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70680B - 永磁风力发电机转子的对中支撑装置及更换转子轴承方法 - Google Patents

永磁风力发电机转子的对中支撑装置及更换转子轴承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70680B
CN102570680B CN 201110386311 CN201110386311A CN102570680B CN 102570680 B CN102570680 B CN 102570680B CN 201110386311 CN201110386311 CN 201110386311 CN 201110386311 A CN201110386311 A CN 201110386311A CN 102570680 B CN102570680 B CN 1025706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cover
generator
supporting bracket
cent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1038631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70680A (zh
Inventor
李春娟
齐智镝
李松田
段志强
赵长青
叶志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ang Electric Machinery Co Ltd DEC
Original Assignee
Dongfang Electric Machinery Co Ltd DE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ang Electric Machinery Co Ltd DEC filed Critical Dongfang Electric Machinery Co Ltd DEC
Priority to CN 20111038631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70680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706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06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706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06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永磁风力发电机转子的对中支撑装置,包括至少三个对中支撑件,每个对中支撑件均包含有支撑板和螺栓,其中,支撑板固定安装在发电机端盖上,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沿发电机转轴的径向贯穿支撑板,所述螺纹孔上设置有螺栓,所述螺栓的底端可与发电机转轴的外表面接触。通过一定数量的螺栓以发电机端盖为支撑将转子固定,使转子一直处于作用力平衡状态,从而避免在更换转子轴承等操作时转子在重力、磁吸力的作用下,吸附或碰撞在定子上,与现有技术中利用不锈钢楔形垫块将定子和转子支撑相比,以螺栓作为转子支撑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拆装简便;且螺栓体积更小,可为后续工序提供更大的操作空间。

Description

永磁风力发电机转子的对中支撑装置及更换转子轴承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中支撑装置、及利用该装置更换零部件的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永磁风力发电机转子的对中支撑装置及利用该装置更换转子轴承方法。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中技术相对比较成熟、开发成本更低,并且可以大大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全世界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主要的风力发电技术包括异步风力发电技术、电励磁同步风力发电技术、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技术等等。
永磁风力发电机主要由定子、转子、发电机端盖及转子轴承等部件组成,由转子轴承及发电机端盖将发电机的定子、转子连接组装起来,使转子能在定子中旋转,做切割磁力线的运动,从而在定子绕组中产生感应电势,通过定子接线端子引出,接在回路中产生电流。
永磁同步发电机通常采用卧式的内转子形式,即在转子中安装有永磁体,定子由机座、铁心和绕组等组成,主轴与转子连成一体,并在机座轴向两端设置有发电机端盖,发电机端盖沿圆周向均布有三个或四个测量气隙孔,发电机端盖采用钢板焊接结构,用发电机端盖固定轴承,再通过轴承将转子固定。
上述结构的卧式内转子永磁同步发电机的不足之处在于安装、及维修时拆卸时难度大,主要原因是由于装入磁钢后的转子带有极强的磁性,如果没有专用的装置控制这种磁吸引力,当定子、转子、转子轴承等部件拆装时,易因磁吸力过大而发生磕碰等情况,操作不安全,同时,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也难以保证。
因此,通常的做法是,在永磁风力发电机的机舱内更换转子轴承时,需要在定、转子之间加垫不锈钢楔形垫块,使转子与定子在不锈钢楔形垫块的支撑下受力平衡且不相对运动,从而避免在更换转子轴承时转子在重力、磁吸力的作用下,吸附或碰撞在定子上,当转子轴承更换完成以后,通常还需依靠另行备置吊装设备将转子安装回位。
上述方式具有以下不足之处:
1、转子轴承更换过程操作繁琐,在拆装过程中,首先需要将发电机端盖取下,更换完成后,再将发电机端盖装上,整个更换过程需要较大的操作空间;利用不锈钢楔形垫块对中,在更换后期还需不断地进行微调,效率较低。
2、由于发电机端盖是支撑转轴轴承的支撑件之一,当发电机端盖拆除后,由于不锈钢楔形垫块只能起到将转子被动地垫起的作用,不锈钢楔形垫块不能主动支撑其转子,因此在发电机端盖拆除后,对转子的受力及定位影响较大。
3、采用上述对中支撑装置进行转子轴承更换,还需要配备多种相关的设备,如在拆装发电机端盖时,需在机舱内装载小型吊装设备等,经济性差;
4、由于发电机端盖上通常需要设置有多个测量气隙孔,使得端板在测量气隙孔处的强度削弱,在承受转子重量及外部冲击载荷时极易变形、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永磁风力发电机转子的对中支撑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的利用上述装置更换转子轴承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永磁风力发电机转子的对中支撑装置,包括至少三个对中支撑件,每个对中支撑件均包含有支撑板和支撑螺栓,其中,支撑板固定安装在发电机端盖上,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沿发电机转轴的径向贯穿支撑板,所述螺纹孔上设置有支撑螺栓,所述支撑螺栓的底端可与发电机转轴的外表面接触。
通过一定数量的螺栓以发电机端盖为支撑将转子固定,使转子一直处于作用力平衡状态,从而避免在更换转子轴承等操作时转子在重力、磁吸力的作用下,吸附或碰撞在定子上,与现有技术中利用不锈钢楔形垫块将定子和转子支撑相比,以支撑螺栓作为支撑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拆装简便;且螺栓体积更小,可为后续工序提供更大的操作空间。
一种利用上述永磁风力发电机转子的对中支撑装置更换转子轴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转子轴承包括设置在发电机端盖内部的轴承内盖,所述轴承内盖通过轴承内外盖把合螺栓与转子轴承可拆装连接;
a、将轴承内外盖把合螺栓拆卸,移动轴承内盖,使螺栓可与发电机转轴表面接触;
b、用工具依次将各支撑板上的支撑螺栓均匀拧紧,使各支撑螺栓端部与发电机转轴表面紧密接触;
c、当各支撑板上的支撑螺栓均与发电机转轴表面紧密接触后,再拆卸并更换转子轴承。
利用固定在电机本体上的装置进行操作,在避免了转子因重力、磁吸力作用,吸附或碰撞在定子上的情况的同时,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对中另需大量相关辅助设备的缺点,该对中装置固定在电机本体内,更换轴承时勿需辅助设备;以螺栓为支撑受力点,结构简单,拆装简便。另,节约了施工成本,提高效率;同时,操作空间较大,可利用更多种类的拆装工具,提高效率,并减小了操作难度。
优选的,所述发电机端盖上设置有测量气隙孔,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测量气隙孔邻近发电机转轴的一侧;将支撑板均设置在气隙孔邻近发电机转轴的一侧,可利用测量气隙孔作为自电机外部插入的工具的操作空间,以供如旋扭螺栓用的扳手及套筒等工具从外部伸入操作。
优选的,所述对中支撑件的数量不大于测量气隙孔的数量。可使各对中支撑件均可从电机外部插入至测量气隙孔内,如旋扭螺栓用的扳手及套筒等工具从外部伸入操作。
优选的,所述发电机端盖上设置有测量气隙孔,所述对中支撑件的数量与测量气隙孔的数量相同,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测量气隙孔邻近发电机转轴的一侧。
所述支撑板设置在发电机端盖的内侧。采用这样的结构,将支撑板内置于发电机端盖内部,可避免支撑板因外部碰撞而损坏,且可保持发电机端盖外部的平滑美观,避免因凸起而影响装配、或因凸起而伤人。
所述对中支撑件和测量气隙孔的数量均为三个,所述三个对中支撑件中任何一个对中支撑件的螺纹孔的孔轴设置在发电机转轴的竖直径向,所述三个对中支撑件中其余两个对中支撑件沿竖直径向对称设置在发电机转轴的两侧。将气隙孔和对中支撑件沿发电机转轴的竖直径向以中心对称的方式分布,可使与各气隙孔相对应的支撑板、及设置在支撑板上的支撑螺栓的支撑力最终可均匀地分布在发电机转轴上;均布在发电机转轴周围的支撑螺栓拧紧后可与发电机转轴的外表面紧密接触,将发电机转轴限位。位于发电机转轴的竖直径向上的气隙孔所对应的对中支撑件上的支撑螺栓可提供竖直方向的力,用以平衡发电机转轴的自重及一部分磁吸力,其余两个气隙孔对称地、平衡发电机转轴的其余磁吸力。
所述对中支撑件和测量气隙孔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发电机转轴的轴心线为X轴,所述四个气隙孔分别设置在以X轴、Z轴构成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四个象限中。通过将气隙孔沿发电机转轴中心对称分布的方式,可使与各气隙孔相对应的支撑板、及设置在支撑板上的支撑螺栓的支撑力最终可均匀地分布在发电机转轴上,均布在发电机转轴周围的支撑螺栓拧紧后可与发电机转轴的外表面紧密接触,将发电机转轴限位。
一种利用上述永磁风力发电机转子的对中支撑装置更换转子轴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所述转子轴承包括设置在发电机端盖内部的轴承内盖,所述轴承内盖通过轴承内外盖把合螺栓与转子轴承可拆装连接;
a、将轴承内外盖把合螺栓拆卸,移动轴承内盖,使支撑螺栓可与发电机转轴表面接触;
b、通过测量气隙孔将工具从发电机端盖外部伸入至发电机端盖内部;
c、用工具将位于发电机端盖内部支撑板上的支撑螺栓均匀拧紧,使螺栓端部与发电机转轴表面紧密接触后,将工具取出。
d、重复步骤b和步骤c,直至各支撑板上的支撑螺栓均与发电机转轴表面紧密接触。
e、对转子轴承进行拆卸、更换。
利用固定在电机本体上的装置进行操作,在避免了转子因重力、磁吸力作用,吸附或碰撞在定子上的情况的同时,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对中另需大量相关辅助设备的缺点,节约了施工成本,提高效率;同时,操作空间较大,可利用更多种类的拆装工具,提高效率,并减小了操作难度。
上述永磁风力发电机转子的对中支撑装置中,所述各支撑板与发电机端盖之间均设置有两块筋板,所述两块筋板沿发电机转轴的径向设置在各支撑板上测量气隙孔的两侧,所述两块筋板固定连接在支撑板的两侧。这样的结构类似于槽钢,支撑板及筋板将测量气隙孔包围在其中,采用这样的结构,加强了测量气隙孔周围钢板的刚度,支撑板及筋板均由钢板制成,共同作为发电机端盖的支撑筋板,使整个发电机端盖的强度和刚度大大加强,从而弥补了发电机端盖因开设测量气隙孔所带来的刚强度方面的削弱,使得在顶起转子时,发电机端盖能承受较大的转子重力及磁钢的磁吸力,保证发电机端盖不变形,较L形筋板焊接的加强结构更具有可靠性。
一种利用上述永磁风力发电机转子的对中支撑装置更换转子轴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所述转子轴承包括设置在发电机端盖内部的轴承内盖,所述轴承内盖通过轴承内外盖把合螺栓与转子轴承可拆装连接;
a、将轴承内外盖把合螺栓拆卸,移动轴承内盖,使支撑螺栓可与发电机转轴表面接触;
b、用工具依次将各支撑板上的支撑螺栓均匀拧紧,使各螺栓端部与发电机转轴表面紧密接触;
c、当各支撑板上的支撑螺栓均与发电机转轴表面紧密接触后,再拆卸并更换转子轴承。
利用固定在电机本体上的装置进行操作,在避免了转子因重力、磁吸力作用,吸附或碰撞在定子上的情况的同时,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对中另需大量相关辅助设备的缺点,节约了施工成本,提高效率;同时,操作空间较大,可利用更多种类的拆装工具,提高效率,并减小了操作难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永磁风力发电机转子的对中支撑装置的有益效果是:
1、对中支撑装置固定在电机本体上,通过调节支撑螺栓的位置,即可对发电机转轴进行主动限位、对中,避免了发电机转轴因重力、磁吸力作用吸附或碰撞在定子上的情况,具有结构简单、对中精准的有益效果;
2、利用本发明对中支撑装置,当需要对发电机转子进行限位时,利用支撑螺栓将发电机转子主动固定,对中精度高; 
3、节省操作空间,由于对中支撑件整体设置在发电机内部,不占用发电机外部的空间,为发电机的传动端和非传动端外部结构设计提供更大的许用空间;
4、加强了测量气隙孔周围钢板的刚度,支撑板及筋板均由钢板制成,共同作为发电机端盖的支撑筋板,使整个发电机端盖的强度和刚度大大加强,从而弥补了端盖因开设测量气隙孔所带来的刚强度方面的削弱,使得在固定转子时,发电机端盖能承受较大的转子重力及磁钢的磁吸力,保证发电机端盖不变形,较L形筋板焊接的加强结构更具有可靠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上述永磁风力发电机转子的对中支撑装置更换转子轴承方法的有益效果是:
1、当更换其中的转子轴承时,只需操作人员携带扳手等工具直接操作即可,较现有技术中需要另行携带不锈钢楔形垫块、还需将不锈钢楔形垫块敲入、在完成更换后将不锈钢楔形垫块取出相比,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有益效果;
2、由于所需操作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主要支撑件螺栓为低成本的标准件,与现有技术中利用不锈钢楔形垫块、并结合其他附属装置相比,经济性更强;可以省去辅助设备,也大大降低了更换轴承时的工作时间和人员数量;
    3、本发明将用以更换转子轴承的设备事先就预置于发电机本体内,且在拆装转子轴承时,无需将位于发电机两端的端盖起吊拆装,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对中另需大量相关辅助设备的缺点,无需在操作过程中多次切换工具,效率更高、并进一步提高了经济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在发电机上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支撑板—1;发电机端盖—2;螺纹孔—3;发电机转轴—4;支撑螺栓—5;测量气隙孔—6;筋板—7;转子轴承—8;轴承内盖—9;轴承内外盖把合螺栓—10;轴承外盖—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一种永磁风力发电机转子的对中支撑装置包括至少三个对中支撑件,每个对中支撑件均包含有支撑板1和支撑螺栓5,其中,支撑板1固定在发电机端盖2上,支撑板1上设置有沿发电机转轴4的径向贯穿支撑板1的螺纹孔3,在螺纹孔3上设置有与之适配的支撑螺栓5,支撑螺栓5的底端可与发电机转轴4的外表面接触。
将支撑螺栓5均匀旋紧在支撑板1上后,支撑螺栓5的螺纹段端部与发电机转轴4的外表面接触,此时利用三个支撑板1上的支撑螺栓5,通过与支撑板1螺接的支撑螺栓5、以发电机端盖2为支撑体将转子固定,限制转子的自由度,使转子一直处于作用力平衡的状态,避免转子上其他部件拆装时,转子因磁吸力作用而吸附或撞击在定子上。
支撑螺栓5的螺纹段长度大于支撑板1厚度、及支撑板1与发电机转轴4表面间距的总和时,将支撑螺栓5均匀旋紧在支撑板1上、支撑螺栓5的螺纹段端部与发电机转轴4的外表面接触后,可进一步固紧转子,进一步将转子平稳固定;同时,当工件出现磨损或具有一定公差时,可通过支撑螺栓5的松紧进行调节和弥补。
加装本实施例永磁风力转子的对中支撑装置后的发电机还包括设置在转子与定子之间的转子轴承8,转子轴承8包括设置在发电机端盖2内侧的轴承内盖9、和设置在发电机端盖2外侧的外盖,轴承内盖9通过轴承内外盖把合螺栓10与转子轴承8可拆装连接;
利用本实施例永磁风力发电机转子的对中支撑装置更换转子轴承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轴承内外盖把合螺栓10拆卸,移动轴承内盖9,使轴承内盖9不干涉支撑螺栓5与发电机转轴4表面接触;通常情况下,将轴承内外盖把合螺栓10拆卸后,将轴承内盖9向发电机机座内部稍许移动,即可提供出支撑螺栓5移动的空间,使得支撑螺栓5可与发电机转轴4外表面接触。
b、用支撑螺栓5拧紧工具依次将各支撑板1上的支撑螺栓5均匀拧紧,使各支撑螺栓5端部与发电机转轴4表面紧密接触;此处可通过扳手对支撑螺栓5进行均匀旋扭。
c、当各支撑板1上的支撑螺栓5均与发电机转轴4表面紧密接触后,再拆卸并更换转子轴承8。由于各支撑板1上的支撑螺栓5均与发电机转轴4表面紧密接触,转子在支撑螺栓5的限位下,不会因受磁吸力和重力的作用而吸附、撞击定子上。
实施例2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一种永磁风力发电机转子的对中支撑装置包括设置有三个测量气隙孔6及对中支撑件,三个对中支撑件中任何一个对中支撑件的螺纹孔3的孔轴设置在发电机转轴4的竖直径向,三个对中支撑件中其余两个对中支撑件沿竖直径向对称设置在发电机转轴4的两侧。
即以发电机转轴4的轴心线为X轴,则其中一个测量气隙孔6的中心设置在XZ平面上,另外两个测量气隙孔6相对于XZ平面镜像对称设置,在三个测量气隙孔6邻近发电机转轴4的一侧均设置有支撑板1,支撑板1的数量与测量气隙孔6的数量相同,支撑板1设置在发电机端盖2的内侧,在支撑板1上设置有螺纹孔3和与之相适配的支撑螺栓5,螺纹孔3沿发电机转轴4的径向贯穿支撑板1,其中,中心设置在XZ平面上的测量气隙孔6靠近发电机转轴4的一侧设置的支撑板1上的螺纹孔3孔轴线与Z轴平行,用以平衡转子的重力,支撑螺栓5的螺纹段长度不小于支撑板1厚度、及支撑板1与发电机转轴4表面间距的总和。
加装本实施例永磁风力发电机转子的对中支撑装置后的发电机还包括设置在转子与定子之间的转子轴承8,转子轴承8包括设置在发电机端盖2内侧的轴承内盖9、和设置在发电机端盖2外侧的轴承外盖,轴承内盖9通过轴承内外盖把合螺栓10与转子轴承8可拆装连接;
由于对中支撑件整体设置在发电机内部,在发电机装配时即固定在发电机机座内,更换其中的转子轴承8时,只需操作人员携带扳手等工具直接操作即可;而现有技术中需要另行携带不锈钢楔形垫块、还需将不锈钢楔形垫块敲入、在完成更换后,还需将不锈钢楔形垫块取出,较本实施例的结构更加复杂、且操作繁琐、。
利用本实施例永磁风力发电机转子的对中支撑装置更换转子轴承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轴承内外盖把合螺栓10拆卸,移动轴承内盖9,使轴承内盖9不干涉支撑螺栓5与发电机转轴4表面接触;通常情况下,将轴承内外盖把合螺栓10拆卸后,将轴承内盖9向发电机机座内部稍许移动,即可提供出支撑螺栓5移动的空间,使得支撑螺栓5可与发电机转轴4外表面接触。
b、通过测量气隙孔6将支撑螺栓5拧紧工具从发电机端盖2外部伸入至发电机端盖2内部;由于发电机端盖2在设计时就需设置测量气隙孔6,此处利用测量气隙孔6作为支撑螺栓5拧紧工具的操作空间,可在不拆卸发电机端盖2及其他结构的情况下,即可对发电机机座内的转子进行固定。
c、用支撑螺栓5拧紧工具将位于发电机端盖2内部支撑板1上的支撑螺栓5均匀拧紧,使支撑螺栓5端部与发电机转轴4表面紧密接触后,再将支撑螺栓5拧紧工具取出。此处的支撑螺栓5拧紧工具可以是扳手,若长度不够,则可利用加装套筒的方法,在测量气隙孔6的空间内进行操作。
d、重复步骤b和步骤c,直至各支撑板1上的支撑螺栓5均与发电机转轴4表面紧密接触。将各支撑螺栓5拧紧后,可根据转子受力情况进行微调。
e、对转子轴承8进行拆卸、更换。
实施例3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一种永磁风力发电机转子的对中支撑装置包括设置有四个对中支撑件及测量气隙孔6,以发电机转轴4的轴心线为X轴,则四个测量气隙孔6分别设置在以X轴、Z轴构成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四个象限中,即四个测量气隙孔6均设置在非竖直、非水平的位置上,采用这样的结构,可更加均匀、平衡地向转子施力,避免转子在竖直方向上因自重而局部受力过大、其余磁吸力较小的部分受力过小而导致的受力不均匀现象,在四个测量气隙孔6邻近发电机转轴4的一侧均设置有支撑板1,支撑板1的数量与测量气隙孔6的数量相同,支撑板1设置在发电机端盖2的内侧,在支撑板1上设置有螺纹孔3和与之相适配的支撑螺栓5,螺纹孔3沿发电机转轴4的径向贯穿支撑板1,支撑螺栓5的螺纹段长度不小于支撑板1厚度、及支撑板1与发电机转轴4表面间距的总和。
实施例4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各支撑板1与发电机端盖2之间均设置有两块筋板7,两块筋板7沿发电机转轴4的径向设置在各支撑板1上测量气隙孔6的两侧,两块筋板7固定连接在支撑板1的两侧;支撑板1及筋板7均由钢板制成,筋板7与支撑板1通过焊接的方式连为一体,形成类似于槽钢的结构,支撑板1及筋板7将测量气隙孔6包围在其中。
采用这样的结构,加强了测量气隙孔6周围钢板的刚度,共同作为发电机端盖2的支撑筋板7,使整个发电机端盖2的强度和刚度大大加强,从而弥补了发电机端盖2因开设测量气隙孔6所带来的刚强度方面的削弱,使得在固定转子时,发电机端盖2能承受较大的转子重力及磁钢的磁吸力,保证发电机端盖2不变形,较L形筋板焊接的加强结构更具有可靠性。
其他结构请参照实施例2。
利用本实施例永磁风力发电机转子的对中支撑装置更换转子轴承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轴承内外盖把合螺栓10拆卸,移动轴承内盖9,使轴承内盖9不干涉支撑螺栓5与发电机转轴4表面接触;通常情况下,将轴承内外盖把合螺栓10拆卸后,将轴承内盖9向发电机机座内部稍许移动,即可提供出支撑螺栓5移动的空间,使得支撑螺栓5可与发电机转轴4外表面接触。
b、通过测量气隙孔6将支撑螺栓5拧紧工具从发电机端盖2外部伸入至发电机端盖2内部;由于发电机端盖2在设计时就需设置测量气隙孔6,此处利用测量气隙孔6作为支撑螺栓5拧紧工具的操作空间,可在不拆卸发电机端盖2及其他结构的情况下,即可对发电机机座内的转子进行固定。
c、用支撑螺栓5拧紧工具将位于发电机端盖2内部支撑板1上的支撑螺栓5均匀拧紧,使支撑螺栓5端部与发电机转轴4表面紧密接触后,再将支撑螺栓5拧紧工具取出。此处的支撑螺栓5拧紧工具可以是扳手,若长度不够,则可利用加装套筒的方法,在测量气隙孔6的空间内进行操作。
d、重复步骤b和步骤c,直至各支撑板1上的支撑螺栓5均与发电机转轴4表面紧密接触。将各支撑螺栓5拧紧后,可根据转子受力情况进行微调。
e、对转子轴承8进行拆卸、更换。
由于对中支撑件整体设置在发电机内部,在发电机装配时即固定在发电机机座内,更换其中的转子轴承8时,只需操作人员携带扳手等工具直接操作即可;而现有技术中需要另行携带不锈钢楔形垫块、还需将不锈钢楔形垫块敲入、在完成更换后,还需将不锈钢楔形垫块取出,较本实施例的结构更加复杂、且操作繁琐,且更换转子轴承8的工具不锈钢楔形块还需另行制备、并在更换转子轴承8时,需要繁琐的工序,将不锈钢楔形垫块装入,故本实施例具有操作方便的有益效果。

Claims (9)

1.一种永磁风力发电机转子的对中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三个对中支撑件,每个对中支撑件均包含有支撑板(1)和支撑螺栓(5),其中,支撑板(1)固定安装在发电机端盖(2)上,所述支撑板(1)上设置有螺纹孔(3),所述螺纹孔(3)沿发电机转轴(4)的径向贯穿支撑板(1),所述螺纹孔(3)上设置有支撑螺栓(5),所述支撑螺栓(5)的底端可与发电机转轴(4)的外表面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风力发电机转子的对中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机端盖(2)上设置有测量气隙孔(6),所述支撑板(1)设置在测量气隙孔(6)邻近发电机转轴(4)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永磁风力发电机转子的对中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中支撑件的数量不大于测量气隙孔(6)的数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永磁风力发电机转子的对中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设置在发电机端盖(2)的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永磁风力发电机转子的对中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中支撑件和测量气隙孔(6)的数量均为三个,所述三个对中支撑件中任何一个对中支撑件的螺纹孔(3)的孔轴线设置在发电机转轴(4)的竖直径向,所述三个对中支撑件中其余两个对中支撑件沿竖直径向对称设置在发电机转轴(4)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永磁风力发电机转子的对中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支撑板(1)与发电机端盖(2)之间均设置有两块筋板(7),所述两块筋板(7)沿发电机转轴(4)的径向设置在各支撑板(1)上测量气隙孔(6)的两侧,所述两块筋板(7)固定连接在支撑板(1)的两侧。
7.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永磁风力发电机转子的对中支撑装置更换转子轴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将轴承内外盖把合螺栓(10)拆卸,移动轴承内盖(9),使支撑螺栓(5)可与发电机转轴(4)表面接触;
b、用工具依次将各支撑板(1)上的支撑螺栓(5)均匀拧紧,使各支撑螺栓(5)端部与发电机转轴(4)表面紧密接触;
c、当各支撑板(1)上的支撑螺栓(5)均与发电机转轴(4)表面紧密接触后,再拆卸并更换转子轴承(8)。
8.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利用永磁风力发电机转子的对中支撑装置更换转子轴承方法,其特征在于:
a、将轴承内外盖把合螺栓(10)拆卸,移动轴承内盖(9),使支撑螺栓(5)可与发电机转轴(4)表面接触;
b、通过测量气隙孔(6)将工具从发电机端盖(2)外部伸入至发电机端盖(2)内部;
c、用工具将位于发电机端盖(2)内部支撑板(1)上的支撑螺栓(5)均匀拧紧,使支撑螺栓(5)端部与发电机转轴(4)表面紧密接触后,将工具取出;
d、重复步骤b和步骤c,直至各支撑板(1)上的支撑螺栓(5)均与发电机转轴(4)表面紧密接触;
 e、对转子轴承(8)进行拆卸、更换。
9.一种利用权利要求6所述永磁风力发电机转子的对中支撑装置更换转子轴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转子轴承(8)包括设置在发电机端盖(2)内部的轴承内盖(9),所述轴承内盖(9)通过轴承内外盖把合螺栓(10)与转子轴承(8)可拆装连接;
a、将轴承内外盖把合螺栓(10)拆卸,移动轴承内盖(9),使支撑螺栓(5)可与发电机转轴(4)表面接触;
b、用工具依次将各支撑板(1)上的支撑螺栓(5)均匀拧紧,使各支撑螺栓(5)端部与发电机转轴(4)表面紧密接触;
c、当各支撑板(1)上的支撑螺栓(5)均与发电机转轴(4)表面紧密接触后,再拆卸并更换转子轴承(8)。
CN 201110386311 2011-11-29 2011-11-29 永磁风力发电机转子的对中支撑装置及更换转子轴承方法 Active CN1025706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386311 CN102570680B (zh) 2011-11-29 2011-11-29 永磁风力发电机转子的对中支撑装置及更换转子轴承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386311 CN102570680B (zh) 2011-11-29 2011-11-29 永磁风力发电机转子的对中支撑装置及更换转子轴承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70680A CN102570680A (zh) 2012-07-11
CN102570680B true CN102570680B (zh) 2013-08-07

Family

ID=46415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386311 Active CN102570680B (zh) 2011-11-29 2011-11-29 永磁风力发电机转子的对中支撑装置及更换转子轴承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706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74511B (zh) * 2014-12-09 2016-06-29 株洲联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三相感应电机转子轴承径向力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CN105499954B (zh) * 2016-02-18 2017-11-21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伞式水轮发电机推力轴承的吊装方法
CN109728687B (zh) * 2019-01-01 2020-11-27 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 一种无轴承支撑转子电机的轴系安装方法
CN110695920B (zh) * 2019-11-14 2021-07-06 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牵引电机轴承的拆卸装置
CN110829746B (zh) * 2019-11-14 2020-12-25 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牵引电机轴承的拆卸装置及应用于该装置的方法
CN112994386B (zh) * 2021-04-06 2022-07-26 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组装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91297Y (zh) * 2002-12-23 2003-12-10 广东省佛山水泵厂有限公司 一种立式多级泵的改进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60310B2 (en) * 2005-10-05 2008-04-2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for changing removable bearing for a wind turbine generator
FI20051090L (fi) * 2005-10-28 2007-04-29 Abb Oy Menetelmä ja järjestely kestomagneeteilla magnetoidussa sähkökoneessa
US20090031802A1 (en) * 2007-08-03 2009-02-05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Rotor alignment system and method
CN202334067U (zh) * 2011-11-29 2012-07-11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永磁风力发电机转子的对中支撑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91297Y (zh) * 2002-12-23 2003-12-10 广东省佛山水泵厂有限公司 一种立式多级泵的改进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70680A (zh) 2012-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70680B (zh) 永磁风力发电机转子的对中支撑装置及更换转子轴承方法
US10444106B2 (en) Balancing method for balancing at high speed a rotor of a rotary machine
CN102564697B (zh) 一种发动机转子装配动平衡测试装置
NZ589730A (en) Compensating a non-uniform air gap of an electric machine by varying the flux density across the gap
Yu et al. Influence of rotor-bearing coupling vibration on dynamic behavior of electric vehicle driven by in-wheel motor
CN106768642A (zh) 一种实现旋转机械在线自动平衡的剖分式自动平衡装置
Yim et al. Forced vibration analysis of an IPM motor for electrical vehicles due to magnetic force
CN102889970B (zh) 一种实现定子和转子振动特性物理分离的试验方法
CN105547348A (zh) 一种半实物仿真测试转台及其联轴结构
Li et al. Analysis on electromechanical coupling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in-wheel motor in electric vehicles considering air gap eccentricity
CN202334067U (zh) 一种永磁风力发电机转子的对中支撑装置
CN104145126A (zh) 具有力补偿的磁性轴承
CN202770377U (zh) 大型水轮发电机转子测圆架
CN102331531A (zh) 一种检测电机定子相序的装置
CA2859270A1 (en) Electric machine with housing segments and stator segments
CN207050981U (zh) 一种通用型单转子缓速器固定装置
CA2762354C (en) Yoke for a permanent magnet machine
Wang et al. Axial vibration study of a mobile fan motor
Wu et al. Research on electromagnetic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canned electric‐actuated valve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under eccentricity
Sobra et al. Analysis of traction permanent magnet motor with static and dynamic eccentricities
Song et al. A low-speed high-torque permanent magnet motor for electric scooters
Xing et al. Critical speed calculation and modal analysis of rotor for high-speed machine
Li et al. Modal analysis of electromagnetic resonance for multi-degree-of-freedom spherical motor
Li et al. Decoupling active and passive hybrid axial and radial magnetic bearing
CN204349679U (zh) 一种电机端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