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74116A - 电梯轿箱 - Google Patents

电梯轿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74116A
CN102674116A CN2012100408064A CN201210040806A CN102674116A CN 102674116 A CN102674116 A CN 102674116A CN 2012100408064 A CN2012100408064 A CN 2012100408064A CN 201210040806 A CN201210040806 A CN 201210040806A CN 102674116 A CN102674116 A CN 1026741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ide plate
bolt
hole
elevator c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4080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74116B (zh
Inventor
池田恭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Elevator and Building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6741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741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741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741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梯轿箱,能够高效地组装。连结实施方式的电梯轿箱的第一侧板(11)及第二侧板(12)的连结装置(30)具有:连结用螺栓(31),以螺栓头(31a)处于第一侧板所在的一方的方式,贯通第一贯通孔(21)及第二贯通孔(22);连结用螺母(33),以夹住第一侧板等的边缘面部(16)的方式,与连结用螺栓螺合;弹性部件(37),配置在连结用螺母和螺栓头之间,包围螺纹部(31b),能够伸缩;以及按压部件(34)。按压部件以外周直径随着靠近第一侧板的边缘面部而变小的方式形成倾斜面(34a),在被朝向第二侧板按压时,倾斜面接触第一贯通孔的内周面。

Description

电梯轿箱
本申请以日本专利申请2011-054596号(申请日:2011年3月11日)为基础,享受该专利申请的优先权。本申请通过参照该专利申请,而包含该专利申请的所有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具有多个侧板的电梯轿箱。
背景技术
通常,电梯轿箱在轿箱框架的内侧具有地板、多个侧板以及顶板。在多个侧板的各自上形成有边缘面部,通过螺栓及螺母等对邻接的侧板的边缘面部彼此进行连结。
在该情况下,通过螺栓、螺母等来紧固侧板彼此的作业,需要在轿箱的外侧、即轿箱室外进行。在井道内且轿箱室外较狭窄的情况较多,在这种场所中作业效率较差,组装作业需要大量时间。
此外,由于具有使井道的尺寸缩小的倾向,因此还有时必须在轿箱室内组装侧板。
通常,侧板的连结是通过螺栓及螺母等来连结侧板彼此。在组装比较大的轿箱的情况下,需要较多人手。此外,为了使在连结侧板彼此时产生的组装误差成为规定范围以内,而需要较多人手。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为,使电梯轿箱能够高效地组装。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梯轿箱的特征在于,具备多个侧板,该侧板具有长边铅直地延伸的大致长方形状的主面部和与上述长边分别连接的长方形状的边缘面部,该电梯轿箱被配置为通过上述多个侧板各自的上述主面部包围轿箱室,并且上述多个侧板各自的各上述边缘面部朝向上述轿箱室的外侧延伸,在该电梯轿箱中,上述多个侧板包括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该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通过连结装置将上述边缘面部彼此以相互接触的状态连结,在上述第一侧板的至少一方的上述边缘面部形成有多个第一贯通孔,在上述第二侧板的至少一方的上述边缘面部,以与各上述第一贯通孔成为一对而连通的方式形成有多个第二贯通孔,上述连结装置具有:连结用螺栓,以螺栓头处于上述第一侧板所在的一方的方式,贯通上述第一贯通孔及上述第二贯通孔;连结用螺母,以与上述螺栓头一起夹住上述第一侧板及上述第二侧板的上述边缘面部的方式,与上述连结用螺栓螺合;弹性部件,包围上述连结用螺栓的螺纹部,配置在上述连结用螺母和上述螺栓头之间,从半径方向外侧包围上述螺纹部的一部分,能够在上述连结用螺栓的长度方向上伸缩;以及按压部件,配置在上述螺栓头和上述第一侧板的上述边缘面部之间,从半径方向外侧包围上述螺纹部,以外周直径随着靠近上述第一侧板的上述边缘面部而逐渐变小的方式形成有倾斜面,在被上述螺栓头朝向上述第二侧板按压时,上述倾斜面的至少一部分钩挂在上述第一贯通孔的内周面的一部分上。
根据上述构成,能够使电梯轿箱能够高效地组装。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梯轿箱的构成的一部分的示意水平截面图。
图2是放大了图1的II部分的放大水平截面图,表示将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连结了的状态。
图3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梯轿箱的将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连结了的状态的示意水平截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梯轿箱的将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连结了的状态的示意水平截面图。
符号的说明:
1…侧板,2…地板,3…轿箱门,5…轿箱室,11…第一侧板,12…第二侧板,15…主面部,16…边缘面部,21…第一贯通孔,22…第二贯通孔,30…连结装置,31…连结用螺栓,3la…螺栓头,3lb…螺纹部,33…连结用螺母,34…按压部件,34a…倾斜面,35…阶梯贯通孔,36…接触面,37…弹性部件,39…垫圈,49…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使用1以及图2对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梯轿箱的构成的一部分的示意水平截面图。图2是放大了图1的II部分的放大水平截面图,表示将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连结了的状态。
首先,对本实施方式的轿箱的构成进行说明。
该轿箱具有地板2、多个侧板1、轿箱门3以及顶板(未图示),在这些板所包围的内部形成轿箱室5。此外,轿箱具有将侧板彼此进行连结的连结装置30。
顶板为大致长方形状并安装有照明装置(未图示)等。地板2是乗客能够乗降的板,为大致长方形状。
多个侧板分别具有主面部15和两个边缘面部16。主面部15是长边铅直地延伸的大致长方形状,面向轿箱室5。边缘面部16是与主面部15两侧的长边连接的长方形状,朝向轿箱室5的外侧延伸而形成。
多个侧板1包括第一侧板11及第二侧板12。第一侧板11及第二侧板12被配置为各自的边缘面部16对置,对置的边缘面部16彼此通过连结装置30以相互接触的状态连结。
第一侧板11为,在一方(图1中左侧)的边缘面部16上形成有多个第一贯通孔21。这些第一贯通孔21沿着边缘面部16的长度方向(铅直方向)等间隔地排列。
在第二侧板12的一方(图1中右侧)的边缘面部16上,以与第一贯通孔21连通的方式形成有第二贯通孔22。
连结装置30被配置为,对相互连通且成为一对的第一贯通孔21及第二贯通孔22进行贯通。该连结装置30具有连结用螺栓31、连结用螺母33、弹性部件37以及按压部件34。
连结用螺栓31以螺栓头31a处于第一侧板11所在的一方的状态,贯通第一贯通孔21及第二贯通孔22。第一贯通孔21及第二贯通孔22的直径形成为,相互大致相同,并分别比连结用螺栓31的螺纹部31b的直径大。
连结用螺母33以与螺栓头31a一起夹住第一侧板11及第二侧板12各自的边缘面部16的方式,与连结用螺栓31螺合。
弹性部件37是螺旋弹簧,包围连结用螺栓31的螺纹部31b,并且配置在第二侧板12的边缘面部16和连结用螺母33之间。该弹性部件37能够在连结用螺栓31的长度方向上压缩。
在连结用螺母33和弹性部材37之间配置有垫圈39。同样,在弹性部件37和第二侧板12的边缘面部16之间也配置有垫圈49。
按压部件34配置在螺栓头31a和第一侧板11的边缘面部16之间,是从半径方向外侧包围螺纹部31b的圆环状。该按压部件34为,靠近连结用螺栓31的螺栓头31a一方的直径较大,靠近螺纹部31b的前端一方的直径较小。即,该按压部件34的外周面形成倾斜面34a。
此外,该按压部件34为,在包含螺纹部31b的轴中心线的截面中,包含倾斜面34a的部分的外形为梯形状。
在该按压部件34上形成有阶梯贯通孔35。该阶梯贯通孔35在螺纹部31b的长度方向上贯通。在该阶梯贯通孔35中,形成有与贯通方向垂直地扩展的接触面36。在连结用螺栓31沿着该长度方向从第一侧板11朝向第二侧板12移动时,螺栓头31a钩挂在该接触面36上。在螺栓头31a与该接触面36接触时,该螺栓头31a按压接触面36。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以主面部15铅直地扩展的方式将第一侧板11配置在地板2之上。此时,第一侧板11沿着地板2的对角线配置即可。接着,将第二侧板12配置在第一侧板11的旁边。此时,第一侧板11及第二侧板12各自的边缘面部16配置成相互对置。
之后,通过连结装置30对第一侧板11及第二侧板12进行连结。此时,连结装置30对相互连通的一对的第一贯通孔21和第二贯通孔22进行贯通。
首先,使连结用螺栓31贯通一对的第一贯通孔21及第二贯通孔22。此时,在按压部件34处于螺栓头31a和第一侧板11的边缘面部16之间的状态下,以螺栓头31a处于第一侧板11一方的方式,配置有连结用螺栓31。此外,以对按压部件34的倾斜面34a与第一贯通孔21的内面接触的状态进行保持的方式,将连结用螺栓31朝向第一贯通孔21插入。
接着,在从第二侧板12的边缘面部16的第二贯通孔22突出的螺纹部31b上,安装弹性部件37。此时,在弹性部件37的轴向两侧安装有垫圈39、49。之后,使连结用螺母33与螺纹部31b螺合而临时紧固。
对于多对的第一贯通孔21及第二贯通孔22,分别与上述步骤同样地安装连结装置30。由此,第一侧板11及第二侧板12被临时固定。
接着,进行调整,以使第一侧板11及第二侧板12各自的主面部15处于铅直地扩展的相同平面上。此时,通过对第一贯通孔21的内面和与该内面接触的按压部件34的倾斜面34a之间的接触状态进行调整,能够调整主面部15彼此的位置关系。
如上所述,第一贯通孔21在第一侧板11的边缘面部16上沿着上下方向排列。同样,第二贯通孔22也沿着上下方向排列。各第一贯通孔21及各第二贯通孔22成为一对而相互连通。
各第一贯通孔21的中心大致上下地直线排列。但是,这些孔位置具有规定的加工误差。同样,各第二贯通孔22的中心位置也大致上下地直线排列,但孔位置具有规定的加工误差。
因此,仅通过在一对的第一贯通孔21及第二贯通孔22中贯通连结用螺栓31而与连结用螺母33一起进行紧固,有时第一侧板11及第二侧板12的主面部15彼此难以配置在相同平面上。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通过弹性部件37作用了规定的按压力的状态下,倾斜面34a与第一贯通孔21的内面接触。由此,能够在边缘面部16彼此被临时固定的状态下,对多对的第一贯通孔21及第二贯通孔22各自的孔位置进行调整。
在调整后,紧固连结用螺母33,完成第一侧板11及第二侧板12的连结作业。
根据以上的说明可知,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容易地进行微调整,以使第一侧板11及第二侧板12的主面部15彼此处于相同平面内,能够高效地组装轿箱。
[第二实施方式]
使用图3对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梯轿箱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梯轿箱的将第一侧板11及第二侧板12连结了的状态的示意水平截面图。另外,本实施方式是第一实施方式(图1及图2)的变形例,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或类似的部分,赋予相同符号而省略重复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按压部件34(图3)的外形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按压部件34(图2)的外形为大致相同的形状。此外,图3的按压部件34为,在右侧端部形成有螺栓头31a钩挂的接触面36。
该按压部件34由高分子材料形成,能够在螺纹部31b的长度方向上伸缩。该按压部件34包含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弹性部件37的功能。
由此,能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能够削减部件数量,能够使连结装置30的构成更简单。
[第三实施方式]
使用图3对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梯轿箱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梯轿箱的将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连结了的状态的示意水平截面图。另外,本实施方式是第一实施方式(图1及图2)的变形例,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或类似的部分,赋予相同符号而省略重复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按压部件34在内部配置有弹性部件37。该弹性部件37由高分子材料形成,是具有阶梯的环状部件。该弹性部件37配置在螺栓头31a和接触面36之间,被安装为与接触面36钩挂且被螺栓头31a按压。
由此,能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并且能够保护弹性部件37。
[其他实施方式]
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例如能够考虑到如下的方式。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使弹性部件37为螺旋弹簧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弹性部件37也可以是由高分子材料形成的圆环状的橡胶件。
此外,也可以使第三实施方式的弹性部件37为螺旋弹簧。
以上,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提示的,并不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能够通过其他各种方式来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和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于发明的范围及主旨中,并同样包含于专利请求范围所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电梯轿箱,其特征在于,
具备多个侧板,该侧板具有长边铅直地延伸的大致长方形状的主面部和与上述长边分别连接的长方形状的边缘面部,
该电梯轿箱被配置为,通过上述多个侧板各自的上述主面部包围轿箱室,并且上述多个侧板各自的各上述边缘面部朝向上述轿箱室的外侧延伸,
在该电梯轿箱中,
上述多个侧板包括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该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通过连结装置将上述边缘面部彼此以相互接触的状态连结,
在上述第一侧板的至少一方的上述边缘面部形成有多个第一贯通孔,
在上述第二侧板的至少一方的上述边缘面部,以与各上述第一贯通孔成为一对而连通的方式形成有多个第二贯通孔,
上述连结装置具有:
连结用螺栓,以螺栓头处于上述第一侧板所在的一方的方式,贯通上述第一贯通孔及上述第二贯通孔;
连结用螺母,以与上述螺栓头一起夹住上述第一侧板及上述第二侧板的上述边缘面部的方式,与上述连结用螺栓螺合;
弹性部件,包围上述连结用螺栓的螺纹部,配置在上述连结用螺母和上述螺栓头之间,从半径方向外侧包围上述螺纹部的一部分,能够在上述连结用螺栓的长度方向上伸缩;以及
按压部件,配置在上述螺栓头和上述第一侧板的上述边缘面部之间,从半径方向外侧包围上述螺纹部,以外周直径随着靠近上述第一侧板的上述边缘面部而逐渐变小的方式形成有倾斜面,在被上述螺栓头朝向上述第二侧板按压时,上述倾斜面的至少一部分钩挂在上述第一贯通孔的内周面的一部分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按压部件为,能够由螺栓头按压的接触面形成在内部,
上述弹性部件配置在上述接触面和上述螺栓头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轿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弹性部件配置在上述第二侧板的上述边缘面部和上述连结用螺母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轿箱,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按压部件的内部形成有能够由上述螺栓头按压的接触面,
上述弹性部件配置在上述接触面和上述螺栓头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轿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弹性部件是螺旋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轿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弹性部件由高分子材料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轿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按压部件能够在上述连结用螺栓的长度方向上伸缩,并包括上述弹性部件。
CN201210040806.4A 2011-03-11 2012-02-21 电梯轿箱 Active CN1026741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54596A JP2012188270A (ja) 2011-03-11 2011-03-11 エレベータ乗りかご
JP054596/2011 2011-03-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74116A true CN102674116A (zh) 2012-09-19
CN102674116B CN102674116B (zh) 2014-11-12

Family

ID=468067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40806.4A Active CN102674116B (zh) 2011-03-11 2012-02-21 电梯轿箱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2188270A (zh)
CN (1) CN10267411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06312A (zh) * 2016-07-08 2016-10-12 钟林超 一种通过虹膜进行识别的电梯轿箱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151220A (ja) * 2014-02-13 2015-08-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室及びパネル締結具
CN104229603B (zh) * 2014-09-25 2016-07-13 柏文元 用于电梯轿厢内装饰的插挂式安装结构
KR102341567B1 (ko) * 2021-08-19 2021-12-22 주식회사제일티스틸 엘리베이터 카의 장식패널 장착구조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61185A (ja) * 1988-04-08 1989-10-18 Toshiba Corp エレベータかご室構造
JPH01267288A (ja) * 1988-04-14 1989-10-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室
JPH01271389A (ja) * 1988-04-25 1989-10-30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かご室
JPH0356386A (ja) * 1989-07-25 1991-03-11 Hitachi Elevator Eng & Service Co Ltd かごの側板
JPH06329371A (ja) * 1993-05-19 1994-11-29 Toshiba Corp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
EP0721912A2 (en) * 1995-01-12 1996-07-1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Elevator cage chamber
JPH11349261A (ja) * 1998-06-11 1999-12-21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ー乗りかご
JP2000072358A (ja) * 1998-09-03 2000-03-07 Toshiba Corp エレベータの乗りかご
JP2000304022A (ja) * 1999-04-19 2000-10-31 Toshiba Corp 板状体の取付装置
JP3114495B2 (ja) * 1994-06-07 2000-12-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用ハニカムパネル及びその締結構造並びにその締結方法
CN201313774Y (zh) * 2008-12-08 2009-09-23 西子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装饰吊顶连接装置
WO2010071315A2 (en) * 2008-12-16 2010-06-24 Il Shik Yoon Apparatus for fixing a glass sheet for elevator's door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61185A (ja) * 1988-04-08 1989-10-18 Toshiba Corp エレベータかご室構造
JPH01267288A (ja) * 1988-04-14 1989-10-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室
JPH01271389A (ja) * 1988-04-25 1989-10-30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かご室
JPH0356386A (ja) * 1989-07-25 1991-03-11 Hitachi Elevator Eng & Service Co Ltd かごの側板
JPH06329371A (ja) * 1993-05-19 1994-11-29 Toshiba Corp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
JP3114495B2 (ja) * 1994-06-07 2000-12-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用ハニカムパネル及びその締結構造並びにその締結方法
EP0721912A2 (en) * 1995-01-12 1996-07-1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Elevator cage chamber
JPH11349261A (ja) * 1998-06-11 1999-12-21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ー乗りかご
JP2000072358A (ja) * 1998-09-03 2000-03-07 Toshiba Corp エレベータの乗りかご
JP2000304022A (ja) * 1999-04-19 2000-10-31 Toshiba Corp 板状体の取付装置
CN201313774Y (zh) * 2008-12-08 2009-09-23 西子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装饰吊顶连接装置
WO2010071315A2 (en) * 2008-12-16 2010-06-24 Il Shik Yoon Apparatus for fixing a glass sheet for elevator's door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06312A (zh) * 2016-07-08 2016-10-12 钟林超 一种通过虹膜进行识别的电梯轿箱
CN106006312B (zh) * 2016-07-08 2018-06-26 樱花电梯(中山)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虹膜进行识别的电梯轿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74116B (zh) 2014-11-12
JP2012188270A (ja) 2012-10-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74116A (zh) 电梯轿箱
US8002252B2 (en) Engine mount and elastomeric element thereof
RU2009144261A (ru)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эластомерной прокладки для сжимаемой эластомерной пружины
CN101629586A (zh) 风扇连接扣件
CN109416097B (zh) 用于隔离安装座设计的适配器
CN204113982U (zh) 一种工业用橡胶弹簧
CN110617290B (zh) 一种防卡死弹簧组
CN101642754A (zh) 矿石筛选板的护板
CN110561303A (zh) 一种汽车零件加工的支撑结构
CN104047991B (zh) 防振装置
CN203146644U (zh) 紧凑型离合器压盘总成
CN2757334Y (zh) 具有减震结构的散热风扇安装装置
CN211082696U (zh) 一种机油泵总成
CN113757104A (zh) 一种往复泵十字头滑道旋转定位和压紧结构
CN210524375U (zh) 一种齿轮泵轴套压装装置
CN111664167A (zh) 一种销轴连接结构及其装配方法
CN203752900U (zh) 一体压缩式传动轴中间支承总成
CN113244670A (zh) 凹板式过滤器及其过滤隔膜、隔膜滤板及隔膜滤板组件
KR101213712B1 (ko) 원터치 취부형 계단식 단자대
CN101772637B (zh) 用于轴、特别是用于水轮机的轴的止推轴承
JP3221229U (ja) スプリングユニット
CN220433045U (zh) 一种电镀设备的支撑块组件
KR200443277Y1 (ko) 탄성받침
CN102713445B (zh) 由嵌入到操作台中的烹调器具组成的系统及其装配方法
KR100634413B1 (ko) 마스터실린더와 리저버탱크간의 결합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