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73605B - 内窥镜系统 - Google Patents

内窥镜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73605B
CN102573605B CN201080046363.9A CN201080046363A CN102573605B CN 102573605 B CN102573605 B CN 102573605B CN 201080046363 A CN201080046363 A CN 201080046363A CN 102573605 B CN102573605 B CN 1025736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element
signal connecting
electrode
mirror side
liv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4636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73605A (zh
Inventor
加藤秀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5736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36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736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360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12Connection or coupling means
    • A61B1/00121Connectors, fasteners and adapters, e.g. on the endoscope handle
    • A61B1/00124Connectors, fasteners and adapters, e.g. on the endoscope handle electrical, e.g. electrical plug-and-socket conne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12Connection or coupling means
    • A61B1/00114Electrical cables in or with an endoscop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4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mbined with photographic or television appliances
    • A61B1/05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mbined with photographic or television applian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mage sensor, e.g. camera, being in the distal end por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Bio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ndoscopes (AREA)
  •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内窥镜系统(1)具备:内窥镜镜体(4),其具有插入活体内部的插入部,所述插入部设有能够观察前端侧的观察部;活体外装置(5),其设于活体的外部;第一活体外侧信号连接部,其具有与活体外装置电连接的第二电极(20a);第一电极(18a),其与内窥镜镜体电连接;以及筒状的第一镜体侧信号连接部,其与第一活体外侧信号连接部卡合,第一活体外侧信号连接部的全部或者一部分在与所述第一镜体侧信号连接部卡合时,配置于所述第一镜体侧信号连接部的筒内空间中,第二电极和第一电极静电耦合。

Description

内窥镜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静电耦合传递信号的内窥镜系统。
本申请基于2009年10月23日在日本提出的特愿2009-244377号申请主张优先权,并在此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以往,内窥镜系统通常具备:具有插入活体内部的插入部的内窥镜镜体;以及设于活体外部的监视器等活体外装置。而且,为了在内窥镜镜体和活体外装置之间传递信号,使两者分别具备的电极直接相互接触,从而传递控制信号和影像信号等。
这里,当将插入部插入到活体内时,活体的体液等附着于插入部,因此,在使用后需要使用清洗装置等对包含连接于活体外装置的镜体侧连接器(第一镜体侧信号连接部)在内的内窥镜镜体进行整体消毒、灭菌。另外,对于活体外装置,虽然附着活体的体液的可能性较小,但为了防止感染等也要保持清洁。尤其是与活体外装置的镜体侧连接器连接的活体外侧连接器(第一活体外侧信号连接部),由于与人接触的机会较多,需要用消毒液等进行擦拭,并一直保持清洁。
因此,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示,提出了一种电子内窥镜系统(内窥镜系统),该内窥镜系统不使电极彼此直接接触,而是通过静电耦合传递信号。
在该电子内窥镜系统中,活体内装置(内窥镜镜体)所具备的通用塞绳连接在活体外装置上。通用塞绳与活体外装置的连接部设有能够相互装卸的一对连接器(信号连接部)。
活体内装置侧的连接器具备:配置于中央部的圆形的第一焊盘(电极);以及以包围该第一焊盘的方式配置的环状的第二焊盘。并且,活体外装置侧的连接器具备:配置于中央部的第三焊盘;以及以包围该第三焊盘的方式配置的环状的第四焊盘。
而且,在将这一对连接器彼此装配起来时,第一焊盘与第三焊盘、第二焊盘与第四焊盘分别在通用塞绳的延伸方向上对置,并且对置的焊盘相互接近。
通过第一焊盘与第三焊盘的静电耦合,从活体内装置向活体外装置传递活体内的图像信息,通过第二焊盘与第四焊盘的静电耦合,从活体外装置向活体内装置传递控制信号等。
在该电子内窥镜系统中,第一焊盘和第三焊盘由绝缘体覆盖。因此,即便使用消毒液对内窥镜镜体进行清洗,也能防止这些焊盘腐蚀,由此,内窥镜镜体的清洗变得容易,并且还能够防止腐蚀。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977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电子内窥镜系统中,例如在确保相互对置配置的焊盘的面积较大的情况下,存在与上述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连接部的外径增大,且通用塞绳的操作性变差的问题。
本发明就是鉴于这种问题点而完成的,提供一种内窥镜系统,该内窥镜系统的第一镜体侧信号连接部和第一活体外侧信号连接部清洗容易,并且即便在确保用于静电耦合的电极面积较大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信号连接部的外径增大。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出以下的手段。
本发明内窥镜系统具备:内窥镜镜体,其具有插入活体内部的插入部,上述插入部设有能够观察前端侧的观察部;设于上述活体的外部的活体外装置;第一活体外侧信号连接部,其具有与上述活体外装置电连接的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其与上述内窥镜镜体电连接;以及筒状的第一镜体侧信号连接部,其与上述第一活体外侧信号连接部卡合,上述第一活体外侧信号连接部的全部或者一部分在与上述第一镜体侧信号连接部卡合时,配置于上述第一镜体侧信号连接部的筒内空间中,上述第二电极和上述第一电极静电耦合。
另外,本说明书中所称的筒状不仅包括平行方向上的剖面图为圆、轴方向上长且中空的形状,还包括包围中空部分的壁状部分的一部分欠缺的形状、即平行方向上的剖面图为大致C字状的形状。
并且,优选上述内窥镜系统还具有:活体外侧电力连接部,其具有与上述活体外装置电连接的第二线圈;第一线圈,其与上述内窥镜镜体电连接;以及筒状的镜体侧电力连接部,其与上述活体外侧电力连接部卡合,上述活体外侧电力连接部的全部或者一部分在与上述镜体侧电力连接部卡合时,配置于上述镜体侧电力连接部的筒内空间中,上述第二线圈和上述第一线圈电磁耦合。
并且,优选在上述内窥镜系统中还具有:第二活体外侧信号连接部,其具有与上述活体外装置电连接的第四电极;第三电极,其与上述内窥镜镜体电连接;以及筒状的第二镜体侧信号连接部,其与上述第二活体外侧信号连接部卡合,上述第二活体外侧信号连接部的全部或者一部分在与上述第二镜体侧信号连接部卡合时,配置于上述第二镜体侧信号连接部的筒内空间中,上述第四电极和上述第三电极静电耦合,上述第四电极与上述第三电极间的静电耦合所涉及的信号和上述第二电极与上述第一电极间的静电耦合所涉及的信号的相位相反。
并且,在上述内窥镜系统中,优选上述内窥镜镜体能够相对于上述活体外装置以上述第一镜体侧信号连接部的筒轴为中心旋转。
并且,在上述内窥镜系统中,优选当上述第一活体外侧信号连接部与上述第一镜体侧信号连接部卡合时,在上述第二电极与上述第一电极之间配置有相对介电常数大于1的固体或液体的电介质。
并且,在上述内窥镜系统中,优选上述第一活体外侧信号连接部形成为筒状,内部具有筒内空间。
并且,在上述内窥镜系统中,优选在上述筒内空间中插入有光导。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内窥镜系统,第一镜体侧信号连接部和第一活体外侧信号连接部清洗容易,并且即便在确保用于静电耦合的电极面积较大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信号连接部的外径增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该内窥镜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示出该内窥镜系统的信号传送部的结构的框图。
图4是将该内窥镜系统的镜体侧连接器与活体外侧连接器连接起来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5是该内窥镜系统的活体外侧连接器的剖面图。
图6是该内窥镜系统的镜体侧连接器的剖面图。
图7是示出该信号传送装置的信号传送部的信号传递的动作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7说明本发明的内窥镜系统的实施方式。如图1(内窥镜系统的结构图)所示,该内窥镜系统1是将插入部2插入活体来观察活体内部的装置。
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1具备:内窥镜镜体4,其具有插入部2,该插入部2设有能够观察其前端侧的CCD(观察部)3;以及设于活体外部的活体外装置5。
内窥镜镜体4具备:上述插入部2,其由具有挠性的材料形成,在其前端侧设有弯曲部8,在其基端部设有操作部9;以及通用塞绳10,其连接操作部9和活体外装置5。在操作部9上设有角度旋钮等,从而对弯曲部8进行弯曲操作。
在插入部2的前端部、即弯曲部8的前端侧,设有未图示的照明部和CCD 3,此处所称的照明部是指例如利用通过后述的镜体侧光导58及活体外侧光导53而引导来的照明光对插入部2的前端侧进行照明的聚光光学系统等。
活体外装置5具备作为基体的主体部11、以及显示来自CCD 3的影像信号的显示单元12。在通用塞绳10的基端部和主体部11之间分别设有能够相互连接/分离的镜体侧连接器13和活体外侧连接器14。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器部(镜体侧连接器13和活体外侧连接器14)设于通用塞绳10的基端部与主体部11之间,通用塞绳10为内窥镜镜体4的一部分。但是,在连接器部设于通用塞绳10的前端部(操作部9侧)与操作部9之间的情况下,通用塞绳10包含于活体外装置5侧,因此该通用塞绳10为活体外装置5的一部分。
即,在被连接器分开的部分中,向观察部3的一侧为内窥镜镜体,而向主体部11的一侧为活体外装置。
并且,可以在从通用塞绳10到插入部2之间的任意部位上设置连接器部。
如图2(内窥镜系统的框图)所示,内窥镜系统1具备信号传送部15a、15b,该信号传送部15a、15b对信号进行编码并通过静电耦合来传递信号,并且,对传递来的信号进行解码。如后面详细所述,通过信号传送部15a从内窥镜镜体4向活体外装置5(上行方向)传递信号,通过信号传送部15b从活体外装置5向内窥镜镜体4(下行方向)传递信号。
信号传送部15a和信号传送部15b的结构相同,因此,仅详细说明信号传送部15a。另外,在信号传送部15a与信号传送部15b的对应结构中,在标号上赋予同一数字,并对信号传送部15a的要素在数字后赋予标号“a”,对信号传送部15b的要素在数字后赋予标号“b”加以区别。
内窥镜镜体4具有:控制CCD 3的驱动状态的CCD驱动电路26;对由CCD 3拍摄的图像数据(影像信号)等进行处理的影像信号处理电路27;将由影像信号处理电路27得到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A/D转换电路28;将交流电流转换为直流电流的整流电路29;以及调整直流电流的电压的DC/DC转换器30。
并且,内窥镜镜体4还具有:将信号编码后送出的上行发送部16a;以及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码的下行接收部17b。
主体部11具有:对内窥镜镜体4和活体外装置5进行控制并处理影像信号的系统控制部33;对后述的一次线圈环36的驱动状态进行控制的一次线圈驱动电路34;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码的上行接收部17a;以及将信号编码后送出的下行发送部16b。
镜体侧连接器13具有:供给电力的二次线圈环(第一线圈)35;通过静电耦合来传送信号的发送用环(第一电极)18a和发送用环(第三电极)19a;以及通过静电耦合来接收信号的接收用环(第一电极)20b和接收用环(第三电极)21b。
并且,活体外侧连接器14具有:供给电力的一次线圈环(第二线圈)36;通过静电耦合来接收信号的接收用环(第二电极)20a和接收用环(第四电极)21a;以及通过静电耦合来发送信号的发送用环(第二电极)18b和发送用环(第四电极)19b。
上述信号传送部15a由上行发送部16a、上行接收部17a、发送用环18a、发送用环19a、接收用环20a以及接收用环21a构成,上述信号传送部15b由下行发送部16b、下行接收部17b、发送用环18b、发送用环19b、接收用环20b以及接收用环21b构成。
接着,说明信号传送部15a的详细结构。
如图3(信号传送部15a的框图)所示,上行发送部16a具有调制电路39a以及驱动电路40a。调制电路39a对从A/D转换电路28传递来的数字信号(数据)进行调制而进行曼彻斯特编码。驱动电路40a与调制电路39a连接,其对由调制电路39a调制后的编码数据以及根据该编码数据生成的相位相反的数据的电流进行放大或阻抗变换,并分别向传送线41a、42a的一端输出数字信号(数据)。
传送线41a、42a的另一端分别与上述发送用环18a、19a电连接,并且,接收用环20a、21a分别与传送线43a、44a的一端电连接。
上行接收部17a具有:二值化电路45a,其与传送线43a、44a的另一端连接,对各数据的电平进行检测;时钟再生电路46a,其与二值化电路45a连接,利用编码数据再生时钟;以及解调电路47a,其与二值化电路45a及时钟再生电路46a连接,进行编码数据的解调。
由解调电路47a解调后的影像信号被传递至系统控制部33。
接着,对镜体侧连接器13和活体外侧连接器14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4(连接器部的剖面图)所示,活体外侧连接器14形成为圆柱状,镜体侧连接器13以围绕活体外侧连接器14的外周面的方式形成为圆筒状。而且,通过将镜体侧连接器13卡合于活体外侧连接器14,并解除该卡合,能够对镜体侧连接器13和活体外侧连接器14进行连接/分离,另外,在将镜体侧连接器13连接于活体外侧连接器14时,镜体侧连接器13和活体外侧连接器14配置于共同的轴线(筒轴)C1上。
活体外侧连接器14具备:形成为管状且配置于轴线C1上的活体外侧轴部件50;形成为圆筒状的接收用环20a、21a、发送用环18b、19b和一次线圈环36;镜体侧包覆部件57,其由电介质构成,设置成覆盖接收用环20a、21a、发送用环18b、19b和一次线圈环36的外周面及端部;形成为环状的轴承52;以及对后述活体外侧光导53透光并引导至后述镜体侧光导58的活体外侧透明玻璃57c。
接收用环20a、21a、一次线圈环36以及发送用环18b、19b配置成沿着轴线C1延伸,并分别安装于由具有绝缘性的材料形成的支承部件上。
接收用环20a、21a、一次线圈环36以及发送用环18b、19b以按照该顺序从活体外侧轴部件50的主体部11侧向通用塞绳10侧排列的方式,隔着所述支承部件分别安装于活体外侧轴部件50的基端部上。并且,在以下列举的环之间,分别设有用于遮断电磁影响的屏蔽部件60。
·接受用环20a与接受用环21a之间
·接受用环21a与一次线圈环36之间
·一次线圈环36与发送用环18b之间
·发送用环18b与发送用环19b之间
轴承52被设定为比活体外侧包覆部件57稍微向径向外侧突出,并处于从活体外侧包覆部件57露出的状态。轴承52的外周面及内周面沿着轴线C1配置。并且,该外周面相对于内周面绕轴线C1以降低摩擦力的状态旋转。
并且,在活体外侧轴部件50内,插入有活体外侧光导53,其引导从设于主体部11的未图示的发光装置发出的照明光。
如图5(活体外侧连接器剖面图)所示,活体外侧连接器14由第一活体外侧信号连接部D6、D7、活体外侧电力连接部D8、以及第二活体外侧信号连接部D9、D10一体地构成,其中,所述第一活体外侧信号连接部D6、D7分别具有作为第二电极的接收用环20a、发送用环18b,所述活体外侧电力连接部D8具有作为第二线圈的一次线圈环36,所述第二活体外侧信号连接部D9、D10分别具有作为第四电极的接收用环21a、发送用环19b。
该第一活体外侧信号连接部D6、D7、活体外侧电力连接部D8、以及第二活体外侧信号连接部D9、D10分别形成为圆筒状并具有相同的内径和外径,以各自的轴线与轴线C1一致的方式彼此在轴线C1方向上错开位置配置。
再次回到图4进行说明。镜体侧连接器13具备:形成为管状且配置于轴线C1上的镜体侧轴部件56;形成为圆筒状的发送用环18a、19a、接收用环20b、21b和二次线圈环35;镜体侧包覆部件51,其由电介质构成,设置成覆盖这些发送用环18a、19a、接收用环20b、21b和二次线圈环35的内周面、外周面及端部;以及对活体外侧光导53透光并引导至后述镜体侧光导58的镜体侧透明玻璃51c。
发送用环18a、19a、二次线圈环35和接收用环20b、21b配置成沿着轴线C1延伸,并分别安装于由具有绝缘性的材料形成的支承部件上。
发送用环18a、19a、二次线圈环35和接收用环20b、21b以按照该顺序从主体部11侧向通用塞绳10侧排列的方式安装于镜体侧包覆部件51内。并且,在发送用环18a与发送用环19a之间、发送用环19a与二次线圈环35之间、二次线圈环35与接收用环20b之间、以及接收用环20b与接收用环21b之间分别设有用于遮断电磁影响的屏蔽部件59。
并且,在镜体侧轴部件56内,插入有向未图示的照明部引导照明光的镜体侧光导58。
作为上述镜体侧包覆部件57和活体外侧包覆部件51,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相对介电常数为2.95的聚碳酸酯。
并且,当连接镜体侧连接器13和活体外侧连接器14时,接收用环20a与发送用环18a、接收用环21a与发送用环19a、一次线圈环36与二次线圈环35、发送用环18b与接收用环20b、以及发送用环19b与接收用环21b以相互对置的方式配置。
如图6(镜体侧连接器剖面图)所示,镜体侧连接器13由第一镜体侧信号连接部D1、D2、镜体侧电力连接部D3、以及第二镜体侧信号连接部D4、D5一体地构成,其中,所述第一镜体侧信号连接部D1、D2分别具有作为第一电极的发送用环18a、接收用环20b,所述镜体侧电力连接部D3具有作为第一线圈的二次线圈环35,所述第二镜体侧信号连接部D4、D5分别具有作为第三电极的发送用环19a、接收用环21b。
该第一镜体侧信号连接部D1、D2、镜体侧电力连接部D3、第二镜体侧信号连接部D4、D5分别形成为圆筒状并具有相同的内径和外径,以各自的轴线与轴线C1一致的方式彼此在轴线C1方向上错开位置配置。
即,第一镜体侧信号连接部D1的筒内空间S1、第一镜体侧信号连接部D2的筒内空间S2、镜体侧电力连接部D3的筒内空间S3、第二镜体侧信号连接部D4的筒内空间S4以及第二镜体侧信号连接部D5的筒内空间S5彼此不重叠而是在轴线C1方向上错开位置配置。
并且,如图4所示,在使镜体侧连接器13的轴线与活体外侧连接器14的轴线一致的状态下,当将镜体侧包覆部件51的内周面安装于轴承52的外周面时,镜体侧连接器13以卡合的方式连接于活体外侧连接器14。此时,镜体侧连接器13相对于活体外侧连接器14能够绕轴线C1旋转。
如图5和图6所示,将镜体侧连接器13和活体外侧连接器14连接时,如下所述。第一活体外侧信号连接部D6配置于第一镜体侧信号连接部D1的筒内空间S1中,接收用环20a和发送用环18a静电耦合。第一活体外侧信号连接部D7配置于第一镜体侧信号连接部D2的筒内空间S2中,发送用环18b和接收用环20b静电耦合。活体外侧电力连接部D8配置于镜体侧电力连接部D3的筒内空间S3中,一次线圈环36和二次线圈环35电磁耦合。第二活体外侧信号连接部D9配置于第二镜体侧信号连接部D4的筒内空间S4中,接收用环21a和发送用环19a静电耦合。而且,第二活体外侧信号连接部D10配置于第二镜体侧信号连接部D5的筒内空间S5中,发送用环19b和接收用环21b静电耦合。
并且,如图4所示,当镜体侧连接器13和活体外侧连接器14连接起来时,镜体侧光导58的端面与活体外侧光导53的端面对置配置。而且,能够从活体外侧光导53向镜体侧光导58传递照明光。
接着,说明信号传送部15a的各部分的动作。
如图3和图7(时序图)所示,从A/D转换电路28传递的数字信号即发送数据通过调制电路39a进行曼彻斯特编码,然后,各发送数据被调制为由“1”或“0”电平表示的两个比特,生成编码数据。编码数据被传递至驱动电路40a,驱动电路40a生成与编码数据相位相反的数据。
编码数据通过发送用环18a与接收用环20a的静电耦合、相位相反的数据通过发送用环19a与接收用环21a的静电耦合,分别被传递至接收用环20a和接收用环21a。然后,二值化电路45a通过检测传递来的编码数据与相位相反的数据的电平差,消除两数据中共同包含的噪声,并且,生成用“1”或“0”表示各比特电平的二值化数据。二值化数据被传递至时钟再生电路46a和解调电路47a。在时钟再生电路46a中,通过第一比特与第二比特的交替定时,生成再生时钟。再生时钟被传递至解调电路47a,解调电路47a根据再生时钟进行编码数据的解调,生成接收数据。
接着,说明在内窥镜镜体4与活体外装置5之间传递信号等的步骤。首先,对从活体外装置5向内窥镜镜体4(下行方向)传递信号和电力的步骤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系统控制部33分别与下行发送部16b、上行接收部17a、一次线圈驱动电路34以及显示单元12连接。
当系统控制部33向下行发送部16b发送控制CCD 3的信号时,在下行发送部16b中,对该控制信号进行编码,生成编码数据及与该编码数据相位相反的数据。这些数据通过发送用环18b与接收用环20b、发送用环19b与接收用环21b各自的静电耦合而传递,并由下行接收部17b解码。
解码后的控制信号被传递至与下行接收部17b连接的CCD驱动电路26。CCD驱动电路26根据该控制信号控制与自身连接的CCD 3。
另一方面,当系统控制部33向一次线圈驱动电路34发送控制信号时,向与一次线圈驱动电路34电连接的一次线圈环36供给预定的交流电。于是,通过一次线圈环36与二次线圈环35的电磁耦合,在二次线圈环35中流过交流电。该交流电被发送至与二次线圈环35电连接的整流电路29而转换为直流电。转换后的直流电通过与整流电路29连接的DC/DC转换器30调整电压,并供给至CCD驱动电路26等。
接着,对从内窥镜镜体4向活体外装置5(即上行方向)传递信号的步骤进行说明。
CCD 3拍摄到的影像信号被传递至与CCD 3连接的影像信号处理电路27而被处理,生成模拟信号。该模拟信号由与影像信号处理电路27连接的A/D转换电路28转换为数字信号。然后,转换后的数字信号被传递至与A/D转换电路28连接的上行发送部16a。
传递至上行发送部16a的影像信号被编码,生成编码数据及与该编码数据相位相反的数据。这些数据通过发送用环18a与接收用环20a、发送用环19a与接收用环21a各自的静电耦合而传递,并由上行接收部17a解码。
解码后的影像信号从上行接收部17a被传递至系统控制部33而被处理,进而被发送至显示单元12进行显示。
这样,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1,接收用环20a、发送用环18b以及与它们分别对置配置的发送用环18a、接收用环20b分别形成为圆筒状,并且,配置成沿着轴线C1延伸。
因此,即便使这些发送用环18a、18b、接收用环20a、20b的面积变大,通过使这些环18a、18b、20a、20b在轴线C1方向上进一步延伸配置,能够抑制第一镜体侧信号连接部D1、D2以及第一活体外侧信号连接部D6、D7各自的外径变大。并且,能够在相互静电耦合的发送用环18a与接收用环20a之间、以及接收用环20b与发送用环18b之间可靠地传递信号。
并且,当连接镜体侧连接器13和活体外侧连接器14时,镜体侧电力连接部D3所设置的二次线圈环35和配置于该镜体侧电力连接部D3的筒内空间S3中的活体外侧电力连接部D8所设置的一次线圈环36电磁耦合。
在该接合状态下,通过对一次线圈环36供给交流电压,因相互感应而在二次线圈环35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因此,能够从活体外装置5向内窥镜镜体4供给电力。
并且,接收用环21a、发送用环18b以及与它们分别对置配置的发送用环19a、接收用环21b分别形成为圆筒状,并且配置成沿着轴线C1延伸。
因此,即便使这些发送用环19a、19b、接收用环21a、21b的面积变大,通过使这些环19a、19b、21a、21b在轴线C1方向上进一步延伸配置,能够抑制第二镜体侧信号连接部D4、D5以及第二活体外侧信号连接部D9、D10各自的外径变大。
并且,能够在相互静电耦合的接收用环20a与发送用环18a之间传递编码数据,能够在接收用环21a与发送用环19a之间传递与编码数据相位相反的数据,通过对这两个数据电平的差进行检测,能够降低两个信号共同包含的噪声,能够更可靠地检测信号。
并且,镜体侧连接器13相对于活体外侧连接器14能够绕轴线C1旋转,因此,当手术中在患者体内旋转观察部3时,能够通过连接器部解除内窥镜镜体4与活体外装置5的扭曲,从而能够提高内窥镜镜体4的操作性。
并且,在镜体侧连接器13的表面和活体外侧连接器14的表面分别设有镜体侧包覆部件51和活体外侧包覆部件57,因此,能够使相互静电耦合的接收用环20a与发送用环18a、发送用环18b与接收用环20b、接收用环21a与发送用环19a、以及发送用环19b与接收用环21b可靠地绝缘。
并且,通过设置上述包覆部件51和包覆部件57,与在这些电极之间仅设有空气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加两电极之间的杂散电容。因此,能够加强这些电极之间的静电耦合,能够更可靠地传递信号。
并且,通过使用上述包覆部件51和包覆部件57这样的固体电介质,能够使接收用环20a与发送用环18a、发送用环18b与接收用环20b、接收用环21a与发送用环19a、以及发送用环19b与接收用环21b各自的距离稳定,能够更稳定地传递信号。
并且,在镜体侧连接器13和活体外侧连接器14中,能够在各自的轴线上配置镜体侧光导58和活体外侧光导53。并且,能够通过这些光导53、光导58将照明光引导至未图示的照明部,从而照明插入部2的前端侧。
并且,活体外侧信号连接部D6、D7、D9、D10、以及活体外侧电力连接部D8、镜体侧信号连接部D1、D2、D4、D5、以及镜体侧电力连接部D3分别彼此在轴线C1方向上错开位置配置。因此,能够抑制镜体侧连接器13和活体外侧连接器14的外径变大。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1,因为在信号传送中使用静电耦合,并且电极被活体外侧包覆部件57和镜体侧包覆部件51包围,所以在清洗了内窥镜镜体4的情况下电极也不会被消毒液附着,能防止电腐蚀。
并且,构成活体外侧连接器14的活体外侧信号连接部D6、D7、D9、D10、以及活体外侧电力连接部D8等配置于镜体侧连接器13的筒内空间S1至筒内空间S5中,因此,能够将活体外侧连接器14形成为凹凸较少的圆柱状,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擦拭。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镜体侧连接器13形成为圆筒状,活体外侧连接器14形成为圆柱状。但是,镜体侧连接器13的形状也可以是从轴线方向观察为中空的椭圆形状或中空的多边形状,进而,也可去掉圆筒的侧面的一部分,从轴线方向观察形成为大致C字状。而且,活体外侧连接器14的形状也可以是从轴线方向观察为椭圆形状或多边形状。
以上,参照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具体的结构不限于该实施方式,还包括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的结构的变更等。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镜体侧包覆部件51和活体外侧包覆部件57使用了聚碳酸酯。但是,镜体侧包覆部件51和活体外侧包覆部件57只要由相对介电常数大于1的固体或液体形成即可。另外,关于镜体侧包覆部件51和活体外侧包覆部件57,也可以不具备两个包覆部件,而只具备其中一个。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信号进行调制而进行了曼彻斯特编码。但是,信号的调制方法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其他的调制方法。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当内窥镜镜体4搭载电池等并从该电池向CCD驱动电路26等供给电力时,也可以不在镜体侧连接器13和活体外侧连接器14中设置镜体侧电力连接部D3和活体外侧电力连接部D8。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当传递信号时的噪声较少时,也可以不具备接收用环21a、21b和发送用环19a、19b。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在本发明的内窥镜系统中,第一镜体侧信号连接部和第一活体外侧信号连接部清洗容易,并且即便在确保用于静电耦合的电极面积较大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信号连接部的外径增大。因此,能够在内窥镜镜体易于清洗且防止腐蚀的同时,良好地保持通用塞绳的可操作性。
标号说明
1内窥镜系统;
2插入部;
3CCD(观察部);
4内窥镜镜体;
5活体外装置;
18a发送用环(第一电极);
19a发送用环(第三电极);
20a接收用环(第二电极);
21a接收用环(第四电极);
35二次线圈环(第一线圈);
36一次线圈环(第二线圈);
C1轴线(筒轴);
D1、D2第一镜体侧信号连接部;
D3镜体侧电力连接部;
D4、D5第二镜体侧信号连接部;
D6、D7第一活体外侧信号连接部;
D8活体外侧电力连接部;
D9、D10第二活体外侧信号连接部;
S1~S5筒内空间。

Claims (7)

1.一种内窥镜系统,其具备:
内窥镜镜体,其具有插入活体的内部的插入部,所述插入部设有能够观察其前端侧的观察部;以及
活体外装置,其设于所述活体的外部,
其中,该内窥镜系统具备:
第一活体外侧信号连接部,其具有与所述活体外装置电连接的第二电极;以及
筒状的第一镜体侧信号连接部,其具有与所述内窥镜镜体电连接的第一电极,并与所述第一活体外侧信号连接部卡合,
所述第一活体外侧信号连接部的全部或者一部分在与所述第一镜体侧信号连接部卡合时,配置于所述第一镜体侧信号连接部的筒内空间中,并且,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沿所述第一镜体侧信号连接部的径向以相互对置的方式配置,
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一电极静电耦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系统,其中,
该内窥镜系统还具有:
活体外侧电力连接部,其具有与所述活体外装置电连接的第二线圈;以及
筒状的镜体侧电力连接部,其具有与所述内窥镜镜体电连接的第一线圈,并与所述活体外侧电力连接部卡合,
所述活体外侧电力连接部的全部或者一部分在与所述镜体侧电力连接部卡合时,配置于所述镜体侧电力连接部的筒内空间中,所述第二线圈和所述第一线圈电磁耦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系统,其中,
该内窥镜系统还具有:
第二活体外侧信号连接部,其具有与所述活体外装置电连接的第四电极;以及
筒状的第二镜体侧信号连接部,其具有与所述内窥镜镜体电连接的第三电极,并与所述第二活体外侧信号连接部卡合,
所述第二活体外侧信号连接部的全部或者一部分在与所述第二镜体侧信号连接部卡合时,配置于所述第二镜体侧信号连接部的筒内空间中,所述第四电极和所述第三电极静电耦合,
所述第四电极和所述第三电极间的静电耦合所涉及的信号与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一电极间的静电耦合所涉及的信号的相位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系统,其中,
所述内窥镜镜体能够相对于所述活体外装置以所述第一镜体侧信号连接部的筒轴为中心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系统,其中,
当所述第一活体外侧信号连接部与所述第一镜体侧信号连接部卡合时,在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之间配置有相对介电常数大于1的固体或液体的电介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活体外侧信号连接部形成为筒状,内部具有筒内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窥镜系统,其中,
所述筒内空间中插入有光导。
CN201080046363.9A 2009-10-23 2010-09-29 内窥镜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736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44377A JP5624745B2 (ja) 2009-10-23 2009-10-23 内視鏡システム
JP2009-244377 2009-10-23
PCT/JP2010/066954 WO2011048918A1 (ja) 2009-10-23 2010-09-29 内視鏡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73605A CN102573605A (zh) 2012-07-11
CN102573605B true CN102573605B (zh) 2015-09-02

Family

ID=439001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46363.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73605B (zh) 2009-10-23 2010-09-29 内窥镜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089255B2 (zh)
JP (1) JP5624745B2 (zh)
CN (1) CN102573605B (zh)
WO (1) WO201104891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15727B2 (en) 2012-02-23 2017-07-25 Smith & Nephew, Inc. Video endoscopic system
EP2782262B1 (en) * 2013-03-19 2015-05-06 Tyco Electronics Nederland B.V. Contactless coupler for capacitively coupled signal transmission
JP6109308B2 (ja) 2013-06-28 2017-04-05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システム
CN105358036B (zh) * 2013-06-28 2017-09-19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系统
DE102013213247A1 (de) * 2013-07-05 2015-01-08 Olympus Winter & Ibe Gmbh Videoendoskopiesystem, Kopplungseinrichtung, Videoendoskop und Kontrolleinrichtung
JP6106142B2 (ja) * 2014-09-29 2017-03-2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内視鏡システム、内視鏡、および内視鏡用コネクタ
JP6360815B2 (ja) 2015-07-14 2018-07-1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内視鏡システム
JP6529178B2 (ja) * 2015-12-17 2019-06-1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内視鏡システム
DE102016009476B3 (de) * 2016-08-05 2017-12-07 Schölly Fiberoptic GmbH Endoskopievorrichtung
KR101856548B1 (ko) * 2017-08-23 2018-05-11 링크플로우 주식회사 스트리트 뷰 서비스 방법 및 이러한 방법을 수행하는 장치
WO2019044328A1 (ja) * 2017-08-31 2019-03-07 ソニー株式会社 医療用画像処理装置、医療用画像処理システム、及び医療用画像処理装置の駆動方法
US11298003B2 (en) 2018-12-12 2022-04-12 Karl Storz Imaging, Inc. Smart coupling system for medical instruments
JP7171408B2 (ja) * 2018-12-14 2022-11-15 Hoya株式会社 内視鏡装置
US11259750B2 (en) 2020-03-20 2022-03-01 Xenter, Inc. Guidewire for imaging and measurement of pressure and other physiologic parameters
CN111478127B (zh) * 2020-04-17 2020-12-2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信号处理电路、非接触连接器、信号处理方法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68647A (en) * 1987-09-14 1989-09-19 Olympus Optical Co., Ltd. Electronic endoscopic apparatus isolated by differential type drive means
CN101282679A (zh) * 2005-10-03 2008-10-08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电子内窥镜系统
CN100446712C (zh) * 2004-02-16 2008-12-31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系统
CN100453025C (zh) * 2004-02-16 2009-01-21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系统
CN102395309A (zh) * 2009-04-21 2012-03-28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78932A (en) * 1978-12-08 1980-06-14 Olympus Optical Co Connector for light guide cable of endoscope
JPH07191268A (ja) * 1993-12-27 1995-07-28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用光源装置
JP3615890B2 (ja) 1996-12-04 2005-02-02 フジ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内視鏡装置
JP2000340290A (ja) * 1999-05-31 2000-12-08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コネクタ装置
US6858005B2 (en) * 2000-04-03 2005-02-22 Neo Guide Systems, Inc. Tendon-driven endoscope and methods of insertion
DE10103177A1 (de) * 2001-01-22 2002-08-01 Balluff Gmbh Gratprüfungs-Sensorvorrichtung
JP3691764B2 (ja) * 2001-03-07 2005-09-07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オートクレーブ装置
US7554452B2 (en) * 2003-07-18 2009-06-30 Cary Cole Ingestible tracking and locating device
AU2005257321B2 (en) * 2004-06-24 2009-06-25 Olympus Corporation Endoscope cleaning and disinfecting system, endoscope, and endoscope cleaning and disinfecting device
JP2006014127A (ja) * 2004-06-29 2006-01-12 Kyocera Corp 平衡−不平衡変換回路
JP2006320381A (ja) * 2005-05-17 2006-11-30 Media Technology:Kk 電子内視鏡装置
JP2009111497A (ja) 2007-10-26 2009-05-21 Olympus Corp 信号処理装置及び信号処理方法
US8708211B2 (en) * 2009-02-12 2014-04-29 Covidien Lp Powered surgical instrument with secondary circuit board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68647A (en) * 1987-09-14 1989-09-19 Olympus Optical Co., Ltd. Electronic endoscopic apparatus isolated by differential type drive means
CN100446712C (zh) * 2004-02-16 2008-12-31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系统
CN100453025C (zh) * 2004-02-16 2009-01-21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系统
CN101282679A (zh) * 2005-10-03 2008-10-08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电子内窥镜系统
CN102395309A (zh) * 2009-04-21 2012-03-28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624745B2 (ja) 2014-11-12
JP2011087800A (ja) 2011-05-06
WO2011048918A1 (ja) 2011-04-28
CN102573605A (zh) 2012-07-11
US9089255B2 (en) 2015-07-28
US20120209061A1 (en) 2012-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73605B (zh) 内窥镜系统
CN102395309B (zh) 内窥镜系统
US20220110506A1 (en) Endoscope with bendable insertion unit
CN100512744C (zh) 内窥镜
WO2007043257A1 (ja) 電子内視鏡システム
AU2004315565B2 (en) Endoscope system
US20070060789A1 (en) Endoscope
JP2005279253A (ja) 内視鏡
EP1645219A1 (en) Endoscope system
EP2460459B1 (en) Signal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endoscope system
US10130241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an interface to an electrically powered instrument
US20170332888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an Interface to an Electrically Powered Instrument
US6404984B1 (en) Lighted camera for dental examinations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EP3245933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an interface to an electrically powered instrument
JP2006320381A (ja) 電子内視鏡装置
JP4544942B2 (ja) 内視鏡システム
CN219500957U (zh) 一种内窥装置及内窥系统
CN214856522U (zh) 一种视频喉镜
JP2006075244A (ja) 受信装置
CN202060750U (zh) 胶囊内窥镜
CN206025577U (zh) 一种牙刷
JP2005323883A (ja) 内視鏡
JP2007267853A (ja) 医療システム
CN102727170A (zh) 无线结肠镜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02

Termination date: 202009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