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49481B - 一种基于双力矩四棱锥的8推力器布局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双力矩四棱锥的8推力器布局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649481B CN102649481B CN201210120982.9A CN201210120982A CN102649481B CN 102649481 B CN102649481 B CN 102649481B CN 201210120982 A CN201210120982 A CN 201210120982A CN 102649481 B CN102649481 B CN 10264948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ctangular pyramid
- moment
- double
- thruster
- moment rectangul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Moving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双力矩四棱锥的8推力器布局设计方法,包括步骤:步骤A:确定力矩四棱锥在卫星本体坐标系下的指向方向;步骤B:以单力矩四棱锥方案为基线,确定基于力矩四棱锥的卫星4个推力器的布局方案;步骤C:确定双力矩四棱锥在卫星本体坐标系下的指向方向;步骤D:根据所述基于力矩四棱锥的卫星4个推力器的布局方案、以及所述双力矩四棱锥在卫星本体坐标系下的指向方向,确定满足姿控备份功能及部分轨控功能的8推力器配置与布局设计方案。在不削减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进一步精简目前工程上最简12个推力器的布局设计方案,完成卫星三轴姿态控制功能,同时有备份,即任一路推力器故障,仍能满足三轴姿态控制使用功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天飞行器姿态与轨道控制领域,尤其为一种满足姿控备份要求的8推力器配置与布局设计方法,具体地为一种基于双力矩四棱锥的8推力器布局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推力器作为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的重要部件,一般多个共同配合,通过喷出工质对卫星的反作用力和力矩,完成卫星入轨星箭分离后姿态阻尼、姿态控制、飞轮卸载、轨道保持、轨道机动等功能。
现有的航天器大多设计为一次性使用,为保证使用寿命,通常采用冗余设计。另一方面由于成本和重量限制,备份又不能太多。推力器的选型与配置,在考虑满足使用功能的基础上,也有适当的备份。
工程上通常基于单个推力器产生力矩沿卫星三个本体轴,考虑X、Y、Z轴的正负向,如图1所示:
各推力器独立工作,最简配置需要6个推力器,如图2所示。
表1 姿控推力器功能表
轴向 | 执行推力器 | 备份 |
+X | F1 | 无 |
-X | F2 | 无 |
+Y | F3 | 无 |
-Y | F4 | 无 |
+Z | F5 | 无 |
-Z | F6 | 无 |
目前在轨卫星推力器组合布局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1)某实践系列卫星采用6个推力器,可完成三轴姿态控制,其中任一推力器故障,将无法满足全姿态控制功能,系统将失效。此为目前在轨卫星最简配置。如图2。
2)某遥感卫星采用12个推力器,分为A、B两组,任一组均可完成三轴姿态控制,为双备份系统。如图3。
3)某遥感卫星采用16个单组元推力器,均布于卫星底板,第9、10、11、12、13、14、15、16号单组元推力器为正装垂直于底面,第1、2、3、4、5、6、7、8号单组推力器为斜装25°(与底面夹角),分主、备两套推力器,完成三轴姿态控制,为双备份系统。如图4。
4)某风云系列卫星采用24个单组元推力器,完成姿态控制功能双备份及部分轨道控制功能。姿轨控推力器独立工作。如图5。
通过分析以上及其他在轨卫星的推力器布局设计,可得出以下结论:
目前在轨卫星通常以单推力器完成一个轴的姿控,备份通常采用两套完全一样的推力器布局;无备份最简为6个,双备份最简12个,考虑姿轨控独立及地面布置等约束,存在16个以上的方案,推力器个数较多,较复杂;姿轨控共用比姿轨控独立控制省推力器,且较成熟。
现有卫星推力器布局设计存在优化的空间。在削减推力器个数的情况下,保证三轴姿态控制双备份的使用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探究一种最简布局方法,在不削减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进一步精简目前工程上最简12个推力器的布局设计方案,完成卫星三轴姿态控制功能,同时有备份,即任一路推力器故障,仍能满足三轴姿态控制使用功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基于双力矩四棱锥的8推力器布局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确定力矩四棱锥在卫星本体坐标系下的指向方向;
步骤B:以单力矩四棱锥方案为基线,确定基于力矩四棱锥的卫星4个推力器的布局方案;
步骤C:确定双力矩四棱锥在卫星本体坐标系下的指向方向;
步骤D:根据所述基于力矩四棱锥的卫星4个推力器的布局方案、以及所述双力矩四棱锥在卫星本体坐标系下的指向方向,确定满足姿控备份功能及部分轨控功能的8推力器配置与布局设计方案。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A中,具体地:力矩四棱锥中,定义T1、T2、T3、T4代表力矩矢量,一般形式的四个矢量构成空间四棱锥,即空间任一矢量可由四棱锥的3个矢量合成得到。见图7。
优选地,T1-T2构成的面与T3-T4构成的面相垂直,四力矩相等时,T1-T2连线、T3-T4连线沿卫星本体轴。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B中,具体地:根据所述力矩四棱锥在卫星本体坐标系下的指向方向,确定每个推力器在卫星表面的指向,得出推力方向沿主轴的4个推力器在卫星表面的布局配置的典型方案。
优选地,所述典型方案包括单边式、双边式、对角式、非对称式。
优选地,在保证力矩方向同时,通过小角度斜装避开实际布局羽流影响。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C中,具体地:双力矩四棱锥中,定义T1a、T2a、T3a、T4a、T1b、T2b、T3b、T4b代表力矩矢量,a组和b组的4个推力器均满足所述步骤A中要求的力矩四棱锥在卫星本体坐标系下的指向方向,其中T1a-T2a构成的面与T3b-T4b构成的面不共面。
优选地,T1a-T2a构成的面与T3b-T4b构成的面相垂直。见图11。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D中,具体地:根据所述基于力矩四棱锥的卫星4个推力器的布局方案、以及所述双力矩四棱锥在卫星本体坐标系下的指向方向,通过两两组合,得到8个推力器的布局方案(单面式1、单面式2、体对称式)。
优选地,在保证力矩方向同时,通过小角度斜装避开实际布局羽流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卫星本体系下各轴力矩方向示意图;
图2为在轨卫星推力器安装布局1(图中坐标系为卫星本体坐标系);
图3为在轨卫星推力器安装布局2(图中坐标系为卫星本体坐标系);
图4为在轨卫星推力器安装布局3(底板);
图5为在轨卫星推力器安装布局4(底板);
图6为力矩四棱锥各力矩方向示意图;
图7为基于力矩四棱锥的推力器布局方案1(单边式);
图8为基于力矩四棱锥的4推力器布局方案2(双边式);
图9为基于力矩四棱锥的4推力器布局方案3(对角式);
图10为基于力矩四棱锥的4推力器布局方案3(非对称式);
图11为双力矩四棱锥各力矩方向示意图;
图12为基于双力矩四棱锥的8推力器布局方案1(单面式1);
图13为基于双力矩四棱锥的8推力器布局方案2(单面式2);
图14为基于双力矩四棱锥的8推力器布局方案3(体对称式)。
具体实施方式
1)4个推力器的力矩四棱锥布局方法
本发明基于力矩四棱锥的组合原理为设计基线,既理论上通过4个推力器,完成三个轴姿态控制,此时对任一轴控制,需通过推力器组合工作的方式,如图6所示:
根据图6中每个推力器的力矩方向,每一个控制指令力矩Tc,都可以通过这4个中的3个组合实现,四个推力器将空间分成四个区,期望力矩Tc落在哪个区,就可以由相应3个推力器产生。
工程上推力器推力都是恒定的,对推力大小的调整由每个推力器工作时间来控制(脉冲宽度×脉冲次数)。
图7示意了力矩四棱锥(T1、T2、T3、T4)在卫星本体坐标系的投影,质心-T1-T2平面与质心-T3-T4平面相垂直,T1、T2、T3、T4任三个矢量不共面,根据力矩要求,产生力矩T的推力器F的布局方式有很多种,图7至图10列出四种推力器沿坐标轴的布局方式,分别为单边式、双边式、对角式、非对称式:
对于图7至图10中示出的四种推力器布局方案,推力器组合使用功能表是一样的:
表2 姿控推力器功能表
轴向 | 执行推力器 | 备份 |
+X | F2、F3、F4 | 无 |
-X | F1、F3、F4 | 无 |
+Y | F1、F2、F4 | 无 |
-Y | F1、F1、F3 | 无 |
+Z | F3、F4 | 无 |
-Z | F1、F2 | 无 |
2)基于双力矩四棱锥布局方法的8推力器布局设计
基于4个推力器的力矩四棱锥推力器布局原理,通过将两个力矩四棱锥组合,可得到8推力器布局设计方案,力矩空间指向如图11所示:
图1双力矩四棱锥各力矩方向示意图
相应的8推力器布局方案,可由单边式、双边式、对角式、非对称式两两组合生成,其中典型实用的三种方案如图12至图14所示:
图12至图14示出的三种(单面式1、单面式2、体对称式)8推力器布局方式,其推力器功能表如表3所示,可见其每个轴姿控都有三种组合,主份工作模式均为双推力器工作,形成力偶,备份方式为4个推力器组合模式,通过管路区分a组和b组推力器。
表3 姿控推力器功能表
三种布局方式各具特点如下表:
表4 双力矩四棱锥的三种布局方式对比
项目 | 单面式1 | 单面式2 | 体对称式 |
三轴姿控功能 | 满足 | 满足 | 满足 |
三轴姿控备份 | 有备份 | 有备份 | 有备份 |
安装布局 | 仅占用一个面 | 仅占用一个面 | 占用四个体对角 |
轨控功能 | 无 | 单方向 | 四方向 |
可见,单面式1、单面式2适合推力器组模块化一体化设计理念,最多能提供1个方向的轨控,体对称式适合有较高轨控要求的方案选用。三个方案都具备三轴姿控备份功能。
通过双四棱锥8推力器布局设计方法,除单面式1、单面式2、体对称式三种外,也可有多种组合方式,在此不予赘述。
Claims (6)
1.一种基于双力矩四棱锥的8推力器布局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确定力矩四棱锥在卫星本体坐标系下的指向方向;
步骤B:以单力矩四棱锥方案为基线,确定基于力矩四棱锥的卫星4个推力器的布局方案;
步骤C:确定双力矩四棱锥在卫星本体坐标系下的指向方向;
步骤D:根据所述基于力矩四棱锥的卫星4个推力器的布局方案、以及所述双力矩四棱锥在卫星本体坐标系下的指向方向,确定满足姿控备份功能及部分轨控功能的8推力器配置与布局设计方案;
在所述步骤A中,具体地:力矩四棱锥中,定义T1、T2、T3、T4代表力矩矢量,一般形式的四个矢量构成空间四棱锥,即空间任一矢量可由四棱锥的3个矢量合成得到;
T1-T2构成的面与T3-T4构成的面相垂直,四力矩相等时,T1-T2连线、T3-T4连线沿卫星本体轴;
在所述步骤B中,具体地:根据所述力矩四棱锥在卫星本体坐标系下的指向方向,确定每个推力器在卫星表面的指向,得出推力方向沿主轴的4个推力器在卫星表面的布局配置的典型方案;
所述典型方案包括双边式、对角式、非对称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力矩四棱锥的8推力器布局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保证力矩方向同时,通过小角度斜装避开实际布局羽流影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力矩四棱锥的8推力器布局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C中,具体地:双力矩四棱锥中,定义T1a、T2a、T3a、T4a、T1b、T2b、T3b、T4b代表力矩矢量,a组和b组的4个推力器均满足所述步骤A中要求的力矩四棱锥在卫星本体坐标系下的指向方向,其中T1a-T2a构成的面与T3b-T4b构成的面不共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双力矩四棱锥的8推力器布局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T1a-T2a构成的面与T3b-T4b构成的面相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力矩四棱锥的8推力器布局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D中,具体地:根据所述基于力矩四棱锥的卫星4个推力器的布局方案、以及所述双力矩四棱锥在卫星本体坐标系下的指向方向,通过两两组合,得到8个推力器的布局方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双力矩四棱锥的8推力器布局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保证力矩方向同时,通过小角度斜装避开实际布局羽流影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120982.9A CN102649481B (zh) | 2012-04-23 | 2012-04-23 | 一种基于双力矩四棱锥的8推力器布局设计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120982.9A CN102649481B (zh) | 2012-04-23 | 2012-04-23 | 一种基于双力矩四棱锥的8推力器布局设计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649481A CN102649481A (zh) | 2012-08-29 |
CN102649481B true CN102649481B (zh) | 2015-08-26 |
Family
ID=466916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120982.9A Active CN102649481B (zh) | 2012-04-23 | 2012-04-23 | 一种基于双力矩四棱锥的8推力器布局设计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64948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29507B (zh) * | 2013-12-23 | 2016-08-17 |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 魔方卫星及其设计方法 |
CN105883008B (zh) * | 2014-12-15 | 2018-08-28 |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 卫星推力器布局方法 |
CN104656438B (zh) * | 2014-12-26 | 2017-03-15 |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 一种提高故障可重构性的航天器控制力布局优化方法 |
CN105539881B (zh) * | 2015-12-15 | 2018-02-02 | 北京理工大学 | 一种仅使用一对斜对称推力器的位置保持优化方法 |
CN106628260B (zh) * | 2016-11-17 | 2018-11-23 |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 一种航天器推力器共面双备份的布局设计方法 |
CN106697332B (zh) * | 2016-11-23 | 2018-10-19 |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 一种全电推进卫星平台位置保持电推力器冗余配置方法 |
CN106774371A (zh) * | 2017-01-10 | 2017-05-31 |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 一种8推力器实现完全冗余的卫星三轴姿态控制方法 |
CN107839900B (zh) * | 2017-09-25 | 2020-08-04 |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 用于三轴稳定卫星的编队布局与安装系统 |
CN110667891A (zh) * | 2019-10-16 | 2020-01-10 | 北京前沿探索深空科技有限公司 | 姿态控制装置和平板式卫星 |
CN110963085B (zh) * | 2019-11-14 | 2021-04-13 |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 一种飞行器的推力器布局及基于该布局的飞行器位保方法 |
CN111319799B (zh) * | 2020-03-02 | 2023-07-14 |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 一种火星探测环绕器分离安全自主推力系统及方法 |
CN112208801B (zh) * | 2020-10-22 | 2022-03-29 |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 火星探测器双组元多档推力器配置和布局方法及系统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089508A (en) * | 1998-03-02 | 2000-07-18 | Hughes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Autonomous spacecraft safing with reaction wheels |
US6550721B2 (en) * | 2000-03-09 | 2003-04-22 | The Boeing Company | Safing mode for high momentum states in body stabilized spacecraft |
US6607167B2 (en) * | 2001-02-01 | 2003-08-19 | The Boeing Company | Spacecraft thermal shock suppression system |
CN101499220A (zh) * | 2009-01-24 | 2009-08-05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模拟航天器上大型推力器的方法及其装置 |
-
2012
- 2012-04-23 CN CN201210120982.9A patent/CN10264948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089508A (en) * | 1998-03-02 | 2000-07-18 | Hughes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Autonomous spacecraft safing with reaction wheels |
US6550721B2 (en) * | 2000-03-09 | 2003-04-22 | The Boeing Company | Safing mode for high momentum states in body stabilized spacecraft |
US6607167B2 (en) * | 2001-02-01 | 2003-08-19 | The Boeing Company | Spacecraft thermal shock suppression system |
CN101499220A (zh) * | 2009-01-24 | 2009-08-05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模拟航天器上大型推力器的方法及其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卫星电推进应用技术现状及发展;刘江等;《全国第十二届空间及运动体控制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20061231;438-443 * |
电推进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吴汉基等;《推进技术》;20031031;第24卷(第5期);385-392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649481A (zh) | 2012-08-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649481B (zh) | 一种基于双力矩四棱锥的8推力器布局设计方法 | |
CN105883008B (zh) | 卫星推力器布局方法 | |
CN102649480B (zh) | 一种可全向变轨航天器的16推力器布局设计方法 | |
CN110450978B (zh) | 通用模块化全电推卫星平台 | |
CN104216382B (zh) | 一种空间小型飞行器编队飞行控制系统 | |
CN110844121B (zh) | 一种在轨装配航天器协同运输的合作博弈控制方法 | |
US9428285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momentum accumulation | |
CN104691781A (zh) | 一种基于开放式结构的天基平台 | |
CN111003211B (zh) | 一种可在轨组装扩展的航天器构型 | |
CN106628264B (zh) | 一种针对全电推进卫星的推力器布局方法 | |
CN102795350A (zh) | 一种物理离散式卫星系统架构 | |
CN106054923A (zh) | 一种非对称无人机集群系统 | |
CN110104214A (zh) | 一种在轨可分离的卫星推进服务系统 | |
CN107651220B (zh) | 一种模块化卫星及规避空间碎片的方法 | |
CN106275506A (zh) | 响应电推进器失效的用于混合燃料系统的有效位置保持设计 | |
CN106697332A (zh) | 一种全电推进卫星平台位置保持电推力器冗余配置方法 | |
CN106275511A (zh) | 用于混合燃料系统的有效位置保持设计 | |
CN110450989A (zh) | 微纳卫星集群捕获空间非合作目标的贴附消旋与轨控方法 | |
CN115180178A (zh) | 一种基于分布式构型的太阳帆 | |
CN103336528B (zh) | 一种欠驱动航天器三轴姿态稳定控制方法 | |
CN104656438B (zh) | 一种提高故障可重构性的航天器控制力布局优化方法 | |
RU2688630C2 (ru) | Космическая платформа | |
CN104354877A (zh) | 一种基于地球-火星循环轨道的载人火星探测系统及方法 | |
CN107187617A (zh) | 一种用于航天器接管控制的多单元力矩分配方法 | |
CN104960665A (zh) | 一种具有多种飞行模式的飞行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