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07333A - 页岩气资源量/储量的测量方法 - Google Patents

页岩气资源量/储量的测量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07333A
CN102707333A CN2012101850875A CN201210185087A CN102707333A CN 102707333 A CN102707333 A CN 102707333A CN 2012101850875 A CN2012101850875 A CN 2012101850875A CN 201210185087 A CN201210185087 A CN 201210185087A CN 102707333 A CN102707333 A CN 1027073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le
gas
reserves
formation
stock nu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8508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香增
高瑞民
张丽霞
王念喜
姜呈馥
耿龙祥
陈宏亮
杜燕
郭超
孙建博
孙兵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Yanchang Petroleum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Yanchang Petroleum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Yanchang Petroleum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Yanchang Petroleum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18508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07333A/zh
Publication of CN1027073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073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页岩气资源量/储量的测量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页岩气资源量/储量计算单元;2)根据步骤1)中所确定的页岩气资源量/储量计算单元对页岩地层进行识别;3)对页岩地层的页岩气资源量/储量参数进行确定;4)根据步骤3)所确定的页岩地层的页岩气资源量/储量参数计算页岩地层的页岩气资源量/储量。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行性强、可靠性高、能够计算不同勘探区块以及各个勘探时期页岩气资源量/储量,明确勘探区块的资源潜力和经济效益的资源量/储量测量方法。

Description

页岩气资源量/储量的测量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天然气资源量/储量的测量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页岩气资源量/储量的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油气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油气需求缺口的越来越大,作为非常规油气资源的页岩气,是重要的洁净新能源,同时也是未来天然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替代能源。国内页岩气勘探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还没有通用的资源量/储量分类标准和测量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行性强、可靠性高、能够计算不同勘探区块以及各个勘探时期页岩气资源量/储量,明确勘探区块的资源潜力和经济效益的资源量/储量测量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页岩气资源量/储量的测量方法,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页岩气资源量/储量的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页岩气资源量/储量计算单元;
2)根据步骤1)中所确定的页岩气资源量/储量计算单元对页岩地层进行识别;
3)对页岩地层的页岩气资源量/储量参数进行确定;
4)根据步骤3)所确定的页岩地层的页岩气资源量/储量参数计算页岩地层的页岩气资源量/储量。
上述步骤1)中的页岩气资源量/储量计算单元包括按区块进行划分的平面计算单元以及按气层组或页岩组进行划分的纵向计算单元。
上述步骤2)是根据步骤1)中所确定的纵向计算单元对页岩地层进行识别。
上述页岩地层的页岩气资源量/储量参数包括由平面计算单元确定的含气面积、地面标准压力、地层温度、原始地层压力以及地面标准温度;由纵向计算单元确定的页岩地层的有效厚度、页岩质量密度、页岩吸附气含量、有效孔隙度、原始含气饱和度以及原始天然气体积系数。
上述含气面积的确定方式是根据钻井和地震综合确定的页岩气藏含气面积或以页岩气井外推圈定含气面积;
所述外推圈定含气面积时以页岩气井外推距离不大于井距的0.5~1.0倍;
所述井距的划分标准是:
第一类:地质构造简单,页岩层产状平缓、或具有简单的单斜构造、或具有宽缓的褶皱构造
第一类第一型,页岩层稳定,厚变化很小,或沿一定方向逐渐发生变化,所述井距是3.0~4.0Km;
第一类第二型,页岩层厚度有一定变化,但仅局部地段出现少量的减薄,没有尖灭,所述井距是2.0~3.0Km;
第一类第三型,页岩层不稳定,厚度变化很大,且具有明显的变薄、尖灭或分叉现象,所述井距是1.5~2.0Km;
第二类:地质构造较复杂,页岩地层产状平缓但具有波状起伏或者该地质的页岩地层呈简单的褶皱构造,两翼倾角较陡,并有稀疏断层或者页岩地层呈简单褶皱构造,但具有较多断层,对页岩层有相当的破坏作用;
第二类第一型:页岩层稳定,页岩厚变化很小,或沿一定方向逐步发生变化,所述井距是2.0~3.0Km;
第二类第二型:页岩层厚度有一定变化,但仅局部地段出现少量的减薄,没有尖灭,所述井距是1.0~2.0Km;
第二类第三型:页岩层不稳定,页岩层厚度变化很大,具有明显的变薄,尖灭或分叉现象,所述井距是0.5~1.0Km;
第三类:地质构造复杂,呈紧密复杂褶皱,并伴有较多断层,产状变化剧烈或者该地质褶皱虽不剧烈,但具有密集的断层,页岩层遭受较大破坏或者该地质的页岩层受到火成岩体侵入,使页岩层受到的严重破坏;
第三类第一型:页岩层稳定,页岩厚变化很小,或沿一定方向逐步发生变化,所述井距是1.0~2.0Km;
第三类第二型:页岩层厚度有一定变化,仅局部地段出现少量的减薄,没有尖灭,所述井距是0.5~1.0Km;
第三类第三型:页岩层不稳定,页岩层厚度变化很大,具有明显变薄,尖灭或分叉现象,所述井距是0.5Km。
上述页岩地层的有效厚度的确定方式是以测井解释数据进行划分确定或以岩心分析资料进行划分确定;所述测井解释数据是根据测井所获取;
所述页岩地层的有效厚度是以测井解释数据划分有效厚度时,应对有关测井曲线进行必要的井筒环境校正和不同测井系列的归一化处理;
所述页岩地层的有效厚度是以岩心分析资料划分有效厚度时,气层段应取全岩心,收获率不低于80%。
上述页岩地层包括泥砂岩夹层和/或页岩。
上述页岩地层是泥砂岩夹层时,所述步骤4)的具体实现方式是:根据公式
Figure BDA00001733697900031
以及Bgi=PscZiT/PiTsc计算页岩地层中的页岩气资源量/储量;
所述Gy是页岩地层中的游离气储量;
Ag是含气面积;
h是有效厚度;
Figure BDA00001733697900032
是有效孔隙度;
Sgi是原始含气饱和度;
Bgi是原始天然气体积系数;
Psc是地面标准压力;
T是地层温度;
Pi是原始地层压力;
Tsc是地面标准温度。
上述页岩地层是页岩时,所述步骤4)的具体实现方式是:根据公式Gx=0.01Aghρy Cx/Zi计算页岩地层中的页岩气资源量/储量;
所述Gx是页岩储层中的吸附气储量;
Ag是含气面积;
h是有效厚度;
ρy是页岩质量密度;
Cx是页岩吸附气含量;
Zi是原始气体偏差系数。
上述页岩地层是泥砂岩夹层和页岩时,所述步骤4)的具体实现方式是:
4.1)根据公式Gx=0.01 Aghρy Cx/Zi计算页岩地层中的泥页岩粘土矿物、有机质表面和微孔隙中的吸附气储量;
所述Gx是页岩储层中的吸附气储量;
Ag是含气面积;
h是有效厚度;
ρy是页岩质量密度;
Cx是页岩吸附气含量;
Zi是原始气体偏差系数;
4.2)根据公式
Figure BDA00001733697900041
以及Bgi=PscZiT/PiTsc计算储存于页岩裂缝以及大中孔、砂岩夹层储气层中的游离气储量;
所述Gy是页岩地层中的游离气储量;
Ag是含气面积;
h是有效厚度;
Figure BDA00001733697900042
是有效孔隙度;
Sgi是原始含气饱和度;
Bgi是原始天然气体积系数;
Psc是地面标准压力;
T是地层温度;
Pi是原始地层压力;
Tsc是地面标准温度;
4.3)将步骤4.1)所得到的吸附气储量与步骤4.2)所得到的游离气储量相加,得到页岩气资源量/储量。
本发明的优点是:
为规范我国页岩气资源量/储量分类和计算,促进国际交流,以已颁布的《石油天然气资源量/储量分类》(GB/T 19492—2004)、《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DZ/T0217—2005)、《煤层气资源量/储量规范》(DZ/T0216—2002)等为基础,并参考了美国石油工程师学会(SPE)和世界石油大会(WPC)、联合国经济和社会委员会以及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SEC)等颁布的有关储量分类标准,制定一个适合我国国情并与国际(油气)准则相衔接的页岩气储量计算、评价和管理方法,以促进页岩气资源的合理利用。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页岩气资源量/储量的测量方法,通过参考煤层气、天然气储量测量方法,根据页岩气成藏条件及富集机理,系统归纳并建立了适合于不同地质及资料条件下的页岩气资源量与储量评价方法体系,确定了页岩气资源量/储量计算的三种方法:静态法、动态法、概率法。同时明确了页岩气的地质概念,页岩气探明、控制、预测储量的界定,含气/厚度、面积等主要参数的确定方法,页岩气经济评价等概念和方法。利用本发明,可以计算不同勘探区块、各个勘探时期页岩气资源量储量,明确勘探区块的资源潜力和经济效益;同时本发明制定了页岩气资源量/储量的分类、计算、评价和管理规范,可以促进页岩气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促进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开发和交流。
本方法规定了页岩气资源量/储量分类分级及定义、储量测量方法、储量评价标准;本方法适用于地面钻井开发时的页岩气资源量/储量计算;适用于页岩气的资源勘查、储量计算、开发设计及报告编写;适用于从页岩气田发现直至气田废弃的各个勘探开发阶段适时进行储量计算、复算、核算和结算;可以作为页岩气矿业权转让、证券交易以及其他公益性和商业性矿业活动中储量评估的依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首先是明确了页岩气、页岩气总原地资源/页岩气地质储量/页岩气未发现原地资源/探明地质储量/探明控制储/探明预测储量的定义;明确提出了页岩气储量计算单元划分原则、地质储量测量方法、地质储量计算参数确定、未发现原地资源量计算、技术可采储量计算、经济评价和经济可采储量计算、储量综合评价。
明确了页岩气储量起算单井产量下限标准和页岩气各级探明地质储量计算对勘查程度和认识程度的要求。
对储量计算单元进行了严格的划分:
a)计算单元平面上一般按区块划分。
面积很大的气藏,视不同情况可细分井块(井区);
受同一构造控制的几个小型的断块或岩性气藏,当气藏类型、储层类型和流体性质相似,且含气连片或迭置时,可合并为一个计算单元。
b)计算单元纵向上一般按气层组(页岩组)划分。
同一岩性的块状气藏,当含气高度很大时可按水平段细划计算单元;
不同岩性、储集特征的储层应划分独立的计算单元;
c)裂缝性气藏,应以连通的裂缝系统细分计算单元。
明确提出了页岩气地质储量测量方法:根据页岩系统储集层情况确定地质储量测量方法,主要采用静态法;根据气藏情况或资料情况也可采用动态法;也可采用概率法。
储量计算公式中符号名称和计量单位见附录A(规范性附录),符合SY/T 5895-93。
静态法又包括体积法、容积法。
a)体积法
体积法是计算储集于泥页岩粘土矿物和有机质表面、微孔隙中的天然气,也即计算页岩储层中的吸附气和游离气。地质储量计算公式为:
Gx=0.01 Aghρy Cx/Zi............................................(1)
当采用解析法测定页岩气含量时,天然气气体偏差系数(Zi)取值为1。
b)容积法
在页岩地层系统中,当有裂缝型页岩储气层、砂岩夹层储气层时,采用容积法计算其游离气地质储量。地质储量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01733697900061
式中Bgi用下式求得:
Bgi=PscZiT/PiTsc.....................................................(3)
将上述计算的吸附气和游离气相加,即为页岩气藏的天然气地质储量,公式为:
G=Gx+Gy…………………………………………(4)
当气藏中总非烃类气含量大于15%或单项非烃类气含量大于以下标准者,烃类气和非烃类气地质储量应分别计算:硫化氢含量大于0.5%,二氧化碳含量大于5%,氦含量大于0.1%。
动态法
当页岩气勘探尤其是开发阶段已取得较丰富的生产资料时,可采用动态法计算,根据产/压力数据的可靠程度,划分探明地质储量和控制地质储量。
a)气藏主要采用物质平衡法和弹性二相法计算天然气地质储量。
1)物质平衡法:采用物质平衡法的压降图(视地层压力与累积产量关系图)直线外推法,废弃视地层压力为零时的累积产量即为页岩气地质储量。
2)弹性二相法:采用井底流动压力与开井生产时间的压降曲线图直线段外推法,废弃相对压力为零时可计算单井控制的页岩气地质储量。
b)气藏也可根据驱动类型和开发方式等选择合理的测量方法,计算页岩气可采储量和选取采收率,由此求得页岩气地质储量。
概率法
a)根据构造、储层、地层与岩性边界、气藏类型等,确定含气藏面积的变化范围。
b)根据地质条件、下限标准、测井解释等,分别确定有效厚度和单储系数的变化范围。
c)根据储量计算参数的变化范围,求得储量累积概率曲线,按规定概率值估算各类地质储量。
明确提出了页岩气地质储量计算参数的确定方法。
a)含气面积:包括探明、控制、预测含气面积的确定
a1)计算探明页岩气储量含气面积边界圈定原则如下:
1)钻井和地震综合确定的页岩气藏边界(即断层、尖灭、剥蚀等地质边界);达不到气层净厚度的下限边界;含气量下限边界。
2)页岩气藏边界未查明或页岩气井离边界太远时,主要以页岩气井外推圈定。探明面积边界外推距离不大于附录B规定井距的0.5~1.0倍,可分以下几种情况(假定附录B规定距离为1个井距):
①仅有1口井达到产气下限值时,以此井为中心外推1/2井距;
②在有多口相邻井达到产气下限值时,若其中有两口相邻井井间距离超过3个井距,可分别以这两口井为中心外推1/2井距;
③在有多口相邻井达到产气下限值时,若其中有两口相邻井井间距离超过两个井距,但小于3个井距时,井间所有面积都计为探明面积,同时可以这两口井为中心外推1个井距作为探明面积边界;
④在有多口相邻井达到产气下限值,且井间距离都不超过两个井距时,探明面积边界可以边缘井为中心外推1个井距。
a2)计算控制页岩气储量含气面积边界圈定原则如下:
1)依据测井解释的气藏界面,依据钻遇或预测的气藏界面圈定含气面积。
2)探明含气边界到预测含气边界之间圈定含气面积。
3)依据多种方法对储层进行综合分析,结合气藏分布规律,确定的可能含气边界圈定含气面积。
4)由于各种原因也可由矿权区边界、自然地理边界或人为储量计算线等圈定。作为控制面积边界距离页岩气井不大于附录B规定井距的0.5~1.0倍。
a3)计算预测页岩气储量含气面积边界圈定原则如下:
1)依据推测的气藏界面确定含气面积。
2)依据气藏综合分析所确定的气藏分布范围,圈定含气面积。
3)依据同类气藏圈闭天然气充满系数类比圈定的含气面积。
b)有效厚度:包括探明、控制、预测有效厚度的确定
b1)计算探明页岩气储量有效厚度确定原则:
1)有效厚度标准确定
应分别制定气层划分和夹层扣除标准。
应以岩心分析资料和测井解释数据为基础,测试资料为依据,在研究岩性、物性、电性与含气性关系后,确定其有效厚度划分的岩性、物性、总有机碳含/页岩含气/镜质体反射率、电性等下限标准。
有效厚度应主要根据钻井取心、测井、试气试采等资料划定,井斜过大时应进行井位和厚度校正。
储层性质和流体性质相近的多个小型气藏,可分别制定统一的标准。
借用邻近气藏下限标准应论证类比依据和标明参考文献。
2)有效厚度划分
以测井解释数据划分有效厚度时,应对有关测井曲线进行必要的井筒环境(如井径变化等)校正和不同测井系列的归一化处理。
以岩心分析资料划分有效厚度时,气层段应取全岩心,收获率不低于80%。
b2)计算控制页岩气储量有效厚度确定原则:
控制地质储量的有效厚度,可根据已出气层类比划分,也可选择邻区类似气藏的下限标准划分。
b3)计算预测页岩气储量有效厚度确定原则:
预测地质储量的有效厚度,可用测井、录井等资料推测确定,无井区块可用邻区块资料类比确定。
c)含气量的确定
吸附气含量可由多种方法得到,主要方法是实验测试法,如常规解析法、等温吸附实验法、统计拟合法、保压岩心解析法等,也可通过测井解释方法得到。
c1)解析法:该方法是计算页岩含气量的最直接方法,通常在取心现场完成。钻井取心过程中,待岩心提上井口后迅速将其装入密封的样品罐,在模拟地层温度条件下测量页岩中天然气的释放总量。
c2)等温吸附模拟实验法:是通过页岩样品的等温吸附实验来模拟样品的吸附过程及吸附量,通常采用Langmuir模型描述其吸附特征。根据该实验可以获得不同样品在不同压力(深度)下的吸附气量,并最终得到不同样品的等温吸附曲线,也可通过实验确定该页岩样品的Langmuir方程计算参数,并利用该页岩样品的Langmuir方程计算其含气量。
c3)统计拟合法:将实测的TOC等参数值与吸附气含量值进行统计分析,建立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与吸附气含量之间如存在正相关,可建立关系式Q=f(TOC),再计算吸附含气量。
c4)保压岩心解析法:是在钻孔内采用保压岩心罐取心,这就使得所有页岩气都保存在岩样中,通过解吸直接测得含气量,无须再计算逸散气。这种方法可准确、全面测定含气量,特别是取心时间长、气体散失量大的深井。
c5)测井解释法:是通过测井资料解释间接获得页岩含气量的方法。对不同的地区需要有针对性地建立页岩含气量与测井信息之间的定量关系。
明确提出了页岩气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取值要求。
a)探明、控制技术可采储量一般都应采用现金流量法对气田(藏)开发可行性进行经济评价,其目的是下步确定经济可采储量数量和储量价值。
b)勘探投资根据含气面积内的井数和部分设施、设备投资计算,10年以前的勘探投资可按沉没计算。开发建设投资根据开发概念设计方案或正式开发方案提供的依据测算。
c)成本、价格和税率等经济指标,一般情况下,应根据本气田实际情况,考虑同类已开发气田的统计资料,确定一定时期或年度的平均值;有合同规定的,按合同规定的价格和成本。价格和成本在评价期保持不变,即不考虑通货膨胀和紧缩因素。
d)高峰期的产量和递减期的递减率,应在系统试采和开发概念设计的基础上论证确定。
e)经济评价结果净现值大于或等于零,内部收益率达到企业规定收益率,气田开发为经济的,可进行下步经济可采储量计算。如果达不到上述评价指标,定为次经济可采储量。
实施例1
伊陕斜坡东南部某区块,该区块已钻页岩气参数井、评价井共13口,参数井已取全取准各项资料,北、东、西分别以柳评×井、柳评××井、延××井外推1.5km为界,西部以矿权边界为界,圈定面积128km2;该区二级构造单元属于伊陕斜坡,三叠系延长组地层整体为向西倾伏的大型宽缓单斜,坡降很小,构造简单,长7泥页岩发育,厚度整体呈西南厚东北薄,钻井落实南部页岩最厚达80m,北部最薄处50m,平均厚度60m;该区页岩气参数井延××井现场解吸试验显示,含气量为0.68~1.87cm3/g,平均1.28cm3/g;页岩密度的取值,主要参考延××井1286.73~1313.26取心井段72个岩样的实测平均值2.57g/cm3;另外该区已完成压裂井4口,正在压裂井1口,对已完成压裂的4口井进行了试采,均获得了大于1500m3的页岩气流,取得了重大突破,同时该区平均井距为3.5km,满足附录B计算探明储量3~4km的要求,利用体积法算出该区的页岩气探明储量为252.6×108m3
表1储量计算公式中参数名称、符号、计量单位及取值位数
Figure BDA00001733697900121
表2页岩气探明地质储量计算关于储层的基本井控要求
Figure BDA00001733697900131

Claims (10)

1.一种页岩气资源量/储量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页岩气资源量/储量的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页岩气资源量/储量计算单元;
2)根据步骤1)中所确定的页岩气资源量/储量计算单元对页岩地层进行识别;
3)对页岩地层的页岩气资源量/储量参数进行确定;
4)根据步骤3)所确定的页岩地层的页岩气资源量/储量参数计算页岩地层的页岩气储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页岩气资源量/储量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页岩气资源量/储量计算单元包括按区块进行划分的平面计算单元以及按气层组或页岩组进行划分的纵向计算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页岩气资源量/储量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是根据步骤1)中所确定的纵向计算单元对页岩地层进行识别。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页岩气资源量/储量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页岩地层的页岩气资源量/储量参数包括由平面计算单元确定的含气面积、地面标准压力、地层温度、原始地层压力以及地面标准温度;由纵向计算单元确定的页岩地层的有效厚度、页岩质量密度、页岩吸附气含/有效孔隙度、原始含气饱和度以及原始天然气体积系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页岩气资源量/储量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气面积的确定方式是根据钻井和地震综合确定的页岩气藏含气面积或以页岩气井外推圈定含气面积;
所述外推圈定含气面积时以页岩气井外推距离不大于井距的0.5~1.0倍;
所述井距的划分标准是:
第一类:地质构造简单,页岩层产状平缓、或具有简单的单斜构造、或具有宽缓的褶皱构造;
第一类第一型,页岩层稳定,厚变化很小,或沿一定方向逐渐发生变化,所述井距是3.0~4.0Km;
第一类第二型,页岩层厚度有一定变化,但仅局部地段出现少量的减薄,没有尖灭,所述井距是2.0~3.0Km;
第一类第三型,页岩层不稳定,厚度变化很大,且具有明显的变薄、尖灭或分叉现象,所述井距是1.5~2.0Km;
第二类:地质构造较复杂:页岩地层产状平缓但具有波状起伏,页岩地层呈简单的褶皱构造、两翼倾角较陡、并有稀疏断层,页岩地层呈简单褶皱构造、但具有较多断层、对页岩层有相当的破坏作用;
第二类第一型:页岩层稳定,页岩厚变化很小,或沿一定方向逐步发生变化,所述井距是2.0~3.0Km;
第二类第二型:页岩层厚度有一定变化,但仅局部地段出现少量的减薄,没有尖灭,所述井距是1.0~2.0Km;
第二类第三型:页岩层不稳定,页岩层厚度变化很大,具有明显的变薄,尖灭或分叉现象,所述井距是0.5~1.0Km;
第三类:地质构造复杂:页岩系地层呈紧密复杂褶皱,并伴有较多断层,产状变化剧烈或者该地质褶皱虽不剧烈,但具有密集的断层,页岩层遭受较大破坏或受到火成岩体侵入,使页岩层受到的严重破坏;
第三类第一型:页岩层稳定,页岩厚变化很小,或沿一定方向逐步发生变化,所述井距是1.0~2.0Km;
第三类第二型:页岩层厚度有一定变化,仅局部地段出现少量的减薄,没有尖灭,所述井距是0.5~1.0Km;
第三类第三型:页岩层不稳定,页岩层厚度变化很大,具有明显变薄,尖灭或分叉现象,所述井距是0.5K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页岩气资源量/储量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页岩地层的有效厚度的确定方式是以测井解释数据进行划分确定或以岩心分析资料进行划分确定;
所述页岩地层的有效厚度是以测井解释数据划分有效厚度时,应对有关测井曲线进行必要的井筒环境校正和不同测井系列的归一化处理;
所述页岩地层的有效厚度是以以岩心分析资料划分有效厚度时,气层段应取全岩心,收获率不低于80%。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页岩气资源量/储量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页岩地层包括泥砂岩夹层和/或页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页岩气资源量/储量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页岩地层是泥砂岩夹层时,所述步骤4)的具体实现方式是:根据公式
Figure FDA00001733697800031
Figure FDA00001733697800032
以及Bgi=PscZiT/PiTsc计算页岩地层中的页岩气资源量/储量;
所述Gy是页岩地层中的游离气储量;
Ag是含气面积;
h是有效厚度;
Figure FDA00001733697800033
是有效孔隙度;
Sgi是原始含气饱和度;
Bgi是原始天然气体积系数;
Psc是地面标准压力;
T是地层温度;
Pi是原始地层压力;
Tsc是地面标准温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页岩气资源量/储量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页岩地层是页岩时,所述步骤4)的具体实现方式是:根据公式Gx=0.01 AghρyCx/Zi计算页岩地层中的页岩气资源量/储量;
所述Gx是页岩储层中的吸附气储量;
Ag是含气面积;
h是有效厚度;
ρy是页岩质量密度;
Cx是页岩吸附气含量;
Zi是原始气体偏差系数。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页岩气资源量/储量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页岩地层是泥砂岩夹层和页岩时,所述步骤4)的具体实现方式是:
4.1)根据公式Gx=0.01Aghρy Cx/Zi计算页岩地层中的泥页岩粘土矿物和有机质表面、微孔隙中的页岩储层中的吸附气储量;
所述Gx是页岩储层中的吸附气储量;
Ag是含气面积;
h是有效厚度;
ρy是页岩质量密度;
Cx是页岩吸附气含量;
Zi是原始气体偏差系数;
4.2)根据公式
Figure FDA00001733697800041
以及Bgi=PscZiT/PiTsc计算储存于页岩裂缝以及大中孔、砂岩夹层储气层中的游离气储量;
所述Gy是页岩地层中的游离气储量;
Ag是含气面积;
h是有效厚度;
Figure FDA00001733697800042
是有效孔隙度;
Sgi是原始含气饱和度;
Bgi是原始天然气体积系数;
Psc是地面标准压力;
T是地层温度;
Pi是原始地层压力;
Tsc是地面标准温度;
4.3)将步骤4.1)所得到的吸附气储量与步骤4.2)所得到的游离气储量相加,得到页岩气资源量/储量。
CN2012101850875A 2012-06-06 2012-06-06 页岩气资源量/储量的测量方法 Pending CN1027073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850875A CN102707333A (zh) 2012-06-06 2012-06-06 页岩气资源量/储量的测量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850875A CN102707333A (zh) 2012-06-06 2012-06-06 页岩气资源量/储量的测量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07333A true CN102707333A (zh) 2012-10-03

Family

ID=46900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850875A Pending CN102707333A (zh) 2012-06-06 2012-06-06 页岩气资源量/储量的测量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07333A (zh)

Cited By (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67889A (zh) * 2012-11-09 2013-03-13 湖南创博龙智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矿床储量的测量方法
CN103278866A (zh) * 2013-06-07 2013-09-04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泥页岩层系内页岩油资源潜力评价方法
CN103411848A (zh) * 2013-07-25 2013-11-27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泥页岩吸附页岩气能力评价方法
CN103912268A (zh) * 2014-03-28 2014-07-09 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测录井公司 基于toc的页岩储层含气饱和度确定方法
CN103983536A (zh) * 2014-06-06 2014-08-13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 一种利用测井曲线获得页岩气含气量的方法
CN104196523A (zh) * 2013-10-29 2014-12-1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碳酸盐气藏储量动用状况的评价方法
CN104458489A (zh) * 2014-12-03 2015-03-25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泥页岩吸附气含量预测方法和装置
CN104481520A (zh) * 2014-10-13 2015-04-01 成都创源油气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页岩气井可采储量早期评价方法
CN104948163A (zh) * 2014-03-24 2015-09-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页岩气井产能测定方法
CN105372407A (zh) * 2015-11-11 2016-03-0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页岩气含量分析方法和装置
CN105569646A (zh) * 2014-11-05 2016-05-1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油气井技术可采储量预测方法
CN105697003A (zh) * 2016-03-17 2016-06-22 成都创源油气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页岩气储量评价方法
CN105738249A (zh) * 2016-02-29 2016-07-06 国投重庆页岩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 页岩压裂残余气出气潜力定性对比评价方法
CN106251232A (zh) * 2016-08-12 2016-12-2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确定页岩含气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06481315A (zh) * 2015-08-31 2017-03-0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陆上砂岩油藏单井可采储量快速确定模型及建立方法
CN106526669A (zh) * 2016-09-19 2017-03-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页岩油气藏的地震储层预测方法
CN107368688A (zh) * 2017-07-27 2017-11-2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海相单砂体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7589466A (zh) * 2016-07-06 2018-01-1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评价待发现资源量空间分布特征的方法
CN107766654A (zh) * 2017-10-23 2018-03-06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基于油气分段捕获原理计算页岩气保存量的方法
CN107818189A (zh) * 2016-09-14 2018-03-2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页岩气可采资源量的方法
CN108266183A (zh) * 2017-12-20 2018-07-10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评价页岩区块的质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08716393A (zh) * 2018-05-16 2018-10-30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油砂sagd动用储量优选方法
CN109343145A (zh) * 2018-11-28 2019-02-15 程立华 基于修正储量丰度的低渗致密砂岩气藏富集区确定方法
CN109356577A (zh) * 2018-11-28 2019-02-19 冀光 基于气层钻遇率的致密气藏储量测定方法
CN109630102A (zh) * 2018-11-28 2019-04-16 郭建林 多层系低渗致密砂岩气井各层含气面积测定方法
CN109655934A (zh) * 2018-11-28 2019-04-19 郭建林 基于气层钻遇率的致密气藏含气面积测定方法
CN110821484A (zh) * 2019-10-30 2020-02-2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港油田分公司 一种陆相基质型页岩油地质储量的计算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11485865A (zh) * 2020-06-04 2020-08-04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耦合储能系数和地层系数的气井井距计算方法
CN111648768A (zh) * 2020-06-16 2020-09-11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确定致密气藏产水气井合理产量制度的方法
CN111827969A (zh) * 2020-07-16 2020-10-27 长江大学 一种页岩气储量计算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861064A (zh) * 2019-04-30 2020-10-3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采用稳定日产量确定原油经济可采储量的方法及系统
CN112765527A (zh) * 2019-10-21 2021-05-0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页岩气资源量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13533128A (zh) * 2020-04-14 2021-10-2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保压取心的页岩吸附气和游离气含量测试方法
CN113610441A (zh) * 2021-08-25 2021-11-05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致密气藏定量评价方法
CN113761743A (zh) * 2021-09-07 2021-12-07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计算区域页岩气储量的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944459A (zh) * 2020-07-15 2022-01-1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页岩原位转化可采油气资源量的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4428939A (zh) * 2021-09-13 2022-05-0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面积岩性气藏勘探评价参数模板优化方法
CN114961711A (zh) * 2021-02-24 2022-08-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渗透油藏储量计算中确定有效厚度界限的方法
CN116402225A (zh) * 2023-04-13 2023-07-07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致密砂岩气藏产气量预测方法
CN117408434A (zh) * 2023-11-17 2024-01-16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页岩气资源量预测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伦友等: "川渝低渗透气藏储量计算参数确定及评价方法(上)",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
李艳丽: "页岩气储量计算方法探讨", 《天然气地球科学》 *

Cited By (5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67889A (zh) * 2012-11-09 2013-03-13 湖南创博龙智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矿床储量的测量方法
CN103278866A (zh) * 2013-06-07 2013-09-04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泥页岩层系内页岩油资源潜力评价方法
CN103411848B (zh) * 2013-07-25 2015-05-27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泥页岩吸附页岩气能力评价方法
CN103411848A (zh) * 2013-07-25 2013-11-27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泥页岩吸附页岩气能力评价方法
CN104196523B (zh) * 2013-10-29 2017-03-2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碳酸盐气藏储量动用状况的评价方法
CN104196523A (zh) * 2013-10-29 2014-12-1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碳酸盐气藏储量动用状况的评价方法
CN104948163A (zh) * 2014-03-24 2015-09-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页岩气井产能测定方法
CN103912268A (zh) * 2014-03-28 2014-07-09 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测录井公司 基于toc的页岩储层含气饱和度确定方法
CN103983536A (zh) * 2014-06-06 2014-08-13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 一种利用测井曲线获得页岩气含气量的方法
CN104481520A (zh) * 2014-10-13 2015-04-01 成都创源油气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页岩气井可采储量早期评价方法
CN105569646A (zh) * 2014-11-05 2016-05-1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油气井技术可采储量预测方法
CN105569646B (zh) * 2014-11-05 2019-01-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油气井技术可采储量预测方法
CN104458489A (zh) * 2014-12-03 2015-03-25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泥页岩吸附气含量预测方法和装置
CN106481315A (zh) * 2015-08-31 2017-03-0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陆上砂岩油藏单井可采储量快速确定模型及建立方法
CN106481315B (zh) * 2015-08-31 2019-02-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陆上砂岩油藏单井可采储量快速确定模型及建立方法
CN105372407A (zh) * 2015-11-11 2016-03-0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页岩气含量分析方法和装置
CN105738249A (zh) * 2016-02-29 2016-07-06 国投重庆页岩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 页岩压裂残余气出气潜力定性对比评价方法
CN105697003A (zh) * 2016-03-17 2016-06-22 成都创源油气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页岩气储量评价方法
CN107589466A (zh) * 2016-07-06 2018-01-1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评价待发现资源量空间分布特征的方法
CN106251232A (zh) * 2016-08-12 2016-12-2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确定页岩含气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06251232B (zh) * 2016-08-12 2019-09-0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确定页岩含气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07818189A (zh) * 2016-09-14 2018-03-2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页岩气可采资源量的方法
CN107818189B (zh) * 2016-09-14 2020-12-1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页岩气可采资源量的方法
CN106526669A (zh) * 2016-09-19 2017-03-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页岩油气藏的地震储层预测方法
CN107368688A (zh) * 2017-07-27 2017-11-2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海相单砂体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7766654A (zh) * 2017-10-23 2018-03-06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基于油气分段捕获原理计算页岩气保存量的方法
CN107766654B (zh) * 2017-10-23 2021-06-29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基于油气分段捕获原理计算页岩气保存量的方法
CN108266183A (zh) * 2017-12-20 2018-07-10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评价页岩区块的质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08266183B (zh) * 2017-12-20 2021-07-1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评价页岩区块的质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08716393A (zh) * 2018-05-16 2018-10-30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油砂sagd动用储量优选方法
CN109630102A (zh) * 2018-11-28 2019-04-16 郭建林 多层系低渗致密砂岩气井各层含气面积测定方法
CN109356577A (zh) * 2018-11-28 2019-02-19 冀光 基于气层钻遇率的致密气藏储量测定方法
CN109343145B (zh) * 2018-11-28 2020-04-14 程立华 基于修正储量丰度的低渗致密砂岩气藏富集区确定方法
CN109356577B (zh) * 2018-11-28 2022-03-11 冀光 基于气层钻遇率的致密气藏储量测定方法
CN109630102B (zh) * 2018-11-28 2022-11-11 郭建林 多层系低渗致密砂岩气井各层含气面积测定方法
CN109655934A (zh) * 2018-11-28 2019-04-19 郭建林 基于气层钻遇率的致密气藏含气面积测定方法
CN109655934B (zh) * 2018-11-28 2021-02-26 郭建林 基于气层钻遇率的致密气藏开发区块的含气面积测定方法
CN109343145A (zh) * 2018-11-28 2019-02-15 程立华 基于修正储量丰度的低渗致密砂岩气藏富集区确定方法
CN111861064B (zh) * 2019-04-30 2024-03-0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采用稳定日产量确定原油经济可采储量的方法及系统
CN111861064A (zh) * 2019-04-30 2020-10-3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采用稳定日产量确定原油经济可采储量的方法及系统
CN112765527B (zh) * 2019-10-21 2024-05-1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页岩气资源量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12765527A (zh) * 2019-10-21 2021-05-0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页岩气资源量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10821484A (zh) * 2019-10-30 2020-02-2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港油田分公司 一种陆相基质型页岩油地质储量的计算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13533128A (zh) * 2020-04-14 2021-10-2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保压取心的页岩吸附气和游离气含量测试方法
CN113533128B (zh) * 2020-04-14 2023-10-2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保压取心的页岩吸附气和游离气含量测试方法
CN111485865A (zh) * 2020-06-04 2020-08-04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耦合储能系数和地层系数的气井井距计算方法
CN111648768A (zh) * 2020-06-16 2020-09-11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确定致密气藏产水气井合理产量制度的方法
CN111648768B (zh) * 2020-06-16 2023-03-17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确定致密气藏产水气井合理产量制度的方法
CN113944459A (zh) * 2020-07-15 2022-01-1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页岩原位转化可采油气资源量的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1827969A (zh) * 2020-07-16 2020-10-27 长江大学 一种页岩气储量计算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961711A (zh) * 2021-02-24 2022-08-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渗透油藏储量计算中确定有效厚度界限的方法
CN113610441B (zh) * 2021-08-25 2023-09-29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致密气藏定量评价方法
CN113610441A (zh) * 2021-08-25 2021-11-05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致密气藏定量评价方法
CN113761743B (zh) * 2021-09-07 2023-05-05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计算区域页岩气储量的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761743A (zh) * 2021-09-07 2021-12-07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计算区域页岩气储量的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428939A (zh) * 2021-09-13 2022-05-0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面积岩性气藏勘探评价参数模板优化方法
CN116402225A (zh) * 2023-04-13 2023-07-07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致密砂岩气藏产气量预测方法
CN116402225B (zh) * 2023-04-13 2024-05-14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致密砂岩气藏产气量预测方法
CN117408434A (zh) * 2023-11-17 2024-01-16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页岩气资源量预测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07333A (zh) 页岩气资源量/储量的测量方法
Gherabati et al. The impact of pressure and fluid property variation on well performance of liquid-rich Eagle Ford shale
CN103472484B (zh) 基于rs三维敏感地震属性分析的水平井轨迹优化方法
US20130262069A1 (en) Targeted site selection within shale gas basins
CN102041995A (zh) 复杂油藏水淹状况监测系统
CN103114840A (zh) 一种高-过高成熟页岩有机碳含量计算方法及装置
Hryb et al. Unlocking the true potential of the Vaca Muerta Shale via an integrated completion optimization approach
Clarke et al. Assessing well performance in a prolific liquids-rich shale play—An Eagle Ford case study
Karacan et al. Coal bed reservoir simulation with geostatistical property realizations for simultaneous multi-well production history matching: a case study from Illinois Basin, Indiana, USA
Anderson et al. Analysis of modular dynamic formation test results from the Mount Elbert 01 stratigraphic test well, Milne Point Unit, North Slope, Alaska
El sgher et al. The impact of stress on propped fracture conductivity and gas recovery in Marcellus shale
Kuuskraa et al. Barnett Shale rising star in Fort Worth basin
Zhang et al. Postfracturing permeability prediction for CBM well with the analysis of fracturing pressure decline
Luque et al. Mexican unconventional plays: geoscience, endowment, and economic considerations
Shchipanov et al. A new approach to deformable fractured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case study of the Ekofisk field
Wang et al.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earch on well pattern optimization in high–dip angle coal seams: a case of Baiyanghe Block
Rashid et al. The effect of fracturing on permeability in carbonate reservoir rocks
El sgher et al. Contribution of hydraulic fracture stage on the gas recovery from the Marcellus Shale
Sınayuç et al. Modeling of ECBM recovery from Amasra coalbed in Zonguldak Basin, Turkey
Peza et al. 3-D Integrated Workflow for Understanding the Fracture Interference and Its Impact into the Gas Production of the Woodford Shale
Rivera et al. Static and dynamic uncertainty management for probabilistic production forecast in Chuchupa Field, Colombia
Dong A new global unconventional natural gas resource assessment
CN109138986A (zh) 单位体积岩石含气率定量解释评价方法
CN110244357A (zh) 一种构造破坏型古油藏的判识方法
Basri et al. Formation Evaluation and Reservoir Development Optimization by Multi-well Deconvolution Driven Multiwell Retrospective Testing (MR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