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81641A - 信息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81641A
CN102681641A CN2011104241060A CN201110424106A CN102681641A CN 102681641 A CN102681641 A CN 102681641A CN 2011104241060 A CN2011104241060 A CN 2011104241060A CN 201110424106 A CN201110424106 A CN 201110424106A CN 102681641 A CN102681641 A CN 1026816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battery
personal computer
notebook size
conditioning package
signal cond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2410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远藤武志
川本大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6816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816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0Means for acting in the event of power-supply failure or interruption, e.g. power-supply fluctu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5Details related to the integration of battery packs and other power supplies such as fuel cells or integrated AC adapt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6Accumulators structurally combined with charging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7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ortable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computers, hand tools or pacemak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71Lids or covers for the racks or secondary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Biophys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包括:检测部分,其检测电池组与信息处理装置主体之间的连接,并且将连接信息输出到电池组;电源电路,电力被从获取了连接信息的电池组供应到电源电路;操作部分,其适合于由用户操作;以及停止部分,其在操作部分被操作时将未连接信息输出到电池组,并且即使在由检测部分检测到连接时仍然停止连接信息的输出。

Description

信息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信息处理装置,诸如安装了电池组的笔记本尺寸的个人计算机。
背景技术
电池组被安装到其上或从其拆卸的笔记本尺寸的计算机是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的主流。一般来说,电池组被可拆卸地安装到其上的电池组安装部分被设置在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的主体部分的背面上。电池组沿着基本与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的主体部分的底面平行的方向插入,以安装到电池组安装部分。电池组安装部分具有连接器。电池组安装部分的连接器以及电池组所具有的连接器被彼此连接,由此将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的主体部分与电池组彼此连接。该技术例如在日本专利公报No.2010-157442中公开。
如上所述,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包括可拆卸地安装到主体部分(主体单元)的电池组。主体单元具有印刷布线板、散热单元、驱动器(诸如HDD或固态驱动器(SSD))等,其中印刷布线板具有安装到其上的多个电子部分或组件。此外,中央处理单元(CPU)、存储器和其他电子部件或组件被安装到印刷布线板。
发明内容
现在,存在电池组在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操作期间掉出的可能性,这对于操作和数据的维护产生阻碍。为了解决这种情况,滑动操作部分通常被设置在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的主体部分(主体单元)的背表面上,通过该滑动操作部分安全地执行电池组的安装/拆卸。设置在主体部分(主体单元)的背表面上的滑动操作部分被操作,这导致可以将电池组容易地安装到主体部分或从其拆卸。因此,在需要停止从电源向主体部分的电力供应时,可以简单地通过拆卸电池组来停止从电源向主体部分的电力供应时。例如,可以简单地从主体部分拆卸电池组,以便使得电池组内的微控制器初始化或者安全地将存储器替换成另一个。
这里,假设为了增强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的主体部分的背表面的外观的美观度,主体单元具有被彼此接近地布置在主体单元内并且由通过螺纹件固定到主体单元的盖体覆盖的电池组、驱动器、存储器等。当一同覆盖电池组、驱动器、存储器等的盖体通过螺纹件固定到主体单元时,因为没有必要提供用于滑动操作部分的滑动机构及其空间,所以主体部分的背表面变得简单,并且因此,增强了主体部分的背表面的外观的美观度。然而,在安装/拆卸电池组时,需要从主体单元拆卸螺纹件(公螺纹件)来打开盖体,这使得顺利地拆卸和重新安装电池组变得困难。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了本公开,并且因此期望在不拆卸信息处理装置(诸如笔记本尺寸的个人计算机)中的电池组的状态下,产生与电池组被拆卸的情况一样的、停止来自电源的电力供应的状态。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包括:检测部分,其检测电池组与信息处理装置主体之间的连接,并且将连接信息输出到电池组;电源电路,电力从获取了连接信息的电池组供应到电源电路;操作部分,其适合于由用户操作;以及停止部分,其在操作部分被操作时将未连接信息输出到电池组,并且即使在由检测部分检测到所述连接时仍然停止连接信息的输出。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包括:检测部分,其检测电池组与信息处理装置主体之间的连接,并且将连接信息输出到所述电池组;电池组在获得所述连接信息时将电力供应到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主体;操作部分,其适合于由用户操作;以及停止部分,其在所述操作部分被操作时将未连接信息输出到所述电池组,并且即使在由所述检测部分检测到所述连接时仍然停止所述连接信息的输出。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当在电池组和信息处理装置主体彼此连接的状态下操作设置在信息处理装置中的操作部分时,未连接信息被输出到电池组。因此,停止从电池组向信息处理装置主体的电力供应。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可以在不从信息处理装置拆卸电池组的状态下,产生与电池组被拆卸的情况一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在盖体安装到信息处理装置(笔记本尺寸的个人计算机)的背表面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在盖体从信息处理装置的背表面拆卸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在盖体安装到信息处理装置的背表面的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在盖体从信息处理装置的背表面拆卸的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放大俯视图,其示出了在对形成于信息处理装置的背表面中的用于操作部分的孔附近的部分;
图6是沿着图5的线X-X所取的截面图;并且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电路图,其以框图局部地示出了信息处理装置的电源控制电路的构造。
具体实施方式
将会在下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通过将笔记本尺寸的个人计算机给出为信息处理装置,来描述各实施例。注意,对于附图共有的构成元件分别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或符号表示,并且为了简单的目的而省略了重复的描述。同样,注意按照以下顺序给出了描述。
1.信息处理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外观;
2.操作部分的构造;
3.电源控制电路的构造;
4.电源控制电路的操作;以及
5.第二实施例
1.信息处理装置的外观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从下侧向上观察作为信息处理装置的笔记本尺寸的个人计算机的状态的立体图,盖体安装到其背表面。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从下侧向上观察作为信息处理装置的笔记本尺寸的个人计算机的状态的立体图,盖体从其背表面拆卸。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在盖体被安装到笔记本尺寸的个人计算机的背表面的状态下的俯视图。同样,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在盖体从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的背表面拆卸的状态下的俯视图。在图3和图4中,背侧对应于在从用户观察时笔记本尺寸的个人计算机1的前表面那一侧,并且前侧对应于在从用户侧观察时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的背表面那一侧。
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包括显示部分2、主体部分3以及将显示部分2和主体部分3彼此连接的铰链(未示出)。
显示部分2可以通过铰链相对于主体部分3打开和关闭。显示部分2具有显示面板(未示出),其成为用于在其上显示信息的屏幕,并且在关闭状态下,显示面板面向主体部分3。显示在显示面板上的信息是由显示处理单元(未示出)产生的,该显示处理单元设置在显示部分2的壳体内并且根据由设置在主体部分3内的控制部分(参照图7)进行的控制来执行显示。
主体部分3包括掌托单元(键盘单元)(未示出)和主体单元4。在这种情况下,掌托单元构成主体部分3的上表面侧部分。同样,主体单元4构成主体部分3的底表面侧部分。掌托单元和主体单元4被彼此结合以结合到主体部分3中。
主体单元4具有印刷布线板、散热单元、驱动器(诸如硬盘驱动器)等,其中多个电子部件或组件等安装到印刷布线板。中央处理单元(CPU)、存储器或其他电子部件或组件被安装到印刷布线板。
笔记本尺寸的个人计算机1包括电池组50(参照图7),其可拆卸地安装到主体部分3(主体单元4)。例如锂离子聚合物电池组等被用作电池组50。如图2和图4所示,电池组50安装到其中/从其拆卸的凹陷空间10设置在笔记本尺寸的个人计算机1的主体部分3(主体单元4)的背表面的附近。凹陷空间10被划分为电池组安装部分10a、HDD安装部分以及存储器安装部分。在图2和图4中,示出了电池组50被从电池组安装部分10a拆卸并且HDD 12(辅助存储装置的示例)和存储器13(主记录装置的示例)被分别安装到HDD安装部分和存储器安装部分状态。
配合孔11a到11e被分别设置在主体单元4的凹陷空间10的边缘的一些部分中。配合孔11a到11e分别与盖体5的配合突起部(未示出)配合,以将盖体5布置在主体单元4上,从而覆盖凹陷空间10。在这种状态下,螺纹件6a和6b(参照图1和图3)被螺纹连接,由此使得可以将盖体5安装(固定)到主体单元4。在实施例中,电池组、HDD 12和存储器13都被容纳在凹陷空间10中,并且之后由一个盖体5覆盖,并且盖体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到主体单元4。因此,较大的盖体5看起来好像是主体单元4的背表面的外部封装表面的一部分。因此,相比于电池组、HDD 12和存储器13被容纳在不同空间中并由多个盖体分别覆盖并且多个盖体通过螺纹连接进行安装的情况,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可以增强外观的美观度。
注意,虽然在实施例中,盖体5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到主体单元4,使得盖体5在电池组等的维修/更换期间可以从主体单元4拆卸,但是本公开决不局限于此,只要盖体5被固定到主体单元4使得在由用户正常使用期间盖体不容易从主体单元4脱离就够了。例如粘合、焊接等被给出为用于将盖体5固定到主体单元4的方式。
形成在主体单元4中的孔7被用来当用户推动设置于主体单元4中的操作部分时,将细杆状构件插入其中。图5示出了在笔记本尺寸的个人计算机1的背表面上的、用于操作部分的孔7附近的部分的放大俯视图。螺钉8被用于将主体单元4固定到掌托单元。此外,盖体5从主体单元4拆卸,并且之后坞站5(功能扩展单元)被连接到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由此使其可以扩展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的功能。
2.操作部分的构造
接着,将要参照设置在主体单元4内部的操作部分的概要给出说明。
图6是沿着图5的线X-X所取的截面图。笔记本尺寸的个人计算机1包括位于主体单元4的外壳与主体单元4所安装有的印刷布线板22之间的作为操作部分的按钮20。按钮20具有按钮主体20a,其具有在截面中向下突出的凸起形状。弹性构件21a和21b均被设置在按钮主体20a与印刷布线板22之间。当用户将细杆状构件插入孔7中以推动按钮主体20a的上表面20t时,使得当按钮主体20a的下表面20b与印刷布线板22的布线部分等接触时,按钮20a被设置为接通(ON)状态。关于按钮20的操作,当用户使细杆状构件离开按钮主体20a时,按钮主体20a的下表面20b通过弹性构件21a和21b的弹性力而离开印刷布线板22的布线部分等。
如上所述,需要通过将细杆状构件插入到孔7中来操作按钮20。在某种意义上说,因为按钮20被构造并设置为被隐藏,所以用户不太可能会容易地操作按钮20。因此,在正常使用时,防止用户错误地操作按钮20,并且因此可以防止误操作。在推动按钮20的同时,通过电源控制电路30获得与在电池组50从主体单元4拆卸的情况下相同的效果,下文中将会进行描述。
注意,图6中示出的按钮20是操作部分的示例,并且因此所需要的是:在用户操作操作部分时操作部分被转为ON,并且当用户不操作操作部分时,操作部分被保持为关(OFF)状态,并且操作部分具有用户不容易操作的构造和配置。
3.电源控制电路的构造
接着,将参照图7描述笔记本尺寸的个人计算机中的电源控制电路30。
参照图7,电池组50被安装到笔记本尺寸的个人计算机1的电池组安装部分10a(参照图2和图4)。AC适配器38被连接到笔记本尺寸的个人计算机1,并且因此已经从商用电源输入的AC电压被AC适配器38转换为DC电压,并且所得到的DC电压被供应到笔记本尺寸的个人计算机1。
笔记本尺寸的个人计算机1包括电源控制电路30,其用于执行对从电池组50输入的电力以及从AC适配器38输入的电力进行的控制和切换以及向/从电池组50的信号发送/接收。电源控制电路30包括电源电路31、控制部分32、按钮20、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41和42、电阻器43和44、以及电容器45。虽然在第一实施例中,n沟道MOSFET(下文中简称为“nMOSFET”)被用作为切换元件的示例,本公开决不局限于该示例。所需要的仅是可以对接通状态和关断状态进行彼此电气切换,并且因此也可以使用任何其他合适的晶体管或任何其他合适的切换元件。
电源控制电路30的电源电路31的一个输入端子被连接到端子37(电源端子),该端子37进而连接到AC适配器38的插头。此外,电源电路31的另一个端子连接到端子36。此外,电源电路31通过电阻器43连接到nMOSFET 41的漏极端子,并且nMOSFET 41的漏极端子连接到控制部分32的输入端子。nMOSFET 41的源极端子连接到端子35。此外,nMOSFET 41的栅极端子经由电阻器44连接到端子33,并且也通过按钮20连接到地线。nMOSFET 41的栅极端子还连接到nMOSFET 42的栅极端子。nMOSFET 42的栅极端子通过电容器45连接到地线,并且nMOSFET42的源极端子直接连接到地线。nMOSFET 42的漏极端子连接到端子34。
按照通过端子33输入的信号SYS_PRS_VR或者按钮20的ON/OFF状态来控制nMOSFET 41和42(检测部分和停止部分的示例)的接通/关断操作。即使由于10使用保持在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内的RTC电池组而在电池组50与AC适配器38之间无连接的阶段中,仍然可以输出通过端子33输入的信号SYS_PRS_VR。电阻器43和44的电阻值以及电容器45的电容值根据nMOSFET 41和42的额定值(rating)以及信号SYS_PRS_VR和+Vcc的值来确定。
电池组50包括电源电路51和连接到电源电路51的控制电路52,电源电路51包括电池组(未示出)。控制电路52连接到端子53和54中的每一者,并且电源电路51连接到端子55。电池组50的端子53、54和55以一一对应的方式连接到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的端子34、35和36。端子34、35和36被设置在布置于电池组安装部分10a中的连接器(未示出)内,并且端子53、54和55设置在布置于电池组50中的连接器(未示出)内。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的连接器和电池组50的连接器彼此连接,这使得端子34、35和36与分别对应于端子34、35和36的端子53、54和55彼此连接。
电源控制电路30的电源电路31将电力供应到电源控制电路30,并且通过利用从AC适配器38或从电池组50提供的电力,将电力供应到HDD12、印刷布线板上的存储器13等。此外,电源电路31将信号SYS_PRS_VR供应到端子33。电源电路31按照由控制部分32进行的控制执行从AC适配器38或从电池组50提供电力的切换。控制部分32是用于控制电源控制电路30的模块,并且例如将嵌入式控制器(EC)用作控制部分32。
例如,当电力+VBATT从电池组50通过端子36供应到电源电路31时,控制部分32使用从电池组50供应到其的电力。此外,例如当电力从AC适配器38和电池组50二者供应到电源电路31时,控制部分32使用从AC适配器38供应的电力,并且还用该电力给电池组50的电池充电。在在电源31中切换来自AC适配器38和电池组50的电力的形式仅为示例,并且因此本公开绝不局限于此。
在将电池组50连接到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的状态下,从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的端子34输出的信号SYS_PRS被nMOSFET 42设置为低电平,即,设置为约零电平,其中信号SYS_PRS_VR被输入到nMOSFET 42的栅极端子。因此,电池组50的控制电路52通过端子53检测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已经连接到电池组50。注意,低电平为0V,并且高电平(用于漏极饱和电流的电压)例如为3.3V。
在将电池组50连接到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的状态下,输入到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的端子35的信号BATT_PRS在电池组50侧上被nMOSFET 41设置为低电平,即,设置为约零电平。因此,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的控制电路32通过端子35和nMOSFET 41检测到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已经连接到电池组50。
电力+VBATT是从电池组50的电源电路51输出到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的电源电路31的电力。只有当电池组50连接到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时,电力+VBATT才从电源电路51输出。另一方面,当电池组50从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拆卸或者按钮20被保持在ON状态(按钮主体20a被保持压下)时,没有电力+VBATT从电源电路51输出。
4.电源控制电路的操作
现在将会描述电源控制电路30的操作,以使其对应于三种情况:(1)在电池组50被安装到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的状态下;(2)在将电池组50从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拆卸的状态下;(3)在压下按钮20的状态下。
(在电池组50被安装到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的状态下)
首先,将会描述电池组50被安装到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的情况。此时,假设AC适配器38没有连接到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
信号SYS_PRS_VR从电源电路31通过端子33和电阻44供应到nMOSFET 41和42的每个栅极端子,以接通nMOSFET 41和42中的每一者。nMOSFET 42被接通,这导致通过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侧上的端子34(电池组50侧上的端子53)流动的信号SYS_PRS被设置为低电平。当电池组50被安装到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上时,信号SYS_PRS被设置为与表示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连接到电池组50的连接信息相对应的低电平。
此外,电池组50的控制电路52基于该连接信息检测到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连接到电池组50,并且控制电路52将控制信号发送到电源电路51,以使得电源电路51输出电力+VBATT。响应于该控制信号,电源电路51将电力+VBATT输出到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此外,在电池组50侧,通过端子54(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侧的端子35)流动的信号BATT_PRS被设置为低电平,这导致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的控制部分32检测到电池组50连接到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
(在将电池组50从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拆卸的状态下)
之后,将会描述电池组50从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拆卸的状态。此时,假设AC适配器38连接到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
当电池组50从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拆卸时,因为电池组50和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没有彼此连接,所以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的端子34到36中的每一者都被保持在开路状态。即使在将信号SYS_PRS_VR通过端子33和电阻器44供应到nMOSFET 41和42的每个栅极端子,以接通nMOSFET 41和42中每一者时,电池组50和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也不彼此连接。由于这个原因,通过电池组50侧的端子53流动的信号SYS_PRS变为高电平。被设置为高电平的信号SYS_PRS对应于表示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没有连接到电池组50的未连接信息。
此外,电池组50的控制电路52基于未连接信息检测到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未连接到电池组50,并且控制电路52不发送会使得电力+VBATT据此而被输出到电源51的控制信号。因此,电源电路51不将电力+VBATT输出到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此外,在电池组50侧,通过端子54(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侧的端子35)流动的信号BATT_PRS被设置为高电平,这导致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的控制部分32检测到电池组50未连接到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
(在压下按钮20的状态下)
之后,将会针对用户压下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的背侧上的按钮20(参照图6)的情况进行描述。此时,假设电池组50连接到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并且AC适配器38未连接到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
在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的背表面上的按钮20被压下而保持在ON状态时,nMOSFET 41和42的每个栅极端子都连接到地线。因此,信号SYS_PRS_VR不从电源电路31通过端子33和电阻器44输入到nMOSFET41和42的每个栅极端子,并且因此nMOSFET 42被关断。nMOSFET 42关断,这导致通过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侧的端子34(电池组50侧的端子53)流动的信号SYS_PRS不被设置为低电平,而是变为高电平。被设置为高电平的信号SYS_PRS对应于表示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未连接到电池组50的未连接信息。
同样,电池组50的控制电路52基于未连接信息检测为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未连接到电池组50,并且停止输出会使得电力+VBATT据此被输出到电源51的控制信号。因此,电源电路51停止向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输出控制信号。此外,在电池组50那侧,即使当通过端子54(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侧的端子35)流动的信号BATT_PRS被设置为低电平,因为nMOSFET 42被保持在关断状态,所以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的控制部分32认为电池组50未连接到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
下文中,表格1示出了在以下三种情况下的信号SYS_PRS、信号BATT_PRS和电力+VBATT的状态:(1)在电池组50被安装到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的状态下;(2)在将电池组50从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拆卸的状态下;(3)在压下按钮20的状态下。
表格1
如表格1所示,在电池组50未安装到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的状态下的信号SYS_PRS、信号BATT_PRS和电力+VBATT的三个状态分别与按钮20被压下的状态下的信号SYS_PRS、信号BATT_PRS和电力+VBATT的三个状态相同。也就是说,在由用户压下按钮20时,以虚拟的方式产生了与从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拆卸电池组50时相同的状态。
也就是说,在由用户压下按钮20时,信号SYS_PRS被输出到电池组50的控制电路52,由此重置电池组50的控制电路52。因此,停止从电池组50的电源电路51输出电力+VBATT。而且,当在没有从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拆卸电池组50的状态下停止压下按钮20时,重新开始从电池组50的电源电路51输出电力+VBATT。按钮20被以这种方式操作,由此获得与电池组50被从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拆卸并且之后被再次安装到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的情况相同的效果,而不需要从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拆卸电池组50。
(在压下按钮20的状态下仅连接电池组50)
注意,在上述实施例中,在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与电池组50之间进行通信,并且在电池组50侧以及在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侧分别检测信号SYS_PRS和信号BATT_PRS。然而,在仅电池组50连接到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时,只有电池组50将电力供应到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在这种情况下,仅需要控制有电池组50进行的电力+VBATT的输出。因此,所需要的是可以在电池组50侧检测信号SYS_PRS的状态,并且因此该构造也可以被采用,以使得在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侧不检测信号BATT_PRS。
例如,因为控制部分32控制在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与电池组50之间进行的充电、放电等,所以当控制部分32的工作不正常时,也有必要重置(初始化)控制部分32。由于这个原因,也可以采用如下构造:能够基于在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侧的信号BATT_PRS的状态的检测结果来识别电池组50是否连接到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并且在识别为电池组50没有连接到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时,重置控制部分32。此外,因为控制电路52控制电池组50的充电、放电等,所以当控制部分52的工作不正常时,也有必要重置(初始化)控制部分52。由于这个原因,也可以采用如下构造:能够基于在电池组50侧的信号SYS_PRS的状态的检测结果来识别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是否连接到电池组50,并且在识别为电池组50没有连接到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时,重置控制电路52。(在压下按钮20的状态下在电池组50与AC适配器38之间进行连接)
虽然AC适配器38优选地在操作按钮20的状态下提前从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拆卸AC适配器38,但是也可能用户错误地在AC适配器38被安装到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的状态下操作按钮20。也就是说,在一些情况下,在压下按钮20的状态下,电池组50和AC适配器38两者均被安装到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在这种情况下,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的控制部分32执行对电池组50和AC适配器38两者的控制。
例如,因为控制电路52控制电池组50的充电和放电等,所以当控制电路52的工作不正常时,也有必要重置(初始化)控制电路52。由于这个原因,也可以采用如下构造:能够基于在电池组50侧的信号SYS_PRS的状态的检测结果来识别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是否连接到电池组50,并且在识别为电池组50没有连接到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时,重置控制电路52。
注意,第一实施例中的电源电路31例如包括在其内部使用电容器等的充电电路。因此,即使当在AC适配器38没有连接到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的状态下将电池组50从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拆卸时,充电电路仍然执行放电,由此可以在给定的秒数时段(例如,1秒)将必要的电力(例如用于电压+Vcc的电力)供应到必要的电路。因此,在从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拆卸电池组50的时刻以及在从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拆卸电池组50之后,电源控制电路30仍然可靠地工作。由于这个原因,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内的模块(未示出)安全地工作。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举例说明了电池组、驱动器(诸如HDD)、存储器等被一同容纳在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中并且由一个盖体覆盖的情况。但是,本公开也可以应用到使用两个或更多个盖体的情况或者这种盖体并非通过螺纹件固定到主体单元的情况。
5.第二实施例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包括:检测部分42,其用于检测电池组50与信息处理装置主体3之间的连接,并且将连接信息输出到电池组50;电池组50,其用于在获取连接信息时将电力供应到信息处理装置主体3;操作部分20,其适合于由用户操作;以及停止部分42,其用于在操作部分20被操作时将未连接信息输出到电池组50,并且即使在由检测部分42检测到连接时仍然停止连接信息的输出。
应当注意,本公开绝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可以进行各种其他修改和应用示例,而不超出在权利要求中描述的本公开的主题。
本申请所包含的主题涉及于2010年12月20日递交给日本专利局的日本专利申请JP 2010-283252中公开的主题,通过引用将其结合在这里。

Claims (7)

1.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检测部分,其检测电池组与信息处理装置主体之间的连接,并且将连接信息输出到所述电池组;
电源电路,电力从获取了所述连接信息的所述电池组供应到所述电源电路;
操作部分,其适于由用户操作;以及
停止部分,其在所述操作部分被操作时将未连接信息输出到所述电池组,并且即使在由所述检测部分检测到所述连接时仍然停止所述连接信息的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所述电池组被容纳在设置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主体中的凹陷空间内并且由盖体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所述盖体由螺钉固定到所述信息处理主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在所述凹陷空间中容纳了除所述电池组之外的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所述电池组、主记录装置和辅助存储装置被容纳在所述凹陷空间中。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通过设置在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主体中的孔来进行对于所述操作部分的操作,并且所述停止部分仅在所述操作部分被操作期间输出所述未连接信息。
7.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检测部分,其检测电池组与信息处理装置主体之间的连接,并且将连接信息输出到所述电池组;
所述电池组在获得所述连接信息时将电力供应到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主体;
操作部分,其适于由用户操作;以及
停止部分,其在所述操作部分被操作时将未连接信息输出到所述电池组,并且即使在由所述检测部分检测到所述连接时仍然停止所述连接信息的输出。
CN2011104241060A 2010-12-20 2011-12-13 信息处理装置 Pending CN10268164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83252A JP2012133467A (ja) 2010-12-20 2010-12-20 情報処理装置
JP2010-283252 2010-12-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81641A true CN102681641A (zh) 2012-09-19

Family

ID=46236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241060A Pending CN102681641A (zh) 2010-12-20 2011-12-13 信息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159206A1 (zh)
JP (1) JP2012133467A (zh)
CN (1) CN102681641A (zh)
TW (1) TW20123415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00985A (zh) * 2016-01-15 2016-06-22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笔记本电脑的循环测试治具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35989A (en) * 1994-02-24 1998-11-10 Ricoh Co., Ltd. Battery system which prevents current from flowing during a short-circuiting of the battery terminals
CN100340948C (zh) * 2004-05-07 2007-10-03 索尼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电池组、电子设备的电源控制方法
CN100343780C (zh) * 1998-09-14 2007-10-17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电子装置
CN101097478A (zh) * 2006-06-30 2008-01-02 佛山市顺德区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 储存装置的电源管理方法及其系统
CN101472437A (zh) * 2007-12-28 2009-07-01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66302B2 (ja) * 1992-06-15 2001-05-1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コンピュータ
US5659247A (en) * 1994-03-10 1997-08-19 Denver Dynamics, Inc. Device for detecting metal objects passing through an opening
US5689209A (en) * 1994-12-30 1997-11-18 Siliconix Incorporated Low-side bidirectional battery disconnect switch
JPH0983621A (ja) * 1995-09-20 1997-03-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コードレス電話機
JPH11355976A (ja) * 1998-04-09 1999-12-24 Seiko Epson Corp 電子装置
JP4075246B2 (ja) * 1999-09-28 2008-04-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源ユニット
US6977482B2 (en) * 2003-02-11 2005-12-20 O2Micro International Limited Selector circuit for power management in multiple battery systems
JP2003164057A (ja) * 2001-11-26 2003-06-06 Canon Inc バッテリパック
US20030201755A1 (en) * 2002-04-25 2003-10-30 Briggs Scott W. Battery disable/enable control circuitry of a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JP2004064291A (ja) * 2002-07-26 2004-02-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携帯電話端末
TWI267730B (en) * 2004-12-22 2006-12-01 Quanta Comp Inc Battery pack design for notebook PC complete power off
KR101358411B1 (ko) * 2007-02-09 2014-02-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컴퓨터 및 그 전원공급방법
JP4581012B2 (ja) * 2008-12-15 2010-11-17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及び表示制御方法
JP2010157442A (ja) * 2008-12-26 2010-07-15 Sony Corp 電子機器およびバッテリパック
JP5570053B2 (ja) * 2009-12-25 2014-08-1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US8355247B2 (en) * 2010-11-01 2013-01-1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crew lock assembly for a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35989A (en) * 1994-02-24 1998-11-10 Ricoh Co., Ltd. Battery system which prevents current from flowing during a short-circuiting of the battery terminals
CN100343780C (zh) * 1998-09-14 2007-10-17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电子装置
CN100340948C (zh) * 2004-05-07 2007-10-03 索尼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电池组、电子设备的电源控制方法
CN101097478A (zh) * 2006-06-30 2008-01-02 佛山市顺德区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 储存装置的电源管理方法及其系统
CN101472437A (zh) * 2007-12-28 2009-07-01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00985A (zh) * 2016-01-15 2016-06-22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笔记本电脑的循环测试治具
CN105700985B (zh) * 2016-01-15 2018-12-28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笔记本电脑的循环测试治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159206A1 (en) 2012-06-21
JP2012133467A (ja) 2012-07-12
TW201234159A (en) 2012-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985178U (zh) 电池组
CN102789273B (zh) 用于计算机终端的快速装配系统
US20150143138A1 (en) System for detecting universal serial bus (usb)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US897611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electronic device
CN102819293A (zh) 具有用户可替换面板的计算机终端
KR20120057039A (ko) 삽입 감지용 유에스비 커넥터
CN102738614A (zh) 连接器及其电源管理系统
CN109841991B (zh) 节省能量的usb插座
CN103105982A (zh) 触摸屏显示装置和包括该触摸屏显示装置的便携式终端
US8463978B2 (en) Computer with ability to charge electronic device in power off state and USB interface module thereof
US7634673B2 (en) Computer host with bus interface providing output power
TW200702978A (en) DC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and computer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2681641A (zh) 信息处理装置
JP6533123B2 (ja) 充電システム
US20080301481A1 (en) Power control system for car computer
CN103424703A (zh) 一种识别不同厚度电池的装置及其方法
CN106020345A (zh) 模块化平板电脑
CN103049419A (zh) 双计算机系统
CN201838748U (zh) 触发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座
TWI643059B (zh) 基本輸入輸出系統的外部供電裝置及其主機板
CN101593013A (zh) 电脑开关机系统
US20190245358A1 (en) Battery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method
CN110688260B (zh) 基于耳机接口的ec复位电路以及电子设备
CN201233569Y (zh) 带电源保护机制的电脑
US7608941B2 (en) Adaptor circuit for power suppl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