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67162A - 叶片式压缩机的润滑油供给结构 - Google Patents

叶片式压缩机的润滑油供给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67162A
CN102667162A CN2010800589514A CN201080058951A CN102667162A CN 102667162 A CN102667162 A CN 102667162A CN 2010800589514 A CN2010800589514 A CN 2010800589514A CN 201080058951 A CN201080058951 A CN 201080058951A CN 102667162 A CN102667162 A CN 1026671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chamber
recess
back pressure
live axle
bla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5895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桥知靖
寺屋孝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aleo Jap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aleo Jap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aleo Jap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aleo Japa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6671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671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8/0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18/3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 F04C18/34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 F04C18/08 or F04C18/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 F04C18/344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 F04C18/08 or F04C18/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with vanes reciprocating with respect to the inner member
    • F04C18/3441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 F04C18/08 or F04C18/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with vanes reciprocating with respect to the inner member the inner and outer member being in contact along one line or continuous surface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axis of rot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C2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1C1/00 - F01C20/00
    • F01C21/08Rotary pistons
    • F01C21/0809Construction of vanes or vane holders
    • F01C21/0818Vane tracking; control therefor
    • F01C21/0854Vane tracking; control therefor by fluid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02Lubrication; Lubricant separation
    • F04C29/021Control systems for the circulation of the lubrica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02Lubrication; Lubricant separation
    • F04C29/028Means for improving or restricting lubricant flo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240/00Components
    • F04C2240/20Ro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240/00Components
    • F04C2240/50Bearings
    • F04C2240/52Bearings for assemblies with supports on both si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240/00Components
    • F04C2240/50Bearings
    • F04C2240/56Bearing bushings or details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240/00Components
    • F04C2240/60Shafts
    • F04C2240/605Shaft sleeves or details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otary Pumps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一种叶片式压缩机的润滑油供给结构,其利用具有现有结构的转子所具备的背压室,仅通过稍微改变在堵塞缸筒的块体的缸筒侧端面上形成的凹部形状,就能够对远离储油室的滑动轴承供给充分的润滑油。本发明的叶片式压缩机1的润滑油供给结构构成为:对在块体5、6上形成的第一及第二凹部36、37的形状及位置进行加工而具有润滑油从储油室19经由第一凹部36进入背压室10内后,从该背压室10经由第二凹部37输送到第二轴承12的润滑油供给路径,此时,在因叶片9的冲程量增大而背压室10内压力相对下降的时机,使第一凹部36与背压室10连通,从储油室19向背压室10供给润滑油,而在因叶片9的冲程量减小而背压室10内压力相对地上升的时机,使第二凹部37与背压室10连通,输出背压室10内的润滑油,将该润滑油供给到第二轴承12。

Description

叶片式压缩机的润滑油供给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搭载于例如车辆用空调装置等空调装置的叶片式压缩机,特别是涉及向用于支撑叶片式压缩机的驱动轴的轴承供给润滑油的结构。
背景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1所示,已经公开了一种叶片式压缩机,这种叶片式压缩机具有:两侧被块体(ブロツク)夹住并密封的缸筒、能够旋转地收纳于该缸筒内的转子、在形成于该转子的多个叶片槽内滑动的叶片、与转子连接将来自外部的旋转力传递给转子的驱动轴,驱动轴分别通过轴承轴支撑在两个所述块体上,作为两个所述轴承使用滑动轴承(平面轴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6416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叶片式压缩机中,在驱动轴的轴向一侧附近具有储油室,油从该储油室经由供油通路到达驱动轴收纳空间,并供给到一侧的滑动轴承,然后流过背压室供给到另一侧的滑动轴承,在采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如果不对两侧的滑动轴承均匀地供给来自储油室的油,则任一侧的滑动轴承的润滑都不充分,容易产生滑动轴承的异响和磨损。
特别是在叶片数有例如两片等相对少的叶片式压缩机中,因为形成于转子的叶片槽底部的背压室的数量减少,进而连接前后轴承附近的流路面积减小,所以相比于靠近储油室一侧的滑动轴承,对远离储油室的滑动轴承的供油量变少。
在该情况下,考虑采用通过背压室以外的路径向位于远离储油室的位置的滑动轴承供给润滑油的结构,但是,为此进一步需要用于形成该路径的加工,导致使叶片式压缩机的制造成本上升。因此,在近年来的叶片式压缩机中,为了降低成本而谋求减少部件数量,特别是将构成叶片式压缩机的外部轮廓的块体的数量限定为两个,因此难以采用除背压室以外另设油供给路径的结构。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叶片式压缩机的润滑油供给结构,其利用具有现有结构的转子所具备的背压室,仅通过稍微改变在堵塞缸筒的块体的缸筒侧端面上的凹部形状,就能够向远离储油室的滑动轴承供给充分的润滑油。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叶片式压缩机的润滑油供给结构,该叶片式压缩机具有:缸筒,其两端面被块体堵塞;转子,其收纳在该缸筒内并且形成有多个叶片槽;叶片,其收纳在该转子的叶片槽内,其侧面在所述叶片槽的内侧面滑动,其前端从所述叶片槽出没并在所述缸筒的内周面滑动;背压室,其形成于所述叶片槽的底部;驱动轴,其通过各轴承支撑于所述块体,并且与所述转子连接将来自外部的旋转力传递给所述转子;储油室,其暂时存储润滑油;所述叶片式压缩机的润滑油供给结构的特征在于,具有所述润滑油流动的润滑油路径,该润滑油路径形成为使润滑油从所述储油室进入所述驱动轴与所述块体中任一侧块体之间的间隙,并沿着所述驱动轴的轴向流动,润滑位于途中的一侧轴承后,依次流经在所述一侧块体的缸筒侧端面上形成的第一凹部、所述背压室、在所述块体中的另一侧块体的缸筒侧端面上形成的第二凹部,进入所述驱动轴与所述另一侧块体之间的间隙,再次沿着所述驱动轴的轴向流动,润滑位于途中的另一侧轴承;所述背压室的位置随着所述转子的旋转而变动,与此相伴,能够改变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第二凹部分别与所述背压室连通的连通状态,并且,与该背压室连通的连通状态的变化和所述叶片的冲程量增加的时机联系起来,使所述背压室内的压力比周围相对地下降,从而向所述背压室供给润滑油;所述冲程量被定义为所述叶片从所述转子的叶片槽突出的突出量(第一方面发明)。在此,如果轴承是例如平面轴承等滑动轴承,则能够更加有效地享受本发明的效果。另外,缸筒的两侧可以分别被与该缸筒一体的块体和与该缸筒分体的块体堵塞,缸筒的两侧也可以分别被与缸筒分体的块体堵塞。此外,所谓与背压室连通的连通状态的变化,可以列举出与背压室连通的连通状态的敞开、堵塞,以及与背压室连通的连通区域的扩大、缩小。上述情况在以下的叶片式压缩机中也相同。
由此,设定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与背压室连通的连通状态的敞开、堵塞或者连通区域的扩大、缩小,以使从背压室向驱动轴与堵塞缸筒的块体中的另一侧块体之间的间隙输出时的润滑油的流量比从驱动轴与堵塞缸筒的块体中的另一侧块体之间的间隙向背压室送入时的润滑油的流量多,由此,根据这些流量差,增加从背压室向驱动轴与堵塞缸筒的块体中的另一侧块体之间的间隙输出的润滑油的流量。
特别是,第二方面发明的叶片式压缩机的润滑油供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背压室之间敞开的时机与所述第二凹部与所述背压室之间敞开的时机错开,而且,将该第一凹部与所述背压室之间敞开的时机和所述第二凹部与所述背压室之间敞开的时机的偏差和所述叶片的冲程量增加的时机联系起来,向所述背压室供给润滑油。更具体地说,相比于向所述第二凹部敞开的时机所述背压室更早地向所述第一凹部敞开的时机与所述叶片的冲程量增加的期间对应(第三方面发明)。
由此,在叶片的冲程量增加的时机,叶片槽底部的背压室的容积扩大,该背压室内压力相对地下降,因此,在仅第一凹部敞开的时机与叶片的冲程量增加的时机一致的时机,润滑油从储油室经由第一凹部供给到背压室内。
另外,本发明提供另一种叶片式压缩机的润滑油供给结构,该叶片式压缩机具有:缸筒,其两端面被块体堵塞;转子,其收纳在该缸筒内并且形成有多个叶片槽;叶片,其收纳在该转子的叶片槽内,其侧面在所述叶片槽的内侧面滑动,其前端从所述叶片槽出没并在所述缸筒的内周面滑动;背压室,其形成于所述叶片槽的底部;驱动轴,其通过各轴承支撑于所述块体,并且与所述转子连接将来自外部的旋转力传递给所述转子;储油室,其暂时存储润滑油;所述叶片式压缩机的润滑油供给结构的特征在于,具有所述润滑油流动的润滑油路径,该润滑油路径形成为使润滑油从所述储油室进入所述驱动轴与所述块体中任一侧块体之间的间隙,并沿着所述驱动轴的轴向流动,润滑位于途中的一侧轴承后,依次流经在所述一侧块体的缸筒侧端面上形成的第一凹部、所述背压室、在所述块体中的另一侧块体的缸筒侧端面上形成的第二凹部,进入所述驱动轴与所述另一侧块体之间的间隙,再次沿着所述驱动轴的轴向流动,润滑位于途中的另一侧轴承;所述背压室的位置随着所述转子的旋转而变动,与此相伴,能够改变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第二凹部分别与所述背压室连通的连通状态,并且,与该背压室连通的连通状态的变化和所述叶片的冲程量减少的时机联系起来,使所述背压室内的压力比周围相对地上升,从而从所述背压室输出润滑油;所述冲程量被定义为所述叶片从所述转子的叶片槽突出的突出量(第四方面发明)。
特别是,第五方面发明的叶片式压缩机的润滑油供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背压室之间堵塞的时机和所述第二凹部与所述背压室之间堵塞的时机错开,而且,将该第一凹部与所述背压室之间堵塞的时机和所述第二凹部与所述背压室之间堵塞的时机的偏差和所述叶片的冲程量减少的时机联系起来,从所述背压室输出润滑油。更加具体地说,相比于堵塞所述第二凹部所述背压室更早堵塞所述第一凹部的时机与所述叶片的冲程量减少的期间对应(第六方面发明)。
由此,在叶片的冲程量减少的时机,叶片槽底部的背压室容积相对地减小,使该背压室内的压力相对地上升,因此,在仅敞开第二油槽的时机与叶片的冲程量减少的时机一致的时机,存储于背压室内的润滑油从该背压室向第二凹部侧输出,供给到另一侧块体的轴承附近。
特别是,第七方面发明的叶片式压缩机的润滑油供给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叶片式压缩机的横向宽度方向上,将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第二凹部中至少一个凹部划分为所述驱动轴的轴向上的深度相对深的部位和所述驱动轴的轴向上的深度相对浅的部位,利用该深度差改变与所述背压室连通的连通状态。另外,所述第一凹部或所述第二凹部中没有被划分为所述驱动轴的轴向上的深度相对深的部位和所述驱动轴的轴向上的深度相对浅的部位的凹部,其整个区域的深度与被划分为所述浅的部位与深的部位的凹部的所述相对深的部位的深度相同(第八方面发明)。
由此,形成以下模式:主要从第一凹部侧向背压室输入润滑油,从背压室向第一凹部与第二凹部这两个凹部相同地输出润滑油的模式;主要从第一凹部侧向背压室输入润滑油,从背压室主要向第二凹部输出润滑油的模式;从两个凹部侧相同地向背压室输入润滑油,从背压室主要向第二凹部输出润滑油的模式。因此,从背压室向驱动轴与堵塞缸筒的块体中的另一侧块体之间的间隙输出时的润滑油的流量比从驱动轴与堵塞缸筒的块体中的另一侧块体之间的间隙向背压室输入时的润滑油的流量多,根据这些流量差,增加从背压室向驱动轴与堵塞缸筒的块体中的另一侧块体之间的间隙输出的润滑油的流量。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该发明,与叶片的冲程量增减的时机对应,设定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与背压室连通的连通状态的敞开、堵塞或者连通区域的扩大、缩小,以使从背压室向驱动轴与堵塞缸筒的块体中的另一侧块体之间的间隙输出时的润滑油的流量比从驱动轴与堵塞缸筒的块体中的另一侧块体之间的间隙向背压室输入时的润滑油的流量大,根据这些流量差,能够增加从背压室向驱动轴与堵塞缸筒的块体中的另一侧块体之间的间隙输出的润滑油的流量。因此,即使在叶片槽底部的背压室的数量少且流路面积小的情况下,也能够向比一侧轴承更远离储油室的另一侧轴承切实且量充足地供给润滑油。由此,能够抑制因向另一侧轴承供给的润滑油不足而在另一侧轴承产生异响或者产生磨损的不良情况,从而能够提高轴承甚至叶片式压缩机的耐久性。
特别是,根据第二方面发明及第三方面发明,在叶片的冲程量增加的时机,叶片槽底部的背压室的容积扩大,该背压室内的压力相对地下降,因此,在仅第一凹部敞开的时机与叶片的冲程量增加的时机一致的时机,能够使润滑油从储油室经由第一凹部供给到背压室内。特别是,根据第四方面发明及第五方面发明,在叶片的冲程量减少的时机,叶片槽底部的背压室的容积相对地缩小,该背压室内的压力相对地上升,因此,在仅第二凹部敞开的时机与叶片的冲程量减少的时机一致的时机,能够使存储于背压室内的润滑油从该背压室向第二凹部侧输出,供给到另一侧块体的轴承附近。由此,能够抑制因向另一侧轴承供给的润滑油不足而在另一侧轴承产生异响或者产生磨损的不良情况,从而能够提高轴承甚至叶片式压缩机的耐久性。
特别是,根据第七方面发明及第八方面发明,形成以下模式:主要从第一凹部侧向背压室输入润滑油,从背压室相同地向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这两个凹部输出润滑油的模式;主要从第一凹部侧向背压室输入润滑油,从背压室主要向第二凹部输出润滑油的模式;从两个凹部侧相同地向背压室输入润滑油,从背压室主要向第二凹部输出润滑油的模式。因此,从背压室向驱动轴与堵塞缸筒的块体中的另一侧块体之间的间隙输出时的润滑油的流量比从驱动轴与堵塞缸筒的块体中的另一侧块体之间的间隙向背压室输入时的润滑油的流量多,根据这些流量差,能够增加从背压室向驱动轴与堵塞缸筒的块体中的另一侧块体之间的间隙输出的润滑油的流量。由此,能够抑制因向另一侧轴承供给的润滑油不足而在另一侧轴承产生异响或者产生磨损的不良情况,从而能够提高轴承甚至叶片式压缩机的耐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叶片式压缩机的整体结构的剖面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从后方侧观察具有第二凹部的构成所述叶片式压缩机的驱动轴的轴向前方的块体的状态,并且用虚线仅表示构成所述叶片式压缩机的驱动轴的轴向后方的块体的第一凹部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具有储油室一侧的凹部与其相反侧的凹部相比更早打开的状态的说明图,图3(a)是沿驱动轴的径向切断其转子的状态的剖面图,图3(b)是图3(a)的A-A线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两侧的凹部都敞开的状态的说明图,图4(a)是沿驱动轴的径向切开其转子的状态的剖面图,图4(b)是图4(a)的B-B线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具有储油室一侧的凹部尚未堵塞的状态的说明图,图5(a)是沿驱动轴的径向切开其转子的状态的剖面图,图5(b)是图5(a)的C-C线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具有储油室一侧的凹部与其相反侧的凹部相比更早堵塞的状态的说明图,图6(a)是沿驱动轴的径向切断其转子的状态的剖面图,图6(b)是图6(a)的D-D线的剖面图。
图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第一例的所述叶片式压缩机的图1的X-X线的剖面图。
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第一例的所述叶片式压缩机的图1的Y-Y线的剖面图。
图9是表示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第一例中向背压室供给润滑油的情况的图,图9(a)是从驱动轴的轴向后方观察沿驱动轴的径向切开其转子的状态的剖面图,图9(c)是从驱动轴的轴向前方观察沿驱动轴的径向切开其转子的状态的剖面图,图9(b)是图9(a)、图9(c)的E-E线的剖面图。
图10是表示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第一例中从背压室输出润滑油的情况的图,图10(a)是从驱动轴的轴向后方观察沿驱动轴的径向切断其转子的状态的剖面图,图10(c)是从驱动轴的轴向前方观察沿驱动轴的径向切开其转子的状态的剖面图,图10(b)是图10(a)、图10(c)的F-F线的剖面图。
图11是表示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第二例中向背压室供给润滑油的情况的图,图11(a)是从驱动轴的轴向后方观察沿驱动轴的径向切开其转子的状态的剖面图,图11(c)是从驱动轴的轴向前方观察沿驱动轴的径向切开其转子的状态的剖面图,图11(b)是图11(a)、图11(c)的G-G线的剖面图。
图12是表示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第二例中从背压室输出润滑油的情况的图,图12(a)是从驱动轴的轴向后方观察沿驱动轴的径向切开其转子的状态的剖面图,图12(c)是从驱动轴的轴向前方观察沿驱动轴的径向切开其转子的状态的剖面图,图12(b)是图12(a)、图12(c)的H-H线的剖面图。
图13是表示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第三例中向背压室供给润滑油的情况的图,图13(a)是从驱动轴的轴向后方观察沿驱动轴的径向切开其转子的状态的剖面图,图13(c)是从驱动轴的轴向前方观察沿驱动轴的径向切开其转子的状态的剖面图,图13(b)是图13(a)、图13(c)的I-I线的剖面图。
图14是表示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第三例中从背压室输出润滑油的情况的图,图14(a)是从驱动轴的轴向后方观察沿驱动轴的径向切开其转子的状态的剖面图,图14(c)是从驱动轴的轴向前方观察沿驱动轴的径向切开其转子的状态的剖面图,图14(b)是图14(a)、图14(c)的J-J线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例
图1至图6表示能够使用本发明的润滑油供给结构的叶片式压缩机的第一实施例的一个例子的全部或一部分结构。
该叶片式压缩机1适用于例如将制冷剂作为工作流体的冷冻循环,应用于车辆用空调装置等。而且,如图1所示,该叶片式压缩机1为双块体型(2ブロツク型),具有:驱动轴2、固定于驱动轴2并且能够随着该驱动轴2的旋转而运动的转子3、与该转子3一起划分出后述的压缩空间4的块体5及块体6,并且块体5与块体6也构成收纳驱动轴2、转子3等的外壳。
其中,块体6由缸筒6a及后侧块体部6b构成,该缸筒6a用于收纳转子3,该后侧块体部6b相对于该缸筒6a位于驱动轴2的轴向的后侧并且与缸筒6a一体成形。如图3(b)、图4(b)、图5(b)及图6(b)所示,缸筒6a具有在块体5侧敞开并且与该块体5组合而被堵塞的缸孔6c。
块体5具有前侧块体部5a和壳体5b,其中,块体5a与缸筒6a的位于驱动轴2的轴向前方的前侧端面抵接,壳体5b从该前侧块体部5a沿驱动轴2的轴向延伸并且包围块体6的缸筒6a及后侧块体部6b的外周面。块体5利用螺栓等连接件7与块体6连接。而且,在块体5的壳体5b与块体6的缸筒6a之间以及在块体5的壳体5b与块体6的后侧块体部6b的外周面之间气密性良好地固定安装有多个O形环11。进而,块体5形成有凸台部5c,该凸台部5c从前侧块体部5a沿驱动轴2的轴向向与壳体5b相反的一侧延伸,在该凸台部5c上旋转自如地安装有用于向驱动轴2传递旋转动力的带轮(未图示),旋转动力从该带轮经由电磁离合器(未图示)传递到驱动轴2。
转子3能够旋转地收纳于在块体6的缸筒6a内形成的缸孔6c,该转子3具有转子主体3a和多个(在该实施例中为两个)叶片9,其中该转子主体3a固定在驱动轴2上,该多个叶片9分别插入设置于该转子主体3a的多个(在该实施例中为两个)叶片槽8内。叶片槽8不仅向块体6的缸孔6c内开口,而且还向块体5的前侧块体部5a侧及块体6的后侧块体部6b侧开口,并且在成为叶片9的滑动方向的里侧的底部形成有背压室10。由此,背压室10也向块体5的前侧块体部5a侧及块体6的后侧块体部6b侧开口。叶片9是其侧面在叶片槽8的内侧面滑动并且其前端从叶片槽8出没并在缸筒6a的内周面滑动的部件。在本实施例中,规定叶片9从叶片槽8突出的突出量为冲程量。
驱动轴2分别通过平面轴承12、13能够旋转地支撑在块体5的前侧块体部5a与块体6的后侧块体部6b上。然而,只要是需要润滑油的供给的轴承,就不限定于平面轴承12、13。在块体5的凸台部5c的基端附近部位,在驱动轴2与块体5的内周面之间安装有密封部件14,防止工作流体从凸台部5c的开口向外部泄漏。
另外,在块体5上,不仅形成有工作流体的吸入口16及排出口17,并且还形成有空间部18,该空间部18相对于该吸入口16位于驱动轴2的径向内侧,通过该空间部18和形成于块体6的缸筒6a向块体5侧开口的凹部22划分出吸入空间(低压空间)15。而且,通过块体6的缸筒6a和块体5的壳体5b划分出排出空间(高压空间)24,该排出空间24与排出口17连通。而且,在排出空间24与排出口17之间配置有油分离器25,利用该油分离器25从工作流体分离出的油暂时存储于后述的储油室19。
在沿驱动轴2的径向切开缸筒6a并从缸孔6c的开口看转子主体3a的端面所面对的截面的情况下,如图3(a)、图4(a)、图5(a)及图6(a)所示,转子3的转子主体3a及缸筒6a的缸孔6c为正圆形,另一方面,在缸孔6c内转子主体3a被收纳为转子主体3a的轴心P1比缸孔6c的中心P2更偏向吸入口16、排出口17侧偏移。该偏差为例如缸孔6c的内径尺寸与转子主体3a的外径尺寸之差的1/2。
由此,转子主体3a的外周面与缸孔6c的内周面之间在规定的范围内以微小间隙在周向的一处相接,在转子主体3a的外周面与缸孔6c之间划分出压缩空间4。而且,该压缩空间4被叶片9分隔成多个压缩室21。各压缩室21的容积随着转子3的旋转而变化。
在缸孔6c的内周面设置有未图示的与排出空间24连通的排出端口。因此,当把块体6的缸筒6a嵌入块体5的壳体5b内时,在缸筒6a的外周面与壳体5b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两端部由凸缘26、27划分出的排出空间24,该凸缘26、27从缸筒6a的驱动轴2的轴向两端向该驱动轴2的径向突出而形成,该排出空间24能够经由排出端口与压缩空间4连通。需要说明的是,利用收纳在排出空间24内的排出阀(未图示。)开闭排出端口。
通过上述结构,在该叶片式压缩机1中工作流体的吸入、压缩、排出动作如下进行。即,当来自未图示的动力源的旋转动力经由带轮及电磁离合器传递至驱动轴2而使转子3旋转时,从吸入口16流入吸入空间15的工作流体经由吸入端口吸入压缩空间4。由于压缩空间4内的由叶片9分隔的压缩室21的容积随着转子3的旋转而变化,因此,封入叶片9与叶片9之间的工作流体被压缩,从未图示的排出端口经由未图示的排出阀向排出空间24排出。排出到排出空间24的工作流体沿缸筒6a的外周面向其周向移动,之后利用油分离器25进行油分离后,从排出口17向外部回路排出。
但是,该叶片式压缩机1还具有润滑油供给结构,该润滑油供给结构用于将储油室19的油作为润滑剂供给至平面轴承12、13。该润滑油供给结构以储油室19为起点,将收纳有位于块体6的后侧块体部6b的驱动轴2的驱动轴收纳空间29与该储油室19连接的连接通路30设置在块体6的后侧块体部6b。在该实施例中,连接通路30的下游侧开口向驱动轴收纳空间29的驱动轴2的端部下方,或者比驱动轴2的端部更靠前方侧的下方开口。
驱动轴收纳空间29是在块体6的后侧块体部6b内包围驱动轴2的外周并且沿其轴向延伸的孔,该驱动轴收纳空间29的主要部分的内径尺寸与在驱动轴2上安装平面轴承13的状态下的外径尺寸大致相等。在该驱动轴收纳空间29的比连接通路30的开口更靠前方的所述主要部分,所述平面轴承13安装于后侧块体部6b。
而且,作为润滑油供给结构,设置有收纳位于块体5的前侧块体部5a的驱动轴2的驱动轴收纳空间31。该驱动轴收纳空间31是在块体5的前侧块体部5a内包围驱动轴2的外周并且沿其轴向延伸的孔,延伸至凸台部5c的开口,在延伸途中具有收纳密封部件14的密封室32。该驱动轴收纳空间31的比密封室32更靠后方的部位的内径尺寸与在驱动轴2上安装平面轴承12的状态下的外径尺寸大致相同。在该驱动轴收纳空间31的比密封室32更靠后方的所述部分,所述平面轴承12安装在前侧块体部5a中。
平面轴承12、13为筒状体,其内径尺寸比驱动轴2的外径尺寸稍大。由此,在块体5、6上安装有平面轴承12、13的情况下,如图3(b)、图4(b)、图5(b)及图6(b)所示,在驱动轴2的外周面与平面轴承12、13的内周面之间环状地形成有润滑供油通路33、34。
如后所述,上述润滑供油通路33、34能够经由第一凹部36、第二凹部37及在叶片槽8的底部侧分隔而成的背压室10连通。
相对于设置在块体6的后侧块体部6b的驱动轴收纳空间29,第一凹部36位于比平面轴承13更靠近驱动轴2的轴向前方(转子3侧)的位置,与该驱动轴收纳空间29连续地形成,并且,相对于设置在块体5的前侧块体部5a的驱动轴收纳空间31,第二凹部37位于比平面轴承13更靠驱动轴2的轴向后方(转子3侧)的位置,与该驱动轴收纳空间31连续地形成。并且,第一凹部36设置在块体6的后侧块体部6b上,而第二凹部37设置在块体5的前侧块体部5a上。
另外,第一凹部36与第二凹部37的形状相同,它们的位置关系为以驱动轴2的轴心P1为旋转中心旋转规定角度相互错位。伴随于此,利用图2对第二凹部37的形状进行说明如下:第二凹部37将构成驱动轴收纳空间31的圆形开口边缘的圆形线L1作为内侧边缘,从该圆形线L1向驱动轴2的径向外侧扩展,并且具有沿驱动轴2的径向的尺寸相对大的连通状态形成用部位37a与沿驱动轴2的径向的尺寸小于连通状态形成用部位37a的连通状态形成非对应部位37b。形成连通状态形成用部位37a的圆弧状外侧边缘的圆弧状线L2的尺寸例如与叶片9具有最小冲程量时的叶片9的底面位置的尺寸大致相同。另外,形成连通状态形成非对应部位37b的圆弧状外侧边缘的圆弧状线L3的尺寸小于背压室10的驱动轴2侧的位置的尺寸。即,形成连通状态形成非对应部位37b的圆弧状外侧边缘的圆弧状线L3的尺寸是未与背压室10连通的尺寸。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圆弧状线L2的两端与圆弧状线L3的两端通过从驱动轴2的轴心P1呈放射状地延伸的直线L4、L5连接。
对于第一凹部36也参考图2进行说明如下:第一凹部36将构成驱动轴收纳空间29的圆形开口边缘的圆形线L1作为内侧边缘,从该圆形线L1向驱动轴2的径向外侧扩展,并且具有连通状态形成用部位36a与连通状态形成非对应部位36b。形成连通状态形成用部位36a的圆弧状外侧边缘的圆弧状线L2的尺寸例如与叶片9具有最小冲程量时的叶片9的底面位置的尺寸大致相同。另外,形成连通状态形成非对应部位36b的圆弧状外侧边缘的圆弧状线L3的尺寸小于背压室10的驱动轴2侧的位置的尺寸。即,形成连通状态形成非对应部位36b的圆弧状外侧边缘的圆弧状线L3的尺寸是未与背压室10连通的尺寸。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圆弧状线L2的两端与连通状态形成非对应部位36b的圆弧状线L3的两端通过从驱动轴2的轴心P1呈放射状地延伸的两条直线L4、L5连接。
另外,相对于转子3的转子主体3a的外周面与缸孔6c的内周面以最小间隙相接的点X1,在转子3的旋转方向的前方设置有点X2,当叶片9的前端位于X2的位置时,以使该叶片槽8底部的背压室10成为第一凹部36的连通状态形成用部位36a与连通状态形成非对应部位36b的边界的方式形成直线L5、S1。第二凹部的边界线S2进一步沿转子主体3a的旋转方向向前方侧错开规定角度而设定位置关系。
由此,转子主体3a向右旋转,伴随于此,叶片9的背压室10也以驱动轴2的轴心P1为中心向右旋转,如图3所示,背压室10在延长线S1到延长线S2的范围内,通过连通状态形成用部位36a与第一凹部36连通,但是对于背压室10与第二凹部37的关系而言,被连通状态形成非对应部位36b堵塞。之后,如图4所示,背压室10由于超过延长线S2,处于通过连通状态形成用部位36a、37a与第一凹部36和第二凹部37中任一个凹部连通的状态。然而,背压室10先仅与第一凹部36的连通状态形成用部位36a连通,使第一凹部36处于敞开状态,之后又与第二凹部37的连通状态形成用部位37a连通,也使第二凹部37处于敞开的状态。
另外,当背压室10位于延长线S1到延长线S2的范围内时,由于位于比抵接点X1更靠近前方位置的叶片9的冲程量增加,所以背压室10的容积扩大,从而与周围相比背压室10内的压力相对地下降。因此,从储油室19进入连接通路30、驱动轴收纳空间29的润滑油,能够通过平面轴承13与驱动轴2之间的润滑供油通路34后,通过第一凹部36的连通状态形成用部位36a切实地流至背压室10。
而且,相对于转子3的转子主体3a的外周面与缸孔6c的内周面抵接的抵接点X1,在转子3的旋转方向的后方侧设置点X3,当叶片9的前端位于X3的位置时,以使该叶片槽8的底部的背压室10成为第二凹部的37的连通状态形成用部位37a与连通状态形成非对应部位37b的边界的方式形成直线L4、S4。第一凹部的边界线S3进一步沿转子主体3a的旋转方向向前方侧错开规定角度而设定位置关系。
由此,转子主体3a向右旋转,伴随于此,叶片9的背压室10也以驱动轴2的轴心P1为中心向右旋转,如图5所示,背压室10在超过延长线S4前,维持通过连通状态形成用部位36a、37a与第一凹部36和第二凹部37中任一个凹部连通的状态,但是,当背压室10超过延长线S4而处于延长线S3到延长线S4的范围内时,通过连通状态形成用部位37a与第二凹部37连通,对于背压室10与第一凹部36的关系而言,被连通状态形成非对应部位36b堵塞,再超过延长线S3时,背压室10与第二凹部37之间也被连通状态形成非对应部位37b堵塞。然而,因为背压室10与第一凹部36之间先通过连通状态形成非对应部位36b堵塞,所以背压室10与第一凹部36的连通状态被堵塞后,也通过连通状态形成非对应部位37b堵塞第二凹部37,因此背压室10与第二凹部37的连通状态也被堵塞。
另外,当背压室10位于延长线S3到延长线S4的范围内时,由于位于比抵接点X1更靠近后方位置的叶片9的冲程量减小,所以背压室10的容积减小,从而与周围相比背压室10内的压力相对上升。因此,至少使背压室10内的润滑油能够通过第二凹部37的连通状态形成用部位37a切实地流至平面轴承12。
第二实施例
图7至图14表示能够应用本发明的润滑油供给结构的叶片式压缩机1的第二实施例的多个例子的一部分结构。以下,利用图7至图14分别对叶片式压缩机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一例至第三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叶片式压缩机1的整体结构与前面第一实施例的图1所示的结构相同,所以没有特别进行图示,也省略其说明,基本对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部分即第一凹部36、第二凹部37进行说明,并且对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注上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第一例)
图7至图10表示能够应用本发明的润滑油供给结构的叶片式压缩机1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一例。
该第二实施例的第一例所示的第二凹部37设置在块体5的前侧块体部5a上,并且相对于设置在该块体5的前侧块体部5a上的驱动轴收纳空间31,位于比平面轴承13更靠近驱动轴2的轴向后方(转子3侧)的位置,与该驱动轴收纳空间31连续地形成。如图7所示,该第二凹部37形成为:将构成驱动轴收纳空间31的圆形开口边缘的圆形线L1作为内侧边缘,将与圆形线L1成为同心圆的圆形线L6作为外侧边缘,从圆形线L1在其整个圆周区域以相同的尺寸向驱动轴2的径向外侧扩展。形成该第二凹部37的圆形外侧边缘的圆形线L6的尺寸例如与叶片9具有最小冲程量时的叶片9的底面位置的尺寸大致相同。
如图7、图9及图10所示,第二凹部37具有凹深部位37c与凹浅部位37d。如图9(a)及图10(a)所示,该凹深部位37c与凹浅部位37d是利用两条边界线S5、S6在第二凹部37划分的,所述两条边界线S5、S6沿着通过转子主体3a的轴心P1及缸孔6c的中心P2的直线延伸,凹深部位37c在驱动轴的轴向上的深度比凹浅部位37d在驱动轴的轴向上的深度深。由此,在背压室10的前侧块体部5a侧开口处于与第二凹部37的凹深部位37c对置的范围内的情况下,润滑油通过第二凹部37的连通区域相对地扩张,在背压室10的前侧块体部5a侧开口处于与第二凹部37的凹浅部位37d对置的范围内的情况下,润滑油通过第二凹部37的连通区域相对地缩小。
另外,该第二实施例的第一例所示的第一凹部36设置在块体6的后侧块体部6b上,相对于设置在该后侧块体部6b上的驱动轴收纳空间29,位于比平面轴承13更靠近驱动轴2的轴向前方(转子3侧)的位置,并且与该驱动轴收纳空间29连续地形成。如图8所示,该第一凹部36形成为:将构成驱动轴收纳空间29的圆形开口边缘的圆形线L1作为内侧边缘,将与圆形线L1成为同心圆的圆形线L6作为外侧边缘,从圆形线L1在其整个圆周区域以相同尺寸向驱动轴2的径向外侧扩展。形成该第一凹部36的圆形外侧边缘的圆形线L6的尺寸例如与叶片9具有最小冲程量时的叶片9的底面位置的尺寸大致相同。
如图9(c)及图10(c)所示,该第一凹部36与第二凹部37不同,在该第一凹部36的整个区域中,该第一凹部36在驱动轴的轴向上的深度相同。而且,该第一凹部36的深度尺寸与第二凹部37的凹深部位37c在驱动轴的轴向上的深度相同。由此,即使背压室10的后侧块体部6b侧开口与第一凹部36的任一范围对置,润滑油通过第一凹部36的连通区域也都处于相对地扩张的状态。
但是,如图9(a)及图10(a)所示,边界线S5与缸孔6c的内周面交叉的点为X5,边界线S6与缸孔6c的内周面交叉的点为X6,在表示有从叶片式压缩机1的前侧观察的状态的图9(a)及图10(a)中,按照箭头所示,使转子3的旋转方向设为逆时针,在表示有从叶片式压缩机1的后侧观察的状态的图9(c)及图10(c)中,按照箭头所示,使转子3的旋转方向设为顺时针,在该情况下,在以X5为起点、X6为终点的范围内,如图9(b)的粗线箭头所示,处于叶片9从叶片槽8比转子3的外表面更向外侧突出的冲程量增加的时机,而在以X6为起点、以X5为终点的范围内,如图10(b)的粗线箭头所示,处于叶片9从转子3的外表面没入叶片槽8内的冲程量减少的时机。将划分该叶片9的冲程量增加或减少的时机的X5与X6连接的直线和边界线S5、边界线S6为同一直线。
这样,因为一侧的背压室10的前侧块体部5a侧的开口与第二凹部37的凹浅部位37d对置的时机与叶片9的冲程量增加的时机一致,所以如图9(b)所示,通过使叶片9沿其冲程量增大的方向在叶片槽8内滑动,背压室10的容积扩大,与润滑供油通路33、34相比,背压室10内的压力相对地下降,背压室10接受从润滑供油通路33、34供给的润滑油,但是,因为第二凹部37在凹浅部位37d与该背压室10连通,所以第二凹部37与背压室10连通的连通区域相对地缩小,因此,如图9(b)的表示从润滑供油通路33向背压室10供给的润滑油的量的箭头以及表示从润滑供油通路34向背压室10供给的润滑油的量的箭头所示,背压室10主要接受从第一凹部36供给的润滑油。
另外,因为另一侧的背压室10的前侧块体部5a侧的开口与第二凹部37的凹深部位37c对置的时机与叶片9的冲程量减少的时机一致,所以如图10(b)所示,通过使叶片9沿其冲程量减少的方向在叶片槽8内滑动,背压室10的容积减小,与润滑供油通路33、34相比,背压室10内的压力相对地上升,从背压室10向润滑供油通路33、34输出润滑油,此时,因为第二凹部37在凹深部位37c与该背压室10连通,所以第二凹部37与背压室10连通的连通区域相对地扩大,因此,如图10(b)的表示向润滑供油通路33输出的润滑油的量的箭头以及表示向润滑供油通路34输出的润滑油的量的箭头所示,背压室10相同地向第一凹部36与第二凹部37输出润滑油。
因此,从润滑供油通路33经由第二凹部37输送至背压室10的润滑油的流量比从背压室10经由第二凹部37输送至润滑供油通路33的润滑油的流量少,因此,综合来看,能够增大从背压室10输送至润滑供油通路33的润滑油的流量。
(第二例)
图11及图12表示能够应用本发明的润滑油供给结构的叶片式压缩机1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二例。
如图11(a)及图12(a)所示,该第二实施例的第二例所示的第二凹部37的结构与上述第二实施例的第一例相同,并且,如图11(c)及图12(c)所示,该第二实施例的第二例所示的第一凹部36构成为具有凹深部位37c与凹浅部位37d。因此,用与第二实施例的第一例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第二凹部37,并且省略其说明,以下对仅第一凹部36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第一凹部36而言,因为设置该第一凹部36的位置等与第二实施例的第一例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与图7所示的第二凹部37相同,第一凹部36形成为:将构成驱动轴收纳空间31的圆形开口边缘的圆形线L1作为内侧边缘,将与圆形线L1成为同心圆的圆形线L6作为外侧边缘,从圆形线L1在其整个圆周区域以相同尺寸向驱动轴2的径向外侧扩展。形成该第一凹部36的圆形外侧边缘的圆形线L6的尺寸例如与叶片9具有最小冲程量时的叶片9的底面位置的尺寸大致相同。
如图11(c)及图12(c)所示,第一凹部36所具有的凹深部位36c与凹浅部位36d是通过两条边界线S5、S6对第一凹部36进行划分的,所述两条边界线S5、S6沿通过转子主体3a的轴心P1及缸孔6c的中心P2的直线延伸,凹深部位36c在驱动轴的轴向上的深度大于凹浅部位36d在驱动轴的轴向上的深度。由此,在背压室10的后侧块体部6b侧开口处于与第一凹部36的凹深部位36a对置的范围内的情况下,润滑油通过第一凹部36的连通区域相对地扩张,在背压室10的后侧块体部6b侧开口处于与第一凹部36的凹浅部位36d对置的范围内的情况下,润滑油通过第一凹部36的连通区域相对地缩小。
但是,如图11(a)、11(c)及图12(a)、图12(c)所示,将边界线S5与缸孔6c的内周面交叉的点作为X5,将边界线S6与缸孔6c的内周面交叉的点作为X6,在表示有从叶片式压缩机1的前侧看的状态的图11(a)及图12(a)中,按照箭头所示,使转子3的旋转方向设为逆时针,在表示有从叶片式压缩机1的后侧看的状态的图11(c)及图12(c)中,按照箭头所示,使转子3的旋转方向设为顺时针,在该情况下,在以X5为起点、以X6为终点的范围内,如图11(b)的粗线箭头所示,处于叶片9从叶片槽8比转子3的外表面更向外侧突出的冲程量增加的时机,而在以X6为起点、以X5为终点的范围内,如图12(b)的粗线箭头所示,处于叶片9从转子3的外表面没入叶片槽8内的冲程量减少的时机。将划分该叶片9的冲程量增加或减少的时机的X5与X6连接的直线与边界线S5、边界线S6为同一直线。
这样,因为一侧的背压室10的前侧块体部5a侧的开口与第二凹部37的凹浅部位37d对置的时机与叶片9的冲程量增加的时机,以及一侧的背压室10的后侧块体部6b侧的开口与第一凹部36的凹深部位36c对置的时机与叶片9的冲程量增加的时机一致,所以如图11(b)所示,通过使叶片9沿其冲程量增大的方向在叶片槽8内滑动,背压室10的容积扩大,与润滑供油通路33、34相比,背压室10内的压力相对地下降,背压室10接受从润滑供油通路33、34供给的润滑油,但是,因为第二凹部37在凹浅部位37d与背压室10连通,所以第二凹部37与背压室10连通的连通区域相对地缩小,因为第一凹部36在凹深部位36c与背压室10连通,所以第一凹部37与背压室10连通的连通区域相对地扩大。因此,如图11(b)的表示从润滑供油通路33向背压室10供给的润滑油的量的箭头以及表示从润滑供油通路34向背压室10供给的润滑油的量的箭头所示,背压室10主要接受从第一凹部36供给的润滑油。
另外,因为另一侧的背压室10的前侧块体部5a侧的开口与第二凹部37的凹深部位37c对置的时机与叶片9的冲程量减少的时机,以及另一侧的背压室10的后侧块体部6b侧的开口与第一凹部36的凹浅部位36d对置的时机一致,所以如图12(b)所示,通过使叶片9沿其冲程量减少的方向在叶片槽8内滑动,背压室10的容积减小,与润滑供油通路33、34相比,背压室10内的压力相对地上升,从背压室10向润滑供油通路33、34输出润滑油,此时,因为第二凹部37在凹深部位37c与背压室10连通,所以第二凹部37与背压室10连通的连通区域相对地扩大,因为第一凹部36在凹浅部位36d与背压室10连通,所以第一凹部36与背压室10连通的连通区域相对地缩小。因此,如图12(b)的表示向润滑供油通路33输出的润滑油的量箭头以及表示向润滑供油通路34输出的润滑油的量的箭头所示,背压室10主要向第二凹部37输出润滑油。
因此,从背压室10经由第二凹部37输送至润滑供油通路33的润滑油的流量比从背压室10经由第一凹部36输送至润滑供油通路34的润滑油的流量多,并且比从润滑供油通路33经由第二凹部37输送至背压室10的润滑油的流量多,因此,综合来看,能够增大从背压室10输送至润滑供油通路33的润滑油的流量。
(第三例)
图13及图14表示能够应用本发明的润滑油供给结构的叶片式压缩机1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三例。
如图13(a)及图14(a)所示,该第二实施例的第三例所示的第一凹部36的结构与上述第二实施例的第二例相同,并且,如图13(c)及图13(c)所示,该第二实施例的第二例所示的第一凹部36构成为不具有凹深部位37c与凹浅部位37d。因此,用与第二实施例的第二例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第一凹部36,并省略其说明,以下仅对第二凹部37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第二凹部37而言,因为设置该第二凹部37的位置等与第二实施例的第一例及第二例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与图8所示的第一凹部36相同,第二凹部37形成为:将构成驱动轴收纳空间31的圆形开口边缘的圆形线L1作为内侧边缘,将与圆形线L1成为同心圆的圆形线L6作为外侧边缘,从圆形线L1在其整个圆周区域以相同尺寸向驱动轴2的径向外侧扩张。构成该第二凹部37的圆形外侧边缘的圆形线L6的尺寸例如与叶片9具有最小冲程量时的叶片9的底面位置的尺寸大致相同。
在该第三例中,第二凹部37与第一凹部36不同,如图13(a)及图14(a)所示,在第二凹部37的整个区域,第二凹部37在驱动轴的轴向上的深度相同。而且,在该第三例中,第二凹部37的深度尺寸与第一凹部36的凹深部位36c在驱动轴的轴向上的深度相同。由此,即使背压室10的前侧块体部5a侧开口与第二凹部37的任一范围对置,也处于润滑油通过第二凹部36的连通区域相对地扩张的状态。
但是,如图13(c)及图14(c)所示,将边界线S5与缸孔6c的内周面交叉的点作为X5,将边界线S6与缸孔6c的内周面交叉的点作为X6,在表示有从叶片式压缩机1的前侧看的状态的图13(a)及图14(a)中,按照箭头所示,使转子3的旋转方向设为逆时针,在表示有从叶片式压缩机1的后侧看的状态的图13(c)及图14(c)中,按照箭头所示,使转子3的旋转方向设为顺时针,,在该情况下,在以X5为起点、以X6为终点的范围内,如图13(b)的粗线箭头所示,处于叶片9从叶片槽8比转子3的外表面更向外侧突出的冲程量增加的时机,而在以X6为起点、以X5为终点的范围内,如图14(b)的粗线箭头所示,处于叶片9从转子3的外表面没入叶片槽8内的冲程量减少的时机。将划分该叶片9的冲程量增加或减少的时机的X5与X6连接的直线与边界线S5、边界线S6为同一直线。
这样,因为一侧的背压室10的后侧块体部6b侧的开口与第一凹部36的凹深部位36c对置的时机与叶片9的冲程量增加的时机一致,所以如图13(b)所示,通过使叶片9沿其冲程量增大的方向在叶片槽8内滑动,背压室10的容积扩大,与润滑供油通路33、34相比,背压室10内的压力相对地下降,背压室10接受从润滑供油通路33、34供给的润滑油,但是,因为第一凹部36在凹深部位37c与该背压室10连通,所以第一凹部36与背压室10连通的连通区域相对地扩大,如图13(b)的表示从润滑供油通路33向背压室10供给的润滑油的量的箭头以及表示从润滑供油通路34向背压室10供给的润滑油的量的箭头所示,背压室10相同地接受从第一凹部36和第二凹部37供给的润滑油。
另外,因为另一侧的背压室10的后侧块体部6b侧的开口与第一凹部36的凹浅部位36d对置的时机与叶片9的冲程量减少的时机一致,所以如图14(b)所示,通过使叶片9沿其冲程量减少的方向在叶片槽8内滑动,背压室10的容积减小,与润滑供油通路33、34相比,背压室10内的压力相对地上升,从背压室10向润滑供油通路33、34输出润滑油,此时,因为第一凹部36在凹浅部位36d与该背压室10连通,所以第一凹部36与背压室10连通的连通区域相对地缩小,因此,如图14(b)的表示向润滑供油通路33输出的润滑油的量的箭头以及表示向润滑供油通路34输出的润滑油的量的箭头所示,背压室10主要向第二凹部37输出润滑油。
由此,从背压室10经由第一凹部36输送至润滑供油通路34的润滑油的流量比从润滑供油通路34经由第一凹部36输送至背压室10的润滑油的流量少,因此,综合来看,能够增大从背压室10输送至润滑供油通路33的润滑油的流量。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发明的润滑油供给结构,在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中均采用双块体型叶片式压缩机1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定于该双块体型叶片式压缩机1,虽然未图示,但是也可以是缸筒的两侧被前侧块体部与后侧块体部夹住并堵塞且两个所述块体与该缸筒分体的叶片式压缩机。
附图标记说明
1  叶片式压缩机
2  驱动轴
3  转子
4  压缩空间
5  块体
5a  前侧块体部
5b  壳体
6  块体
6a  缸筒
6b  后侧块体部
6c  缸孔
8  叶片槽
9  叶片
10  背压室
12  平面轴承
13  平面轴承
16  吸入口
17  排出口
19  储油室
21  压缩室
29  驱动轴收纳空间
30  连接通路
31  驱动轴收纳空间
33  润滑供油通路
34  润滑供油通路
36  第一凹部
36a  连通状态形成用部位
36b  连通状态形成非对应部位
36c  凹深部位
36d  凹浅部位
37  第二凹部
37a  连通状态形成用部位
37b  连通状态形成非对应部位
37c  凹深部位
37d  凹浅部位

Claims (8)

1.一种叶片式压缩机的润滑油供给结构,该叶片式压缩机具有:
缸筒,其两端面被块体堵塞;
转子,其收纳在该缸筒内并且形成有多个叶片槽;
叶片,其收纳在该转子的叶片槽内,其侧面在所述叶片槽的内侧面滑动,其前端从所述叶片槽出没并在所述缸筒的内周面滑动;
背压室,其形成于所述叶片槽的底部;
驱动轴,其通过各轴承支撑于所述块体,并且与所述转子连接将来自外部的旋转力传递给所述转子;
储油室,其暂时存储润滑油;
所述叶片式压缩机的润滑油供给结构的特征在于,
具有所述润滑油流动的润滑油路径,该润滑油路径形成为使所述润滑油从所述储油室进入所述驱动轴与所述块体中任一侧块体之间的间隙,并沿着所述驱动轴的轴向流动,润滑位于途中的一侧轴承后,依次流经在所述一侧块体的缸筒侧端面上形成的第一凹部、所述背压室、在所述块体中的另一侧块体的缸筒侧端面上形成的第二凹部,进入所述驱动轴与所述另一侧块体之间的间隙,再次沿着所述驱动轴的轴向流动,润滑位于途中的另一侧轴承;
所述背压室的位置随着所述转子的旋转而变动,与此相伴,能够改变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第二凹部分别与所述背压室连通的连通状态,并且,将与该背压室连通的连通状态的变化和所述叶片的冲程量增加的时机联系起来,使所述背压室内的压力比周围相对地下降,从而向所述背压室供给润滑油;所述冲程量被定义为所述叶片从所述转子的叶片槽突出的突出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式压缩机的润滑油供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背压室之间敞开的时机和所述第二凹部与所述背压室之间敞开的时机错开,而且,将该第一凹部与所述背压室之间敞开的时机和所述第二凹部与所述背压室之间敞开的时机的偏差和所述叶片的冲程量增加的时机联系起来,向所述背压室供给润滑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叶片式压缩机的润滑油供给结构,其特征在于,相比于向所述第二凹部敞开的时机所述背压室更早地向所述第一凹部敞开的时机与所述叶片的冲程量增加的期间对应。
4.一种叶片式压缩机的润滑油供给结构,该叶片式压缩机具有:
缸筒,其两端面被块体堵塞;
转子,其收纳在该缸筒内并且形成有多个叶片槽;
叶片,其收纳在该转子的叶片槽内,其侧面在所述叶片槽的内侧面滑动,其前端从所述叶片槽出没并在所述缸筒的内周面滑动;
背压室,其形成于所述叶片槽的底部;
驱动轴,其通过各轴承支撑于所述块体,并且与所述转子连接将来自外部的旋转力传递给所述转子;
储油室,其暂时存储润滑油;
所述叶片式压缩机的润滑油供给结构的特征在于,
具有所述润滑油流动的润滑油路径,该润滑油路径形成为使所述润滑油从所述储油室进入所述驱动轴与所述块体中任一侧块体之间的间隙,并沿着所述驱动轴的轴向流动,润滑位于途中的一侧轴承后,依次流经在所述一侧块体的缸筒侧端面上形成的第一凹部、所述背压室、在所述块体中的另一侧块体的缸筒侧端面上形成的第二凹部,进入所述驱动轴与所述另一侧块体之间的间隙,再次沿着所述驱动轴的轴向流动,润滑位于途中的另一侧轴承;
所述背压室的位置随着所述转子的旋转而变动,与此相伴,能够改变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第二凹部分别与所述背压室连通的连通状态,并且,将与该背压室连通的连通状态的变化和所述叶片的冲程量减少的时机联系起来,使所述背压室内的压力比周围相对地上升,从而从所述背压室输出润滑油;所述冲程量被定义为所述叶片从所述转子的叶片槽突出的突出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叶片式压缩机的润滑油供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背压室之间堵塞的时机和所述第二凹部与所述背压室之间堵塞的时机错开,而且,将该第一凹部与所述背压室之间堵塞的时机和所述第二凹部与所述背压室之间堵塞的时机的偏差和所述叶片的冲程量减少的时机联系起来,从所述背压室输出润滑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叶片式压缩机的润滑油供给结构,其特征在于,相比于堵塞所述第二凹部所述背压室更早地堵塞所述第一凹部的时机与所述叶片的冲程量减少的期间对应。
7.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叶片式压缩机的润滑油供给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叶片式压缩机的横向宽度方向上,将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第二凹部中至少一个凹部划分为所述驱动轴的轴向上的深度相对深的部位和所述驱动轴的轴向上的深度相对浅的部位,利用该深度差改变与所述背压室连通的连通状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叶片式压缩机的润滑油供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部或所述第二凹部中没有被划分为所述驱动轴的轴向上的深度相对深的部位和所述驱动轴的轴向上的深度相对浅的部位的凹部,其整个区域的深度与被划分为所述浅的部位与深的部位的凹部的所述相对深的部位的深度相同。
CN2010800589514A 2009-12-29 2010-12-28 叶片式压缩机的润滑油供给结构 Pending CN10266716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99093 2009-12-29
JP2009299093 2009-12-29
PCT/JP2010/007589 WO2011080924A1 (ja) 2009-12-29 2010-12-28 ベーン型圧縮機の潤滑オイル供給構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67162A true CN102667162A (zh) 2012-09-12

Family

ID=44226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589514A Pending CN102667162A (zh) 2009-12-29 2010-12-28 叶片式压缩机的润滑油供给结构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520802A4 (zh)
JP (1) JP5707337B2 (zh)
CN (1) CN102667162A (zh)
BR (1) BR112012016134A2 (zh)
WO (1) WO201108092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98562B2 (en) 2019-02-27 2024-02-13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umping assembly, compressor and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63436B2 (ja) * 2011-12-21 2016-08-03 株式会社ヴァレオジャパン 電動圧縮機
JP5708570B2 (ja) * 2012-06-19 2015-04-30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ベーン型圧縮機
JP6083408B2 (ja) * 2014-03-25 2017-02-22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ベーン型圧縮機
CN107701447B (zh) * 2017-09-29 2019-08-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压缩机的油路结构和压缩机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54856A2 (en) * 1984-03-14 1985-09-18 Hitachi, Ltd. Vane type compressor
JPS61114092U (zh) * 1984-12-28 1986-07-18
JPH01237380A (ja) * 1988-03-17 1989-09-21 Atsugi Motor Parts Co Ltd 可変容量ベーン型回転圧縮機
JP2002174190A (ja) * 2000-12-05 2002-06-21 Seiko Instruments Inc 気体圧縮機
CN1492151A (zh) * 2002-08-30 2004-04-28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气体压缩机
CN101469705A (zh) * 2007-12-26 2009-07-01 上海三电贝洱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旋叶压缩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26522B1 (zh) * 1969-07-30 1974-07-10
JP2007064163A (ja) 2005-09-02 2007-03-15 Valeo Thermal Systems Japan Corp ベーン型圧縮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54856A2 (en) * 1984-03-14 1985-09-18 Hitachi, Ltd. Vane type compressor
JPS61114092U (zh) * 1984-12-28 1986-07-18
JPH01237380A (ja) * 1988-03-17 1989-09-21 Atsugi Motor Parts Co Ltd 可変容量ベーン型回転圧縮機
JP2002174190A (ja) * 2000-12-05 2002-06-21 Seiko Instruments Inc 気体圧縮機
CN1492151A (zh) * 2002-08-30 2004-04-28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气体压缩机
CN101469705A (zh) * 2007-12-26 2009-07-01 上海三电贝洱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旋叶压缩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98562B2 (en) 2019-02-27 2024-02-13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umping assembly, compressor and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12012016134A2 (pt) 2016-05-31
WO2011080924A1 (ja) 2011-07-07
EP2520802A1 (en) 2012-11-07
JP5707337B2 (ja) 2015-04-30
JPWO2011080924A1 (ja) 2013-05-09
EP2520802A4 (en) 2016-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29901B (zh) 涡旋式压缩机
CN102667162A (zh) 叶片式压缩机的润滑油供给结构
JP5765379B2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CN101334025B (zh) 用于增压器组件的转子组件及包含该转子组件的增压器
CN106523358A (zh) 涡旋流体机械
CN104047852B (zh) 螺杆压缩机
CN103502645B (zh) 涡旋式压缩机
US20010036417A1 (en) Screw compressor
CN106168215B (zh) 压缩机
TW201525290A (zh) 壓縮機及其供油方式
CN105464976A (zh) 压缩机
CN103452845A (zh) 旋转式压缩机
EP3701151B1 (en) Lubricant supply passage for compressor background
CN102966543A (zh) 叶片式压缩机
CN103975162A (zh) 液压装置
CN216589109U (zh) 一种泵体结构、压缩机及空调器
CN114412781A (zh) 一种涡旋压缩机及空调器
CN102155406A (zh) 一种涡旋压缩机的回油方法和回油结构
JP2007162679A (ja) 流体機械
US5727934A (en) Scroll type fluid machine having a thin plate for each scroll
JP2008127990A (ja) スクリュー圧縮機
CN217206873U (zh) 涡旋压缩机
CN218953394U (zh) 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及发动机
CN214998202U (zh) 涡旋压缩机
CN211852163U (zh) 涡旋式电动压缩机油节流轴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