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94126B -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 Google Patents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94126B
CN102694126B CN201210162115.1A CN201210162115A CN102694126B CN 102694126 B CN102694126 B CN 102694126B CN 201210162115 A CN201210162115 A CN 201210162115A CN 102694126 B CN102694126 B CN 1026941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organnic electroluminescent
emitting layer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6211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94126A (zh
Inventor
江伯轩
陈重嘉
林俊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6941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941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941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941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2Stacked devices having two or more layers, each emitting at different wavelength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10K50/125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 H10K50/13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comprising stacked EL layers within one EL uni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8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colour filters or colour changing media [CC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1/00Properties of the organic materials covered by group H10K85/00
    • H10K2101/27Combination of fluorescent and phosphorescent emiss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基板、第一电极层、第一颜色发光层、第二颜色发光层、第三颜色发光层、第二电极层以及第一萤光发光层。第一电极层位于基板上。第一颜色发光层位于第一电极层上。第二颜色发光层位于第一颜色发光层上。第三颜色发光层位于第二颜色发光层上。第一颜色发光层发射出的第一色光、第二颜色发光层发射出的第二色光以及第三颜色发光层发射出的第三色光混成白光。第一萤光发光层位于基板上。第一色光激发第一萤光发光层以发射出第二色光、第三色光或第四色光。

Description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发光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是一种自发光性(Emissive)的显示器。由于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具有广视角、高应答速度(约为液晶的百倍以上)、重量轻、可随硬体设备小型化及薄型化、高发光效率、高演色性(Color rendering index)以及面光源等特性。因此,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可望成为下一世代的新颖平面显示器。
现有产品大多利用堆迭式(Tandem)元件结构以提升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效率及寿命。堆迭式元件结构是藉由连接层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发光元件连接,并以此获得寿命及效率的加成。在应用上,蓝光元件大多使用萤光材料作为蓝色发光材料,目前蓝光元件的外部量子效率(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可达5%。另外,红光元件以及绿光元件则大多使用效率较高的磷光材料,目前红光元件以及绿光元件的外部量子效率可达16%左右。将蓝光元件、红光元件以及绿光元件堆迭后可得到具有高演色性以及高色温的白光频谱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然而,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所发出的白光色温偏高(约为5000K),若欲制备低色温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则必须降低蓝光元件的效率或是提升红光以及绿光元件的效率。但是红光以及绿光元件的效率(16%)已经接近理论极限值(约20%),因此其效率提升不易。目前应用上的作法是使用光学结构降低蓝光元件的效率,以得到低色温的白光。然而,上述的作法将会损失蓝光元件的部分发光效率,而降低整体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可以解决传统堆迭式发光元件效率不佳以及不同色温的调整问题。
本发明提出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基板、第一电极层、第一颜色发光层、第二颜色发光层、第三颜色发光层、第二电极层以及第一萤光发光层。基板位在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第一出光侧。第一电极层位于基板上。第一颜色发光层位于第一电极层上。第二颜色发光层位于第一颜色发光层上方。第三颜色发光层位于第二颜色发光层上方。第一颜色发光层发射出的第一色光、第二颜色发光层发射出的第二色光以及第三颜色发光层发射出的第三色光混成白光。第二电极层位于第三颜色发光层上。第一萤光发光层位于基板上。第一颜色发光层发射出的第一色光激发第一萤光发光层以发射出第二色光、第三色光或第四色光。
该第一萤光发光层位于该基板的一外表面上。
该第一萤光发光层位于该基板的一内表面上。
该第一萤光发光层的厚度为0.1um~1mm。
该第一萤光发光层的萤光材料包括硅酸盐类(silicate)、钇铝石榴石(Yttrium aluminum garnet,YAG,Y3A12(A1O4)3)、绿色萤光粉、红色萤光粉、镏铝石榴石(Lut etium aluminum garnet,LuAG,Lu3A12(A1O4)3)、铽铝石榴石(Terbium aluminum garnet,TbAG,Tb3A12(A1O4)3)。
该第一萤光发光层的萤光材料的浓度为0.1%~3%。
该第二电极层位于该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一第二出光侧。
更包括一第二萤光发光层,位于该第二电极层上,该第一颜色发光层发射出的该第一色光激发该第二萤光发光层以发射出该第二色光、该第三色光或该第四色光。
更包括一封装盖板,位于该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一第二出光侧。
更包括一第二萤光发光层,位于该封装盖板上,该第一颜色发光层发射出的该第一色光激发该第二萤光发光层以发射出该第二色光、该第三色光或该第四色光。
该第一萤光发光层以及该第二萤光发光层的萤光材料相同。
该第二萤光发光层的厚度为0.1um~1mm。
该第二萤光发光层的萤光材料包括硅酸盐类(silicate)、钇铝石榴石(Yttrium aluminum garnet,YAG,Y3A12(A1O4)3)、绿色萤光粉、红色萤光粉、镏铝石榴石(Lut etium aluminum garnet,LuAG,Lu3A12(A1O4)3)、铽铝石榴石(Terbium aluminum garnet,TbAG,Tb3A12(A1O4)3)。
该第二萤光发光层的萤光材料的浓度为0.1%~3%。
本发明再提出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基板、第一电极层、第一颜色发光层、第二颜色发光层、第三颜色发光层、第二电极层以及萤光发光层。第一电极层位于基板上。第一颜色发光层位于第一电极层上。第二颜色发光层位于第一颜色发光层上方。第三颜色发光层位于第二颜色发光层上方。第一颜色发光层发射出的第一色光、第二颜色发光层发射出的第二色光以及第三颜色发光层发射出的第三色光混成白光。第二电极层位于第三颜色发光层上,且位在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一出光侧。萤光发光层位于第二电极层上,其中第一颜色发光层发射出的第一色光激发萤光发光层以发射出第二色光、第三色光或第四色光。
该萤光发光层位于该第二电极层的一外表面上。
该萤光发光层位于该第二电极层的一内表面上。
更包括一封装盖板,位于该第二电极层上,该萤光发光层位于该第二电极层以及该封装盖板之间。
更包括一封装盖板,位于该第二电极层上,该封装盖板位于该第二电极层以及该萤光发光层之间。
其中该萤光发光层的厚度为0.1um~1mm。
其中该萤光发光层的萤光材料包括硅酸盐类(silicate)、钇铝石榴石(Yttrium aluminum garnet,YAG,Y3A12(A1O4)3)、绿色萤光粉、红色萤光粉、馏铝石榴石(Lut etium aluminum garnet,LuAG,Lu3A12(A1O4)3)、铽铝石榴石(Terbium aluminum garnet,TbAG,Tb3A12(A1O4)3)。
该萤光发光层的萤光材料的浓度为0.1%~3%。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中,萤光发光层涂布在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发光侧上,因此第一颜色发光层所发射的部分第一色光可激发萤光发光层发射色光。另外,藉由使用不同萤光材料的萤光发光层所发射的色光可以与第一色光、第二色光以及第三色光混合成色温较低的白光,以达到调整白光色温的需求。因此,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可以藉由使用不同萤光材料的萤光发光层以混合成各种不同色温的白光,并且有效利用第一颜色发光层的发光效率。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第十三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第十四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15是比较例1以及实例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发光强度与波长的关系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a~100n: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102:基板
102a:基板内表面
102b:基板外表面
104:第一电极层
106:第一空穴注入层
108:第一空穴传输层
110:第一颜色发光层
112:第一电子传输层
202:第二空穴注入层
204:第二空穴传输层
206:第二颜色发光层
208:第三颜色发光层
210:第二电子传输层
212:第二电子注入层
214:第二电极层
214a:第二电极层内表面
214b:第二电极层外表面
216:顶盖层
218:封装盖板
218a:封装盖板内表面
218b:封装盖板外表面
C:电荷产生层
F、F1、F2:萤光发光层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a包括基板102、第一电极层104、第一颜色发光层110、第二颜色发光层206、第三颜色发光层208、第二电极层214以及第一萤光发光层F1。
基板102为透明基板,其材质包括玻璃、有机聚合物或是其他合适的透明材料。于本实施例中,基板102位于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a的第一出光侧。
第一电极层104位于基板102上。根据本实施例,第一电极层104为透明导电层,其材质包括金属氧化物,例如是氧化铟锡(Indium-Tin Oxide,ITO)、氧化铟锌(Indium-Zinc Oxide,IZO)、氧化镓锌(Gallium-Zinc Oxide,GZO)、氧化锌锡(Zinc-Tin Oxide,ZTO)或是其他的金属氧化物。
第一颜色发光层110位于第一电极104上。第一颜色发光层110可发出第一色光。根据本实施例,第一颜色发光层110可为蓝色发光层,因此第一色光可为蓝色色光。蓝色发光层可为蓝色萤光材料或是蓝色磷光材料。在应用上,受限于光色以及寿命的限制,本实施例的第一颜色发光层使用寿命较长的蓝色萤光材料,且其外部量子效率约为5%。
第二颜色发光层206位于第一颜色发光层110上。第二颜色发光层206可发出第二色光。根据本实施例,第二颜色发光层206可为红色发光层,因此第二色光可为红色色光。红色发光层可为红色萤光材料或是红色磷光材料。在应用上,本实施例的第二颜色发光层206使用效率较高的红色磷光材料。
第三颜色发光层208位于第二颜色发光层206上。第三颜色发光层208可发出第三色光。根据本实施例,第三颜色发光层208可为绿色发光层,因此第三色光可为绿色色光。绿色发光层可为绿色萤光材或是绿色磷光材料。在应用上,本实施例的第三颜色发光层208使用效率较高的绿色磷光材料。另外,第二颜色发光层206与第三颜色发光层208的外部量子效率的总和约为16%。
特别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颜色发光层208设置在第二颜色发光层206上。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根据其他实施例,第二颜色发光层206可设置在第三颜色发光层208之上(亦即将第二颜色发光层206与第三颜色发光层208的位置交换)。
承上所述,第一颜色发光层110发射出的第一色光、第二颜色发光层206发射出的第二色光以及第三颜色发光层208发射出的第三色光可混成白光。
第二电极层214位于第三颜色发光层208上。根据本实施例,第二电极层214包括金属电极材料,例如是铝、铝/锂合金、镁银合金或是其他的金属材料。
第一萤光发光层F1位于基板102的内表面上。根据本实施例,第一萤光发光层F1的萤光材料包括硅酸盐类(silicate)、钇铝石榴石(Yttrium aluminumgarnet,YAG,Y3Al2(AlO4)3)、绿色萤光粉、红色萤光粉、镏铝石榴石(Lu tetiumaluminum garnet,LuAG,Lu3Al2(AlO4)3)、铽铝石榴石(Terbium aluminumgarnet,TbAG,Tb3Al2(AlO4)3)或其他适合的萤光材料等。第一萤光发光层F1的厚度为0.1μm~1mm。第一萤光发光层F1中,萤光材料的浓度为0.1%~3%。
特别一提的是,第一颜色发光层110发射的第一色光可以激发第一萤光发光层F1以发射出第二色光、第三色光或第四色光。详细而言,第一萤光发光层F1被第一色光(蓝色色光)激发后可以发射出红色色光、绿色色光或是红色色光与绿色色光两者的混合色光。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第四色光的种类可依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a的白光色温而定。换言之,熟习此技艺者可由从第一出光侧出射的白光色温来决定第一萤光发光层F1受激发后发射出的色光种类。在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一萤光发光层F1被第一色光(例如是蓝色色光)激发后可以发射出红色色光与绿色色光两者。
另外,原本由第一色光、第二色光以及第三色光所混成的白光的色温约在5000K左右。上述白光穿透过第一萤光发光层F1时,组成白光的部分第一色光会激发第一萤光发光层F1以放射出第二色光、第三色光或第四色光。据此,原本白光中第一色光强度相对地减少,且第二色光、第三色光或第四色光的强度相对地提高,因而可进一步使由第一出光侧出射的白光的色温获得调整。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是利用部分第一色光转换成第二色光、第三色光或第四色光,以达到调整白光色温的目的。由于本实施例并非采用抑制第一色光(蓝色色光)的发光强度的方式来调整色温,因此本实施例的方式可以使得第一色光(即蓝色色光)完整利用,因而可以提升本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a的发光效率。再者,藉由改变第一萤光发光层F1的萤光材料种类、厚度以及浓度等至少其中之一的参数,可进一步调整白光的色温。
在本实施例中,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a更包括电荷产生层C。电荷产生层C位于第一颜色发光层110以及第二颜色发光层206之间。电荷产生层C可用来连接第一颜色发光层110所形成的发光单元以及第二颜色发光层206与第三颜色发光层208所形成的发光单元。
为了提高第一颜色发光层110的电子空穴结合率以提高其发光效率,一般可进一步在第一电极层104与第一颜色发光层110之间设置第一空穴注入层106;于第一空穴注入层106与第一颜色发光层110之间设置第一空穴传输层108;且于电荷产生层C与第一颜色发光层110之间设置第一电子传输层112。
类似地,为了提高第二颜色发光层206以及第三颜色发光层208的电子空穴结合率以提高其发光效率,一般可进一步在第二颜色发光层206与电荷产生层C之间设置第二空穴注入层202;于第二空穴注入层202与第二颜色发光层206之间设置第二空穴传输层204;于第三颜色发光层208与第二电极层214之间设置第二电子传输层210;且于第二电子传输层210与第二电极层214之间设置第二电子注入层212。
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不限制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a中必须设置上述的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空穴注入层以及空穴传输层。本发明也不限制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a中所设置的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空穴注入层以及空穴传输层的层数。换言之,实际上可以根据第一电极层104、第一颜色发光层110、第二颜色发光层206、第三颜色发光层208、第二电极层214以及电荷产生层C的材质的选用,来决定所欲设置的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空穴注入层以及空穴传输层。
另外,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a更包括顶盖层216。顶盖层216覆盖第二电极214。顶盖层216具有强化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c的作用。
另外,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a更包括封装盖板218。封装盖板218覆盖第二电极214。一般而言,封装盖板218可以搭配封胶体(未绘示)以封装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a。据此,封装盖板218具有强化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a以及阻挡水气以及氧气进入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a内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第一萤光发光层F1是设置在基板102的内表面102a上。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2,第二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b与第一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a的结构与组成相似,惟其相异之处在于: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b的第一萤光发光层F1设置在基板102的外表面102b上。
另外,第一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a与第二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b皆为向下发光型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在下列的实施例中将详细介绍双面发光型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在此必须说明的是,下述实施例沿用前述实施例的元件标号与部分内容,其中采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并且省略了相同技术内容的说明。关于省略部分的说明可参考前述实施例,下述实施例不再重复描述。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3,根据第三实施例,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c为双面发光型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c与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a的结构与组成相似,其主要相异之处在于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c更包括第二萤光发光层F2。以下针对其相异之处作进一步的说明。
根据第三实施例,第二电极层214为透明导电层,其材质包括金属氧化物,例如是氧化铟锡(Indium-Tin Oxide,ITO)、氧化铟锌(Indium-Zinc Oxide,IZO)、氧化镓锌(Gallium-Zinc Oxide,GZO)、氧化锌锡(Zinc-Tin Oxide,ZTO)或是或薄金属层等。于本实施例中,由于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c为双面发光型,第二电极层214位在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c的第二出光侧。
第二萤光发光层F2位于第二电极层214的内表面214a上。第二萤光发光层F2的萤光材料包括硅酸盐类(silicate)、钇铝石榴石(Yttrium aluminumgarnet,YAG,Y3Al2(AlO4)3)、绿色萤光粉、红色萤光粉、镏铝石榴石(Lu tetiumaluminum garnet,LuAG,Lu3Al2(AlO4)3)、铽铝石榴石(Terbium aluminumgarnet,TbAG,Tb3Al2(AlO4)3)或其他适合的萤光材料等。第二萤光发光层F2的厚度为0.1μm~1mm。第二萤光发光层F2,萤光材料的浓度为0.1%~3%。在此,在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c中,第二萤光发光层F2与第一萤光发光层F1的材质可以采用相同的萤光材料,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第一颜色发光层110发射出的第一色光激发第二萤光发光层F2以发射出第二色光、第三色光或第四色光。
承上所述,在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c中,基板102位在第一出光侧,且第二电极层214位在第二出光侧。第一萤光发光层F1位于基板102的内表面102a上,第二萤光发光层F2位于第二电极层214的内表面214a上。第一颜色发光层110发射出的第一色光同时激发第一萤光发光层F1以及第二萤光发光层F2以发射不同色光。
与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a类似地,第一颜色发光层110发射的第一色光、第二颜色发光层206发射的第二色光以及第三颜色发光层208发射的第三色光混成白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c为双面发光型,第一萤光发光层F1可以调整由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c的第一出光侧出射的白光的色温。第二萤光发光层F2可以调整由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c的第二出光侧出射的白光的色温。
特别一提的是,第三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c中,第一萤光发光层F1位于基板102的内表面102a上,第二萤光发光层F2位于第二电极层214的内表面214a上。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以下将列举数个实施例以作说明。须注意的是,下列图4至图10的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d~100j与第三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c的结构与组成相似,以下仅对其不同之处提出说明。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4,在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d中,第一萤光发光层F1位于基板102的内表面102a上,且第二萤光发光层F2位于第二电极层214的外表面214b上。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5,在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e中,第一萤光发光层F1位于基板102的外表面102b上,且第二萤光发光层F2位于第二电极层214的内表面214a上。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6,在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f中,第一萤光发光层F1位于基板102的外表面102b上,且第二萤光发光层F2位于第二电极层214的外表面214b上。
此外,封装盖板218亦可以位在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出光侧,因此第二萤光发光层F2也可以设置在封装盖板218的表面上。以下列举数个实施例作为说明。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7,在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g中,第一萤光发光层F1位于基板102的内表面102a上,且第二萤光发光层F2位于封装盖板218的内表面218a上。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8,在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h中,第一萤光发光层F1位于基板102的内表面102a上,且第二萤光发光层F2位于封装盖板218的外表面218b上。
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9,在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i中,第一萤光发光层F1位于基板102的外表面102b上,且第二萤光发光层F2位于封装盖板218的内表面218a上。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0,在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j中,第一萤光发光层F1位于基板102的外表面102b上,且第二萤光发光层F2位于封装盖板218的外表面218b上。
承上所述,本发明不限定第一萤光发光层F1以及第二萤光发光层F2的位置,只要第一萤光发光层F1以及第二萤光发光层F2分别位于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c的出光侧上,即为本发明所欲保护的范围。
另外,在下列的实施例中将详细介绍向上发光型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须注意的是下列的实施例沿用前述实施例的元件标号与部分内容,其中采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并且省略了相同技术内容的说明。关于省略部分的说明可参考前述实施例,下述实施例不再重复描述。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1,本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k为向上发光型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基板102、第一电极层104、第一颜色发光层110、第二颜色发光层206、第三颜色发光层208、第二电极层214以及萤光发光层F。
根据本实施例,第一电极层104位于基板102上。第一颜色发光层110位于第一电极层104上。第二颜色发光层206位于第一颜色发光层110上。第三颜色发光层208位于第二颜色发光层206上。第一颜色发光层110发射出的第一色光、第二颜色发光层206发射出的第二色光以及第三颜色发光层208发射出的第三色光混成白光。第二电极层214位于第三颜色发光层208上,其中第二电极层214位于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k的出光侧。萤光发光层F位于第二电极层214上,其中第一颜色发光层110发射出的第一色光激发萤光发光层F以发射出第二色光、第三色光或第四色光。
详细而言,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k的结构以及发光原理与第三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c的结构相似,其中,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k的萤光发光层F相当于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c的第二萤光发光层F2。据此,第一色光可激发萤光发光层F以发射出色光来调整白光的色温。
此外,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k与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c的相异之处在于: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k不包括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c中的第一萤光发光层F1。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k仅具有一出光侧。
此外,本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k更包括反射电极114。反射电极114覆盖第一电极层104。反射电极114包括金属电极材料,例如是铝、银或是其他的金属材料。根据本实施例,反射电极114可将第一色光、第二色光以及第三色光反射至出光侧,进而增加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k的发光效率。
此外,在其他未绘示的实施例中,反射电极114也可以设置在第一电极层104的下方或是直接使用具有反射作用的基板来反射色光而不设置反射电极114。或者,第一电极层104也可以使用与反射电极114相同的材料,且发挥反射的功效,因此不需另外设置反射电极114。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本实施例,萤光发光层F位于第二电极层214的内表面214a上。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1中,萤光发光层F位于第二电极层214的外表面214b上,如图12所示。
此外,本发明不限定萤光发光层F的位置,在下列的实施例中,萤光发光层F也可以设置在封装盖板218的表面上。在本发明的第十三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m中,萤光发光层F位于封装盖板218的内表面218a上,如图13所示;在本发明的第十四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n中,萤光发光层F位于封装盖板218的外表面218b上,如图14所示。
实例
以下将列举实例以及比较例来说明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具有较佳的发光效率。
实例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中,第一颜色发光层使用蓝色萤光材料,第二颜色发光层使用红色磷光材料;第三颜色发光层使用绿色磷光材料;萤光发光层设置在基板的外表面上,如图2所示的结构。比较例1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则是不包括图2中的萤光发光层。比较例2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则是另外在图2所示的结构中设置光学结构,且不包括图2中的萤光发光层。上述的光学结构可抑制蓝光发光层的发光效率。
将比较例1以及实例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所发出的光进行光谱鉴定。图15是比较例1及实例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发光强度与波长的关系图。由图15可知,与比较例1相较之下,实例的光谱中波长介于430nm至490nm之间的色光(蓝光)的强度较低,而波长介于630nm至680nm之间的色光的强度较高。由此可知,设置萤光发光层可以吸收蓝光并激发出其他的色光。因此,设置萤光发光层确实可以达到调整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发射的白光的色温的需求。
此外,对比较例1、比较例2以及实例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进行外部量子效率(Exernal Quantum Efficiency,QEQ)的量测,其结果如表一所示。
表一
由表一可知,相较于比较例1,实例中的第一颜色发光层的外部量子效率减少3%。由此可知,实例中的萤光发光层可以吸收大约3%的蓝色色光,并将第一颜色发光层发射的蓝色色光转换成红色色光以及绿色色光的至少其中之一,其中萤光发光层的能量转换效率的比值约为0.8,因此红色发光层与绿色发光层的外部量子效率总合为18.4%。实例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外部量子效率的总合为20.4%,色温则介于2500~4000K。
相较于比较例1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发射的高色温(5000K)白光,实例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可藉由萤光发光层的设置来调整其发射的白光的色温,而得到色温较低的白光。此外,比较例2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虽然可以发出低色温(2800K)的白光,但是比较例2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无法完全利用蓝色发光层的发光效率,因此比较例2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外部量子效率仅为18%。实例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外部量子效率较比较例2高。换言之,实例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不仅能够得到色温较低的白光,更具有较佳的发光效率。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将萤光发光层涂布在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出光侧上。萤光发光层可以吸收第一颜色发光层发射的第一色光并转换成其他色光。藉由减少第一色光的效率并增加其他色光的效率,可以调整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发射的白光的色温。另外,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可以藉由调整萤光发光层的萤光材料的种类、厚度以及浓度来调整白光的色温。此外,透过有效地利用第一颜色发光层的发光效率,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具有良好的发光效率。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22)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
一基板,其中该基板位在该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一第一出光侧;
一第一电极层,位于该基板上;
一第一颜色发光层,位于该第一电极层上;
一第二颜色发光层,位于该第一颜色发光层上方;
一第三颜色发光层,位于该第二颜色发光层上方,其中该第一颜色发光层发射出的一第一色光、该第二颜色发光层发射出的一第二色光以及该第三颜色发光层发射出的一第三色光混成白光;
一第二电极层,位于该第三颜色发光层上;以及
一第一萤光发光层,位于该基板上,其中该第一颜色发光层发射出的该第一色光激发该第一萤光发光层以发射出该第二色光、该第三色光或一第四色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萤光发光层位于该基板的一外表面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萤光发光层位于该基板的一内表面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萤光发光层的厚度为0.1um~1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萤光发光层的萤光材料包括硅酸盐类、钇铝石榴石(YAG,Y3Al2(AlO4)3)、绿色萤光粉、红色萤光粉、镏铝石榴石(LuAG,Lu3Al2(AlO4)3)、铽铝石榴石(TbAG,Tb3Al2(AlO4)3)。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萤光发光层的萤光材料的浓度为0.1%~3%。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电极层位于该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一第二出光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第二萤光发光层,位于该第二电极层上,该第一颜色发光层发射出的该第一色光激发该第二萤光发光层以发射出该第二色光、该第三色光或该第四色光。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封装盖板,位于该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一第二出光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第二萤光发光层,位于该封装盖板上,该第一颜色发光层发射出的该第一色光激发该第二萤光发光层以发射出该第二色光、该第三色光或该第四色光。
11.如权利要求8或10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萤光发光层以及该第二萤光发光层的萤光材料相同。
12.如权利要求8或10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萤光发光层的厚度为0.1um~1mm。
13.如权利要求8或10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萤光发光层的萤光材料包括硅酸盐类、钇铝石榴石(YAG,Y3Al2(AlO4)3)、绿色萤光粉、红色萤光粉、镏铝石榴石(LuAG,Lu3Al2(AlO4)3)、铽铝石榴石(TbAG,Tb3Al2(AlO4)3)。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萤光发光层的萤光材料的浓度为0.1%~3%。
15.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
一基板;
一第一电极层,位于该基板上;
一第一颜色发光层,位于该第一电极层上;
一第二颜色发光层,位于该第一颜色发光层上方;
一第三颜色发光层,位于该第二颜色发光层上方,其中该第一颜色发光层发射出的一第一色光、该第二颜色发光层发射出的一第二色光以及该第三颜色发光层发射出的一第三色光混成白光;
一第二电极层,位于该第三颜色发光层上,且位在该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一出光侧;以及
一萤光发光层,位于该第二电极层上,其中该第一颜色发光层发射出的该第一色光激发该萤光发光层以发射出该第二色光、该第三色光或一第四色光。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萤光发光层位于该第二电极层的一外表面上。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萤光发光层位于该第二电极层的一内表面上。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封装盖板,位于该第二电极层上,该萤光发光层位于该第二电极层以及该封装盖板之间。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封装盖板,位于该第二电极层上,该封装盖板位于该第二电极层以及该萤光发光层之间。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萤光发光层的厚度为0.1um~1mm。
21.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萤光发光层的萤光材料包括硅酸盐类、钇铝石榴石(YAG,Y3Al2(AlO4)3)、绿色萤光粉、红色萤光粉、镏铝石榴石(LuAG,Lu3Al2(AlO4)3)、铽铝石榴石(TbAG,Tb3Al2(AlO4)3)。
22.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萤光发光层的萤光材料的浓度为0.1%~3%。
CN201210162115.1A 2012-03-19 2012-05-21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Active CN1026941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09336A TWI547208B (zh) 2012-03-19 2012-03-19 有機電致發光裝置
TW101109336 2012-03-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94126A CN102694126A (zh) 2012-09-26
CN102694126B true CN102694126B (zh) 2015-01-21

Family

ID=468594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62115.1A Active CN102694126B (zh) 2012-03-19 2012-05-21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240849A1 (zh)
CN (1) CN102694126B (zh)
TW (1) TWI54720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78612A (zh) * 2013-03-29 2014-10-01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US11145837B2 (en) * 2014-12-17 2021-10-12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Color stabl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stack
TWI633684B (zh) * 2017-07-07 2018-08-21 寶力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led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JP7337655B2 (ja) * 2019-10-24 2023-09-04 株式会社カネカ 白色発光有機elパネル
CN110931534B (zh) * 2019-12-11 2022-04-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1657A (zh) * 2001-09-28 2004-03-10 ���ṫ˾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1452948A (zh) * 2003-09-22 2009-06-10 三星移动显示器株式会社 具有调色层的全色有机发光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97277B (en) * 2000-03-10 2002-08-01 Toshiba Corp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1041311B1 (ko) * 2004-04-27 2011-06-14 파나소닉 주식회사 형광체 조성물과 그 제조 방법, 및 그 형광체 조성물을 이용한 발광장치
JP2006083219A (ja) * 2004-09-14 2006-03-30 Sharp Corp 蛍光体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発光装置
US7602116B2 (en) * 2005-01-27 2009-10-13 Advanced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Inc. Light apparatus capable of emitting light of multiple wavelengths using nanometer fluorescent material, light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9070884B2 (en) * 2005-04-13 2015-06-30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Hybrid OLED having phosphorescent and fluorescent emitters
TWI471058B (zh) * 2005-06-01 2015-01-21 Univ Princeton 螢光之經過濾電磷光作用
TWI309480B (en) * 2006-07-24 2009-05-01 Everlight Electronics Co Ltd Led packaging structure
KR101691274B1 (ko) * 2006-09-29 2016-12-29 오스람 오엘이디 게엠베하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조명 장치
US8945722B2 (en) * 2006-10-27 2015-02-03 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Materials and architectures for efficient harvesting of singlet and triplet excitons for white light emitting OLEDs
TW200908777A (en) * 2007-03-23 2009-02-16 Idemitsu Kosan Co Organic el device
KR101316752B1 (ko) * 2007-05-31 2013-10-0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색 유기발광소자
US20090091255A1 (en) * 2007-10-09 2009-04-09 Sung-Hoon Lee Whit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WO2010024466A1 (en) * 2008-08-31 2010-03-04 Fujirebio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nalzing optical cavity modes
JP5329342B2 (ja) * 2008-09-01 2013-10-30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発光素子
JP5325707B2 (ja) * 2008-09-01 2013-10-23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発光素子
KR101352290B1 (ko) * 2008-09-30 2014-01-1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 표시소자
TWI522007B (zh) * 2008-12-01 2016-02-11 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元件、發光裝置、照明裝置、及電子裝置
KR101878224B1 (ko) * 2010-01-24 2018-07-16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표시 장치와 이의 제조 방법
EP2577276A4 (en) * 2010-06-04 2017-01-25 Michael Himmelhaus Optical cavity mode excitations in magnetic fluorescent microparticles
EP2398086A1 (en) * 2010-06-17 2011-12-21 Nederlandse Organisatie voor toegepast -natuurwetenschappelijk onderzoek TNO Opto-electric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reof
KR102098563B1 (ko) * 2010-06-25 2020-04-08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발광 소자, 발광 장치, 디스플레이 및 전자 기기
US8637858B2 (en) * 2010-09-24 2014-01-28 Novaled Ag Tandem white OLED
KR101351417B1 (ko) * 2010-10-26 2014-01-1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색 유기 발광 소자
JP2012186091A (ja) * 2011-03-07 2012-09-27 Seiko Epson Corp 発光素子、発光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WO2012128188A1 (en) * 2011-03-23 2012-09-27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lighting device
JPWO2012153603A1 (ja) * 2011-05-10 2014-07-3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燐光発光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及び照明装置
JP5487174B2 (ja) * 2011-09-16 2014-05-07 株式会社東芝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表示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1657A (zh) * 2001-09-28 2004-03-10 ���ṫ˾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1452948A (zh) * 2003-09-22 2009-06-10 三星移动显示器株式会社 具有调色层的全色有机发光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40782A (zh) 2013-10-01
US20130240849A1 (en) 2013-09-19
CN102694126A (zh) 2012-09-26
TWI547208B (zh) 2016-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277563B1 (ko) 백색 유기 발광 소자
Lin et al. Highly thermal-stable warm w-LED based on Ce: YAG PiG stacked with a red phosphor layer
US10741781B2 (en) Whit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Peng et al. Facile preparation of patterned phosphor-in-glass with excellent luminous properties through screen-printing for high-power white light-emitting diodes
CN102097455B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
US10861690B2 (en) LED apparatus employing neodymium-fluorine materials
CN102220129B (zh) 复合结晶磷光体、发光器件、光源装置、显示和照明装置
CN102694126B (zh)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CN103346265A (zh) 一种发光器件、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2281660A (zh) 白光电致发光元件
JP2017530525A (ja) ネオジム・フッ素材料を用いたled装置
WO2013015597A2 (ko) 백색 led 장치
CN109755398B (zh) 一种具有高显色指数的高效杂化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00291B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驱动方法
CN105914228A (zh) Oled器件与oled显示器
CN106410049A (zh) Oled器件与oled显示器
CN107195793A (zh) 一种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相应的显示面板
Weng et al. Hybrid device of blue GaN light-emitting diodes an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with color tunability for smart lighting sources
TW201228465A (en) White light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CN104576676A (zh) 发光二极管结构
CN110444651B (zh) 一种光学装置
CN103545458A (zh) 照明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Peng et al. High-power white LED packaging using phosphor-in-glass and its thermal reliability
CN104505463A (zh) 一种双层发光层结构的白光oled器件
KR20110011202A (ko) 백색 유기 발광 다이오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