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51475A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合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合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51475A
CN102651475A CN2012101688217A CN201210168821A CN102651475A CN 102651475 A CN102651475 A CN 102651475A CN 2012101688217 A CN2012101688217 A CN 2012101688217A CN 201210168821 A CN201210168821 A CN 201210168821A CN 102651475 A CN102651475 A CN 1026514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thium
carbon
iron phosphate
ion battery
anode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6882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51475B (zh
Inventor
岳敏
程林
孙丽丽
黄友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Beiteri Nan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TR New Energy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TR New Energy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TR New Energy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16882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5147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514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514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514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514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合成方法,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保证电导率的同时提高电极材料的加工性能。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合成前躯体,烧结得到LiFePO4与C的复合材料,低温氧化反应,高温还原反应,得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高温处理,发生还原反应,消耗了磷酸铁锂材料中的碳,造成磷酸铁锂材料中碳含量的减少,改善了磷酸铁锂材料中碳包覆层的均匀性,保证电导率的同时降低了碳量,提高磷酸铁锂材料中碳利用率,减小材料比表面积,提高材料的加工性能。

Description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合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合成方法,特别是磷酸铁锂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动力型锂离子电池中。由于磷酸铁锂存在电子电导率和离子电导率低的缺陷,为了克服这一缺陷,目前通用的方法是通过有机物分解磷酸铁锂材料表面包覆的无定形碳层材料。在磷酸铁锂材料表面包覆碳,对磷酸铁锂材料或在其合成过程中主要有3个作用:1.还原三价铁离子,原料中三价铁或其他形式三价铁;2.阻止颗粒长大,保证高的离子电导,增大锂离子传输通道;3.提升材料的电子电导。
采用有机碳源分解磷酸铁锂材料表面包覆的碳材料,磷酸铁锂材料的比表面积随包覆层的碳量呈增长趋势,即碳量增大比表面积也随之增大。对同一类材料而言,碳量或比表面积的增大虽然可提高材料的电子电导,降低电池内阻,但同时表面能大,电极制浆过程中颗粒发生聚合的趋势较强,克服表面能分散所需要的力相应变大,材料易团聚、难分散,浆料的均匀性相对较差。因此如何利用低的碳量获得高的电导率是目前该类材料的研究热点,提升碳包覆层的均匀性,在不影响电子电导率的条件下降低有机碳的使用量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合成方法,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保证电导率的同时提高电极材料的加工性能。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合成前躯体,按锂、铁、磷元素的摩尔比1-4∶1-1.5∶1-1.5,将锂源化合物、铁源化合物、磷源化合物,均匀混合得到混合物,添加有机碳源和掺杂物,掺杂物为混合物质量的0.01-10%,包覆,得到表面包覆碳层的磷酸铁锂前躯体;二、将磷酸铁锂前躯体置于烧结装置中,通入保护性或还原性气体,气体流量0.05-0.1L/min,自室温以2-6℃/min升温速度,至500-750℃,保温时间6-16小时,炉内自然降温至室温,得到LiFePO4与C的复合材料,碳的质量百分含量为LiFePO4与C的复合材料的4-20%;三、将LiFePO4与C的复合材料,通入氧化性气体,气体流量为0.01-0.03L/min,自室温以0.5-20℃/min升温速度,至200-400℃,保温5分钟至3小时,炉内自然降温至室温;四、通入保护性气体,气体流量0.05-0.1L/min.M3,自室温以2-6℃/min升温速度,至500-750℃,保温时间2-10小时,炉内自然降温至室温,得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
本发明的包覆采用现有技术的固相法、溶胶凝胶法、水热法或液相加固相法。
本发明的锂源化合物为碳酸锂、磷酸二氢锂、氯化锂、醋酸锂、氢氧化锂、草酸锂、硝酸锂、磷酸锂中的一种以上;所述铁源化合物为三氧化二铁、氯化亚铁、四氧化三铁、磷酸铁、草酸亚铁、硝酸铁、柠檬酸铁、磷酸亚铁、硫酸亚铁中的一种以上;所述磷源化合物为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磷酸、磷酸铵中的一种以上;所述有机碳源为蔗糖、葡萄糖、柠檬酸中的一种以上;所述掺杂物为镁化合物、锰化合物、铬化合物、镍化合物、铝氧化物、钒氧化物中的一种以上。
本发明的镁化合物为碳酸镁、乙酸镁、氧化镁;所述锰化合物为乙酸镁、二氧化锰,碳酸锰;所述铬化合物为氯化铬、三氧化二铬、氧化铬;所述镍化合物为氯化镍、硝酸镍、氢氧化镍;所述铝氧化物为氧化铝、碳酸铝、氢氧化铝;所述钒的氧化物为一氧化钒、三氧化二钒、二氧化钒。
本发明的烧结装置为箱式炉、管式炉、回转炉、辊道窑或隧道窑;所述保护性气体是氩气、氮气或二氧化碳气体;所述还原性气体是氢气、一氧化碳或苯蒸汽;所述氧化性气体为氧气或空气。
本发明的碳的质量百分含量为LiFePO4与C的复合材料的10-20%。
本发明的碳的质量百分含量为LiFePO4与C的复合材料的15-20%。
本发明的步骤三将LiFePO4与C的复合材料,自室温以4-15℃/min升温速度,至260-300℃,保温10分钟至1小时。
本发明的步骤四升温至550-700℃,保温时间3-9小时。
本发明的步骤四升温至640-670℃,保温时间6-7小时。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高温处理,发生还原反应,消耗了磷酸铁锂材料中的碳,造成磷酸铁锂材料中碳含量的减少,改善了磷酸铁锂材料中碳包覆层的均匀性,保证电导率的同时降低了碳量,提高磷酸铁锂材料中碳利用率,减小材料比表面积,提高材料的加工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对比例1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7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XRD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中“碳利用率”定义为:磷酸铁锂材料中单位碳含量对电子电导的贡献,或每一个百分点的碳质量对电导的提升,碳利用率=电导率÷碳含量,电导率单位为S/cm,碳含量是碳在材料中的质量百分含量C%。
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合成前躯体,以锂源化合物、铁源化合物、磷源化合物、有机碳源为原料,将锂源化合物、铁源化合物、磷源化合物按化合物中锂、铁、磷元素的摩尔比1-4∶1-1.5∶1-1.5,均匀混合得到混合物,添加有机碳源和掺杂物,掺杂物为混合物质量的0.01-10%,采用现有技术的固相法、溶胶凝胶法、水热法或液相+固相法,得到颗粒均匀、表面包覆碳层的磷酸铁锂前躯体。
锂源化合物为碳酸锂、磷酸二氢锂、氯化锂、醋酸锂、氢氧化锂、草酸锂、硝酸锂、磷酸锂中的一种以上。
铁源化合物为三氧化二铁、氯化亚铁、四氧化三铁、磷酸铁、草酸亚铁、硝酸铁、柠檬酸铁、磷酸亚铁、硫酸亚铁中的一种以上。
磷源化合物为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磷酸、磷酸铵中的一种以上。
有机碳源为蔗糖、葡萄糖、柠檬酸中的一种以上。
掺杂物为镁化合物、锰化合物、铬化合物、镍化合物、铝氧化物、钒氧化物中的一种以上。
镁化合物为碳酸镁、乙酸镁、氧化镁。
锰化合物为乙酸镁、二氧化锰、碳酸锰。
铬化合物为氯化铬、三氧化二铬、氧化铬。
镍化合物为氯化镍、硝酸镍、氢氧化镍。
铝氧化物为氧化铝、碳酸铝、氢氧化铝。
钒的氧化物为一氧化钒、三氧化二钒、二氧化钒。
二、将磷酸铁锂前躯体置于烧结装置中,通入保护性或还原性气体,气体流量0.05-0.1L/min.M3,自室温以2-6℃/min升温速度,至500-750℃,保温时间6-16小时,炉内自然降温至室温,得到LiFePO4与C的复合材料,碳的质量百分含量为LiFePO4与C的复合材料的4-20%。
烧结装置为现有技术的箱式炉、管式炉、回转炉、辊道窑或隧道窑。
保护性气体是氩气、氮气或二氧化碳气体。
还原性气体是氢气、一氧化碳或苯蒸汽。
三、将LiFePO4与C的复合材料,置于烧结装置中,通入氧化性气体,气体流量为0.01-0.03L/min.M3,自室温以0.5-20℃/min升温速度,至200-400℃,保温5分钟至3小时,炉内自然降温至室温。
氧化性气体为氧气或空气。
烧结装置为现有技术的箱式炉、管式炉、回转炉、辊道窑或隧道窑。
四、将步骤三所得到的材料,置于烧结装置中,通入保护性气体,气体流量0.05-0.1L/min.M3,自室温以2-6℃/min升温速度,至500-750℃,保温时间2-10小时,炉内自然降温至室温,得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
烧结装置为现有技术的箱式炉、管式炉、回转炉、辊道窑或隧道窑。
保护性气体是氩气、氮气或二氧化碳气体。
本发明的方法制备得到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采用日本日立公司Hitachi S4800型扫描电镜观测材料的表面形貌,得到材料SEM图,用美国康塔仪器公司的NOVA-1000e比表面和孔径分布分析仪,测量得到材料的比表面积,用德国布鲁克公司的G41CARUSHF红外碳硫分析仪测量得出材料的含碳量,用荷兰帕纳特X.Pert PRD X射线衍射对所得材料进行物相分析,用英国苏力强公司1470E电化学工作站,测量得到材料的电导率。
依据热力学规律,温度升高时,通常总是使材料界面张力下降,而界面张力下降的过程,体现为材料的比表面积下降,因此在步骤三中材料表面突出部分的碳首先被氧化,使材料表面趋于光滑。一部分碳以CO2气体形式放出,发生低温氧化反应,反应式一:C+O2→CO2。此时部分二价铁离子Fe(Ⅱ)被氧化为三价铁离子Fe(Ⅲ),发生氧化反应,反应式二:Fe(Ⅱ)+O2→Fe(Ⅲ)。Fe(Ⅱ)被氧化为Fe(Ⅲ)后,为非活性材料,导致材料性能下降,容量降低。因此在步骤四中进行保护性气体保护条件下的高温处理,目的是利用碳将第三步骤中被氧化的Fe(Ⅲ)再次还原为Fe(Ⅱ),将非活性物质重新生成活性物质,发生还原反应,反应式三:Fe(Ⅲ)+C→Fe(Ⅱ)。在上述三个反应过程,反应式一、反应式三消耗了材料中的碳,造成磷酸铁锂材料中碳含量的减少。
采用红外碳硫分析仪,对材料碳量测试,得出本发明方法制备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碳含量,与未经过本发明方法步骤三处理的样品相比较,碳含量减小,印证了上述反应过程的推测。通过扫描电镜观测材料的表面形貌,得到材料SEM图,与未经过步骤三处理的样品相比较,材料表面更加光滑,材料包覆均匀性得到提高。通过比表面积测试,得出材料比表面积减小。用电化学工作站,对材料电导率的测试,得出材料的电导率与未经过步骤三处理的样品保持一致,并未因碳含量的减小而受到影响。利用本发明中“碳利用率”定义:“碳利用率=电导率÷碳含量”公式计算,在材料电导率保持一致的前提下,碳含量减小,材料的碳利用率相应提高。
通过分析磷酸铁锂材料的比表面积随包覆层的碳量增长呈增长趋势,即碳量增大比表面积也随之增大。对本发明方法制备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而言,减小碳含量,比表面积随之减小,表面能相应减小,电极制浆过程中颗粒发生聚合的趋势减弱,克服表面能分散所需要的力相应变小,材料团聚几率变小、较易分散,浆料的均匀性相对变好。
将本发明方法制备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导电剂乙炔黑、粘结剂聚偏氟乙烯PVDF,按质量比90∶5∶5,以N-甲基吡咯烷酮NMP作溶剂混合均匀后涂于铝箔上,120℃干燥12小时后,辗压并冲切成直径为8.4mm圆片,作为模拟电池正极。模拟电池组装在氩气保护的手套箱中进行,H2O和O2的含量低于2ppm(体积),负极为金属锂片,隔膜是Celgard2400,电解液为1mol·L-1LiPF6/DMC+DEC(体积比为1∶1),组成CR2025型模拟电池。模拟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测试在深圳新威尔电池检测系统上进行,以0.3mA/cm2的充放电电流密度充放电,充放电电压范围为2.9~3.7V,得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电化学性能数据。
将未经过步骤三处理的样品,按上述方法制作成CR2025型模拟电池。按相同方法测试电化学性能,得到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数据。
对比例1实施例2-8的工艺参数请见表1。对比例1和实施例2-8的测试性能请见表2.
如图1所示,对比例1为经过步骤一合成前躯体、步骤二烧成之后的磷酸铁锂样品,未经过步骤三氧化、步骤四还原的处理,从图1中可以看到改善前的产品,包覆的碳层分布不均匀,碳量较大,并且有无定形的游离碳散落在颗粒之间。这些对于电化学性能的提升没有显著作用,且会使材料的比表增大。实施例7,步骤一、步骤二与对比例1同,后又依次经过步骤三,步骤四处理。经过步骤三,通氧化性气氛,颗粒表面较厚的碳层,以及散落在颗粒之间无定形碳会相应消耗掉一部分,再经过步骤四,在保护性气氛中,利用材料中的碳,将三步骤中被氧化的没有活性的三价Fe(Ⅲ)还原成二价铁Fe(Ⅱ),此过程又会消耗掉材料中的一部分碳。如图2所示,经过步骤三、四处理之后的样品,颗粒间无定形碳几乎消失,而材料表面包覆的碳量明显减少,颗粒表面没有看到明显的碳层,包覆较均匀。如图3所示,实施例2合成的样品XRD图谱显示,材料不含杂峰,具有磷酸铁锂结构。
表1对比例1和实施例2-8的工艺参数
Figure BDA00001691319400081
Figure BDA00001691319400091
Figure BDA00001691319400101
表2对比例1-和实施例2-8的测试性能
Figure BDA00001691319400102

Claims (10)

1.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合成前躯体,按锂、铁、磷元素的摩尔比1-4∶1-1.5∶1-1.5,将锂源化合物、铁源化合物、磷源化合物,均匀混合得到混合物,添加有机碳源和掺杂物,掺杂物为混合物质量的0.01-10%,包覆,得到表面包覆碳层的磷酸铁锂前躯体;二、将磷酸铁锂前躯体置于烧结装置中,通入保护性或还原性气体,气体流量0.05-0.1L/min,自室温以2-6℃/min升温速度,至500-750℃,保温时间6-16小时,炉内自然降温至室温,得到LiFePO4与C的复合材料,碳的质量百分含量为LiFePO4与C的复合材料的4-20%;三、将LiFePO4与C的复合材料,通入氧化性气体,气体流量为0.01-0.03L/min,自室温以0.5-20℃/min升温速度,至200-400℃,保温5分钟至3小时,炉内自然降温至室温;四、通入保护性气体,气体流量0.05-0.1L/min.M3,自室温以2-6℃/min升温速度,至500-750℃,保温时间2-10小时,炉内自然降温至室温,得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采用现有技术的固相法、溶胶凝胶法、水热法或液相加固相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锂源化合物为碳酸锂、磷酸二氢锂、氯化锂、醋酸锂、氢氧化锂、草酸锂、硝酸锂、磷酸锂中的一种以上;所述铁源化合物为三氧化二铁、氯化亚铁、四氧化三铁、磷酸铁、草酸亚铁、硝酸铁、柠檬酸铁、磷酸亚铁、硫酸亚铁中的一种以上;所述磷源化合物为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磷酸、磷酸铵中的一种以上;所述有机碳源为蔗糖、葡萄糖、柠檬酸中的一种以上;所述掺杂物为镁化合物、锰化合物、铬化合物、镍化合物、铝氧化物、钒氧化物中的一种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镁化合物为碳酸镁、乙酸镁、氧化镁;所述锰化合物为乙酸镁、二氧化锰,碳酸锰;所述铬化合物为氯化铬、三氧化二铬、氧化铬;所述镍化合物为氯化镍、硝酸镍、氢氧化镍;所述铝氧化物为氧化铝、碳酸铝、氢氧化铝;所述钒的氧化物为一氧化钒、三氧化二钒、二氧化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烧结装置为箱式炉、管式炉、回转炉、辊道窑或隧道窑;所述保护性气体是氩气、氮气或二氧化碳气体;所述还原性气体是氢气、一氧化碳或苯蒸汽;所述氧化性气体为氧气或空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的质量百分含量为LiFePO4与C的复合材料的10-2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的质量百分含量为LiFePO4与C的复合材料的15-2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将LiFePO4与C的复合材料,自室温以4-15℃/min升温速度,至260-300℃,保温10分钟至1小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升温至550-700℃,保温时间3-9小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升温至640-670℃,保温时间6-7小时。
CN201210168821.7A 2012-05-28 2012-05-28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合成方法 Active CN1026514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68821.7A CN102651475B (zh) 2012-05-28 2012-05-28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合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68821.7A CN102651475B (zh) 2012-05-28 2012-05-28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合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51475A true CN102651475A (zh) 2012-08-29
CN102651475B CN102651475B (zh) 2015-12-16

Family

ID=466934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68821.7A Active CN102651475B (zh) 2012-05-28 2012-05-28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合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51475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87557A (zh) * 2013-03-31 2013-07-03 严建泗 一种钒酸银-磷酸铁锂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060266A (zh) * 2015-07-20 2015-11-18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纳米磷酸铁锂的水热合成方法
CN108557795A (zh) * 2018-03-08 2018-09-21 蒋央芳 一种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
CN108862230A (zh) * 2018-09-18 2018-11-23 天津先众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磷酸铁锂超细粉材料的处理方法
CN109192924A (zh) * 2018-09-30 2019-01-11 山东精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碳包覆材料去应力及残余碳的方法
CN111422851A (zh) * 2020-03-02 2020-07-17 曲靖市德方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磷酸铁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906831A (zh) * 2021-02-09 2022-08-16 贝特瑞(天津)纳米材料制造有限公司 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磷酸铁锂材料及锂离子电池
CN115528296A (zh) * 2022-09-29 2022-12-27 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二次电池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2604A (zh) * 2005-10-11 2006-05-17 清华大学 氧位掺杂型磷酸铁锂粉体的制备方法
CN1884053A (zh) * 2006-06-16 2006-12-27 华南理工大学 高压固相合成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方法
CN101399343A (zh) * 2007-09-25 2009-04-0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活性物质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2604A (zh) * 2005-10-11 2006-05-17 清华大学 氧位掺杂型磷酸铁锂粉体的制备方法
CN1884053A (zh) * 2006-06-16 2006-12-27 华南理工大学 高压固相合成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方法
CN101399343A (zh) * 2007-09-25 2009-04-0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活性物质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87557A (zh) * 2013-03-31 2013-07-03 严建泗 一种钒酸银-磷酸铁锂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060266A (zh) * 2015-07-20 2015-11-18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纳米磷酸铁锂的水热合成方法
CN108557795A (zh) * 2018-03-08 2018-09-21 蒋央芳 一种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
CN108862230A (zh) * 2018-09-18 2018-11-23 天津先众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磷酸铁锂超细粉材料的处理方法
CN108862230B (zh) * 2018-09-18 2021-10-08 天津先众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磷酸铁锂超细粉材料的处理方法
CN109192924A (zh) * 2018-09-30 2019-01-11 山东精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碳包覆材料去应力及残余碳的方法
CN111422851A (zh) * 2020-03-02 2020-07-17 曲靖市德方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磷酸铁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422851B (zh) * 2020-03-02 2022-04-12 曲靖市德方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磷酸铁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906831A (zh) * 2021-02-09 2022-08-16 贝特瑞(天津)纳米材料制造有限公司 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磷酸铁锂材料及锂离子电池
CN114906831B (zh) * 2021-02-09 2024-05-31 锂源(深圳)科学研究有限公司 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磷酸铁锂材料及锂离子电池
CN115528296A (zh) * 2022-09-29 2022-12-27 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二次电池
CN115528296B (zh) * 2022-09-29 2023-12-29 欣旺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二次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51475B (zh) 2015-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24129B (zh) 一种MOFs衍生物包覆NCM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iang et al. Electrochemical behaviours of SiO2-coated LiNi0. 8Co0. 1Mn0. 1O2 cathode materials by a novel modification method
CN102651475B (zh)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合成方法
Jian et al. Carbon coated Na3V2 (PO4) 3 as novel electrode material for sodium ion batteries
Wang et al. Characterization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carbon-coated Li4Ti5O12 prepared by a citric acid sol–gel method
Yao et al. Effect of CeO2-coating on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of LiFePO4/C cathode material
Mao et al. Improve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high-nickel cathode material with electronic conductor RuO2 as the protecting layer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Yang et al. Porous FeP/C composite nanofibers as high-performance anodes for Li-ion/Na-ion batteries
Ma et al. N-doped carbon-coated Tin sulfide/graphene nanocomposite for enhanced lithium storage
CN103247802A (zh) 锂离子电池用石墨复合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CN114613998A (zh) 碳包覆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4Fe3-xMx(PO4)2P2O7/C及其制备方法
Yang et al. Self-assembled FeF3 nanocrystals clusters confined in carbon nanocages for high-performance Li-ion battery cathode
CN110783546A (zh)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正极浆料及正极、锂离子电池和设备
Wang et al. Simple preparation of Si/CNTs/C composite derived from photovoltaic waste silicon powder as high-performance anode material for Li-ion batteries
CN102856553A (zh) 一种水热合成碳包覆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
Hu et al. Structural and electr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NH4F-pretreated lithium-rich layered Li [Li0. 2Ni0. 13Co0. 13Mn0. 54] O2 cathode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Cao et al. La0. 6Sr0. 4CoO3− δ modified LiFePO4/C composite cathodes with improve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CN103618065B (zh) 磷酸铁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i et al. Solvothermal preparation of carbon coated V6O13 nanocomposite as cathode material for lithium-ion battery
Wang et al. Hydrothermal synthesis of three-dimensional core-shell hollow N-doped carbon encapsulating SnO2@ CoO nanospheres for high-performance lithium-ion batteries
Zhang et al. Synthesis of flexible LiMn0. 8Fe0. 2PO4/C microsphere and its synergetic effects with blended LiNi0. 85Co0. 10Al0. 05O2 electrodes
Li et al. Improve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of LiNi0. 5Co0. 2Mn0. 3O2 modified by Graphene/V2O5 co-coating
CN102157727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纳米MnO的制备方法
CN103996823B (zh) 一种动力锂离子电池用三元聚阴离子磷酸盐/碳正极材料的快速微波反应制备方法
Li et al. Fe3O4@ C-500 anode derived by commercial ammonium ferric citrate for advanced lithium ion batteri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022

Address after: 518106, Shenzhen New District, Guangdong, Gongming Province Office of the new high-tech Industrial Park West Tian community fifth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Battery Nano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06 Gongming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ming New District Office of the West community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building eighth,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BTR New Energy Material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209

Address after: 301800 9 Xingbao Road, Jiuyuan Industrial Park, Baodi District, Tianjin

Patentee after: BEITERUI (TIANJIN) NANO MATERIAL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06 Guangdong Shenzhen Guangming New District Gongming office, saitan community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fifth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CITY BATTERY NANOMETER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19

Address after: 213000 No. 519 Jiangdong Avenue, Jinta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beiteri Nano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01800 9 Xingbao Road, Jiuyuan Industrial Park, Baodi District, Tianjin

Patentee before: BTR (TIANJIN ) NANO MATERIAL MANUFACTUR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