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92071B - 生物体认证系统及生物体认证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生物体认证系统及生物体认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92071B
CN102592071B CN201110398883.2A CN201110398883A CN102592071B CN 102592071 B CN102592071 B CN 102592071B CN 201110398883 A CN201110398883 A CN 201110398883A CN 102592071 B CN102592071 B CN 1025920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biont information
biont
identifying information
data storehou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9888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92071A (zh
Inventor
高桥辉之
野村训弘
日间贺充寿
绪方日佐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Omron Financial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Omron Financial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Omron Financial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Omron Financial System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5920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920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920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9207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98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errors, e.g. by rescanning the pattern or by human intervention; Evaluation of the quality of the acquired patterns
    • G06V10/993Evaluation of the quality of the acquired patter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llating Specific Patterns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物体认证系统及生物体认证方法,在通过生物体信息的品质分为执行1:1认证处理的情况和执行1:N认证处理的情况的生物体认证系统中,使利用者高效地组合并用1:1认证处理和1:N认证处理。该生物体认证系统基于从利用者提示的生物体信息确认是利用者本人,在利用者向认证系统输入了识别信息的基础上又提示了生物体信息的情况下,认证系统实施1:1认证处理,在利用者未向认证系统输入识别信息而提示了生物体信息的情况下,认证系统实施1:N认证处理。

Description

生物体认证系统及生物体认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个人认证方式中的生物体认证系统及生物体认证方法。
背景技术
使用生物体信息的认证处理是通过对照从利用者取得的生物体信息和预先登记的生物体信息来进行的,作为认证方法有1:1认证和1:N认证。首先,在1:1认证中,基于利用者输入到认证系统中的ID卡或按键输入等识别号码,从数据库提取应对照的生物体信息。然后,进行提取的生物体信息和从利用者取得的生物体信息的对照处理。另一方面,在1:N认证中,基于从利用者取得的生物体信息,按顺序重复与存储在认证系统中的数据库中包含的生物体信息的对照,进行发现同一生物体信息的处理。
通过使用这样的认证方法,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使用将利用者分组后的数据库,基于从利用者取得的生物体信息执行1:N认证,来确定识别信息,并使用该识别信息和取得的生物体信息在所有利用者数据库中执行1:1认证,从而进行认证处理。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45608号公报
但是,若对全体登记者实施1:N认证,则由于登记的生物体信息的品质较低而对于无法进行正确的1:N认证处理的登记者也必须进行1:N认证处理,处理时间总是很长。此外,由于无法进行正确的1:N认证处理,被认作他人的可能性变高。
发明内容
在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体认证系统,1:1认证的利用者不用实施1:N认证就能开始1:1认证,1:N认证的利用者能够开始1:N认证。
本申请发明的实施例的生物体认证系统具有:生物体信息输入部,输入利用者的生物体信息;识别信息输入部,输入利用者的识别信息;生物体认证对照部,使用利用者的生物体信息来进行对照处理;控制部,基于来自生物体信息输入部或识别信息输入部的输入来对生物体认证对照部进行控制;以及对照数据库,存储有赋予了识别信息的生物体信息和未赋予识别信息的生物体信息;并且进行如下控制而决定认证成功或失败,在识别信息输入部未取得识别信息而生物体信息输入部取得了生物体信息的情况下,生物体信息对照部将取得的生物体信息和对照数据库中存储的生物体信息进行对照,在生物体信息输入部取得了生物体信息且识别信息输入部取得了识别信息的情况下,生物体信息对照部将与取得的识别信息对应的对照数据库中存储的生物体信息和取得的生物体信息进行对照。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维持认证成功率且认证处理时间较短的生物体认证系统及生物体认证方法。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生物体认证系统。
图2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生物体认证系统的详细结构。
图3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生物体信息的登记处理。
图4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生物体信息的品质判别处理。
图5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1:1对照处理。
图6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1:N对照处理的一例。
图7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生物体认证处理。
图8表示对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分割对照DB的登记处理。
图9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分割对照DB的情况下的生物体认证处理。
图10表示利用了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条形码读取处理的认证处理。
图11表示利用了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条形码读取处理的分割对照DB中的认证处理。
图12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生物体认证处理。
图13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6的生物体认证处理。
图14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生物体认证系统中的对照DB的应用例。
符号说明
100…生物体认证系统、101…生物体信息输入部、102…生物体认证对照部、103…品质判定部、104…显示部、105…控制部、106…识别信息发行部、107…识别信息输入部、108…识别信息管理部、109…对照DB、810…1:N认证用对照DB、811…1:1认证用对照DB。
具体实施方式
1:1认证能够进行较高精度的本人认证,但是利用者需要持有ID卡或条形码(bar code),或者需要记住应进行按键输入的识别信息,便利性较低。此外,在1:N认证中,利用者仅提示生物体信息即可,便利性较高,但是与1:1认证相比,对照所花时间较长。此外,与根据他人的生物体信息制作的特征量的对照错误地成功这样的、认作他人的可能性比1:1认证要高。
在此,在本申请发明中,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本申请发明的实施例的生物体认证系统的特征在于,具有:生物体信息输入部,输入利用者的生物体信息;识别信息输入部,输入利用者的识别信息;生物体认证对照部,使用利用者的生物体信息来进行对照处理;控制部,基于来自生物体信息输入部或识别信息输入部的输入来对生物体认证对照部进行控制;以及对照数据库,存储有赋予了识别信息的生物体信息和未赋予识别信息的生物体信息;本申请发明的实施例的生物体认证系统进行如下控制而决定认证成功或失败:在识别信息输入部未取得识别信息而生物体信息输入部取得了生物体信息的情况下,生物体信息对照部将取得的生物体信息和对照数据库中存储的生物体信息进行对照,在生物体信息输入部取得了生物体信息且识别信息输入部取得了识别信息的情况下,将与取得的识别信息对应的对照数据库中存储的生物体信息和取得的生物体信息进行对照。此外,更具体地说,其特征在于,在识别信息输入部未取得识别信息而所述生物体信息输入部取得了生物体信息的情况下,从对照数据库取得未对照的生物体信息特征量,并与取得的生物体信息的生物体信息特征量进行对照,在生物体信息输入部取得了生物体信息且识别信息输入部取得了识别信息的情况下,从对照数据库取得与取得的识别信息对应的生物体信息特征量,并与取得的生物体信息的生物体信息特征量进行对照。由此,具有品质较高的生物体信息的利用者提示登记的生物体,从而能够进行可靠的认证处理,具有品质较低的生物体信息的利用者输入预先分配的识别信息,从而能够迅速地进行可靠的认证处理。在此,识别信息是指利用者将生物体信息登记到认证系统中时,从认证系统发行的信息,是对每个利用者和生物体信息不重复地分配的信息。
接着,本申请发明的实施例的生物体认证系统的特征在于,对照数据库被分割为第一对照数据库和第二对照数据库,在所述第一对照数据库中存储有多个生物体信息,在所述第二对照数据库中,与识别信息建立了对应地存储有与第一对照数据库中存储的生物体信息相比品质较低的多个生物体信息,在识别信息输入部未取得利用者的识别信息而生物体信息输入部取得了利用者的生物体信息的情况下,生物体认证对照部将取得的生物体信息和第一对照数据库中存储的生物体信息进行对照,在生物体信息输入部取得了利用者的生物体信息且识别信息输入部取得了利用者的识别信息的情况下,生物体认证对照部将与取得的识别信息对应的第二对照数据库中存储的生物体信息和取得的生物体信息进行对照。更具体地说,在识别信息输入部未取得识别信息而生物体信息输入部取得了生物体信息的情况下,从第一对照数据库取得未对照的生物体信息特征量,并与取得的生物体信息的生物体信息特征量进行对照,在生物体信息输入部取得了生物体信息且识别信息输入部取得了识别信息的情况下,从第二对照数据库取得与取得的识别信息对应的生物体信息特征量,并与取得的生物体信息的生物体信息特征量进行对照。由此,具有品质较高的生物体信息的利用者提示登记的生物体,从而能够优先实施基于存储有品质较高的生物体信息的对照数据库的对照,所以能够实现处理的迅速化。此外,对于具有品质较低的生物体信息的利用者,通过输入预先分配的识别信息,也能够优先实施基于存储有品质较低的生物体信息的对照数据库的对照,所以能够进行迅速的认证处理。
进一步地,本申请发明的实施例的生物体认证系统的特征在于,控制部具有输入信息判定部,判定是否输入了识别信息及生物体信息,控制部进行控制,以使得在输入判定部取得了识别信息的情况下,生物体信息对照部将取得的生物体信息和对照数据库中存储的生物体信息进行对照,在输入判定部未取得识别信息的情况下,生物体信息对照部将与取得的识别信息对应的对照数据库中存储的生物体信息和取得的生物体信息进行对照。
此外,本申请发明的实施例的生物体认证系统的特征在于,生物体信息输入部具有检测生物体的生物体检测部,在该生物体检测部检测到生物体的情况下,控制部使生物体信息输入部进行读取生物体信息的处理,在未检测到生物体的情况下,使生物体信息输入部进行读取条形码的处理。这样,即使在作为识别信息而使用条形码信息的情况下,通过将生物体信息输入部做成兼做识别信息输入部的结构,能够达成单独认证系统的小型化。
进一步地,本申请发明的实施例的生物体认证系统的特征在于,在识别信息输入部未取得利用者的识别信息而生物体信息输入部取得了利用者的生物体信息的情况下,将取得的生物体信息和第一对照数据库中存储的生物体信息进行了对照的结果为对照失败的情况下,催促利用者输入识别信息,并基于输入的识别信息,从第一对照数据库或第二对照数据库提取生物体信息,进行对照处理。由此,即使在因生物体的放置方法等不合适而导致对照失败的情况下,或者在应输入识别信息而进行1:1认证的利用者错误地提示了生物体的情况下,通过再次在1:N认证用或1:1认证用的对照数据库中进行1:1认证,也能够进行认证处理。
此外,本申请发明的实施例的生物体认证系统的特征在于,在识别信息输入部未取得利用者的识别信息而生物体信息输入部取得了利用者的生物体信息的情况下,将取得的生物体信息和第一对照数据库中存储的生物体信息进行了对照的结果为对照失败的情况下,使用取得的生物体信息与第二对照数据库中存储的生物体信息进行再对照。而且,在对照成功的情况下,催促利用者输入识别信息,将输入的识别信息和与对照成功的生物体信息对应的识别信息进行对照。这样,在应输入识别信息而进行1:1认证的利用者错误地提示了生物体的情况下,不只是使用该生物体信息进行1:1认证用的对照数据库中的1:N认证处理,而是构成为使利用者输入识别信息并进行识别信息的对照,从而能够将生物体信息的品质较低的利用者的认证处理中的认作他人的可能性限制为最小限度。
接着,本申请发明的实施例的生物体认证系统的特征在于,具有生物体信息登记终端,生物体信息登记终端具有:生物体信息取得部,从利用者取得生物体信息;控制部,从取得的生物体信息中提取生物体信息特征量;品质判定部,判定提取的生物体信息特征量的品质;在生物体信息特征量的品质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使生物体信息特征量存储在第一对照数据库中,在生物体信息特征量的品质小于规定值的情况下,控制部使生物体信息特征量与利用者的识别信息建立对应并存储在第二对照数据库中。此外,其特征在于,品质判定部基于取得的生物体信息中的被识别为血管的像素数来判定品质。
(实施例1)
以下使用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发明的实施例。首先,图1是表示本申请发明的实施例的生物体认证系统结构的图。如图1所示,生物体认证系统100具备:生物体信息输入部101,取得利用者的生物体信息;生物体认证对照部102,基于取得的生物体信息进行对照处理;品质判定部103,判定利用者的生物体信息的品质;显示部104;控制部105,对前述的结构部进行控制;识别信息发行部106,向利用者发行识别信息;识别信息输入部107,输入向利用者发行的识别信息;识别信息管理部108;以及对照DB109。在该生物体认证系统100中,由生物体认证对照部102将从通过生物体信息输入部101输入的生物体信息提取的特征量数据与储存在对照DB109中的特征量数据进行对照,从而能够实施利用者的本人认证。在生物体认证对照部102中,根据由品质判定部103判定的每个利用者的特征量的品质,实施认证处理。在实施1:1认证的情况下,使用在生物体信息登记时由识别信息发行部106发行的识别信息。在认证时,由识别信息管理部108识别由利用者通过识别信息输入部107输入的识别信息是否正确,是正确的识别信息的情况下,从对照DB109提取与该识别信息对应的特征量数据,使用该特征量数据和根据通过生物体信息输入部101输入的生物体信息生成的特征量,由生物体认证对照部102实施1:1对照处理。另外,上述识别信息输入部107为0~9数字键(ten key)、或条形码、或接触型读卡器、或非接触型读卡器,还可以想到其他输入方法,在此对于识别信息输入部107的实施方式不特别限定。
在实施1:N认证的情况下,将根据通过生物体信息输入部101输入的生物体信息生成的特征量和储存在对照DB109中的各特征量数据进行对照。另外,在对照DB109中全部储存有1:1认证用生物体信息数据及1:N认证用生物体信息数据,但是优选为,分为1:1认证用生物体信息数据和1:N认证用生物体信息数据,分别存储在对照DB中。此外,控制部105对各功能模块间的信息的交换进行控制。
在以下的说明中,以通过显示部104显示对利用者催促生物体信息的提示的内容和以视觉信息显示认证结果为前提进行了说明,但是向利用者的信息传达也可以通过声音等视觉以外的方式来实施,也可能什么都不传达。
接着,使用图2说明更详细的生物体认证系统。在图2所示的例中,经由网络201连接有生物体信息登记终端202、生物体信息认证终端203、对照DB109。生物体信息登记终端202包括计算机204、生物体信息取得装置205、识别信息发行部206、及打印机207,计算机204具备生物体信息登记终端控制部212、品质判定部213、显示部214、及识别信息管理部215,生物体信息取得装置205具备生物体信息取得装置控制部210和生物体信息输入部211。生物体信息认证终端203包括计算机208、生物体认证装置209、识别信息输入部222,计算机208具备生物体认证终端控制部216、显示部217、识别信息管理部218,生物体认证装置209具备生物体认证装置控制部219、生物体信息输入部220、生物体认证对照部221。
在图2的结构中,在登记生物体信息时,利用者向生物体信息登记终端202的生物体信息取得装置205的生物体信息输入部211提示生物体信息。根据所述提示的生物体信息生成的特征量数据储存在对照DB109中,在由品质判定部213判定为特征量数据的品质不高的情况下,由识别信息发行部206发行识别信息。发行的识别信息由打印机207印刷成条形码,利用者保存印刷的条形码。在此,利用的条形码可以是1维条形码,也可以是2维条形码,也可以是其他实施方式的条形码。
使用登记的生物体信息的认证处理通过生物体信息认证终端203来执行。在利用者持有条形码的情况下,从识别信息输入部222输入条形码,并向生物体认证装置209的生物体信息输入部220提示生物体。生物体认证终端控制部216向识别信息管理部218询问从条形码读取的识别信息,是正确的识别信息的情况下,从对照DB109取得与上述识别信息对应的对照用的特征量数据,并通知给生物体认证装置控制部219,生物体认证对照部221实施取得的对照用的特征量数据和从生物体信息提取的特征量数据的1:1对照。在利用者未持有条形码的情况下,利用者向生物体认证装置209的生物体信息输入部220提示生物体。生物体认证对照部221使用从生物体信息提取的特征量数据,实施与对照DB109中的对照用的特征量数据的1:N对照。对照结果显示在显示部217上。
另外,本发明的结构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想到将对照DB109内置于生物体信息认证终端203中,或将生物体认证对照部221内置于计算机208中,或者将生物体信息登记处理和生物体信息认证处理在1台终端上执行,等等各种结构。
图3是本实施例的生物体认证系统中的、将对照用的特征量数据登记到对照用数据库中时的处理流程图。首先,由利用者实施利用者信息输入,利用者的姓名等系统所需的利用者信息被登记(步骤301)。然后,由利用者向生物体信息输入部提示生物体,取得生物体信息(步骤302)。接着,从取得的生物体信息提取对照用的特征量数据(步骤303)。进行提取的特征量数据是否为高品质的判别(步骤304),在判定为高品质的情况下,将该特征量数据登记到对照DB中(步骤305)。在提取的特征量数据的判定处理中判定为不是高品质的情况下,对利用者发行识别信息(步骤306)。然后,将该识别信息和特征量数据登记到对照DB中(步骤305)。另外,在此,发行的识别信息是用于1:1认证处理的信息。此外,特征量数据为高品质意味着,特征量数据中用于确定个体的信息较多。另一方面,特征量数据为低品质意味着,特征量数据中用于确定个体的信息较少,其结果,意味着错误地与将其他个体对照成功的可能性变高。
另外,在图3中,分别实施了1次由利用者进行的生物体的提示和对照用的特征量数据的提取,但是为了取得更稳定的生物体信息和特征量,也可以分别实施多次。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作为生物体信息提到了使用指静脉信息的情况,但是不限于指静脉信息,指纹、手掌、虹膜等其他生物体信息也可以。
图4表示品质判定处理的流程图。首先,从利用者提示的生物体进行生物体信息的取得,从而取得图像数据(步骤401)。接着,从该图像数据进行特征量数据的提取(步骤402)。然后,判别被识别为血管的像素数是否为规定值以上,具体而言,对于特征量数据中含有的各像素,基于颜色和明亮度识别是否为血管,如果被识别为血管的像素数为预先设定的规定值以上,则判定为品质较高,如果像素数小于规定值,则判定为品质较低(步骤403)。在此,作为判别的基准的规定值是按照每个生物体认证系统决定的值。
另外,图4以将利用者的身体的一部分的血管的分布状况作为生物体信息来进行本人认证的系统为前提,但是实施方式不限于作为生物体信息而使用血管的分布状况的情况。此外,图4以将特征量数据作为图像数据来处理并进行认证的系统为前提,但是在对从生物体信息提取的特征点进行处理并进行认证的系统中,还可以想到根据特征点的数量、位置及多个特征点的相互关系等来判别品质的结构。
图5是由利用者进行识别信息输入及生物体的提示时的1:1对照处理500的流程图。以从利用者取得识别信息及生物体信息为时机,开始1:1对照处理。基于由利用者输入的识别信息,从对照DB取得对照用的特征量数据(步骤501)。接着,进行从生物体信息提取的特征量数据和从对照DB提取的特征量数据的比较(步骤503、504)。在此,若判定为两者相同则为对照成功(步骤505),若判定为不同则为对照失败(步骤506)。
另外,在图5中,在从利用者取得了识别信息和生物体信息的两者之后,进行与识别信息对应的特微量数据的取得(步骤501),但是也可以先只取得识别信息,再进行与识别信息对应的特征量数据的取得,之后实施利用者提示的生物体信息的取得,在此基础上实施特征量数据的比较(步骤503)。
图6是由利用者进行生物体的提示时的1:N对照处理600的流程图。1:N对照处理以从利用者取得识别信息或生物体信息为时机开始。若1:N对照处理开始,则从对照DB602取出1个未对照的对照用的特征量数据(步骤601)。接着,比较从生物体信息提取的特征量数据和从对照DB取出的对照用的特征量数据(步骤603,604)。在此,若判定为两者相同则为对照成功(步骤605),若判定为不同,则对于对照DB中存储的未对照的特征量数据进行是否全部进行了比较判定的判定,如果进行了则为对照失败(步骤607)。
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全部进行,则回到步骤601,重复取出未对照的特征量数据的步骤601以后的处理。另外,在图6中采用了如下结构,即,若从对照DB602之中发现了对照成功的数据,则在该时刻输出对照成功805并结束,但是也可以构成为,即使与1个数据对照成功,也必定进行与全部数据的比较判定。这种情况下,在与全部数据的比较判定结束的时刻,将对照成功的数据为1个作为认证成功,但是在与多个数据对照成功的情况下,也可以作为认证失败,对于对照成功的多个候补,也可以显示识别信息的输入或利用者的姓名来让利用者进行选择。
接着,图7表示实施例1的生物体认证系统的处理流程。
图7是在图1所示的生物体认证系统100中、并用1:1认证处理和1:N认证处理的情况的流程图。首先,等待识别信息或生物体的任一个的输入(步骤701)。由输入信息判别部判别是否有识别信息的输入(步骤702),在确认到识别信息的输入的情况下,进行生物体信息的取得(步骤703),由生物体认证对照部实施1:1对照处理(步骤704)。然后,判定是否对照成功(步骤705),对照成功的情况下为认证成功(步骤710),对照失败的情况下为认证失败(步骤709)。此外,在步骤702中未确认到识别信息的输入的情况下,进行生物体信息的取得(步骤706),执行1:N对照处理(步骤707)。然后,判定是否对照成功(步骤708),对照成功的情况下为认证成功(步骤710),对照失败的情况下为认证失败(步骤711)。
另外,在图7中,在步骤705、708中将未确认到对照成功的情况作为认证失败709、711,但是也可以考虑如下系统:在步骤705、708中未确认到对照成功的情况下,回到取得生物体信息的步骤703、706,多次尝试对照处理。
(实施例2)
如实施例1中所说明,由于在对照DB109中储存有全部利用者的特征量数据,所以在1:N对照处理中品质较低的特征量数据也成为对照对象。在此,使用图8、图9说明将图1及图2中记载的对照DB109分割为1:N认证用的对照DB810和1:1认证用对照DB811的第二实施例。首先说明登记处理,与图3同样,由利用者实施利用者信息输入,利用者的姓名等系统所需的利用者信息被登记(步骤801)。然后,由利用者向生物体信息输入部提示生物体而取得生物体信息(步骤802)。接着,从取得的生物体信息提取对照用的特征量数据(步骤803)。对提取的特征量数据进行是否为高品质的判别(步骤804),在判定为品质较高的情况下,将该特征量数据登记到1:N认证用对照DB中(步骤805)。在提取的特征量数据的品质是否为高的判别中,在判定为品质不高的情况下,对利用者发行识别信息(步骤806)。然后,将该识别信息和特征量数据登记到1:1认证用对照DB中(步骤807)。另外,如上所述,特征量数据的品质较高意味着,在特征量数据中用于确定个体的信息较多,另一方面,特征量数据的品质较低意味着,在特征量数据中用于确定个体的信息较少,其结果意味着,错误地与其他个体对照成功的可能性变高。
此外,品质的判定处理与图4中记载的方法相同,与图3同样地,为取得更稳定的生物体信息和特征量,也可以多次实施由利用者进行的生物体的提示和对照用的特征量数据的提取。实施例2的图9中的生物体认证系统首先等待识别信息或生物体的任一个的输入(步骤901)。由输入信息判定部判别是否有识别信息的输入(步骤902),在确认到识别信息的输入的情况下,进行生物体信息的取得(步骤903),由生物体认证对照部实施1:1认证用对照DB811中的1:1对照处理(步骤904)。然后,判定是否对照成功(步骤905),在对照成功的情况下为认证成功(步骤910),在对照失败的情况下为认证失败(步骤909)。此外,在步骤902中未确认到识别信息的输入的情况下,进行生物体信息的取得(步骤906),执行1:N认证用对照DB810中的1:N对照处理(步骤907)。然后,判定是否对照成功(步骤908),在对照成功的情况下为认证成功(步骤910),在对照失败的情况下为认证失败(步骤911)。
另外,在图9中,将在步骤905、908中未确认到对照成功的情况作为认证失败909、911,但是也可以考虑在步骤905、908中未确认到对照成功的情况下,回到取得生物体信息的步骤903、906,尝试多次对照处理的系统。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由于在利用的1:N认证用对照DB810中储存有较高品质的特征量数据,所以在图9中的1:N对照处理中仅利用较高品质的特征量数据来实施对照处理,因此与图7相比,能够进一步降低1:N对照处理中的误对照的可能性。此外,也能够缩短处理时间。另外,关于在实施例2中未提到的结构及处理,与实施例1的结构及处理相同。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2中,未规定生物体信息的种类和取得方法,此外也未规定识别信息的种类及输入方法。在此,在满足规定的条件的生物体认证系统中,有时能够将生物体信息输入部和识别信息号码输入部共通化。例如,存在利用由摄像机拍摄图像而取得的生物体信息、并且由摄像机拍摄图像而取得识别信息这样的生物体认证系统的情况。以下,使用图10详细说明。
图10是关于搭载有兼做生物体信息输入部和识别信息输入部的摄像机的生物体认证系统的流程图。首先,对相当于生物体信息输入部(识别信息输入部)的摄像机进行是否有罩上物体的检测(步骤1001)。该检测处理也可以通过用摄像机连续地进行摄像、并检测与没有罩上任何物体时的图像的差异来实施,也可以具备检测专用的传感器。在步骤1001中检测到有罩上物体的情况下,判定其是否为生物体(步骤1002)。在判定为是生物体信息的情况下,进行生物体信息的取得(步骤1003)、并执行1:N对照处理(步骤1004)。然后,通过是否对照成功的判别(步骤1005),在对照成功时为认证成功(步骤1013),在对照失败时为认证失败(步骤1014)。
另一方面,在步骤1002中未检测到生物体的情况下,执行条形码检测(步骤1006)。在此,未检测到条形码的情况下,判定为未正确放置条形码,对利用者指示重新放置条形码之后,再次进行条形码检测(步骤1007、1006)。若在步骤1006中检测到条形码,则通过条形码读取处理取得识别信息(步骤1008),然后取得生物体信息(步骤1009),执行1:1对照处理(步骤1010)。然后,通过是否对照成功的判别(步骤1011),在确认到对照成功时为认证成功(步骤1013),在未确认到对照成功时为认证失败(步骤1014)。另外,也可以是如下结构,在步骤1005、1011中未确认到对照成功时,回到生物体信息取得1003、1019,尝试多次1:N对照处理或1:1对照处理。另外,在实施例3中未提到的结构及处理与实施例1的结构及处理相同。
(实施例4)
与实施例3同样地,对于利用由摄像机拍摄图像而取得的生物体信息、并由摄像机拍摄图像而取得识别信息这样的生物体认证系统,使用图11详细说明。图11是关于搭载有兼做生物体信息输入部和识别信息输入部的摄像机的认证系统的流程图。首先,对相当于生物体信息输入部(识别信息输入部)的摄像机进行是否有罩上物体的检测(步骤1101)。该检测处理也可以通过用摄像机连续地进行摄像、并检测与没有罩上任何物体时的图像的差异来实施,也可以具备检测专用的传感器。在步骤1101中检测到有罩上物体的情况下,判定其是否为生物体(步骤1102)。在判定为是生物体信息的情况下,进行生物体信息的取得(步骤1103),在1:N认证用对照DB中执行1:N对照处理(步骤1104)。然后,通过是否对照成功的判别(步骤1105),在对照成功时为认证成功(步骤1113),在对照失败时为认证失败(步骤1114)。
另一方面,在步骤1102中未检测到生物体的情况下,执行条形码检测(步骤1106)。在此,在未检测到条形码的情况下,判定为未正确放置条形码,对利用者指示重新放置条形码之后,再次进行条形码检测(步骤1107、1106)。在步骤1106中若检测到条形码,则通过条形码读取处理取得识别信息(步骤1108),然后取得生物体信息(步骤1109),在1:1认证用对照DB中执行1:1对照处理(步骤1110)。然后,通过是否对照成功的判别(步骤1111),在确认到对照成功时为认证成功(步骤1113),在未确认到对照成功时为认证失败(步骤1114)。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在步骤1105、1111中未确认到对照成功时,回到生物体信息取得1103、1119,尝试多次1:N对照处理或1:1对照处理。另外,在实施例4中未提到的结构及处理与实施例1的结构及处理相同。
(实施例5)
实施例5的图12是将对照DB根据生物体信息的的品质分割为1:N认证用对照DB和1:1认证用DB的情况的实施例。在该实施例5中,与生物体信息的品质的高低无关,而是以向所有利用者发行了识别信息的情况为前提。首先,等待识别信息或生物体的任一个的输入(步骤1201)。判别是否有识别信息的输入(步骤1202),在确认到识别信息的输入时进行生物体信息的取得(步骤1203),由生物体认证对照部执行1:1认证用对照DB811中的1:1对照处理(步骤1204)。然后,判定是否对照成功(步骤1205),在对照成功时为认证成功(步骤1214),在对照失败时为认证失败(步骤1213)。
此外,在步骤1302中未确认到识别信息的输入时,进行生物体信息的取得(步骤1206),执行1:N认证用对照DB810中的1:N对照处理(步骤1207)。然后,判定是否对照成功(步骤1208),对照成功时为认证成功(步骤1214),对照失败时要求利用者输入预先分配的识别信息(步骤1209)。然后,在取得识别信息之后,在1:N认证用对照DB中执行与该识别信息对应的特征量数据和在步骤1206中取得的特征量数据的1:1对照处理(步骤1211)。其结果,若对照成功则为认证成功(步骤1214)。另一方面,若对照失败则为认证失败(步骤1215)。
在此,在1:N认证用对照DB中的1:N对照处理之后,再次在同一1:N认证用对照DB中进行1:1对照处理,从而即使在由于生物体的放置方法等不合适而导致对照失败的情况下,也能够再次认证,所以提高了利用者的便利性。
另外,在实施例5中未提到的结构及处理与实施例1的结构及处理相同。
(实施例6)
实施例6的图13与实施例5同样,是关于将对照DB根据生物体信息的品质分割为1:N认证用对照DB和1:1认证用DB的情况的实施例。实施例6首先等待识别信息或生物体的任一个的输入(步骤1301)。由输入信息判定部判别是否有识别信息的输入(步骤1302),在确认到识别信息的输入的情况下进行生物体信息的取得(步骤1303),由生物体认证对照部实施1:1认证用对照DB811中的1:1对照处理(步骤1304)。然后,判定是否对照成功(步骤1305),在对照成功的情况下为认证成功(步骤1316),对照失败的情况下为认证失败(步骤1315)。
此外,在步骤1302中未确认到识别信息的输入的情况下,进行生物体信息的取得(步骤1306),执行1:N认证用对照DB810中的1:N对照处理(步骤1307)。之后,判定是否对照成功(步骤1308),在对照成功的情况下为认证成功(步骤1316),在对照失败的情况下,使用该生物体信息执行1:1认证用DB中的1:N对照处理(步骤1310)。在此,如果对照失败则为认证失败(步骤1317)。另一方面,如果对照成功,则要求利用者输入识别信息,比较该识别信息和与对照成功的特征量数据对应的识别信息,判定是否一致(步骤1314)。其结果,如果对照成功则为认证成功(步骤1316)。另一方面,如果对照失败则为认证失败(步骤1317)。在本实施例中,存在利用者尽管本来应该执行1:1认证处理,但未输入识别信息而提示了生物体信息的可能性,这种情况下,在步骤1308中视为对照失败。这时,提示的生物体信息的特征量数据应该是包含在1:1认证用对照DB811中的,所以使用1:1认证用对照DB811进行1:N对照处理,从而搜索对照的特征量数据,进行与其对应的识别信息和输入的识别信息的吻合确认(步骤1313,1314),最终进行1:1认证处理。
在步骤1311中,对利用者的识别信息输入的要求是通过画面显示进行的,但也可以通过声音等视觉以外来实施。
此外,通过键盘实施步骤1312中的识别信息的输入的情况下,如果利用者记忆识别信息成为负担,则也可以构成为,在步骤1311中不显示要求输入识别信息的画面,而是显示对照成功的利用者的姓名,让利用者判断其与利用者的姓名是否吻合,在步骤1312中让利用者输入判断结果。另外,在实施例6中未提到的结构及处理与实施例1的结构及处理相同。
在此,使用图14说明对照DB。在图14所示的例中,在对照DB中储存有识别信息、特征量、利用者ID。在对照DB内中通过不重复的ID来管理特征量。另一方面,在账户DB中,储存有利用者ID、支店信息、账户信息,可以知道哪个利用者持有哪个支店的哪个账户。在图14的例中,使用利用者ID将对照DB与口座DB建立联系,从而能够通过生物体认证取得认证的利用者的账号信息。

Claims (9)

1.一种生物体认证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
生物体信息输入部,输入利用者的生物体信息;
识别信息输入部,输入利用者的识别信息;
生物体认证对照部,使用利用者的生物体信息进行对照处理;
控制部,基于来自所述生物体信息输入部或所述识别信息输入部的输入,对所述生物体认证对照部进行控制;以及
对照数据库,存储有赋予了识别信息的多个生物体信息和未被赋予识别信息的多个生物体信息;
所述对照数据库被分割为第一对照数据库和第二对照数据库,所述第一对照数据库中存储有高品质的多个生物体信息,所述第二对照数据库中与识别信息建立了对应地存储有与所述第一对照数据库中存储的生物体信息相比品质较低的多个生物体信息,
在所述识别信息输入部未取得识别信息而所述生物体信息输入部取得了生物体信息的情况下,所述生物体认证对照部将所述取得的生物体信息和所述第一对照数据库中存储的生物体信息进行对照,
在所述识别信息输入部取得了识别信息且所述生物体信息输入部取得了生物体信息的情况下,所述生物体认证对照部将与所述取得的识别信息对应的所述第二对照数据库中存储的生物体信息和所述取得的生物体信息进行对照。
2.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生物体认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对照数据库存储从所述第一对照数据库中存储的生物体信息提取的生物体信息特征量,
所述第二对照数据库将从所述第二对照数据库中存储的生物体信息提取的生物体信息特征量与识别信息对应起来存储,
在所述识别信息输入部未取得识别信息而所述生物体信息输入部取得了生物体信息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对照数据库取得未对照的所述第一对照数据库中存储的生物体信息特征量,并与从所述取得的生物体信息提取的生物体信息特征量进行对照,
在所述识别信息输入部取得了识别信息且所述生物体信息输入部取得了生物体信息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二对照数据库取得与所述取得的识别信息对应的所述第二对照数据库中存储的生物体信息特征量,并与从所述取得的生物体信息提取的生物体信息特征量进行对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记载的生物体认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具有输入信息判定部,判定是否输入了所述识别信息及所述生物体信息,
所述控制部进行控制,以使得在所述输入信息判定部未取得识别信息的情况下,所述生物体认证对照部将所述取得的生物体信息和所述对照数据库中存储的生物体信息进行对照,
在所述输入信息判定部取得了识别信息的情况下,所述生物体认证对照部将与所述取得的识别信息对应的所述对照数据库中存储的生物体信息和所述取得的生物体信息进行对照。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记载的生物体认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物体信息输入部具有检测生物体的生物体检测部,
在所述生物体检测部检测到生物体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使所述生物体信息输入部进行读取生物体信息的处理,
在未检测到生物体的情况下,通过进行读取条形码的处理而先进行使用条形码的识别信息输入处理,然后进行生物体信息取得处理。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记载的生物体认证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识别信息输入部未取得利用者的识别信息而所述生物体信息输入部取得了利用者的生物体信息的情况下,当将所述取得的生物体信息和所述第一对照数据库中存储的生物体信息进行了对照的结果为对照失败时,催促利用者输入识别信息,并基于所述输入的识别信息,从所述第一对照数据库或所述第二对照数据库提取生物体信息,进行对照处理。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记载的生物体认证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识别信息输入部未取得利用者的识别信息而所述生物体信息输入部取得了利用者的生物体信息的情况下,当将所述取得的生物体信息和所述第一对照数据库中存储的生物体信息进行了对照的结果为对照失败时,使用所述取得的生物体信息,与所述第二对照数据库中存储的生物体信息进行再对照,
在对照成功的情况下,催促利用者输入识别信息,并将输入的识别信息和与所述对照成功的生物体信息对应的识别信息进行对照。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记载的生物体认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物体认证系统具有生物体信息登记终端,
所述生物体信息登记终端具有:
生物体信息取得部,从利用者取得生物体信息;
控制部,从取得的生物体信息提取生物体信息特征量;以及
品质判定部,判定提取的生物体信息特征量的品质;
在生物体信息特征量的品质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使所述生物体信息特征量存储在所述第一对照数据库中,在生物体信息特征量的品质低于规定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使所述生物体信息特征量与利用者的识别信息建立对应地存储在所述第二对照数据库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记载的生物体认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品质判定部基于取得的生物体信息中的被识别为血管的像素数来判定品质。
9.一种生物体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照数据库被分割为第一对照数据库和第二对照数据库,所述第一对照数据库中存储有高品质的多个生物体信息,在所述第二对照数据库中,与识别信息建立了对应地存储有与所述第一对照数据库中存储的生物体信息相比品质较低的多个生物体信息,
在识别信息输入部未取得识别信息而生物体信息输入部取得了生物体信息的情况下,将所述取得的生物体信息和所述第一对照数据库中存储的生物体信息进行对照,
在所述识别信息输入部取得了识别信息且所述生物体信息输入部取得了生物体信息的情况下,将与所述取得的识别信息对应的所述第二对照数据库中存储的生物体信息和所述取得的生物体信息进行对照。
CN201110398883.2A 2010-12-22 2011-12-05 生物体认证系统及生物体认证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920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85282/2010 2010-12-22
JP2010285282A JP5564414B2 (ja) 2010-12-22 2010-12-22 生体認証システム及び生体認証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92071A CN102592071A (zh) 2012-07-18
CN102592071B true CN102592071B (zh) 2015-10-07

Family

ID=463134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9888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92071B (zh) 2010-12-22 2011-12-05 生物体认证系统及生物体认证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564414B2 (zh)
CN (1) CN102592071B (zh)
WO (1) WO201208613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29489B2 (ja) * 2012-07-20 2017-05-17 日立オムロンターミナル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生体情報取得装置、生体認証システムおよび生体情報取得方法
JP6031172B1 (ja) * 2015-09-17 2016-11-24 ソフトバンク株式会社 生体照合システム、生体照合方法、生体照合装置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8124999A (ja) * 2017-01-31 2018-08-09 株式会社Liquid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943087B2 (ja) * 2017-09-01 2021-09-29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認証システム、認証制御装置、認証制御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795480B2 (ja) * 2017-09-26 2020-12-02 富士通フロ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生体認証システムおよび生体認証方法
US10136320B1 (en) 2017-11-22 2018-11-2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uthentication of users at multiple terminals
JP7216491B2 (ja) * 2018-07-27 2023-02-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ユーザー選択補助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ユーザー選択補助方法およびユーザー選択補助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45608A (ja) * 2002-10-24 2004-05-20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個人認証方法及びシステム並びに制御用プログラム
CN1785121A (zh) * 2004-12-10 2006-06-14 富士通株式会社 自动业务控制方法、自动业务设备,以及存储其程序的存储介质
CN1924890A (zh) * 2005-08-31 2007-03-07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用于匹配生物特征信息的装置、方法以及计算机产品
CN101256628A (zh) * 2007-03-02 2008-09-03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生物特征认证方法和生物特征认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31799A (ja) * 2000-03-16 2001-11-30 Toshiba Corp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4153691B2 (ja) * 2001-11-06 2008-09-24 株式会社東芝 顔画像照合装置及び顔画像照合方法
JP2008140024A (ja) * 2006-11-30 2008-06-19 Toshiba Corp 入場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入場管理方法
JP4811873B2 (ja) * 2007-02-22 2011-11-09 グローリー株式会社 認証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45608A (ja) * 2002-10-24 2004-05-20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個人認証方法及びシステム並びに制御用プログラム
CN1785121A (zh) * 2004-12-10 2006-06-14 富士通株式会社 自动业务控制方法、自动业务设备,以及存储其程序的存储介质
CN1924890A (zh) * 2005-08-31 2007-03-07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用于匹配生物特征信息的装置、方法以及计算机产品
CN101256628A (zh) * 2007-03-02 2008-09-03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生物特征认证方法和生物特征认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086136A1 (ja) 2012-06-28
JP5564414B2 (ja) 2014-07-30
JP2012133603A (ja) 2012-07-12
CN102592071A (zh) 2012-07-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92071B (zh) 生物体认证系统及生物体认证方法
US7773778B2 (en) Authentication apparatus and authentication method
EP1612718B1 (en) Registration method for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system, corresponding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system, and program for same
KR100944172B1 (ko) 생체 인증 방법 및 생체 인증 시스템
KR100918286B1 (ko) 생체 인증 장치의 생체 유도 제어 방법 및 생체 인증 장치
JP4704185B2 (ja) 生体認証システム及び生体認証方法
CN104598796A (zh) 身份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897042B (zh) 生物信息注册装置
WO2014068089A1 (en) Fingerprint matching algorithm
WO2006069158A2 (en) Self-adaptive multimodal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KR20120023083A (ko) 생체 인증 장치, 생체 인증 방법 및 생체 인증용 컴퓨터 프로그램이 기록된 컴퓨터 판독가능한 기록매체
US20200250297A1 (en) Authentication system, authentication device, authent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EP3451216B1 (en) Multi-functional identification recognition system capable of recognizing the identity of users
JP2010055228A (ja) カード処理装置及び処理方法
KR20100041562A (ko) 인증 대상자의 얼굴 인식과 지문 인식을 통한 사용자 인증 수행 방법 및 시스템
EP3929806A2 (en) Local encoding of intrinsic authentication data
JP2002279413A (ja) 擬似指紋判別装置および指紋照合装置
US20050152585A1 (en) Print analysis
JP2007148724A (ja) 個人認証システム、および個人認証プログラム
JP2007011710A (ja) 認証装置及び認証方法
JP2007041759A (ja) 個人認証装置および個人認証方法
US20230385587A1 (en) Method for enabling fingerprint authentication for a smart card
US10867200B2 (en) Combined biometric recognition method and device
US20220366028A1 (en) Method and sysem for fingerprint verification and enrollment with secure storage of templates
JP2011123729A (ja) 認証システム、人体通信端末装置、およびホス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007

Termination date: 2016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