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57277A - 一种纯天然三降茶品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纯天然三降茶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657277A CN102657277A CN201210171591XA CN201210171591A CN102657277A CN 102657277 A CN102657277 A CN 102657277A CN 201210171591X A CN201210171591X A CN 201210171591XA CN 201210171591 A CN201210171591 A CN 201210171591A CN 102657277 A CN102657277 A CN 10265727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a
- sanjiangcha
- pure natural
- effects
- produc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品,尤其是涉及一种使用纯天然植物材料制成的、且具有三降作用的茶品。本发明以中医理论为根据,精选枸杞、地骨皮、麦冬、丹参、生地、夏枯草六种天然植物材料,通过合理比例、科学工艺、严格流程,使之相互搭配,推陈出新生成一种既能日常保健饮用、又具有切实降低血压、降低血脂、降低血糖功效的茶类产品。该茶品功效确切、使用简捷,产品的开水溶出液气味香馥、口感醇美,且有一种明显的解渴感。另外,产品还有取材简易,制作简便,成本低廉等特点,可广泛适应于普通人群的预防保健需要和治病康复需要,适用范围广,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和较高的经济实用价值。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品,尤其是涉及一种使用纯天然植物材料制成的、且具有三降作用的茶品。
背景技术
本文所述茶品的“三降作用”,是指茶叶类饮料食物中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的理疗调治作用。在目前公知的具有三降作用的天然植物原料中,有荞麦、燕麦、淮山、芋、玉米、银杏叶、天然沙棘、密二花、南山楂、辽南绞股蓝、决明子等,由此形成的茶品也举不胜数,如龙须绞股蓝茶、青钱柳茶、银杏杜仲茶、茯砖茶等,这些茶品均具有一定的改善微循环、降脂、降压、降糖、软化血管、抗衰老的功效,但也存在着价格偏高、疗效不确切、适应范围窄等缺陷;与此相似的,某些使用纯天然中药材煎熬形成的汤剂,虽然疗效确切,且能从根本上扭转人体中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颓势,但配药过程繁琐、熬药时间长、难以长期坚持使用、缺乏使用便利性……,如此等等的缺陷,影响到目前公知茶品和目前公知中药汤剂的应用范围、使用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发扬公知茶品与公知中药的优势,摒弃其中的不利弊端,研制出一种即有三降确切疗效、且又便于服用、味道醇美、没有毒副作用的茶类产品,从根本上调理人体机能,实现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现目的所依据的原理,主要来自于天然植物原料自身的药用食疗价值,以及这些植物原料通过精微粉碎加工后综合形成的新的药用食疗价值。
本发明产品所采用的天然植物原料,分别是枸杞、麦冬、丹参、地骨皮、夏枯草、生地六种;对这些植物原材所采用的关键工艺方法,主要是微粉化。这些植物原材的药用功效与微粉化工艺的作用分别如下:
枸杞:枸杞,又称枸杞子、红耳坠,是茄科小灌木枸杞的成熟子实,既可作为坚果食用,又是一味功效卓著的传统中药材,有延衰抗老的功效,故又名“却老子”。 枸杞子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A1、B1、B2、C等钙、铁等健康眼睛的必需营养,故擅长明目,故又有“明眼子”之称。中医认为,枸杞枸杞子味甘、性平、无毒,有滋阴补血,益精明目等作用,可以补气强精,滋补肝肾、抗衰老、止消渴、暖身体,常用于治疗因肝肾阴虚或精血不足而引起的头昏、目眩腰膝酸软、阳痿早泄、遗精、白带过多及糖尿病等症。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枸杞子中含有14种氨基酸,并含有甜菜碱、玉蜀黄素、酸浆果红素等特殊营养成分,使其具有不同凡响的保健功效,有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软化血管、降低血糖、保护肝脏等作用,是一味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保护肝脏,抵制脂肪肝、促进肝细胞再生的良药。枸杞可适合于所有人食用,尤其适合于用眼过度人群、老人食用。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枸杞性质比较温和,温热身体的效果相当强,虽然稍多食用并无大碍,但毫无节制过度进食反而会令人上火,故高血压者、性情急躁者、因大量摄取肉类而致面红颊赤者、和感冒发烧、身有炎症者,最好慎重食用;在中药方剂中,可以与夏枯草、生地等凉性药材配伍使用。
麦冬:又称沿阶草、书带草、麦门冬,是一种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属百合科;该植物须根较粗壮,根的顶端或中部常膨大,成为纺锤状肉质小块,本发明产品使用的的麦冬,即是该植物的块根。麦冬主产于四川、浙江、江苏等地,夏季采挖,反复暴晒、堆置,至七八成干,入药时除去须根。中医认为,麦冬性寒质润,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功效,有修复人体胰腺功能,常用于肺胃阴虚之津少口渴、干咳咯血、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心阴不足之心悸易惊及热病后期热伤津液等症的医治。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麦冬含有麦冬皂甙A、B、C、D等多种多种甾体皂甙,另含有麦冬甲基黄烷酮A、B,麦冬黄酮A、B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有明显的协同中枢抑制药作用,具有强心、双向调节血压、血糖、提高人体免疫力功能,适宜于心肌缺血、心律不齐等患者,另具有抗衰老、利尿作用。但由于麦冬过于养阴生津,用之不当会生湿生痰,出现痰多口淡、胃口欠佳等不良反应,凡脾胃虚寒泄泻、胃有痰饮湿浊、及暴感风寒咳嗽者,均需忌服,入药配伍时需控制其总量。
丹参:一种唇形科草本植物,入药使用的是该植物的根和根茎,主产于江苏、安徽、河北、四川等地。春、秋采挖,洗净,晒干,切片、段,生用或酒炒用。中医认为:丹参味苦,微辛,性微寒,归心、肝经,具有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功效;主治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等症。现代研究表明:丹参含丹参酮、原儿茶醛、原儿茶酸、丹参素、维生素E等,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缺血、梗塞和心脏功能,调节心律,并能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能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有抗凝血,促进纤溶,抑制血小板凝聚,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能降低血脂,抑制冠脉粥样硬化形成;能抑制或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炎症反应,促进肝细胞再生,并有抗纤维化作用;能缩短红细胞及血色素的恢复期,使网织细胞增多,能促进组织的修复,加速骨折的愈合;有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有抗肿瘤作用;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能降低血糖;对结核杆菌等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可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的治疗。但正由于丹参有促进血液循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防止血小板凝结的作用,因而服用不当会引起严重出血,甚至造成生命危险,入药配伍时也须控制用量。
地骨皮:又称杞根、地骨、地辅、地节、枸杞根、苟起根、枸杞根皮、山杞子根、山枸杞根等,为茄科植物枸杞灌木的根皮,主产于山西、河南、浙江、江苏,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生产。中医认为,地骨皮性寒,味甘,具有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等功效。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肺热咳嗽。清热,凉血;治虚劳潮热盗汗,肺热咳喘,吐血,衄血,血淋,消渴,高血压,痈肿,恶疮。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地骨皮含有甜菜碱、枸杞酰胺、β-谷甾醇,柳杉酚、蜂蜜酸、亚油酸和桂皮酸成分,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的降压作用、降血糖作用和降血脂作用(即三降作用),临床可用于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三高”病人的治疗,且其降血糖作用持久,4至8小时内可以不反弹;地骨皮还有一定的解热作用,其解热作用生石膏弱,比青蒿强,同用则可增效;另外,使用地骨皮生成的汤剂不滋腻,不滑肠,不影响食欲,可广泛适应于所有人群。但由于地骨皮有清退顽固发热的作用,对阳虚怕冷的人不宜过多使用,如治疗需要,可与温药同用。
夏枯草:又名棒槌草、夏枯头、乃东、铁色草、大头花、白花草、麦夏枯等。有清火,明目,消肿、散结的功效。中医认为:夏枯草性寒凉,味苦辛,专入肝胆经,有清散兼备之功,即可清泄肝胆经实热,平降肝阳,又能舒肝解郁,消散肿经;其入膳尤宜用于夏季预防保健,入药则适用于肝热所致的目赤肿痛,甚则眉骨及半边头痛,或肝阳化风所散的眩晕抽搐,或风痰阻络所致的口跟呐斜等症,能治瘟病、乳痈、目痛、黄疸、淋病、高血压等症;叶可代茶。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夏枯草全草含有以齐敦果酸为元的三萜皂的化学成分,尚含有芸香,金丝桃等物质以及熊果酸、咖啡酸及游离的齐敦果酸等有机酸。并含有维生素B1、维生素C、维生素K、胡萝卜、树脂、苦味质、鞣质、挥发油、生物碱及氯化钾等无机盐。夏枯草茎、叶、穗及全草均有降压作用,穗之作用较弱,但易产生急速耐受性,停药后易恢复至原初水平;且夏枯草性味苦辛寒凉,其皂苷成分对胃有刺激性,过量久用均易伤中阳,也易引起过敏反应,如皮肤麻疹、丘疹、红斑、全身瘙痒,或胃部不适、恶心、呕吐、头晕、目眩、腹痛、腹泻、心悸等,故脾胃虚弱者慎服,配伍使用时应注意的用量。
生地:又名生地黄,也有人称之为地黄、阳精、山烟根、大生地等,是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的块根,主要生长于我国河北、东北、河南、内蒙古等北方地域,在秋季采挖。中医认为:生地味甘,性寒凉,无毒,入心、肝、肾经,有清热凉血、益阴生津之功效,李时珍对生地的评价是:“服之百日面如桃花,三年轻身不老”,有人总结生地的功效称:“其功效有四:凉心火之血热,泻脾土之湿热,止鼻中之衄热,除五心之烦热”。其中,鲜生地偏重于清热生津,可以止血和凉血,主要用于热病伤阴,吐血、咽喉肿痛、舌绛烦渴、发斑发疹以及衄热等症;干生地侧重于凉血清热,也可以生津养阴,多用于治疗阴虚内热、骨蒸劳热、舌绛烦渴、发斑发疹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生地具有抗辐射、保肝、降低血糖、强心、止血、利尿、抗真菌的作用。但由于生地性味寒凉,且带滞涩,所以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
微粉化:又称精微粉碎,是现代中药材加工的一种方法,它在遵循中医药用药理论的前提下,采用现代粉体技术,将中药材原料或中药提取物、中药制剂予以精细粉碎,所生成的中药材颗粒粒径范围在1微米至75微米之间,粒度分布范围在10至15微米之间。中药微粉化具有四个优势:1,提高药物利用率:药物的溶出速度与药物的表面积成正比,药物的表面积越大,药物的溶出速度越快;而药物的总体表面积,与药物内具体颗粒的粒径成反比,即:具体药物颗粒的粒径越细,则药物的总体表面积越大;而药物总体表面积越大,则越有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从而提高药物利用率。2,在保持药效基础上强化疗效。中药微粉化颗粒的粒径范围一般在1至75微米之间,平均粒径约为15微米,而在此范围内的精微粉碎加工,不会涉及药材内部原子结构或分子结构的改变,因此,中药微粉化不会破坏药物的有效成分,不会对用药安全构成威胁,反而会因为药材表面积的增大,而增强药物溶解度,改善人体对药物吸收率,达到强化疗效的目的。3,节省药材资源:由于微粉化中药能够改善药物吸收效率,增强疗效,因而可使中药的临床用药剂量大幅度降低,从而节约中药材资源。4,利于提升中药的国际竞争力。中药微粉化改变传统中药“粗、大、黑”的剂型现象,使中药制剂朝着高效、精致、细腻的方向发展,有利于全面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和疗效,提升中药在国际医药市场中的竞争力,拓展中药的国内外市场。
由于所有植物原材均有一定的应用范围和应用功能,又均各自存在着一些应用局限,因而本发明在使用上述植物原材制成产品过程中,采用配伍互补的方法,突出植物原材中的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的三降作用,消弥其中的偏寒、过利副作用,结合使用中药微粉化的工艺制作方法,使产品获得最大功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实现发明目的的具体实施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有二个:1,如何把握各药材之间的配比?药材之间的配比不同,所形成产品所含的药效成分就相应不同,所产生的功效可能由此发生极大的差异。2,在于如何将生地、麦冬等植物原材粉碎成为粒径小于70微米的药材颗粒?因为生地、麦冬这些黏性大、韧性强的植物原材在粉碎加工过程中,往往会如黏成一团,如同烂泥巴一样粘乎滞涩,无法生成颗粒形态。如果说:麦冬原材尚可以通过用高温烘焙来去除其黏性的话,而要使生地原材去除黏性则万万不能使用高温烘焙方法,,因为高温烘焙可能使生地变成熟地,药性发生改变……。因此,严格的制作工艺流程,成为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本发明为解决问题而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⑴ 使用枸杞、地骨皮、丹参三种植物原材作为产品的主导功效部分,使用麦冬、生地、夏枯草三种植物原材作为产品的辅佐功效部分,形成产品疗效中的配伍格局。
⑵ 根据植物原材的质地不同,将所有植物原材分成轧碎、绞碎两个模块,以适应不同的加工方法;
⑶ 将枸杞、麦冬、丹参三种原材组成轧碎模块,在粉碎前先行进行烘晒去湿处理,以降低原材中的黏性和韧性,以利于轧碎加工;
⑷ 将地骨皮、夏枯草、生地三种原材组成绞碎模块,在绞碎前先行进行切碎处理,再将干爽的夏枯草原材、地骨皮原材与黏滞的生地原材搅拌均匀,形成便于磨砺绞碎的原材组合。
⑸ 将产品的粉碎加工过程,分在粗糙粉碎、精细粉碎两道工序中进行;在第一道的粗糙粉碎工序中,将混合原材加工为粒径在100微米至300微米之间的半成品颗粒;在第二道的精细粉碎过程中,将半成品颗粒加工为粒径在10微米至30微米之间的成品颗粒。
⑹ 将精细粉碎加工生成的成品颗粒,通过低温去湿处理后封装成为袋装产品,以便于产品的存储、携带、冲泡。
通过上述一系列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发明产品与目前市面公知的三降茶品相比,可以取得以下一系列有益效果:
⑴ 功效确切──产品具有明显的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作用,且有安神除烦、促进睡眠等功效,一般服用一周内可使血压、血脂、血糖指标缓慢下降,三月内可使血压、血脂、血糖指标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且不易反弹。
⑵ 口感醇美──通过开水冲泡的产品溶出液气味香馥,入口味道醇美,没有丝毫苦涩异味,且有一种明显的解渴感。
⑶ 服用方便──发明所形成产品精微颗粒状,成型产品为小袋庄包装,即冲即溶,保藏、携带、服用均十分方便,使用简捷。
另外,本发明产品还有取材简易,制作简便,成本低廉等特点,广泛适应于普通人群的保健预防需要和治病康复需要,适用范围广,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和较高的经济实用价值。
下面,结合本发明一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产品结构成分的示例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制作工艺流程的示例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产品日常保健使用方式的流程示例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产品治病三降使用方式的流程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作为一项饮用茶品制作的技术方案,通过相应原材的有机整合,可使本技术方案得到具体实施。
本发明一实施例产品的结构成分如图1所示。
图1中,产品由轧碎与绞碎二个模块组成,其中,轧碎模块由枸杞、麦冬、丹参三种便于机械轧碎加工的植物原材组成,绞碎模块由地骨皮、夏枯草、生地三种必须相互配合才能得以绞碎的植物原材组成。
实施过程中,原材之间比例的恰当与否,是决定产品成败的一个关键指标。不同的原材比例,所形成的产品的功效可能完全不同。在实施例中,轧碎模块和绞碎模块之间的重量比例,为47:53;即轧碎模块原材的重量,占产品全部原材重量的47%,绞碎模块原材的重量,占产品全部原材重量的53%;在轧碎模块中,枸杞原材、麦冬原材、丹参原材这三者之间的重量比例为21:17:9;即:枸杞原材占产品全部原材的21%,麦冬原材占产品全部原材的17%,丹参原材占产品全部原材的9%;在绞碎模块中,地骨皮、夏枯草、生地三种必须相互配合才能绞碎的植物原材组成,三者之间的重量比例为25:13:15,即:地骨皮原材占产品全部原材的25%,夏枯草原材占产品全部原材的13%,生地原材占产品全部原材的15%。
在产品原材的具体品种及相应比例确定下来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对这些原材进行制作加工,以形成产品。而形成产品的制作过程,必须遵循一整套的工艺流程,否则,很可能是差之厘毫,谬以千里。实施例中,产品的制作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
图2中,产品的制作工艺流程依次包括前期处理、搅拌混和、粗糙粉碎、一级筛滤、半成品混和、烘焙炒熟、精细粉碎、二级筛滤、低温去湿、封装成袋十一个工艺阶段,这十一个工艺阶段的具体含义分别为:
◇ 前期处理:对购进的各植物原材进行筛选甄别,剔除其中枝梗叶粕和残次废品,将枸杞、麦冬、丹参三种原材予以烘晒去湿处理,将地骨皮、生地二种原材予以切碎成粒处理,将夏枯草原材予以切碎成段处理;其中,枸杞、麦冬、丹参三种原材的烘晒去湿处理,烘晒温度在40℃至60℃之间,烘晒时间在4小时至6小时之间,烘晒目标湿度湿度在5g/kg至10g/kg之间;地骨皮、生地二种原材的切碎成粒处理,生成的原材颗粒大小,在9立方毫米至36立方毫米之间;夏枯草原材的切碎成段处理,生成的原材段节长短,在5毫米至10毫米之间。
◇ 搅拌混和:使用混合搅拌的方法,将枸杞、麦冬、丹参三种原材整合混和成轧碎模块,将地骨皮、生地、夏枯草三种原材整合混和成绞碎模块。
◇ 粗糙粉碎:包括轧碎模块原材的碾轧切碎过程,和绞碎模块原材的磨砺绞碎过程;两个模块原材通过粗糙粉碎工艺阶段生成的半成品颗粒,目标粒径均在100-300微米之间。
◇ 一级筛滤:使用较为粗放的筛网设备,分别对轧碎模块的半成品和绞碎模块的半成品进行过滤分离,让粒径符合加工标准的半成品流入下一道工艺流程,让粒径超过加工标准的半成品重新粉碎加工。
◇ 半成品混和:按产品模块之间的重量比例,将轧碎模块的半成品颗粒与绞碎模块的半成品颗粒混和,搅拌均匀,整合成为混合半成品。
◇ 烘焙炒熟:使用加热设备对混合半成品进行烘焙处理,去除半成品内部湿气,使其内部结构酥脆蓬松,便于进一步粉碎加工。其中,烘焙温度在120℃至150℃之间,烘焙时间在20分钟至30分钟之间。
◇ 精细粉碎:使用研磨设备对酥脆蓬松的混合半成品颗粒进行精工细磨,使其形成细微颗粒,其目标粒度在在10微米至30微米之间。
◇ 二级筛滤:使用使用精细筛网设备,滤去上一工艺阶段所生成半成品中的较大颗粒,使其中符合要求的颗粒进入下一工艺阶段。
◇ 低温去湿:使用低温干燥设备,吸除精细半成品中的湿气,生成干燥成品。其中,工艺去湿温度在20℃至30℃之间,成品湿度在2g/kg至3g/kg之间。
◇ 封装成袋:将低温去湿后的干燥成品,以每袋5克的形式,封装成袋,成为便于储藏、携带的成型产品。
本发明通过工艺流程所生成的成型产品,按特定重量独立包装,为小袋庄形式,每小袋5克,袋内成品颗粒总体颜色呈淡褐红色。
当产品制作完成之后,成型产品三降功效的大小,取决于该产品的使用方式。
实施例中,本发明产品使用方式有二种,一种日常保健使用方式,一种是治病三降使用方式。不同的使用方式,其操作步骤相应不同。其中,产品的日常保健使用方式如图3所示。
图3中,产品的日常保健使用方式表现为冲泡饮用,在日常三餐半小时后进行,过程主要包括茶壶冲泡、冲筛分离、适温饮用三个操作步骤;每小袋成型产品冲泡三次,加水闷置时间随意,三次冲泡后茶包即可废置。
成型产品的治病三降使用方式,如图4所示。
图4中,成型产品的治病三降使用方式,表面为冲泡饮用与四肢洗沐相结合,分为上午、下午、晚上三个时段进行,每个时段又包括两个小过程;其中,上午、下午、晚上时段中的前一小过程,各冲泡成型产品2小袋,产品经过两次冲泡后停止使用;上午、下午时段中的后一小过程,各冲泡成型产品1小袋,每袋产品经过两次冲泡后停止使用;晚上时段中的后一小过程,则是集中当天所有二次冲泡后的茶包,进行大锅熬煮,再用生成的去渣茶汤沐洗身体四肢,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辅助疾病治疗,强化三降效果。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酌情增减各种原料的重量比例,灵活设置筛滤次数,灵活确定筛网规格,以适应不同层次的需求,形成多个规格、不同品味的产品。
Claims (10)
1.一种纯天然三降茶品,由轧碎模块和绞碎模块两个部分组成,其特征是:
⑴ 所述的轧碎模块,由枸杞、麦冬、丹参三种便于机械轧碎加工的植物原材组成,三者之间的重量比例为21:17:9;
⑵ 所述的绞碎模块,由地骨皮、夏枯草、生地三种必须相互配合才能绞碎的植物原材组成,三者之间的重量比例为25:13:15;
⑶ 在成型产品中,轧碎模块原料与绞碎模块原料之间的重量比例,为47:53;
⑷ 产品的制作工艺流程,由前期处理、搅拌混和、粗糙粉碎、一级筛滤、半成品混和、烘焙炒熟、精细粉碎、二级筛滤、低温去湿、封装成袋十一个工艺阶段组成;
⑸ 根据工艺流程生成的成型产品,为小袋庄形式,每小袋5克,袋内成品颗粒总体颜色呈淡褐红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天然三降茶品,其特征是:所述产品制作工艺流程中的前期处理工艺阶段,包括枸杞、麦冬、丹参三种原材的烘晒去湿处理,和地骨皮、生地二种原材的切碎成粒处理,以及夏枯草原材的切碎成段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纯天然三降茶品,其特征是:所述枸杞、麦冬、丹参三种原材的烘晒去湿处理,其烘晒温度在40℃至60℃之间,烘晒时间在4小时至6小时之间,烘晒目标湿度湿度在5g/kg至10g/kg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纯天然三降茶品,其特征是:所述地骨皮、生地二种原材的切碎成粒处理,生成的原材颗粒大小,在9立方毫米至36立方毫米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纯天然三降茶品,其特征是:所述夏枯草原材的切碎成段处理,生成的原材段节长短,在5毫米至10毫米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天然三降茶品,其特征是:所述产品制作工艺流程中的粗糙粉碎工艺阶段,包括轧碎模块原材的碾轧切碎步骤,和绞碎模块原材的磨砺绞碎步骤;两个模块通过碾轧粉碎工艺阶段生成的半成品颗粒,目标粒径均在100微米至300微米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天然三降茶品,其特征是:所述产品制作工艺流程中的精细粉碎工艺阶段,所形成颗粒的目标粒度,在10微米至30微米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天然三降茶品,其特征是:所述产品制作工艺流程中的低温去湿工艺阶段,工艺去湿温度在20℃至30℃之间,成品湿度在2g/kg至3g/kg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天然三降茶品,其特征是:成型产品的使用方式,有日常保健和治病三降两种方式;不同的使用方式,其操作步骤相应不同;其中,成型产品的日常保健使用方式表现为冲泡饮用,在日常三餐半小时后进行,其过程包括茶壶冲泡、冲筛分离、适温饮用三个操作步骤;每小袋成型产品冲泡三次,加水闷置时间随意,三次冲泡后茶包即可废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天然三降茶品,其特征是:成型产品的治病三降使用方式,表面为冲泡饮用与四肢洗沐相结合,分为上午、下午、晚上三个时段进行,每个时段又包括两个小过程;其中,上午、下午、晚上时段中的前一小过程,各冲泡成型产品2小袋,产品经过两次冲泡后停止使用;上午、下午时段中的后一小过程,各冲泡成型产品1小袋,每袋产品经过两次冲泡后停止使用;晚上时段中的后一小过程,则是集中当天所有二次冲泡后的茶包,进行大锅熬煮,再用生成的去渣茶汤沐洗身体四肢,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辅助疾病治疗,强化三降效果。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171591XA CN102657277A (zh) | 2012-05-29 | 2012-05-29 | 一种纯天然三降茶品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171591XA CN102657277A (zh) | 2012-05-29 | 2012-05-29 | 一种纯天然三降茶品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657277A true CN102657277A (zh) | 2012-09-12 |
Family
ID=467669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171591XA Pending CN102657277A (zh) | 2012-05-29 | 2012-05-29 | 一种纯天然三降茶品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657277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52200A (zh) * | 2013-12-13 | 2014-03-26 | 济南凯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有助于糖尿病人的地瓜叶保健茶 |
CN103652196A (zh) * | 2013-12-11 | 2014-03-26 | 山东中大药业有限公司 | 一种有助于糖尿病人的保健茶 |
CN103989820A (zh) * | 2014-06-17 | 2014-08-20 | 刘青振 | 一种治疗高血脂症的药物组合物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68627A (zh) * | 2003-05-18 | 2004-01-21 | 李永胜 | 一种降压降脂、防治血管疾病和瘫痪的口服液 |
CN100998359A (zh) * | 2006-12-29 | 2007-07-18 | 刘洪奎 | 防治高血压保健茶 |
CN102048961A (zh) * | 2009-11-09 | 2011-05-11 | 景松森 | 治疗高血压的中药制剂 |
-
2012
- 2012-05-29 CN CN201210171591XA patent/CN102657277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68627A (zh) * | 2003-05-18 | 2004-01-21 | 李永胜 | 一种降压降脂、防治血管疾病和瘫痪的口服液 |
CN100998359A (zh) * | 2006-12-29 | 2007-07-18 | 刘洪奎 | 防治高血压保健茶 |
CN102048961A (zh) * | 2009-11-09 | 2011-05-11 | 景松森 | 治疗高血压的中药制剂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52196A (zh) * | 2013-12-11 | 2014-03-26 | 山东中大药业有限公司 | 一种有助于糖尿病人的保健茶 |
CN103652200A (zh) * | 2013-12-13 | 2014-03-26 | 济南凯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有助于糖尿病人的地瓜叶保健茶 |
CN103652200B (zh) * | 2013-12-13 | 2015-10-28 | 宁波市江东御品茶叶商行 | 一种有助于糖尿病人的地瓜叶保健茶 |
CN103989820A (zh) * | 2014-06-17 | 2014-08-20 | 刘青振 | 一种治疗高血脂症的药物组合物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095136B (zh) | 一种降血压葛根茶 | |
CN104957298A (zh) | 养生茉莉花茶 | |
CN103382431B (zh) | 一种中草药十八子保健酒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399030A (zh) | 一种保健荔枝甜酒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027155A (zh) | 一种桑叶降脂降压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860680A (zh) | 金花人参压片糖果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100275B (zh) | 一种决明子茶 | |
CN103416537B (zh) | 一种富硒养血茶及其生产方法 | |
CN102657277A (zh) | 一种纯天然三降茶品 | |
CN104667240A (zh) | 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中药茶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962921A (zh) | 一种健康饮食添加粉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417776A (zh) | 一种适合贫血人群饮用的凉茶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0482263C (zh) | 一种增强免疫功能延缓衰老防御病原体侵袭的药物 | |
CN102113562A (zh) | 无花果黑芝麻生发乌发果珍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646070A (zh) | 袖珍菇培养基专用添加剂 | |
CN103920002A (zh) | 一种生发素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616692A (zh) | 一种柿子保健果冻 | |
CN106038418A (zh) | 山姜茶麸洗发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617268A (zh) | 一种治疗鳞屑角化型脚气的药物 | |
KR20070100064A (ko) | 면역력 강화에 효과가 있는 생약재 조성물 및 이를 티백형태로 제조하는 방법 | |
CN104686760A (zh) | 一种护肝补肾茶 | |
CN104984150A (zh) | 具有降血压功效养生粥的制备工艺 | |
CN104606570A (zh) | 一种适宜糖尿病患者服用的消渴代茶饮及制备方法 | |
CN103859118B (zh) | 一种增肥茶 | |
CN1334014A (zh) | 一种保健药茶及其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9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