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36360B - 一种列尾主机检测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列尾主机检测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36360B
CN102636360B CN201210078675.9A CN201210078675A CN102636360B CN 102636360 B CN102636360 B CN 102636360B CN 201210078675 A CN201210078675 A CN 201210078675A CN 102636360 B CN102636360 B CN 1026363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in tail
tail host
compressor
control module
monitor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7867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36360A (zh
Inventor
田秀华
熊道权
张飞
冷盛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entury Oriental Zhihui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entury East China Railw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entury East China Railw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entury East China Railw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07867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36360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363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363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363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363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列尾主机检测台,该检测台包括:第一控制单元,其用来设置检测参数,基于设置的检测参数发送检测指令以及处理来自第二控制单元的检测信息;第二控制单元,其与第一控制单元连接,其基于所接收到的检测指令对列尾主机进行检测以获取列尾主机的检测信息,并将所获取的检测信息发送至第一控制单元;压缩机控制电路,其与第二控制单元连接,其中,第二控制单元基于所接收到的检测指令对压缩机控制电路进行控制。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控制单元,可以按照在第一控制单元中设定的检测参数来自动检测列尾主机的各个功能,可以根据客户要求设置需要检测的项目,不需要定制,节省了时间。

Description

一种列尾主机检测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列尾主机检测台。
背景技术
列尾主机检测台(以下简称检测台)作为辅助设备,可以为列尾主机提供电源和风源,并模拟车载综合电台列尾控制盒对列尾主机进行功能和指标测试。检测台的主要功能是在列尾主机摘挂之前确认列尾工作状态,防止列尾主机故障挂机;在列尾主机使用过程中,列尾主机出现故障时检测台用于辅助分析故障。列尾主机检测的任务量较大,劳动强度大,研制智能检测台就是要通过智能化的技术手段把检测人员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让机器代替绝大部分的人力劳动,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随着铁路信息化的发展,列尾检测设备也逐渐纳入到信息管理系统中来,检测台智能化的网络接口为信息化的接入提供了方便。
列尾主机检测台主要由显示单元、控制单元、电路气路检测控制单元、无线接口单元等组成。列尾主机检测台作为辅助设备,可以为列尾主机提供电源和风源,并模拟车载综合电台列尾控制盒对列尾主机进行功能测试,包括确认、查询、排风以及消号等。也可检查列尾主机风压反馈精度,对列尾主机的风压、电压、时间进行调整。
图1为现有技术的全自动列尾主机检测台的结构示意图,采用一块单片机控制板作为控制单元来采集控制风压、电流和电压,显示单元主要采用机械式风压表、电流表以及电压表来显示风压值、电流值以及电压值;现有自动列尾检测台采用一个控制压缩机电路来控制两个空气压缩机分时段控制模拟列尾风压,将所得的检测结果采用串口下载,通过计算机进行查询和打印。
本发明的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缺陷:
(1)现有检测台检测流程是固定的,在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更改、增加或删减检测流程时则需要重新定制,浪费了大量时间,不够方便。
(2)现有列尾主机检测台主要采用一个控制压缩机电路来控制两个空气压缩机分时段控制给列尾主机提供风源,而当压缩机损坏或出现故障时,则使得整个列尾主机检测台不能给列尾主机提供风源而导致不能正常检测列尾主机。
(3)现有列尾主机检测台采用空气压缩机噪音较大。
(4)现有列尾主机检测台无法方便实现记录查询和打印,以及下载仍旧通过串口线,需要计算机和专用软件,不够方便。
(5)现有列尾主机检测台中用于显示列尾主机气压值的显示单元是机械式压力表,这种采用机械式压力表显示压力值的方式,在读取压力值的时候可能因为不正确的读取方法或者人为的主观因素导致读取的数值产生误差。而且列尾主机检测台中的控制板计算用到的风压值与机械式压力表显示值往往不同。
(6)现有列尾主机检测台只有通过外加工控机的方式才能纳入信息管理系统中,会造成成本增加以及复杂度增加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需要提供一种能够较好地根据用户的需求来制定检测项目的列尾主机检测台。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列尾主机检测台,该列尾主机检测台包括:第一控制单元、第二控制单元以及压缩机控制电路,其中,第一控制单元,其用来设置检测参数,基于设置的检测参数发送检测指令以及处理来自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的检测信息;第二控制单元,其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连接,其基于所接收到的检测指令对列尾主机进行检测以获取列尾主机的检测信息,并将所获取的检测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压缩机控制电路,其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基于所接收到的检测指令对所述压缩机控制电路进行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的列尾主机检测台,所述列尾主机检测台至少包括两个所述压缩机控制电路,其中,各所述压缩机控制电路分别与一压缩机连接,并对所连接的压缩机进行控制,以使得各所述压缩机给所述列尾主机提供风源。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的列尾主机检测台所述对所连接的压缩机进行控制以使得各所述压缩机给所述列尾主机提供风源的处理包括:各所述压缩机控制电路对所连接的压缩机进行控制,以使得各所述压缩机同时给所述列尾主机提供风源。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的列尾主机检测台,所述对所连接的压缩机进行控制以使得各所述压缩机给所述列尾主机提供风源的处理包括:对各所述压缩机进行分组,使得各组压缩机分时段地给所述列尾主机提供风源。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的列尾主机检测台,所述压缩机为低背压式压缩机。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的列尾主机检测台,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基于所接收到的检测指令对所述压缩机控制电路进行控制,给所述列尾主机提供与设定风压校准点的风压值相同的风源,以检测所述列尾主机的风压值与设定风压校准点的风压值的差值是否大于设定阈值,若大于所述设定阈值,则控制所述列尾主机进行风压校准。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的列尾主机检测台,还包括:打印机,其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连接,用于打印所述检测信息;显示单元,其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连接,用来显示所述第一控制单元所获取的所述检测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的列尾主机检测台,所述显示单元包括模拟气压表和/或数字气压表。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的列尾主机检测台,所述第一控制单元通过串口电路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的列尾主机检测台,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包括网络接口,其通过网络接口直接与网络连接以将获取的列尾主机的检测信息发送至信息管理系统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具有如下优点:
通过设置第一控制单元,使得启动智能检测过程可以按照第一控制单元中设定的检测参数来自动检测列尾主机的各个功能,检测完毕后显示检测结果,这样节省了人力,实现了自动化。智能检测流程可以人为设定,可以根据客户要求设置需要检测的项目,不需要定制,方便实用。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全自动列尾主机检测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和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列尾主机检测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列尾主机检测台的自动检测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不构成冲突,本发明中的各个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另外,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第一实施例
图2和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列尾主机检测台(以下简称检测台)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检测台主要包括:第一控制单元21、显示单元22、电路气路检测控制单元23、第一压缩机24以及第二压缩机25,其中电路气路检测控制单元23主要包括第二控制单元231、第一压缩机控制电路232、第二压缩机控制电路233。此外检测台还可包括键盘鼠标、打印机、喇叭、联网设备等其它外设,具体详见图3。接下来,将分别就检测台所包含的各个单元及其具备的功能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控制单元21,其通过串口电路与电路气路检测控制单元23的第二控制单元231连接,其用来设置检测参数,基于设置的检测参数发送检测指令至电路气路检测控制单元23中的第二控制单元231中以及处理来自第二控制单元231的检测信息。
第一控制单元21包括网络接口,其通过网络接口与网络连接,以将获取的关于列尾主机的检测结果信息发送至信息管理系统中。其中,网络接口可以为以太网接口。通过设置第一控制单元,将其直接连接至网络,不需要额外配工控机,直接通过网络接口就可以进入信息管理系统中,节省了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控制单元21与第二控制单元231的连接方式可以通过例如RS485串口电路连接,该种串口电路抗噪声抗干扰性强。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控制单元21,使得检测台具有自定义智能检测的功能,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定制检测流程,例如:某铁路局要求对列尾主机进行长排风操作,则在主控单元中根据该铁路局的要求进行检测参数的设置。智能检测流程可以人为设定,根据客户要求设置需要检测的项目,不需要进行更改和升级程序的操作。而现有技术的检测台,如图1所示,该检测台仅有一个采用单片机控制板来实现检测控制的控制单元,在该控制单元中只能进行一次性设置检测项目,而不能随时根据客户的要求来改变检测项目。
显示单元22,其与第一控制单元21连接,用来显示所述第一控制单元所获取的所述检测信息,其主要包括显示屏、数字气压表和/或模拟气压表,其用于显示气压、电压、电流值,以及车站名称、操作员名称、网络连接状态和时间等信息,可即时的显示正在进行的列尾主机检测项和结果,显示单元22是人机交互的平台。
显示单元22还可查看历史记录、设置检测项和其他参数。在对列尾主机检测过程完成以后,显示出最直观的检测结果清单,例如“正常”或“异常”以及异常项目的具体情况等检测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现有技术中,显示单元一般通过采用机械气压表来显示压力值时,在读取气压值时容易产生人为读取的误差,且误差可能会很大,影响检测结果。本实施例的显示单元通过采用模拟气压表和/或数字气压表两种显示方式减小数值读取误差,采用模拟气压表可以使工作人员直观的知道压力值,采用数字压力表可以防止人为读取机械表而产生的误差。
电路气路检测控制单元23,其核心是第二控制单元231,第二控制单元231一般为单片机系统或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与第一控制单元21连接。第二控制单元231所接收到的检测指令对列尾主机进行检测以获取列尾主机的检测信息,并将所获取的检测信息发送至第一控制单元21,具体地,基于检测指令来实现对各种阀的开关控制、压缩机控制、列尾电源控制以及电台的控制。
在电路气路检测控制单元23还包括压缩机控制电路,其与第二控制单元231连接,其中,第二控制单元231基于所接收到的检测指令对压缩机控制电路进行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至少包括两个压缩机控制电路,其中,各压缩机控制电路分别与一压缩机连接,并对所连接的压缩机进行控制,以使得各压缩机给列尾主机提供风源。在对所连接的压缩机进行控制以使得各压缩机给列尾主机提供风源的处理包括:各压缩机控制电路对所连接的压缩机进行控制,以使得各压缩机同时给所述列尾主机提供风源;对各压缩机进行分组,使得各组压缩机分时段地给列尾主机提供风源。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通过单独控制,各个压缩机的气路的通路采用的是各自不同的通路。当设置多个压缩机轮流工作时,可以更好地防止长时间工作压缩机发热导致损坏。若设置为多个压缩机一起工作,则可提高充气速度,提高检测效率。当一个压缩机发生故障时,其它压缩机也不受故障压缩机的影响,可以继续工作。而现有技术的检测台,如图1所示,通过一个控制压缩机电路来控制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分时段工作,当其中一个压缩机损坏或出现故障时,则使得整个列尾主机检测台不能给列尾主机提供风源而导致列尾主机不能正常使用。
第二控制单元231基于所接收到的检测指令对压缩机控制电路进行控制,给列尾主机提供与设定风压校准点的风压值相同的风源,以检测列尾主机的风压值与设定风压校准点的风压值的差值是否大于设定阈值,若大于设定阈值,则控制列尾主机进行风压校准。在本实施例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两个压缩机控制电路,如图2中的第一压缩机控制电路232控制第一压缩机24,第二压缩机控制电路233控制第二压缩机25,在第二控制单元231中可以设置两种模式,一种是控制压缩机分时段进行工作,另一种是控制所有压缩机同时工作。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采用第二种模式,控制所有压缩机同时工作,当所有压缩机同时工作时,可以加快压缩机提供风源的充气速度,提高检测台的工作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低背压式压缩机,优选地,本实施例采用冰箱压缩机,该种压缩机与现有技术中的空气压缩机相比,冰箱压缩机的噪声较小,一般可以视为静音。
如图3所示,电路气路检测控制单元23中还可包含无线通信控制电路(亦即图3中的FFSK收发电路),该无线通信控制电路用来控制电台(也可以称无线手持台)进行空中信令的收发,实现检测台与列尾主机的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进行列尾主机检测时是在地面进行的,一个检测台在某一时段只能检测一个列尾主机。列尾主机的风管与检测台连接,检测台给列尾供电,当列尾主机和检测台进行通信时则采用无线通信方式,因此在检测台中设置无线通信控制电路用于无线通信控制。
在电路气路控制单元23中还包括气压检测电路,该电路将压力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气压值发送到电路气路控制单元23中的第二控制单元231进行处理。
另外,检测台还可以包括打印机,其通过串口方式与第一控制单元21进行连接,用于打印检测后的检测信息。本实施例由于设置了第一控制单元,使得人机接口界面显示丰富而且刷新速度快,可方便实现检测结果的打印。
另外,对于检测结果进行数据下载可以采用U盘导出方式,所导出的数据为文本格式,可以在任何一台电脑直接打开。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控制单元21,使得检测台具有智能检测功能,检测项目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定制。由于不采用外加工控机的方式进行联网将检测信息发送至网络信息管理系统中,降低了成本。由于设置了第一控制单元21,使得检测台集成度较高,检测台不需要外界设备即可实现检测信息查询和检测信息管理。通过设置两个压缩机控制电路,解决了压缩机损坏不能正常工作的问题。通过使用冰箱压缩机减小了噪声。显示单元通过采用数字化的虚拟仪表,使得数值显示直观、并且使成本降低。
本实施例中的列尾主机检测台可以进行手动操作和通过定制的自动操作,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列尾主机检测台的自动检测流程示意图,下面详细说明列尾主机检测台自动操作的各个步骤。
自动操作是指在检测过程中基本不需要工作人员参与,只要按下手动/自动键启动自动测试,后面的工作就可以交给检测台来自行完成。在自动操作之前可以先进行参数设置以设置检测项目,也可以使用默认设置。
步骤210,检测台与各列尾主机逐个分别建立通信连接。
具体地,检测台收到列尾主机发送的请求确认指令后,若该列尾主机是需要确认的列尾主机,则通过检测台中的电台发送确认指令到该列尾主机,完成整个通信过程实现检测台和某个列尾主机建立通信关系,建立通信关系后对列尾主机进行测试。
当检测台与某个列尾主机建立通信关系时,电路气路检测控制单元23中的第二控制单元231发送语音指令至语音功放电路,可以听到喇叭中例如“XXXX机车确认完毕”的播音,则XXXX机车的检测台与列尾主机建立“一对一”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一部检测台可以分时段检测多台列尾主机,但一部检测台在某时段只能检测一台列尾主机。因此在对列尾主机进行检测之前,需要事先与检测台建立通信关系,然后进行检测工作。
步骤220,在设定的风压校准点查询列尾主机风压。
具体地,首先检测台进行充气,在充气的过程中保证列尾主机的风管不能漏气,显示单元22中的压力表显示实时压力值。充气到第一校准压力值处,查询列尾主机实际风压并记录读数,将列尾主机风压读数与压力表读数进行比较,记录差值,然后对列尾主机继续充气,充气至压力表显示在第二校准压力值处,查询列尾主机风压并记录读数,将列尾主机风压读数与压力表读数进行比较,记录差值。检测结束之后,如果校准点风压偏差有大于设定阈值的情况,可以对列尾进行风压校准。
举例而言,例如第一校准压力值为400千帕,对列尾主机进行充气至压力表显示为400千帕后停止充气并等待5秒钟后,查询列尾主机的实际风压,记录读数,并将列尾主机的实际分压与压力表读数进行比较,将设定阈值设置为10千帕,若差值大于10千帕,则列尾主机的风压需要校准,然后继续对列尾主机进行充气,按相同方法测试第二校准压力值500千帕,如果第二校准压力值设置为600千帕,那么在校准点500千帕和校准点600千帕分别对列尾主机进行风压测试。检测结束后在大于10千帕的校准点处对列尾主机风压进行校准。
具体地,电路气路检测控制单元23中的第二控制单元231接收第一控制单元21发送的充气指令,启动压缩机对列尾主机进行充气。在进行充气之前需打开卸载阀,把压缩机内部气压与外界大气压差值降至接近0KPa,然后第二控制单元231控制启动双压缩机或两个压缩机中的其中一个压缩机,实现充气功能。
当气压充至指定压力,第一控制单元21发送停止充气指令到第二控制单元231,第二控制单元231收到停止充气指令后关闭压缩机停止充气,第一控制单元21发送查询指令到第二控制单元231,第二控制单元231收到查询指令后,通过电台发送查询指令到列尾主机,列尾主机收到查询指令后,发送列尾主机当前的气压值给检测台,检测台将检测台气压表的气压值和列尾主机返回的气压值进行比较以确定校准点风压是否符合标准。
步骤230,检测风压泄漏报警功能。
第一控制单元21发送排气指令到第二控制单元231,第二控制单元231收到后,通过控制排气阀电路打开排气阀把气缸中的气体排出,当气压下降至设定压力值以下时,例如460KPa以下,则列尾主机的气压值也小于460KPa,则列尾主机发送风压泄露报警指令,检测台收到此指令后提示列尾主机的风压已泄露。
当检测台的第一控制单元21发送排气指令到第二控制单元231,第二控制单元231接收到排气指令后打开排气阀,气缸中的气体通过排气阀排除,使气缸中的气压降低实现排气功能。
列尾主机发送气压泄露报警指令,检测台收到此指令后,第二控制单元231发送语音指令至语音功放电路,可以听到喇叭中例如“XXXX机车注意,风压XXXX”的播音,以及第二控制单元231通过串口电路发送报警信息至第一控制单元21,第一控制单元21接收报警信息后在显示单元22上显示例如“XXXX机车注意,风压XXXX”的信息,提示风压泄露。
步骤240,检测电池电量报警。
第一控制单元21发送电压切换指令到第二控制单元231,第二控制单元231收到此指令后,把给列尾供电的电源切换到某一电压值且低于报警电压,例如7.1V左右,由于列尾电压低于报警电压门限值,列尾主机发送电压报警指令,检测台收到电压报警指令后提示电压不足,实现电池电量的报警。
列尾主机发送电压报警指令,检测台收到此指令后,第二控制单元231发送语音指令至语音功放电路,可以听到喇叭中例如“XXXX机车电压不足”的播音,以及第二控制单元231通过串口电路发送电压报警信息至第一控制单元21,第一控制单元21接收报警信息后在显示单元22上显示例如“XXXX机车电压不足”的信息,提示列尾主机电量不足。
步骤250,检测排风及排风量。
第一控制单元21发送排风指令到第二控制单元231,第二控制单元231收到排风指令后,通过电台发送排风指令到列尾主机,列尾主机收到排风指令后打开排风阀,根据设定的排风时间实现排风功能检测。
列尾主机收到排风指令后开始排风,检测台播音“XXXX机车排风”,以及显示单元22显示例如“正在检测排风,请等待....”的信息,表明列尾主机正在进行排风操作,排风功能有效,此时观察电流表读数并记录。排风时间约60秒,排风期间不能充气。排风量检测在测试排风功能过程中完成。
步骤260,检测列尾主机的消号功能。
第一控制单元21发送消号指令到第二控制单元231,第二控制单元231收到消号指令后,通过电台发送消号指令到列尾主机,取消与主机建立的通信关系。
检测台播放语音并显示“XXXX机车消号XXXX列尾成功”,检测台与尾部主机取消通信关系。
在检测以上各项的时候同时记录了列尾的静态电流、传输电流、排风电流及排风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210至步骤260为必须检测的项目,除上述步骤210至步骤260以外还可以进行风压泄露检测、零风压报警检测、校时等自定义功能的检测。
步骤270,对列尾主机的时间进行校准。
自动检测开始时,检测台发送时钟读取命令,如接收到列尾主机应答信号,播放语音并显示“****列尾**年**月**日**点**分**秒”,列尾应答的时间与检测台当前的时间做比较超过时限设定的阈值时,检测台发送校准指令,校准列尾时间。
步骤280,风压泄露检测。
自动检测过程中,第二个风压校准点查询完列尾风压之后,检测台记录并保持当前的气压值,不充气、不排气。1分钟后,再次读取风压值,两个风压值做差,并记录。记录值即为列尾风压泄露的检测值。
在检测结束后,会听到“列尾测试完毕”的语音,同时弹出检测结果清单。
步骤280,0风压报警检测。
自动检测过程中,排风功能检测结束之后,检测台排气到0千帕。列尾判断当前风压为0千帕时,发送0风压报警指令。检测台收到该指令后语音播放并在界面中显示。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虽然本发明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列尾主机检测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控制单元、第二控制单元以及压缩机控制电路,其中,
第一控制单元,其用来设置检测项目,基于设置的检测项目发送检测指令以及处理来自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的检测信息;
第二控制单元,其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连接,其基于所接收到的检测指令对列尾主机进行检测以获取列尾主机的检测信息,并将所获取的检测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控制单元;
压缩机控制电路,其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连接,其中,
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基于所接收到的检测指令对所述压缩机控制电路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尾主机检测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列尾主机检测台至少包括两个所述压缩机控制电路,其中,
各所述压缩机控制电路分别与一压缩机连接,并对所连接的压缩机进行控制,以使得各所述压缩机给所述列尾主机提供风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列尾主机检测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连接的压缩机进行控制以使得各所述压缩机给所述列尾主机提供风源的处理包括:各所述压缩机控制电路对所连接的压缩机进行控制,以使得各所述压缩机同时给所述列尾主机提供风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列尾主机检测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连接的压缩机进行控制以使得各所述压缩机给所述列尾主机提供风源的处理包括:对各所述压缩机进行分组,使得各组压缩机分时段地给所述列尾主机提供风源。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列尾主机检测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机为低背压式压缩机。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列尾主机检测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基于所接收到的检测指令对所述压缩机控制电路进行控制,给所述列尾主机提供与设定风压校准点的风压值相同的风源,以检测所述列尾主机的风压值与设定风压校准点的风压值的差值是否大于设定阈值,若大于所述设定阈值,则控制所述列尾主机进行风压校准。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列尾主机检测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打印机,其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连接,用于打印所述检测信息;
显示单元,其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连接,用来显示所述第一控制单元所获取的所述检测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列尾主机检测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单元包括模拟气压表和/或数字气压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列尾主机检测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控制单元通过串口电路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列尾主机检测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包括网络接口,其通过网络接口直接与网络连接以将获取的列尾主机的检测信息发送至信息管理系统中。
CN201210078675.9A 2012-03-22 2012-03-22 一种列尾主机检测台 Active CN1026363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78675.9A CN102636360B (zh) 2012-03-22 2012-03-22 一种列尾主机检测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78675.9A CN102636360B (zh) 2012-03-22 2012-03-22 一种列尾主机检测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36360A CN102636360A (zh) 2012-08-15
CN102636360B true CN102636360B (zh) 2014-12-17

Family

ID=46620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78675.9A Active CN102636360B (zh) 2012-03-22 2012-03-22 一种列尾主机检测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3636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66850B (zh) * 2014-09-25 2017-02-22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一种客车列尾装置出库例行检测系统
CN104691579A (zh) * 2014-12-31 2015-06-10 北京世纪东方国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列尾协议监听方法和装置
CN104908785B (zh) * 2015-06-24 2017-10-17 北京世纪东方国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列尾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07919920A (zh) * 2017-12-20 2018-04-17 天津七二通信广播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gsm‑r列尾机车电台检测设备及其实现方法
CN113092121A (zh) * 2021-04-06 2021-07-09 北京市交大路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列尾检测台的气路控制方法和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03325A (zh) * 2002-09-28 2003-03-19 苏京 客运列车尾部安全防护方法及其装置
CN2933999Y (zh) * 2005-04-01 2007-08-15 符同蒲 一种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03325A (zh) * 2002-09-28 2003-03-19 苏京 客运列车尾部安全防护方法及其装置
CN2933999Y (zh) * 2005-04-01 2007-08-15 符同蒲 一种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1:1列车制动试验台测控系统的设计开发》;李森林;《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00316(第3期);第40-45页 *
《列尾装置自动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范轶翔;《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50331(第1期);第8-15页 *
《应用于山区气化铁路的新型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张俊伟;《企业技术开发》;20110831;第30卷(第15期);第48页第2栏第1-4段及图4 *
《浅谈全自动列尾装置主机检测台的应用》;赵春利;《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1031(第20期);第77-78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36360A (zh) 2012-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36360B (zh) 一种列尾主机检测台
CN101788621B (zh) 用于汽车生产线的汽车电器系统的下线检测设备
US6847871B2 (en) Continuously monitoring and correct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s in automobiles from a remote location through wireless transmissions
CN103220050B (zh) 一种cir综合诊断测试设备及方法
CN103163398B (zh) 核电站贝雷板件可靠性检测系统和方法
CN107819647B (zh) 智能变电站站控层网络测试仪
CN105116238A (zh) 一种地铁列车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CN105387561A (zh) 空调及其故障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及远程服务器
CN106872822A (zh) 一种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的自动测试系统
CN102539984A (zh) 一种量产测试仪及量产老化测试系统
CN106644504A (zh) 车辆故障诊断方法、系统及obd诊断设备
CN203275983U (zh) 超声疲劳试验远程监控系统
CN108444517B (zh) 便携式多功能仪表测试负载试验箱及仪表检测方法
CN205119360U (zh) 空调及其控制系统和远程服务器
CN108599377A (zh) 一种230m电力负控通信基站的监测方法
CN203423695U (zh) 一种cir综合诊断测试装置
CN106094793A (zh) 一种轨道车辆电气数据采集诊断系统
CN108153282A (zh) 一种基于NB-IoT技术的客车诊断系统及方法
CN206074275U (zh) 一种列尾主机检测台
CN105141357A (zh) 一种基于车载移动站二次系统的自动检测及校验系统
CN201331699Y (zh) 一种卷烟机数据通信、监控装置
CN103941127B (zh) 行车遥控器测试装置
CN207067281U (zh) 一种电池模拟器
CN106372687A (zh) 一种配网自动化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3115414B (zh) 通信机房节能控制系统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220

Address after: 102600 Beijing city Daxing District Zhongguancu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Daxing bio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base, No. 21 courtyard, Tianrong street, building No. 1

Patentee after: Beijing Century Dongfang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70 Beijing, Fengtai District, Fengtai District, Fourth Ring West Road, No. twelve district, 31 building century Eastern Mansion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Century East China Railway Technolog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2600 Beijing Daxing District Zhongguancu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Daxing Biomedical Industry Base, No. 1 Building, 21 Tianrong Street

Patentee after: Beijing Century Oriental Zhihu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600 Beijing Daxing District Zhongguancu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Daxing Biomedical Industry Base, No. 1 Building, 21 Tianrong Street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CENTURY DONGFANG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