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97535B - 利用气压及液压的促动器 - Google Patents

利用气压及液压的促动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97535B
CN102597535B CN201080045517.2A CN201080045517A CN102597535B CN 102597535 B CN102597535 B CN 102597535B CN 201080045517 A CN201080045517 A CN 201080045517A CN 102597535 B CN102597535 B CN 1025975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fluid
pressure
air
actuation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4551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97535A (zh
Inventor
金基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0002875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0983028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25975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975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975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975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15/00Fluid-actuated devices for displacing a member from one position to another; Gearing associated therewith
    • F15B15/08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tor unit
    • F15B15/14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tor unit of the straight-cylinder type
    • F15B15/1423Component par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F15B15/1457Piston ro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tuat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气压及液压的促动器,更具体地说,本发明可以为利用气压动作的杆(Rod)施加流体压力而得到更大推力,利用能够在流体内部自由移动的圆板盘维持流体自由表面的稳定以防止空气混入工作流体内,让已混入工作流体的空气自然消灭,最大程度地减少流到外部的工作流体量而得以最大程度地增加施加到杆及柱塞(Plunger)的压力。

Description

利用气压及液压的促动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气压及液压的促动器,更具体地说,本发明可以为利用气压动作的杆施加流体压力而得到更大推力,利用能够在流体内部自由移动的圆板盘维持流体自由表面的稳定以防止空气混入工作流体内,让已混入工作流体的空气自然消灭,最大程度地减少流到外部的工作流体量而得以最大程度地增加施加到杆及柱塞的压力。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利用气压的促动器和利用液压的促动器大部分适用于加压用途,其中尤以夹持机构、压缩机构及旋塞(cocking)机构等为主,这些夹持机构或压缩机构在开始动作时需要的致动力较少,但是在致动的终点附近却往往需要较大的致动力。
由于前述需求,在决定促动器的大小时,为了获得压缩终点附近所需致动力而不得不使用直径与重量较大的工作缸。然而使用直径与重量较大的前述缸时,由于动作相对较慢而降低工作效率,而且需要较多气压或液压油而导致能量损失,还增加了制作与维护成本。
为了解决前述问题,人们提出了增压缸,在通过缸供应液压或气压的管路上连接助推装置以便在杆的挤压终点位置附近施加更高的压力,从而可以在杆的终点位置附近得到更大的致动力,然而这种增压缸由于在杆的挤压终点位置施加较高压力而使得活塞杆被助推装置之类的辅助装置高速致动,此时容易在接触物体的过程中发生较大冲击而使得物体破损。
作为现有的利用气压或液压的促动器,韩国注册专利公报第10-0704958号公开了液压式增压器,如图1所示,其主要技术构成要素包括:第一致动室10a、10b,前方形成有后退用气压通路15而在后方则形成有前进用气压通路17,内部安装有工作杆11突出于外的致动活塞13;液压致动室20,内部配置了形成于上述致动活塞13后方的导引杆21;致动室30a、30b,内部安装活塞33,前方则连接在上述液压致动室20的后方而形成液压,在活塞33的后方则形成有前进用气压通路35;第二致动室40a、40b,具备有贯穿上述活塞33后在液压致动室20前进/后退的增压杆41,外周则安装有配置了弹簧42的增压活塞43,前方形成有空气通路44而后方则形成有前进用气压通路46;主阀60,连接到上述第二致动室40a、40b的前进用气压通路46,利用导阀(pilotvalve)70或止回阀控制安装在内部的轴柱(Spoolpin)62,在工作杆11的前进初期上述导阀70或止回阀关闭而凭借被关在内部的气压使轴柱62屏蔽前进用气压通路46,在前进中的高负荷时把关在内部的气压排放而使得上述轴柱62打开前进用气压通路46并驱使前进用气压流入第二致动室40a、40b,从而实现增压。
上述结构可以同时利用气压与液压并且在高负荷时选择性地供应气压,然而,为了防止在工作杆与导引杆之间及增压杆与增压活塞之间空气与流体流出而仅仅使用弹性材质的密封件,因此长时间使用时会因为工作杆及增压杆的前进、后退移动所引起的摩擦而使密封件磨损,从而在工作杆与导引杆之间及增压杆与增压活塞之间发生间隙并使得空气及流体流出而降低效率性,而且施加高压时上述密封件会脱离安装位置而无法正确地对工作杆及增压杆施加压力。
而且,上述液压式增压器利用柱塞贯穿的圆筒型活塞凭借空气与液相流体的接触来防止空气混入液相流体储存室的流体里及液相流体在加压口(port)流出,却会频繁地发生因为动作错误而导致液体里的空气分离或者因为密封失败而导致空气流到液相流体侧并使得液相流体里混入空气,最后由于推力不足而难以进行作业,为了克服该问题而需要另外采取措施或更换液相流体。
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气压及液压的促动器,利用能够在流体内部自由移动的圆板盘维持流体自由表面的稳定以防止空气混入工作流体内,让已混入工作流体的空气自然消灭,最大程度地减少流到外部的工作流体量而得以最大程度地增加施加到杆及柱塞的压力。
而且,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气压及液压的促动器,把杆加压用流体储存装置与缸另外配置以减少整体促动器的长度,从而减少了安装促动器时的位置限制,还可旋转地配置流体储存装置而得以朝上或朝下自由地改变促动器致动方向。
而且,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气压及液压的促动器,在流路孔的外侧安装流路衬套以防止弹性体密封件因为第二压力室的压力而提早磨损或破损的现象,从而可以封闭柱塞与流路孔之间。
而且,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气压及液压的促动器,利用气液变换器通过液压致动促动器,把作为气压缺点的压缩性改成作为液压优点的非压缩性,与此同时,自由地精密调整促动器的致动速度而得以提高杆驱动的准确性。
而且,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气压及液压的促动器,把杆加压用流体储存装置与缸另外配置以减少整体促动器的长度,从而减少安装促动器时的位置限制。
发明内容
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能够达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利用气压及液压的促动器包括:缸,通过形成于压力腔内侧的流路孔被划分成第一致动部与第二致动部;杆,一侧端部被安装在上述压力腔的内侧而另一侧端部突出于缸的外部地配置在上述第一致动部;及柱塞,配置在上述第二致动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压力腔的一侧端部形成有安装槽,在上述安装槽插入并结合有以包裹压力机活塞外周面的方式结合的高压密封件及导引衬套。
此时,上述导引衬套的一侧端部接触上述高压密封件的下部面,另一侧端部形成有突出部并且上述突出部突出于安装槽的外侧。
在此,在上述高压密封件与导引衬套之间插入并安装支撑环。
而且,在上述导引衬套的一侧端部形成有高压密封件插入槽,上述高压密封件被插入并安装在高压密封件插入槽。
而且,在上述导引衬套的外侧面形成有屏蔽槽,在上述屏蔽槽上插入并安装屏蔽环。
而且,本发明利用气压及液压的促动器包括:缸,通过形成于压力腔内侧的流路孔被划分成第一致动部与第二致动部;杆,一侧端部被安装在上述压力腔的内侧而另一侧端部突出于缸的外部地配置在上述第一致动部;及柱塞,配置在上述第二致动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流路孔的外周面夹入结合有流路衬套。
此时,在上述流路衬套的一侧内周面形成有第一插入槽,在上述第一插入槽插入并结合第一弹性密封件,在上述第一插入槽的外侧连接并安装有防止第一弹性密封件脱离的第一密封件、把上述流路衬套及第一密封件固定在流路孔的外侧的第一固定环。
而且,本发明利用气压及液压的促动器包括:缸,通过形成于压力腔内侧的流路孔被划分成第一致动部与第二致动部;杆,一侧端部被安装在上述压力腔的内侧而另一侧端部突出于缸的外部地配置在上述第一致动部;及柱塞,配置在上述第二致动部,其特征在于,上述柱塞的外周面结合有柱塞衬套。
此时,在上述柱塞衬套的内周面及外周面形成有插入并结合第二弹性密封件的第二插入槽,在上述第二插入槽的外侧连接并安装有防止第二弹性密封件脱离的第二密封件、把上述柱塞衬套与第二密封件固定在柱塞外侧的第二固定环。
而且,上述柱塞衬套由第一到第四柱塞衬套构成,在上述第三及第四柱塞衬套之间的柱塞外侧形成有润滑通路。
而且,在上述润滑通路上互相相对地形成有2个连通缸外部的润滑孔,上述润滑孔的端部则结合有塞子。
另外,本发明利用气压及液压的促动器的另一个实施例包括:缸,通过形成于压力腔内侧的流路孔被划分成第一致动部与第二致动部;杆,一侧端部被安装在上述压力腔的内侧而另一侧端部则突出于缸的外部地配置在上述第一致动部;及柱塞,配置在上述第二致动部;在上述第二致动部的内部形成有储存液体状态的工作流体并使其接触空气的流体储存室,上述流体储存室的内部则具备有在上述柱塞的长度方向移动的圆板盘。
此时,在上述第二致动部的一侧墙面形成有连接外部的外部连接口(Port)。
而且,在上述第一致动部与第二致动部之间结合有连接块,在上述连接块形成有多个液相流体通路。
而且,在上述流体储存室所储存的流体的自由表面安装了夹入结合在柱塞的环状浮动盘。
而且,在上述流体储存室的内侧面安装有限制柱塞致动的止挡件。
而且,上述圆板盘的材质的比重为2.0~3.5。
另外,本发明利用气压及液压的促动器的再一个实施例包括:缸,通过形成于压力腔内侧的流路孔被划分成第一致动部与第二致动部;杆,一侧端部被安装在上述压力腔的内侧而另一侧端部则突出于缸的外部地配置在上述第一致动部;及柱塞,配置在上述第二致动部;上述第二致动部通过流体通路连接并安装有气液变换器,凭借该气液变换器得以通过流路孔为第一致动部供应液相流体,其特征在于,上述气液变换器的内侧形成有流体储存室,上述流体储存室具备有沿着气液变换器的长度方向在流体内部自由移动的圆板盘。
此时,上述气液变换器在上下方向可旋转地连接安装。
而且,在被储存于上述流体储存室的流体的自由表面安装浮动盘。
而且,在上述压力腔的一侧端部形成有安装槽,在上述安装槽插入并结合有以包裹压力机活塞外周面的方式结合的高压密封件及导引衬套。
而且,在上述流路孔的外周面夹入结合有流路衬套。
另外,本发明利用气压及液压的促动器的再一个实施例,包括:工作缸,其两侧端部形成有连通外部的第一及第二缸口;杆,一侧端部形成有活塞并且安装在上述工作缸的内侧而另一侧端部突出于工作缸的外部并且进行前、后往复移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及第二缸口连接并安装着第一及第二气液变换器,上述第一及第二气液变换器的内侧各自形成有第一及第二流体储存室,在上述第一及第二流体储存室各自具备有沿着第一及第二气液变换器的长度方向在流体内部自由移动的第一及第二圆板盘。
此时,在储存于上述第一及第二流体储存室的流体的自由表面安装第一及第二浮动盘。
而且,在上述第一及第二流体储存室的下部形成有多个液相流体通路,使得储存在第一及第二流体储存室的流体能够被移送到工作缸的内侧。
有益效果
本发明利用气压及液压的促动器通过简单的结构封闭了缸内部工作空气及流体的流出空间,因此有效地提高了施加到杆及柱塞的作用力。
而且,本发明在安装于缸内部的密封件的外侧安装衬套而得以防止密封件因为杆及柱塞的往复运动而脱离的现象,不仅能对杆及柱塞施加更高压力,还能使杆及柱塞不晃动地进行往复运动,提高促动器的致动精密度并防止错误动作。
而且,本发明在流路孔的外侧安装流路衬套而可以防止流路孔的形状因为受到柱塞往复运动的影响而变形,还能在柱塞的加压作用时防止第二压力室里的流体通过流路孔流到流体储存室。
而且,本发明利用能够在流体内部自由移动的圆板盘维持流体自由表面的稳定以防止空气混入工作流体内,让已混入工作流体的空气自然消灭,最大程度地减少流到外部的工作流体量而得以最大程度地增加施加到杆及柱塞的压力。
而且,本发明利用能够在流体内部自由移动的圆板盘维持流体自由表面的稳定以防止空气混入工作流体内,让已混入工作流体的空气自然消灭,从而提高杆的驱动准确性。
而且,本发明把杆加压用流体储存装置与缸另外配置以减少整体促动器的长度,从而减少了安装促动器时的位置限制,还可旋转地配置流体储存装置而得以朝上或朝下自由地改变促动器致动方向。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液压式增压器的结构纵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利用气压及液压的促动器的一实施例纵剖视图。
图3是图2所示本发明中第一致动部与第二致动部之间的连接部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4是图2所示本发明中高压密封件与导引衬套之间的结合关系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5的(a)、(b)是图4所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6是图4所示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7是图2所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纵剖视图。
图8及图9是图2所示本发明的致动关系纵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利用气压及液压的促动器的另一个实施例纵剖视图。
图11是图10所示本发明中第一致动部与第二致动部之间的连接部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2是图10所示本发明的A-A′线剖视图。
图13是图10所示本发明的B-B′线剖视图。
图14是图10所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纵剖视图。
图15是图14所示本发明在换向后的纵剖视图。
图16是本发明利用气压及液压的促动器的再一个实施例中气液变换器(airhydroconverter)剖视图。
图17是本发明利用气压及液压的促动器的再一个实施例剖视图。
图18是图17所示本发明的A-A′线剖视图。
图19及图20是图17所示本发明利用气压及液压的促动器的致动关系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2到图9详细说明本发明利用气压及液压的促动器的一较佳实施例。
本发明利用气压及液压的促动器10可以为通过气压动作的杆210施加流体压力而得到更大推力,在空气及流体经过的通路上插入并安装衬套而最大程度地减少流到外部的空气及工作流体量,最大程度地地增加施加到杆210及柱塞310的压力,该利用气压及液压的促动器10的结构如图2所示地主要包括:缸100,通过形成于压力腔110内侧的流路孔120被划分成第一致动部200与第二致动部300;杆210,一侧端部被安装在上述压力腔110的内侧而另一侧端部则突出于缸100的外部地配置在上述第一致动部200内部;及柱塞310,配置在上述第二致动部300。
更具体地说,本发明利用气压及液压的促动器10包括其中央部具备有压力腔110的缸100,上述缸100的内部通过形成于压力腔110内侧的流路孔120被划分成第一致动部200与第二致动部300。
此时,上述第一致动部200的内侧安装有其一侧端部突出于缸100外侧地安装并且沿着前、后方向进行往复运动的杆210,上述杆210的中央部具备有通过气压驱使杆210致动的活塞212,杆210的另一侧端部则具备有通过液压驱使杆210致动的压力机活塞(rampiston)214。
而且,在上述第一致动部200的内侧形成有第一压力室220与第二压力室230,上述第一压力室220是一种凭借外部流入的空气的压力驱使活塞212致动的空间,第二压力室230是一种内部充填液相流体并且凭借柱塞310的致动所造成的流体压力对压力机活塞214施加更高压力的空间。
更具体地说,在上述第一压力室220形成有连通外部的第一到第三空气通路222、224、226,上述第一空气通路222形成于活塞212的前方并且在杆210的前进驱动时让被活塞212加压的空气排放到外部,与此同时,在杆210的后退驱动时朝第一压力室220的内部注入空气而可以对活塞212朝后退方向加压,从而使得杆210进行后退驱动;第二空气通路224形成于活塞212的后方并且在杆210的后退驱动时让被活塞212加压的空气排放到外部;第三空气通路226形成于活塞212的后方并且在杆210的前进驱动时朝第一压力室220的内侧注入空气而可以对活塞212朝前进方向加压。
此时,虽然没有图示,但上述第三空气通路226连接在形成于后述第二致动部300的第四空气通路322,使得空气在活塞212前进驱动时通过第三空气通路226与第四空气通路322同时注入而使得第一圆筒活塞312前进,从而使得储存在流体储存室320的流体快速地通过流路孔120充填到活塞212的前进驱动所造成的第二压力室230的空间部。而且,上述第二及第三空气通路224、226也可以构成一个通路。
另外,上述压力腔110的前方端部内侧形成有安装槽112,高压密封件130与导引衬套140以包裹着杆210上的压力机活塞214的外周面地方式插入结合在上述安装槽112,上述高压密封件130可以在杆210的前进驱动时防止第二压力室230里的流体通过压力机活塞214与压力腔110之间的空间部流出,从而提高基于液压的压力机活塞214的加压效率;上述导引衬套140被安装在高压密封件130的前方外侧以导引杆210朝前、后方驱动,与此同时,还可以更加确实地把高压密封件130所密封的压力机活塞214与压力腔110之间的空间部密封起来。
亦即,上述导引衬套140由金属材质制成并导引杆210以使其不晃动地朝前、后方驱动并提高杆210致动时的精密性,与此同时,避免杆210的往复运动造成磨损,即使弹性材质的高压密封件130由于杆的往复运动而磨损,也能确实地密封压力机活塞214与压力腔110之间的空间部。
而且,上述导引衬套140的一侧端部接触高压密封件130的下部面,另一侧端部的外周面则形成有突出部142并且上述突出部142突出于安装槽112的外侧,不仅进一步提高导引衬套140与安装槽112之间的结合力,还能阻止杆210的驱动压力造成高压密封件130脱离的现象,因此可以对杆210施加更大压力而得以大幅提高促动器10的驱动性能。
此时,如图4所示,可以在上述高压密封件130与导引衬套140之间插入并安装第一支撑环135,上述第一支撑环135可以防止高压密封件130脱离到外侧的现象。
亦即,在杆210的前进、后退驱动时高压密封件130受到较大压力,因此长时间使用时即使有导引衬套140也会表现出脱离到外侧的倾向,如果上述高压密封件130脱离,则在杆210的前进驱动时第二压力室230里的流体可能会通过压力机活塞214与压力腔110之间的空间部流出,因此需要通过第一支撑环135防止高压密封件130跳到外侧或脱离。
而且,为了防止高压密封件130如前所述地脱离,如图5的(a)、(b)所示,可以在接触高压密封件130的导引衬套140的一侧端部形成高压密封件插入槽144,在上述高压密封件插入槽144插入高压密封件130后加以固定。
此时,上述导引衬套140的外侧面可以形成槽146或突起148,上述槽146或突起148有利于夹入结合在安装槽112的导引衬套140分离。
而且,如图5的(a)所示,上述导引衬套140的内侧面形成有多个油槽149,在上述油槽149夹入结合O形环(未图示)而得以防止第二压力室230里的流体通过导引衬套140与压力机活塞214之间的空间部流出。
另外,如图6所示,上述导引衬套140的外侧面形成有屏蔽槽145,在上述屏蔽槽145夹入结合屏蔽环145a,上述屏蔽环145a可以防止杆210朝前、后方驱动时所施加的高压通过导引衬套140的外侧面传播,从而可以防止导引衬套140承受高压。
此时,可以在上述屏蔽槽145另外安装第二支撑环145b,上述第二支撑环145b防止屏蔽环145a脱离屏蔽槽145,因此使得导引衬套140与屏蔽环145a之间的结合力更加坚固。
另外,上述第二致动部300通过流路孔120向第一致动部200的内侧供应流体而得以凭借液压对压力机活塞214进行加压并增强杆210的驱动力,第二致动部300的内侧安装有柱塞310。
更具体地说,上述柱塞310的一侧端部通过流路孔120被投入第二压力室230的内部而得以凭借液压对压力机活塞214施加更高的压力,其直径与流路孔120相同,因此在柱塞310被投入第一致动部200的第二压力室230内部时能够密封流路孔120。
而且,上述柱塞310具备有第一圆筒活塞312,可以按照杆210朝前驱动时所增加的第二压力室230的体积充填流体,柱塞310的另一侧端部则一体地形成有第二圆筒活塞314,该第二圆筒活塞314可以凭借气压使得柱塞310朝前、后方驱动。
另外,上述第二致动部300形成有流体储存室320与第三压力室330,上述流体储存室320在内部储存有液体状态的流体,可以按照杆210的前进驱动所增加的第二压力室230的体积把流体充填到第二压力室230;上述第三压力室330则对柱塞310上的第二圆筒活塞314施加气压而使得柱塞310朝前、后方驱动。
此时,在上述流体储存室320以连通外部地形成有第四空气通路322,上述第四空气通路322形成于安装在流体储存室320内侧的第一圆筒活塞312的后面方向,当杆210朝前方驱动而使得第二压力室230形成没有充填流体的空间部时,朝流体储存室320的内部注入空气以加压第一圆筒活塞312,驱使第一圆筒活塞312朝前方驱动,使得储存在流体储存室320的流体通过流路孔120排放到第二压力室230的内侧,与此同时,当为了加压压力机活塞214而前进到第二压力室230内部的柱塞310返回第二致动部300时,可以让因为第一圆筒活塞312朝后驱动而被加压的流体储存室320内部空气排放到外部。
而且,在上述第三压力室330上以连通外部地形成有第五及第六空气通路332、334,上述第五空气通路332形成于第三压力室330的前方,在柱塞310朝前驱动时让位于第二圆筒活塞314的前方的第三压力室330内部的空气排放到外部,与此同时,在柱塞310朝后驱动时通过第五空气通路332注入空气而对第二圆筒活塞314的正面加压,朝后方驱动第二圆筒活塞314而使得柱塞310移动到后方;上述第六空气通路334形成于第三压力室330的后方,在柱塞310朝前驱动时朝第二圆筒活塞314的背面侧注入空气而得以凭借气压朝前方驱动第二圆筒活塞314及柱塞310,与此同时,在柱塞310朝后驱动时让位于第二圆筒活塞314后方的第三压力室330内部的空气排放到外部。
另外,上述柱塞310的外周面结合有以金属材质制成的多个柱塞衬套350,上述柱塞衬套350可以在柱塞310朝前、后方驱动时让柱塞310不晃动地驱动,从而导引柱塞310在流路孔120之间准确地贯穿,与此同时,还能防止流体及空气流入形成于柱塞310外侧的间隙。
更具体地说,上述柱塞衬套350包括:安装在第一圆筒活塞312的前、后方两端部的第一及第二柱塞衬套350a、350b、安装在流体储存室320的后方端部的第三柱塞衬套350c及安装在第三压力室330的前方端部的第四柱塞衬套350d;上述柱塞衬套350以密封柱塞310外周面的方式安装,在柱塞310朝前、后方驱动时防止流体储存室320里的空气与流体及第三压力室330的空气通过形成于柱塞310外侧的间隙流出,从而提高柱塞310朝前、后方向驱动的效率性。
此时,在位于上述第三及第四柱塞衬套350c、350d之间的柱塞310的外侧形成有容纳滑脂(Grease)等润滑剂的润滑通路360,上述润滑通路360内部具备有润滑剂而使得柱塞310在前、后方向顺畅地移动。在上述第一及第二柱塞衬套350a、350b之间没有另外形成润滑通路,这是因为,在位于流体储存室320内侧的柱塞310的表面涂抹有为杆210上的压力机活塞214施加液压的液压油,因此不必为了让第一圆筒活塞312顺畅地移动而另外准备润滑剂。
而且,上述润滑通路360上形成有连通缸100外部的润滑孔370,可以通过上述润滑孔370把润滑剂注入润滑通路360的内侧。优选地,如图1所示,上述润滑孔370可以互相相对地以180度为间距形成于两处,这是因为,通过形成于一侧的润滑孔370把润滑剂注入润滑通路360时,如果润滑剂通过形成于另一侧的润滑孔370出来,就能确认润滑通路360充满了润滑剂。
而且,上述润滑孔370的外侧端部,亦即缸100的外侧表面结合有塞子380以封闭润滑通路360及润滑孔370。
而且,上述柱塞衬套350的内周面及外周面形成有第二插入槽352,在上述第二插入槽352的内侧则插入并安装第二弹性密封件354而进一步加强柱塞衬套350的密封力。
而且,在形成于上述柱塞衬套350内周面的第二插入槽352的外侧安装环状第二密封件356,从而得以防止插入并安装在第二插入槽352内侧的第二弹性密封件354脱离到外部,在上述第二密封件356的外侧安装第二固定环358,从而得以把柱塞衬套350与第二密封件356坚固地固定在柱塞310的外周面。
另外,在形成于上述第一致动部200与第二致动部300之间的流路孔120的外周面夹入结合金属材质的流路衬套150,上述流路衬套150可以防止流路孔120的形状受到柱塞310影响而变形,该柱塞310贯穿流路孔120内部后朝前、后方驱动。
更具体地说,上述流路孔120的直径几乎与柱塞310相同,如果柱塞310的驱动不精密,驱动时将在柱塞310与流路孔120之间发生碰撞而出现流路孔120变宽之类的流路孔120形状变形现象。如果流路孔120的形状如前所述地发生变形,当柱塞310进入第一致动部200的第二压力室230对压力机活塞214施加压力时,第二压力室230的流体会流出柱塞310与流路孔120之间的空间而使得加压效率降低。
因此,上述流路衬套150结合在流路孔120的外周面以便在柱塞310与流路孔120之间发生碰撞时防止流路孔120的形状变形,因此可以在柱塞310进入第一致动部200的第二压力室230时维持柱塞310与流路孔120之间的密封力。
此时,在上述流路衬套150的一侧内周面形成有第一插入槽152,在上述第一插入槽152的内侧插入并安装第一弹性密封件154,可以让结合在流路孔120外周面的流路衬套150的结合力进一步增强。
而且,在上述第一插入槽152的外侧安装环状第一密封件156而得以防止被插入并安装在第一插入槽152内侧的第一弹性密封件154脱离到外部,在上述第一密封件156的外侧安装第一固定环158而得以把流路衬套150与第一密封件156坚固地固定在流路孔120的外周面。
下面结合图2到图9详细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利用气压及液压的促动器10的致动过程。
首先,为了让安装在第一致动部200内部的杆210前进,需要通过形成于第一压力室220后方的第三空气通路226向第一压力室220的内部注入空气。此时,通过注入第一压力室220内部的空气对活塞212的后面施加压力而使得杆210如图8所示地朝前方驱动,亦即朝缸100的外侧驱动。
此时,杆210的前进驱动会使得第二压力室230内部形成没有充填流体的空间部,按照上述空间部的体积把流体从第二致动部300的流体储存室320通过流路孔充填到第二压力室230的内部。亦即,由于杆210的前进驱动而在第二压力室230形成空间部时,通过形成于流体储存室320后方的第四空气通路322注入空气而使得第一圆筒活塞312朝前方移动,从而通过流路孔120把储存在流体储存室320内部的流体充填到第二压力室230的内部。
如前所述地,杆210朝前方驱动一定程度后,为了产生杆210作业所需高压而朝前方驱动第二致动部300的柱塞310并且对充填在第二压力室230的流体加压,更具体地说,通过形成于第二致动部300的第三压力室330的第六空气通路334向第三压力室330的内部注入空气时,配置在柱塞310的另一侧端部的第二圆筒活塞314被施加压力而如图9所示地驱使柱塞310朝前方移动。
凭借上述驱动而使得上述柱塞310通过流路孔120进入形成于第一致动部200的第二压力室230的内部,并且对充填在第二压力室230内部的流体施加压力而驱使压力机活塞214移动到前方而得以对杆210施加更大的压力。
此时,凭借着安装在上述压力腔110与压力机活塞214之间的高压密封件130与导引衬套140及结合在流路孔120外周面的流路衬套150完全封闭第二压力室230而使其完全没有允许流体流出的间隙,从而可以最大程度地增强施加到杆210上的作用力,与此同时,还能对杆210施加更高的压力。
另外,为了让驱动到前方的杆210重新返回原来位置,首先,通过形成于第三压力室330的第五空气通路332注入空气并对第二圆筒活塞314加压,使得柱塞310朝后方驱动而开放流路孔120,然后,通过形成于第一压力室220的第一空气通路222把空气注入第一压力室220的内部,就能让杆210上的活塞212朝后方被加压而使得杆210朝后方驱动,杆210上的压力机活塞214朝后方移动时,充填在第二压力室230内部的流体则通过流路孔120移动到第二致动部300的流体储存室320。
此时,柱塞310朝后驱动而使得位于第一圆筒活塞312与第二圆筒活塞314后方的空气各自通过第四及第六空气通路322、334被排放到外部,杆210朝后驱动而使得位于活塞212后方的空气通过第二空气通路224被排放到外部。此时,虽然没有图示,但上述第二空气通路224连接在形成于第二致动部300的第四空气通路322,在活塞212的后退驱动时通过第二空气通路226与第四空气通路322同时排放空气,让第一圆筒活塞312与活塞212同时后退,从而使得储存在第二压力室230内部的流体快速地通过流路孔120充填到第一圆筒活塞312后退驱动所造成的流体储存室320的空间部。
因此,本发明利用气压及液压的促动器10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有效地封闭适用于缸100内部的空气与流体的流出空间,从而有效地增加适用于杆210及柱塞310的作用力,在安装于缸100内部的密封件的外侧安装衬套而得以防止密封件因为杆210及柱塞310的往复运动而脱离的现象,不仅能对杆210及柱塞310施加更高压力,还能使杆210及柱塞310不晃动地进行往复运动,提高促动器10的致动精密度并防止错误动作;在流路孔120的外侧安装流路衬套150而可以防止流路孔120形状因为受到柱塞150往复运动的影响而变形,还能在柱塞310的加压作用时防止第二压力室230里的流体通过流路孔120流到流体储存室320,此外还有其它优点,在此不予详细说明。
另外,如图7所示,本发明利用气压及液压的促动器10的另一个实施例在构成第一致动部200的杆210上仅形成活塞212而没有压力机活塞214,因此不需要高压密封件130及导引衬套140,上述杆210因为下述压力朝前方加压活塞212而得以前进,通过形成于第二致动部300的第四空气通路322注入的空气压力驱使第一圆筒活塞312前进驱动而使得储存在流体储存室320的流体通过流路孔120流入第二压力室230所造成的压力、柱塞310的前进驱动所造成的液压;杆210的朝后驱动与前述实施例相比,其差异仅仅是通过第一空气通路222流入的空气对活塞212的前方加压而实现,安装在流路孔120外周面的流路衬套150、安装在柱塞310外周面的柱塞衬套350及润滑通路360之类的结构全部与前述实施例相同,在此不予详细说明。
下面结合图10到图15详细说明本发明利用气压及液压的促动器的另一个实施例。
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利用气压及液压的促动器10可以为通过气压动作的杆施加流体压力而得到更大推力,其利用可以在流体内部自由移动的圆板盘1350稳定流体的自由表面而得以防止空气混入工作流体里并且让已混入工作流体的空气自然消灭,最大程度地减少流到外部的工作流体量并且让工作流体顺畅地流动,从而最代程度地提高了施加到杆1210及柱塞1310的压力,该利用气压及液压的促动器10的结构如图10所示地主要包括:缸1100,通过形成于压力腔1110内侧的流路孔1120被划分成第一致动部1200与第二致动部1300;杆1210,一侧端部被安装在上述压力腔1110的内侧而另一侧端部则突出于缸1100的外部地配置在上述第一致动部1200的内部;及柱塞1310,配置在上述第二致动部1300。
更具体地说,本发明利用气压及液压的促动器10包括其中央部具备有压力腔1110的缸1100,上述缸1100的内部通过形成于压力腔1110内侧的流路孔1120被划分成第一致动部1200与第二致动部1300。
此时,在上述第一致动部的1200内侧安装有其一侧端部突出于缸1100外侧地安装并且沿着前、后方向进行往复运动的杆1210,上述杆1210的中央部具备有通过气压驱使杆1210致动的活塞1212,杆1210的另一侧端部则具备有通过液压驱使杆1210致动的压力机活塞1214。
而且,在上述第一致动部1200的内侧形成有第一压力室1220与第二压力室1230,上述第一压力室1220是一种凭借外部流入的空气的压力驱使活塞1212致动的空间,第二压力室1230是一种内部充填液相流体并且凭借柱塞1310的致动所造成的流体压力对压力机活塞1214施加更高压力的空间。
更具体地说,在上述第一压力室1220形成有连通外部的第一及第二空气通路1222、1224,上述第一空气通路1222形成于活塞1212的前方并且在杆1210的前进驱动时让被活塞1212加压的空气排放到外部,与此同时,在杆1210的后退驱动时朝第一压力室1220的内部注入空气而可以对活塞1212朝后退方向加压,从而使得杆1210进行后退驱动;第二空气通路1224形成于活塞1212的后方并且在杆1210的后退驱动时让被活塞1212加压的空气排放到外部,与此同时,在杆1210的前进驱动时朝第一压力室1220的内侧注入空气而可以对活塞1212朝前进方向加压。
另外,上述压力腔1110的前方端部内侧形成有安装槽1112,高压密封件1130与导引衬套1140以包裹杆1210上的压力机活塞1214的外周面地方式插入结合在上述安装槽112,上述高压密封件1130及导引衬套1140的结构与作用和前述实施例的高压密封件130及导引衬套140相同,在此不予详细说明。
另外,上述第二致动部1300通过后述的液相流体通路1342与流路孔1120朝第一致动部1200的内侧供应流体而凭借液压对压力机活塞1214加压并增强杆1210的驱动力,在第二致动部1300的内侧安装柱塞1310。
更具体地说,上述柱塞1310的一侧端部通过流路孔1120被投入第二压力室1230的内部而得以凭借液压对压力机活塞1214施加更高的压力,其直径与流路孔1120相同,因此在柱塞1310被投入第一致动部1200的第二压力室1230内部时能够密封流路孔1120。
而且,为了在杆1210朝前驱动时对第二压力室1230加压,在上述柱塞1310的另一侧端部具备有可以凭借气压让柱塞1310朝前、后方驱动的圆筒活塞1312。
另外,上述第二致动部1300形成有流体储存室1320与第三压力室1330,由于上述流体储存室1320的内部储存着液体状态的流体,因此可以按照杆1210的前进驱动所增加的第二压力室1230的体积把流体充填到第二压力室1230;上述第三压力室1330则对柱塞1310上的圆筒活塞1312施加气压而得以让柱塞1310朝前方驱动。
此时,储存在上述流体储存室1320里的液体状态工作流体的自由表面与空气接触,当通过后述外部连接口1370供应的气压让杆1210进行前方驱动时,储存在流体储存室1320的流体可以顺畅地供应到第一致动部1200的第二压力室1230。
而且,上述流体储存室1320内部安装有沿着柱塞1310的长度方向在流体内部自由移动的圆板盘1350,上述圆板盘1350形成环状并且被夹入结合在柱塞1310的外侧,当杆1210朝后方移动而使得储存在第一致动部1200的第二压力室1230的流体通过流路孔1120与液相流体通路1342流入第二致动部1300时,可以防止流体急剧流入导致的扰动而避免液相流体在第二致动部1300的流体储存室1320内部动荡,从而防止空气混入工作流体,不仅让已混入工作流体的空气自然消灭,还能防止液相流体通过后述的外部输入口1370流出,从而让储存在流体储存室1320内部的流体量维持一定水平。
因此,上述圆板盘1350可以让在第二压力室1230与流体储存室1320之间移动的液相流体顺畅地流动,与此同时,防止空气混入工作流体里,让已混入工作流体的空气自然消灭,而且防止液相流体流到外部,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了施加到杆1210与柱塞1310的压力。
此时,优选地,构成上述圆板盘1350的材质的比重为2.0以上、3.5以下,这是因为,比重小于2.0时流体压力会使得圆板盘1350较激烈地移动,比重大于3.5时流体压力所造成的圆板盘1350移动会减少而降低前述圆板盘1350的致动效果。构成上述圆板盘1350的材质使用两种以上的材料组合后使用时,组合后的材质的平均比重当然需要维持2.0~3.5。
然后,在上述第二致动部1300的一侧墙面,亦即在形成于第二致动部1300的流体储存室1320的一侧墙面上如图10所示地形成有外部连接口1370,上述外部连接口1370朝流体储存室1320内侧供应气压而得以在杆1210朝前驱动时让储存在流体储存室1320的流体通过液相流体通路1342及流路孔1120顺利地供应到第一致动部1200的第二压力室1230。
此时,如图12所示,上述外部连接口1370没有按照缸1100中心方向而以斜线方向形成于流体储存室1320的一侧墙面上,使得通过外部连接口1370投入流体储存室1320内部的空气沿着形成于外部连接口1370内侧的侧墙1372形成旋风形状地上升。亦即,通过上述外部连接口1370流入的空气凭借外部连接口1370的形成方向及侧墙1372而以旋风形状上升,然后受到柱塞1310的圆筒活塞1312的影响而下降,从而使得流体的上端自由表面整体均匀地受到力量。
然后,在被储存于上述流体储存室1320的流体的上端自由表面安装浮动盘1360,上述浮动盘1360形成环状并且被夹入结合在柱塞1310的外周面而得以防止储存在流体储存室1320的流体动荡,与此同时,防止通过外部连接口1370流入流体储存室1320内侧的空气混入流体里,从而让杆1210顺畅地驱动。
另外,在上述第一致动部1200与第二致动部1300之间的连接部外侧结合有连接块1340,上述连接块1340可以让第一致动部1200与第二致动部1300对齐地组装,与此同时,还发挥出通路作用让可以增强杆1210驱动力的液相流体移动到第二致动部1300与第一致动部1200之间,在上述连接块1340上以放射方式形成有多个液相流体通路1342。
亦即,储存在第二致动部1300的流体储存室1320的流体通过形成于连接块1340的液相流体通路1342朝第一致动部1200侧移动,通过形成于第一致动部1200与第二致动部1300之间的流路孔1120流入第一致动部1200的内侧而对杆1210施加驱动力。
此时,如图13所示,在连接块1340的内侧以放射方式形成有多个上述液相流体通路1342而使得液相流体在第一致动部1200与第二致动部1300之间顺畅地移动,与此同时,让上述液相流体通路1342的一部分区段大于流路孔1120的直径而把多个通路聚成一个并连接,从而让流体不偏向一侧地均匀流动。
如图10所示,上述第二致动部1300的流体储存室1320的内侧面可以具备止挡件1322,上述止挡件1322限制形成于柱塞1310另一侧端部的圆筒活塞1312的移动而得以控制柱塞1310的驱动。
而且,在上述第二致动部1300的上端部以连通外部地形成有第一缸口1380,上述第一缸口1380形成于柱塞1310的圆筒活塞1312的后方并且通过气压让柱塞1310朝前方移动。
亦即,当杆1210朝前方驱动而使得形成于第一致动部1200的第二压力室1230形成没有充填流体的空间部时,位于第二致动部1300的流体储存室1320内部的液相流体通过形成于连接块1340的多个液相流体通路1342与流路孔1120流入第一致动部1200的第二压力室1230的内侧,上述第二压力室1230被充填了液相流体时,通过上述第一缸口1380朝形成于圆筒活塞1312的后方的第三压力室1330注入空气对圆筒活塞1312加压,得以凭借气压把柱塞1310朝前方驱动而对杆1210加压,从而增强杆1210的驱动力。
与此相反地,为了使杆1210返回而使得前进到第二压力室1230内部的柱塞1310返回第二致动部1300时,上述第一缸口1380可以使得被圆筒活塞1312朝后驱动加压的第三压力室1330内部空气排放到外部。
另外,在形成于上述第一致动部1200与第二致动部1300之间的流路孔1120的外周面夹入结合金属材质的流路衬套1150,上述流路衬套1150可以保护弹性密封件1154以防止破损,该弹性密封件1154在流路孔1120与柱塞1310之间封闭第二压力室1230的压力。
更具体地说,上述流路孔1120上结合有弹性密封件1154,该弹性密封件1154可以封闭第二压力室1230的压力,为了保护该弹性密封件1154而使得流路孔1120与柱塞1310制成几乎相同的尺寸。
而且,如果上述弹性密封件1154破损,当柱塞1310进入第一致动部1200的第二压力室1230对压力机活塞1214加压时,第二压力室1230的流体会通过柱塞1310与流路孔1120之间的空间流出而使得加压效率降低。
因此,上述流路衬套1150结合在流路孔1120的外周面并导引柱塞1310而得以防止弹性密封件1154的异常磨损或破损,在柱塞1310进入第一致动部1200的第二压力室1230时维持柱塞1310与流路孔1120之间的密封力。
此时,上述流路衬套1150的一侧内周面形成有第一插入槽1152,在上述第一插入槽1152的内侧插入并安装第一弹性密封件1154而使得结合在流路孔1120外周面的流路衬套1150的结合力得到进一步地增强。
而且,在上述第一插入槽1152的外侧安装环状第一密封件1156以防止插入并安装在第一插入槽1152内侧的第一弹性密封件1154脱离到外部,在上述第一密封件1156的外侧安装第一固定环1158以便把流路衬套1150与第一密封件1156坚固地固定在流路孔1120的外周面。
另外,根据图14所示的本发明利用气压及液压的促动器10的另一个实施例,把为了增强杆1210的驱动力而供应液相流体的气液变换器(airhydroconverter)1400另外连接到缸1100的外侧以减少整体促动器10的长度,从而减少了安装促动器10时的位置限制。
亦即,本实施例的包含下列构成要素的整体结构和前述实施例相同:缸1100,通过形成于压力腔1110内侧的流路孔1120而被划分成第一致动部1200与第二致动部1300;杆1210,一侧端部安装在上述压力腔1110的内侧而另一侧端部则突出于缸1100外部地配置在上述第一致动部1200的内部;及柱塞1310,配置在上述第二致动部1300;但,本实施例在第二致动部1300的一侧面通过流体通路1410连接并安装了气液变换器1400,该气液变换器1400为凭借气压驱动的杆1210施加液压而得以增强杆1210的驱动力。
而且,与前述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为了让缸1100朝上、下方向致动而把上述气液变换器1400可旋转地连接并安装,因此可以如图14与图15所示地朝上、下自由地改变促动器10的致动方向。
此时,虽然没有图示,把上述气液变换器1400可旋转地连接并安装的结构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实现,例如,把连接并安装在缸1100与气液变换器1400之间的流体通路1410利用螺纹结合方式加以结合后,在接合部的内侧插入O形环等零件阻止液相流体流到外部。
另外,如前所述地通过流体通路1410可旋转地连接并安装在缸1100一侧的气液变换器1400包括流体储存室1420与空气注入通路1430,上述流体储存室1420的内部储存着可以为杆1210施加驱动力的液相流体;上述空气注入通路1430在流体储存室1420的一侧端部以连通外部地形成并且朝流体储存室1420内部注入空气,在杆1210的前进驱动时凭借气压驱使储存在流体储存室1420的流体通过流体通路1410与流路孔1120流入第一致动部1200的第二压力室1230。
此时,在上述流体储存室1420的内侧中央部突出地形成有固定轴1440,上述固定轴1440的外周面具备有可以沿着固定轴1440的长度方向在流体内部自由移动的圆板盘1450,在储存于流体储存室1420的液相流体的自由表面安装圆板形状的浮动盘1460,上述圆板盘1450及浮动盘1460的作用和前述实施例的圆板盘1350及浮动盘1360相同,在此不予详细说明。
而且,图14所示的本发明利用气压及液压的促动器10的其它构成要素全部与前述实施例(请参考图10及图11)相同,在此不予详细说明。
下面结合图10到图15详细说明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利用气压及液压的促动器10的致动过程。
首先,为了让安装在第一致动部1200内部的杆1210前进,通过形成于第一压力室1220后方的第二空气通路1224朝第一压力室1220内部注入空气。此时,注入第一压力室1220内部的空气对活塞1212后面加压而使得杆1210朝前方移动,即朝缸1100的外侧驱动。
此时,杆1210的前进驱动使得第二压力室1230的内部形成没有充填流体的空间部,按照上述空间部的体积把流体从第二致动部1300的流体储存室1320通过形成于连接块340的多个液相流体通路1342、流路孔1120充填到第二压力室1230的内部。
亦即,由于杆1210的前进驱动而在第二压力室1230形成空间部时,通过形成于第二致动部1300的流体储存室1320的一侧墙面的外部连接口1370注入空气,通过气压对储存在流体储存室1320的流体加压而使其朝前方移动,从而让流体通过液相流体通路1342与流路孔1120充填到第二压力室1230的内部。
此时,浮动盘1360结合在柱塞1310外周面并且安装在储存于流体储存室1320的液相流体表面,可以防止通过外部连接口1370流入流体储存室1320内侧的空气混入流体里。
如前所述地,杆1210朝前方驱动一定程度后,为了产生杆1210作业所需高压而朝前方驱动第二致动部1300的柱塞1310对充填在第二压力室1230的流体加压,更具体地说,通过形成于第二致动部1300上侧端部的第一缸口1380向第三压力室1330内部注入空气时,配置在柱塞1310另一侧端部的圆筒活塞1312被加压而凭借气压驱使柱塞1310朝前方移动。
凭借前述驱动使得上述柱塞1310通过流路孔1120进入形成于第一致动部1200的第二压力室1230的内部并且对充填在第二压力室1230内部的流体施加压力,从而驱使压力机活塞1214朝前方移动而得以对杆1210施加更高压力。
此时,凭借着安装在上述压力腔1110与压力机活塞1214之间的高压密封件1130与导引衬套1140及结合在流路孔1120外周面的流路衬套1150完全封闭第二压力室1230而使其完全没有允许流体流出的间隙,从而可以最大程度地增强施加到杆1210的作用力,与此同时,还能对杆1210施加更高的压力。
另外,为了让驱动到前方的杆1210重新返回原来位置,首先,通过形成于第二致动部1200的外部连接口1370向流体储存室1320的内侧注入空气,形成于柱塞1310另一侧端部的圆筒活塞1312朝后方受力而使得柱塞1310朝后方驱动并开放流路孔1120,然后通过形成于第一压力室1220的第一空气通路1222把空气注入第一压力室1220内部,配置在杆1210上的活塞1212朝后方被加压而使得杆1210朝后方被驱动,充填在第二压力室1230内部的流体则因为杆1210上具备的压力机活塞1214朝后方移动而通过流路孔1120及液相流体通路1342移动到第二致动部1300的流体储存室1320。
此时,凭借配置在上述流体储存室1320内部的圆板盘1350有效地防止因为流体从第二压力室1230急剧流入流体储存室1320所导致的扰动而得以避免液相流体在流体储存室1320内部动荡,从而防止液相流体通过后述的外部输入口1370流出,还能让流体顺畅地移动。
而且,柱塞1310朝后驱动而使得位于圆筒活塞1312的后方,亦即位于第三压力室330的空气通过第一缸口1380被排放到外部,杆1210朝后驱动而使得位于活塞1212后方的空气通过第二空气通路1224被排放到外部。
另外,如图14所示,在本发明利用气压及液压的促动器10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为了让安装在第一致动部1200内部的杆1210前进,通过形成于第一压力室1220后方的第二空气通路1224为第一压力室1220内部注入空气即可。此时,注入第一压力室1220内部的空气对活塞1212后面加压而使得杆1210朝前方,即缸1100的外侧驱动。
此时,杆1210的前进驱动使得第二压力室1230的内部形成没有充填流体的空间部,相当于上述空间部体积的流体可以由形成于气液变换器1400的流体储存室1420所储存的液相流体充填,该液相流体通过液相流体通路1410及流路孔1120流入第一致动部1200的第一压力室1220,该气液变换器1400则通过液相流体通路1410连接并安装到缸1100。
此时,通过以连通外部的方式形成于上述气液变换器1400端部的空气注入通路1430对流体储存室1420施加气压而使得储存在流体储存室1420的流体顺畅地移动到第一压力室1220。
如前所述地,杆1210朝前方驱动一定程度后,为了产生杆1210作业所需高压而朝前方驱动第二致动部1300的柱塞1310并且对充填在第二压力室1230的流体加压,更具体地说,通过形成于第二致动部1300上侧端部的第一缸口1380向第三压力室1330内部注入空气时,配置在柱塞1310另一侧端部的圆筒活塞1312被加压而凭借气压驱使柱塞1310朝前方移动。
凭借前述驱动使得上述柱塞1310通过流路孔1120进入形成于第一致动部1200的第二压力室1230的内部,并且对充填在第二压力室1230内部的流体施加压力而驱使压力机活塞1214朝前方移动并对杆1210施加更高的压力。
另外,为了让驱动到前方的杆1210重新返回原来位置,首先,通过形成于第二致动部1200的第二缸口1390向第三压力室1330的内侧注入空气,形成于柱塞1310另一侧端部的圆筒活塞1312朝后方受力而使得柱塞1310朝后方驱动并使得流路孔1120开放。
之后,通过形成于第一压力室1220的第一空气通路1222把空气注入第一压力室1220的内部时,配置在杆1210的活塞1212朝后方被加压而使得杆1210朝后方被驱动,充填在第二压力室1230内部的流体则因为配置在杆1210的压力机活塞1214朝后方移动而通过流路孔1120及流体通路1410移动到气液变换器1400的流体储存室1420。
此时,和前述实施例一样地,凭借配置在流体储存室1420的圆板盘1450有效地防止流入流体储存室1420的流体动荡,从而得以防止工作流体通过空气注入通路1430流到外部,与此同时,还能让促动器10顺畅地驱动。
下面结合图16到图20详细说明本发明利用气压及液压的促动器的再一个实施例。
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涉及一种利用气压及液压的促动器10,其能够让气压为动力源的促动器等装置以液压作为动力源,从而得以把作为气压缺点的压缩性改成作为液压优点的非压缩性,与此同时,自由地精密调整促动器的致动速度而得以提高杆驱动的准确性,首先,本发明所使用的气液变换器2030如图15所示地包括流体储存室2032与圆板盘2036。
更具体地说,上述流体储存室2032的内部储存着可以为配置在促动器10上的杆2200提供驱动力的液相工作流体,流体储存室2032的内部存在着工作流体与空气,该空气为上述工作流体的自由表面施加压力(气压)而让工作流体移动。
而且,上述流体储存室2032安装有可以在工作流体的内部自由移动的圆板盘2036,上述圆板盘2036沿着安装在流体储存室2032内侧中央部的固定轴2031的长度方向在工作流体内部自由地进行上、下移动而使得工作流体顺畅地移动。
亦即,上述圆板盘2036形成环状并且被夹入结合在固定轴2031的外侧,当杆2200工作流体通过后述的流体通路2035与液相流体通路2034流入流体储存室2032时,可以防止流体急剧流入导致的扰动而避免液相流体在流体储存室2032内部动荡,从而防止空气混入工作流体,不仅让已混入工作流体的空气自然消灭,还能防止工作流体通过连接在流体储存室2032上侧端部的空气注入通路2033排放到外部的情形,进而防止液相流体流到外部,让施加到杆2200的压力均匀化。
此时,和前述实施例一样,让构成上述圆板盘2036的材质的比重为2.0以上、3.5以下而得以限制基于流体压力的圆板盘2036的移动,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圆板盘2036的致动效果。
然后,可以在被储存于上述流体储存室2032的工作流体的上端自由表面安装浮动盘2037,上述浮动盘2037形成环状并且夹入结合在被安装在流体储存室2032内部的固定轴2031的外周面,并且随着工作流体的移动而在自由表面上下移动以防止储存在流体储存室2032的流体动荡,与此同时,防止通过后述空气注入通路2033流入流体储存室2032内侧的空气混入流体,使得工作流体顺畅地移动。
而且,上述流体储存室2032分别连接并安装着空气注入通路2033与多个液相流体通路2034,首先,在流体储存室2032的上部,也就是说以工作流体的自由表面为基准时,上述空气注入通路2033在自由表面的上侧以连通外部的方式形成而得以向流体储存室2032内部注入空气,从而把工作流体排放到外部;在流体储存室2032的下部,也就是说以工作流体的自由表面为基准时,上述液相流体通路2034形成于自由表面的下侧并发挥出通路作用而使得储存在流体储存室2032的工作流体通过流体通路2035移动,该流体通路2035以连通外部的方式形成于气液变换器2030的下端部。
另外,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的利用气液变换器的促动器10,利用第一及第二气液变换器2300、2400以液压让杆2200致动而把作为气压缺点的压缩性改成作为液压优点的非压缩性,与此同时,不仅可以自由调整促动器10的驱动方向,还能调整杆2200的致动速度,其结构如图17所示地主要包括工作缸2100、杆2200、第一及第二气液变换器2300、2400。
更具体地说,上述工作缸2100在中央形成有压力腔2110,其两侧端部则形成有连通外部的第一及第二缸口2120、2130,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其整体长度较短。亦即,现有工作缸2100为了利用气压及液压致动安装于内部的杆2200而包含的构成要素全部配置在工作缸2100内部,使得工作缸2100的整体长度与尺寸变长,与此相比,按照后述说明,本发明的工作缸2100上安装的杆2200只凭借液压驱动,生成液压的手段也另外配置在工作缸2100的外侧,因此可以减少工作缸2100的整体长度与尺寸。
然后,上述杆2200的一侧端部安装在工作缸2100的内侧而另一侧端部则突出于工作缸2100的外侧并且朝前、后方进行往复运动,在杆2200的另一侧端部形成有凭借液压驱使杆2200动作的活塞2210。
另外,在形成于上述工作缸2100的第一及第二缸口2120、2130上各自连接有第一及第二气液变换器2300、2400,上述第一及第二气液变换器2300、2400向形成于工作缸2100的压力腔2110的内侧供应流体并且凭借液压对形成于杆2200的另一侧端部的活塞2210进行加压,从而驱使杆2200朝前、后方驱动。
此时,上述第一及第二气液变换器2300、2400各自包含第一及第二流体储存室2320、2420与第一及第二空气注入通路2330、2430,上述第一及第二流体储存室2320、2420在其内部储存有为杆2200施加驱动力的液相流体;上述第一及第二空气注入通路2330、2430分别在第一及第二流体储存室2320、2420的一侧端部连通外部地形成并且向第一及第二流体储存室2320、2420的内部注入空气,在杆2200前进或后退驱动时,凭借气压让储存在第一及第二流体储存室2320、2420的流体通过流体通路2350、2450流入工作缸2100的压力腔2110内部,该流体通路2350、2450各自连接并安装在工作缸2100与第一及第二气液变换器2300、2400之间。
此时,在上述第一及第二流体储存室2320、2420与流体通路2350、2450之间形成有多个液相流体通路2340、2440,使得储存在第一及第二流体储存室2320、2420的流体通过流体通路2350、2450顺畅地移动到工作缸2100的压力腔2110内部。
亦即,如图18所示,在第一及第二气液变换器2300、2400的下侧端部以放射方式形成有多个上述液相流体通路2340、2440,让储存在第一及第二流体储存室2320、2420的液相流体通过多个通路不偏向一侧地均匀流动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流体通路2350、2450顺畅地移动到工作缸2100的压力腔2110内部。
另外,上述第一及第二流体储存室2320、2420的内侧中央部各自突出地形成第一及第二固定轴2310、2410,上述第一及第二固定轴2310、2410的外周面具备有可以沿着第一及第二固定轴2310、2410的长度方向在流体内部自由移动的第一及第二圆板盘2360、2460,上述第一及第二圆板盘2360、2460形成环状并且被夹入结合在第一及第二固定轴2310、2410的外侧,当杆2200朝前方或后方移动而使得储存在工作缸2100的压力腔2110里的流体通过流体通路2350、2450与液相流体通路2340、2440流入第一及第二流体储存室2320、2420时,可以防止流体急剧流入所引起的扰动而避免液相流体在第一及第二流体储存室2320、2420内部动荡,从而防止空气混入工作流体,让已混入工作流体的空气自然消灭,还能防止工作流体通过连接到第一及第二流体储存室2320、2420上侧端部的第一及第二空气注入通路2330、2430流到外部,从而避免液相流体流出到外部并且让压力均匀地施加到杆2200上。
然后,在被储存于上述第一及第二流体储存室2320、2420的流体的上端自由表面安装第一及第二浮动盘2370、2470,上述第一及第二浮动盘2370、2470形成环状并且被夹入结合在第一及第二固定轴2310、2410的外周面而得以防止储存在第一及第二流体储存室2320、2420的流体动荡,与此同时,防止通过第一及第二空气注入通路2330、2430流入第一及第二流体储存室2320、2420内侧的空气混入流体里,让工作流体顺畅地移动,从而让杆2200顺畅地驱动。
另外,上述第一及第二空气注入通路2330、2430连接有可以在第一及第二流体储存室2320、2420内部产生气压的空气注入泵2500,上述空气注入泵2500选择性地向第一或第二流体储存室2320、2420的内部注入空气而使得储存在第一或第二流体储存室2320、2420的流体流入工作缸2100的压力腔2110内侧,与此同时,把位于工作缸2100的压力腔2110内侧的流体回收到第一或第二流体储存室2320、2420,从而可以往前方或后方驱动杆2200。
此时,在上述第一及第二气液变换器2300、2400与空气注入泵2500之间安装气压换向阀2600,上述气压换向阀2600选择性地把空气注入泵2500所生成的空气供应到第一或第二流体储存室2320、2420,从而可以在第一或第二流体储存室2320、2420的内部选择性地生成气压,详细内容将在后面说明。
而且,在上述工作缸2100的第一及第二缸口2120、2130与第一及第二气液变换器2300、2400之间安装液压换向阀2700,凭借空气注入泵2500所生成的气压驱使储存在第一或第二流体储存室2320、2420的流体往工作缸2100移动时,上述液压换向阀2700通过第一或第二缸口2120、2130选择性地让上述流体流入工作缸2100的压力腔2110内部,从而可以往前方或后方驱动杆2200。
此时,在上述液压换向阀2700与第一及第二缸口2120、2130之间分别连接第一及第二调速阀2800、2900,其可以对通过第一及第二缸口2120、2130流入工作缸2100内部或者从工作缸2100流到外部的流体的速度进行调整,从而调整杆2200的驱动力或驱动强度。
下面结合图16到图20详细说明本发明利用气压及液压的促动器10的再一个实施例的致动关系。
首先,为了让促动器10致动,让第一及第二气液变换器2300、2400的第一及第二空气注入通路2330、2430上所连接的空气注入泵2500运转,凭借第一及第二气液变换器2300、2400与空气注入泵2500之间所连接并安装的气压换向阀2600把上述空气注入泵2500所生成的空气只供应给第二气液变换器2400而在第二流体储存室2420的内部产生气压。
亦即,如果气压换向阀2600使用的是基于螺线管(Solenoid)的电磁阀,为第一气液变换器2300侧的螺线管通电时,空气注入泵2500所生成的空气只供应给第二气液变换器2400并且通过第二空气注入通路2430对储存在第二流体储存室2420的流体的自由表面产生气压,储存在第二流体储存室2420的流体则因为气压而通过多个液相流体通路2440与流体通路2450往工作缸2100移动。
此时,第二浮动盘2470位于储存在上述第二流体储存室2420的流体的自由表面,上述第二浮动盘2470可以防止通过第二空气注入通路2430流入第二流体储存室2420内侧的空气混入流体,与此同时,还能使通过第二空气注入通路2430供应的空气所造成的压力均匀地施加到流体,从而使得通过液相流体通路2440与流体通路2450排放的流体在没有压力损失的状态下以几乎等同于通过第二空气注入通路2430供应的空气压力地被排放。
另外,连接并安装在第二气液变换器2400与工作缸2100之间的液压换向阀2700可以让连接并安装在工作缸2100的第一缸口2120的回路启动而防止流体通过第一缸口2120流入工作缸2100的内部,第二流体储存室2420所供应的流体只能通过第二缸口2130注入工作缸2100的压力腔2110内部。
如图4所示,通过第二缸口2130注入压力腔2110内侧的流体对形成于杆2200端部的活塞2210的后方加压而朝前方驱动杆2200。此时,优选地,在上述活塞2210与压力腔2110的内侧面之间插入O形环2220以防止通过第二缸口2130流入的流体通过活塞2210与压力腔2110之间的空间部流到前方。
然后,为了把突出于工作缸2100外侧前方的杆2200驱动到工作缸2100的内侧后方,需要利用气压换向阀2600改变空气的移动方向,更具体地说,如果如前所述地使用电磁控制方式的气压换向阀2600,只要对第二气液变换器2400侧的螺线管通电,空气注入泵2500所生成的空气只供应给第一气液变换器2300并且通过第一空气注入通路2330对储存在第一流体储存室2320的流体的自由表面产生气压,储存在第一流体储存室2320的流体则凭借气压而通过多个液相流体通路2340与流体通路2350移动到工作缸2100侧。
此时,储存在上述第一流体储存室2320的第一浮动盘2370的作用和前面所述相同,因此不予详细说明。
另外,连接并安装在第一气液变换器2300与工作缸2100之间的液压换向阀2700可以让连接并安装在工作缸2100的第二缸口2130的回路启动而防止流体通过第二缸口2130流入工作缸2100的内部,第一流体储存室2330所供应的流体只能通过第一缸口2120注入工作缸2100的压力腔2110内部。
如图20所示,按照前述方式通过第一缸口2120注入压力腔2110内侧的流体对形成于杆200端部的活塞2210的前方加压而朝后方驱动杆2200,杆2200朝后方移动而使得位于活塞2210后方的流体得以通过第二缸口2130流到压力腔2110的外部,并且通过流体通路2450及液相流体通路2440移动到第二流体储存室2420。
此时,凭借配置在第二流体储存室2420内部的第二圆板盘2460有效地防止因为流体从压力腔2110急剧流入第二流体储存室2420所导致的扰动而得以避免液相流体在第二流体储存室2420内部动荡,从而防止液相流体通过第二空气注入通路2430流到第二流体储存室2420的外部,并且让流体顺畅地移动。
另外,一旦如前所述地通过活塞2210的前方加压而使得杆2200完全移动到后方,则启动气压换向阀2600而改变空气注入泵2500的空气供应方向并且驱使所生成的空气重新通过第二空气注入通路2430供应到第二气液变换器2400的第二流体储存室2420后对流体的自由表面加压,流体通过如前所述的液压换向阀2700启动而通过第二缸口2130流入压力腔2110内侧后,按照和空气注入泵2500所生成的气压相同的压力对活塞2210的后方加压,从而使得杆2200朝前方驱动,反复进行前述过程就能使杆2200朝前、后方驱动。
而且,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中,不仅通过促动器10安装角度的调整而得以进行包含上行及下行驱动的各种方向驱动,还可以利用分别安装在液压换向阀2700与第一及第二缸口2120、2130之间的第一及第二调速阀2800、2900调整通过第一及第二缸口2120、2130流入压力腔2110内部的流体的量与速度,从而得以调整促动器10,亦即杆2200的致动速度。
前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能因此把本发明限定在前述实施例,但凡依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范畴所作的各种变化与修饰,都应为本发明的技术范畴。
产业上的用途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气压及液压的促动器,更具体地说,本发明可以为利用气压动作的杆施加流体压力而得到更大推力,利用能够在流体内部自由移动的圆板盘维持流体自由表面的稳定以防止空气混入工作流体内,让已混入工作流体的空气自然消灭,最大程度地减少流到外部的工作流体量而得以最大程度地增加施加到杆及柱塞的压力。

Claims (10)

1.一种利用气压及液压的促动器,包括:缸,通过形成于压力腔内侧的流路孔被划分成第一致动部与第二致动部;杆,一侧端部被安装在上述压力腔的内侧而另一侧端部则突出于缸的外部地配置在上述第一致动部;及柱塞,配置在上述第二致动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二致动部的内部形成有储存液体状态的工作流体并使其接触空气的流体储存室,上述流体储存室的内部则具备有在上述柱塞的长度方向移动的圆板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气压及液压的促动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二致动部的一侧墙面形成有连接外部的外部连接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气压及液压的促动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一致动部与第二致动部之间结合有连接块,在上述连接块形成有多个液相流体通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气压及液压的促动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流体储存室所储存的流体的自由表面安装了夹入结合在柱塞的环状浮动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气压及液压的促动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流体储存室的内侧面安装有限制柱塞致动的止挡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气压及液压的促动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圆板盘的材质的比重为2.0~3.5。
7.一种利用气压及液压的促动器,包括:缸,通过形成于压力腔内侧的流路孔被划分成第一致动部与第二致动部;杆,一侧端部被安装在上述压力腔的内侧而另一侧端部则突出于缸的外部地配置在上述第一致动部;及柱塞,配置在上述第二致动部;上述第二致动部通过流体通路连接并安装有气液变换器,凭借该气液变换器得以通过流路孔为第一致动部供应液相流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气液变换器的内侧形成有流体储存室,上述流体储存室具备有沿着气液变换器的长度方向在流体内部自由移动的圆板盘。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利用气压及液压的促动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气液变换器在上下方向可旋转地连接安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利用气压及液压的促动器,其特征在于,
在被储存于上述流体储存室的流体的自由表面安装浮动盘。
10.一种利用气压及液压的促动器,包括:工作缸,其两侧端部形成有连通外部的第一及第二缸口;杆,一侧端部形成有活塞并且安装在上述工作缸的内侧而另一侧端部突出于工作缸的外部并且进行前、后往复移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及第二缸口连接并安装着第一及第二气液变换器,上述第一及第二气液变换器的内侧各自形成有第一及第二流体储存室,在上述第一及第二流体储存室各自具备有沿着第一及第二气液变换器的长度方向在流体内部自由移动的第一及第二圆板盘。
CN201080045517.2A 2009-10-13 2010-10-12 利用气压及液压的促动器 Active CN1025975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090097316 2009-10-13
KR10-2009-0097316 2009-10-13
KR10-2010-0003844 2010-01-15
KR20100003844 2010-01-15
KR20100027120 2010-03-26
KR10-2010-0027120 2010-03-26
KR1020100028754A KR100983028B1 (ko) 2010-01-15 2010-03-30 공압 및 유압을 이용한 구동기
KR10-2010-0028754 2010-03-30
PCT/KR2010/006980 WO2011046351A2 (ko) 2009-10-13 2010-10-12 공압 및 유압을 이용한 구동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97535A CN102597535A (zh) 2012-07-18
CN102597535B true CN102597535B (zh) 2016-01-13

Family

ID=43876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45517.2A Active CN102597535B (zh) 2009-10-13 2010-10-12 利用气压及液压的促动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97535B (zh)
WO (1) WO2011046351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32174B1 (fr) 2015-02-02 2018-10-12 Safran Landing Systems Systeme de commande comportant une tige de commande
KR101977385B1 (ko) * 2017-07-25 2019-05-13 무진전자 주식회사 웨이퍼 건조 장치 및 방법
CN108006005B (zh) * 2018-01-30 2024-01-12 江西意哥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压油装置及油气隔离型气液增压缸
CN109358146A (zh) * 2018-12-25 2019-02-19 成都格莱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可快速装填色谱柱的装柱器
CN112997943B (zh) * 2021-02-15 2022-06-03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波浪能发电供能的海洋养殖自动饵料投喂机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78304B1 (en) * 1999-02-26 2002-04-30 Valeo Hydraulic control device for motor vehicle clutch in particular
CN1544813A (zh) * 2003-11-12 2004-11-10 浙江大学 抗气泡析出的柱塞泵配流盘
CN101363459A (zh) * 2007-08-06 2009-02-11 托克斯冲压技术两合公司 气液增力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01421522A (zh) * 2006-04-12 2009-04-29 朱瑛暾 液压变换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92670B2 (ja) * 1998-07-30 2008-05-2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シリンダ装置
KR100486847B1 (ko) * 2002-12-31 2005-04-29 주재석 증압 실린더
KR20090015232A (ko) * 2007-08-08 2009-02-12 주식회사 정아유압 완충구조를 갖는 증압실린더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78304B1 (en) * 1999-02-26 2002-04-30 Valeo Hydraulic control device for motor vehicle clutch in particular
CN1544813A (zh) * 2003-11-12 2004-11-10 浙江大学 抗气泡析出的柱塞泵配流盘
CN101421522A (zh) * 2006-04-12 2009-04-29 朱瑛暾 液压变换器
CN101363459A (zh) * 2007-08-06 2009-02-11 托克斯冲压技术两合公司 气液增力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97535A (zh) 2012-07-18
WO2011046351A3 (ko) 2011-11-03
WO2011046351A2 (ko) 2011-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97535B (zh) 利用气压及液压的促动器
CN201086705Y (zh) 总泵结构
JP2016518554A (ja) アキシャルピストンポンプ
CN109563849A (zh) 电静液压驱动系统
CN103597198A (zh) 用于燃料泵的入口阀设置
JP2022064318A (ja) ディスク側面とディスク外周面とのオフセット制動によるブレーキシステム
CN101936857B (zh) 岩石三轴蠕变试验机的围压保持系统
JP2009097505A (ja) 燃料ポンプ
WO2008031418A3 (de) Membranpumpe
KR101231757B1 (ko) 공압 및 유압을 이용한 구동기
CN103958947A (zh) 液压式增压缸
CN105673761A (zh) 多级阻尼节流的液压缓冲器以及液压缓冲方法
CN209800416U (zh) 一种可微调带缓冲且密封自动补偿的油缸
CN111527308B (zh) 用于低温燃料的燃料输送装置
CN201382042Y (zh) 一种分段式活塞双作用短行程液压缸装置
CN204300256U (zh) 恒压力推顶装置和医疗设备
CN1987143B (zh) 汽车电控机械式变速器用的离合器油缸
CN207914557U (zh) 一种压铸机中压射实时控制的差动油路系统
JP5984303B2 (ja) 燃料噴射補助装置及び燃料噴射補助装置を備える燃料噴射ポンプ
WO2012116430A1 (en) Variable displacement piston-in-piston hydraulic unit
CN202612234U (zh) 用于工程机械的液压系统
RU175658U1 (ru) Плунжерно-диафрагменный насос
KR100983028B1 (ko) 공압 및 유압을 이용한 구동기
CN209430524U (zh) 一种直推式冲击油缸
CN108533564A (zh) 一种新型缠绕式液压机的主油缸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