵与信道的适配程度更高,提升的接收信号能量更大,进而提升接收信噪比以及数据传输可靠性。
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索引与预编码信息的对应关系可以参见表17-1。表17-1以N=21为例进行绘制。
表17-1 4天线端口的预编码信息,5bits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索引与预编码信息的对应关系可以参见表17-2、表17-3或表17-4。
表17-2 4天线端口的预编码信息,5bits
表17-3 4天线端口的预编码信息,5bits
表17-4 4天线端口的预编码信息,5bits
表17-1~表17-4中的每张表格中,固定保留传输分集、1/2/3/4层PMI对应的预编码,共5种索引。此外,还保留了某一层传输的全部16种TPMI,所以每张表格共5+16=21种索引。
表17-2~表17-4中以N=21为例进行绘制,在实际实现时,N可以大于21,具体数值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3)通过4bit指示索引
该情况下,可以至多配置16种预编码信息,从而使得索引只需使用不超过4bit进行通知,减小了DCI的比特数,增加了PDCCH传输中的冗余信息,进而提升了DCI的可靠性。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单码字为发送装置向接收装置发送的码字且发送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4,索引的所有取值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包括以下13种预编码信息,或者,索引的所有取值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包括以下13种预编码信息中的至少10种预编码信息,或者,索引的所有取值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包括以下13种预编码信息中的第1种至第10种:
第1种预编码信息为:4层传输分集;
第i种预编码信息为: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1,预编码矩阵为TPMI=a(i-2)代表的预编码矩阵;i为大于等于2小于等于9的整数,其中,a0,a1,...,a6和a7为0,1,...,14和15中的7个不同的数值;
第10种预编码信息为: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1,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第11种预编码信息为: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2,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第12种预编码信息为: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3,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第13种预编码信息为: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4,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其中,第1种预编码信息可以在发送装置未知信道信息的情况下,将相同的数据在多根发射天线上冗余发送,进而提升接收信噪比以及数据传输可靠性。此外该方案由于不需要PMI反馈,因此可以支持高速移动的接收装置。
第2至第9种预编码信息为基于码本的预编码,发送装置可以根据接收装置上报的PMI,为接收装置分配一个用于全带宽的预编码,通过配置合适的预编码,可以使多天线端口上传输的数据在接收装置处相干叠加,提升接收信号能量,进而提升接收信噪比以及数据传输可靠性。此外,单码字的传输层数都为1,相比于大于1的传输层数,层数1传输的数据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第10~13种预编码信息由于使用接收装置上报的PMI,所以相比第2至9种预编码信息,对于不同的频段可以允许不同的预编码(前提是接收装置上报的PMI不同),这样使得发送装置使用的预编码矩阵与信道的适配程度更高,提升的接收信号能量更大,进而提升接收信噪比以及数据传输可靠性。
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索引与预编码信息的对应关系可以参见表18-1。表18-1以N=13为例进行绘制。
表18-1 4天线端口的预编码信息,4bits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索引与预编码信息的对应关系可以参见表18-2、表18-3或表18-4。
表18-2 4天线端口的预编码信息,4bits
表18-3 4天线端口的预编码信息,4bits
表18-4 4天线端口的预编码信息,4bits
表18-1~表18-4中的每张表格中,a0~a7的取值参见上文,固定保留传输分集、1/2/3/4层PMI对应的预编码,共5种索引。此外,还保留了某一层传输的8种TPMI,所以每张表格共5+8=13种索引。表18-2~表18-4中以N=13为例进行绘制,在实际实现时,N可以大于13,具体数值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以下具体介绍在上行传输时不同情况下索引与预编码信息的对应关系。
情况一、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最多支持2天线端口
(1)通过3bit指示索引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单码字为接收装置向发送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接收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2,索引的所有取值包括以下8种预编码信息:
第1种预编码信息为:2层传输分集;
第i种预编码信息为: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1,预编码矩阵为TPMI=i-2代表的预编码矩阵;i为大于2小于等于7的整数;
第8种预编码信息为: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2,预编码矩阵为TPMI=0代表的预编码矩阵。
其中,第1种预编码信息可以在接收装置未知信道信息的情况下,将相同的数据在多根发射天线上冗余发送,进而提升接收信噪比以及数据传输可靠性。此外该方案由于不需要PMI反馈,因此可以支持高速移动的接收装置。
第2至第7种预编码信息为基于码本的预编码,发送装置可以根据接收装置上报的PMI,为接收装置分配一个用于全带宽的预编码,通过配置合适的预编码,可以使多天线端口上传输的数据在发送装置处相干叠加,提升接收信号能量,进而提升接收信噪比以及数据传输可靠性。此外,单码字的传输层数都为1,相比于大于1的传输层数,层数1传输的数据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第8种预编码信息为基于码本的预编码,发送装置可以根据接收装置上报的PMI,为接收装置分配一个用于全带宽的预编码,通过配置合适的预编码,可以使多天线端口上传输的数据在发送装置处相干叠加,提升接收信号能量,进而提升接收信噪比以及数据传输可靠性。此外,单码字的传输层数都为2,相比于传输层数1,层数2可以传输更多数据。
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通过3bit指示索引,索引与预编码信息的对应关系可以参见表19-1。表19-1以N=8为例进行绘制。
表19-1 2天线端口的预编码信息,3bits
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当接收装置只向发送装置发送1个码字的情况下,接收装置仍然可以使用2层预编码发送数据,不损失预编码选择的灵活性,可以保持系统的传输效率。并且,当N=8时,DCI开销保持不变。
(2)通过2bit指示索引
该情况下,可以至多配置4种预编码信息,从而使得索引只需使用不超过2bit进行通知,减小了DCI的比特数,增加了PDCCH传输中的冗余信息,进而提升了DCI的可靠性。
可选的,单码字为接收装置向发送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接收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2,索引的所有取值指示的预编码信息为以下4种预编码信息,或者,索引的所有取值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包括以下4种预编码信息中的至少2种预编码信息:
第1种预编码信息为:2层传输分集;
其中,第1种预编码信息可以在接收装置未知信道信息的情况下,将相同的数据在多根发射天线上冗余发送,进而提升接收信噪比以及数据传输可靠性。此外该方案由于不需要PMI反馈,因此可以支持高速移动的接收装置。
第2至第4种预编码信息为基于码本的预编码,发送装置为接收装置分配一个用于全带宽的预编码,通过配置合适的预编码,可以使多天线端口上传输的数据在发送装置处相干叠加,提升接收信号能量,进而提升接收信噪比以及数据传输可靠性。此外,单码字的传输层数都为1,相比于大于1的传输层数,层数1传输的数据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其中,第3和第4种预编码信息由于仅使用一个发射天线端口发送数据,有利于节约接收装置的能量。
该情况下,索引与预编码信息的对应关系可以参见表19-2。
表19-2 2天线端口的预编码信息,2bits
(3)通过1bit指示索引
该情况下,可以至多配置2种预编码信息,从而使得索引只需使用不超过1bit进行通知,减小了DCI的比特数,增加了PDCCH传输中的冗余信息,进而提升了DCI的可靠性。
该情况下,索引与预编码信息的对应关系可以参见表20。
表20 2天线端口的预编码信息,1bit
索引(Index) | 信息(Message) |
0 | 2 layer:传输分集 |
1 | 1 layers:TPMI=0 |
与表15-1类似,删去大部分1layer索引,有益效果亦与表15-1类似。
表20中以N=2为例进行绘制,在实际实现时,N可以大于2,具体数值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情况二、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最多支持4天线端口
(1)通过6bit指示索引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单码字为接收装置向发送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接收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4,索引的所有取值包括以下54种预编码信息:
第1种预编码信息为:4层传输分集;
第i种预编码信息为: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1,预编码矩阵为TPMI=i-2代表的预编码矩阵;i为大于等于2小于等于25的整数;
第j种预编码信息为: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2,预编码矩阵为TPMI=j-26代表的预编码矩阵;j为大于等于26小于等于41的整数;
第k种预编码信息为: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3,预编码矩阵为TPMI=k-42代表的预编码矩阵;k为大于等于42小于等于53的整数;
第54种预编码信息为: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4,预编码矩阵为TPMI=0代表的预编码矩阵。
其中,第1种预编码信息可以在发送装置未知信道信息的情况下,将相同的数据在多根发射天线上冗余发送,进而提升接收信噪比以及数据传输可靠性。此外该方案由于不需要PMI反馈,因此可以支持高速移动的接收装置。
第2~54种预编码信息为基于码本的预编码,发送装置可以根据接收装置上报的PMI,为接收装置分配一个用于全带宽的预编码,通过配置合适的预编码,可以使多天线端口上传输的数据在发送装置处相干叠加,提升接收信号能量,进而提升接收信噪比以及数据传输可靠性。此外,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1~4,可以以最大的灵活性支持各种传输速率所需的层数。
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索引与预编码信息的对应关系可以参见表21。表21中以N=54为例进行绘制。
表21 4天线端口的预编码信息,6bits
表19-1实际上是将表12中的两列合并为一列,表21实际上是将表13中的两列合并为一列,由于上行传输需要保证单载波特性,所以很多预编码不可应用于上行传输(最典型的,上行层数等于天线端口数时,只能支持1种预编码,即单位阵预编码)。这使得上行表格在合并时毋须删除某些索引,相反的还可以添加“传输分集”(即两张表格中的索引0)以进一步增加上行传输的可靠性。
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当接收装置只向发送装置发送1个码字的情况下,接收装置仍然可以使用2层、或3层、或4层预编码发送数据,不损失预编码选择的灵活性,可以保持系统的传输效率。并且,当N小于等于64时,DCI开销保持不变。
(2)通过5bit指示索引
该情况下,可以至多配置32种预编码信息,从而使得索引只需使用不超过5bit进行通知,减小了DCI的比特数,增加了PDCCH传输中的冗余信息,进而提升了DCI的可靠性。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单码字为接收装置向发送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接收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4,索引的所有取值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包括以下25种预编码信息:
第1种预编码信息为:4层传输分集;
第i种预编码信息为: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1,预编码矩阵为TPMI=i-2代表的预编码矩阵;i为大于等于2小于等于25的整数。
其中,第1种预编码信息可以在接收装置未知信道信息的情况下,将相同的数据在多根发射天线上冗余发送,进而提升发送装置的接收信噪比以及数据传输可靠性。此外该方案由于不需要PMI反馈,因此可以支持高速移动的接收装置。
第2至第25种预编码信息为基于码本的预编码,发送装置为接收装置分配一个用于全带宽的预编码,通过配置合适的预编码,可以使多天线端口上传输的数据在发送装置处相干叠加,提升接收信号能量,进而提升接收信噪比以及数据传输可靠性。此外,单码字的传输层数都为1,相比于大于1的传输层数,层数1传输的数据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索引与预编码信息的对应关系可以参见表22。表22中以N=25为例进行绘制。
表22 4天线端口的预编码信息,5bits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当基站只能为终端设备调度1个码字的情况下,基站仍然可以使用最大层数的预编码服务终端设备,不损失预编码选择的灵活性,可以保持系统的传输效率,且DCI开销保持不变。此外,由于引入了“传输分集”,上行传输的可靠性得到进一步提升。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传输分集”,也可以称为“发射分集”。
可选的,索引为发送装置通过高层信令向接收装置指示的表格中的索引,发送装置通过高层信令向接收装置指示的表格为多个表格中的一个表格,表格中包括索引与预编码信息的对应关系。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若干表格中的一部分可以同时储存在基站和UE两侧,基站通过高层信令指示UE传输使用的表格。UE根据该表格确定使用的预编码信息。
上述主要从各个网元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各个网元,例如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等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等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比如,在采用集成的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9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通信装置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90可以为上述发送装置或接收装置,参见图9,图9可以包括:处理单元901和通信单元902,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903。
当通信装置为发送装置时,处理单元901用于对发送装置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单元901用于支持发送装置执行图8中的步骤801或802,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发送装置执行的动作。通信单元902用于支持发送装置与其他通信装置通信,例如,与图8中的接收装置进行通信。存储单元903用于存储发送装置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当通信装置为接收装置时,处理单元901用于对接收装置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单元901用于支持接收装置执行图8中的步骤802或803,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接收装置执行的动作。通信单元902用于支持接收装置与其他通信装置通信,例如,与图8中的发送装置进行通信。存储单元903用于存储接收装置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处理单元901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通信单元902可以是通信接口、收发器、收发电路等,其中,通信接口是统称,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存储单元903可以是存储器。当处理单元901为处理器,通信单元902为通信接口,存储单元903为存储器时,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通信装置可以为图10所示的通信装置。
如图10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100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001,通信总线1002,以及至少一个通信接口1004。可选的,通信装置1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003。在一个实施例中,该通信装置100可以是通信设备也可以是芯片,具体的,该通信装置100可以为上述发送装置或接收装置。
处理器1001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通信总线1002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
通信接口1004,用于与其它器件通信,或者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RAN,WLAN等。在一实施例中,通信接口可以为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用于与其它的设备进行通信,例如,通信接口可以是通信设备中的收发器。
存储器1003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简称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总线与处理器相连接。存储器也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
其中,存储器1003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应用程序代码,并由处理器1001来控制执行。处理器1001用于执行存储器1003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从而实现上文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10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10中的CPU0和CPU1。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通信装置100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图10中的处理器1001和处理器1008。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single-CPU)处理器,也可以是一个多核(multi-CPU)处理器。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通信装置100还可以包括输出设备1005和输入设备1006。
当图10所示的通信装置为发送装置时,处理器1001用于对发送装置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器1001用于支持发送装置执行图8中的步骤801或802,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发送装置执行的动作。通信接口1004用于支持发送装置与其他通信装置通信,例如,与图8中的接收装置进行通信。存储器1003用于存储发送装置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当图10所示的通信装置为接收装置时,处理器1001用于对接收装置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器1001用于支持接收装置执行图8中的步骤802或803,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接收装置执行的动作。通信接口1004用于支持接收装置与其他通信装置通信,例如,与图8中的发送装置进行通信。存储器1003用于存储接收装置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程序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来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者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subscriber line,简称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简称SSD))等。
尽管在此结合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然而,在实施所要求保护的本申请过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查看附图、公开内容、以及所附权利要求书,可理解并实现公开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在权利要求中,“包括”(comprising)一词不排除其他组成部分或步骤,“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的情况。单个处理器或其他单元可以实现权利要求中列举的若干项功能。相互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记载了某些措施,但这并不表示这些措施不能组合起来产生良好的效果。
尽管结合具体特征及其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显而易见的,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其进行各种修改和组合。相应地,本说明书和附图仅仅是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本申请的示例性说明,且视为已覆盖本申请范围内的任意和所有修改、变化、组合或等同物。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45)
1.一种发送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装置生成索引,所述索引指示单码字所使用的预编码信息;
所述发送装置向接收装置发送所述索引;
所述单码字为所述发送装置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所述发送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2,或者,所述单码字为所述接收装置向所述发送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所述接收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2,所述索引的取值的个数小于等于4;或者,
所述单码字为所述发送装置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所述发送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4,或者,所述单码字为所述接收装置向所述发送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所述接收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4,所述索引的取值的个数小于等于32;或者,
所述单码字为所述发送装置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所述发送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2,或者,所述单码字为所述接收装置向所述发送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所述接收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2,所述索引的取值中的至少一个取值的索引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对应的预编码矩阵的列数等于2;或者,
所述单码字为所述发送装置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所述发送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4,或者,所述单码字为所述接收装置向所述发送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所述接收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4,所述索引的取值中的至少一个取值的索引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对应的预编码矩阵的列数等于3和4中的至少一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码字为所述发送装置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所述发送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2,所述索引的所有取值指示的预编码信息为以下4种预编码信息,或者,所述索引的所有取值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包括以下4种预编码信息中的至少2种预编码信息,或者,所述索引的所有取值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包括以下4种预编码信息中的第1种和第4种:
第1种预编码信息为:2层传输分集;
第4种预编码信息为:承载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上的最近一次预编码矩阵指示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码字为所述发送装置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所述发送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4,所述索引的所有取值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包括以下21种预编码信息,或者,所述索引的所有取值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包括以下21种预编码信息中的至少18种预编码信息,或者,所述索引的所有取值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包括以下21种预编码信息中的第1种至第18种:
第1种预编码信息为:4层传输分集;
第i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1,预编码矩阵为发射预编码矩阵指示TPMI=i-2代表的预编码矩阵;i为大于等于2小于等于17的整数;
第18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1,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第19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2,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第20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3,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第21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4,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码字为所述发送装置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所述发送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4,所述索引的所有取值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包括以下13种预编码信息,或者,所述索引的所有取值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包括以下13种预编码信息中的至少10种预编码信息,或者,所述索引的所有取值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包括以下13种预编码信息中的第1种至第10种:
第1种预编码信息为:4层传输分集;
第i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1,预编码矩阵为TPMI=a(i-2)代表的预编码矩阵;i为大于等于2小于等于9的整数,其中,a0,a1,…,a6和a7为0,1,…,14和15中的7个不同的数值;
第10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1,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第11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2,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第12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3,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第13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4,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码字为所述接收装置向所述发送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所述接收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4,所述索引的所有取值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包括以下25种预编码信息:
第1种预编码信息为:4层传输分集;
第i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1,预编码矩阵为TPMI=i-2代表的预编码矩阵;i为大于等于2小于等于25的整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码字为所述发送装置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所述发送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2,所述索引的所有取值包括以下8种预编码信息:
第1种预编码信息为:2层传输分集;
第8种预编码信息为: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码字为所述接收装置向所述发送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所述接收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2,所述索引的所有取值包括以下8种预编码信息:
第1种预编码信息为:2层传输分集;
第i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1,预编码矩阵为TPMI=i-2代表的预编码矩阵;i为大于2小于等于7的整数;
第8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2,预编码矩阵为TPMI=0代表的预编码矩阵。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码字为所述发送装置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所述发送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4,所述索引的所有取值包括以下61种预编码信息:
第1种预编码信息为:4层传输分集;
第i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1,预编码矩阵为TPMI=i-2代表的预编码矩阵;i为大于等于2小于等于17的整数;
第18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1,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第j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2,预编码矩阵为TPMI=j-19代表的预编码矩阵;j为大于等于19小于等于34的整数;
第35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2,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第k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3,预编码矩阵为TPMI=k-36代表的预编码矩阵;k为大于等于36小于等于51的整数;
第52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3,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第g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4,预编码矩阵为TPMI=a(g-53)代表的预编码矩阵;g为大于等于53小于等于60的整数,其中,a0,a1,…,a6和a7为0,1,…,14和15中的7个不同的数值;
第61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4,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码字为所述接收装置向所述发送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所述接收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4,所述索引的所有取值包括以下54种预编码信息:
第1种预编码信息为:4层传输分集;
第i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1,预编码矩阵为TPMI=i-2代表的预编码矩阵;i为大于等于2小于等于25的整数;
第j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2,预编码矩阵为TPMI=j-26代表的预编码矩阵;j为大于等于26小于等于41的整数;
第k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3,预编码矩阵为TPMI=k-42代表的预编码矩阵;k为大于等于42小于等于53的整数;
第54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4,预编码矩阵为TPMI=0代表的预编码矩阵。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索引为所述发送装置通过高层信令向所述接收装置指示的表格中的索引,所述发送装置通过高层信令向所述接收装置指示的表格为多个表格中的一个表格,所述表格中包括索引与预编码信息的对应关系。
12.一种接收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装置从发送装置接收索引,所述索引指示单码字所使用的预编码信息;
所述接收装置根据所述索引确定所述单码字所使用的预编码信息;
所述单码字为所述发送装置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所述发送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2,或者,所述单码字为所述接收装置向所述发送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所述接收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2,所述索引的取值的个数小于等于4;或者,
所述单码字为所述发送装置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所述发送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4,或者,所述单码字为所述接收装置向所述发送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所述接收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4,所述索引的取值的个数小于等于32;或者,
所述单码字为所述发送装置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所述发送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2,或者,所述单码字为所述接收装置向所述发送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所述接收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2,所述索引的取值中的至少一个取值的索引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对应的预编码矩阵的列数等于2;或者,
所述单码字为所述发送装置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所述发送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4,或者,所述单码字为所述接收装置向所述发送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所述接收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4,所述索引的取值中的至少一个取值的索引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对应的预编码矩阵的列数等于3和4中的至少一个。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码字为所述发送装置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所述发送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2,所述索引的所有取值指示的预编码信息为以下4种预编码信息,或者,所述索引的所有取值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包括以下4种预编码信息中的至少2种预编码信息,或者,所述索引的所有取值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包括以下4种预编码信息中的第1种和第4种:
第1种预编码信息为:2层传输分集;
第4种预编码信息为:承载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上的最近一次预编码矩阵指示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码字为所述发送装置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所述发送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4,所述索引的所有取值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包括以下21种预编码信息,或者,所述索引的所有取值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包括以下21种预编码信息中的至少18种预编码信息,或者,所述索引的所有取值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包括以下21种预编码信息中的第1种至第18种:
第1种预编码信息为:4层传输分集;
第i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1,预编码矩阵为发射预编码矩阵指示TPMI=i-2代表的预编码矩阵;i为大于等于2小于等于17的整数;
第18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1,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第19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2,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第20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3,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第21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4,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码字为所述发送装置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所述发送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4,所述索引的所有取值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包括以下13种预编码信息,或者,所述索引的所有取值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包括以下13种预编码信息中的至少10种预编码信息,或者,所述索引的所有取值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包括以下13种预编码信息中的第1种至第10种:
第1种预编码信息为:4层传输分集;
第i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1,预编码矩阵为TPMI=a(i-2)代表的预编码矩阵;i为大于等于2小于等于9的整数,其中,a0,a1,…,a6和a7为0,1,…,14和15中的7个不同的数值;
第10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1,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第11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2,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第12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3,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第13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4,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码字为所述接收装置向所述发送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所述接收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4,所述索引的所有取值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包括以下25种预编码信息:
第1种预编码信息为:4层传输分集;
第i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1,预编码矩阵为TPMI=i-2代表的预编码矩阵;i为大于等于2小于等于25的整数。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码字为所述发送装置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所述发送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2,所述索引的所有取值包括以下8种预编码信息:
第1种预编码信息为:2层传输分集;
第8种预编码信息为: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码字为所述接收装置向所述发送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所述接收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2,所述索引的所有取值包括以下8种预编码信息:
第1种预编码信息为:2层传输分集;
第i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1,预编码矩阵为TPMI=i-2代表的预编码矩阵;i为大于2小于等于7的整数;
第8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2,预编码矩阵为TPMI=0代表的预编码矩阵。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码字为所述发送装置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所述发送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4,所述索引的所有取值包括以下61种预编码信息:
第1种预编码信息为:4层传输分集;
第i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1,预编码矩阵为TPMI=i-2代表的预编码矩阵;i为大于等于2小于等于17的整数;
第18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1,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第j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2,预编码矩阵为TPMI=j-19代表的预编码矩阵;j为大于等于19小于等于34的整数;
第35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2,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第k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3,预编码矩阵为TPMI=k-36代表的预编码矩阵;k为大于等于36小于等于51的整数;
第52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3,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第g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4,预编码矩阵为TPMI=a(g-53)代表的预编码矩阵;g为大于等于53小于等于60的整数,其中,a0,a1,…,a6和a7为0,1,…,14和15中的7个不同的数值;
第61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4,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21.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码字为所述接收装置向所述发送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所述接收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4,所述索引的所有取值包括以下54种预编码信息:
第1种预编码信息为:4层传输分集;
第i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1,预编码矩阵为TPMI=i-2代表的预编码矩阵;i为大于等于2小于等于25的整数;
第j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2,预编码矩阵为TPMI=j-26代表的预编码矩阵;j为大于等于26小于等于41的整数;
第k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3,预编码矩阵为TPMI=k-42代表的预编码矩阵;k为大于等于42小于等于53的整数;
第54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4,预编码矩阵为TPMI=0代表的预编码矩阵。
22.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索引为所述发送装置通过高层信令向所述接收装置指示的表格中的索引,所述发送装置通过高层信令向所述接收装置指示的表格为多个表格中的一个表格,所述表格中包括索引与预编码信息的对应关系。
23.一种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生成索引,所述索引指示单码字所使用的预编码信息;
所述通信单元,用于向接收装置发送所述索引;
所述单码字为所述发送装置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所述发送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2,或者,所述单码字为所述接收装置向所述发送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所述接收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2,所述索引的取值的个数小于等于4;或者,
所述单码字为所述发送装置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所述发送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4,或者,所述单码字为所述接收装置向所述发送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所述接收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4,所述索引的取值的个数小于等于32;或者,
所述单码字为所述发送装置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所述发送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2,或者,所述单码字为所述接收装置向所述发送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所述接收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2,所述索引的取值中的至少一个取值的索引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对应的预编码矩阵的列数等于2;或者,
所述单码字为所述发送装置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所述发送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4,或者,所述单码字为所述接收装置向所述发送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所述接收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4,所述索引的取值中的至少一个取值的索引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对应的预编码矩阵的列数等于3和4中的至少一个。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码字为所述发送装置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所述发送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2,所述索引的所有取值指示的预编码信息为以下4种预编码信息,或者,所述索引的所有取值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包括以下4种预编码信息中的至少2种预编码信息,或者,所述索引的所有取值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包括以下4种预编码信息中的第1种和第4种:
第1种预编码信息为:2层传输分集;
第4种预编码信息为:承载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上的最近一次预编码矩阵指示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码字为所述发送装置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所述发送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4,所述索引的所有取值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包括以下21种预编码信息,或者,所述索引的所有取值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包括以下21种预编码信息中的至少18种预编码信息,或者,所述索引的所有取值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包括以下21种预编码信息中的第1种至第18种:
第1种预编码信息为:4层传输分集;
第i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1,预编码矩阵为发射预编码矩阵指示TPMI=i-2代表的预编码矩阵;i为大于等于2小于等于17的整数;
第18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1,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第19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2,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第20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3,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第21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4,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27.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码字为所述发送装置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所述发送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4,所述索引的所有取值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包括以下13种预编码信息,或者,所述索引的所有取值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包括以下13种预编码信息中的至少10种预编码信息,或者,所述索引的所有取值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包括以下13种预编码信息中的第1种至第10种:
第1种预编码信息为:4层传输分集;
第i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1,预编码矩阵为TPMI=a(i-2)代表的预编码矩阵;i为大于等于2小于等于9的整数,其中,a0,a1,…,a6和a7为0,1,…,14和15中的7个不同的数值;
第10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1,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第11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2,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第12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3,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第13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4,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28.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码字为所述接收装置向所述发送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所述接收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4,所述索引的所有取值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包括以下25种预编码信息:
第1种预编码信息为:4层传输分集;
第i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1,预编码矩阵为TPMI=i-2代表的预编码矩阵;i为大于等于2小于等于25的整数。
29.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码字为所述发送装置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所述发送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2,所述索引的所有取值包括以下8种预编码信息:
第1种预编码信息为:2层传输分集;
第8种预编码信息为: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30.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码字为所述接收装置向所述发送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所述接收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2,所述索引的所有取值包括以下8种预编码信息:
第1种预编码信息为:2层传输分集;
第i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1,预编码矩阵为TPMI=i-2代表的预编码矩阵;i为大于2小于等于7的整数;
第8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2,预编码矩阵为TPMI=0代表的预编码矩阵。
31.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码字为所述发送装置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所述发送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4,所述索引的所有取值包括以下61种预编码信息:
第1种预编码信息为:4层传输分集;
第i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1,预编码矩阵为TPMI=i-2代表的预编码矩阵;i为大于等于2小于等于17的整数;
第18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1,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第j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2,预编码矩阵为TPMI=j-19代表的预编码矩阵;j为大于等于19小于等于34的整数;
第35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2,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第k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3,预编码矩阵为TPMI=k-36代表的预编码矩阵;k为大于等于36小于等于51的整数;
第52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3,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第g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4,预编码矩阵为TPMI=a(g-53)代表的预编码矩阵;g为大于等于53小于等于60的整数,其中,a0,a1,…,a6和a7为0,1,…,14和15中的7个不同的数值;
第61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4,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32.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码字为所述接收装置向所述发送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所述接收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4,所述索引的所有取值包括以下54种预编码信息:
第1种预编码信息为:4层传输分集;
第i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1,预编码矩阵为TPMI=i-2代表的预编码矩阵;i为大于等于2小于等于25的整数;
第j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2,预编码矩阵为TPMI=j-26代表的预编码矩阵;j为大于等于26小于等于41的整数;
第k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3,预编码矩阵为TPMI=k-42代表的预编码矩阵;k为大于等于42小于等于53的整数;
第54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4,预编码矩阵为TPMI=0代表的预编码矩阵。
33.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索引为所述发送装置通过高层信令向所述接收装置指示的表格中的索引,所述发送装置通过高层信令向所述接收装置指示的表格为多个表格中的一个表格,所述表格中包括索引与预编码信息的对应关系。
34.一种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
所述通信单元,用于从发送装置接收索引,所述索引指示单码字所使用的预编码信息;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索引确定所述单码字所使用的预编码信息;
所述单码字为所述发送装置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所述发送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2,或者,所述单码字为所述接收装置向所述发送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所述接收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2,所述索引的取值的个数小于等于4;或者,
所述单码字为所述发送装置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所述发送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4,或者,所述单码字为所述接收装置向所述发送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所述接收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4,所述索引的取值的个数小于等于32;或者,
所述单码字为所述发送装置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所述发送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2,或者,所述单码字为所述接收装置向所述发送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所述接收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2,所述索引的取值中的至少一个取值的索引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对应的预编码矩阵的列数等于2;或者,
所述单码字为所述发送装置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所述发送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4,或者,所述单码字为所述接收装置向所述发送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所述接收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4,所述索引的取值中的至少一个取值的索引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对应的预编码矩阵的列数等于3和4中的至少一个。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码字为所述发送装置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所述发送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2,所述索引的所有取值指示的预编码信息为以下4种预编码信息,或者,所述索引的所有取值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包括以下4种预编码信息中的至少2种预编码信息,或者,所述索引的所有取值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包括以下4种预编码信息中的第1种和第4种:
第1种预编码信息为:2层传输分集;
第4种预编码信息为:承载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上的最近一次预编码矩阵指示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37.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码字为所述发送装置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所述发送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4,所述索引的所有取值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包括以下21种预编码信息,或者,所述索引的所有取值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包括以下21种预编码信息中的至少18种预编码信息,或者,所述索引的所有取值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包括以下21种预编码信息中的第1种至第18种:
第1种预编码信息为:4层传输分集;
第i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1,预编码矩阵为发射预编码矩阵指示TPMI=i-2代表的预编码矩阵;i为大于等于2小于等于17的整数;
第18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1,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第19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2,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第20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3,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第21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4,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38.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码字为所述发送装置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所述发送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4,所述索引的所有取值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包括以下13种预编码信息,或者,所述索引的所有取值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包括以下13种预编码信息中的至少10种预编码信息,或者,所述索引的所有取值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包括以下13种预编码信息中的第1种至第10种:
第1种预编码信息为:4层传输分集;
第i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1,预编码矩阵为TPMI=a(i-2)代表的预编码矩阵;i为大于等于2小于等于9的整数,其中,a0,a1,…,a6和a7为0,1,…,14和15中的7个不同的数值;
第10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1,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第11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2,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第12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3,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第13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4,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39.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码字为所述接收装置向所述发送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所述接收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4,所述索引的所有取值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包括以下25种预编码信息:
第1种预编码信息为:4层传输分集;
第i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1,预编码矩阵为TPMI=i-2代表的预编码矩阵;i为大于等于2小于等于25的整数。
40.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码字为所述发送装置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所述发送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2,所述索引的所有取值包括以下8种预编码信息:
第1种预编码信息为:2层传输分集;
第8种预编码信息为: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41.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码字为所述接收装置向所述发送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所述接收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2,所述索引的所有取值包括以下8种预编码信息:
第1种预编码信息为:2层传输分集;
第i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1,预编码矩阵为TPMI=i-2代表的预编码矩阵;i为大于2小于等于7的整数;
第8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2,预编码矩阵为TPMI=0代表的预编码矩阵。
42.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码字为所述发送装置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所述发送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4,所述索引的所有取值包括以下61种预编码信息:
第1种预编码信息为:4层传输分集;
第i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1,预编码矩阵为TPMI=i-2代表的预编码矩阵;i为大于等于2小于等于17的整数;
第18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1,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第j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2,预编码矩阵为TPMI=j-19代表的预编码矩阵;j为大于等于19小于等于34的整数;
第35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2,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第k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3,预编码矩阵为TPMI=k-36代表的预编码矩阵;k为大于等于36小于等于51的整数;
第52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3,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第g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4,预编码矩阵为TPMI=a(g-53)代表的预编码矩阵;g为大于等于53小于等于60的整数,其中,a0,a1,…,a6和a7为0,1,…,14和15中的7个不同的数值;
第61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4,预编码矩阵为承载在PUSCH上的最近一次PMI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43.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码字为所述接收装置向所述发送装置发送的码字且所述接收装置的天线端口数为4,所述索引的所有取值包括以下54种预编码信息:
第1种预编码信息为:4层传输分集;
第i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1,预编码矩阵为TPMI=i-2代表的预编码矩阵;i为大于等于2小于等于25的整数;
第j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2,预编码矩阵为TPMI=j-26代表的预编码矩阵;j为大于等于26小于等于41的整数;
第k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3,预编码矩阵为TPMI=k-42代表的预编码矩阵;k为大于等于42小于等于53的整数;
第54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单码字的传输层数为4,预编码矩阵为TPMI=0代表的预编码矩阵。
44.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索引为所述发送装置通过高层信令向所述接收装置指示的表格中的索引,所述发送装置通过高层信令向所述接收装置指示的表格为多个表格中的一个表格,所述表格中包括索引与预编码信息的对应关系。
4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2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18/073524 WO2019140669A1 (zh) | 2018-01-19 | 2018-01-19 | 发送和接收信息的方法、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602346A CN111602346A (zh) | 2020-08-28 |
CN111602346B true CN111602346B (zh) | 2021-10-26 |
Family
ID=67301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86528.1A Active CN111602346B (zh) | 2018-01-19 | 2018-01-19 | 发送和接收信息的方法、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444665B2 (zh) |
EP (1) | EP3720010A4 (zh) |
CN (1) | CN111602346B (zh) |
WO (1) | WO201914066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884768B (zh) * | 2018-06-11 | 2024-04-09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通信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
CN115244858A (zh) * | 2020-03-18 | 2022-10-25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天线系统中无源互调的移除 |
CN117042054A (zh) * | 2022-04-29 | 2023-11-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上行预编码的指示方法及通信装置 |
CN117882456A (zh) * | 2022-08-10 | 2024-04-12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一种预编码指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US12047133B2 (en) * | 2022-09-23 | 2024-07-23 | Apple Inc. | Transmit precoding matrix design for 8 Tx coherent PUSCH operation |
CN117856840A (zh) * | 2022-09-30 | 2024-04-09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信息确定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设备 |
CN115843053B (zh) * | 2023-02-17 | 2023-05-23 | 深圳国人无线通信有限公司 | 基于5g小基站srs信号计算tpmi和ri的方法和装置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78630A (zh) * | 2008-03-31 | 2011-02-16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接收装置、发送装置、接收方法以及发送方法 |
EP2541796A2 (en) * | 2010-02-23 | 2013-01-02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viding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uplink multi-antenna transmission |
CN106605380A (zh) * | 2014-08-27 | 2017-04-26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发送装置、发送方法、接收装置以及接收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629902B2 (en) * | 2007-06-08 | 2009-12-0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IMO wireless precoding system robust to power imbalance |
NO2731275T3 (zh) * | 2008-04-03 | 2018-06-09 | ||
KR101573072B1 (ko) * | 2008-08-27 | 2015-12-0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정보 전송방법 |
CN104618000B (zh) * | 2009-11-09 | 2018-05-15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支持多天线传输技术的有效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
CN102714527B (zh) * | 2010-01-22 | 2015-04-01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在mimo无线通信系统中提供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
CN102255643B (zh) * | 2011-06-30 | 2013-12-11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上行预编码矩阵指示及信号传输方法、系统和设备 |
EP2777171A1 (en) * | 2011-11-07 | 2014-09-17 | Motorola Mobility LL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si feedback for joint processing schemes in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
KR102534477B1 (ko) * | 2015-06-23 | 2023-05-1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US10050688B2 (en) * | 2017-01-16 | 2018-08-14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Single codeword, multi-layer seria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SIC) for spatial multiplexing |
-
2018
- 2018-01-19 CN CN201880086528.1A patent/CN111602346B/zh active Active
- 2018-01-19 EP EP18901227.1A patent/EP3720010A4/en active Pending
- 2018-01-19 WO PCT/CN2018/073524 patent/WO2019140669A1/zh unknown
-
2020
- 2020-07-15 US US16/930,037 patent/US11444665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78630A (zh) * | 2008-03-31 | 2011-02-16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接收装置、发送装置、接收方法以及发送方法 |
EP2541796A2 (en) * | 2010-02-23 | 2013-01-02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viding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uplink multi-antenna transmission |
CN106605380A (zh) * | 2014-08-27 | 2017-04-26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发送装置、发送方法、接收装置以及接收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 E-UTRA 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 (Release 12) ";3GPP;《3GPP TS36.212 V12.9.0》;20180105;第74-87页 * |
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 E-UTRA 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 (Release 12) ".《3GPP TS36.212 V12.9.0》.2018,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9140669A1 (zh) | 2019-07-25 |
CN111602346A (zh) | 2020-08-28 |
EP3720010A4 (en) | 2020-10-21 |
US20200350963A1 (en) | 2020-11-05 |
EP3720010A1 (en) | 2020-10-07 |
US11444665B2 (en) | 2022-09-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602346B (zh) | 发送和接收信息的方法、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 | |
KR102489846B1 (ko) |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단말 장치 및 네트워크 장치 | |
CN109690965B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信道状态的方法及其设备 | |
CN107210857B (zh) |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信道状态的方法及其装置 | |
US9553648B2 (en) | Reporting of multiple processes for aperiodic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 |
US8625450B2 (en) |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for enhanced downlink multiple input—multiple output operation | |
CN105099603B (zh) |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汇报方法及装置 | |
US9713165B2 (en) | Scheduling a user equipment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9264191B2 (en) | Enhanced node B and methods for network assisted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with reduced signaling | |
US9515805B2 (en) | Channel quality reporting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 |
GB2499786A (en) | Indication of a preferred duplex operating mode | |
KR20110135407A (ko) | 물리 업링크 공유 채널(pusch) 상의 주기적 피드백 정보의 전송 구성 | |
WO2015100690A1 (zh) | 高阶编码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11212480B (zh) |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CN109660321B (zh) | 一种信道测量方法及装置 | |
CN112400347A (zh) | 无线通信系统的传输技术 | |
CN108352888B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用于must传输的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 | |
US9414365B2 (en) | Channel quality report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WO2013139044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interpre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 |
CN118283596A (zh) | 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场景中的干扰处理方法及装置、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