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35089B - 一种生态河岸带的构建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态河岸带的构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35089B
CN102635089B CN201210097201.9A CN201210097201A CN102635089B CN 102635089 B CN102635089 B CN 102635089B CN 201210097201 A CN201210097201 A CN 201210097201A CN 102635089 B CN102635089 B CN 1026350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river
riparian
concrete
riparian z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9720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35089A (zh
Inventor
左俊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angs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21009720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35089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350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350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350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3508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态河岸带的构建方法,采用管壁上分布有透水孔洞的混凝土圆管进行护岸,然后在所述圆管内构建人工湿地基质床,最后在所述人工湿地基质床表面种植挺水植物与湿生乔灌木构成湿地生物群落。根据本发明方法构建的河岸带具有减缓近岸带水流流速、稳固河岸、营造河道近水域植物生长环境、给底栖动物提供多孔隙生境的作用,还可以利用植物群落吸收河流污染物质,起到净化河流水质的作用。本发明提供的构建方法可以重建退化的河岸带植被群落,为健康河岸带生态系统的构建奠定了基础,也为修复退化的河岸带生态系统、重建与恢复具有生命力的河岸带及河流生态系统提供了技术手段。

Description

一种生态河岸带的构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资源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生态河岸带的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河流两侧土地的建设力度也逐渐加大,出于对防洪安全的考虑,河流护岸常常采用硬质化护岸形式,这不仅破坏了河岸带的植被结构与近岸带底栖动物的生境,也使得河岸带缓冲、净化面源污染的功能丧失,直接导致水环境恶化,严重影响了水生态系统的健康。
为了改变我国当前许多河岸带的病态现状,重建具有活力的河岸带生态系统,恢复其生态活力,使众多的河流成为削减污染的绿色通道,成为一个紧迫的技术问题。
目前,我国主要采用仿木桩护岸、混凝土格栅护岸等方法来恢复与重建河岸带生态系统,无论何种方法,均没有将提高河岸带净化面源污染、提高近水域部分的遮阴度,提高近水域生态系统活力与近水域生境质量作为核心。因而,其恢复或重建的河岸带生态系统缺乏活力,与自然的河岸带相比,差距较大。如何重建或恢复具有活力的河岸带生态系统,仍然是一个需要长期研究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河岸带生态系统难以重建或恢复的技术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态河岸带的构建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生态河岸带的构建方法,采用管壁上分布有透水孔洞的混凝土圆管进行护岸,然后在所述圆管内构建人工湿地基质床,最后在所述人工湿地基质床表面种植挺水植物与湿生乔灌木构成湿地生物群落;其中,所述混凝土圆管的内径为30~150cm;管壁上孔洞的直径为2~10mm,所述相邻孔洞的水平间距为2~20cm、垂直间距为5~30cm。
所述混凝土圆管上的孔洞可以使河水能够进入圆管内的基质床中,基质床中的植物根系可以对河水内的污染物质进行去除,同时,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也可以吸收到足够的水分。
所述混凝土圆管紧密地排列设置,可以根据护岸形态以及常见仿木桩护岸形式进行排列,如呈自然式排列;或可按照规则式(成行、成列)进行排列。
所述混凝土圆管壁厚为3~15cm,高度为50~200cm。
所述混凝土圆管底部约20~30cm埋入河床,顶部与水面高度相比,需高于常水位线、但优选低于最高水位线。混凝土圆管高出水面的高度可以设置为高低错落,这样可使种植植物后的河岸带景观更加美观。
所述混凝土圆管外壁设置有厚度为5~15cm的网格层用于营造动物生境,优选地,网格层的网格形状为矩形或正方形,网格面积为10~20×10~20cm2
所述网格层环绕在混凝土圆管外壁,可以采用多种材质,如混凝土浇筑直接在圆管外壁形成、或采用高分子耐水材料成型后围绕在所述圆管外壁等等。网格层的网格可以向底栖动物提供生境,从而构建河岸带的动物群落。
所述混凝土圆管内壁设置有反滤层。所述反滤层的功能为防止混凝土圆管内的基质成分流失到河流中。
优选地,所述反滤层为2~5层土工布。
所述人工湿地基质床由下至上依次为基质垫层、炉渣层、泥炭层及土壤层,高度比为:1~5∶1~5∶1~5∶3~20。
优选地,基质垫层厚度为5~20cm,炉渣层厚度为5~20cm,泥炭层厚度为5~20cm,土壤层厚度为20~100cm。
所述基质垫层由直径为2~5cm的碎石、河沙、粘土颗粒按体积比5~10∶1~5∶1~5组成。
所述炉渣层由直径为2~5cm的炉渣颗粒组成。
所述泥炭层由直径为1~5cm的泥炭颗粒组成。
所述土壤层为河岸带的普通表层土壤。
所述湿生乔灌木为中小型湿生乔灌木,优选为杞柳、河柳、柽柳中的一种或多种,种植密度为1~2棵/混凝土圆管。
所述挺水植物为:水烛、芦苇、再立花、茭白、香蒲、黄花蔺、泽泻、灯心草、水生美人蕉、水生鸢尾、伞草中的一种或多种,种植密度为5~15丛/平方米。
优选地,水烛、芦苇、再立花、茭白的种植密度为6~8丛/平方米;香蒲、黄花蔺、泽泻、灯心草、水生美人蕉、水生鸢尾、伞草的种植密度为10~12丛/平方米。
上述湿生乔灌木和挺水植物构成河岸带的湿地生物群落,种植方式为:混凝土圆管内径较大的(通常大于100cm),在其人工基质床表面种植湿生乔灌木,如果人工基质床面积允许,可围绕湿生乔灌木再种植适量挺水植物;混凝土圆管内径较小的(通常小于等于100cm),仅在人工基质床表面种植挺水植物。整体河岸带中湿生乔灌木和挺水植物的数量比,以本领域常见的河岸带植物群落数量比以及景观需求设置,也可以根据不同植物对于水质净化能力的不同进行设置。优选地,种植湿生乔灌木的圆管数和仅种植挺水植物的圆管数的比值为1∶3~1∶6。
所述构建方法用于水深30~150cm的中小型河流,优选城市内河或中小型感潮河道。所述的“中小型河流”为本领域内通常宽度在25米以下的河流。
本发明所述的构建方法对水流方向没有要求。本发明提供的构建方法采用改进的混凝土圆管代替常见的仿木桩护岸,除具有常见仿木桩的护岸功能以外,本发明所述的混凝土圆管还能够提供河岸植物、动物生长的环境。
根据本发明所述方法构建的河岸带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采用了混凝土圆管护岸,具有减缓近岸带水流流速、稳固泥质河岸、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
(2)混凝土圆管加上网格层的特殊构造可起到营造河道近水域植物生长环境、给底栖动物提供多孔隙生境的作用。
(3)混凝土圆管表面种植了多种植物,美化了河岸景观。
(4)混凝土圆管表面种植挺水植物与中小型湿生乔灌木构成了湿地生物群落,从而形成植物群落根系-土壤-微生物这一生化系统,所述系统可以吸收河流中的污染物质(如氮、磷等营养盐),从而达到吸收河流污染物质、净化河流水质的作用。
(5)采用了混凝土圆管护岸、炉渣等材料构建基质床,材料来源廉价,而且不会对河岸造成二次污染,环境友好。
本发明提供的构建方法可以重建退化的河岸带植被群落,为健康河岸带生态系统的构建奠定了基础,也为修复退化的河岸带生态系统、重建与恢复具有生命力的河岸带及河流生态系统提供了技术手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混凝土圆管垂直于高度方向的剖面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所述构建方法构建的生态河岸带示意图(从河面方向看);
图3为根据本发明所述构建方法构建的生态河岸带示意图(从河案方向看);
图中:1、混凝土圆管;2、人工湿地基质床;3、反滤层;4、网格层;5、网格;6、挺水植物;7、中小型湿生乔灌木;8、河流水面;9、河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用于护岸的混凝土圆管的制作
选择内直径为30~150cm不等、高为120~150cm不等、管壁厚度约为5cm的混凝土圆管。在圆管管壁上钻凿孔洞,孔洞的直径可以为2~10mm不等,相邻两孔洞间水平间距可以为5~10cm不等、垂直间距可以为10~20cm不等。为保证透水效果,体积较小圆管上孔洞的密度可适当增大。
在上述混凝土圆管内壁缠绕3层土工布作为反滤层,以防止圆管内的基质成分流失。
在上述混凝土圆管外壁采用混凝土浇筑的方式形成厚度为5~15cm的网格层,网格形状设置为正方形,面积可以为10~20×10~20cm2不等。
实施例2生态河岸带的构建
以江苏省镇江市约50米长、12米宽、水深约1.1米的污染河道为例,河岸带的构建过程如下:
第一步,对现有河岸带进行垃圾清理与河道清淤,稳固河岸土壤,并将河道内的水位降至10cm左右(相对河底标高)。
第二步,采用实施例1制作的混凝土圆管进行护岸。将混凝土圆管紧密排列,布置在常水位水际线附近,圆管在水平相(如图2)的排列方式为沿河流平面形态呈线性自由状排列,布置一排,侵蚀严重的河段,布置二或三排。
圆管底部埋入河床约20cm左右,圆管顶部需满足圆管顶部标高高于河流常水位线,一般来说,圆管顶部高出河流常水位线的高度为10~50cm。圆管在竖直方向上可呈高低错落状排列(如图3),以体现河流形态的自然美,满足景观观赏的要求。
第三步,向混凝土圆管管内铺设人工湿地基质床:首先铺设厚度约为20cm的基质垫层,然后由下到上依次铺设约25cm的炉渣层、约20cm的泥炭层以及约40cm的土壤层。
其中,基质垫层由直径为2~3cm的碎石、河沙、粘土颗粒按体积比6∶3∶4组成。
炉渣层由直径为2~3cm的炉渣颗粒。
泥炭层由直径为3~5cm的泥炭颗粒。
第四步,在构建好的混凝土圆管人工基质床表面种植植物,圆管内径大于100cm的人工基质床表面种植中小型湿生乔灌木(如杞柳、河柳、怪柳等),种植密度为1棵/混凝土圆管,如果人工基质床表面大小允许,可围绕乔灌木周围适量种植挺水植物。
圆管内径小于等于100cm的人工基质床表面种植挺水植物(如水烛、芦苇、再立花、茭白、香蒲、黄花蔺、泽泻、灯心草、水生美人蕉、水生鸢尾、伞草等),种植密度根据植物种类差异可以为5~10丛/平方米。
整个河道种植湿生乔灌木的圆管数和仅种植挺水植物的圆管数的比值约为1∶5,在河岸的分布可适当均匀设置,主要以河岸景观美观为主要考虑因素。
第五步,河道灌水,水位恢复。
在上述河岸带构建完毕之后一年,岸坡土壤侵蚀程度明显降低,河流透明度提高,岸坡植被茂盛,杞柳、河柳具有很好的耐水湿性能,可迅速建构湿生植被群落,并出现千屈菜、水鳖、野茭白等新品种,在近岸处形成了有效的植被屏障,河岸带绿量增加。物种丰富度指数从未构建河岸带之前的1.023提高到1.974,群落多样性指数从未构建河岸带之前的1.539提高到2.336,植被覆盖度从未构建河岸带之前的38%提高到97%,乡土树种比例从未构建河岸带之前的25%提高到75%。辅以挺水开花植物,自然景观优美,美化了河岸景观。网格层与植被群落构成了河流底栖动物的生境,河岸浅水地带生物栖息环境良好,混凝土圆管外壁网格层出现了大量螺、蚌等水底动物。同时,植物-湿地基质床-微生物构成的净化系统对污染物质具有良好的吸收作用,河流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其中的氮、磷等有机物水平与未构建河岸带之前相比均有所降低,其中,NH4-N的去除率为68.3%,TN的去除率为54.8%,TP的去除率为76.4%。
以上内容充分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构建方法可以重建退化的河岸带植被群落、修复退化的河岸带生态系统。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

1.一种生态河岸带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护岸的混凝土圆管采用以下方法制作;
选择内直径为30~150cm、高为120~150cm、管壁厚度为5cm的混凝土圆管,在圆管管壁上钻凿孔洞,孔洞的直径为2~10mm,相邻两孔洞间水平间距为5~10cm、垂直间距为10~20cm;
在上述混凝土圆管内壁缠绕3层土工布作为反滤层,以防止圆管内的基质成分流失;
在上述混凝土圆管外壁采用混凝土浇筑的方式形成厚度为5~15cm的网格层,网格形状设置为正方形,面积为10~20×10~20cm2
生态河岸带的构建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对现有河岸带进行垃圾清理与河道清淤,稳固河岸土壤,并将河道内相对河底标高的水位降至10cm;
第二步,采用所述的混凝土圆管进行护岸,将混凝土圆管紧密排列,布置在常水位水际线附近,圆管在水平向的排列方式为沿河流平面形态呈线性自由状排列,布置一排,侵蚀严重的河段,布置二或三排;
圆管底部埋入河床20cm,圆管顶部高出河流常水位线的高度为10~50cm;圆管在竖直方向上呈高低错落状排列,以体现河流形态的自然美,满足景观观赏的要求;
第三步,向混凝土圆管管内铺设人工湿地基质床:首先铺设厚度为20cm的基质垫层,然后由下到上依次铺设25cm的炉渣层、20cm的泥炭层以及40cm的土壤层;
其中,基质垫层由直径为2~3cm的碎石、河沙、粘土颗粒按体积比6:3:4组成;
炉渣层由直径为2~3cm的炉渣颗粒组成,
泥炭层由直径为3~5cm的泥炭颗粒组成,
第四步,在构建好的混凝土圆管人工基质床表面种植植物,圆管内径大于100cm的人工基质床表面种植中小型湿生乔灌木,包括杞柳、河柳、怪柳,种植密度为1棵/混凝土圆管;
圆管内径小于等于100cm的人工基质床表面种植挺水植物,包括水烛、芦苇、再立花、茭白、香蒲、黄花蔺、泽泻、灯心草、水生美人蕉、水生鸢尾、伞草,种植密度为5~10丛/平方米;
整个河道种植湿生乔灌木的圆管数和仅种植挺水植物的圆管数的比值为1∶5;
第五步,河道灌水,水位恢复。
CN201210097201.9A 2012-03-31 2012-03-31 一种生态河岸带的构建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350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97201.9A CN102635089B (zh) 2012-03-31 2012-03-31 一种生态河岸带的构建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97201.9A CN102635089B (zh) 2012-03-31 2012-03-31 一种生态河岸带的构建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35089A CN102635089A (zh) 2012-08-15
CN102635089B true CN102635089B (zh) 2015-06-24

Family

ID=466196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97201.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35089B (zh) 2012-03-31 2012-03-31 一种生态河岸带的构建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3508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17713A (zh) * 2017-06-20 2017-09-01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一种净化处理镉污染灌溉水的河滨带人工湿地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21185A (zh) * 2013-05-31 2013-09-25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生态防渗水泥渠
CN104509411B (zh) * 2014-12-29 2017-02-22 北京林业大学 一种在河岸水陆交错带种植植物的方法
CN105887760B (zh) * 2016-04-14 2018-02-02 东南大学 一种生态型的破损护岸修复结构
CN110622823A (zh) * 2019-09-20 2019-12-3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一种人工湿地深水区用于恢复芦苇群丛的基质的构造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49305A (ja) * 1990-06-18 1992-02-18 Pub Works Res Inst Ministry Of Constr 植物被覆式鋼矢板護岸
JPH06116973A (ja) * 1992-10-07 1994-04-26 Noboru Iwasaki 擁壁構築方法
JPH09177060A (ja) * 1995-12-27 1997-07-08 Maeda Okugai Bijutsu Kk 草植え魚巣ブロック
CN1908314A (zh) * 2006-04-06 2007-02-07 南京大学 生态河床构建方法
CN101092811A (zh) * 2007-07-03 2007-12-26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一种直立堤
CN201016167Y (zh) * 2007-02-09 2008-02-06 沈一鸣 河道砼生物桶
CN201033867Y (zh) * 2006-12-27 2008-03-12 马兴华 生态型混凝土筒体护岸
CN101313655A (zh) * 2008-06-24 2008-12-03 南京大学 混凝土生态钵及其制作和应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49305A (ja) * 1990-06-18 1992-02-18 Pub Works Res Inst Ministry Of Constr 植物被覆式鋼矢板護岸
JPH06116973A (ja) * 1992-10-07 1994-04-26 Noboru Iwasaki 擁壁構築方法
JPH09177060A (ja) * 1995-12-27 1997-07-08 Maeda Okugai Bijutsu Kk 草植え魚巣ブロック
CN1908314A (zh) * 2006-04-06 2007-02-07 南京大学 生态河床构建方法
CN201033867Y (zh) * 2006-12-27 2008-03-12 马兴华 生态型混凝土筒体护岸
CN201016167Y (zh) * 2007-02-09 2008-02-06 沈一鸣 河道砼生物桶
CN101092811A (zh) * 2007-07-03 2007-12-26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一种直立堤
CN101313655A (zh) * 2008-06-24 2008-12-03 南京大学 混凝土生态钵及其制作和应用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生态护岸在城市河道生态修复中的应用;周扬、徐亚同;《上海化工》;20090831;第34卷(第8期);全文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17713A (zh) * 2017-06-20 2017-09-01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一种净化处理镉污染灌溉水的河滨带人工湿地的方法
CN107117713B (zh) * 2017-06-20 2021-02-09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一种净化处理镉污染灌溉水的河滨带人工湿地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35089A (zh) 2012-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72176B (zh) 山地河流河岸植被生态恢复的构建方法
CN106192938B (zh) 一种用于农田退水污染防控的生态沟渠系统及构建方法
CN104620838B (zh) 水库消落带植被恢复方法
CN103241893B (zh) 一种“串联-并联”可调式复合人工湿地系统
CN104790346B (zh) 水库消落带岸坡防护松木桩-石笼网组合植生挡土墙
KR101360271B1 (ko) 멀티셀 및 멀티레인의 습지와 연못 및 침전지 구조를 활용한 생태적 수질정화 비오톱 시스템
US20230175221A1 (en) Fluctuation zone state slope protection system that responds to hydrological changes
CN102635089B (zh) 一种生态河岸带的构建方法
CN102428857B (zh) 构建阻控面源污染的河岸近自然植物群落的方法
CN102220745A (zh) 中小顺直河流纵向蜿蜒形态构建方法
CN202099776U (zh) 用于城市河道综合整治的景观配套系统
CN103351081B (zh) 一种净化农田径流污染的生态滤岸的构建方法
CN104429529A (zh) 一种缓冲区域生态岸边带的构建方法
CN103410124A (zh) 一种可提高湿地水位的生态拦截坝的建造方法
CN106522160A (zh) 一种护岸型生态景观的构建方法
CN108293660A (zh) 一种内陆盐沼环带状植物群落恢复方法
CN109399800A (zh) 一种河流湖泊径流污染梯级控制系统
CN106277334A (zh) 清水型生态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CN104787891A (zh) 一种基于微地形改造的藻类水华生态控制系统、控制藻类水华的生态方法及应用
JP3907044B2 (ja) 自然分解性植物材料利用の沿岸湿地育成方法及び沿岸湿地
CN104805802A (zh) 一种栽植人工水草的透水型河流丁字坝及其建造方法
CN108978579B (zh) 一种河道环境修复结构及河道生态环境恢复方法
CN110963579A (zh) 一种基于水位梯度与植物融合的人工湿地构建方法
CN202925514U (zh) 层台式亲水景观护岸系统
CN108086243B (zh) 一种通航河道的生态型河滨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24

Termination date: 2016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