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32811B - 汽车后排靠背座椅锁扣装置 - Google Patents

汽车后排靠背座椅锁扣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32811B
CN102632811B CN 201210131163 CN201210131163A CN102632811B CN 102632811 B CN102632811 B CN 102632811B CN 201210131163 CN201210131163 CN 201210131163 CN 201210131163 A CN201210131163 A CN 201210131163A CN 102632811 B CN102632811 B CN 1026328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vot
snap close
rivet
arm
support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1013116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32811A (zh
Inventor
李检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HONGLI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HONGLI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HONGLI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HONGLI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1013116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32811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328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328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328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328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后排靠背座椅锁扣装置,包括中支架板以及穿透于该中支架板上的第一枢轴铆钉和第二枢轴铆钉,这两个枢轴铆钉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有左支架板和右支架板,在中支架板的右侧、第一枢轴铆钉上套设有可围绕其转动的挂钩锁扣和锁扣释放臂,同样也在所述中支架板的右侧、第二枢轴铆钉上套设有可围绕其转动的旋转臂,旋转臂与挂钩锁扣接触配合,旋转臂上固定有释放铆钉,锁扣释放臂与所述释放铆钉接触配合;第一枢轴铆钉上套有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第一扭簧的一端固定在挂钩锁扣上,另一端固定在旋转臂上;第二扭簧的一端固定在右支架板上,另一端固定在锁扣释放臂上。该锁扣装置拉拔力大,既能手工制动又能自动化制动。

Description

汽车后排靠背座椅锁扣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锁扣装置,具体是一种汽车后排靠背座椅锁扣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后排座椅锁扣装置存在以下缺点:
1、当前产品解锁力和拉拔力小,拉拔力一般小于10KN,解锁为人工进行,拉拔力和锁紧力之间容易产生差异导致后排座椅在锁紧行驶过程中容易产生前后摆动,造成乘员乘坐时感觉晃动的情形,长时间使用后锁扣装置容易破损。
2、当前产品主要为一个轴芯实现解锁和锁止功能,且多为手动实现,一旦轴芯出现故障此锁扣装置功能全失,造成座椅无法放倒或者正常放置。仅使用一个轴芯实现多种功能容易产生冲突功效,还会产生耐久性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汽车后排靠背座椅锁扣装置,该锁扣装置具有两个轴芯,其拉拔力大,而且既能手工制动又能自动化自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后排靠背座椅锁扣装置,包括中支架板以及穿透于该中支架板上的第一枢轴铆钉和第二枢轴铆钉,这两个枢轴铆钉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有左支架板和右支架板,在所述中支架板的右侧、所述第一枢轴铆钉上套设有可围绕其转动的挂钩锁扣和锁扣释放臂,同样也在所述中支架板的右侧、所述第二枢轴铆钉上套设有可围绕其转动的旋转臂,所述旋转臂与挂钩锁扣接触配合,所述旋转臂上固定有释放铆钉,所述锁扣释放臂与所述释放铆钉接触配合;所述第一枢轴铆钉上套有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所述第一扭簧的一端固定在挂钩锁扣上,另一端固定在旋转臂上;所述第二扭簧的一端固定在右支架板上,另一端固定在锁扣释放臂上。
所述锁扣释放臂上制有连接孔,所述左支架板上制有导向槽,软轴的一端穿过所述导向槽连在所述连接孔上。
所述中支架板上安装有阻尼器。
在所述第一扭簧与第一枢轴铆钉的接触面上、第二扭簧与第一枢轴铆钉的接触面上、旋转臂与挂钩锁扣的接触面上、挂钩锁扣与锁扣释放臂的接触面上、以及锁扣释放臂与释放铆钉的接触面上均涂抹有润滑膏。
本发明的优点是:
1、本发明的锁扣装置具备两种制动机构,可以分别对其进行手工制动和链接在电拉伸机构上进行自动化制动,方便实用。
2、本发明的锁扣装置具有两个轴芯(即第一枢轴铆钉和第二枢轴铆钉),各部件相互作用围绕轴芯各自动功能不同,拉拔力可达15KN,使汽车后排座椅的放倒或拉起方便易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的右视图;
图4~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装配过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在具体运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中支架板,2左支架板,2-1导向槽,3右支架板,4锁扣释放臂,4-1连接孔,5挂钩锁扣,6旋转臂,7第一枢轴铆钉,8第二枢轴铆钉,9释放铆钉,10阻尼器,11第一扭簧,12第二扭簧,13软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汽车后排靠背座椅锁扣装置包括中支架板1以及穿透于该中支架板1上的第一枢轴铆钉7和第二枢轴铆钉8(第一和第二枢轴铆钉均固定在中支架板上),这两个枢轴铆钉7、8的左右两端(两枢轴铆钉沿左右方向布置)分别固定有左支架板2和右支架板3(即两枢轴铆钉的左端固定左支架板,右端固定右支架板,左右支架板分布于中支架板的左右两侧)。
所述第一枢轴铆钉7上套设有可围绕其转动的挂钩锁扣5和锁扣释放臂4,即挂钩锁扣和锁扣释放臂均可围绕第一枢轴铆钉转动,且挂钩锁扣5和锁扣释放臂4均位于所述中支架板1的右侧,即靠右支架板3的那一侧。如图4所示,同样也在所述中支架板1的右侧、所述第二枢轴铆钉8上套设有可围绕其转动的旋转臂6。所述挂钩锁扣5和旋转臂6均为精冲件,旋转臂6与挂钩锁扣5接触配合(挂钩锁扣上制有与旋转臂接触配合的凹槽),即当旋转臂6转动时,旋转臂的头部会沿着挂钩锁扣上的凹槽槽面滑动,进而抵触挂钩锁扣5发生转动。
如图3、图4和图6所示,所述旋转臂6上固定有释放铆钉9,所述锁扣释放臂4与所述释放铆钉9接触配合,即当锁扣释放臂4转动时,该锁扣释放臂可抵触释放铆钉9进行促使旋转臂6发生转动,旋转臂6转动时又会促使挂钩锁扣5转动。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枢轴铆钉7上套有第一扭簧11和第二扭簧12,且所述第一扭簧11的一端固定在挂钩锁扣5上,另一端固定在旋转臂6上;所述第二扭簧12的一端固定在右支架板3上,另一端固定在锁扣释放臂4上。
所述锁扣释放臂4上制有连接孔4-1,所述左支架板2上制有导向槽2-1。如图所示,本锁扣装置在具体应用时,将软轴13的一端穿过所述导向槽2-1连在所述连接孔4-1上。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在所述中支架板1上还安装有阻尼器10,该阻尼器10与旋转臂6配合,以提升本锁扣装置的制动力。
此外,本例在所述第一扭簧11与第一枢轴铆钉7的接触面上、第二扭簧12与第一枢轴铆钉7的接触面上、旋转臂6与挂钩锁扣5的接触面上、挂钩锁扣5与锁扣释放臂4的接触面上、以及锁扣释放臂4与释放铆钉9的接触面上均涂抹有润滑膏,以减小各部件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延长本装置的使用寿命。
现将本实施例锁扣装置的装配过程简述如下:
1)如图4所示,在中支架板1上布置第一枢轴铆钉7和第二枢轴铆钉8,然后在第一枢轴铆钉7和第二枢轴铆钉8分别套上挂钩锁扣5和旋转臂6,并在第一枢轴铆钉7套上第一扭簧11,第一扭簧11的一端固定在旋转臂6上,另一端固定在挂钩锁扣5上,第一扭簧11使挂钩锁扣5处于锁合位置。
2)如图5所示,在第一枢轴铆钉7依次套上锁扣释放臂4和第二扭簧12。
3)如图6所示,装上左支架板2和右支架板3(图未示),将第二扭簧12的一端固定在右支架板3上,另一端固定在锁扣释放臂4上。
参照图7所示,现将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简述如下:
具体应用时,将本锁扣装置上的左支架板2和右支架板3用螺栓固定在汽车后背板上,把一软轴13(如线绳、钢索)一端穿过左支架板2上的导向槽2-1连在锁扣释放臂4上的连接孔4-1上,该软轴13另一端连接在点拉伸机构(图中未示)上,由电拉伸机构控制动作。汽车后排座椅的靠背上则设置与本装置上的挂钩锁扣5相匹配的挂扣,通常状态下,在第一扭簧11的作用下,旋转臂6的头部会抵入挂钩锁扣5的凹槽内(如图4),使挂钩锁扣5处于锁止位置,即使本装置上的挂钩锁扣5与汽车后排座椅的靠背上的挂扣锁合在一起。如需将汽车座椅的靠背翻下,则可以通过控制电拉伸机构的开关或者直接人工拉动软轴13,使软轴13拉动锁扣释放臂4,锁扣释放臂4在软轴13的拉动下围绕第一枢轴铆钉7发生转动,进而抵触释放铆钉9发生动作,释放铆钉9动作会促使旋转臂6围绕第二枢轴铆钉8发生转动,旋转臂6转动后又会促使挂钩锁扣5围绕第一枢轴铆钉7发生动作,从而使挂钩锁扣5与汽车座椅靠背上的挂扣相分离(此时旋转臂的头部滑出挂钩锁扣的凹槽外,实现解锁),便于人们将座椅的靠背翻下。
本锁扣装置锁止和解锁的力值,可通过第一和第二枢轴铆钉间的距离、第一和第二扭簧的弹力、左右支架板间的距离以及其他工艺来保证。当本锁扣装置装配完成后,通过专用功能测试机来检测锁止力和解锁力是否在要求范围内,以保证产品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人们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汽车后排靠背座椅锁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支架板(1)以及穿透于该中支架板(1)上的第一枢轴铆钉(7)和第二枢轴铆钉(8),这两个枢轴铆钉(7、8)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有左支架板(2)和右支架板(3),在所述中支架板(1)的右侧、所述第一枢轴铆钉(7)上套设有可围绕其转动的挂钩锁扣(5)和锁扣释放臂(4),在所述中支架板(1)的右侧、所述第二枢轴铆钉(8)上套设有可围绕其转动的旋转臂(6),所述旋转臂(6)与挂钩锁扣(5)接触配合,所述旋转臂(6)上固定有释放铆钉(9),所述锁扣释放臂(4)与所述释放铆钉(9)接触配合;所述第一枢轴铆钉(7)上套有第一扭簧(11)和第二扭簧(12),所述第一扭簧(11)的一端固定在挂钩锁扣(5)上,另一端固定在旋转臂(6)上;所述第二扭簧(12)的一端固定在右支架板(3)上,另一端固定在锁扣释放臂(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排靠背座椅锁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释放臂(4)上制有连接孔(4-1),所述左支架板(2)上制有导向槽(2-1),软轴(13)的一端穿过所述导向槽(2-1)连在所述连接孔(4-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排靠背座椅锁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支架板(1)上安装有阻尼器(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排靠背座椅锁扣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扭簧(11)与第一枢轴铆钉(7)的接触面上、第二扭簧(12)与第一枢轴铆钉(7)的接触面上、旋转臂(6)与挂钩锁扣(5)的接触面上、挂钩锁扣(5)与锁扣释放臂(4)的接触面上、以及锁扣释放臂(4)与释放铆钉(9)的接触面上均涂抹有润滑膏。
CN 201210131163 2012-05-02 2012-05-02 汽车后排靠背座椅锁扣装置 Active CN1026328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10131163 CN102632811B (zh) 2012-05-02 2012-05-02 汽车后排靠背座椅锁扣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10131163 CN102632811B (zh) 2012-05-02 2012-05-02 汽车后排靠背座椅锁扣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32811A CN102632811A (zh) 2012-08-15
CN102632811B true CN102632811B (zh) 2013-08-07

Family

ID=466174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10131163 Active CN102632811B (zh) 2012-05-02 2012-05-02 汽车后排靠背座椅锁扣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32811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5511B2 (ja) * 1986-07-31 1994-04-06 三井金属鉱業株式会社 ロツク装置
IT1320388B1 (it) * 2000-06-02 2003-11-26 Atoma Roltra Spa Dispositivo di vincolo di uno schienale di un sedile ad una scocca diun autoveicolo.
DE102007016409B4 (de) * 2007-03-30 2008-12-18 Keiper Gmbh & Co.Kg Schloss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CN201077397Y (zh) * 2007-07-16 2008-06-25 杭州市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 用于轿车的后椅靠背锁扣
CN201472194U (zh) * 2009-06-17 2010-05-19 湖南长丰汽车沙发有限责任公司 汽车用后排座椅锁
CN202557330U (zh) * 2012-05-02 2012-11-28 苏州红荔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汽车后排靠背座椅锁扣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32811A (zh) 2012-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659781U (zh) 汽车变速器驻车制动装置
CN108466578B (zh) 车辆的救援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EP3053805A1 (en) Frame structure and trolley using frame structure
CN102923104A (zh) 一种汽车备用制动装置
CN202557330U (zh) 汽车后排靠背座椅锁扣装置
CN102632811B (zh) 汽车后排靠背座椅锁扣装置
CN102350983A (zh) 预防汽车刹车失灵时起紧急制动的装置
CN103253245B (zh) 载运客、货车应急制动系统
CN106043217A (zh) 一种电磁汽车安全带
CN204775119U (zh) 一种汽车安全带锁扣固定组件
CN203832463U (zh) 汽车紧急制动系统
CN202156448U (zh) 一种婴儿推车自动刹车系统
CN203228766U (zh) 载运客、货车应急制动系统
CN205494188U (zh) 一种轮椅用双刹车装置及应用其的轮椅
CN201511948U (zh) 机械助刹车装置
CN103754064A (zh) 轮组结构
CN201457658U (zh) 一种玩具车用制动装置
CN107054398A (zh) 轨道车直摩式应急制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4845905U (zh) 一种驻车机构
CN210707348U (zh) 一种风阻汽车刹车装置
CN205185917U (zh) 一种儿童安全座椅
CN104724085A (zh) 汽车紧急制动板
CN203005397U (zh) 汽车斜坡防滑制动装置
CN203460734U (zh) 汽车强制自动安全座椅
CN210882068U (zh) 一种用于拖挂车的刹车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