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39019A - 强化服装边缘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强化服装边缘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39019A
CN102639019A CN2010800550054A CN201080055005A CN102639019A CN 102639019 A CN102639019 A CN 102639019A CN 2010800550054 A CN2010800550054 A CN 2010800550054A CN 201080055005 A CN201080055005 A CN 201080055005A CN 102639019 A CN102639019 A CN 1026390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itching
edge
clothes
waistband
wall scro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5500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ltech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ltech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ltech Ltd filed Critical Taltech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6390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390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27/00Details of garments or of their making
    • A41D27/24Hems; Sea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27/00Details of garments or of their making
    • A41D27/12Shields or protectors
    • A41D27/14Shields or protectors on the underedge of the garment
    • A41D27/145Piping edges; Protectors for the edges of trouser leg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1/00General types of 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out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 D05B1/08General types of 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out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multi-thread seams
    • D05B1/18Seams for protecting or securing ed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s Of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强化服装的折叠的边缘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沿着织物的将要形成为服装的边缘的部分缝制如下线迹的其中之一:倒回线迹、纽扣扣眼线迹、圆形扣眼线迹、单条线迹行和相互间隔开的一对线迹行。可以使用该方法强化的服装的边缘包括:腰带(5)的上边缘(3);所述腰带(5)的端部(9);所述腰带(5)的端部(9)与所述腰带(5)的上边缘相交的所述腰带(5)的端部(9)的上角(7);形成所述腰带(5)的端部(9)的腰带突出片(10)的下角(8);带环(13)的顶部(11);带环(13)的纵向边缘(15);飞边(19)的边缘(17);口袋(23,227)的边缘(21,225);基本延伸所述服装的长度的折缝(25);所述服装的下边缘(29);翻边(39)的上边缘(37);衬衫衣领(203)的边缘(201);衣领(203)的尖端(205);下级领(209)的上边缘(207);卷边边缘(211);卷边开口(215)的边缘(213);前襟(219)的外边缘(217);前襟(219)的内边缘(221);衬衫的下摆(223)以及衬衫的纽扣侧(231)的边缘(229)。

Description

强化服装边缘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强化服装边缘以阻止该边缘磨损的方法。尤其是,本发明涉及强化诸如裤子、裙子、衬衫和上衣之类的棉质服装的边缘。
服装经过正常使用和洗涤过程后会发生磨损。形成衣服的末端的服装的边缘,由于其所在的位置的原因,会比服装的其它部位遭受更严重的磨损;由于这些服装的边缘具有较小的横截面积,因此,当其与服装的其它部位以及其它物品摩擦时,将遭受更大的摩擦力。尤其是在两个边缘交汇形成尖端或者拐角的情形中。在其它的磨损原因中,洗涤和烘干动作会引起摩擦。此外,衣服经受含酶洗涤剂的洗涤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织物对这种磨损性摩擦的抵抗力会降低。
服装边缘的磨损最初会形成形成“霜化”的形式,由于染料只渗入织物的外层纤维,因此当外层纤维因反复摩擦而被磨损时,布料的颜色会褪去。此外,磨损会导致起毛产生碎屑,服装边缘部位的纤维经穿着产生断点,导致松散的纤维端部被暴露在边缘部位,并最终在布料中形成破洞。很明显,这种磨损会导致损害服装的审美性,从而会表现出这种服装对正常磨损的不令人满意性。
由天然纤维(诸如棉(cotton)、丝(silk)、羊毛(wool)、莱赛尔纤维(lyocell)、粘胶纤维(rayon)、纤维素材料(cellulosic)、亚麻布(linen)、亚麻纤维(flax)和苎麻纤维(ramie))制成的衣服比由合成材料制成的衣服更易磨损,合成材料比天然纤维耐磨,因此受磨损影响的程度较低。同样地,尽管天然/合成混合纤维(例如65%聚酯和35%棉混合)制成的服装比100%天然纤维的服装更耐磨,但是天然/合成混合纤维的服装中的天然纤维也比合成纤维更容易磨损。
总之,由于服装中的某些部分的机械凸出以及一些纤维比其它纤维更易磨损,因此,服装中的某些部位比其它部位更易磨损。
GB-A-779482提供了一种防止服装磨损(wear)或起毛(fraying)的方法,尤其涉及裤腿的底部的翻边、袖子的内弯部(inturn)和袖子的肘部。GB-A-779482认定裤腿底部翻边的下边缘易于与穿着者的鞋子摩擦,在人行走时裤腿内部线缝处的表面相互摩擦而使得裤腿内部线缝薄弱。GB-A-779482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是在裤腿布料表面上缝制平行的线迹行,尤其是锯齿形线迹。
CH394085公开了一种通过使用金属或者塑料件(诸如线、带、齿状拉链或涂层)保护裤腿底部边缘的方法。
GB-A-1192266公开了一种通过加热衣服刺绣部分的边缘以熔化纱线并切断纤维的方式来防止合成纱线制成的衣服的磨损的方法。熔化的边缘固化后,硬化的边缘可以对抗磨损。
US-A-2488594公开了一种用于裤子底部边缘的保护装置,该保护装置包括扁平的护盘,该护盘具有能够与裤腿的下边缘接合的圆形的下边缘。
棉质服装一般作为“易护理”、“免熨烫”产品出售,该棉质服装比未经处理的棉更抗折抗皱。这种服装也被称为“免烫”服装。易护理性是通过在裁剪前或缝制服装后用树脂处理纤维来实现的。然而,该处理过程的一个副作用是增加了织物对磨损的敏感性(susceptibility),因此加大了磨损对这种布料制成的衣服的影响。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善的方法,该方法强化衣服的折叠边缘,以阻止磨损并延长衣服的使用寿命,同时使得强化对服装的审美属性造成的影响减小到最小。
参考1965年1月25日的线迹、线缝和缝制的联邦标准第751a号(以下称作“联邦标准”),其内容作为参考结合于此。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强化服装的折叠的边缘以阻止该边缘磨损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缝制织物的一部分,在所述织物的该部分所述织物将要折叠或者已经折叠以形成所述服装的边缘,其中,所述线迹选自倒回线迹、纽扣扣眼线迹、圆形扣眼线迹、单条线迹行和一对相互间隔开的线迹行。
上述的线迹已经显示出可以对服装的边缘提供有效的保护。此外,上述的线迹具有紧凑性,使得该线迹可以以难以察觉的方式精确地应用于强化服装的脆弱的折叠的边缘。
术语“服装的边缘”是指形成服装的一部分的布料部分的边缘或边沿,其中所述服装的该部分所述布料折叠或者形成折缝(即布料改变方向)。
所述边缘可以是如下边缘的其中之一:腰带的上边缘;所述腰带的任一端部;所述腰带的任一端部的上角,在该上角所述腰带的端部与所述腰带的上边缘相交;形成所述腰带端部的腰带突出片的下角;带环的顶部;带环的纵向边缘;飞边的边缘;口袋的边缘;基本延伸所述服装的长度的折缝;所述服装的下边缘;翻边的上边缘;衣领的边缘;卷边的边缘;衬衫前襟的一侧或者两侧边缘;下级领边缘;短袖衬衫的袖子开口边缘;具有纽扣的前侧边缘;以及下摆。
所述服装可以是如下服装的其中之一:裤子、裙子、衬衫、短上衣、夹克、大衣或其它服装。
在所述服装为裤子或者裙子的情形下,需要强化的所述边缘可以是如下边缘的其中之一:所述腰带的上边缘;所述腰带的端部;带环的纵向边缘;所述服装的下边缘;所述翻边的上边缘;所述飞边的边缘;所述口袋的边缘;以及基本延伸所述服装的长度的折缝,并且所述线迹可以为单条线迹行。
在所述服装为衬衫或者短上衣的情形下,需要强化的所述边缘可以是如下边缘的其中之一:所述衣领的边缘;所述卷边的边缘;所述衬衫前襟的一侧或者两侧边缘;所述下级领边缘;所述短袖衬衫的袖子开口边缘;所述具有纽扣的前侧边缘(右前);以及所述下摆,并且所述线迹可以是单条线迹行。
在单条线迹行的情形下,所述单条线迹行可以呈现为位于所述服装的外表面上的单条缝线;或者所述单条线迹行可以具有位于所述服装的外表面上的相邻接的或者相关联的近距离挤在一起的多个缝线。
在所述服装为裤子或者裙子的情形下,需要强化的所述边缘可以是如下边缘的其中之一:所述腰带的上边缘;所述腰带的端部;带环的纵向边缘;所述服装的下边缘;所述翻边的上边缘;所述飞边的边缘;所述口袋的边缘;以及基本延伸所述服装的长度的折缝,并且所述线迹包括一对相互间隔开的线迹行。
在所述服装为衬衫或者短上衣的情形下,需要强化的所述边缘可以是如下边缘的其中之一:所述衣领的边缘;所述卷边的边缘;所述衬衫前襟的一侧或者两侧边缘;所述下级领边缘;所述短袖衬衫的袖子开口边缘;所述具有纽扣的前侧边缘;以及所述下摆,并且所述线迹包括一对相互间隔开的线迹行。
在一对线迹行相互间隔开的情形下,每个所述线迹行可以呈现为位于所述服装的外表面上的单条缝线;或者每个所述线迹行可以具有位于所述服装的外表面上的相邻接的或者相关联的近距离挤在一起的多个缝线。
当所述服装完全组合后,所述线迹行可以设置在所述边缘的顶点或者最低点的相对侧。当所述边缘靠近其它物品时,一个或者全部线迹行介于所述布料的边缘和所述其它物品之间。
在所述单条线迹行呈现为位于所述服装的外表面上的单条缝线的情形下,所述线迹可以是如下线迹的其中之一:1965年1月25日的线迹、线缝和缝制的联邦标准第751a号(以下称作联邦标准)的线迹型式301、101、201、202、401和701。
在所述单条线迹行具有位于所述服装的外表面上的相邻接的或者相关联的近距离挤在一起的多个缝线的情形下,所述线迹可以是如下线迹的其中之一:联邦标准线迹型式401、101和203。
在每个所述线迹行呈现为位于所述服装的外表面上的单条缝线的情形下,每个所述线迹行可以是如下线迹型式的其中之一:联邦标准线迹型式301、101、201、202、401和701;或者所述线迹可以是如下线迹型式的其中之一:联邦标准线迹型式311、102、302、309、402和406。
在所述单条线迹行具有位于所述服装的外表面上的相邻接的或者相关联的近距离挤在一起的多个缝线的情形下,每个所述线迹行可以是如下线迹型式的其中之一:联邦标准线迹型式401、101和203。
在所述服装为裤子或者裙子的情形下,需要强化的所述边缘可以是如下边缘的其中之一:所述带环的顶部;线缝区域中的所述服装的底部边缘的一部分;以及所述服装的底部边缘与折缝的连接部位,并且所述线迹可以为倒回线迹。
在需要强化的所述边缘为所述线缝区域中的所述服装底部边缘的一部分的情形下,可以将所述倒回线迹与所述服装的底部和所述线缝的连接部位分隔开。
在需要强化的所述边缘为带环的顶部的情形下,可以将所述倒回线迹缝制为覆盖所述带环的顶部。
在所述服装为裤子或者裙子,并且需要强化的所述边缘为所述腰带任一端部的上角或者为形成所述腰带的一端的所述腰带突出片的下角的情形下,所述线迹可以是纽扣扣眼线迹或者圆形扣眼线迹。
在需要强化的所述边缘为所述上角、并且所述线迹为圆形扣眼线迹的情形下,所述线迹可以缝制为使得在组装好的服装中所述线迹沿着所述腰带的上边缘延伸至所述腰带的角。
在所述服装为裤子或者裙子,并且需要强化的所述边缘为所述腰带的任一端部的上角或者为形成所述腰带一端的所述腰带突出片的下角情形下,所述线迹可以是倒回线迹。
所述倒回线迹可以缝制为具有30针/cm至50针/cm的密度,或者缝制为具有38针/cm至46针/cm的密度。
在需要强化的边缘是上角的情形下,所述倒回线迹可以缝制为使得在组装好的服装中该倒回线迹沿着所述腰带的上边缘延伸至所述腰带的角。
所述倒回线迹可以缝制为使得在组装好的服装中该倒回线迹沿着所述腰带的端部边缘延伸至所述腰带的端部的上角。
该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沿着所述线迹折叠所述织物的部分,以使得在组装好的服装中,所述线迹在所述边缘上并且沿着所述边缘延伸。如此,当所述组装好的服装的边缘与其它物品摩擦时,所述强化的线迹介于所述布料的边缘和所述其它物品之间。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所述线迹应该充分接近所述边缘的顶点或者最低点以用于实现所述的功能。并且,在线迹靠近所述边缘但与所述边缘具有一定的间隔(例如线迹用作连接两块布料或者用作设计特征)的情形下,所述的功能无法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具有线迹的服装,该线迹在折叠的边缘上并且沿着该折叠的边缘缝制,以强化所述边缘而阻止所述边缘的磨损。其中,所述线迹选自倒回线迹、纽扣扣眼线迹、圆形扣眼线迹、单条线迹行和相互间隔开的一对线迹行。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具有腰带的服装,其中,通过单条线迹行或者相互间隔开的一对线迹行强化所述腰带的上边缘。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具有腰带的服装,其中,通过单条线迹行或者相互间隔开的一对线迹行强化所述腰带的端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具有带环的服装,其中,通过单条线迹行或者相互间隔开的一对线迹行强化所述带环的纵向边缘。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具有下边缘的服装,其中,通过单条线迹行或者相互间隔开的一对线迹行强化所述下边缘。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具有翻边/裤子的卷边的服装,其中,通过单条线迹行或者相互间隔开的一对线迹行强化所述翻边的上边缘。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具有飞边的服装,其中,通过单条线迹行或者相互间隔开的一对线迹行强化所述飞边的边缘。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具有口袋的服装,其中,通过单条线迹行或者相互间隔开的一对线迹行强化所述口袋的边缘。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具有折缝的服装,其中,通过单条线迹行或者相互间隔开的一对线迹行强化所述折缝。所述折缝可以基本延伸所述服装的长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具有长袖的服装,其中,通过单条线迹行或者相互间隔开的一对线迹行强化所述袖子开口的边缘。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具有卷边的服装,其中,通过单条线迹行或者相互间隔开的一对线迹行强化所述卷边的边缘。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具有衣领的服装,其中,通过单条线迹行或者相互间隔开的一对线迹行强化所述衣领的边缘。可以通过单条线迹行或者相互间隔开的一对线迹行强化所述下级领边缘。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具有前襟的服装,其中,通过单条线迹行或者相互间隔开的一对线迹行强化所述前襟的一侧或者两侧边缘。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诸如衬衫、短上衣或者夹克之类的服装,该服装具有带有纽扣的右前侧,其中,通过单条线迹行或者相互间隔开的一对线迹行强化所述右前侧的边缘。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具有下摆的服装,其中,通过单条线迹行或者相互间隔开的一对线迹行强化所述下摆。
所述单条线迹行可以呈现为位于所述服装外表面上的单条缝线。在这种情形下,所述单条线迹行可以是如下线迹型式的其中之一:1965年1月25日的线迹、线缝和缝制的联邦标准第751a号(以下称作联邦标准)的线迹型式301、101、201、202、401和701。
所述单条线迹行可以具有位于所述服装的外表面上的相邻接的或者相关联的近距离挤在一起的多个缝线。在这种情形下,所述线迹可以是如下线迹型式的其中之一:联邦标准线迹型式401、101和203。
所述一对线迹行的每个线迹行呈现为位于所述服装外表面上的单条缝线。在这种情形下,每个所述线迹行可以是如下线迹型式的其中之一:联邦标准线迹型式301、101、201、202、401和701;或者所述一对线迹行可以是如下的线迹型式的其中之一:联邦标准线迹型式311、102、302、309、402和406。
所述相互间隔开的一对线迹行的每个线迹行可以具有位于所述服装的外表面上的相邻接的或者相关联的近距离挤在一起的多个缝线。在这种情形下,所述相互间隔开的一对线迹行的每个线迹行可以是如下的线迹型式的其中之一:联邦标准线迹型式401、101和203。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具有腰带的服装,其中,通过纽扣扣眼线迹和圆形扣眼线迹的其中之一强化所述腰带的端部的上角。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具有腰带的服装,所述腰带包括腰带突出片,其中,通过沿着所述腰带突出片的端部缝制到所述腰带突出片的端部相应的角的倒回线迹,强化所述腰带突出片端部的上角和/或下角。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具有多个带环的服装,其中,通过覆盖在所述带环顶部的倒回线迹强化所述带环的一个或者多个的顶部。
所述服装可以是如下服装的其中之一:裤子(pants)/裤子(trousers)、裙子、衬衫、短上衣、外套、以及夹克或其它服装。
在如上所述的方法/服装中,所述服装的织物可以包括诸如棉和/或羊毛的天然材料。
可以对所述织物进行无皱/免烫整理的处理。
所述线迹的缝线与所述织物的材料可以是同种颜色,使得所述线迹基本难以察觉。可选地,所述线迹的缝线与所述织物的材料可以是不同的颜色。
所述缝线可以由如下的合成材料的其中之一制成:纺纱、包芯、连续长丝以及变形涤纶或者尼龙。
在以下的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对缝制用的缝线的“标号”作出标记,该“标号”指示纤维原料在缝线中的量。标记“tex”的标号对应ASTMD3823标准值,标记“tkt”的标号对应关于合成线的BS4134标准。
以下参考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其中:
图1显示裤子的易磨损的边缘;
图2是用于形成裤子的腰带的料带的平面图;
图3是折叠布料的示意性横截面图,其中所述折叠布料带有在折叠线上沿着折叠线的单条线迹行;
图4是折叠布料的示意性横截面图,其中所述折叠布料带有在折叠线上沿着折叠线的单条线迹行,该线迹行具有相邻接两条缝线;
图5是折叠布料的示意性横截面图,其中所述折叠布料带有在折叠线上沿着折叠线的一对相互间隔开的线迹行;
图6是折叠布料的示意性横截面图,其中所述折叠布料带有在折叠线上沿着折叠线的一对相互间隔开的线迹行,每条线迹行包括两个相邻接的缝线;
图7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通过倒回线迹(bar tack stitch)强化腰带的上角;
图8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通过纽扣扣眼线迹强化腰带的上角;
图9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通过圆形扣眼线迹强化腰带的上角;
图10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将要形成腰带的料带上的缝制倒回线迹的部位;
图11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将要形成腰带的料带上的缝制倒回线迹的另一个部位;
图12a和图12b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通过倒回线迹强化的腰带端部的视图;
图13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强化的带环(belt loop)的顶部;
图14a至图14d是制作带环的料带的示意图;
图15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强化的带环的边缘;
图16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强化的飞边;
图17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强化的口袋边缘;
图18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强化的裤腿折缝;
图19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位于裤腿折缝中心的交汇处的强化的裤腿下边缘;
图20a和图20b分别是沿着图19中的a-a线和b-b线剖切的裤腿线缝和裤脚翻边/裤子翻边处的裤腿线缝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21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位于裤腿线缝区域中的强化的裤腿下边缘;
图22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强化的裤腿翻边的上边缘;
图23显示衬衫的易磨损的边缘;
图24是形成衬衫衣领部分的织物结构的平面图;
图25是处在一个制作阶段的组成衬衫衣领和衬衫翻边的织物层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26是图25所示的处于制作过程的后续阶段中的织物层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27是处于一种可选择的制作过程中的一个阶段的组成衬衫衣领和衬衫翻边的织物层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28是图27所示的处于后续制作阶段中的织物层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29是形成衬衫翻边部分的织物结构的平面图;
图30是图23所示的衬衫的翻边的视图;
图31是形成衬衫前襟(front placket)的织物结构的平面图;
图32a至图32f分别显示用于形成图3中的单条线迹行的联邦标准线迹型式301、101、201、202、401和701的结构;
图33显示用于形成具有图4所示的具有两个相邻接的缝线的单条线迹行的联邦标准线迹型式203的结构;
图34a至图34f分别显示用于形成图5中的一对相互间隔开的线迹行的联邦标准线迹型式311、102、302、309、402和406的结构;
图35显示倒回线迹的结构;
图36显示纽扣扣眼线迹的结构;以及
图37显示圆形扣眼线迹的结构。
图1显示裤子(pants)1(英国称作裤子(trousers))。图1中标注的裤子1的容易磨损的边缘如下:
·腰带5的上边缘3;
·腰带5的端部9(仅显示一端9);
·腰带5的每个端部9的上角7;
·在延伸超过飞边19的腰带突出片(waistband tab)10的下角8;
·带环13的上边缘11和带环13的纵向边缘15;
·飞边19的边缘17;
·口袋23的边缘21;
·分别在裤子1的前侧和后侧(未示出)大致沿着裤子1的裤腿27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折缝25;
·裤腿27的下边缘29,尤其是前侧折缝25和后侧折缝与下边缘29相遇的区域31,以及裤腿侧面线缝35与下边缘29相遇的区域33;以及
·翻边/裤子翻边39的上边缘37。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对以上所列的裤子的易损坏边缘进行强化的方法,以阻止这些边缘的磨损。由于阻止磨损而使得磨损进程放缓,因此在同样的穿着和洗涤条件下,与没有进行强化的裤子的情况相比,经过强化的裤子能够更长时间地保持良好的外观。磨损的实例是边缘的“霜化”,在“霜化”部位纤维中的颜色被磨损,直到颜色损失掉。通过强化边缘部位,霜化被阻止,因穿着和反复洗涤而导致的服装的边缘的磨损也因此被延缓或者消除。通过这种方式保持裤子的外观,可以延长裤子的使用寿命。
在以下描述的每一种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用由合成材料(诸如尼龙(nylon)和/或涤纶(polyester))制成的合成线(诸如纺纱线(spun threads)、包芯线(core spun threads)、连续长丝线(continuous filament threads)和变形线(textured threads))的缝线来强化裤子的边缘。使用合成线的原因在于,合成线比天然纤维更耐磨。优选地,线的颜色选择成尽可能地与形成服装主体的布料的颜色相近,以使强化线尽可能地难以察觉。可选地,可以将线着色为与布料的主体的颜色形成对比,以使线成为服装的设计特征。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虽然以下的外边缘强化的实施方式是以涉及裤子为例,但可以等效地实施在诸如裙子、衬衫、大衣、羊毛衫和夹克等其它类型的服装上。例如,以裙子为例,所要强化的边缘包括腰带(顶部和端部)、口袋、底部、飞边和裙叉;以夹克为例,所要强化的边缘包括衣领、袖口、下摆底部和口袋的边缘。
第一实施方式——利用单条线迹行强化腰带上边缘
如图3所示的示意性横截面图,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强化的腰带5的上边缘3具有沿着上边缘3的长度延伸的单条线迹行45。图3仅显示了强化线迹行45的外部部分47,而未显示线的内部部分。
一条裤子或者一件衬衫的腰带5由如图2中所示的料带41制成。首先,料带41的端部43沿着线条Ⅰa-Ⅰa、Ⅰb-Ⅰb折叠形成腰带的端部9。然后,将布料沿着两条纵向线Ⅱa-Ⅱa、Ⅱb-Ⅱb折叠,分别形成腰带5的底部边缘和顶部边缘3。
沿着料带的线Ⅱb-Ⅱb(料带将沿着线Ⅱb-Ⅱb折叠以形成腰带5的上边缘3)缝制阻止腰带5的上边缘3磨损的单条线迹行45。随着线迹行45的缝制,料带41沿着该线迹行Ⅱb-Ⅱb折叠,折叠后的料带41随后会与裤子的其它部分组装在一起形成完整的裤子。
裤子一经组装,线迹行45呈现为单条缝线47,该单条缝线47在形成裤子腰带5的上边缘的折叠线外侧延伸。由于只有单条缝线47位于腰带的上边缘3上,有利地,缝线47难以察觉,因此,缝线47不会破坏裤子的美感属性。
通过其它物品与缝线47接触而使得该其它物品与腰带5的上边缘3保持距离,因此外部的缝线47可作为缓冲垫或者缓冲器,以防止腰带5的上边缘3磨损。tkt 120/tex 27和tkt 180/tex 18的线,以及其它重量的线可以用于缝制图3中示意性地显示的单条线迹行45。
可以使用多条缝线形成单条线迹行45用以强化腰带5的上边缘3。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使用的线迹包括单针锁式线迹(a singleneedle lock stitch),该单针锁式线迹包括如图32a所示的联邦标准线迹型式301。该线迹由一个针线301a和一个底线301b形成。针线301a的环穿过布料并且与底线301b交织连接。针线301a随后拉回,以使得交织的部位处在该针线缝制穿过的布料的表面之间。
可以使用其它线迹型式来设置在腰带的上边缘3上沿着腰带的上边缘3的单条线迹行,该其它线迹为联邦标准线迹型式101、201、202、401和701,藉此形成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
联邦标准线迹型式101是单针线链式线迹(a needle thread hand stitch),该线迹的结构如图32b所示。该线迹由穿过布料延伸并在布料的底面上相互结环的一个针线101a形成。
联邦标准线迹型式201是双针线手工线迹(two needle thread hand stitch),该线迹的结构如图32c所示。该线迹由两个针线201a和201b形成,该两个针线201a和201b从相反的方向穿过布料上相同的针孔并且不相互交织或不相互结环。
联邦标准线迹型式202是单针线手工线迹(single needle thread handstitch),该线迹的结构如图32d所示。该线迹由一个针线202a形成,针线202a穿过布料,向前带出两个针脚长度,再从布料穿回,并且在第三次穿过布料之前回一个针脚的长度。
联邦标准线迹型式401是具有单环的单针链式线迹,该线迹的结构如图32e所示。线401a的环穿过布料并且与另一个线401b的环相互交织并相互结环。相互结环部位被拉靠到布料的底层的下侧。
联邦标准线迹型式701是双针线锁式线迹(two needle thread lock stitch),该线迹由一个连续的针线701a形成,该线迹的结构如图32f所示。第一针刺入后,线迹分成两部分,分别称之为针线和卷线。在随后的刺入中,针线穿过布料并且与卷线相互交织。将针线拉回使得相互交织处穿过所缝制的布料居中位于所缝制的布料的表面之间。该线迹型式除了首针之外,其它都与图32a中所示的联邦标准线迹型式301的结构相同。联邦标准线迹型式701对应于ASTM标准D6193-09的线迹型式316,其作为联邦标准751a的替代,并且其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从图32a至图32f可以明显看出,显示于其中的线迹型式的一般特征是,单条缝线47位于布料一侧,在该布料上,线迹行45刺入织物中的单行针孔。相邻的针孔之间线的每个部分是连续的,并且沿着与相邻的线迹的部分大致相同的方向延伸。此外,明显的是,织物的另一侧上的线迹的路径对于不同的线迹型式彼此不同。
图3仅显示强化线迹行45的外部缝线47,而未显示内部部位的线,内部部位的线的一个线迹型式区别于另一个线迹型式。
第二实施方式—利用具有多个相邻接的缝线的单条线迹行强化腰带上 边缘
如图4所示的示意性横截面图,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强化的腰带5的上边缘3的包括具有多个相邻接缝线51的单条线迹行49,这些相邻接缝线51在上边缘3上沿着上边缘3的长度延伸。图4仅显示了强化线迹行49的外部缝线47,而未显示内部部位的缝线。此外,虽然图4显示了三个相邻接线51,但是,两个、四个或者更多的相邻接线可以用于强化上边缘3,具体情况取决于所使用的缝线。
将线描述成“邻接”的原因在于,如图4中所示,每一个缝线都与相邻的缝线接触。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多个相邻接线的功能是,与在保持不显眼(maintaining a low profile)时所使用的单条缝线所提供的“缓冲垫”相比,多个相邻接缝线所提供的“缓冲垫”更宽。通过一组密切关联的挤在一起的线可以实现同样的功能,这些线紧密地挤在一起但无需每条缝线都与相邻的缝线沿其所有的长度相接触,例如,两个缝线之间可以有间隙。同样,应该在本说明书的所有部分以同样的方式理解“相邻接缝线”的含义,例如结合图6来理解。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使用的线迹包括具有单环的单针链式线迹,该线迹包括联邦标准线迹型式401,其结构如图32e所示。缝制联邦标准线迹型式401的方法已在上文中描述。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将联邦标准线迹型式401翻转,使得图32e中线迹底部所示的相邻接的/成组的/成束的线位于形成腰带5的上边缘3的折叠线的外侧上。
为了形成强化的腰带3的上边缘3,沿着料带41缝制具有单环401的单针链式线迹,在缝制的部位料带折叠形成腰带5的上边缘3。在随后的完整的裤子的组装过程中,布料沿着线迹行49折叠。
具有单环401的单针链式线迹在腰带的顶部边缘呈现为,在织物的外侧53上具有成束的三条缝线51。通过使得其它物品与缝线51接触而使得该其它物品与腰带5的上边缘3保持距离而提供了加宽的缓冲垫/缓冲器,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第二实施方式中成组的相邻接缝线可以提供对磨损的更宽的保护区域。可以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相同的线来实现第二实施方式。
设置在腰带的上边缘3的折叠线上并沿着腰带的上边缘3的折叠线延伸的、具有多个相邻接缝线或者相关联缝线的单条线迹行时,可以使用的其它线迹型式包括联邦标准线迹型式101和203,藉此形成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
联邦标准线迹型式101显示在图32b中并且已在上文中描述。为了提供一对相邻接缝线以强化腰带的上边缘3,将联邦标准线迹型式101翻转,使得图32b中线迹底部所示的相邻接的/成组的/成束的缝线位于形成腰带5的上边缘3的折叠线的外侧上。
联邦标准线迹型式203是单针线手工线迹,该线迹的结构显示在图33中。该线迹由一个针线203a形成,该针线203a穿过布料,并且立即从同一针孔穿回以在布料的表面中形成环。针前进一个针脚的长度,穿过布料和环,并且立即从同一环和针孔穿回,然后形成一个新的环以得到连续的线迹。该线迹呈现有位于所缝制穿过的布料一侧上的一对相邻接的缝线203b和203c。
从图32b(翻转的)、图32e(翻转的)和图33中明显的是,显示于其中的线迹型式的一般特征是,单行的多个相邻接缝线或者相关联缝线位于布料的一侧,在该侧布料上线迹行刺入织物中的单条针孔中。相邻的针孔之间线的每个部分是连续的,并且,沿着与相邻的线的部分大致相同的方向延伸。此外,明显是,织物的另一侧上的线迹的路径对于不同的线迹型式彼此不同。
图4仅显示强化线迹的外部部位,而未显示内部部位的缝线,内部部位的线迹的一个线迹型式区别于另一个线迹型式。
第三实施方式—利用一对相互间隔的线迹行强化腰带的上边缘
如图5所示的示意性横截面图,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强化的腰带5的上边缘3包括一对相互间隔的沿着腰带5的上边缘3的线迹行59。图5仅显示了外部部位的强化线迹行59的缝线61a和61b,而未显示内部部位的缝线。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使用的一对线迹行包括两排具有单环的单针链式线迹,该线迹包括联邦标准线迹型式401,其结构显示在图32e中。缝制联邦标准线迹型式401的方法已在上文中描述。为了形成强化的腰带3的上边缘3,沿着料带缝制具有单环401的两排相互间隔的单针链式线迹,在缝制的部位,料带折叠形成腰带5的上边缘3。两排线迹行59优选地在同一缝纫机上在同一时间从折叠线的任意一侧进行缝制,但是这两排线迹互不连接。可选地,可以首先紧邻折叠线缝制具有单环401的第一排单针链式线迹,随后可以在折叠线的另一侧缝制具有单环401的第二排单针链式线迹。在随后的完整的裤子的组装过程中,布料沿着线迹行59折叠。
具有一对相互间隔的单环401的单条单针链式线迹呈现为,在织物的外侧63上,缝线61a和61b在腰带5的上边缘3上并且沿着上边缘3延伸。不同于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缝线,缝线61a和61b不沿着边缘3的顶点69延伸,而是分布在顶点69的两侧,即,一个缝线61a位于顶点69的一侧并且毗邻顶点69,另一个缝线61b位于顶点69的另一侧并且毗邻顶点69。虽然在顶点69上没有缝线61a和61b延伸,但是缝线61a和线61b彼此充分地接近,并且都充分地接近边缘3的顶点69,由此线61a和61b有效地在边缘3上并且沿着边缘3延伸。
两个外部的缝线61a和线61b相互间隔开,这可以提供相互分离的缓冲垫/缓冲器用以形成保护腰带5的上边缘3的更宽的部分。为了防止位于一对外部缝线61a和线61b之间的腰带顶点69的磨损,线的厚度增加到tkt75/tex40或者tkt50/tex60。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与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相比可优选的强化方式,尤其是在使用较厚的面料制作服装而形成更厚的腰带上边缘3的情况下。由于缝线61a和61b呈现为位于腰带上边缘的拐角部位的单条缝线,因此缝线61a和61b难以察觉。
当设置在腰带的上边缘3的折叠线上沿着腰带的上边缘3的折叠线延伸的一对相互间隔的线迹行时,可以使用的其它线迹型式包括联邦标准线迹型式311、102、302、309、402和406,藉此形成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
尤其优选的可选实施方式包括联邦标准线迹型式311,该联邦标准线迹型式311是具有单底线的双针锁式线迹,其结构显示在图34a中。该线迹使用两个针线311a和311b、以及单底线311c。针线311a和311b的环穿过布料并且与底线311c相互交织。针线311a和311b随后拉回,使得相互交织部位居中位于所缝制穿过的布料的表面之间。
联邦标准线迹型式102是双针线链式线迹,其结构显示在图34b中。针线102a和102b都穿过布料延伸,其中的一个针线自行结环,并且与另一个针线相互结环。
联邦标准线迹型式302是双针线锁式线迹,其结构显示在图34c中。该线迹由两个针线302a和302b、以及一个底线302c形成。针线302a和302b的环穿过布料延伸,并且与底线302c相互交织。相互交织部位向上拉靠到布料的下侧。
联邦标准线迹型式309是双针线锁式线迹,其结构显示在图34d中。该线迹由两个针线309a和309b、以及一个底线309c形成。针线的环穿过布料,并且与底线相互交织。相互交织部位向上拉靠到布料的下侧。
联邦标准线迹型式402是具有单环的双针链式线迹,其结构显示在图34e中。该线迹由两个针线402a和402b、以及一个底线402c形成。针线402a和402b的环穿过布料延伸,并且与底线402c的环部相互交织并相互结环。相互结环部位向上拉靠到布料的下侧。
联邦标准线迹型式406是具有单环的双针链式线迹,其结构显示在图34f中。该线迹由两个针线406a和406b、以及一个底线406c形成。针线402a和402b的环穿过布料,并且与底线406c的环部相互交织和相互结环。相互结环部位向上拉靠到布料的下侧。
当设置沿着腰带的上边缘3的折叠线并且在腰带的上边缘3的折叠线上延伸的一对相互间隔的线迹行时,可以使用的其它线迹型式包括联邦标准线迹型式301、101、201、202和701(任意两个相同的线迹型式或者任意两个不同的线迹型式),藉此形成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
尤其优选的可选实施方式包括一对相互间隔的联邦标准线迹型式301,该联邦标准线迹型式301是单针锁式线迹,其结构显示在图32a中。缝制联邦标准线迹型式301的方法已在上文中描述。
联邦标准线迹型式101、201、202和701分别显示在图32b、图32c、图32d和图32f中,并且已在上文中描述。可选地,可以将一行联邦标准线迹型式401、101、201、202和701与一行联邦标准线迹型式301缝制在一起。
当使用两行联邦标准线迹型式301、401、101和701强化腰带5的上边缘3时,可以使用缝纫机的双次操作(two passes)分别缝制各个线迹行,也可以通过缝纫机的一次操作(single pass)同时缝制两个线迹行。
从图32a到图32f,和从图34a到3图4f明显看出的是,用于制造示意性地显示在图5中的线迹的线迹型式的一般特征是,一对相互间隔的缝线行在布料的一侧,在该布料上线迹行刺入织物中的一对针孔行中。相邻的针孔之间线的每个部分是连续的,并且沿着与相邻的缝线的部分大致相同的方向延伸。此外,明显的是,织物的另一侧上的缝线的路径对于一个线迹型式区别于另一个线迹型式。
图5仅显示强化线迹的外部部位,而未显示内部部位的线,内部部位的缝线的一个线迹型式区别于另一个线迹型式。
第四实施方式—利用一对具有多个相邻接的缝线的相互间隔的线迹行 强化腰带上边缘
如图6所示的示意性横截面图,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强化的腰带5的上边缘3包括沿着腰带5的上边缘3延伸的一对71相互间隔开的线迹行73,其中,每个线迹行73具有多个相邻接缝线75a和75b。图6仅显示了强化线迹行73的外部部位,而未显示内部部位的缝线。此外,虽然图6显示每个线迹行73具有三个相邻接缝线75a和75b,但是,两个、四个或者更多的相邻接的缝线可以用于每个线迹行以强化上边缘3,具体情况取决于所使用的线迹。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使用的线迹包括具有单环的单针链式线迹,该线迹包括联邦标准线迹型式401,其结构显示在图32e中。缝制联邦标准线迹型式401的方法已在上文中描述。
根据第四实施方式,为了形成强化的腰带3的上边缘3,沿着料带的将要折叠成腰带5的上边缘3的部位缝制两排相互间隔的联邦标准线迹型式401。将线迹行73相对于图32e中所示的情形翻转缝制,使得线迹底部所示的相邻接的/成组的/成束的缝线位于形成腰带5的上边缘3的折叠线的外侧上。
两排线迹行73优选地在同一缝纫机上在同一时间从折叠线的两侧进行缝制,但是这两排线迹行互不连接。可选地,可以紧邻折叠线首先缝制联邦标准线迹型式401的第一排线迹73,随后可以在折叠线的另一侧缝制联邦标准线迹型式401的第二排线迹73。在随后的完整的裤子的组装过程中,布料沿着两个线迹行73之间折叠。
一对71相互间隔开的线迹行73呈现为,在织物的外侧63上两行分别具有成组的三条缝线75a和75b在腰带5的上边缘3上沿着上边缘3延伸。不同于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缝线,缝线75a和75b不沿着边缘3的顶点69延伸,而是分布在顶点69的两侧,即,一行成组的缝线75a位于顶点69的一侧并且毗邻顶点69,另一行成组的缝线75b位于顶点69的另一侧并且毗邻顶点69。虽然在顶点69上没有缝线75a和75b延伸,但是缝线75a和75b彼此充分地接近,并且都充分地接近边缘3的顶点69,由此线75a和75b有效地在边缘3上并且沿着边缘3延伸。
两行成组的缝线75a和75b相互间隔开,从而可以提供相互分离的缓冲垫/缓冲器用以形成保护腰带5的上边缘3的更宽的部分。
为了防止位于一对线迹行73之间的腰带5的顶点69的磨损,缝线的厚度选择tkt75/tex40。沿着腰带圆周的缝线的密度选择为介于5针/cm到8针/cm之间,优选为6针/cm。
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与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相比可优选的强化方式。由于线迹行73呈现为位于腰带上边缘的拐角部位,因此线迹行73难以察觉。
当设置在腰带的上边缘3的折叠线上沿着腰带的上边缘3的折叠线延伸的一对相互间隔的具有多个相邻接的缝线或者相关联的缝线的线迹行时,可以使用的其它线迹型式包括一对联邦标准线迹型式101和203(两个相同的线迹型式或者两个不同的线迹型式),藉此形成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
联邦标准线迹型式101显示在图32b中,并且已在上文中描述。为了提供一对相邻接的缝线以强化腰带的上边缘3,将联邦标准线迹型式101翻转,使得图32b中线迹底部所示的相邻接的/成组的/成束的线缝位于形成腰带5的上边缘3的折叠线的外侧上。
联邦标准线迹型式203是单针线手工线迹,其结构显示在图33中。
缝制联邦标准线迹型式101和203的方法已在上文中描述。
从图32b(翻转的)、图32e(翻转的)和图33明显看出的是,显示于其中的线迹型式的一般特征是,一对具有多个相邻接的缝线的线迹行位于布料的一侧,在该布料上各个线迹行分别刺入织物中的一行针孔中。相邻的针孔之间线的每个部分是连续的,并且,沿着与相邻的线的部分大致相同的方向延伸。此外,明显的是,织物的另一侧上的缝线的路径对于一个线迹型式区别于另一个线迹型式。
图6仅显示强化线迹的外部部分,而未显示内部部位的缝线,内部部位的缝线的一个线迹型式区别于另一个线迹型式。
第五实施方式至第九实施方式—强化腰带端部的上角
在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至第九实施方式中,强化腰带5的端部9的上角7以防止磨损。由于服装的这个部分形成相对较硬的点,因此特别容易磨损,这会导致在这个角部形成破洞。由于这个部分实际上非常容易看到,例如当着装者系上腰带时旁观者很容易看到这个部分,由于穿上裤子时这个部分位于裤子的顶点的中心处,因此提供一种解决磨损问题的方法来延长裤子的使用寿命是有益处的。
腰带具有两个端部,典型状况是,在腰带的一端缝制有纽扣,在腰带的另一端形成有纽扣扣眼。对腰带的端部的上角的强化可以在腰带的一端或者两端的上角进行。同样地,在腰带5终止于腰带突出片10(该腰带突出片10延伸超过飞边19)的情况中,除了可以强化腰带环10的上角7,还可以强化腰带环10的下角。
可以使用多个缝线形成线迹行用以强化腰带的端部的上角。强化腰带端部上角的下述实施方式可以实施在腰带的一端或者两端的上角。
第五实施方式—利用倒回线迹(1)强化腰带端部上角
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显示在图7中,沿着上边缘3从位于腰带5的上边缘3上的与上角7分隔开的点85到上角7和在上角7上缝制倒回线迹83。在腰带5已经形成之后(例如在裤子组装结束的时候),再在腰带5的上边缘3上缝制线迹83。倒回线迹具有图35所显示的结构。
从图7和图35可以看出,可见的线迹部分大致沿着垂直于倒回线迹83的方向延伸。
第六实施方式—利用纽扣扣眼线迹强化腰带端部上角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沿着将要形成为腰带5的料带41(如图2所示)在料带将要为被折叠形成为腰带5的上边缘3的部位缝制纽扣扣眼线迹87,如此得到图8中所示的结构。纽扣扣眼线迹87具有图36所显示的结构。
沿着将会成为腰带5的上边缘3的线,在将要形成为上角7的部位上以及从与上角7分隔开的点89到将要形成为上角7的部位缝制纽扣扣眼线迹87。
随后将料带的端部折叠为形成腰带端部9。此后,料带沿着将要成为腰带5的上边缘3的线Ⅱb-Ⅱb(如图2所示)折叠,以形成强化的上角7。
第七实施方式—利用圆形扣眼线迹强化腰带端部上角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在将要形成为腰带5的料带41(如图2所示)上的将要形成为腰带5的上角7的部位缝制圆形扣眼线迹91,如此得到图9中所示的结构。圆形扣眼线迹91具有图37所显示的结构。
圆形扣眼线迹91比第六实施方式的拉长的纽扣扣眼更加紧凑。
随后将料带41的端部折叠为形成腰带端部9。此后,料带41沿着将会成为腰带5的上边缘3的线折叠,以形成图9所示的强化的上角。此后裤子的组装正常继续。
第八实施方式—利用倒回线迹(1)强化腰带端部上角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如图10所示,沿着料带41、在料带的将要被折叠形成为腰带5的上边缘3的部位缝制倒回线迹93。倒回线迹具有图35所显示的结构,并且沿着将会成为腰带上边缘的线Ⅱb-Ⅱb从与上角分隔开的点到将要形成为上角7的部位、以及超出将要形成为上角7的部位之外缝制倒回线迹。
随后将料带41的端部43折叠为形成腰带端部9。此后,料带41沿着将要成为腰带5的上边缘3的线Ⅱb-Ⅱb(如图2所示)折叠,以形成强化的上角7。此后裤子的组装正常继续。
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与第六实施方式和第七实施方式相比可优选的强化方式,并且提供一种线迹行难以察觉的强化方式。
第九实施方式—利用倒回线迹(2)强化腰带端部上角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沿着料带41、在料带将要被折叠形成为腰带5的端部9的部位缝制倒回线迹95。倒回线迹95具有图35所显示的结构,并且沿着将要成为腰带的端部9的线Ⅰa-Ⅰa从与上角7分隔开的点到将要形成为上角7的部位、以及超出将要形成为上角7的部位之外缝制倒回线迹95。倒回线迹95的长度为13mm,宽度为4mm,并且由56个针制成。也就是说,倒回线迹95的密度是46针/cm。为了提供有效的强化方式,倒回线迹应具有介于30针/cm到50针/cm之间的线迹密度,并且优选介于38针/cm到46针/cm之间的线迹密度。
随后在具有倒回线迹95的部位将料带41的端部43折叠,形成腰带端部9。此后,料带41沿着将要成为腰带5的上边缘3的线Ⅱb-Ⅱb折叠,以形成如图12a所示的强化的上角7。腰带的另一个端部以同样的方式强化,以制成如图12b所示的强化的上角。此后裤子的组装正常继续。
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与第六实施方式到第八实施方式相比可优选的强化方式,并且尤其提供一种难以察觉的强化方式。
第十实施方式—利用倒回线迹强化带环(belt loop)上边缘
带环设置在裤子、裙子以及夹克、外套和羊毛衫上,用以接纳带子。
带环11典型地设置在腰带5上,由于带环11从腰带的表面凸起,因此很容易磨损。尤其是,带环11的上边缘13和带环11的纵向侧边缘很容易磨损。当带环11的上边缘13定位为进行冲洗或者凸出于腰带5的上边缘3以外时,带环11的上边缘13会遭受过度的磨损。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在将带环11缝制到腰带5之后,沿着带环11的上边缘13缝制倒回线迹97,使得每个缝线横贯带环11的上边缘13。倒回线迹97具有图35中所显示的结构,并且倒回线迹97的顶部延伸至带环11以外并直接缝制到腰带5中,以覆盖带环11的上边缘13。为了便于实施上述内容,当带环11缝制到腰带5时,带环11的顶部偏离腰带5的上边缘3大约1/16〞(1.6mm),使得带环11和腰带5的上边缘3之间具有一部分布料,通过这部分布料可以直接缝制带环强化部分97。
倒回线迹97的长度大致等于带环的宽度(典型地大约13mm),倒回线迹97的高度大约是3mm,并且该倒回线迹97具有64针,即49针/cm的线迹密度。
倒回线迹97覆盖带环11的上边缘13,使得当带环11的上边缘13被搓洗时,倒回线迹97的线承受磨损,而不是带环11的上边缘13本身承受磨损。由于倒回线迹97的线由耐磨的合成材料制成,因此服装的外观上的磨损影响会减到最低。
第十一实施方式-利用单条线迹行强化带环的纵向边缘
如图14a至图14d所示,通过两种折叠方式中的一种折叠方式折叠布料而将一块布料99制成带环11。
图14a显示第一种折叠方法的折叠线,沿着该折叠线将布料99a按照第一种方法折叠形成带环,并且图14b显示经过折叠后的布料99a。布料99a的第一种折叠方式是沿着两条纵向线Ⅲ-Ⅲ折叠,使得边缘101重叠。沿着折叠的布料的长度方向,使用链式线迹将折叠的布料缝合起来。然后布料99a沿着两条线Ⅳ-Ⅳ折叠形成连接片(attachments flaps),通过该连接片将带环11连接到裤子上。
图14c显示第二种折叠方法的折叠线,沿着该折叠线将布料99c按照第二种方法折叠形成带环,并且图14d显示经过折叠后的布料。将布料99c进行双折叠,第一次折叠沿着两条纵向线V-V折叠,然后沿着两条纵向线Ⅲ-Ⅲ折叠,使得边缘101隐藏在经过折叠的布料内部。沿着折叠的布料的布缝的长度方向,使用滚边线迹将折叠的布料缝合起来。然后将布料99c沿着两条线Ⅳ-Ⅳ折叠形成连接片,通过该连接片将带环11连接到裤子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方式,沿着将要成为带环11的纵向边缘15的两条线Ⅲ-Ⅲ缝制单条线迹行99。该单条线迹行包括联邦标准线迹型式301的单针锁式线迹,其所具有的结构显示在图32a中。
如图15所示,缝制两个线迹行103之后,将布料99沿着线迹行103折叠以形成带环11,该带环11随后连接到裤子上。由于其它物品与线迹行103接触而与带环11的纵向边缘15保持距离,因此在带环11的纵向边缘15上沿着带环11的纵向边缘15延伸的线迹行103可以充当缓冲垫或者缓冲器,用以防止带环11的纵向边缘15磨损。
当设置在带环11的纵向边缘15上并且沿着带环11的纵向边缘15延伸的单条线迹行时,可以沿着两条线Ⅲ-Ⅲ缝制的其它线迹型式包括联邦标准线迹型式101、201、202、401和701,藉此形成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
联邦标准线迹型式101是单针线链式线迹,其结构显示在图32b中。
联邦标准线迹型式201是双针线手工线迹,其结构显示在图32c中。
联邦标准线迹型式202是单针线手工线迹,其结构显示在图32d中。
联邦标准线迹型式401是具有单环的单针链式线迹,其结构显示在图32e中。
联邦标准线迹型式701是双针线锁式线迹,由一个连续的针线形成,其结构显示在图32f中。
缝制联邦标准线迹型式101、201、202、401和701的方法已在上文中描述。
从图32a到图32f明显的是,显示于其中的线迹型式的一般特征是,在布料的一侧具有单条线迹行,在所述布料上线迹行刺入织物中的单条针孔中。相邻的针孔之间线的每个部分是连续的,并且,沿着与相邻的线的部分大致相同的方向延伸。此外,明显的是,织物的另一侧上的缝线的路径对于一个线迹型式区别于另一个线迹型式。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单条线迹行具有多个相邻接的缝线,沿着将要形成为带环11的料带缝制两个这种线迹行或一对相互间隔开的线迹行。在诸如布料是相对较厚的布料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这种改善的强化方式。这些线迹行与在第二实施方式到第四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分别显示在图4到图6中的线迹具有相同的结构。
第十二实施方式-利用单条线迹行强化飞边边缘
飞边19是裤子或者裙子上覆盖衣服上可解除连接的部位的部分,可解除连接的部位典型地利用拉链或者纽扣进行封闭。同样地,在大衣上,衣服的纽扣通常被一块称作飞边的布料覆盖。由于飞边19形成服装使用和洗涤过程中会遭受磨损的边缘,并且由于飞边19是服装的很容易看到的部位,位于服装的中心,因此应该使飞边19的边缘17的磨损最小化以延长服装的使用寿命。在裤子、衬衫和大衣中,飞边19与形成服装主体的面料是同一个部分。
如图1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方式,在将要形成为飞边的布料上沿着将要成为飞边19的边缘17的线条缝制单条线迹行105。单条线迹行105包括联邦标准线迹型式301的单针锁式线迹,其所具有的结构显示在图32a中。
缝制线迹行105之后,将布料沿着线迹行105折叠以形成飞边19的边缘17,然后连接到服装的其余部分。
由于其它物品将与线迹行105接触而与飞边19的边缘17保持距离,在飞边19的边缘17上并且沿着飞边19的边缘17延伸的线迹行105可以充当缓冲垫或者缓冲器,用以防止飞边19的边缘17磨损。
可以沿将要形成为飞边19的边缘17的线沿着布料缝制的其它线迹型式包括联邦标准线迹型式101、201、202、401和701,藉此形成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
联邦标准线迹型式101是单针线链式线迹,其结构显示在图32b中。
联邦标准线迹型式201是双针线手工线迹,其结构显示在图32c中。
联邦标准线迹型式202是单针线手工线迹,其结构显示在图32d中。
联邦标准线迹型式401是具有单环的单针链式线迹,其结构显示在图32e中。
联邦标准线迹型式701是双针线锁式线迹,由一个连续的针线形成,其结构显示在图32f中。
缝制联邦标准线迹型式101、201、202、401和701的方法已在上文中描述。
从图32a到图32f中明显的是,显示于其中的线迹型式的一般特征是,在布料的一侧具有单条线迹行,在该布料上线迹行刺入织物中的单条针孔中。相邻的针孔之间线的每个部分是连续的,并且沿着与相邻的缝线的部分大致相同的方向延伸。此外,明显的是,织物的另一侧上的缝线的路径一个线迹型式区别于另一个线迹型式。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单条线迹行具有多个相邻接的缝线,沿着将要形成为飞边19的料带缝制两个这种线迹行或者一对相互间隔开的单条线迹行。在诸如布料是相对较厚的布料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这种改善的强化方式。这些线迹行与在第二实施方式到第四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分别显示在图4到图6中的线迹具有相同的结构。尤其优选的实施方式使用联邦标准线迹型式311,该联邦标准线迹型式311是具有单底线的双针锁式线迹,其结构显示在图34a中。缝制联邦标准线迹型式311的方法已在上文中描述。
第十三实施方式—利用单条线迹行强化口袋外壁边缘
很多服装都有口袋,当口袋23的边缘21相对于服装的主轴线,尤其是当口袋23的边缘21与服装的主轴线平行时,口袋23的外壁的边缘21很容易磨损。
如图1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实施方式,在将要形成为口袋23的外壁109的布料上,沿着将要成为口袋23的边缘21的线缝制单条线迹行107。单条线迹行107包括联邦标准线迹型式301的单针锁式线迹,其所具有的结构显示在图32a中。
缝制线迹行107之后,将布料沿着线迹行107折叠以形成口袋外壁109的边缘21,然后连接到服装的其余部分。
由于其它物品与线迹行107接触而与口袋23的边缘21保持距离,因此在口袋23的边缘上沿着口袋23的边缘延伸的线迹行107可以充当缓冲垫或者缓冲器,用以防止口袋23的边缘21磨损。
可以沿着将要形成为口袋23的边缘21的线沿着布料缝制的其它线迹型式包括联邦标准线迹型式101、201、202、401和701,藉此形成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
联邦标准线迹型式101是单针线链式线迹,其结构显示在图32b中。
联邦标准线迹型式201是双针线手工线迹,其结构显示在图32c中。
联邦标准线迹型式202是单针线手工线迹,其结构显示在图32d中。
联邦标准线迹型式401是具有单环的单针链式线迹,其结构显示在图32e中。
联邦标准线迹型式701是双针线锁式线迹,由一个连续的针线形成,其结构显示在图32f中。
缝制联邦标准线迹型式101、201、202、401和701的方法已在上文中描述。
从图32a到图32f明显的是,显示于其中的线迹型式的一般特征是位于布料一侧的单条线迹行,在该布料上线迹行刺入织物中的单条针孔中。相邻的针孔之间线的每个部分是连续的,并且沿着与相邻的缝线的部分大致相同的方向延伸。此外,明显的是,织物的另一侧上的线的路径一个线迹型式区别于另一个线迹型式。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单条线迹行具有多个相邻接线,沿着将要形成为口袋23的外壁109的料带缝制两个这种线迹行或者一对相互间隔开的单条线迹行。在诸如布料是相对较厚的布料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这种改善的强化方式。这些线迹行与在第二实施方式到第四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分别显示在图4到图6中的线迹具有相同的结构。尤其优选的实施方式使用联邦标准线迹型式311,该联邦标准线迹型式311是具有单底线的双针锁式线迹,其结构显示在图34a中。缝制联邦标准线迹型式311的方法已在上文中描述。
第十四实施方式-利用单条线迹行强化沿着服装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折
在诸如裤子和裙子的很多服装中都具有大致沿着服装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折缝25。例如,职业装或者西装中的裤子、丝光卡其布裤(chino pants)以及其它裤子,这些被视为休闲时尚款服饰的裤子,具有在裤腿27的前侧和后侧、沿着每条裤腿27的中心的整个长度延伸、直至延伸至腰带5的折缝。通过熨烫服装形成折缝25,并且在多数情况下折缝25是洗涤之后仍然能够保持的耐久性的折缝。
由于折缝25形成服装的边缘,因此织物在折缝25处容易磨损。虽然折缝25不会遭受严重的磨损,但折缝25处可能发生布料的颜色褪色的霜化现象。对于位于服装前侧的折缝25而言,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为衣服穿在身上时会很显眼。
如图1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实施方式,在将要制成服装的主体部分(例如,裤子的裤腿27)的布料上,沿着将要成为服装的折缝25的线缝制单条线迹行111。单条线迹行111包括联邦标准线迹型式301的单针锁式线迹,其所具有的结构显示在图32a中。
如果服装具有超过一条的折缝25(例如,折缝在裤腿的前侧和后侧),则沿着布料的将要形成折缝25的每个部分缝制线迹行。
缝制线迹行111之后,即可完成裤子的组装,包括使布料沿着线迹行111产生折缝。
由于其它物品与线迹行111接触而与折缝25保持距离,因此沿着每个折缝25延伸的线迹行111可以充当缓冲垫或者缓冲器,用以防止边缘25的磨损。
可以沿着将要形成为折缝25的线沿着布料缝制的其它线迹型式包括联邦标准线迹型式101、201、202、401和701,藉此形成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
联邦标准线迹型式101是单针线链式线迹,其结构显示在图32b中。
联邦标准线迹型式201是双针线手工线迹,其结构显示在图32c中。
联邦标准线迹型式202是单针线手工线迹,其结构显示在图32d中。
联邦标准线迹型式401是具有单环的单针链式线迹,其结构显示在图32e中。
联邦标准线迹型式701是双针线锁式线迹,由一个连续的针线形成,其结构显示在图32f中。
缝制联邦标准线迹型式101、201、202、401和701的方法已在上文中描述。
从图32a到图32f明显的是,显示于其中的线迹型式的一般特征是显示于其中的线迹型式的一般特征是位于布料一侧的单条线迹行,在该布料上线迹行刺入织物中的单条针孔中。相邻的针孔之间线迹的每个部分是连续的,并且,沿着与相邻的线迹的部分大致相同的方向延伸。此外,明显的是,织物的另一侧上的线的路径一个线迹型式区别于另一个线迹型式。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单条线迹行具有多个相邻接线,沿着将要形成为折缝25的料带缝制两个这种线迹行或者一对相互间隔开的单条线迹行。在诸如布料是相对较厚的布料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这种改善的强化方式。这些线迹行与在第二实施方式到第四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分别显示在图4到图6中的线迹具有相同的结构。尤其优选的实施方式使用联邦标准线迹型式311,该联邦标准线迹型式311是具有单底线的双针锁式线迹,其结构显示在图34a中。缝制联邦标准线迹型式311的方法已在上文中描述。
第十五实施方式-利用单条线迹行强化服装下边缘
服装的下边缘遭受不同程度的磨损,具体情况取决于服装的类型。例如,由于与穿着者的鞋发生摩擦,裤腿的下边缘(整个长度)会遭受较严重的磨损,如同GB-A-779482中所讨论的。
为了阻止服装的下边缘29的磨损,按照与本发明的前四个实施方式中在腰带的上边缘形成保护层相同的方式,沿着料带的将要被折叠形成为服装的下边缘的部位缝制单条线迹行。缝制线迹行后,将布料沿着线迹行折叠,随后将折叠后的布料与服装的其它部分组装起来,形成完整的服装。
可以使用多个缝线形成线迹行以强化服装的下边缘。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实施方式所使用的线迹,包括显示在图32a中的联邦标准线迹型式301的单针锁式线迹。缝制联邦标准线迹型式301的方法已在上文中描述。单针锁式线迹45呈现为在织物的外侧、服装的底部边缘29上沿着服装的底部边缘29延伸的单条缝线。由于只有单条缝线47位于裤腿27的下边缘29上,有利地,缝线47难以察觉,因此不会破坏裤子的美感属性。
由于其它物品与外部缝线47接触而与服装的下边缘29保持距离(诸如在其它物品是鞋子,服装是裤子的情形中),因此外部的线条线47可以充当缓冲垫或者缓冲器,用以防止服装的下边缘29磨损。tkt 120/tex 27和tkt180/tex 18的线,以及其它重量的线可以用于缝制在图3中示意性地显示的单条线迹行45。
如同第一实施方式,用于在服装的下边缘29的折叠线上并且沿着服装的下边缘29的折叠线设置单条线迹行时,可以使用的其它线迹型式包括联邦标准线迹型式101、201、202、401和701,藉此形成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
第十六实施方式-利用具有多个相邻接的缝线的单条线迹行强化服装 的下边缘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六实施方式,强化的服装的下边缘29具有单条线迹行,该单条线迹行包括沿着服装的下边缘29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多个相邻接的缝线,如图4中示意性地显示的横截面图。图4仅显示了外部部位的强化缝线,而未显示内部部位的线。此外,虽然图4显示了三个相邻接的缝线,但是,两个、四个或者更多的相邻接线可以用于强化下边缘29,具体情况取决于所使用的线迹。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六实施方式所使用的线迹,包括显示在图32e中的联邦标准线迹型式401的具有单环的单针链式线迹。缝纫联邦标准线迹型式401的方法已在上文中描述。
在第十六实施方式中,将联邦标准线迹型式401翻转,使得图32e中线迹底部所示的相邻接的/成组/成束的线位于折叠线的外侧上形成服装的下边缘29。
具有单环49的单针链式线迹呈现为,在织物的外侧53上具有成组的三条缝线51。由于提供了使其它物品与线条线51接触而与服装的下边缘29保持距离的加宽的缓冲垫/缓冲器,因此,与第十五实施方式相比,第十六实施方式中成组的相邻接的缝线可以提供对抗磨损的更宽的保护区域。可以使用与第十五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相同的线来实现第十六实施方式。
如同第二实施方式,可以使用包括联邦标准线迹型式101和203的其它线迹型式提供单条线迹行,该单条线迹行具有多个相邻接的缝线或者相关联的缝线,这些相邻接的缝线或者相关联的缝线在服装下边缘29的折叠线上沿着服装下边缘29的折叠线延伸,藉此形成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
第十七实施方式—利用一对相互间隔开的单条线迹行强化服装下边缘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七实施方式,强化的服装下边缘29具有沿着服装的下边缘29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一对相互间隔开的单条线迹行,如图5中示意性地显示的横截面图。图5仅显示了强化线迹的外部部分,而未显示内部部位的线。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七实施方式所使用的一对相互间隔开的线迹行是两排单针锁式线迹,该单针锁式线迹包括联邦标准线迹型式301,其结构显示在图32a中。缝制联邦标准线迹型式301的方法已在上文中描述。沿着布料的将要被折叠形成裤腿27下边缘29的部位缝制一对单针锁式线迹59。
一对相互间隔开的单针锁式针线59呈现为,在织物的外侧63上、缝线61a和61b在裤腿27的下边缘29上沿着裤腿27的下边缘29延伸。不同于第十五实施方式和第十六实施方式中的线迹,缝线61a和61b不沿着边缘的最低点69延伸,而是分布在最低点69的两侧,即,一个线迹位于最低点69的一侧并且毗邻最低点69,另一个线迹位于最低点69的另一侧并且毗邻最低点69。虽然在最低点69上没有线迹延伸,但是线迹彼此充分地接近,并且都充分地接近边缘29的最低点,由此线条有效地在边缘29上并且沿着边缘29延伸。
两个线迹61a和61b相互间隔开,可以提供相互分离的缓冲垫/缓冲器用以保护裤腿27的下边缘29的更宽的部分。为了防止位于一对外部的线迹61a和61b之间的裤腿27的下边缘29的最低点69的磨损,线的厚度增加到tkt75/tex40或者tkt50/tex50。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与第十五实施方式和第十六实施方式相比可优选的强化方式,尤其是使用厚的面料制作服装导致更厚的服装下边缘29的情况下。由于线迹行呈现为位于服装的下边缘29的拐角部位的单条缝线,因此缝线行难以察觉。
如同第三实施方式,提供在服装腿27的下边缘29的折叠线上沿着服装腿27的下边缘29的折叠线延伸的一对相互间隔的单条线迹行时,可以使用的其它线迹型式包括联邦标准线迹型式311、102、302、309、402和406,以及一对联邦标准线迹型式401、101、201、202和701(两个相同的线迹型式或者两个不同的线迹型式),藉此形成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
当使用两排联邦标准线迹型式301、401、101和701强化服装的下边缘29时,可以使用缝纫机的两次操作分别缝制每个缝线,也可以使用缝纫机的单次操作同时缝制两个缝线。
第十八实施方式利用一对相互间隔开的线迹行(每个线迹行具有多个 相邻接的缝线)缝线强化服装下边缘
如图6所示的示意性横截面图,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八实施方式,强化的裤腿27的下边缘29包括沿着下边缘29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一对相互间隔的线迹行,其中,每个线迹行具有多个相邻接的缝线。图6仅显示了强化线迹73的外部部位,而未显示内部部位的线。此外,虽然图6显示各个线迹行具有三个相邻接的缝线,但是,两个、四个或者更多的相邻接线可以用于每个线迹行以强化下边缘29,具体情况取决于所使用的线迹。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八实施方式,所使用的线迹包括具有单环的单针链式线迹,该线迹包括联邦标准线迹型式401,其结构显示在图32e中。缝制联邦标准线迹型式401的方法已在上文中描述。
根据第十八实施方式,为了形成强化的服装腿27的下边缘29,沿着料带的将要被折叠形成为裤腿27的下边缘29的部位缝制两排相互间隔的联邦标准线迹型式401。将线迹翻转地缝制,使得图32e中线迹底部所示的相邻接的/成组的/成束的线位于折叠线的外侧上形成裤腿27的下边缘29。
两排线迹优选地在同一缝纫机上在同一时间从折叠线的两侧进行缝制,但是这两排线迹互不连接。可选地,可以紧邻折叠线首先缝制联邦标准线迹型式401的第一排线迹,随后可以在折叠线的另一侧缝制联邦标准线迹型式401的第二排线迹。在随后的完整的裤子的组装过程中,布料沿着两个线迹行之间折叠。
在织物的外侧63,一对71相互间隔的线迹行73的呈现为两行由三条缝线成组的缝线75a和75b在裤腿27的下边缘29上并且沿着下边缘29延伸。不同于第十五实施方式和第十六实施方式中的线迹,缝线75a和75b不沿着边缘3的最低点69延伸,而是分布在最低点69的两侧,即,成组的缝线75a位于最低点69的一侧并且毗邻最低点69,成组的缝线75b位于最低点69的另一侧并且毗邻最低点69。虽然在最低点69上没有成组的缝线75a和75b的延伸,但是成组的缝线75a和75b彼此充分地接近,并且都充分地接近边缘3的最低点69,由此缝线75a和75b有效地在边缘3上并且沿着边缘3延伸。两个缝线行75相互间隔开,可以提供相互分离的缓冲垫/缓冲器用以保护裤腿27的下边缘29的更宽的部分。
为了防止位于一对线迹行73之间的裤腿27的下边缘29的最低点69的磨损,缝线的厚度选择tkt75/tex40。
如同第四实施方式,可以使用一对包括联邦标准线迹型式101和203(两个相同的线迹型式或者两个不同的线迹型式)的其它线迹型式提供一对相互间隔的线迹行,每个线迹行具有多个相邻接的缝线或者相关联的缝线,该线迹行在服装的下边缘29的折叠线上沿着服装的下边缘29的折叠线延伸,就此形成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
第十九实施方式—利用倒回线迹强化服装的下边缘与服装折缝的连接 部位
除了服装(诸如裤子)的下边缘29通常来讲容易磨损外,下边缘29的一些部位还要比下边缘29的其它部位更加容易磨损。这些更加容易磨损的部位中的两个部位是:(i)沿着服装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折缝25与服装的下边缘29的连接部位,以及(ii)沿着服装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线缝35与服装的下边缘29的连接部位。
如图19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九实施方式,形成下边缘之后,在折缝25与服装的下边缘29的连接部位的区域31中横跨服装的折缝25的部位缝制倒回线迹113,折缝通常将倒回线迹113一分为二。倒回线迹具有的结构显示在图35中。
为了提供适当的强化方式,缝制相对而言较低密度的倒回线迹113。倒回线迹113具有大约13mm的长度,大约2.5mm的宽度,并且包括16针。也就是说,倒回线迹113具有大约12针/cm的密度。
倒回线迹113覆盖服装的底部拐角(对于裤子而言,是服装的前侧和/或后侧的拐角),使得当底部拐角遭受磨损时,由倒回线迹113的线承受磨损,而不是服装的布料本身承受磨损。由于倒回线迹的线是由耐磨的合成材料制成,因此在服装的外观上磨损的影响会减到最小。
可选地,可以通过折叠,在形成服装的下边缘29之前,在折缝25与服装的下边缘29的连接部位的区域31中缝制倒回线迹113。
第二十实施方式—利用倒回线迹强化服装的下边缘与服装线缝的连接 部位
服装下边缘29的比其它部位更加容易磨损的第二个部位,是沿着服装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线缝35与服装的下边缘29的连接部位。
例如,在裤子中,每个裤腿27包括两块裤长长度的布料,这两块布料相连接形成两条线缝35,最终,其中的一条线缝35位于服装的外侧,另一条线缝35位于裤腿27的内侧。线缝35是通过如下方式形成:将两块裤长长度的布料中的一块布料放在另一块布料的顶面,并沿着纵向边缘缝制。然后将布料的内-外翻面,并将边缘熨平以形成线缝,如同图20a中显示的横截面图。
裤子经常具有裤腿27底部的翻边用于审美效果,以及增加裤腿27底部的重量以有助于裤子的悬垂。在一些情况中,翻边(turn up)39(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其它国家中称为卷边(cuff))设置成连接在裤腿27底部的单独的布料,用以实现其功能。图20b是翻边在裤腿线缝35处的横截面图,显示如下布料层:裤腿内部层115、裤腿层117、翻边内层119和翻边外层121。
折叠后的布料形成的线缝35会导致体积较大的连接部位,尤其是在如下情形中:
·布料较厚;以及
·服装具有翻边/卷边;
于是,在线缝区域中的裤腿的内部部分压靠到外层织物的情形下,外层织物在内层部分上延伸时会改变方向,在线缝35附近产生阶梯状边缘123,该阶梯状边缘123容易磨损。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实施方式,沿着布料的将要被折叠形成为服装的下边缘29的部位缝制倒回线迹125,在服装的线缝35将要到达下边缘29的两侧位置制作图21中显示的强化部位。(注意,倒回线迹125不是缝制在线缝上,而是优选地缝制在前一段中所描述的“阶梯”上。)随后沿着下边缘折叠布料并将其与服装的其它部分组装在一起。可以在线缝与裤腿的底部的连接部位的裤腿内部和裤腿外部的一侧或者两侧实施该强化方式。
为了提供适当的强化方式,每个倒回线迹125具有大约19mm的长度,大约2.5mm的宽度,并且包括56针。也就是说,倒回线迹125具有大约29针/cm的密度。
倒回线迹125覆盖服装下边缘29的线缝35附近的阶梯123,使得当这些部位遭受磨损时,由倒回线迹125的线承受磨损,而不是服装的布料本身承受磨损。由于倒回线迹125的缝线是由耐磨的合成材料制成,因此服装的外观上磨损的影响会减到最小。
第二十一实施方式—利用单条线迹行强化服装的翻边/卷边的上边缘
裤子的翻边/卷边39的上边缘37容易磨损,并且由于该上边缘37在穿着过程中是可见部位,因此希望降低服装的该部位外观上磨损的影响。
如图22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十一实施方式,在将要制成翻边39的布料上(例如,裤子的裤腿),沿着将要成为翻边39的上边缘37的线缝制条单条线迹行127。该单条线迹行包括联邦标准线迹型式301的单针锁式线迹,其所具有的结构显示在图32a中。
缝纫缝线127的线条之后,即可完成缝制的组装,包括使布料沿着缝线127的线条产生折缝,如图22所示。
由于其它物品与缝线127接触而与上边缘37保持距离,因此沿着上边缘37延伸的缝线127的线条可以充当缓冲垫或者缓冲器,用以防止边缘37磨损。
如同第十一实施方式和第十二实施方式,在翻边上边缘上沿着翻边上边缘提供单条线迹行时,可以使用的其它线迹型式包括联邦标准线迹型式101、201、202、401和701,藉此形成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
衬衫边缘的强化
图23显示衬衫/短上衣(blouse)。图23中标注的衬衫200的容易磨损的边缘如下:
·衣领203的边缘201;
·衣领203的尖端205;
·衣领带(collar band)209的上边缘207;
·袖口边缘211;
·图30中显示的袖口开口215的边缘213;
·前襟219的外边缘217;
·前襟219的内边缘221;
·衬衫200的下摆223;
·口袋227的开口的边缘225;以及
·衬衫200的纽扣侧231的边缘229。
本发明的多种实施方式提供对上述所列出的衬衫的脆弱边缘进行强化的方法,用以阻止这些边缘部位的磨损。由于阻止磨损延缓了磨损进程,因此在同样的穿着和洗涤条件下,与没有进行强化的衬衫的情况相比,经过强化的衬衫能够更长时间地保持良好的外观。因穿着和反复洗涤而导致的霜化和随后的衬衫边缘的磨损也因此被延缓或者消除。通过这种方式保持衬衫的外观,可以延长衬衫的使用寿命。
如同上述对裤子的边缘的强化一样,使用合成线强化衬衫的边缘。
第二十二实施方式-利用单条线迹行强化衣领边缘
在本发明的第二十二实施方式中,强化的衣领203的边缘201具有沿着衣领203的边缘201的长度延伸的单条线迹行,如图3中示意性地显示的横截面图。
衬衫或者短上衣的衣领203由多块布料构成,包括图24中显示的上级领(collar fall)布料块233,该上级领布料块233用于形成衣领203的外部织物层。同样如图24中所示,在“时尚(smart)”的衬衫(美国称作“礼服(dress)”衬衫)和一些短上衣衣中,内衬布料块235连接至上级领233。典型地,通过粘结(例如使用粘结剂)将内衬布料块235连接至上级领布料块233,用作硬化衣领203以提供更加硬朗的形状。内衬布料块235具有与上级领布料块233相同的形状,但内衬布料块235比较小,使得上级领布料块233的边缘部分237延伸超出内衬布料块235的边缘239。
为了强化衣领203的边缘,在内衬布料块235的边缘239之外沿着织物将要被折叠的上级领布料块233缝制单条线迹行243。该单条线迹行243包括联邦标准线迹型式301的单针锁线迹,其所具有的结构如图32a所示。
参考图25,缝制单条线迹行243之后,将与上级领布料块233具有大致相同的形状的领插角片(collar stay patch)245,定位在上级领布料块233的后面。使用顶部线迹行241将两个上级领布料块233和245缝制在一起,将所得到的结构如图26所示那样内外翻面,使得内衬布料块235位于两个上级领布料块233和245之间。领插角片245随后成为衣领203的内表面,当衣领203翻下来时,领插角片245面对下级领209;并且当衣领203翻下来时,上级领布料块233成为衣领203的外部的可见的表面。
从图26可以看出,强化线迹行243呈现为沿着衣领203的折叠的边缘201延伸的单条线迹行。由于其它物品与线迹行243接触而与织物的折叠的边缘201保持距离,因此线迹行243可以充当缓冲垫或者缓冲器,用以防止边缘201磨损。
在如图27和图28所示的另一实施方式中,通过沿着领插角片245缝制线迹行247,而沿着衣领203的边缘201设置第二线迹行247,其中在领插角片245的内侧顶部线迹行241将要缝制为使得领插角片245与上级领布料块233相连接,以使得当上级领布料块233和领插角片245翻转而使里朝外时,第二线迹行247在领插角片245的折叠的边缘201上沿着领插角片245的折叠的边缘201延伸。
提供在衣领203的边缘201上并且沿着衣领203的边缘201延伸的单条线迹行时,可以使用的其它线迹型式包括联邦标准线迹型式101、201、202、401和701,藉此形成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
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沿着衣领布料块233和245的折叠的边缘201的一侧或者两侧,提供一对相互间隔开的单条线迹行,如图5中示意性地显示的横截面图。
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可以沿着卷边布料块233和245的折叠的边缘的一侧或者两侧,提供一对相互间隔开的单条线迹行,如图5中示意性地显示的横截面图。
第二十三实施方式—利用单条线迹行强化卷边的边缘
在本发明的第二十三实施方式中,强化的卷边251的边缘211具有沿着该卷边251的边缘211的长度延伸的单条线迹行,如图3中示意性地显示的横截面图。
卷边251的结构与上述的衣领203的结构相同。也就是说,衬衫或者短上衣的卷边251构造成由多块布料构成,包括图29中所示的上卷边布料块253,该上卷边布料块253用于形成卷边251的外部织物层。同样如图29中所示,在“时尚”的衬衫(美国称作“礼服”衬衫)中,内衬布料块255连接至上卷边布料块253。典型地,通过粘结(例如使用粘结剂)将内衬布料块255连接至上卷边布料块253,用作硬化卷边251以提供更加硬朗的形状。内衬布料块255具有与上卷边布料块253相同的形状,但上卷边布料块253比较小,使得的上卷边布料块253边缘部分257在内衬布料块255的边缘259以外延伸。
为了强化卷边251的边缘211,沿着内衬布料块255的边缘259以外的上卷边布料块253,缝制单条线迹行261。该单条线迹行261包括联邦标准线迹型式301的单针锁式线迹,其所具有的结构如图32a所示。
参考图25,缝制单条线迹行261之后,将与上卷边布料块253具有大致相同的形状的下卷边布料块263,定位在上卷边布料块253的后面。使用顶部线迹行265将两个卷边布料块253和263缝制在一起,将所得到的结构如图26所示那样内-外翻面,使得内衬布料块255位于两个卷边布料块253和263之间。下卷边布料块263随后成为卷边251的内表面,当穿着时,上卷边布料块253成为卷边251的外部的可见的表面。
从图26可以看出,线迹行261呈现为沿着卷边251的折叠的边缘211延伸的单条线迹行。由于其它物品与线迹行261接触而与织物的折叠的边缘211保持距离,因此线迹行261可以充当缓冲垫或者缓冲器,用以防止边缘211磨损。
在如图27和图28所示的另一实施方式中,通过沿着下卷边布料块263缝制线迹行267而沿着卷边251的边缘211设置第二线迹行267,其中在下卷边布料块263的内侧顶部线迹行265将要缝制为使得下卷边布料块263与上卷边布料块253相连接,以使得当两个卷边布料块253和263翻转而使里朝外时,第二线迹行267在下卷边布料块263的折叠的边缘211上沿着下卷边布料块263的折叠的边缘211延伸。
提供在卷边251的边缘211并且上沿着卷边251的边缘211延伸的一个或者两个单条线迹行时,可以沿着折叠而形成边缘211的卷边布料块253和263的一侧或者两侧缝制的其它线迹型式包括联邦标准线迹型式101、201、202、401和701,藉此形成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
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沿着卷边布料块253和263的折叠的边缘211的一侧或者两侧,提供一对相互间隔开的单条线迹行,如图5中示意性地显示的横截面图。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参照单卷边所描述的强化卷边251的边缘211的方法,可以用作强化双卷边或者法式卷边(该法式卷边两倍于单卷边的长度,并且该卷边在穿着时折叠回来)。
第二十四实施方式—利用单条线迹行强化前襟边缘
在本发明的第二十四实施方式中,衬衫的前襟219的一侧边缘或者两侧边缘217,221具有沿着该边缘217,221的长度延伸的单条线迹行,如图3中示意性地显示的横截面图。
衬衫200的前襟219由前襟布料块269制成,如图31所示,在“时尚”的衬衫中,内衬布料块271连接至前襟布料块269。典型地,通过粘结(例如使用粘结剂)将内衬布料块271连接至前襟布料块269,用作硬化前襟219以提供更加硬朗的形状。前襟布料块269是长条形料带,内衬布料块271是具有相同长度的较窄的料带,使得前襟布料块269的边缘部分273在内衬布料块271的任意一侧延伸。
为了强化前襟219的边缘217和/或221,在内衬布料块271的一侧或者两侧,沿着前襟布料块269缝制单条线迹行275和/或277。该单条线迹行275和/或277包括联邦标准线迹型式301的单针锁线迹,其所具有的结构如图32a所示。
缝制一个或者两个单条线迹行275和/或277后,将前襟布料块269的边缘部分273围绕内衬布料块271折叠,并且将前襟缝制到衬衫200的前侧主体布料上。线迹行275和/或277呈现为沿着前襟219的折叠的边缘217和/或221延伸的单条线迹行。由于其它物品与线迹行275和/或277接触而与织物的折叠的边缘217和/或221保持距离,因此线迹行275和/或277可以充当缓冲垫或者缓冲器,用以防止边缘217和/或221磨损。
可以沿着前襟布料块269的一侧或者两侧缝制其它线迹型式,以在前襟219的在一侧边缘或两侧边缘217,221上沿着该前襟219的一侧边缘或两侧边缘217,221设置一个或者两个单条线迹行,藉此形成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这些可选的其它线迹型式包括联邦标准线迹型式101、201、202、401和701。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可以沿着前襟219的一侧折叠的边缘或两侧折叠的边缘217、221,设置一对相互间隔开的单条线迹行,如图5中示意性地显示的横截面图。
根据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强化衣领203、卷边251或者前襟219的折叠边缘201、211、217、221所使用的一对相互间隔开的单条线迹行,包括单针线锁式线迹,该线迹是联邦标准线迹型式301,其结构显示在图32a中。用于提供在折叠线上沿着折叠线延伸的一对相互间隔开的单条线迹行时,可以使用的其它线迹型式是,联邦标准线迹型式311、102、302、309、402和406,以及成对的联邦标准线迹型式401、101、201、202和701(两种相同的线迹型式或者两种不同的线迹型式)。
可以使用相同的技术方案强化衬衫的其它折叠的边缘,例如下级领209的上边缘207,卷边开口215的边缘213,衬衫200的下摆223,口袋227的开口的边缘225,以及衬衫200的纽扣侧231的边缘229。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的特征可以互换,上述的强化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实施在服装的其它部位。本领域技术人员还会理解,单件服装上可以包括本发明上述的多种实施方式。例如,当第十七实施方式、第十九实施方式和第二十实施方式结合起来时,能够达到特别有利的效果。
上述的强化方法的有益效果是,对于阻止服装的相关部分的磨损具有强化的效果,并且强化方式的紧凑特性可以使得该强化方式不会过分影响服装的审美属性。
强化服装边缘的实施例
为了论证上述强化方式的技术方案的效果,进行了测试。
准备八条裤子,对其进行耐久性洗涤。每次耐久性洗涤包括使用滚筒洗衣机的一个洗涤循环和一个烘干循环。
所有的八条裤子测试的初始条件是相同的。裤子由棉制成,经过“易护理”处理。四条裤子进行下述的包括强化方式的调整,其它四条裤子用作控制目的未进行调整(未强化)。
强化四条调整的裤子的每一条的方式如下:
·使用具有单环的两排相互间隔开的单针线链式线迹(2×联邦标准线迹型式401),强化腰带的上边缘(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
·在腰带的每个端部上缝制倒回线迹至腰带的上角(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
·倒回线迹位于带环上端(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
·单针线锁式线迹(联邦标准线迹型式301)沿着裤子的裤腿前侧的长度方向延伸(本发明的第二十一实施方式);
·使用具有单环的两排相互间隔开的单针线链式线迹(2×联邦标准线迹型式401),强化裤腿的下边缘(本发明的第十七实施方式);
·倒回线迹位于裤腿线缝和裤腿下边缘的连接部位(本发明的第十九实施方式);以及
·倒回线迹位于裤腿线缝的连接部位的区域中沿着裤腿的下边缘延伸(本发明的第二十实施方式)。
八条裤子按照每组两条裤子分成四组,每组包括一条经过调整的裤子和一条未经过调整的裤子。然后使四组裤子分别经受20次、30次、40次和50次的耐久性洗涤循环。每次耐久性洗涤循环包括机洗和随后的滚筒式烘干。对于每组裤子而言,观察保护层的效果并将结果记录在以下的表格中。
20次耐久性洗涤的裤子
Figure BDA00001723242800471
总之,在腰带的上角、带环的上边缘和裤腿的前侧折缝,经过强化的裤子没有霜化,而控制裤遭受从轻度到重度的霜化;经过强化的裤子沿着裤子上边缘孤立地轻度地霜化,而对于控制样本而言,沿着裤子上边缘的大部分长度遭受可见的霜化;经过强化的裤子在裤腿的折缝和下边缘的连接部位很轻微霜化;经过强化的裤子在裤腿的线缝和下边缘的连接部位只遭受了轻微霜化。因此,经过20次耐久性洗涤后可以证明,强化方式非常有效。
30次耐久性洗涤裤子
总之,再次在腰带的上角、带环的上边缘和裤腿的前侧折缝,经过强化的裤子没有霜化,而控制裤基本上遭受重度霜化;经过强化的裤子沿着裤子上边缘一些点轻度地霜化,而对于控制样本而言,沿着裤子上边缘的大部分长度遭受重度褪色;经过强化的裤子在裤腿的折缝和下边缘的连接部位很轻微地霜化;经过强化的裤子在裤腿的线缝和下边缘的连接部位只遭受了轻微的霜化。因此,经过30次耐久性洗涤后可以证明,强化方式非常有效。
40次耐久性洗涤裤子
Figure BDA00001723242800491
总之,在腰带的上角和带环的上边缘,经过强化的裤子没有霜化,而控制裤遭受重度霜化和磨损;经过强化的裤子在裤腿前侧折缝有很轻微的霜化;经过强化的裤子沿着裤子上边缘一些点很轻微地霜化,而对于控制样本而言,沿着裤子上边缘的长度遭受颜色损失和形成破洞;经过强化的裤子在裤腿的折缝和下边缘的连接部位轻微地霜化;在裤腿的线缝和下边缘的连接部位,经过强化的裤子只有轻度霜化,而控制裤遭受重度霜化。因此,经过40次耐久性洗涤后可以证明,强化方式非常有效。
50次耐久性洗涤裤子
总之,在带环的上边缘,经过强化的裤子没有霜化,而控制裤遭受重度霜化;在腰带的上角,经过强化的裤子只有轻度霜化,而控制裤遭受重度霜化和形成破洞;在裤腿的前侧折缝,经过强化的裤子只有很轻微的霜化;经过强化的裤子沿着裤子上边缘再次仅一些点很轻微地霜化,而对于控制样本而言,沿着裤子上边缘的长度遭受颜色损失和破洞形成;经过强化的裤子在裤腿的折缝和下边缘的连接部位轻度霜化;经过强化的裤子在裤腿的线缝和下边缘的连接部位只有轻度霜化,而控制裤遭受重度霜化。因此,经过50次耐久性洗涤后可以证明,强化方式非常有效。
通过进行测试论证与强化衬衫折叠边缘有关的上述强化方式的技术方案的效果。
准备衬衫,并对其进行耐久性洗涤。每次耐久性洗涤包括使用滚筒洗衣机的一个洗涤循环和一个烘干循环。第一衬衫未经过边缘的强化,第二衬衫沿着前襟219、衣领203和卷边251的边缘进行了强化。
经过48次洗涤循环后,标准衬衫的衣领边缘201显现出可见的霜化,经过55次洗涤循环后,前襟边缘217,221和卷边边缘211显现出可见的霜化。与之相反,在经过70次循环后,经过强化的衬衫的相同边缘显示未霜化。因此,经过70次耐久性洗涤后可以证明,强化方式非常有效。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可以各种变型,理想地,所有的变换都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2)

1.一种强化服装的折叠的边缘以阻止该边缘磨损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缝制织物的一部分,在所述织物的该部分所述织物将要折叠或者已经折叠以形成所述服装的边缘,从而在所述折叠的边缘上沿着该折叠的边缘形成线迹行;
其中,所述线迹选自倒回线迹、纽扣扣眼线迹、圆形扣眼线迹、单条线迹行和相互间隔开的一对线迹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边缘为如下边缘的其中之一:
腰带的上边缘;所述腰带的任一端部;所述腰带的任一端部的上角,在该上角所述腰带的端部与所述腰带的上边缘相交;形成所述腰带的端部的腰带突出片的下角;带环的顶部;带环的纵向边缘;飞边的边缘;口袋的边缘;基本延伸所述服装的长度的折缝;所述服装的下边缘;翻边/裤子的卷边的上边缘;衣领的边缘;卷边的边缘;衬衫前襟的一侧或者两侧边缘;下级领边缘;短袖衬衫的袖子开口边缘;具有纽扣的前侧边缘;以及下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服装为如下服装的其中之一:
裤子、裙子、衬衫、短上衣、夹克以及大衣。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服装为裤子或者裙子;
需要强化的所述边缘为如下边缘的其中之一:所述腰带的上边缘;所述腰带的端部;带环的纵向边缘;所述服装的下边缘;所述翻边的上边缘;所述飞边的边缘;所述口袋的边缘;以及基本所述服装的长度的折缝;并且
所述线迹为单条线迹行。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服装为衬衫或者短上衣;
需要强化的所述边缘为如下边缘的其中之一:所述衣领的边缘;所述卷边的边缘;所述衬衫前襟的一侧或者两侧边缘;所述下级领边缘;所述短袖衬衫的袖子开口边缘;所述具有纽扣的前侧边缘;以及所述下摆;并且
所述线迹是单条线迹行。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单条线迹行呈现为位于所述服装的外表面上的单条缝线。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单条线迹行具有位于所述服装的外表面上的相邻接的多个缝线。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服装为裤子或者裙子;
需要强化的所述边缘为如下边缘的其中之一:所述腰带的上边缘;所述腰带的端部;带环的纵向边缘;所述服装的下边缘;所述翻边的上边缘;所述飞边的边缘;所述口袋的边缘;以及基本延伸所述服装的长度的折缝;并且
所述线迹包括相互间隔开的一对线迹行。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服装为衬衫或者短上衣;
需要强化的所述边缘为如下边缘的其中之一:所述衣领的边缘;所述卷边的边缘;所述衬衫前襟的一侧或者两侧边缘;所述下级领边缘;所述短袖衬衫的袖子开口边缘;所述具有纽扣的前侧边缘;以及所述下摆;并且
所述线迹包括相互间隔开的一对线迹行。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中,每个所述线迹行呈现为位于所述服装的外表面上的单条缝线。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中,每个所述线迹行具有位于所述服装的外表面上的相邻接的多个缝线。
12.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所述服装完全组合后,所述线迹行设置在所述边缘的顶点或者最低点的相对侧。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线迹为如下线迹型式的其中之一:1965年1月25日的线迹、线缝和缝制的联邦标准第751a号(以下称作联邦标准)的线迹型式301、101、201、202、401和701。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线迹为如下线迹型式的其中之一:联邦标准线迹型式401、101和203。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每个所述线迹行为如下线迹型式的其中之一:联邦标准线迹型式301、101、201、202、401和701。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线迹为如下线迹型式的其中之一:联邦标准线迹型式311、102、302、309、402和406。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每个所述线迹行为如下线迹型式的其中之一:联邦标准线迹型式401、101和203。
1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服装为裤子或者裙子;
需要强化的所述边缘为如下边缘的其中之一:所述带环的顶部;线缝区域中的所述服装的底部边缘的一部分;以及所述服装底部边缘与折缝的连接部位;并且
所述线迹为倒回线迹。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需要强化的所述边缘为所述线缝区域中的所述服装的底部边缘的一部分,并且所述倒回线迹与所述服装的底部和所述线缝的连接部位分隔开。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需要强化的所述边缘为带环的顶部,并且所述倒回线迹缝制为覆盖所述带环的顶部。
21.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服装为裤子或者裙子;
需要强化的所述边缘为所述腰带任一端部的上角,或者为形成所述腰带一端的所述腰带突出片的下角;并且
所述线迹为纽扣扣眼线迹或者圆形扣眼线迹。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需要强化的所述边缘为所述上角、并且所述线迹为圆形扣眼线迹时,所述线迹缝制为使得在组装好的服装中所述线迹沿着所述腰带的上边缘延伸至所述腰带的角。
23.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服装为裤子或者裙子;
需要强化的边缘为所述腰带的任一端部的上角,或者为形成所述腰带一端的所述腰带突出片的下角;并且
所述线迹为倒回线迹。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倒回线迹缝制为具有30针/cm至50针/cm的密度。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倒回线迹缝制为具有38针/cm至46针/cm的密度。
26.根据权利要求23、24或25所述的方法,其中,当需要强化的所述边缘是上角时,所述倒回线迹缝制为使得在组装好的服装中所述倒回线迹沿着所述腰带的上边缘延伸至所述腰带的角。
27.根据权利要求23、24和2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倒回线迹缝制为使得在组装好的服装中所述倒回线迹沿着所述腰带的端部边缘延伸至所述腰带的端部的角。
28.根据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沿着所述线迹折叠所述织物的所述部分,使得在组装好的服装中所述线迹在所述边缘上沿着所述边缘延伸。
29.一种具有腰带的服装,其中,通过单条线迹行或者相互间隔开的一对线迹行强化所述腰带的上边缘。
30.一种具有腰带的服装,其中,通过单条线迹行或者相互间隔开的一对线迹行强化所述腰带的端部。
31.一种具有带环的服装,其中,通过单条线迹行或者相互间隔开的一对线迹行强化所述带环的纵向边缘。
32.一种具有下边缘的服装,其中,通过单条线迹行或者相互间隔开的一对线迹行强化所述下边缘。
33.一种具有翻边的服装,其中,通过单条线迹行或者相互间隔开的一对线迹行强化所述翻边的上边缘。
34.一种具有飞边的服装,其中,通过单条线迹行或者相互间隔开的一对线迹行强化所述飞边的边缘。
35.一种具有口袋的服装,其中,通过单条线迹行或者相互间隔开的一对线迹行强化所述口袋的边缘。
36.一种具有折缝的服装,其中,通过单条线迹行或者相互间隔开的一对线迹行强化所述折缝。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服装,其中,所述折缝基本延伸所述服装的长度。
38.一种具有袖子的服装,其中,通过单条线迹行或者相互间隔开的一对线迹行强化所述袖子开口的边缘。
39.一种具有卷边的服装,其中,通过单条线迹行或者相互间隔开的一对线迹行强化所述卷边的边缘。
40.一种具有衣领的服装,其中,通过单条线迹行或者相互间隔开的一对线迹行强化所述衣领的边缘。
41.一种具有前襟的服装,其中,通过单条线迹行或者相互间隔开的一对线迹行强化所述前襟的一侧或者两侧边缘。
42.根据权利要求29至41中任一项所述的服装,其中,所述单条线迹行呈现为位于所述服装外表面上的单条缝线。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服装,其中,所述单条线迹行为如下线迹型式的其中之一:1965年1月25日的线迹、线缝和缝制的联邦标准第751a号(以下称作联邦标准)的线迹型式301、101、201、202、401和701。
44.根据权利要求29至41中任一项所述的服装,其中,所述单条线迹行具有位于所述服装外表面上的相邻接的多个缝线。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服装,其中,所述线迹为如下线迹型式的其中之一:联邦标准线迹型式401、101和203。
46.根据权利要求29至41中任一项所述的服装,其中,所述一对线迹行的每个线迹行呈现为位于所述服装外表面上的单条缝线。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服装,其中,每个所述线迹行为如下线迹型式的其中之一:联邦标准线迹型式301、101、201、202、401和701。
48.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服装,其中,所述一对线迹行为如下的线迹型式的其中之一:联邦标准线迹型式311、102、302、309、402和406。
49.根据权利要求29至41中任一项所述的服装,其中,所述相互间隔开的一对线迹行的每个线迹行具有位于所述服装的外表面上的相邻接的多个缝线。
50.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服装,其中,所述相互间隔开的一对线迹行的每个线迹行为如下的线迹型式的其中之一:联邦标准线迹型式401、101和203。
51.一种具有腰带的服装,其中,通过纽扣扣眼线迹和圆形扣眼线迹的其中之一强化所述腰带的端部的上角。
52.一种具有腰带的服装,所述腰带包括腰带突出片,其中,通过沿着所述腰带突出片的端部缝制到所述腰带突出片的端部相应的角的倒回线迹,强化所述腰带突出片端部的上角和/或下角。
53.一种具有多个带环的服装,其中,通过覆盖所述带环顶部的倒回线迹强化所述带环的一个或者多个的顶部。
54.根据权利要求29至53中任一项所述的服装,其中,所述服装为如下服装的其中之一:裤子、裙子、衬衫、短上衣、外套和夹克。
55.根据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服装,其中,所述服装的织物包括天然材料。
56.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方法/服装,其中,所述天然材料为棉和羊毛的其中之一。
57.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方法/服装,其中,对所述织物进行无皱/免烫处理。
58.根据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服装,其中,所述线迹的缝线与所述织物的材料为同种颜色。
59.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方法/服装,其中,所述缝线基本不可察觉。
60.根据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服装,其中,所述缝线由合成材料制成。
61.根据权利要求60所述的方法/服装,其中,所述缝线由如下材料的其中之一的材料制成:纺纱、包芯、连续长丝以及变形涤纶或者尼龙。
62.一种基本如前所述的参考图3至9、图12、图13、图15至图19、图21和图22所示的强化的服装边缘。
CN2010800550054A 2009-12-04 2010-08-25 强化服装边缘的方法 Pending CN10263901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0921347A GB2475912A (en) 2009-12-04 2009-12-04 Method of reinforcing an edge of a garment
GB0921347.1 2009-12-04
PCT/GB2010/001607 WO2011067550A1 (en) 2009-12-04 2010-08-25 Method of reinforcing an edge of a garment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39019A true CN102639019A (zh) 2012-08-15

Family

ID=416420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550054A Pending CN102639019A (zh) 2009-12-04 2010-08-25 强化服装边缘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081197A2 (zh)
CN (1) CN102639019A (zh)
GB (1) GB2475912A (zh)
WO (1) WO201106755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09740A (zh) * 2019-08-23 2020-05-08 深圳市大毛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制作裤子边的收边工艺
CN112024179A (zh) * 2020-08-24 2020-12-04 王关红 一种工业用布加工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32664B2 (en) * 2016-02-25 2023-12-05 Michael P. Gibbons System and methods for garment accessorizing
US10415160B2 (en) * 2017-07-27 2019-09-17 Shen Feng Textile Co., Lt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one-piece textile by a jacquard machine and product made by the same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6624A (en) * 1887-01-25 curtis
GB414625A (en) * 1933-09-22 1934-08-09 Werner Sally Maas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bust supports from knitted fabric
US2148126A (en) * 1937-02-12 1939-02-21 Benjamin F Mccreery Collar
GB779482A (en) * 1955-04-07 1957-07-24 Alexander Maccoll Bennett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the reinforcement of clothing
GB813588A (en) * 1956-09-24 1959-05-21 Westcot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garment pockets
GB1138176A (en) * 1965-07-21 1968-12-27 Barthelemy Jean Alcover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wearing apparel
JPH03289985A (ja) * 1990-04-05 1991-12-19 Yoshimi Adachi 被服等の縫製方法
CN2452320Y (zh) * 2000-10-13 2001-10-10 南通圣源制衣有限公司 保暖裤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91515103A (en) * 1915-10-26 1916-09-28 Camille Verbeke Improvements in the Manufacture of Edgings and Trimmings.
GB241706A (en) * 1924-10-16 1925-10-29 William Bowden Improved hems for knitted fabric
US2169590A (en) * 1938-03-17 1939-08-15 Singer Mfg Co Finishing seam and method
US2488594A (en) 1947-08-23 1949-11-22 Frank F Hartlage Protector for the bottom edges of trousers
US2610327A (en) * 1948-03-24 1952-09-16 Koppel Hyman Method of reinforcing garments
US2700946A (en) * 1951-02-03 1955-02-01 Blue Bell Inc Apparatus for attaching waistband and belt loops to a garment body
CH394085A (de) 1962-10-17 1965-06-30 Biondi Arthur Hosenschoner
GB1192266A (en) 1967-05-06 1970-05-20 Shigeru Nagaoka Embroidered Articles.
US4580298A (en) * 1983-10-31 1986-04-08 Tuisl Richard M Waist band extender
US4845784A (en) * 1987-05-11 1989-07-11 Shirinian John J Garment pocket
US5010595A (en) * 1990-03-26 1991-04-30 Stradley Carolyn A Separable pants with integral underpants
US5526534A (en) * 1994-03-25 1996-06-18 Artcraft Uniform Company Washable blazer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on thereof
US6038697A (en) * 1998-08-20 2000-03-21 Kasarnich; Steven M. Carpenter's finger guard
US6138595A (en) * 1999-06-17 2000-10-31 Levi Strauss & Co.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garments to alleviate premature wear around garment pockets and a garment produced thereby
US6473941B2 (en) * 2000-08-01 2002-11-05 David Mei Fastening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electronic devices
FR2823418A1 (fr) * 2001-04-17 2002-10-18 Jean Paul Severynj Serviettes de bain pour chiens
US6978484B2 (en) * 2004-05-14 2005-12-27 Wal-Mart Stores, Inc. Convertible pant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same
US8205270B2 (en) * 2006-08-16 2012-06-26 Koji Kato Garment having a waist size adjusting mechanism
DE102007050174B3 (de) * 2007-10-19 2009-02-05 W. L. Gore & Associates Gmbh Nahtverbindungsstruktur, Bekleidungsstück mit einer Nahtverbindungsstruktur sowi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Nahtverbindungsstruktur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6624A (en) * 1887-01-25 curtis
GB414625A (en) * 1933-09-22 1934-08-09 Werner Sally Maas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bust supports from knitted fabric
US2148126A (en) * 1937-02-12 1939-02-21 Benjamin F Mccreery Collar
GB779482A (en) * 1955-04-07 1957-07-24 Alexander Maccoll Bennett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the reinforcement of clothing
GB813588A (en) * 1956-09-24 1959-05-21 Westcot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garment pockets
GB1138176A (en) * 1965-07-21 1968-12-27 Barthelemy Jean Alcover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wearing apparel
JPH03289985A (ja) * 1990-04-05 1991-12-19 Yoshimi Adachi 被服等の縫製方法
CN2452320Y (zh) * 2000-10-13 2001-10-10 南通圣源制衣有限公司 保暖裤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09740A (zh) * 2019-08-23 2020-05-08 深圳市大毛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制作裤子边的收边工艺
CN112024179A (zh) * 2020-08-24 2020-12-04 王关红 一种工业用布加工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081197A2 (en) 2013-04-04
US20120246802A1 (en) 2012-10-04
GB0921347D0 (en) 2010-01-20
GB2475912A (en) 2011-06-08
WO2011067550A1 (en) 2011-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55673A (en) Garments with adjustable sizing feature
US4141082A (en) Wash-and-wear coat
CN102639019A (zh) 强化服装边缘的方法
US10822732B2 (en) Process for making a seamless, reversible two-color jersey
US2500911A (en) Roll collar
US5870776A (en) Fused neckties and method
CZ432998A3 (cs) Výrobek, jako punčocha nebo punčochové kalhoty, vyrobené z jemné pleteniny, s tenkými plochými švy
Vasbinder Super Stitches Sewing: A Complete Guide to Machine-sewing and Hand-stitching Techniques
You WHEN YOU REPLACE buttons: If the fabric under the button has become weakened, reinforce it by sewing a patch under the place where the but-ton is to go.
Smith Cotton shirts for men and boys
US1668744A (en) Apparel
Woolnough The A to Z book of Menswear
Goering Tailoring for today
JP2009052151A (ja) ラメ糸
Goering Tailoring for today (revised 1980)
Rocke EC470 Fall and Winter Clothes
Betzina More fabric savvy: a quick resource guide to selecting and sewing fabric
Tondl EC86-415 Sewing the Silkies
Scott Knitwear make-overs
Rhoades et al. Corduroy Fabrics Look All Sewn Up.
Sutherland et al. Sewing club project
Culp Sheers Look All Sewn Up.
Rankin et al. Easy his and hers pants and jackets
Hapgood School Needlework: A Book Written for the Beginner of any Age and in any School
Tondl HEG88-240 Sewing With Deni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ang Kaicheng

Inventor before: J .weng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JOHN WONG TO: WANG KAICHENG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7063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