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37483A - 碳酸盐岩地层热液储层空间分布预测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碳酸盐岩地层热液储层空间分布预测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37483A
CN105137483A CN201510445468.6A CN201510445468A CN105137483A CN 105137483 A CN105137483 A CN 105137483A CN 201510445468 A CN201510445468 A CN 201510445468A CN 105137483 A CN105137483 A CN 1051374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ermal storage
storage beds
sample set
predicted
carbonat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4546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37483B (zh
Inventor
胡素云
王坤
刘伟
石书缘
黄擎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44546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37483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374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374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374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374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酸盐岩地层热液储层空间分布预测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建立热液储层样本集和储层预测样本集;根据热液储层样本集和储层预测样本集,构建热液程度曲线;根据三维地震资料,提取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层段内的地震属性体及其对应的属性值,并利用热液程度曲线,从地震属性体中选取两个相关性差且对热液储层最为敏感的敏感地震属性体;根据敏感地震属性体的地震相分类,生成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层段的热液储层的空间分布。本发明充分利用岩心、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搭建热液储层的测井响应之间的定量关系,利用三维地震资料提取的地震属性体和热液程度曲线进行交汇优选出敏感地震属性体,实现了热液储层的空间分布预测。

Description

碳酸盐岩地层热液储层空间分布预测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勘探中的储层预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碳酸盐岩地层热液储层空间分布预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国内外油气勘探证实了热液白云岩储层是一类重要的碳酸盐岩储层类型。如北美地区加拿大东海岸侏罗系DeepPanuke气田和美国德克萨斯州上石炭统Reinecke油田均发育受热液流体改造的白云(质灰)岩储集层。我国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以及四川盆地二叠系也广泛发育该类储集层。但是,由于我国古老海相碳酸盐岩的地震资料品质不高,热液储层的勘探程度较低,钻井数量较少,所以目前我国热液储层地质研究难以应用到油气勘探实践中。
储层预测技术的发展是决定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目前,比较成熟的储层预测技术多应用在碎屑岩地层的砂泥剖面中,以成层状展布的砂岩储集层为预测目标。而对于非均值性强、储层分布随机性强的碳酸盐岩地层而言,现有的常用储层预测方法并不适用。尤其对于受热液流体改造过的热液储层的空间分布,更是缺少直接的预测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酸盐岩地层热液储层空间分布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00、利用岩心中典型的热液储层发育层段的测井值建立热液储层样本集,利用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层段的测井值建立储层预测样本集,所述热液储层样本集包含于所述储层预测样本集中;
S300、根据所述热液储层样本集和所述储层预测样本集,构建热液程度曲线;
S400、根据三维地震资料,提取所述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层段内的地震属性体及其对应的属性值,并利用所述热液程度曲线,从所述地震属性体中选取两个相关性差且对热液储层最为敏感的敏感地震属性体;
S500、根据所述敏感地震属性体的地震相分类,生成所述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层段的热液储层的空间分布。
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碳酸盐岩地层热液储层空间分布预测系统,包括样本集建立模块、热液程度曲线生成模块、敏感地震属性体选取模块以及热液储层空间分布生成模块;
所述样本集建立模块,用于利用岩心中典型的热液储层发育层段的测井值建立热液储层样本集,以及利用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层段的测井值建立储层预测样本集;所述热液储层样本集包含于所述储层预测样本集中;
所述热液程度曲线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热液储层样本集和所述储层预测样本集,构建热液程度曲线;
所述敏感地震属性体选取模块,用于根据三维地震资料,提取所述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层段内的地震属性体及其对应的属性值,并利用所述热液程度曲线,从所述地震属性体中选取两个相关性差且对热液储层最为敏感的敏感地震属性体;
所述热液储层空间分布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敏感地震属性体的地震相分类,生成所述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层段的热液储层的空间分布。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碳酸盐岩地层热液储层空间分布预测方法及系统,充分利用岩心、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搭建热液储层的测井响应之间的定量关系,利用三维地震资料提取的地震属性体和热液程度曲线进行交汇优选出敏感地震属性体,实现了热液储层的空间分布预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碳酸盐岩地层热液储层空间分布预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碳酸盐岩地层热液储层空间分布预测系统的结构图;
图3为图2所示的酸盐岩地层热液储层空间分布预测系统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塔里木盆地城探1井的综合柱状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城探1井寒武系岩性剖面图,其中示出了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层段;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城探1井的热液程度曲线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对热液储层敏感的属性体类别的示意图;
图8a和图8b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属性体两两交汇分析示意图,其中,图8a为IACC和IDF属性体交汇示意图,图8b为IFC和IDF属性体交汇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小层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层段内的网格划分示意图;
图11a和11b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小层的热液储层分布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层段内的热液储层空间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碳酸盐岩地层热液储层空间分布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00、利用岩心中典型的热液储层发育层段的测井值建立热液储层样本集,利用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层段的测井值建立储层预测样本集,热液储层样本集包含于储层预测样本集中;
S300、根据热液储层样本集和储层预测样本集,构建热液程度曲线;
S400、根据三维地震资料,提取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层段内的地震属性体及其对应的属性值,并利用热液程度曲线,从地震属性体中选取两个相关性差且对热液储层最为敏感的敏感地震属性体;
S500、根据敏感地震属性体的地震相分类,生成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层段的热液储层的空间分布。
较佳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在步骤S200之前还包括:
S100、根据岩心的发育特征和镜下薄片岩石学特征,识别典型的热液储层发育层段。
在上述实施例中,热液储层发育层段的识别可以通过岩心观察和光学显微镜下的薄片观察实现。热液碳酸盐岩的岩性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白云岩化,热液活动明显时可见到缝洞内充填鞍型白云石,岩心上还可见到程度不一的角砾化现象。在光学显微镜下,岩心薄片可见到明显的重结晶作用,晶体形态较大但自形程度很低,多以异形白云石和晶面发生弯曲的鞍型白云石为主要晶形。
上述步骤S200中,可以选择5-7种对岩性敏感的测井值,建立热液储层样本集和储层预测样本集。热液储层样本集和储层预测样本集取自相同的井,其形式为[X1,X2,X3,...Xm],其中1,2,…,m为测井系列,其中电阻率测井系列的测井值取对数。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步骤S300包括以下步骤:
S310、计算储层预测样本集中的各样本点到热液储层样本集的马氏距离;
S320、根据储层预测样本集中的各样本点到热液储层样本集的马氏距离,生成热液程度曲线。
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步骤S310包括以下步骤:
S311、计算热液储层样本集中的各类测井值的平均值,根据计算结果得到热液储层样本集的均值向量u,u=(u1,u2,…,um),其中,u1,u2,…,um分别为各类测井值的平均值;
S312、计算储层预测样本集的协方差矩阵∑;
S313、根据热液储层样本集的均值向量u和储层预测样本集的协方差矩阵∑,计算储层预测样本集中的各样本点到热液储层样本集的马氏距离d:
d ( Y , G ) = ( Y - u ) Σ - 1 ( Y - u ) ′
其中,Y代表储层预测样本集,G代表热液储层样本集,u为热液储层样本集的均值向量,∑-1是热液沉积样本集的协方差矩阵∑的逆矩阵,(Y-u)'为矩阵(Y-u)的转置。
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步骤S320包括以下步骤:
S321、取储层预测样本集的各样本点到热液储层样本集的马氏距离的倒数,得到多个热液程度值;
S322、根据多个热液程度值生成热液程度曲线。
热液程度值越大,表明储层预测样本集中的样点距离热液储层样本集的距离越短,受热液改造的程度越高。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步骤S400包括以下步骤:
S410、利用叠后振幅三维数据体,提取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层段内的多种地震属性体;
S420、利用层切片技术,分别提取井旁各种地震属性体的属性值,得到各种地震属性体的属性值曲线;
S430、将各井的热液程度曲线与各种地震属性体的属性值曲线进行交汇分析,从地震属性体中选取对热液储层敏感的地震属性体;
S440、将对热液储层敏感的地震属性体进行两两交汇,优选出相关性差且对热液储层最为敏感的两个作为敏感地震属性体。
其中,步骤S410中,提取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层段内的多种地震属性体时,是以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层段的顶底面为约束,提取地震属性体。提取的地震属性体包括振幅类、频率类以及相位类属性。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步骤S420包括以下步骤:
S421、利用层切片技术,在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层段的顶底面层段范围内进行平行于顶底面的等时时间切片,切片时间间隔可以为2ms-4ms。
S422、提取时间切片对应的地震属性体的属性值,并生成地震属性体的属性值曲线。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步骤S500包括以下步骤:
S510、根据预测精度的要求,对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层段的三维数据体进行平行于层段顶底面的、等比例的切片,得到多个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小层;
S520、通过将两个敏感地震属性体进行交汇,确定热液储层对应的两个敏感地震属性体的属性值所分布的范围,并在交汇图上进行网格的划分,使热液储层所对应的目标属性值包含在一个网格内,其它非目标属性值在其它网格内;
S530、以网格划分结果为约束,在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层段内利用两个敏感地震属性体进行地震相分类,得到每一个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小层的地震相分类结果;
S540、对每一个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小层的地震相分类结果进行显示控制,生成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层段内的每一个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小层的热液储层的分布,根据每一个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小层的热液储层的分布得到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层段内的热液储层空间分布。
本发明实施例的碳酸盐岩地层热液储层空间分布预测新方法,充分利用岩心、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搭建热液储层的测井响应之间的定量关系,利用三维地震资料提取的地震属性体和热液程度曲线进行交汇优选出敏感属性,实现了热液储层的空间分布预测。
相应地,参见图2,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碳酸盐岩地层热液储层空间分布预测系统,包括样本集建立模块100、热液程度曲线生成模块200、敏感地震属性体选取模块300以及热液储层空间分布生成模块400。
其中,样本集建立模块100用于利用岩心中典型的热液储层发育层段的测井值建立热液储层样本集,以及利用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层段的测井值建立储层预测样本集;热液储层样本集包含于储层预测样本集中;
热液程度曲线生成模块200用于根据热液储层样本集和储层预测样本集,构建热液程度曲线;
敏感地震属性体选取模块300用于根据三维地震资料,提取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层段内的地震属性体及其对应的属性值,并利用热液程度曲线,从地震属性体中选取两个相关性差且对热液储层最为敏感的敏感地震属性体;
热液储层空间分布生成模块400用于根据敏感地震属性体的地震相分类,生成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层段的热液储层的空间分布。
如图3所示,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碳酸盐岩地层热液储层空间分布预测系统,还包括热液储层发育层段识别模块500。热液储层发育层段识别模块500用于根据岩心的发育特征和镜下薄片岩石学特征,识别典型的热液储层发育层段。
继续参见图3,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上述热液程度曲线生成模块200包括马氏距离计算单元210和热液程度曲线生成单元220。马氏距离计算单元210用于计算储层预测样本集中的各样本点到热液储层样本集的马氏距离;热液程度曲线生成单元220用于根据储层预测样本集中的各样本点到热液储层样本集的马氏距离,生成热液程度曲线。
进一步地,上述马氏距离计算单元210包括第一计算子单元211、第二计算子单元212以及第三计算子单元213;第一计算子单元211用于计算热液储层样本集中的各类测井值的平均值,根据计算结果得到热液储层样本集的均值向量u,u=(u1,u2,…,um),其中,u1,u2,…,um分别为各类测井值的平均值;第二计算子单元212用于计算储层预测样本集的协方差矩阵∑;第三计算子单元213用于根据热液储层样本集的均值向量u和储层预测样本集的协方差矩阵Σ,计算储层预测样本集中的各样本点到热液储层样本集的马氏距离d:
d ( Y , G ) = ( Y - u ) Σ - 1 ( Y - u ) ′
其中,Y代表储层预测样本集,G代表热液储层样本集,u为热液储层样本集的均值向量,∑-1是热液沉积样本集的协方差矩阵∑的逆矩阵,(Y-u)'为矩阵(Y-u)的转置。
进一步地,热液程度曲线生成单元220包括取倒数子单元221和热液程度曲线生成子单元222。
取倒数子单元221用于取储层预测样本集的各样本点到热液储层样本集的马氏距离的倒数,得到多个热液程度值。热液程度曲线生成子单元222用于根据多个热液程度值生成热液程度曲线。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敏感地震属性体选取模块300包括第一提取单元310、第二提取单元320、第一选取单元330以及第二选取单元340。
其中,第一提取单元310用于利用叠后振幅三维数据体,提取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层段内的多种地震属性体;
第二提取单元320用于利用层切片技术,分别提取井旁各种地震属性体的属性值,得到各种地震属性体的属性值曲线;
第一选取单元330用于将各井的热液程度曲线与各种地震属性体的属性值曲线进行交汇分析,从地震属性体中选取对热液储层敏感的地震属性体;
第二选取单元340用于将对热液储层敏感的地震属性体进行两两交汇,优选出相关性差且对热液储层最为敏感的两个作为敏感地震属性体。
上述地震属性体包括振幅类、频率类以及相位类属性。
进一步地,第二提取单元320包括时间切片子单元321和属性值曲线生成子单元322。时间切片子单元321用于利用层切片技术,在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层段的顶底面层段范围内进行平行于顶底面的等时时间切片;属性值曲线生成子单元322用于提取时间切片对应的地震属性体的属性值,并生成地震属性体的属性值曲线。切片时间间隔可以为2ms-4ms。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热液储层空间分布生成模块400包括岩层切片单元410、网格划分单元420、地震相分类单元430以及显示单元440。
岩层切片单元410用于根据预测精度的要求,对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层段的三维数据体进行平行于层段顶底面的、等比例的切片,得到多个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小层;
网格划分单元420用于通过将两个敏感地震属性体进行交汇,确定热液储层对应的两个敏感地震属性体的属性值所分布的范围,并在交汇图上进行网格的划分,使热液储层所对应的目标属性值包含在一个网格内,其它非目标属性值在其它网格内;
地震相分类单元430用于以网格划分结果为约束,在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层段内利用两个敏感地震属性体进行地震相分类,得到每一个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小层的地震相分类结果;
显示单元440用于对每一个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小层的地震相分类结果进行显示控制,生成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层段内的每一个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小层的热液储层的分布,根据每一个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小层的热液储层的分布得到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层段内的热液储层空间分布。
本发明提供的碳酸盐岩地层热液储层空间分布预测方法及系统,充分利用岩心、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搭建热液储层的测井响应之间的定量关系,利用三维地震资料提取的地震属性体和热液程度曲线进行交汇优选出敏感属性,实现了热液储层的空间预测。
为了对上述本发明提供的碳酸盐岩地层热液储层空间分布预测方法及系统进行更为清楚的解释,下面结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来进行说明,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该实施例仅是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不当的限定。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碳酸盐岩地层由于受到热液流体的影响而发育热液储层,针对寒武系碳酸盐岩的油气勘探实践也证实了热液储层是一种重要的储层类型。参见图4,为位于古城地区三维地震资料覆盖区的城探1井6540~7292m发育寒武系碳酸盐岩地层。通过岩心观察和镜下薄片分析认为该井寒武系取心段均发育典型的热液储层。选取城探1井寒武系6850-7240m的一段含灰白云岩及其地震所对应的等时沉积作为热液储层研究的目的层段来说明本次实施例(图5中的III层)。
选择对岩石物理性质反映较好的5条测井曲线:核磁共振有效孔隙度(NPHI)、自然伽马(GR)、深侧向电阻率(LLD)、密度(RHOM)、声波时差(AC),其中对LLD曲线取对数。利用钻井取心段(6885-6892m,6930-6940m)的测井曲线值建立热液储层样本集,见表1。同时利用6334-7270m范围内(包括寒武系及奥陶系地层在内)的整个井段的测井曲线值建立储层预测样本集,见表2,(以此来获得更大深度范围内的热液程度曲线,方便对其做出评价)。其中储层预测样本集的样本个数为7448个,热液储层样本集的样本个数为138个,均具有5条测井曲线。计算热液储层样本集的均值向量μ=(5.31,10.377,5.603,2.599,49.557)。调用协方差计算函数(COVARIANCE.S)得到热液储层样本集的协方差矩阵∑。利用逆矩阵计算函数(Minverse)计算协方差矩阵的逆矩阵∑-1如下表所示:
表1
0.330 -0.018 0.156 5.471 0.043
-0.018 0.184 -0.094 -2.003 -0.067
0.156 0.094 2.943 -3.094 0.290
5.471 -2.003 -3.094 182.688 3.115
0.043 -0.067 0.290 3.115 0.180
然后利用矩阵计算函数(Mmlut)和公式计算待预测的储层预测样本集各样本点到热液储层样本集的马氏距离d。对马氏距离取倒数后得到的热液程度曲线,如图6所示。
该热液程度曲线存在稳定的基线,灰岩段HTD曲线值最小,显示受热液影响最弱酸不溶物含量高的层段热液程度曲线值小,显示受热液影响弱。因此,该热液程度曲线与实钻相吻合,与地质规律相符合,能够热液储层的发育情况。
表2
深度 NPHI GR ln(LLD) RHOM AC
6885 4.99 8.762 6.314 2.72 46.293
6885.125 5.298 8.368 6.084 2.705 46.585
6885.25 5.331 8.024 5.863 2.697 46.396
6885.375 5.217 7.759 5.732 2.691 45.787
6885.5 5.1 7.232 5.671 2.692 45.025
6885.625 5.027 6.934 5.666 2.697 44.086
6885.75 4.795 7.887 5.735 2.716 42.903
6885.875 4.612 11.171 5.948 2.732 42.501
6886 4.383 10.345 6.094 2.75 42.735
6886.125 4.335 9.899 6.148 2.755 43.098
6886.25 4.398 8.69 5.952 2.748 43.842
表3
利用属性分析技术提取三维地震资料待预测碳酸盐岩层段(图5中III层)的18种地震属性体。利用层切片技术,分别提取井旁待预测碳酸盐岩层段范围内的各种地震属性体的属性值,得到各种所述地震属性体的属性值曲线。
参见图7,将热液程度曲线和各类属性值曲线进行交汇,选择对热液程度曲线敏感的属性体类别,即热液程度曲线高值点集中在一个很窄的属性值区间内。通过曲线交汇分析,优选出对热液程度曲线敏感的6种属性体,分别为IDF,IACC,AVF,BW,IF,TBI属性。对这些属性体两两进行交汇分析,优选出两个相关性差且对热液储层最敏感的两个属性类别作为敏感地震属性体,如图8a和图8b所示,分别为IACC和IFC属性。
在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层段范围内,根据预测精度的要求对三维数据体进行平行于层段顶底面的、等比例的切片,得到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小层,共10小层,如图9所示。
接下来,在优选出的两个敏感地震属性体的交汇图(图8a)上,确定热液储层对应的两个敏感地震属性体的属性值所分布的范围,并在交汇图上划分出9个网格,使热液储层所对应的目标属性值包含在一个网格内,其它非目标属性值在其它网格内。其中网格5内的属性值对应热液储层,网格1-4和6-9对应了非热液储层,如图10所示。
参见图11a和11b,以网格划分结果为约束,在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层段内利用两个敏感地震属性体进行地震相分类,得到每一小层的地震相分类结果。对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层段内每一小层的地震相分类结果进行显示控制,得到所述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层段的每一小层的热液储层的分布(图11a为第2小层,图11b代表第7小层,黑色为目标地震相)。由每一小层的热液储层平面分布便可得到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层段内的热液储层空间分布,如图12所示,从上至下依次为第2层、第5层、第8层。
本发明提供的碳酸盐岩地层热液储层空间分布预测方法及系统,充分利用岩心、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搭建热液储层的测井响应之间的定量关系,利用三维地震资料提取的地震属性体和热液程度曲线进行交汇优选出敏感地震属性体,实现了热液储层的空间分布预测。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2)

1.一种碳酸盐岩地层热液储层空间分布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200、利用岩心中典型的热液储层发育层段的测井值建立热液储层样本集,利用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层段的测井值建立储层预测样本集,所述热液储层样本集包含于所述储层预测样本集中;
S300、根据所述热液储层样本集和所述储层预测样本集,构建热液程度曲线;
S400、根据三维地震资料,提取所述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层段内的地震属性体及其对应的属性值,并利用所述热液程度曲线,从所述地震属性体中选取两个相关性差且对热液储层最为敏感的敏感地震属性体;
S500、根据所述敏感地震属性体的地震相分类,生成所述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层段的热液储层的空间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酸盐岩地层热液储层空间分布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00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S100、根据岩心的发育特征和镜下薄片岩石学特征,识别所述典型的热液储层发育层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碳酸盐岩地层热液储层空间分布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00中,选择5-7种对岩性敏感的测井值,建立所述热液储层样本集和所述储层预测样本集。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碳酸盐岩地层热液储层空间分布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00包括以下步骤:
S310、计算所述储层预测样本集中的各样本点到所述热液储层样本集的马氏距离;
S320、根据所述储层预测样本集中的各样本点到所述热液储层样本集的马氏距离,生成所述热液程度曲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碳酸盐岩地层热液储层空间分布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10包括以下步骤:
S311、计算所述热液储层样本集中的各类测井值的平均值,根据计算结果得到所述热液储层样本集的均值向量u,u=(u1,u2,…,um),其中,u1,u2,…,um分别为所述各类测井值的平均值;
S312、计算所述储层预测样本集的协方差矩阵∑;
S313、根据所述热液储层样本集的均值向量u和所述储层预测样本集的协方差矩阵Σ,计算所述储层预测样本集中的各样本点到所述热液储层样本集的马氏距离d:
d ( Y , G ) = ( Y - u ) Σ - 1 ( Y - u ) ′
其中,Y代表储层预测样本集,G代表热液储层样本集,u为热液储层样本集的均值向量,∑-1是热液沉积样本集的协方差矩阵∑的逆矩阵,(Y-u)'为矩阵(Y-u)的转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碳酸盐岩地层热液储层空间分布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20包括以下步骤:
S321、取所述储层预测样本集的各样本点到所述热液储层样本集的马氏距离的倒数,得到多个热液程度值;
S322、根据多个所述热液程度值生成所述热液程度曲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碳酸盐岩地层热液储层空间分布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00包括以下步骤:
S410、利用叠后振幅三维数据体,提取所述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层段内的多种所述地震属性体;
S420、利用层切片技术,分别提取井旁各种所述地震属性体的属性值,得到各种所述地震属性体的属性值曲线;
S430、将各井的所述热液程度曲线与各种所述地震属性体的属性值曲线进行交汇分析,从所述地震属性体中选取对热液储层敏感的地震属性体;
S440、将所述对热液储层敏感的地震属性体进行两两交汇,优选出相关性差且对热液储层最为敏感的两个作为所述敏感地震属性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碳酸盐岩地层热液储层空间分布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10中,提取所述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层段内的多种所述地震属性体时,是以所述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层段的顶底面为约束,提取所述地震属性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碳酸盐岩地层热液储层空间分布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10中提取的所述地震属性体包括振幅类、频率类以及相位类属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碳酸盐岩地层热液储层空间分布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20包括以下步骤:
S421、利用层切片技术,在所述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层段的顶底面层段范围内进行平行于所述顶底面的等时时间切片;
S422、提取所述时间切片对应的所述地震属性体的属性值,并生成所述地震属性体的属性值曲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碳酸盐岩地层热液储层空间分布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21中的切片时间间隔为2ms-4ms。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碳酸盐岩地层热液储层空间分布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00包括以下步骤:
S510、根据预测精度的要求,对所述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层段的三维数据体进行平行于层段顶底面的、等比例的切片,得到多个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小层;
S520、通过将两个所述敏感地震属性体进行交汇,确定热液储层对应的两个所述敏感地震属性体的属性值所分布的范围,并在交汇图上进行网格的划分,使热液储层所对应的目标属性值包含在一个网格内,其它非目标属性值在其它网格内;
S530、以网格划分结果为约束,在所述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层段内利用两个所述敏感地震属性体进行地震相分类,得到每一个所述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小层的地震相分类结果;
S540、对每一个所述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小层的地震相分类结果进行显示控制,生成所述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层段内的每一个所述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小层的热液储层的分布,根据每一个所述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小层的热液储层的分布得到所述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层段内的热液储层空间分布。
13.一种碳酸盐岩地层热液储层空间分布预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样本集建立模块、热液程度曲线生成模块、敏感地震属性体选取模块以及热液储层空间分布生成模块;
所述样本集建立模块,用于利用岩心中典型的热液储层发育层段的测井值建立热液储层样本集,以及利用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层段的测井值建立储层预测样本集;所述热液储层样本集包含于所述储层预测样本集中;
所述热液程度曲线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热液储层样本集和所述储层预测样本集,构建热液程度曲线;
所述敏感地震属性体选取模块,用于根据三维地震资料,提取所述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层段内的地震属性体及其对应的属性值,并利用所述热液程度曲线,从所述地震属性体中选取两个相关性差且对热液储层最为敏感的敏感地震属性体;
所述热液储层空间分布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敏感地震属性体的地震相分类,生成所述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层段的热液储层的空间分布。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碳酸盐岩地层热液储层空间分布预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液储层发育层段识别模块;
所述热液储层发育层段识别模块,用于根据岩心的发育特征和镜下薄片岩石学特征,识别所述典型的热液储层发育层段。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碳酸盐岩地层热液储层空间分布预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液程度曲线生成模块包括马氏距离计算单元和热液程度曲线生成单元;
所述马氏距离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储层预测样本集中的各样本点到所述热液储层样本集的马氏距离;
所述热液程度曲线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储层预测样本集中的各样本点到所述热液储层样本集的马氏距离,生成所述热液程度曲线。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碳酸盐岩地层热液储层空间分布预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马氏距离计算单元包括第一计算子单元、第二计算子单元以及第三计算子单元;
所述第一计算子单元,用于计算所述热液储层样本集中的各类测井值的平均值,根据计算结果得到所述热液储层样本集的均值向量u,u=(u1,u2,…,um),其中,u1,u2,…,um分别为所述各类测井值的平均值;
所述第二计算子单元,用于计算所述储层预测样本集的协方差矩阵∑;
所述第三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热液储层样本集的均值向量u和所述储层预测样本集的协方差矩阵Σ,计算所述储层预测样本集中的各样本点到所述热液储层样本集的马氏距离d:
d ( Y , G ) = ( Y - u ) Σ - 1 ( Y - u ) ′
其中,Y代表储层预测样本集,G代表热液储层样本集,u为热液储层样本集的均值向量,∑-1是热液沉积样本集的协方差矩阵∑的逆矩阵,(Y-u)'为矩阵(Y-u)的转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碳酸盐岩地层热液储层空间分布预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液程度曲线生成单元包括取倒数子单元和热液程度曲线生成子单元;
所述取倒数子单元,用于取所述储层预测样本集的各样本点到所述热液储层样本集的马氏距离的倒数,得到多个热液程度值;
所述热液程度曲线生成子单元,用于根据多个所述热液程度值生成所述热液程度曲线。
18.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碳酸盐岩地层热液储层空间分布预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敏感地震属性体选取模块包括第一提取单元、第二提取单元、第一选取单元以及第二选取单元;
所述第一提取单元,用于利用叠后振幅三维数据体,提取所述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层段内的多种所述地震属性体;
所述第二提取单元,用于利用层切片技术,分别提取井旁各种所述地震属性体的属性值,得到各种所述地震属性体的属性值曲线;
所述第一选取单元,用于将各井的所述热液程度曲线与各种所述地震属性体的属性值曲线进行交汇分析,从所述地震属性体中选取对热液储层敏感的地震属性体;
所述第二选取单元,用于将所述对热液储层敏感的地震属性体进行两两交汇,优选出相关性差且对热液储层最为敏感的两个作为所述敏感地震属性体。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碳酸盐岩地层热液储层空间分布预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震属性体包括振幅类、频率类以及相位类属性。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碳酸盐岩地层热液储层空间分布预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提取单元包括时间切片子单元和属性值曲线生成子单元;
所述时间切片子单元,用于利用层切片技术,在所述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层段的顶底面层段范围内进行平行于所述顶底面的等时时间切片;
所述属性值曲线生成子单元,用于提取所述时间切片对应的所述地震属性体的属性值,并生成所述地震属性体的属性值曲线。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碳酸盐岩地层热液储层空间分布预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片时间间隔为2ms-4ms。
22.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碳酸盐岩地层热液储层空间分布预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液储层空间分布生成模块包括岩层切片单元、网格划分单元、地震相分类单元、以及显示单元;
所述岩层切片单元,用于根据预测精度的要求,对所述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层段的三维数据体进行平行于层段顶底面的、等比例的切片,得到多个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小层;
所述网格划分单元,用于通过将两个所述敏感地震属性体进行交汇,确定热液储层对应的两个所述敏感地震属性体的属性值所分布的范围,并在交汇图上进行网格的划分,使热液储层所对应的目标属性值包含在一个网格内,其它非目标属性值在其它网格内;
所述地震相分类单元,用于以网格划分结果为约束,在所述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层段内利用两个所述敏感地震属性体进行地震相分类,得到每一个所述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小层的地震相分类结果;
所述显示单元,用于对每一个所述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小层的地震相分类结果进行显示控制,生成所述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层段内的每一个所述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小层的热液储层的分布,根据每一个所述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小层的热液储层的分布得到所述待预测的碳酸盐岩层段内的热液储层空间分布。
CN201510445468.6A 2015-07-27 2015-07-27 碳酸盐岩地层热液储层空间分布预测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51374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45468.6A CN105137483B (zh) 2015-07-27 2015-07-27 碳酸盐岩地层热液储层空间分布预测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45468.6A CN105137483B (zh) 2015-07-27 2015-07-27 碳酸盐岩地层热液储层空间分布预测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37483A true CN105137483A (zh) 2015-12-09
CN105137483B CN105137483B (zh) 2017-12-01

Family

ID=54722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45468.6A Active CN105137483B (zh) 2015-07-27 2015-07-27 碳酸盐岩地层热液储层空间分布预测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37483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49082A (zh) * 2014-10-29 2016-05-0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超深碳酸盐储层三维地质力学场建立方法和系统
CN107831544A (zh) * 2017-01-16 2018-03-2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针对沙一段生物灰岩薄储层地震混叠强信号处理方法
CN109343121A (zh) * 2018-10-25 2019-02-15 西安石油大学 一种确定热接触变质岩储层中岩浆热液规模的方法
CN110297280A (zh) * 2018-03-23 2019-10-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碳酸盐岩超压空间分布特征的预测方法
CN112255677A (zh) * 2020-10-21 2021-01-22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一种圈定大洋海山碳酸盐岩分布范围的方法及处理终端
CN113625340A (zh) * 2021-08-02 2021-11-09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属性敏感度选择储层敏感地震属性组合的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44619A (en) * 1993-09-27 1995-08-22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predicting reservoir properties
CN102636812A (zh) * 2012-04-18 2012-08-1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获得碳酸盐岩储层储集空间体积的方法
CN102681013A (zh) * 2012-04-17 2012-09-1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碳酸盐岩储层空间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44619A (en) * 1993-09-27 1995-08-22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predicting reservoir properties
CN102681013A (zh) * 2012-04-17 2012-09-1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碳酸盐岩储层空间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02636812A (zh) * 2012-04-18 2012-08-1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获得碳酸盐岩储层储集空间体积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崔文彬: "塔河四区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地质建模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基础科学辑》 *
李辉 等: "塔河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深部热液特征分析",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49082A (zh) * 2014-10-29 2016-05-0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超深碳酸盐储层三维地质力学场建立方法和系统
CN105549082B (zh) * 2014-10-29 2018-01-0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超深碳酸盐储层三维地质力学场建立方法和系统
CN107831544A (zh) * 2017-01-16 2018-03-2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针对沙一段生物灰岩薄储层地震混叠强信号处理方法
CN110297280A (zh) * 2018-03-23 2019-10-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碳酸盐岩超压空间分布特征的预测方法
CN109343121A (zh) * 2018-10-25 2019-02-15 西安石油大学 一种确定热接触变质岩储层中岩浆热液规模的方法
CN112255677A (zh) * 2020-10-21 2021-01-22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一种圈定大洋海山碳酸盐岩分布范围的方法及处理终端
CN112255677B (zh) * 2020-10-21 2022-07-19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一种圈定大洋海山碳酸盐岩分布范围的方法及处理终端
CN113625340A (zh) * 2021-08-02 2021-11-09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属性敏感度选择储层敏感地震属性组合的方法
CN113625340B (zh) * 2021-08-02 2023-09-19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属性敏感度选择储层敏感地震属性组合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37483B (zh) 2017-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965985T3 (es) Método implementado por ordenador para generar un modelo de roca y/o fluido de subsuelo de un dominio determinado
US7373251B2 (en) Method for predicting quantitative values of a rock or fluid property in a reservoir using seismic data
CN107290782B (zh) 储层孔隙度、含水饱和度和泥质含量参数同时反演新方法
Stephen et al. Multiple-model seismic and production history matching: a case study
CN105137483A (zh) 碳酸盐岩地层热液储层空间分布预测方法及系统
US20080162093A1 (en) Method of constructing a geological model of a subsoil formation constrained by seismic data
NO20160203A1 (en) Stratigraphic function
NO326598B1 (no) Tre-dimensjonal geologisk modellering
Soleimani et al. Integrated petrophysical modeling for a strongly heterogeneous and fractured reservoir, Sarvak Formation, SW Iran
Newman et al. Evolution of seismic layer 2B across the Juan de Fuca Ridge from hydrophone streamer 2‐D traveltime tomography
Youngmann Spatial data structures for modeling subsurface features
Herwanger et al. Predicting time-lapse stress effects in seismic data
Bueno et al. Constraining uncertainty in volumetric estimation: A case study from Namorado Field, Brazil
Orellana et al. Influence of variograms in 3D reservoir-modeling outcomes: An example
Mahdi et al. 3D Geological Model for Zubair Reservoir in Abu-Amood Oil Field
Nwachukwu et al. Model selection for CO2 sequestration using surface deformation and injection data
Erzeybek Balan Characterization and modeling of paleokarst reservoirs using multiple-point statistics on a non-gridded basis
Rabaute et al. Subsurface geophysics of the Phlegrean Fields: New insights from downhole measurements
Costanzo et al. VS of the uppermost crust structure of the Campi Flegrei caldera (southern Italy) from ambient noise Rayleigh wave analysis
Li et al. Three-dimensional reservoir architecture modeling by geostatistical techniques in BD block, Jinhu depression, northern Jiangsu Basin, China
Wang et al. Full-3D Seismic Tomography for Structure of the Critical Zone
Abe et al. Seismic attribute analysis and 3D model-based approach to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of “KO” field, Niger Delta
Rojas et al. Geological modeling of a hydrocarbon reservoir in the northeastern of the cuenca of the Eastern Plains of Colombia
Agarwal et al.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Ekofisk Field: A Giant, Fractured Chalk Reservoir in the Norwegian North Sea-Phase 1, Reservoir Description
Zhang et al. Feasibility study using simulation model for offshore field SZ36-1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