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07960B - 固件更新方法、便携移动终端及便携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固件更新方法、便携移动终端及便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07960B
CN102707960B CN201110075331.8A CN201110075331A CN102707960B CN 102707960 B CN102707960 B CN 102707960B CN 201110075331 A CN201110075331 A CN 201110075331A CN 102707960 B CN102707960 B CN 1027079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rmware
mobile terminal
updated
controller
storage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7533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07960A (zh
Inventor
柯海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07533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07960B/zh
Publication of CN1027079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079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079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079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固件更新方法、便携移动终端及便携设备,该方法应用于第一移动终端,第一移动终端具有第一控制器和第一存储介质,第一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第一固件,第一移动终端还包括第一系统,第一系统包括第一硬件系统,第一硬件系统包括第二存储介质,第二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第二固件,该方法包括:所述第一控制器接收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连接的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控制器传输的待更新固件;通过所述待更新固件更新所述第一固件,或者更新所述第二固件。本申请实施例由于无需在第一移动终端上安装特别的驱动,以及通过特定刷新程序进行固件更新,因此简化了固件更新过程,便于用户操作。

Description

固件更新方法、便携移动终端及便携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固件更新方法、便携移动终端及便携设备。
背景技术
混合系统架构的便携终端,是在现有仅有一个系统的PC基础上,再嵌入其它至少一个系统的PC。不同系统之间可以融合工作,发挥各自优势。现有常见的混合系统架构的便携终端通常集成了一个主系统(具有一第一处理器)和一个从系统(具有第二处理器,该第二处理器与该第一处理器不同,且两者完全相互独立),主系统和从系统之间可以共享键盘、网卡、显示屏、存储设备、Audio等。通常从系统集成在显示屏所在的从设备上,而主机集成在键盘所在的主设备上,主设备和从设备之间可以组合在一起工作(类似与笔记本的操作和使用习惯),也可以各自独立工作(即,从系统能够单独作为平板电脑使用,主系统能够作为计算机主机使用),当独立工作时,显示屏由从设备使用,当组合在一起工作时,显示屏可以由主设备或者从设备任意一方使用,此时主设备和从设备组成混合系统,实现相互之间的数据同步和共享。
上述便携移动终端中,从设备也可称为PAD,PAD可能同时具有ARM系统(ARM系统至少具有其自身的一颗处理器)和EC。现有技术中,有时需要对PAD进行固件更新,固件(Firmware)就是写入EROM或EPROM中的程序,通俗的理解就是固化的软件,一般可由用户通过特定的刷新程序进行升级,PAD上的固件包括ARM系统的固件和EC的固件。现有技术中,在对PAD进行固件更新时,对于ARM系统,需要通过数据线将PAD与PC相连,然后通过一系列操作把使PAD进入特定的刷写模式,最后通过该PC上的烧录软件将若干系统文件烧录到PAD的闪存FLASH中;对于EC,需要将固件上传到ARM系统,并通过特定程序进行刷写,在刷写过程中,ARM系统通过与EC之间的I2C通道传输固件。
由此可知,为了实现ARM系统的固件更新,用户需要在PC上安装若干驱动,并且烧录固件的操作比较专业,因此固件更新过程复杂,一般用户在操作时一旦出现错误将导致PAD无法开机;更进一步,对于EC系统,由于EC系统完全被封装在PAD内部,没有可供系统更新的软件界面或者硬件接口,因此只能通过ARM系统进行更新,而通过ARM更新EC系统固件更加专业,不利于用户操作。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固件更新方法、便携移动终端及便携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双系统PAD内固件更新复杂,不易操作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固件更新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一第一移动终端中,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具有第一控制器和第一存储介质,所述第一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第一固件,所述第一移动终端还包括第一系统,所述第一系统包括第一硬件系统,所述第一硬件系统包括第二存储介质,所述第二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第二固件,所述第一固件与所述第二固件不同,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控制器接收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连接的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控制器传输的待更新固件;
通过所述待更新固件更新所述第一固件,或者更新所述第二固件。
所述第二移动终端获取所述待更新固件的能力大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获取所述待更新固件的能力。
所述第一控制器接收所述待更新固件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待更新固件中包含的命令码判断所述待更新固件为用于更新所述第一固件的第三固件,或者为用于更新所述第二固件的第四固件。
当所述待更新固件为第三固件时,所述通过所述待更新固件更新所述第一固件包括:
将所述第三固件写入所述第一存储介质,以替代所述第一固件,其中,所述第一固件与所述第三固件至少有部分不同。
当所述待更新固件为第四固件时,所述通过所述待更新固件更新所述第二固件包括:
将所述第四固件发送给所述第一系统;
所述第一系统将所述第四固件写入所述第二存储介质,以替换所述第二固件,其中,所述第二固件与所述第四固件至少有部分不同。
所述第一控制器接收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连接的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控制器传输的待更新固件包括:
所述第一移动终端连接的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系统对所述待更新固件进行分块得到若干分块数据;
将所述分块数据传输给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控制器;
所述第一控制器接收所述第二控制器发送的分块数据。
一种便携移动终端,所述便携移动终端具有第一控制器、第一存储介质、第一系统,所述第一系统包括第一硬件系统,所述第一硬件系统包括第二存储介质,其中,
所述第一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第一固件;
所述第二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第二固件,所述第一固件与所述第二固件不同;
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接收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连接的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控制器传输的待更新固件,通过所述待更新固件更新所述第一固件,或者更新所述第二固件。
所述第二移动终端获取所述待更新固件的能力大于所述便携移动终端获取所述待更新固件的能力。
所述第一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待更新固件中包含的命令码判断所述待更新固件为用于更新所述第一固件的第三固件,或者为用于更新所述第二固件的第四固件。
所述第一控制器,具体用于当所述待更新固件为第三固件时,将所述第三固件写入所述第一存储介质,以替代所述第一固件,其中,所述第一固件与所述第三固件至少有部分不同。
所述第一控制器,具体用于当所述待更新固件为第四固件时,将所述第四固件发送给所述第一系统;
所述第一系统,用于将所述第四固件写入所述第二存储介质,以替换所述第二固件,其中,所述第二固件与所述第四固件至少有部分不同。
一种便携设备,包括:第一移动终端,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具有第一系统、第一控制器、以及第一存储介质,所述第一系统包括第一硬件系统,所述第一硬件系统包括第二存储介质,所述第一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第一固件,所述第二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第二固件;第二移动终端,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具有第二系统和第二控制器;其中,
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当所述第一移动终端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连接时,与所述第一控制器之间建立第一连接通道;
所述第二系统,用于获得待更新固件,并将所述待更新固件传输给所述第二控制器;
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通道将所述待更新固件发送给所述第一控制器;
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待更新固件,并通过所述待更新固件更新所述第一固件,或者更新所述第二固件。
所述第二移动终端获取所述待更新固件的能力大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获取所述待更新固件的能力。
所述第一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待更新固件中包含的命令码判断所述待更新固件为用于更新所述第一固件的第三固件,或者为用于更新所述第二固件的第四固件。
所述第二系统,具体用于对所述待更新固件进行分块得到若干分块数据,并将所述分块数据传输给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控制器;
所述第二控制器,具体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通道将所述分块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控制器。
由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移动终端具有第一控制器和第一存储介质,第一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第一固件,第一移动终端还包括第一系统,第一系统包括第一硬件系统,第一硬件系统包括第二存储介质,第二存储介质上存储有与第一固件不同的第二固件,当第一控制器接收与第一移动终端连接的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控制器传输的待更新固件后,通过该待更新固件更新第一固件,或者更新第二固件。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与第一移动终端相连的第二移动终端实现对第一移动终端的固件更新,由于无需在第一移动终端上安装特别的驱动,以及通过特定刷新程序进行固件更新,因此简化了固件更新过程,便于用户操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当该第一移动终端为从设备PAD时,在对其ARM系统或者EC系统进行固件更新时,通过PAD和主设备之间控制器的连接,接收由主设备控制器传输的待更新固件,由于两个控制器之间的通信可控制性强,因此便于固件更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固件更新方法的第一实施例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固件更新方法的第二实施例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为应用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双系统架构便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便携移动终端的实施例框图;
图5为本申请便携设备的实施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如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固件更新方法、便携移动终端及便携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应用于一第一移动终端中,该第一移动终端具有第一控制器和第一存储介质,第一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第一固件,第一移动终端还包括第一系统,第一系统包括第一硬件系统,第一硬件系统包括第二存储介质,第二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第二固件,第一固件与第二固件不同。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移动终端的第一系统所包括的第一硬件系统可以具体为以低功耗的ARM处理系统为主的硬件系统(ARM系统至少具有其自身的一颗第一处理器,例如,高通的ARM),第一硬件系统上运行的操作系统可以为Android系统,第一控制器可以是EC,也可以是一MCU的芯片,相应的该第一移动终端也可称为Slate设备;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系统所包括的第二硬件系统可以具体为高功耗的X86处理系统为主的硬件系统(X86处理系统至少具有其自身的一第二颗处理器,该第二处理器与所述第一处理器不同,且两者完全相互独立。例如,Intel的CPU),第二硬件系统上运行的操作系统可以为Windows操作系统,第二控制器也可以是EC,相应的该第二移动终端也可称为Base设备。由此可见,上述Base设备和Slate设备是两个具有相对独立系统的设备,可以分别独立工作或者接合在一起工作,并且在接合工作时,还可以共享部分硬件设备,例如显示设备。
上述第一移动终端,例如,可以具体为PAD,由于PAD的硬件系统和操作系统具有较高的封闭性,因此没有足够的接口提供给用户进行固件更新操作;而相对于运行ARM系统的第一移动终端来说,运行X86系统的第二移动终端在更新操作系统固件或者EC固件时,由于其提供给用户操作的接口较多,因此便于获得外部传输的固件并进行固件更新操作,进一步,由于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之间可以通过EC相连组成双系统,因此可以通过第二移动终端获取待更新固件,并通过两个EC之间的数据通道将待更新固件传输给第一移动终端,以实现第一移动终端内的固件更新。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并使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为本申请固件更新方法的第一实施例流程图:
步骤101:第一控制器接收与第一移动终端连接的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控制器传输的待更新固件。
其中,第二移动终端获取待更新固件的能力大于第一移动终端获取所述待更新固件的能力。
具体的,第一移动终端连接的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系统对待更新固件进行分块得到若干分块数据,将分块数据传输给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控制器,第一控制器接收第二控制器通过两个控制器之间的数据通道所发送的分块数据。
步骤102:通过待更新固件更新第一固件,或者更新第二固件。
在更新第一固件时,将待更新固件写入第一存储介质,以替代第一固件,其中,第一固件与待更新固件至少有部分不同;在更新第二固件时,将待更新固件发送给第一系统,第一系统将第四固件写入第二存储介质,以替换第二固件,其中,第二固件与待更新固件至少有部分不同。
参见图2,为本申请固件更新方法的第二实施例流程图,该实施例详细示出了根据固件类型进行更新的过程:
步骤201:第一移动终端连接的第二移动终端从外部接收待更新固件。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移动终端获取待更新固件的能力大于第一移动终端获取所述待更新固件的能力。例如,第二移动终端基于高功耗的X86处理系统,而第一移动终端为基于低功耗的ARM处理系统。由于第二移动终端有足够的接口提供给用户操作,例如,USB接口等,因此其可以比第一移动终端更方便获取到第一移动终端的待更新固件。
本申请实施例在应用时,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相连,组成双系统架构工作,其中,第一移动终端的第一控制器和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控制器之间通过连接形成数据传输通道,该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可以具体为移动终端上的EC,两个EC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具体为两个移动终端相连时,物理接口上专用于EC通信的两个PIN角之间的连通。
步骤202: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系统对待更新固件进行分块得到若干分块数据。
当第一移动终端接入到第二移动终端后,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系统可以利用刷写工具,采用“命令+数据”的方式对待更新固件进行分块操作。本申请利用第二移动终端自身在更新第二系统或第二控制器的固件的便利性,通过第二移动终端获取待更新固件,并对待更新固件进行分块操作。
步骤203:将分块数据传输给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控制器。
由于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控制器和第一移动终端的第一控制器之间的连接通道已经建立,因此第二控制器可以将待更新固件的分块数据通过该连接通道传输给第一控制器。
步骤204:第二控制器通过与第一控制器之间建立的连接通道将分块数据发送给第一控制器。
步骤205:根据待更新固件中包含的命令码判断待更新固件的类型,若为用于更新第一固件的第三固件,则执行步骤206;若为更新第二固件的第四固件,则执行步骤207。
由于第一移动终端上需要更新的固件可能为第一存储介质上的第一固件,也可能为第二存储介质上的第二固件,因此第一控制器首先需要根据待更新固件的命令码判断待更新固件的类型。
步骤206:将第三固件写入第一存储介质,以替代第一固件,其中,第一固件与第三固件至少有部分不同,结束当前流程。
当判断待更新固件为用于更新第一固件的第三固件时,则第一控制器进入刷写模式,不断接收第二控制器传输的分块数据,并不断刷写第一存储介质,直至用第三固件更新第一固件。
步骤207:将第四固件发送给第一系统。
当判断待更新固件为用于更新第二固件的第四固件时,则第一控制器通知第一系统进入刷写模式,第一控制器不断接收第二控制器传输的分块数据,并将这些分块数据通过与第一系统之间的I2C数据通道传输给第一系统。
步骤208:第一系统将第四固件写入第二存储介质,以替换第二固件,其中,第二固件与第四固件至少有部分不同,结束当前流程。
第一系统接收到分块数据后,不断刷写第二存储介质,直至用第四固件更新第二固件。
上述实施例在刷写过程中,可以由第二移动终端不断显示刷写进度,直至固件更新操作完成。
由上述实施例可见,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与第一移动终端相连的第二移动终端实现对第一移动终端的固件更新,由于无需在第一移动终端上安装特别的驱动,以及通过特定刷新程序进行固件更新,因此简化了固件更新过程,便于用户操作。
参见图3,为应用上述本申请固件更新方法实施例的一个双系统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该双系统设备包括一个主设备(base)和一个从设备(slate)。其中,主设备上包括第二系统(X86)、与该第二系统相连的第二控制器(EC2)(该第二控制器也可以为一MCU控制芯片)、与第二控制器相连的第二闪存(Flash2);从设备上包括第一系统(ARM)、与该第一系统相连的第一控制器(EC1)、与第一控制器相连的第一闪存(Flash1)。当主设备与从设备组成双系统设备工作时,主设备的第二控制器与从设备的第一控制器之间通过物理接口上的两个PIN角实现连接。
下面结合图3,描述通过主设备对从设备进行固件更新的过程:X86系统从U盘读取待更新固件,将该待更新固件进行分块处理,并将处理后的分块数据通过与EC2之间的I2C通道传输给EC2,EC2将分块数据通过与EC1之间的数据通道传输给EC1,EC1判断接收到的分块数据用于更新Flash1上的固件,还是用于更新ARM上的固件(ARM上的操作系统),如果判断为用于更新Flash1上的固件,则用接收到的分块数据直接刷新Flash1;如果判断为用于更新ARM上的固件,则将接收到的分块数据传输给ARM,由ARM用接收到的分块数据刷新ARM上存储的固件。
其中,EC1在接收到每一个分块数据后,根据接收情况将接收结果反馈给EC2,如果接收成功则接收下一个分块数据,如果接收失败则进行重试,EC2进一步将结果反馈给X86,直到所有的分块数据传输完成,实现对Slate上的固件的更新操作。
由此可知,当该Slate设备为PAD时,在对其ARM系统或者EC系统进行固件更新时,通过PAD和Base设备之间EC的连接,接收由Base设备的EC传输的待更新固件,由于两个EC之间的通信可控制性强,因此便于固件更新。
与本申请固件更新方法的实施例相对应,本申请还提供了便携移动终端及便携设备的实施例。
参见图4,为本申请便携移动终端的实施例框图。
该便携移动终端包括:第一控制器410、第一存储介质420、第一系统430,所述第一系统430包括第一硬件系统431,所述第一硬件系统包括第二存储介质4311,其中,
所述第一存储介质420,用于存储第一固件;
所述第二存储介质4311,用于存储第二固件,所述第一固件与所述第二固件不同;
所述第一控制器410,用于接收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连接的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控制器传输的待更新固件,通过所述待更新固件更新所述第一固件,或者更新所述第二固件。
其中,所述第二移动终端获取所述待更新固件的能力大于所述便携移动终端获取所述待更新固件的能力。
进一步,所述第一控制器410,还用于根据所述待更新固件中包含的命令码判断所述待更新固件为用于更新所述第一固件的第三固件,或者为用于更新所述第二固件的第四固件。
具体的,所述第一控制器410,具体用于当所述待更新固件为第三固件时,将所述第三固件写入所述第一存储介质420,以替代所述第一固件,其中,所述第一固件与所述第三固件至少有部分不同。
具体的,所述第一控制器410,具体用于当所述待更新固件为第四固件时,将所述第四固件发送给所述第一系统430;所述第一系统430,用于将所述第四固件写入所述第二存储介质4311,以替换所述第二固件,其中,所述第二固件与所述第四固件至少有部分不同。
参见图5,为本申请便携设备的实施例框图:
该便携设备包括:第一移动终端510和第二移动终端520。其中,所述第一移动终端510具有第一系统511、第一控制器512、以及第一存储介质513,所述第一系统511包括第一硬件系统5111,所述第一硬件系统5111包括第二存储介质51111,所述第一存储介质513上存储有第一固件,所述第二存储介质51111上存储有第二固件;所述第二移动终端520具有第二系统521和第二控制器522。
其中,所述第二控制器522,用于当所述第一移动终端510与所述第二移动终520端连接时,与所述第一控制器512之间建立第一连接通道;
所述第二系统521,用于获得待更新固件,并将所述待更新固件传输给所述第二控制器522;
所述第二控制器522,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通道将所述待更新固件发送给所述第一控制器512;
所述第一控制器512,用于接收所述待更新固件,并通过所述待更新固件更新所述第一固件,或者更新所述第二固件。
其中,所述第二移动终端520获取所述待更新固件的能力大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510获取所述待更新固件的能力。
进一步,所述第一控制器512,还用于根据所述待更新固件中包含的命令码判断所述待更新固件为用于更新所述第一固件的第三固件,或者为用于更新所述第二固件的第四固件。
具体的,所述第二系统521,具体用于对所述待更新固件进行分块得到若干分块数据,并将所述分块数据传输给所述第二移动终端520的第二控制器522;所述第二控制器522,具体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通道将所述分块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控制器512。
具体的,所述第一控制器512,具体用于当所述待更新固件为第三固件时,将所述第三固件写入所述第一存储介质513,以替代所述第一固件,其中,所述第一固件与所述第三固件至少有部分不同。
具体的,所述第一控制器512,具体用于当所述待更新固件为第四固件时,将所述第四固件发送给所述第一系统511;
所述第一系统511,用于将所述第四固件写入所述第二存储介质51111,以替换所述第二固件,其中,所述第二固件与所述第四固件至少有部分不同。
通过对以上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移动终端具有第一控制器和第一存储介质,第一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第一固件,第一移动终端还包括第一系统,第一系统包括第一硬件系统,第一硬件系统包括第二存储介质,第二存储介质上存储有与第一固件不同的第二固件,当第一控制器接收与第一移动终端连接的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控制器传输的待更新固件后,通过该待更新固件更新第一固件,或者更新第二固件。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与第一移动终端相连的第二移动终端实现对第一移动终端的固件更新,由于无需在第一移动终端上安装特别的驱动,以及通过特定刷新程序进行固件更新,因此简化了固件更新过程,便于用户操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当该第一移动终端为从设备PAD时,在对其ARM系统或者EC系统进行固件更新时,通过PAD和主设备之间控制器的连接,接收由主设备控制器传输的待更新固件,由于两个控制器之间的通信可控制性强,因此便于固件更新。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的本发明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固件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一第一移动终端中,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具有第一控制器和第一存储介质,所述第一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第一固件,所述第一移动终端还包括第一系统,所述第一系统包括第一硬件系统,所述第一硬件系统包括第二存储介质,所述第二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第二固件,所述第一固件与所述第二固件不同,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控制器接收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连接的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控制器传输的待更新固件;
通过所述待更新固件更新所述第一固件,或者更新所述第二固件;
其中,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所述第二移动终端能组成混合系统,实现相互之间的数据同步和共享,或者,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所述第二移动终端能各自独立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获取所述待更新固件的能力大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获取所述待更新固件的能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器接收所述待更新固件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待更新固件中包含的命令码判断所述待更新固件为用于更新所述第一固件的第三固件,或者为用于更新所述第二固件的第四固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待更新固件为第三固件时,所述通过所述待更新固件更新所述第一固件包括:
将所述第三固件写入所述第一存储介质,以替代所述第一固件,其中,所述第一固件与所述第三固件至少有部分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待更新固件为第四固件时,所述通过所述待更新固件更新所述第二固件包括:
将所述第四固件发送给所述第一系统;
所述第一系统将所述第四固件写入所述第二存储介质,以替换所述第二固件,其中,所述第二固件与所述第四固件至少有部分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器接收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连接的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控制器传输的待更新固件包括:
所述第一移动终端连接的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系统对所述待更新固件进行分块得到若干分块数据;
将所述分块数据传输给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控制器;
所述第一控制器接收所述第二控制器发送的分块数据。
7.一种便携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移动终端作为第一移动终端,所述便携移动终端具有第一控制器、第一存储介质、第一系统,所述第一系统包括第一硬件系统,所述第一硬件系统包括第二存储介质,其中,
所述第一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第一固件;
所述第二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第二固件,所述第一固件与所述第二固件不同;
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接收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连接的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控制器传输的待更新固件,通过所述待更新固件更新所述第一固件,或者更新所述第二固件;
其中,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所述第二移动终端能组成混合系统,实现相互之间的数据同步和共享,或者,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所述第二移动终端能各自独立工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获取所述待更新固件的能力大于所述便携移动终端获取所述待更新固件的能力。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待更新固件中包含的命令码判断所述待更新固件为用于更新所述第一固件的第三固件,或者为用于更新所述第二固件的第四固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控制器,具体用于当所述待更新固件为第三固件时,将所述第三固件写入所述第一存储介质,以替代所述第一固件,其中,所述第一固件与所述第三固件至少有部分不同。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控制器,具体用于当所述待更新固件为第四固件时,将所述第四固件发送给所述第一系统;
所述第一系统,用于将所述第四固件写入所述第二存储介质,以替换所述第二固件,其中,所述第二固件与所述第四固件至少有部分不同。
12.一种便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移动终端,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具有第一系统、第一控制器、以及第一存储介质,所述第一系统包括第一硬件系统,所述第一硬件系统包括第二存储介质,所述第一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第一固件,所述第二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第二固件;第二移动终端,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具有第二系统和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所述第二移动终端能组成混合系统,实现相互之间的数据同步和共享,或者,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所述第二移动终端能各自独立工作;
其中,
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当所述第一移动终端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连接时,与所述第一控制器之间建立第一连接通道;
所述第二系统,用于获得待更新固件,并将所述待更新固件传输给所述第二控制器;
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通道将所述待更新固件发送给所述第一控制器;
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待更新固件,并通过所述待更新固件更新所述第一固件,或者更新所述第二固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便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获取所述待更新固件的能力大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获取所述待更新固件的能力。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便携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待更新固件中包含的命令码判断所述待更新固件为用于更新所述第一固件的第三固件,或者为用于更新所述第二固件的第四固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便携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系统,具体用于对所述待更新固件进行分块得到若干分块数据,并将所述分块数据传输给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控制器;
所述第二控制器,具体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通道将所述分块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控制器。
CN201110075331.8A 2011-03-28 2011-03-28 固件更新方法、便携移动终端及便携设备 Active CN1027079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75331.8A CN102707960B (zh) 2011-03-28 2011-03-28 固件更新方法、便携移动终端及便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75331.8A CN102707960B (zh) 2011-03-28 2011-03-28 固件更新方法、便携移动终端及便携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07960A CN102707960A (zh) 2012-10-03
CN102707960B true CN102707960B (zh) 2016-01-27

Family

ID=46900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75331.8A Active CN102707960B (zh) 2011-03-28 2011-03-28 固件更新方法、便携移动终端及便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0796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28731B2 (en) * 2013-03-07 2015-09-08 Sheng-Long YA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mobile computing device and an accessory device using a reconfigurable accessory communication protocol
CN104657161A (zh) * 2013-11-21 2015-05-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固件更新方法及装置
CN103739473A (zh) * 2014-01-14 2014-04-23 江西科苑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芳香族酰氯连续精馏工艺
CN104503786B (zh) 2014-12-15 2020-10-16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固件刷新方法及装置
CN105607929B (zh) * 2015-12-18 2019-02-19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对计算机设备上的ec进行烧录的系统及方法
CN106843932B (zh) * 2016-12-26 2020-07-24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虚拟现实设备固件的升级方法及系统
CN108833498B (zh) * 2018-05-25 2021-06-25 上海芯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的通信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2692A (zh) * 2007-12-04 2009-06-10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固件更新的方法与系统
CN101790252A (zh) * 2009-01-22 2010-07-28 英华达(上海)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固件更新的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2692A (zh) * 2007-12-04 2009-06-10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固件更新的方法与系统
CN101790252A (zh) * 2009-01-22 2010-07-28 英华达(上海)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固件更新的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07960A (zh) 2012-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07960B (zh) 固件更新方法、便携移动终端及便携设备
CN104407878B (zh) C6000数字信号处理器在线升级方法
CN103035966B (zh) 电池充放电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2981990A (zh) 采用Android平台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5426145A (zh) 一种手机屏幕投射到计算机类终端的方法
CN109388413A (zh) 一种fpga程序更新方法及系统
CN103744478A (zh) 一种蓝牙无线显示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2495746A (zh) 一种机载嵌入式计算机数据加载方法
CN104428751A (zh) 程序数据的更新方法及设备
CN103246527A (zh) 更新移动终端操作系统的方法和系统以及计算机
CN105930284A (zh) 一种fpga加载的方法和设备
CN101882110A (zh) 下载数据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05224071A (zh) 一种数据交互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2789388A (zh) 基于bmc在mips架构服务器中增加网卡功能的方法及系统
CN103677941B (zh) 一种实现智能卡操作系统模块升级的方法及装置
CN103049071A (zh) 共享设备输出属性的切换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便携终端
CN105464691A (zh) 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及其程序和参数更新备份方法
WO2016194631A1 (ja) 電子機器および接続方法
CN111988065A (zh) 一种免驱动usb设备、方法、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07145321A (zh) 一种投影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5592440A (zh) 智能卡内容管理系统
CN103092694A (zh) 一种状态切换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6627939U (zh) 一种用于列车运行监控系统的数据转存终端装置
CN204126662U (zh) 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
CN101840343B (zh) 一种软件下载方法、系统及下载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