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96190A - 相干光接收设备、采用相干光接收设备的相干光通信系统和相干光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相干光接收设备、采用相干光接收设备的相干光通信系统和相干光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96190A
CN102696190A CN2010800608553A CN201080060855A CN102696190A CN 102696190 A CN102696190 A CN 102696190A CN 2010800608553 A CN2010800608553 A CN 2010800608553A CN 201080060855 A CN201080060855 A CN 201080060855A CN 102696190 A CN102696190 A CN 1026961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control parameter
light
coherent
polarised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6085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96190B (zh
Inventor
安田和佳子
福知清
小笠原大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6961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961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961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961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60Receivers
    • H04B10/61Coherent receivers
    • H04B10/616Details of the electronic signal processing in coherent optical receivers
    • H04B10/6166Polarisation demultiplexing, tracking or alignment of orthogonal polarisation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07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10/075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 H04B10/079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using measurements of the data signal
    • H04B10/0799Monitoring line transmitter or line receiver equip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60Receivers
    • H04B10/61Coherent receivers
    • H04B10/614Coherent receivers comprising one or more polarization beam splitters, e.g. polarization multiplexed [PolMux] X-PSK coherent receivers, polarization diversity heterodyne coherent re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60Receivers
    • H04B10/61Coherent receivers
    • H04B10/65Intradyne, i.e. coherent receivers with a free running local oscillator having a frequency close but not phase-locked to the carrier signal

Abstract

相对于相干光接收设备,在将第一信号设置到第一偏振光波并且将第二信号设置到第二偏振光波的情况下,在发射侧将偏振复用的光信号偏振分离,并且不能与发射侧相对应地接收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因此,公开了一种相干光接收设备,包括:相干光接收单元,检测相干光;以及信号处理单元,执行由控制系数设置的信号处理。所述相干光接收单元接收由第一发射信号调制的第一偏振光并且输出第一检测信号,以及同时接收由第二发射信号调制的第一偏振光和第二偏振光并且输出第二检测信号。所述信号处理单元基于第一检测信号建立第一控制系数,基于第一控制系数和第二检测信号建立第二控制系数,并且采用第二控制系数输出与第一发射信号相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和与第二发射信号相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

Description

相干光接收设备、采用相干光接收设备的相干光通信系统和相干光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相干光接收机、配置有所述相干光接收机的相干光通信系统和相干光通信方法,具体地涉及一种通过相干检测和数字信号处理来接收偏振复用光信号的相干光接收机,并且涉及一种采用所述相干光接收机的相干光通信系统和相干光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因特网的广泛传播,网络中的数据容量逐年增加。在连接大城市区的干线中,已经引入了每个信道的传输容量是10Gb/s或40Gb/s的光传输链路。采用启闭键控(OOK)作为10Gb/s传输中的调制方案。另一方面,因为传输特性很受由于40Gb/s传输系统中的25ps窄光脉冲宽度导致的色散的影响,OOK方案不适用于长距离传输。因此,已经采用了使用相位调制的多级调制方案,并且对于40Gb/s传输系统主要采用正交相移键控(QPSK)方案。
在100Gb/s类别的超高速光传输中,需要通过加宽光脉冲宽度(也就是说通过增加多样性来降低波特率)来抑制色散的影响。偏振复用方案是用于使实现上述方案的一种方法。在偏振复用方案中,将两个系统的光信号输入到光纤中,其中电场强度EX和EY的振荡平面彼此正交。具有EX电场强度的信号光和具有EY电场强度的信号光传播,它们的振荡平面随机地旋转,保持在光纤中的正交关系。获得了正交的信号光EX+EY,在光纤的输出端其旋转角度θ是未知的。在本说明书中,信号光EX代表具有EX电场强度的信号光,而信号光EX+EY代表其中电场强度EX和EY的振荡方向彼此正交的信号光。
已知偏振解复用方案包括光学方案和信号处理方案。在光学方案中,通过使用偏振控制元件和偏振分束器来执行偏振解复用。当将正交信号光EX+EY投射到偏振控制元件限定的EX’和EY’的偏振平面上并且进行分离时,获得了EX’=aEX+bEY和EY’=cEX+dEY的信号光。在监测分离之后的输出信号时,通过向偏振控制元件提供反馈来估计旋转角度θ,使得输出信号将变得最大,即EX’=aEX(b=0)和EY’=dEY(c=0)。然而,偏振控制元件不能够跟随快速的偏振波动,因为其控制周期是约100MHz。
另一方面,在信号处理方案中,在正交信号光的相干检测以及转换为电信号之后执行偏振解复用。当将正交信号光EX+EY投射到本地光限定的X’和Y’的偏振平面上并且进行检测时,获得了信号光的电场信息作为电信号。
在专利文献1中描述了使用这种信号处理方案的相干光接收机的示例。根据专利文献1中的相干光接收机,本地振荡器光具有光频率彼此不同的正交偏振分量。通过2×4光混合电路对本地振荡器光和接收的信号光进行组合。在两个差分光检测器执行差分光电转换之后,模数(AD)转换电路将从差分光检测器输出的模拟接收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数字处理电路通过针对获得的数字信号执行信号处理来估计接收的数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待审公开No.2008-153863(“0012”段和图1)
非专利文献1:D.N.Godard在1980年11月的IEEE Transaction onCommunicatins,The Institu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engineers,Vol.COM-28,No.11,pp1867-1875的“Self-RecoveringEqualization and Carrier Tracking in Two-Dimensional DataCommunication Systems”。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将描述通过使用相关的相干光接收机进行信号处理来实现偏振解复用的方法。图10是示出了相关的相干光接收机500的配置的方框图。在90°混合电路512中,将偏振复用的信号光SXY(t)=EX+EY与来自本地振荡器(LO)光源511的本地光LX’Y’(t)干涉,形成信号光EX’和EY’,通过光电检测器(PD)513对信号光进行检测。由光电检测器检测的检测信号包括信号光的电场信息。模数转换器(ADC)514对检测信号量化,并且向数字信号处理器(DSP)515输出量化的信号ex’和ey’。在数字信号处理器515中,通过蝶式滤波器516抵消了ex’和ey’的偏振旋转角度θ,以获得偏振解复用的解调制信号ex和ey。此时,CMA处理单元517通过使用例如恒定模数算法(CMA)来确定滤波器参数(参考非专利文献1)。
在相关的相干光接收机500中,通过数字信号处理器(DSP)515中的处理而获得的量化的解调制信号ex和ey包括偏振复用的信号光SXY中的EX和EY的电场信息。然而,并非总是解调制的信号ex与电场信息EX相对应,而解调制的信号ey与电场信息EY相对应。存在这样的情况:解调制的信号ex与电场信息EY相对应,而解调制的信号ey与电场信息EX相对应。原因如下。因为CMA算法仅仅执行用于使量化的信号ex’和ey’的电场强度保持恒定的控制,其不能控制收敛的解调制信号ex或ey与电场信息EX和EY的哪一个相对应。也就是说,通过只是对包括电场信息的幅度加以控制的信号处理,可以将设置在两个复用的偏振光上的信号分离为两个信号。然而,并非总是可以在已经将信号设置在X偏振光(或者Y偏振光)上的接收侧接收设置在X偏振光(或者Y偏振光)上的已发射信号。
如上所述,相关的相干光接收机具有以下问题:该相干光接收机不能够通过执行与发射机侧相对应的偏振解复用来接收在偏振复用的光信号中所包括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其中在发射机侧,将第一信号设置在第一偏振光上,将第二信号设置在第二偏振光上,然后通过偏振复用对这些信号进行组合。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相干光接收机、采用所述相干光接收机的相干光通信系统和相干光通信方法,其解决了上述的问题:不能够通过执行与发射机侧相对应的偏振解复用来接收在偏振复用的光信号中所包括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其中在发射机侧已经将第一信号设置在第一偏振光上,将第二信号设置在第二偏振光上,然后通过偏振复用对这些信号进行组合。
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典型方面的相干光接收设备包括:相干光接收单元,执行相干光检测;以及信号处理单元,执行由控制参数限定的信号处理;其中,所述相干光接收单元在接收由第一发射信号调制的第一偏振光时输出第一检测信号,并且在同时接收第一偏振光和由第二发射信号调制的第二偏振光时输出第二检测信号;信号处理单元基于第一检测信号确定第一控制参数,基于第一控制参数和第二检测信号确定第二控制参数,并且通过使用所述第二控制参数输出与第一发射信号相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和与第二发射信号相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
根据本发明典型方面的相干光通信系统包括:发射机;以及通过光纤与所述发射机相连的相干光接收设备,其中,所述发射机包括:光源;第一调制器,利用第一发射信号对来自光源的具有第一偏振的输出光进行调制,并且输出第一偏振光;第二调制器,利用第二发射信号对来自光源的具有第二偏振的输出光进行调制,并且输出第二偏振光;正交复用单元,将所述第一偏振光和所述第二偏振光正交复用,并且发射至光纤;以及发射控制单元,控制第二偏振光的强度;所述相干光接收设备包括:相干光接收单元,执行相干光检测;信号处理单元,执行由控制参数限定的信号处理;以及接收控制器单元,控制信号处理单元的操作,其中,所述相干光接收单元接收第一偏振光并且输出第一检测信号,以及同时接收第一偏振光和第二偏振光并且输出第二检测信号;所述接收控制器单元当确认所述相干光接收单元已经接收了第一偏振光时,命令所述信号处理单元开始处理以确定第一控制参数,并且当确认所述相干光接收单元已经同时接收了第一偏振光和第二偏振光时,命令所述信号处理单元开始处理以确定第二控制参数;所述信号处理单元基于第一检测信号确定第一控制参数,基于第一控制参数和第二检测信号确定第二控制参数,并且通过使用所述第二控制参数输出与第一发射信号相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和与第二发射信号相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
根据本发明典型方面的相干光通信方法包括步骤:发射通过利用第一发射信号对具有第一偏振的输出光进行调制而获得的第一偏振光;接收第一偏振光并通过执行相干光检测来获得第一检测信号;发射通过利用第二发射信号对具有第二偏振的输出光进行调制而获得的第二偏振光;同时接收第一偏振光和第二偏振光并通过执行相干光检测来获得第二检测信号;基于第一检测信号确定第一控制参数;基于第一控制参数和第二检测信号确定第二控制参数;以及通过使用第二控制参数获得与第一发射信号相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和与第二发射信号相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
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相干光接收设备、采用所述相干光接收设备的相干光通信系统和相干光通信方法,通过执行与发射机侧相对应的偏振解调制,可以接收在所述偏振复用光信号中所包括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其中在所述发射机侧将第一信号设置在第一偏振光上、将第二信号设置在第二偏振光上、然后通过偏振复用对这些信号进行组合。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典型实施例的相干光接收设备的配置的方框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典型实施例的数字相干光通信系统的配置的方框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典型实施例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配置的方框图。
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典型实施例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中的滤波器系数的初始设置的顺序图。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典型实施例的数字相干光通信系统的配置的方框图。
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典型实施例的发射机和接收机的配置的方框图。
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典型实施例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中的滤波器参数的初始设置的顺序图。
图8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四典型实施例的数字相干光通信系统的配置的方框图。
图9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四典型实施例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配置的方框图。
图10是示出了相关的数字相干接收机的配置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
[第一典型实施例]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典型实施例的相干光接收设备100的配置的方框图。相干光接收设备100具有:相干光接收单元110,执行相干光检测;以及信号处理单元120,执行由控制参数限定的信号处理。
相干光接收单元110在接收由第一发射信号调制的第一偏振光时向信号处理单元120输出第一检测信号,并且在同时接收第一偏振光和由第二传输信号调制的第二偏振光时向信号处理单元120输出第二检测信号。信号处理单元120基于第一检测信号确定第一控制参数,基于第一控制参数和第二检测信号确定第二控制参数。然后,信号处理单元120通过使用第二控制参数输出与第一发射信号相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和与第二发射信号相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
这里,信号处理单元120可以包括:滤波器单元121,基于控制参数执行信号处理;以及控制参数处理单元122,通过控制参数确定算法计算所述控制参数。此时,所述控制参数处理单元122针对第一检测信号的输入确定第一控制参数,使得滤波器121的输出信号可以收敛在第一接收信号处。针对第二检测信号的输入改变第一控制参数,使得滤波器单元121的输出信号可以收敛在第二接收信号处,并固定使滤波器单元121的输出信号收敛在第二接收信号处的控制参数作为第二控制参数。所述滤波器单元121基于这些第二控制参数来输出第一接收信号和第二接收信号。
因此,根据该典型实施例的相干光接收设备100,可以通过接收由第一发射信号调制的第一偏振光和由第二发射信号调制的第二偏振光并且执行偏振解复用,来接收与发射侧相对应的第一发射信号和第二发射信号。
[第二典型实施例]
接下来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典型实施例。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典型实施例的相干光通信系统200的配置的方框图。相干光通信系统200具有发射机210和接收机220。
发射机210包括信号光源(LD)211、作为第一调制器的第一相位调制器(PMX)212和作为第二调制器的第二相位调制器(PMY)213。此外,发射机还具有偏振分束器(PBS)215作为正交复用单元,并且具有可变光衰减器(VOA)214和控制器216,其中所述可变光衰减器(VOA)214和控制器216组成发射控制单元。
接收机220包括本地光源(LO)221、90°混合电路222和光电检测器(PD)223,其中所述本地光源(LO)221、90°混合电路222和光电检测器(PD)223组成接收控制单元226。此外,接收机220具有模数转换器(ADC)224和数字信号处理器(DSP)225,并且具有接收控制器单元226,其中所述模数转换器(ADC)224和数字信号处理器(DSP)225组成信号处理单元。
这里,控制器216控制可变光衰减器(VOA)214,而接收控制器单元226控制数字信号处理器(DSP)225。发射机210和接收机220通过光纤230相连,从而执行通信。另外,根据该典型实施例的相干光通信系统200配置有线路240,所述线路实现控制器216和接收控制器单元226之间的通信。
在发射机210中,将来自信号光源(LD)211的输出光分离为彼此正交的X偏振光和Y偏振光,然后将它们分别输入至第一相位调制器(PMX)212和第二相位调制器(PMY)213,其中X偏振光由第一偏振光分量X组成,Y偏振光由第二偏振光分量Y组成。第一相位调制器(PMX)212利用第一发射信号对X偏振光进行调制,并且输出具有电场强度EX的第一信号光EX。第二相位调制器(PMY)213利用第二发射信号对Y分量进行调制,并且输出具有电场强度EY的第二信号光EY。在偏振分束器(PBS)215中将第一信号光EX和第二信号光EY正交复用,并且输出正交的信号光SXY(=EX+EY)。这里,可变光衰减器(VOA)214根据来自控制器216的指令,对具有沿Y方向偏振的第二信号光的输出执行接通/关断控制。
在90°混合电路222中,输入到接收机220中的正交信号光SXY(=EX+EY)与来自本地光光源(LO)221的本地光LX’Y’干涉,成为投射到本地光LX’Y’的任意偏振平面X’、Y’上的信号光EX’、EY’。在光电检测器(PD)223中检测信号光EX’、EY’,并且将与信号光EX’、EY’有关的电场信息作为检测信号输入到模数转换器(ADC)224中。模数转换器(ADC)224对检测信号进行量化,然后输出量化的信号ex’和ey’。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225中对量化的信号ex’和ey’进行处理以用于偏振解复用,并且获得了解调制的信号ex和ey
图3中示出了数字信号处理器(DSP)225的配置。数字信号处理器(DSP)225配置有蝶式滤波器227、存储器单元228和CMA处理单元(CMA)229。蝶式滤波器227根据以下公式(1)对输入的量化信号ex’和ey’执行矩阵运算,并且输出解调制的信号ex和ey
e x e y = H e x ′ e y ′ = h xx h xy h yx h yy e x ′ e y ′ - - - ( 1 )
矩阵H是旋转矩阵,用于抵消发射侧信号光的偏振平面XY和接收侧信号光的偏振平面X’Y’之间的偏振轴的旋转角度。这里,因为发射侧信号光的偏振平面XY上的偏振轴和接收侧信号光的偏振平面X’Y’上的偏振轴之间的关系不是唯一确定的,难以计算假设了旋转角度的矩阵。计算该矩阵H的每一个元素的方法之一是CMA算法(例如,参考非专利文献1)。如下所述,在该典型实施例中,采用以下配置:在该配置中CMA处理单元(CMA)229通过CMA算法计算矩阵H的每一个元素(滤波器系数)。当将矩阵H的每一个元素获得为hxx=h11、hxy=h12、hyx=h21和hyy=h22时,CMA处理单元(CMA)229向蝶式滤波器227输出通过CMA算法计算的所述滤波器系数h11、h12、h21和h22
接下来将详细描述CMA处理单元(CMA)229的行为。CMA处理单元(CMA)229使用在存储器单元228中存储的滤波器系数h11、h12、h21和h22计算在后续时间段中的滤波器系数。也就是说,当将时间段k中的滤波器系数设置为h11(k)、h12(k)、h21(k)和h22(k)时,CMA处理单元(CMA)229可以根据以下公式(2)计算时间段k+1时的滤波器系数,即h11(k+1)、h12(k+1)、h21(k+1)和h22(k+1)。CMA处理单元(CMA)229用时间段k+1时的滤波器系数的计算结果重写存储器单元228。如果FIR滤波器用于公式(2)的计算,公式(2)中的矢量h代表FIR滤波器的抽头系数。
h 11 ( k + 1 ) = h 11 ( k ) + μ ϵ x e x ( k ) e x ′ ‾ ( k )
h 12 ( k + 1 ) = h 12 ( k ) + μ ϵ x e x ( k ) e y ′ ‾ ( k ) (2)
h 21 ( k + 1 ) = h 21 ( k ) + μ ϵ y e y ( k ) e x ′ ‾ ( k )
h 22 ( k + 1 ) = h 22 ( k ) + μ ϵ y e y ( k ) e y ′ ‾ ( k )
这里,和代表误差函数,其由以下公式表示。
εx=1-|ex(k)|2,εy=1-|ey(k)|2                    (3)
这里,μ是常数,竖杠表示共轭复数。CMA算法使用误差函数和执行使量化信号ex’和ey’的强度保持恒定的控制。然而,仅仅基于与电场强度有关的信息,不能区分量化信号中的数据是与设置在X偏振光上的信息相对应,还是与设置在Y偏振光上的信息相对应。因此如上所述,当使用通过使用CMA算法而计算的滤波器系数h11、h12、h21和h22时,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具有X偏振的第一信号光的信号分量Ex收敛到解调制的信号ey,而具有Y偏振的第二信号光的信号分量EY收敛到解调制的信号ex
因此在该典型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用于计算滤波器系数的顺序,控制在解调制的信号ex和ey上收敛的信号分量。这里,不是在每一次更新滤波器系数时都发生利用发射侧来切换解调制信号的现象。因此,通过首先将正确的滤波器系数输入到蝶式滤波器227中,然后根据公式(2)连续地更新所述滤波器系数,可以确定使输入信号能够收敛到与发射侧相对应的解调制信号上的滤波器系数。下面将描述训练方法,其是用于确定蝶式滤波器227的滤波器系数h11、h12、h21和h22的方法,据此可以将具有X偏振的信号分量Ex收敛到解调制信号ex上,并且将具有Y偏振的信号分量EY收敛到解调制信号ey上。
图4是示出了滤波器系数的初始设置的顺序图。首先,接收机220中的接收控制器单元226为存储器单元228设置任意滤波器系数(步骤S101),即h11=h11(0)以及h12=h12(0)。在该典型实施例中,将滤波器系数设置为h11(0)=1和h12(0)=0。另一方面,发射机210中的控制器216通过控制可变光衰减器(VOA)214,将具有Y偏振的输出信号光设置为非输出(关断)状态,并且只将具有X偏振的输出信号光设置为输出(接通)状态(步骤102)。此时,通过光纤230仅将X偏振光发射至接收机220(步骤S103)。
CMS处理单元(CMA)229使用滤波器系数的初始设置值h11(0)、h12(0)开始计算CMA算法(步骤S104)。CMA处理单元(CMA)229通过使用公式(2)的第一和第二个公式顺序地更新滤波器系数。此时,将输入到接收机120中的信号光SXY(=EX)分离为投射到本地光LX’Y’的偏振平面X’和Y’上的信号光EX’和EY’。这里,如果EX’>EY’,滤波器系数之间的关系变成h11>h12,并且因为输出ex主要由量化信号ex’组成,所述滤波器系数收敛。另一方面,如果EX’<EY’,滤波器系数之间的关系变成h11<h12,并且因为输出ex主要由量化信号ey’组成,所述滤波器系数收敛。这里,获得h11(1)和h12(1)作为滤波器系数的收敛值。此时,接收控制器单元226停止计算一次(步骤S105),并且通过线路240将该效果通知给控制器(步骤S106)。在以下公式中使用滤波器系数h11(1)和h12(1)的收敛值来表达此时的蝶式滤波器227的输出ex
ex=h11(1)·ex′+h12(1)·ey′            (4)
接收控制器单元226针对存储器单元228将滤波器系数设置为h11=h11(1)、h12=h12(2)、h21=-h12(1)以及h22=h11(1)(步骤S107)。
接下来,发射机210中的控制器216通过控制可变光衰减器(VOA)214使发射机210输出具有Y偏振的光信号和具有X偏振的光信号(步骤S108),并且通过线路240将该效果通知给接收控制器单元226(步骤S109)。
在接收控制器单元226已经接收到该通知之后(步骤S109),CMA处理单元(CMA)229重新开始计算CMA算法,然后根据公式(4)更新滤波器系数(步骤S110)。这里,量化信号ex’包括信号光EX和EY两者的分量。例如,如果量化信号ex’包括信号光EX的更多分量,则量化信号ey’将包括信号光EY的更多分量。当在这种条件下执行根据公式(4)的计算时,因为在步骤107中设置的滤波器系数之间的关系是h11>h12,所以在输出ex中量化信号ex’成为主导。因此,在输出ex中将包括信号光EX的更多分量。通过重复地更新滤波器系数,这种趋势变得更强,最后输出ex收敛到与信号光EX相对应的信号上,然后获得h11(k)和h12(k)作为滤波器系数。对于输出ey,类似地,因为滤波器系数之间的关系是h21<h22,所以在输出ey中量化信号ey’成为主导。因此,输出ey收敛到与信号EY相对应的信号上,然后获得h21(k)和h22(k)作为滤波器系数。
如果量化信号ex’包括信号光EY的更多分量,而且量化信号ey’包括信号光EX的更多分量,因为在步骤107中设置的滤波器系数之间的关系是h11<h12,所以在输出ex中包括信号光EX的更多分量的量化信号ey’成为主导。因此输出ex收敛在与信号光EX相对应的信号上。对于输出ey,类似地,因为滤波器系数之间的关系是h21<h22,所以在输出ey中包括信号光EY的更多分量的量化信号ex’成为主导。因此,输出ey收敛到与信号光EY相对应的信号上,然后获得h21(k)和h22(k)作为所述滤波器系数(步骤S111)。
在上述步骤已经结束之后,接收控制器单元226通过线路240将MCA处理已经完成这一效果通知给发射机210中的控制器216(步骤S112)。
如上所述,首先,仅发射具有X偏振的信号光,然后临时地确定蝶式滤波器227的系数。接下来,将具有Y偏振的信号光与具有X偏振的信号光复用地发射,然后确定蝶式滤波器227的系数。因此,偏振解复用成为可能,其中:通过数字信号处理器(DSP)225中的信号处理获得的输出ex必然与具有X偏振的信号光EX相对应,而输出ey必然与信号光EY相对应。也就是说,根据该典型实施例中的相干光通信系统200,可以针对偏振复用的光信号执行偏振解复用,在偏振复用的光信号中,已经在发射机侧将第一信号设置到第一偏振光上,而将第二信号设置到第二偏振光上;并且可以接收与发射机侧相对应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
[第三典型实施例]
接下来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典型实施例。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典型实施例的相干光通信系统300的配置的方框图。如图5所述,相干光通信系统300包括终端站300A和终端站300B。终端站300A配置有发射机310A和接收机320A,并且终端站300B配置有接收机320B和发射机310B。发射机310A和接收机320B、发射机310B和接收机320A分别通过光纤相连并且相互通信。根据该实施例的相干光通信系统300包括:第一相干光通信301,包括发射机310A、接收机320B和光纤330;以及第二相干光通信系统302,包括发射机310B、接收机320A和光纤330。
图6示出了根据该典型实施例的第一相干光通信系统301的配置。,除了控制器316也控制信号光源(LD)311之外,发射机310A的配置与第二典型实施例中的发射机210相同。除了光电检测器(PD)323具有功率监测功能并且通知接收控制器单元326监测结果之外,接收机320B的配置与第二典型实施例的接收机220相同。组成第二相干光通信系统302的发射机310B和接收机320A类似地配置。在该典型实施例中,根据第二典型实施例的相干光通信系统200中的线路240是不必要的。
提供给接收机320B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配置与3所示的第二典型实施例中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225相同。这里,将数字信号处理器(DSP)225中的蝶式滤波器的系数设置为bh11(k)、bh12(k)、bh21(k)和bh22(k)。如上所述,当使用这些滤波器系数时,存在这样的情况:发射机310A发射的具有X偏振的第一信号光的信号分量Ex收敛到解调制的信号ey,而具有Y偏振的第二信号光的信号分量EY收敛到解调制的信号ex
因此在该典型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用于计算滤波器系数的顺序,控制在解调制的信号ex和ey上收敛的信号分量。这里,不是在每一次更新滤波器系数时都会发生利用发射侧来切换解调制信号的现象。因此,通过首先将正确的滤波器系数输入到蝶式滤波器中,然后根据公式(2)连续地更新所述滤波器系数,可以确定使输入信号能够收敛到与发射侧相对应的解调制信号上的滤波器系数。下面将描述训练方法,其是用于确定蝶式滤波器的滤波器系数h11、h12、h21和h22的方法,据此可以将具有X偏振的信号分量Ex收敛到解调制信号ex上,并且将具有Y偏振的信号分量EY收敛到解调制信号ey上。
图7是示出了滤波器系数的初始设置的顺序图。首先,针对终端站300B中的接收机320B而提供的接收控制器单元326B为存储器单元228B设置任意滤波器系数(步骤S201),即h11=bh11(0)以及h12=bh12(0)。在该典型实施例中,将滤波器系数设置为bh11(0)=1和bh12(0)=0。
另一方面,针对终端站300A中的发射机310A而提供的控制器316A将信号光源(LD)311A设置为接通状态。在控制可变光衰减器(VOA)214A并且将具有Y偏振的信号光设置为不输出时,控制器316A将信号光源(LD)311A设置为接通状态,以将X偏振光设置为输出(接通)状态,而将Y偏振光设置为不输出(关断)状态(步骤S202)。此时,通过光纤330仅将X偏振光发射至接收机320B(步骤S203)。
当针对终端站300B中的接收机320B而提供的接收控制器单元326B确认光电检测器(PD)323B已经接收到光信号并且输出所述接收光信号时,接收控制器单元326B命令CMA处理单元229B开始计算CMA算法(步骤S204)。CMA处理单元(CMA)229B通过使用公式(2)的第一和第二个公式顺序地更新滤波器系数。此时,将滤波器系数的收敛值设置为bh11(1)和bh12(1),并且CMA处理单元(CMA)229B停止计算(步骤S205)。
另一方面,针对终端站300A中的接收机320A而提供的接收控制器单元326A为存储器单元228B设置任意滤波器系数(步骤S206),即h11=ah11(0)以及h12=ah12(0)。在该典型实施例中,将滤波器系数设置为ah11(0)=1和ah12(0)=0。
接下来,针对终端站300B中的发射机310B而提供的控制器316B通过控制可变光衰减器(VOA)214B来将具有Y偏振的信号光设置为不输出。随后,控制器316B将信号光源(LD)311B设置为接通状态,以将X偏振光设置为输出(接通)状态,并且将Y偏振光设置为不输出(关断)状态(步骤S207)。此时,通过光纤330仅将X偏振光发射至接收机320A(步骤S208)。
当针对终端站300A中的接收机320A而提供的接收控制器单元326A确认光电检测器(PD)323A已经接收到光信号并且输出所述接收光信号时,接收控制器单元326A命令CMA处理单元229A开始计算CMA算法(步骤S209)。CMA处理单元(CMA)229A通过使用公式(2)的第一和第二个公式顺序地更新滤波器系数。此时,将滤波器系数的收敛值设置为ah11(1)和ah12(1),并且CMA处理单元(CMA)229A停止计算(步骤S210)。
另一方面,针对终端站300B中的接收机320B而提供的接收控制器单元326B为存储器单元228B将滤波器系数设置为h11=bh11(1),h12=bh12(1),h21=-bh12(1),以及h22=bh11(1)。
接下来,针对终端站300A中的发射机310A而提供的控制器316A通过控制可变光衰减器(VOA)214A来将具有Y偏振的光信号和具有X偏振的光信号设置为输出(接通)状态(步骤S212)。此时,通过光纤330将X偏振光和Y偏振光两者发射至接收机320B(步骤S213)。
当光电检测器(PD)323B输出是步骤204中的接收光信号两倍大的接收光信号时,针对终端站300B中的接收机320B而提供的接收控制器单元326B命令CMA处理单元229B重新开始计算CMA算法(步骤S214)。CMA处理单元229B根据公式(4)更新滤波器系数。因此,滤波器系数收敛,并且获得bh11(k)、bh12(k)、bh21(k)和bh22(k)作为此时的滤波器系数(步骤S215)。
按照同样的方式,针对终端站300A中的接收机320A而提供的接收控制器单元326A针对存储器单元228A将滤波器系数设置为h11=ah11(1),h12=ah12(1),h21=-ah12(1),以及h22=ah11(1)(步骤216)。
接下来,针对终端站300B中的发射机310B而提供的控制器316B通过控制可变光衰减器(VOA)214B来将具有Y偏振的光信号和具有X偏振的光信号设置为输出(接通)状态(步骤S217)。此时,通过光纤330将X偏振光和Y偏振光两者发射至接收机320A(步骤S218)。
当光电检测器(PD)323A输出了是步骤209中的接收光信号两倍大的接收光信号时,针对终端站300A中的接收机320A而提供的接收控制器单元326A命令CMA处理单元229A重新开始计算CMA算法(步骤S219)。CMA处理单元229A根据公式(4)更新滤波器系数。因此,滤波器系数收敛,并且获得ah11(k)、ah12(k)、ah21(k)和ah22(k)作为此时的滤波器系数(步骤S2220)。
如上所述,首先,从发射机310A仅发射具有X偏振的信号光,然后临时地确定针对接收机320B中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225B而提供的蝶式滤波器的系数。接下来,从发射机310A发射与具有X偏振的信号光复用的具有Y偏振的信号光,然后确定数字信号处理器(DSP)225B的蝶式滤波器的系数。因此,偏振解复用成为可能,其中:通过数字信号处理器(DSP)225B中的信号处理而获得的输出信号ex必然与具有X偏振的信号光EX相对应,而输出信号ey必然与具有Y偏振的信号光EY相对应。类似地在接收机320A中,可以针对从发射机310B发射的偏振复用信号光执行偏振解复用,并且接收解复用信号。
根据该典型实施例,因为第一典型实施例的数字相干光通信系统100中的线路140是不必要的,可以简化能够执行与发射机侧相对应的偏振解复用的相干光通信系统的配置。
[第四典型实施例]
接下来将描述本发明的第四典型实施例。图8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四典型实施例的数字相干光通信系统400的配置的方框图。数字相干光通信系统400包括发射机410和接收机420。
发射机410配置有信号光源(LD)411、作为第一调制器的第一相位调制器(PMX)412和作为第二调制器的第二相位调制器(PMY)413。此外,发射机还具有作为正交复用单元的偏振分束器(PBS)415,并且具有可变光衰减器(VOA)414和控制器416,其中所述可变光衰减器(VOA)414和控制器416组成发射控制单元。
接收机420包括本地光源(LO)421、90°混合电路422和光电检测器(PD)423,其中所述本地光源(LO)421、90°混合电路422和光电检测器(PD)423组成相干光接收单元。此外,接收机具有模数转换器(ADC)424和数字信号处理器(DSP)425,并且具有接收控制器单元426,其中所述模数转换器(ADC)424和数字信号处理器(DSP)425组成信号处理单元。
这里,控制器416控制可变光衰减器(VOA)414,而接收控制器单元426控制数字信号处理器(DSP)425。发射机410和接收机420通过光纤430相连,从而执行通信。另外,数字相干光通信系统400配置有线路440,所述线路实现控制器416和接收控制器单元426之间的通信。
该典型实施例与第二典型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通过使用QPSK(正交相移键控)方法,提供给发射机410的第一相位调制器(PMX)412调制X偏振光,而第二相位调制器(PMY)413调制Y偏振光。在90°混合电路422中,输入到接收机420中的正交复用信号光SXY(=EX+EY)与来自本地光源(LO)421的本地光LX’Y’干涉,以投射到本地光LX’Y’的任意偏振平面X’、Y’上。与此同时,90°混合电路422检测正交复用的信号光SXY和本地光LX’Y’之间的相位差,并且向光电检测器423输出作为X’偏振光的同相输出IX’和正交相位输出QX’以及作为Y’偏振的同相输出IY’和异相输出QY’。通过光电检测器423检测每一个输出光,并且将检测信号输入到模数转换器(ADC)424中。模数转换器(ADC)424对这些检测信号进行量化,然后输出量化信号ix’、qx’、iy’和qy’。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425中对量化信号ix’、qx’、iy’和qy’进行处理以用于偏振解复用,并且获得解复用信号ix、qx、iy和qy
在图9中示出了数字信号处理器(DSP)425的配置。除了蝶式滤波器427、存储器单元428和CMA处理单元(CMA)429之外,数字信号处理器(DSP)425还配置有CPE(载波相位估计)单元450。
将输入到数字信号处理器(DSP)425中的量化信号ix’、qx’、iy’和qy’相对于X’偏振和Y’偏振的每一个而相加,然后输入到蝶式滤波器427中,ex’=ix’+qx’,ey’=iy’+qy’。蝶式滤波器427根据公式(1)对输入信号ex’和ey’执行矩阵运算,并且输出解调制信号ex和ey
计算该矩阵H的每一个元素的方法之一是CMA算法(例如,参考非专利文献1)。如下所述,在该典型实施例中,采用以下配置:在该配置中,CMA处理单元(CMA)429通过CMA算法计算矩阵H的每一个元素(滤波器系数)的配置。CMA算法使用公式(3)所示的误差函数和
执行使量化信号ex’和ey’的强度保持恒定的控制。然而,仅仅基于与电场强度有关的信息,不能区分量化信号中的数据是与设置到X偏振光的信息相对应,还是与设置到Y偏振光的信息相对应。因此如上所述,当使用通过使用CMA算法计算的滤波器系数h11、h12、h21和h22时,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具有X偏振的第一信号光的信号分量Ex收敛到解调制的信号ey,而具有Y偏振的第二信号光的信号分量EY收敛到解调制的信号ex
因此在该典型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用于计算滤波器系数的顺序,控制在解调制的信号ex和ey上收敛的信号分量。这里,不是在每一次更新滤波器系数时都会发生利用发射侧来切换解调制信号的现象。因此,通过首先将正确的滤波器系数输入到蝶式滤波器427中,然后根据公式(2)连续地更新所述滤波器系数,可以确定使输入信号能够收敛到与发射侧相对应的解调制信号上的滤波器系数。在该典型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典型实施例中使用的训练方法,确定了蝶式滤波器427的滤波器系数h11、h12、h21和h22,据此可以将具有X偏振的信号分量Ex收敛到解调制信号ex上,而将具有Y偏振的信号分量EY收敛到解调制信号ey上。
CPE单元450通过CMA处理而获得的解调制信号ex和ey中提取相位信息,将I信道和Q信道解调制信号ix和qx与具有X偏振的解调制信号ex分离,将解调制信号iy、qy与具有Y偏振的解调制信号ey分离,然后输出这些解调制信号。
在该典型实施例中,采用QPSK调制方案作为用于偏振复用的两个信号流的调制方案。然而,调制方案不局限于此,可以应用诸如8PSK(8相移键控)调制方案和16QAM(正交幅度调幅)调制方案之类的其他多级调制方案。
如上所述,根据该典型实施例,即使在发射侧分别利用第一信号将第一偏振光多级调制并且利用第二信号将第二偏振光多级调制,也可以针对偏振复用光信号执行偏振解复用并且接收与发射侧相对应的第一和第二信号。
在第一至第三典型实施例中,使用CMA算法来确定滤波器系数。然而,所述算法不局限于此,可以使用其他算法,只要它们是用于蝶式滤波器的滤波器系数确定算法,如,LMS(最小均方)算法。
此外,尽管在上述典型实施例中将可变光衰减器(VOA)用于控制一个偏振光的输出,但是不局限于此,可以通过调制其偏置来控制调制器的输出。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典型实施例,并且可以在权利要求中描述的本发明范围内进行各种改进。不言而喻的是这些改进也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该申请是基于并要求2010年1月8日递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0-002501的优先权,将其公开全部结合在此作为参考。
以上公开的典型实施例的整体或一部分可以描述为以下补充注释的一部分,但是不局限于此。
(补充注释1)一种相干光接收设备,包括:相干光接收单元,执行相干光检测;以及信号处理单元,执行由控制参数限定的信号处理;其中所述相干光接收单元在接收由第一发射信号调制的第一偏振光时输出第一检测信号,并且在同时接收第一偏振光和由第二发射信号调制的第二偏振光时输出第二检测信号;以及所述信号处理单元基于第一检测信号确定第一控制参数,基于第一控制参数和第二检测信号确定第二控制参数,并且通过使用所述第二控制参数输出与第一发射信号相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和与第二发射信号相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
(补充注释2)根据补充注释1所述的相干光接收设备,其中所述信号处理单元包括:滤波器单元,基于控制参数执行信号处理;以及控制参数处理单元,通过控制参数确定算法计算所述控制参数,其中所述控制参数处理单元针对第一检测信号的输入确定第一控制参数使得输出信号可以收敛在第一接收信号处,针对第二检测信号的输入改变第一控制参数使得输出信号可以收敛在第二接收信号处,并固定使输出信号收敛在第二接收信号处的控制参数作为第二控制参数,所述滤波器单元基于所述第二控制参数输出第一接收信号和第二接收信号。
(补充注释3)根据补充注释1或2所述的相干光接收设备,还包括:接收控制器单元,用于控制信号处理单元的操作;其中所述接收控制器单元在确认所述相干光接收单元已经接收到第一偏振光时,命令所述信号处理单元开始处理以确定第一控制参数,并且在确认所述相干光接收单元已经同时接收到第一偏振光和第二偏振光时,命令所述信号处理单元开始处理以确定第二控制参数。
(补充注释4)根据补充注释3所述的相干光接收设备,其中所述相干光接收单元包括与所述接收控制器单元相连的光电转换单元;以及其中所述接收控制器单元在所述光电转换单元输出第一接收光信号时,确认相干光接收单元已经接收到第一偏振光,并且在所述光电转换单元输出大约为第一接收光信号两倍大的接收光信号时,确认相干光接收单元已经同时接收到第一偏振光和第二偏振光。
(补充注释5)一种相干光通信系统,包括:发射机;以及通过光纤与所述发射机相连的相干光接收设备,其中所述发射机包括:光源;第一调制器,利用第一发射信号对来自光源的具有第一偏振的输出光进行调制,并且输出第一偏振光;第二调制器,利用第二发射信号对来自光源的具有第二偏振的输出进行调制,并且输出第二偏振光;正交复用单元,将所述第一偏振光和所述第二偏振光正交复用,并且发射至光纤;以及发射控制单元,控制第二偏振光的强度;其中所述相干光接收设备包括:相干光接收单元,执行相干光检测;信号处理单元,执行由控制参数限定的信号处理;以及接收控制器单元,控制信号处理单元的操作,其中所述相干光接收单元接收第一偏振光并且输出第一检测信号,以及同时接收第一偏振光和第二偏振光并且输出第二检测信号;所述接收控制器单元在确认所述相干光接收单元已经接收了第一偏振光时,命令所述信号处理单元开始处理以确定第一控制参数,并且在确认所述相干光接收单元已经同时接收了第一偏振光和第二偏振光时,命令所述信号处理单元开始处理以确定第二控制参数;所述信号处理单元基于第一检测信号确定第一控制参数,基于第一控制参数和第二检测信号确定第二控制参数,并且通过使用所述第二控制参数输出与第一发射信号相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和与第二发射信号相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
(补充注释6)根据补充注释5所述的相干光接收系统,其中所述信号处理单元针对第一检测信号的输入确定第一控制参数使得输出信号可以收敛在第一接收信号处,针对第二检测信号的输入改变第一控制参数使得输出信号可以收敛在第二接收信号处,并固定使输出信号收敛在第二接收信号处的控制参数作为第二控制参数。
(补充注释7)根据补充注释5或6所述的相干光通信系统,还包括将发射控制单元与接收控制器单元相连的线路;其中当确定第一控制参数时,所述接收控制器单元向所述发射控制单元发射第一通知;所述发射控制单元在接收到所述第一通知时,通过增加第二偏振光的强度使所述发射机同时输出第一偏振光和第二偏振光,并且通过所述线路向所述接收控制器单元发射第二通知;以及所述接收控制器单元在接收到所述第二通知时,确认所述相干光接收单元已经同时接收到第一偏振光和第二偏振光。
(补充注释8)根据补充注释5或6所述的相干光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相干光接收单元包括与所述接收控制器单元相连的光电转换单元;其中所述接收控制器单元在所述光电转换单元输出第一接收光信号时,确认所述相干光接收单元已经接收到第一偏振光,并且在所述光电转换单元输出大约为第一接收光信号两倍大的接收光信号时,确认所述相干光接收单元已经同时接收到第一偏振光和第二偏振光。
(补充注释9)一种相干光通信方法,包括步骤:发射通过利用第一发射信号对具有第一偏振的输出光进行调制而获得的第一偏振光;接收第一偏振光并通过执行相干光检测获得第一检测信号;发射通过利用第二发射信号对具有第二偏振的输出光进行调制而获得的第二偏振光;同时接收第一偏振光和第二偏振光并通过执行相干光检测获得第二检测信号;基于第一检测信号确定第一控制参数;基于第一控制参数和第二检测信号确定第二控制参数;以及通过使用第二控制参数获得与第一发射信号相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和与第二发射信号相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
(补充注释10)根据补充注释9所述的相干光通信方法,其中在确定第一控制参数的步骤中,针对第一检测信号的输入设置控制参数,使得输出信号可以收敛在第一接收信号处;在确定第二控制参数的步骤中,针对第二检测信号的输入改变第一控制参数,使得输出信号可以收敛在第二接收信号处,并且固定使输出信号收敛在第二接收信号处的控制参数作为第二控制参数。
(补充注释11)根据补充注释9或10所述的相干光通信方法,其中在发射第二偏振光的步骤中,将所述第一控制参数的确定用作开始发射第二偏振光的触发。
(补充注释12)根据补充注释9、10和11中任一项所述的相干光通信方法,其中在确定第二控制参数的步骤中,将第二偏振光的发射用作开始确定第二控制参数的触发。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0相干光接收设备
110相干光接收单元
120信号处理单元
121滤波器单元
122控制参数处理单元
200、300、400            相干光通信系统
210、310A、310B、410     发射机
211、311、411            信号光源(LD)
212、412                 第一相位调制器(PMX)
213、413                 第二相位调制器(PMY)
214、414                 可变光衰减器(VOA)
215、415                 偏振分束器(PBS)
216、316、416            控制器
220、320A、320B、420     接收机
221、421、511            本地光源(LO)
222、422、512            90°混合电路
223、323、423、513       光电检测器(PD)
224、424、514            模数转换器(ADC)
225、425、515            数字信号处理器(DSP)
226、326、426            接收控制器单元
227、427、516            蝶式滤波器
228、428                 存储器单元
229、429、517            CMA处理单元(CMA)
230、330、430            光纤
240、440                 线路
300A、300B               终端站
301    第一相干光通信系统
302    第二相干光通信系统
450    CPE单元
500    相关的相干光接收设备

Claims (12)

1.一种相干光接收设备,包括:
相干光接收单元,执行相干光检测;以及
信号处理单元,执行由控制参数限定的信号处理;
其中,
所述相干光接收单元在接收由第一发射信号调制的第一偏振光时输出第一检测信号,并且在同时接收第一偏振光和由第二发射信号调制的第二偏振光时输出第二检测信号;以及
信号处理单元基于第一检测信号确定第一控制参数,基于第一控制参数和第二检测信号确定第二控制参数,并且通过使用所述第二控制参数输出与第一发射信号相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和与第二发射信号相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干光接收设备,其中所述信号处理单元包括:滤波器单元,基于控制参数执行信号处理;以及控制参数处理单元,通过控制参数确定算法计算所述控制参数,
其中,
所述控制参数处理单元针对第一检测信号的输入确定第一控制参数使得输出信号可以收敛在第一接收信号处,针对第二检测信号的输入改变第一控制参数使得输出信号可以收敛在第二接收信号处,以及固定使输出信号收敛在第二接收信号处的控制参数作为第二控制参数,以及
所述滤波器单元基于所述第二控制参数输出第一接收信号和第二接收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相干光接收设备,还包括接收控制器单元,用于控制信号处理单元的操作;
其中所述接收控制器单元在确认所述相干光接收单元已经接收到第一偏振光时,命令所述信号处理单元开始处理以确定第一控制参数,并且在确认所述相干光接收单元已经同时接收到第一偏振光和第二偏振光时,命令所述信号处理单元开始处理以确定第二控制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相干光接收设备,其中,
所述相干光接收单元包括与所述接收控制器单元相连的光电转换单元;并且
所述接收控制器单元在所述光电转换单元输出第一接收光信号时,确认相干光接收单元已经接收到第一偏振光,并且在所述光电转换单元输出大约为第一接收光信号两倍大的接收光信号时,确认相干光接收单元已经同时接收到第一偏振光和第二偏振光。
5.一种相干光通信系统,包括:
发射机;以及
通过光纤与所述发射机相连的相干光接收设备,
其中,
所述发射机包括:
光源;
第一调制器,利用第一发射信号对来自光源的具有第一偏振的输出光进行调制,并且输出第一偏振光;
第二调制器,利用第二发射信号对来自光源的具有第二偏振的输出光进行调制,并且输出第二偏振光;
正交复用单元,将所述第一偏振光和所述第二偏振光正交复用,并且发射至光纤;以及
发射控制单元,控制第二偏振光的强度;
所述相干光接收设备包括:
相干光接收单元,执行相干光检测;
信号处理单元,执行由控制参数限定的信号处理;以及
接收控制器单元,控制信号处理单元的操作,
其中所述相干光接收单元接收第一偏振光并且输出第一检测信号,以及同时接收第一偏振光和第二偏振光并且输出第二检测信号;
所述接收控制器单元在确认所述相干光接收单元已经接收到第一偏振光时,命令所述信号处理单元开始处理以确定第一控制参数,并且在确认所述相干光接收单元已经同时接收到第一偏振光和第二偏振光时,命令所述信号处理单元开始处理以确定第二控制参数;以及
所述信号处理单元基于第一检测信号确定第一控制参数,基于第一控制参数和第二检测信号确定第二控制参数,并且通过使用所述第二控制参数输出与第一发射信号相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和与第二发射信号相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相干光接收系统,其中所述信号处理单元针对第一检测信号的输入确定第一控制参数使得输出信号可以收敛在第一接收信号处,针对第二检测信号输入改变第一控制参数使得输出信号可以收敛在第二接收信号处,以及固定使所述输出信号收敛在第二接收信号处的控制参数作为第二控制参数。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相干光通信系统,还包括将发射控制单元与接收控制器单元相连的线路;
其中,
在确定了第一控制参数时,所述接收控制器单元向所述发射控制单元发射第一通知;
所述发射控制单元在接收到所述第一通知时,通过提高第二偏振光的强度使发射机同时输出第一偏振光和第二偏振光,并且通过所述线路向所述接收控制器单元发射第二通知;以及
所述接收控制器单元在接收到所述第二通知时,确认所述相干光接收单元已经同时接收到第一偏振光和第二偏振光。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相干光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相干光接收单元包括与所述接收控制器单元相连的光电转换单元;并且
所述接收控制器单元在所述光电转换单元输出第一接收光信号时,确认所述相干光接收单元已经接收到第一偏振光,并且当所述光电转换单元输出大约为第一接收光信号两倍大的接收光信号时,确认所述相干光接收单元已经同时接收到第一偏振光和第二偏振光。
9.一种相干光通信方法,包括步骤:
发射通过利用第一发射信号对具有第一偏振的输出光进行调制而获得的第一偏振光;
接收第一偏振光并通过执行相干光检测来获得第一检测信号;
发射通过利用第二发射信号对具有第二偏振的输出光进行调制而获得的第二偏振光;
同时接收第一偏振光和第二偏振光并通过执行相干光检测来获得第二检测信号;
基于第一检测信号确定第一控制参数;
基于第一控制参数和第二检测信号确定第二控制参数;以及
通过使用第二控制参数获得与第一发射信号相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和与第二发射信号相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相干光通信方法,其中
在确定第一控制参数的步骤中,针对第一检测信号的输入,设置控制参数,使得输出信号可以收敛在第一接收信号处;以及
在确定第二控制参数的步骤中,针对第二检测信号的输入,改变第一控制参数,使得输出信号可以收敛在第二接收信号处,并且固定使输出信号收敛在第二接收信号处的控制参数作为第二控制参数。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相干光通信方法,其中
在发射第二偏振光的步骤中,将第一控制参数的确定用作开始发射第二偏振光的触发。
12.根据权利要求9、10和11中任一项所述的相干光通信方法,其中
在确定第二控制参数的步骤中,将第二偏振光的发射用作开始确定第二控制参数的触发。
CN201080060855.3A 2010-01-08 2010-12-24 相干光接收设备、采用相干光接收设备的相干光通信系统和相干光通信方法 Active CN1026961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02501 2010-01-08
JP2010-002501 2010-01-08
PCT/JP2010/073866 WO2011083748A1 (ja) 2010-01-08 2010-12-24 コヒーレント光受信器、それを用いたコヒーレント光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コヒーレント光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96190A true CN102696190A (zh) 2012-09-26
CN102696190B CN102696190B (zh) 2015-08-05

Family

ID=44305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60855.3A Active CN102696190B (zh) 2010-01-08 2010-12-24 相干光接收设备、采用相干光接收设备的相干光通信系统和相干光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082464A1 (zh)
EP (1) EP2523368A4 (zh)
JP (1) JP4816830B2 (zh)
CN (1) CN102696190B (zh)
WO (1) WO201108374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22578A (zh) * 2009-05-07 2012-04-18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相干接收器
CN108141271A (zh) * 2015-10-14 2018-06-08 法国大陆汽车公司 相位分集型射频接收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692097A1 (en) 2010-02-04 2011-08-04 Ignis Innovation Inc. Extracting correlation curves f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US10089921B2 (en) 2010-02-04 2018-10-02 Ignis Innovation Inc. System and methods for extracting correlation curves for a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JP5312384B2 (ja) * 2010-03-19 2013-10-09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ディジタルサンプル処理方法、ディジタルサンプル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2420658B (zh) * 2010-09-27 2014-10-08 富士通株式会社 平均长度长短检测装置和方法、以及光相干接收机
WO2013042345A1 (ja) * 2011-09-22 2013-03-2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光信号処理装置、偏波処理装置、及び光信号処理方法
CN103095374B (zh) * 2011-10-28 2016-04-20 富士通株式会社 偏振复用光通信系统的自适应非线性均衡的方法和装置
US8805208B2 (en) * 2012-02-03 2014-08-12 Tyco Electronics Subsea Communication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olarization de-multiplexing in a coherent optical receiver
WO2013128944A1 (ja) * 2012-03-02 2013-09-0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受信器、伝送システム、偏波多重光信号の受信方法、受信器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が格納された非一時的なコンピュータ可読媒体
JP5978925B2 (ja) * 2012-11-01 2016-08-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デジタルコヒーレント受信器
DE102016200032A1 (de) * 2015-01-06 2016-07-07 Ignis Innovation Inc. 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Extrahieren von Korrelationskurven für eine organische Leuchtvorrichtung
JP2017028359A (ja) * 2015-07-16 2017-02-02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受信装置およびタップ係数の更新方法
CN105577289B (zh) * 2015-12-17 2018-01-12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相位受控旋转的调制系统、方法及改进型相关恒模算法
WO2019070562A2 (en) * 2017-10-02 2019-04-11 Skywave Networks Llc OPTIMIZING THE LOCATION OF AN ANTENNA SYSTEM IN A LOW LATENCY / NARROW BANDWIDTH DATA LINK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A HIGH LATENCY / HIGH BANDWIDTH CONNECTION
WO2019239491A1 (ja) * 2018-06-12 2019-12-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光測距装置及び加工装置
JP7067393B2 (ja) * 2018-09-28 2022-05-16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伝送装置、送信信号生成方法、及び送信信号抽出方法
CN114826399B (zh) * 2022-05-03 2023-09-12 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 一种基于部分相干光的圆偏振移位键控光通信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07444A (zh) * 2006-12-15 2008-06-25 富士通株式会社 相干光接收器
US20080232816A1 (en) * 2007-03-20 2008-09-25 Fujitsu Limited Polarization-multiplexing optical transmitter polarization-multiplexing optical receiver, polarization-multiplexing optical transceiving system,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JP2009296183A (ja) * 2008-06-04 2009-12-17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データ伝送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37567A (en) * 1990-10-31 1993-08-17 Control Data Systems, Inc. Processor communication bus
CN1154841C (zh) * 1997-11-28 2004-06-23 富士通株式会社 偏振模色散检测方法以及色散补偿控制设备和色散补偿控制方法
EP2086130B1 (en) * 2008-01-29 2013-01-09 Alcatel Lucent Combined phase and polarization modulation for optical communication
JP2009198364A (ja) * 2008-02-22 2009-09-03 Fujitsu Ltd 光ファイバ伝送路の特性および光信号の品質をモニタするモニタ回路
ATE476801T1 (de) * 2008-04-11 2010-08-15 Alcatel Lucent Modulationsschema mit erhöhter anzahl polarisierungszustände
JP5041163B2 (ja) 2008-06-18 2012-10-03 Jsr株式会社 液晶配向剤および液晶表示素子
JP5217792B2 (ja) * 2008-08-29 2013-06-19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受信機の電力供給制御方法、並びに、デジタル信号処理回路および光受信機
JP5141498B2 (ja) * 2008-10-30 2013-02-13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送受信システム,光送信器,光受信器および光送受信方法
US8260153B2 (en) * 2009-12-10 2012-09-04 Alcatel Luc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larization-division-multiplexed optical coherent receiver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07444A (zh) * 2006-12-15 2008-06-25 富士通株式会社 相干光接收器
US20080232816A1 (en) * 2007-03-20 2008-09-25 Fujitsu Limited Polarization-multiplexing optical transmitter polarization-multiplexing optical receiver, polarization-multiplexing optical transceiving system,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JP2009296183A (ja) * 2008-06-04 2009-12-17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データ伝送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22578A (zh) * 2009-05-07 2012-04-18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相干接收器
CN102422578B (zh) * 2009-05-07 2015-09-09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相干接收器
CN108141271A (zh) * 2015-10-14 2018-06-08 法国大陆汽车公司 相位分集型射频接收机
CN108141271B (zh) * 2015-10-14 2021-06-29 法国大陆汽车公司 相位分集型射频接收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96190B (zh) 2015-08-05
JPWO2011083748A1 (ja) 2013-05-13
EP2523368A1 (en) 2012-11-14
JP4816830B2 (ja) 2011-11-16
EP2523368A4 (en) 2015-11-25
US20120082464A1 (en) 2012-04-05
WO2011083748A1 (ja) 2011-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96190A (zh) 相干光接收设备、采用相干光接收设备的相干光通信系统和相干光通信方法
CN102422578B (zh) 相干接收器
Winzer et al. Spectrally efficient long-haul optical networking using 112-Gb/s polarization-multiplexed 16-QAM
US707616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ed optical communication
US880520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olarization de-multiplexing in a coherent optical receiver
US2002014578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de divilsion multiplexed optical communication
US9716564B2 (en) Polarization tracking using signal tone information while keeping least mean squares frequency domain equalization
Winzer et al. 112-Gb/s polarization-multiplexed 16-QAM on a 25-GHz WDM grid
US10009115B2 (en) Optical receiver configurable to accommodate a variety of modulation formats
US9160459B2 (en) Equalization signal processor, optical receiver includ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equalization signal processing
EP3202056A1 (en) All-optical silicon-photonic constellation conversion of amplitude-phase modulation formats
CN103168437B (zh) 无需fec反馈的自适应接收器
CN110291728B (zh) 用于双偏振光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110870232A (zh) 光学发送器、光学接收器和光学传输系统
WO200202799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de division multiplexed optical communication
US883795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using digital equalizer for cascaded wavelength selective switch compensation
US9571224B2 (en) Transmission device, receiving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9219550B2 (en) Forward carrier recovery using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FEC) feedback
Bosco et al. Joint DGD, PDL and chromatic dispersion estimation in ultra-long-haul WDM transmission experiments with coherent receivers
Wu et al. Four-dimensional direct detection with Jones space optical full-field recovery
Lau et al. Beyond 100 Gb/s: Advanced DSP techniques enabling high spectral efficiency and flexible optical communications
EP4117202A1 (en) Coherent optical receiver
Li et al. Real-time real-valued adaptive channel equalizer in 10-Gb/s PDM-QPSK coherent receiver
WO2015198383A1 (ja) 信号処理装置及び信号処理方法
Eiselt et al. Cost-effective 100Gbps optical modulation format for metro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