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57325B - 交替式生化池、污水处理方法及污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交替式生化池、污水处理方法及污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57325B
CN102557325B CN 201010577594 CN201010577594A CN102557325B CN 102557325 B CN102557325 B CN 102557325B CN 201010577594 CN201010577594 CN 201010577594 CN 201010577594 A CN201010577594 A CN 201010577594A CN 102557325 B CN102557325 B CN 1025573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nd
water
catchments
limit
catch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57759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57325A (zh
Inventor
任艳双
高用贵
肖诚斌
庞保蕾
宗海峰
王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verbright Environmental Energy (Changzhou) Co., Ltd.
Everbright Environmental Energy (Suzhou) Limited
Guangda Environment Protec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Beijing)Co., Ltd.
Guangd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Ji'n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a Environment Protec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beijing)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a Environment Protec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beijing)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a Environment Protec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beijing)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01057759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5732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573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573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573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573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替式生化池,包括中池、边池一、边池二和厌氧池,边池一、中池和边池二中对称设置有两套集水布水装置;集水布水装置包括中心集水布水筒、稳流筒和集水布水管。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包括:步骤1、边池一进行缺氧或好氧处理,中池进行好氧处理,边池二竖流沉淀;步骤2、边池二进行缺氧或好氧处理,中池进行好氧处理,边池一竖流沉淀。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含上述交替式生化池,还包括格栅渠、沉砂池、污泥脱水装置和接触消毒池。本发明避免了生化池中出现死区和出水不稳定的现象,改善了水利条件,降低了污水处理的能耗和污水处理装置的维护成本,同时提高了生化池的池容利用率,降低了污水处理的成本。

Description

交替式生化池、污水处理方法及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替式生化池、污水处理方法以及污水处理系统,尤其涉及一种设置有集水布水装置的交替式生化池、交替式生化池的处理方法以及包括交替式生化池的污水处理系统,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的加速,水资源的需求缺口也日益增大;同时为了提高水体质量,改善人们生存和居住的环境,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污水处理系统中,污水处理交替式生化池是一种交替式生物处理池,交替式生化池的污水处理工艺是结合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和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的优点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活性污泥处理工艺。一般的交替式生化池由三个矩形池组成,中池为曝气池,两个边池交替作为曝气池和沉淀池。
图1为现有技术交替式生化池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交替式生化池包括边池一、中池和边池二,中池、边池一和边池二的池底设置有连通的池底渠10,三个池中均安装有曝气装置11,池底均安装有推流潜水搅拌器12,边池一和边池二的池底渠出口处设置有导流板15,污水进水口与三个池之间均设置有一闸门13。
首先,污水通过闸门13进入边池一,边池一处于曝气状态,有机物得到部分降解的污水通过池底渠10进入中池,中池继续进行曝气,使污水中的有机物得到进一步的降解;最后,中池中的经过二次降解的污水经过池底渠10进入边池二,在边池二中进行泥水分离;经过分离后的上层出水通过溢流堰14往外排放,边池二底层的剩余污泥通过池底的污泥管排出。在此过程中,边池一充当曝气池,边池二充当沉淀池。当污水自进水口通过闸门13进入边池二,此过程与上述的过程刚好相反,在此过程中,边池一充当沉淀池,边池二充当曝气池。
另外,现有的交替式生化池的集水布水也有通过池壁设置的洞口和池底设置的大量的推流潜水搅拌器来实现的。
在上述交替式生化池的污水处理过程中,由于边池一向中池布水以及边池二从中池集水是通过池底渠10或池壁设置的洞口和推流潜水搅拌器12来实现的,取水点和出水点都比较集中,所以生化池中容易出现死区和出现出水不稳定的现象,从而影响沉淀效果。现有技术中,为了改善水利条件,防止出现死区,现有的交替式生化池的池底设置的大量的潜水推流搅拌器12,这样增加了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能耗,并使维护成本也大大提高,不利于节约能源和降低污水处理成本。另外,当污水处理无需进行脱氮处理时,现有的交替式生化池必须有边池沉淀前的一静置阶段,即边池转入沉淀阶段前,必须停止进水一段时间,这样使得交替式生化池的池容利用率大大降低,从而影响污水处理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替式生化池,使边池向中池布水和边池从中池集水时,出水点和取水点集水点分散、均匀,避免出现死区和出水不稳定的现象,以进一步改善水利条件;同时降低污水处理的能耗,降低污水处理设备的维护成本。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替式生化池的污水处理方法,当出水对总氮没有要求或者要求较低时,可交替连续地直接从厌氧池向边池进水,无需加入边池沉淀前的静置时段,以提高生化池的池容利用率,降低污水处理的成本;同时使边池向中池布水和边池从中池集水时,出水点和取水点集水点分散、均匀,避免出现死区和出水不稳定的现象,以进一步改善水利条件,降低污水处理的能耗,降低维护成本。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含上述交替式生化池的污水处理系统,当出水对总氮没有要求或者要求较低时,可交替连续地直接从边池进水,无需加入边池沉淀前的静置时段,以提高生化池的池容利用率,降低污水处理的成本;同时使边池向中池布水和边池从中池集水时,出水点和取水点集水点分散、均匀,避免出现死区和出水不稳定的现象,以进一步改善水利条件,提高污水处理质量;同时降低污水处理系统的能耗,降低维护成本。
为实现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提供一种交替式生化池,包括中池、边池和厌氧池,边池包括边池一和边池二;
边池一、中池和边池二中对称设置有两套集水布水装置;
集水布水装置包括中心集水布水筒、稳流筒和集水布水管;
稳流筒的下端开口;
集水布水管包括穿孔的中心集水布水管、集水布水支管一、集水布水支管二以及集水布水支管三;穿孔的中心集水布水管设置于中池的两侧底部;
集水布水支管一穿越边池与中池的隔墙底部的孔洞,一端与穿孔的中心集水布水管的中部连通,另一端通过集水布水支管二与垂直设置在边池中的中心集水布水筒的下部连通;
中心集水布水筒通过集水布水支管三与垂直设置在边池中的一个以上稳流筒连通;
中池、边池中均设置有曝气装置。
上述交替式生化池,边池向中池布水以及边池从中池集水是通过集水布水装置、中心集水布水筒和稳流筒来实现的,使出水点和取水点在生化池中分布均匀且分散,避免了出现死区和出现出水不稳定的现象,中心集水配水筒和稳流筒的设置使污水沉淀时免受水利负荷的冲击,改善了水利条件和污水的沉淀效果,同时,减少了甚至免除了在中池和边池安装多台潜水推流搅拌器,从而降低了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能耗,降低了污水处理设备的维护成本。
为实现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提供一种交替式生化池的污水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污水在厌氧池进行厌氧处理后进入边池一进行初步缺氧或好氧处理,再通过设置在边池一和中池的集水布水装置进入中池进行好氧处理,最后通过设置在边池二和中池的集水布水装置进入边池二进行竖流沉淀;
步骤2、停止从厌氧池向边池一进污水,污水在厌氧池进行厌氧处理后进入边池二进行初步缺氧或好氧处理,再通过设置在边池二和中池的集水布水装置进入中池进行好氧处理,最后通过设置在边池一和中池的集水布水装置进入边池一进行竖流沉淀。
本发明的交替式生化池的污水处理方法,污水处理在交替式生化池中是交替进行的,当出水对总氮没有要求或者要求较低时,在整个处理过程中,无需停止从厌氧池向边池进水,即无需边池静置时段,从而提高生化池的池容利用率,降低了污水处理的成本;同时该方法是通过对称设置在边池和中池的集水布水装置来实现的,从而使出水点和取水点在生化池中分布均匀且分散,避免了出现死区和出现出水不稳定的现象,改善了水利条件和污水的沉淀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果。
为实现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包含上述交替式生化池的污水处理系统,该系统还包括格栅渠、沉砂池、污泥脱水装置和接触消毒池;
格栅渠通过管道依次与沉砂池、交替式生化池和接触消毒池串联连通;
沉砂池和交替式生化池的底部与污泥脱水装置连通。
此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水经格栅渠和沉砂池初步处理后,进入交替式生化池进行生物处理,经生物处理后的污水输出到接触消毒池进行进一步的加氯处理,经生物处理后的剩余污泥输出到污泥脱水装置。
交替式生化池中设置的集水布水装置使边池向中池布水和边池从中池集水时出水点和取水点分散、均匀,避免出现死区和出水不稳定的现象,进一步改善了水利条件,提高了污水处理质量;同时生化池的边池和中池中减少了甚至免除了推流潜水搅拌器的安装,从而降低了污水处理设备的维护成本,降低了污水处理系统的能耗。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交替式生化池的工艺图;
图2为本发明的交替式生化池的一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交替式生化池沿A-A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的边池集水时顶层的平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污水处理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的污水处理系统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交替式生化池的实施例
图2为本发明的交替式生化池的一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交替式生化池沿A-A向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2中的边池集水时顶层的平面示意图,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本交替式生化池包括中池、边池和厌氧池,边池包括边池一和边池二,边池一、中池和边池二中对称设置有两套集水布水装置。每套集水布水装置包括中心集水布水筒21、稳流筒22和集水布水管;稳流筒22的下端开口;集水布水管包括穿孔的中心集水布水管201、集水布水支管一202、集水布水支管二203以及集水布水支管三204;穿孔的中心集水布水管201设置于中池的两侧底部,中心集水布水管201的表面设置有大量穿孔;集水布水支管一202穿越边池与中池的隔墙底部的孔洞,一端与穿孔的中心集水布水管201的中部连通,另一端通过集水布水支管二203与垂直设置在边池中的中心集水布水筒21的下部连通;中心集水布水筒21通过集水布水支管三204与垂直设置在边池中的一个或多个稳流筒22连通;中池、边池中均设置有曝气装置25,曝气装置25为表面曝气装置或潜水曝气装置,提供中池和/或边池好氧处理所需要的氧气。
当厌氧池中的污水经过厌氧处理后,打开设置在厌氧池与边池一之间的隔墙上的闸门270,污水进入边池一进行初步缺氧或好氧处理;边池一中经初步缺氧或好氧处理后的污水从稳流筒22的下端开口进入稳流筒22,进一步经过集水布水支管三204进入中心集水布水筒21,再依次经过集水布水支管二203和集水布水支管一202进入设置在中池的穿孔的中心集水布水管201,穿孔的中心集水布水管201将边池一中经初步缺氧或好氧处理后的污水均匀地分布到中池中,进行进一步的好氧处理。中池中经过进一步好氧处理的污水通过中池另一侧设置的穿孔的中心集水布水管201、设置在中池和边池二之间的集水布水支管一202,进一步通过集水布水支管二203,进入中心集水布水筒21,再通过集水布水支管三204分布到稳流筒22进行竖流沉淀。竖流沉淀后上层的污水通过溢流堰、集水槽或其它可以将污水排放到下一水处理单元的方式排出边池二;下层的污泥进一步通过剩余污泥泵抽入或排泥管排入下一污泥处理单元。在此污水处理阶段,边池一中的污水进行缺氧或好氧处理,,中池相当于曝气池,边池二相当于沉淀池,边池一和中池中设置的集水布水装置用于从边池一向中池布水,边池二和中池中设置的集水布水装置用于从中池集水到边池二。
在下一污水处理阶段,当厌氧池中的污水经过厌氧处理后,打开设置在厌氧池与边池二之间的隔墙上的闸门272,污水进入边池二进行初步缺氧或好氧处理;边池二中经初步缺氧或好氧处理后的污水从稳流筒22的下端开口进入稳流筒22,进一步经过集水布水支管三204进入中心集水布水筒21,再依次经过集水布水支管二203和集水布水支管一202进入设置在中池的穿孔的中心集水布水管201,穿孔的中心集水布水管201将边池二中经初步缺氧或好氧处理后的污水分散、均匀地分布到中池中,进行进一步好氧处理。中池中经过好氧处理的污水通过中池另一侧设置的穿孔的中心集水布水管201、设置在中池和边池一之间的集水布水支管一202,进一步通过集水布水支管二203,进入中心集水布水筒21,再通过集水布水支管三204分布到稳流筒22进行竖流沉淀。竖流沉淀后上层的污水即中水通过溢流堰、集水槽或其它可以将中水排放到下一单元的方式排出边池一;下层的污泥进一步通过剩余污泥泵抽入或排泥管排入下一污泥处理单元。在此污水处理阶段,边池二中的污水进行缺氧或好氧处理,中池相当于曝气池,边池一相当于沉淀池,边池二和中池中设置的集水布水装置用于从边池二向中池布水,边池一和中池中设置的集水布水装置用于从中池集水到边池一。
为了适应边池的大小,满足水处理容量的需要,使生化池中的取水点和出水点尽可能分散且均匀,可根据交替式生化池的整体布局来设置中心集水布水筒21和稳流筒22的个数和相对位置。
上述交替式生化池,边池向中池布水以及边池从中池集水是通过集水布水装置来实现的,集水布水装置的穿孔的中心集水布水管201、中心集水布水筒21和稳流筒22使出水点和取水点在生化池中分布均匀且分散,避免了出现死区和出现出水不稳定的现象;另外,中心集水配水筒21和稳流筒22的设置使污水沉淀时免受水利负荷的冲击,改善了水利条件和污水的沉淀效果,同时减少了甚至免除了在中池和边池安装多台潜水推流搅拌器,从而降低了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能耗,降低了污水处理设备的维护成本。
更进一步地,为满足边池的大小和容量的需要,使边池向中池布水和边池从中池集水时,出水到和取水点分散和均匀,每套集水布水装置包括两个中心集水布水筒21。
更优地,每个中心集水布水筒21均通过四条集水布水支管三204与四个稳流筒22连通,四个稳流筒22对称设置于中心集水布水筒21的周围,从而使集水布水时取水点和布水点都更加分散和均匀,同时也更好的满足了处理较大污水量的需求。
为了提高污水处理质量,确保污水竖流沉淀时较好的实现泥水分离,中心集水布水筒21的内部设置一封板211,封板211将中心集水布水筒21的上部和下部隔离;中心集水布水筒21的下部通过集水布水支管三204与一个或多个稳流筒22连通;中心集水布水筒21通过上部设置的穿透口212与边池顶部设置的集水槽23连通。同时,当边池从中池集水时,集水布水支管二203流入中心集水布水筒21下部的污水与中心集水布水筒21上部的经竖流沉淀后的上层污水即中水隔离,从而避免了待输出的中水进一步受到污染。
更进一步地,为了将集水槽23中收集的经过竖流沉淀后的污水输送到下一处理单元,在中心集水布水筒21的上部设置一开口210,通过开口210与边池顶部设置的出水管24连通,出水管24将中心集水布水筒21上部的中水输出到下一水处理单元。
更优地,为了降低施工难度,加快施工进度,中心集水布水筒21和稳流筒22均为钢筒,集水布水管为钢管。
更优地,厌氧池与边池一的隔墙中设置有一个以上穿墙泵260,厌氧池与边池二的隔墙中设置有一个以上穿墙泵261。当边池一处于缺氧处理或好氧处理阶段,边池二处于竖流沉淀阶段时,通过穿墙泵261从边池二将剩余的生物量补充到厌氧池中,以提高生物量的利用率。相应的,当边池二处于缺氧处理或好氧处理阶段,边池一处于竖流沉淀阶段时,通过穿墙泵260从边池一将剩余的生物量补充到厌氧池中,以提高生物量的利用率。
为了进一步的确保厌氧处理过程中不出现死区,改善厌氧处理效果,厌氧池中设置有一个以上潜水推流搅拌器28。
为了将边池竖流沉淀后的剩余污泥排出边池,边池一和边池二的底部均设置有穿孔排泥管29,将剩余污泥输送到下一污泥处理单元。
污水处理方法的实施例
图5为本发明的污水处理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交替式生化池的污水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污水在厌氧池进行厌氧处理后,进入边池一进行初步缺氧或好氧处理,再通过设置在边池一和中池的集水布水装置进入中池进行好氧处理,最后通过设置在边池二和中池的集水布水装置进入边池二进行竖流沉淀;
步骤2、停止从厌氧池向边池一进污水,污水在厌氧池进行厌氧处理后进入边池二进行初步缺氧或好氧处理,再通过设置在边池二和中池的集水布水装置进入中池进行好氧处理,最后通过设置在边池一和中池的集水布水装置进入边池一进行竖流沉淀。
在步骤1中厌氧池中经厌氧处理后的污水直接进入边池一进行厌氧或好氧处理,边池一相当于厌氧池或曝气池,边池二相当于沉淀池。在步骤2中,厌氧池中经厌氧处理后的污水直接进入边池二进行厌氧或好氧处理,此时边池二相当于厌氧池或曝气池,边池一相当于沉淀池。在整个处理过程中,无需停止从厌氧池向边池进污水,从而提高生化池的池容利用率,降低了污水处理的成本;同时该方法是通过对称设置在边池和中池的集水布水装置来实现的,从而使出水点和取水点在生化池中分布均匀、分散,避免了出现死区和出现出水不稳定的现象,改善了水利条件和污水的沉淀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果。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污水处理方法的步骤1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污水在厌氧池进行厌氧处理;
步骤12、经厌氧处理后的污水进入边池一进行初步缺氧或好氧处理;
步骤13、边池一中经初步缺氧或好氧处理后的污水依次通过边池一中的稳流筒和集水布水支管三进入中心集水布水筒后,依次通过集水布水支管二、集水布水支管一和穿孔的中心集水布水管分布到中池再次进行好氧处理;
步骤14、经好氧处理后的中池中的污水通过对称设置在中池的另一穿孔的中心集水布水管收集后,依次通过集水布水支管一和集水布水支管二进入设置在边池二中的中心集水布水筒,再通过集水布水支管三进入稳流筒进行竖流沉淀。
进一步地,步骤2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1、停止从厌氧池向边池一进污水;
步骤22、经厌氧处理后的污水进入边池二进行初步缺氧或好氧处理;
步骤23、边池二中经初步缺氧或好氧处理后的污水依次通过边池二中的稳流筒和集水布水支管三进入到中心集水布水筒后,依次通过集水布水支管二、集水布水支管一和穿孔的中心集水布水管分布到中池再次进行好氧处理;
步骤24、经好氧处理后的中池中的污水通过对称设置在中池的另一穿孔的中心集水布水管收集后,依次通过集水布水支管一和集水布水支管二进入设置在边池一中的中心集水布水筒,再通过集水布水支管三进入稳流筒进行竖流沉淀。
污水处理系统的实施例
图6为本发明的污水处理系统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污水处理系统包含本发明的上述交替式生化池65,还包括格栅渠61、沉砂池62、污泥脱水装置63和接触池64,格栅渠61通过管道依次与沉砂池62、交替式生化池65和接触池64串联连通;沉砂池62和交替式生化池65的底部与污泥脱水装置63连通。
格栅渠61为粗格栅渠和/或细格栅渠,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沉砂池去除污水中的沙粒等。污水经格栅渠61和沉砂池62初步处理后,进入交替式生化池65进行生物处理,如厌氧处理、好氧处理和竖流沉淀,经生物处理后的污水输出到接触消毒池64进行进一步的加氯处理。经生物处理后的剩余污泥输出到污泥脱水装置63,污泥脱水装置63对污泥进行脱水处理和/或加药处理后,得到泥饼。
此污水处理系统的交替式生化池中设置的集水布水装置使边池向中池布水和边池从中池集水时,出水点和取水点分散、均匀,避免出现死区和出水不稳定的现象,进一步改善了水利条件,提高污水处理质量;同时生化池的边池和中池中减少了甚至免除了推流潜水搅拌器的安装,从而降低了污水处理设备的维护成本,降低了污水处理系统的能耗。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很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

Claims (11)

1.一种交替式生化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池、边池和厌氧池;
所述边池包括边池一和边池二;
所述边池一、所述中池和所述边池二中对称设置有两套集水布水装置;
所述集水布水装置包括中心集水布水筒(21)、稳流筒(22)和集水布水管;
所述稳流筒(22)的下端开口;
所述集水布水管包括穿孔的中心集水布水管(201)、集水布水支管一(202)、集水布水支管二(203)以及集水布水支管三(204);所述穿孔的中心集水布水管(201)设置于所述中池的两侧底部;
所述集水布水支管一(202)穿越所述边池与所述中池的隔墙底部的孔洞,一端与所述穿孔的中心集水布水管(201)的中部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集水布水支管二(203)与垂直设置在所述边池中的所述中心集水布水筒(21)的下部连通;
所述中心集水布水筒(21)通过所述集水布水支管三(204)与垂直设置在所述边池中的一个以上所述稳流筒(22)连通;
所述中池、所述边池一和所述边池二中均设置有曝气装置(25);
所述中心集水布水筒(21)的内部设置一封板(211),将所述中心集水布水筒(21)的上部和下部隔离;所述中心集水布水筒(21)的下部通过所述集水布水支管三(204)与所述稳流筒(22)连通;所述中心集水布水筒(21)通过上部设置的穿透口(212)与所述边池顶部设置的集水槽(23)连通;
所述厌氧池与所述边池一的隔墙中设置有一个以上穿墙泵(260),所述厌氧池与所述边池二的隔墙中设置有一个以上穿墙泵(26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替式生化池,其特征在于:每套所述集水布水装置包括两个所述中心集水布水筒(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替式生化池,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中心集水布水筒(21)均通过四条所述集水布水支管三(204)与四个所述稳流筒(22)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替式生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稳流筒(22)对称设置于所述中心集水布水筒(21)的周围。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交替式生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集水布水筒(21)的上部设置有开口(210),与所述边池的顶部设置的出水管(24)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交替式生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集水布水筒(21)和所述稳流筒(22)均为钢筒。
7.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交替式生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布水管为钢管。
8.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交替式生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池中设置有一个以上潜水推流搅拌器(28)。
9.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交替式生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池一和所述边池二的底部均设置有穿孔排泥管(29)。
10.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交替式生化池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污水在厌氧池进行厌氧处理后,进入边池一进行初步缺氧或好氧处理,再通过设置在边池一和中池的集水布水装置进入中池进行好氧处理,最后通过设置在边池二和中池的集水布水装置进入边池二进行竖流沉淀;
步骤2、停止从厌氧池向边池一进污水,污水在厌氧池进行厌氧处理后进入边池二进行初步缺氧或好氧处理,再通过设置在边池二和中池的集水布水装置进入中池进行好氧处理,最后通过设置在边池一和中池的集水布水装置进入边池一进行竖流沉淀;
所述步骤1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污水在厌氧池进行厌氧处理;
步骤12、经厌氧处理后的污水进入边池一进行初步缺氧或好氧处理;
步骤13、经初步缺氧或好氧处理后的污水依次通过边池一中的稳流筒和集水布水支管三进入中心集水布水筒后,依次通过集水布水支管二、集水布水支管一和穿孔的中心集水布水管分布到中池再次进行好氧处理;
步骤14、经好氧处理后的中池中的污水通过对称设置在中池的另一穿孔的中心集水布水管收集后,依次通过集水布水支管一和集水布水支管二进入设置在边池二中的中心集水布水筒,再通过集水布水支管三进入稳流筒进行竖流沉淀;
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1、停止从厌氧池向边池一进污水;
步骤22、经厌氧处理后的污水进入边池二进行初步缺氧或好氧处理;
步骤23、经初步缺氧或好氧处理后的污水依次通过边池二中的稳流筒和集水布水支管三进入到中心集水布水筒后,依次通过集水布水支管二、集水布水支管一和穿孔的中心集水布水管分布到中池再次进行好氧处理;
步骤24、经好氧处理后的中池中的污水通过对称设置在中池的另一穿孔的中心集水布水管收集后,依次通过集水布水支管一和集水布水支管二进入设置在边池一中的中心集水布水筒,再通过集水布水支管三进入稳流筒进行竖流沉淀。
11.一种包含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交替式生化池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格栅渠(61)、沉砂池(62)、污泥脱水装置(63)和接触消毒池(64);
所述格栅渠(61)通过管道依次与所述沉砂池(62)、所述交替式生化池(65)和所述接触消毒池(64)串联连通;
所述沉砂池(62)和所述交替式生化池(65)的底部与所述污泥脱水装置(63)连通。
CN 201010577594 2010-12-07 2010-12-07 交替式生化池、污水处理方法及污水处理系统 Active CN1025573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577594 CN102557325B (zh) 2010-12-07 2010-12-07 交替式生化池、污水处理方法及污水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577594 CN102557325B (zh) 2010-12-07 2010-12-07 交替式生化池、污水处理方法及污水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57325A CN102557325A (zh) 2012-07-11
CN102557325B true CN102557325B (zh) 2013-06-05

Family

ID=46404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577594 Active CN102557325B (zh) 2010-12-07 2010-12-07 交替式生化池、污水处理方法及污水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5732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01296B (zh) * 2013-11-15 2015-11-25 玉溪师范学院 一种两相厌氧缺氧交替运行的d-a2/o污水处理反应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451543B1 (ko) * 2001-07-06 2004-11-09 엘바이오텍 주식회사 오수 고도처리 시스템 및 그 처리 방법
CN101885559A (zh) * 2010-06-25 2010-11-17 可事托环保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多级的生物脱氮除磷污水处理方法以及装置
CN201882976U (zh) * 2010-12-01 2011-06-29 航天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改良集水布水方式的四箱生化交替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57325A (zh) 2012-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95947B (zh) V型气提回流两级沉淀一体化污水处理池
CN102659285B (zh) 白酒生产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CN102438956A (zh) 包含长方形上向流厌氧/缺氧反应池的污水·废水处理装置及利用其的污水·废水处理方法
CN103395948B (zh) Z型气提回流两级沉淀一体化污水处理池
CN106116045A (zh) 一种高效村镇污水处理回用装置及其工艺
CN102161554A (zh) 一种厌氧水解酸化和ao-sbr一体化污水处理反应池
CN205710086U (zh) 一种mbr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03392986U (zh) V型气提回流两级沉淀一体化污水处理池
CN202729953U (zh) Ibr连续流一体化间歇生物反应污水处理装置
CN106966490A (zh) 一种高效好氧反应器及污水处理工艺
CN101792212B (zh) 一体化空气提升sbr反应器
CN1193949A (zh) 废水净化工艺
CN201132800Y (zh) 高效搅拌升流式厌氧固体反应器
CN201999835U (zh) 一种厌氧水解酸化和ao-sbr一体化污水处理反应池
CN102557325B (zh) 交替式生化池、污水处理方法及污水处理系统
CN218146053U (zh) 一种集装箱式污水处理装备成套系统
CN218146051U (zh) 一种a2o一体化污水处理池成套系统
CN203392987U (zh) Z型气提回流两级沉淀一体化污水处理池
CN101613153B (zh) 一种立式厌氧处理罐一体化三相分离装置
CN201890829U (zh) 集水布水装置
CN202898108U (zh) 污水生物处理装置
CN205590364U (zh) 一体化污水一级处理装置
CN204897529U (zh) 双回流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
CN209537232U (zh) 生化综合池
CN104609553B (zh) 联户式污水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GUANGD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SUZHOU) C

Effective date: 2013112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1127

Address after: 100095 Beijing city Haidian District Dijin Road No. 5 Zhongguancu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park C block

Patentee after: Guangda Environment Protec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Beijing)Co., Ltd.

Patentee after: Everbright Environmental Energy (Suzhou) Limited

Patentee after: Guangd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Ji'nan) Co., Ltd.

Patentee after: Everbright Environmental Energy (Changzhou)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95 Beijing city Haidian District Dijin Road No. 5 Zhongguancu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park C block

Patentee before: Guangda Environment Protec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Beijing)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