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98822A - 无线通信控制方法、基站装置以及移动终端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控制方法、基站装置以及移动终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98822A
CN102598822A CN2010800493600A CN201080049360A CN102598822A CN 102598822 A CN102598822 A CN 102598822A CN 2010800493600 A CN2010800493600 A CN 2010800493600A CN 201080049360 A CN201080049360 A CN 201080049360A CN 102598822 A CN102598822 A CN 1025988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ndamental frequency
carrier wave
control signal
frequency piece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4936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98822B (zh
Inventor
三木信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5988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988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988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9882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04J11/0026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 H04J11/00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at the transmit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在通过下行链路通知了对下行控制信道信号分配的时间资源数据时,能够改善被通知的时间资源数据的可靠性,并防止重复无用的重发请求。基站(20)将分配给下行共享信道信号的基本频率块的载波指示符与分配给对于该下行共享信道信号的下行控制信道信号的时间资源数据进行组合而编码,生成包含了所述编码后的载波指示符的下行控制信道信号,作为对于所述下行共享信道信号的下行控制信道信号,通过对所生成的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信号分配的基本频率块,发送该下行控制信道信号。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控制方法、基站装置以及移动终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被分割为多个基本频率块(以下称为“分量载波”)的系统频带中,利用多个分量载波传输信号的无线通信控制方法,特别涉及生成下行链路的信号的基站装置以及从基站装置接收下行链路的信号的移动终端装置。
背景技术
W-CDMA的标准化组织3GPP决定了成为W-CDMA(宽带码分多址)和HSDPA(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的后继的通信方式即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作为无线接入方式,针对下行链路采用了OFDMA(正交频分多址),针对上行链路采用了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
OFDMA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的频带(副载波),并在各频带上载置数据进行传输的方式,通过在频率上一部分重叠并互相不干扰地紧密排列副载波,从而实现高速传输,并能够提高频率的利用效率。
SC-FDMA是将频带进行分割,多个终端之间利用不同的频带进行传输,从而能够减少终端之间的干扰的传输方式。在SC-FDMA中,具有发送功率的变动变小的特征,从而能够实现终端的低功耗化以及宽覆盖。
在LTE中,是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均将一个至两个以上的物理信道由多个移动台(UE:用户装置)共享而进行通信的系统。被上述多个移动台UE共享的信道一般被称为共享信道,在LTE中,在上行链路中是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在下行链路中是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
然后,在利用上述那样的共享信道的通信系统中,需要在作为发送时间单位的每个子帧(Sub frame),用通过信令通知(signaling)对哪个移动台UE分配上述共享信道。子帧又被称为发送时间间隔(TTI)。
在LTE中,作为用于上述信令通知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预先决定了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进一步作为通知用于PDCCH的OFDM码元数目的控制信道而决定PCFI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作为用于传输对于PUSCH的混合ARQ的ACK或者NACK信息的控制信道而决定PHICH(物理混合ARQ指示符信道)。
通过PDCCH发送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例如包含有下行链路调度信息、上行链路调度许可、过载指示符、传输功率控制命令比特(非专利文献1)。此外,上述下行链路调度信息中例如包含下行链路的资源块(ResourceBlock)的分配信息、UE的ID、流的数目、有关预编码矢量(Precoding Vector)的信息、数据尺寸、调制方式、有关HARQ(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的信息。此外,上述上行链路调度许可中,例如包含上行链路的资源块的分配信息、UE的ID、数据尺寸、调制方式、上行链路的发送功率信息、解调参考信号的信息。
上述PCFICH是用于通知PDCCH的格式的信息,具体地说,通过该PCFICH,通知用于映射PDCCH的OFDM码元的数目作为控制信道格式信息(CFI:Control Channel Format Indicator)。在LTE中,映射PDCCH的OFDM码元的数目是1、2、3中的任一个,此外,PDCCH在一个子帧中,从开头的OFDM码元起被映射(非专利文献2)。
在下行链路中,从子帧的开头起与通过PCFICH通知的OFDM码元数目(CFI值)对应的范围成为分配给PDCCH的控制信道区域。移动台若对控制信道区域进行解码发现有发往自己的信息,则进一步基于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确定分配给PDSCH的无线资源并将其解码。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R1-070103,Downlink L1/L2 Control Signaling ChannelStructure:Coding
非专利文献2:3GPP TR 36.211(V0.2.1),“Physical Channels andModulation,”November 2006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根据分配给控制信道区域的无线资源的质量,存在发生PCFICH的错误的可能性。当通过PCFICH通知的控制信道区域的分配信息错误的情况下,无法准确地解码PDSCH,因此产生重复重发请求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问题点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通过下行链路通知了对下行控制信道信号分配的时间资源数据(通过CFI表示的码元数目)时,能够改善被通知到的时间资源数据的可靠性,并能够防止重复不必要的重发请求的无线通信控制方法、移动终端装置以及基站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其特征在于,包括:编码单元,将分配给下行共享信道信号的基本频率块的载波指示符与分配给对于该下行共享信道信号的下行控制信道信号的时间资源数据进行组合而编码;控制信道信号生成单元,生成包含了所述编码后的载波指示符的下行控制信道信号,作为相对于所述下行共享信道信号的下行控制信道信号;以及发送单元,通过对所生成的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信号分配的基本频率块,发送该下行控制信道信号。
根据本发明,由于将基本频率块的载波指示符与分配给对于该下行共享信道信号的下行控制信道信号的时间资源数据进行组合而编码后包含于下行控制信道信号,因此即使是在扩展为能够将对下行控制信道信号分配的时间资源数据通过与下行共享信道信号不同的基本频率块发送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比特数目增大。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通过下行链路通知了对下行控制信道信号分配的时间资源数据时,能够改善通知到的时间资源数据的可靠性,能够防止重复无用的重发请求。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在LTE-A中规定的层级型带宽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子帧中的控制信道区域与数据区域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分量载波与载波指示符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发送PDCCH的分量载波与载波指示符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6是表示载波指示符的种类与比特数目之间的对应表的图。
图7是表示DCI的字段结构的图。
图8是联合编码(joint coding)表格的结构图。
图9是将载波指示符字段的比特数目固定化后的联合编码表格的结构图。
图10是表示CFI值的可通知范围的图。
图11是例示了由用户定义的分量载波不同的情况下的偏移量的图。
图12是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整体图。
图13是实施例的基站的概略的结构图。
图14是实施例的基站所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的功能方框图。
图15是实施例的基站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中的发送处理单元的结构方框图。
图16是实施例的移动台的概略的结构图。
图17是实施例的移动台所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的功能方框图。
图18是在偏移量为CC shift=0以外的状态下固定为可通知CFI值的四个比特的表格结构图。
图19是在偏移量为CC shift=0的状态下也固定为可通知CFI值的四个比特的表格结构图。
图20是在偏移量为CC shift=0的状态下也固定为只能够通知一部分CFI值的三个比特的表格结构图。
图21是将两个比特固定化的表格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在从基站eNB对移动台UE发送下行共享信道信号以及与该下行共享信道信号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信号,并通知用于表示对下行控制信道信号分配的时间资源的时间资源数据(通过码元数目来表示的CFI值),且在移动台UE中基于CFI值,从下行共享信道信号的开始位置起进行解码的通信系统中,将对下行控制信道信号分配的时间资源数据,与表示分配给上述下行共享信道信号的分量载波的载波指示符进行组合而联合编码,并通过下行链路通知联合编码后的载波指示符。
以下,详细说明对载波指示符与CFI值进行联合编码的通信系统。
图1是表示在LTE-A中规定的层级型带宽结构的图。在图1所示的例子是具有由多个基本频率块构成的第1系统频带的第1移动通信系统即LTE-A系统、以及具有由一个基本频率块构成的第2系统频带的第2移动通信系统即LTE系统并存时的层级型带宽结构。在LTE-A系统中,例如,在100MHz以下的可变系统带宽中进行无线通信,在LTE系统中,在20MHz以下的可变系统带宽中进行无线通信。LTE-A系统的系统频带成为以LTE系统的系统频带作为一个单位的至少一个基本频率块。在LTE-A中将基本频率块称为分量载波(CC)。这样将多个分量载波进行结合从而宽频带化的情况称为载波聚合。
例如,在图1中,LTE-A系统的系统频带成为包含将LTE系统的系统频带(基本频带:20MHz)作为一个分量载波的五个分量载波的频带的系统频带(20MHz×5=100MHz)。在图1中,移动终端装置UE(用户装置)#1是应对LTE-A系统(还应对LTE系统)的移动终端装置,可应对100MHz为止的系统频带。UE#2是应对LTE-A系统(还应对LTE系统)的移动终端装置,能够应对40MHz(20MHz×2=40MHz)为止的系统频带。UE#3是应对LTE系统(不应对LTE-A系统)的移动终端装置,能够应对20MHz(基本频带)为止的系统频带。
作为在这样宽带化后的系统频带中的无线通信中,发送用于通知业务信道(PDSCH接收、PUSCH发送)所需的信息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方法,考虑图2(A)、(B)所示的两个方法。在图2(A)所示的方法中,PDSCH与对于该PDSCH的PDCCH通过相同分量载波来发送。具体地说,PDSCH-1被分配给分量载波CC#1,PDSCH-2被分配给不同的分量载波CC#2。作为用于解码PDSCH-1的控制信息等的PDCCH-1通过与PDSCH-1相同的分量载波CC#1而发送,作为用于解码PDSCH-2的控制信息等的PDCCH-2通过与PDSCH-2相同的分量载波CC#2而发送。用户终端解码PDCCH而获取PDSCH的控制信息,并根据该控制信息而解码PDSCH。
在图2(B)所示的方法中,PDSCH与对于该PDSCH的PDCCH通过不同的分量载波而发送。具体地说,与图2(A)相同地,PDSCH-1被分配给分量载波CC#1,PDSCH-2被分配给不同的分量载波CC#2,但作为用于解码PDSCH-2的控制信息等的PDCCH-2的通知方法不同于图2(A)的方法。即,PDCCH-2通过与发送需要该PDCCH-2的控制信息的PDSCH-2的原来的分量载波不同的分量载波CC#1来发送。
本发明人关注了以下问题:在通过载波聚合将系统频带宽带化的LTE-A系统中,PDCCH-2被分配给与对利用该PDCCH-2的控制信息进行解码的PDSCH-2的分配的原来的分量载波CC#2不同的分量载波CC#1的情况下(图2(B)),即使PDCCH-2被准确无误地解码,也存在通过原来的分量载波(CC#2)发送的PDSCH-2不被准确地解码的可能性。
以下,具体进行说明。在LTE-A系统中,作为下行物理链路控制信号来发送的信息中,能够包含控制信道格式信息(CFI:控制信道格式指示符(Control channel Format Indicator))、对于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发送数据的ACK/NACK信息、上行/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资源分配信息(DCI: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主要包含无线资源分配信息,但可以包含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等的无线资源以外的控制信息。因此,DCI也可以称为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下行链路控制信息通过PCFI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HICH(物理混合ARQ指示符信道)、PDCCH来发送。这些控制信号以与PDSCH时间复用的形式,通过各子帧中的第1时隙的开头n个OFDM码元来通知。子帧是发送用户数据时的发送时间单位。
PCFICH在一个OFDM码元中通过两个比特的CFI值来通知分配PDCCH的OFDM码元数目(n)。在由CFI值来指示的区域,配置PCFICH、PHICH、PDCCH的信号。能够将在各子帧中由CFI值来指示的区域称为控制信道区域,将在各子帧中配置了PDSCH的信号(主要是用户数据,但可以包含一部分控制信号)的区域称为数据区域。图3例示了控制信道区域与数据区域之间的关系。子帧#1是通知CFI=1的情况,在第一时隙的开头一个OFDM码元复用控制信道区域,数据区域从子帧的第1时隙的开头起的第2个OFDM码元开始。即,对每个子帧通知的CFI值将会表示各子帧中的控制信道区域与数据区域的边界。
如果是图2(B)所示的PDCCH的通知方法时,当通过与PDSCH-2相同的分量载波(CC#2)发送的PCFICH错误的情况下,通过该PCFICH通知的CFI值所表示的PDSCH-2开始位置错误。其结果,产生无法准确地解码PDSCH-2的现象。尤其是在利用与原来的分量载波(用于PDSCH的发送的分量载波)不同的分量载波发送的PDCCH-2被准确无误地解码的情况下,对PDSCH-2重复解码失败以及重发请求,产生较大的吞吐量的劣化。这里,当通过PDCCH-2发送的情况下,PDCCH-2的配置根据CFI值而不同,因此PDCCH-2被准确地解码的概率非常小。从而,这样的现象在发送PDCCH与PDSCH的分量载波不同时发生。
因此,提出了以下的方法:当PDSCH-2与PDCCH-2通过不同的分量载波来发送的情况下(例如,图2(B)所示的情况),将有关PDCCH-2的CFI值,与通过分量载波(CC#2)发送的PCFICH并列地或者替代PCFICH,包含在通过分量载波(CC#1)发送的PDCCH-1中进行发送的方法。
这里,设想虽然PDSCH通过原来的分量载波来发送,但通知用于解码该PDSCH的控制信息的PDCCH通过不同的分量载波来发送的情况。此时,PDCCH通过不同于原来的分量载波的分量载波来发送。因此,在接收机中,需要判别从多个分量载波的各控制信道区域解码的PDCCH是对于通过哪个分量载波发送的PDSCH的控制信息。作为为此的一个对策,提出了通过载波指示符来明确表示PDCCH的原来的分量载波的计划。
参照图4以及图5,说明载波指示符的定义以及发送载波指示符所需的比特数目。图4表示了通过分量载波的偏移量(CC shift)来定义载波指示符的例子。
如图4(A)所示,当通过相同分量载波来发送PDSCH与对于该PDSCH的PDCCH的情况下,将分量载波的偏移量定义为CC shift=0,当通过从原来的分量载波(用于发送与该PDCCH对应的PDSCH的分量载波)向频率轴方向错位一个CC的分量载波发送PDCCH的情况下,将分量载波的偏移量定义为CC shift=+1。另外,若原来的分量载波在频域向第1方向(图4中右方向)错位则设为“+”,相反若在频域向第1方向的反方向即第2方向(图4中左方向)错位则设为“-”。若是两个分量载波之间的偏移量,则分量载波的偏移量能够由CC shift=0或者+1来表示,能够通过一个比特来表现。
如图4(B)所示,当PDCCH从原来的分量载波向第2方向错位一个CC的情况下,定义为CC shift=-1。若是三个分量载波之间的偏移,则分量载波的偏移量能够由CC shift=0、+1、-1来表示,能够通过两个比特来表现。
如图4(C)所示,当PDCCH从原来的分量载波起向第1方向最大错位了两个CC的情况下,将分量载波的偏移量定义为CC shift=+2。若是四个分量载波之间的偏移量,则分量载波的偏移量能够由CC shift=0、+1、-1、+2来表示,能够通过两个比特来表现。
如图4(D)所示,当PDCCH从原来的分量载波起向第2方向最大错位了两个CC的情况下,将分量载波的偏移量定义为CC shift=-2。若是五个分量载波之间的偏移,则分量载波的偏移量能够由CC shift=0、+1、-1、+2、-2来表示,能够通过三个比特来表现。
由于最大对应至五个分量载波,因此载波指示符需要确保能够设定CCshift=0、+1、-1、+2、-2这五种的比特宽度(三个比特)。
在图4(B)所示的例子中,通过配置在三个分量载波的中央的分量载波来发送PDCCH,但并不限定于本发明这样的情况。如图5(A)所示,若将发送PDCCH的分量载波设为左端的CC#0,则CC shift成为(0、+1、+2),如图5(B)所示,若将发送PDCCH的分量载波设为中央的CC+1,则CC shift成为(0、+1、-1),如图5(C)所示,若将发送PDCCH的分量载波设为右端的CC#2,则CC shift成为(0、-2、-1)。这样,当分量载波组为三个的情况下,CC shift是(0、+1、+2)、(0、+1、-1)、(0、-2、-1)这三种。其中如循环分量载波结构(CC#3意味着CC#0,CC#(-1)意味着CC#2),则如上所述那样仅通过(0、+1、-1)就能够应对。以下,以CC shift为(0、+1、-1)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图6是与分量载波组对应地分别所需的载波指示符(偏移量)的种类、以及表现所有的分量指示符所需的比特数目的对应表。例如,当分量载波组为3的情况下,只要能够表现CC shift=0、+1、-1即可,因此通过两个比特就能够应对。另一方面,当分量载波组为5的情况下,必须要表现CC shift=0、+1、-1、+2、-2这五种,因此,需要三个比特。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其特征在于,通过PDCCH通知的DCI中包含载波指示符,且该载波指示符与CFI值被联合编码。
图7(A)、(B)表示DCI的字段结构。图7(A)表示在LTE系统(第八版)定义的DCI结构。在LTE系统(第八版)定义的DCI结构包含每个终端的资源分配信息(资源块分配(Resource block assignment))、分配的资源块的MCS信息(调制编码方案(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或者传输块信息、用于高效且低延迟地纠正在终端侧产生的接收数据错误的利用混合ARQ时所需的信息——具体而言是将初次发送和重发分组合成时对应的存储器号码、即HARQ进程号(HARQ process number)、区分是新数据还是重发数据的识别符(新数据指示符(New data indicator))、表示要发送编码序列的哪个部分的信息(冗余版本(Redundancy version))、PUCCH的发送功率控制命令(对于PUCCH的TPC)。
在图7(B)所示的DCI结构中,对在LTE系统(第八版)中定义的DCI字段结构追加设置载波指示符字段(CI)。载波指示符字段(CI)被设定从对PDCCH分配的分量载波起至对与该PDCCH对应的PDSCH分配的原来的分量载波的偏移量(CC shift)。如图6所示,载波指示符字段(CI)若要应对四个分量载波为止的系统频带则两个比特即可,但若应对五个分量载波为止的系统频带则需要三个比特。例如,若载波指示符字段(CI)为两个比特,则能够通知(00)~(11)为止的四种偏移量(CC shift=0、+1、-1、+2),若是三个比特则能够通知至(000)~(111)为止的八种偏移量。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准备通过规定比特宽度的比特码来表示了载波指示符能够采用的值(例如,若是5CC,则为0、+1、-1、+2、-2)与CFI值能够采用的值(例如,1、2、3)的组合的表格(联合编码表格),对载波指示符字段(CI)设定与载波指示符和CFI值的组合对应的比特号码。
由此,与对DCI结构设置用于CFI值的专用字段的情况相比,抑制比特数增大,且能够通过与原来的分量载波不同的分量载波,将CFI值与PDCCH一并发送。
图8表示载波指示符与CFI值的联合编码表格。在图8中,设分量载波组的最大值为5,CFI值为1、2、3的其中一个,将分量载波与CFI值的所有组合进行联合编码。将载波指示符与CFI值的各组合设为(x、y),x表示载波指示符(CC shift),y表示CFI值(CFI value)。若将字段幅度设为四个比特,则能够正确地发送图8所示的所有的组合。图7(B)所示的DCI结构表示载波指示符字段的字段宽度为三个比特的例子。
此外,当偏移量成为CC shift=0的情况是通过原来的分量载波发送PDCCH的情况,因此也可以无需利用与原来的分量载波不同的分量载波通知CFI值。从而,在联合编码表格中,若是CC shift=0,则等价于不通知CFI值。
如图8的最下一栏所示,即使组合载波指示符与CFI值(1、2、3)后进行了联合编码,与仅是载波指示符的情况相比,追加一个比特(分量载波组2、3、5)或者两个比特(分量载波组4)即可。即,不伴随导致数据容量的增大引起的大幅的比特追加,能够将CFI值包含于PDCCH的DCI结构中。
此外,在图8所示的载波指示符与CFI值的联合编码中,载波指示符字段(CI)所需的比特数目根据分量载波组而变化。针对分量载波组2、3,以三个比特就能够应对,但针对分量载波4、5需要四个比特。针对分量载波组2、3也能够通过四个比特进行联合编码。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将载波指示符字段(CI)的比特数目固定化,除了一部分期望的分量载波之外只通知分配,当不能利用载波指示符字段通知CFI值的情况下,利用通过PCFICH通知的CFI值。也可以对发送PDCCH的分量载波与原来的分量载波成为相邻关系(偏移量为CC shift=+1、-1)的情况优先地能够通知CFI值,也可以对成为(偏移量为CC shift=+1、+2)情况优先地能够通知CFI值。
图9表示固定了载波指示符字段(CI)的比特数目的情况下的载波指示符与CFI值的联合编码表格。设分量载波组的最大值为5,CFI值为1、2、3的其中一个,对分量载波与CFI值进行联合编码。载波指示符字段(CI)的比特数目固定为三个比特。
在图9中,对于CFI值(y),1/2/3的标记表示CFI值是1、2、3的其中一个的情况。由于载波指示符字段(CI)的比特数目固定于三个比特,因此在分量载波组4、5中,产生不能通知CFI值的部分。CFI值(y)成为1/3、1/2/3的部分不能通知CFI值。
当分量载波组为2或3的情况下,载波指示符与CFI值的所有的组合能够通过三个比特来表现。在图9所示的联合编码表格中,当分量载波组为4的情况下,仅在从发送PDCCH的分量载波起至发送PDSCH的原来的分量载波相隔两个分量载波(CC shift=+2)的情况下CFI值成为1/2/3。即,仅在偏移量成为CC shift=+2的情况下,无法通知CFI值,但若是其他的偏移量则能够通知CFI值。换言之,发送PDSCH的原来的分量载波与发送其PDCCH的分量载波相邻的情况(CC shift=+1、-1)为止还是能够通知CFI值。
进而,当分量载波组为5的情况下,当偏移量成为CC shift=+1、-1、+2、-2的情况下,只能够通知CFI值1、2、3的其中一个(图8中是CFI=2)。当偏移量成为CC shift=+1、-1、+2的情况下,在接收机中,将与载波指示符联合编码后发送来的CFI值、以及从PCFICH获得的CFI值相互核对,若从PCFICH获得的CFI值为1或者3,则可以判断为从PCFICH获得的CFI值没有错误。
图10是表示了能够通知或者不能通知CFI值的分量载波的图。根据图9所示的联合编码表格,决定能够通知或者不能通知CFI值。当分量载波组为2、3、4的情况下,在发送PDSCH的原来的分量载波与发送其PDCCH的分量载波相邻的范围中,能够通知CFI值。若分量载波组成为5,则产生即使是相邻分量载波也无法发送CFI值的情况。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成为相邻的分量载波的情况下,如图10所示,除了两个分量载波直接接触的配置关系之外,还包含配置在频率轴方向上隔开的位置的两个分量载波的配置关系。若是唯一决定多个分量载波的排列顺序,则排列顺序相邻的两个分量载波即使配置在频率轴方向上隔开的位置也能够称为相邻的分量载波。此外,由用户定义的分量载波也可以相异。具体而言,如图11(A)所示,即使在系统的CC数目为5的情况下,如图11(B)、(C)所示,在通过上层信号通知了用户#1、#2分别接收不同的CC的情况下,在本例中,用户#1、#2均以CC数目为2而动作。
这样,通过固定载波指示符字段(CI)的比特数目,从而能够减轻接收机的处理负担。此外,分量载波组4为止,能够通知CFI值至相邻的分量载波。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这里,说明利用应对LTE-A系统的基站以及移动台的情况。
参照图12,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具有移动台(UE)10以及基站(NodeB)20的移动通信系统1。图12是用于说明具有本实施例的移动台10以及基站20的移动通信系统1的结构的图。另外,图12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1例如是包含LTE系统或者超3G的系统。此外,该移动通信系统1也可以被称为高级IMT(IMT-Advanced)。也可以被称为4G。
如图12所示,移动通信系统1包含基站20、与本基站20通信的多个移动台10(101、102、103、......10n,其中n为n>0的整数)。基站20与上层装置30连接,该上层装置30与核心网络40连接。移动台10在小区50中与基站20进行通信。另外,在上层装置30,例如包含接入网关装置、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移动性管理实体(MME)等,但并不限定于此。
各移动台(101、102、103、......10n)具有相同的结构、功能、状态,因此,以下,在没有特别提及的情况下作为移动台10来进行说明。此外,为了便于说明,设与基站20无线通信的是移动台10,但更一般来说,可以是既包含移动台又包含固定终端装置的用户装置(User Equipment)。
在移动通信系统1中,作为无线接入方式,对下行链路应用OFDMA,对上行链路应用SC-FDMA。OFDMA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的频带(副载波),并对各副载波映射数据后进行通信的多载波传输方式。SC-FDMA是将系统频带对每个终端分割为一个或者连续的资源块构成的频带,多个终端利用互不相同的频带,从而降低终端之间的干扰的单载波传输方式。
在此,说明LTE系统中的通信信道。对于下行物理信道,利用在各移动台10共享的PDSCH、以及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PCFICH、PHICH)。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还可以被成为下行L1/L2控制信道。通过PDSCH,传输用户数据(包含上层的控制信号)、即通常的数据信号。发送数据包含在该用户数据中。另外,在基站20中对移动台10分配的分量载波也可以通过RRC信令通知给移动台10。
对于上行链路,利用在各移动台10中共享使用的PUSCH、以及作为上行链路的控制信道的PUCCH。通过该PUSCH,传输用户数据。此外,通过PUCCH,传输UL ACK/NACK、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信息(CQI:信道质量指示符(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等。
图13是本实施例的基站20的概略的结构图。
基站20包含发送接收天线201、放大器单元202、发送接收单元2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呼叫处理单元205、传输路径接口206。
从基站20通过下行链路对移动台10发送的用户数据从位于基站20的上层的上层装置30经由传输路径接口20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中,进行时序号码赋予等的PDCP层的处理、用户数据的分割/结合、RLC(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重发控制的发送处理等的RLC层的发送处理、MAC(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Control))重发控制例如HARQ的发送处理、调度、传输格式选择、信道编码、高速傅立叶反变换(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处理、预编码处理,从而转发给发送接收单元203。此外,对于下行控制信道信号,也进行信道编码和高速傅立叶反变换等的发送处理,从而转发给发送接收单元203。
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进一步对移动台10通过广播信道通知用于在小区50中的通信的控制信息。用于在小区50中的通信的广播信息中,例如包含上行链路或者下行链路中的系统带宽、用于生成PRACH中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信号的根序列(root sequence)的识别信息(Root Sequence Index)等。
在发送接收单元203中,实施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的频率变换处理,此后,在放大器单元202中放大后通过发送接收天线201发送。
另一方面,基站20通过发送接收天线201接收移动台10发送的发送波。在发送接收天线201中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在放大器单元202放大,并在发送接收单元203中进行频率变换后变换为基带信号,并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
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对输入的基带信号中包含的用户数据,进行FFT处理、IDFT处理、纠错解码、MAC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RLC层、PDCP层的接收处理,并经由传输路径接口206转发到上层装置30。
呼叫处理单元205进行通信信道的设定和释放等的呼叫处理、基站20的状态管理、无线资源的管理。
图14是本实施例的基站20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的功能方框图,图15表示基站20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中的发送处理单元的功能方框。
接收信号中包含的参考信号(参照信号)输入到同步检测/信道估计单元211以及CQI测定单元212。同步检测/信道估计单元211基于从移动台10接收到的参考信号的接收状态,估计上行链路的信道状态。CQI测定单元212根据从移动台10接收的质量测定用参考信号测定CQI。
此外,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中,对该接收信号附加的循环前缀被CP除去单元213除去后,在高速傅立叶变换单元214中进行傅立叶变换而变换为频域的信息。变换为频域的信息的接收信号在副载波解映射单元215中在频域解映射。副载波解映射单元215与移动台10中的映射对应地进行解映射。频域均衡单元216基于从同步检测/信道估计单元211提供的信道估计值,将接收信号均衡化。离散傅立叶反变换单元217对接收信号进行离散傅立叶反变换,从而将频域的信号返回时域的信号。然后,在数据解调单元218以及数据解码单元219中,基于传输格式(编码率、调制方式)进行解调、解码而再现发送数据。
此外,对调度器220输入在同步检测/信道估计单元211中估计的信道估计值、以及在CQI测定单元212中测定的各资源块的CQI。调度器220一边参照从上层装置30输入的重发指示、信道估计值以及CQI,一边进行上行/下行链路控制信号以及上下共享信道信号的调度。移动通信中的传送路径由于频率选择性衰落,每个频率变动不同。因此,在对移动台发送用户数据时,使用对各移动台分配在每个子帧通信质量良好的资源块的自适应频率调度。在自适应频率调度中,对各资源块选择分配传送路径质量良好的移动台。因此,调度器220利用从各移动台反馈的每个资源块的CQI分配资源块。此外,在分配的资源块决定满足规定的块错误率的MCS(编码率、调制方式)。
这里,在通信开始时或者通信过程中动态地分配用于与移动台之间的通信的一个或者多个分量载波(CC#1~CC#M)。在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中,最大可同时分配五个分量载波。对移动台分配的分量载波的数目可根据移动台的能力、当前的通信质量、当前的数据量等的条件来决定,例如能够通过RRC信令对移动台通知分量载波的分配信息。
调度器220管理对每个用户(移动台10)分配的分量载波。若对一个用户分配了多个分量载波,则对所分配的每个分量载波,确保用于对该用户发送数据的PDSCH。此外,从对该用户分配的分量载波中,选定用于发送与对分量载波确保的PDSCH对应的PDCCH的分量载波。其结果,根据发送PDSCH的分量载波与发送对于该PDSCH的PDCCH的分量载波之间的相对配置关系,决定载波指示符的数值。载波指示符也可以从上层对调度器220指示。
例如,为了与用户之间的通信而分配两个分量载波(图10(A)),从而通过与发送PDSCH的分量载波相邻的分量载波发送PDCCH的情况下,由载波指示符表示的偏移量成为+1。
将用于确定与PDCCH对应的PDSCH的分配分量载波的载波指示符、以及用于表示与该PDSCH相同子帧中的控制信道区域的分配码元数目的CFI值,提供给控制信道生成单元241#1~241#N。
在下行链路控制信号的调度中,决定对控制信道区域分配从各子帧的开头OFDM码元起几个码元。调度器220根据小区半径、容纳用户数目等,决定最佳的OFDM码元数目(CFI值)。将该CFI值通知给控制信道生成单元241#1~241#N。
此外,对作为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PDCCH,以CCE为单位分配资源。调度器220控制对于各用户#1~#N的CCE分配数目,并控制编码率。对处于小区边缘的用户那样需要高编码率的用户,将分配CCE数目设为较多。此外,对小区中央那样需要低编码率的用户,将分配CCE数目设为较少。
在本实施例中,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的发送处理系统能够适应M个分量载波CC#1~CC#M,包含与各分量载波CC#1~CC#M对应的M个下行链路信号生成单元221-1~221-M。此外,最多能够容纳N个用户(用户#1~#N)。在图14中,作为与本发明相关联的下行信道,表示了PDSCH、PDCCH、PCFICH,但实际上还包含其他的信道。
如图15所示,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的发送处理系统包含临时存储PDSCH的发送数据的发送缓冲器231#1~231#N、通过规定的编码方法对从发送缓冲器231#1~231#N输出的发送数据进行编码的编码单元232#1~232#N、通过规定的调制方法将编码后的发送数据进行调制的调制单元233#1~233#N。PDSCH的发送数据由上层提供。对于发送数据的编码方法、调制方法的信息(MCS)从调度器220通知。对每个分量载波CC#1~CC#N生成通过PDSCH发送的信号。
此外,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的发送处理系统包含用于生成下行链路控制信号的控制信道生成单元241#1~241#N、将所生成的下行链路控制信号编码的编码单元242#1~242#N、将编码后的下行链路控制信号进行调制的调制单元243#1~243#N。控制信道生成单元241#1~241#N根据对每个用户决定的从调度器220指示的资源分配信息、MCS信息、HARQ用的信息、PUCCH的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等,生成下行链路控制信号。例如,在控制信道生成单元241#1中,对用户#1生成通过PDCCH发送的下行链路控制信号(字段结构如图7(B)图示)。因此,参照图8或图9所示的联合编码表格,将从调度器220通知的载波指示符(对与PDCCH对应的PDSCH分配的分量载波)、以及CFI值(通过该PDCCH的调度来决定)进行联合编码。例如,说明在应用图9所示的联合编码表格的情况下,用于构成分量载波的组的载波数目为3的情况(图10(B))的一例。此时,若偏移量为+1且CFI值为3,则被编码为“011”。此外,在构成分量载波的组的载波数目为4的情况下(图10(C)),若偏移量为+1且CFI值为3,则同样被编码为“011”。这样,参照图8或者图9所示的联合编码表格,将对PDSCH分配的分量载波的载波指示符、以及对于该PDSCH的PDCCH的分配时间资源即CFI值进行联合编码。控制信道生成单元241#1对图7(B)所示的载波指示符字段,设定上述联合编码后的编码数据。对每个分量载波CC#1~CC#M生成通过PDCCH通知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并分别设定将载波指示符与CFI值联合编码后的编码数据。
通过PDSCH发送的发送数据对每个分量载波以用户为单位并列生成后被复用单元234复用。此外,通过PDCCH发送的下行链路控制对每个分量载波以用户为单位并列生成后被复用单元244复用。然后,下行信道复用单元223复用从各分量载波CC#1~CC#M的复用单元234、244输出的各信道信号(可以包含时间、频域以及码复用)。
复用单元223中复用后的下行信道信号被高速傅立叶反变换单元224进行高速傅立叶反变换从而从频域的信号变换为时域的信号后,在循环前缀插入单元225附加循环前缀。另外,循环前缀起到用于吸收多路径传送延迟之差的保护间隔的作用。附加了循环前缀的发送数据被发送接收单元203发送。
图16是本实施例的移动台10的概略的结构图。
移动台10包括发送接收天线101、放大器单元102、发送接收单元1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应用单元105。在接收信号时,通过发送接收单元101接收的无线频率信号被放大器单元102放大,并在发送接收单元103进行频率变换后变换为基带信号。该基带信号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进行FFT处理、纠错解码、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等。在该下行链路的数据内,下行链路的用户数据转发到应用单元105。应用单元105进行与比物理层、MAC层上位的层有关的处理等。此外,在下行链路的数据内,广播信息也被转发到应用单元105。另一方面,在发送时,上行链路的用户数据从应用单元105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进行重发控制(HARQ(混合ARQ))的发送处理、信道编码、DFT处理、IFFT处理等后,转发到发送接收单元103。在发送接收单元103中,实施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的频率变换处理,此后,在放大器单元102放大后从发送接收天线101发送。
图17是本实施方式的移动台10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的功能方框图,示出接收处理系统。从发送接收单元103输出的接收信号输入到CP除去单元111。在CP除去单元111中,从接收信号除去作为保护间隔的循环前缀。除去循环前缀后的接收信号(OFDM信号)在高速傅立叶变换单元(FFT)112中进行高速傅立叶变换,从而从时间分量的波形变换为频率分量的正交多载波信号。在下行控制数据接收单元113中对下行控制信道的信号进行解调。在下行发送数据接收单元114中,基于PDCCH的下行链路控制信号,对下行共享信道的信号进行解调。
设移动台10能够进行利用了由多个分量载波构成的系统频带的通信。下行控制数据接收单元113对所接收到的所有的分量载波,以副载波为单位,对PCFICH进行解码,并将PDCCH盲解码(blind decoding)。PDCCH中,利用用户识别符(UE-ID),掩盖对DCI附加的CRC码。在下行控制数据接收单元113,利用用户识别符(UE-ID),解除CRC编码单元的掩盖,通过CRC码检查DCI是否准确无误地发送来。其结果,若能够确认DCI无错误,则已准确无误地接收了PDCCH。当已准确无误地接收了PDCCH的情况下,从通过与PDCCH相同的载波分量发送的载波指示符字段获得的CFI值也已准确无误地接收。
从已准确无误地接收的PDCCH解调的DCI结构中包含有载波指示符字段。从DCI的载波指示符字段,获取载波指示符。参照图8或者图9所示的联合编码表格,解码载波指示符以及CFI值。从基站20事先对移动台10通知了联合编码表格。联合编码表格能够通过RRC信令通知,但也可以使用其他的通知方法。通过使用与基站20用于载波指示符以及CFI值的联合编码的联合编码表格相同的表格,能够解码载波指示符以及CFI值。下行控制数据接收单元113相互核对解码了PCFICH的CFI值与从载波指示符字段解码的CFI值。若两者一致,则利用该CFI值解码PDSCH。另一方面,当不一致时,优选利用从载波指示符字段解码的CFI值解码PDSCH。这是因为,载波指示符字段通过CRC码确认了DCI准确无误。此外,在图9所示的联合编码表格中,当分量载波组为5的情况下,包含CFI值为1或者3的情况,但此时若有与解码了PCFICH的CFI值一致的数值,则也可以以该数值为CFI值解码PDSCH。当CFI值为2时,由于PCFICH确实发生了错误,因此可以选择从载波指示符解码后的CFI值=1或者3的任一个。
下行发送数据接收单元114基于在下行控制数据接收单元113中获得的载波指示符,确定原来的载波分量,并基于CFI值从所确定的载波分量检测PDSCH的开始位置,并从PDSCH的开始位置开始获取用户数据。
判定构成下行共享信道(PDSCH)的各分组中是否存在错误,并将判定结果作为UL ACK/NCAK来输出。UL ACK/NCAK利用PUCCH或者PUSCH通知给基站20。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实施各种变形。例如,图9例示了固定三个比特的联合编码表格,但也可以利用如图18、图19所示那样固定四个比特的联合编码表格。
在图18所示的联合编码表格中,除了偏移量为CC shift=0以外,能够通知CFI值。若使用图18所示的联合编码表格,则即使在分量载波组为5的情况下,也能够对所有的偏移量通知CFI值。
在图19所示的联合编码表格中,包括偏移量为CC shift=0的情况在内,也能够通知CFI值。即,即使CC shift=0,也能够经由CFI结构通知所有CFI值1、2、3。当从多个基站同时发送数据的情况下,有时从偏移量为CC shift=0处也无法发送CFI。考虑到这种情况,设为针对CC shift=0的情况也能够发送CFI的表格结构。若使用图19所示的联合编码表格,则即使是偏移量为CC shift=0的情况下,也能够对DCI结构包含将载波指示符与CFI值联合编码后的数据,并能够通知准确无误的CFI值。
图20表示固定三个比特的联合编码表格的变形例。对于分量载波组为2,即使是CC shift=0,也能够通知所有的CFI值1、2、3,对于分量载波组为3,即使是CC shift=0,也能够通知CFI值2、3。若使用图20所示的联合编码表格,则载波指示符的固定化比特数目抑制为三个比特,且即使在偏移量为CCshift=0的情况下,也能够通知CFI值。
图21表示固定两个比特的联合编码表格的结构例。当固定两个比特的情况下,分量载波组=3的一部分、以及分量载波组=4、5时,不能通知CFI值,但能够抑制比特数目。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用于LTE/LTE系统中的PCFICH的错误检测。
本申请基于2009年11月2日申请的特愿2009-252405。将其内容全部包含于此。

Claims (9)

1.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编码单元,将分配给下行共享信道信号的基本频率块的载波指示符与分配给对于该下行共享信道信号的下行控制信道信号的时间资源数据进行组合而编码;
控制信道信号生成单元,生成包含了所述编码后的载波指示符的下行控制信道信号,作为对于所述下行共享信道信号的下行控制信道信号;以及
发送单元,通过对所生成的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信号分配的基本频率块,发送该下行控制信道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波指示符表示分配给所述下行共享信道信号的基本频率块与分配给对于该下行共享信道信号的下行控制信道信号的基本频率块的相对位置关系。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编码单元具有编码表格,在所述编码表格中,通过从对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信号分配的基本频率块起至对所述下行共享信道信号分配的基本频率块的偏移量定义了所述载波指示符,通过码元数目定义了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信号的时间资源数据,将所述偏移量与所述码元数目的组合设为(x、y),对组合了基本频率块的每个基本频率块的组决定(x、y),对基本频率块的组之间共同的(x、y)附加了相同的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编码表格中,构成各个所述基本频率块的组的基本频率块数目为2、3、4、5,对所有的(x、y)的码固定为三个比特。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编码表格中,构成各所述基本频率块的组的基本频率块数目为2、3、4为止,对设定了表示到相邻的基本频率块的偏移量的x的(x、y),设定仅决定了一个所述码元数目的y。
6.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接收多个基本频率块;
下行控制数据接收单元,从接收基本频率块中,对下行控制信道信号进行解码而获取载波指示符,并解码与所述载波指示符一同被联合编码的时间资源数据;以及
下行发送数据接收单元,从通过所述载波指示符指示的接收基本频率块,利用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信号以及所述时间资源数据,解码与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信号对应的下行共享信道信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行控制数据接收单元利用与在发送机中用于所述载波指示符与所述时间资源数据的联合编码的编码表格相同的编码表格,解码与所述载波指示符一同被联合编码的时间资源数据。
8.一种无线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分配给下行共享信道信号的基本频率块的载波指示符与分配给对于该下行共享信道信号的下行控制信道信号的时间资源数据进行组合而编码的步骤;
生成包含了所述编码后的载波指示符的下行控制信道信号,作为对于所述下行共享信道信号的下行控制信道信号的步骤;以及
通过对所生成的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信号分配的基本频率块,发送该下行控制信道信号的步骤。
9.一种无线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多个基本频率块的步骤;
从接收基本频率块中,对下行控制信道信号进行解码而获取载波指示符,并解码与所述载波指示符一同被联合编码的时间资源数据的步骤;以及
从通过所述载波指示符指示的接收基本频率块,利用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信号以及所述时间资源数据,解码与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信号对应的下行共享信道信号的步骤。
CN201080049360.0A 2009-11-02 2010-10-21 无线通信控制方法、基站装置以及移动终端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988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52405A JP5396238B2 (ja) 2009-11-02 2009-11-02 無線通信制御方法、基地局装置及び移動端末装置
JP2009-252405 2009-11-02
PCT/JP2010/068591 WO2011052476A1 (ja) 2009-11-02 2010-10-21 無線通信制御方法、基地局装置及び移動端末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98822A true CN102598822A (zh) 2012-07-18
CN102598822B CN102598822B (zh) 2015-04-29

Family

ID=43921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4936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98822B (zh) 2009-11-02 2010-10-21 无线通信控制方法、基站装置以及移动终端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755332B2 (zh)
JP (1) JP5396238B2 (zh)
CN (1) CN102598822B (zh)
WO (1) WO2011052476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22870A (zh) * 2013-04-03 2015-12-02 美国博通公司 载波分配
CN106034017A (zh) * 2015-03-17 2016-10-1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载波聚合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2702774A (zh) * 2020-12-11 2021-04-23 杭州红岭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接入信道的基站侧的处理方法
CN112913167A (zh) * 2018-11-02 2021-06-0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对控制信息字段的联合编码和解码的多传输块调度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0620A (zh) * 2009-12-25 2010-08-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方法及装置
KR20110122033A (ko) * 2010-05-03 2011-11-09 주식회사 팬택 다중 요소반송파 시스템에서 제어정보의 전송장치 및 방법
US11031095B2 (en) 2010-08-06 2021-06-08 Ariosa Diagnostics, Inc. Assay systems for determination of fetal copy number variation
US10167508B2 (en) 2010-08-06 2019-01-01 Ariosa Diagnostics, Inc. Detection of genetic abnormalities
US20120034603A1 (en) 2010-08-06 2012-02-09 Tandem Diagnostics, Inc. Ligation-based detection of genetic variants
US11270781B2 (en) 2011-01-25 2022-03-08 Ariosa Diagnostics, Inc. Statistical analysis for non-invasive sex chromosome aneuploidy determination
US9994897B2 (en) 2013-03-08 2018-06-12 Ariosa Diagnostics, Inc. Non-invasive fetal sex determination
US10131947B2 (en) 2011-01-25 2018-11-20 Ariosa Diagnostics, Inc. Noninvasive detection of fetal aneuploidy in egg donor pregnancies
KR20120103400A (ko) * 2011-03-11 2012-09-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시스템에서 하이브리드 자동재전송요구 지원 방법 및 장치
US8712697B2 (en) 2011-09-07 2014-04-29 Ariosa Diagnostics, Inc. Determination of copy number variations using binomial probability calculations
US20130083746A1 (en) * 2011-09-30 2013-04-04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for an enhanced physical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ndicator channel
KR101642204B1 (ko) * 2011-11-04 2016-07-22 인텔 코포레이션 하향링크 리소스 스케쥴링
US10289800B2 (en) 2012-05-21 2019-05-14 Ariosa Diagnostics, Inc. Processes for calculating phased fetal genomic sequences
US9876620B2 (en) * 2013-01-10 2018-01-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s/receptions in wireless networks
US10560245B2 (en) 2014-10-21 2020-02-11 Lg Electronics Inc. Data transmission/reception meth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hat supports low latency, and apparatus therefor
WO2017079982A1 (zh) 2015-11-13 2017-05-1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资源分配的方法和装置
JP6856786B2 (ja) * 2020-01-06 2021-04-14 オッポ広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無線リソース割当の方法及び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4906A (zh) * 2000-12-15 2004-03-24 ˹���ķ��Ź�˾ 具有自适应副载波群集配置和选择性加载的ofdma
CN101385262A (zh) * 2006-02-18 2009-03-1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分配资源和执行通信的设备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4906A (zh) * 2000-12-15 2004-03-24 ˹���ķ��Ź�˾ 具有自适应副载波群集配置和选择性加载的ofdma
CN101385262A (zh) * 2006-02-18 2009-03-1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分配资源和执行通信的设备和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TT DOCOMO: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58bis R1-094237", 《3GPP》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22870A (zh) * 2013-04-03 2015-12-02 美国博通公司 载波分配
CN106034017A (zh) * 2015-03-17 2016-10-1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载波聚合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6034017B (zh) * 2015-03-17 2019-02-0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载波聚合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2913167A (zh) * 2018-11-02 2021-06-0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对控制信息字段的联合编码和解码的多传输块调度
US11765739B2 (en) 2018-11-02 2023-09-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transport block scheduling
CN112913167B (zh) * 2018-11-02 2024-03-1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对控制信息字段的联合编码和解码的多传输块调度
CN112702774A (zh) * 2020-12-11 2021-04-23 杭州红岭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接入信道的基站侧的处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98822B (zh) 2015-04-29
US8755332B2 (en) 2014-06-17
WO2011052476A1 (ja) 2011-05-05
JP5396238B2 (ja) 2014-01-22
JP2011097537A (ja) 2011-05-12
US20120230258A1 (en) 2012-09-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98822B (zh) 无线通信控制方法、基站装置以及移动终端装置
US10841904B2 (en) Short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design for 5th generation (5G) new radio (NR)
EP3541001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roviding widebandwidth services via carrier aggregation
US973019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474865B (zh) 无线通信控制方法、无线基站装置以及移动终端装置
CN102934503B (zh)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TWI519094B (zh)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and a communication method
US9001768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474856B (zh) 移动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US20110194499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pparatus,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9591628B2 (en)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JP2017505569A (ja) 端末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TW201408103A (zh) 載體集合系統中用於正回應/負回應(ack/nack)及通道狀態資訊的同時傳輸之功率控制
KR20140012675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제어 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20130107855A1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380639A (zh) 非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通知方法、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
CN102845115A (zh)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移动通信方法及集成电路
WO2016021713A1 (j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03918302A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3918337A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AU2017302774B2 (en) Base station apparatus, terminal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JP6548334B2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JP6540969B2 (ja) 端末装置および集積回路
WO2016182039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WO2016182040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29

Termination date: 2017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