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52283A - 皮肤用含有辅料的丁酸氢化可的松与含有辅料的水的透皮吸收药物 - Google Patents

皮肤用含有辅料的丁酸氢化可的松与含有辅料的水的透皮吸收药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52283A
CN102552283A CN2010105568287A CN201010556828A CN102552283A CN 102552283 A CN102552283 A CN 102552283A CN 2010105568287 A CN2010105568287 A CN 2010105568287A CN 201010556828 A CN201010556828 A CN 201010556828A CN 102552283 A CN102552283 A CN 1025522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hydrocortisone butyrate
particle diameter
adjuv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5682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52283B (zh
Inventor
孙亮
陈松
赵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Jinyao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Jinyao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Jinyao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Jinyao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55682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52283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522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522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522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522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皮肤用含有辅料的丁酸氢化可的松与含有辅料的水的透皮吸收药物,由作为单独包装的含有一种或几种固体药用辅料及难溶于水的D90粒径为0.1-10μm的丁酸氢化可的松、单独包装的含有一种或几种溶于水的药用辅料的水共同组成。

Description

皮肤用含有辅料的丁酸氢化可的松与含有辅料的水的透皮吸收药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皮肤用药物,由作为单独包装的含有一种或几种皮肤药用辅料及丁酸氢化可的松与单独包装含有辅料的水共同组成。
背景技术:
皮肤炎症如湿疹(eczema)、变应性皮炎(allergic dermatitis)、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荨麻疹(Urticaria)等都是由某种变应原引起变态反应而造成皮肤炎症。
皮肤给药系统中,皮肤是药物进入体内的主要屏障,研究发现只有极少数药物具有优良的皮肤透过性,多数药物不易穿过人体皮肤这一有效的,选择性的屏障,相对而言脂溶性较高的药物更容易穿过表皮。治疗皮肤病,最常见的制剂类型是透皮吸收给药,透皮给药系统或经皮吸收制剂(transdermal thrapeutic systems,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简称TTS,TDDS):是指在皮肤表面给药,使药物以恒定速率(或接近恒定速率)通过皮肤,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的新剂型。其优点体现在:药物吸收不受消化道内pH、食物、转运时间等因素影响;避免肝脏首过效应;克服因吸收过快产生血药浓度过高而引起的不良反应;可持续控制给药速度,灵活给药等,常见的透皮给药系统包括巴布剂、软膏剂、搽剂、凝胶剂等。
但是由于上述制剂需要添加大量的辅料,这些辅料有可能会对皮肤产生各种不良反应,例如某些患者会对辅料产生过敏症状,尤其是2岁以下的婴幼儿皮肤较成人更加薄,膏剂、凝胶剂中的长链脂、酒精、抑菌剂等辅料对皮肤存在刺激作用,所以针对部分易过敏人群及2岁以下的婴幼儿,应该尽量减少药物辅料的使用。与常见的透皮吸收制剂如巴布剂、软膏剂、搽剂、凝胶剂相比皮肤用水混悬剂主要以水为主,其他辅料所占比例较小,尤其适合易过敏人群和儿童。
皮肤用水混悬剂通过透皮吸收存在一种制剂学的困难,如果混悬粒子较大,则无法通过表皮组织,如果混悬粒子过小如纳米级,但是与大粒子相比,小粒子比表面积大,具有较高的表面能,因此该系统为尽量降低其表面能而使小粒子表面的分子脱离小粒子,通过溶液扩散吸附到大粒子表面。最终,小粒子逐渐变小而大粒子逐渐长大,即奥斯特瓦尔德熟化现象。奥斯特瓦尔德熟化的速度主要由分子扩散和表面作用决定。混悬微粒由于其粒径分布不均匀,因此奥斯特瓦尔德熟化现象尤其明显((Welin-BergerK,Bergenstahl B.Inhibition of Ostwald ripening in local anesthetic emulsions by using hydrophobicexcipients in the disperse phase[J].Int J Pharm,2000,200(2):249-260.)。
微粒混悬剂属热动力学不稳定体系,粒子有聚集的趋势,以最小化其表面自由能。由于微粒的比表面积大,因此粒子相互接触碰撞的机会增加,同时粒子间存在较强的相互吸引力,分子间作用力强,粒子很容易发生不可逆聚集以降低其表面能(WongJ,Brugger A,Khare A,et al.Suspensions for intravenous(IV)injection:a review ofdevelopment,preclinical and clinical aspects[J].Adv Drug Deliv Rev,2008,60(8):939-954;Kesisoglou F,Panmai S,Wu Y.Nanosizing--oral formulation development and biopharmaceuticalevaluation[J].Adv Drug Deliv Rev,2007,59(7):631-644.)。
如何解决微粒混悬剂中粒子不稳定的问题,一直是制剂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但是无论通过添加辅料,还是改善粒子结构,都无法保证微粒混悬剂在储存期不出现奥斯特瓦尔德熟化现象,尤其是皮肤类混悬剂属于多次使用,更有可能出现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通过试验,我们惊奇的发现,将混悬药物与水分离,由单独包装的含有一种或几种皮肤药用辅料及难溶于水的皮肤用药物、单独包装含有辅料的水共同组成,两者在使用时通过简单震荡可以形成皮肤用水混悬剂。这种全新的透皮吸收治疗皮肤疾病的剂型,既可以在使用时保证水混悬剂可以以微粒形式透过皮肤治疗皮肤病,又可以储存较长时间,避免出现奥斯特瓦尔德熟化现象致使颗粒变大,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
技术的关键在于单独包装的难溶于水的D90粒径为0.1-10μm皮肤用药物经过一定时间的储存,并不出现结块、颗粒聚集、分散能力下降等问题,仍然能经过简单震荡与单独包装的水形成均匀混悬状态而易被皮肤吸收。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将治疗皮肤病的药物微粒与固体填充剂进行混合后,经过长时间储存,药物微粒可以更好的保持微粒的粒径,避免出现结块的现象,在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水中更容易分散形成混悬液。
在水中加入pH调节剂、粘度调节剂、促渗剂、表面活性剂或稳定剂将更好的保证药物微粒在混合后更好的形成混悬剂,有利于药物在皮肤上的吸收,提高药物疗效。
同时这些固体填充剂可以在与水混合过程中较为迅速的溶于水中,不影响混悬剂的形成,同时可以保证一定的渗透压,有利于混悬药物的渗透。
在上述药物辅料中并未加入皮肤外用制剂经常使用的防腐剂和抑菌剂,这对于易过敏人群和儿童都减少了潜在的威胁,有益于患者。
本发明所指的粒径是D90粒径,即一个样品的累计粒度分布数达到90%时所对应的粒径,它的物理意义是粒径小于它的颗粒占90%。
本发明提供一种透皮吸收治疗皮肤病的药物组合物,由作为单独包装的含有一种或几种固体药用辅料及难溶于水的D90粒径为0.1-10μm的丁酸氢化可的松、单独包装的含有一种或几种溶于水的药用辅料的水共同组成。所述皮肤用药物的D90粒径为1-10μm。所述皮肤用药物的微粒形态是球形或类球形。
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是还可以增加一种混合药物与水的器具。
所述丁酸氢化可的松的用量为0.01%~0.2%。优选0.05%~0.1%。
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药用辅料为表面活性剂、固体填充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固体填充剂为可溶于水的糖类、氨基酸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氨基酸为甘氨酸、苏氨酸、缬氨酸、亮氨酸。所述糖类包括单糖和/或二糖。所述单糖为甘露醇、果糖、葡萄糖,所述二糖为麦芽糖、海藻糖、纤维二糖、乳糖、蔗糖。所述二糖为乳糖。所述的乳糖为α-乳糖—水合物,β-无水乳糖,无定形喷雾干燥乳糖、结晶干燥乳糖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结晶干燥乳糖。
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药用辅料中的表面活性剂为固体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溶于水的药用辅料包括pH调节剂、粘度调节剂、促渗剂、表面活性剂或稳定剂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包括促渗剂、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可溶于水的药用辅料中的pH调节剂为磷酸及其盐、硼酸及其盐、枸橼酸及其盐、醋酸及其盐、酒石酸及其盐、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钠、碳酸氢钾、氨基丁三醇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醋酸、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钠、碳酸氢钾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可溶于水的药用辅料中的渗透压调节剂为甘油、丙二醇、氯化钠、氯化钾、山梨糖醇、甘露醇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采用0.4%-0.9%的氯化钠。
所述可溶于水的药用辅料中的粘度调节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聚乙烯基醇、羧乙烯聚合物、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几种,用量为0.1%~2%。
所述可溶于水的药用辅料中的表面活性剂可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吐温,司盘、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60,聚乙二醇-硬脂酸酯,聚乙二醇4000,卵磷脂,蔗糖酯,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二醇及其类似物、泊洛沙姆、泰洛沙泊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可溶于水的药用辅料中的表面活性剂为氨基酸类、卵磷脂类表面活性剂。所述氨基酸表面活性剂为月桂酰肌氨酸钠、月桂酰谷氨酸钠、椰油酰谷氨酸钠、椰油酰谷氨酸二钠、椰油酰谷氨酸钾、椰油酰基谷氨酸TEA盐、椰油酰甘氨酸钠、椰油酰甘氨酸钾、月桂酰亮氨酸钠、椰油酰亮氨酸钠、月桂酰亮氨酸钾、椰油酰亮氨酸钾。所述卵磷脂类表面活性剂为大豆卵磷脂或蛋黄卵磷脂。
所述可溶于水的药用辅料中的稳定剂为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优选为0.1%~0.01%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所述可溶于水的药用辅料中的促渗剂为氮酮、亚砜及其类似物、乙醇、脂肪醇、吡咯酮类、脂肪酸类、薄荷醇、精油、冰片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可溶于水的药用辅料中的促渗剂为氮酮、月桂氮卓酮、二氯亚砜、癸基甲基亚砜、丙二醇、N-甲基-2-吡咯酮、2-吡咯酮、月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薄荷醇、杜香萜烯、桉叶油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皮肤用药物的微粉化方法可以采用喷雾干燥法,流化床超音速气流粉碎法,高速研磨法、球磨法、流能磨法、溶剂法、CO2超临界法制备。优选采用喷雾干燥法、CO2超临界辅助雾化法制备。
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可以采用单次或多次剂量的形式进行包装。所述单次或多次剂量的形式包装为密封防水包装。所述多次剂量的形式包装为铝箔泡罩。
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人或动物皮肤炎症药物中的应用。
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人或动物皮肤湿疹、日光疹药物中的应用。
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2岁以下中婴幼儿皮肤炎症药物中的应用。
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2岁以下中婴幼儿的尿布疹、脂溢性皮炎、异位性皮炎应用。
本发明提供的药物组合物,包括药物微粒与含有药物辅料的水,两者在使用时通过简单震荡可以形成皮肤用水混悬剂并可以保持一定时间的稳定性。
同时由于药物与水分开包装,当病症程度不同时,可以调整加入到含有药物辅料的水中药物剂量,使单一药物可以在实际使用中拥有多种剂量,便于患者使用,两者在使用时通过简单震荡可以形成皮肤用水混悬剂并可以保持一定时间的稳定性。同时由于药物与水分开包装,当病症程度不同时,可以调整加入到含有药物辅料的水中药物剂量,使单一药物可以在实际使用中拥有多种剂量,便于患者使用,同时本发明提供的药物,在与混悬用水混合后也能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药物的粒径从而保证混悬稳定性,因此也减少了药物的浪费,符合低碳减排的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所指的粒径为D90粒径。
粒径测量仪器:岛津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测量仪SALD-7101
一、透皮吸收药物微粒的制备
实施例1至10所得到的药物微粒分装的胶囊为植物胶囊,分装后胶囊用铝箔泡罩密封包装。实施例11、12所得到的含有辅料的水用安瓿密封包装。
实施例1
将0.2g丁酸氢化可的松溶于乙醇,过滤后,灭菌,滤液喷雾干燥,微粉化使粒径达到3μm,与粒径均为30μm的1.5g结晶性乳糖混合后过200目筛3次混匀后,分装在2号胶囊中,每粒胶囊有丁酸氢化可的松2mg。电镜观察药物微粒为类球形。
工艺条件为:进口温度为100℃,出口温度为70℃,气流量90%,喷嘴出口内径为0.1cm,喷嘴空气流速800ml/min,进样速度50mL/h
实施例2
将丁酸氢化可的松1g溶于乙醇,过滤后,滤液喷雾干燥,微粉化使粒径达到3μm,与粒径均为30μm的15g结晶性乳糖混合后用200目筛3次混匀后灭菌,分装到2号胶囊内,每粒胶囊有丁酸氢化可的松1mg。电镜观察微粒为类球形。
工艺条件为:进口温度为105℃,出口温度为70℃,气流量90%,喷嘴出口内径为0.1cm,喷嘴空气流速800ml/min,进样速度50mL/h。
实施例3
将0.5g丁酸氢化可的松溶于乙醇,过滤后,滤液喷雾干燥,使粒径达到3μm,与粒径均为30μm的15g亮氨酸混合后过200目筛3次混匀后灭菌,分装到2号胶囊内,每粒胶囊有丁酸氢化可的松0.5mg。电镜观察微粒为类球形。
工艺条件为:进口温度为105℃,出口温度为68℃,气流量90%,喷嘴出口内径为0.1cm,喷嘴空气流速800ml/min,进样速度50mL/h。
实施例4
将丁酸氢化可的松0.5g溶于乙醇,过滤后,滤液喷雾干燥,使粒径达到3μm,与粒径为30μm的15g缬氨酸混合后过200目筛3次混匀后,分装到2号胶囊内,每粒胶囊有丁酸氢化可的松0.5mg。电镜观察微粒为类球形。
工艺条件为:进口温度为105℃,出口温度为68℃,气流量90%,喷嘴出口内径为0.1cm,喷嘴空气流速800ml/min,进样速度50mL/h。
实施例5
将丁酸氢化可的松1g溶于乙醇,过滤后,滤液喷雾干燥,使粒径达到3μm,与粒径为30μm的15gβ-无水乳糖混合后过200目筛3次混匀后灭菌,分装到2号胶囊内,每粒胶囊有丁酸氢化可的松1mg。电镜观察微粒为类球形。
工艺条件为:进口温度为105℃,出口温度为68℃,气流量90%,喷嘴出口内径为0.1cm,喷嘴空气流速800ml/min,进样速度50mL/h。
实施例6
将丁酸氢化可的松1g溶于乙醇,过滤后,滤液喷雾干燥,使粒径达到3μm,与粒径均为30μm的1g月桂酰肌氨酸钠、1.5g结晶性乳糖混合后过200目筛3次混匀后灭菌,分装到2号胶囊内,每粒胶囊有丁酸氢化可的松1mg。电镜观察微粒为类球形。
工艺条件为:进口温度为105℃,出口温度为68℃,气流量90%,喷嘴出口内径为0.1cm,喷嘴空气流速800ml/min,进样速度50mL/h。
实施例7
将丁酸氢化可的松0.5g溶于乙醇,过滤后,滤液喷雾干燥,使粒径达到3μm,与粒径均为30μm的15g结晶性乳糖混合后过200目筛3次混匀后灭菌,分装到2号胶囊内,每粒胶囊有丁酸氢化可的松0.5mg。电镜观察微粒为类球形。
工艺条件为:进口温度为105℃,出口温度为68℃,气流量90%,喷嘴出口内径为0.1cm,喷嘴空气流速800ml/min,进样速度50mL/h。
实施例8
将丁酸氢化可的松1g溶于乙醇,过滤后,滤液喷雾干燥,使粒径达到3μm,与粒径均为30μm的15g结晶性乳糖混合后过200目筛3次混匀后灭菌,分装到2号胶囊内,每粒胶囊有丁酸氢化可的松1mg。电镜观察微粒为类球形。
工艺条件为:进口温度为105℃,出口温度为68℃,气流量90%,喷嘴出口内径为0.1cm,喷嘴空气流速800ml/min,进样速度50mL/h。
实施例9将0.2g丁酸氢化可的松利用流能磨(使用南京大学仪器厂QM-3A)粉碎微粉化使粒径达到3μm,与粒径均为30μm的1.5g结晶性乳糖混合后过200目筛3次混匀后灭菌,分装在2号胶囊中,每粒胶囊有丁酸氢化可的松2mg。电镜观察微粒为无确定形。
实施例10
将1g丁酸氢化可的松利用流能磨(使用南京大学仪器厂QM-3A)粉碎微粉化使粒径达到3μm,与粒径均为30μm的15g结晶性乳糖混合后过200目筛3次混匀后灭菌,分装在2号胶囊中,每粒胶囊有丁酸氢化可的松1mg。电镜观察微粒为无确定形。
实施例11
EDTA-2N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0.2g,吐温-80 5g,,氯羧甲基纤维素钠2.5g,氢氧化钠适量,加蒸馏水至1000g
配制方法:将处方量的EDTA-2Na、羧甲基纤维素钠、吐温-80溶于500ml注射用水中,搅拌溶清,用氢氧化钠调pH至6,加入余量的注射用水,灭菌后分装1ml/安瓿密闭保存。
实施例12
EDTA-2Na 0.1g,羟丙基甲基纤维素4g,月桂氮卓酮2g,大豆卵磷脂7g,氢氧化钠适量,加蒸馏水至1000g
配制方法:将处方量的EDTA-2Na、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月桂氮卓酮、大豆卵磷脂溶于500ml注射用水中,搅拌溶清,用氢氧化钠调pH至6,加入余量的注射用水,灭菌后分装1ml/安瓿密闭保存。
以下对照实施例中提到的“微粒”是指相应实施例的胶囊内容物。
对照实施例1-1
将实施例1得到的微粒与实施例11得到的水按照2mg/ml的比例,进行混合,灭菌,用超声波震荡30秒后分装1ml/安瓿密闭保存。
对照实施例1-2
将实施例1得到的微粒与实施例12得到的水按照2mg/ml的比例,进行混合,灭菌,用超声波震荡30秒后分装1ml/安瓿密闭保存。
对照实施例2-1
将实施例2得到的微粒与实施例11得到的水按照1mg/ml的比例,进行混合,灭菌,用超声波震荡30秒后分装1ml/安瓿密闭保存。
对照实施例2-2
将实施例2得到的微粒与实施例12得到的水按照1mg/ml的比例,进行混合,灭菌,用超声波震荡30秒后分装1ml/安瓿密闭保存。
对照实施例3-1
将实施例3得到的微粒与实施例11得到的水按照0.5mg/ml的比例,进行混合,灭菌,用超声波震荡30秒后分装1ml/安瓿密闭保存。
对照实施例3-2
将实施例3得到的微粒与实施例12得到的水按照0.5mg/ml的比例,进行混合,灭菌,用超声波震荡30秒后分装1ml/安瓿密闭保存。
对照实施例4-1
将实施例4得到的微粒与实施例11得到的水按照0.5mg/ml的比例,进行混合,灭菌,用超声波震荡30秒后分装1ml/安瓿密闭保存。
对照实施例4-2
将实施例4得到的微粒与实施例12得到的水按照0.5mg/ml的比例,进行混合,灭菌,用超声波震荡30秒后分装1ml/安瓿密闭保存。
对照实施例5-1
将实施例5得到的微粒与实施例11得到的水按照1mg/ml的比例,进行混合,灭菌,用超声波震荡30秒后分装1ml/安瓿密闭保存。
对照实施例5-2
将实施例5得到的微粒与实施例12得到的水按照1mg/ml的比例,进行混合,灭菌,用超声波震荡30秒后分装1ml/安瓿密闭保存。
对照实施例6-1
将实施例6得到的微粒与实施例11得到的水按照1mg/ml的比例,进行混合,灭菌,用超声波震荡30秒后分装1ml/安瓿密闭保存。
对照实施例6-2
将实施例6得到的微粒与实施例12得到的水按照1mg/ml的比例,进行混合,灭菌,用超声波震荡30秒后分装1ml/安瓿密闭保存。
对照实施例7-1
将实施例7得到的微粒与实施例11得到的水按照0.5mg/ml的比例,进行混合,灭菌,用超声波震荡30秒后分装1ml/安瓿密闭保存。
对照实施例7-2
将实施例7得到的微粒与实施例12得到的水按照0.5mg/ml的比例,进行混合,灭菌,用超声波震荡30秒后分装1ml/安瓿密闭保存。
对照实施例8-1
将实施例8得到的微粒与实施例11得到的水按照1mg/ml的比例,进行混合,灭菌,用超声波震荡30秒后分装1ml/安瓿密闭保存。
对照实施例8-2
将实施例8得到的微粒与实施例12得到的水按照1mg/ml的比例,进行混合,灭菌,用超声波震荡30秒后分装1ml/安瓿密闭保存。
二、相关药效学试验
实施例15稳定性实验
将实施例1-12、对照实施例1-1至8-2分成实施例1-10组、对照实施例1-1至8-2组,实施例11-12组每组500支,其余每组40个单位,在40℃±2℃,相对湿度75%±5%的情况下进行稳定性试验,分别于存储0个月、1个月、3个月时取样测药物的D90粒径,每次取10个单位,其中实施例1-10组每次所取的10个胶囊在进行粒径试验前,取5个胶囊的药物分别与实施例11得到的5个单位含有辅料的水在安瓿内混合、取5个胶囊的药物分别与实施例12得到的5个单位含有辅料的水在安瓿内混合,并用手上下震荡10秒后立即进行测定粒径;对照实施例1-1至8-2组在进行粒径试验前,用手上下震荡10秒后立即进行测定粒径。3个月时测定粒径后,将实施例1-10分别与实施例11、12混合形成的混悬剂、对照实施例1-1至8-2的混悬剂加盖在40℃±2℃,相对湿度45%±5%的情况下保存24小时后,用手上下震荡10秒后进行粒径试验。
实验结果如下:
Figure BSA00000358193000081
通过上述实验表明,按照本发明中的技术对药品与含有辅料的水进行分离,经过长时间储存,使用时再进行混合,对粒径影响较小,经过高温的条件下储存24小时后,D90粒径基本保持在10μm以下,同时药物微粒外形为球形或类球形比无确定形态的保持粒径的能力更好。而如果将药物与通过与含有辅料的水形成混悬剂经过长时间储存,保持粒径的能力较差,粒径明显提高。
实施例16体外经皮渗透实验
实验方案:
取3月龄健康大鼠和10天龄大鼠麻醉处死后,用剪刀除尽腹部毛,取下无损伤的皮肤,除去皮下组织,洗净后分别固定于Franz扩散池的释放口,接受室中加入pH7.4磷酸缓冲液作释放介质,保持内皮层与溶液密切接触。取0.1ml药液涂布在皮肤上,调节水浴使外层套层温度恒定于(37±1)℃,搅拌速度为100rpm,分别于0、0.15、0.5、0.75、1、1.5、2小时吸取释放介质4ml,同时补加等量PBS液。释放液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方法确定浓度Ci,根据下式求得单位面积药物累积透过量Q:Q=CiV/A
式中,Q为单位面积药物累积透过量,Ci为t时间内释放介质中的药物浓度,V为接收室体积,A为皮肤扩散面积。分别以Q和C对时间进行线性回归,求得渗透率(J/μg.h-1)
实验药物的制备:将实施例1-12、对照实施例1-1至8-2分成实施例1-10组、对照实施例1-1至8-2组,实施例11-12组每组500支,其余每组40个单位,在40℃±2℃,相对湿度75%±5%的情况下进行稳定性试验,存储3个月后,其中实施例1-10组每次所取的20个胶囊进行渗透性试验。
在进行渗透试验前,实施例1-10组每组取10个胶囊的药物与实施例11得到的10个单位含有辅料的水在安瓿内混合、取10个胶囊的药物与实施例12得到的10个单位含有辅料的水在安瓿内混合,并用手上下震荡20秒后立即涂布在3月龄健康大鼠皮肤上;对照实施例1-1至8-2组在进行渗透试验前,用手上下震荡10秒后立即涂布在3月龄健康大鼠皮肤上。
同样地,在10天龄大鼠皮肤进行同样的试验。
实验结果如下:
Figure BSA00000358193000091
Figure BSA00000358193000101
通过上述实验,可以看出粒径较大的对照实施例渗透速率明显较低,而粒径较小的实施例渗透速率较高,尤其是对于皮肤较薄的10天龄大鼠渗透速率明显提高,可以说明本发明中的混悬剂更适应给予皮肤较薄的幼儿。

Claims (10)

1.一种透皮吸收治疗皮肤病的药物组合物,由作为单独包装的含有一种或几种固体药用辅料及难溶于水的D90粒径为0.1-10μm的丁酸氢化可的松、单独包装的含有一种或几种可溶于水的药用辅料的水共同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是丁酸氢化可的松的D90粒径为1-10μm。
3.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是所述丁酸氢化可的松的用量为0.01%~0.2%。
4.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药用辅料为固体填充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5.如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固体填充剂为可溶于水的糖类、氨基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糖类为乳糖。
7.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药用辅料中的表面活性剂为固体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8.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溶于水的药用辅料包括pH调节剂、粘度调节剂、促渗剂、表面活性剂或稳定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9.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丁酸氢化可的松的微粉化方法可以采用喷雾干燥法,流化床超音速气流粉碎法,高速研磨法、球磨法、流能磨法、溶剂法、CO2超临界法制备。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人或动物皮肤炎症药物中的应用。
CN201010556828.7A 2010-11-23 2010-11-23 皮肤用含有辅料的丁酸氢化可的松与含有辅料的水的透皮吸收药物 Active CN1025522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56828.7A CN102552283B (zh) 2010-11-23 2010-11-23 皮肤用含有辅料的丁酸氢化可的松与含有辅料的水的透皮吸收药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56828.7A CN102552283B (zh) 2010-11-23 2010-11-23 皮肤用含有辅料的丁酸氢化可的松与含有辅料的水的透皮吸收药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52283A true CN102552283A (zh) 2012-07-11
CN102552283B CN102552283B (zh) 2015-03-18

Family

ID=46399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56828.7A Active CN102552283B (zh) 2010-11-23 2010-11-23 皮肤用含有辅料的丁酸氢化可的松与含有辅料的水的透皮吸收药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5228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48142A (zh) * 2018-09-30 2019-01-22 苏州圣苏新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透皮给药制剂的制法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01276A (zh) * 2008-06-25 2008-11-12 河南利华制药有限公司 微晶粒药物的制备方法
CN101810566A (zh) * 2009-11-26 2010-08-25 天津金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01276A (zh) * 2008-06-25 2008-11-12 河南利华制药有限公司 微晶粒药物的制备方法
CN101810566A (zh) * 2009-11-26 2010-08-25 天津金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于淞: "《皮肤科临床外用药物》", 30 November 1975, article "激素类药", pages: 35-37 - 72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48142A (zh) * 2018-09-30 2019-01-22 苏州圣苏新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透皮给药制剂的制法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52283B (zh) 2015-03-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906450A (en) Method of producing pulverized organic compound particle
US20040147578A1 (en) Use of lipoaminoacids as absorption promoters in a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EP2776014A2 (en) Melatonin-based solutions and powders for their preparation
CN104427976A (zh) 疏水的活性成分的储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81975A (zh) 一种硼替佐米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706371B (zh) 一种高效的马蔺子素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75681A (zh) 治疗皮肤病的分离式水混悬剂药物
CN102481287B (zh) 含维生素c或其衍生物的替莫唑胺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21155A (zh) 一种替莫唑胺冻干粉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KR890000907B1 (ko) 안정한 현탁액 제조용 고체 약물 제형의 제조방법
CN104688721A (zh) 一种含紫杉醇脂质体的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凝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52283B (zh) 皮肤用含有辅料的丁酸氢化可的松与含有辅料的水的透皮吸收药物
CN100502850C (zh) 辣椒总碱类化合物与β-环糊精或β-环糊精衍生物的药用组合物
CN102552282A (zh) 皮肤用含有辅料的醋丙甲泼尼龙与含有辅料的水的透皮吸收药物
CN102552287A (zh) 皮肤用含有辅料的糖酸莫米松与含有辅料的水的透皮吸收药物
CN102526066A (zh) 治疗皮肤病的含辅料的丙酸氟替卡松分离式水混悬剂药物
CN102525913A (zh) 丁酸氢化可的松和含辅料的水构成的治疗皮肤病的分离式水混悬剂药物
CN102657659A (zh) 皮肤用含有辅料的丙酸氟替卡松与含有辅料的水的透皮吸收药物
CN102475888A (zh) 皮肤用含有辅料的药物微粒与含有辅料的水的透皮吸收药物
CN102525912A (zh) 醋丙甲泼尼龙和含辅料的水构成的治疗皮肤病的分离式水混悬剂药物
CN102552286A (zh) 糠酸莫米松和含辅料的水构成的治疗皮肤病的分离式水混悬剂药物
CN102552131A (zh) 治疗皮肤病的含辅料的丁酸氢化可的松分离式水混悬剂药物
CN102716078A (zh) 治疗皮肤病的含辅料的糠酸莫米松分离式水混悬剂药物
CN102552130A (zh) 治疗皮肤病的含辅料的醋丙甲泼尼龙分离式水混悬剂药物
CN102475708A (zh) 丙酸氟替卡松和含辅料的水构成的治疗皮肤病的分离式水混悬剂药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