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41816A - 喷孔片及使用其的雾化组件 - Google Patents

喷孔片及使用其的雾化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41816A
CN102641816A CN2011100403615A CN201110040361A CN102641816A CN 102641816 A CN102641816 A CN 102641816A CN 2011100403615 A CN2011100403615 A CN 2011100403615A CN 201110040361 A CN201110040361 A CN 201110040361A CN 102641816 A CN102641816 A CN 1026418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ay nozzle
nozzle sheet
protrusions
ring plate
protru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4036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淑品
苏玉如
黄家桢
林建华
许由忠
林泰轩
黄美惠
熊介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B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Microbase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WEIB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B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B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04036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41816A/zh
Publication of CN1026418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418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al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喷孔片及使用其的雾化组件,其中该雾化膜组件设于一腔体上,并包含一压电环片、一制动环片及一喷孔片。该制动环片设于该压电环片的一侧。该喷孔片呈圆盘体状,并夹设于该压电环片及该制动环片之间,而该喷孔片具有多个击发孔及多个第一隆起部。该多个第一隆起部呈非圆形且朝该压电环片或该制动环片的方向隆起凸伸,而形成一特定几何造型图案的辐射状或环状排列的多曲面结构。由此,本发明的喷孔片可增加雾化区域、雾化量及液体-气体的交换效率,并可避免振动时应力过度集中于喷孔片中心而破裂的情况。

Description

喷孔片及使用其的雾化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雾化器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于喷孔片中央具有几何造型图案的辐射状或环状排列的多曲面结构的喷孔片及使用其的雾化组件。
背景技术
雾化器,如一般常见的超声波雾化器,其主要是由锆钛酸铅材料所构成的压电(PZT)陶瓷,输入一电压后,陶瓷本体及附属的金属背板产生伸缩形变现象,而能量是以波动形态来进行传递,使其于超声波的频率下工作,且其振幅约在微米的范围,并由输入电压所控制。而利用压电材料所产生的振动,将超声波传递至喷孔片,使靠近喷孔处的液体受到瑞利波(Rayleigh Wave)或表面波的作用,将液体截断成为细小分子,以利喷出及雾化。
请参照图1及图2,其为现有技术的一种雾化装置的分解图及作动示意图。图中,该雾化装置1包括一雾化组件11及一腔体12。该雾化组件11包括一压电环片113(一喷孔片112及一制动环片111。该喷孔片112呈一圆盘形,其上设有多个击发孔1121,且该喷孔片112夹设于该压电环片113及该制动环片111之间。该雾化组件11则设于该腔体12的一侧。当该压电环片113受电压驱动而开始振动时,则振动波传递至该喷孔片112上,使靠近该等击发孔1121的液体化为水分子。
然而,由于该喷孔片112因其为圆形平面造型,将造成下述缺点:
1、当该压电环片113振动时,其所产生的振动波,其传递方向由该喷孔片112的外缘处往中心处传递,导致振动能量过度集中于该喷孔片112中心处,造成该喷孔片112的中心区域振幅过大,容易因应力集中而破裂,使用寿命因此缩短。
2、由于振动能量均集中于该喷孔片112中心处,而仅能于该喷孔片112中心处附近形成雾化区域。因雾化区域仅形成于该喷孔片112中心处,使得该喷孔片112上有效使用该多个击发孔1121减少,雾化量不佳。
3、在雾化过程中,液体与气体须交换以维持雾化装置的内外压力差平衡,由于雾化区域过小,导致喷雾状态不稳定,喷雾量容易忽大忽小。
4、因喷雾区域过度集中于中心区域,造成雾化的液体分子密度过度集中,而容易使液滴碰撞在一起,而结合形成大粒径的液滴,导致雾化效率下降。
请参照图3、图4、图5及图6,其为现有技术另一种水雾产生器的分解图、剖面图、作动示意图及雾化区域示意图。为改善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中国台湾专利I331055揭露一种水雾产生器。图中,该水雾产生器2用以雾化一液体,且应用于一具有透孔的雾化装置。该水雾产生器2包含一制动环片21、一喷孔片22、一压电环片23及一腔体24,该喷孔片22设有多个击发孔221并夹设于该制动环片21及该压电环片23之间,并于该喷孔片22的中心处形成一雾化区域223。其中该喷孔片22的中心处形成一半球面的曲面结构222。
虽然凭借此种半球面结构设计,理论上可较现有技术增加雾化量,并降低集中于该喷孔片22中心处的应力,及产生较大的雾化区域223。然而,上述水雾产生器2,在实际应用时,仍有下述缺点:
1、当对此种具半球面结构的该喷孔片22进行加工时,因加工材料及加工特性的关系,对半球面的形状而言,会有加工深度与半球面曲率半径大小成相反的问题。为达上述增加雾化量的功效,该喷孔片22中心处加工深度须达一定深度。当半球面曲率半径越小时,就比较容易达到所需的深度。为达此半球面形状最佳雾化效能的深度,必定要缩小半球面的曲率半径。然而,有效雾化范围将被缩减。若要增大有效雾化范围,又须增大加工曲率半径,导致加工深度变浅,使雾化效能变差。若要于相同尺寸下可达到较小曲率半径所能加工的深度,该喷孔片22容易受过大应力,导致结构变形量超过其限制而破裂,或因降伏强度下降,经多次反复振动后而破裂。
2、由于该喷孔片22材料本身的特性,若加工后的半球面直径越长,结构张力也随的降低,造成输入力量减弱,抗低频共振的能力亦随的下降,容易产生伴随而来的噪音现象。
3、此种雾化方式的封装结构,为能稳定夹持该喷孔片22,该制动环片21的内环径通常较该压电环片23的内环径为小,并使大部份振荡能量传递至该喷孔片22,及消除其半球面设计无法有效雾化的外围振动区域,造成该喷孔片22的部份该击发孔221的使用率下降,使得该喷孔片22上可雾化区域及雾化量相对减少。此外,当该压电环片21作动时,由于该压电环片21、该喷孔片22及该制动环片23各夹层之间的黏胶因施力臂不等长,容易于操作过程中导致各元件之间的胶着力失效。
4、由于现有技术喷孔片半球面结构的设计,其振动波能量经传递后,大部份仍会集中于中心区域,导致仅位于中心部分的微孔能有效作动,而外围区域的微孔则因振动能量不足而无法有效使用,导致雾化面积无法达到原设计面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喷孔片及使用其的雾化组件,其可借助于喷孔片上形成多个隆起部,而形成辐射状或环状排列的多曲面结构,以加大雾化区域,增加雾化过程稳定性、抑制低频振动及减少加工拉伸应力。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喷孔片,呈盘体状,包含:
多个击发孔,设于该喷孔片上;及
多个第一隆起部,呈非圆形,设于该喷孔片上而以该喷孔片的中心间隔排列设置,该多个第一隆起部以该喷孔片的中心为基准作排列设置而形成一几何图案。
其中,所述的喷孔片具有三个第一隆起部,该三个第一隆起部呈椭圆形且以一端朝向该喷孔片的中心而向外放射等间隔排列设置。
其中,更包括多个第二隆起部,该各第二隆起部系间隔设置于对应的该等第一隆起部之间,且各该第二隆起部的隆起突伸方向系与各该第一隆起部的隆起突伸方向相同。
其中,该多个第二隆起部呈圆弧造形。
其中,所述的喷孔片具有三个第二隆起部,且该三个第二隆起部以该喷孔片的中心呈环状排列设置。
其中,该第二隆起部呈菱形、椭圆形、三角形、砂漏型、弯月形或心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喷孔片,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隆起部的横剖面为三角锥面、单弧面、斜面或梯形面。
其中,该喷孔片厚度与该第二隆起部高度的比例约为1∶0.5~1∶20之间。
其中,所述的喷孔片具有四个第一隆起部,该四个第一隆起部呈椭圆形且以一端朝向该喷孔片的中心而向外放射等间隔排列设置。
其中,该多个隆起部分别偏转一预设角度,且以一端朝向该喷孔片的中心而向外放射等间隔排列设置。
其中,所述的喷孔片具有三个第一隆起部,该三个第一隆起部呈圆弧造形且以该喷孔片的中心而环状排列设置。
其中,所述的喷孔片具有九个第一隆起部,每三个相邻的该第一隆起部呈等间隔放射状排列。
其中,该第一隆起部的外形呈菱形、椭圆形、三角形、矩形、砂漏形、弯月形或心形。
其中,该第一隆起部的横剖面为三角锥面、单弧面、斜面或梯形面。
其中,该喷孔片厚度与该第一隆起部高度的比例约为1∶0.5~1∶20之间。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雾化组件,设置于一腔体的一侧,其包含:
一压电环片;
一制动环片,设于该压电环片一侧;及
一如上所述的喷孔片,该喷孔片设置于该压电环片及该制动环片之间。
其中,该制动环片的内环径等于该压电环片的内环径,该制动环片的外环径大于该压电环片的外环径。
其中,当该制动环片设置于邻近该腔体的一侧时,各该第一隆起部朝该压电环片的方向隆起突伸。
其中,当该压电环片设置于邻近该腔体的一侧时,各该第一隆起部朝该制动环片的方向隆起突伸。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种雾化装置分解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一种雾化装置的作动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另一种水雾产生器分解图;
图4为现有技术另一种水雾产生器剖面图;
图5为现有技术另一种水雾产生器作动示意图;
图6为现有技术另一种水雾产生器雾化区域示意图;
图7A为本发明喷孔片及使用其的雾化组件第一实施例分解图;
图7B为本发明喷孔片及使用其的雾化组件其喷孔片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喷孔片及使用其的雾化组件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喷孔片及使用其的雾化组件第一实施例喷孔片的平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喷孔片及使用其的雾化组件较佳实施例的作动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喷孔片及使用其的雾化组件较佳实施例的雾化区域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喷孔片及使用其的雾化组件,喷孔片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喷孔片及使用其的雾化组件,喷孔片第三实施例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喷孔片及使用其的雾化组件,喷孔片第四实施例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喷孔片及使用其的雾化组件,喷孔片第五实施例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喷孔片及使用其的雾化组件,喷孔片第六实施例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喷孔片及使用其的雾化组件,喷孔片第七实施例示意图;
图18A~图18K为本发明喷孔片及使用其的雾化组件,喷孔片外形示意图;
图19A~图19E为本发明喷孔片及使用其的雾化组件,喷孔片隆起部横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背景技术:1-雾化装置;11-雾化组件;111-制动环片;112-喷孔片;1121-击发孔;113-压电环片;12-腔体;2-水雾产生器;21-制动环片;22-喷孔片;221-击发孔;222-曲面结构;223-雾化区域;23-压电环片;24-腔体;
本发明:3-雾化组件;31-压电环片;311-外环径;312-内环径;32-喷孔片;321-击发孔;322-第一隆起部;323-第二隆起部;324-雾化区域;33-制动环片;331-外环径;332-内环径;34-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贵审查员能清楚了解本发明的内容,谨以下列说明搭配附图,敬请参阅。
请参阅图7A、图7B、图8及图9所示,其为本发明喷孔片及使用其的雾化组件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喷孔片示意图、剖视图及喷孔片的示意图。图中,该雾化组件3设置于一腔体34的一侧,并包含一压电环片31、一喷孔片32及一制动环片33。
该压电环片31可以锆钛酸铅材料所构成的压电陶瓷来制造,并具有一外环径311及一内环径312。
该制动环片33则为一金属材质的环片,其具有一外环径331及一内环径332,并设置于该压电环片31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该制动环片33的内环径332与该压电环片31的内环径312相等,而该制动环片33的外环径331可大于该压电环片31的外环径311。
该喷孔片32则呈一盘体形状,其外径介于该压电环片31及该制动环片33的内环径及外环径之间,而可供夹设于其中。其中,该喷孔片32上可以准分子激光或其他方式间隔形成多个击发孔321,每一该第一隆起部322皆为非平面状的曲面结构,而该多个第一隆起部322呈非圆形且于该喷孔片32上排列形成一特定造型的几何图案。在第一实施例中,该多个第一隆起部322以三个来实施,且该多个隆起部322的外形呈一椭圆状,并以一端朝向该喷孔片32的中心呈等间隔放射状排列设置。此外,由剖面看来,该喷孔片32及该多个形成于该喷孔片32上的第一隆起部322呈一辐射状多曲面结构。此外,该喷孔片32与各该第一隆起部322高度的比例可为1∶0.5~1∶20之间,但不以此为限,可随加工技术或实际需求而增加或减少。
当组装该雾化组件3时,可以一黏着剂(图中未示)接合该压电环片31、该喷孔片32及该制动环片33,并使该雾化组件3的该压电环片31或该制动环片33设置于邻近该腔体34的一侧。当该压电环片31设置于邻近该腔体34的一侧时,则各该第一隆起部322朝该制动环片33的方向隆起突伸,当该制动环片33设置于邻近该腔体34的一侧时,则各该第一隆起322部朝该压电环片31的方向隆起突伸,以发挥雾化效果。
请参阅图10及图11,其为本发明雾化组件较佳实施例的作动示意图及雾化区域的示意图。当该雾化组件3开始运作时,通过输入一电压至该压电环片31,使该压电环片31产生反复性伸缩形变,并以振波形态传递能量至该喷孔片32,而使该喷孔片32振动。由于该喷孔片32通过设置该多个第一隆起部322,当该喷孔片32振动时,液体将受位于该多个第一隆起部322所形成的曲面区域及其邻近的平面区域的击发孔321,因瑞利波(或称表面波)的作用所击发而形成细小分子,并产生雾化作用,因此会形成一雾化区域324即该多个第一隆起部322及其邻近部位所构成的曲面与平面区域,而可远大于现有技术的雾化区域,而可充分使用喷孔片32上的击发孔321以增加雾化量,且能喷击出具微纳米等级且均匀分布的液滴。
其中,该喷孔片32上隆起部的排列方式及变化不仅以上述较佳实施例为限,亦可以如下所述的实施态样:
在第二实施例中,该喷孔片32具有四个第一隆起部322,该多个第一隆起部322的外形呈椭圆形,且以一端朝向该喷孔片32的中心而向外放射等间隔排列设置,且该喷孔片32表面更具有该多个击发孔321,如图12所示。
在第三实施例中,该多个第一隆起部322具有四个第一隆起部322,各该第一隆起部322的外形呈椭圆形,则分别偏转一预设角度,且以一端朝向该喷孔片32的中心而向外放射等间隔排列设置,且该喷孔片32表面更具有该多个击发孔321,如图13所述。
在第四实施例中,该喷孔片32具有三个第一隆起部322,该多个第一隆起部322的外形呈圆弧造型,且以该喷孔片32的中心而环状排列设置,且该喷孔片32表面更具有该多个击发孔321,如图14所示。
在第五实施例中,该喷孔片32具有三个第一隆起部322,该多个第一隆起部322呈一端小一端大的弧形造型,该以该喷孔片32的中心而环状排列设置,且该喷孔片32表面更具有该多个击发孔321,如图15所示。
在第六实施例中,该喷孔片32具有九个第一隆起部322,每三个相邻的该第一隆起部322可呈一组几何图案,并呈等间隔放射状排列,且该喷孔片32表面更具有该多个击发孔321,如图16所示。
在第七实施例中,该喷孔片32,不但包括如第一实施例其对应的附图所呈现的该多个第一隆起部322,更包括三个第二隆起部323,该多个第二隆起部323朝与各该第一隆起部322的方向隆起突伸,并呈圆弧造形,并间隔设置于对应的该等第一隆起部之间,且该喷孔片32表面更具有该多个击发孔321,如图17所示。此外,该喷孔片32厚度与各该第二隆起部323的比例可为1∶0.5~1∶20之间,但不以此为限。
其中,上述各实施例中,如图18A~图18K所示,该多个第一隆起部322及该多个第二隆起部323的外形不仅以上述附图为限,也可呈菱形(图18A)、椭圆形(图18C)、三角形(图18D、图18E)、矩形(图18H)、砂漏形(图18J)、弯月形(图中未示)、心形(图18K)或其他形状(图18B、图18F、图18G、图18I)。而各该第一隆起部322及各该第二隆起部323的数量及排列方式,亦不以上述实施方式为限,亦可为任意形状或数量所构成。
其中,上述各实施例中,如图19A~图19E所示该多个第一隆起部322及该多个第二隆起部323的横剖面为三角锥面(图19A)、单弧面(图19B、图19E)、斜面(图19C)或梯形面(图19D),或为任意形式。
此外,该雾化组件3由于具有上述结构的该喷孔片32,更具有下述优点:
1、由于雾化面积增大,而可提高该喷孔片32内外侧的液体及气体的交换速率,以增进雾化过程稳定性,减少喷雾量容易忽大忽小的现象。
2、与现有技术的单一半球面结构的喷孔片22相比较,各该第一隆起部322及各该第二隆起部323,所需的加工深度,由于雾化区域加大,其弯曲曲度便可调整至最佳值,并仅需现有技术的一半左右的加工深度即可。由于加工深度缩减,而可避免当喷孔片加工时,因应力过大而破裂。
3、由各该第一隆起部322或各该第二隆起部323所组合排列形成的几何图案,在该喷孔片32形成的辐射状或环状排列多曲面结构,可打散改变传递其上的振动波行动方向,进而破坏振动波等向集中于该喷孔片32中心的规则性,以改善现有技术喷孔片因其中心区域振幅值过大,易应力集中而遭受破坏的缺点。
4、由于该喷孔片32所形成的辐射状多曲面结构,可提升每一曲面结构的结构张力,以强化抗低频共振的能力。
5、由于该制动环片33的内环径332与该压电环片31的内环径312相等,而可于封装过程使切口对齐,而可确保该喷孔片32可以被紧密的夹持于中间,避免该压电环片31作动时,施力臂不等长,造成各夹层之间的胶着剂失效。
6、由于该喷孔片32所形成的幅射状多曲面结构可有效传递及均匀分散振波能量,而使该具多曲面结构的喷孔片可产生共振的雾化面积区间遍及于非隆起部的其他位置,故相较于现有技术在相同单位面积的喷孔片的可雾化区域为多。
7、由于该喷孔片通过排列设置该多个隆起部而形成多曲面结构,此种结构可使与其配合的压电环片,即使其未能作动于一单一操作频率下而产生微量偏移跳动的情况下,工作时仍能保持有效的雾化量,相较现有技术须配合非常高精度的压电环片与驱动电路才能有效运作而言,更能降低制造成本。
然而,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雾化组件,具有专利的发明性,及对产业的利用价值;申请人爰依专利法的规定,向钧局提起发明专利的申请。

Claims (19)

1.一种喷孔片,呈盘体状,其特征在于,包含:
多个击发孔,设于该喷孔片上;及
多个第一隆起部,呈非圆形,设于该喷孔片上而以该喷孔片的中心间隔排列设置,该多个第一隆起部以该喷孔片的中心为基准作排列设置而形成一几何图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孔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孔片具有三个第一隆起部,该三个第一隆起部呈椭圆形且以一端朝向该喷孔片的中心而向外放射等间隔排列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孔片,其特征在于,更包括多个第二隆起部,该各第二隆起部系间隔设置于对应的该等第一隆起部之间,且各该第二隆起部的隆起突伸方向系与各该第一隆起部的隆起突伸方向相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孔片,其特征在于,该多个第二隆起部呈圆弧造形。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孔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孔片具有三个第二隆起部,且该三个第二隆起部以该喷孔片的中心呈环状排列设置。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孔片,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隆起部呈菱形、椭圆形、三角形、砂漏型、弯月形或心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喷孔片,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隆起部的横剖面为三角锥面、单弧面、斜面或梯形面。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孔片,其特征在于,该喷孔片厚度与该第二隆起部高度的比例约为1∶0.5~1∶20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孔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孔片具有四个第一隆起部,该四个第一隆起部呈椭圆形且以一端朝向该喷孔片的中心而向外放射等间隔排列设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喷孔片,其特征在于,该多个隆起部分别偏转一预设角度,且以一端朝向该喷孔片的中心而向外放射等间隔排列设置。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孔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孔片具有三个第一隆起部,该三个第一隆起部呈圆弧造形且以该喷孔片的中心而环状排列设置。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孔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孔片具有九个第一隆起部,每三个相邻的该第一隆起部呈等间隔放射状排列。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孔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隆起部的外形呈菱形、椭圆形、三角形、矩形、砂漏形、弯月形或心形。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孔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隆起部的横剖面为三角锥面、单弧面、斜面或梯形面。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孔片,其特征在于,该喷孔片厚度与该第一隆起部高度的比例约为1∶0.5~1∶20之间。
16.一种雾化组件,设置于一腔体的一侧,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压电环片;
一制动环片,设于该压电环片一侧;及
一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孔片,该喷孔片设置于该压电环片及该制动环片之间。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制动环片的内环径等于该压电环片的内环径,该制动环片的外环径大于该压电环片的外环径。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制动环片设置于邻近该腔体的一侧,各该第一隆起部朝该压电环片的方向隆起突伸。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压电环片设置于邻近该腔体的一侧,各该第一隆起部朝该制动环片的方向隆起突伸。
CN2011100403615A 2011-02-18 2011-02-18 喷孔片及使用其的雾化组件 Pending CN1026418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403615A CN102641816A (zh) 2011-02-18 2011-02-18 喷孔片及使用其的雾化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403615A CN102641816A (zh) 2011-02-18 2011-02-18 喷孔片及使用其的雾化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41816A true CN102641816A (zh) 2012-08-22

Family

ID=46655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403615A Pending CN102641816A (zh) 2011-02-18 2011-02-18 喷孔片及使用其的雾化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41816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23389A (zh) * 2013-04-02 2013-07-31 张建辉 一种压电陶瓷雾化器
WO2015003630A1 (zh) * 2013-07-10 2015-01-15 金进精密泵业制品(深圳)有限公司 超声雾化光学美容仪
CN105855117A (zh) * 2014-11-25 2016-08-17 微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加大雾化量的雾化装置
WO2020088336A1 (zh) * 2018-10-29 2020-05-07 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超声波雾化片、雾化器及电子烟
WO2023221616A1 (zh) * 2022-05-18 2023-11-23 海南摩尔兄弟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202071A (ja) * 1982-05-20 1983-11-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霧化装置
JPS60132671A (ja) * 1983-12-19 1985-07-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霧化ポンプ
TW200635670A (en) * 2005-04-01 2006-10-16 Ind Tech Res Inst Device for creating fine mist
CN1923377A (zh) * 2005-08-30 2007-03-07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雾化器结构
CN1990118A (zh) * 2005-12-30 2007-07-04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微喷雾系统共振频率调变方法及其装置
US20080073447A1 (en) * 2006-09-25 2008-03-27 Liang-De Wang Liquid atomizer
CN201371109Y (zh) * 2009-03-05 2009-12-30 合世生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滴产生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202071A (ja) * 1982-05-20 1983-11-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霧化装置
JPS60132671A (ja) * 1983-12-19 1985-07-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霧化ポンプ
TW200635670A (en) * 2005-04-01 2006-10-16 Ind Tech Res Inst Device for creating fine mist
CN1923377A (zh) * 2005-08-30 2007-03-07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雾化器结构
CN1990118A (zh) * 2005-12-30 2007-07-04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微喷雾系统共振频率调变方法及其装置
US20080073447A1 (en) * 2006-09-25 2008-03-27 Liang-De Wang Liquid atomizer
CN201371109Y (zh) * 2009-03-05 2009-12-30 合世生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滴产生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23389A (zh) * 2013-04-02 2013-07-31 张建辉 一种压电陶瓷雾化器
WO2015003630A1 (zh) * 2013-07-10 2015-01-15 金进精密泵业制品(深圳)有限公司 超声雾化光学美容仪
CN105855117A (zh) * 2014-11-25 2016-08-17 微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加大雾化量的雾化装置
CN105855117B (zh) * 2014-11-25 2018-07-17 微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加大雾化量的雾化装置
WO2020088336A1 (zh) * 2018-10-29 2020-05-07 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超声波雾化片、雾化器及电子烟
WO2023221616A1 (zh) * 2022-05-18 2023-11-23 海南摩尔兄弟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70100B2 (en) Nozzle plate and atomizing module using the same
CN102641816A (zh) 喷孔片及使用其的雾化组件
US7669782B2 (en) Liquid atomizer
US20190054492A1 (en) Piezoelectric two-phase flow ultrasonic atomization nozzle
CN202823727U (zh) 雾化结构
US20070051827A1 (en) Spraying device
US20110233302A1 (en) Nebulizing assembly
CN105964473A (zh) 一种两相流超声雾化装置
JP3153019U (ja) 微液滴発生装置
CN102861693A (zh) 基于纵振夹心换能器的压电微喷装置
CN201744425U (zh) 超声波聚焦液体喷雾器
CN105855117B (zh) 可加大雾化量的雾化装置
CN103223389A (zh) 一种压电陶瓷雾化器
CN205270010U (zh) 分体式压电陶瓷超声波雾化片
CN107185766A (zh) 一种压电陶瓷超声雾化片
CN204412540U (zh) 可加大雾化量的雾化装置
CN201913041U (zh) 超声雾化器
JP2644621B2 (ja) 超音波霧化装置
CN101879493A (zh) 超声波聚焦液体喷雾器
EP1916037B1 (en) Liquid atomizer
CN107433243A (zh) 一种微孔压电陶瓷雾化片
CN202314767U (zh) 微孔雾化装置
CN209577179U (zh) 一种微孔喷雾装置
CN214132443U (zh) 一种新型高效雾化装置
JP2599844B2 (ja) 超音波発生素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