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52947A - 阳离子微泡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阳离子微泡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52947A
CN102552947A CN2011104565642A CN201110456564A CN102552947A CN 102552947 A CN102552947 A CN 102552947A CN 2011104565642 A CN2011104565642 A CN 2011104565642A CN 201110456564 A CN201110456564 A CN 201110456564A CN 102552947 A CN102552947 A CN 1025529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vesicle
cation
pei
modified
phospholip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5656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52947B (zh
Inventor
郑海荣
邱本胜
靳巧锋
王志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ngchen Pharmaceutical Co., Ltd., Guangzhou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Priority to CN 20111045656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5294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529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529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529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529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阳离子微泡,为脂类材料形成的微泡结构;所述脂类材料包括:作为主体材料的碳原子数为12~22的磷脂,占所述脂类材料的摩尔百分数的70%~90%;作为改性材料的疏水链段修饰的聚乙烯亚胺,占所述脂类材料的摩尔百分数的1%~20%;以及聚乙二醇修饰的所述碳原子数为12~22的磷脂,占所述脂类材料的摩尔百分数的1%~10%。这种阳离子微泡作为一种新型的基因转染试剂,将超声微泡和聚乙烯亚胺的优势结合起来的同时弥补其不足之处,具有超声造影剂微泡的优点,可以进行超声图像引导下的基因转染,同时可以用超声操控微泡进行定点的靶向转染。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阳离子微泡的制备方法。

Description

阳离子微泡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转基因载体和超声造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阳离子微泡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基因治疗(gene therapy)是指将外源正常基因导入靶细胞,以纠正或补偿因基因缺陷和异常引起的疾病,达到治疗目的。分离或改建的外源性基因和核酸序列自身不能复制,需要载体携带它们到合适的细胞中复制和表现功能。基因载体作为基因导入细胞进行基因治疗的工具,可以把目的基因送入靶细胞内,从而发挥目的基因的特定功能。基因载体可分为两大类:病毒类载体和非病毒类载体。病毒类载体主要包括逆转录病毒,腺病毒、腺相关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等,是非常有效的转基因载体。非病毒载体通常是利用亲水或疏水的多价阳离子聚合物的静电作用吸附带负电的质粒、或者反义寡核苷酸,形成微粒、胶束或者脂质体被细胞内吞进入细胞。
超声造影剂微泡是微米级的氟碳或者氟硫气泡,包裹一层表面活性剂、磷脂或聚合物等为外壳,一般为1~10个微米。微泡通过静脉注射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因气体和血液及组织的声阻抗存在极大的差别,能够显著增强超声信号。过去几十年,超声造影剂微泡因可以增强超声图像的对比度和信噪比在疾病诊断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作为一种可以进行靶向修饰进行超声分子成像及定点控释药物和基因的载体和在治疗方面也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是非常有发展前景的非病毒类基因载体。此外,微泡在声场中会产生振动、空化,微泡崩溃破裂产生微射流、休克波及其他一系列复杂又剧烈的局部效应,这些效应能在细胞膜表面形成暂时性的孔洞,有助于药物和基因的传输。而且微泡可以降低声空化的阈值,减少超声能量输出。使超声声束聚焦于微泡经过的组织器官,通过操控超声作用的能量、时间和区域,药物和基因可以被定向输送到特定的位置,实现特定地点的药物输送,可以有效的将大分子物质如质粒运送出脉管系统。因为超声微泡既能作造影剂,提高超声图像的信噪比,又能作为药物和基因载体,可以实现超声图像引导的药物和基因输送,尤其对于肿瘤的靶向给药和基因治疗,有很大的吸引力。目前用超声联合微泡造影剂进行基因转染已经有很多研究报道。
已有文献报道的基因装载到微泡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在微泡制备过程中直接将DNA混入微泡的外壳材料中,或者直接将基因加入制备好的微泡中一起混匀,该方法纯粹靠物理滞留吸附在外壳表面,载DNA量不高,且微泡制备过程的超声及加热可能使DNA链段断裂失活。
2、制备微泡时将带正电的磷脂混在微泡的外壳上,然后通过静电吸附的办法吸附DNA,但带正电磷脂荷电量小吸附力较弱。
3、将一层(聚丙烯胺盐酸盐)或者多层阳离子聚合物(聚赖氨酸)沉积在微泡的外壳上,然后静电吸附DNA。
4、将DNA包裹在阳离子脂质体中,然后再将脂质体通过生物素亲和素作用连接到微泡外壳上。
5、在25KDa的PEI上修饰上巯基,然后通过共价偶联在具有马来酰亚胺基团的微泡上,进行转染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其步骤复杂而且材料成本较高。
传统的超声造影剂微泡作为非病毒载体具有很多优势,但现有的膜材料带电基团小,荷电量比较小,DNA结合不牢固,且由于其单层膜结构,携带裸质粒的能力比较小,静脉注射后,由于血流的剪切力、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和酶降解等原因,很快的被清除掉,转染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较高转染效率和超声造影剂微泡优点的阳离子微泡。
此外,还有必要提供一种上述阳离子微泡的制备方法。
一种阳离子微泡,为脂类材料形成的微泡结构,所述脂类材料包括:
作为主体材料的碳原子数为12~22的磷脂,占所述脂类材料的摩尔百分数的70%~90%;
作为改性材料的疏水链段修饰的聚乙烯亚胺,占所述脂类材料的摩尔百分数的1%~20%;以及
聚乙二醇修饰的所述碳原子数为12~22的磷脂,占所述脂类材料的摩尔百分数的1%~10%。
优选的,所述碳原子数为12~22的磷脂为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二棕榈酰磷脂酰乙醇胺、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二肉豆蔻酰磷脂酰胆碱、二肉豆蔻酰磷脂酰乙醇胺、二(二十酰基)磷脂酰胆碱和硬脂酸聚乙二醇单酯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聚乙二醇修饰的碳原子数为12~22的磷脂为聚乙二醇修饰的二棕榈酰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修饰的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和聚乙二醇修饰的二肉豆蔻酰磷脂酰乙醇胺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疏水链段为碳原子数为12~22的脂肪酸或其对应的脂肪酸聚乙二醇单脂。
优选的,所述聚乙烯亚胺的分子量为600~25000;
所述聚乙烯亚胺为支化的链结构或线性结构。
优选的,所述聚乙二醇的分子量为1000~5000。
一种阳离子微泡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碳原子数为12~22的磷脂、疏水链段修饰的聚乙烯亚胺以及聚乙二醇修饰的碳原子数为12~22的磷脂按照摩尔比例为70~90∶1~20∶1~10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并混匀;
步骤二、用干燥的氮气流或惰性气体流除去有机溶剂,使得脂类混合物附着在容器壁上形成均匀的薄膜,之后干燥;
步骤三、加入pH为7.2~7.6的缓冲液使得所述脂类混合物薄膜水化,接着将该脂类化合物加热至相变温度以上使其从容器壁上脱落,保持混合体系的温度不变超声震荡使得混合体系彻底分散至透明;
步骤四、将透明的混合体系转移至密封容器中并保持所述密封容器内的溶液体积少于密封容器的容积的一半,将所述密封容器内的空气置换,接着对所述密封容器进行机械震荡,放置至少10min后得到阳离子微泡。
优选的,步骤一中,所述疏水链段修饰的聚乙烯亚胺通过如下方法制得:
按照摩尔比约为1∶1.2的比例将所述疏水链段对应的脂肪酸与N,N′-羰基二咪唑分别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在磁力搅拌下将疏水链段对应的脂肪酸的溶液逐滴加入到N,N′-羰基二咪唑溶液中,氮气或惰性气体氛围下约30℃反应约24h,然后用饱和氯化钠溶液快速洗涤萃取,得到羧基活化的疏水链段对应的脂肪酸;
按照摩尔比约为1∶1,将聚乙烯亚胺和所述羧基活化的疏水链段对应的脂肪酸分别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在磁力搅拌下将羧基活化的疏水链段对应的脂肪酸溶液逐滴加入到聚乙烯亚胺溶液中,氮气或惰性气体氛围下约30℃反应约24h,然后乙醚沉淀纯化,得到疏水链段修饰的聚乙烯亚胺。
优选的,步骤三中,所述缓冲液为0.1M的PBS磷酸盐缓冲液,或所述缓冲液为含10%体积比的甘油、10%体积比的丙二醇和80%体积比0.1M的Tris三羟基氨甲烷的混合液。
优选的,步骤四中,将所述密封容器内的空气置换所用的气体为六氟化硫、八氟丙烷、十氟丁烷、全氟戊烷和氮气中的至少一种。
通过将毒性较低的疏水链段修饰的聚乙烯亚胺通过亲疏水作用结合直接耦合在磷脂微泡的表面,得到阳离子微泡。这种阳离子微泡作为一种新型的基因转染试剂,将超声微泡和聚乙烯亚胺的优势结合起来的同时弥补其不足之处,具有超声造影剂微泡优点,可以进行超声图像引导下的基因转染,同时可以用超声操控微泡进行定点的靶向转染。相对于传统的超声造影剂微泡,具有较高的转染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阳离子微泡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实施例1制得的硬脂酰聚乙烯亚胺酰胺微泡的粒径分布图;
图3为实施例1制得的硬脂酰聚乙烯亚胺酰胺微泡吸附质粒DNA后用Hoechst 33258染色的显微镜明场照片;
图4为实施例1制得的硬脂酰聚乙烯亚胺酰胺微泡吸附质粒DNA后用Hoechst 33258染色的显微镜荧光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传统的超声造影剂微泡作为非病毒载体具有很多优势,但现有的膜材料带电基团小,荷电量比较小,DNA结合不牢固,且由于其单层膜结构,携带裸质粒的能力比较小,静脉注射后,由于血流的剪切力、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和酶降解等原因,很快的被清除掉,转染效率不高。
基于此,有必要一种具有较高转染效率和超声造影剂微泡优点的阳离子微泡。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阳离子微泡及其制备方法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聚乙烯亚胺(PEI)是聚阳离子复合物中使用最广泛的非病毒基因载体材料,可以在很宽的pH范围内和DNA紧密结合,相对于其他载体具有价格低廉、体内外转染效果较好的优点。自由PEI的结构在生理条件下有1/5的氨基发生了质子化反应,从而使溶酶体肿胀破裂,从而起到质子海绵的作用,使PEI/DNA复合物得以释放入细胞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DNA分子在吞噬泡内富集并进而被降解的作用,因而可以提高转染效率。带正电的氨基基团能与DNA分子中带负电的磷酸基团相互作用,形成的复合物能被细胞内吞。PEI还可以抑制溶酶体,在吞噬泡酸性环境中质子化,正电荷增加,对DNA提供更大的保护作用,有利于质粒逃离吞噬泡,具有较高的表达效价。
PEI作为一种非病毒转染试剂具有较高的转染效率,如分子量为25KDa的PEI经常作为体外转染的阳性对照,但是其具有较高的细胞毒性,作为基因转染试剂仍有较大的缺陷。
通过将毒性较低的疏水链段修饰的聚乙烯亚胺通过亲疏水作用结合直接耦合在磷脂微泡的表面,得到阳离子微泡。
这种阳离子微泡,为脂类材料形成的微泡结构;
所述脂类材料包括:
作为主体材料的碳原子数为12~22的磷脂,占所述脂类材料的摩尔百分数的70%~90%;
作为改性材料的疏水链段修饰的聚乙烯亚胺,占所述脂类材料的摩尔百分数的1%~20%;以及
聚乙二醇修饰的碳原子数为12~22的磷脂,占所述脂类材料的摩尔百分数的1%~10%。
碳原子数为12~22的磷脂可以为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二棕榈酰磷脂酰乙醇胺(DPPE)、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DSPE)、二肉豆蔻酰磷脂酰胆碱(DMPC)、二肉豆蔻酰磷脂酰乙醇胺(DMPE)、二(二十酰基)磷脂酰胆碱和硬脂酸聚乙二醇单酯中的至少一种。
疏水链段可以为碳原子数为12~22的脂肪酸或其对应的脂肪酸聚乙二醇单脂。
聚乙烯亚胺的分子量为可以600~25000。
本实施方式中,聚乙烯亚胺可以为支化的链结构,也可以为线性结构。
聚乙二醇修饰的碳原子数为12~22的磷脂可以为聚乙二醇修饰的二棕榈酰磷脂酰乙醇胺(DPPE-PEG)、聚乙二醇修饰的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DSPE-PEG)和聚乙二醇修饰的二肉豆蔻酰磷脂酰乙醇胺(DMPE-PEG)中的至少一种。
聚乙二醇的分子量可以为1000~5000。
微泡结构的粒径可以为1μm~10μm。
微泡内部包覆有气体核,气体核可以为六氟化硫、八氟丙烷、十氟丁烷、全氟戊烷和氮气中的至少一种。
将这种阳离子微泡以一定比例与基因混合,室温下孵育20分钟,就可以得到表面吸附有基因的微泡,既可用于超声造影剂,又可用做基因转染试剂,可以实现超声图像引导的药物和基因输送。
通过将毒性较低的疏水链段修饰的聚乙烯亚胺通过亲疏水作用结合直接耦合在磷脂微泡的表面,得到阳离子微泡。这种阳离子微泡作为一种新型的基因转染试剂,将超声微泡和聚乙烯亚胺的优势结合起来的同时弥补其不足之处,具有超声造影剂微泡优点,可以进行超声图像引导下的基因转染,同时可以用超声操控微泡进行定点的靶向转染。相对于传统的超声造影剂微泡,具有较高的转染效率。
还提供一种上述阳离子微泡的制备方法,如图1所示,该阳离子微泡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将碳原子数为12~22的磷脂、疏水链段修饰的聚乙烯亚胺以及聚乙二醇修饰的碳原子数为12~22的磷脂按照摩尔百分比例为70~90∶1~20∶1~10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并混匀。
碳原子数为12~22的磷脂可以为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二棕榈酰磷脂酰乙醇胺(DPPE)、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DSPE)、二肉豆蔻酰磷脂酰胆碱(DMPC)、二肉豆蔻酰磷脂酰乙醇胺(DMPE)、二(二十酰基)磷脂酰胆碱和硬脂酸聚乙二醇单酯中的至少一种。
疏水链段可以为碳原子数为12~22的脂肪酸或其对应的脂肪酸聚乙二醇单脂。
疏水链段修饰的聚乙烯亚胺可以通过如下方法制得:
按照摩尔比约为1∶1.2的比例将疏水链段对应的脂肪酸与N,N′-羰基二咪唑分别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在磁力搅拌下将疏水链段对应的脂肪酸的溶液逐滴加入到N,N′-羰基二咪唑溶液中,氮气或惰性气体氛围下约30℃反应约24h,然后用饱和氯化钠溶液快速洗涤萃取,得到羧基活化的疏水链段对应的脂肪酸。
按照摩尔比约为1∶1,将聚乙烯亚胺和所述羧基活化的疏水链段对应的脂肪酸分别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在磁力搅拌下将羧基活化的疏水链段对应的脂肪酸溶液逐滴加入到聚乙烯亚胺溶液中,氮气或惰性气体氛围下约30℃反应约24h,然后乙醚沉淀纯化,得到疏水链段修饰的聚乙烯亚胺。
聚乙烯亚胺的分子量为可以600~25000。
本实施方式中,聚乙烯亚胺可以为支化的链结构,也可以为线性结构。
聚乙二醇修饰的碳原子数为12~22的磷脂可以为聚乙二醇修饰的二棕榈酰磷脂酰乙醇胺(DPPE-PEG)、聚乙二醇修饰的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DSPE-PEG)和聚乙二醇修饰的二肉豆蔻酰磷脂酰乙醇胺(DMPE-PEG)中的至少一种。
聚乙二醇的分子量可以为1000~5000。
有机溶剂选择磷脂材料的良溶剂,例如:三氯甲烷、二氯甲烷、丙酮等。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三氯甲烷作为有机溶剂。
混匀采用涡旋混合器进行。
S20、用干燥的氮气流或惰性气体流除去有机溶剂,使得S10得到的脂类混合物附着在容器壁上形成均匀的薄膜,之后干燥。
干燥的操作可以选择在真空烘箱中干燥2h以上。
S30、加入pH为7.2~7.6的缓冲液使得S20得到的脂类混合物薄膜水化,接着将该脂类化合物加热至相变温度以上使其从容器壁上脱落,保持混合体系的温度不变超声震荡使得混合体系彻底分散至透明。
脂类化合物的相变温度各有不同,如DSPC为60℃。
本实施方式中,缓冲液为含10%体积比的甘油、10%体积比的丙二醇和80%体积比0.1M的Tris三羟基氨甲烷的混合液。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缓冲液还可以为0.1M的PBS磷酸盐缓冲液。
超声震荡可以采用水浴式超声震荡器。
S40、将S30得到的透明的混合体系转移至密封容器中并保持所述密封容器内的溶液不超过密封容器的容积的一半,将密封容器内的空气置换,接着对密封容器进行机械震荡,放置至少10min后得到所需的阳离子微泡。
本实施方式中,将密封容器内的空气置换所用的气体为六氟化硫、八氟丙烷、十氟丁烷、全氟戊烷和氮气中的至少一种。
可以选择容积为2mL的西林瓶作为密封容器,每瓶装入1mL的液体。
机械震荡为采用频率为4500次每分钟的机械震荡器震荡45s~90s。
以下为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1)聚乙烯亚胺PEI600的修饰改性。
硬脂酸的端羧基活化:按照硬脂酸与N,N′-羰基二咪唑摩尔比例1∶1.2,将硬脂酸和N,N′-羰基二咪唑,分别溶解于三氯甲烷溶剂中。硬脂酸的三氯甲烷溶液在磁力搅拌下逐滴加入到N,N′-羰基二咪唑的三氯甲烷溶液中。反应器在氩气氛围下,30℃反应24小时。然后用饱和氯化钠溶液快速洗涤萃取,制的端羧基活化的硬脂酸。反应方程式如下:
Figure BDA0000127554270000091
按照聚乙烯亚胺和端羧基活化的硬脂酸的摩尔比例为1∶1,将分子量为600左右的干燥的超枝化聚乙烯亚胺和端羧基活化的硬脂酸,分别溶解于三氯甲烷中。端羧基活化的硬脂酸的三氯甲烷溶液在磁力搅拌下逐滴加入到聚乙烯亚胺的三氯甲烷溶液中。反应器在氩气氛围下,30℃反应24小时。对粗产物用乙醚沉淀纯化获得最终产品硬脂酸修饰的聚乙烯亚胺(stearic-PEI600)。
反应方程式如下:
Figure BDA0000127554270000092
(2)含5%硬脂酸修饰的聚乙烯亚胺(stearic-PEI600)微泡的设计制作。
按照摩尔比为90∶5∶5,将1,2-二硬脂酰甘油基磷脂酰胆碱(DSPC),聚乙二醇2000化的1、2-二硬脂酰甘油基磷脂酰乙醇胺(DSPE-PEG)和硬脂酸修饰的聚乙烯亚胺(Stearic-PEI)溶解在三氯甲烷中,在涡旋混合器上混匀。用干燥的氮气流除去三氯甲烷使溶解的材料在试管壁上形成一层均匀的薄膜,真空烘箱中45℃干燥2.5h。加入一定体积pH为7.4的缓冲溶液(含10%体积比的甘油、10%体积比的丙二醇和80%体积比0.1M的Tris三羟基氨甲烷溶液)将磷脂混合物薄膜水化,加热到60℃以上使其从试管壁上脱落。保持磷脂混合物温度不变,用水浴式超声震荡器使磷脂水混合物彻底分散直至完全透明,然后1毫升/瓶装入2mL的西林瓶中,用橡胶塞和铝塑盖封口后,将西林瓶内部的空气置换成六氟化硫。用频率为4500次/分钟的机械震荡器震荡60s,得到均匀丰富的微泡,放置10分钟待其稳定后得到表面含5%硬脂酸修饰的聚乙烯亚胺600的微泡。
(3)不含5%硬脂酸修饰的聚乙烯亚胺(stearic-PEI600)微泡的设计制作。
按照摩尔比为90∶10,将1,2-二硬脂酰甘油基磷脂酰胆碱(DSPC)和聚乙二醇2000化的1、2-二硬脂酰甘油基磷脂酰乙醇胺(DSPE-PEG)溶解在三氯甲烷中,在涡旋混合器上混匀。用干燥的氮气流除去三氯甲烷使溶解的材料在试管壁上形成一层均匀的薄膜,真空烘箱中45℃干燥2小时以上。加入一定体积pH为7.4的缓冲溶液(含10%体积比的甘油、10%体积比的丙二醇和80%体积比0.1M的Tris三羟基氨甲烷溶液)将磷脂混合物薄膜水化,加热到混合物的60℃以上使其从试管壁上脱落。保持磷脂混合物的温度不变,用水浴式超声震荡器使磷脂水混合物彻底分散直至完全透明,然后1毫升/瓶装入2mL的西林瓶中,用橡胶塞和铝塑盖封口后,将西林瓶内部的空气置换成六氟化硫。用频率为4500次/分钟的机械震荡器震荡60s,得到均匀丰富的微泡,放置10分钟待其稳定后备用。
(4)测定含5%硬脂酸修饰的聚乙烯亚胺(stearic-PEI600)微泡的浓度和粒径分布。
在西林瓶的橡胶塞上插入一根针头保持气压平衡,用10毫升的注射器将(2)震荡得到的微泡从西林瓶中匀速慢慢抽出并用去离子水稀释至4毫升,将注射器针头密闭后400g离心3分钟,待微泡漂浮后弃下层浑浊的液体收集白色的饼状物,重新用去离子水分散后重复上述离心步骤2次得到表面含PEI的微泡,用移液器精密量取5ul做为样品测其粒径分布如图2所示。
由图2可以看出,制备得到的微泡的粒径主要约为1.5μm~2μm。
(5)测定含5%硬脂酸修饰的聚乙烯亚胺(stearic-PEI600)微泡的zeta电位。
Zeta电位是表征微纳米颗粒表面电荷分布及大小的,可以检测到表征表面电荷的多少,将32ul浓度为109个/毫升的含硬脂酸修饰的聚乙烯亚胺600(stearic-PEI600)微泡均匀分散于1毫升的去离子水中,测定其zeta电位;同时用普通的不含硬脂酸修饰的聚乙烯亚胺600(stearic-PEI600)的微泡作为参照样进行zeta电位的测试,含5%硬脂酸修饰的聚乙烯亚胺600的微泡zeta电位均达到了54.5±5.73mv,而不含硬脂酸修饰的聚乙烯亚胺600(硬脂酸修饰的聚乙烯亚胺600)的普通磷脂微泡zeta电位为-28±4.3mv,说明微泡带上了正电荷,具有了吸附DNA的能力。
(6)含5%硬脂酸修饰的聚乙烯亚胺(stearic-PEI600)微泡微泡实际吸附DNA能力测试。
分别取(3)步骤中得到的含5%微泡1ul、2ul、4ul、8ul、12ul、16ul、20ul到0.5毫升的离心管中,然后每个离心管中加入0.3ug/ul的绿色荧光蛋白质粒DNA1ul,充分混合20分钟,加入适量上样缓冲液后,加入制备的1%琼脂凝胶点样孔中120伏25分钟查看质粒DNA的滞留和迁移。最终发现当微泡量为16ul时DNA全部滞留,经过换算估计出每108个含5%硬脂酸修饰的聚乙烯亚胺600的微泡上最多可以载2ug的质粒DNA。
(7)吸附DNA的微泡的显微镜照片。
为了证明本实施例制备的含有硬脂酸修饰聚乙烯亚胺600的微泡表面吸附有质粒DNA,对吸附了质粒DNA的微泡用Hoechst 33258试剂盒进行了染色。Hoechst 33258是一种细胞核染色剂,跟DNA结合后,在紫外光激发下发出蓝色的光。如果质粒确实被吸附到了微泡的外壳上,就可以用紫外光激发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微泡周围发出蓝色的光,如图3和图4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制备的微泡与质粒DNA结合良好。
实施例2
(1)聚乙烯亚胺PEI25000的修饰改性。
参阅实施例1,将聚乙烯亚胺PEI600替换为PEI25000。
(2)含10%硬脂酸修饰的聚乙烯亚胺(stearic-PEI600)微泡的设计制作。
按照摩尔比为85∶1∶14,将1,2-二硬脂酰甘油基磷脂酰胆碱(DSPC),聚乙二醇2000化的1、2-二硬脂酰甘油基磷脂酰乙醇胺(DSPE-PEG)和硬脂酸修饰的聚乙烯亚胺(Stearic-PEI)溶解在三氯甲烷中,在涡旋混合器上混匀。用干燥的氮气流除去三氯甲烷使溶解的材料在试管壁上形成一层均匀的薄膜,真空烘箱中45℃干燥2小时以上。加入一定体积pH为7.6的缓冲溶液(0.1M的PBS磷酸盐缓冲液)将磷脂混合物薄膜水化,加热到混合物的相转变温度以上使其从试管壁上脱落。保持在相转变温度以上用水浴式超声震荡器使磷脂水混合物彻底分散直至完全透明,然后1毫升/瓶装入2毫升的西林瓶中,用橡胶塞和铝塑盖封口后,将西林瓶内部的空气置换成全氟丙烷。用频率为4500次/分钟的机械震荡器震荡45s,得到均匀丰富的微泡,放置10分钟待其稳定后,用10毫升的注射器将震荡得到的微泡从西林瓶中抽出并用去离子水稀释至4毫升,将注射器针头密闭后400g离心3分钟,待微泡漂浮后弃下层浑浊的液体收集白色的饼状物,重新用去离子水分散后重复上述离心步骤2次得到表面含10%硬脂酸修饰的聚乙烯亚胺25000的微泡。
实施例3
(1)聚乙烯亚胺PEI10000的修饰改性。
参阅实施例1。
(2)含15%硬脂酸修饰的聚乙烯亚胺(stearic-PEI600)微泡的设计制作
按照摩尔比为90∶9∶1,将1,2-二硬脂酰甘油基磷脂酰胆碱(DSPC),聚乙二醇1000化的1、2-二硬脂酰甘油基磷脂酰乙醇胺(DSPE-PEG)和硬脂酸修饰的聚乙烯亚胺(Stearic-PEI)溶解在三氯甲烷中,在涡旋混合器上混匀。用干燥的氮气流除去三氯甲烷使溶解的材料在试管壁上形成一层均匀的薄膜,真空烘箱中45℃干燥2小时以上。加入一定体积pH为7.2的缓冲溶液(含10%体积比的甘油、10%体积比的丙二醇和80%体积比0.1M的Tris三羟基氨甲烷溶液)将磷脂混合物薄膜水化,加热到混合物的相转变温度以上使其从试管壁上脱落。保持在相转变温度以上用水浴式超声震荡器使磷脂水混合物彻底分散直至完全透明,然后1毫升/瓶装入2毫升的西林瓶中,用橡胶塞和铝塑盖封口后,将西林瓶内部的空气置换成八氟丙烷。用频率为4500次/分钟的机械震荡器震荡90s,得到均匀丰富的微泡,放置10分钟待其稳定后,用10毫升的注射器将震荡得到的微泡从西林瓶中抽出并用去离子水稀释至4毫升,将注射器针头密闭后400g离心3分钟,待微泡漂浮后弃下层浑浊的液体收集白色的饼状物,重新用去离子水分散后重复上述离心步骤2次得到表面含15%硬脂酸修饰的聚乙烯亚胺10000的微泡。
实施例4
(1)聚乙烯亚胺PEI1800的修饰改性。
参阅实施例1。
(2)含5%硬脂酸修饰的聚乙烯亚胺(stearic-PEI1800)微泡的设计制作。
按照摩尔比为75∶10∶15,将1,2-二硬脂酰甘油基磷脂酰胆碱(DSPC),聚乙二醇2000化的1、2-二硬脂酰甘油基磷脂酰乙醇胺(DSPE-PEG)和硬脂酸修饰的聚乙烯亚胺(Stearic-PEI)溶解在三氯甲烷中,在涡旋混合器上混匀。用干燥的氩气流除去三氯甲烷使溶解的材料在试管壁上形成一层均匀的薄膜,真空烘箱中45℃干燥2小时以上。加入一定体积pH为7.4的缓冲溶液(含10%体积比的甘油、10%体积比的丙二醇和80%体积比0.1M的Tris三羟基氨甲烷溶液)将磷脂混合物薄膜水化,加热到混合物的相转变温度以上使其从试管壁上脱落。保持在相转变温度以上用水浴式超声震荡器使磷脂水混合物彻底分散直至完全透明,然后1毫升/瓶装入2毫升的西林瓶中,用橡胶塞和铝塑盖封口后,将西林瓶内部的空气置换成氮气。用频率为4500次/分钟的机械震荡器震荡80s,得到均匀丰富的微泡,放置10分钟待其稳定后,用10毫升的注射器将(2)震荡得到的微泡从西林瓶中抽出并用去离子水稀释至4毫升,将注射器针头密闭后400g离心3分钟,待微泡漂浮后弃下层浑浊的液体收集白色的饼状物,重新用去离子水分散后重复上述离心步骤2次得到表面含5%聚乙烯亚胺1800的微泡。
实施例5
(1)聚乙烯亚胺PEI5000的修饰改性。
参阅实施例1。
(2)含10%硬脂酸修饰的聚乙烯亚胺(stearic-PEI1800)微泡的设计制作
按照摩尔比为70∶10∶20,将1,2-二硬脂酰甘油基磷脂酰胆碱(DSPC),聚乙二醇5000化的1、2-二硬脂酰甘油基磷脂酰乙醇胺(DSPE-PEG)和硬脂酸修饰的聚乙烯亚胺(Stearic-PEI)溶解在三氯甲烷中,在涡旋混合器上混匀。用干燥的氮气流除去三氯甲烷使溶解的材料在试管壁上形成一层均匀的薄膜,真空烘箱中45℃干燥2小时以上。加入一定体积pH为7.4的缓冲溶液(含10%体积比的甘油、10%体积比的丙二醇和80%体积比0.1M的Tris三羟基氨甲烷溶液)将磷脂混合物薄膜水化,加热到混合物的相转变温度以上使其从试管壁上脱落。保持在相转变温度以上用水浴式超声震荡器使磷脂水混合物彻底分散直至完全透明,然后1毫升/瓶装入2毫升的西林瓶中,用橡胶塞和铝塑盖封口后,将西林瓶内部的空气置换成六氟化硫。用频率为4500次/分钟的机械震荡器震荡45秒到90秒,得到均匀丰富的微泡,放置10分钟待其稳定后,用10毫升的注射器将震荡得到的微泡从西林瓶中抽出并用去离子水稀释至4毫升,将注射器针头密闭后400g离心3分钟,待微泡漂浮后弃下层浑浊的液体收集白色的饼状物,重新用去离子水分散后重复上述离心步骤2次得到表面含10%硬脂酸修饰的聚乙烯亚胺5000的微泡。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阳离子微泡,为脂类材料形成的微泡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脂类材料包括:
作为主体材料的碳原子数为12~22的磷脂,占所述脂类材料的摩尔百分数的70%~90%;
作为改性材料的疏水链段修饰的聚乙烯亚胺,占所述脂类材料的摩尔百分数的1%~20%;以及
聚乙二醇修饰的所述碳原子数为12~22的磷脂,占所述脂类材料的摩尔百分数的1%~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阳离子微泡,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原子数为12~22的磷脂为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二棕榈酰磷脂酰乙醇胺、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二肉豆蔻酰磷脂酰胆碱、二肉豆蔻酰磷脂酰乙醇胺、二(二十酰基)磷脂酰胆碱和硬脂酸聚乙二醇单酯中的至少一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阳离子微泡,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二醇修饰的碳原子数为12~22的磷脂为聚乙二醇修饰的二棕榈酰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修饰的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和聚乙二醇修饰的二肉豆蔻酰磷脂酰乙醇胺中的至少一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阳离子微泡,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链段为碳原子数为12~22的脂肪酸或其对应的脂肪酸聚乙二醇单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阳离子微泡,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亚胺的分子量为600~25000;
所述聚乙烯亚胺为支化的链结构或线性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阳离子微泡,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二醇的分子量为1000~5000。
7.一种阳离子微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碳原子数为12~22的磷脂、疏水链段修饰的聚乙烯亚胺以及聚乙二醇修饰的碳原子数为12~22的磷脂按照摩尔比例为70~90∶1~20∶1~10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并混匀;
步骤二、用干燥的氮气流或惰性气体流除去有机溶剂,使得脂类混合物附着在容器壁上形成均匀的薄膜,之后干燥;
步骤三、加入pH为7.2~7.6的缓冲液使得所述脂类混合物薄膜水化,接着将该脂类化合物加热至相变温度以上使其从容器壁上脱落,保持混合体系的温度不变超声震荡使得混合体系彻底分散至透明;
步骤四、将透明的混合体系转移至密封容器中并保持所述密封容器内的溶液体积少于密封容器的容积的一半,将所述密封容器内的空气置换,接着对所述密封容器进行机械震荡,放置至少10min后得到阳离子微泡。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阳离子微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疏水链段修饰的聚乙烯亚胺通过如下方法制得:
按照摩尔比约为1∶1.2的比例将所述疏水链段对应的脂肪酸与N,N′-羰基二咪唑分别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在磁力搅拌下将疏水链段对应的脂肪酸的溶液逐滴加入到N,N′-羰基二咪唑溶液中,氮气或惰性气体氛围下约30℃反应约24h,然后用饱和氯化钠溶液快速洗涤萃取,得到羧基活化的疏水链段对应的脂肪酸;
按照摩尔比约为1∶1,将聚乙烯亚胺和所述羧基活化的疏水链段对应的脂肪酸分别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在磁力搅拌下将羧基活化的疏水链段对应的脂肪酸溶液逐滴加入到聚乙烯亚胺溶液中,氮气或惰性气体氛围下约30℃反应约24h,然后乙醚沉淀纯化,得到疏水链段修饰的聚乙烯亚胺。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阳离子微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缓冲液为0.1M的PBS磷酸盐缓冲液,或所述缓冲液为含10%体积比的甘油、10%体积比的丙二醇和80%体积比0.1M的Tris三羟基氨甲烷的混合液。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阳离子微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将所述密封容器内的空气置换所用的气体为六氟化硫、八氟丙烷、十氟丁烷、全氟戊烷和氮气中的至少一种。
CN 201110456564 2011-12-30 2011-12-30 阳离子微泡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25529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456564 CN102552947B (zh) 2011-12-30 2011-12-30 阳离子微泡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456564 CN102552947B (zh) 2011-12-30 2011-12-30 阳离子微泡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52947A true CN102552947A (zh) 2012-07-11
CN102552947B CN102552947B (zh) 2013-10-02

Family

ID=46400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456564 Active CN102552947B (zh) 2011-12-30 2011-12-30 阳离子微泡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52947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13945A (zh) * 2012-08-21 2012-12-12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靶向纳米级超声微泡
CN103099780A (zh) * 2012-12-11 2013-05-15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制备含氢气微泡水溶液的方法,其产品及应用
CN104109241A (zh) * 2013-04-17 2014-10-22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共价疏水修饰的聚乙烯亚胺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617410A (zh) * 2016-01-12 2016-06-01 深圳市人民医院 一种双靶向超声造影剂及其制备方法
US9687570B2 (en) 2013-05-03 2017-06-27 Trust Bio-Sonic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ducing optimized lipid-based micro/nano-bubbles
CN109589419A (zh) * 2019-01-17 2019-04-09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靶向温控载多糖长循环脂质体-微泡复合物递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46992A (zh) * 2019-12-02 2020-04-03 深圳大学 一种阳离子微泡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1529718A (zh) * 2020-04-01 2020-08-14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一种阳离子微泡-rAAV-miRNA病毒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应用
CN114146890A (zh) * 2021-12-03 2022-03-08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超声声操控的方法及声镊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34658A (zh) * 2010-04-23 2011-11-09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 靶向性季铵盐类阳离子高分子脂质基因载体、制备方法及应用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34658A (zh) * 2010-04-23 2011-11-09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 靶向性季铵盐类阳离子高分子脂质基因载体、制备方法及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学兵等: "载药脂质超声微泡造影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vol. 5, no. 2, 31 December 2008 (2008-12-31), pages 156 - 161 *
尹东风等: "聚乙烯亚胺的修饰及其作为基因载体的研究", 《中国药房》, vol. 20, no. 34, 31 December 2009 (2009-12-31), pages 2673 - 2677 *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13945A (zh) * 2012-08-21 2012-12-12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靶向纳米级超声微泡
CN103099780A (zh) * 2012-12-11 2013-05-15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制备含氢气微泡水溶液的方法,其产品及应用
CN103099780B (zh) * 2012-12-11 2015-11-25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制备含氢气微泡水溶液的方法,其产品及应用
CN104109241A (zh) * 2013-04-17 2014-10-22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共价疏水修饰的聚乙烯亚胺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109241B (zh) * 2013-04-17 2019-01-11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共价疏水修饰的聚乙烯亚胺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US9687570B2 (en) 2013-05-03 2017-06-27 Trust Bio-Sonic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ducing optimized lipid-based micro/nano-bubbles
CN105617410B (zh) * 2016-01-12 2018-10-09 深圳市人民医院 一种双靶向超声造影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17410A (zh) * 2016-01-12 2016-06-01 深圳市人民医院 一种双靶向超声造影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89419A (zh) * 2019-01-17 2019-04-09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靶向温控载多糖长循环脂质体-微泡复合物递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46992A (zh) * 2019-12-02 2020-04-03 深圳大学 一种阳离子微泡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0946992B (zh) * 2019-12-02 2022-08-02 深圳大学 一种阳离子微泡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1529718A (zh) * 2020-04-01 2020-08-14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一种阳离子微泡-rAAV-miRNA病毒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应用
CN114146890A (zh) * 2021-12-03 2022-03-08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超声声操控的方法及声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52947B (zh) 2013-10-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52947B (zh) 阳离子微泡及其制备方法
Fu et al. Recent progress in microRNA-based delivery systems for the treatment of human disease
Mondal et al. Hybrid exosomes, exosome-like nanovesicles and engineered exosomes for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
Kimiz-Gebologlu et al. Exosomes: Large-scale production, isolation, drug loading efficiency, and biodistribution and uptake
Mukalel et al. Nanoparticles for nucleic acid delivery: Applications in cancer immunotherapy
Yang et al. Efficient cytosolic delivery of siRNA using HDL‐mimicking nanoparticles
Tayier et al. Biosynthetic nanobubbles for targeted gene delivery by focused ultrasound
Yin et al. Ultrasound-sensitive siRNA-loaded nanobubbles formed by hetero-assembly of polymeric micelles and liposomes and their therapeutic effect in gliomas
Ibsen et al. A novel nested liposome drug delivery vehicle capable of ultrasound triggered release of its payload
Jing et al. Novel cell-penetrating peptide-loaded nanobubbles synergized with ultrasound irradiation enhance EGFR siRNA delivery for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therapy
US9474716B2 (en) SiRNA phospholipid conjugate
Lee et al. Mono-arginine cholesterol-based small lipid nanoparticles as a systemic siRNA delivery platform for effective cancer therapy
Kurosaki et al. Development of anionic bubble lipopolyplexes for efficient and safe gene transfection with ultrasound exposure in mice
US20130216593A1 (en)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plasmid gene transfection using polymer-modified microbubbles
Jin et al. A novel cationic microbubble coated with stearic acid-modified polyethylenimine to enhance DNA loading and gene delivery by ultrasound
CN108553650B (zh) 一种仿生纳米红细胞基因载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Garcia-Guerra et al. Nano-scale gene delivery systems: current technology, obstacl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Arghiani et al. Modulating microRNAs in cancer: Next-generation therapies
Davis et al. Hypoxia-directed tumor targeting of CRISPR-Cas9 and HSV-TK suicide gene therapy using lipid nanoparticles
ES2912270T3 (es) Transporte de productos biológicos por medio de partículas
Al Qtaish et al. Nanodiamond integration into niosomes as an emerging and efficient gene therapy nanoplatform for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eases
CN107648620B (zh) 携载caix适体的靶向超声纳米泡及其制备方法
Puri et al. Stealth oxime ether lipid vesicles promote delivery of functional DsiRNA in human lung cancer A549 tumor bearing mouse xenografts
US11253482B2 (en) Biodegradable multilayer nanocapsules for the delivery of biologically active agents in target cells
CN104095814B (zh) 一种三嵌段聚合物胶束、制备方法及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123

Address after: 510760 No.71, Dongpeng Avenue, Dongq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Luogang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Kangchen Pharmaceutical Co., Ltd., Guangzhou

Address before: 1068 No. 518055 Guangdong city in Shenzhen Province, Nanshan District City Xili University School Avenu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INSTITUTES OF ADVANCED TECH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