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44576A - 小变排量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小变排量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44576A
CN102644576A CN2012100904505A CN201210090450A CN102644576A CN 102644576 A CN102644576 A CN 102644576A CN 2012100904505 A CN2012100904505 A CN 2012100904505A CN 201210090450 A CN201210090450 A CN 201210090450A CN 102644576 A CN102644576 A CN 1026445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nnet
compressor
exhaust
hol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9045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44576B (zh
Inventor
蒋溯
陈悦
顾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ANDEN AUTO AIR-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ANDEN AUTO AIR-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ANDEN AUTO AIR-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ANDEN AUTO AIR-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09045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44576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445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445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445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4457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ressors, Vaccum Pumps And Other Relevant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空调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小变排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吸盘装置中采用橡胶铆钉连接吸盘与前板;所述的前盖具有加深腔体;所述的线圈环的线圈环外壳上方的线圈环外壳盖设有一缺口,缺口内置接插件的一端;所述的主轴的右部内设T形孔;在缸体后部的外壁上设有排气腔;在后盖上从后盖安装端面向后盖底面方向设有一通道,通道的一端在后盖安装端面上形成后盖通道排气口,在通道一侧面向后盖内圈的高压腔的腔壁方向设有另一通道,另一通道贯通后盖的高压腔腔壁后形成后盖通道进气口。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功耗低,降低成本,重量轻,压缩机噪音降低,提高了回油率,提高压缩机的寿命。

Description

小变排量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空调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小变排量压缩机。
背景技术
在车内的小变排量压缩机的主要作用是将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转变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本发明中,小变排量压缩机简称“压缩机”,属于活塞式变排量压缩机。其通过内部的控制阀来感应吸气压力、排气压力和缸体现内的腔内压力,然后来对压缩机内的斜盘进行调节,从而控制压缩机的排量。
小变排量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如下:汽车发动机的动力通过V型带传到压缩机的皮带轮上,再通过电磁离合器将动力传到主轴上,主轴转动带动斜盘转动并且摆动,由于斜盘和行星盘贴合但斜盘与行星盘之间不能做相对旋转运动,所以斜盘带动行星盘一起做摆动运动,行星盘做摆动运动,则可带动行星盘通过球形连杆所连接的多个活塞依次做往复运动,一般小变排量压缩机的活塞为6个,由于活塞的往复运动,空调系统内的制冷剂从压缩机吸气口被吸入压缩机内,经过压缩后再从压缩机排气口排出,从而完成制冷剂温度及压力的转变过程。
针对目前SD6V10小变排量压缩机中各主要部件如下:
1、吸盘装置是活塞式变排量压缩机中关键零部件之一。吸盘装置的作用是:在压缩机离合器吸合状态下,将发动机的转动量传递至压缩机,带动压缩机内部件的运动;在压缩机离合器放开后,压缩机内部件处于停止状态,从而达到断开空调的目的;另外,可以平衡压缩机内部运动件的不平衡量。但现有的吸盘装置,是采用弹簧钢片1-4将吸盘1-1与前板1-2相连接的,参见图1,这种结构的吸盘装置在离合器吸合、放开时弹簧钢片会与前板磕碰而产生噪音。
2、当小变排量压缩机装配到整车上时,发动机电源将会输入电压到线圈环,线圈环一般安装于皮带轮与前盖之间,此时,线圈环部件起到电磁铁的作用。线圈环产生磁力线,使吸盘装置和皮带轮吸合;而线圈环就是通过电源接插件也即插头与发动机电源连接在一起的。由于现有的小型的变排量压缩机的前盖的盖面一般为平板结构,参见图8,在皮带轮与缸体之间容纳不下线圈环所要连接的电源接插件,所以为了空间布局的需要,线圈环的外壳4-1与外壳盖4-2之间的铜线需要较长的导线4-14引出,导线的一端采用导线固定器4-11固定在前盖上,导线的另一端再采用插头护套固定器4-13将电源接插件固定在后盖上;同时为了保护导线,避免磨损,还需在导线外面加套护套管4-12,参见图4。这种小变排量压缩机前盖较平没有加强筋,不但强度小,加工时容易变形,而且容纳不下电源接插件,导致电源接插件布局不美观,也增加了导线固定器4-11、护套管4-12、插头护套固定器4-13这些额外的零部件的支出成本。
3、在小变排量压缩机中,行星盘部件主要由行星盘、球轴承、球形连杆、活塞组成。行星盘的轴孔内设球轴承后套设在斜盘底部的轴上,其中斜盘的环面的外圈与行星盘后端面的外圈之间设有后推力轴承组件,球轴承的轴圈固定套设在斜盘的轴上,由于行星盘的一端面贴合着斜盘的底面,因此,行星盘基本上是随斜盘做摆动运动。参见图12,在行星盘的盘面上沿圆周均布有球形连杆固定球坑8-1,球形连杆固定球坑底设有小的润滑孔8-3方便冷冻油来润滑在球形连杆固定球坑内的球形连杆部分,球形连杆的一端嵌设在球形连杆固定球坑内,球形连杆的另一端连接活塞,当斜盘带动行星盘做摆动时,活塞会在球形连杆的带动下在汽缸内做往复运动。现这种行星盘的结构会使冷冻油很难进入后推力轴承组件。
4、而平衡螺母安装在行星盘的另一端面外的斜盘的轴上,平衡螺母外边缘一般位于球形连杆固定球坑内侧的行星盘的盘面上,而为了便于在平衡螺母下的球轴承的润滑,会在平衡螺母的盘面上布设平衡螺母润滑孔9-1,平衡螺母润滑孔的位置对应于球轴承的滚道沟处。这种平衡螺母盘面较大,浪费材料增加成本,参见图17。
5、带动斜盘运动的主轴一般采用壳式滚针轴承,参见专利ZL200480026627.9,这种主轴在旋转时气流会通过壳式滚针轴承,流入对应主轴尾部处的控制阀内,使控制阀感应缸体内的腔内压力。
6、现有小变排量压缩机中的油塞孔一般布局于缸体上,一般设计在缸体的上方,接近上部直装孔的部位,油塞孔径一般为M8,并为了方便拔模,油塞孔周边有较大的、比较倾斜的拔模坡面,这样导致油塞孔需要比较大的空间,影响了缸体的布局。
7、现有的小变排量压缩机进、出气口一般都设在后盖上,参见图19和图20,连接压缩机进气口16-6的通道贯通入后盖外圈内作为吸气腔的低压腔内,压缩机出气口的通道贯通入后盖内圈的高压腔内,以实现压缩机吸入来自于空调管路中低压制冷剂气体,然后压缩成高压气体。然而后盖通常离汽车发动机系统的其它部件位置较近。因此,这种设计特别容易导致与后盖相连接的空调管路与发动机附件产生干涉。
8、缸体是压缩机的主要部件,通过和前盖以及后盖的连接形成密闭的压缩机内部空间。压缩机的内部空间又被活塞分成两部分。前面一部分是安装主轴、球形连杆、斜盘以及行星盘等动力传递部件的空间;后面一部分则是制冷剂吸入压缩机以及排出压缩机的空间。在前面一个空间里,装有冷冻油,主要起到润滑的作用,同时冷冻油又通过活塞的运动被带入空调的制冷系统,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缸体里有提供活塞运动的空间——汽缸。缸体内还装有过滤器,使后盖的高压腔和缸体传动空间相连接。
9、现有的活塞采用活塞环,参见图15,生产线需要有装配活塞环的工位,以及会发生活塞环漏装的现象,另在压缩机运行过程中,比较容易损坏,特别是润滑油不够的情况下。
10、缸盖垫是活塞式变排量压缩机中起吸气、密封及排气通道作用的部件,现有的缸盖垫采用圆面形,缸盖垫表面布设有缸盖垫吸气孔23-5和缸盖垫排气孔23-2,参见图24。汽缸垫是小变排量压缩机中用于密封缸体与阀板之间间隙用的,参见图29。现有汽缸垫采用圆面形,汽缸垫表面设有汽缸垫吸气孔24-4和汽缸垫排气孔24-2。由于缸盖垫、汽缸垫是平板状,因此,容易在其端面造成气密性不够的情况。
11、阀板是活塞式变排量压缩机中用于固定吸、排气阀片的,且固定在缸体底面上,现有的阀板也采用圆面形,在阀板上设有圆形的阀板排气口25-4和月牙形的阀板吸气口25-2,参见图27。
12、控制阀是小变排量压缩机的重要部件,参见图31和图32,控制阀包括有顶杆17-3、阀体17-4,近顶杆一端的阀体壁上设有若干阀体孔17-2,阀体的另一端的底面也设有4个孔17-1,控制阀的顶杆和后盖内的高压腔相连通,阀体孔17-2与后盖内的吸气腔相连通,而阀体底面的4个孔与缸体内的腔内压力相连通,通过三方面压力的控制来控制控制阀的开度,从而到达压缩机排量控制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将压缩机排气口从后盖调整至缸体上方便布局,并改进前盖结构以方便容纳线圈环的接插件,并进行相应部件的调整,改善压缩机的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小变排量压缩机,包括前盖、吸盘装置、线圈环、行星盘、平衡螺母、缸体、直装孔、后盖、汽缸垫、阀板、缸盖垫、主轴、控制阀、球轴承、后推力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吸盘装置中采用橡胶铆钉连接吸盘与前板;所述的前盖具有加深腔体;所述的线圈环的线圈环外壳上方的线圈环外壳盖设有一缺口,缺口内置接插件的一端;在行星盘上的相邻两个球形连杆固定球坑之间设有通孔;所述的平衡螺母为圆环状,平衡螺母套接在斜盘的轴上后,平衡螺母的安装面铆接于球轴承的轴圈的外端面上,平衡螺母的外径与球轴承的座圈内径一致;所述的主轴的右部内设T形孔,所述的T形孔的垂直孔贯通主轴的径向,T形孔的水平孔沿主轴的轴向贯通主轴的右端面;在缸体前部的一个直装孔后方的位置设有油塞孔,在缸体后部的外壁上设有排气腔,位于缸体底部一侧的排气腔的底面设有排气腔进气口,在排气腔的一侧面设有压缩机排气口,在排气腔的腔口设有排气压板,排气压板上设有排气管路口;在后盖上从后盖安装端面向后盖底面方向设有一通道,通道的一端在后盖安装端面上形成后盖通道排气口,在通道一侧面向后盖内圈的高压腔的腔壁方向设有另一通道,另一通道贯通后盖的高压腔的腔壁后在高压腔的腔壁上形成后盖通道进气口。
所述的前盖外表面均布有前盖加强筋,所述的前盖的加深腔体的深度为14.5mm,前盖的盖面高度为24.2mm。
活塞外壁为圆筒形,活塞外壁外还覆设特氟龙层。
所述的排气腔为长方体,排气腔的四壁与缸体壁垂直,排气腔的底面与缸体的底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在排气压板上的排气管路口旁还设有排气管路固定孔。
后盖内圈的高压腔的腔壁为花瓣形,螺钉孔设在低压腔的底面上。
缸盖垫与限位板为一体式结构,沿缸盖垫的外轮廓边缘及缸盖垫排气孔四周设有凸筋,缸盖垫的外轮廓随形于后盖的安装端面的外轮廓,缸盖垫设有一个附加排气孔,所述附加排气孔对应通道在后盖的安装端面上的后盖通道排气口。
所述的汽缸垫的外轮廓随形于后盖的安装端面的外轮廓,沿汽缸垫的外轮廓及汽缸垫排气孔四周设有加强筋,汽缸垫设有另一个附加排气孔,另一个附加排气孔对应后盖通道排气口处。
阀板的阀板吸气口四周设下沉槽,阀板的外轮廓随形于后盖的安装端面的外轮廓,阀板上设有又一附加排气孔,又一附加排气孔对应后盖通道排气口处。
在控制阀的阀体的底面外设有过滤网罩。
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本产品的功耗低,相比以往的活塞式的小变排量压缩机,输出功率减少;活塞采用特氟龙处理,降低成本,减少泄漏量,提高性能;相比以往的活塞式压缩机,重量更轻,有效减少发动机功耗;采用橡胶铆钉压缩机离合器吸合,放开的噪音低、耐久性高;由于排气腔体位置不同,压缩机噪音降低;由于排气口的位置偏移到缸体上,其装配空间比较大,也可相应降低噪音;由于主轴末端设计了T型孔,有效分离制冷剂中的冷冻油,提高了回油率;由于控制阀本体外面增加了过滤网罩,提高压缩机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原有小变排量压缩机中吸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吸盘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吸盘装置的侧视图。
图4为原有小变排量压缩机中线圈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线圈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线圈环的侧视图。
图7为本发明中线圈环的俯视图。
图8为原有小变排量压缩机中前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前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前盖的侧视图。
图11为本发明中前盖的俯视图。
图12为原有小变排量压缩机中行星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中行星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中行星盘的俯视图。
图15为原有小变排量压缩机中活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中活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原有小变排量压缩机中平衡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中平衡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原有小变排量压缩机中后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原有小变排量压缩机中后盖的俯视图。
图21为本发明中后盖的俯视图。
图22为本发明中后盖的侧视图。
图23为本发明中后盖的仰视图。
图24为原有小变排量压缩机中缸盖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中缸盖垫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发明中缸盖垫的主视图。
图27为原有小变排量压缩机中阀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发明中阀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9为原有小变排量压缩机中汽缸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30为本发明中汽缸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31为原有小变排量压缩机中控制阀的侧视图。
图32为图31所示的左视图。
图33为本发明中控制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4为本发明中控制阀的侧视图。
图35为图34所示的左视图。
图36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7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38为本发明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针对SD6V10小变排量压缩机,包括前盖5、吸盘装置1、线圈环4、行星盘8、平衡螺母9、缸体7、直装孔7-1、后盖16、汽缸垫24、阀板25、缸盖垫23、主轴2、控制阀17、球轴承10,其中,
1、吸盘装置1中采用橡胶铆钉1-3连接吸盘1-1与前板1-2,参见图2和图3,本例中三角形的前板1-2的三个角上分别采用一个橡胶铆钉1-3连接在吸盘1-1的盘面上,相较于原吸盘装置采用的弹簧钢片1-4,在与离合器中皮带轮吸合时,橡胶铆钉起到原有的弹簧钢片的回弹力的作用,另外橡胶铆钉1-3可吸音,有效降低噪音,使得该吸盘装置1在吸合时产生的噪音比采用弹簧钢片1-4的原吸盘装置产生的噪音要小的多,具体要比采用弹簧钢片的吸盘装置的吸合噪音低3dB左右;且橡胶铆钉的成本比弹簧钢片的成本要小很多,装配时也相较弹簧钢片的简单的多。
2、本例中对原来扁平的前盖进行了改进,使前盖5的盖面呈具有一定深度的拱形结构,从而使前盖5内具有加深腔体,本例中该前盖的加深腔体的深度一般为14.5mm,而前盖的整个盖面的高度则达24.2mm,参见图9~图11;这样前盖加高了后,使皮带轮3与缸体7之间的空间相应增大,从而便于线圈环4上的接插件4-3的安置,可在线圈环外壳4-1上方的线圈环外壳盖4-2上设一缺口,缺口内直接安置接插件4-3的一端,接插件4-3的接线端与线圈环外壳内的铜线连接,这样接插件4-3直接与线圈环连接成一体,免去了导线固定器、护套管、插头护套固定器这些额外的零部件,参见图5~图7。这里为了便于安装接插件,除了在线圈环外壳4-1上设容纳接插件的缺口外,还在接插件的造型上做了改进,将接插件4-3设计成扁平状,且在接插件的一侧设有卡扣,该卡扣是为了方便将接插件与发动机电源插头固定用的。另外,为了改善前盖5的强度,前盖5外表面均布有若干前盖加强筋5-1,前盖加强筋5-1沿前盖外表面呈伞骨状排列,参见图11。采用了这种改进的线圈环后,整个线圈环的成本较之前的成本每台约下降了4元左右。
3、本例中还在原有行星盘的基础上对行星盘进行改进,具体为在行星盘8上的相邻两个球形连杆固定球坑8-1之间再增设通孔8-2,本例中该通孔采用月牙形,参见图13~14,在6个球形连杆固定球坑8-1之间一共设了6个通孔8-2,这样不仅减少了行星盘的重量,而且增加了位于斜盘6与行星盘8之间所设的后推力轴承组件26的润滑效果。而球形连杆13另一端所连接的活塞14不再采用多个活塞环组合而成,而是采用外壁为一体式的圆筒形的结构,且该活塞14的外壁外还覆设特氟龙层,采用特氟龙处理后,可降低成本,减少泄漏量,提高性能。
4、本发明中也对平衡螺母9进行了改进,参见图18,首先平衡螺母取消了环面上的原有平衡螺母润滑孔9-1,同时,平衡螺母的外径减小为与球轴承10的座圈内径一致,这样平衡螺母就呈一个圆环状,且平衡螺母的环面内圈部分设为下沉式形成平衡螺母的安装面。将平衡螺母9套接在位于球轴承10后端面的斜盘6的轴上后,平衡螺母的安装面铆接于球轴承10的轴圈的外端面上,由于平衡螺母9的外径与球轴承10的座圈内径一致,因此冷冻油很容易从平衡螺母的外边缘进入球轴承的座圈与轴圈之间的滚道沟里,便于球轴承内的滚珠的润滑,较之原设计,这种平衡螺母不但减重,减小零件体积,而且能使冷冻油更顺畅、有效地进入球轴承,提高压缩机运动部件的润滑效果,减少零件体积,提高压缩机的耐久性。
5、本发明中对主轴也进行了改进,由原来的壳式滚针轴承改变为实心式的轴瓦,另外在主轴2的右部内设T形孔2-1,所述的T形孔2-1的垂直孔贯通主轴的径向,T形孔的水平孔沿主轴的轴向贯通主轴的右端面;这样在主轴2旋转时,缸体的腔内的气体可从主轴的T形孔2-1内流出,使控制阀17便于控制缸体的腔内压力,由于主轴一直是高速旋转,会产生一定的离心力,从而可将气体中所含的冷冻油甩出并返回至缸体的腔内,提高了回油率,并会降低进入制冷剂中冷冻油的含量,提高制冷性能。采用T型孔的主轴后冷冻油循环率提高了约1-2%左右。
6、本发明中对油塞孔11也进行了改进,参见图36~38,设在缸体7前部的一个直装孔7-1后方的位置,由于原有的M8的油塞孔形状比较大,不利于小变排量压缩机的直装孔7-1的设计,所以设计相对较小的油塞孔来减少小变排量压缩机的空间,本例中该油塞孔11一般设计M6,油塞孔内设有油塞。
7、另外本发明中将原来位于后盖上的压缩机排气口12-1移到缸体7上,以便于改善装配空间。参见图36~38,具体结构为:在缸体7后部的外壁上,设了一个排气腔12,排气腔12的底面位于缸体7底部一侧,排气腔12的底面设有排气腔进气口22,在排气腔12的一侧面设有压缩机排气口12-1,在排气腔12的腔口设有排气压板21,排气压板21上设有排气管路口21-1作为压缩机排气口12-1的辅助的排气口。本例中排气腔12设为长方体并对应于油塞孔11沿缸体轴向的后方处,排气腔12的四壁与缸体7壁垂直,排气腔12的底面与缸体7的底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另外,在排气压板21上的排气管路口21-1旁还设有排气管路固定孔21-2,该排气管路固定孔21-2便于外部空调管路和排气管路口21-1对接后固定于排气压板21上。排气腔设置于缸体上后布局空间明显变大,因此排气腔容积在设计时也可相对增加,另外在排气腔上不仅有压缩机排气口12-1,而且还有辅助的排气管路口21-1。因此,可以降低排气脉动,噪音可以降低2dB左右。
8、由于压缩机排气口调整在缸体上,所以对后盖16的结构也做相应地调整。参见图21~23和图38,即去掉后盖上原有的压缩机排气口,但保留后盖上原有的贯通后盖内外圈低压腔的压缩机进气口16-6。由于本例中需要将后盖高压腔16-4内的气体转移至缸体7上的排气腔12中排出,而排气腔的排气腔进气口22设在排气腔12的底面,因此,后盖的安装端面也由原来的圆形设计为在圆形的一角增加一个小凸起的形状,然后这个改进后的后盖安装端面的这个小凸起部位向后盖底面方向设一通道16-1,通道16-1的一端在后盖安装端面上形成后盖通道排气口20,这个后盖通道排气口20正好与排气腔12上的排气腔进气口22相对接,在通道16-1一侧面向后盖内圈的高压腔16-4腔壁方向设有另一通道16-2,另一通道16-2贯通后盖的高压腔的腔壁后在高压腔的腔壁上形成后盖通道进气口19。后盖16内圈的高压腔16-4的腔壁为花瓣形,而螺钉孔16-5设计在后盖的外圈的低压腔16-3的底部,这样原有的后盖安装端面上所预留给螺钉孔的空间就可以让给后盖的低压腔16-3,使低压腔16-3的空间可以适当的放大,这样不仅减少了后盖的重量,而且增加了后盖的低压腔16-3的容积,有利于提高压缩机的吸气性能,使整个小变排量压缩机的制冷量性能提高2-3%左右。
9、本发明中还将原来需要组合装配的缸盖垫23与限位板23-4设为一体式结构,参见图25~26,另外由于后盖16与缸体7之间气体流通所涉及的流道的改变,缸盖垫23的外形也做相应调整,即缸盖垫23的外轮廓随形于后盖16的安装端面的外轮廓,且在对应后盖小凸起部位上的后盖通道排气口20处设有缸盖垫的附加排气孔23-1。另外为了加强密封性能,沿缸盖垫23的外轮廓边缘及缸盖垫排气孔23-2四周设有凸筋23-3,该凸筋为首尾相连的不间断的曲线造型。
10、同理为了配合后盖安装端面的改变,所述的汽缸垫24的外轮廓随形于后盖的安装端面的外轮廓,沿汽缸垫的外轮廓及汽缸垫排气孔四周设有加强筋24-3以增加整个小排量压缩机的气密性,降低泄漏量,且在对应后盖通道排气口20处的汽缸垫24上设有另一个附加排气孔24-1,参见图30。
11、同理为了配合后盖安装端面的改变,阀板25的外轮廓也设计成随形于后盖的安装端面的外轮廓,且在对应后盖通道排气口20处的阀板25上设有又一附加排气孔25-1,并在阀板25的阀板吸气口25-2四周设下沉槽25-3,设了这种下沉槽后可以降低本发明中小变排量压缩机吸气的气流脉动,从而降低排气脉动产生的噪音,参见图28。
12、另外,在控制阀17的阀体的底面外设有过滤网罩18,参见图33~35。从而避免异物进入控制阀底面的用于感应缸体的腔内压力的4个孔17-1,这4个孔一旦被异物堆积满后,很难出来,会导致整个压缩机不能正常运行,最终使得本发明中小变排量压缩机的损坏。现在增加了过滤网罩18后保证缸体腔内过来的异物不会进入控制阀,即使在过滤网罩的端面被覆盖的情况下,气流仍能从过滤网罩周边正常进入控制阀,从而不会将控制阀堵死住,提高了本发明中小变排量压缩机的寿命。

Claims (10)

1.一种小变排量压缩机,包括前盖、吸盘装置、线圈环、行星盘、平衡螺母、缸体、直装孔、后盖、汽缸垫、阀板、缸盖垫、主轴、控制阀、球轴承、后推力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吸盘装置(1)中采用橡胶铆钉(1-3)连接吸盘(1-1)与前板(1-2);所述的前盖(5)具有加深腔体;所述的线圈环(4)的线圈环外壳(4-1)上方的线圈环外壳盖(4-2)设有一缺口,缺口内置接插件(4-3)的一端;在行星盘(8)上的相邻两个球形连杆固定球坑(8-1)之间设有通孔(8-2);所述的平衡螺母(9)为圆环状,平衡螺母套接在斜盘(6)的轴上后,平衡螺母的安装面铆接于球轴承(10)的轴圈的外端面上,平衡螺母(9)的外径与球轴承(10)的座圈内径一致;所述的主轴(2)的右部内设T形孔(2-1),所述的T形孔(2-1)的垂直孔贯通主轴的径向,T形孔的水平孔沿主轴的轴向贯通主轴的右端面;在缸体(7)前部的一个直装孔(7-1)后方的位置设有油塞孔(11),在缸体(7)后部的外壁上设有排气腔(12),位于缸体(7)底部一侧的排气腔(12)的底面设有排气腔进气口(22),在排气腔(12)的一侧面设有压缩机排气口(12-1),在排气腔(12)的腔口设有排气压板(21),排气压板(21)上设有排气管路口(21-1);在后盖(16)上从后盖安装端面向后盖底面方向设有一通道(16-1),通道(16-1)的一端在后盖安装端面上形成后盖通道排气口(20),在通道(16-1)一侧面向后盖内圈的高压腔(16-4)的腔壁方向设有另一通道(16-2),另一通道(16-2)贯通后盖的高压腔的腔壁后在高压腔的腔壁上形成后盖通道进气口(1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变排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盖(5)外表面均布有前盖加强筋(5-1),所述的前盖的加深腔体的深度为14.5mm,前盖的盖面高度为24.2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变排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活塞(14)外壁为圆筒形,活塞外壁外还覆设特氟龙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变排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气腔(12)为长方体,排气腔(12)的四壁与缸体(7)壁垂直,排气腔(12)的底面与缸体(7)的底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变排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在排气压板(21)上的排气管路口(21-1)旁还设有排气管路固定孔(21-2)。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变排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后盖(16)内圈的高压腔(16-4)的腔壁为花瓣形,螺钉孔(16-5)设在低压腔(16-3)的底面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变排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缸盖垫(23)与限位板(23-4)为一体式结构,沿缸盖垫(23)的外轮廓边缘及缸盖垫排气孔(23-2)四周设有凸筋(23-3),缸盖垫(23)的外轮廓随形于后盖(16)的安装端面的外轮廓,缸盖垫(23)设有一个附加排气孔(23-1),所述附加排气孔(23-1)对应通道(16-1)在后盖的安装端面上的后盖通道排气口(2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变排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汽缸垫(24)的外轮廓随形于后盖的安装端面的外轮廓,沿汽缸垫的外轮廓及汽缸垫排气孔(24-2)四周设有加强筋(24-3),汽缸垫(24)设有另一个附加排气孔(24-1),另一个附加排气孔(24-1)对应后盖通道排气口(20)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变排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阀板(25)的阀板吸气口(25-2)四周设下沉槽(25-3),阀板(25)的外轮廓随形于后盖的安装端面的外轮廓,阀板上设有又一附加排气孔(25-1),又一附加排气孔(25-1)对应后盖通道排气口(20)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变排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在控制阀(17)的阀体(17-4)的底面外设有过滤网罩(18)。
CN201210090450.5A 2012-03-30 2012-03-30 小变排量压缩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445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90450.5A CN102644576B (zh) 2012-03-30 2012-03-30 小变排量压缩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90450.5A CN102644576B (zh) 2012-03-30 2012-03-30 小变排量压缩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44576A true CN102644576A (zh) 2012-08-22
CN102644576B CN102644576B (zh) 2016-03-02

Family

ID=466576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90450.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44576B (zh) 2012-03-30 2012-03-30 小变排量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4457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12938A (zh) * 2015-02-04 2015-05-13 上海交通大学 用于制冷系统的斜盘压缩机
CN109790927A (zh) * 2016-09-23 2019-05-21 三电汽车部件株式会社 壳体的密封结构及包括该密封结构的流体设备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84182A (ja) * 1991-03-12 1992-10-08 Hitachi Ltd 可変容量片斜板圧縮機
CN1283746A (zh) * 1999-08-05 2001-02-14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 无离合器可变容积式压缩机
JP2004293388A (ja) * 2003-03-26 2004-10-21 Nippon Soken Inc 揺動斜板型ポンプ
CN1590763A (zh) * 2003-08-28 2005-03-09 三电有限公司 电磁离合器
CN2787875Y (zh) * 2004-10-15 2006-06-14 温州中成化油器制造有限公司汽车空调分公司 一种带有可变排量机构的斜板式压缩机
CN201730797U (zh) * 2010-07-08 2011-02-02 上海三电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活塞式汽车空调压缩机的全凸筋汽缸垫
CN201730795U (zh) * 2010-07-08 2011-02-02 上海三电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活塞式汽车空调压缩机的主轴驱动杆
CN201818473U (zh) * 2010-07-08 2011-05-04 上海三电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活塞式汽车空调压缩机的后盖
CN201874784U (zh) * 2010-11-17 2011-06-22 上海三电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活塞式汽车空调压缩机前盖
CN202080093U (zh) * 2011-05-04 2011-12-21 上海三电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汽车空调压缩机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84182A (ja) * 1991-03-12 1992-10-08 Hitachi Ltd 可変容量片斜板圧縮機
CN1283746A (zh) * 1999-08-05 2001-02-14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 无离合器可变容积式压缩机
JP2004293388A (ja) * 2003-03-26 2004-10-21 Nippon Soken Inc 揺動斜板型ポンプ
CN1590763A (zh) * 2003-08-28 2005-03-09 三电有限公司 电磁离合器
CN2787875Y (zh) * 2004-10-15 2006-06-14 温州中成化油器制造有限公司汽车空调分公司 一种带有可变排量机构的斜板式压缩机
CN201730797U (zh) * 2010-07-08 2011-02-02 上海三电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活塞式汽车空调压缩机的全凸筋汽缸垫
CN201730795U (zh) * 2010-07-08 2011-02-02 上海三电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活塞式汽车空调压缩机的主轴驱动杆
CN201818473U (zh) * 2010-07-08 2011-05-04 上海三电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活塞式汽车空调压缩机的后盖
CN201874784U (zh) * 2010-11-17 2011-06-22 上海三电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活塞式汽车空调压缩机前盖
CN202080093U (zh) * 2011-05-04 2011-12-21 上海三电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汽车空调压缩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12938A (zh) * 2015-02-04 2015-05-13 上海交通大学 用于制冷系统的斜盘压缩机
CN109790927A (zh) * 2016-09-23 2019-05-21 三电汽车部件株式会社 壳体的密封结构及包括该密封结构的流体设备
CN109790927B (zh) * 2016-09-23 2021-03-30 三电汽车部件株式会社 壳体的密封结构及包括该密封结构的流体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44576B (zh) 2016-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87663B (zh) 一种冰箱用立式两级旋转式压缩机及其工作方法
CN103807136A (zh) 斜板式变排量压缩机
CN105026763A (zh) 涡旋式压缩机
CN103703253B (zh) 旋叶式压缩机
CN103557159B (zh) 旋转式压缩机
CN103727003A (zh) 往复式压缩机
CN205349734U (zh) 一种冰箱用立式两级旋转式压缩机
CN103410631A (zh) 一种发动机齿轮室
CN103362811A (zh) 串联式叶片压缩机
CN102644576A (zh) 小变排量压缩机
CN105041650A (zh) 双缸旋转式压缩机
CN102192147A (zh) 涡轮压缩机和涡轮冷冻机
CN207363878U (zh) 压缩机
CN107605726B (zh) 涡旋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US8087912B2 (en) Crankshaft having first and second eccentric portions
CN110594152B (zh) 一种立式双级涡旋压缩机
CN209654233U (zh) 一种卧式旋转式压缩机
CN205036584U (zh) 多缸旋转式压缩机
JP5727348B2 (ja) 気体圧縮機
CN109654019A (zh) 一种卧式旋转式压缩机
CN101070831A (zh) 封闭式压缩机
JP6779712B2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CN104989647B (zh) 气缸及具有其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压缩组件
CN105986990B (zh) 直线式压缩机及润滑油供油方法
CN204783677U (zh) 旋转压缩机及其曲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02

Termination date: 202003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