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57088A - 赤泥堆场回水返回氧化铝生产系统利用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赤泥堆场回水返回氧化铝生产系统利用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557088A CN102557088A CN2010105763720A CN201010576372A CN102557088A CN 102557088 A CN102557088 A CN 102557088A CN 2010105763720 A CN2010105763720 A CN 2010105763720A CN 201010576372 A CN201010576372 A CN 201010576372A CN 102557088 A CN102557088 A CN 10255708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backwater
- red mud
- disposal site
- aluminium oxi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 Y02P20/129—Energy recovery, e.g. by cogeneration, H2recovery or pressure recovery turbin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赤泥堆场回水返回氧化铝生产系统利用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包括下述步骤:a、在赤泥堆场回水与氧化铝厂需要水量相当时,末效蒸发器二次汽在水冷器内经从蒸发独立循环水系统送来的循环上水和来自赤泥堆场的堆场回水冷却吸收后,进入回水池,一部分经泵送到其他工序作为赤泥洗水,其余循环回水返回蒸发独立循环水系统;b、在赤泥堆场回水小于氧化铝厂需要水量时,不足水量以补新水进入蒸发独立循环水系统,从而进入氧化铝生产系统;c、在赤泥堆场回水大于氧化铝厂需要水量时,过量堆场回水进入废水处理站,处理合格水送氧化铝厂各用水点使用。优点:提高了蒸发系统余热回收的效率,降低了循环水系统的能源消耗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氧化铝生产中赤泥堆场回水返回氧化铝生产系统利用的方法,属于氧化铝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氧化铝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赤泥及附液,通常是排放到赤泥堆场,采用湿法或半干法堆存,这两种堆存方式都需要将赤泥堆场收集的赤泥附液及雨水作为堆场回水返回氧化铝厂的循环水系统处理,供循环水补水或供给工艺系统使用。在我国的大部分氧化铝建厂地,通常降雨量均小于蒸发量,故此堆场回水量一般不是很大,故此对生产系统不造成什么影响。如果在降雨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建厂,尤其是降雨量远远大于蒸发量的地区,此问题便凸显出来,堆场回水中由于掺入大量的雨水,回水在氧化铝厂内无法完全利用。
氧化铝生产系统中目前存在的独立循环水系统主要有蒸发循环水、分解循环水和焙烧循环水,其中分解和焙烧循环水系统主要是利用低温循环水在换热设备内对高温介质进行降温,由于换热设备的原因,对水质要求很高,而蒸发循环水系统主要是利用低温的循环上水冷却吸收末效蒸发器产生的二次蒸汽,加热后的循环回水返回循环水系统通过冷却塔进行冷却降温,并定期从循环水系统中排污,向系统中补充新水。
目前,世界上对于在降雨量远远大于蒸发量地区建厂时,堆场的回水尚没有合适的方法进行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的一种赤泥堆场回水返回氧化铝生产系统利用的方法,目的是为了解决赤泥堆场回水无法完全利用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赤泥堆场回水返回氧化铝生产系统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a、在赤泥堆场回水与氧化铝厂需要水量相当时,末效蒸发器二次汽在水冷器内经从蒸发独立循环水系统送来的循环上水和来自赤泥堆场的堆场回水冷却吸收后,进入回水池,一部分经泵送到其他工序作为赤泥洗水,其余循环回水返回蒸发独立循环水系统;b、在赤泥堆场回水小于氧化铝厂需要水量时,不足水量以补新水进入蒸发独立循环水系统,从而进入氧化铝生产系统;c、在赤泥堆场回水大于氧化铝厂需要水量时,过量堆场回水进入废水处理站,处理合格水送氧化铝厂各用水点使用。
所述的堆场回水为辅助冷媒介质,包含赤泥附液和堆场内积存的雨水。
所述的辅助冷媒介质冷却末效蒸发器二次汽后进入回水池,通过泵送到设在溶出工序的洗水加热器或赤泥分离洗涤热水槽内,作为赤泥洗涤用水。
所述的蒸发循环上水用量,为扣除系统可提供的堆场回水量之后的水量。
本发明的优点和效果如下:提高了蒸发系统余热回收的效率,降低了循环水系统的能源消耗量,减少了蒸发循环水系统的一次投资,通过将堆场回水返回氧化铝厂利用,可以满足各种气象条件下建厂的需要,尤其可以保障在多雨地区建厂的安全性。
以氧化铝产能为65万吨/年的工厂计,
1、通过本方法将堆场回水返回氧化铝厂利用,可以满足各种气象条件下建厂的需要,尤其可以保障在多雨地区建厂的安全性。
2、蒸发独立循环水系统用水量减少,将减少一次性建设投资近20%。
3、蒸发独立循环水冷却循环水用量减少了约410t/h,每年可节约循环水系统耗能折标煤530 t。
4、通过用冷媒介质吸收末效蒸发器二次汽,并用于洗涤赤泥,每年可从末效二次汽中回收热量76000GJ,折合标准煤2600t。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工艺流程图。
图中:1、末效蒸发器二次汽;2、水冷器;3、回水池;4、泵;5、赤泥洗涤用水;6、循环回水;7、蒸发独立循环水系统;8、循环上水;9、堆场回水;10、补新水;11、过量堆场回水;12、废水处理站;13、合格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受实施例所限。
如图所示本发明赤泥堆场回水返回氧化铝生产系统利用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a、在赤泥堆场回水与氧化铝厂需要水量相当时,末效蒸发器二次汽1在水冷器2内经从蒸发独立循环水系统7送来的循环上水8和来自赤泥堆场的堆场回水9冷却吸收后,进入回水池3,一部分经泵4送到其他工序作为赤泥洗水5,其余循环回水6返回蒸发独立循环水系统7;b、在赤泥堆场回水小于氧化铝厂需要水量时,不足水量以补新水10进入蒸发独立循环水系统7,从而进入氧化铝生产系统;c、在赤泥堆场回水大于氧化铝厂需要水量时,过量堆场回水11进入废水处理站12,处理合格水13送氧化铝厂各用水点使用。
堆场回水9为辅助冷媒介质,包含赤泥附液和堆场内积存的雨水;辅助冷媒介质冷却末效蒸发器二次汽1后进入回水池,通过泵4送到设在溶出工序的洗水加热器或赤泥分离洗涤热水槽内,作为赤泥洗涤用水5。
蒸发循环上水8用量,为扣除系统可提供的堆场回水量之后的水量。
Claims (4)
1.赤泥堆场回水返回氧化铝生产系统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a、在赤泥堆场回水与氧化铝厂需要水量相当时,末效蒸发器二次汽(1)在水冷器(2)内经从蒸发独立循环水系统(7)送来的循环上水(8)和来自赤泥堆场的堆场回水(9)冷却吸收后,进入回水池(3),一部分经泵(4)送到其他工序作为赤泥洗水(5),其余循环回水(6)返回蒸发独立循环水系统(7);
b、在赤泥堆场回水小于氧化铝厂需要水量时,不足水量以补新水(10)进入蒸发独立循环水系统(7),从而进入氧化铝生产系统;
c、在赤泥堆场回水大于氧化铝厂需要水量时,过量堆场回水(11)进入废水处理站(12),处理合格水(13)送氧化铝厂各用水点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赤泥堆场回水返回氧化铝生产系统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堆场回水(9)为辅助冷媒介质,包含赤泥附液和堆场内积存的雨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赤泥堆场回水返回氧化铝生产系统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冷媒介质冷却末效蒸发器二次汽(1)后进入回水池,通过泵(4)送到设在溶出工序的洗水加热器或赤泥分离洗涤热水槽内,作为赤泥洗涤用水(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赤泥堆场回水返回氧化铝生产系统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蒸发循环上水(8)用量,为扣除系统可提供的堆场回水量之后的水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5763720A CN102557088A (zh) | 2010-12-07 | 2010-12-07 | 赤泥堆场回水返回氧化铝生产系统利用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5763720A CN102557088A (zh) | 2010-12-07 | 2010-12-07 | 赤泥堆场回水返回氧化铝生产系统利用的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57088A true CN102557088A (zh) | 2012-07-11 |
Family
ID=464039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5763720A Pending CN102557088A (zh) | 2010-12-07 | 2010-12-07 | 赤泥堆场回水返回氧化铝生产系统利用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557088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23750A (zh) * | 2012-10-15 | 2014-04-16 | 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焙烧氧化铝的循环冷却方法及装置 |
CN114470821A (zh) * | 2021-12-27 | 2022-05-13 | 茌平信发华宇氧化铝有限公司 | 一种蒸发冷凝水循环再利用的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072026Y (zh) * | 2007-07-25 | 2008-06-11 |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 一种干法赤泥堆场的排水分流结构 |
CN101264907A (zh) * | 2008-04-25 | 2008-09-17 | 河南未来铝业(集团)有限公司 | 氢氧化铝或氧化铝生产过程中循环水的利用方法 |
CN101353216A (zh) * | 2007-07-25 | 2009-01-28 |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 一种干法赤泥堆场的排水分流方法及其排水分流结构 |
CN201614294U (zh) * | 2009-12-22 | 2010-10-27 | 杭州锦江集团有限公司 | 利用稀释槽二次乏汽加热赤泥滤液装置 |
-
2010
- 2010-12-07 CN CN2010105763720A patent/CN102557088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072026Y (zh) * | 2007-07-25 | 2008-06-11 |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 一种干法赤泥堆场的排水分流结构 |
CN101353216A (zh) * | 2007-07-25 | 2009-01-28 |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 一种干法赤泥堆场的排水分流方法及其排水分流结构 |
CN101264907A (zh) * | 2008-04-25 | 2008-09-17 | 河南未来铝业(集团)有限公司 | 氢氧化铝或氧化铝生产过程中循环水的利用方法 |
CN201614294U (zh) * | 2009-12-22 | 2010-10-27 | 杭州锦江集团有限公司 | 利用稀释槽二次乏汽加热赤泥滤液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刘尔强: "浅谈氧化铝工业废水污染防治对策", 《轻金属》, no. 2, 31 December 2002 (2002-12-31) *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23750A (zh) * | 2012-10-15 | 2014-04-16 | 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焙烧氧化铝的循环冷却方法及装置 |
CN114470821A (zh) * | 2021-12-27 | 2022-05-13 | 茌平信发华宇氧化铝有限公司 | 一种蒸发冷凝水循环再利用的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058909B (zh) | 一种n-甲基吡咯烷酮的回收工艺 | |
CN103060494B (zh) | 一种蒸汽回收型高炉冲渣水系统 | |
CN101571283A (zh) | 蒸汽凝结水回收处理与余热利用系统及其方法 | |
CN103017236B (zh) | 发电厂凝结热回收利用及供热系统 | |
CN103604310B (zh) | 间歇式蒸汽的回收、储存装置 | |
CN204345839U (zh) | 一种实现开闭式循环的热源塔热泵溶液再生与供冷装置 | |
CN105071767A (zh) |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热泵冷却/供热系统 | |
CN106594840A (zh) | 一种直膨式太阳能热泵与污水源热泵耦合供热系统 | |
CN203518324U (zh) | 一种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 |
CN208635373U (zh) | 标准酒车间和优质酒车间酿酒工序循环水高效利用系统 | |
CN102435015B (zh) | 发电厂凝结热回收装置 | |
CN103723750A (zh) | 焙烧氧化铝的循环冷却方法及装置 | |
CN201462797U (zh) | 蒸汽凝结水回收处理与余热利用系统 | |
CN101709921B (zh) | 加热炉被冷却件的余热回收系统及其方法 | |
CN102557088A (zh) | 赤泥堆场回水返回氧化铝生产系统利用的方法 | |
CN201803601U (zh) | 还原炉热能综合利用系统 | |
CN102032709A (zh) | 一种回收工业设备表面散热的冷热电联供系统及方法 | |
CN104651004B (zh) | 一种节能煤制天然气的工艺 | |
CN108507220A (zh) | 一种溴化锂吸收式冷却机组及其冷却方式 | |
CN106839519B (zh) | 基于水合物法实现溶液再生的热源塔热泵系统 | |
CN103807946A (zh) | 热源塔防冻溶液的精馏再生装置 | |
CN103034221A (zh) | 热电厂循环水系统 | |
CN206670123U (zh) | 基于水合物法实现溶液再生的热源塔热泵系统 | |
CN203190713U (zh) | 一种增压型三相吸收式蓄能装置 | |
CN210292036U (zh) | 一种高效低真空余热回收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