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52318B - 通信控制系统、服务器装置、通信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控制系统、服务器装置、通信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52318B
CN102652318B CN201180004712.5A CN201180004712A CN102652318B CN 102652318 B CN102652318 B CN 102652318B CN 201180004712 A CN201180004712 A CN 201180004712A CN 102652318 B CN102652318 B CN 1026523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device
pairing
request
identifier
ma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0471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52318A (zh
Inventor
三浦康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6523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523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523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5231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6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supporting key management in a packet data network
    • H04L63/062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supporting key management in a packet data network for key distribution, e.g. centrally by trusted par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10Protecting distributed programs or content, e.g. vending or licensing of copyrighted material ;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DRM]
    • G06F21/101Protecting distributed programs or content, e.g. vending or licensing of copyrighted material ;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DRM] by binding digital rights to specific entities
    • G06F21/1011Protecting distributed programs or content, e.g. vending or licensing of copyrighted material ;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DRM] by binding digital rights to specific entities to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44Program or device authentication
    • G06F21/445Program or device authentication by mutual authentication, e.g. between devices or progra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69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for achieving mutual authent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2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21/00 and subgroups address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or applications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15Third par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2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21/00 and subgroups address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or applications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29Authenticate client device independently of the us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echnology Law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配对服务器(313)包括:第一生成部(317a),在从接收终端(307)接收到第一请求的情况下,生成第一配对标识符;第一发送部(316a),将第一配对标识符作为针对第一请求的应答,发送给接收终端(307);第二生成部(317b),在从发送终端(301)接收到包含第一配对标识符的第二请求的情况下,生成第二配对标识符;第二发送部(316b),将第二配对标识符作为针对第二请求的应答,发送给接收终端(307)或发送终端(301);以及配对部(315e),在接收到包含第一配对标识符和第二配对标识符的第三请求的情况下,使接收终端(307)与发送终端(301)相配对。

Description

通信控制系统、服务器装置、通信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为了在通信装置之间对通信进行控制,而对通信装置进行配对的通信控制系统、服务器装置、通信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近些年,随着数码相机以及数码电影的普及,拍摄的数字照片以及数码影像(以后称为“照片”、“影像”)被累积到PC(PersonalComputer:个人计算机)等通信装置(以后称为“终端”),以供视听的利用方式也逐渐增加。并且,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上连接的终端也不断增加,朋友之间将被累积到终端的照片或影像等内容通过网络来进行交换。
照片或影像中经常会拍摄到人的面部或居住地等有关个人隐私的内容。因此,在与朋友进行共享之时,为了防止内容被发送给不想发送的对方,因此需要事前确认发送目的地以及进行设定。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用于在电视接收机之间共享照片的通信控制系统。所述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通信控制系统是用于在知道规定的ID的人之间共享照片的系统。
图1是示出以往的照片共享系统100的构成的方框图。
在图1中,照片共享系统100具备:发送终端101、接收终端102、以及照片共享服务器103。发送终端101是照片的发送者操作的通信装置,接收终端102是照片的接收者操作的通信装置。并且,照片共享服务器103是针对发送终端101进行ID的发行以及共享照片的累积的服务器装置。
图2是用于说明以往的照片共享系统100中的工作的时序图。具体而言,图2示出了在照片共享之前进行的发送目的地的确认以及设定方法。
在步骤S201中,发送终端101将共享ID的发行请求发送给照片共享服务器103。之后,在步骤S202,照片共享服务器103生成共享ID,并将生成的共享ID发送给发送终端101。
在步骤S203,发送终端101从照片共享服务器103接收共享ID,并将接收的共享ID显示在画面上。发送者将被显示在画面的共享ID通知给接收者。关于通知的方法可以使用电话等。在步骤S204,接收终端102从接受了共享ID的通知的接受者,接受共享ID的输入。
以上是以往的发送目的地的确认以及设定方法。
并且,在发送者的照片从发送终端101发送到接收终端102的情况下,发送终端101将共享ID和想要发送的照片发送给照片共享服务器103。照片共享服务器103将接收的共享ID与照片相关联后累积。之后,接收终端102通过将事先设定的共享ID发送给照片共享服务器103,并从照片共享服务器103接收与共享ID建立了关联的照片,从而接收发送者的照片。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8/093781号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会出现不能正确地共享照片的情况。例如,在发送者将错误的共享ID通知给接收者的情况,或者接收者将错误的共享ID输入到接收终端102的情况。
在这样的情况下所出现的问题是,接收者不但不能共享发送者的照片,而且接收终端102还接收了与被错误输入的共享ID相关联的照片。并且,还出现的问题是,在具有恶意的接收者的接收终端102被输入了任意的共享ID时,与该共享ID相关联的照片也会被接收终端102接收。
也就是说,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是,从发送终端发送来的数据会被本来不应该接收的接收终端所接收。这意味着对于发送者来说数据被发送到了不想发送的对方,在个人隐私方面问题较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的以往的问题,目的在与提供一种在对通信装置进行配对之时,能够抑制被配对到本来不应该被配对的其他的通信装置的通信控制系统、服务器装置、通信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通信控制系统为了对第一通信装置与第二通信装置之间的通信进行控制,而使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相配对,该通信控制系统包括:第一通信装置;第二通信装置;以及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相连接的服务器装置;所述服务器装置具备:第一生成部,在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接收到请求生成第一配对标识符的第一请求的情况下,生成第一配对标识符;第一发送部,将被生成的所述第一配对标识符作为针对所述第一请求的应答,发送给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第二生成部,在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接收到请求生成第二配对标识符的第二请求的情况下,生成第二配对标识符,所述第二请求并且是包含有被生成的所述第一配对标识符的请求;第二发送部,将被生成的所述第二配对标识符作为针对所述第二请求的应答,发送给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或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以及配对部,在接收到请求使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相配对的第三请求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相配对,所述第三请求并且是包含有所述第一配对标识符和所述第二配对标识符的请求;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具备:第一通信部,将所述第一请求发送给所述服务器装置,并从所述服务器装置接收所述第一配对标识符,以作为针对所述第一请求的应答;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具备:第二通信部,将所述第二请求发送给所述服务器装置;所述第一通信部或所述第二通信部从所述服务器装置接收所述第二配对标识符,以作为针对所述第二请求的应答。
根据此构成,在包含第一配对标识符和第二配对标识符的第三请求被发送到服务器装置的情况下,第一通信装置与第二通信装置相配对。因此,在第一配对标识符以及第二配对标识符的一方出现错误的情况下,第一通信装置与第二通信装置彼此不配对,第一通信装置或第二通信装置不会与本来不应该被配对的其他的通信装置相配对。
并且,根据此构成,在从第一通信装置接收第一请求,从第二通信装置接收第二请求的情况下,第一通信装置与第二通信装置相配对。即,通过第一通信装置与第二通信装置的配合工作,从而第一通信装置与第二通信装置相配对。因此,第一通信装置或第二通信装置能够抑制与具有恶意的用户所操作的其他的通信装置的配对。
并且,最好是,所述服务器装置还具备:第一存放部,将被生成的所述第一配对标识符存放到用于存储第一配对标识符和第二配对标识符的存储部;第二存放部,将被生成的所述第二配对标识符与所述第一配对标识符对应起来存放到所述存储部;以及第一判断部,在接收到所述第二请求的情况下,判断第二配对标识符是否已与所述第二请求中所包含的第一配对标识符对应起来被存放到了所述存储部;所述第二生成部,在被判断为第二配对标识符还未被存放到所述存储部的情况下,生成第二配对标识符。
根据此构成,在判断为第二配对标识符没有与第二请求中所包含的第一配对标识符相对应地被存放到存储部的情况下,生成第二配对标识符。因此,在生成第二配对标识符之后,在从本来不应该配对的其他的通信装置接收到第二请求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再次生成第二配对值的情况。因此,在具有恶意的用户所操作的其他的通信装置发送了第二请求时,能够抑制第一通信装置或第二通信装置与该其他的通信装置相配对。
并且,最好是,所述第二发送部,将所述第二配对标识符发送给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所述第二通信部,从所述服务器装置接收所述第二配对标识符。
根据此构成,由服务器装置生成的第一配对标识符和第二配对标识符被发送到互不相同的通信装置。即,为了配对,第一通信装置与第二通信装置配合工作的必要性就会增高。因此,能够抑制第一通信装置或第二通信装置与具有恶意的用户所操作的其他的通信装置的配对。
并且,所述服务器装置还包括第二判断部,该第二判断部,判断所述第三请求的发送源是否为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所述配对部,在被判断为所述第三请求的发送源为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相配对。
根据此构成,在判断为第三请求的发送源为第一通信装置的情况下,第一通信装置与第二通信装置相配对。即,即使其他的通信装置伪装成第二通信装置,若没有第一通信装置的配合最终是不能相配对的。因此,能够抑制第一通信装置或第二通信装置与具有恶意的用户所操作的其他的通信装置的配对。
并且,最好是,所述第一通信部进一步,将所述第三请求发送给所述服务器装置;第一管理部,在所述第一通信部将所述第三请求发送给所述服务器装置之前,判断从所述服务器装置是否已经接收到所述第三请求中所包含的所述第一配对标识符,在从所述服务器装置没有接收到所述第一配对标识符的情况下,禁止所述第一通信部将包含所述第一配对标识符的所述第三请求发送给所述服务器装置。
根据此构成,能够禁止第一通信装置将包含有从服务器装置没有接收的第一配对标识符的第三请求发送给服务器装置。即,由于能够防止因误操作而将第三请求发送给服务器装置,因此能够更确实地使第一通信装置与第二通信装置相配对。
并且,最好是,所述第一通信装置还具备:显示部,显示所述第一通信部所接收到的所述第一配对标识符;以及输入部,接受所述第二配对标识符的输入;所述第一通信部,将包含由所述显示部显示的所述第一配对标识符以及由所述输入部接受的所述第二配对标识符的所述第三请求,发送给所述服务器装置。
根据此构成,第一通信装置能够将第三请求发送给服务器装置,该第三请求包含由显示部显示的第一配对标识符和由输入部接受的第二配对标识符。
并且,最好是,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包括:第一通知部,将所述第一通信部接收到的所述第一配对标识符通知给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包括:第二通知部,将所述第二通信部接收到的所述第二配对标识符通知给所述第一通信装置。
据此,不需要用户对第一配对标识符以及第二配对标识符进行通知,因此能够防止第一配对标识符以及第二配对标识符由用户误通知。
并且,最好是,所述第二发送部,将所述第二配对标识符发送给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所述第一通信部,从所述服务器装置接收所述第二配对标识符。
根据此构成,由服务器装置生成的第一标识符和第二标识符双方能够被发送到第一通信装置。即,操作第一通信装置的用户不需要将第二配对标识符输入到第一通信装置。因此,能够减轻操作第一通信装置的用户的操作负担。
并且,最好是,所述服务器装置还具备第二判断部,该第二判断部,判断所述第三请求的发送源是否为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所述配对部,在被判断为所述第三请求的发送源为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相配对。
根据此构成,在判断为第三请求的发送源为第二通信装置的情况下,第一通信装置与第二通信装置相配对。即,第二通信装置必须从发送了第二配对标识符的第一通信装置获得第二配对标识符。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第一通信装置或第二通信装置与具有恶意的用户所操作的其他的通信装置相配对。
并且,也可以是,所述第二通信部,进一步,将所述第三请求发送给所述服务器装置;所述第二通信装置还具备:第二管理部,在所述第二通信部将所述第三请求发送给所述服务器装置之前,判断包含有所述第三请求中所包含的所述第一配对标识符的第二请求是否已经被发送到所述服务器装置,在包含所述第一配对标识符的所述第二请求未被发送到所述服务器装置的情况下,禁止所述第二通信部将所述第三请求发送给所述服务器装置。
根据此构成,能够禁止第二通信装置将第三请求发送给服务器装置,该第三请求包含没有发送给服务器装置的第一配对标识符。即,由于能够防止因误操作而将第三请求发送给服务器装置,因此能够更确实地使第一通信装置与第二通信装置相配对。
并且,也可以是,所述第二通信装置还具备:输入部,接受所述第一配对标识符的输入以及所述第二配对标识符的输入;所述第二通信部,将包含有所述输入部所接受的所述第一配对标识符的第二请求发送给所述服务器装置,将包含所述输入部所接受的所述第一配对标识符和所述第二配对标识符的所述第三请求发送给所述服务器装置。
根据此构成,能够将包含输入部所接受的第一配对标识符和第二配对标识符的第三请求发送给服务器装置。
并且,也可以是,所述第一通信装置还具备:通知部,将所述第一通信部所接收到的所述第一配对标识符和所述第二配对标识符,通知给所述第二通信装置。
根据此构成,操作第一通信装置的用户可以不必对第一配对标识符以及第二配对标识符进行通知,因此能够防止因用户的错误而对第一配对标识符以及第二配对标识符进行的通知。
并且,也可以是,所述第一请求中包含有级别信息,该级别信息示出操作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用户的操作技能的级别;所述第二生成部,以所述级别信息所示的级别越低就越降低所述第二标识符的复杂程度的方式,来生成所述第二配对标识符。
根据此构成,能够生成第二配对标识符,以使级别信息所示的级别越低,第二配对标识符的复杂程度就越低。因此,能够按照操作第一通信装置的用户的操作技能,减轻该用户的操作负担。因此,能够抑制该用户误将第二配对标识符输入,因此能够更确实地对第一通信装置与第二通信装置相配对。
并且,也可以是,所述第一生成部,以所述级别信息所示的级别越低就越增加所述第一配对标识符的复杂程度的方式,来生成所述第一配对标识符。
根据此构成,能够在第二配对标识符的复杂程度减少的情况下,使第一配对标识符的复杂程度增加。因此,能够抑制组合了第一配对标识符和第二配对标识符的配对标识符整体的复杂程度不必要地降低。因此,在能够抑制安全降低的同时,还能够抑制用户误操作而造成的配对标识符的输入。
并且,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服务器装置与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相连接,并且为了控制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之间的通信,而使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相配对,该服务器装置包括:第一生成部,在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接收到请求生成第一配对标识符的第一请求的情况下,生成第一配对标识符;第一发送部,将被生成的所述第一配对标识符作为针对所述第一请求的应答,发送给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第二生成部,在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接收到请求生成第二配对标识符的第二请求的情况下,生成第二配对标识符,所述第二请求并且是包含有被生成的所述第一配对标识符的请求;第二发送部,将被生成的所述第二配对标识符作为针对所述第二请求的应答,发送给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或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以及配对部,在接收到请求使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相配对的第三请求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相配对,所述第三请求并且是包含有所述第一配对标识符和所述第二配对标识符的请求。
根据此构成,能够达到与上述的通信控制系统同样的效果。
并且,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通信装置通过服务器装置与其他的通信装置相配对,该通信装置包括:通信部,将请求生成第一配对标识符的第一请求发送给所述服务器装置,从所述服务器装置接收由所述服务器装置生成的第一配对标识符,以作为针对所述第一请求的应答,将请求使该通信装置与所述其他的通信装置相配对的第三请求发送给所述服务器装置,所述第三请求并且是包含有,接收到的所述第一配对标识符以及由所述服务器装置被发送到所述其他的通信装置的第二配对标识符的请求;以及管理部,在所述通信部将所述第三请求发送给所述服务器装置之前,判断从所述服务器装置是否已经接收到所述第三请求中所包含的所述第一配对标识符,在从所述服务器装置没有接收到所述第一配对标识符的情况下,禁止所述通信部将所述第三请求发送给所述服务器装置。
根据此构成,能够禁止将包含有从服务器装置没有接受的第一配对标识符的第三请求发送给服务器装置。即,能够防止因用户的误操作而将第三请求发送给服务器装置,因此,能够更确实地对通信装置与其他的通信装置进行配对。
并且,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通信装置通过服务器装置与其他的通信装置相配对,该通信装置包括:通信部,将请求生成第二配对标识符的、包含有向所述其他的通信装置发送的第一配对标识符的第二请求,发送给所述服务器装置,并将请求该通信装置与所述其他的通信装置相配对的第三请求发送给所述服务器装置,所述第三请求并且是包含有,所述第一配对标识符以及作为针对所述第二请求的应答的、被发送给所述其他的通信装置的第二配对标识符的请求;以及管理部,在所述通信部将所述第三请求发送给所述服务器装置之前,判断是否将包含有所述第三请求中所包含的所述第一配对标识符的所述第二请求发送给所述服务器装置,在包含有所述第一配对标识符的所述第二请求未被发送到所述服务器装置的情况下,禁止所述通信部将所述第三请求发送给所述服务器装置。
根据此构成,能够禁止包含有没有被发送给服务器装置的第一配对标识符的第三请求被发送给服务器装置。即,能够防止因误操作而第三请求被发送给服务器装置,因此能够更确实地对通信装置与其他的通信装置进行配对。
并且,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通信控制方法是用于,被连接于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的服务器装置为了控制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之间的通信,而使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相配对,该通信控制方法包括:第一生成步骤,在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接收到请求生成第一配对标识符的第一请求的情况下,生成第一配对标识符;第一发送步骤,将被生成的所述第一配对标识符作为针对所述第一请求的应答,发送给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第二生成步骤,在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接收到请求生成第二配对标识符的第二请求的情况下,生成第二配对标识符,所述第二请求并且是包含有被生成的所述第一配对标识符的请求;第二发送步骤,将被生成的所述第二配对标识符作为针对所述第二请求的应答,发送给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或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以及配对步骤,在接收到请求使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相配对的第三请求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相配对,所述第三请求并且是包含有所述第一配对标识符和所述第二配对标识符的请求。
根据此构成,能够达到与上述的通信控制系统同样的效果。
通过本发明,通过第一通信装置与第二通信装置的配合工作,第一通信装置与第二通信装置被配对。因此,在对第一通信装置与第二通信装置进行配对之时,能够抑制第一通信装置或第二通信装置被配对到本来不应该被配对的其他的通信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以往的通信控制系统的构成的方框图。
图2是用于说明以往的通信控制系统的工作的时序图。
图3A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通信控制系统的构成的方框图。
图3B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配对服务器的详细构成的方框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发送终端的阶段管理部所存储的数据的一个例子。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接收终端的阶段管理部所存储的数据的一个例子。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配对服务器的配对管理部所存储的配对管理表的一个例子。
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通信控制系统中的处理的概要的时序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配对阶段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配对请求消息中所包含的消息数据。
图10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配对管理表的一个例子。
图11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配对应答消息中所包含的消息数据。
图12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接收终端的阶段管理部所存储的数据的一个例子。
图13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接收终端的第一配对值的显示例子。
图14A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配对确认阶段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4B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配对确认阶段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为了接受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发送终端的第一配对值的输入的画面的一个例子。
图16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发送终端的阶段管理部所存储的数据的一个例子。
图17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配对确认请求消息中所包含的消息数据。
图18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配对管理表的一个例子。
图19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配对确认应答消息中所包含的消息数据。
图20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错误消息中所包含的消息数据。
图21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发送终端的阶段管理部所存储的数据的一个例子。
图22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发送终端的第二配对值的显示例子。
图23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配对确认请求消息中所包含的消息数据。
图24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配对确认应答消息中所包含的消息数据。
图25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接受终端的阶段管理部中所存储的数据的一个例子。
图2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的通信控制系统的构成的方框图。
图2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的通信控制系统所进行的处理的概要的时序图。
图2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的配对阶段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29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的接收终端的第一配对值的显示例子。
图30A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的配对确认阶段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30B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的配对确认阶段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31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的配对确认应答消息中所包含的消息数据。
图32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的接收终端的阶段管理部中所存储的数据的一个例子。
图33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的接收终端的第二配对值的显示例子。
图34示出了用于接受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发送终端的第二配对值的输入的画面的一个例子。
图35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的配对确认请求消息中所包含的消息数据。
图36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的配对确认应答消息中所包含的消息数据。
图37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的发送终端的阶段管理部中所存储的数据的一个例子。
图3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3中的通信控制系统的构成的方框图。
图39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3中的配对管理表的一个例子。
图4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3中的通信控制系统所进行的处理的概要的时序图。
图4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3中的配对阶段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42示出了用于输入本发明的实施例3中的用户级别的画面的一个例子。
图43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3中的配对请求消息中所包含的消息数据。
图44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3中的配对管理表的一个例子。
图45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3中的接收终端的第一配对值的显示例子。
图46A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3中的配对确认阶段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46B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3中的配对确认阶段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47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3中的接收终端的阶段管理部所存储的数据的一个例子。
图48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3中的配对管理表的一个例子。
图49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3中的发送终端的阶段管理部中所存储的数据的一个例子。
图50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3中的发送终端的第二配对值的显示例子。
图51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3中的阶段管理表的一个例子。
图52是示出本发明的变形例中的通信控制系统的构成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并且,以下所说明的各个实施例均示出了本发明的优选的一个具体例子。即,以下的实施例中所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设置以及连接形态、步骤、步骤的顺序等均是本发明的一个例子,本发明并非受这些所限。本发明以权利要求书为基准而被确定。因此,以下的实施例中的构成要素中的,示出本发明的最上位概念的独立权利要求中没有记载的构成要素,在实现本发明的课题时并非是不需要的,在此仅以构成最佳形态的构成要素来说明。
(实施例1)
图3A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通信控制系统300的构成的方框图。并且,图3B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配对服务器313的详细构成的方框图。
如图3A所示,通信控制系统300具备:发送终端301、接收终端307、以及配对服务器313,该配对服务器313例如经由网络等与发送终端301以及接收终端307连接。
发送终端301相当于第二通信装置,保持有照片等内容。发送终端301具备:配对值输入部302、配对值显示部303、终端ID保持部304、通信部305、以及阶段管理部306。
接收终端307相当于第一通信装置,从发送终端301接收照片等内容,并进行显示。接收终端307具备:通信部308、阶段管理部309、配对值输入部310、配对值显示部311、以及终端ID保持部312。
配对服务器313相当于服务器装置,对发送终端301和被允许接收从发送终端301发送来的内容的接收终端进行配对。配对服务器313具备:配对管理部314、阶段管理部315、通信部316、以及配对值生成部317。
对构成发送终端301的各个构成部进行说明。
配对值输入部302从操作发送终端301的发送者接受第一配对值的输入。具体而言,配对值输入部302例如是键盘、触摸屏、或者是以遥控器等来实现的输入电路。
并且,配对是指,为了对发送照片等内容的发送终端301与接收内容的接收终端307这两台终端之间的通信进行控制,而使发送终端301与接收终端307相关联。在本实施例中,配对也具有限定于仅在相互关联的两台终端之间进行内容的收发之意。即,在本实施例中,被配对的结果是,使内容在两台终端之间共享。
并且,第一配对值是第一配对标识符的一个例子,是从操作接收终端307的接收者通知来的数字串。在第一配对值的通知中通常采用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日常使用的通知方法。通知方法例如有电话、电子邮件、短信等。通过配对值输入部302而被输入的第一配对值被显示在配对值显示部303。并且,第一配对标识符也可以不必是第一配对值这种数字串,例如也可以包含文字或符号等。
配对值显示部303例如是液晶触摸屏显示器等。配对值显示部303显示由发送者通过配对值输入部302输入的第一配对值。并且,配对值显示部303显示通过通信部305从配对服务器313接收的第二配对值。
第二配对值是第二配对标识符的一个例子,是从配对服务器313接收的数字串。并且,第二配对标识符也可以不必是第二配对值这种数字串,例如也可以包含文字或符号等。
终端ID保持部304是以保持终端固有的ID的闪存等来实现的存储电路。终端ID有在从出厂时被写入到ID保持部304的情况以及通过通信部305并经由网络在出厂后被写入的情况。
通信部305是以与配对服务器313进行配对值或终端ID的通信的网络接口等来实现的通信电路。
阶段管理部306管理通信阶段。并且,通信阶段中包括配对阶段和配对确认阶段,在配对阶段中,一边进行与配对服务器313的消息通信,一边使发送终端301与接收终端307相关联,在配对确认阶段中对相关联进行确定。在本实施例中,配对服务器313在配对阶段中,使发送终端301与接收终端307相关联,接着,在配对确认阶段中,确认在配对阶段中建立的相关联是否有误,从而确定没有错误的配对。
图4是示出发送终端301的阶段管理部306所存储的数据的一个例子。在图4中,管理ID401是用于识别通信阶段、第一配对值以及第二配对值的组的标识符。
通信阶段402示出当前的通信阶段是配对阶段以及配对确认阶段的哪个阶段。在此,在配对阶段的情况下,将“1”存储到通信阶段402,在配对确认阶段的情况下,将“2”存储到通信阶段402。并且,该值仅为一个例子,只要是能够识别两个阶段不论采用怎样的值都可以。
在第一配对值403中存放有从操作接收终端307的接收者通知来的第一配对值,并且该第一配对值是由配对值输入部302接受的。在第二配对值404中存放有从配对服务器313接收的第二配对值。
接着,对构成接收终端307的各个构成部进行说明。
通信部308是以与配对服务器313进行配对值或终端ID的通信的网络接口等来实现的通信电路。
阶段管理部309管理通信阶段。阶段管理部309所进行的详细处理待后述。
图5示出了接收终端307的阶段管理部309所存储的数据的一个例子。在图5中,管理ID501是用于识别通信阶段、第一配对值以及第二配对值的组的标识符。通信阶段502示出当前的通信阶段是配对阶段以及配对确认阶段的哪个阶段。在此,在配对阶段的情况下,将“1”存储到通信阶段502,在配对确认阶段的情况下,将“2”存储到通信阶段502。并且,该值仅为一个例子,只要是能够识别两个阶段不论采用怎样的值都可以。在第一配对值503中存放有从配对服务器313接收的第一配对值。在第二配对值504中存放有从操作发送终端301的接收者通知来的、从配对值输入部310输入的第二配对值。
配对值输入部310从操作接收终端307的接收者接受第二配对值的输入。具体而言,配对值输入部310例如是键盘、触摸屏、或者以遥控器等实现的输入电路。
第二配对值是第二配对标识符的一个例子,是从操作发送终端301的接收者通知来的数字串。在第二配对值的通知中通常采用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日常使用的通知方法。通知方法例如有电话、电子邮件、短信等。通过配对值输入部310而被输入的第二配对值被显示在配对值显示部311。
配对值显示部311例如是液晶触摸屏显示器等。配对值显示部311显示由接收者通过配对值输入部310输入的第二配对值。并且,配对值显示部311显示通过通信部308从配对服务器313接收的第一配对值。
终端ID保持部312是以保持终端固有的ID的闪存等来实现的存储电路。终端ID有在从出厂时被写入到ID保持部312的情况以及通过通信部308并经由网络在出厂后被写入的情况。
并且,对构成配对服务器313的各个构成部进行说明。
配对管理部314相当于用于存储第一配对值和第二配对值的存储部,例如是HDD(HardDiskDrive:硬盘驱动器)等存储装置。配对管理部314中存储有配对管理表314a,该配对管理表314a被用于对发送终端301与被允许接收从发送终端301发送来的内容的接收终端307进行配对中。
图6示出了配对管理部314所存储的配对管理表314a的一个例子。如图6所示,在配对管理表314a中包含有:接收终端ID601、发送终端ID602、通信阶段603、第二配对值604以及第二配对值605。
在接收终端ID601中存放有通过通信部316从接收终端307接收的接收终端307的终端ID。在发送终端ID602中存放有通过通信部316从发送终端301接收的发送终端301的终端ID。通信阶段603示出当前的通信阶段是配对阶段以及配对确认阶段的哪个阶段。在此,在配对阶段的情况下,将“1”存储到通信阶段603,在配对确认阶段的情况下,将“2”存储到通信阶段603。在第一配对值604中存放有由配对值生成部317生成的、由通信部316向接收终端307发送的第一配对值。在第二配对值605中存放有由配对值生成部317生成的、由通信部316向发送终端301发送的第一配对值。并且,图6的空栏表示还未存放值。
并且,配对管理部314也可以不必将第一配对值和第二配对值存储到像配对管理表314a这样的表中。即,配对管理部314只要能够使第一配对值和第二配对值对应起来存储,不论怎样的形式都可以存储第一配对值和第二配对值。
阶段管理部315是用于管理通信阶段的电子电路。如图3B所示,阶段管理部315具备:第一存放部315a、第二存放部315b、第一判断部315c、第二判断部315d、配对部315e。对于各个构成部的详细待后述。
通信部316是以与发送终端301以及接收终端307进行配对值或终端ID的通信的网络接口等来实现的通信电路。如图3B所示,通信部316具备第一发送部316a和第二发送部316b。对于各个构成部的详细待后述。
配对值生成部317是随机数生成电路,该随机数生成电路生成向接收终端307或发送终端301发送的第一配对值或第二配对值。如图3B所示,配对值生成部317具备第一生成部317a和第二生成部317b。各个构成部的详细待后述。
接着,对具有以上这种构成的通信控制系统300中的各个工作进行具体说明。
图7是用于说明本实施例1中的通信控制系统300所进行的处理的概要的时序图。具体而言,图7示出了对共享内容的终端同伴进行关联的配对处理中的通信数据的移动。
配对处理由配对阶段(步骤S701)和配对确认阶段(步骤S702)构成。在配对阶段开始时,图4所示的发送终端301所管理的管理数据以及图5所示的接收终端307所管理的管理数据不存在。并且,在图6所示的配对服务器313所存储的配对管理表314a中,不存在发送终端301与接收终端307相关联的数据。
在这种状态下,首先,接收终端307的通信部308将配对请求消息发送给配对服务器313,该配对请求消息请求生成第一配对值(步骤S711)。该配对请求消息相当于第一请求。
在此,配对服务器313的第一生成部317a生成第一配对值。并且,配对服务器313的第一存放部315a将被生成的第一配对值存放到配对管理表314a。并且,配对服务器313的第一发送部316a将包含有被生成的第一配对值的配对应答消息发送给接收终端307(步骤S712)。
操作接收终端307的接收者利用电话等通知方法,将接收终端307接收的第一配对值通知给操作发送终端301的发送者(步骤S713)。
接着,发送终端301的通知部305将配对确认请求消息发送给配对服务器313,该配对确认请求消息是指,请求生成第二配对值(步骤S721)。该配对确认请求消息相当于第二请求,包含从接收者通知来的第一配对值。
在此,配对服务器313的第二生成部317b生成第二配对值。并且,配对服务器313的第二存放部315b将生成的第二配对值与第一配对值对应起来,存放到配对管理表314a。并且,配对服务器313的第二发送部316b将包含被生成的第二配对值的配对确认应答消息发送给发送终端301(步骤S722)。
操作发送终端301的发送者利用电话等通知方法,将发送终端301接收的第二配对值通知给操作接收终端307的接收者(步骤S723)。接收终端307的通信部308将配对确定请求消息发送给配对服务器313,该配对确定请求消息是指,请求发送终端301与接收终端307进行配对(步骤S724)。该配对确定请求消息相当于第三请求,包含第一配对值和第二配对值。
最后,配对服务器313的配对部315e将发送终端301与接收终端307进行配对,将包含发送终端301的标识符的配对确认应答消息发送给接收终端307(步骤S725)。
这样,在配对阶段(步骤S701)结束时不使配对结束,在配对确认阶段(步骤S702)结束时使配对结束。
图8是示出配对阶段处理的流程图。参照图8对配对阶段的各种处理进行说明。
(步骤S801)
根据接收者的指示,接收终端307对配对服务器313发送配对请求消息(第一请求)。以下,对具体的配对请求消息发送处理进行说明。
图9示出了配对请求消息中所包含的消息数据。配对请求消息901包含消息标识符902、版本903、以及接收终端ID904,以作为消息数据。
消息标识符902是用于识别配对服务器313和接收终端307收发消息的消息数据。
版本903是用于识别配对请求消息的版本编号的消息数据。通过系统的扩展,向被包含在消息中的消息数据添加或删除等变更被执行时,版本编号被增加。配对服务器和终端对消息中所包含的版本编号的值与自身所支持的版本编号进行比较,从而判别该消息是否能够处理。
接收终端ID904是示出接收终端307的终端ID的消息数据,该接收终端307是发送配对请求消息的终端。
接收者从接收终端307的菜单画面中选择“共享设定(接收)”这一菜单。在“共享设定(接收)”这一菜单的选择被执行时,接收终端307的阶段管理部309生成这样的配对请求消息901。阶段管理部309在生成配对请求消息901之时,分别进行以下的设定,即:将表示配对请求消息的“0001”设定到消息标识符902,将表示初始版本的“0100”设定到版本903,将表示终端ID保持部312中所保持的终端ID设定到接收终端ID904。之后,阶段管理部309将生成的配对请求消息901通过通信部308发送给配对服务器313。
(步骤S802)
配对服务器313的第一生成部317a在从接收终端307接收了配对请求消息901之时,生成第一配对值。第一配对值例如是随机数,最好是作为第一配对值没有被存放在配对管理表314a中的新的值。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配对值设定为“123456789”。
(步骤S803)
第一存放部315a将阶段编号、接收的配对请求消息901中所包含的接收终端ID以及在步骤S802生成的第一配对值彼此对应起来,存放到配对管理表314a。阶段编号中被存放有表示配对阶段的“1”。
图10示出了步骤S803结束时的配对管理表314a的一个例子。在图10中,发送终端ID、以及第二配对值还未设定,因此为空栏。
(步骤S804)
第一发送部316a向接收终端307发送配对应答消息。配对应答消息中包含有在步骤S802生成第一配对值。以下,对具体的配对应答消息的发送处理进行说明。
图11示出了配对应答消息中所包含的消息数据。配对应答消息1101包含消息标识符1102、版本1103、配对值1104,以作为消息数据。
消息标识符1102是用于识别配对服务器313和接收终端307进行收发的消息的消息数据。版本1103是用于识别配对应答消息的版本编号的消息数据。配对值1104是示出在步骤S802生成的第一配对值的消息数据。
阶段管理部315生成这样的配对应答消息1101。阶段管理部315在生成配对应答消息1101之时,分别进行以下的设定,即:将表示配对应答消息的“0002”设定到消息标识符1102,将表示初始版本的“0100”设定到版本1103,将表示在步骤S802生成的第一配对值“123456789”设定到配对值1104。之后,第一发送部316a将生成的配对应答消息1101发送给接收终端307。
(步骤S805)
接收终端307的通信部308从配对服务器313中接收配对应答消息。之后,阶段管理部309保持接收的消息中所包含的第一配对值。
图12示出了阶段管理部309所存储的数据的一个例子。在图12中,由于第二配对值还没有通知因此是空栏。
(步骤S806)
阶段管理部309将接收的配对应答消息中所包含的第一配对值,显示在接收终端307的配对值显示部311。图13示出了第一配对值的显示例子。操作接收终端307的接收者,将由配对值显示部311显示的第一配对值通知给发送者。在第一配对值的通知中,只要采用发送者和接收之间日常所利通的通知方法即可。通知方法例如有电话、电子邮件、短信等。
配对阶段的处理的说明到此为止。
接着,参照图14A以及图14B对配对确认阶段的处理进行说明。
图14A以及图14B是示出配对确认阶段的处理的流程图。
(步骤A1401)
发送者将从接收者通知来的第一配对值输入到发送终端301。在进行第一配对值的输入时,发送者从发送终端301所显示的菜单中选择“共享设定(发送)”。在“共享设定(发送)”菜单的选择被执行时,配对值输入部302显示配对值输入接受画面,并接受第一配对值的输入。
图15示出了用于接受第一配对值的输入的画面的一个例子。之后,发送终端301的阶段管理部306保持被输入的第一配对值。
图16示出了阶段管理部309所存储的数据的一个例子。在图16中由于第二配对值还未通知因此为空栏。
(步骤S1402)
在第一配对值的输入结束后,发送终端301对配对服务器313发送配对确认请求消息(第二请求)。以下,对具体的配对确认请求消息的发送处理进行说明。
图17示出了配对确认请求消息中所包含的消息数据。配对确认请求消息1701包含消息标识符1702、版本1703、发送终端ID1704,以作为消息数据。
消息标识符1702是用于识别配对服务器313和发送终端301所收发的消息的消息数据。版本1703是用于识别配对确认请求消息的版本编号的消息数据。发送终端ID1704表示发送终端301的终端ID的消息数据,该发送终端301是发送配对确认请求消息的终端。配对值1705是示出在步骤S1401输入的第一配对值的消息数据。
阶段管理部306生成这样的配对确认请求消息1701。阶段管理部306在生成配对确认请求消息1701之时,分别进行以下设定,即:将表示配对请求消息的“0003”设定到消息标识符1702,将表示初始版本的“0100”设定到版本1703,将终端ID保持部304中所保持的终端ID设定到发送终端ID1704,将在步骤S1401通过配对值输入部302被输入的第一配对值设定到配对值1705。之后,阶段管理部306将生成的配对确认请求消息1701通过通信部305发送给配对服务器313。
(步骤S1403)
配对服务器313的通信部316从发送终端301接收配对确认请求消息1701。之后,第一判断部315c从配对管理部314中所存储的配对管理表314a中,检索接收的配对确认请求消息中所包含的第一配对值。检索的结果是,在配对确认请求消息中所包含的第一配对值被存放在配对管理表314a的情况下(步骤S1403的“是”),配对服务器313下一个执行步骤S1404的处理。并且,在配对确认请求消息中所包含的第一配对值没有被存在在配对管理表314a的情况下(步骤S1403的“否”),配对服务器313下一个执行步骤S1408的处理。
(步骤S1404)
在配对确认请求消息中所包含的第一配对值被存放在配对管理表314a的情况下(步骤S1403的“是”),第一判断部315c进一步参照配对管理表314a,判断配对确认请求消息中所包含的第一配对值所对应的通信阶段是否为配对阶段。
在通信阶段为配对阶段的情况下,第二配对值还未被存放在配对管理表314a。因此,第一判断部315c通过判断通信阶段是否为配对阶段,从而判断是否与配对确认请求消息中所包含的第一配对值相对应,将第二配对值存放到配对管理表314a中。
该通信阶段的确认能够确认被存放到配对管理表314a的通信阶段中的值。即,在通信阶段的值为“1”的情况下(步骤S1404的“是”),配对服务器313下一个执行步骤S1405的处理。并且,在通信阶段的值“2”的情况下(步骤S1404的“否”),配对服务器313下一个执行步骤S1408的处理。
(步骤S1405)
在配对确认请求消息中所包含的第一配对值所对应的通信阶段为配对阶段的情况下(步骤S1404的“是”),第二生成部317b生成第二配对值。即,在判断为配对确认请求消息中所包含的第一配对值所对应的第二配对值为还未被存放在配对管理表314a的情况下,第二生成部317b生成第二配对值。第二配对值例如是随机数,最好是作为第二配对值还未被存放到配对管理表314a的新的值。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将第二配对值设定为“3”。
(步骤S1406)
第二存放部315b将接收的配对确认请求消息1701中所包含的发送终端ID以及在步骤S1405生成的第二配对值与第一配对值对应起来,存放到配对管理表314a。此时,第二存放部315b将阶段编号从表示配对阶段的“1”替换为表示配对确认阶段的“2”。
图18示出了在步骤S1406结束时的配对管理表314a的一个例子。
(步骤S1407)
第二发送部316b对发送终端301发送配对确认应答消息。以下对具体的配对确认应答消息的发送处理进行说明。
图19示出了配对确认应答消息中所包含的消息数据。配对确认应答消息1901中包含消息标识符1902、版本1903、接收终端ID1904、以及配对值1905,以作为消息数据。
消息标识符1902是用于识别配对服务器313和发送终端301所收发的消息的消息数据。版本1903是用于识别配对确认应答消息的版本编号的消息数据。接收终端ID1904是示出接收终端ID的值的消息数据,该接收终端ID的值是在步骤S1403检索的终端ID与配对值对应起来而被管理的。配对值1905是示出在步骤S1405生成的第二配对值的消息数据。
阶段管理部315生成这样的配对确认应答消息1901。阶段管理部315在生成配对确认应答消息1901之时,分别进行以下的设定,即:将表示配对确认应答消息的“0004”设定到消息标识符1902,将表示初始版本的“0100”设定到版本1903,将对应的接收终端的ID(在图18的例子中为“112233EEFF”)设定到接收终端ID1904,将在步骤S1405生成的第二配对值“3”设定到配对值1905。之后,第二发送部316b将生成的配对确认应答消息1901发送给发送终端301。
(步骤S1408)
在配对确认请求消息中所包含的第一配对值没有被存放到配对管理表314a的情况下(步骤S1403的“否”),或者,在配对确认请求消息中所包含的第一配对值所对应的通信阶段不是配对阶段的情况下(步骤S1404的“否”),配对服务器313的第二发送部316b对发送终端301发送错误消息。即,第二生成部317b不生成第二配对值。以下对具体的错误消息的发送处理进行说明。
图20示出了错误消息中所包含的消息数据。错误消息2001包含消息标识符2002、版本2003以及错误代码2004,以作为消息数据。消息标识符2002是用于识别配对服务器313和发送终端301所收发的消息的消息数据。版本2003是用于识别错误消息的版本编号的消息数据。错误代码2004是示出错误内容的消息数据,例如是数值数据。
配对服务器313的阶段管理部315生成这样的错误消息2001。阶段管理部315在生成错误消息2001时进行以下的设定,即,将表示错误消息的“FFFF”设定到消息标识符2002,将表示初始版本的“0100”设定到版本2003,将错误代码设定到错误代码2004。
错误代码如以下所示。在步骤S1403不存在数据的情况下设定为“0001”,在步骤S1404的通信阶段的值不同的情况下(在为配对确认阶段的情况下)设定为“0002”。之后,第二发送部316b将生成的错误消息2001发送给发送终端301。
(步骤S1409)
发送终端301的通信部305从配对服务器313接收消息。之后,阶段管理部306判别接收的消息。在接收的消息中所包含的消息标识符为表示配对确认应答消息的“0004”的情况下(步骤S1409的“是”),发送终端301下一个进行步骤S1410的处理。并且,在接收的消息中所包含的消息标识符为表示错误消息的“FFFF”的情况下(步骤S1409的“否”),发送终端301下一个执行步骤S1411的处理。并且,在接收的消息中所包含的消息标识符为“0004”以及“FFFF”以外的情况下(步骤S1409的“否”),发送终端301下一个也仍然执行步骤S1411的处理。
(步骤S1410)
阶段管理部306保持接收的配对确认应答消息中所包含的第二配对值。图21示出了阶段管理部306所存储的数据的一个例子。之后,阶段管理部306将第二配对值显示在发送终端301的配对值显示部303。
图22示出了第二配对值的显示例子。操作发送终端301的发送者将通过配对值显示部303显示的第二配对值通知给接收者。在第二配对值的通知中通常采用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日常使用的通知方法。通知方法例如有电话、电子邮件、短信等。
(步骤S1411)
阶段管理部306将处理错误显示在画面,并删除与存储的配对有关的数据。之后,操作发送终端301的发送者将错误这一消息通知给接收者。在进行通知中通常采用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日常使用的通知方法。通知方法例如有电话、电子邮件、短信等。
(步骤S1412)
接收者通过配对值输入部310,将从发送者通知来的第二配对值输入到接收终端307。第二配对值的输入在图13所示的画面上被执行。接收者在从发送者接受到错误这一通知的情况下,选择取消,再次从头开始共享的设定。在取消被选择了的情况下,接收终端307的阶段管理部309删除与存储的配对有关的数据。
(步骤S1413)
第二配对值被输入后,接收终端307的通信部308对配对服务器313发送配对确定请求消息(第三请求)。以下对具体的配对确定请求消息的发送处理进行说明。
图23示出了配对确定请求信息中所包含的消息数据。配对确定请求消息2301包含消息标识符2302、版本2303、接收终端ID2304、第一配对值2305、以及第二配对值2306,以作为消息数据。
消息标识符2302是用于识别配对服务器313和接收终端307进行收发的消息的消息数据。版本2303是用于识别配对请求消息的版本编号的消息数据。接收终端ID2304是表示接收终端307的终端ID的消息数据,该接收终端307是发送配对确认请求消息的终端。第一配对值2305是表示第一配对值的消息数据。第二配对值2306是表示第二配对值的消息数据。
接收终端307的阶段管理部309生成这样的配对确定请求消息2301。阶段管理部309在生成配对确定请求消息2301时进行以下的设定,即,将表示配对确定请求消息的“0005”设定到消息标识符2302,将表示初始版本的“0100”设定到版本2303,将被保持在终端ID保持部312中的终端ID设定到接收终端ID2304,将阶段管理部309所存储的第一配对值设定到第一配对值2305,将在步骤S1411被输入的第二配对值设定到第二配对值2306。之后,通信部308将生成的配对确定请求消息2301发送到配对服务器313。
并且,是否能够进行该配对确定请求消息的发送由阶段管理部309来管理。即,阶段管理部309在通知部308将配对确定请求消息发送给配对服务器313之前,判断该配对确定请求消息中所包含的第一配对值是否已经由配对服务器313接收。在此,在该第一配对值还没有被配对服务器313接收的情况下,阶段管理部309禁止通信部308将包含该第一配对值的配对确定请求消息发送给配对服务器313。
这样,接收终端307能够防止将包含有配对服务器313没有接收的第一配对值的配对确定请求消息,发送给配对服务器313。即,由于能过防止由于错误的顺序而将配对确定请求消息发送给配对服务器313,因此,能够更准确地对发送终端301与接收终端307进行配对。
(步骤S1414)
配对服务器313的通信部316从接收终端307接收配对确定请求消息2301。将接收的消息中所包含的终端ID设定为ID(R),将第一配对值设定为P1(R),将第二配对值设定为P2(R)。之后,第二判断部315d从配对管理表314a中检索ID(R)、P1(R)、P2(R)的组。在检索的结果为,ID(R)、P1(R)、P2(R)的组被存放在配对管理表314a的情况下(步骤S1414的“是”),配对服务器313下一个执行步骤S1415的处理。另外,在ID(R)、P1(R)、P2(R)的组没有被存放在配对管理表314a的情况下(步骤S1414的“否”),配对服务器313下一个执行步骤S1416的处理。
更具体而言,配对管理表314a中即使分别存放有ID(R)、P1(R)、以及P2(R),而没有作为组被管理,在单独被存放的情况下视为数据不存在。
即,第二判断部315d判断ID(R)、P1(R)、P2(R)是否彼此被对应地存放在配对管理表314a中。也就是说,第二判断部315d在判断配对确定请求消息中的第一配对值与第二配对值是否被对应起来存放在配对管理表314a中的同时,还判断配对确定请求消息的发送源是否为接收终端307。
(步骤S1415)
配对部315e在从接收终端307,接收了包含在配对管理表314a中彼此对应地被存放的第一配对值和第二配对值的配对确定请求消息的情况下(步骤S1414的“是”),对接收终端307与发送终端301进行配对。例如,配对部315e通过将配对管理表314a的通信阶段的值替换为表示配对确定的值(例如“3”),从而对接收终端307与发送终端301进行配对。
并且,配对部315e利用通信部316,将配对确定应答消息发送到接收终端307。以下对具体的配对确定应答消息的发送处理进行说明。
图24示出了配对确定应答消息中所包含的消息数据。配对确定应答消息2401包含消息标识符2402、版本2403、以及发送终端ID2404,以作为消息数据。
消息标识符2402是用于识别配对服务器313和接收终端307进行收发的消息的消息数据。版本2403是用于识别配对应答消息的版本编号的消息数据。发送终端ID2404是示出与接收终端307配对的发送终端301的终端ID的消息数据。
配对部315e生成这样的配对确定应答消息2401。配对部315e在生成配对确定应答消息2401时进行以下的设定,即,将表示配对确定应答消息的“0006”设定到消息标识符2402,将表示初始版本的“0100”设定到版本2403,将与接收终端307配对的发送终端301的终端ID(图18的例子中为“12345ABCDE”)设定到发送终端ID2404。之后,通信部316将生成的配对确定应答消息2401发送给接收终端307。
(步骤S1416)
在配对确定请求消息中所包含的第一配对值、第二配对值以及终端ID没有彼此对应地被存放在配对管理表314a的情况下(步骤S1414的“否”),配对部315e利用通信部316将错误消息发送给接收终端307。即,配对部315e不对发送终端301与接收终端307进行配对。以下对具体的错误消息的发送处理进行说明。
在此被发送的错误消息中所包含的消息数据与图20所示的错误消息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配对部315e生成错误消息2001。配对部315e在生成错误消息2001时进行以下的设定,即,将表示错误消息的“FFFF”设定到消息标识符2002,将表示初始版本的“0100”设定到版本2003,将错误代码设定到错误代码2004。错误代码被设定为“0003”。之后,通信部316将生成的错误消息2001发送给接收终端307。
(步骤S1417)
接收终端307的通信部308从配对服务器313接收消息。之后,阶段管理部309判别接收的消息。在此,在接收消息中所包含的消息标识符为表示配对确定应答消息的“0006”的情况下(步骤S1417的“是”),接收终端307下一个执行步骤S1418的处理。另外,在接收消息中所包含的消息标识符为表示错误消息的“FFFF”的情况下(步骤S1417的“否”),接收终端307下一个执行步骤S1419的处理。并且,在接收消息中所包含的消息标识符为“0004”以及“FFFF”以外的情况下(步骤S1417的“否”),接收终端307也仍然执行下一个的步骤S1419的处理。
(步骤S1418)
阶段管理部309保持接收的配对确认应答消息中所包含的发送终端ID。图25示出了阶段管理部309所存储的数据的一个例子。之后,阶段管理部309将共享设定结束这一消息显示在画面。
(步骤S1419)
阶段管理部309将处理错误这一消息显示在画面,删除与存储的配对有关的数据。
对配对确认阶段的处理的说明到此结束。
在上述的处理中,发送终端301和接收终端307被配对。在本实施例中,接收终端307能够获得发送终端301的终端ID(发送终端ID)。因此,在此之后,接收终端307通过利用发送终端ID,能够使发送终端301所保持的照片以及影像等内容与发送终端301共享。
并且,发送终端301和接收终端307只要利用配对结果,不论与怎样的内容共享都可以。例如,配对服务器313可以参照配对管理表314a,来控制发送终端301与接收终端307之间的通信,以使从发送终端301接收的照片等内容被转送到接收终端307。并且,配对服务器313参照配对管理表314a,来将发送终端301与接收终端307之间的通信控制为,接收终端307能够下载从发送终端301加载的照片等内容。
如以上所述,通过本实施例所涉及的通信控制系统300,在包含第一配对值和第二配对值的配对确定请求消息被发送到配对服务器313的情况下,发送终端301与接收终端307相配对。因此,在第一配对值以及第二配对值中的一方被误发送到配对服务器313的情况下,发送终端301和接收终端307则不会相配对,发送终端301或接收终端307不会与本来不应该配对的其他的终端配对。
并且,通过本实施例所涉及的通信控制系统300,在从接收终端307接收配对请求消息,并从发送终端301接收配对确认请求消息的情况下,发送终端301与接收终端307相配对。并且,被发送到接收终端307的第一配对值必须要包含在配对确认请求消息中。即,通过发送终端301和接收终端307的配合工作,发送终端301与接收终端307相配对。因此,发送终端301或接收终端307能够控制不与具有恶意的用户所操作的其他的终端进行配对。
尤其是,在本实施例中,由配对服务器313生成的第一配对值与第二配对值被发送到彼此不同的终端(发送终端301以及接收终端307)。即,为了进行配对,发送终端301与接收终端307的配合工作的必要性较高。因此,发送终端301或接收终端307能够进一步抑制与具有恶意的用户所操作的其他终端的配对。
并且,通过本实施例所涉及的通信控制系统300,在判断为第二配对值没有与配对确认请求消息中所包含的第一配对值对应地被存放到配对管理表314a的情况下,生成第二配对值。因此,在第二配对值生成之后,在从本来不应该配对的其他的终端接收了配对确认请求消息的情况下,能够防止第二配对值被再次生成。因此,在具有恶意的用户所操作的其他的终端发送了配对确认请求消息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发送终端301或接收终端307与该其他的终端进行配对。
并且,通过本实施例所涉及的通信控制系统300,配对确定请求消息的发送源被判断为是接收终端307的情况下,使发送终端301与接收终端307配对。即,即使其他的终端伪装成发送终端301,若没有接收终端307的配合,最终是不能被配对的。因此,能够抑制发送终端301或接收终端307与具有恶意的用户所操作的其他的终端进行配对。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1415至S1419中,配对部315e虽然将配对确定应答消息或错误消息发送到了接收终端307,不过也可以发送到发送终端301,也可以发送给接收终端307和发送终端301双方。据此,配对结果能够通知到发送终端301以及接收终端307的一方的终端或者双方的终端。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发送终端301也可以进行步骤S1413至S1419所示的配对确定请求消息的发送处理以及配对确定应答消息或错误消息的接收处理。据此,能够将配对结果通知给发送终端301。
(实施例2)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2进行说明。
图2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的通信控制系统300的构成的方框图。在图26中对于与图3A相同的构成要素采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图26所示的方框图是图3A所示的方框图中除去配对值显示部303以及配对值输入部310的部分。
图2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的通信控制系统所进行的处理的概要的时序图。具体而言,图27示出了对共享内容的终端同伴建立关联的配对处理中的被进行了通信的数据的流程。配对处理由配对阶段(步骤S2701)和配对确认阶段(步骤2702)构成。
配对阶段(步骤S2701)中所包含的步骤S2711至S2713的处理由于与图7所示的步骤S711至S713的处理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配对确认阶段(步骤S2702)中,发送终端301的通信部305将配对确认请求消息发送给配对服务器313,该配对确认请求消息是,请求生成第二配对值的消息(步骤S2721)。该配对确认请求消息相当于第二请求,包含被通知来的第一配对值。
在此,配对服务器313的第二生成部317b生成第二配对值。并且,配对服务器313的第二存放部315b将生成的第二配对值与第一配对值对应起来,存放到配对管理表314a。并且,配对服务器313的第二发送部316b将包含被生成的第二配对值的配对确认应答消息发送给接收终端307(步骤S2722)。
操作接收终端307的接收者利用电话等通知方法,将接收终端307接收的第二配对值通知给操作发送终端301的发送者(步骤S2723)。发送终端301的通信部305将配对确定请求消息发送给配对服务器313,该配对确定请求消息是指,请求发送终端301与接收终端307进行配对(步骤S2724)。该配对确定请求消息相当于第三请求,包含第一配对值和第二配对值。
最后,配对服务器313的配对部315e将发送终端301与接收终端307进行配对,将包含接收终端307的标识符的配对确认应答消息发送给发送终端301(步骤S2725)。
这样,在配对阶段(S2701)结束时不使配对结束,在配对确认阶段(S2702)结束时使配对结束。
图28是示出配对阶段的处理的流程图。在图28中,步骤S2801至S2805与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步骤S801至S805的处理相同。
(步骤S2806)
阶段管理部309将接收的配对应答消息中所包含的第一配对值显示在接收终端307的配对值显示部311。图29示出了第一配对值的显示例子。操作接收终端307的接收者将由配对值显示部311显示的第一配对值通知给发送者。在第一配对值的通知中只要采用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日常使用的通知方法即可。通知方法例如有电话、电子邮件、短信等。
接着,参照图30A以及图30B对配对确认阶段的处理进行说明。
图30A以及图30B是示出配对确认阶段的处理的流程图。在图30A中,步骤S3001至S3006与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步骤S1401至S1406的处理相同。
(步骤S3007)
第二发送部316b将配对确认应答消息发送给接收终端307。以下对具体的配对确认应答消息的发送处理进行说明。
图31示出了配对确认应答消息中所包含的消息数据。配对确认应答消息3101包含消息标识符3102、版本3103、发送终端ID3104、以及配对值3105,以作为消息数据。
消息标识符3102是用于识别配对服务器313和接收终端307进行收发的消息的消息数据。版本3103是用于识别配对确认应答消息的版本编号的消息数据。接收终端ID3104是示出接收终端ID的值的消息数据,该接收终端ID的值是在步骤S3003检索的终端ID与配对值对应起来而被管理的。配对值3105是示出在步骤S3005生成的第二配对值的消息数据。
阶段管理部315生成这样的配对确认应答消息3101。阶段管理部315在生成配对确认应答消息3101之时,分别进行以下的设定,即:将表示配对确认应答消息的“0004”设定到消息标识符3102,将表示初始版本的“0100”设定到版本3103,将对应的发送终端的ID(在图18的例子中为“12345ABCDE”)设定到发送终端ID3104,将在步骤S3005生成的第二配对值“3”设定到配对值3105。之后,第二发送部316b将生成的配对确认应答消息3101发送给接收终端307。
(步骤S3008)
在配对确认请求消息中所包含的第一配对值没有被存放到配对管理表314a的情况下(步骤S3003的“否”),或者,在配对确认请求消息中所包含的第一配对值所对应的通信阶段不是配对阶段的情况下(步骤S3004的“否”),配对服务器313的第二发送部316b对接收终端307发送错误消息。即,第二生成部317b不生成第二配对值。以下对具体的错误消息的发送处理进行说明。
在此被发送的错误消息由于与图20所示的错误消息相同,因此省略图示以及说明。配对服务器313的阶段管理部315生成错误消息2001。阶段管理部315在生成错误消息2001时进行以下的设定,即,将表示错误消息的“FFFF”设定到消息标识符2002,将表示初始版本的“0100”设定到版本2003,将错误代码设定到错误代码2004。
错误代码如以下所示。在步骤S3003不存在数据的情况下设定为“0001”,在步骤S3004的通信阶段的值不同的情况下(在为“2”的情况下)设定为“0002”。之后,第二发送部316b将生成的错误消息2001发送给接收终端307。
(步骤S3009)
接收终端307的通信部308从配对服务器313接收消息。之后,阶段管理部309判别接收的消息。在接收消息中所包含的消息标识符为表示配对确认应答消息的“0004”的情况下(步骤S3009的“是”),发送终端307下一个进行步骤S3010的处理。并且,在接收的消息中所包含的消息标识符为表示错误消息的“FFFF”的情况下(步骤S3009的“否”),接收终端307下一个执行步骤S3011的处理。并且,在接收的消息中所包含的消息标识符为“0004”以及“FFFF”以外的情况下(步骤S3009的“否”),接收终端307下一个也仍然执行步骤S3011的处理。
(步骤S3010)
阶段管理部309保持接收的配对确认应答消息中所包含的第二配对值。图32示出了阶段管理部309所存储的数据的一个例子。之后,阶段管理部309将第二配对值显示在接收终端307的配对值显示部311。图33示出了第二配对值的显示例子。操作接收终端307的接收者将由配对值显示部311显示的第二配对值通知给发送者。在第二配对值的通知中只要采用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日常使用的通知方法即可。通知方法例如有电话、电子邮件、短信等。
(步骤S3011)
阶段管理部309将处理错误这一消息显示在画面,删除与存储的配对有关的数据。之后,操作接收终端307的接收者将错误这一消息通知给发送者。在通知中通常采用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日常使用的通知方法。通知方法例如有电话、电子邮件、短信等。
(步骤S3012)
发送者通过配对值输入部302,将从接收者通知来的第二配对值输入到发送终端301。第二配对值的输入在图34所示的画面上被执行。发送者在从接收者接收了是错误的通知的情况下,选择取消。在取消被选择了的情况下,发送终端301的阶段管理部306删除与存储的配对有关的数据。
(步骤S3013)
在第二配对值的输入之后,发送终端301的通信部305将配对确定请求消息(第三请求)发送给配对服务器313。以下对具体的配对确定请求消息的发送处理进行说明。
图35示出了配对确认请求消息中所包含的消息数据。配对确认请求消息3501包含消息标识符3502、版本3503、发送终端ID3504、第一配对值3505、以及第二配对值3506,以作为消息数据。
消息标识符3502是用于识别配对服务器313和发送终端301所收发的消息的消息数据。版本3503是用于识别配对请求消息的版本编号的消息数据。发送终端ID3504表示发送终端301的终端ID的消息数据,该发送终端301是发送配对确定请求消息的终端。第一配对值3505是示出第一配对值的消息数据。第二配对值3506是示出第二配对值的消息数据。
发送终端301的阶段管理部306生成这样的配对确认请求消息3501。阶段管理部309在生成配对确定请求消息3501时进行以下的设定,即,将表示配对确定请求消息的“0005”设定到消息标识符3502,将表示初始版本的“0100”设定到版本3503,将被保持在终端ID保持部304中的终端ID设定到发送终端ID3504,将阶段管理部306所存储的第一配对值设定到第一配对值3505,将在步骤S3011被输入的第二配对值设定到第二配对值3506。之后,通信部305将生成的配对确定请求消息3501发送给配对服务器313。
并且,是否能够进行该配对确定请求消息的发送由阶段管理部306来管理。即,阶段管理部306在通知部305将配对确定请求消息发送给配对服务器313之前,判断包含有该配对确定请求消息中所包含的第一配对值的配对确定请求消息是否已经由配对服务器313发送。在此,在包含有该第一配对值的配对确认请求消息还没有被配对服务器313发送的情况下,阶段管理部306禁止通信部305将包含有该第一配对值的配对确定请求消息发送给配对服务器313。
这样,发送终端301能够防止将包含有没有发送给配对服务器313的第一配对值的配对确定请求消息,发送给配对服务器313。即,由于能过防止由于错误的顺序而将配对确定请求消息发送给配对服务器313,因此,能够更准确地对发送终端301与接收终端307进行配对。
(步骤S3014)
配对服务器313的通信部316从发送终端301接收配对确定请求消息3501。将接收的消息中所包含的终端ID设定为ID(S),将第一配对值设定为P1(S),将第二配对值设定为P2(S)。之后,第二判断部315d从配对管理表314a中检索ID(S)、P1(S)、P2(S)的组。在检索的结果为,ID(S)、P1(S)、P2(S)的组被存放在配对管理表314a的情况下(步骤S3014的“是”),配对服务器313下一个执行步骤S3015的处理。另外,在ID(S)、P1(S)、P2(S)的组没有被存放在配对管理表314a的情况下(步骤S3014的“否”),配对服务器313下一个执行步骤S3016的处理。
更具体而言,配对管理表314a中即使分别存放有ID(S)、P1(S)、以及P2(S),而没有作为组被管理,在单独被存放的情况下视为数据不存在。
即,第二判断部315d判断是否将ID(S)、P1(S)、以及P2(S)彼此对应起来存放到配对管理表314a。也就是说,第二判断部315d进行以下的判断,即:判断是否将被包含在配对确定请求消息中的第一配对值和第二配对值彼此对应起来存放到配对管理表314a,以及判断配对确定请求消息的发送源是否为发送终端301。
(步骤S3015)
配对部315e,在接收到包含有彼此被对应地存放在配对管理表314a中的第一配对值和第二配对值的配对确定请求消息的情况下(步骤S3014的“是”),使接收终端307与发送终端301相配对。在本实施例中,配对部315e利用通信部316,将配对确定应答消息发送给发送终端301。以下对具体的配对确定应答消息的发送处理进行说明。
图36示出了配对确定应答消息中所包含的消息数据。配对确定应答消息3601包含消息标识符3602、版本3603、以及接收终端ID3604,以作为消息数据。
消息标识符3602是用于识别配对服务器313和发送终端301所收发的消息的消息数据。版本3603是用于识别配对应答消息的版本编号的消息数据。接收终端ID3604是示出与发送终端301配对的接收终端307的终端ID的消息数据。
配对部315e生成这样的配对确定应答消息3601。配对部315e在生成配对确定应答消息3601时进行以下的设定,即,将表示配对确定应答消息的“0006”设定到消息标识符3602,将表示初始版本的“0100”设定到版本3603,将确定了相关联的接收终端的终端ID(图18的例子中为“112233EEFF”)设定到发送终端ID3604。之后,通信部316将生成的配对确定应答消息3601发送给发送终端301。
(步骤S3016)
在配对确定请求消息中所包含的第一配对值、第二配对值以及终端ID没有彼此对应地被存放在配对管理表314a的情况下(步骤S3014的“否”),配对部315e利用通信部316将错误消息发送给发送终端301。即,配对部315e不对发送终端301与接收终端307进行配对。以下对具体的错误消息的发送处理进行说明。
在此被发送的错误消息中所包含的消息数据由于与图20所示的错误消息相同,因此省略图示。
配对部315e生成错误消息2001。配对部315e在生成错误消息2001时进行以下的设定,即,将表示错误消息的“FFFF”设定到消息标识符2002,将表示初始版本的“0100”设定到版本2003,将错误代码设定到错误代码2004。错误代码被设定为“0003”。之后,通信部316将生成的错误消息2001发送给发送终端301。
(步骤S3017)
发送终端301的通信部305从配对服务器313接收消息。之后,阶段管理部306判别接收的消息。在此,在接收消息中所包含的消息标识符为表示配对确定应答消息的“0006”的情况下(步骤S3017的“是”),发送终端301下一个执行步骤S3018的处理。另外,在接收消息中所包含的消息标识符为表示错误消息的“FFFF”的情况下(步骤S3017的“否”),发送终端301下一个执行步骤S3019的处理。并且,在接收消息中所包含的消息标识符为“0004”以及“FFFF”以外的情况下(步骤S3017的“否”),发送终端301也仍然执行下一个的步骤S3019的处理。
(步骤S3018)
阶段管理部306保持接收的配对确定应答消息中所包含的接收终端ID。图37示出了阶段管理部306所存储的数据的一个例子。之后,阶段管理部306将共享设定已结束之消息显示在画面。
(步骤S3019)
阶段管理部306将处理错误之消息显示在画面,并删除与存储的配对有关的数据。
综上所述,配对确认阶段的处理说明到此结束。
通过上述的处理,发送终端301与接收终端307相配对。在本实施例中,发送终端301能够获得接收终端307的终端ID(接收终端ID)。因此,在此之后,发送终端301通过利用接收终端ID,能够使发送终端301所保持的照片以及影像等内容与发送终端307共享。
如以上所述,通过本实施例所涉及的通信控制系统300,与实施例1所涉及的通信控制系统300相同,在包含有第一配对值和第二配对值的配对确定请求消息被发送到配对服务器313的情况下,发送终端301与接收终端307相配对。因此,在第一配对值以及第二配对值中的一方被误发送到配对服务器313的情况下,发送终端301和接收终端307则不会相配对,发送终端301或接收终端307不会与本来不应该配对的其他的终端配对。
并且,通过本实施例所涉及的通信控制系统300,在从接收终端307接收配对请求消息,并从发送终端301接收配对确认请求消息的情况下,发送终端301与接收终端307相配对。并且,被发送到接收终端307的第一配对值必须要包含在配对确认请求消息中。即,通过发送终端301和接收终端307的配合工作,发送终端301与接收终端307相配对。因此,发送终端301或接收终端307能够控制不与具有恶意的用户所操作的其他的终端进行配对。
尤其是,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配对服务器313而被生成的第一配对值和第二配对值双方均被发送给接收终端307。即,操作接收终端307的接收者不必将第二配对值输入给接收终端307,因此能够减轻接收者对接收终端307进行的操作。
并且,通过本实施例所涉及的通信控制系统300,配对确定请求消息的发送源被判断为是发送终端301的情况下,使发送终端301与接收终端307配对。即,发送终端301若从被发送有第二配对值的接收终端307不获得第二配对值,就不能与接收终端307相配对。因此,发送终端301或接收终端307能够控制不与具有恶意的用户所操作的其他的终端进行配对。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3015至S3019中,配对部315e虽然将配对确定应答消息或错误消息发送到了发送终端301,不过也可以发送到接收终端307,也可以发送给接收终端307和发送终端301双方。据此,配对结果能够通知到发送终端301以及接收终端307的一方的终端或者双方的终端。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接收终端307也可以进行步骤S3013至S3019所示的配对确定请求消息的发送处理以及配对确定应答消息或错误消息的接收处理。据此,能够将配对结果通知给接收终端307。
(实施例3)
接着,对本发明的实施例3进行说明。
图3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3中的通信控制系统300的构成的方框图。在图38中对于与图3A相同的构成要素采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图38所示的方框图相对于图3A所示的图,添加了用户级别输入部3801。
用户级别输入部3801从操作接收终端307的接收者,接受级别信息(以下称为“用户级别”)的输入。具体而言,用户级别输入部3801例如是以键盘、触摸屏或者遥控器等而被实现的输入电路。
并且,用户级别是表示用户利用输入装置的技能的级别。在此,用户级别表示操作接收终端307的接收者的操作技能的级别。例如,用户级别以“初级”、“中等”、“上级”这三个阶段来表示,并分别分配“1”、“2”、“3”这三个级别值。
图39示出了配对管理部314所存储的配对管理表314a的一个例子。如图39所示,配对管理表314a中包含有:接收终端ID3901、发送终端ID3902、通信阶段3903、第一配对值3904、第二配对值3905、以及用户级别3906。
并且,如图39所示,接收终端ID3901、发送终端ID3902、通信阶段3903、第一配对值3904、以及第二配对值3905,与图6所示的接收终端ID601、发送终端ID602、通信阶段603、第一配对值604、以及第二配对值605同样,因此省略说明。
用户级别3906存放通过通信部316而从接收终端307接收的用户级别值。并且,在图39中空栏表示值还未被存放。
接着,对以上这种构成的通信控制系统300中的各个工作进行具体说明。
图4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3中的通信控制系统300中的处理概要的时序图。具体而言,图40示出了将共享内容的终端同伴进行相关联的配对处理的通信数据的流程。配对处理由配对阶段(步骤S4001)和配对确认阶段(步骤S4002)构成。
首先,接收终端307的通信部308将配对请求消息发送给配对服务器313,该配对请求消息请求生成第一配对值(步骤S4011)。该配对请求消息相当于第一请求,被包含在用户级别中。
在此,配对服务器313的第一生成部317a以用户级别所示的级别越低就越增加第一配对值的复杂程度的方式,来生成第一配对值。在本实施例中,配对值的复杂程度通过配对值的位数来发生变化。即,配对值的位数越多,配对值的复杂程度就增高。
并且,配对标识符的复杂程度可以不必按照位数来发生变化。例如,配对标识符的复杂程度可以因配对标识符中所包含的文字的种类的数量来发生变化。并且,配对标识符的复杂程度也可以由位数和文字的种类的数量的组合来发生变化。
接着,配对服务器313的第一存放部315a将被生成的第一配对值存放到配对管理表314a。并且,配对服务器313的第一发送部316a将包含有被生成的第一配对值的配对应答消息发送给接收终端307(步骤S4012)。
操作接收终端307的接收者利用电话等通知方法,将接收终端307接收的第一配对值通知给操作发送终端301的发送者(步骤S4013)。
接着,发送终端301的通知部305将配对确认请求消息发送给配对服务器313,该配对确认请求消息是指,请求生成第二配对值(步骤S4021)。该配对确认请求消息相当于第二请求,包含被通知来的第一配对值。
在此,配对服务器313的第二生成部317b以在步骤S4011所接收的用户级别所示出的级别越低就越减少第二配对值的复杂程度的方式,来生成第二配对值。并且,配对服务器313的第二存放部315b将生成的第二配对值与第一配对值对应起来,存放到配对管理表314a。并且,配对服务器313的第二发送部316b将包含被生成的第二配对值的配对确认应答消息发送给发送终端301(步骤S4022)。
并且,以后的步骤S4023至S4025与图7所示的步骤S723至S725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能够按照接收者的操作技能,来变化第一配对值以及第二配对值的复杂程度。并且,与实施例1同样,在本实施例中也是在配对阶段不使配对结束,而是在配对确认阶段结束之时才使配对结束。
图41示出了配对阶段的处理的流程图。参照图41对配对阶段的处理进行说明。
(步骤S4101)
接收者利用用户级别输入部3801,输入自己的用户级别。接收者从接收终端307的菜单画面中,选择“共享设定(接收)”这一菜单。在“共享设定(接收)”这一菜单的选择被执行时,画面中显示图42所示的用户级别输入画面。用户在用户级别输入画面输入用户级别。即,用户级别输入部3801从接受者接受用户级别的输入。
(步骤S4102)
按照接受者的指示,接收终端307将配对请求消息(第一请求)发送给配对服务器313。以下对具体的配对请求消息的发送处理进行说明。
图43示出了配对请求消息中所包含的消息数据。配对请求消息4301中包含消息标识符4302、版本4303、接收终端ID4304、以及用户级别值4305,以作为消息数据。
消息标识符4302、版本4303以及接收终端ID4304与图9所示的消息标识符902、版本903、以及接收终端ID904相同,因此省略说明。用户级别值4305是示出接受者的操作技能的级别的高低的值。用户级别值4305中被设定有与由用户级别输入部3801接受的用户级别相对应的值。
接收者从接受终端307的菜单画面选择“共享设定(接收)”这一菜单。在“共享设定(接收)”这一菜单的选择被执行时,接收终端307的接管管理部309生成这样的配对请求消息4301。阶段管理部309在生成配对请求消息4301之时进行以下的设定,即:将表示配对请求消息的“0001”设定到消息标识符4302,将表示初始版本的“0100”设定到版本4303,将终端ID保持部312中所保持的终端ID设定到接收终端ID4304,将在步骤S4101中用户输入的用户级别所对应的值设定到用户级别值。之后,通信部308将生成的配对请求消息4301发送给配对服务器313。
(步骤S4103)
配对服务器313的第一生成部317a在从接收终端307接收到配对请求消息4301时,生成第一配对值。第一配对值是按照配对请求消息4301中所包含的用户级别值而被生成的。即,第一生成部317a在用户级别值为“1”(初级)的情况下,生成9位的随机数以作为第一配对值。并且,第一生成部317a在用户级别值为“2”(中等)的情况下,生成5位的随机数以作为第一配对值。并且,第一生成部317a在用户级别值位“3”(上级)的情况下,生成1位的随机数以作为第一配对值。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配对值设定为“12345”这5位随机数。
(步骤S4104)
阶段管理部315的第一存放部315a将阶段编号、接收的配对请求消息901中所包含的接收终端ID、在步骤S802生成的第一配对值、以及用户级别值彼此对应起来存放到配对管理表314a。阶段编号中存放有表示配对阶段的“1”。
图44示出了步骤S803结束时的配对管理表314a的一个例子。在图44中,发送终端ID以及第二配对值由于还没有被设定因此为空栏。
(步骤S4105至S4107)
进行与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从步骤S804到S806相同的处理。图45示出了第一配对值的显示例子。
以上,对配对阶段的处理进行的说明结束。
接着,参照图46A以及图46B对配对确认阶段的处理进行说明。
图46A以及图46B是示出配对确认阶段的处理的流程图。
(步骤S4601至S4604)
进行与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从步骤S1401至S1404相同的处理。图47示出了阶段管理部309所存储的数据的一个例子。在图47中,第二配对值由于还未被通知因此为空栏。
(步骤S4605)
第二生成部317b生成第二配对值。第二配对值是按照被存放在配对管理表314a中的用户级别值而被生成的。即,第二生成部317b在用户级别值为“1”(初级)的情况下,生成1位的随机数以作为第二配对值。并且,第二生成部317b在用户级别值为“2”(中等)的情况下,生成5位的随机数以作为第二配对值。并且,第二生成部317b在用户级别值位“3”(上级)的情况下,生成9位的随机数以作为第二配对值。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二配对值设定为“67890”这5位随机数。
(步骤S4606)
第二存放部315b将接收的配对确认请求消息1701中所包含的发送终端ID、以及在步骤S4605生成的第二配对值存储到配对管理表314a。此时,第二存放部315b将阶段编号从表示配对阶段的“1”替换为表示配对确认阶段的“2”。
图48示出了在步骤S4606结束时的配对管理表314a的一个例子。
(步骤S4607至S4619)
进行与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步骤S1407至S1419相同的处理。图49示出了阶段管理部306所存储的数据的一个例子。并且,图50示出了发送终端301的阶段管理部306将第二配对值显示在配对值显示部303的显示例子。并且,图51示出了阶段管理部309所存储的数据的一个例子。
以上,对配对确认阶段的处理进行的说明结束。
通过以上的处理,发送终端301与接收终端307相配对,在本实施例中接收终端307能够获得发送终端301的终端ID(发送终端ID)。因此,在此之后,接收终端307通过利用发送终端ID,能够使发送终端301所保持的照片以及影像等内容与发送终端301共享。
这样,通过本实施例所涉及的通信控制系统300,能够以用户级别越低就越降低第二配对值的复杂程度的方式,来生成第二配对值。因此,能够按照操作接收终端307的接收者的操作技能,来减轻该接收者对接收终端307进行操作时的负担。因此,能够抑制因接收者而误输入的第二配对值等,因此能够更确实地使发送终端301与接收终端307相配对。
并且,通过本实施例所涉及的通信控制系统300,在第二配对值的复杂程度降低的情况下,能够使第一配对值的复杂程度增加。因此,能够将第一配对值与第二配对值合在一起的配对值整体的复杂程度抑制为比所需的还要低。因此,在抑制安全性降低的同时,还能够抑制因用户而将错误的配对值输入。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4515至S4519中,配对部315e虽然将配对确定应答消息或错误消息发送到了接收终端307,不过也可以发送到发送终端301,也可以发送给接收终端307和发送终端301双方。据此,配对结果能够通知到发送终端301以及接收终端307的一方的终端或者双方的终端。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发送终端301也可以进行步骤S4513至S4519所示的配对确定请求消息的发送处理以及配对确定应答消息或错误消息的接收处理。据此,能够将配对结果通知给发送终端301。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虽然是第一配对值与第二配对值这双方的复杂程度按照用户级别而发生变化的,不过也可以按照单方的复杂程度来发生变化。
以上根据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控制系统300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非受这些实施方式所限。在不超出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在本实施例的基础上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够想到的各种变形,以及对不同的实施例中的构成要素进行的组合而构成的实施方式均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例1至3中,发送终端301与配对服务器313之间的通信,以及接收终端307与配对服务器313之间的通信也可以通过SSL(SecureSocketsLayer:安全套接层)等认证密码通信来进行。这样,发送终端301或接收终端307与配对服务器313之间的通信中的安全性得到了提高,从而能够抑制伪装的终端以及配对值的通信路径上的泄漏。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例1至3中,配对服务器313在发送配对应答消息之后的预先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接收到配对确认请求消息的情况下,也可以返还错误消息。即,第二生成部317b在发送了配对应答消息之后的预先规定的时间内接收到配对确认请求消息的情况下,也可以生成第二配对值。同样,配对服务器313在发送了配对确认应答消息之后的预先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接收到配对确定请求消息的情况下,也可以返还错误消息。即,配对部315e在发送了配对确认应答消息之后的预先规定的时间内接收到配对确定请求消息的情况下,也可以使发送终端301与接收终端307相配对。据此,能够抑制因具有恶意的用户终端的攻击等而与终端进行错误配对的情况。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例1至3中,配对服务器313也可以在出现以下的情况时对来自该出现情况的终端的消息的接收进行限制,所述情况是指:针对配对请求消息、配对确认请求消息、或配对确定请求消息的错误消息在一台终端中连续被发送的次数为预先规定的次数以上的情况。具体而言,配对服务器313对于来自该终端的消息可以一概不接受,或者在预先规定的一定期间内不接受。据此,能够抑制终端的故障或误操作、以及因具有恶意的用户终端的攻击等而使配对服务器313的通信处理负荷增加。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例1至3中,虽然第一配对值是由配对服务器313生成的,不过第一配对值也可以由接收终端307生成。在这种情况下,接收终端307也可以将生成的第一配对值发送给配对服务器313。同样,第二配对值虽然是由配对服务器313生成的,不过也可以是由发送终端301来生成第二配对值。在这种情况下,发送终端301也可以将第二配对值发送给配对服务器313。据此,能够降低在配对服务器313生成配对值时的负荷。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例1至3中,在发送终端301与接收终端307之间进行第一配对值以及第二配对值的通知的情况下,第一配对值以及第二配对值是通过发送者以及接收者而被通知的。但是,如图52所示,发送终端301也可以具备通知部5201,例如利用邮件等方式自动地将配对值通知给接收终端307。并且,接收终端307也可以具备通知部5202,例如利用邮件等自动地将配对值通知给发送终端301。在这种情况下,发送终端301的配对值输入部302以及接收终端307的配对值输入部310,也可以将由通知部5201或5202通知来的第一配对值或第二配对值作为输入来接受。同样,发送终端301的配对值显示部303以及接受终端307的配对值显示部311,也可以不必像图13或图22那样显示第一配对值或第二配对值。据此,发送者以及接受者可以不必通知第一配对值以及第二配对值,因此能够防止第一配对值以及第二配对值由发送者或接收者被误通知。并且,发送者或接收者可以不必输入配对值,因此能够抑制第一配对值以及第二配对值的误输入。并且,能够实现配对值的输入输出的简洁化,并且能够抑制配对顺序的错误。
并且,上述的实施例1至3中的配对服务器313、发送终端301或接收终端307所具备的构成要素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由一个系统LSI(LargeScaleIntegration:大规模集成电路)构成。例如,配对服务器313的阶段管理部315和配对值生成部317也可以由系统LSI来构成。
系统LSI是将多个构成部集成在一个芯片上而被制造的超多功能LSI,具体而言是包括微处理器、ROM(ReadOnlyMemory)、RAM(RandomAccessMemory)等而被构成的计算机系统。所述RAM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微处理器通过按照所述计算机程序进行工作,从而系统LSI能够实现其功能。
在此,虽然例示了系统LSI,不过根据集成度的不同,也可以称为IC、LSI、超级LSI、极超级LSI。并且,集成电路化的方法不仅限于LSI,也可以以专用电路或通用处理器来实现。在LSI制造后,也可以利用可编程的FPGA(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利用能够将LSI内部的电路单元的连接以及设定重新构建的可重装处理器。
而且,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或派生出的其他的技术,若出现了能够取代LSI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当然也可以利用这些技术来对功能块进行进行集成化。生物技术的适用等也将成为可能。
并且,本发明不仅能够作为具备这种特征的处理部的配对服务器313、发送终端301或接收终端307来实现,而且还可以作为将配对服务器313、发送终端301或接收终端307中所包含的特征性的处理部作为步骤的通信控制方法来实现。并且,也可以将通信控制方法中所包含的特征性的各个步骤作为在计算机上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来实现。并且,这样的计算机程序也可以通过CD-ROM(CompactDiscReadOnlyMemory)等计算机可读取的非暂时性的记录介质或互联网等通信网络来流通。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通信控制系统能够作为内容共享系统来发挥作用,该内容共享系统例如是能够将照片或影像等内容与朋友之间共享的系统。
符号说明
100照片共享系统
101发送终端
102接收终端
103照片共享服务器
300通信控制系统
301发送终端
302,310配对值输入部
303,311配对值显示部
304,312终端ID保持部
305,308,316通信部
306,309阶段管理部
307接收终端
313配对服务器
314配对管理部
314a配对管理表
315阶段管理部
315a第一存放部
315b第二存放部
315c第一判断部
315d第二判断部
315e配对部
316a第一发送部
316b第二发送部
317配对值生成部
317a第一生成部
317b第二生成部
3801用户级别输入部
5201,5202通知部

Claims (15)

1.一种通信控制系统,为了对第一通信装置与第二通信装置之间的通信进行控制,而使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相配对,
该通信控制系统包括:
第一通信装置;
第二通信装置;以及
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相连接的服务器装置;
所述服务器装置具备:
第一生成部,在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接收到请求生成第一配对标识符的第一请求的情况下,生成第一配对标识符;
第一发送部,将由所述第一生成部生成的所述第一配对标识符作为针对所述第一请求的应答,发送给所述第一通信装置;
第二生成部,在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接收到请求生成第二配对标识符的第二请求的情况下,生成第二配对标识符;
第二发送部,将由所述第二生成部生成的所述第二配对标识符作为针对所述第二请求的应答,发送给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以及
配对部,在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接收到请求使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相配对的第三请求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相配对;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具备:
第一取得部,取得第四配对标识符;以及
第一通信部,将所述第一请求发送给所述服务器装置,从所述服务器装置接收由所述第一生成部生成的所述第一配对标识符,以作为针对所述第一请求的应答,并将所述第三请求发送给所述服务器装置;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具备:
第二取得部,取得第三配对标识符;以及
第二通信部,将所述第二请求发送给所述服务器装置,并从所述服务器装置接收由所述第二生成部生成的所述第二配对标识符,以作为针对所述第二请求的应答;
所述第二请求包括由所述第二取得部取得的所述第三配对标识符;
所述第三请求包括由所述第一通信部接收到的所述第一配对标识符、及由所述第一取得部取得的所述第四配对标识符;
在所述第二请求中包含的所述第三配对标识符与由所述第一生成部生成的所述第一配对标识符一致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生成部生成所述第二配对标识符;
在所述第三请求中包含的所述第一配对标识符以及所述第四配对标识符与由所述第一生成部生成的所述第一配对标识符以及由所述第二生成部生成的所述第二配对标识符一致的情况下,所述配对部使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相配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系统,
所述服务器装置还具备:
第一存放部,将由所述第一生成部生成的所述第一配对标识符存放到用于存储第一配对标识符和第二配对标识符的存储部;
第二存放部,将由所述第二生成部生成的所述第二配对标识符与由所述第一生成部生成的所述第一配对标识符对应起来存放到所述存储部;以及
第一判断部,在接收到所述第二请求的情况下,判断第二配对标识符是否已与所述第二请求中所包含的第三配对标识符对应起来被存放到了所述存储部;
所述第二生成部,在被判断为第二配对标识符还未被存放到所述存储部的情况下,生成第二配对标识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系统,
所述服务器装置还具备第二判断部,该第二判断部判断所述第三请求的发送源是否为所述第一通信装置;
所述配对部,在被判断为所述第三请求的发送源为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相配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系统,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还具备:
显示部,显示所述第一通信部所接收到的所述第一配对标识符;
所述第一取得部是从用户接受所述第四配对标识符的输入的输入部;
所述第一通信部,将包含由所述显示部显示的所述第一配对标识符以及由所述输入部接受的所述第四配对标识符的所述第三请求,发送给所述服务器装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系统,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具备:
第一通知部,将所述第一通信部接收到的所述第一配对标识符通知给所述第二通信装置;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具备:
第二通知部,将所述第二通信部接收到的所述第二配对标识符通知给所述第一通信装置。
6.一种通信控制系统,为了对第一通信装置与第二通信装置之间的通信进行控制,而使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相配对,
该通信控制系统包括:
第一通信装置;
第二通信装置;以及
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相连接的服务器装置;
所述服务器装置具备:
第一生成部,在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接收到请求生成第一配对标识符的第一请求的情况下,生成第一配对标识符;
第一发送部,将由所述第一生成部生成的所述第一配对标识符作为针对所述第一请求的应答,发送给所述第一通信装置;
第二生成部,在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接收到请求生成第二配对标识符的第二请求的情况下,生成第二配对标识符;
第二发送部,将由所述第二生成部生成的所述第二配对标识符作为针对所述第二请求的应答,发送给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以及
配对部,在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接收到请求使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相配对的第三请求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相配对;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具备:
第一通信部,将所述第一请求发送给所述服务器装置,从所述服务器装置接收由所述第一生成部生成的所述第一配对标识符以及由所述第二生成部生成的所述第二配对标识符;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具备:
取得部,取得第三配对标识符以及第四配对标识符;以及
第二通信部,将所述第二请求以及所述第三请求发送给所述服务器装置;
所述第二请求包括由所述取得部取得的所述第三配对标识符;
所述第三请求包括由所述取得部取得的所述第三配对标识符以及所述第四配对标识符;
在所述第二请求中包含的所述第三配对标识符与由所述第一生成部生成的所述第一配对标识符一致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生成部生成所述第二配对标识符;
在所述第三请求中包含的所述第三配对标识符以及所述第四配对标识符与由所述第一生成部生成的所述第一配对标识符以及由所述第二生成部生成的所述第二配对标识符一致的情况下,所述配对部使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相配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控制系统,
所述服务器装置还具备第二判断部,该第二判断部判断所述第三请求的发送源是否为所述第二通信装置;
所述配对部,在被判断为所述第三请求的发送源为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相配对。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控制系统,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还具备第二管理部,该第二管理部在所述第二通信部将所述第三请求发送给所述服务器装置之前,判断包含有所述第三请求中所包含的所述第三配对标识符的第二请求是否已经被发送到所述服务器装置,在所述第二请求未被发送到所述服务器装置的情况下,禁止所述第二通信部将所述第三请求发送给所述服务器装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控制系统,
所述取得部是从用户接受所述第三配对标识符的输入以及所述第四配对标识符的输入的输入部。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控制系统,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还具备通知部,该通知部将所述第一通信部所接收到的所述第一配对标识符和所述第二配对标识符,通知给所述第二通信装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控制系统,
所述第一请求中包含有级别信息,该级别信息示出操作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用户的操作技能的级别;
所述第二生成部,以所述级别信息所示的级别越低就越降低所述第二配对标识符的复杂程度的方式,来生成所述第二配对标识符。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控制系统,
所述第一生成部,以所述级别信息所示的级别越低就越增加所述第一配对标识符的复杂程度的方式,来生成所述第一配对标识符。
13.一种服务器装置,与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相连接,并且为了控制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之间的通信,而使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相配对,该服务器装置包括:
第一生成部,在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接收到请求生成第一配对标识符的第一请求的情况下,生成第一配对标识符;
第一发送部,将由所述第一生成部生成的所述第一配对标识符作为针对所述第一请求的应答,发送给所述第一通信装置;
第二生成部,在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接收到请求生成第二配对标识符的第二请求的情况下,生成第二配对标识符;
第二发送部,将由所述第二生成部生成的所述第二配对标识符作为针对所述第二请求的应答,发送给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以及
配对部,在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接收到请求使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相配对的第三请求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相配对;
所述第二请求包括由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取得的第三配对标识符;
所述第三请求包括被发送给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第一配对标识符、及由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取得的第四配对标识符;
在所述第二请求中包含的所述第三配对标识符与由所述第一生成部生成的所述第一配对标识符一致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生成部生成所述第二配对标识符;
在所述第三请求中包含的所述第一配对标识符以及所述第四配对标识符与由所述第一生成部生成的所述第一配对标识符以及由所述第二生成部生成的所述第二配对标识符一致的情况下,所述配对部使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相配对。
14.一种通信装置,通过服务器装置与其他的通信装置相配对,该通信装置包括:
取得部,取得第三配对标识符;
通信部,将请求生成第二配对标识符的、包含有由所述取得部取得的所述第三配对标识符的第二请求,发送给所述服务器装置,并将请求该通信装置与所述其他的通信装置相配对的第三请求发送给所述服务器装置;以及
管理部,在所述通信部将所述第三请求发送给所述服务器装置之前,判断是否将所述第二请求发送给了所述服务器装置,在所述第二请求未被发送到所述服务器装置的情况下,禁止所述通信部将所述第三请求发送给所述服务器装置;
在所述第二请求中包含的所述第三配对标识符与从所述服务器装置发送到所述其他的通信装置的第一配对标识符一致的情况下,第二配对标识符被从所述服务器装置发送给所述其他的通信装置;
所述取得部进而取得第四配对标识符;
所述第三请求包括由所述取得部取得的所述第三配对标识符以及第四配对标识符;
在所述第三请求中包含的所述第三配对标识符以及所述第四配对标识符与从所述服务器装置向所述其他的通信装置发送的所述第一配对标识符以及所述第二配对标识符一致的情况下,该通信装置与所述其他的通信装置相配对。
15.一种通信控制方法,该通信控制方法用于,被连接于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的服务器装置为了控制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之间的通信,而使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相配对,该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第一生成步骤,在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接收到请求生成第一配对标识符的第一请求的情况下,生成第一配对标识符;
第一发送步骤,将所述第一生成步骤中生成的所述第一配对标识符作为针对所述第一请求的应答,发送给所述第一通信装置;
第二生成步骤,在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接收到请求生成第二配对标识符的第二请求的情况下,生成第二配对标识符;
第二发送步骤,将所述第二生成步骤中生成的所述第二配对标识符作为针对所述第二请求的应答,发送给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以及
配对步骤,在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接收到请求使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相配对的第三请求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相配对;
所述第二请求包括由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取得的第三配对标识符;
所述第二生成步骤中,在所述第二请求中包含的所述第三配对标识符与所述第一生成步骤中生成的所述第一配对标识符一致的情况下,生成所述第二配对标识符;
所述第三请求包括被发送给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第一配对标识符、及由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取得的第四配对标识符;
所述配对步骤中,在所述第三请求中包含的所述第一配对标识符以及所述第四配对标识符与所述第一生成步骤中生成的所述第一配对标识符以及所述第二生成步骤中生成的所述第二配对标识符一致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相配对。
CN201180004712.5A 2010-09-30 2011-09-26 通信控制系统、服务器装置、通信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523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22950 2010-09-30
JP2010222950 2010-09-30
PCT/JP2011/005380 WO2012042816A1 (ja) 2010-09-30 2011-09-26 通信制御システム、サーバ装置、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52318A CN102652318A (zh) 2012-08-29
CN102652318B true CN102652318B (zh) 2015-11-25

Family

ID=458923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04712.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52318B (zh) 2010-09-30 2011-09-26 通信控制系统、服务器装置、通信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130914B2 (zh)
JP (1) JP5874044B2 (zh)
CN (1) CN102652318B (zh)
WO (1) WO201204281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91380B2 (ja) * 2011-05-16 2016-03-2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システム、サーバ装置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CN103748943A (zh) * 2012-08-17 2014-04-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配对处理方法、网络侧设备和用户设备
EP2713582B1 (en) * 2012-09-28 2018-08-01 Harman Becker Automotive Systems GmbH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sonalized access to automotive telematic services
US20140189789A1 (en) * 2012-12-27 2014-07-03 Motorola Solutio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suring collaboration between a narrowband device and a broadband device
US9674686B2 (en) * 2013-01-08 2017-06-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airing mobile devices
TWI521905B (zh) * 2013-02-01 2016-02-11 寶貝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藍牙裝置配對資訊交換方法及應用該方法的藍牙裝置的配對切換方法
JP6279854B2 (ja) * 2013-07-30 2018-02-14 株式会社富士通マーケティング 相互認証システム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EP3079438B1 (en) * 2013-12-25 2019-09-1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establishing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WO2015096064A1 (zh) 2013-12-25 2015-07-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广播消息的方法及基站、用户设备
US10019564B2 (en) 2014-03-28 2018-07-10 Cryptography Research, Inc. Authentication of a device
US10694253B2 (en) * 2015-01-05 2020-06-23 Sony Corporation Blu-ray pairing with video portal
CN107407958B (zh) 2015-01-05 2020-11-06 索尼公司 个性化的集成的视频用户体验
US10721540B2 (en) 2015-01-05 2020-07-21 Sony Corporation Utilizing multiple dimensions of commerce and streaming data to provide advanced user profiling and realtime commerce choices
US10901592B2 (en) 2015-01-05 2021-01-26 Sony Corporation Integrated multi-platform user interface/user experience
US10341186B2 (en) 2015-04-17 2019-07-02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Adding a network unit to a management group
JP2017050659A (ja) * 2015-08-31 2017-03-0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配信システム、機器、及び配信管理装置
US10141973B1 (en) * 2017-06-23 2018-11-27 Cisco Technology, Inc. Endpoint proximity pairing using acoustic spread spectrum token exchange and ranging information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81663A1 (en) * 2006-07-17 2008-01-23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anagement of multiple connections to a security token access device
JP2008047022A (ja) * 2006-08-21 2008-02-28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携帯端末装置による情報共有システム
JP2009230649A (ja) * 2008-03-25 2009-10-08 Fujitsu Ltd 他端末または相手システムの正当性を確認する方法、電子手続支援システムのためのサーバ、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01663890A (zh) * 2007-02-02 2010-03-03 索尼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WO2010067605A1 (ja) * 2008-12-11 2010-06-1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ペアリングシステム、ペアリング装置、ペアリング装置の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1809947A (zh) * 2007-07-30 2010-08-1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对设备进行配对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52319A (ja) 2005-06-14 2006-12-28 Sony Corp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US8112794B2 (en) * 2006-07-17 2012-02-07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anagement of multiple connections to a security token access device
JP2008028498A (ja) 2006-07-19 2008-02-07 Hitachi Ltd コンテンツ再生装置及びコンテンツ提供装置
KR100782083B1 (ko) * 2006-10-11 2007-12-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 단말기의 소리 재생 시스템 및 그 운용 방법
JP5277970B2 (ja) 2007-02-02 2013-08-28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US20100154020A1 (en) 2007-02-02 2010-06-17 Sony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CN104185055A (zh) 2007-02-02 2014-12-03 索尼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设备和方法
JP5321065B2 (ja) 2007-02-02 2013-10-23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US20110244829A1 (en) * 2010-03-30 2011-10-06 Hiroshi Kase Device regist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registration system
US8606933B1 (en) * 2011-09-14 2013-12-10 Google Inc. Selective pairing of devices using short-rang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81663A1 (en) * 2006-07-17 2008-01-23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anagement of multiple connections to a security token access device
JP2008047022A (ja) * 2006-08-21 2008-02-28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携帯端末装置による情報共有システム
CN101663890A (zh) * 2007-02-02 2010-03-03 索尼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CN101809947A (zh) * 2007-07-30 2010-08-1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对设备进行配对的方法
JP2009230649A (ja) * 2008-03-25 2009-10-08 Fujitsu Ltd 他端末または相手システムの正当性を確認する方法、電子手続支援システムのためのサーバ、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WO2010067605A1 (ja) * 2008-12-11 2010-06-1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ペアリングシステム、ペアリング装置、ペアリング装置の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042816A1 (ja) 2012-04-05
CN102652318A (zh) 2012-08-29
JPWO2012042816A1 (ja) 2014-02-03
US20120284413A1 (en) 2012-11-08
US9130914B2 (en) 2015-09-08
JP5874044B2 (ja) 2016-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52318B (zh) 通信控制系统、服务器装置、通信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MX2014010029A (es) Mensajes de correo electronico manejados por tiempo.
US9430762B2 (en) Fee management system,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fee management method
US20110258561A1 (en) Method, system and program product for participating in social media sites on behalf of entity
CN106031119B (zh) 一种安全域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653397A (zh) 一种回收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1897204A (zh) 用于促进移动社区的发展的系统和方法
US20180357728A1 (en) Management of a media archive representing personal modular memories
CN102685101A (zh) 社交网络上的代理通信
CN110708358A (zh) 会话消息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170034726A1 (en) Attention Management
CN102413131A (zh) 基于会话的合作过滤
CN108197210A (zh) 基于好友关系的用户交互阅读方法及计算设备
CN105844171B (zh) 用来进行档案同步控制的方法与装置
CN109753782B (zh) 一种云安全资源池的适配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1126935A (zh) 保全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190378090A1 (en) System for social versioning
US11863525B2 (en) Contact passlisting across digital channels
CN108460642A (zh) 贷款分类方法及装置
US9940554B2 (en) Data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social networks
Costers et al. Planning an experimental OSI-network for interlending in Europe
KR101731395B1 (ko) 메신져서버, 상기 메신져서버와 상호 데이터 통신하는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13794619B (zh) 群组创建方法、群组人员更新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US20170132519A1 (en) Automatic Suggestion of Experts for Electronic Discussions
CN111177555A (zh) 文章共享配置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316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

Termination date: 2019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