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14399B - 离子产生装置和该装置的离子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离子产生装置和该装置的离子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714399B CN102714399B CN201080061974.0A CN201080061974A CN102714399B CN 102714399 B CN102714399 B CN 102714399B CN 201080061974 A CN201080061974 A CN 201080061974A CN 102714399 B CN102714399 B CN 10271439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on
- generator
- control part
- draft fan
- forced draf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9/00—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 A61L9/16—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using physical phenomena
- A61L9/22—Ionisation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23/00—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e.g. into the atmospher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能够消除尽管产生了离子但却判断为没有产生离子的情况。离子产生装置包括:离子产生器(1),产生离子;离子检测器(3),检测产生的离子;送风机(风扇电动机(22)),把产生的离子通过送风通道向外部吹出;以及控制部(5),驱动控制离子产生器(1)和送风机。控制部(5)当在运行开始等时检测到没有产生离子时,在保持驱动送风机的状态下,短时间停止驱动离子产生器(1),使滞留的离子被清除后,通过离子检测器(3)进行离子检测,判断是否产生离子。控制部(5)如果判断为没有产生离子,则继续进行多次离子产生的判断,如果全部判断都是没有产生离子,则最终判断为没有产生离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检测产生的离子的功能的离子产生装置和离子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盛行使用通过利用正(plus)和/或负(minus)离子使空气中的水分子带电,由此对居住空间内的空气进行净化的技术。例如,以空气净化机为首的离子产生装置,在内部的送风通道的中途设置有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的离子产生器,将产生的离子和空气一起向外部空间排出。使净化空气中的水分子带电的离子在居住空间中使悬浮粒子失去活性,杀死悬浮细菌,并且使异味成分分解。由此可以净化整个居住空间的空气。
标准的离子产生器通过在针电极和对置电极之间或放电电极和感应电极之间,施加高压交流的驱动电压,由此产生电晕放电,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
如果离子产生器进行长时间运转,则因伴随电晕放电的溅射蒸发,放电电极会发生损耗。此外,化学物质、尘埃等异物会积累附着在放电电极上。在该情况下,放电变得不稳定,不可避免会导致离子的产生量减少。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离子产生装置,检测是否产生离子,在检测到没有产生离子时,通知使用者离子产生器需要保养。在此,为了检测是否产生离子,在离子产生装置中设置有离子检测器。离子检测器与离子产生器一起被设置成与送风通道相对,相对于送风方向,离子产生器配置在上游,离子检测器配置在下游。
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离子产生装置,为了提高离子检测精度,具有使送风机停止后进行离子检测的功能。
可是,希望一种在运行中尽可能不使送风机停止就可以高精度地检测离子的方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7-114177号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0-287322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如上所述,在离子产生装置中,离子产生器和离子检测器在送风通道中沿送风方向排列配置。从离子产生器产生的正离子和负离子利用来自送风机的风,向位于下风的离子检测器流动。离子检测器捕集正离子和负离子中的任意一方的离子进行检测。可是,由于离子以某种速度通过离子检测器,所以通过离子检测器捕集离子变得困难。因此,存在下述问题:即使充分产生了离子,但因离子检测器检测到的离子的量少,导致误检测成没有产生离子。
鉴于所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子产生装置和该装置的离子检测方法,利用离子产生开始时的离子浓度高这样的离子产生器的特性,准确地检测产生的离子,由此可以防止即使产生了离子但却误检测为没有产生离子的情况。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离子产生装置以及该装置的离子检测方法,所述离子产生装置包括:离子产生器,产生离子;离子检测器,检测产生的离子;送风机,把产生的离子通过送风通道向外部吹出;以及控制部,驱动控制所述离子产生器和所述送风机,所述控制部在保持驱动所述送风机的状态下,短时间停止驱动所述离子产生器,使滞留的离子被清除后,通过所述离子检测器进行离子检测,判断是否产生离子。
如果在保持驱动送风机的状态下使离子产生停止,则滞留在离子检测器周围的离子被清除。如果再次使离子产生,则离子检测器可以检测刚产生后的高浓度的离子。由于是在保持驱动送风机的状态下,所以残留有误判断为没有产生离子的可能性,但是通过进行多次离子检测,可以提高判断精度。由此可以消除尽管产生了离子但却误判断为没有产生离子的情况。
控制部在运行开始时执行离子检测。此时,在送风机保持停止的状态下进行离子检测。在刚开始运行后,即使送风机没有运行,也不会给用户带来不协调的感觉。而且可以早期检测到没有产生离子的情况。
控制部在运行中,在规定的时刻执行离子检测,在没有产生离子被检测到规定次数时,在保持驱动送风机的状态下,使离子产生短时间停止,使滞留的离子被清除后,再次使离子产生,通过离子检测器进行离子检测。通过在运行中进行多次离子检测,可以提高判断精度。
此外,在没有产生离子被检测到规定次数时,使送风机停止,执行离子检测。通过在运行中进行多次离子检测,可以提高判断精度。在最终进行判断时,使送风机停止,消除风的影响,检测是否产生离子。
控制部在没有产生离子被检测到规定次数后,在再次检测到没有产生离子时,判断为是离子产生错误(イオン発生エラー),停止运行。根据判断为没有产生离子的次数为规定次数以上,进行最终的判断。因此可以可靠地消除没有产生离子这样的误判断。
使离子产生器可以更换,在安装了新的离子产生器时,控制部判断离子产生器是否符合,在离子产生器是符合的离子产生器的情况下,允许离子产生器动作。由于被判断为没有产生离子的离子产生器不能使用,所以更换为新的离子产生器。此时如果安装了低劣的离子产生器,则作为离子产生装置的性能会降低。为了防止这种情况,控制部只使符合的离子产生器可以使用,在是不符合的离子产生器的情况下,禁止离子产生器动作,使得不能使用该离子产生器。
发明效果
按照本发明,通过在保持驱动送风机的状态下,使离子产生短时间停止,使滞留的离子被清除后,再次使离子产生,对离子进行检测,从而可以提高离子检测器的检测精度。由此可以减少尽管产生了离子但却误判断为没有产生离子的情况,从而可以提高离子检测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离子产生装置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离子产生装置简要结构的框图。
图3是在图1所示的离子产生装置中使用的离子产生器的主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离子产生器的横剖视图。
图5是在图1所示的离子产生装置中使用的离子检测器的捕集面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离子检测器的输出电压变化的图。
图7是对离子产生进行判断的状态变化图。
图8是状态S1的流程图。
图9是状态S2的流程图。
图10是状态S3的流程图。
图11是状态S4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离子产生器
2送风机
3离子检测器
4主体外壳
5控制部
10吹出口
14管道
15送风通道
20风扇外壳
21风扇
22风扇电动机
30放电电极
31感应电极
32收容箱
34贯通孔
35高压产生电路
41保护肋
42捕集件
43离子检测电路
46保护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表示本发明的离子产生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离子产生装置包括:离子产生器1,产生离子;送风机2,用于把产生的离子吹出;以及离子检测器3,检测产生的离子。它们被装在主体外壳4内。如图2所示,离子产生装置包括控制部5,该控制部5驱动控制离子产生器1和送风机2。由微型计算机构成的控制部5通过离子检测器3进行离子检测,判断是否产生离子。
在主体外壳4的上侧的面上形成有吹出口10,盖11装拆自如地设置在主体外壳4的背面。在盖11上形成有带过滤器的吸入口12,在主体外壳4的背面下部形成有吸入口13。送风机2设置在主体外壳4的下部,在送风机2和吹出口10之间设置有管道14。形成有从送风机2朝向吹出口10的送风通道15,管道14的内部为送风通道15。
管道14为方筒形,上侧和下侧宽、中间部分变窄。管道14上端的出口与吹出口10连通。百叶板16以可装拆的方式设置于吹出口10。离子产生器1和离子检测器3设置于管道14,与送风通道15相对。离子产生器1和离子检测器3位于送风通道15最窄的中间部分,相互相对配置。即,离子产生器1和离子检测器3设置在通过使管道14的宽度变窄而产生的空间中。由此,可以有效地利用主体外壳4内的空间,可以实现使装置整体小型化。
在管道14下端的入口上连接有送风机2。送风机2采用西洛克风扇,风扇21转动自如地安装在风扇外壳20内,通过风扇电动机22(图2)使风扇21转动。风扇外壳20安装于主体外壳4。在风扇外壳20的上部形成有风扇吹出口23,风扇吹出口23与管道14的入口连接,风扇吹出口23与送风通道15连接。通过送风机2从吸入口12、13吸入的空气,从下侧朝向上侧通过送风通道15,伴随有从离子产生器1产生的离子的空气从吹出口10吹出。风在送风通道15中从下侧向上侧流动,将该方向定为送风方向。
如图3、图4所示,离子产生器1具有放电电极30、感应电极31以及收容箱32,放电电极30和感应电极31安装在收容箱32的内部。放电电极30采用针电极。感应电极31为环形,离开放电电极30一定距离,包围在放电电极30的周围。放电电极30和感应电极31左右成对设置,沿与送风方向垂直的左右方向排列,两组的各个电极30、31隔开间隔安装在支承基板33上。一个放电电极30是用于产生正离子的电极,另一个放电电极30是用于产生负离子的电极。
安装各个电极30、31的支承基板33安装在收容箱32内。在收容箱32的前侧的面上形成有两个贯通孔34,放电电极30与贯通孔34相对。放电电极30位于贯通孔34的中心。此外,设置有在各个放电电极30上施加高电压的高压产生电路35(图2),该高压产生电路35与控制部5连接。把放电电极30、感应电极31和高压产生电路35单元化,该离子产生单元36以装拆自如的方式安装在收容箱32内。在收容箱32的前侧的面上设置有插头连接器37,该插头连接器37与主体外壳4一侧的插座38连接。通过插头连接器37,从控制部5向高压产生电路35输入驱动信号,并提供直流电源或交流电源。
收容箱32相对于主体外壳4可以装拆。在主体外壳4的背面形成有插入口39,在把盖11取下的状态下,可以从插入口39把收容箱32取出或插入。在把收容箱32插入到插入口39中时,通过形成在收容箱32上的爪卡住形成在主体外壳4上的具有弹性的缺口部,由此安装收容箱32。在管道14的背面一侧壁上形成有生成窗40,在安装上了收容箱32时,收容箱32嵌入到生成窗40中。收容箱32的前侧的面,向送风通道15露出。
在收容箱32的前侧的面上,相对于各个贯通孔34分别设置有拱形的保护肋41。保护肋41跨越贯通孔34。由此,可以防止用户直接触及到放电电极30。在把离子产生器1装在了主体外壳4上时,保护肋41向送风通道15内突出,与送风方向平行配置。
如图3所示,左右的保护肋41相对于贯通孔34的位置不同。在送风机2中由于吸入方向和吹出方向不同,从送风机2吹出的风在左右方向上产生不平衡,朝向某一个放电电极30的风变多,产生的正离子和负离子的离子平衡被破坏。所以使风变多一侧的保护肋41的位置偏向中央,使风少的一侧的保护肋41的位置偏向外侧。由此,在风变多一侧,通过保护肋41遮挡住一部分通过贯通孔34前方的风,可以减少风的不平衡的影响,从而可以保持左右的离子平衡。
如果用户用力把收容箱32从主体外壳4中拉出,则缺口部变形,爪脱离,可以把收容箱32从主体外壳4取出。使收容箱32可以打开或关闭,通过打开收容箱32,可以取出离子产生单元36。这样,离子产生器1可以作为插装件(カートリッジ)使用。例如,在离子产生器1达到了使用寿命时,只要更换成新的插装件即可。只要把旧的插装件拆开,对离子产生单元1进行保养,就可以使插装件再生利用,从而能够再使用。
离子检测器3具有:捕集件42,捕集产生的离子;以及离子检测电路43,把与捕集到的离子对应的检测信号向控制部5输出(图2)。如图5中的离子检测器的捕集面的主视图所示,使设在电路基板44前侧的面上的捕集电极作为具有导电性的捕集件42,捕集件42由铜带形成。在电路基板44的背面安装有离子检测电路43。捕集件42和离子检测电路43在电路基板44内电连接,离子检测电路43通过导线与控制部5连接。
离子检测电路43是公知的电路,例如如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7-114177号所记载的,由整流用的二极管、p-MOS型FET等构成。离子检测器3检测正离子或负离子中任意一方的离子。如果捕集件42捕集到产生的两种离子中的一方的离子,则捕集件42的电位升高。电位与捕集到的离子量对应地升高。离子检测电路43将与该电位对应的输出电压进行A/D转换,向控制部5输出。控制部5根据来自离子检测器3的输入值,对与离子产生有关的情况进行判断。
离子检测器3设置于送风通道15。即,如图1的离子产生装置的剖视图及图4的离子产生器的横剖视图所示,电路基板44嵌入形成在管道14的前侧的面一侧壁上的检测窗45中。电路基板44的前侧的面向送风通道15露出,夹着送风通道15与离子产生器1的前侧的面相对。捕集件42被配置成偏向左右方向的一侧。捕集件42位于产生一方的离子的放电电极30的前方,而不位于另一个放电电极30的前方。由此,捕集件42可以集中捕集一方的离子。
从离子产生器1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离子检测器3存在不仅会捕集想要捕集的一方的离子而且也会捕集另一方的离子的问题。为了防止这样的捕集,在离子检测器3上设置有保护件46。金属板制的保护件46设置在电路基板44的前侧的面上,覆盖电路基板44的一部分。保护件46配置成与产生与要捕集的离子极性相反的离子的另一个放电电极30相对。捕集件42和保护件46电绝缘。从另一个放电电极30产生的离子被保护件46捕集,朝向捕集件42的离子减少,可以防止相反极性的离子被捕集件42捕集。
如图4所示,捕集件42的配置被决定成与图中左侧的放电电极30相对。由于保护肋41被配置成从放电电极30的中心偏离,所以离子的产生和扩散不会受到妨碍,捕集件42可以可靠地捕集产生的离子。
在此,离子产生器1和离子检测器3的间隔被规定为规定的距离。通过在放电电极30和感应电极31之间的电晕放电,从放电电极30产生离子。此时,离子朝向相对的离子检测器3扩展,以放电电极30的前端为中心,高浓度的离子分布成穹顶形。如果放电电极30的前端过于靠近相对的管道14的壁和离子检测器3,则会导致在相对的管道14的壁和离子检测器3与放电电极30之间产生放电。成为不稳定的放电,变成不能持续放电。所以要使从离子产生器1的前侧的面到离子检测器3的前侧的面的距离为例如10mm以上的规定的距离,使得管道14的壁和离子检测器3不妨碍产生离子。根据该距离设定管道14的最窄的间隔。通过这样规定,可以稳定地产生离子。此外,由于在离子产生器1和离子检测器3之间存在有刚产生离子后的浓度最浓状态的离子,所以可以正确地检测离子的产生。
在主体外壳4的上侧的面上设置有操作面板50(图1),操作面板50包括具有运行开关等的操作部51和显示部52(图2)。如果操作运行开关,则控制部5驱动离子产生器1和送风机2,并且使显示部52动作,显示是在运行中。此外,在图2中,附图标记“53”表示EEPROM等可重写的非易失性存储元件,该存储元件存储与离子产生器1相关的信息。
如果离子产生装置运行,则从离子产生器1的一个放电电极30产生正离子,从另一个放电电极30产生负离子。产生的离子被由送风机2从下方吹出的风输送,从吹出口10向外部吹出。排出的离子在空中把浮游的霉菌和病毒等分解从而将它们除去。
如果长时间使用离子产生装置1,则放电电极30劣化或灰尘附着在各个电极30、31上,使放电变得不稳定。产生的离子减少,变成不能得到所述的效果。因此,离子产生装置1的控制部5累计运行时间,当总运行时间达到例如17500小时的更换通知时间时,例如在显示部52上显示催促更换离子产生器1。此后还进行运行,当总运行时间达到了例如19000小时的更换时间时,控制部5判断离子产生器1达到了使用寿命,停止运行,并且通知进行更换。
可是,由于使用离子产生装置的环境不同,灰尘、潮气、油雾等附着在放电电极30上,有时在经过了所述的时间之前,离子产生器1就达到了寿命。如果离子产生器1达到了寿命,则离子的产生量减少,或变成不产生离子。离子检测器3检测离子的产生,控制部5根据来自离子产生器1的输入值,判断是否产生离子。此外,如果控制部5判断为没有产生离子,则停止运行,显示需要更换离子产生器1。
控制部5在执行离子检测时,使离子产生器1接通规定时间,接着使离子产生器1断开相同的时间。在预先设定的离子判断时间内反复进行所述的接通断开(オンオフ)。在该时间内,离子检测器3检测离子。图6表示从此时的离子检测器3输出的电压。由于离子产生器1接通时产生离子,所以输出电压升高,到一定电压达到饱和。由于在离子产生器1断开时不产生离子,所以输出电压几乎为0V。
把与来自离子检测器3的输出电压对应的输入值输入到控制部5。控制部5计算出在离子判断时间内检测到的输入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并判断该差是否在阀值以上,由此判断是否产生离子。控制部5在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在阀值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有离子产生。在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小于阀值的情况下,判断为没有产生离子。此外,将阀值定为0.5V。根据相对于单位时间的标准放电次数时的离子浓度,在以离子浓度减少一半时的放电次数使离子产生器1接通断开时从离子检测器3输出的输出电压来设定所述值。
图7表示对离子产生进行判断的状态变化图。在状态变化图中表示了S1(运行开始时检测离子)、S2(通常运行)、S3(运行中检测离子)和S4(送风机停止,检测离子)的四种状态。如果使离子产生装置1开始运行,则成为S1的状态,进行运行开始时的离子检测。在有离子产生的情况下,转移到S2的通常运行,在每个规定的时刻进行S3的离子检测。在S3中有离子产生的情况下,反复进行S2的通常运行和S3的离子检测。
在S1中没有检测到离子的情况下,转移到S3,进行离子检测。如果在S3中判断为没有产生离子的次数为规定次数,则在S4中再次进行判断,最终判断是否是离子产生错误。如果判断为是离子产生错误,则使运行停止。
如上所述,如果运行开始,则控制部5多次对离子产生进行判断。首先,在运行开始时,控制部5进行S1的离子判断。如图8所示,把错误计数器复位为0(步骤10:简称为“S10”,以下相同)。离子判断时间设为最少时间的2秒钟,控制部5使送风机2停止,使离子产生器1接通1秒/断开1秒(S11),判断是否经过了2秒钟(S12),进行离子检测,根据传感器输入判断是否产生离子(S13)。
如果控制部5判断有离子产生,则转移到通常模式(S2)。
如图9所示,在通常模式中,不进行离子产生的判断,在例如3小时的规定时间内,进行产生离子并驱动送风机的通常运行(S30)。判断是否经过了3小时(S31),如果经过了3小时,则控制部5进行S3的离子判断。
如图10中作为状态S3的流程图所示,把错误计数器加1(S40),把离子判断时间设定为长的时间,边驱动送风机2边使离子产生器1接通10秒/断开10秒(S41),在作为第一期间的1分钟的离子判断时间期间(等待经过1分钟(S42)),进行离子检测,判断是否产生离子(S43)。此外,在1分钟内进行三次接通断开,但可以根据1分钟内的最大的输入值和最小的输入值的差进行一次判断,或者也可以根据每一次接通断开的最大的输入值和最小的输入值的差,共计进行三次判断。
如果控制部5判断为没有产生离子,则把离子判断时间设定为较短的时间,边驱动送风机2边使离子产生器1接通1秒/断开1秒,在作为第二期间的10秒钟的离子判断时间期间进行离子检测(S45、S46),判断是否产生离子(S47)。与所述的相同,控制部5根据10秒钟内的最大的输入值和最小的输入值的差进行一次判断,或者根据每一次接通断开的最大的输入值和最小的输入值的差,共计进行五次判断。
如果控制部5判断为没有产生离子,则使离子产生停止(S51),边驱动送风机2,边在经过了1分钟后(S52),使离子产生器1接通1秒/断开1秒,在6秒钟的离子判断时间期间进行离子检测(S53),在经过了该6秒钟后(S54),判断是否产生离子(S55)。通过清除滞留的离子,可以使离子检测器高精度地检测离子。
通过所述的各个离子判断,如果控制部5判断为产生了离子,则使错误计数器复位(S44、S48、S56),转移到通常模式(S2)。
如果在S47的判断中判断为没有产生离子,则检查错误计数器的计数值是否是10的倍数(S49)。当用错误计数值(errCnt)除以10得到的余数(“errCnt%10”)不是0为正确(S49的判断为“是”)时,转移到通常模式(S2)。当错误计数值是10的倍数时(余数不是0是错误的,即S49的判断为“否”),转移到S50,在错误计数值不是60以上的情况(S50的判断为“否”)下,转移到从所述S51~S55的离子清除到判断是否产生离子的一系列控制步骤。当S50的判断为“是”,亦即错误计数值为60以上时,控制部5转移到状态S4的模式。
如图11中作为状态S4的流程图所示,使错误计数器加1(S60),把离子判断时间设定为长时间,使送风机2停止,使离子产生器1接通10秒/断开10秒,在1分钟的离子判断时间期间进行离子检测(S61),与所的述相同,判断是否产生离子。即,经过了1分钟(S62)后,判断是否产生离子(S63)。
在S63的判断中,如果判断为没有产生离子,则把离子判断时间设定为短的时间,在使送风机2保持停止的状态下,使离子产生器1接通1秒/断开1秒,在10秒钟的离子判断时间期间,进行离子检测(S64),判断是否产生离子。即,在经过了10秒钟(S65)后,判断是否产生离子(S66)。
如果控制部5在S66的判断中判断为有离子产生,则转移到通常模式(S2)。如果控制部5在S66的判断中判断为没有产生离子,则判断为是离子产生错误。控制部5立刻使全部的负荷停止,中止运行,并且使显示部52动作,进行出错的显示。
如上所述,在判断是否产生离子时,在检测到错误的情况下,使离子产生停止,使滞留的离子被清除后,进行离子检测,由此可以提高离子检测的精度。
可是,如果离子产生装置发生了离子产生错误,则离子产生装置的运行不能进行。用户把离子产生器1从主体外壳4取出,装上新的离子产生器1。由于可以把旧的离子产生器1拆开,所以把离子产生单元36取出,通过进行对放电电极30的清洁等保养,可以使离子产生器1再生利用,从而能够使用。
在离子产生器1的离子产生单元36内设置有存储元件53(图2)。存储元件53存储识别信息、再利用次数等维修信息。电脑等信息处理装置把这些信息写入存储元件53中,并读出信息。当把再生利用的离子产生器1安装到主体外壳4上时,控制部5判断离子产生器1是否符合。即,控制部5从离子产生器1的存储元件53读出识别信息。可以使用的多个离子产生器1的识别信息被预先登录在存储器中,控制部5对读出的识别信息和登录的识别信息进行对照。如果识别信息一致,则控制部5识别为是正规的离子产生器1,允许离子产生器1动作。在识别信息不一致时,判断为不是正规的产品,禁止离子产生器1的动作。由此,可以仅使正规产品的离子产生器1能够使用,可以排除低劣的仿制品,从而可以实现维持离子产生装置的功能。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所述的实施方式,当然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所述实施方式进行很多修正和变形。作为在离子产生器中设置的存储元件也可以使用IC标签。
Claims (4)
1.一种离子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离子产生装置包括:离子产生器,产生离子;离子检测器,检测产生的离子;送风机,把产生的离子通过送风通道向外部吹出;以及控制部,驱动控制所述离子产生器和所述送风机,
所述控制部在保持驱动所述送风机的状态下,短时间停止驱动所述离子产生器,使滞留于所述离子检测器的离子被清除后,再次驱动所述离子产生器,通过所述离子检测器进行离子检测,判断是否产生离子,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离子产生装置开始运行时没有检测到离子时,或者在所述离子产生装置的通常运行经过了规定时间时,在保持驱动所述送风机的状态下,驱动所述离子产生器,执行所述离子检测,响应在该离子检测中判断为没有离子,由所述控制部进行从所述离子的清除到判断是否产生所述离子的一系列的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在第一次检测到没有产生所述离子时,在比较长的第一期间进行在保持驱动所述送风机的状态下驱动所述离子产生器而进行的所述离子检测,在第二次检测到没有产生所述离子以后,在比所述第一期间短的第二期间进行在保持驱动所述送风机的状态下驱动所述离子产生器而进行的所述离子检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离子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在保持驱动所述送风机的状态下驱动所述离子产生器而进行的所述离子检测中,响应没有产生离子被检测到规定次数,由所述控制部进行从所述离子的清除到判断是否产生所述离子的一系列的控制。
4.一种离子产生装置的离子检测方法,所述离子产生装置包括:离子产生器,产生离子;离子检测器,检测产生的离子;送风机,把产生的离子通过送风通道向外部吹出;以及控制部,驱动控制所述离子产生器和所述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通过由所述控制部驱动控制所述离子产生器和所述送风机,在保持驱动所述送风机的状态下,短时间停止驱动所述离子产生器,使滞留于所述离子检测器的离子被清除后,再次驱动所述离子产生器,通过所述离子检测器进行离子检测,判断是否产生离子,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离子产生装置开始运行时没有检测到离子时,或者在所述离子产生装置的通常运行经过了规定时间时,在保持驱动所述送风机的状态下,驱动所述离子产生器,执行所述离子检测,响应在该离子检测中判断为没有离子,由所述控制部进行从所述离子的清除到判断是否产生所述离子的一系列的控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010210 | 2010-01-20 | ||
JP2010010210A JP4769900B2 (ja) | 2010-01-20 | 2010-01-20 | イオン発生装置及びその装置におけるイオン検出方法 |
PCT/JP2010/072483 WO2011089799A1 (ja) | 2010-01-20 | 2010-12-14 | イオン発生装置及びその装置におけるイオン検出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714399A CN102714399A (zh) | 2012-10-03 |
CN102714399B true CN102714399B (zh) | 2014-02-12 |
Family
ID=44306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80061974.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14399B (zh) | 2010-01-20 | 2010-12-14 | 离子产生装置和该装置的离子检测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30043404A1 (zh) |
JP (1) | JP4769900B2 (zh) |
CN (1) | CN102714399B (zh) |
WO (1) | WO201108979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618501B2 (en) * | 2009-05-29 | 2013-12-31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Ion generating device for duct |
WO2015049920A1 (ja) * | 2013-10-01 | 2015-04-09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イオン発生装置 |
US10553411B2 (en) | 2015-09-10 | 2020-02-04 |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 Ion collector for use in plasma systems |
CN107732671B (zh) * | 2016-08-12 | 2019-10-29 | 先进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 配置有离子检测器的离子发生器 |
CN110945293B (zh) * | 2017-07-27 | 2022-12-27 | 尔森私人有限公司 | 离子产生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BE837244A (fr) * | 1975-03-06 | 1976-04-16 | Detecteur d'ions | |
US6174500B1 (en) * | 1998-06-02 | 2001-01-16 |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 Negative ion generating apparatus |
JP3242637B1 (ja) * | 2001-11-26 | 2001-12-25 | 日本ぱちんこ部品株式会社 | イオン発生装置 |
JP2005274004A (ja) * | 2004-03-24 | 2005-10-06 | Sharp Corp | 空気調節装置 |
JP2007114177A (ja) * | 2005-09-21 | 2007-05-10 | Sharp Corp | イオン検出装置及びイオン発生装置 |
US20080020335A1 (en) * | 2006-07-24 | 2008-01-24 | Vicki Lynn Carlson | Candle enhancement device that is a safety sinking snuffer and follower designed to extinguish the flame on a displaced wick and assists in retaining a wick within a central position, in even melting of wax and in reducing wax buildup on the inner surfaces of the vessel |
JP2008161561A (ja) * | 2006-12-28 | 2008-07-17 | Sharp Corp | 薬剤吹出装置 |
JP4747328B2 (ja) * | 2008-07-31 | 2011-08-17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イオン発生装置および電気機器 |
JP4575511B1 (ja) * | 2009-06-09 | 2010-11-04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イオン発生装置 |
-
2010
- 2010-01-20 JP JP2010010210A patent/JP4769900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12-14 US US13/521,202 patent/US20130043404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0-12-14 CN CN201080061974.0A patent/CN10271439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12-14 WO PCT/JP2010/072483 patent/WO201108979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4769900B2 (ja) | 2011-09-07 |
WO2011089799A1 (ja) | 2011-07-28 |
JP2011150850A (ja) | 2011-08-04 |
CN102714399A (zh) | 2012-10-03 |
US20130043404A1 (en) | 2013-02-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714399B (zh) | 离子产生装置和该装置的离子检测方法 | |
CN201717512U (zh) | 送风装置和离子产生装置 | |
JP4610657B2 (ja) | イオン発生装置及びイオンの有無判定方法 | |
JP4728415B2 (ja) | イオン発生装置 | |
JP4703770B1 (ja) | イオン発生装置及びイオンの有無判定方法 | |
KR20070109847A (ko) | 코로나 방전형 이오나이저 및 팬 유닛 | |
CN102812302A (zh) | 空气净化机 | |
CN102422498B (zh) | 离子产生装置 | |
KR20160054137A (ko) | 전기집진 장치 | |
JP5197291B2 (ja) | イオン発生装置 | |
JP2019173985A (ja) | 空気清浄装置、換気システム、及びメンテナンス時期通知方法 | |
JP4411356B1 (ja) | イオン検出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イオン発生装置 | |
KR101902274B1 (ko) | 지하 터널용 전기 필터 구조의 집진 장치 | |
KR20190012919A (ko) | 연도열을 이용한 스스로 발전형 정전집진 장치 | |
WO2011034326A2 (ko) | 부유물 포집장치 | |
KR20110030347A (ko) | 부유물 포집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212 Termination date: 20191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