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83944A - 连接器以及用于将该连接器的电容器与端子金属配合器连接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以及用于将该连接器的电容器与端子金属配合器连接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683944A CN102683944A CN2012100582179A CN201210058217A CN102683944A CN 102683944 A CN102683944 A CN 102683944A CN 2012100582179 A CN2012100582179 A CN 2012100582179A CN 201210058217 A CN201210058217 A CN 201210058217A CN 102683944 A CN102683944 A CN 10268394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ir
- capacitor
- electrode
- contact site
- electrode contac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18 mel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04—Pins or blades for co-operation with socke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002—Details
- H01G4/224—Housing; Encapsulation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48—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olid state body in operation, e.g. leads, terminal arrangements ;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H01L23/488—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olid state body in operation, e.g. leads, terminal arrangements ;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consisting of soldered or bonded constru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 Fixed Capacitors And Capacitor Manufactur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连接器,包括:电容器,该电容器具有分别形成在该电容器彼此相对的两个端面上的一对电极;一对端子金属配合器,包括分别与所述一对电极接触的一对电极接触部,以及分别从所述电极接触部延续的端子部;以及板,所述一对端子金属配合器彼此间隔地保持在该板中。所述电极接触部具有各自的倾斜部分,其中在该电极接触部没有与所述电极接触的状态下,一对所述电极接触部之间的距离在朝着远离所述端子部的该电极接触部的端部的方向上变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并且更特别地,涉及一种包括电容器、与该电容器相连的一对端子金属配合器以及用于保持这些端子配合器的板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作为上述连接器,按照常规已经提出了例如图12至14所示的连接器101。图12是示出了常规连接器的局部切掉的透视图。图13是图12所示的常规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图14是示出了形成图13所示的电容器的方式的透视图。如图中所示,常规连接器101包括:具有形成在彼此相对的两个端面102a上的一对电极(未示出)的电容器102,分别连接于设置在所述电容器102上的一对电极的一对端子金属配合器103,所述端子金属配合器103彼此间隔地保持在其上的基板104,以及用于容纳电容器102和端子金属配合器103的壳体105(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如图14所示,所述电容器102是例如通过卷绕两片绝缘薄膜102A、102B而形成的薄膜电容器,所述绝缘薄膜在其表面上具有重叠状态的金属箔。在连接器101中,通过将电容器102卡紧在一对端子金属配合器103之间而使得端子金属配合器103可以与电容器102的电极相接触,而后将端子金属配合器103焊接于电容器102的电极,使端子金属配合器103与电容器102彼此电连接且机械连接。
顺便提及,因为构成连接器101的电容器102是通过将其表面上具有金属箔的绝缘薄膜102A、102B卷绕而形成的,所以在有些情况下,在电容器102沿纵向的长度L上可能发生公差范围之内的变动。在电容器102的长度L小于所述一对端子金属配合器103之间的距离的情 况下,在该电容器102与端子金属配合器103之间形成间隙。结果,端子金属配合器103压紧电容器的电极,并且在端子金属配合器103与电容器102的电极彼此接触的状态下来焊接二者。另一方面,在电容器102的长度L大于一对端子金属配合器103之间的距离的情况下,一对端子金属配合器103在彼此移动离开的方向上伸展。结果,端子金属配合器103在靠近基板104一侧的基端部分在彼此移动离开的方向上弯曲,同时端子金属配合器103在远离基板104一侧的末端部分压紧电容器102的电极,然后,以相互接触的状态来焊接端子金属配合器103与电容器102的电极。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JP-A-2008-66427
然而,上述的常规连接器101具有如下所述的问题。具体说,在电容器102的长度L小于一对端子金属配合器之间的距离的情况下,在压紧电极的状态下焊接该端子金属配合器103,因此,排斥力在离开电极的移动方向上施加在端子金属配合器103上,并且由于这个原因,存在着可能使端子金属配合器103从电容器102的电极脱离的担心。另一方面,如图15所示,在电容器102的长度L大于一对端子金属配合器103之间的距离的情况下,一对端子金属配合器103在彼此离开的移动方向上伸展。结果,端子金属配合器103的基端部分在彼此移动离开的方向上弯曲,而后,在压紧电容器102的电极的状态下焊接端子金属配合器103的顶端部分。因此,排斥力F沿离开电极的移动方向施加在端子金属配合器103上,并且由于这个原因,存在着可能使端子金属配合器103从电容器102的电极分离的担心。更准确地说,即使在电容器102的长度L处于公差范围之内的情况下,在端子金属配合器103与电容器102相连接的状态下,排斥力F沿离开电极的移动方向施加在端子金属配合器103上,并且由于这个原因,存在着可能使端子金属配合器103从电容器102的电极分离的担心。此外,由于在端子金属配合器103压紧电容器102的电极的状态下它们必须彼此连接,所以在将端子金属配合器103连接到电容器102的电极的情 况下,存在着工作效率低的另一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中的那些困扰。具体说,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能够防止发生由于电极接触部与电容器的电极分离的现象所引起的不良连接,而且,在将电极接触部连接到电容器的电极时能够提高可操作性。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是一种连接器,其包括:电容器,该电容器具有分别形成在该电容器彼此相对的两个端面上的一对电极;一对端子金属配合器,其包括分别与所述一对电极接触的一对电极接触部,以及分别从所述电极接触部延续的端子部;以及板,所述一对端子金属配合器被彼此间隔地保持在其上;该连接器的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接触部具有各自的倾斜部分,其中在该电极接触部没有与所述电极接触的状态下,一对所述电极接触部之间的距离在朝着该电极接触部的远离所述端子部的端部的方向上变短。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一对平坦部分可以分别从所述倾斜部分的远离所述端子部的端部延续,并且彼此相对的所述平坦部分的内表面平行。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是一种用于将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连接器的电容器连接到所述端子金属配合器的方法,在一对所述电极接触部没有与一对所述电极接触的状态下,将焊接材料施加到所述电容器的电极的表面,而后,在所述电极接触部与所述电极接触的状态下,对所述电极接触部加压并加热,因而使所述焊接材料熔融,从而使所述电极接触部连接于所述电容器的电极。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在所述连接器中包括:具有分别形成在该电容器彼此相对的两个端面上的一对电极的电容器;包括分别与所 述一对电极接触的一对电极接触部和分别从所述电极接触部延续的端子部的一对端子金属配合器;以及所述一对端子金属配合器彼此间隔地保持在其中的板,所述电极接触部具有各自的倾斜部分,其中在该电极接触部没有与所述电极接触的状态下,一对所述电极接触部之间的距离在朝着远离所述端子部的该电极接触部的端部的方向上变短。因此,在电容器沿纵向的长度是公差范围内的最小值的情况下,即使端子金属配合器不像往常那样压紧所述电容器的电极,所述电极接触部的末端部也与所述电容器的电极产生接触。另一方面,在电容器沿纵向的长度是公差范围内的最大值的情况下,即使端子金属配合器不像往常那样压紧所述电容器的电极,一对所述电极接触部也被电容器伸展,并且在一对所述电极接触部在离开电容器的电极移动的方向上弹性变形的状态下,这对电极接触部与电容器产生接触。具体地,只要电容器沿纵向的长度在公差范围内,即使端子金属配合器不像往常那样压紧电容器的电极,在电极接触部中也产生弹性回复力。由于这些弹性回复力,电极被卡紧在一对电极接触部之间,从而使得电容器的电极能够与电极接触部接触。因此,在离开电容器的电极移动的方向上,在电极接触部中将不产生排斥力,并且电极接触部将不会与电容器的电极脱离。结果,能够防止在电极接触部与电容器之间发生不良连接。此外,由于电容器被卡紧在一对电极接触部之间,所述电容器被电极接触部保持。结果,电容器相对于电极接触部定位,并且电容器将不会相对于电极接触部移动,以这种方式,在将电容器的电极连接到电极接触部的时候能够增强可操作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所述一对平坦部分别从所述倾斜部分的远离所述端子部的端部延续,并且彼此相对的所述平坦部的内表面彼此平行。因此,一对平坦部分别与电容器的电极产生面接触。结果,提高了平坦部用于保持电容器的保持力,并且使电容器相对于电极接触部定位。因此,电容器将不会相对于端子金属配合器移动,并且在将电容器的电极连接到电极接触部时能够进一步增强可操作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用于将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连接器的电容器连接到端子金属配合器的方法中,在一对电极接触部没有与一对电极接触的状态下,将焊接材料施加到电容器的电极的表面,而后,在电极接触部与电极接触的状态下,对该电极接触部加压并加热,因而使焊接材料熔融,从而将电极接触部连接于电容器的电极。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在电极接触部与电容器之间发生不良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2是沿图1的线I-I截取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了将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端子金属配合器插入到板中的方式的透视图。
图4是示出了将电容器向其中保持有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端子金属配合器的板移近的方式的透视图。
图5是示出了保持在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板中的端子金属配合器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图6是示出了电容器被卡紧在图1所示的电容器的一对端子金属配合器之间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7是沿图6的线II-II截取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了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端子金属配合器的一对平坦部在加压的状态下加热的方式的说明图。
图9是示出了将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端子金属配合器的一对平坦部接合到电容器的电极的方式的说明图。
图10是示出了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端子金属配合器的一对倾斜部在加压的状态下加热的方式的说明图。
图11是示出了将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组装部件插入壳体中的方式的透视图。
图12是示出了常规连接器的局部切掉的透视图。
图13是图12所示的常规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14是示出了形成图13所示的电容器的方式的透视图。
图15是用于说明常规连接器中的问题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图1至11来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器。
如图1和2所示,连接器1包括组装部件6和用于容纳该组装部件6的壳体5。该组装部件6具有电容器2,该电容器2具有分别形成在其彼此相对的两个端面2a上的一对电极(未示出);一对分别连接于设置在该电容器上的一对电极的端子金属配合器3;以及所述端子金属配合器3彼此以一定间隔保持在中的板。
上述电容器2是通过卷绕两片绝缘薄膜而形成的薄膜电容器,所述绝缘薄膜在其表面上具有重叠状态的金属箔。如图4所示,该电容器2包括形成为圆柱状或棱柱状的电容器本体21以及分别设置在电容器本体21的彼此相对的两个端面2a上的一对电极(未示出)。一对电极设置在电容器本体21的相对的端面2a的整个表面上。此外,通过加热熔融的焊接材料(图8至10所示)施加到一对电极的表面。
通过对导电片金属施加冲压加工或弯曲加工得到一对端子金属配合器3。如图3所示,每个端子金属配合器3具有:与设置在电容器2上的电极相接触的电极接触部31,与配对连接器的端子金属配合器连接的端子部33以及用于将电极接触部31连结到端子部33的连结部32。一对端子金属配合器3沿该端子金属配合器3的纵向分别插入到设置在板4中的保持室41内。当已经将端子金属配合器3插入到保持室41中时,连结部32以及在靠近该连结部32一侧的端子部33的一部分33A位于保持室41内,而电极接触部31以及在远离连结部32一侧的端子部33的另一部分33B位于保持室41外面。具体说,当已经将端子金属配合器3插入保持室41时,电极接触部31和端子部33的所述另一部分33B暴露在外。
如图5所示,每个上述电极接触部31具有:在电极接触部31没有与电极接触的状态下,随着朝向远离端子部33的电极接触部31的端部3a前进在趋近电容器2的方向上倾斜的倾斜部分34;从所述倾斜部分34的靠近端部3a一侧延续的平坦部分35;以及从所述倾斜部分34的远离端部3a一侧延续的基体部分36。倾斜部34以这样的方式形成,使所述一对电极接触部31之间的距离随着朝向该电极接触部31的端部3a前进而变短。
如图2所示,在电极接触部31没有弹性变形的状态下一对平坦部分35之间的距离L1等于电容器2的长度L(图4所示)。具体说,一对平坦部分35之间的距离L1形成为等于电容器2的长度L在公差范围内的最小值。此外,在电极接触部31没有弹性变形的状态下,倾斜部分34在靠近基体部分36一侧的端部34a之间的距离L2形成为等于电容器2的长度L在公差范围内的最大值。
一对平坦部分35之间的距离形成为在长度方向X上沿其整个长度相等。简言之,彼此相对的平坦部分35的一对内表面平行地形成。
一对基体部分36之间的距离形成为在长度方向X上沿其整个长度相等。简言之,彼此相对的基体部分36的一对内表面平行地形成。
如图4所示,当将电容器2的一对电极分别靠近一对电极接触部31拉动,并且电容器2被卡紧在电极接触部31之间时,电极接触部31与电容器的电极产生接触。在电容器2的长度L等于公差范围内的最小值的情况下,由于一对平坦部分35之间的距离L1形成为等于公差范围内的最小值,所以所述一对平坦部分35与所述一对电极产生接触。在电容器2的长度L等于公差范围内的最大值的情况下,由于一对倾斜部分34在靠近基体部分36一侧的端部34a之间的距离形成为等于公差范围内的最大值,所以所述一对倾斜部分34与所述一对电极产生接触。
连结部32沿横向Y的宽度形成为大于端子部33沿横向Y的宽度。
板4由绝缘合成树脂形成。该板4形成为块状。如图3和4所示,板4具有端子金属配合器3插入其中的一对保持室41,以及用于连通这些保持室41的连通室42。连通室42设置在一对保持室41之间。连通室42是通过在纵向X上靠近一端4a一侧使板4的表面凹入而形成的空间。
如图6和7所示,一对保持室41沿着横向Y上间隔地设置。此外,保持室41形成为沿纵向X延伸的筒状。具体说,保持室41沿纵向X的相对两端4a、4b连通至板4的外部。上述端子金属配合器3沿纵向X从一端4a到另一端4b插入到这些保持室41中。
每个保持室41都包括第一容纳室43和沿纵向X在一条直线上从该第一容纳室43延续的第二容纳室44。第一容纳室43沿纵向X的宽度形成为等于端子金属配合器3的连结部32的宽度,并且第二容纳室44沿横向Y的宽度形成为等于端子金属配合器3的端子部33的宽度。具体说,第一容纳室43沿横向Y的宽度形成为小于第二容纳室44沿横向Y的宽度。
在端子金属配合器3的连结部32位于第一容纳室43内,并且端子部33的一部分33A位于第二容纳室44内的状态下,将模制材料8注入保持室41中。当被注入的模制材料8已经凝固时,一对端子金属配合器3被保持在保持板4中。
现在,将描述具有上述结构的组装部件6的组装步骤。
作为第一步骤,预先单独制造具有分别形成在相对端面2a上的一对电极的电容器2,一对端子金属配合器3以及板4。然后,将焊接材 料7施加于电容器2的电极的表面。
然后,如图3所示,端子金属配合器3的端子部33向板4移近,并且端子金属配合器3从板4的一端4a插入到保持室41中。端子金属配合器3的连结部32位于保持室41的第一容纳室43内,并且端子金属配合器3的端子部33的一部分33A位于保持室41的第二容纳室44内。在这种状态下,将模制材料8注入保持室41和连通室42中。然后,使被注入的模制材料凝固。以这种方式,一对端子金属配合器3被间隔地保持在板4中(图6和7所示)。
然后,将描述将电容器2的一对电极连接到一对电极接触部31的方法。在电容器2的长度L形成为公差范围内的最小值的情况下,如图8所示,电容器2的电极分别向电极接触部31移近,并且以电容器2卡紧在一对电极接触部31之间的方式,使电容器2沿纵向X向板4移近。通过将一对电极卡紧在一对平坦部分35之间,使电极与该平坦部分35相接触。在电极与平坦部分35相接触的状态下,该平坦部分35被加压,使得一对平坦部分35彼此移近,并被加热从而使焊接材料7熔融。以这种方式,电容器2的一对电极接合(连接)到一对电极接触部31(图9所示)。
另一方面,在电容器2的长度L形成为公差范围内的最大值的情况下,如图10所示,电容器2的电极分别向电极接触部31移近,并且以电容器2卡紧在一对电极接触部31之间的方式,使电容器2沿纵向X向板4移近。一对电极接触部31在彼此离开的移动方向上弹性变形,并且一对电极接触部31伸展以便彼此离开移动。当一对电极接触部31在彼此离开的移动方向上弹性变形时,在电极接触部31中产生的弹性恢复力。由于这些弹性恢复力,一对电极被卡紧在一对倾斜部34之间,并且该电极与倾斜部分34产生接触。在所述一对电极与一对倾斜部34接触的状态下,该倾斜部34在彼此移近的方向上被加压,并被加热从而使焊接材料7熔融。以这种方式,电容器2的一对电极 接合(连接)到一对电极接触部31。
更具体地描述,在将电容器2的一对电极连接到电极接触部31时,使用充有正电压的一对导电金属板9A,和充有负电压的一对导电金属板9B。在电容器2的所述一对电极与所述一对电极接触部31之间的触点已经位于一对金属板9A之间和一对金属板9B之间以后,金属板9A和金属板9B在彼此靠近移动的方向上移动。此时,电压分别施加于金属板9A、9B。然后,在金属板9A、9B中产生焦耳热,并且该焦耳热将一对焊接材料7加热从而使该焊接材料7熔融。在被熔融的焊接材料7已经凝固之后,移动该金属板9A、9B以便彼此分离。于是,电容器2的一对电极接合(连接)到一对电极接触部31。以这种方式,组装了组装部件6。
壳体5由绝缘合成树脂形成。如图1和2所示,壳体5形成为沿纵向X延伸的筒状,并且包括:具有一对端子部33穿过的一对孔50的基板部51,从该基板部51的周边边缘朝着一侧竖立的第一筒部52,从该孔50的周边边缘朝着另一侧竖立的一对第二筒部53,以及设置在一对第二筒部53之间的中间部54。将上面描述述组装部件6沿纵向X从一端5a向另一端5b插入该壳体5中。
当将组装部件6插入该壳体5中时,如图2所示,电容器2,板4,以及端子金属配合器3的电极接触部31、连结部32和端子部33的一部分33A位于第一筒部52内,而端子部33的另一部分33B位于第二筒部53内。在这种状态下,将模制材料8注入壳体5的第一筒部52中。
然后,将描述具有上述结构的连接器的组装步骤。
如图11所示,通过在端子部33一侧移动组装部件6向壳体5移近,将组装部件6从一端5a插入插入壳体5中。电容器2,板4,以及 端子金属配合器3的电极接触部31、连结部32和端子部33的一部分33A位于第一筒部52内,而端子部33的另一部分33B位于第二筒部53内。在这种状态下,将模制材料8注入第一筒部52中。然后,使被注入的模制材料凝固。以这种方式,组装了连接器。
根据上面所述实施例,在电容器2的长度L是公差范围内的最小值的情况下,即使电极接触部31没有压紧电极,电容器2的一对电极也与一对平坦部分35产生接触。因此,将不会像以前那样在电极接触部31中在沿着离开电容器2的电极移动的方向上产生排斥力,并且能够防止在端子金属配合器3与电容器2之间发生不良连接。另一方面,在电容器2的长度L是公差范围内的最大值的情况下,如图10所示,一对电极接触部31在彼此分离的方向上弹性变形,并且电极接触部31在彼此分开移动的方向上伸展。当一对电极接触部31在彼此分离的方向上弹性变形时,在电极接触部31中产生弹性回复力。由于这些弹性回复力,电极被卡紧在一对倾斜部分34之间,从而使得电极能够与倾斜部分34接触。因此,将不会像以前那样在电极接触部31中沿离开电容器2的电极移动的方向上产生排斥力,并且能够防止在端子金属配合器3与电容器2之间发生不良连接。此外,由于电容器2被卡紧在一对电极接触部31之间,所以电容器2被电极接触部31保持。结果,使电容器2相对于电极接触部31定位,并且电容器2将不会相对于电极接触部31移动。以这种方式,在将电容器2的电极连接到电极接触部31时能够增强可操作性。
此外,由于平坦部分35在远离端子部33的端部3a一侧与倾斜部分34连续,并且彼此相对的平坦部分35的内表面平行,所以一对平坦部分35分别与电容器2的电极产生面接触。结果,提高了平坦部分35用于保持电容器2的保持力,因而,使电容器2相对于电极接触部31定位,并且同时,电容器2将不会相对于端子金属配合器3移动。因此,在将电容器2的电极连接到电极接触部31时能够进一步增强可操作性。
此外,在用于将权利要求1或2所主张的连接器1的电容器2连接到端子金属配合器3的方法中,在一对电极接触部31没有与一对电极接触的状态下,将焊接材料7施加到电容器2的电极的表面,而后,在电极接触部31与电极接触的状态下,对电极接触部31加压并加热,从而使焊接材料7熔融。以这种方式,将电极接触部31连接于电容器2的电极,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在电极接触部31与电容器2之间发生不良连接。
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每个电极接触部31都具有倾斜部分34和从该倾斜部分34延续的平坦部分35,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这种情况,而是在电极接触部31中不需要设置平坦部分35。该电极接触部31可以仅仅具有倾斜部分34。
应当指出的是,上述实施例仅仅示出了本发明的代表性实例,而且本发明不局限于该实施例。换言之,能够通过在不偏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之内进行各种修改来实现本发明。
本申请基于2011年3月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1-050090,并且其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考。
Claims (3)
1.一种连接器,包括:
电容器,该电容器具有分别形成在该电容器的彼此相对的两个端面上的一对电极;
一对端子金属配合器,包括分别与所述一对电极接触的一对电极接触部,以及分别从所述电极接触部延续的端子部;以及
板,所述一对端子金属配合器彼此间隔地保持在该板中;
其中,所述电极接触部具有各自的倾斜部分,其中在该电极接触部没有与所述电极接触的状态下,一对所述电极接触部之间的距离在朝着远离所述端子部的该电极接触部的端部的方向上变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一对平坦部分别从远离所述端子部的所述倾斜部的端部接续,并且彼此相对的所述平坦部分的内表面平行。
3.一种用于将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的电容器连接到所述端子金属配合器的方法,在一对所述电极接触部没有与一对所述电极接触的状态下,将焊接材料施加到所述电容器的电极的表面,随后,在所述电极接触部与所述电极接触的状态下,对所述电极接触部加压并加热,因而使所述焊接材料熔融,从而使所述电极接触部连接于所述电容器的电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050090 | 2011-03-08 | ||
JP2011050090A JP5671378B2 (ja) | 2011-03-08 | 2011-03-08 |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を構成するコンデンサと端子金具との接続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683944A true CN102683944A (zh) | 2012-09-19 |
CN102683944B CN102683944B (zh) | 2014-11-05 |
Family
ID=468155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058217.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83944B (zh) | 2011-03-08 | 2012-03-07 | 连接器以及用于将该连接器的电容器与端子金属配合器连接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671378B2 (zh) |
KR (1) | KR101333888B1 (zh) |
CN (1) | CN102683944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955469A (zh) * | 2018-05-22 | 2018-12-07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机盘与背板互配时的接触行程测量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963423A (en) * | 1997-05-23 | 1999-10-05 |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 Surface moun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
JP2008066427A (ja) * | 2006-09-06 | 2008-03-2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コンデンサ |
CN201230009Y (zh) * | 2008-05-10 | 2009-04-29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JP4296162B2 (ja) * | 2005-05-19 | 2009-07-15 | 株式会社廣杉計器 | 部品用端子 |
CN101908818A (zh) * | 2009-06-08 | 2010-12-08 | 苹果公司 | 便携式电源适配器、电子设备、电源适配器以及组装电源适配器的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605526Y2 (ja) * | 1992-04-13 | 2000-07-24 | 富山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チップ形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 |
JPH069053U (ja) * | 1992-07-08 | 1994-02-04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電池ホルダ |
JPH0696751A (ja) * | 1992-09-14 | 1994-04-08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充電式電気機器 |
JP2001274038A (ja) * | 2000-03-27 | 2001-10-05 | Shizuki Electric Co Inc | コンデンサ |
JP5233294B2 (ja) * | 2008-01-28 | 2013-07-10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電子部品 |
JP5338127B2 (ja) * | 2008-05-08 | 2013-11-13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電子部品 |
JP5638932B2 (ja) * | 2010-12-21 | 2014-12-10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電子部品内蔵コネクタ |
-
2011
- 2011-03-08 JP JP2011050090A patent/JP5671378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
- 2012-03-07 CN CN201210058217.9A patent/CN10268394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03-07 KR KR1020120023197A patent/KR101333888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963423A (en) * | 1997-05-23 | 1999-10-05 |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 Surface moun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
JP4296162B2 (ja) * | 2005-05-19 | 2009-07-15 | 株式会社廣杉計器 | 部品用端子 |
JP2008066427A (ja) * | 2006-09-06 | 2008-03-2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コンデンサ |
CN201230009Y (zh) * | 2008-05-10 | 2009-04-29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1908818A (zh) * | 2009-06-08 | 2010-12-08 | 苹果公司 | 便携式电源适配器、电子设备、电源适配器以及组装电源适配器的方法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955469A (zh) * | 2018-05-22 | 2018-12-07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机盘与背板互配时的接触行程测量方法 |
CN108955469B (zh) * | 2018-05-22 | 2020-05-05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机盘与背板互配时的接触行程测量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671378B2 (ja) | 2015-02-18 |
CN102683944B (zh) | 2014-11-05 |
JP2012186116A (ja) | 2012-09-27 |
KR20120102528A (ko) | 2012-09-18 |
KR101333888B1 (ko) | 2013-11-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84087B (zh) | 接触元件以及这种接触元件在插接连接中的应用 | |
CN101872910B (zh) | 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 | |
CN101897056B (zh) | 具有改进组装式结构的pcm和采用该pcm的电池组 | |
CN102044692B (zh) | 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5702999A (zh) | 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和二次电池 | |
CN103299466B (zh) | 用于燃料电池堆的连接器系统 | |
CN102024933A (zh) | 可再充电电池 | |
CN107534119B (zh) | 具有改进的用于单元连接器元件的焊接技术的蓄电池组件 | |
CN104283065A (zh) | 电连接器及爆管的连接装置 | |
CN109103400A (zh) | 汇流条结构 | |
EP0717453B1 (en) |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packed battery | |
US20220216575A1 (en) | Method for producing a battery and battery | |
US20160240280A1 (en) | Connector for Connecting Cellular Electrical Elements | |
CN102683944B (zh) | 连接器以及用于将该连接器的电容器与端子金属配合器连接的方法 | |
JP6575869B2 (ja) | フィルムコンデンサ | |
CN203119112U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202444090U (zh) | 连接器 | |
US11011807B2 (en) | Battery and frame for mechanically coupling electrode tab to electrode lead in battery | |
CN1455465A (zh) | 电池极板 | |
US20150221450A1 (en) | Electrochemical device | |
US7737607B2 (en) | Actuator having first and second electrodes and deformable joining member and method for mounting actuator | |
CN103378428A (zh) | 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焊接于电路板上的方法 | |
KR20080015156A (ko) | 접속부재로서의 금속 플레이트 및 이를 사용하여 제조되는전지팩 | |
CN207818709U (zh) | 电池模组 | |
WO2014077143A1 (ja) | 端子金具付き電線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