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88715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88715A
CN102588715A CN2012100424230A CN201210042423A CN102588715A CN 102588715 A CN102588715 A CN 102588715A CN 2012100424230 A CN2012100424230 A CN 2012100424230A CN 201210042423 A CN201210042423 A CN 201210042423A CN 102588715 A CN102588715 A CN 1025887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part
display device
display unit
support
saw too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4242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思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sda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sda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sda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sda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04242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88715A/zh
Publication of CN1025887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887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露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器和用于支撑显示器于平台上的支撑装置,显示器的左侧下缘距离平台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显示器的右侧下缘距离平台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显示器的背壳上具有第一锯齿结构;支撑装置具有固定部和锁固件,锁固件用于将固定部锁固于显示器的背壳上,固定部具有相对的两个端部,两个端部的至少其中之一具有第二锯齿结构,第二锯齿结构可移动地齿合于第一锯齿结构;其中,当欲调整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间的高低差时,通过改变第一锯齿结构与第二锯齿结构之间的相互齿合位置,以调整显示器左右两侧的高低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具有调节显示器左右高低差的固定部,结构简单,可以克服显示器左右高低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显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克服显示器左右高低差问题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由于具有质轻、体薄、无辐射等优点,已经逐步取代传统的阴极射线管显示装置。目前液晶显示装置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且外观也越来越多变。
请参见图1-图3,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显示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2所示为图1中的显示装置组装后的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3所示为图1中所示固定部与转轴部结合的示意图。就一般的液晶显示装置而言,液晶显示装置1通常包括显示器2以及支撑装置,显示器用以显示影像。支撑装置包括底座3、支架4以及转轴结构5,其中底座3放置平台或桌面上,支架4的一端设置在底座3上且用以支撑显示器2,转轴结构5具有固定部6以及转轴部7,显示器2的背壳8上具有第一固定孔9,固定部6上具有第二固定孔10,螺钉13依次锁固于第二固定孔10及第一固定孔9从而将固定部6锁固于显示器2的背壳8,转轴部7与支架4的第二端通过螺钉13固定连接,且转轴部7具有转轴11,转轴11与固定部6上的轴孔结合使得固定部6可绕转轴11旋转。从而使得显示器2可绕转轴11旋转而调整显示器2的角度。
由于显示器2是利用螺钉与背壳以及支撑装置的固定部6上的固定孔结合来与支撑装置固定,且显示器与支架之间还连接有转轴结构,但是固定部6的左右两边固定孔距离平台或桌面的距离是否相同、转轴结构的制造精度等在制造过程中都会难以控制,另外还有组装和模具冲压公差等,这都将会导致采用上述支撑装置支撑的显示器容易出现左右高低差,而且即使转轴结构的微小尺寸偏差,因为杠杆作用,都会导致显示器左右高低差超过规定范围。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具有可调节显示器左右高低差的固定部,结构简单,可以克服显示器左右高低差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器和用于支撑该显示器于平台上的支撑装置,该显示器的左侧下缘距离该平台的距离为第一距离,该显示器的右侧下缘距离该平台的距离为第二距离;该显示器的背壳上具有第一锯齿结构;该支撑装置具有固定部和锁固件,该锁固件用于将该固定部锁固于该显示器的背壳上,该固定部具有相对的两个端部,该两个端部的至少其中之一具有第二锯齿结构,该第二锯齿结构可移动地齿合于该第一锯齿结构。其中,当欲调整该第一距离与该第二距离之间的高低差时,通过改变该第一锯齿结构与该第二锯齿结构之间的相互齿合位置,以调整该显示器左右两侧的该高低差。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具有该第二锯齿结构的该端部的形状为弧形。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背壳上具有第一固定孔,该固定部上具有第二固定孔,该锁固件依次锁固于该第二固定孔及该第一固定孔,且该第一固定孔与该第二固定孔至少其中之一为椭圆形孔。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两个该端部均具有第二锯齿结构。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固定部由两个相互分离的部件组成,两个该端部位于两个该部件中相距最远的两端。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支撑装置还具有转轴部,该转轴部具有转轴,该转轴与该固定部上的轴孔结合使得该固定部可绕该转轴旋转。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固定部上具有耳部,该轴孔位于该耳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支撑装置还包括支架以及底座,该支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该第一端与该底座固定,该第二端与该转轴部固定。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转轴部通过螺钉锁固于该支架的该第二端;或者,该转轴部具有卡勾,该支架的该第二端具有卡扣,该转轴部与该支架通过该卡勾与该卡扣卡合连接。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显示装置为液晶显示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显示装置通过显示器背壳上的锯齿结构与固定部上的锯齿结构配合,调节显示器左右高低差,并预先定位调节好左右高低差的显示器,再通过螺钉与椭圆形孔结合固定显示器与支撑装置,从而克服显示器左右高低差的问题。
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发明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显示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2所示为图1中的显示装置组装后的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3所示为图1中所示固定部与转轴部结合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分解示意图;
图5所示为图4中的显示装置组装后的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6A所示为图4中所示固定部与转轴部结合的示意图;
图6B所示为图6A中的固定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发明的显示器背壳的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8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支架的端部的示意图;
图9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4和图5,图4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分解示意图,图5所示为图4中的显示装置组装后的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20,例如平板电视、平板监视器等产品,以液晶显示装置为例,液晶显示装置20包括显示器22以及显示器22的支撑装置,显示器22用以显示图像,支撑装置放置于平台例如桌面上,且与显示器22的背壳28固定连接,用以支撑显示器22。
另请参见图6A-图7,图6A所示为图4中所示固定部与转轴部结合的示意图;图6B所示为图6A中的固定部的放大示意图;图7所示为本发明的显示器背壳的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本发明中,显示器22的背壳28上具有第一锯齿结构30,支撑装置包括固定部26和锁固件32。锁固件32用于将固定部26锁固于显示器22的背壳28上,固定部26具有相对的两个端部261、262,两个端部261、262的至少其中之一具有第二锯齿结构40,第二锯齿结构40可移动地齿合于第一锯齿结构30。如图5中所示,显示器22的左侧下缘距离平台的距离为第一距离D1,显示器22的右侧下缘距离平台的距离为第二距离D2。其中,当欲调整第一距离D1与第二距离D2之间的高低差时,通过改变第一锯齿结构30与第二锯齿结构40之间的相互齿合位置,以调整显示器22左右两侧的高低差。
本实施方式中,仅两个端部的其中之一具有第二锯齿结构40,具有第二锯齿结构40的端部的形状为弧形,例如以端部261具有第二锯齿结构40为例,那么具有第二锯齿结构40的端部261的形状为弧形。当需要调整显示器22的左右两侧的下缘距离平台的高度差时,只需要调整显示器22一侧如端部261所在侧的高度,而端部262所在侧的高度则不需要调整。具体的调整方式,即通过调整第一锯齿结构30与第二锯齿结构40的齿合位置使得显示器22左侧的下缘上升或下降,直至满足第一距离D1等于第二距离D2即可。
其中,背壳28上具有第一固定孔29,固定部26上具有第二固定孔42,锁固件32依次锁固于第二固定孔42及第一固定孔29,锁固件32例如为螺钉。由于在调整显示器22的左右高度差时,第一锯齿结构30与第二锯齿结构40的齿合位置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固定部26的位置会发生变化,而且由于具有第二锯齿结构40的端部261的形状为弧形,那么固定部26的位置也会呈弧形移动,所以较佳地,第一固定孔29与第二固定孔42至少其中之一为椭圆形孔,如此即使位置有些变化,仍旧能够很好地将第一螺钉32锁固于第二固定孔42及第一固定孔29。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固定部26由两个相互分离的部件61、62组成,两个端部261、262分别为这两个部件61、62的其中一端部,而且,两个端部261、262位于两个部件61、62中相距最远的两端。当然,并不以此为限,固定部亦可为一整体,而两个端部261、262即为固定部的相对的两端。
另外,如果显示装置需要满足显示器22可以调整俯仰角,那么支撑装置还具有转轴部27,固定部26以及转轴部27构成转轴结构25。转轴部27具有转轴21,转轴21与固定部26上的轴孔31结合使得固定部26可绕转轴21旋转。例如,固定部26上具有耳部45,轴孔31位于耳部45。其中,背壳28与转轴结构25通过第一锯齿结构30与第二锯齿结构40配合定位后,固定部26通过锁固件32(如螺钉)锁固于背壳28,从而使得显示器22可绕转轴21旋转而调整显示器22的角度。
请继续参见图4、图5,支撑装置还包括支架24以及底座23,支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241及第二端242,支架24的第一端241与底座23固定连接,支架24的第二端242与转轴结构25的转轴部27固定连接。其中,通过第一锯齿结构30与第二锯齿结构40的配合调整使第一距离D1等于第二距离D2后,再利用锁固件32将固定部26锁固于背壳28,连接显示器22与支撑装置。
请参见图8,图8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支架的端部的示意图,对于支架24与转轴部27的固定方式,例如转轴部27通过第二螺钉46与转轴部27上的固定孔44以及支架24的第二端的固定孔47结合锁固于支架24上。又或者,于另一实施方式中,转轴部27具有卡勾,支架24上具有卡扣,转轴部27与支架24通过卡扣与卡扣的卡合连接固定。
请参见图9,图9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50中,两个端部261、262均具有第二锯齿结构40。这种情况下,如果需要调整显示器22左右侧下缘距离平台的第一距离D1和第二距离D2相等,可同时对两侧的第一锯齿结构30与第二锯齿结构40的齿合位置进行调整。
而且同样地,本实施方式中,背壳28上具有第一固定孔29,固定部26上具有第二固定孔42,锁固件32依次锁固于第二固定孔42及第一固定孔29,由于在调整显示器22的左右高度差时,第一锯齿结构30与第二锯齿结构40的齿合位置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固定部26的位置会发生变化,所以较佳地,第一固定孔29与第二固定孔42至少其中之一为椭圆形孔,如此位置有些变化,仍旧能够很好地将锁固件32锁固于第二固定孔42及第一固定孔29。不过由于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两端同时调整第一锯齿结构30与第二锯齿结构40的齿合位置,所以两个端部261、262是否为弧形并不限制,比如说可为直线型。不过,为了更精确更微小地调节显示器左右的高低差,可以将固定部26的两个端部261、262的形状制作成弧形。
当然,在端部261、262为弧形的情况下,也可以先将一侧的第一锯齿结构30与第二锯齿结构40齿合,仅调整另一侧的第一锯齿结构30与第二锯齿结构40的齿合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显示装置通过显示器背壳上的锯齿结构与转轴结构的固定部上的锯齿结构配合,调节显示器左右高低差,并预先定位调节好左右高低差的显示器,再通过螺钉与椭圆形孔结合固定显示器与支撑装置,从而克服显示器左右高低差的问题。
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器和用于支撑该显示器于平台上的支撑装置,该显示器的左侧下缘距离该平台的距离为第一距离,该显示器的右侧下缘距离该平台的距离为第二距离;其特征在于,
该显示器的背壳上具有第一锯齿结构;
该支撑装置具有固定部和锁固件,该锁固件用于将该固定部锁固于该显示器的背壳上,该固定部具有相对的两个端部,该两个端部的至少其中之一具有第二锯齿结构,该第二锯齿结构可移动地齿合于该第一锯齿结构;
其中,当欲调整该第一距离与该第二距离之间的高低差时,通过改变该第一锯齿结构与该第二锯齿结构之间的相互齿合位置,以调整该显示器左右两侧的该高低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该第二锯齿结构的该端部的形状为弧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背壳上具有第一固定孔,该固定部上具有第二固定孔,该锁固件依次锁固于该第二固定孔及该第一固定孔,且该第一固定孔与该第二固定孔至少其中之一为椭圆形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该端部均具有第二锯齿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部由两个相互分离的部件组成,两个该端部位于两个该部件中相距最远的两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撑装置还具有转轴部,该转轴部具有转轴,该转轴与该固定部上的轴孔结合使得该固定部可绕该转轴旋转。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部上具有耳部,该轴孔位于该耳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撑装置还包括支架以及底座,该支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该第一端与该底座固定,该第二端与该转轴部固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转轴部通过螺钉锁固于该支架的该第二端;或者,该转轴部具有卡勾,该支架的该第二端具有卡扣,该转轴部与该支架通过该卡勾与该卡扣卡合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显示装置为液晶显示装置。
CN2012100424230A 2012-02-23 2012-02-23 显示装置 Pending CN1025887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424230A CN102588715A (zh) 2012-02-23 2012-02-23 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424230A CN102588715A (zh) 2012-02-23 2012-02-23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88715A true CN102588715A (zh) 2012-07-18

Family

ID=46477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424230A Pending CN102588715A (zh) 2012-02-23 2012-02-23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8871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18490A (zh) * 2017-06-08 2017-09-29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95010A (en) * 1980-09-30 1983-07-26 Tandberg Data A/S Device for the setting up of a data display device on a work surface
CN101026014A (zh) * 2006-02-17 2007-08-29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显示设备的支架
CN101315145A (zh) * 2008-06-26 2008-12-03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屏幕支撑座
CN201487494U (zh) * 2009-09-07 2010-05-2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显示器的旋转结构及显示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95010A (en) * 1980-09-30 1983-07-26 Tandberg Data A/S Device for the setting up of a data display device on a work surface
CN101026014A (zh) * 2006-02-17 2007-08-29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显示设备的支架
CN101315145A (zh) * 2008-06-26 2008-12-03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屏幕支撑座
CN201487494U (zh) * 2009-09-07 2010-05-2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显示器的旋转结构及显示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18490A (zh) * 2017-06-08 2017-09-29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68123B (zh) 液晶显示装置
DE202014102461U1 (de) Gekrümmte Anzeigevorrichtung
US20150282618A1 (en) Display device attachment fitting and display device attachment jig
US20110073738A1 (en) Display Device
CN105116633B (zh) 用于曲面显示装置的液晶面板及曲面显示装置
US10401664B2 (en) Curved surface display device
US9832895B2 (en) Display device
US20170187980A1 (en) Curved television and fixed base thereof
EP3217215A1 (en) Backlight source of curve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curve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20110006562A (ko) 평탄도 유지 장치
JP2009294574A (ja) 多画面表示装置
CN102588715A (zh) 显示装置
EP3862622A1 (en) Stage lamp using gears to drive lamp head to rotate
JP2014095794A (ja) 投射型映像表示装置
CN209087286U (zh) 显示装置
TW201101826A (en) Display housing capable of collocating liquid crystal panel module with multiple of sizes
CN203444197U (zh) 一种定位框、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JP2014135677A5 (zh)
CN208004609U (zh) 冲头固定结构及具有其的冲头组件
CN204176282U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支撑架
JPWO2020225907A1 (ja)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50362800A1 (en) Backlight module fitting platform
CN205350765U (zh) 可自动调整可视设备位置的支撑装置
CN201881628U (zh) 用于印刷导光板上光学图像的印版
CN102720934A (zh) 显示装置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