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87998A - 一种用于控制气流分离的叶片吸力面凹槽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控制气流分离的叶片吸力面凹槽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587998A CN102587998A CN2012100434711A CN201210043471A CN102587998A CN 102587998 A CN102587998 A CN 102587998A CN 2012100434711 A CN2012100434711 A CN 2012100434711A CN 201210043471 A CN201210043471 A CN 201210043471A CN 102587998 A CN102587998 A CN 10258799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oove
- blade
- suction surface
- initial
- profi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2068 gene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2344 surface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101000614017 Homo sapiens Lysine-specific demethylase 3A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2100040581 Lysine-specific demethylase 3A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772 mu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89 chemical engine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217 control strateg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123 defe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01 inhibi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81 surface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5 weight reduc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控制气流分离的叶片吸力面凹槽设计方法。首先,确定凹槽起始点初始位置、凹槽在叶片吸力面型线上的初始投影长度和描述凹槽曲线的初始函数方程;其次采用遗传算法对凹槽进行优化,以凹槽起始点位置,凹槽在叶片吸力面型线上的投影长度和描述凹槽曲线的函数方程作为优化变量,以叶栅通道的静压升、总压恢复系数、总压系数和气流转折角作为遗传算法中适应度函数的变量,以使适应度函数达到最大值的优化变量组合作为凹槽的造型参数。本发明可以明显的改善叶栅通道内的流动情况,减小甚至消除通道内的气流分离区,提高通道的效率和总压恢复系数,降低通道的损失系数,改善基元叶型的大攻角特性,扩大基元叶型的可用攻角范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叶轮机械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控制气流分离的叶片吸力面凹槽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叶轮机械日益在国防科技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航空、航天、航海、能源、化工等领域的重要部件。叶片是叶轮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叶轮机械主要通过叶片来实现对外界介质地做功。因此,叶片的做功能力决定了叶轮机械的效率。提高叶片的做功能力符合当今社会节能减排的主题,对于缓解能源危机、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随着压气机、涡轮做功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对发动机稳定工作欲度要求的不断提升,叶片吸力面气流受到逆压梯度和大攻角进气条件的共同作用,其附面层气流具有较强的分离趋势。因而,近些年来,围绕着叶片附面层流动控制,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在叶片表面附面层转捩控制中,提到了球窝、凹槽等壁面凹陷处理技术。
合理的型面凹槽设计可以降低叶型吸力面上气流的分离程度、减小气流的能量损失,改善叶栅通道内的流动阻塞状况,扩大基元叶型的可用攻角范围,从而达到扩大叶片稳定工作范围,提高叶片效率和压比的目的。由于在航空发动机或者其他叶轮机械中,叶片所占的重量比重较大。型面凹槽的存在客观上实现了对叶轮机械的减重,对于提高航空发动机的推重比、降低燃油消耗率有重要意义。在文献Robarge T W,StarkA M,Min S K,et al.Design consideration for using indented surface treatment to controlboundary layer separation[R].AIAA-2004-425,2004中,Robarge等人归纳总结了壁面凹陷的最佳几何参数范围,凹陷处理的最佳深度以及最佳深宽比,并且对NACA0015叶型表面施加了二维形式的展向凹槽处理,验证了基于表面凹槽处理的被动控制策略的控制效果以及相关设计参数的最优化。但是Robarge等人提出的壁面凹陷处理位于叶型吸力面层流分离点之前,通过壁面凹槽改变附面层的转捩点,进而缩短了层流附面层从分离到再附着之间的区域,达到减小附面层分离区的目的。随着叶型攻角变大,当整个吸力面几乎全部为湍流流动时,这种处理技术就没有任何抑制附面层分离的效果了。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克服现有叶片壁面凹槽处理的局限性,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控制气流分离的叶片吸力面凹槽设计方法。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一种用于控制气流分离的叶片吸力面凹槽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确定凹槽起始点初始位置、凹槽在叶片吸力面型线上的初始投影长度和描述凹槽曲线的初始函数方程;所述凹槽起始点初始位置处于分离区发展阶段在叶片吸力面上的投影范围内,所述分离区发展阶段在叶片吸力面上的投影范围为吸力面上附面层分离点后的一段区域,该段区域的型线长度不超过原始叶片吸力面型线长度的40%;所述凹槽在原始叶片吸力面型线上的初始投影长度不超过原始叶片吸力面型线长度的20%;初始凹槽曲线由任意函数形式的单段或多段的曲线或折线组成,且要求凹槽曲线只在两端端点处与叶片吸力面型线光滑连接,连接处一阶导数连续;
步骤2:采用遗传算法对凹槽进行优化,以凹槽起始点位置,凹槽在叶片吸力面型线上的投影长度和描述凹槽曲线的函数方程作为优化变量,凹槽起始点位置的变化范围为分离区发展阶段在叶片吸力面上的投影范围,凹槽在叶片吸力面型线上的投影长度的变化范围为原始叶片吸力面型线长度的20%,描述凹槽曲线的函数方程的边界条件为凹槽曲线只在两端端点处与叶片吸力面型线光滑连接,连接处一阶导数连续;计算叶栅通道的流场特性,以叶栅通道的静压升、总压恢复系数、总压系数和气流转折角四个参数中的一个以上参数作为遗传算法中适应度函数的变量,以使适应度函数达到最大值的优化变量组合作为凹槽的造型参数。
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在叶片基元叶型的吸力面上进行型面凹槽处理,可以明显的改善叶栅通道内的流动情况,减小甚至消除通道内的气流分离区,提高通道的效率和总压恢复系数,降低通道的损失系数,改善基元叶型的大攻角特性,扩大基元叶型的可用攻角范围。同时,与原始叶型相比,凹槽设计可以减轻叶片的重量。也间接的提高了发动机推重比,降低了燃油消耗率。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原始基元叶型图;
图2是一种凹槽处理后的基元叶型图;
图3是吸力面型面凹槽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基元叶型叶栅通道图;
图5是叶栅通道流线图;
图6是实施例1的原始基元叶型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1的原始基元叶型叶栅通道流线图;
图8是实施例1的最优凹槽设计方案;
图9是实施例1中最优凹槽内部涡结构。
其中:1、叶片吸力面;2、叶片压力面;3、型面控制点;4、凹槽;5、气流分离区;6、分离区发展阶段。A、B、C、D为抛物线端点;E为抛物线控制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以某叶栅基元叶型(如附图5所示)为设计对象。该基元叶型的设计进口马赫数为0.7,临界攻角为8°。要在原始基元叶型的叶片吸力面1上进行凹槽4的设计,首先需要确定凹槽起始点初始位置、凹槽在叶片吸力面型线上的初始投影长度和描述凹槽曲线的初始函数方程。
要确定凹槽起始点初始位置,需要对原始基元叶型叶栅通道流场进行计算分析。将凹槽起始点初始位置选在分离区发展阶段在叶片吸力面上的投影范围内,所述分离区发展阶段在叶片吸力面上的投影范围为吸力面上附面层分离点后的一段区域,该段区域的型线长度不超过原始叶片吸力面型线长度的40%。通过CFD软件计算得到本实施例中基元叶型叶栅通道的流线图如图6所示,从图中可知,本实施例中附面层分离区存在于整个基元叶型的吸力面上,因此凹槽4的起始位置A选择在吸力面型线的前40%内。
凹槽4在原始叶片吸力面型线上的初始投影长度不超过原始叶片吸力面型线长度的20%。
本实施例中,初始凹槽曲线由三段抛物线AB、BC、CD组成。曲线AB与吸力面在A点处连接且一阶导数连续;曲线CD与吸力面在D点处连且一阶导数连续;曲线BC分别与曲线AB、BC相连,且在连接点B、C处一阶导数连续;曲线BC经过控制点E。BC段抛物线控制点E的横坐标包含在点A、D的横坐标范围之内;E点到原始基元叶型吸力面1的垂直距离为点A、D处基元叶型厚度算术平均值的0~0.5倍之间。
上述过程确定了凹槽设计的初始参数值,为了得到此范围内最优的型面凹槽设计,需要采用遗传算法进行寻优计算来确定设计参数。遗传算法中,采用凹槽起始点位置A,凹槽在叶片吸力面型线上的投影长度和描述凹槽曲线的函数方程作为优化变量,本实施例中,可将描述凹槽曲线的函数方程化简为BC段抛物线控制点E的位置。而优化变量的边界条件为:凹槽起始点位置的变化范围为分离区发展阶段在叶片吸力面上的投影范围,凹槽在叶片吸力面型线上的投影长度的变化范围为原始叶片吸力面型线长度的20%,描述凹槽曲线的函数方程的边界条件为凹槽曲线只在两端端点处与叶片吸力面型线光滑连接,连接处一阶导数连续。
利用S1流场求解器计算优化过程中,不同凹槽情况下叶栅通道的流场特性,以叶栅通道的静压升、总压恢复系数、总压系数和气流转折角四个参数中的一个以上参数作为遗传算法中适应度函数的变量,设置种群数为50~200、遗传代数为50~500、交叉概率为0.5~0.9、变异概率为0.01~0.1,进过遗传进化后,得到使适应度函数达到最大值的优化变量组合作为凹槽的造型参数。其中, 为叶栅通道进口总压,为叶栅通道出口总压,P2为叶栅通道出口静压。、
本实施例中,采用了串行运算的TSGA遗传算法,选择策略采用轮盘赌模型,交叉概率为0.7,变异概率为0.06,种群数为100,遗传代数为150。
为实现叶型的高静压升、低损失性能,适应度函数Fitness采用叶栅通道总压恢复系数、静压升以及总压系数的函数。
Fitness=0.5×总压恢复系数+0.2×静压升+0.3×总压系数。
通过遗传算法优化得到的最大适应度为0.76646,所对应的凹槽形状如图7所示。
采用此凹槽设计后,叶栅通道的流线图如图8所示。与图6对比可知叶栅通道内的气流分离区域明显减小,大漩涡结构基本消失,凹槽内部的涡结构如图9所示。叶栅通道内的流动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叶栅通道内的总压恢复系数由0.92809提高到0.93467,静压升变化不大,总压系数由0.68501提高到0.71384。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以某叶栅基元叶型为设计对象。该基元叶型的设计进口马赫数为0.5,临界攻角为8°。要在原始基元叶型的叶片吸力面上进行凹槽的设计,首先需要确定凹槽起始点初始位置、凹槽在叶片吸力面型线上的初始投影长度和描述凹槽曲线的初始函数方程。
要确定凹槽起始点初始位置,需要对原始基元叶型叶栅通道流场进行计算分析。将凹槽起始点初始位置选在分离区发展阶段在叶片吸力面上的投影范围内,所述分离区发展阶段在叶片吸力面上的投影范围为吸力面上附面层分离点后的一段区域,该段区域的型线长度不超过原始叶片吸力面型线长度的40%。通过CFD软件计算得到本实施例中基元叶型叶栅通道内的速度矢量图,从图中可知,本实施例中附面层分离区始于基元叶型吸力面的20%处,因此凹槽的起始位置选择在吸力面型线的20%~60%内。
凹槽在原始叶片吸力面型线上的初始投影长度不超过原始叶片吸力面型线长度的20%。
本实施例中,初始凹槽曲线由三段抛物线AB、BC、CD组成。曲线AB与吸力面在A点处连接且一阶导数连续;曲线CD与吸力面在D点处连且一阶导数连续;曲线BC分别与曲线AB、BC相连,且在连接点B、C处一阶导数连续;曲线BC经过控制点E。BC段抛物线控制点E的横坐标包含在点A、D的横坐标范围之内;E点到原始基元叶型吸力面1的垂直距离为点A、D处基元叶型厚度算术平均值的0~0.5倍之间。
上述过程确定了凹槽设计的初始参数值,为了得到此范围内最优的型面凹槽设计,需要采用遗传算法进行寻优计算来确定设计参数。遗传算法中,采用凹槽起始点位置A,凹槽在叶片吸力面型线上的投影长度和描述凹槽曲线的函数方程作为优化变量,本实施例中,可将描述凹槽曲线的函数方程化简为BC段抛物线控制点E的位置。而优化变量的边界条件为:凹槽起始点位置的变化范围为分离区发展阶段在叶片吸力面上的投影范围,凹槽在叶片吸力面型线上的投影长度的变化范围为原始叶片吸力面型线长度的20%,描述凹槽曲线的函数方程的边界条件为凹槽曲线只在两端端点处与叶片吸力面型线光滑连接,连接处一阶导数连续。
利用S1流场求解器计算优化过程中,不同凹槽情况下叶栅通道的流场特性,以叶栅通道的静压升、总压恢复系数、总压系数和气流转折角四个参数中的一个以上参数作为遗传算法中适应度函数的变量,设置种群数为50~200、遗传代数为50~500、交叉概率为0.5~0.9、变异概率为0.01~0.1,进过遗传进化后,得到使适应度函数达到最大值的优化变量组合作为凹槽的造型参数。其中, 为叶栅通道进口总压,为叶栅通道出口总压,P2为叶栅通道出口静压。、
本实施例中,采用了串行运算的TSGA遗传算法,选择策略采用轮盘赌模型,交叉概率为0.5,变异概率为0.02,种群数为60,遗传代数为70。
为实现叶型的大气流转角、低损失性能,适应度函数Fitness为叶栅通道总压恢复系数、气流转折角以及总压系数的函数。
Fitness=0.35×总压恢复系数+0.01×气流转折角+0.25×总压系数。
通过遗传算法优化得到的最大适应度为1.06287。
采用此凹槽设计后,叶栅通道内的气流分离区域明显减小,大漩涡结构基本消失,凹槽内部有漩涡结构存在。叶栅通道内的流动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叶栅通道内的总压恢复系数由0.96847提高到0.97312,气流转折角由51.3°提高到52.1°,总压系数由0.77138提高到0.8051。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以某叶栅基元叶型为设计对象。该基元叶型的设计进口马赫数为0.6,临界攻角为7°。要在原始基元叶型的叶片吸力面上进行凹槽的设计,首先需要确定凹槽起始点初始位置、凹槽在叶片吸力面型线上的初始投影长度和描述凹槽曲线的初始函数方程。
要确定凹槽起始点初始位置,需要对原始基元叶型叶栅通道流场进行计算分析。将凹槽起始点初始位置选在分离区发展阶段在叶片吸力面上的投影范围内,所述分离区发展阶段在叶片吸力面上的投影范围为吸力面上附面层分离点后的一段区域,该段区域的型线长度不超过原始叶片吸力面型线长度的40%。通过CFD软件计算得到本实施例中基元叶型叶栅通道内的速度矢量图,从图中可知,本实施例中附面层分离区始于基元叶型吸力面的15%处,因此凹槽的起始位置选择在吸力面型线的15%~55%内。
凹槽在原始叶片吸力面型线上的初始投影长度不超过原始叶片吸力面型线长度的20%。
本实施例中,初始凹槽曲线由三段抛物线AB、BC、CD组成。曲线AB与吸力面在A点处连接且一阶导数连续;曲线CD与吸力面在D点处连且一阶导数连续;曲线BC分别与曲线AB、BC相连,且在连接点B、C处一阶导数连续;曲线BC经过控制点E。BC段抛物线控制点E的横坐标包含在点A、D的横坐标范围之内;E点到原始基元叶型吸力面1的垂直距离为点A、D处基元叶型厚度算术平均值的0~0.5倍之间。
上述过程确定了凹槽设计的初始参数值,为了得到此范围内最优的型面凹槽设计,需要采用遗传算法进行寻优计算来确定设计参数。遗传算法中,采用凹槽起始点位置A,凹槽在叶片吸力面型线上的投影长度和描述凹槽曲线的函数方程作为优化变量,本实施例中,可将描述凹槽曲线的函数方程化简为BC段抛物线控制点E的位置。而优化变量的边界条件为:凹槽起始点位置的变化范围为分离区发展阶段在叶片吸力面上的投影范围,凹槽在叶片吸力面型线上的投影长度的变化范围为原始叶片吸力面型线长度的20%,描述凹槽曲线的函数方程的边界条件为凹槽曲线只在两端端点处与叶片吸力面型线光滑连接,连接处一阶导数连续。
利用S1流场求解器计算优化过程中,不同凹槽情况下叶栅通道的流场特性,以叶栅通道的静压升、总压恢复系数、总压系数和气流转折角四个参数中的一个以上参数作为遗传算法中适应度函数的变量,设置种群数为50~200、遗传代数为50~500、交叉概率为0.5~0.9、变异概率为0.01~0.1,进过遗传进化后,得到使适应度函数达到最大值的优化变量组合作为凹槽的造型参数。其中, 为叶栅通道进口总压,为叶栅通道出口总压,P2为叶栅通道出口静压。、
本实施例中,采用了串行运算的TSGA遗传算法,选择策略采用轮盘赌模型,交叉概率为0.8,变异概率为0.09,种群数为200,遗传代数为500。
为实现叶型的低损失性能,适应度函数Fitness为叶栅通道总压恢复系数和总压系数的函数。
Fitness=0.55×总压恢复系数+0.45×总压系数。
通过遗传算法优化得到的最大适应度为0.86546。
采用此凹槽设计后,叶栅通道内的气流分离区域明显减小,大漩涡结构基本消失,凹槽内部有漩涡结构存在。叶栅通道内的流动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叶栅通道内的总压恢复系数由0.94527提高到0.95106,总压系数由0.73254提高到0.76084。
Claims (1)
1.一种用于控制气流分离的叶片吸力面凹槽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确定凹槽起始点初始位置、凹槽在叶片吸力面型线上的初始投影长度和描述凹槽曲线的初始函数方程;所述凹槽起始点初始位置处于分离区发展阶段在叶片吸力面上的投影范围内,所述分离区发展阶段在叶片吸力面上的投影范围为吸力面上附面层分离点后的一段区域,该段区域的型线长度不超过原始叶片吸力面型线长度的40%;所述凹槽在原始叶片吸力面型线上的初始投影长度不超过原始叶片吸力面型线长度的20%;初始凹槽曲线由任意函数形式的单段或多段的曲线或折线组成,且要求凹槽曲线只在两端端点处与叶片吸力面型线光滑连接,连接处一阶导数连续;
步骤2:采用遗传算法对凹槽进行优化,以凹槽起始点位置,凹槽在叶片吸力面型线上的投影长度和描述凹槽曲线的函数方程作为优化变量,凹槽起始点位置的变化范围为分离区发展阶段在叶片吸力面上的投影范围,凹槽在叶片吸力面型线上的投影长度的变化范围为原始叶片吸力面型线长度的20%,描述凹槽曲线的函数方程的边界条件为凹槽曲线只在两端端点处与叶片吸力面型线光滑连接,连接处一阶导数连续;计算叶栅通道的流场特性,以叶栅通道的静压升、总压恢复系数、总压系数和气流转折角四个参数中的一个以上参数作为遗传算法中适应度函数的变量,得到使适应度函数达到最大值的优化变量组合作为凹槽的造型参数。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043471.1A CN102587998B (zh) | 2012-02-24 | 2012-02-24 | 一种用于控制气流分离的叶片吸力面凹槽的设计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043471.1A CN102587998B (zh) | 2012-02-24 | 2012-02-24 | 一种用于控制气流分离的叶片吸力面凹槽的设计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87998A true CN102587998A (zh) | 2012-07-18 |
CN102587998B CN102587998B (zh) | 2014-04-02 |
Family
ID=464771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043471.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87998B (zh) | 2012-02-24 | 2012-02-24 | 一种用于控制气流分离的叶片吸力面凹槽的设计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587998B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314618A (zh) * | 2014-10-09 | 2015-01-28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一种低压涡轮叶片结构及降低叶片损失的方法 |
CN106934087A (zh) * | 2015-12-31 | 2017-07-07 | 上海汽轮机厂有限公司 | 透平机械的叶片根部和转子轮槽的型线的优化设计方法 |
CN109058173A (zh) * | 2018-08-17 | 2018-12-21 | 大连凌海华威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 凹坑型压气机叶片及其对叶栅内流动分离的控制方法 |
CN110410156A (zh) * | 2019-08-02 | 2019-11-05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基于流动分离的叶片及其提升载荷的方法 |
CN112177680A (zh) * | 2020-10-23 | 2021-01-05 | 西北工业大学 | 一种带有减阻凹坑阵列的高压涡轮叶片结构 |
CN112528575A (zh) * | 2020-12-22 | 2021-03-19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三研究所 | 一种船舶燃气轮机多级轴流压气机多维度协同设计方法 |
WO2023280245A1 (zh) * | 2021-07-07 | 2023-01-12 | 上海焕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心脏辅助装置的叶轮及心脏辅助装置 |
CN118313319A (zh) * | 2024-06-13 | 2024-07-09 | 西北工业大学 | 基于非线性伴随不确定性量化模型的叶片鲁棒优化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032048A (en) * | 1978-07-15 | 1980-04-30 | English Electric Co Ltd | Boundary layer control device |
EP1081332A1 (en) * | 1999-08-31 | 2001-03-07 | ROLLS-ROYCE plc | Axial flow turbines |
US20050214113A1 (en) * | 2004-03-25 | 2005-09-29 | Erik Johann | Compressor for an aircraft engine |
CN101050771A (zh) * | 2007-05-11 | 2007-10-10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利用抽吸提高压气机叶栅负荷的方法 |
WO2007119696A1 (ja) * | 2006-04-17 | 2007-10-25 | Ihi Corporation | 翼 |
CN102235325A (zh) * | 2011-07-01 | 2011-11-09 | 重庆大学 | 基于翼型集成和混合尾缘改型的风力机叶尖翼型设计方法 |
-
2012
- 2012-02-24 CN CN201210043471.1A patent/CN10258799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032048A (en) * | 1978-07-15 | 1980-04-30 | English Electric Co Ltd | Boundary layer control device |
EP1081332A1 (en) * | 1999-08-31 | 2001-03-07 | ROLLS-ROYCE plc | Axial flow turbines |
US20050214113A1 (en) * | 2004-03-25 | 2005-09-29 | Erik Johann | Compressor for an aircraft engine |
WO2007119696A1 (ja) * | 2006-04-17 | 2007-10-25 | Ihi Corporation | 翼 |
EP2019186A1 (en) * | 2006-04-17 | 2009-01-28 | IHI Corporation | Blade |
CN101050771A (zh) * | 2007-05-11 | 2007-10-10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利用抽吸提高压气机叶栅负荷的方法 |
CN102235325A (zh) * | 2011-07-01 | 2011-11-09 | 重庆大学 | 基于翼型集成和混合尾缘改型的风力机叶尖翼型设计方法 |
Cited B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314618B (zh) * | 2014-10-09 | 2015-08-19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一种低压涡轮叶片结构及降低叶片损失的方法 |
CN104314618A (zh) * | 2014-10-09 | 2015-01-28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一种低压涡轮叶片结构及降低叶片损失的方法 |
CN106934087B (zh) * | 2015-12-31 | 2021-01-15 | 上海汽轮机厂有限公司 | 透平机械的叶片根部和转子轮槽的型线的优化设计方法 |
CN106934087A (zh) * | 2015-12-31 | 2017-07-07 | 上海汽轮机厂有限公司 | 透平机械的叶片根部和转子轮槽的型线的优化设计方法 |
CN109058173A (zh) * | 2018-08-17 | 2018-12-21 | 大连凌海华威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 凹坑型压气机叶片及其对叶栅内流动分离的控制方法 |
CN110410156A (zh) * | 2019-08-02 | 2019-11-05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基于流动分离的叶片及其提升载荷的方法 |
CN112177680A (zh) * | 2020-10-23 | 2021-01-05 | 西北工业大学 | 一种带有减阻凹坑阵列的高压涡轮叶片结构 |
CN112177680B (zh) * | 2020-10-23 | 2022-05-10 | 西北工业大学 | 一种带有减阻凹坑阵列的高压涡轮叶片结构 |
CN112528575A (zh) * | 2020-12-22 | 2021-03-19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三研究所 | 一种船舶燃气轮机多级轴流压气机多维度协同设计方法 |
WO2023280245A1 (zh) * | 2021-07-07 | 2023-01-12 | 上海焕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心脏辅助装置的叶轮及心脏辅助装置 |
US12011580B1 (en) | 2021-07-07 | 2024-06-18 | Shanghai Phigine Medical Co. Ltd | Impeller of cardiac assist device, and cardiac assist device |
CN118313319A (zh) * | 2024-06-13 | 2024-07-09 | 西北工业大学 | 基于非线性伴随不确定性量化模型的叶片鲁棒优化方法 |
CN118313319B (zh) * | 2024-06-13 | 2024-09-17 | 西北工业大学 | 基于非线性伴随不确定性量化模型的叶片鲁棒优化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87998B (zh) | 2014-04-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87998B (zh) | 一种用于控制气流分离的叶片吸力面凹槽的设计方法 | |
CN105840551B (zh) | 多工况点高负荷压气机叶片的气动实现方法 | |
CN105756719B (zh) | 一种基于优化算法的压气机静子叶根开槽方法 | |
CN112685966B (zh) | 一种船舶燃气轮机压气机自循环式处理机匣设计方法 | |
CN105179322B (zh) | 叶根开设等宽直线槽的压气机静子叶栅 | |
CN108829970A (zh) | 基于涡动力学的轴流风扇叶片优化设计方法及优化系统 | |
CN112685929B (zh) | 一种船舶燃气轮机压气机回流腔-扰流片式处理机匣设计方法 | |
CN109578085B (zh) | 一种通过导叶倾斜减弱涡轮动叶非定常作用力的方法 | |
CN103807201A (zh) | 一种控制压气机静子角区分离的组合抽吸布局方法 | |
Reising et al. | Non-axisymmetric end wall profiling in transonic compressors—part I: Improving the static pressure recovery at off-design conditions by sequential hub and shroud end wall profiling | |
CN114718659A (zh) | 一种耦合径向肋条和周向槽的涡轮叶顶间隙流控制方法 | |
CN113434965A (zh) | 一种基于三维流场分析的船舶燃机压气机性能优化方法 | |
CN109815590B (zh) | 一种基于端区附面层的多级轴流压气机三维叶片造型方法及叶片 | |
CN105240322B (zh) | 一种轴流式压气机静子叶栅 | |
CN105156361B (zh) | 叶根开设等宽圆弧槽的压气机静子叶栅 | |
CN101418816A (zh) | 一种压气机超、亚声叶型组合叶栅 | |
CN114186513A (zh) | 一种具有反s型前缘的轴流压气机叶片造型设计方法 | |
CN101158991A (zh) | 大小叶片压气机的气动设计方法 | |
CN100567082C (zh) | 一种用于构造进气道斜切进口的方法 | |
CN100580258C (zh) | 一种利用抽吸提高压气机叶栅负荷的方法 | |
CN105156356B (zh) | 叶根开设等宽折线槽的压气机静子叶栅 | |
Ling et al. | Relationship between optimum curved blade generate line and cascade parameters in subsonic axial compressor | |
Fei et al. | Investigation of the dihedral angle effect on the boundary layer development using special-shaped expansion pipes | |
Tran et al. |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a Single-stage Transonic Axial Compressor using a Hybrid Inclined Groove-Recirculation Casing Treatment | |
CN103148015B (zh) | 尾缘负载荷扩压式叶轮机叶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02 Termination date: 20150224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