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67595B - 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667595B CN102667595B CN201080051103.0A CN201080051103A CN102667595B CN 102667595 B CN102667595 B CN 102667595B CN 201080051103 A CN201080051103 A CN 201080051103A CN 102667595 B CN102667595 B CN 10266759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mon electrode
- liquid crystal
- pixel
- branch
- electr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2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178 monom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323 disproportio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41000276489 Merlangius merlang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indium;oxotin Chemical compound [In].[Sn]=O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642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YVTHLONGBIQYBO-UHFFFAOYSA-N zinc indium(3+) oxygen(2-) Chemical compound [O--].[Zn++].[In+3] YVTHLONGBIQY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51468 Actinopterygii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988 bone and bo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78 crys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858 crystal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72 electrod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807 s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9 sus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8—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in which the switching element is a three-electrode devic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02F1/134318—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having a patterned common electrod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亮度高、显示品质优异的液晶显示装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共用电极(45)包括第一共用电极(45a)和第二共用电极(45b),像素电极(60)包括:第一主干部(61a);第二主干部(61b);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支部(62a);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支部(62b);和沿第三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三支部(62c)和沿第四方向延伸的第四支部(62d),在从与TFT基板(10)的面垂直的方向观察像素的情况下,第一共用电极(45a)与第二共用电极(45b)的边界,与像素电极(60)的第一主干部(61a)重叠,且沿与第一主干部(61a)延伸的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作为具有广视角特性的液晶显示装置,开发有:利用作为横电场模式的IPS(In-plane Switching:面内开关型)模式或FFS(FringeField Switching:边缘场开关)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和利用作为垂直取向模式的VA(Vertical Alignment:垂直取向)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等。其中,VA模式由于能够实现高对比度,所以在大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被采用。
在VA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存在:形成有在一个像素之中液晶的取向方向相互不同的多个畴的MVA(Multi-domain VerticalAlignment:多畴垂直取向)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和以在像素的中心部的电极上形成的铆钉部件等为中心,使液晶的取向方向呈放射状连续不同的CPA(Continuous Pinwheel Alignment:连续焰火状取向)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等。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MVA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例子。在专利文献1的液晶显示装置,配置有沿相互正交的两个方向延伸的取向限制机构,由此,在一个像素中,形成相对于正交尼科尔配置的一对偏光板的偏光轴(透过轴)、代表液晶畴的指向矢的方位角成45°的角的四个液晶畴。在以方位角的0°为一个偏光板的偏光轴的方向、以逆时针方向为正的方位的情况下,该四个液晶畴的指向矢的方位角为45°、135°、225°、315°。将这样在一个像素形成四个液晶畴的结构称为4分割取向结构或仅称为4D结构。
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MVA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其它的例子。在该专利文献的液晶显示装置,在像素电极(也称为梳齿状电极或鱼骨结构型像素电极),设置有沿方位角为45°、135°、225°、315°方向延伸的多个细微的狭缝(切口)。通过使液晶与这样的狭缝平行地取向,实现4分割取向结构。
在VA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从正面方向观察时的显示品质与从斜方向观察时的显示品质的差可能变得显著。特别是在进行中间灰度等级显示时,存在从斜方向观察时的色感和/或伽马特性等的显示特性与正面方向的显示特性大不相同的情况。液晶分子的光学轴方向是分子长轴方向,在进行中间灰度等级显示时液晶分子的光学轴方向相对于主面成为某种程度倾斜的状态,因此以该状态从正面观察显示的情况与从斜方向观察显示的情况,显示特性不同。
具体而言,从斜方向观察的显示图像与从正面方向观察的显示图像相比整体看起来发白(带白色)。这样的现象也称为“泛白”。例如,在显示人脸的情况下,存在的问题有:即使在从正面方向观察时人脸的表情等没有不谐调之感,但从斜方向观察时整体看起来发白,肤色的微妙的灰度等级表现变白而不好看。
在专利文献3~5中记载有具有用于改善这样的泛白的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在这些液晶显示装置中,将一个像素分割为各自包括副像素电极的多个(例如两个)副像素,并对多个副像素电极施加相互不同的电位。
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液晶显示装置,两个副像素电极经由不同的开关元件与不同的源极配线连接,以被施加相互不同的电位的方式被驱动。通过这样使得副像素的电位不同,使得施加至副像素的液晶层的电压相互不同,因此能够使副像素的透过率相互不同。由此,能够实现泛白的改善。
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的液晶显示装置,以与两个副像素电极中的各个副像素电极对应的方式配置有两个开关元件,在两个开关元件连接有不同的栅极配线。以通过使两个栅极配线的导通时刻的至少一部分不同而使得两个副像素电极的电位不同的方式实现驱动。
在专利文献5中公开的液晶显示装置,以与两个副像素电极中的各个副像素电极对应的方式配置有多个辅助电容线,在副像素电极和与其对应的辅助电容配线之间形成有辅助电容。对多个辅助电容配线供给不同的CS电压,由此,液晶层的有效施加电压发生变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4222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35783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20913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6-139288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4-621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3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需要按像素的每列设置两个源极配线,由此源极配线的数量增大。此外,在专利文献4的液晶显示装置,需要按像素的每行设置两个栅极配线,由此栅极配线的数量增大。进一步,在专利文献3和4的液晶显示装置,需要按每副像素电极设置TFT。因此,在这些液晶显示装置,显示区域的开口率低。
此外,在专利文献5的液晶显示装置,副像素的液晶层的施加电压的差异还不如CS电压的差大。特别是在TFT的栅极-漏极电容大的情况下,即使CS电压不同,副像素的液晶层的有效施加电压的差也不那么大,副像素的透过率的差不足够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想充分地调整副像素的灰度等级特性,则消耗电力增大,难以有效地改善泛白。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有效地改善泛白并且能够抑制透过率的下降的液晶显示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式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具有配置于像素之中的像素电极的TFT基板;具有与上述像素电极相对的共用电极的对置基板;和设置于上述TFT基板与上述对置基板之间的垂直取向型的液晶层,上述共用电极包含:第一共用电极;和能够施加与上述第一共用电极不同的电压的第二共用电极,上述像素电极包含:第一主干部;第二主干部;从上述第一主干部或上述第二主干部向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支部;从上述第一主干部或上述第二主干部向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支部;从上述第一主干部或上述第二主干部向第三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三支部;和从上述第一主干部或上述第二主干部向第四方向延伸的多个第四支部,上述第一方向、上述第二方向、上述第三方向和上述第四方向是相互不同的方向,在从与上述TFT基板的面垂直的方向观察上述像素的情况下,上述第一共用电极与上述第二共用电极的边界,与上述像素电极的上述第一主干部重叠,且沿与上述第一主干部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主干部的延伸方向分别与上述第一方向、上述第二方向、上述第三方向和上述第四方向相差45°、135°、225°和31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第一共用电极与上述第二共用电极的上述边界形成有狭缝,在对上述像素电极与上述共用电极之间施加电压的情况下,由上述多个第一支部、上述多个第二支部、上述多个第三支部和上述多个第四支部中的各个规定的液晶取向的指向矢的方位,相对于由上述第一共用电极、上述第二共用电极和上述狭缝规定的液晶取向的指向矢的方位成锐角。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锐角大致为4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像素电极包括:沿上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五支部;沿上述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第六支部;沿上述第三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七支部;和沿上述第四方向延伸的多个第八支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对上述像素电极与上述共用电极之间施加电压的情况下,通过上述多个第一支部、上述多个第二支部、上述多个第三支部和上述多个第四支部,形成液晶的取向方向相互不同的四个畴,通过上述多个第五支部、上述多个第六支部、上述多个第七支部和上述多个第八支部,形成液晶的取向方向相互不同的其他四个畴。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从与上述TFT基板的面垂直的方向观察上述像素的情况下,上述多个第一支部、上述多个第二支部、上述多个第七支部和上述多个第八支部以与上述第一共用电极重叠的方式配置,上述多个第三支部、上述多个第四支部、上述多个第五支部和上述多个第六支部以与上述第二共用电极重叠的方式配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像素中,上述第二共用电极包括夹着上述第一共用电极配置的第一电极部分和第二电极部分,在从与上述TFT基板的面垂直的方向观察上述像素的情况下,上述多个第三支部和上述多个第四支部以与上述第一电极部分重叠的方式配置,上述多个第五支部和上述多个第六支部以与上述第二电极部分重叠的方式配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像素电极具有第三主干部和第四主干部,上述多个第五支部、上述多个第六支部、上述多个第七支部和上述多个第八支部从上述第三主干部或上述第四主干部延伸。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从与上述TFT基板的面垂直的方向观察上述像素的情况下,上述第二共用电极的上述第一电极部分与上述第一共用电极的边界,与上述第一主干部重叠,且沿与上述第一主干部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上述第二共用电极的上述第二电极部分与上述第一共用电极的边界,与上述第三主干部重叠,且沿与上述第三主干部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液晶显示装置具有与上述像素相邻的其他像素,上述其他像素包括上述第二共用电极的一部分,在从与上述TFT基板的面垂直的方向观察上述像素和上述其他像素的情况下,在上述像素的上述第一共用电极与上述其他像素的第一共用电极之间,配置有上述像素的上述第二共用电极和上述其他像素的第二共用电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像素的上述像素电极的形状与上述其他像素的像素电极的形状,相对于上述像素的上述第二共用电极与上述其他像素的上述第二共用电极的边界线对称。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像素的上述第二共用电极与上述其他像素的上述第二共用电极之间形成有狭缝。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具有与上述像素相邻的其他像素,上述其他像素包括上述第二共用电极的一部分,在从与上述TFT基板的面垂直的方向观察上述像素和上述其他像素的情况下,在上述像素的上述第一共用电极与上述其他像素的第一共用电极之间,配置有上述像素的上述第二共用电极,在上述像素的上述第二共用电极与上述其他像素的第二共用电极之间,配置有上述其他像素的上述第一共用电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具有与上述像素相邻的其他像素,在上述像素的上述共用电极与上述其他像素的共用电极之间形成有狭缝。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TFT基板和上述对置基板中的至少一个基板的上述液晶层一侧的面上形成有对未施加电压时的液晶的取向方向进行规定的取向维持层,上述取向维持层,由通过一边对上述液晶层施加电压一边使液晶层所含的光聚合性单体光聚合而得到的聚合物形成。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具有包括多个像素的显示区域和位于上述显示区域的外侧的周边区域,上述第一共用电极和上述第二共用电极各自在上述显示区域被分割为相互平行地呈线状延伸的多个部分,上述第一共用电极的上述多个部分与上述第二共用电极的上述多个部分交错配置,在上述周边区域,上述第一共用电极的上述多个部分彼此连接且与第一端子部连接,上述第二共用电极的上述多个部分彼此连接且与第二端子部连接,上述周边区域的上述第一共用电极的配线路径与上述第二共用电极的配线路径大致对称地配置。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改善了泛白和透过率的低的情况的液晶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示意地表示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多个像素50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像素50的像素电极60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像素50的图3中的A-A’截面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5(a)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像素50的共用电极45的形状的平面图,(b)是表示像素50的像素电极60与共用电极45的配置关系的平面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共用电极45的配置方式的平面图。
图7(a)~(c)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的液晶的取向的图。
图8(a)是表示参考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像素的共用电极45的形状的平面图,(b)是表示像素的像素电极60与共用电极45的配置关系的平面图。
图9(a)~(c)是用于说明参考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的取向的图。
图10(a)是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实施方式2的像素50的共用电极45的形状的平面图,(b)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像素50的像素电极60的形状的平面图。
图11(a)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相邻的两个像素50的共用电极45的形状的平面图,(b)是表示两个像素50的像素电极60与共用电极45的配置关系的平面图。
图12(a)~(c)是用于说明第二参考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和液晶的取向的图。
图13(a)~(c)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的液晶的取向的图。
图14(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的相邻的两个像素50的共用电极45的形状的平面图,(b)是表示两个像素50的像素电极60与共用电极45的配置关系的平面图。
图15(a)和(b)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3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的液晶的取向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0进行说明。不过,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图1是示意地表示液晶显示装置100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示意地表示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多个像素50的结构的平面图。
如图1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00包括:夹着液晶层30彼此相对的TFT基板10和对置基板(彩色滤光片(CF)基板)20;配置在TFT基板10和对置基板20中的各个基板的外侧的偏光板26和27;向偏光板26射出显示用的光的背光源单元28。
如图2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00是通过沿X方向(图的左右方向)和Y方向(图的上下方向)呈矩阵状配置的多个像素50以常黑模式进行显示的垂直取向型的液晶显示装置。像素50与包括红色(R)、绿色(G)、蓝色(B)三原色的显示的最小单位的R、G、B中的一个颜色的显示区域对应。另外,还能够包括四个以上的原色的显示的最小单位(多原色显示),在这种情况下,像素50与显示的最小单位所包括的多个原色中的一个原色的显示区域对应。
在TFT基板10,以相互正交的方式配置有多个扫描线(栅极总线)14和多个信号线(数据总线)16。在多个扫描线14与多个信号线16的各个交点附近,按每像素50形成有TFT12,该TFT12是有源元件(能动元件)。在各像素50配置有与TFT12的漏极电极电连接的、例如包括ITO(Indium Tin Oxide:铟锡氧化物)和/或IZO(Indium Zinc Oxide:铟锌氧化物)的像素电极60。在相邻的两个扫描线14之间,也可以配置有与扫描线14平行地延伸的辅助电容线(也称为辅助电容总线、Cs线)18。
多个扫描线14与多个信号线16分别与图1所示的扫描线驱动电路22和信号线驱动电路23连接,扫描线驱动电路22和信号线驱动电路23与控制电路24连接。根据控制电路24的控制,从扫描线驱动电路22向扫描线14供给切换TFT12的导通-断开(ON-OFF)的扫描信号。此外,根据控制电路24的控制,从信号线驱动电路23向多个信号线16供给显示信号(向像素电极60施加的施加电压)。
如图4所示,TFT基板10包括透明基板32、绝缘层34和用于使液晶与基板面垂直地取向的取向膜(垂直取向膜)36,扫描线14配置在透明基板32与绝缘层34之间,像素电极60配置在绝缘层34与取向膜36之间。此外,对置基板20包括透明基板42、彩色滤光片44、共用电极(对置电极)45和取向膜46,该取向膜46是垂直取向膜。彩色滤光片44在进行三原色显示的情况下,包括分别与像素对应地配置的R(红色)滤光片、G(绿色)滤光片和B(蓝色)滤光片。共用电极45以覆盖多个像素电极60的方式形成,根据对共用电极45与各像素电极60之间施加的电位差,两电极之间的液晶分子按每像素取向,而进行显示。
液晶层30含有具有负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Δε<0)的向列型液晶。液晶层30的液晶通过在未施加电压时取向膜36和46的作用,与TFT基板10或对置基板20的基板面大致垂直地取向。另外,也能够为仅形成两个取向膜36和46中的一个取向膜的实施方式。
取向膜36和46分别包括具有使液晶与基板面垂直地取向的作用的垂直取向层和赋予未施加电压时的液晶前倾角的取向维持层。取向维持层是包括聚合物的层,该聚合物通过在形成液晶单元后在对液晶层施加电压的状态下对预先混合于液晶材料的光聚和单体进行光聚合而形成。通过取向维持层,即使在未施加电压的状态,也能够使液晶维持(存储)从与基板面垂直的方向向有些(例如2~3°左右)倾斜的方向的前倾和取向方位(前倾方位)。该技术称为聚合物稳定取向(PSA:Polymer Sustained Alignment)技术,通过使用该技术,能够提高施加电压时的液晶取向的响应速度。另外,还能够为仅两个取向膜36和46中的一个取向膜具有取向维持层的结构,或者其双方仅具有垂直取向层的结构。
(实施方式1)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像素电极60的结构的平面图,图4是表示像素50的图3的A-A’截面的结构的截面图。另外,在本发明的所有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以扫描线14的延伸方向(图3中的左右方向)为X方向,以信号线16的延伸方向(图3中的上下方向)为Y方向,以与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基板面(包括TFT基板10的面)垂直的方向为Z方向。此外,以正的X方向(图3的从左向右的方向)为方位角0°的方向,逆时针地设定方位角。正的Y方向(图3的从下向上的方向)是方位角90°的方向。
在各像素50,配置有鱼骨型(fishbone型)的像素电极60。像素电极60具有沿X方向延伸的主干部61a(第一主干部)、沿Y方向延伸的主干部61b(第二主干部)、从主干部61a或主干部61b向45°方向(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支部62a(第一支部)、从主干部61a或主干部61b向135°方向(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支部62b(第二支部)、从主干部61a或主干部61b向225°方向(第三方向)延伸的多个支部62c(第三支部)、从主干部61a或主干部61b向315°方向(第四方向)延伸的多个支部62d(第四支部)。
像素电极60进一步具有沿X方向延伸的主干部61c(第三主干部)、沿Y方向延伸的主干部61d(第四主干部)、从主干部61c或主干部61d向45°方向延伸的多个支部62e(第五支部)、从主干部61c或主干部61d向135°方向延伸的多个支部62f(第六支部)、从主干部61c或主干部61d向225°方向延伸的多个支部62g(第七支部)、从主干部61c或主干部61d向315°方向延伸的多个支部62h(第八支部)。
由于像素电极60具有这样的形状,因此在支部62a~62h的相邻的两个支部之间形成有沿与相邻的两个支电极相同的方向延伸的狭缝(不存在电极材料的间隙)。各支部62a~62h和各狭缝的宽度例如为3.0μm。在支部的宽度和狭缝的宽度极大或极小的情况下,取向限制力不沿支部和狭缝的延伸方向恰当地发挥作用,因此优选支部和狭缝的宽度在2.0μm以上5.0μm以下的范围内。
通过具有上述形状的像素电极60的作用,在像素50中形成包括8个畴的4D结构的多畴。在未施加电压的情况下,像素50中的液晶通过取向膜36和46的作用从与基板面垂直的方向向有些倾斜的方向前倾。前倾的方位是被存储于取向维持层的方位,即是沿着支部62a~62h和狭缝的朝向,是相对于X方向或Y方向倾斜45°的方向。
在施加电压时,各畴的液晶以液晶的头部(接近对置基板的一侧的端部)向像素50的内侧(或主干部一侧)倾倒、平行地接近基板面的方式取向。取向的方位实质上与前倾的方位相同。由于取向的方位与前倾的方位一致,因此能够实现以极快的响应速度向正确的方位的取向。
这样,在施加电压时,在多个支部62a的上部形成畴51a,在多个支部62b的上部形成畴51b,在多个支部62c的上部形成畴51c,在多个支部62d的上部形成畴51d,在多个支部62e的上部形成畴51e,在多个支部62f的上部形成畴51f,在多个支部62g的上部形成畴51g,在多个支部62h的上部形成畴51h。
图1所示的偏光板26和27以其中一个偏光板的吸收轴沿X方向延伸、另一个偏光板的吸收轴沿Y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正交尼科尔配置)。这些吸收轴的方向与多个支部62a~62h的方向的任一个均相差45°。因此,各畴51a~51h的液晶的取向方向也与吸收轴的方向相差45°。由此,能够实现亮度高、亮度的方位角依赖性少的显示。
像素电极60具有配置在像素50的中央部的辅助电容对置电极65。在辅助电容对置电极65下配置有与辅助电容线18电连接的未图示的辅助电容电极,在辅助电容电极与辅助电容对置电极65之间形成有辅助电容。另外,辅助电容对置电极65也可以夹着绝缘膜配置在像素电极60下,在这种情况下,像素电极60与辅助电容对置电极65经由在绝缘膜形成的接触孔电连接。
图5(a)表示一个像素50的共用电极45的形状,(b)表示一个像素50的共用电极45与像素电极60的配置关系。
如图5(a)所示,共用电极45具有第一共用电极45a和第二共用电极45b。在本说明书中,将这样分离的共用电极称为“分离共用电极”。在一个像素50,第一共用电极45a配置于两个第二共用电极45b1(第一电极部分)与45b2(第二电极部分)之间,在第一共用电极45a与第二共用电极45b1之间和第一共用电极45a与第二共用电极45b2之间,分别形成有狭缝(不存在电极部件的部分)47(47a和47b)。狭缝47a和47b的宽度为6.0~10.0μm。
第二共用电极45b1与在下侧(负的Y方向)相邻的其他像素50的上侧的第二共用电极45b2连续,第二共用电极45b2与在上侧(正的Y方向)相邻的其他像素50的下侧的第二共用电极45b1连续。
在相邻的两个像素50的第二共用电极45b连续的情况下,通过在TFT基板10的像素电极60之间形成的狭缝,第二共用电极45b1的边界区域的液晶指向矢53c朝向方位90°,第二共用电极45b2的边界区域的液晶指向矢53c朝向方位270°。第二共用电极45b1上的支部62c和62d的液晶指向矢53b朝向方位45°和135°,第二共用电极45b2上的支部62e和62f的液晶指向矢53b朝向方位225°和315°,因此,在由形成于TFT基板10的像素电极60之间的狭缝形成的液晶指向矢方位53c与由支部62c、62d、62e和62f形成的液晶指向矢方位53b所成的角为锐角,即45°。因此,不发生之后在图9使用参考例所示的边界区域的取向紊乱。
在相邻的两个像素50的第二共用电极45b相互分离的情况下,在第二共用电极45b1与第二共用电极45b2之间新形成有狭缝,但是在其下的TFT基板10也在两个像素50的像素电极60间形成有狭缝,因此,在该部分不产生电场,液晶保持初始取向不变。因此,无论在实施方式1中第二共用电极45b1与相邻的像素的第二共用电极45b2连续还是由于狭缝而相互分离,在液晶的取向特性上均不存在问题,在像素电极间的边界区域不发生取向紊乱。
如图5(b)所示,在从Z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第一共用电极45a与第二共用电极45b1的边界和狭缝47a,与像素电极60的主干部61a重叠,且沿与第一主干部61a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第一共用电极45a与第二共用电极45b2的边界和狭缝47b,与像素电极60的主干部61c重叠,且沿与第一主干部61c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第一共用电极45b的多个部分分别以通过一个像素列的中央部的方式延伸,第二共用电极45b的多个部分分别以与相邻的2个像素列重叠的方式延伸。
在从Z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多个支部62a、多个支部62b、多个支部62g和多个支部62h以与第一共用电极45a重叠的方式配置,多个支部62c、多个支部62d、多个支部62e和多个支部62f以与第二共用电极45b重叠的方式配置。更详细而言,多个支部62c和多个支部62d以与第二共用电极45b的第一电极部分45b1重叠的方式配置,多个支部62e和多个支部62f以与第二共用电极45b的第二电极部分45b2重叠的方式配置。
图6示意地表示对置基板20的共用电极45的结构。
如图6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00具有包括多个像素的显示区域110且位于显示区域110的外侧(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周边部)的周边区域111,在显示区域110,第一共用电极45a的多个部分沿正的X方向且以一定的宽度呈直线状延伸,第二共用电极45b的多个部分沿负的X方向且以一定的宽度呈直线状延伸。第一共用电极45a的多个部分与第二共用电极45b的多个部分配置为,相互平行,且在沿Y方向观察时交错。
第一共用电极45a的多个部分在周边区域111的左侧捆扎(电连接)成一根信号线并与输入端子(第一端子)连接,第二共用电极45b的多个部分在周边区域111的左侧相互捆扎并与另一输入端子(第二端子)连接。周边区域111的第一共用电极45a的配线路径与第二共用电极45b的配线路径,除了两个共用电极的多个部分向Y方向偏移以外大致对称地配置。
此外,在图6中,与实际不同,以没有宽度的直线示意地表示第一共用电极45a和第二共用电极45b。这是为了使得第一共用电极45a和第二共用电极45b在显示区域110交错地配置的方式容易明白地进行表示而进行的表示,第一共用电极45a和第二共用电极45b的实际的电极形状和/或形成位置与图6所示不同。
能够对多个第一共用电极45a和多个第二共用电极45b施加相互不同的电压。被供给至多个第一共用电极45a的电压(第一共同电压)和被供给至多个第二共用电极45b的电压(第二共同电压)在液晶显示装置100的控制电路或外部的电路生成。
由于配置有上述结构的共用电极45和像素电极60,在像素50,能够使向第一共用电极45a与多个支部62a、多个支部62b、多个支部62g和多个支部62h之间施加的电压和向第二共用电极45b与多个支部62c、多个支部62d、多个支部62e和多个支部62f之间施加的电压不同。当两个电压不同时,畴51a、51b、51g、51h(称为第一4D畴)的液晶的倾斜与畴51c、51d、51e、51f(称为第二4D畴)的液晶取向的倾斜不同,第一4D畴的透过率与第二4D畴的透过率不同。这样,在一个像素50中,能够同时实现两个亮度和透过率特性(透过率与电压(相对于各畴的最大施加电压的相对值)的关系:也称为V-T特性)。
这样,能够使第一4D畴的透过率特性与第二4D畴的透过率特性不同,因此能够使一个像素50的作为一个整体的透过率特性为将两种透过率特性组合而得到的透过率特性。由此,能够调整第一共用电极45a和第二共用电极45b的施加电压,使作为整个像素50的透过率特性和透过率的极角依赖性更理想。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进行中间灰度等级显示时,以配置有第一共用电极45a的部分的亮度比配置有第二共用电极45b的部分的亮度低的方式调整电压。即,在像素50,配置有第一共用电极45a的部分成为暗区域,配置有机EL元件第二共用电极45b的部分成为亮区域。
在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由于采用4D结构,所以从不同的方位角观察显示时的亮度的差(方位角依赖性)少,此外,由于进行利用分离共用电极的双重共用(Dual Common)驱动,所以从不同的极角观察显示时的亮度的差(也称为视角特性或γ偏移)也少。
进一步,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0,还能够得到以下的好处。
图7(a)是表示施加电压时的像素50的透过率分布(赋予最大亮度时的亮度分布)的图,(b)和(c)是用于说明此时的液晶52的取向的图。此处,以令向第一共用电极45a和第二共用电极45b施加的电压为0V、令向像素电极60施加的电压为5V的情况下的取向为例进行表示。
此处,作为用于说明液晶52的取向的图,表示令向第一共用电极45a和第二共用电极45b施加的电压为相同电压的情况下的取向,在令向第一共用电极45a和第二共用电极45b施加的电压不同的情况下,除了出现暗区域和亮区域以外,从Z方向观察时的液晶的取向方向(指向矢)也相同。
图7(b)的52a表示在共用电极45的狭缝47附近取向的液晶,52b表示在狭缝47附近以外的区域取向的液晶(各畴的大多数液晶)。换言之,52a表示通过狭缝47的取向限制力取向的液晶,52b表示通过像素电极60的主干部61a~61h和狭缝的取向限制力取向的液晶。
图7(c)的53a表示液晶52a的取向方向(指向矢),53b表示液晶52b的指向矢(大致相当于各畴的平均液晶指向矢)。换言之,53a表示在像素电极60与共用电极45之间被施加电压的情况下的、通过第一共用电极45a、第二共用电极45b和狭缝47限定的液晶取向的指向矢的方位,53b表示施加电压时在各畴51a~51h通过多个支部62a~62h限定的液晶取向的指向矢的方位。另外,在图7(b),以圆圈表示更接近对置基板20一侧的液晶52的端部,在图7(c),以指向矢53a和53b的箭头表示朝向对置基板20的方向。
如图7(a)所示,采用液晶显示装置100,能够在施加电压时在各畴得到大致一样的亮度。如图7(b)和(c)所示,由于在狭缝47附近电场弱,因此液晶52a的指向矢53a与狭缝47的延伸方向垂直地朝向狭缝47,液晶52b的指向矢53b朝向沿着像素电极60的支部的方向、即与指向矢53a相差45°的方向。指向矢53a与指向矢53b的角度差(θ1)为45°,比较小,两者呈锐角交叉,因此不易发生液晶52a与液晶52b的边界的液晶的取向的紊乱(取向紊乱被控制在狭小的范围),能够在广范围得到所期望的液晶取向(沿着像素电极60的支部的取向)。由此,如图7(a)所示,能够在整个像素50得到比较均匀的亮度。
接着,为了与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100进行比较,参照图8和图9说明参考例的液晶显示装置。
图8(a)表示参考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共用电极45的形状,(b)表示一个像素的像素电极160的结构和共用电极45与像素电极160的配置关系。
如图8(a)所示,参考例的共用电极45具有与实施方式1的共用电极45相同的形状。如图8(b)所示,像素电极160在从Z方向观察时具有向X方向延伸的主干部161a、向Y方向延伸的主干部161b、从主干部161a或主干部161b向45°方向延伸的多个支部162a、从主干部161a或主干部161b向135°方向延伸的多个支部162b、从主干部161a或主干部161b向225°方向延伸的多个支部162c、从主干部161a或主干部161b向315°方向延伸的多个支部162d。
在从Z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第一共用电极45a与第二共用电极45b1的边界和狭缝47a,不与像素电极160的主干部161a重叠,而以与支部162c和162d交叉的方式配置。此外,第一共用电极45a与第二共用电极45b2的边界和狭缝47b,也不与像素电极160的主干部161a重叠,而以与支部162a和162b交叉的方式配置。
图9(a)是表示施加电压时的参考例的像素的透过率分布的图,(b)和(c)是用于说明此时的液晶52的取向的图。与图7所示的取向条件同样,令向第一共用电极45a和第二共用电极45b施加的电压为0V,令向像素电极160施加的电压为5V。
此处,作为用于说明液晶52的取向的图,表示令向第一共用电极45a和第二共用电极45b施加的电压为相同电压的情况下的取向,在令向第一共用电极45a和第二共用电极45b施加的电压不同的情况下,除了出现暗区域和亮区域以外,从Z方向观察时的液晶的取向方向(指向矢)也相同。
图9(a)是表示施加电压时的像素的透过率分布的图,(b)和(c)是用于说明此时的液晶52的取向的图。图9(b)的52a表示在共用电极45的狭缝47附近取向的液晶,52b表示在狭缝47附近以外的区域取向的液晶。图9(c)的53a表示液晶52a的取向方向(指向矢),53b表示液晶52b的指向矢。在图9(b),以圆圈表示更接近对置基板20一侧的液晶52的端部,在图9(c),以指向矢53a和53b的箭头表示朝向对置基板20的方向。
如图9(a)所示,在参考例的液晶显示装置,不能在施加电压时在各畴得到一样的亮度,在狭缝47的内侧的图中以白色虚线表示的部分观察到亮度的不均匀。这是由以下的原因引起的。
如图9(b)和(c)所示,液晶52a的指向矢53a在狭缝47附近与狭缝47的延伸方向垂直地朝向狭缝47,液晶52b的指向矢53b朝向沿着像素电极160的支部的方向。此处,狭缝47以与支部162a~162d相交的方式横穿各畴地延伸,因此,指向矢53a与指向矢53b的角度差(θ2)在各个狭缝47的内侧(接近像素中心一侧)为135°,表现出比较大的钝角。因此,在液晶52a与液晶52b之间产生大的扭矩(扭转),引起液晶的取向紊乱,因此,如图9(a)所示,在各畴发生亮度的不均匀。此外,还可能在施加电压时产生液晶取向的响应速度迟的问题。
根据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100,各畴的主要的指向矢53b与在狭缝47附近产生的指向矢53a之间的差异成为比较小的锐角,因此,不发生在参考例中发生的那样的取向异常,能够防止显示中的亮度的不均匀的产生。对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100与参考例的亮度进行比较的结果,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的亮度与参考例相比约高5%。此外,在中间灰度等级显示中产生亮度不均的方面进行比较的结果,在参考例观察到亮度不均,在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100观察不到亮度不均。
此外,根据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100,在上述PSA技术形成取向维持层的情况下,能够令形成取向维持层时的指向矢53b与指向矢53a之间的差(差异)成为比较小的锐角,因此,能够抑制将液晶的前倾固定在取向维持层时的取向紊乱。因此,由于液晶的更恰当的方向的取向被存储在取向维持层,能够在施加电压时以更短的时间完成液晶的取向。
(实施方式2)
接着,参照图10~图13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100。在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成要素或具有相同功能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参照号码,省略其说明和由此而得到的效果的说明。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100除了在以下进行图示或说明的不同以外,包括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成要素。
图10(a)表示一个像素50的共用电极45的形状,(b)表示一个像素50的像素电极60的形状。图11(a)表示在Y方向相邻配置的两个像素50a和50b的共用电极45,(b)表示两个像素50a和50b的共用电极45与像素电极60的配置关系。
如图10和图11(a)所示,共用电极45具有第一共用电极45a和第二共用电极45b。在从Z方向观察时,像素50的第二共用电极45b,与在其下侧(负的Y方向)相邻的像素50b的第二共用电极45b相邻,这两个第二共用电极45b配置在像素50a的第一共用电极45a与像素50b的第一共用电极45a之间。
相对于像素50a与像素50b的边界线或像素50a的第二共用电极45b与像素50b的第二共用电极45b的边界线,像素50a的共用电极45的形状与像素50b的共用电极45的形状对称,像素50a的像素电极60的形状与像素50b的像素电极60的形状对称。
在像素50a和像素50b中的各个像素,在第一共用电极45a与第二共用电极45b之间形成有狭缝47,在像素50a的第二共用电极45b与像素50b的第二共用电极45b之间也形成有狭缝47。
另外,像素50a的第一共用电极45a以与在像素50a的上侧相邻的其他像素的第一共用电极45a夹着狭缝相邻的方式形成,像素50b的第一共用电极45a以与在像素50b的下侧相邻的其他像素的第一共用电极45a夹着狭缝相邻的方式形成。在这样在像素50a与像素50b之间形成有共用电极45的狭缝47的情况下,在其下的TFT基板也在像素50a的像素电极60与像素50b的像素电极60之间形成有狭缝48,因在该部分不产生电场,液晶保持初始的取向不变。
图12(a)是表示第二参考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相邻的两个像素50a和50b的共用电极45的形状的图,(b)是表示两个像素50a和50b的像素电极60的结构和共用电极45与像素电极60的配置关系,以及施加电压时的液晶畴的方向的图,(c)是以容易明白的方式表示液晶畴的方向的图。
在第二参考例,如图12(a)和(b)所示,在相邻的两个像素50a和50b的共用电极45b之间未形成狭缝,两个共用电极连续地形成。此外的第二参考例的结构与实施方式2相同。
如第二参考例所示,在像素50a与像素50b之间第二共用电极45b连续的情况下,由于在像素50a与像素50b的像素电极60之间形成的狭缝48,如在图12(b)和(c)以液晶指向矢53c所示那样,两第二共用电极45b之间的液晶,在像素50a一侧朝向方位90°的方向,在像素50b一侧朝向方位270°的方向。但是,像素50a的第二共用电极45b上的支部62e和62f的液晶指向矢53b分别朝向方位225°和方位315°,像素50b的第二共用电极45b上的支部62e和62f的液晶指向矢53b分别朝向方位45°和方位135°,因此由两个像素电极60间的狭缝48形成的液晶指向矢53c的方位与由支部62e和62f形成的液晶指向矢53b的方位所成的角θ2成为钝角、即135°。因此,如图9所示,在边界区域发生取向紊乱。根据实施方式2,能够防止这样的取向紊乱的发生。
如图10(b)所示,像素电极60像素电极60具有沿X方向延伸的主干部61a(第一主干部)、沿X方向延伸的主干部61c和61e(第三主干部)、沿Y方向延伸的主干部61b和61d(第二主干部或第四主干部)、从主干部61a或主干部61d向45°方向延伸的多个支部62a(第一支部)、从主干部61a或主干部61d向135°方向延伸的多个支部62b(第二支部)、从主干部61a或主干部61b向225°方向延伸的多个支部62c(第三支部)、从主干部61a或主干部61b向315°方向延伸的多个支部62d(第四支部)。
像素电极60进一步具有从主干部61c或主干部61b向45°方向延伸的多个支部62e(第五支部)、从主干部61c或主干部61b向135°方向延伸的多个支部62f(第六支部)、从主干部61e或主干部61d向225°方向延伸的多个支部62g(第七支部)、从主干部61e或主干部61d向315°方向延伸的多个支部62h(第八支部)。
在支部62a~62h的相邻的两个支部之间形成有沿与相邻的两个支电极相同的方向延伸的狭缝。通过像素电极60,在像素50中形成有包括8个畴51a~51h的4D结构的多畴。
如图11(b)所示,在从Z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第一共用电极45a与第二共用电极45b的边界、和在该边界上形成的狭缝47,与像素电极60的主干部61a重叠,且沿与第一主干部61a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此外,在从Z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多个支部62a、多个支部62b、多个支部62g和多个支部62h以与第一共用电极45重叠的方式配置,多个支部62c、多个支部62d、多个支部62e和多个支部62f以与第二共用电极45b重叠的方式配置。
图13(a)是表示施加电压时的像素50的透过率分布的图,(b)和(c)是用于说明此时的液晶52的取向的图。施加电压与实施方式1的图7的说明中所示的施加电压相同。图13(b)的52a表示在共用电极45的狭缝47附近取向的液晶,52b表示在狭缝47附近以外的区域取向的液晶。图13(c)的53a表示液晶52a的指向矢,53b表示液晶52b的指向矢。
如图13(a)所示,采用液晶显示装置100,能够在施加电压时在各畴得到大致一样的亮度。如图13(b)和(c)所示,液晶52a的指向矢53a与狭缝47的延伸方向垂直地朝向狭缝47,液晶52b的指向矢53b朝向沿着像素电极60的支部的方向、即与指向矢53a相差45°的方向。指向矢53a与指向矢53b的角度差(θ1)为45°,比较小,两者呈锐角交叉,因此不易发生液晶52a与液晶52b的边界的液晶的取向的紊乱,能够在广范围得到所期望的液晶取向。由此,如图13(a)所示,能够在整个像素50得到比较均匀的亮度。
此外,在进行显示的情况下,在狭缝47附近,液晶的指向矢从以52a表示的方位向以53b表示的方位变化,因此产生暗线,在实施方式2,在一个像素50中,在第一共用电极45a与第二共用电极45b之间仅形成一个狭缝,因此,与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相比,能够实现暗线区域更少的高亮度的显示。
对实施方式2与参考例的显示的亮度进行比较的结果,实施方式2的亮度参考例相比约高5%。此外,在中间灰度等级显示中产生亮度不均的方面进行比较的结果,在参考例观察到亮度不均,在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100观察不到不均。
(实施方式3)
接着,参照图14和图15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液晶显示装置100。在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与实施方式1和2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或具有相同功能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参照号码,省略其说明和由此而得到的效果的说明。此外,实施方式3的液晶显示装置100除了另外在以下进行图示或说明的不同以外,包括与实施方式1或2相同的构成要素。
实施方式3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像素电极的形状与实施方式2的像素电极的形状相同,因此省略其具体说明。
图14(a)表示在Y方向相邻配置的两个像素50a和50b的共用电极45,(b)表示两个像素50a和50b的共用电极45与像素电极60的配置关系。像素50a和50b的共用电极45和像素电极60的形状相同,共用电极45与像素电极60的形状并不像实施方式2那样相对于像素50a与50b的边界对称。
如图14(a)所示,像素50a和像素50b的共用电极45分别具有第一共用电极45a和第二共用电极45b。在从Z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像素50a的第二共用电极45b与像素50b的第一共用电极45a相邻。在像素50a的第一共用电极45a与像素50b的第一共用电极45a之间配置有像素50a的第二共用电极45b,在像素50a的第二共用电极45b与像素50b的第二共用电极45b之间配置有像素50b的第一共用电极45a。
在像素50a和像素50b中的各个像素,在第一共用电极45a与第二共用电极45b之间形成有狭缝47,在像素50a的第二共用电极45b与像素50b的第一共用电极45a之间也形成有狭缝47。在这样在像素50a与像素50b之间形成有共用电极的狭缝47的情况下,在其下的TFT基板也在像素50a的像素电极60与像素50b的像素电极60之间形成有狭缝48,因在该部分不产生电场,液晶保持初始的取向不变。
如图14(b)所示,在从Z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第一共用电极45a与第二共用电极45b的边界和在该边界上形成的狭缝47,与像素电极60的主干部61a重叠,且沿与第一主干部61a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
图15(a)是表示施加电压时的像素50的透过率分布的图,(b)是用于说明此时的液晶52的取向的图。施加电压与实施方式1的图7的说明中所示的施加电压相同。
如图15(a)所示,根据实施方式3,能够在施加电压时在各畴得到大致一样的亮度。如图15(b)所示,液晶52a的指向矢与狭缝47的延伸方向垂直地朝向狭缝47,液晶52b的指向矢朝向沿着像素电极60的支部的方向、即液晶52a的指向矢相差45°的方向。液晶52a的指向矢与液晶52b的指向矢的角度差(θ1)为45°,比较小,两者呈锐角交叉,因此不易发生液晶52a与液晶52b的边界的液晶的取向的紊乱,能够在广范围得到所期望的液晶取向。由此,如图15(a)所示,能够在整个像素50得到比较均匀的亮度。
此外,在一个像素50中,在第一共用电极45a与第二共用电极45b之间仅形成一个狭缝,因此,与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相比,能够实现暗线区域更少的高亮度的显示。
在实施方式3的液晶显示装置100,以像素50a的第二共用电极45b与像素50b的第一共用电极45a相邻的方式进行配置,因此,通过第一共用电极45a形成的暗区域与通过第二共用电极45b形成的亮区域分离,因此各个区域难以被识别。
在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由于像素50a的第二共用电极45b与像素50b的第一共用电极45a相邻配置,所以两个像素的亮区域彼此或暗区域彼此相邻,因此沿像素50a与像素50b之间的边界线出现的亮区域或暗区域以两倍的粗细被识别。但是,在实施方式3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由于像素50a的第二共用电极45b与像素50b的第一共用电极45a相邻配置,亮区域与暗区域相邻,亮区域或暗区域以实施方式2的一半的粗细被识别。因此,根据实施方式3,能够实现比实施方式2更难识别亮区域与暗区域的亮度差的显示。
此外,只要分辨率足够高就没有特别的问题,但是在像素尺寸大、分辨率低的情况下,存在该亮区域与暗区域的亮度差作为亮度不均被视认的情况。在实施方式3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由于像素50a的第二共用电极45b与像素50b的第一共用电极45a相邻配置,因此在进行中间灰度等级显示时,亮区域与暗区域的亮度差不易作为亮度不均被视认。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用于提高垂直取向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特性。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 TFT基板
12 TFT
14 扫描线
16 信号线
18 辅助电容线
20 对置基板
22 扫描线驱动电路
23 信号线驱动电路
24 控制电路
26、27 偏光板
28 背光源单元
30 液晶层
32 透明基板
34 绝缘层
36 取向膜
42 透明基板
44 彩色滤光片
45 共用电极(对置电极)
45a 第一共用电极
45b 第二共用电极
46 取向膜
47、48 狭缝
50 像素
51a~51h 畴
52、52a、52b 液晶
53a、53b、53c 指向矢
60 像素电极
61a~61e 主干部
62a~62h 支部
65 辅助电容对置电极
100 液晶显示装置
110 显示区域
111 周边区域
112a 第一端子
112b 第二端子
160 像素电极
161a、161b 主干部
162a~162d 支部
Claims (15)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配置于像素之中的像素电极的TFT基板;
具有与所述像素电极相对的共用电极的对置基板;和
设置于所述TFT基板与所述对置基板之间的垂直取向型的液晶层,
所述共用电极包含:第一共用电极;和能够施加与所述第一共用电极不同的电压的第二共用电极,
所述像素电极包含:第一主干部;第二主干部;从所述第一主干部或所述第二主干部向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支部;从所述第一主干部或所述第二主干部向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支部;从所述第一主干部或所述第二主干部向第三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三支部;和从所述第一主干部或所述第二主干部向第四方向延伸的多个第四支部,
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三方向和所述第四方向是相互不同的方向,
在从与所述TFT基板的面垂直的方向观察所述像素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共用电极与所述第二共用电极的边界,与所述像素电极的所述第一主干部重叠,且沿与所述第一主干部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
所述像素电极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五支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第六支部;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七支部;和沿所述第四方向延伸的多个第八支部,
在对所述像素电极与所述共用电极之间施加电压的情况下,
通过所述多个第一支部、所述多个第二支部、所述多个第三支部和所述多个第四支部,形成液晶的取向方向相互不同的四个畴,
通过所述多个第五支部、所述多个第六支部、所述多个第七支部和所述多个第八支部,形成液晶的取向方向相互不同的其他四个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主干部的延伸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三方向和所述第四方向相差45°、135°、225°和315°。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共用电极与所述第二共用电极的所述边界形成有狭缝,
在对所述像素电极与所述共用电极之间施加电压的情况下,由所述多个第一支部、所述多个第二支部、所述多个第三支部和所述多个第四支部中的各个规定的液晶取向的指向矢的方位,相对于由所述第一共用电极、所述第二共用电极和所述狭缝规定的液晶取向的指向矢的方位成锐角。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锐角为45°。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从与所述TFT基板的面垂直的方向观察所述像素的情况下,
所述多个第一支部、所述多个第二支部、所述多个第七支部和所述多个第八支部以与所述第一共用电极重叠的方式配置,
所述多个第三支部、所述多个第四支部、所述多个第五支部和所述多个第六支部以与所述第二共用电极重叠的方式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像素中,所述第二共用电极包括夹着所述第一共用电极配置的第一电极部分和第二电极部分,
在从与所述TFT基板的面垂直的方向观察所述像素的情况下,所述多个第三支部和所述多个第四支部以与所述第一电极部分重叠的方式配置,所述多个第五支部和所述多个第六支部以与所述第二电极部分重叠的方式配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素电极具有第三主干部和第四主干部,所述多个第五支部、所述多个第六支部、所述多个第七支部和所述多个第八支部从所述第三主干部或所述第四主干部延伸。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从与所述TFT基板的面垂直的方向观察所述像素的情况下,
所述第二共用电极的所述第一电极部分与所述第一共用电极的边界,与所述第一主干部重叠,且沿与所述第一主干部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共用电极的所述第二电极部分与所述第一共用电极的边界,与所述第三主干部重叠,且沿与所述第三主干部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具有与所述像素相邻的其他像素,
所述其他像素包括所述第二共用电极的一部分,
在从与所述TFT基板的面垂直的方向观察所述像素和所述其他像素的情况下,在所述像素的所述第一共用电极与所述其他像素的第一共用电极之间,配置有所述像素的所述第二共用电极和所述其他像素的第二共用电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素的所述像素电极的形状与所述其他像素的像素电极的形状,相对于所述像素的所述第二共用电极与所述其他像素的所述第二共用电极的边界线对称。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像素的所述第二共用电极与所述其他像素的所述第二共用电极之间形成有狭缝。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与所述像素相邻的其他像素,
所述其他像素包括所述第二共用电极的一部分,
在从与所述TFT基板的面垂直的方向观察所述像素和所述其他像素的情况下,
在所述像素的所述第一共用电极与所述其他像素的第一共用电极之间,配置有所述像素的所述第二共用电极,
在所述像素的所述第二共用电极与所述其他像素的第二共用电极之间,配置有所述其他像素的所述第一共用电极。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像素的所述第一共用电极与所述其他像素的所述第二共用电极之间形成有狭缝。
1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TFT基板和所述对置基板中的至少一个基板的所述液晶层一侧的面上形成有对未施加电压时的液晶的取向方向进行规定的取向维持层,
所述取向维持层,由通过一边对所述液晶层施加电压一边使液晶层包含的光聚合性单体光聚合而得到的聚合物形成。
1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包括多个像素的显示区域和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的外侧的周边区域,
所述第一共用电极和所述第二共用电极各自在所述显示区域被分割为相互平行地呈线状延伸的多个部分,
所述第一共用电极的所述多个部分与所述第二共用电极的所述多个部分交错配置,
在所述周边区域,所述第一共用电极的所述多个部分彼此连接且与第一端子部连接,所述第二共用电极的所述多个部分彼此连接且与第二端子部连接,
所述周边区域的所述第一共用电极的配线路径与所述第二共用电极的配线路径对称地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260462 | 2009-11-13 | ||
JP2009260462 | 2009-11-13 | ||
PCT/JP2010/064709 WO2011058804A1 (ja) | 2009-11-13 | 2010-08-30 | 液晶表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667595A CN102667595A (zh) | 2012-09-12 |
CN102667595B true CN102667595B (zh) | 2014-10-08 |
Family
ID=439914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80051103.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67595B (zh) | 2009-11-13 | 2010-08-30 | 液晶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20223931A1 (zh) |
EP (1) | EP2500768A4 (zh) |
JP (1) | JP5253585B2 (zh) |
KR (1) | KR101366459B1 (zh) |
CN (1) | CN102667595B (zh) |
BR (1) | BR112012011439A2 (zh) |
RU (1) | RU2510065C2 (zh) |
WO (1) | WO201105880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951304B1 (ko) * | 2012-03-05 | 2019-04-26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
KR102132778B1 (ko) | 2013-10-25 | 2020-07-13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액정 표시 장치 |
KR102141167B1 (ko) | 2013-12-12 | 2020-08-05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액정 표시 장치 |
KR102162367B1 (ko) | 2014-02-14 | 2020-10-07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곡면 표시 장치 |
KR102159774B1 (ko) | 2014-03-19 | 2020-09-25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액정 표시 장치 |
KR20160027333A (ko) | 2014-08-28 | 2016-03-10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액정 표시 장치 |
KR102243976B1 (ko) * | 2014-08-28 | 2021-04-27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곡면 표시 장치 |
CN106556951A (zh) * | 2015-09-30 | 2017-04-05 |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KR102459604B1 (ko) * | 2016-01-06 | 2022-10-31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
JP7159536B2 (ja) * | 2017-05-30 | 2022-10-25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 |
CN107561790A (zh) * | 2017-09-19 | 2018-01-09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阵列基板及其显示面板 |
CN108803162A (zh) * | 2018-07-17 | 2018-11-13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面板 |
TWI706204B (zh) * | 2019-08-12 | 2020-10-01 |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畫素結構 |
CN110908195A (zh) * | 2019-11-21 | 2020-03-24 |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像素电极以及液晶显示面板 |
TWI716211B (zh) * | 2019-12-04 | 2021-01-11 |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畫素結構與顯示面板 |
CN111487821B (zh) * | 2020-05-12 | 2021-07-06 |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1880340A (zh) * | 2020-07-29 | 2020-11-03 | 重庆惠科金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光配向的方法以及驱动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52003A (zh) * | 2002-04-15 | 2003-10-29 | 富士通显示技术株式会社 | 液晶显示用基板以及具有该基板的液晶显示装置 |
CN1806195A (zh) * | 2003-06-11 | 2006-07-19 | 夏普株式会社 | 液晶显示装置 |
JP2006330375A (ja) * | 2005-05-26 | 2006-12-07 | Sharp Corp | 液晶表示装置 |
WO2009093432A1 (ja) * | 2008-01-25 | 2009-07-30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液晶表示装置 |
WO2009098747A1 (ja) * | 2008-02-04 | 2009-08-13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液晶表示装置 |
CN101533190A (zh) * | 2008-03-13 | 2009-09-16 |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 像素结构及液晶显示面板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11281A (ja) * | 1991-07-05 | 1993-01-1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液晶パネル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投写型テレビ |
TWI269250B (en) | 1997-06-12 | 2006-12-21 | Sharp Kk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JP2001117111A (ja) * | 1999-10-21 | 2001-04-27 | Tokuo Koma | 液晶表示装置 |
US6977704B2 (en) | 2001-03-30 | 2005-12-20 | Fujitsu Display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JP4342200B2 (ja) | 2002-06-06 | 2009-10-14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 |
JP5000124B2 (ja) | 2004-11-12 | 2012-08-15 |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
KR101133761B1 (ko) | 2005-01-26 | 2012-04-0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액정 표시 장치 |
DE602006008938D1 (de) | 2005-05-31 | 2009-10-15 |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Lichtquelle mit stoff-diffusionsschicht |
JP2008129307A (ja) * | 2006-11-21 | 2008-06-05 | Seiko Epson Corp | 液晶装置、液晶装置の駆動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
KR20080053804A (ko) * | 2006-12-11 | 2008-06-1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액정표시장치와 그 제조방법 |
KR101320498B1 (ko) * | 2007-10-10 | 2013-10-22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액정표시장치 |
-
2010
- 2010-08-30 JP JP2011540435A patent/JP5253585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08-30 WO PCT/JP2010/064709 patent/WO201105880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0-08-30 KR KR1020127015038A patent/KR101366459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0-08-30 BR BR112012011439A patent/BR112012011439A2/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0-08-30 EP EP10829764.9A patent/EP2500768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0-08-30 RU RU2012124086/28A patent/RU2510065C2/ru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0-08-30 CN CN201080051103.0A patent/CN102667595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08-30 US US13/509,380 patent/US20120223931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52003A (zh) * | 2002-04-15 | 2003-10-29 | 富士通显示技术株式会社 | 液晶显示用基板以及具有该基板的液晶显示装置 |
CN1806195A (zh) * | 2003-06-11 | 2006-07-19 | 夏普株式会社 | 液晶显示装置 |
JP2006330375A (ja) * | 2005-05-26 | 2006-12-07 | Sharp Corp | 液晶表示装置 |
WO2009093432A1 (ja) * | 2008-01-25 | 2009-07-30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液晶表示装置 |
WO2009098747A1 (ja) * | 2008-02-04 | 2009-08-13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液晶表示装置 |
CN101533190A (zh) * | 2008-03-13 | 2009-09-16 |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 像素结构及液晶显示面板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1366459B1 (ko) | 2014-02-25 |
BR112012011439A2 (pt) | 2016-05-03 |
JP5253585B2 (ja) | 2013-07-31 |
KR20120081632A (ko) | 2012-07-19 |
CN102667595A (zh) | 2012-09-12 |
EP2500768A1 (en) | 2012-09-19 |
RU2012124086A (ru) | 2014-01-20 |
EP2500768A4 (en) | 2013-09-04 |
US20120223931A1 (en) | 2012-09-06 |
RU2510065C2 (ru) | 2014-03-20 |
WO2011058804A1 (ja) | 2011-05-19 |
JPWO2011058804A1 (ja) | 2013-03-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667595B (zh) | 液晶显示装置 | |
US10520781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
JP4543006B2 (ja) | 液晶表示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US8836900B2 (en) | Array substr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US9927659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
US9081240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US9019186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US8605242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
CN202710885U (zh) | 液晶显示装置 | |
KR20030042221A (ko) | 액정 표시 장치용 박막 트랜지스터 기판 | |
CN103376593A (zh) | 液晶显示器 | |
CN104865766A (zh) | 多域垂直配向型液晶的像素结构 | |
CN102449545A (zh) | 液晶显示装置 | |
US8451393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
CN102472936A (zh) | 液晶显示装置 | |
US9465263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an overlapping pixel electrode and data line | |
KR102438493B1 (ko) | 액정 표시 장치 | |
US20160300541A1 (en) | Array Substrate,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 |
US10274780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
US20150185534A1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
US20130329177A1 (en) | Liquid-crystal display | |
US9195101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comprising a pixel electrode that includes one uniformly planar electrode region and one or more finely patterned electrode regions | |
US20160195779A1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having pixels with a large gap distance and a small gap distance | |
CN104204927A (zh) | 液晶显示装置 | |
KR100895317B1 (ko) | 액정 표시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08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