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53381B - 制动器开关调整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制动器开关调整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653381B CN102653381B CN201210050195.1A CN201210050195A CN102653381B CN 102653381 B CN102653381 B CN 102653381B CN 201210050195 A CN201210050195 A CN 201210050195A CN 102653381 B CN102653381 B CN 10265338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rake switch
- mentioned
- brake
- switch
- pa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制动器开关调整方法,具备:将靴(2)按压到卷筒(D)上而将制动器释放的步骤;将控制器开关调整螺栓(5g)紧固的步骤,该控制器开关调整螺栓(5g)进控制器开关(5)的动作调整,该控制器开关(5)经由线圈壳体(4)与撞击器(3)接触,通过开关的闭合、断开进行制动器(5)的吸引、释放的切换;将调整螺栓(5g)松缓到开关(5)断开的动作点的步骤;将调整螺栓(5g)松缓,以使开关(5)从开关(5)断开的动作点的位置进一步移动到规定位置的步骤;以及在开关(5)正常动作的情况下,在电枢(1)和线圈壳体(4)之间插入垫片(X)的步骤。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对电梯的运转进行控制的制动器开关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在进行电梯的运转控制的方面,最重要的控制之一可以举出使电梯(轿厢)停止的制动器控制。该制动器控制直接关系到乘坐轿厢的乘客的安全。在此,例如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平11-265963号公报(专利第4295373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的发明那样,公开有使用电子组件(component)对制动器控制装置进行监视的监视装置。
此外,在机械地进行制动器开关的闭合或者断开这样的制动器装置的情况下,如何调整制动器开关成为问题。在该情况下,对于闭合侧或断开侧的某一方,以其动作点具有一定程度的余量的方式进行调整的情况较多。
然而,在上述的机械地进行制动器开关的闭合或者断开这样的制动器装置的情况下,另一方面,例如在对断开侧进行了调整的情况下,对闭合侧不进行调整。因此,例如能够根据撞击器(striker)的全行程(storoke)量等通过计算来算出闭合侧的动作点的余量,但不保证可靠,也难以进行确认。
此外,当动作点不具有余量时,例如会产生即使制动器释放,制动器开关也不断开这种现象。当产生这种现象时,例如对电梯整体的控制也产生影响,而且也有可能判断为故障导致的电梯停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动器开关调整方法,在机械地进行制动器开关的闭合或者断开这样的制动器装置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简单的方法,可靠地确保闭合侧以及断开侧的动作点的余量,并能够确认其调整是否适当。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一特征在于,在制动器开关调整方法中具备:将与电枢一体地动作的制动靴按压到卷筒上而将制动器释放的步骤;使进行制动器开关的动作调整的制动器开关调整螺栓紧固的步骤,该制动器开关夹着电枢而设置在与制动靴相反一侧,经由线圈壳体接触与电枢一体地动作的撞击器,通过进行开关的闭合或者断开,由此进行制动器的吸引或者释放的切换;将制动器开关调整螺栓松缓到制动器开关断开的动作点为止的步骤;为了从制动器开关断开的动作点的位置使制动器开关进一步移动到规定位置为止,而松缓制动器开关调整螺栓的步骤;在制动器开关的规定位置上,使制动器动作而进行制动器开关是否正常动作的动作确认的步骤;在制动器开关正常动作的情况下,向电枢和线圈壳体之间插入垫片的步骤;以及在插入了垫片的状态下使制动器动作而进行制动器开关是否正常动作的动作确认的步骤。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二特征在于,在制动器开关调整方法中具备:使与电枢一体地动作的制动靴从卷筒分离而对制动器进行吸引的步骤;使进行制动器开关的动作调整的制动器开关调整螺栓松缓的步骤,该制动器开关夹着电枢设置在制动靴相反一侧,经由线圈壳体接触与电枢一体地动作的撞击器,通过开关的闭合或者断开,由此进行制动器的吸引或者释放的切换;使制动器开关调整螺栓紧固到制动器开关闭合的动作点为止的步骤;为了从制动器开关闭合的动作点的位置使制动器开关进一步移动到规定位置,而使制动器开关调整螺栓紧固的步骤;在制动器开关的规定位置上,使制动器动作而进行制动器开关是否正常动作的动作确认的步骤;在制动器开关正常动作的情况下,在卷筒与制动靴之间、撞击器与制动器开关之间或者安装有制动器开关的托架与制动器开关调整螺栓之间的任意一个中插入垫片的步骤;以及在插入了垫片的状态下使制动器动作而进行制动器开关是否正常动作的动作确认的步骤。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动器装置(释放状态)的整体构成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动器开关的设置状态的放大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动器开关的设置状态的放大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动器开关的调整方法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5是使用撞击器以及制动器开关对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动器开关调整方法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制动器装置(吸引状态)的整体构成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制动器开关的放大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制动器开关的调整方法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9是使用撞击器以及制动器开关对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制动器开关调整方法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符号的说明
1电枢
2制动靴
3撞击器
4线圈壳体
5制动器开关
5g制动器开关调整螺栓
6弹簧
B制动器主体部
D卷筒
D1外圆周面
S制动器装置
X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动器装置S(释放状态)的整体构成的示意图。制动器装置S是用于使卷扬机的运转停止的装置。虽然都省略图示,但卷扬机具有卷绕有绳索的主绳轮,主绳轮与马达连接而进行旋转驱动。通过主绳轮进行旋转驱动,绳索的两端所连结的轿厢以及配重在升降路内分别向相反方向行进。
制动器装置S具备卷筒(drum)D和制动器主体部B。卷筒D形成为与未图示的主绳轮同心的圆筒状,并且与主绳轮连结。因此,当马达驱动时,卷筒D伴随着主绳轮的旋转而旋转。
制动器主体部B在与卷筒D的外周面D1对置的位置上,具备电枢1、制动靴2、撞击器3、线圈壳体4以及使制动器(制动器主体部B)闭合或者断开的制动器开关5。
电枢1伴随着制动器的释放或者吸引,能够在图1所示的箭头方向上进退自如地运动。制动靴2固定于该电枢1并一体地动作。因此,该制动靴2同样能够在伴随着制动器装置S的释放状态而被按压到卷筒D的外周面D1上的工作位置、以及伴随着制动器装置S的吸引状态而从外周面D1离开的待机位置(参照图6)之间进退自如地运动。
撞击器3的一端固定设置在夹着电枢1而与制动靴2相反的一侧。因此,伴随着电枢1的动作而一同地动作。撞击器3的另一端贯通线圈壳体4而能够与固定在线圈壳体4上的制动器开关5接触。即,伴随着制动器的释放或者吸引,撞击器3(电枢1以及制动靴2)沿着图1的箭头方向移动,撞击器3的另一端使制动器开关5闭合或者断开。
线圈壳体4通过螺钉等固定工具固定在卷扬机主体上。在线圈壳体4的内部具备未图示的制动器线圈。此外,还具备一端与电枢1相接、另一端收纳于线圈壳体4内部的弹簧6。弹簧6朝着将电枢1以及制动靴2按压到卷筒D的外周面D1上的方向施力。
制动器主体部B与向制动器线圈的通电或者断电相对应地对制动靴2的动作进行控制。即,当制动器线圈通电时,电枢1被向线圈壳体4侧吸引,制动器线圈反抗弹簧6的作用力而使制动靴2从外周面D1分离。伴随着制动靴2从卷筒D的外周面D1分离,撞击器3也向从卷筒D离开的方向、即线圈壳体4侧移动,使制动器开关5闭合。此时,制动器装置S成为开放状态。
另一方面,当向制动器线圈的通电被切断时,电枢1被向卷筒D侧释放,通过弹簧6的作用力而将制动靴2按压到卷筒D的外周面D1上。因此,卷筒D被制动靴2在接触位置基于摩擦力而固定,因此产生制动力并使轿厢的行进停止。
通过制动靴2被按压到外周面D1上,撞击器3也从线圈壳体4侧离开而向卷筒D侧移动。伴随着该移动,撞击器3使制动器开关5断开。此时,制动器装置S成为释放状态。
此外,以下,将电枢1被向线圈壳体4侧吸引而制动靴2从卷筒D的外周面D1离开的动作称为“吸引”。在该吸引状态下,制动器开关5闭合。相反,将电枢1向卷筒D侧移动而制动靴2与卷筒D的外周面D1接触的动作称为“释放”。在该释放状态下,制动器开关5断开。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制动器开关5的设置状态的放大图。制动器开关5实际上固定在制动器箱5c内,该制动器箱5c由固定在线圈壳体4上的固定板5a以及作为盖的板5b构成。在固定板5a上固定有托架5d,该托架5d上固定有制动器开关5。撞击器3能够与固定于托架5d的制动器开关5接触。此外,在托架5d上还安装有端子台5e,在该端子台5e上卷绕有用于对制动器开关5提供所需要的电源等的缆线。固定板5a以及作为盖的板5b例如图2所示那样,通过螺栓5f相互固定。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在夹着制动器开关5而与端子台5e相反一侧的托架5d上,设置有制动器开关调整螺栓5g。制动器开关调整螺栓5g用于对各个动作点进行调整,该各个动作点是通过使制动器开关5闭合或者断开而使制动器成为释放状态或者吸引状态的动作点。
制动器开关调整螺栓5g与设置在固定板5a和线圈壳体4之间的螺母5h能够旋转自如地嵌合。因此,当将制动器开关调整螺栓5g紧固时,如图3的箭头所示那样,托架5d向接近固定板5a的方向弯曲。通过托架5d弯曲,制动器开关5与撞击器3之间的距离进一步缩小,或者成为撞击器3的另一端被压入制动器开关5的状态。相反,当将制动器开关调整螺栓5g松缓时,制动器开关5向从撞击器3离开的方向移动。
图4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动器开关5的调整方法的流程的流程图。以下,使用该流程图和图5所示的说明图进行说明,图5是使用撞击器以及制动器开关对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动器开关调整方法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另外,在图5中,与图4所示的流程图的各步骤相对应,在图5(A)至图5(G)中表示撞击器3与制动器开关5之间的7个状态。如图1等所示,撞击器3在左侧示出,制动器开关5在右侧示出。此外,分别在撞击器3侧或者制动器开关5侧示出有箭头,意味着在箭头所示一侧所示出的元件向箭头的方向移动。例如在图5(A)中,在制动器开关5侧表示有左方向的箭头,这表示制动器开关5向左侧、即制动靴2及卷筒D侧移动。
此外,以夹着制动器开关5的方式表示有黑三角符号。这表示制动器开关5成为断开的动作点。此外,以相同的方式表示有空心的三角符号,但这表示制动器开关5成为闭合的动作点。这样表示2种动作点的原因是,断开的动作点和闭合的动作点的位置存在差(磁滞)。并且,为了理解说明,图5所示的制动器开关5,在其周围表示有包围制动器开关5的壳体。通过表示该壳体,容易想象例如制动器开关5被撞击器3压入的状态(例如参照图5(B))。
其中,在图5中表示的撞击器3和制动器开关5(包括壳体)的构造及动作只是用于在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时便于理解,而实际的构造不限定于该图5所示的构造。
首先,第一实施方式的调整方法从使制动器装置S成为释放状态的地方开始(ST1)。制动器装置S成为释放状态如上所述,制动靴2与卷筒D的外周面D1接触,伴随于此一体地动作的电枢1和撞击器3向卷筒D侧移动。因此,此处的调整首先是为了确保制动器开关5的断开的动作点的余量而进行的。此外,图5(A)的撞击器3表示制动器装置S成为释放状态的情况。
在此,接着将制动器开关调整螺栓5g紧固(ST2)。在图5(A)中,伴随着将制动器开关调整螺栓5g紧固,制动器开关5向卷筒D侧移动,因此朝向撞击器3侧的箭头表示该意思。
此外,图5(B)表示制动器开关调整螺栓5g的紧固结束的状态。此时,撞击器3的位置为,由于制动器装置S已经处于释放状态,因此不移动,但制动器开关5移动,因此撞击器3向制动器开关5内较深地压入。结果,撞击器3的另一端(与制动器开关5接触的位置)位于超过了制动器开关5的闭合的动作点的位置。
这样使制动器开关5暂时闭合是为了确认制动器开关5的断开的动作点。如上所述,制动器开关的调整是为了在闭合或者断开的任意情况下都能够使动作点具有余量而进行的。因此,需要掌握成为基准的闭合的动作点或者断开的动作点。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首先为了对断开的动作点确保余量而进行调整,因此暂时使制动器开关5闭合。
接下来,将制动器开关调整螺栓5g松缓,而使制动器开关5断开(ST3)。通过在将制动器开关调整螺栓5g紧固后再松缓,能够正确地掌握制动器开关5从闭合夹着磁滞而成为断开的位置(断开的动作点的位置)。在图5(C)中,撞击器3的位置固定,因此通过将制动器开关5松缓(使其向箭头方向移动),撞击器3和制动器开关5的接触点能够到达黑三角符号的位置即断开的动作点。通过使制动器开关5位于该位置,能够掌握该制动器开关5的断开的动作点。
但是,如果在该位置结束制动器开关5的调整,关于制动器装置S的释放状态产生,成为完全没有余量。这种状态下,如上所述,例如会导致即使制动器释放制动器开关也不断开的现象。因此,进行调整,以从该位置进一步将制动器开关调整螺栓5g松缓而产生该余量(ST4)。
在此,关于将制动器开关调整螺栓5g松缓到何种程度,能够根据制动器装置S或者电梯的状态等任意设定。例如以为了固定制动器开关5而托架5d从固定板5a立起的位置为基准,基于从该位置到撞击器3的中心轴为止的距离和从该位置到制动器开关调整螺栓5g的中心轴为止的距离来进行该设定。
在两者的距离之比例如为大致1对7的情况下,当将制动器开关调整螺栓5g松缓1圈时,根据该比率,制动器开关5活动其1/7,因此结果活动了0.1mm。该情况为,当从制动器开关5的断开侧的动作点开始将开关调整螺栓5g松缓1圈时,在制动器开关5的断开侧产生0.1mm量的动作点的余量。
图5(D)表示以制动器开关5的断开侧的动作点为基准进一步将制动器开关调整螺栓5g松缓规定量时的状态。在此,从撞击器3的另一端(与制动器开关5接触的位置)到制动器开关5的断开侧的动作点(黑三角符号的位置)为止的长度,称为制动器开关5的断开侧的动作点的余量。
在该状态下,使制动器装置S动作(ST5),并确认制动器装置S是否正常动作(ST6)。在该时刻,在制动器装置S不正常动作的情况下,再次返回步骤ST1,从最初开始重新进行制动器开关5的调整(ST6的否)。
在制动器装置S正常动作的情况下(ST6的是),接下来在规定部位插入垫片(shim)X(ST7)。到此为止,以制动器装置S处于释放状态的情况为前提,以制动器开关5的断开侧的动作点为基准,为了附加制动器开关5成为断开状态时的余量而进行了制动器开关5的调整。在步骤ST7以后,对于制动器开关5成为闭合状态时是否具有余量,进行制动器开关5的确认。
如上所述,以往,仅能够进行断开侧或者闭合侧某一方的调整,因此无法掌握另一方进行动作时有无余量。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与另一方的动作无关,通过简便地进行对其有无余量进行确认的步骤,能够可靠地进行制动器装置S的调整。
垫片X在所插入的部位对制动器主体部B的移动进行限制,例如由板状的构件形成。构成垫片X的材质,例如选择在使制动器装置S动作时不会被磁铁吸附到不希望的场所的材质。
第一实施方式的垫片X所插入的“规定部位”,如图1所示,是电枢1和线圈壳体4之间。
此外,对于垫片X的厚度例如以下那样设定。制动器装置S为,由于所设置的外部环境及运转而产生温度变化,伴随着该变化,制动器的闭合侧的动作点、断开侧的动作点的位置也变化。例如,在制动器装置S的各部的温度上升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到由于各部件的膨胀差而制动靴2和卷筒D的外周面D1的间隙变大。在这种状况下,在制动器成为吸引状态时,撞击器3的行程量减少,制动器开关5的闭合侧的动作点的余量也减少。
并且,如果考虑到温度被外部环境左右的情况,则难以在制动器开关5的调整时也对此时的温度进行调整。因此,在进行调整时,即使产生能够考虑到的最大温度变化,也需要使制动器开关5正常动作。
因此,在预先掌握了制动器装置S各部分由于温度变化而膨胀等时的闭合侧的动作点的变化量的基础上,例如使垫片X的厚度与该变化量成为同量。如果利用具有与温度变化导致的变化量同量的厚度的垫片X来进行制动器开关5的调整,则在调整时能够得到与将制动器装置S的温度变化再现而调整的情况同样的效果。
即,例如,掌握制动器装置S热膨胀的结果为闭合侧的动作点变化0.1mm的情况,使垫片X的厚度为0.1mm,从而进行制动器开关5的调整并使制动器装置S动作的情况下,如果即使这样也能够使制动器开关5闭合,则在制动器开关5的调整后,即使产生对于制动器装置S的温度变化,也能够使制动器开关5闭合。
如上所述那样设定垫片X的厚度。因此,有时需要对于每个具有作为调整对象的制动器装置S的电梯调整垫片X的厚度。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垫片X所插入的部位如上所述为电枢1和线圈壳体4之间(参照图1)。通过在该部位夹入垫片X,限制撞击器3向制动器开关5侧的垫片X的厚度量的移动,使制动器开关5难以闭合。换言之,如果即使在这种状态下也能够使制动器开关5闭合,则在将垫片X卸下的状态下,能够确认到对于闭合侧的动作点至少具有垫片X的厚度量的余量。
因此,在将垫片X插入到规定部位后,使制动器装置S动作(ST8),并确认制动器开关5是否正常动作(ST9)。在此,在不正常动作的情况下(ST9的否),返回最初(步骤ST1)而重新调整。另一方面,在正常动作的情况下(ST9的是),结束制动器开关5的调整。
图5(E)至图5(G)表示将垫片X插入规定部位后,使制动器装置S动作的状态。在撞击器3和制动器开关5之间由虚线表示的是,在未插入垫片X的情况下撞击器3能够移动的位置。另一方面,由实线表示的是,插入有垫片X时的撞击器3。
在图5(E)中,由实线表示的撞击器3超过闭合侧的动作点,因此即使在未插入垫片X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使制动器开关5闭合。
与此相比,图5(F)以及图5(G)表示在插入了垫片X的状态下不能够将制动器开关5闭合的情况。在图5(F)的情况下,在插入了垫片X的状态下虽然不能够使制动器开关5闭合,但在加上了垫片X的厚度、即在将垫片X卸下的情况下能够使制动器开关5闭合。然而,据此不能够判断为对于闭合侧的动作点存在余量。
此外,在图5(G)的情况下,无论是插入了垫片X的状态还是将垫片X卸下的状态,都不能使制动器开关5闭合。这表示,虽然本来在释放状态下制动器开关5能够断开,但在吸引状态下不能使制动器开关5闭合。
因此,在处于图5(F)、图5(G)的状态的情况下,从对断开侧的动作点附加余量的状态起重新进行(即从步骤ST1起)调整。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能够提供一种制动器开关调整方法,在进行了附加断开侧的动作点的余量的调整之后,还利用垫片来确认闭合侧的动作点的余量,由此即使在机械地进行制动器开关的闭合或者断开那样的制动器装置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简单的方法,可靠地确保闭合侧以及断开侧的动作点的余量,并能够进行该调整是否适当的确认。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于与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符号,由于重复而省略相同构成要素的说明。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使制动器装置S成为释放状态之后对断开侧的动作点的余量进行调整,之后对闭合侧的动作点的余量进行确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此相反,在使制动器装置S成为吸引状态之后对闭合侧的动作点的余量进行调整,之后对断开侧的动作点的余量进行确认。
图6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制动器装置S(吸引状态)的整体构成的示意图。由于为吸引状态,因此制动靴2处于从卷筒D的外周面D1分离的位置。此外,与该位置相对应而电枢1与线圈壳体4接触。制动器开关5处于闭合的状态。
图7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制动器开关5的放大图。制动器开关5的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但如后所述,垫片X的插入位置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制动器开关5的调整方法的流程的流程图。以下,使用该流程图和图9所示的说明图进行说明,图9是使用撞击器以及制动器开关对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制动器开关调整方法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在图9中,与图8所示的流程图的各步骤相对应,在图9(A)至图9(G)中表示撞击器3和制动器开关5的7个状态。如图6等所示,撞击器3在左侧示出,制动器开关5在右侧示出。此外,分别在撞击器3侧或者制动器开关5侧表示有箭头,意味着表示有箭头一侧所示的元件向箭头方向移动。例如,在图9(A)中,在撞击器3侧表示有右方向的箭头,这表示撞击器3向右侧、即制动器开关5侧移动。
此外,图9所示的例如黑三角符号等的含义,与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所利用的图5所示的符号相同。此外,图9中所示的撞击器3、制动器开关5(包含壳体)的构造及动作,只是用于在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时便于理解,实际的构造也同样不限定于该图9所示的构造。
首先,第二实施方式的调整方法从使制动器装置S成为吸引状态的地方开始(ST21)。制动器装置S成为吸引状态是指,如上所述,制动靴2从卷筒D的外周面D1分离,伴随于此,一体地动作的电枢1和撞击器3向制动器开关5侧移动。因此,此处的调整首先是为了确保制动器开关5的闭合的动作点的余量而进行的。在该情况下,撞击器3处于吸引状态,因此撞击器3的另一端处于超过闭合侧的动作点的位置(参照图9(A))。
在此,接着将制动器开关调整螺栓5g松缓(ST22)。在图9(A)中,伴随着将制动器开关调整螺栓5g松缓,制动器开关5向与卷筒D侧相反一侧、即作为盖的板5b侧移动,因此从撞击器3侧朝向制动器开关5的箭头表示该意思。
此外,图9(B)表示制动器开关调整螺栓5g的松缓结束的状态。此时,由于制动器装置S已经处于吸引状态,因此撞击器3的位置不移动,但制动器开关5移动,因此撞击器3从制动器开关5离开。结果,撞击器3的另一端位于与制动器开关5不接触的位置。
这样使制动器开关5暂时断开是为了确认制动器开关5的闭合的动作点。如上所述,制动器开关的调整是为了无论在闭合还是断开的情况下都能够使动作点具有余量而进行的。因此,需要预先掌握作为基准的闭合的动作点或者断开的动作点。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首先为了确保闭合的动作点的余量而进行调整,因此暂时使制动器开关5断开。
接下来,将制动器开关调整螺栓5g紧固,而使制动器开关5闭合(ST23)。通过在将制动器开关调整螺栓5g松缓后再紧固,能够正确地掌握制动器开关5从断开夹着磁滞而成为闭合的位置(闭合的动作点的位置)。在图9(C)中,由于撞击器3的位置固定,因此通过将制动器开关5紧固(向箭头方向移动),撞击器3和制动器开关5的接触点到达空心三角符号的位置即闭合的动作点。通过使制动器开关5位于该位置,能够掌握该制动器开关5的闭合的动作点。
但是,如果在该位置结束制动器开关5的调整,关于制动器装置S的吸引状态产生,成为完全没有余量。这种状态下,例如会导致即使制动器被吸引制动器开关也不闭合的现象。因此,进行调整,以从该位置进一步将制动器开关调整螺栓5g紧固而产生该余量(ST24)。
在此,关于将制动器开关调整螺栓5g松缓到何种程度,能够根据制动器装置S或者电梯的状态等任意设定。例如以为了固定制动器开关5而托架5d从固定板5a立起的位置为基准,基于从该位置到撞击器3的中心轴为止的距离和从该位置到制动器开关调整螺栓5g的中心轴为止的距离来进行该设定。
在两者的距离之比例如为大致1对7的情况下,当将制动器开关调整螺栓5g松缓1圈时,根据该比率,制动器开关5活动其1/7,因此结果活动了0.1mm。该情况为,当从制动器开关5的闭合侧的动作点开始将开关调整螺栓5g松缓1圈时,在制动器开关5的闭合侧产生0.1mm量的动作点的余量。
图9(D)表示以制动器开关5的闭合侧的动作点为基准进一步将制动器开关调整螺栓5g紧固规定量时的状态。将这里的从撞击器3的另一端(与制动器开关5接触的位置)到制动器开关5的闭合侧的动作点(空心三角符号的位置)为止的长度,称为制动器开关5的闭合侧的动作点的余量。
在该状态下,使制动器装置S动作(ST25),确认制动器装置S是否正常动作(ST26)。在该时刻,在制动器装置S未正常动作的情况下,再次返回步骤ST21而从最初开始重新进行制动器开关5的调整(ST26的否)。
在制动器装置S正常动作的情况下(ST26的是),接下来向规定的部位插入垫片X(ST27)。到此为止,以制动器装置S处于吸引状态的情况为前提,以制动器开关5的闭合侧的动作点为基准,为了附加制动器开关5成为闭合状态时的余量而进行了制动器开关5的调整。在步骤ST27以后,对于制动器开关5成为断开状态时是否存在余量,进行制动器开关5的确以。
如上所述,以往,仅能够进行断开侧或者闭合侧的某一方的调整,因此无法掌握另一方进行动作时有无余量。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对于另一方的动作,通过简便地进行确认其有无余量的步骤,能够使制动器装置S的调整可靠。
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垫片X所插入的“规定的部位”是指,如图6或者图7所示那样,为卷筒D的外周面D1与制动靴2之间、撞击器3与制动器开关5之间、或者制动器开关5所安装的托架5d与制动器开关调整螺栓5g之间的某个部位。此外,在将垫片X插入时,不是向上述3个场所的多个部位插入,而将某一个部位选择为规定的部位。
此外,关于垫片X的厚度,在将垫片X例如向卷筒D的外周面D1与制动靴2之间、撞击器3与制动器开关5之间插入的情况下,如此前说明的那样,在预先掌握了制动器装置S的各部分由于温度变化而膨胀等时的断开的动作点的变化量的基础上,例如使垫片X的厚度与其变化量为相同量。如果利用具有与温度变化导致的变化量为相同量的厚度的垫片X来进行制动器开关5的调整,则能够得到在调整时再现制动器装置S的温度变化而调整的情况同样的效果。
即,例如,掌握制动器装置S热膨胀的结果为断开侧的动作点变化0.1mm的情况,使垫片X的厚度为0.1mm而进行制动器开关5的调整,并使制动器装置S动作的情况下,如果即使这样还能够使制动器开关5断开,则即使在制动器开关5的调整后发生对于制动器装置S的温度变化,也能够使制动器开关5断开。
另一方面,在将垫片X向制动器开关5所安装的托架5d与制动器开关调整螺栓5g之间插入的情况下,在设定垫片X的厚度时需要考虑。
如上所述,在制动器开关调整螺栓5g中,根据其种类不同而制动器开关调整螺栓5g的动作与制动器开关5的动作的比率不同。垫片X所插入的、卷筒D的外周面D1与制动靴2之间或者撞击器3与制动器开关5之间这种位置,是与对制动器开关调整螺栓5g进行调整而导致的制动器开关5的动作有关系的位置,因此如上述那样也可以使垫片X的厚度成为与温度变化导致的变化量为相同量的厚度。
另一方面,在垫片X的插入位置为“制动器开关5所安装的托架5d与制动器开关调整螺栓5g之间”的情况下,与制动器开关调整螺栓5g的动作本身有关系,因此当使垫片X的厚度成为与温度变化的变化量为相同量的厚度时,例如根据上述例子,制动器开关5的动作成为1/7。
因此,在对于制动器开关5的动作点而具有与温度变化导致的变化量为相同量的厚度量的余量的情况下,必须将与温度变化导致的变化量相对应的制动器开关调整螺栓5g的变化量设定为垫片X的厚度。根据上述例子,例如作为制动器开关5的动作点的余量需要为0.1mm量,则向制动器开关调整螺栓5g与托架5d之间插入的垫片X需要为0.7mm的厚度。
如以上那样地设定垫片X的厚度。因此,有时需要对每个具备作为调整对象的制动器装置S的电梯调整垫片X的厚度。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垫片X所插入的场所如上述那样,是卷筒D的外周面D1与制动靴2之间、撞击器3与制动器开关5之间或者制动器开关5所安装的托架5d与制动器开关调整螺栓5g之间的某个部位。通过在这些部位夹入垫片X,限制撞击器3向卷筒D侧移动垫片X的厚度量,使制动器开关5难以断开。换言之,如果即使在这种状态下,也能够使制动器开关5断开,则能够确认在将垫片X卸下的状态下,对于断开侧的动作点至少具有垫片X的厚度量的余量。
因此,在将垫片X向规定的部位插入后,使制动器装置S动作(ST28),并确认制动器开关5是否正常动作(ST29)。在此,在不正常动作的情况下(ST29的否),返回最初(步骤ST21)而重新进行调整。另一方面,在正常动作的情况下(ST29的是),制动器开关5的调整结束。
图9(E)至图9(G)表示将垫片X向规定的部位插入后,使制动器装置S动作的状态。在撞击器3与制动器开关5之间由虚线表示的是,在未插入垫片X的情况下撞击器3能够移动的位置。另一方面,由实线表示的是插入垫片X时的撞击器3。
在图9(E)中,由实线表示的撞击器3超过断开侧的动作点,因此即使在未插入垫片X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使制动器开关5断开。
与此相比,图9(F)以及图9(G)表示在插入了垫片X的状态下无法将制动器开关5断开的情况。在图9(F)的情况下,虽然在插入了垫片X的状态下不能够使制动器开关5断开,但是在加上了垫片X的厚度、即卸下垫片X的情况下能够使制动器开关5断开。然而,据此不能够判断为对于断开侧的动作点存在余量。
此外,在图9(G)的情况下,无论是插入了垫片X的状态还是将垫片X卸下的状态下,都不能够使制动器开关5断开。这表示,输入本来在吸引状态下制动器开关5能够闭合,但是在释放状态下不能够使制动器开关5断开。
因此,在处于图9(F)、图9(G)的状态的情况下,从对于闭合侧的动作点附加余量的地方开始(即从步骤ST21)重新进行调整。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进行了对于闭合侧的动作点附加余量的调整后,还利用垫片确认断开侧的动作点的余量,由此能够提供一种制动器开关调整方法,在机械地进行制动器开关的闭合或者断开那样的制动器装置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简单的方法,可靠地确保闭合侧以及断开侧的动作点的余量,并能够确认其调整是否适当。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该实施方式仅作为例子提示,不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该实施方式能够以其它各种方式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的省略、置换、变更。该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也包含于发明的范围和主旨,并且包含于与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等同的范围。
Claims (4)
1.一种制动器开关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
将与电枢一体地动作的制动靴按压到卷筒上而将制动器释放的步骤;
将制动器开关调整螺栓紧固的步骤,该制动器开关调整螺栓进行制动器开关的动作调整,该制动器开关经由线圈壳体与撞击器接触,通过开关的闭合或者断开,进行上述制动器的吸引或者释放的切换,上述撞击器夹着上述电枢设置在与上述制动靴相反一侧,与上述电枢一体地动作;
将上述制动器开关调整螺栓松缓到上述制动器开关断开的动作点的步骤;
将上述制动器开关调整螺栓松缓,以使上述制动器开关从上述制动器开关断开的上述动作点的位置进一步移动到规定位置的步骤;
在上述制动器开关的规定位置使上述制动器动作,并进行上述制动器开关是否正常动作的动作确认的步骤;
在上述制动器开关正常动作的情况下,向上述电枢和上述线圈壳体之间插入垫片的步骤;以及
在插入了上述垫片的状态下使上述制动器动作,并进行上述制动器开关是否正常动作的动作确认的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器开关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
基于所插入的上述垫片所接触的部件由于温度变化而膨胀、并由此变动的动作点的变化量,设定上述垫片的厚度。
3.一种制动器开关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
使与电枢一体地动作的制动靴从卷筒分离,对制动器进行吸引的步骤;
将制动器开关调整螺栓松缓的步骤,该制动器开关调整螺栓进行制动器开关的动作调整,该制动器开关经由线圈壳体与撞击器接触,通过开关的闭合或者断开,进行上述制动器的吸引或者释放的切换,上述撞击器夹着上述电枢设置在与上述制动靴相反一侧,与上述电枢一体地动作;
将上述制动器开关调整螺栓紧固到上述制动器开关闭合的动作点的步骤;
将上述制动器开关调整螺栓紧固,以使上述制动器开关从上述制动器开关闭合的上述动作点的位置进一步移动到规定位置的步骤;
在上述制动器开关的规定位置使上述制动器动作,并进行上述制动器开关是否正常动作的动作确认的步骤;
在上述制动器开关正常动作的情况下,在上述卷筒与上述制动靴之间、上述撞击器与上述制动器开关之间、或者安装有上述制动器开关的托架与上述制动器开关调整螺栓之间的任意一个中插入垫片的步骤;以及
在插入了上述垫片的状态下使上述制动器动作,并进行上述制动器开关是否正常动作的动作确认的步骤。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动器开关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
基于所插入的上述垫片所接触的部件由于温度变化而膨胀、并由此变动的动作点的变化量,设定上述垫片的厚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044772A JP5626999B2 (ja) | 2011-03-02 | 2011-03-02 | ブレーキスイッチ調整方法 |
JP044772/2011 | 2011-03-02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653381A CN102653381A (zh) | 2012-09-05 |
CN102653381B true CN102653381B (zh) | 2014-10-15 |
Family
ID=467291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05019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53381B (zh) | 2011-03-02 | 2012-02-29 | 制动器开关调整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626999B2 (zh) |
CN (1) | CN10265338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605868B2 (ja) * | 2013-02-04 | 2014-10-15 |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 ブレーキスイッチ調整方法 |
FI20135294L (fi) * | 2013-03-26 | 2014-09-27 | Kone Corp | Jarru sekä hissijärjestelmä |
JP5976896B1 (ja) * | 2015-07-07 | 2016-08-24 |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 ブレーキ動作点確認装置及びブレーキ動作点確認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50974A (zh) * | 2001-06-29 | 2003-10-22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卷扬机及电梯装置 |
CN2900459Y (zh) * | 2006-01-20 | 2007-05-16 | 常熟市电梯曳引机厂有限公司 | 自浮式电磁制动器 |
CN101327897A (zh) * | 2007-06-18 | 2008-12-24 |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 方法和具有制动设备的电梯驱动装置 |
CN101423183A (zh) * | 2008-11-19 | 2009-05-06 | 苏州通润驱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改进结构的碟式制动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338089A (ja) * | 1991-05-13 | 1992-11-25 | Hitachi Ltd | 制動装置 |
JPH0650746A (ja) * | 1992-07-31 | 1994-02-25 | Suzuki Motor Corp | 寸法計測装置 |
JP2002087718A (ja) * | 2000-09-14 | 2002-03-27 |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 スイッチ点検工具 |
JP2006193292A (ja) * | 2005-01-14 | 2006-07-27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エレベータ用巻上機 |
JP2008037611A (ja) * | 2006-08-08 | 2008-02-21 |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 エレベータのブレーキ装置の調整治具 |
JP3155615U (ja) * | 2009-07-24 | 2009-11-26 | 株式会社三栄製作所 | 巻上機制動の感知装置 |
-
2011
- 2011-03-02 JP JP2011044772A patent/JP5626999B2/ja active Active
-
2012
- 2012-02-29 CN CN201210050195.1A patent/CN10265338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50974A (zh) * | 2001-06-29 | 2003-10-22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卷扬机及电梯装置 |
CN2900459Y (zh) * | 2006-01-20 | 2007-05-16 | 常熟市电梯曳引机厂有限公司 | 自浮式电磁制动器 |
CN101327897A (zh) * | 2007-06-18 | 2008-12-24 |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 方法和具有制动设备的电梯驱动装置 |
CN101423183A (zh) * | 2008-11-19 | 2009-05-06 | 苏州通润驱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改进结构的碟式制动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626999B2 (ja) | 2014-11-19 |
CN102653381A (zh) | 2012-09-05 |
JP2012180194A (ja) | 2012-09-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653381B (zh) | 制动器开关调整方法 | |
AU2011328440B2 (en) | Elevator safety circuit | |
EP1944785B1 (en) | Gating voltage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electrostatically actuating a micro-electromechanical device | |
WO2016045934A1 (de) | Aufzugbremse | |
CN110790109B (zh) | 用于电梯系统的电子安全致动器组件 | |
JP2014531377A (ja) | エレベータブレーキ制御 | |
CH372099A (de) | Elektromechanische Bremse | |
US11230456B2 (en) | Elevator emergency brake with shoes | |
EP2786054B1 (en) | Failsafe apparatus for use with linear actuators | |
US20180252319A1 (en) | Safety valve | |
EP1254403A1 (de) |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eines proportional-magneten mit haltefunktion | |
CA2544842A1 (en) | Actuator operation inspecting method and actuator operation inspecting device | |
EP2775502A1 (de) | Schaltgerät zum Schalten eines Kondensators | |
WO2019197226A1 (de) | Aufzugsanlage | |
JP2003021229A (ja) | 油圧回路の圧力レベルの調整の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 |
EP3800154B1 (en) | Elevator brake control device, elevator brake system and method of testing such elevator brake system | |
US10082183B2 (en) | Clutch control hydraulic circuit for vehicle and vehicle including same | |
US20070076341A1 (en) | Brownout ride-through system and method | |
WO2000079548A3 (de) | Verfahren zum steuern eines elektromechanischen stellantriebs | |
JP4526454B2 (ja) | 交流パワーリレー | |
DE102014111854B4 (de) | Schaltgerät mit Schalt- und Schutzfunktion | |
CN103367028B (zh) | 具有可电磁操控的、用于诊断压力开关装置开关元件功能特性的调节机构的压力开关装置 | |
DE102012218668B4 (de) |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eines Riemenscheibengenerators | |
EP1993879A1 (de)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ansteuerung einer schaltungsanordnung mit elektrischen stellgliedern | |
CN118108083A (zh) | 无摩擦安全制动致动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15 Termination date: 201602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