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81013A - 碳酸盐岩储层空间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碳酸盐岩储层空间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81013A
CN102681013A CN2012101134790A CN201210113479A CN102681013A CN 102681013 A CN102681013 A CN 102681013A CN 2012101134790 A CN2012101134790 A CN 2012101134790A CN 201210113479 A CN201210113479 A CN 201210113479A CN 102681013 A CN102681013 A CN 1026810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ervoir
type
seismic
pressure
cur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1347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81013B (zh
Inventor
周波
李明
陶小晚
唐俊伟
陈志勇
李启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1011347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81013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810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810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810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810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碳酸盐岩储层空间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地震纵波传输信号;对地震纵波传输信号进行校正、保幅、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根据处理后的地震纵波传输信号确定目的层段地震波反射异常区;根据目的层段地震波反射异常区确定储层发育的近似位置;根据组合测井资料以及测井曲线特征确定目的层段近井储层类型及发育特征;根据压力恢复试井资料、以及压力恢复试井压力及压力倒数双对数曲线特征确定目的层段远井储层类型及发育特征;根据储层发育的近似位置、目的层段近井储层类型及发育特征、目的层段远井储层类型及发育特征构建储层的空间模型。通过本发明,可提高油藏描述的精度。

Description

碳酸盐岩储层空间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具体地,涉及一种碳酸盐岩储层空间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碳酸盐岩逐渐成为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国内碳酸盐岩油气田通常埋藏深,储层成因复杂,具体包括准同生期岩溶作用、表生岩溶作用和埋藏岩溶作用。不同地质背景下和不同成因形成的储层类型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四类储层类型:孔洞型(如图1a所示)、裂缝型(如图1b所示)、裂缝-孔洞型(如图1c所示)和洞穴型(如图1d所示)。
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强,根据勘探实践表明,同一区块的相邻不同油井的储层类型和流体类型都可能有巨大的差异,实际开发工作提出了“一井一藏”的要求。
目前,关于碳酸盐岩储层预测的方法较多,但大多方法均主要依据地震波能量在各类碳酸盐岩储层中的表现方式。因为地震波能量在各类碳酸盐岩储层中都会有明显的能量衰减,有时会出现较大尺度的洞穴、或者可以直接从常规地震剖面显示出不同的形态,比如,常见的地震反射出现“串珠”形态就可能表示存在有效储层。基于振幅、相干、频谱分解、地震能量吸收衰减、多井约束波阻抗反演等地震属性的碳酸盐岩缝洞雕刻技术使得地震可识别的储层精度较大地提高,但这些方法都限于确定储层的大致发育位置,不足以进行储层类型细分和储集空间的准确计算。因为不同类型的储层对应于不同的开采工艺,储量计算要求精准地确定储集空间的大小,现有地震储层预测分辨率难以满足这些要求。
常规测井资料对具有孔隙、裂缝和溶洞复杂孔隙空间结构的碳酸盐岩储层具有独特的响应特征,而且精度较高,可以通过定性分析来识别近井储层中较小尺度的裂缝和孔洞。微电阻率成像测井(FMI)甚至可以直接用于识别裂缝和孔洞,其不足是其测试成本高生产中应用受限。目前关于应用测井资料识别的碳酸盐岩储层类型的研究并不完善,具有多解型,而且探测范围小,对远井储层类型及特征的识别无能为力。
油井生产不同阶段的动态测试资料(地层压力、油井产能数据等)是近远井地层能量不断变化和传递的响应,不同类型的储层的地层压力的变化具有规律性,扑捉这种规律性即可以在压力波及范围内对储层宏微观结构作一次“扫描”。但是试井解释通常基于一些现实中并不存在的理想介质模型,也具有一定的多解性。
综上所述,虽然上述基于地震、测井及试井三种技术在碳酸盐岩储层描述中各自的优势,但是目前还是无法精确地获得储层描述,从而制约了碳酸盐岩的开采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酸盐岩储层空间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无法精确地获得储层描述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碳酸盐岩储层空间模型的建立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地震纵波传输信号;对所述的地震纵波传输信号进行校正、保幅、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根据处理后的地震纵波传输信号确定目的层段地震波反射异常区;根据所述的目的层段地震波反射异常区确定储层发育的近似位置;根据组合测井资料以及测井曲线特征确定目的层段近井储层类型及发育特征;根据压力恢复试井资料、以及压力恢复试井压力及压力倒数双对数曲线特征确定目的层段远井储层类型及发育特征;根据所述储层发育的近似位置、目的层段近井储层类型及发育特征、目的层段远井储层类型及发育特征构建储层的空间模型。
所述获取地震纵波传输信号包括:在地震三维工区通过设置信号激发和接收装置获取所述地震纵波传输信号。
根据处理后的地震纵波传输信号确定目的层段地震波反射异常区包括:根据处理后的地震纵波传输信号、以及采用波形变面积法显示地震剖面;根据所述的地震剖面以及地震属性确定目的层段地震波反射异常区。
所述的组合测井资料以及测井曲线特征确定目的层段近井储层类型及发育特征包括:根据所述组合测井资料以及测井曲线特征确定所述组合测井资料中各曲线与储层类型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组合测井资料中各曲线与储层类型的对应关系确定目的层段近井储层类型及发育特征。
根据压力恢复试井资料以及压力恢复试井压力及压力倒数双对数曲线特征确定目的层段远井储层类型及发育特征包括:根据所述压力恢复试井资料以及压力恢复试井压力及压力倒数双对数曲线特征确定曲线形态与储层类型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曲线形态与储层类型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的层段远井储层类型及发育特征。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碳酸盐岩储层空间模型的建立装置,装置包括:地震信号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地震纵波传输信号;地震信号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的地震纵波传输信号进行校正、保幅、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反射异常区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处理后的地震纵波传输信号确定目的层段地震波反射异常区;储层发育近似位置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的目的层段地震波反射异常区确定储层发育的近似位置;近井储层类型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组合测井资料以及测井曲线特征确定目的层段近井储层类型及发育特征;远井储层类型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压力恢复试井资料以及压力恢复试井压力及压力倒数双对数曲线图特征确定目的层段远井储层类型及发育特征;储层空间模型构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储层发育的近似位置、目的层段近井储层类型及发育特征、目的层段远井储层类型及发育特征构建储层的空间模型。
所述地震信号获取单元具体用于:从设置在地震三维工区的信号激发和接收装置获取所述地震纵波传输信号。
所述反射异常区确定单元包括:地震剖面显示模块,用于根据处理后的地震纵波传输信号、以及采用波形变面积法显示地震剖面;反射异常区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的地震剖面以及地震属性确定目的层段地震波反射异常区。
所述近井储层类型确定单元包括: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组合测井资料以及测井曲线特征确定所述组合测井资料中各曲线与储层类型的对应关系;近井储层类型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组合测井资料中各曲线与储层类型的对应关系确定目的层段近井储层类型及发育特征。
所述远井储层类型确定单元包括:第二关系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压力恢复试井资料以及压力恢复试井压力及压力倒数双对数曲线图特征确定曲线形态与储层类型的对应关系;远井储层类型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曲线形态与储层类型的对应关系确定目的层段远井储层类型及发育特征。
本发明综合应用动静态资料实现了碳酸盐岩储层类型确定,可提高油藏描述的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图1b、图1c、图1d是储层类型示意图;
图2是碳酸盐岩储层空间模型的建立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过A井的“十字”地震剖面;
图4为A井测井曲线及岩性综合柱状图;
图5为A井压恢试井压力及压力倒数双对数曲线拟合图;
图6为A井钻遇的碳酸盐岩储集空间模型;
图7是碳酸盐岩储层空间模型的建立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8是反射异常区确定单元3的结构框图;
图9是近井储层类型确定单元5的结构框图;
图10是远井储层类型确定单元6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由上述描述可知,虽然基于地震、测井及试井三种技术在碳酸盐岩储层描述中各自的优势,但却还是无法精确地获得储层描述,从而制约了碳酸盐岩的开采工作。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碳酸盐岩储层空间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装置,通过综合动静态资料建立碳酸盐储层模型,可以明显提高储层描述的精度。这里的静态资料主要是指常规的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动态资料主要是不稳定试井中测试的地层压力数据。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碳酸盐岩储层空间模型的建立方法,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获取地震纵波传输信号;
步骤202,对地震纵波传输信号进行校正、保幅、叠前时间偏移处理;
步骤203,根据处理后的地震纵波传输信号确定目的层段地震波反射异常区;
步骤204,根据目的层段地震波反射异常区确定储层发育的近似位置;
步骤205,根据组合测井资料以及测井曲线特征确定目的层段近井储层类型及发育特征;
步骤206,根据压力恢复试井资料、以及压力恢复试井压力及压力倒数双对数曲线特征确定目的层段远井储层类型及发育特征;
步骤207,根据储层发育的近似位置、目的层段近井储层类型及发育特征、目的层段远井储层类型及发育特征构建储层的空间模型。
由以上描述可知,通过对获取的地震纵波传输信号进行校正、保幅、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后确定目的层段地震波反射异常区,然后再确定储层发育的近似位置,同时,根据组合测井资料以及测井曲线特征确定目的层段近井储层类型及发育特征,根据压力恢复试井资料、以及压力恢复试井压力及压力倒数双对数曲线特征确定目的层段远井储层类型及发育特征,再通过结合储层发育的近似位置、目的层段近井储层类型及发育特征、目的层段远井储层类型及发育特征构建储层的空间模型,相比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明显提高储层描述的精度。
具体地,上述获取地震纵波传输信号包括:在地震三维工区通过设置信号激发和接收装置获取地震纵波传输信号。
上述根据处理后的地震纵波传输信号确定目的层段地震波反射异常区包括:根据处理后的地震纵波传输信号、以及采用波形变面积法显示地震剖面;根据地震剖面以及地震属性确定目的层段地震波反射异常区。
上述组合测井资料以及测井曲线特征确定目的层段近井储层类型及发育特征包括:根据组合测井资料以及测井曲线特征确定组合测井资料中各曲线与储层类型的对应关系;根据组合测井资料中各曲线与储层类型的对应关系确定目的层段近井储层类型及发育特征。
上述根据压力恢复试井资料以及压力恢复试井压力及压力倒数双对数曲线特征确定目的层段远井储层类型及发育特征包括:根据压力恢复试井资料以及压力恢复试井压力及压力倒数双对数曲线特征确定曲线形态与储层类型的对应关系;根据曲线形态与储层类型的对应关系确定目的层段远井储层类型及发育特征。
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碳酸盐岩储层空间模型的建立方法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完成:
1)在地震三维工区通过布设信号激发和接收装置,采集地震纵波传输信号。
2)对记录下的地震信号各种常规校正和保幅处理,并进行叠前时间偏移。
3)在实际操作中,在常用地震解释软件平台上(Landmark和Geoquest等),采用波形变面积法显示地震剖面,结合工区前期钻井资料进行目的层位标定和解释,重点解释出不整合面和断裂。
该波形变面积法是指在地震纵波信号显示方法,对波谷、波峰进行颜色充填和波形显示,颜色充填根据地震波的振幅大小进行充填。
4)对工区内地震剖面进行逐条观察和检视,寻找目的层段地震波反射异常区,必要时可提取一些地震属性来识别地震反射异常区,确定储层发育的大致位置;
鉴于深埋藏碳酸盐岩储层通常发育在不整合面及断裂附近,寻找地震反射异常区应沿不整合面及断裂面这两种界面进行。
地震反射异常区常见特征包括:串珠状(陷落柱状强振幅反射结构)、丘状、杂乱反射、振幅突减及振幅突增等。
图3是过A井的“十字”地震剖面,“十字”地震剖面以中间黑色直线为拼接线,已消除空间闭合差,左半部分图为东西方向地震剖面,右半部分图为南北方向地震剖面。A井的测井曲线通过制作合成记录,进行时深转换后标定在地震剖面上,TG是总烃含量曲线,Por是测井解释孔隙度曲线。剖面上解释出两个地震层位,TS1k是下志留统柯坪塔格组地层底部界线,TO3t上奥陶统土木休克组地层底部界线,其中TO3t是不整合面,碳酸盐岩储层多发育在此界面附近。
5)应用组合测井资料,根据各种测井曲线特征判识目的层段近井储层类型及发育特征;
这里的组合测井资料包括自然伽马测井曲线、深浅侧向电阻率测井曲线、声波时差测井曲线、地层密度测井曲线、井径曲线及微电阻率成像测井(FMI)。
组合测井资料与碳酸盐岩储层类型的对应关系为:
洞穴型:自然伽马低值(多<15API),深浅侧向电阻率低值(<100Ω·m),声波时差明显增大,地层密度低值(<2.35g/cm3),井径扩大,FMI呈团块状;
孔洞型:自然伽马低值(多<15API),深浅侧向电阻率低值,声波时差曲线有起伏,比骨架值高,地层密度低值(<2.71g/cm3),井径略大于钻头直径,FMI呈豹斑状不规则黑色星点;
裂缝型:自然伽马低值(多<15API),深浅侧向电阻率值介于50~2000Ω·m,声波时差介于47~49us/ft,地层密度接近2.71g/cm3,局部有扩径,FMI呈亮色或黑色的正弦曲线条纹;
裂缝-孔洞型:自然伽马低值(多<15API),深浅侧向电阻率值介于50~1000Ω·m,声波时差大于48us/ft,地层密度低地层密度略低于2.71g/cm3,局部有扩径,FMI呈豹斑状不规则黑色星点及条纹。
图4为A井测井曲线及岩性综合柱状图,图中综合显示了自然伽马曲线(GR)、钻头直径曲线、井径曲线、深侧向电阻率曲线(RD)、浅侧向电阻率曲线(RS)、声波时差曲线(DT)、测井解释孔洞孔隙度曲线、测井解释裂缝孔隙度曲线、地质岩性剖面及完井试油情况。不同地层依据塔里木盆地通用名定义,岩性剖面是根据地质录井绘制而成。
6)应用压力恢复试井资料,根据压力恢复试井压力及压力倒数双对数曲线图特征判识目的层段远井储层类型及发育特征;
上述压力恢复试井资料是指关井后压力恢复过程中测试的压力及压力导数双对数导数曲线拟合图,不同的储层类型对应不同的曲线形态。
压力恢复试井资料与碳酸盐岩储层类型的对应关系为:
洞穴型:双对数导数曲线拟合图表现压力导数曲线图出现下凹段而压力曲线早期为近似水平直线段;
孔洞型:双对数导数曲线拟合图表现为均值地层径向流特征,压力曲线与压力导数曲线均出现水平直线段;
裂缝型:垂直裂缝居多的储层类型试井曲线表现为压力曲线与压力导数曲线近似平行;
裂缝-孔洞型:在双对数导数曲线拟合图上可以较明显地见到早期裂缝径向流和中期系统径向流段,裂缝径向流与系统径向流间的过渡段明显。裂缝径向流阶段,压力曲线和压力导数曲线重合或平行;系统径向流阶段,压力曲线和压力导数曲线敞口分布且压力导数曲线出现近似水平段,有时系统径向流阶段由于边界影响不明显。
图5为A井压力恢复试井压力及压力倒数双对数曲线拟合图,在关井后测试地层压力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纵坐标是地层压力及压力倒数,单位是MPa,以对数形式刻度;横坐标是时间导数,单位是hour,以对数形式刻度。图中分别展示了根据压力值拟合出来的曲线和根据压力导数拟合出来的曲线。
7)根据步骤4)、5)、6)中以次确定出的储层发育位置、近井储层类型和远井储层类型,构建出储层的空间模型。
图6为A井钻遇的碳酸盐岩储集空间模型,综合应用动静态资料确定出:近井储层为大型洞穴储层,上油下水,洞穴由泥质不完全充填;远井储层为充满油的小洞,经裂缝和大洞连通。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一实例:
1、在塔里木盆地某地震三维工区通过布设信号激发和接收装置,采集地震纵波传输信号;
2、对记录下的地震信号各种常规校正和保幅处理,并进行叠前时间偏移,
3、在landmark解释平台上用波形变面积的方法显示出地震剖面(图3),根据A井的声波时差制作合成记录,将测井层位和地震层位对应起来,并在地震剖面上完成层位解释:下志留统柯坪塔格组地层底部界线TS1k,上奥陶统土木休克组地层底部界线TO3t,其中TO3t是不整合面,碳酸盐岩储层多发育在此界面附近。
4、在Landmark地震解释模块中,对工区内地震剖面进行逐条观察和检视,寻找目的层段(TO3t至其下300ms)地震波反射异常区,在测线L400及L404地震剖面上(图3),TO3t至4000ms时间深度段内,均有明显的“串珠”状强振幅叠置区,该地震波反射异常区指示着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的位置。
5、用石油行业地质绘图软件绘制A井综合柱状图(图4),本实例中用Carbonsoft展示A井测井曲线,测井曲线系列包括自然伽马曲线(GR)、钻头直径曲线、井径曲线、深侧向电阻率曲线(RD)、浅侧向电阻率曲线(RS)、声波时差曲线(DT)、测井解释孔洞孔隙度曲线、测井解释裂缝孔隙度曲线。图上显示:在深度段6695米~6720米内,即虚线椭圆标注处,GR曲线值在低值(<15API)背景下突然增大,深浅侧向电阻率低值(<100Ω·m),声波时差高值,井径值大于钻头直径,符合洞穴性储层发育特征。本例中该井没有实施密度测井和FMI测井,辅助信息是该井钻进过程中在6720米发生了钻井液漏失。综合这些信息,确定近井储层类型为一大型洞穴。
6、应用A井压力恢复试井资料,绘制压力及压力倒数双对数曲线图(图5),本实例采用试井解释软件Saphir绘制。图上显示:在渗流稳定阶段,即虚线矩形标注处,压力基本保持稳定,拟合曲线出现近似水平直线段,压力倒数拟合曲线出现“下凹”,该特征指示近井储层类型可能为一充满流体的溶洞。但随着时间推移,在横坐标轴1~100刻度时间范围内,压力拟合曲线和压力倒数拟合曲线均出现上翘且近似平行,末端又出现压力曲线和压力导数曲线敞口分布,压力导数曲线出现近似水平段,这符合裂缝-孔洞类型储层特征。综合这些信息,确定近井储层类型为一大型洞穴,远井储层类型为裂缝-孔洞型。
7、根据前述步骤中以次确定出的储层发育位置、近井储层类型和远井储层类型,构建出储层的空间模型(图6):近井储层为大型洞穴储层,上油下水,洞穴由泥质不完全充填;远井储层为充满油的小洞,经裂缝和大洞连通。根据该模型采用了4mm油嘴自然放喷的生产方式,生产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碳酸盐岩储层空间模型的建立装置,如图7所示,该装置包括:
地震信号获取单元1,用于获取地震纵波传输信号;
地震信号处理单元2,用于对所述的地震纵波传输信号进行校正、保幅、叠前时间偏移处理;
反射异常区确定单元3,用于根据处理后的地震纵波传输信号确定目的层段地震波反射异常区;
储层发育近似位置确定单元4,用于根据所述的目的层段地震波反射异常区确定储层发育的近似位置;
近井储层类型确定单元5,用于根据组合测井资料以及测井曲线特征确定目的层段近井储层类型及发育特征;
远井储层类型确定单元6,用于根据压力恢复试井资料以及压力恢复试井压力及压力倒数双对数曲线图特征确定目的层段远井储层类型及发育特征;
储层空间模型构建单元7,用于根据所述储层发育的近似位置、目的层段近井储层类型及发育特征、目的层段远井储层类型及发育特征构建储层的空间模型。
由以上描述可以看出,通过地震信号处理单元对获取的地震纵波传输信号进行校正、保幅、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后反射异常区确定单元确定目的层段地震波反射异常区,然后储层发育近似位置确定单元再确定储层发育的近似位置,同时,近井储层类型确定单元根据组合测井资料以及测井曲线特征确定目的层段近井储层类型及发育特征,远井储层类型确定单元根据压力恢复试井资料、以及压力恢复试井压力及压力倒数双对数曲线特征确定目的层段远井储层类型及发育特征,再由储层空间模型构建单元通过结合储层发育的近似位置、目的层段近井储层类型及发育特征、目的层段远井储层类型及发育特征构建储层的空间模型,相比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明显提高储层描述的精度。
上述地震信号获取单元具体用于:从设置在地震三维工区的信号激发和接收装置获取所述地震纵波传输信号。
如图8所示,反射异常区确定单元3包括:地震剖面显示模块31,用于根据处理后的地震纵波传输信号、以及采用波形变面积法显示地震剖面;反射异常区确定模块32,用于根据地震剖面以及地震属性确定目的层段地震波反射异常区。
如图9所示,近井储层类型确定单元5包括: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模块51,用于根据组合测井资料以及测井曲线特征确定组合测井资料中各曲线与储层类型的对应关系;近井储层类型确定模块52,用于根据组合测井资料中各曲线与储层类型的对应关系确定目的层段近井储层类型及发育特征。
如图10所示,远井储层类型确定单元6包括:第二关系确定模块61,用于根据压力恢复试井资料以及压力恢复试井压力及压力倒数双对数曲线图特征确定曲线形态与储层类型的对应关系;远井储层类型确定模块62,用于根据曲线形态与储层类型的对应关系确定目的层段远井储层类型及发育特征。
上述各单元、各模块的具体实施过程可以参见实施例一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地震三维工区采集地震纵波传输信号,对地震信号各种常规校正、保幅处理及叠前时间偏移,在地震解释软件平台上采用波形变面积法显示地震剖面,进行目的层位标定和解释,在地震剖面上寻找地震波反射异常区,确定储层发育的大致位置,应用测井资料判识近井储层类型及特征,应用压力恢复试井资料判识远井储层类型及特征,之后根据前述步骤中确定出的储层位置,近、远井储层类型,构建储层空间模型,本发明实施例综合应用动静态资料实现了碳酸盐岩储层类型确定,可提高油藏描述的精度。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比如ROM/RAM、磁碟、光盘等。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碳酸盐岩储层空间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
获取地震纵波传输信号;
对所述的地震纵波传输信号进行校正、保幅、叠前时间偏移处理;
根据处理后的地震纵波传输信号确定目的层段地震波反射异常区;
根据所述的目的层段地震波反射异常区确定储层发育的近似位置;
根据组合测井资料以及测井曲线特征确定目的层段近井储层类型及发育特征;
根据压力恢复试井资料、以及压力恢复试井压力及压力倒数双对数曲线特征确定目的层段远井储层类型及发育特征;
根据所述储层发育的近似位置、目的层段近井储层类型及发育特征、目的层段远井储层类型及发育特征构建储层的空间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地震纵波传输信号包括:
在地震三维工区通过设置信号激发和接收装置获取所述地震纵波传输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处理后的地震纵波传输信号确定目的层段地震波反射异常区包括:
根据处理后的地震纵波传输信号、以及采用波形变面积法显示地震剖面;
根据所述的地震剖面以及地震属性确定目的层段地震波反射异常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合测井资料以及测井曲线特征确定目的层段近井储层类型及发育特征包括:
根据所述组合测井资料以及测井曲线特征确定所述组合测井资料中各曲线与储层类型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组合测井资料中各曲线与储层类型的对应关系确定目的层段近井储层类型及发育特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压力恢复试井资料以及压力恢复试井压力及压力倒数双对数曲线特征确定目的层段远井储层类型及发育特征包括:
根据所述压力恢复试井资料以及压力恢复试井压力及压力倒数双对数曲线特征确定曲线形态与储层类型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曲线形态与储层类型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的层段远井储层类型及发育特征。
6.一种碳酸盐岩储层空间模型的建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包括:
地震信号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地震纵波传输信号;
地震信号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的地震纵波传输信号进行校正、保幅、叠前时间偏移处理;
反射异常区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处理后的地震纵波传输信号确定目的层段地震波反射异常区;
储层发育近似位置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的目的层段地震波反射异常区确定储层发育的近似位置;
近井储层类型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组合测井资料以及测井曲线特征确定目的层段近井储层类型及发育特征;
远井储层类型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压力恢复试井资料以及压力恢复试井压力及压力倒数双对数曲线图特征确定目的层段远井储层类型及发育特征;
储层空间模型构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储层发育的近似位置、目的层段近井储层类型及发育特征、目的层段远井储层类型及发育特征构建储层的空间模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震信号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从设置在地震三维工区的信号激发和接收装置获取所述地震纵波传输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异常区确定单元包括:
地震剖面显示模块,用于根据处理后的地震纵波传输信号、以及采用波形变面积法显示地震剖面;
反射异常区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的地震剖面以及地震属性确定目的层段地震波反射异常区。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近井储层类型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组合测井资料以及测井曲线特征确定所述组合测井资料中各曲线与储层类型的对应关系;
近井储层类型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组合测井资料中各曲线与储层类型的对应关系确定目的层段近井储层类型及发育特征。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远井储层类型确定单元包括:
第二关系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压力恢复试井资料以及压力恢复试井压力及压力倒数双对数曲线图特征确定曲线形态与储层类型的对应关系;
远井储层类型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曲线形态与储层类型的对应关系确定目的层段远井储层类型及发育特征。
CN 201210113479 2012-04-17 2012-04-17 碳酸盐岩储层空间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26810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10113479 CN102681013B (zh) 2012-04-17 2012-04-17 碳酸盐岩储层空间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10113479 CN102681013B (zh) 2012-04-17 2012-04-17 碳酸盐岩储层空间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81013A true CN102681013A (zh) 2012-09-19
CN102681013B CN102681013B (zh) 2013-07-10

Family

ID=468132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10113479 Active CN102681013B (zh) 2012-04-17 2012-04-17 碳酸盐岩储层空间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81013B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37483A (zh) * 2015-07-27 2015-12-0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碳酸盐岩地层热液储层空间分布预测方法及系统
CN105464652A (zh) * 2015-12-03 2016-04-06 恒泰艾普石油天然气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缝洞单元动态储量计算方法和系统
CN105987661A (zh) * 2015-01-29 2016-10-0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储气库注采管柱测试方法和控制设备
CN107153733A (zh) * 2017-05-09 2017-09-12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复杂孔隙结构岩石的毛管压力曲线拟合方法
CN107577831A (zh) * 2017-03-17 2018-01-12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溶洞规模大小计算方法
CN107728203A (zh) * 2016-08-11 2018-02-2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程度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8427140A (zh) * 2017-02-13 2018-08-2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小尺度缝洞储集体地震识别的方法
CN108614902A (zh) * 2016-12-09 2018-10-0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生产制度变化的页岩气井生产数据分析方法
CN109138974A (zh) * 2017-06-19 2019-01-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离散数值试井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10348031A (zh) * 2018-04-08 2019-10-1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水平井压裂近井筒裂缝扭曲形态数值模拟方法
CN110991641A (zh) * 2019-12-17 2020-04-10 合肥鼎盛锦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油藏类型分析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049467A (zh) * 2021-03-12 2021-06-29 东北石油大学 一种模拟不整合汇聚脊控藏机理的装置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60645B (zh) * 2014-12-18 2018-07-0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压恢试井和生产数据试井的试井解释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0355A (zh) * 2007-04-17 2008-10-22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确定碳酸盐岩油气藏构造的方法
CN101899971A (zh) * 2010-05-27 2010-12-0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碳酸盐岩地层电成像测井相的识别方法及其装置
CN101936165A (zh) * 2009-07-03 2011-01-0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岩溶型碳酸盐岩储层布井方法
CN102011583A (zh) * 2010-11-30 2011-04-1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成像结合礁滩地质模型识别储层的方法
CN102042010A (zh) * 2010-09-07 2011-05-0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发育位置的方法
WO2011063107A2 (en) * 2009-11-19 2011-05-26 Chevron U.S.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servoir analysi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0355A (zh) * 2007-04-17 2008-10-22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确定碳酸盐岩油气藏构造的方法
CN101936165A (zh) * 2009-07-03 2011-01-0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岩溶型碳酸盐岩储层布井方法
WO2011063107A2 (en) * 2009-11-19 2011-05-26 Chevron U.S.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servoir analysis
CN101899971A (zh) * 2010-05-27 2010-12-0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碳酸盐岩地层电成像测井相的识别方法及其装置
CN102042010A (zh) * 2010-09-07 2011-05-0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发育位置的方法
CN102011583A (zh) * 2010-11-30 2011-04-1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成像结合礁滩地质模型识别储层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孙建库: "不同类型碳酸盐岩储层横向预测方法研究",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博士)基础科学辑》, no. 2, 15 June 2005 (2005-06-15), pages 1 - 6 *
张峰鸣: "碳酸盐岩储层建模方法探讨", 《经验管理者》, no. 12, 31 December 2010 (2010-12-31), pages 382 - 3 *
碳酸盐岩储层地震预测技术的新突破: "碳酸盐岩储层地震预测技术的新突破", 《中国石化》, no. 5, 31 May 2010 (2010-05-31), pages 32 - 33 *
雒文杰: "碳酸盐岩储层的地球物理预测方法", 《科技咨询导报》, no. 14, 31 December 2007 (2007-12-31), pages 86 *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87661A (zh) * 2015-01-29 2016-10-0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储气库注采管柱测试方法和控制设备
CN105987661B (zh) * 2015-01-29 2019-04-0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储气库注采管柱测试方法和控制设备
CN105137483B (zh) * 2015-07-27 2017-12-0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碳酸盐岩地层热液储层空间分布预测方法及系统
CN105137483A (zh) * 2015-07-27 2015-12-0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碳酸盐岩地层热液储层空间分布预测方法及系统
CN105464652A (zh) * 2015-12-03 2016-04-06 恒泰艾普石油天然气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缝洞单元动态储量计算方法和系统
CN107728203A (zh) * 2016-08-11 2018-02-2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程度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8614902A (zh) * 2016-12-09 2018-10-0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生产制度变化的页岩气井生产数据分析方法
CN108614902B (zh) * 2016-12-09 2021-06-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生产制度变化的页岩气井生产数据分析方法
CN108427140A (zh) * 2017-02-13 2018-08-2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小尺度缝洞储集体地震识别的方法
CN107577831A (zh) * 2017-03-17 2018-01-12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溶洞规模大小计算方法
CN107153733A (zh) * 2017-05-09 2017-09-12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复杂孔隙结构岩石的毛管压力曲线拟合方法
CN109138974A (zh) * 2017-06-19 2019-01-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离散数值试井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10348031A (zh) * 2018-04-08 2019-10-1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水平井压裂近井筒裂缝扭曲形态数值模拟方法
CN110348031B (zh) * 2018-04-08 2021-10-2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水平井压裂近井筒裂缝扭曲形态数值模拟方法
CN110991641A (zh) * 2019-12-17 2020-04-10 合肥鼎盛锦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油藏类型分析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991641B (zh) * 2019-12-17 2024-03-05 合肥鼎盛锦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油藏类型分析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049467A (zh) * 2021-03-12 2021-06-29 东北石油大学 一种模拟不整合汇聚脊控藏机理的装置及方法
CN113049467B (zh) * 2021-03-12 2021-10-22 东北石油大学 一种模拟不整合汇聚脊控藏机理的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81013B (zh) 2013-07-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81013B (zh) 碳酸盐岩储层空间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Jenkins et al. Quantifying and predicting naturally fractured reservoir behavior with continuous fracture models
US20200157887A1 (en) Wellbore trajectory system
Bagni et al. Karst dissolution along fracture corridors in an anticline hinge, Jandaíra Formation, Brazil: implications for reservoir quality
Dance et al. Illuminating the geology: Post-injection reservoir characterisation of the CO2CRC Otway site
CN102636812A (zh) 一种获得碳酸盐岩储层储集空间体积的方法
Ohl et al. Rock formation characterization for carbon dioxide geosequestration: 3D seismic amplitude and coherency anomalies, and seismic petrophysical facies classification, Wellington and Anson-Bates Fields, Kansas, USA
Barr et al. Pre-development fracture modelling in the Clair field, west of Shetland
Meckel et al. Offshore CO2 storage resource assessment of the northern Gulf of Mexico
Foschi et al. Seal failure assessment of a major gas field via integration of seal properties and leakage phenomena
Claprood et al. Workflow using sparse vintage data for building a first geological and reservoir model for CO2 geological storage in deep saline aquifer. A case study in the St. Lawrence Platform, Canada
Wilson et al. Fracture model of the Upper Freeport coal: Marshall County West Virginia pilot ECBMR and CO2 sequestration site
Du et al. Integrated shale gas reservoir modeling
Singleton Geophysical data processing, rock property inversion, and geomechanical model building in a Midland Basin development project, Midland/Ector counties, Texas
Richard et al. Scale discrepancy paradox between observation and modelling in fractured reservoir models in oil and gas industry
Milliotte et al. From seismic interpretation to reservoir model: an integrated study accounting for the structural complexity of the Vienna Basin using an unstructured reservoir grid
Ballard et al.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de-risking exploration and appraisal in structurally complex fold-and-thrust belts: application to the Incahuasi field (Bolivia)
Peza et al. 3-D Integrated Workflow for Understanding the Fracture Interference and Its Impact into the Gas Production of the Woodford Shale
Ji Integrating 4D seismic data into dynamic characterisation of an HPHT reservoir
Moore et al. The Canning Basin of Western Australia, Discovering Unconventional Opportunity
O’Brien et al. D. Monitoring a CO2 flood with fine time steps: Salt Creek 4D
Alam et al. Interpretation of geologic facies in seismic volume using key rock elastic properties and high-definition facies templates
Onajite Applied Techniques to Integrated Oil and Gas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A Problem-solution Discussion with Geoscience Experts
Machado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Arbuckle-basement wastewater disposal system, Payne County, Northern Oklahoma
Poppelreiter et al. Applications of dipmeter and borehole image data in static mode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