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83609A - 一种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83609A
CN102683609A CN2011100606925A CN201110060692A CN102683609A CN 102683609 A CN102683609 A CN 102683609A CN 2011100606925 A CN2011100606925 A CN 2011100606925A CN 201110060692 A CN201110060692 A CN 201110060692A CN 102683609 A CN102683609 A CN 1026836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parent
layer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inverted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6069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明杰
王平
钟铁涛
黄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ceans King Ligh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Oceans King Ligh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Oceans King Lighting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ceans King Ligh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Oceans King Lighting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ceans King Ligh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Oceans King Lighting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Oceans King Ligh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06069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83609A/zh
Publication of CN1026836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836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包括:透明基底,所述透明基底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开设有阵列分布的凹透镜型的凹部;透明阳极,其结合在所述透明基底的第二表面上;有机电致发光结构,其结合在所述透明阳极与透明基底结合的相对的表面上;所述有机电致发光结构含有至少一层发光层;以及透明阴极,其结合在所述有机电致发光结构与透明阳极结合的相对的表面上。本发明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不通电时透明,通电时单面出光,所发出的光线从透明阴极射出,发光亮度高、发光性能稳定。该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备方法工序简单,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适于工业化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光源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电光源行业一直是世界各国竞相研究的热点,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广泛使用的光源为气体放电光源,这种光源的原理是将灯的内部经抽真空后充入含汞的混合气体,利用气体放电发光或气体放电产生的紫外光激发荧光粉发光。然而,气体放电光源的脉冲光闪容易导致人视觉疲劳,而且汞污染环境,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研究开发节能又环保的绿色光源来替代传统光源,成为各国竞相研究的重要课题。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是电光源中的一种。1987年,美国Eastman Kodak公司的C.W.Tang和VanSlyke报道了有机电致发光研究中的突破性进展。利用超薄薄膜技术制备出了高亮度,高效率的双层小分子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该双层结构的器件中,10V下亮度达到1000cd/m2,其发光效率为1.51lm/W、寿命大于100小时。1990年,英国剑桥大学Burronghes等人首次提出用高分子共轭聚合物聚苯撑乙烯(PPV)制成聚合物电致发光(EL)器件,随后,美国加洲大学Heeger教授领导的实验组于1991年进一步确证了聚合物电致发光特性,并进行了改进。从此有机发光器件的研究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PLED)。自此,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短短的十几年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目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已经获得了如下的一些优点:(1)OLED属于扩散型面光源,不需要像发光二极管(LED)一样通过额外的导光系统来获得大面积的白光光源;(2)由于有机发光材料的多样性,OLED照明可根据需要设计所需颜色的光;(3)OLED可在多种衬底如玻璃、陶瓷、金属、塑料等材料上制作,这使得设计照明光源时更加自由;(4)采用制作OLED显示的方式制作OLED照明面板,可在照明的同时显示信息;(5)OLED在照明系统中还可被用作可控色,允许使用者根据个人需要调节灯光氛围;(6)OLED能做成透明器件,这样当器件应用在窗户玻璃上时,白天以外光为光源,夜晚则能作为照明光源。
虽然目前OLED具有上述所述的优点,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如OLED均是通电时双面出光、发光强度不高等。其中,双面出光的OLED不利于光线的集中,限制了该OLED的应用范围,如在照明光源领域的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一种发光亮度高、发光性能稳定、单面出光的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以及,上述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
透明基底,所述透明基底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开设有阵列分布的凹透镜型的凹部;
透明阳极,其结合在所述透明基底的第二表面上;
有机电致发光结构,其结合在所述透明阳极与透明基底结合的相对的表面上;所述有机电致发光结构含有至少一层发光层;以及
透明阴极,其结合在所述有机电致发光结构与透明阳极结合的相对的表面上。
以及,一种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透明基板,在所述透明基板的第一表面形成阵列分布的凹透镜型的凹部,制备成透明基底;
在所述透明基底的第二表面上镀透明阳极;
在所述透明阳极与透明基底结合的相对的表面镀有机电致发光结构,所述有机电致发光结构含有至少一层发光层;
在所述有机电致发光结构与透明阳极结合的相对的表面镀透明阴极,得到所述的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本发明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其透明基底一表面为开设有凹透镜型的凹部,该凹部具有凹面,该结构的透明基底能有效的降低光线的折射,起到反射镜的作用,将从发光层发射来的光反射至阴极,并从阴极射出,从而提高了该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亮度。由于含有至少一层发光层,因此,可以灵活调节该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光颜色。未通电时,该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呈透明,从而扩宽了其应用范围。该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采用镀层的方法制备而成,使得各层之间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其发光性能稳定。同时,该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备方法工序简单,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适于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一种优选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另一种优选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又一种优选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本发明实施例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与现有的以Al为阴极、基底两面为平面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能量效率-电流密度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的发光原理是基于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电子从阴极注入到有机物的最低未占有分子轨道(LUMO),而空穴从阳极注入到有机物的最高占有轨道(HOMO)。电子和空穴在发光层相遇、复合、形成激子,激子在电场作用下迁移,将能量传递给发光材料,并激发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激发态能量通过辐射失活,产生光子,释放光能。
本发明实施例依据上述原理提供一种发光亮度高、发光性能稳定、单面出光的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如图1至图3所示,其包括透明基底1,该透明基底1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开设有阵列分布的凹透镜11型的凹部;透明阳极2,其结合在该透明基底1的第二表面上;有机电致发光结构3,其结合在该透明阳极2与透明基底1结合的相对的表面上,该有机电致发光结构3至少含有一层发光层33;以及透明阴极4,其结合在有机电致发光结构3与阳极2结合的相对的表面上。这样,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其透明基底1一表面开设有阵列分布的凹透镜11型的凹部,凹部具有凹面12,该种透明基底1能有效的降低光线的折射,起到反射镜的作用,将从发光层33发射来的光反射至阴极4,并从阴极4射出,从而提高了该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亮度高;由于含有至少一层发光层33,因此,可以灵活调节该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光颜色;未通电时,该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呈透明,从而扩宽了其应用范围。
具体地,上述透明基底1的第一表面上凹透镜11型的凹部直径优选大于0μm、小于或等于20μm,焦距优选为大于0、小于或等于30μm。该直径和焦距的凹透镜11型的凹部能进一步的降低光线的折射,提高光线的全反射,从而进一步提高该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出光强度。该透明基底1的材质可以选取本技术领域中折射率较高的透明材料,如玻璃和透明聚合物薄膜材料等。透明基底1的厚度可以采用本领域常用的厚度。本发明实施例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工作时,由发光层33被激发,发出的光射向透明基底1时,光会在透明基底1界面发生折射和反射,发生折射的光造成该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射出光的损耗,而发生反射的光反射至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透明阴极4射出,能增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出光的取光效率。因此,该透明基底1能有效地改变光发生折射的界面特性,使原发生折射光射向该透明基底1界面后发生全反射或反射,从而能进一步增强该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出光效率。
上述透明阳极2的材质优选为铟锡氧化物(ITO)、掺铝的氧化锌(AZO)、掺铟的氧化锌(IZO)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铟锡氧化物(ITO)。透明阳极2的厚度优选为100nm~150nm,更优选为100nm。该优选的透明阳极2材质和厚度具有更优良的导电性能,能有效降低透明阳极2在工作过程中的热量,同时还具有优良的透光性能。
上述透明阴极4优选包括Al层41、Ag层42中的至少一层和/或增透膜层43;所述Al层41或Ag层42结合在有机电致发光结构3与透明阳极2结合的相对的表面上。其中,当该透明阴极4含有增透膜层43时,其厚度优选为30nm~50nm,其材质为ZnS、ZnSe、Alq、TPD、C60或MoO3中的至少一种。当该透明阴极4含有Ag层时,其厚度优选为10nm~20nm;当该透明阴极4含有Al层时,其厚度为1nm~2nm。
更优选地,上述透明阴极4优选包括依次结合的Al层41、Ag层42、增透膜层43,Al层41结合在有机电致发光结构3与透明阳极2结合的相对的表面上。该优选层结构的透明阴极4能有效的降低其在通电过程中的所产生的热量,同时具备优良的透光性能,同时,在未工作时呈透明,从而扩宽了该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应用范围。含有的增透膜层43能进一步增强透明阴极4的透光性,提高透明阴极4的光输出效率;同时将透明阴极4的导电层如Al层41、Ag层42与空气接触,从而阻止了导电层的氧化,保证了透明阴极4的透光性以及延长了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寿命。
上述有机电致发光结构3含有的发光层33可以是一层发光层,也可以是两层或者三层发光层。当然,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置三层以上的发光层。该发光层33的每一层厚度优选为5nm~20nm,发光层33的材质可以是本技术领域常用的发光材料。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机电致发光结构3优选设置三层发光层,如图1所示,有机电致发光结构含有依次结合的红光发光层331、绿光发光层332、蓝光发光层333。在工作工程中,该红光发光层331、绿光发光层332、蓝光发光层333三层发光层共同作用,使得该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出白光,可将该倒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用于照明领域。
进一步地,上述有机电致发光结构3还包括空穴注入层31、空穴传输层32中的至少一种,和/或电子传输层34、电子注入层35中的至少一种。其中,空穴注入层31、空穴传输层32中的至少一种结合在透明阳极2与发光层33之间,电子传输层34、电子注入层35中的至少一种结合在发光层33与透明阴极4之间。
上述空穴注入层31的厚度优选为10nm~15nm,其材质优选为过渡金属氧化物,更优选为MoO3、WO3、VO2或V2O5。空穴传输层32厚度优选为5nm~20nm,其材质优选为苯基吗琳(NPB),当然也可以为N,N’-二(3-甲基苯基)-N,N’-二苯基-4,4’-联苯二胺(TPD)、N,N’-(1-萘基)-N,N’-二苯基-4,4’-联苯二胺(TPD)、1,3,5-三苯基苯(TDAPB)、酞菁铜CuPc或P型掺杂无机半导体中的至少一种。电子传输层34的厚度优选为20nm~80nm,其材质优选为8-羟基喹啉铝(Alq3)、2-(4-联苯基)-5-(4-叔丁基)苯基-1,3,4-噁二唑(PBD)、2,5-二(1-萘基)-1,3,4-二唑(BND)、1,2,4-三唑衍生物(如TAZ等)、N-芳基苯并咪唑(TPBI)、喹喔啉衍生物(TPQ)或n型掺杂无机半导体中的至少一种。电子注入层35的厚度优选为0.5nm~20nm,其材质优选为LiF或Li。当电子注入层35材质优选为Li时,其厚度优选为1nm~2nm。当然也可以用本领域常用的其他材质替代。如,碱土金属氟化物(NaF、CsF、CaF2、MgF2)或氯化物(NaCl、KCl、RbCl)。
在上述有机电致发光结构3中,空穴和电子彼此相遇并复合,发光材料直接或通过能量传递被激发,激发的发光材料通过发光返回基态。在有机电致发光结构3中加入了载流子注入层来改善载流子的注入效率,不但保证了有机功能层与透明基底1间的良好附着性,而且还使得来自透明阳极2和透明阴极4的载流子更容易的注入到有机功能薄膜中。其中,由于所用的空穴注入层31优选为过渡金属氧化物,这种材料与有机空穴传输层32能级比较匹配,使得阳极2的空穴注入得到了明显的加强,另外,空穴注入层31与阳极2之间能形成欧姆接触,加强了导电性能,进一步提高该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空穴注入能力,提高了其发光亮度和强度,有效的调节电子和空穴的注入和传输速率,平衡载流子,控制复合区域,获得了理想的发光亮度和发光效率。
由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可以至少是如下的几种结构的优选实施例,当然不仅仅限于下述结构:
第一种结构: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依次结合的一透明基底1、透明阳极2、空穴注入层31、空穴传输层32、红光发光层331、绿光发光层332、蓝光发光层333、电子传输层34、电子注入层35、Al层41、Ag层42和增透膜层43。其中,该透明基底1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开设有阵列分布的凹透镜型11的凹部,凹部具有凹面12,第二表面与透明阳极2结合,该第二表面可以是但不限于平面;空穴注入层31、空穴传输层32、红光发光层331、绿光发光层332、蓝光发光层333、电子传输层34、电子注入层35构成有机电致发光结构3;Al层41、Ag层42和增透膜层43构成透明阴极4。
第二种结构: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依次结合的透明基底1、透明阳极2、空穴注入层31、红光发光层331、蓝光发光层333、电子注入层35、Al层41、Ag层42和增透膜层43。其中,该透明基底1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开设有阵列分布的凹透镜型11的凹部,凹部具有凹面12,第二表面与透明阳极2结合,该第二表面可以是但不限于平面;空穴注入层31、红光发光层331、蓝光发光层333、电子注入层35构成有机电致发光结构3;Al层41、Ag层42和增透膜层43构成透明阴极4。
第三种结构: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依次结合的透明基底1、透明阳极2、空穴传输层32、发光层33、电子传输层34、Al层41、Ag层42。其中,该透明基底1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开设有阵列分布的凹透镜型11的凹部,凹部具有凹面12,第二表面与透明阳极2结合,该第二表面可以是但不限于平面;空穴传输层32、发光层33、电子传输层34构成有机电致发光结构3;Al层41和Ag层42构成透明阴极4。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上述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工艺流程图如图4所示,同时参见图1或2,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提供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透明基板,在所述透明基板的第一表面形成阵列分布的凹透镜11型的凹部,制备成透明基底1;其中,透明基板的第一表面构成透光基底1的第一表面,透明基板的第二表面既是透光基底1的第二表面;
S2.在透明基底1的第二表面上镀透明阳极2;
S3.在透明阳极2与透明基底1结合的相对的表面镀有机电致发光结构3,该有机电致发光结构3至少含有一层发光层33;
S4.在有机电致发光结构3与透明阳极2结合的相对的表面镀透明阴极4,得到所述的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具体地,上述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备方法的S1步骤中,透明导电基底1的结构、材质及规格如上所述,为了篇幅,在此不再赘述。该透明导电基底1优选按如下方法制备:将光刻胶涂在透光基板的第一表面上,再采用掩模板对光刻胶进行曝光并蚀刻,形成有阵列分布的光刻胶,然后采用各向同性反应离子刻蚀(RIE),在透明基板的第一表面制作凹透镜,最后去胶,得到所述的透光基底1。
上述对光刻胶进行曝光并蚀刻和各向同性反应离子刻蚀方法的按本领域现有方法进行处理即可。在对透光基板上涂光刻胶之前,优选对其前置处理,该前置处理的流程优选为:洗洁精清洗→乙醇清洗→丙酮清洗→纯水清洗,每个清洗步骤均用超声波清洗机进行清洗。每次洗涤优选采用清洗5分钟,停止5分钟,分别重复3次的方法。清洗完毕后,用红外烘箱烘干待用。该前处理其主要作用是改善透光基板表面的湿润性和吸附性,而且通过表面处理后能够进一步去除其表面的有机污染物。
上述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备方法的S2步骤中,镀透明阳极2的方式优选为蒸镀、溅射或喷镀,更优选为磁控溅射方式。在镀阳极2的过程中,真空度优选为2.7×10-3Pa。透明阳极2的材质以及镀的厚度以在上文中阐述,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备方法的S3步骤中,镀有机电致发光结构3的方式优选为蒸镀、溅射、喷镀或化学沉积方式。当该有机电致发光结构3优选包含依次结合的空穴注入层31、空穴传输层32、发光层33、电子传输层34、电子注入层35时,采用蒸镀、溅射、喷镀或化学沉积方式在透明阳极上依次镀上空穴注入层31、空穴传输层32、发光层33、电子传输层34、电子注入层35。其中,镀空穴注入层31的方式优选采用蒸镀,其蒸镀的工艺条件优选为:真空度3×10-5Pa~8×10-5Pa,蒸发速度
Figure BDA0000050099650000091
镀空穴传输层32、发光层33、电子传输层34的方式优选采用蒸镀,其蒸镀的工艺条件优选为:真空度3×10-5Pa~8×10-5Pa,蒸发速度
Figure BDA0000050099650000092
镀电子注入层35的方式优选采用蒸镀,其蒸镀的工艺条件优选为:真空度5×10-5Pa~7×10-5Pa,蒸发速度
Figure BDA0000050099650000093
有机电致发光结构3的结构等情况以在上文中阐述,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备方法的S4步骤中,镀透明阴极4的方式优选为蒸镀、溅射或喷镀,更优选为蒸镀方式。如上所述,该透明阴极4优选包括Al层41、Ag层42中的至少一层和/或增透膜层43;所述Al层41或Ag层42结合在有机电致发光结构3与透明阳极2结合的相对的表面上。当透明阴极4优选包含依次结合的Al层41、Ag层42和增透膜层43时,采用蒸镀方式在有机电致发光结构3的表面依次镀上Al层41、Ag层42和增透膜层43。在透明阴极4的过程中,真空度优选为5×10-5Pa~7×10-5Pa,蒸发速度
Figure BDA0000050099650000101
Figure BDA0000050099650000102
透透明阴极4的材质以及镀的厚度以在上文中阐述,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该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采用镀层的方法制备而成,使得各层之间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其发光性能稳定,其制备方法工序简单,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适于工业化生产。
现结合具体实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结构如图1所示,该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依次结合的透明基底1、透明阳极2、空穴注入层31、空穴传输层32、红光发光层331、绿光发光层332、蓝光发光层333、电子传输层34、电子注入层35、Al层41、Ag层42和增透膜层43。其中,该透明基底1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开设凹透镜型11的凹部,凹部具有凹面12,第二表面与透明阳极2结合,该第二表面为平面,凹透镜11在第一表面上呈阵列分布;空穴注入层31、空穴传输层32、红光发光层31、绿光发光层32、蓝光发光层33、电子传输层34、电子注入层35构成有机电致发光结构3;ZnS层41、Ag层42和Al层43构成透明阴极4。透明基底1为透明玻璃,凹部的直径为20μm、焦距为30μm,阳极2为100nm厚的ITO,空穴注入层31为10nm厚的MoO3,空穴传输层32为40nm厚的NPB,红光发光层331的厚度为10nm,绿光发光层332的厚度为10nm,蓝光发光层333的厚度为10nm,电子传输层34为50nm厚的Alq3,电子注入层35为1nm厚的LiF,Al层41的厚度为2nm、Ag层42的厚度为10nm和ZnS层43的厚度为40nm。
其制备方法如下:
(1)获取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透明基板,将该透光基板按洗洁精清洗→乙醇清洗→丙酮清洗→纯水清洗的流程进行清洗,每个清洗步骤均用超声波清洗机进行清洗。每次洗涤优选采用清洗5分钟,停止5分钟,分别重复3次的方法。清洗完毕后,用红外烘箱烘干,将光刻胶涂在该清洗并烤干的透光基板的第一表面,再采用掩模板对光刻胶进行曝光并蚀刻,形成阵列分布的光刻胶,然后采用各向同性反应离子刻蚀(RIE),在透明基板的第一表面制作出凹透镜11型的凹部,最后去胶,得到该透光基底1;其中,透明基板的第一表面构成透光基底1的第一表面,透明基板的第二表面既是透光基底1的第二表面;
(2)采用磁控溅射在透光基底1的第二表面制作一层ITO,形成透明阳极2,磁控溅射的本底真空度2.7×10-3Pa;
(3)在透明阳极2与透光基底1结合的相对的外表面采用蒸镀方式依次镀上MoO3层31、NPB层32、红光发光层331、绿光发光层332、蓝光发光层333、Alq3层34、LiF层35构成有机电致发光结构3;其中,镀MoO3层31、红光发光层331、绿光发光层332、蓝光发光层333的真空度为5×10-5Pa,蒸发速度为
Figure BDA0000050099650000111
镀NPB层32、Alq3层34的真空度为5×10-5Pa,蒸发速度为
Figure BDA0000050099650000112
镀LiF层35的真空度为7×10-5Pa,蒸发速度为
Figure BDA0000050099650000113
(4)在LiF层35与Alq3层34结合的相对的表面依次蒸镀Al层41、Ag层42和ZnS层43,从而形成透明阴极4;镀Al层41、Ag层42和ZnS层43真空度均为7×10-5Pa,蒸发速度均为
Figure BDA0000050099650000114
(5)蒸发完成后对器件进行封装,得到本实施例的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现有的以Al为阴极、基底两面为平面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作为对比例,将本实施例1的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与对比例的能量效率-电流密度进行对比测试分析。对比测试结果见表1和图4,由表1和图4可知,本实施例1的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能量效率高达35cd/A,与现有的以Al阴极、基底两面为平面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能量效率接近。由此可知,本实施例1的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不通电时透明,通电时单面出光,所发出的光线从透明阴极4射出,发光亮度高、发光性能稳定。
表1
  电流密度(mA/cm2)   5.1   11.7   16.3   20.9   29.5   39.7   51.5   70.4   92.8
  对比例(cd/A)   39.29   43.68   43.39   42.80   42.22   41.63   40.46   39.29   38.11
  实施例1(cd/A)   30.78   36.36   36.30   36.06   35.77   35.18   34.30   32.83   32.25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结构如同实施例1和图1所示。其制备方法如下:
其制备方法如下:
(1)获取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透明基板,将该透光基板按洗洁精清洗→乙醇清洗→丙酮清洗→纯水清洗的流程进行清洗,每个清洗步骤均用超声波清洗机进行清洗。每次洗涤优选采用清洗5分钟,停止5分钟,分别重复3次的方法。清洗完毕后,用红外烘箱烘干,将光刻胶涂在该清洗并烤干的透光基板的第一表面,再采用掩模板对光刻胶进行曝光并蚀刻,形成阵列分布的光刻胶,然后采用各向同性反应离子刻蚀(RIE),在透明基板的第一表面制作出凹透镜11型的凹部,得到透光基底1;其中,透明基板的第一表面构成透光基底1的第一表面,透明基板的第二表面既是透光基底1的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中凹部的直径为10μm;
(2)采用磁控溅射在透光基底1的第二表面制作一层AZO,形成透明阳极2,磁控溅射的本底真空度2.7×10-3Pa;其中,透明阳极2的厚度为120nm;
(3)在透明阳极2与透光基底1结合的相对的外表面采用蒸镀方式依次镀上WO3层31、TPD层32、红光发光层331、绿光发光层332、蓝光发光层333、PBD层34、Li层35构成有机电致发光结构3;其中,WO3层31的厚度为12nm,TPD层32的厚度为50nm,红光发光层331的厚度为5nm,绿光发光层332的厚度为8nm,蓝光发光层331的厚度为5nm,PBD层34的厚度为80nm,Li层35的厚度为2nm;镀WO3层31、红光发光层331、绿光发光层332、蓝光发光层333的真空度为8×10-5Pa,蒸发速度为
Figure BDA0000050099650000131
镀TPD层32、PBD层34的真空度为3×10-5Pa,蒸发速度为
Figure BDA0000050099650000132
镀Li层35的真空度为6×10-5Pa,蒸发速度为
Figure BDA0000050099650000133
(4)在Li层35与PBD层34结合的相对的表面依次蒸镀Al层41、Ag层42和ZnS层43,从而形成透明阴极4;镀Al层41、Ag层42和ZnS层43真空度均为5×10-5Pa,蒸发速度均为
Figure BDA0000050099650000134
(5)蒸发完成后对器件进行封装,得到本实施例的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测试本实施例制备的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如实施例1制备的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结构如图3所示,该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依次结合的透明基底1、透明阳极2、空穴传输层32、发光层33、电子传输层34、Al层41和Ag层42。其中,该透明基底1与透明阳极2结合的相对的表面为开设有凹透镜11型的凹部,与开设有凹部的凹面12相对的另一面为平面,该凹透镜11在凹面12上呈阵列分布;空穴传输层32、发光层33、电子传输层34构成有机电致发光结构3;Al层41和Ag层42构成透明阴极4。透明基底1为透明玻璃,凹部的直径为2μm、焦距为6μm,阳极2为150nm厚的IZO,空穴传输层32为40nm厚的TDAPB,发光层33的厚度为20nm,电子传输层34为80nm厚的BND,Al层41的厚度为1nm、Ag层42的厚度为20nm。
其制备方法如下:
(1)获取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透明基板,将该透光基板按洗洁精清洗→乙醇清洗→丙酮清洗→纯水清洗的流程进行清洗,每个清洗步骤均用超声波清洗机进行清洗。每次洗涤优选采用清洗5分钟,停止5分钟,分别重复3次的方法。清洗完毕后,用红外烘箱烘干,将光刻胶涂在该清洗并烤干的透光基板的第一表面,再采用掩模板对光刻胶进行曝光并蚀刻,形成阵列分布的光刻胶,然后采用各向同性反应离子刻蚀(RIE),在透明基板的第一表面制作出凹透镜11型的凹部,最后去胶,得到该透光基底1;其中,透明基板的第一表面构成透光基底1的第一表面,透明基板的第二表面既是透光基底1的第二表面;
(2)采用磁控溅射在透光基底1的第二表面制作一层IZO,形成透明阳极2,磁控溅射的本底真空度2.7×10-3Pa;
(3)在透明阳极2与透光基底1结合的相对的外表面采用蒸镀方式依次镀TDAPB层32、发光层33、BND层34,构成有机电致发光结构3;其中,镀发光层33的真空度为3×10-5Pa,蒸发速度为
Figure BDA0000050099650000141
镀TDAPB层32、发光层33、BND层34的真空度为3×10-5Pa,蒸发速度为
Figure BDA0000050099650000142
(4)在BND层34与发光层33结合的相对的表面依次蒸镀Al层41和Ag层42,从而形成透明阴极4;镀Al层41和Ag层42真空度均为6×10-5Pa,蒸发速度均为
Figure BDA0000050099650000143
(5)蒸发完成后对器件进行封装,得到本实施例的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将本实施例的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不通电时透明,通电时单面出光,所发出的光线从透明阴极4射出。经测试,本实施例的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能量效率比实施例1制备的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能量效率略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
透明基底,所述透明基底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开设有阵列分布的凹透镜型的凹部;
透明阳极,其结合在所述透明基底的第二表面上;
有机电致发光结构,其结合在所述透明阳极与透明基底结合的相对的表面;所述有机电致发光结构含有至少一层发光层;以及
透明阴极,其结合在所述有机电致发光结构与透明阳极结合的相对的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直径大于0μm,小于或等于20μm,焦距为大于0,小于或等于3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阴极包括Al层、Ag层中的至少一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阴极进一步包括增透膜层。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透膜层厚度为30nm~50nm,其材质为ZnS、ZnSe、Alq、TPD、C60或MoO3中的至少一种;所述Ag层厚度为10nm~20nm;所述Al层厚度为1nm~2nm。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结构还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中的至少一种和/或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中的至少一种结合在所述透明阳极与所述发光层之间,所述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中的至少一种结合在所述发光层与所述透明阴极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阳极的厚度为100nm~150nm,所述空穴注入层的厚度为10nm~15nm,所述空穴传输层的厚度为40nm~60nm,所述发光层的厚度为5nm~20nm;电子传输层的厚度为20nm~80nm;电子注入层的厚度为0.5nm~20nm。
8.一种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透明基板,在所述透明基板的第一表面形成阵列分布的凹透镜型的凹部,制备成透明基底;
在所述透明基底的第二表面上镀透明阳极;
在所述透明阳极与透明基底结合的相对的表面镀有机电致发光结构,所述有机电致发光结构含有至少一层发光层;
在所述有机电致发光结构与透明阳极结合的相对的表面镀透明阴极,得到所述的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基板第一表面形成阵列分布的凹透镜型的凹部方法为:将光刻胶涂在透明基板的第一表面上,再采用掩模板对光刻胶进行曝光并蚀刻,形成有阵列分布的光刻胶,然后采用各向同性反应离子刻蚀,在透明基板第一表面制作凹透镜型的凹部,最后去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镀透明阴极的方式为蒸镀,所述蒸镀时的真空度5×10-5Pa~7×10-5Pa,蒸发速度
Figure FDA0000050099640000021
CN2011100606925A 2011-03-14 2011-03-14 一种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268360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606925A CN102683609A (zh) 2011-03-14 2011-03-14 一种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606925A CN102683609A (zh) 2011-03-14 2011-03-14 一种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83609A true CN102683609A (zh) 2012-09-19

Family

ID=46815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606925A Pending CN102683609A (zh) 2011-03-14 2011-03-14 一种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8360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15363A (zh) * 2012-10-08 2014-04-09 东莞万士达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以及于基板上制作凹穴的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55168A (ja) * 1995-08-10 1997-02-25 Okaya Electric Ind Co Ltd ガス放電表示パネル
CN1551693A (zh) * 2003-05-16 2004-12-01 ��ʽ��������Զ�֯�������� 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20050064863A (ko) * 2003-12-24 2005-06-29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700832A (zh) * 2004-05-19 2005-11-23 洲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提高发光效益的发光元件结构
CN101447555A (zh) * 2008-12-29 2009-06-03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基于有机半导体异质结电荷产生层作为连接层的叠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制法
CN101747373A (zh) * 2010-01-20 2010-06-23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咔唑类化合物、含有咔唑类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85129A (zh) * 2007-08-10 2010-07-2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包含掺杂有金属的钼氧化物层的有机电子发光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1800290A (zh) * 2009-02-11 2010-08-11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采用金属氧化物掺杂作为空穴注入结构的有机发光二极管
CN101977458A (zh) * 2010-08-26 2011-02-16 清华大学 一种透视型单向照明光源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55168A (ja) * 1995-08-10 1997-02-25 Okaya Electric Ind Co Ltd ガス放電表示パネル
CN1551693A (zh) * 2003-05-16 2004-12-01 ��ʽ��������Զ�֯�������� 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20050064863A (ko) * 2003-12-24 2005-06-29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700832A (zh) * 2004-05-19 2005-11-23 洲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提高发光效益的发光元件结构
CN101785129A (zh) * 2007-08-10 2010-07-2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包含掺杂有金属的钼氧化物层的有机电子发光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1447555A (zh) * 2008-12-29 2009-06-03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基于有机半导体异质结电荷产生层作为连接层的叠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制法
CN101800290A (zh) * 2009-02-11 2010-08-11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采用金属氧化物掺杂作为空穴注入结构的有机发光二极管
CN101747373A (zh) * 2010-01-20 2010-06-23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咔唑类化合物、含有咔唑类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77458A (zh) * 2010-08-26 2011-02-16 清华大学 一种透视型单向照明光源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侯林涛,刘彭义,张靖磊,武春红,李艳武,吴冰: "MoO3作空穴注入层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发光学报》, vol. 31, no. 6, 30 June 2010 (2010-06-30), pages 326 - 330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15363A (zh) * 2012-10-08 2014-04-09 东莞万士达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以及于基板上制作凹穴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83602B (zh) 一种倒置式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68444B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69104B (zh) 一种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271464C (zh) 可发射白色光源的有机发光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US8957409B2 (en) Double-sided luminescent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3137881B (zh)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83608B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95820B (zh) 有机发光器件及其显示器
CN109378392A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显示装置
CN1871876A (zh) 电子器件和光电器件的电极结构
CN108123050A (zh) 一种以交流驱动的白光oled器件
CN102456839A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WO2009021365A1 (fr) Oled et son procédé
JP2004063209A (ja) 白色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CN113285049B (zh) 一种超声喷涂制备三氧化钨高光提取效率oled外光提取层的方法
CN102683607B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90183B (zh) 一种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83714A (zh)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及制备方法、显示屏及其终端
CN109390489A (zh) 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4882545A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83609A (zh) 一种反置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83711A (zh)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显示屏及其终端
CN104218156A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79525A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79508A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