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23864B - 内部连接结构、平型组合导体、以及便携式个人计算机 - Google Patents

内部连接结构、平型组合导体、以及便携式个人计算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23864B
CN102623864B CN201210016683.0A CN201210016683A CN102623864B CN 102623864 B CN102623864 B CN 102623864B CN 201210016683 A CN201210016683 A CN 201210016683A CN 102623864 B CN102623864 B CN 1026238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shape
temporary fixed
changes direction
direction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1668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23864A (zh
Inventor
田村文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6238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238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238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238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 Structure Of Printed Boar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内部连接结构、平型组合导体、以及便携式个人计算机。该内部连接结构在电子设备的模型改变时可以不需要进行设计变更。在具备具有与构成电子设备的多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电连接的连接端的带状的第一区域、以及在与第一区域的较长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带状的第二区域的柔性平型组合导体上,形成使第一区域的表里反转从而转换该第一区域的延伸方向的可变环状的第一区域内方向转换部、以及使第二区域的表里反转从而转换该第二区域的延伸方向的可变环状的第二区域内方向转换部,将第一区域或第二区域的立体形状临时固定为在将连接端与上述一个部件电连接时能够使该连接端位移的状态,构成电子设备的内部连接结构。

Description

内部连接结构、平型组合导体、以及便携式个人计算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的内部连接结构、平型组合导体、键盘装置、电子设备以及便携式个人计算机。
背景技术
在可挠性基体材料上通过厚模导体或薄膜导体形成了多个导线的挠性印刷电路配线板、膜片(membrane)配线基板等柔性平型组合导体(以下简单称为“平型组合导体”)是形状的自由度较高的薄型、轻量的配线材料,被用作在机壳内电连接电子设备的构成部件之间的内部配线材料。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电子静止(still)照相机中,通过柔性配线板来电连接记录再生装置、镜头单元、闪光灯单元。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中,通过在较长方向形成了切口的可挠性印刷电路配线板来电连接系统机壳内的电子电路基板和键盘单元。
在电子设备的模型改变时,不仅是其外观或性能,大多情况下也得变更应该通过平型组合导体来电连接的两个部件的配置。因此,进行模型改变时,大多情况下重新设计平型组合导体的整体形状或大小等。但是,平型组合导体的重新设计成为增大新模型的电子设备的开发期间的主要原因。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0099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809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在改变电子设备模型时可以不进行设计变更的内部连接结构、能够构成该内部连接结构的平型组合导体、具有该平型组合导体的键盘装置、具有上述的内部连接结构的电子设备以及具有上述的键盘装置的便携性个人计算机。
本发明的内部连接结构是在电子设备的内部对构成所述电子设备的多个部件之间进行电连接的内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柔性的平型组合导体,该平型组合导体具有:带状的第一区域,其具有与所述多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电连接的连接端;以及带状的第二区域,其在与所述第一区域的较长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在所述第一区域中形成有使该第一区域的表里反转从而转换该第一区域的延伸方向的可变环状的第一区域内方向转换部,在所述第二区域中形成有使该第二区域的表里反转从而转换该第二区域的延伸方向的可变环状的第二区域内方向转换部,形成有所述第一区域内方向转换部的第一区域的立体形状、或者形成有所述第二区域内方向转换部的第二区域的立体形状被临时固定为在将所述连接端与所述一个部件电连接时能够使该连接端产生位移的状态。
本发明的平型组合导体,其是能够构成内部连接结构的柔性的平型组合导体,该内部连接结构在电子设备的内部对构成所述电子设备的多个部件之间进行电连接,该平型组合导体的特征在于,具备:带状的第一区域,其具有与所述多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电连接的连接端;带状的第二区域,其从所述第一区域向与该第一区域的较长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以及形状临时固定部,其用于临时固定所述第一区域的立体形状或所述第二区域的立体形状,所述第一区域以及所述第二区域分别具有能够在在所述第一区域中形成了使该第一区域的表里反转从而转换该第一区域的延伸方向的可变环状的第一区域内方向转换部、在所述第二区域中形成了使该第二区域的表里反转从而转换该第二区域的延伸方向的可变环状的第二区域内方向转换部的状态下构成所述内部连接结构的长度,所述形状临时固定部能够临时固定形成有所述第一区域内方向转换部的第一区域的立体形状、或形成有所述第二区域内方向转换部的第二区域的立体形状。
本发明的键盘装置,多个键头经由开关薄板(switch sheet)配置在底板上,在所述开关薄板上设置由柔性的平型组合导体构成的连接部、或者连接有由柔性的平型组合导体构成的连接部,通过所述连接部与电子设备内部的预定部件电连接,该键盘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具有:带状的第一区域,其具有与所述预定部件电连接的连接端;带状的第二区域,其从所述第一区域向与该第一区域的较长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以及形状临时固定部,其用于临时固定所述第一区域的立体形状或所述第二区域的立体形状,所述第一区域以及所述第二区域分别具有能够在在所述第一区域中形成了使该第一区域的表里反转从而转换该第一区域的延伸方向的可变环状的第一区域内方向转换部、在所述第二区域中形成了使该第二区域的表里反转从而转换该第二区域的延伸方向的可变环状的第二区域内方向转换部的状态下构成所述内部连接结构的长度,所述形状临时固定部能够临时固定形成有所述第一区域内方向转换部的第一区域的立体形状、或形成有所述第二区域内方向转换部的第二区域的立体形状。
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特征在于具有上述本发明的内部连接结构。此外,本发明的便携式个人计算机的特征在于具有上述本发明的键盘装置。
在本发明的内部连接结构中,在进行通过平型组合导体来电连接构成电子设备的多个部件的连接作业时,在该平型组合导体上形成能够调整直径的第一区域内方向转换部和第二区域内方向转换部,因此通过调整第一区域内方向转换部以及第二区域内方向转换部中的至少一方的方向转换部的直径,能够根据连接对象的部件的位置来变更在平型组合导体上的连接端的位置。因此,如果一旦以预定的形状以及大小来设定了平型组合导体上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以及形状临时固定部的形状以及大小,则在电子设备的模型改变时可以不需要该平型组合导体的设计变更。
附图说明
图1是概要地表示具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键盘装置的电子设备、即便携式个人计算机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对图1中所示的键盘装置进行放大之后概要地表示的平面图。
图3是概要地表示图2中所示的键盘装置的仰视图。
图4是概要地表示图1中所示的键盘装置的开关薄板的展开形状的平面图。
图5是概要地表示在PC本体上搭载图1中所示的键盘装置之前进行的开关薄板的变形处理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6是概要地表示通过图4中所示的开关薄板中的连接部构成的内部连接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7是概要地表示可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内部连接结构的平型组合导体的一例的平面图。
图8是概要地表示把具有图7中所示的平型组合导体的键盘装置搭载在便携式PC的PC本体上时在便携式PC的内部形成的内部连接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电子设备(便携式PC)
2PC本体
3显示装置
4、140键盘装置
41键头组
42、142开关薄板
42A、142A开关单元区域
42B、142B连接部
42B1、142B1第一区域
42B2、142B2第二区域
42B3、142B3形状临时固定部
42a、142a连接端
43底板(base plate)
44盖部件
5、150连接器
6粘结材料
TA1、TA11第一区域内方向转换部
TA2、TA21、TA22第二区域内方向转换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关于本发明的内部连接结构、平型组合导体、键盘装置、电子设备以及便携式个人计算机各自的实施方式。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下述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概要地表示具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键盘装置的电子设备、即便携式个人计算机(以下简记为“便携式PC”)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此外,图2是对图1中所示的键盘装置进行放大后概要地表示的平面图。然后,图3是概要地表示图2中所示的键盘装置的仰视图。
图1中所示的便携式PC1具有个人计算机本体(以下简记为“PC本体”)2、作为PC本体2的输出装置来工作的显示装置3以及作为PC本体2的输入装置来工作的键盘装置4。
PC本体2具有箱状的机壳21以及被收纳在机壳21中的电子电路基板22。在机壳21的上端侧设有开口部21a,该开口部21a具有与键盘装置4的俯视图上的形状以及大小相对应的形状以及大小。此外,在电子电路基板22上安装或搭载了中央运算处理装置(CPU)、芯片组件、存储器(均未图示)、以及CPU冷却器22a等。
显示装置3具有液晶显示面板等平面显示面板,并可转动地设在机壳21的后端部上。在到显示装置3与键盘装置4大致平行为止使该显示装置3向键盘装置4一侧转动时,便携式PC1成为键盘装置4被显示装置3覆盖的闭合状态。此外,在使显示装置3向PC本体2的后方侧转动时,成为键盘装置4露出的开启状态。
如图1、图2、图3所示,键盘装置4具有键头组41、开关薄板42、搭载了键头组41以及开关薄板42的底板43(参照图3)、以及在露出各键头的状态下覆盖底板43的上表面侧的盖部件44。键头组41由以预定图形排列的多个键头构成。此外,开关薄板42具有对于构成键头组41的每个键头配置在该键头的下方、在按下对应的键头时闭合的开关单元(在图1~图3中未显示)以及用于在连接器5上电连接各开关单元的连接部42B。另外,各键头经由开关薄板42配置在底板43上。
此外,键盘装置4具有配置在键头组41的大致中央部贯通底板43的指示棍(pointing stick)45、以及从底板43的内侧支撑指示棍45的、在操作了该指示棍45时产生预定的电信号的传感器模块46(参照图3)。而且,还具有电连接传感器模块46和电子电路基板22上的预定的连接器的平型组合导体(未图示)。该键盘装置4以堵住机壳21的开口21a的状态搭载在PC本体2上。
在便携式PC1中,在电子电路基板22上安装了用于电连接开关薄板42和电子电路基板22的连接器5。作为该连接器5可以使用例如ZIF(ZeroInsertion Force)插座(socket)等任意结构的连接器。可以在PC本体2内适当选定连接器5的位置。在连接器5上结合有开关薄板42的连接部42B的一端。
即、开关薄板42的连接部42B构成在便携式PC1的内部电连接该开关薄板42和连接器5的内部连接结构。以下,参照图4~图6,详细说明由连接部42B构成的内部连接结构。
图4是概要地表示图1中所示的键盘装置的开关薄板的展开形状的平面图。图5是概要地表示在PC本体上搭载图1中所示的键盘装置之前进行的开关薄板的变形处理的一例的立体图。然后,图6是概要地表示基于图4中所示的开关薄板中的连接部的内部连接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
如图4所示,开关薄板42具有配置了前述的预定数量的开关单元SU的开关单元区域42A、以及与开关单元区域42A一体形成的、向该开关单元区域42A侧方延伸的上述的连接部42B。并且,连接部42B具备:具有与连接器5(参照图1)连接的连接端42a的第一区域42B1、从第一区域42B1向与该第一区域42B1的较长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区域42B2、以及与用于临时固定第二区域42B2的立体形状的形状临时固定部42B3。该开关薄板42例如由薄膜配线板构成。
连接部42B中的第一区域42B1、第二区域42B2、以及形状临时固定部42B3分别呈现带状。第一区域42B1使连接端42a面向开关单元区域42A的长轴的延长线一侧、且位于与开关单元区域42A的短轴大致平行。第二区域42B2从第一区域42B1中的与连接端42a相对的端侧向与该第一区域42B1垂直的一个方向延伸。并且,形状临时固定部42B3从第二区域42B2的一端侧向与该第二区域42B2的较长方向垂直的两个方向延伸。从第二区域42B2到形状临时固定部42B3的移动部位以及其周边呈现随着从第二区域42B2到形状临时固定部42B3宽度变宽的下摆展开的形状。
为了将开关单元区域42A中的各开关单元SU与连接器5电连接,预定数量的导线C从各开关单元SU经由形状临时固定部42B3、第二区域42B2以及第一区域42B1到达连接端42a。但是,从形状临时固定部42B3中的与开关单元区域42A侧的端的相对端到第二区域42B2的移动部位的区域R1中,并没有设置导线C。以下,将该区域R1称为“粘结用区域R1”。此外,在第二区域42B2的较长方向中央部也形成有没有设置导线的区域R2。该区域R2在与第一区域42B1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呈现突出的带状,该长轴实际上与第二区域42B2的长轴平行。区域R2辅助形状临时固定部42B3以及第二区域42B2分别变形为预定形状。以下,将区域R2称为“导引区域R2”。
如图5所示,在开关薄板42的变形处理中,使形状临时固定部42B3向底板43的背面侧弯曲,通过两面胶带等粘结材料6将粘结用区域R1固定在底板43的背面,使该形状临时固定部42B3成为三维环状。通过该变形处理,形状临时固定部42B3的里外反转,其延伸方向大致被转换180°。
此外,在上述的变形处理中,从形状临时固定部42B3与底板43的背面之间的间隙,向键盘装置4的较长方向中央部侧引出第一区域42B1以及第二区域42B2,相比于第二区域42B2的导引区域R2,在形状临时固定部42B3侧形成可调整直径的可变环状的第二区域内方向转换部TA2。该第二区域内方向转换部TA2使第二区域42B2的里外反转,其延伸方向大致被转换180°。当形成第二区域内方向转换部TA2时,导引区域R2的较短方向的一端以其全长或部分地与被变形为三维环状的形状临时固定部42B3的内侧面抵接。
另外,通过粘结材料6进行的对于底板43的粘结用区域R1的固定,可以在第二区域内方向转换部TA2的形成前以及形成后中的任意一个中进行。当进行对于底板43的粘结用区域R1的固定以及第二区域内方向转换部TA2的形成时,第二区域42B2以第二区域内方向转换部TA2的直径可变的状态被临时固定。即、第二区域42B2的立体形状被临时固定。
如图6所示,上述的变形处理后,使第一区域42B1中的连接端42a与PC本体2(参照图1)内的连接器5结合,然后把键盘装置4搭载在PC本体2上,由此基于开关薄板42的内部连接结构CS1形成在便携式PC1(参照图1)内。此时,第一区域42B1向连接器5一侧弯曲,形成可变环状的第一区域内方向转换部TA1。该第一区域内方向转换部TA1使第一区域42B1的表里反转,将其延伸方向大致转换180°。第一区域内方向转换部TA1的长轴At1与第二区域内方向转换部TA2的长轴At2大致互相垂直。
在具有能够构成上述的内部连接结构CS1的开关薄板42的键盘装置4中分别预先较长地设计了第一区域42B1以及第二区域42B2,由此不使导线C断裂或者在导线C中不产生裂纹,在连接器5上连接连接端42a时以及在PC本体2上搭载键盘装置4时,能够使连接端42a向键盘装置4的较长方向以及较短方向的各个方向位移。
即、预先较长地设计第一区域42B1的长度,从而可调整第一区域内方向转换部TA1的直径,由此能够使连接端42a的位置向键盘装置4的较短方向位移。此外,预先较长地设计第二区域42B2的长度,从而可调整第二区域内方向转换部TA2的直径,由此能够使连接端42a的位置向键盘装置4的较长方向位移。
因此,即使由于便携式PC1的模型改变,导致连接器5的位置被变更,也能够至少不变更开关薄板42中的连接部42B的形状以及大小地应对该模型改变。一旦以预定的形状以及大小设计了连接部42B中的第一区域42B1、第二区域42B2以及形状临时固定部42B3的各自的形状以及大小,则可以在便携式PC1的模型改变时不需要该连接部42B的设计变更。即、一旦设计了连接部42B,则可以构成能够应用到各种模型的便携式PC的内部连接结构。结果,能够缩短新模型的便携式PC1的开发时间。
此外,在内部连接结构CS1,作为通过形状临时固定部42B3临时固定了第二区域42B2的立体形状的结果,在把键盘装置4搭载在PC本体2上时,容易把连接部42B收纳在键盘装置4和电子电路基板22之间的间隙中。此外,即使在键盘装置4的搭载作业时对连接部42B施加张力,也能在第一区域内方向转换部TA1或第二区域内方向转换部TA2吸收该张力从而防止连接端42a从连接器5脱落。基于这些理由,根据内部连接结构CS1,在开关薄板42不产生断线而能够在良好的作业性的前提下把键盘装置4搭载在PC本体2上。
此外,在连接部42B,从第二区域42B2到形状临时固定部42B3的移动部位以及其周边呈现前述的下摆展开的形状,所以该移动部位以及其周边的机械强度高于其它部位。因此,在使连接部42B变形为图5的形状后,即使使第一区域42B1接近形状临时固定部42B3地使第二区域42B2再次变形时,也能够通过在上述的移动部位以及其周边产生的恢复力,使该第二区域42B2易于在与其纵轴实际上平行的方向滑动。基于这一点,根据内部连接结构CS1,能够在良好的作业性的前提下把键盘装置4搭载在PC本体2上。
而且,导引区域R2的较短方向的一端在其全长或者部分地与被变形为三维环状时或者变形后的形状临时固定部42B3抵接,从而辅助形状临时固定部42B3或第二区域42B2的各自的变形,所以容易进行形状临时固定部42B3的变形处理,并且容易使形成第二区域内方向转换部TA2后的第二区域42B2在与其纵轴实际上平行的方向上滑动,基于这一点,根据内部连接结构CS1,能够在良好的作业性的前提下把键盘装置4搭载在PC本体2上。
(实施方式2)
在本发明的内部连接结构中,可以通过在平型组合导体的第一区域或第二区域内形成的切口来构成形状临时固定部。图7是概要地表示可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内部连接结构的平型组合导体的一例的平面图。图8是概要地表示把具有图7中所示的平型组合导体的键盘装置搭载在便携式PC的PC本体上时在便携式PC的内部形成的内部连接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7中所示的平型组合导体142是构成键盘装置的开关薄板(以下称为开关薄板142)。该开关薄板142具有:配置有预定数量的开关单元SU的开关单元区域142A、以及与该开关单元区域142A一体形成的、向该开关单元区域142A的侧方延伸的连接部142B,例如由薄膜配线板构成。连接部142B具备:具有与PC本体内的连接器(未图示)连接的连接端142a的第一区域142B1、从第一区域142B1向与该第一区域142B1的较长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区域142B2、以及用于临时固定第二区域142B2的立体形状的形状临时固定部142B3。
第一区域142B1以及第二区域142B2分别呈现带状。第一区域142B1位于与开关单元区域142A的纵轴长轴大致平行的位置。第二区域142B2从第一区域142B1中的与连接端142a对置的端侧向与该第一区域142B1的较长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具体地说向垂直的一个方向延伸。并且,形状临时固定部142B3由设在第二区域142B2的大致中央部的、向该第二区域142B2的较长方向延伸的切口构成。该形状临时固定部142B3的长度比第一区域142B1的较短方向的宽度的长度长。为了将开关单元区域142A中的各开关单元SU与连接器电连接,预定数量的导线C从各开关单元SU经由第二区域142B2以及第一区域142B1到达连接端142a。
如图8所示,在由开关薄板142构成的内部连接结构CS2中,在第二区域142B2形成有可调整直径的可变环状的两个第二区域内方向转换部TA21、TA22。第二区域内方向转换部TA21形成在第二区域142B1的开关单元区域142A侧的端部,第二区域内方向转换部TA22形成在第二区域142B2的第一区域142B1侧的端部。各第二区域内方向转换部TA21、TA22使第二区域142B2的表里反转,使其延伸方向大致转换180°。第二区域内方向转换部TA21的纵轴At21和第二区域内方向转换部TA22的长轴At22大致互相平行。
此外,第一区域142B1的连接端142a侧的端部从底板43一侧通过形状临时固定部142B3向键盘装置140的较长方向中央部侧被引出。然后,连接部142a在面向沿键盘装置140的长轴的方向的状态下,与搭载在PC本体中的电子电路基板(未图示)的连接器150结合。
此时,可调整直径的可变环状的第一区域内方向转换部TA11形成在第一区域142B1的第二区域142B2侧的端部。该第一区域内方向转换部TA11使第一区域142B1的表里反转,使其延伸方向大致转换180°。第一区域内方向转换部TA11的纵轴长轴At11与第二区域内方向转换部TA21、TA22的纵轴长轴At21、At22的分别互相大致垂直。形状临时固定部142B3在第一区域内方向转换部TA11的直径可变的状态下临时固定第一区域142B1。即、临时固定第一区域142B1的立体形状。另外,对图8中所示的构成要素中的与图6中所示的构成要素通用的部分要素标注了与图6中使用的参照符号相同的参照符号。
在具有能够构成上述的内部连接结构CS2的开关薄板142的键盘装置140中,预先较长地设计了第一区域142B1以及第二区域142B2各个区域,由此不使导线C断裂或者在导线C中不产生裂纹地在连接器105上连接连接端142a时以及在PC本体上搭载键盘装置140时,能够使连接端142a向键盘装置4的较长方向以及较短方向的各个方向位移。
即、预先较长地设计第一区域142B1的长度,从而可调整第一区域内方向转换部TA11的直径,由此能够使连接端142a的位置向键盘装置140的较长方向位移。此外,预先较长地设计第二区域142B2的长度,从而可调整第二区域内方向转换部TA21、TA22的直径,由此能够使连接端142a的位置向键盘装置140的较短方向位移。
因此,即使通过由于便携式PC的模型改变,而变更连接器150的位置变更,也能够至少对于开关薄板142中的连接部142B,不变更其形状以及位置而应对该模型改变。一旦以预定的形状以及大小设计了连接部142B中的第一区域142B1、第二区域142B2以及形状临时固定部142B3各自的形状以及大小,则可以在便携式PC的模型改变时不需要变更该连接部142B的设计。即、一旦设计了连接部142B,则可以构成能够应用到各种模型的便携式PC的内部连接结构。结果,能够缩短新模型的便携式PC的开发时间。
此外,在内部连接结构CS2中,作为通过形状临时固定部142B3临时固定了第一区域142B1的立体形状的结果,在把键盘装置140搭载在PC本体上时,容易把连接部142B收纳在搭载了键盘装置140和电子电路基板之间的间隙中的所期望的位置。即使在键盘装置140的搭载作业时对连接部142B施加张力,也能在第一区域内方向转换部TA11或第二区域内方向转换部TA21、TA22吸收该张力,从而防止连接端142a从连接器150脱落。基于这些理由,根据内部连接结构CS2,能够在开关薄板142不产生断线、良好的作业性的条件下把键盘装置140搭载在PC本体上。
以上列举实施方式来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例如,本发明的开关薄板并不限于一体形成开关单元区域和连接部,可以分体地形成开关单元区域和连接部。在互相分体地形成开关单元区域和连接部时,通过本发明的平型组合导体来形成连接部,其一端经由连接器与开关单元区域电连接,或者通过导电性粘结剂等导电性粘结材料与开关单元区域电连接。
如通过实施方式所说明的开关薄板的连接部那样,本发明的平型组合导体是具备:具有可形成第一区域内方向转换部的长度的第一区域,具有可形成第二区域内方向转换部的长度的第二区域、以及可临时固定第一区域或第二区域的立体形状的形状临时固定部的薄膜配线板或柔性印刷电路配线板等柔性的平型组合导体,该平型组合导体的结构以及整体形状可以根据其用途适当地选定,基于抑制成本的观点,比柔性印刷电路配线板更理想的是薄膜配线板。此外,在通过平型组合导体电连接的部件之间的间隙窄的情况下,薄膜配线板的可挠性高于柔性印刷电路板,所以理想的是使用薄膜配线板作为该平型组合导体。
平型组合导体的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各个区域各自的展开形状并不限于图4以及图7中所示的形状,只要是带状,就可以是任意的形状。此外,相对于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的延伸方向也是只要是与第一区域的较长方向交叉的方向,就并不限于与该较长方向垂直或者大致垂直的方向,可以是任意的方向。并且,形成平型组合导体的方向转换部只要是可调整直径的三维的可变环状,就不限于使第一区域的延伸方向或第二区域的延伸方向转换180°或者大致转换180°后的形状,可以是使该延伸方向转换所期望的角度的形状。
临时固定形成有第一区域内方向转换部的第一区域的立体形状或形成有第二区域内方向转换部的第二区域的立体形状的形状临时固定部可以作为与平型组合导体分体的部件。例如,在电子设备内的所期望的部件上设置与平型组合导体分体构成的高架桥状的形状临时固定部,在该形状临时固定部和安装了该形状临时固定部的部件之间的间隙中贯穿平型组合导体的第一区域或第二区域,由此可以临时固定该区域的立体形状。
本发明的内部连接结构能够应用到用于便携式PC的内部连接结构的其它家庭用电子设备、事务用电子设备、产业用电枢设备、这些设备的远程控制或操作面板等各种电子设备的内部连接结构。除上述的以外,也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变形、装饰、组合等。

Claims (10)

1. 一种内部连接结构,在电子设备的内部对构成所述电子设备的多个部件之间进行电连接,其特征在于,
包含柔性的平型组合导体,该柔性的平型组合导体具有:
带状的第一区域,其具有与所述多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电连接的连接端;以及
带状的第二区域,其在与所述第一区域的较长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
在所述第一区域中形成有使该第一区域的表里反转从而转换该第一区域的延伸方向的可变环状的第一区域内方向转换部,
在所述第二区域中形成有使该第二区域的表里反转从而转换该第二区域的延伸方向的可变环状的第二区域内方向转换部,
形成有所述第一区域内方向转换部的第一区域的立体形状、或形成有所述第二区域内方向转换部的第二区域的立体形状被临时固定为在将所述连接端与所述一个部件电连接时能够使该连接端位移的状态;
其中:
所述平型组合导体还具有形状临时固定部,该形状临时固定部用于临时固定形成有所述第一区域内方向转换部的第一区域的立体形状、或者形成有所述第二区域内方向转换部的第二区域的立体形状;
所述形状临时固定部具有从所述第二区域的一端侧向与该第二区域的较长方向垂直的两个方向延伸的展开形状、且被变形为三维环状,
所述第二区域被变形为贯穿被变形为所述三维环状的形状临时固定部的状态,
所述第二区域内方向转换部被形成在所述第二区域的形状临时固定部侧的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第二区域到所述形状临时固定部的移动部位以及其周边随着从所述第二区域到所述形状临时固定部,呈现宽度变宽的下摆展开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内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型组合导体是还具有配置有多个开关单元的开关单元区域的开关薄板。
4. 一种平型组合导体, 其是能够构成在电子设备的内部对构成所述电子设备的多个部件之间进行电连接的内部连接结构的柔性的平型组合导体,其特征在于,
具有:
带状的第一区域,其具有与所述多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电连接的连接端; 
带状的第二区域,其从所述第一区域向与该第一区域的较长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以及
形状临时固定部,其用于临时固定所述第一区域的立体形状或所述第二区域的立体形状,
所述第一区域以及所述第二区域分别具有能够在在所述第一区域中形成了使该第一区域的表里反转从而转换该第一区域的延伸方向的可变环状的第一区域内方向转换部、在所述第二区域中形成了使该第二区域的表里反转从而转换该第二区域的延伸方向的可变环状的第二区域内方向转换部的状态下构成所述内部连接结构的长度,
所述形状临时固定部能够临时固定形成有所述第一区域内方向转换部的第一区域的立体形状、或者形成有所述第二区域内方向转换部的第二区域的立体形状;
其中,所述形状临时固定部从所述第二区域的一端侧向与该第二区域的较长方向垂直的两个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型组合导体,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第二区域到所述形状临时固定部的移动部位以及其周边随着从所述第二区域到所述形状临时固定部,呈现宽度变宽的下摆展开的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4~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平型组合导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型组合导体是还具有配置有多个开关单元的开关单元区域的开关薄板。
7.一种键盘装置,多个键头经由开关薄板配置在底板上,在所述开关薄板上设置了由柔性的平型组合导体构成的连接部、或者连接了由柔性的平型组合导体构成的连接部,通过所述连接部与电子设备内部的预定部件电连接,该键盘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具有:
带状的第一区域,其具有与所述预定部件电连接的连接端; 
带状的第二区域,其从所述第一区域向与该第一区域的较长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以及
形状临时固定部,其用于临时固定所述第一区域的立体形状或所述第二区域的立体形状,
所述第一区域以及所述第二区域分别具有能够在在所述第一区域中形成了使该第一区域的表里反转从而转换该第一区域的延伸方向的可变环状的第一区域内方向转换部、在所述第二区域中形成了使该第二区域的表里反转从而转换该第二区域的延伸方向的可变环状的第二区域内方向转换部的状态下构成所述内部连接结构的长度,
所述形状临时固定部能够临时固定形成有所述第一区域内方向转换部的第一区域的立体形状、或者形成有所述第二区域内方向转换部的第二区域的立体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被设在所述开关薄板上。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具有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内部连接结构。
10.一种便携式个人计算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键盘装置。
CN201210016683.0A 2011-01-25 2012-01-18 内部连接结构、平型组合导体、以及便携式个人计算机 Active CN1026238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13387A JP5390546B2 (ja) 2011-01-25 2011-01-25 内部接続構造、平型集合導体、キーボード装置、電子機器、および携行型パーソナルコンピュータ
JP2011-013387 2011-01-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23864A CN102623864A (zh) 2012-08-01
CN102623864B true CN102623864B (zh) 2014-12-17

Family

ID=46563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16683.0A Active CN102623864B (zh) 2011-01-25 2012-01-18 内部连接结构、平型组合导体、以及便携式个人计算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390546B2 (zh)
CN (1) CN1026238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120451A (ja) * 2012-12-19 2014-06-30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JP5913401B2 (ja) * 2014-02-26 2016-04-27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引出構造、キーボードユニット及び携帯用情報機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50689A (zh) * 2002-02-25 2003-10-22 欧姆龙株式会社 信号中继用转动构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91662A (ja) * 1997-12-25 1999-07-13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基板
JP2000200993A (ja) * 1998-12-29 2000-07-18 Sony Corp 電子機器におけるフレキシブル配線装置
JP4308179B2 (ja) * 2005-09-12 2009-08-05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キーボード配線構造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
JP2008166454A (ja) * 2006-12-28 2008-07-17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50689A (zh) * 2002-02-25 2003-10-22 欧姆龙株式会社 信号中继用转动构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23864A (zh) 2012-08-01
JP5390546B2 (ja) 2014-01-15
JP2012156262A (ja) 2012-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17346B2 (en) Supporting structure having variable form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EP3683650A1 (en) Display screen assembly and mobile terminal
JP6510664B2 (ja) タッチディスプレイ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ディスプレイ製品
CN108615460B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JP2007199499A (ja) 表示装置
CN108322577A (zh) 移动终端
KR20150110692A (ko) 전기 컨택 및 커넥터
CN102623864B (zh) 内部连接结构、平型组合导体、以及便携式个人计算机
CN109151122A (zh) 显示屏组件、电子设备及显示屏组件的组装方法
CN105792506A (zh) Fpc、fpc连接器和fpc连接装置
CN105635547B (zh) 一种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208156631U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3730790B9 (zh) 用于电子装置的电子元器件的连接装置
CN108563356A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9584713B (zh) 显示模组及终端设备
CN108966485A (zh) 电路板组件、电子设备、显示屏器件及其装配方法
CN113169447B (zh) 天线结构及其电子装置
CN208401898U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7217080U (zh) 电子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3516969A (zh) 移动式声学照相机及制造方法
EP3285117B1 (en) Circuit board assembly and terminal
CN105867538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1925254B (zh) 柔性印刷基板以及使用柔性印刷基板的计算机
CN208432935U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9376697B (zh) 光学指纹模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