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84767B - 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84767B
CN102584767B CN201110003107.8A CN201110003107A CN102584767B CN 102584767 B CN102584767 B CN 102584767B CN 201110003107 A CN201110003107 A CN 201110003107A CN 102584767 B CN102584767 B CN 1025847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ydroxyisoflavone
silica gel
bear gall
methoxyl group
rati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0310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84767A (zh
Inventor
张晓坤
陈海峰
陈志鸿
曾锦章
吴华
罗强
何加友
陈丽玲
吴德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GREETOWN MEDICINE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GREETOWN MEDICIN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GREETOWN MEDICINE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GREETOWN MEDICIN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00310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8476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847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847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847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847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诱导核受体Nur77表达的异黄酮类化合物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所述的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化合物,能够诱导核受体Nur77表达,从而可以作为诱导剂应用于制备预防和治疗癌症、肿瘤等药物。

Description

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肿瘤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包含该抗肿瘤化合物的药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方面的应用,特别涉及一种来源于熊胆的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作为核受体小分子调节剂的制备方法及在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属于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肿瘤(Tumor)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一般认为,肿瘤细胞是单克隆性的,即一个肿瘤中的所有瘤细胞均是一个突变的细胞的后代。一般将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所有的恶性肿瘤总称为癌症(cancer)。瘤细胞具有异常的形态、代谢和功能,并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分化成熟的能力。肿瘤生长旺盛,并具有相对的自主性,即使致瘤因素已不存在,仍能持续性生长,提示肿瘤细胞的遗传异常可以传给子代细胞。每个肿瘤细胞都含有引起其异常生长的基因组的改变。肿瘤性增生不仅与机体不协调,而且有害。
核受体(NR,Nuclear Receptor)是一类介导类固醇激素、维生素以及脂肪酸衍生物等生物学作用的细胞内蛋白质,是真核细胞转录因子成员中最大的一个基因家族,是预防、治疗癌症、肿瘤的理想靶点药物,核受体以一种配体依赖的调控模式参与正常细胞或癌细胞的许多不同的生物学过程,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免疫、代谢等人体几乎所有的生理过程,人类许多疾病的发生均可能与其异常调控有关。因此,该基因家族被认为是发现和开发预防与治疗癌症、肿瘤药物的一个理想的靶点。
核受体被认为是继细胞跨膜受体、激酶之后最重要的分子靶点。据2002统计,美国百强处方药中有16种药物是针对核受体,其中包括Wyeth Ayerst,Glaxo Wellcome,SmithKline Beecham,Lilly和Roche等著名制药公司。针对核受体靶点家族已成功开发了许多药物,并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脑痴呆等各种疾病,例如:用于治疗前列腺癌的针对雄性激素受体(AR)的Casodex;用于治疗心脏衰竭的针对皮质激素受体(MR)的Aldactone;用于治疗糖尿病的针对过氧化物酶体增生受体(PPAR)开发的药物Avandia;用于治疗痤疮的针对维甲酸受体(RAR)的Accutane以及厦门大学张晓坤教授开发用于治疗皮肤癌的针对视黄醇受体(RXR)的专利药Targretin等等。
Nur77是一种类固醇-甲状腺激素-类维生素A类转录因子,由于其配体并未被鉴定确认,因此被称作孤儿核受体。孤儿受体Nur77又称为TR3或NGFI-B,是核受体超家族的中药成员,是一种立刻早起基因,其表达可以被血清、生长因子、十四烷酰佛波醋酸酯-13(TPA)以及钙信号迅速诱导。Nur77是一种细胞存活因子,可以介导多种存活信号通路,包括蛋白激酶A、蛋白激酶C、MAPK和NF-κB通路;Nur77也是一种促凋亡因子,它可以对多种凋亡因子,如钙离子载体、佛波酯、镉等做出应答。
目前研究表明Nur77虽然通常情况下存在于细胞核中,但在某种情况下,也能转移到线粒体中,并引起线粒体膜的渗透性变化,最终导致细胞凋亡。最近发现,一直被认为是通过诱导凋亡前期基因来诱导凋亡的转录因子p53也可以从细胞核转移到线粒体,并同一种热休克蛋白Hsp70相互作用。Nur77作为p53对线粒体的特异性靶标,可以防止抗凋亡蛋白Bcl-2阻止线粒体膜的渗透性变化,从而促进凋亡的发生,导致细胞死亡。同样,在某种情况下,Nur77又可以通过对线粒体的局部作用来完成类似于其它因子的凋亡前期功能,在受到凋亡诱导剂刺激后,Nur77从细胞核移位至细胞质,并与线粒体膜发生结合,导致细胞色素c释放,从而启动凋亡过程。同时,Nur77还能够与另一细胞核内受体视黄醇X受体(RXRs)结合成异源二聚体并移位到细胞质,作用于线粒体上的Bcl-2,使后者从抗凋亡分子转化为促凋亡分子,从而促进凋亡的产生。最新研究表明:来源于Nur77的一个9个氨基酸序列的小肽片段NuBCP-9及其对映体,可以直接作用于Bcl-2,通过改变Bcl-2的构象,将Bcl-2由抗凋亡蛋白转变为促凋亡蛋白。这一研究结果表明作用于Nur77的小分子化合物很有可能通过这一机制发挥独特的抗癌作用。
对核受体TR3诱导表达用于疾病预防和治疗的研究目前主要有:申请号为200810027772.9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具有诱导核受体TR3表达的强心苷类化合物,该强心苷类化合物具有以下通式:
其中:R1为CH3、CHO或CH2OH;R2为H或OH;R3为H或OH;R4为糖类所组成的直链糖链或支链糖链。该强心苷类化合物,能够诱导核受体TR3表达,从而可以作为诱导剂应用于制备预防和治疗癌症、肝炎、动脉粥样硬化等药物;申请号为200810200713.7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制备治疗癌症的药物--紫草素衍生物,该药物以孤儿受体Nur77作为作用靶点,该紫草素衍生物通过作用于孤儿受体Nur77,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来源于熊胆的具有核受体调节作用的化合物异黄酮,其制备方法及其在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核受体Nur77的诱导剂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的制备方法,包括依次进行的步骤:1)对熊胆粉进行提取处理,制得熊胆醇提物,其中提取溶剂为甲醇或乙醇;2)对熊胆醇提物依次进行大孔树脂柱分离、硅胶柱层析,反相硅胶柱层析,即得。
其中,步骤1)中所述提取溶剂甲醇或乙醇的体积与熊胆粉的重量之比为8-16∶1,即当熊胆粉的重量(干重)为1kg时,甲醇或乙醇的体积为8-16L;当熊胆粉的重量(干重)为1g时,甲醇或乙醇的体积为8-16ml。
特别是,步骤1)中所述熊胆醇提物按照如下步骤制得:将熊胆粉加入到甲醇或乙醇中,搅拌,接着进行超声提取,然后过滤,收集滤液,滤液干燥,即得。
特别是,超声提取的时间为30-60min。
特别是,采用超声提取熊胆粉2-3次,每次提取溶剂甲醇或乙醇的体积与熊胆粉的重量之比为4-8∶1,即当熊胆粉的重量(干重)为1kg时,甲醇或乙醇的体积为4-8L;当熊胆粉的重量(干重)为1g时,甲醇或乙醇的体积为4-8ml。
其中,步骤2)中所述大孔树脂柱分离包括如下步骤:
A)向熊胆醇提物中加入蒸馏水,溶解,制成熊胆水溶液;
B)将熊胆水溶液上大孔树脂柱,进行梯度洗脱,分离,其中流动相依次为蒸馏水、质量百分比浓度为40-70%的乙醇溶液,分别收集洗脱液;
C)将流动相为质量百分比浓度为70%的乙醇溶液的洗脱液蒸干,得到熊胆树脂柱分离物。
特别是,步骤A)中熊胆醇提物与蒸馏水的重量体积比为1∶7-10,优选为1∶8-9。
其中,步骤B)中采用D101、D-201、AB-8或HP-20型非极性大孔吸附树脂中的一种进行所述的大孔树脂柱梯度洗脱,优选为HP-20型大孔树脂。
特别是,步骤B)中所述大孔树脂与所述熊胆醇提物的重量之比为10-40∶1,优选为14-15∶1;所述大孔树脂柱分离过程中的流动相依次为蒸馏水,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0%、40%、70%的乙醇溶液。
尤其是,还包括在以流动相为质量百分比浓度为70%的乙醇溶液进行洗脱后,在以质量百分比浓度为95%的乙醇溶液继续洗脱。
特别是,所述大孔树脂柱的柱直径与柱高之比为1∶1-10,优选为1∶2-3。
特别是,步骤B)中所述各流动相的体积与熊胆醇提物的重量之比分别为60-90∶1,即当熊胆醇提物重量(干重)为1kg时,流动相的体积为60-90L,当熊胆醇提物重量(干重)为1g时,流动相的体积为60-90ml,优选为65-70∶1。
其中,步骤2)中所述硅胶柱层析包括如下步骤:
A)将经过大孔树脂柱分离后得到的熊胆树脂柱分离物,拌入硅胶,干燥得到硅胶层析样品;
B)将硅胶层析样品置于硅胶柱顶部,以体积之比为99∶1-1∶1的氯仿-甲醇溶液为洗脱剂,进行硅胶柱梯度洗脱,收集洗脱液;
C)收集体积比为1∶1的氯仿-甲醇混合溶液为洗脱剂的洗脱液,蒸干,即得熊胆硅胶柱层析物。
特别是,步骤A)中所述熊胆树脂柱分离物与硅胶的重量比为1∶1-5;所述拌样硅胶为60-100目硅胶。
特别是,步骤B)中所述硅胶柱中吸附剂硅胶与熊胆树脂柱分离物的重量之比为5-30∶1,优选为15-20∶1,进一步优选为20∶1;所述硅胶柱中的吸附剂硅胶的粒度为200-300目;硅胶柱的柱直径与柱高之比为1∶2-10,优选为1∶7。
其中,步骤B)中所述的洗脱剂为体积之比依次为99∶1、95∶5、9∶1、3∶1、1∶1的氯仿-甲醇混合液。
特别是,每个洗脱梯度的洗脱剂体积与熊胆树脂柱分离物的重量之比为130-150∶1,即当熊胆树脂柱分离物重量(干重)为1kg时,流动相的体积为130-150L,当熊胆树脂柱分离物重量(干重)为1g时,流动相的体积为130-150ml。
其中,步骤2)中所述反相硅胶柱层析过程中的填料为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ODS);
特别是,填料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与硅胶柱层析物的重量之比为8-35∶1,优选为10-20∶1,进一步优选为15∶1。
其中,所述反相硅胶柱层析过程中流动相为甲醇水溶液,其中,甲醇与水的体积之比为2∶8-9∶1,优选为3∶7-8∶2,进一步优选为6.5∶3.5。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按照上述方法制备而成的核受体Nur77的诱导剂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
本发明又一方面提供一种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在制备诱导核受体Nur77表达的诱导剂中的应用。
其中,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作为诱导剂在制备预防和治疗与核受体Nur77相关的人类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特别是,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作为诱导剂在制备预防和治疗癌症、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特别是,所述的癌症、肿瘤选自白血病、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结肠癌、乳腺癌或宫颈癌。
其中,本发明药物由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组成;通过口服、舍下、经皮、肌肉、皮下、皮肤黏膜、静脉途径给药。
特别是,药物按照常规方法制成的散剂、片剂、胶囊剂、丸剂、栓剂、滴丸剂、肠溶剂、注射剂、糖浆剂、乳剂、混悬剂、锭剂、膏剂、喷雾剂等剂型,用于制备Nur77的诱导剂及制备预防和治疗与核受体Nur77相关疾病,如抗癌症药物、抗肿瘤药物。
口服给药可制成片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等常用剂型,至少需要一种赋形剂,如淀粉、乳糖、蔗糖、甘露糖、羟甲基纤维素等,除了这些赋形剂以外,还可以使用硬脂酸镁、月桂醇硫酸钠、滑石粉等作为润滑剂;糊精、结晶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阿拉伯胶、玉米淀粉、明胶等作为粘合剂;马铃薯淀粉、羟己基纤维素作为崩解剂。此外还可以制成糖浆剂、乳剂、混悬剂等,对于这些剂型,可以加入矫味剂、矫臭剂等。
外用剂型包括栓剂、软膏剂、外用散剂、喷雾剂、灌肠剂、乳剂等,对于软膏剂,选用水、脂肪、脂肪油、羊毛脂、凡士林、甘油、蜂蜡、石蜡、液体石蜡、树脂等组成的疏水性基质或亲水性基质等在内的添加剂。
制成注射剂时,一般是用注射用蒸馏水、生理盐水、葡萄糖水溶液、直射用植物油、丙二醇、聚乙二醇等,必要时还可以加入适宜的等张剂、助溶剂、抗氧化剂、防腐剂等。
本发明的优点表现如下:
1、本发明的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能够显著上调Nur77mRNA的表达,其对Nur77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与佛波酯(TPA)的相似,可作为作为核受体Nur77表达的诱导剂。
2、本发明的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在低浓度(10μmol/L)下即可强烈诱导Nur77蛋白的表达,使Nur77蛋白的表达显著提高,说明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可以有效诱导Nur77蛋白的表达,具有成为核受体调节作用的新型抗肿瘤药物的潜力。
3、本发明的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对Nur77蛋白表达量随药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并且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在有效浓度范围内对Nur77蛋白的表达表现出很好的量效关系。
4、本发明的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抗癌的效果显著,对HCT-8结肠癌细胞、MCF-7乳腺癌细胞和Hela宫颈癌细胞具有很好的选择性细胞毒性作用,对HCT-8结肠癌细胞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12.5μM;对MCF-7乳腺癌细胞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8.3μM;对Hela宫颈癌细胞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1.59μM。
5、本发明的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对肿瘤的抑制效果显著,促使肿瘤细胞的凋亡,肿瘤抑制率达到51%以上。
因此,由于核受体Nur77的表达与多种人类疾病相关,因此,本发明的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可以作为诱导剂应用于制备治疗和预防与核受体Nur77相关的人类疾病的药物。
附图说明
图1是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对核受体Nur77的mRNA表达的凝胶电泳图;
图2是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对核受体Nur77蛋白质表达的凝胶电泳图;
图3是不同浓度的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对核受体Nur77蛋白质表达的凝胶电泳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空白对照;
2.阳性对照(TPA);
3.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溶液(浓度:1μmol/L);
4.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溶液(浓度:10μmol/L);
5.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溶液(浓度:100μmol/L)。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主要药效学试验方法及结果如下:
试验例1: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对核受体Nur77的调节作用
1.1材料与仪器
实验细胞:人HCT-8结肠癌细胞
实验仪器:
细胞培养箱                 美国Thermo公司
离心管                     比利时Orange Scientific公司
一次性培养皿及6孔培养板    比利时Orange Scientific公司
微量移液器                 美国Eppendorf公司
高速冷冻离心机             美国Eppendorf公司
电子天平                   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超净工作台                 苏州安泰空气技术有限公司
倒置显微镜                 日本Olympus Leica显微镜
电热恒温水浴锅             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微波炉                     西门子
立式自动电热压力蒸汽灭菌锅 上海申安医疗器械厂
蛋白垂直电泳仪             美国Bio-Rad公司
湿式转移槽                 美国Bio-Rad公司
Millipore超纯水仪          美国Millipore公司
PCR仪                      美国Eppendorf公司
凝胶成像系统                Biometra公司
主要试剂
单体化合物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实施例1制备得到);
HCT-8人结肠癌细胞;
佛波酯(TPA)(美国Promega公司)
DMEM培养基、trizol裂解剂、随机六聚体引物(Random hexamer primer)、5×反应缓冲液(Reaction buffer)、逆转录酶(RevertAid M-Mulv Reverse Transcriptase)、RNA酶抑制剂(Ribolock Ribonuclease inhibitor)、dNTP混合物,蛋白标记(Marker),6×Loading buffer(均购自Invitrogen公司);
胰酶消化液,青霉素,链霉素,溴化乙啶(EB),琼脂糖,苯甲基磺酰氟(PMSF),0.05%胰蛋白酶;
β-actin 3′端及5′端引物、Nur773′端及5′端引物(厦门闽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胎牛血清(杭州四季青生物工程材料有限公司提供,使用前于56℃灭火30min);
DEPC水(用于RNA提取时各种塑料用品的浸泡及RNA溶解);
PCR试剂盒(Fermentas公司);
Quick StartTM Bradford Dye Reagent,1×试剂盒(BIO-RAD公司)
ECL化学发光检测试剂盒(购自Thermo公司)
rTaq酶(TaKaRa公司);
缓冲液及其他溶液
1)缓冲液:
a.PBS:137mmol/L NaCl,2.7mmol/L KCl,10mmol/L Na2HPO4,2mmol/L KH2PO4用盐酸调节pH至7.4。
b.50×TAE:2mol/L Tris;1.0mol/L NaAc;0.5mol/L EDTA(pH 8.0)。
c.6×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缓冲液:0.25%溴酚兰;30%甘油水溶液。
2)RIPA细胞裂解液:
50mmol/L Tris-cl(pH7.4);150mmol/L NaCl;1mmol/L EDTA;1%Triton;
1%NaDoC;0.1%SDS;1mmol/L PMSF;5μg/ml Aprotenin;5μg/ml Leupeptasin。
3)蛋白质电泳相关试剂:
a.分离胶用Tris缓冲液:1.5mol/L,pH8.8;
b.积层胶用Tris缓冲液:1mol/L,pH 6.8;
c.2×SDS凝胶加样缓冲液:100mmol/L Tris-HCl(pH 6.8),200mmol/L二硫苏糖醇(DTT),4%SDS,0.2%溴酚蓝,20%甘油,10%β-巯基乙醇;
d.电泳缓冲液:Tris-Hcl 3.03g;甘氨酸18.77g;SDS 1g溶于1000mL蒸馏水中;
e.电转液:Tris 3.03g,甘氨酸14.4g,溶于900mL蒸馏水中,再加入100mL甲醇;
f.1×TBST:10mmol/L Tris-HCl(pH 7.5),150mmol/L NaCl,0.1%Tween-20;
g.封闭液:5%(W/V)脱脂奶粉溶于1×TBST中。
1.2实验方法及结果
1.2.1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对Nur77dmRNA表达的影响
采用RT-PCR进行分析。
RT-PCR是将RNA的反转录(RT)和cDNA的聚合酶链式扩增(PCR)相结合的技术。首先经反转录酶的作用从RNA合成cDNA,再以cDNA为模板,扩增合成目的片段。RT-PCR技术灵敏而且用途广泛,可用于检测细胞中基因表达水平,细胞中RNA病毒的含量和直接克隆特定基因的cDNA序列。作为模板的RNA可以是总RNA、mRNA或体外转录的RNA产物。无论使用何种RNA,关键是确保RNA中无RNA酶和基因组DNA的污染。
(一)配制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及阳性对照佛波酯(TPA)溶液:
将上述制备的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溶解于二甲基亚砜(DMSO),制成浓度为1mmol/L、10mmol/L及100mmol/L的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溶液;
将阳性对照佛波酯(TPA)溶于DMSO,制得浓度为100μg/mL的佛波酯溶液。
(二)HCT-8人结肠癌细胞培养:
将液氮冻存HCT-8人结肠癌细胞于37℃迅速解冻复苏,孵育于含10%胎牛血清,100U/ml青霉素,100U/ml链霉素的DMEM培养基中,在37℃、5%CO2培养箱中培养。传代时吸去培养液,PBS洗2次,加适量胰酶消化液,在培养箱中静置2-5min,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变圆后,用添加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终止胰酶的消化,将消化液用移液枪加入1.5mL离心管中,800rpm离心4min,吸去上清液后,加入DMEM培养液,用移液枪吹成单细胞悬液,即HCT-8人结肠癌单细胞悬液。
(三)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诱导HCT-8细胞Nur77mRNA的表达:
1、细胞培养:
将HCT-8人结肠癌单细胞悬液分传至6孔板,至细胞生长到大约占孔板底面积的80%时,吸去培养液,换上2ml新鲜的DMEM培养基(胎牛血清的含量为10%),分别加入2μL浓度为1mmol/L和10mmol/L的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溶液,37℃,5%CO2培养箱中培养6h;同时,以加入2μL二甲基亚砜(DMSO)溶液作为空白对照,以加入2μL 100μg/mL的TPA溶液作为阳性对照。
2、总RNA的提取:
1)将培养6h的各HCT-8细胞培养液吸去上清液后,加入600μl Trizol裂解剂,反复吹打至细胞脱落,得到细胞裂解物,将细胞裂解物转移到1.5mL EP管中。
2)室温(25℃)下放置5min后,加入150μl氯仿,盖紧EP管,用力摇晃15s,再于室温下放置3min后在4℃,12000g离心15min,吸取上层水相至另一EP管中。
3)向上述上层水相中加入0.5mL异丙醇,于室温下放置10min后,于4℃,12000g离心10min,倒掉离心上清液,RNA沉于离心管底。
4)向底部沉淀RNA的EP离心管中加入1mL 75%的乙醇,用移液枪轻轻吹打RNA沉淀,使RNA沉淀悬浮于乙醇中,然后在4℃,8000g离心5min,倒掉上清液,将沉淀于室温下晾干10min,得到RNA样品。
5)向RNA样品中加入30μL DEPC水,在55℃下恒温水浴10min,使沉淀溶解,测定RNA溶液的OD值,计算RNA溶液的浓度,即得到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空白对照及阳性对照诱导HCT-8细胞后细胞的RNA溶液。
3、RNA反转录
1)向各个PCR管内加入2μl上述浓度为750ng/μl的RNA溶液,再向各个PCR管中加入1μl随机六聚体引物(Random hexamer primer)及DEPC水,使各个PCR管中溶液总体积为12μl,将各PCR管低速离心几秒,使混合液混匀;
2)将上述各PCR管放入70℃水浴中,5min后取出,立即放于冰上,低速离心混匀;
3)于冰上,向各个PCR管中依次加入5×反应缓冲液4μl,RNA酶抑制剂(RibolockRibonuclease inhibitor,20u/μl)1μl及dNTP混合物(10mM)2μl,低速离心几秒后,室温放置5min;
4)向上述各个PCR管中加入逆转录酶(RevertAid M-Mulv Reverse Transcriptase)1μl,使各PCR反应的反应总体积均为20μl;
5)将上述各反应体系于室温(25℃)下放置10min,再于42℃水浴60min;
6)将上述反应各体系于70℃下水浴10min终止反应,然后立即放在冰上冷却,即得到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1mmol/L、10mmol/L)、空白对照及阳性对照诱导HCT-8细胞后细胞的DNA溶液;各DNA溶液均于-20℃进行保存。
4、引物设计
1)从基因库中查找人类基因Nur77的序列,其在基因库中人类基因Nur77的登录号为NM_00213。
2)通过PCR引物设计软件Primer Premier 5.0寻找基因Nur77的保守序列。
3)运用PCR引物设计软件Primer Primer 5.0设计如下四个引物:
5′Nur77(目的片段)TCATGGACGGCTACACAG-----------18bp
3′Nur77(目的片段)GTAGGCATGGAATAGCTC-----------18bp
5′β-actin(内参) CTAAAACTAC-------------------10bp
3′β-actin(内参) TATATTAATA-------------------10bp
5、PCR反应
1)将所有下述参与PCR反应的溶液解冻后,混匀;
2)将PCR反应溶液按照下述体积依次加入PCR管中,所有操作均在冰上进行:
DEPC水            10.3μl
10×buffer        2.5μl
dNTP混合物        2.0μl
3′Nur77          0.5μl
5′Nur77          0.5μl
β-actin3         0.5μl
β-actin5         0.5μl
rTaq酶            0.2μl
最后,再向各PCR管中分别加入上述浓度分别为1μmol/L、10μmol/L的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空白对照及阳性对照诱导HCT-8细胞后细胞的DNA溶液3μl,使各PCR管中总体积20μl。
3)将上述PCR管低速离心几秒后放入PCR仪中,设定PCR仪程序如下:
95℃,5min
变性94℃,30s
退火55℃,30s
延伸72℃,30s
72℃,10min
循环次数:30
即得到各PCR产物。
6、凝胶电泳检测:
将上述各PCR产物用1%琼脂糖胶进行电泳分析,结果如图1。由图1可见,在10μmol/L浓度下,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可显著上调Nur77mRNA的表达,其对Nur77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与阳性对照TPA(100ng/mL)的相似,提示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为核受体Nur77的诱导剂。
1.2.2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对Nur77蛋白质表达的影响
采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方法进行蛋白质分析。
Western Blotting,又称蛋白质印迹,与Southern印迹杂交或Northern杂交方法类似,但Western Blot采用的是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被检测物是蛋白质,“探针”是抗体,“显色”用标记的二抗。经过PAGE分离的蛋白质样品,转移到固相载体(例如硝酸纤维素膜NC膜)上,固相载体以非共价键形式吸附蛋白质,且能保持电泳分离的多肽类型及其生物学活性不变。以固相载体上的蛋白质或多肽作为抗原,与对应的抗体起免疫反应,再与酶或同位素标记的第二抗体起反应,经过底物显色或放射自显影以检测电泳分离的特异性目的基因表达的蛋白成分。该技术也广泛应用于检测蛋白水平的表达。
(一)HCT-8人结肠癌细胞培养:
将HCT-8人结肠癌细胞孵育于含10%胎牛血清,100U/ml青霉素,100U/ml链霉素的DMEM培养基中,在37℃、5%CO2培养箱中培养。传代时吸去培养液,PBS洗2次,加适量胰酶消化液,在培养箱中静置2-5min,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变圆,用添加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终止胰酶的消化,将消化液用移液枪加入1.5mL离心管中,800rpm离心4min,吸去上清液后,加入含10%胎牛血清DMEM培养液,用移液枪吹成单细胞悬液。
(二)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诱导HCT-8细胞Nur77蛋白的表达:
1、细胞培养:
将上述培养的HCT-8单细胞悬液分传至6孔板,至细胞生长到大约占孔板底面积的80%时,吸去培养液,换上2ml新鲜的含有0.5%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分别加入2μL浓度为10mmol/L的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37℃,5%CO2培养箱中培养8h;同时,以加入2μLDMSO作为空白对照。
2、细胞收集:
将上述培养的细胞用4℃的缓冲液PBS洗三次,加入1mL含1mmol/L苯甲基磺酰氟(PMSF)的PBS,将细胞收集到1.5mL离心管中,于4℃,2000rpm离心10min,倒掉上清液。
3、细胞裂解:
向每个离心管中加入40μL RIPA细胞裂解液裂解30min,其间,在振荡器上每隔5min振荡10s,然后在4℃,12000rpm离心10min,收集上清液,即蛋白样品。
4、蛋白浓度的测定:
按照BIO-RAD公司的Quick StartTM Bradford Dye Reagent,1×试剂盒的说明测定上述各蛋白样品的浓度。
5、蛋白凝胶电泳:
按照各蛋白样品的浓度换算后,分别取50μg蛋白样品,加入等体积的2×SDS上样缓冲液(含10%β-巯基乙醇),100℃煮10min,离心后于Tris-甘氨酸缓冲液中进行电泳(80V,过分离胶后100V),其中,每板电泳加入5μL蛋白标记(Marker)。
6、电转移:
用与蛋白电流凝胶同样大小的PVDF膜(提前用无水甲醇浸泡1min)和滤纸预先浸于电转液中,PVDF膜贴于胶后,赶尽气泡,两面覆盖滤纸,赶尽气泡,按膜朝正极的顺序装于电转槽中,加入电转液和冰袋,于4℃冰箱中进行电转移(100V,60min)。
7、抗原抗体反应:
1)封闭:将电转移后的PVDF膜于含5%的脱脂牛奶的TBST缓冲液中室温封闭1h;
2)一抗反应:将封闭后的PVDF膜封于杂交袋中,按0.1mL/cm2加入一抗anti-Nur77(Santa Cruz公司,浓度1∶1000)于4℃摇床上过夜;
3)c.二抗反应:将PVDF膜于TBST缓冲液中摇洗3次,每次5min,之后在相应的二抗(山羊抗兔二抗,浓度1∶10000,Santa Cruz公司)中室温孵育1h。
8、ECL化学发光检测:
倒掉二抗,用TBST缓冲液洗膜,室温摇洗三次,每次5min,蛋白面朝上,置于保鲜膜中,将ECL化学发光检测试剂盒的A液和B液以1∶1(V/V)混和,于暗室中,按0.05-0.1mL/cm2的量滴加于膜表面,孵育1min,用滤纸吸去多余液体,封好膜后,立即于暗室中曝光,显影,结果如图2、3。
由图2可知,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在10μmol/L浓度下即可强烈诱导Nur77蛋白的表达。在10μmol/L浓度下,即可使Nur77蛋白的表达显著提高,说明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可以有效诱导Nur77蛋白的表达,具有成为核受体调节作用的新型抗肿瘤药物的潜力。
由图3可知: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在10μmol/L和100μmol/L的浓度条件下可明显诱导Nur77蛋白的表达,且Nur77蛋白表达量随药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而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在1μmol/L的浓度条件下诱导Nur77蛋白的表达并不明显,这些结果显示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在有效浓度范围内对Nur77蛋白的表达表现出很好的量效关系。
试验例2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的体外抑瘤实验
采用MTT法测试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选融合度在80%,对数期生长的细胞,用胰酶消化,转移,离心,去上清液,用新配制的含10%FBS(灭活的胎牛胎血清)的DMEM培养液混悬。各种细胞仪1.0×104万/孔接种于96孔培养板,均同时依次加入5个不同稀释度的待筛样品药液,每个稀释度重复3个孔,同时平行做相同浓度的溶剂对照和不加药的阴性对照,37℃培养72小时,MTT染色,DMSO脱色,测定OD570,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IR(%),其中:
IR=(空白OD平均值-给药组OD平均值)/空白OD平均值×100%
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对人体的10种肿瘤细胞:非小肺癌细胞H-460,A549与Calu-6;前列腺癌细胞LNCaP;乳腺癌细胞MCF-7;结肠癌细胞SW-480、HCT-8、HCT-116;宫颈癌细胞Hela;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表1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的体外抑瘤实验数据
  癌细胞   IC50±SD(μM)
  H-460   57.2±1.1
  A549   72.3±2.6
  HCT-8   12.5±0.4
  HCT-116   31.8±0.3
  MCF-7   8.3±0.7
  SW-480   28.1±0.2
  Hela   1.59±0.03
  Calu-6   166.8±1.4
  LNCaP   50.4±2.9
  HepG2   37.3±3.4
试验结果显示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对HCT-8结肠癌细胞、MCF-7乳腺癌细胞和Hela宫颈癌细胞具有很好的选择性细胞毒性作用,对HCT-8结肠癌细胞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12.5μM;对MCF-7乳腺癌细胞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8.3μM;对Hela宫颈癌细胞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1.59μM。这些结果为后续抑瘤试验的进行提供了指导作用。
试验例3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诱导荷瘤大鼠C6脑胶质瘤凋亡实验
大鼠(体重240g~260g),雌雄各半,30只,接种肿瘤后次日随机分成3组,分为治疗低剂量组(5mg/ml)、高剂量组(50mg/ml)和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每组10只。采用测量肿瘤直径的评价方法进行动态观察被试物抗肿瘤的效应,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肿瘤直径的测量次数为每周2-3次,每次测量同时还需要称量大鼠体重。
肿瘤体积的计算公式为:V=1/2×a×b×c,其中a、b、c分别表示肿瘤的长、宽、高。按下列公式计算抑瘤率:
抑瘤率(%)=(对照组肿瘤体积-治疗组肿瘤体积)/对照组肿瘤体积×100%。
表2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抑瘤实验测定结果
  动物数(只)   成瘤数(个)  肿瘤平均体积(mm3)   抑瘤率(%)
  对照组   10   10   126.1±18.5   -
  低剂量组   10   10   88.3±21.9   30.0
  高剂量组   10   10   61.7±13.2   51.1
试验结果表明: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治疗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肿瘤体积明显减小,肿瘤抑制率达到51%以上。
实施例1:化合物的制备
1、制备熊胆醇提物
称取250.1g熊胆粉(X,厦门归真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加入2000ml甲醇,搅拌溶解,于超声波仪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KQ-500E型)中进行超声提取30min后过滤,收集滤液;
滤渣再用甲醇进行超声提取2次,过滤,收集滤液,甲醇用量为1000ml/次;
合并3次的滤液,蒸干得到234.8g熊胆醇提物(X-B)。
2、树脂柱分离
1)用乙醇和蒸馏水交替洗涤HP20型大孔树脂,直至洗涤液澄清,然后用蒸馏水洗涤至无乙醇,装柱,备用;
2)向230.3g熊胆醇提物中加入2000ml蒸馏水,搅拌使熊胆醇提物溶解,然后抽滤,滤液即为熊胆水溶液;
3)将熊胆水溶液通过大孔树脂柱,熊胆水溶液通过大孔树脂柱的流速为40ml/min,待熊胆水溶液完全流入树脂后,依次以蒸馏水、质量百分比浓度为40%、70%、95%的乙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其中,大孔树脂与熊胆醇提物的重量之比为14.76∶1;大孔树脂柱的柱直径与柱高之比为1∶2;各个流动相的用量为15L,洗脱流速为40ml/min;将每个洗脱梯度的流动相的洗脱液分别收集为一个流份,即共收集四个流份,分别蒸干,得到X-B1、X-B2、X-B3、X-B4四个流份。
3、硅胶柱层析
1)将流动相为质量百分比浓度为70%的乙醇溶液的洗脱的流份X-B3(11g)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95%的乙醇溶解后加入20g层析用硅胶粉(60-100目),搅拌均匀,干燥,磨碎,得到硅胶层析样品;
2)将硅胶层析样品置于硅胶柱顶部,以体积比依次为99∶1、95∶5、9∶1、3∶1、1∶1的氯仿-甲醇溶液体系为流动相,进行硅胶柱梯度洗脱,其中,硅胶柱内的吸附剂硅胶的粒度为200-300目,硅胶柱的柱直径与柱高之比为1∶7;吸附剂硅胶与硅胶层析样品中熊胆树脂柱分离物的重量之比为20∶1,流速为6ml/min,各洗脱流动相的用量分别为1.5L,每个流动相收集为一个流份,共收集5个流分,分别蒸干,得到X-B3A、X-B3B、X-B3C、X-B3D、X-B3E五个流份;
4、反相硅胶柱层析
将X-B3E流份238.4mg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其中,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柱(岛津Shim pack VP-ODS柱,10x250mm)以ODS为填料,流动相为65%甲醇,流速为5ml/min,制备得到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38mg)。
白色结晶(甲醇),m.p.235-240℃,ESI-MS m/z 269[M+H]+1H-NMR(DMSO-d6,400MHz)δ:8.34(1H,s,H-2),7.98(1H,d,J=8.8Hz,H-5),7.52(2H,d,J=8.8Hz,H-2′,6′),7.00(2H,d,J=8.8Hz,H-3′,5′),6.95(1H,dd,J=8.8Hz,2.0Hz,H-6),6.88(1H,d,J=2.4Hz,H-8),3.80(3H,s,OCH3)。13C-NMR(DMSO-d6,100MHz)δ:175.1(C-4),163.0(C-7),159.4(C-8a),157.9(C-4′),153.6(C-2),130.5(C-2′,6′),127.8(C-5),124.7(C-1′),123.6(C-3),117.1(C-4a),115.6(C-6),114.1(C-3′,5′),102.6(C-8),55.6(-OCH3)。以上数据与已知化合物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对照基本一致,由此确定为同一化合物。
实施例2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片剂的制备
取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1g、微晶纤维素27g与硬脂酸镁2g混合,混合物用单冲压片机压成直径为6mm,重量为300mg的片,本片剂中每片含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10mg。
实施例3制备颗粒剂
取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1g与玉米淀粉29g混合,加水制成软材,过12目筛进行造粒,干燥后得到颗粒剂。本实施例制备的颗粒剂中每300mg中含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10mg。
实施例4制备胶囊剂
取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1g与乳糖27g、硬脂酸镁2g混合,以每300mg填充肠溶胶囊。本实施例制备的胶囊剂中,每个胶囊含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10mg。

Claims (5)

1.一种核受体Nur77的调节剂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的制备方法,包括依次进行步骤:
1)对熊胆粉进行提取处理,制得熊胆醇提物,其中提取溶剂为甲醇或乙醇;
2)对熊胆醇提物进行大孔树脂柱分离,得到熊胆树脂柱分离物,其中所述的大孔树脂选择D101、D-201、AB-8或HP-20型非极性大孔吸附树脂中的一种;大孔树脂与所述熊胆醇提物的重量之比为10-40:1;大孔树脂柱的柱直径与柱高之比为1:1-10;
3)对熊胆树脂柱分离物进行硅胶柱层析,得熊胆硅胶柱层析物,其中,所述硅胶柱中吸附剂硅胶与熊胆树脂柱分离物的重量之比为5-30:1;吸附剂硅胶的粒度为200-300目;硅胶柱的柱直径与柱高之比为1:2-10;
4)对熊胆硅胶柱层析物进行反相硅胶柱层析,即得,其中反相硅胶柱层析过程中的填料为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所述填料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与熊胆硅胶柱层析物的重量之比为8-35:1;流动相为甲醇水溶液,其中,甲醇与水的体积之比为2:8-9:1。
2.一种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在制备诱导核受体Nur77表达的诱导剂中的应用,其特征是在制备预防和治疗癌症、肿瘤药物中的应用,其中,所述的癌症、肿瘤选自白血病或宫颈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是所述白血病选择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是药物由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组成。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是药物是通过口服、舌下、经皮、肌肉、皮下、皮肤黏膜、静脉途径给药。
CN201110003107.8A 2011-01-07 2011-01-07 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25847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03107.8A CN102584767B (zh) 2011-01-07 2011-01-07 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03107.8A CN102584767B (zh) 2011-01-07 2011-01-07 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84767A CN102584767A (zh) 2012-07-18
CN102584767B true CN102584767B (zh) 2015-05-13

Family

ID=46474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03107.8A Active CN102584767B (zh) 2011-01-07 2011-01-07 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84767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58262A1 (en) * 2000-02-11 2001-08-16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Research Foundation Methods of inducing production of isoflavones in plants using nuclear receptor ligands
WO2005053724A1 (en) * 2003-12-02 2005-06-16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Compositions and method for treatment of steroid/nuclear receptor-mediated diseases
CN1879616A (zh) * 2006-05-16 2006-12-20 南京大学 鸢尾甙元在制备防治肝脏疾病和肝癌药物中的应用
CN101210012A (zh) * 2006-12-31 2008-07-02 南华大学 新的含烟酸异黄酮酯衍生物及其制造方法和用途
CN101797247A (zh) * 2010-04-09 2010-08-1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异黄酮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肿瘤的药物或食品中的应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58262A1 (en) * 2000-02-11 2001-08-16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Research Foundation Methods of inducing production of isoflavones in plants using nuclear receptor ligands
WO2005053724A1 (en) * 2003-12-02 2005-06-16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Compositions and method for treatment of steroid/nuclear receptor-mediated diseases
CN1879616A (zh) * 2006-05-16 2006-12-20 南京大学 鸢尾甙元在制备防治肝脏疾病和肝癌药物中的应用
CN101210012A (zh) * 2006-12-31 2008-07-02 南华大学 新的含烟酸异黄酮酯衍生物及其制造方法和用途
CN101797247A (zh) * 2010-04-09 2010-08-1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异黄酮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肿瘤的药物或食品中的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Katja Schwalm,等.Flavonoid-related regulation of auxin accumulation in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induced plant tumors.《Planta》.2003,第218卷(第2期), *
罗强,等.熊胆的化学成分研究.《中国中药杂志》.2010,第35卷(第18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84767A (zh) 2012-07-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54204B (zh) 埃克替尼盐酸盐晶型、药物组合物和用途
CN103906749B (zh) 原小檗碱类生物碱衍生物及其抗溃疡性结肠炎的用途
CN105683201A (zh) 新的含n-杂环碳烯配体的金(iii)络合物、合成及其在癌症治疗和硫醇检测中的应用
CN110054660A (zh) 一种果糖修饰的乳腺癌靶向脂质材料的制备和应用
Zhao et al. Metformin reduces pancreatic cancer cell proliferation and increases apoptosis through MTOR signaling pathway and its dose-effect relationship.
Zhang et al. Cudraxanthone L inhibits gastric cancer by regulating the MAPK signalling and promoting FAS-mediated pathway
CN104016957A (zh) 7-甲基-3-香叶基黄酮和7-甲基-3-异戊烯基黄酮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980287B (zh) 含色酮腙结构的噻吩并嘧啶类化合物的制备及应用
CN108148098A (zh) 靶向癌细胞高水平ros的吉西他滨-芳香氮芥缀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CN106892920A (zh) 苦豆碱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02584767B (zh) 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
Chen et al. Bear bile powder inhibits growth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via suppressing STAT3 signaling pathway in mice
CN104644639A (zh) 用于调控激酶级联的药物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
CN108030777B (zh) 氯胍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RO129522A0 (ro) Agenţi antitumorali derivaţi ai n-()-1-metil-1h-pirazol-4-carboxamidei
CN104706649A (zh) 千层纸素苷在制备抗肿瘤药中的应用
CN108653297A (zh) 以细胞核内组织蛋白酶l为靶点的灵芝酮二醇在制药中的应用
CN108383880A (zh) 靶向于卵巢癌耐药株的香豆素-铂(ii)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
CN105061533B (zh) 六甲氧基二氢黄酮‑鼠李糖基‑鼠李糖苷及其应用
CN102603737B (zh) 吡啶并嘧啶酮类衍生物以及在制备抗肿瘤药物方面的用途
CN105960399A (zh) 酶抑制剂环氧酮化合物
CN104666306A (zh) 一种三萜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CN110063960A (zh) 3-氢化松苓酸b氰甲酯的制药用途
CN105294829A (zh) 咪唑并吡啶-6-甲酰-氨基酸苄酯,其合成,活性及应用
CN103202837B (zh) 青蒿素衍生物及其药用盐用于治疗制备白血病的药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12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13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0112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13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2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13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