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50879A - 一种可培育水生底栖生物及增殖水草的培养基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培育水生底栖生物及增殖水草的培养基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550879A CN102550879A CN2012100322330A CN201210032233A CN102550879A CN 102550879 A CN102550879 A CN 102550879A CN 2012100322330 A CN2012100322330 A CN 2012100322330A CN 201210032233 A CN201210032233 A CN 201210032233A CN 102550879 A CN102550879 A CN 10255087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ulture medium
- water
- pasture
- parts
- benth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60—Fishing; Aquaculture; Aquafarming
Landscapes
- Fodder In General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 Feed For Specific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培育水生底栖生物及增殖水草的培养基及其使用方法,特征是:将豆粕、玉米、纤维素和蔗渣经粉碎后与麸皮、米糠、腐植酸钠、凹凸棒土、氟石粉、生物有机肥和有机质均匀混合后制成培养基,并将培养基与底泥混合后注水种植水草。本发明可用于培育水生底栖生物及增殖水草,可替代50%以上的人工饲料,同时高品质的底栖饵料生物可以为虾、蟹等水产动物的快速生长提供营养来源,使养成规格、产量和效益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底栖饵料生物及水草的培育方法,尤其是一种利用培养基培育水蚯蚓、螺和贝等底栖饵料生物及水草进行水产养殖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水产养殖动物的饲料来源主要有:①由人工投喂动植物饵料或人工配制的颗粒饲料,这种方式已被沿用了数十年,也最为常见,但该方式需每天分批投喂大量饲料,劳动强度较大,且费时费力。由于所投喂的优质饲料成本较高,养殖效益已明显下降;②通过肥水的方式在水体中培养出藻类可为鱼类或虾、蟹类提供部分基础饵料,该方法虽然简便易行,但对水质的污染较严重;③投喂螺蛳和小杂鱼等活饵料,以替代部分人工饲料,虽然养殖效果较好,但对天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较大;④种植水草可以为草食性的水产动物提供部分饵料来源,该方法成本虽然较低,但水草营养价值较低,仅以池中水草作为食物对某些水产动物的生长有较大的影响。随着人工饲料的原料涨价、生产成本的提高和销售价格的下滑,依赖于人工投喂饲料进行水产养殖的效益正在逐年下降,养殖户的增收难度也在加大。同时,由于虾、蟹等水产动物的觅食能力较差,饲料利用率明显偏低,由此所引起的水质污染和营养性疾病正在日益加重,其最终可表现为养殖产量低,养殖成本高,养成的商品虾、蟹规格小、品质差,养殖效益难以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并提供一种可培育水生底栖生物及增殖水草的培养基及其使用方法,使池塘中的天然底栖饵料生物和水草得到增殖。该方法通过在池底投放培养基和使用微孔增氧机,可以达到促进底栖饵料生物的大量繁殖和水草生物量快速增加的目的,所培育的天然饵料生物可替代50%以上的人工饲料,养殖成本大幅度降低,同时高品质的底栖饵料生物可以为虾、蟹等水产动物的快速生长提供营养来源,使养成规格、产量和效益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可培育水生底栖生物及增殖水草的培养基包括以下组份,其配方比例按重量份数计:
(1)将豆粕0-30份、玉米0-28份、纤维素0-15份和蔗渣0-40份与麸皮5-40份、米糠5-25份、腐植酸钠0-10份、凹凸棒土0-10份、氟石粉0-10份、生物有机肥0-80份和有机质0-80份均匀混合后制成培养基;
(2)将培养基置于阳光下晾晒6-12小时,也可以用振昌饲料有限公司生产的饲料烘干机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130℃,使培养基的水分降低至15%-20%;
(3)用塑料编织袋按5、25、50或100千克重量进行包装。
所述培养基的有机质(干基)含量30%-60%,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为4%-6%,pH值:5.5-8.0。
本发明一种可培育水生底栖生物及增殖水草的培养基的使用方法,采用如下步骤:
A、培养基的制备
(1)将豆粕0-30份、玉米0-28份、纤维素0-15份和蔗渣0-40份与麸皮5-40份、米糠5-25份、腐植酸钠0-10份、凹凸棒土0-10份、氟石粉0-10份、生物有机肥0-80份和有机质0-80份均匀混合后制成培养基;
(2)将培养基置于阳光下晾晒6-12小时,也可以用振昌饲料有限公司生产的饲料烘干机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130℃,使培养基的水分降低至15%-20%;
(3)用塑料编织袋按5、25、50或100千克重量进行包装。
B、可培育水生底栖生物及增殖水草的培养基的使用
(1)每年的11月份至翌年1-2月份将300-2000千克/亩培养基平铺于池底,用农用旋耕机搅拌至深度为10-30厘米的底泥中,也可以在池塘四周的池坡上距坡底20-120厘米处开挖宽为10-40厘米,深为5-30厘米的槽沟,加入50-500千克/亩培养基后用土覆盖。
(2)注入经60目筛绢过滤的河水10-30厘米,7-10天后种植水草,所述培养基用于培育底栖生物饵料及增殖水草;所述水草覆盖率为40%-80%。
所述水草的品种为伊乐藻和轮叶黑藻;伊乐藻于11月至翌年3月份种植,轮叶黑藻于3-4月份种植。所述池塘内每20亩设置2.2-3.0千瓦微孔增氧机一台,以确保水底溶解氧含量为2-4mg/l。
所述池塘内水生底栖生物饵料主要为水蚯蚓、螺和蚬。
所述生物有机肥为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
所述有机质为高淳帅丰饲料厂生产的产品。
所述微孔增氧机为江阴庞大增氧机厂生产的产品。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可以在池塘的池底、池坡上培育出底栖生物饵料,虾、蟹和鱼类可直接捕食;2、采用底栖生物专用配合饲料可促进饵料生物的繁殖和增殖及水草的生长,可以为虾、蟹和鱼类的快速生长提供优质饵料和生态条件。3、可提高虾、蟹、鱼类的养成规格、产量和效益。4、可生产出无公害的有机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5、可以降低养殖成本和劳动强度;6、可降低养殖风险。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六大优点,因此推广应用后可促进水产业的发展和增加渔(农)民的收益,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具体实施方案
实施例一
本发明为一种可培育水生底栖生物及增殖水草的培养基及其使用方法,按照以下配方进行配制,各种成分比例按重量份数计:
取豆粕5份,玉米5份,麸皮10份,米糠10份,蔗渣20份,腐植酸钠2份,凹凸棒土2份,氟石粉6份,纤维素5份,生物有机肥5份,有机质30份;
(1)按上述比例将豆粕、玉米、纤维素和蔗渣与麸皮、米糠、腐植酸钠、凹凸棒土、氟石粉、生物有机肥和有机质均匀混合后制成培养基;
(2)将培养基置于阳光下晾晒6小时,使培养基的水分降低至15%;
(3)用塑料编织袋按50千克重量进行包装;
(4)每年的11月份至翌年1-2月份将1000千克/亩培养基平铺于池底,用农用旋耕机搅拌至深度为25厘米的底泥中,注入经60目筛绢过滤的河水20厘米,10天后种植伊乐藻,株间距1.5m×1.5m3月中下旬撒播轮叶黑藻芽苞,每亩用量5千克。
所述培养基用于培植水草,水草的覆盖率为40%-80%;
(5)每20亩池塘设置3.0千瓦微孔增氧机一台,以确保水底溶解氧含量为2-4mg/l。
实施例二
本发明为一种可培育水生底栖生物及增殖水草的培养基及其使用方法,按照以下配方进行配制,各种成分比例按重量份数计:
取豆粕10份,玉米5份,麸皮5份,米糠10份,蔗渣10份,腐植酸钠2份,凹凸棒土2份,氟石粉6份,纤维素5份,生物有机肥5份,有机质40份;
(1)按上述比例将豆粕、玉米、纤维素和蔗渣与麸皮、米糠、腐植酸钠、凹凸棒土、氟石粉、生物有机肥和有机质均匀混合后制成培养基;
(2)将培养基置于阳光下晾晒10小时,使培养基的水分降低至15%;
(3)用塑料编织袋按25千克重量进行包装;
(4)每年的11月份至翌年1-2月份将500千克/亩培养基平铺于池底,用农用旋耕机搅拌至深度为15厘米的底泥中,同时在池塘四周的池坡上距坡底30厘米处开挖宽为20厘米,深为20厘米的槽沟,加入300千克/亩培养基后用土覆盖。注入经60目筛绢过滤的河水20厘米,10天后种植伊乐藻,株间距1.5m×1.5m,3月中下旬撒播轮叶黑藻芽苞,每亩用量5千克,所述培养基用于培育出底栖生物饵料及增殖水草;夏季池中水草的覆盖率为40%-80%;
(5)每20亩池塘设置2.2千瓦微孔增氧机一台,以确保水底溶解氧含量为2-4mg/l。
实施例三
本发明为一种可培育水生底栖生物及增殖水草的培养基及其使用方法,按照以下配方进行配制,各种成分比例按重量份数计:
取豆粕5份,玉米5份,麸皮15份,米糠5份,蔗渣10份,腐植酸钠2份,凹凸棒土2份,氟石粉6份,纤维素5份,生物有机肥5份,有机质40份;
(1)按上述比例将豆粕、玉米、纤维素和蔗渣与麸皮、米糠、腐植酸钠、凹凸棒土、氟石粉、生物有机肥和有机质均匀混合后制成培养基;
(2)将培养基置于烘干机中用130℃蒸汽烘干,使培养基的水分降低至15%;
(3)用塑料编织袋按25千克重量进行包装;
(4)每年的11月份至翌年1-2月份将700千克/亩培养基平铺于池底,用农用旋耕机搅拌至深度为20厘米的底泥中,注入经60目筛绢过滤的河水20厘米,10天后种植伊乐藻,株间距1.5m×1.5m,3月中下旬撒播轮叶黑藻芽苞,每亩用量5千克,所述培养基用于培育出底栖生物饵料及增殖水草;夏季池中水草的覆盖率为40%-80%;
(5)每20亩池塘设置3.0千瓦微孔增氧机一台,以确保水底溶解氧含量
为2-4mg/l。
实施例四:
本发明为一种可培育水生底栖生物及增殖水草的培养基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是按照以下配方进行配制,各种成分比例按重量份数计:
取豆粕5份,玉米10份,麸皮5份,米糠5份,蔗渣10份,腐植酸钠2份,
凹凸棒土2份,氟石粉6份,纤维素5份,生物有机肥5份,有机质45份;
(1)按上述比例将豆粕、玉米、纤维素和蔗渣与麸皮、米糠、腐
植酸钠、凹凸棒土、氟石粉、生物有机肥和有机质均匀混合后制成培养基;
(2)将培养基置于阳光下晾晒8小时,使培养基的水分降低至15%;
(3)用塑料编织袋按25千克重量进行包装;
(4)每年的11月份至翌年1-2月份将300千克/亩培养基平铺于池底,用旋耕机搅拌至底泥15厘米处,注入经60目筛绢过滤的河水25厘米,10天后种植伊乐藻,株间距1.5m×1.5m,3月中下旬撒播轮叶黑藻芽苞,每亩用量5千克,夏季池中水草的覆盖率为40%-80%;
(5)每20亩池塘设置2.2千瓦微孔增氧机一台,以确保水底溶解氧含量为2-4mg/l。
实施例五:
本发明为一种可培育水生底栖生物及增殖水草的培养基及其使用方法,按照以下配方进行配制,各种成分比例按重量份数计:
取豆粕0份,玉米5份,麸皮5份,米糠5份,蔗渣0份,腐植酸钠2份,凹凸棒土2份,氟石粉6份,纤维素5份,生物有机肥1份,有机质69份;
(1)按上述比例将玉米和纤维素与麸皮、米糠、腐植酸钠、凹凸棒土、氟石粉、生物有机肥和有机质均匀混合后制成培养基;
(2)将培养基置于阳光下晾晒8小时,使培养基的水分降低至15%;
(3)用塑料编织袋按25千克重量进行包装;
(4)每年的11月份至翌年1-2月份将1000千克/亩培养基平铺于池底,用旋耕机搅拌至底泥15厘米处,注入经60目筛绢过滤的河水25厘米,10天后种植伊乐藻,株间距1.5m×1.5m,3月中下旬撒播轮叶黑藻芽苞,每亩用量5千克,夏季池中水草的覆盖率为40%-80%;
(5)每20亩池塘设置3.0千瓦微孔增氧机一台,以确保水底溶解氧含量不低于2-4mg/l。
实施例六:
本发明为一种可培育水生底栖生物及增殖水草的培养基及其使用方法,按
照以下配方进行配制,各种成分比例按重量份数计:
取豆粕0份,玉米5份,麸皮5份,米糠5份,蔗渣0份,腐植酸钠2份,凹凸棒土2份,氟石粉6份,纤维素5份,生物有机肥1份,有机质69份;
(1)按上述比例将玉米和纤维素与麸皮、米糠、腐植酸钠、凹凸
棒土、氟石粉、生物有机肥和有机质均匀混合后制成培养基;
(2)将培养基置于阳光下晾晒8小时,使培养基的水分降低至15%;
(3)用塑料编织袋按25千克重量进行包装;
(4)每年的11月份至翌年1-2月份将1000千克/亩培养基平铺于池底,用旋耕机搅拌至底泥15厘米处,注入经60目筛绢过滤的河水25厘米,10天后种植伊乐藻,株间距1.5m×1.5m,3月中下旬撒播轮叶黑藻芽苞,每亩用量5千克,夏季池中水草的覆盖率为40%-80%;
(5)每20亩池塘设置3.0千瓦微孔增氧机一台,以确保水底溶解氧含量为2-4mg/l。
实施例七:
本发明为一种可培育水生底栖生物及增殖水草的培养基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是按照以下配方进行配制,各种成分比例按重量份数计:
取豆粕5份,玉米0份,麸皮5份,米糠5份,蔗渣0份,腐植酸钠2份,凹凸棒土2份,氟石粉6份,纤维素0份,生物有机肥1份,有机质74份;
(1)按上述比例将豆粕与麸皮、米糠、腐植酸钠、凹凸棒土、氟石粉、生物有机肥和有机质均匀混合后制成培养基;
(2)将培养基置于阳光下晾晒10小时,使培养基的水分降低至20%;
(3)用塑料编织袋按25千克重量进行包装;
(4)每年的11月份至翌年1-2月份在池塘四周的池坡上距坡底40厘米处开挖宽为30厘米,深为20厘米的槽沟,加入500千克/亩培养基后用土覆盖。注入经60目筛绢过滤的河水25厘米,10天后种植伊乐藻,株间距1.5m×1.5m,3月中下旬撒播轮叶黑藻芽苞,每亩用量5千克,夏季池中水草的覆盖率为40%-80%;
(5)每20亩池塘设置2.2千瓦微孔增氧机一台,以确保水底溶解氧含量为
2-4mg/l。
实施例八:
本发明为一种可培育水生底栖生物及增殖水草的培养基及其使用方法,按
照以下配方进行配制,各种成分比例按重量份数计:
取豆粕5份,玉米0份,麸皮5份,米糠5份,蔗渣0份,腐植酸钠2份,凹凸棒土2份,氟石粉6份,纤维素0份,生物有机肥1份,有机质74份;
(1)按上述比例将豆粕与麸皮、米糠、腐植酸钠、凹凸棒土、氟石粉、生物有机肥和有机质均匀混合后制成培养基;
(2)用振昌饲料有限公司生产的饲料烘干机对培养基进行烘干,水分为20%;
(3)用塑料编织袋按25千克重量进行包装;
(4)每年的11月份至翌年1-2月份将500千克/亩培养基平铺于池底,用旋耕机搅拌至底泥15厘米处,注入经60目筛绢过滤的河水25厘米,10天后种植伊乐藻,株间距1.5m×1.5m,3月中下旬撒播轮叶黑藻芽苞,每亩用量5千克,夏季池中水草的覆盖率为40%-80%;
(5)每20亩池塘设置3.0千瓦微孔增氧机一台,使水底溶氧量为2-4mg/l。
实施例九:
本发明为一种可培育水生底栖生物及增殖水草的培养基及其使用方法,按照以下配方进行配制,各种成分比例按重量份数计:
取豆粕5份,玉米0份,麸皮5份,米糠5份,蔗渣0份,腐植酸钠2份,凹凸棒土2份,氟石粉6份,纤维素0份,生物有机肥74份,有机质0份;
(1)按上述比例将豆粕与麸皮、米糠、腐植酸钠、凹凸棒土、氟石粉、生物有机肥和有机质均匀混合后制成培养基;
(2)将培养基置于烘干机中用130℃蒸汽烘干,使培养基的水分降低至20%;
(3)用塑料编织袋按25千克重量进行包装;
(4)每年的11月份至翌年1-2月份将500千克/亩培养基平铺于池底,用旋耕机搅拌至底泥15厘米处,注入经60目筛绢过滤的河水25厘米,10天后种植伊乐藻,株间距1.5m×1.5m,3月中下旬撒播轮叶黑藻芽苞,每亩用量5千克,夏季池中水草的覆盖率为40%-80%;
(5)每20亩池塘设置2.2-3.0千瓦微孔增氧机一台,以确保水底溶解氧含量为2-4mg/l。
Claims (7)
1.一种可培育水生底栖生物及增殖水草的培养基,其特征是:包括以下组份,其配方比例按重量份数计:
(1)将豆粕0-30份、玉米0-28份、纤维素0-15份和蔗渣0-40份经粉碎后与麸皮5-40份、米糠5-25份、腐植酸钠0-10份、凹凸棒土0-10份、氟石粉0-10份、生物有机肥0-80份和有机质0-80份均匀混合后制成培养基;
(2)将培养基置于阳光下晾晒6-12小时,或用烘干机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130℃,使培养基的水分降低至15%-20%;
(3)用塑料编织袋按5、25、50或100千克重量进行包装。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培育水生底栖生物及增殖水草的培养基,其特征是:所述培养基的有机质干基含量30%-60%,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为4%-6%,pH值:5.5-8.0。
3.一种可培育水生底栖生物及增殖水草的培养基的使用方法,其特征是:采用如下步骤:
(1)每年的11月份至翌年1-2月份将300-2000千克/亩培养基平铺于池底,用农用旋耕机搅拌至深度为10-30厘米的底泥中,或在池塘四周的池坡上距坡底20-120厘米处开挖宽为10-40厘米,深为5-30厘米的槽沟,加入50-500千克/亩培养基后用土覆盖;
(2)注入经60目筛绢过滤的河水10-30厘米,7-10天后种植水草;
(3)所述培养基用于培育底栖生物饵料及增殖水草;所述水草覆盖率为40%-80%。
4.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培育水生底栖生物及增殖水草的培养基的使用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水草的品种为伊乐藻和轮叶黑藻。
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培育水生底栖生物及增殖水草的培养基的使用方法,其特征是:所述伊乐藻于11月至翌年3月份种植,轮叶黑藻于3-4月份种植。
6.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培育水生底栖生物及增殖水草的培养基的使用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池塘内每20亩设置2.2-3.0千瓦微孔增氧机一台,以确保水底溶解氧含量为2-4mg/l。
7.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培育水生底栖生物及增殖水草的培养基的使用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池塘内水生底栖生物饵料主要为水蚯蚓、螺和蚬。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0322330A CN102550879B (zh) | 2012-02-14 | 2012-02-14 | 一种可培育水生底栖生物及增殖水草的培养基及其使用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0322330A CN102550879B (zh) | 2012-02-14 | 2012-02-14 | 一种可培育水生底栖生物及增殖水草的培养基及其使用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50879A true CN102550879A (zh) | 2012-07-11 |
CN102550879B CN102550879B (zh) | 2013-05-08 |
Family
ID=463985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0322330A Active CN102550879B (zh) | 2012-02-14 | 2012-02-14 | 一种可培育水生底栖生物及增殖水草的培养基及其使用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550879B (zh)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70918A (zh) * | 2013-05-10 | 2013-09-04 | 常熟市银湖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 稻虾共作生态养殖系统及养殖方法 |
CN103798547A (zh) * | 2014-02-28 | 2014-05-21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 用于日本沼虾养殖的饵料生物床的发酵物料的制作及使用方法 |
CN103798546A (zh) * | 2014-02-28 | 2014-05-21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 用于主养日本沼虾套养河蟹的饵料生物床的发酵物料的制作及使用方法 |
CN103815196A (zh) * | 2014-02-28 | 2014-05-28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 一种用于河蟹养殖的饵料生物床的发酵物料的制备及其使用方法 |
CN103815197A (zh) * | 2014-02-28 | 2014-05-28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 主养河蟹套养南美白对虾的饵料生物床的发酵物料的制备及其使用方法 |
CN104472442A (zh) * | 2014-12-03 | 2015-04-01 | 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 | 一种适于海洋底栖水生动物养殖的基质 |
CN105941315A (zh) * | 2016-05-20 | 2016-09-21 | 王纪芝 | 一种肉牛小龙虾的立体循环养殖方法 |
CN106045607A (zh) * | 2016-05-25 | 2016-10-26 | 合肥语辰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藻类植物培养基质 |
CN112021140A (zh) * | 2020-09-14 | 2020-12-04 | 周围 | 一种水草泥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11040A (zh) * | 2007-01-29 | 2007-08-08 | 江苏宝龙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克氏原螯虾的池塘养殖方法 |
CN101103710A (zh) * | 2007-08-16 | 2008-01-16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 一种利用大棚繁殖克氏原螯虾的方法 |
CN101129168A (zh) * | 2007-09-27 | 2008-02-27 | 淮安市康达饲料有限公司 | 克氏原螯虾颗粒饲料 |
CN101167445A (zh) * | 2007-11-29 | 2008-04-30 | 武汉市长江流域农林科学院 | 龙虾高产有机养殖方法 |
-
2012
- 2012-02-14 CN CN2012100322330A patent/CN10255087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11040A (zh) * | 2007-01-29 | 2007-08-08 | 江苏宝龙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克氏原螯虾的池塘养殖方法 |
CN101103710A (zh) * | 2007-08-16 | 2008-01-16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 一种利用大棚繁殖克氏原螯虾的方法 |
CN101129168A (zh) * | 2007-09-27 | 2008-02-27 | 淮安市康达饲料有限公司 | 克氏原螯虾颗粒饲料 |
CN101167445A (zh) * | 2007-11-29 | 2008-04-30 | 武汉市长江流域农林科学院 | 龙虾高产有机养殖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陈华芬等: "水蚯蚓及其人工养殖技术", 《内陆水产》, 31 December 2002 (2002-12-31) * |
Cited B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70918B (zh) * | 2013-05-10 | 2014-11-05 | 常熟市银湖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 稻虾共作生态养殖系统及养殖方法 |
CN103270918A (zh) * | 2013-05-10 | 2013-09-04 | 常熟市银湖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 稻虾共作生态养殖系统及养殖方法 |
CN103798547B (zh) * | 2014-02-28 | 2016-05-11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 用于日本沼虾养殖的饵料生物床的发酵物料的制作及使用方法 |
CN103815196A (zh) * | 2014-02-28 | 2014-05-28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 一种用于河蟹养殖的饵料生物床的发酵物料的制备及其使用方法 |
CN103815197A (zh) * | 2014-02-28 | 2014-05-28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 主养河蟹套养南美白对虾的饵料生物床的发酵物料的制备及其使用方法 |
CN103798546A (zh) * | 2014-02-28 | 2014-05-21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 用于主养日本沼虾套养河蟹的饵料生物床的发酵物料的制作及使用方法 |
CN103815196B (zh) * | 2014-02-28 | 2015-07-08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 一种用于河蟹养殖的饵料生物床的发酵物料的制备及其使用方法 |
CN103798546B (zh) * | 2014-02-28 | 2015-11-04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 用于主养日本沼虾套养河蟹的饵料生物床的发酵物料的制作及使用方法 |
CN103798547A (zh) * | 2014-02-28 | 2014-05-21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 用于日本沼虾养殖的饵料生物床的发酵物料的制作及使用方法 |
CN104472442A (zh) * | 2014-12-03 | 2015-04-01 | 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 | 一种适于海洋底栖水生动物养殖的基质 |
CN105941315A (zh) * | 2016-05-20 | 2016-09-21 | 王纪芝 | 一种肉牛小龙虾的立体循环养殖方法 |
CN105941315B (zh) * | 2016-05-20 | 2018-11-16 | 新沂市时集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肉牛小龙虾的立体循环养殖方法 |
CN106045607A (zh) * | 2016-05-25 | 2016-10-26 | 合肥语辰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藻类植物培养基质 |
CN112021140A (zh) * | 2020-09-14 | 2020-12-04 | 周围 | 一种水草泥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50879B (zh) | 2013-05-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24592B (zh) | 一种用于克氏原螯虾养殖的底栖饵料生物培养基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2550879B (zh) | 一种可培育水生底栖生物及增殖水草的培养基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2550878B (zh) | 一种用于河蟹养殖的底栖饵料生物培养基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2524191B (zh) | 一种用于繁育水蚯蚓的底栖饵料生物培养基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3718991B (zh) | 一种麦穗鱼与克氏原螯虾稻田混养的生态养殖方法 | |
CN103283681A (zh) | 一种烟梗废料的生物利用方法 | |
CN104430089A (zh) | 一种无公害淡水龙虾的养殖方法 | |
CN108812301B (zh) | 一种生态循环养殖系统 | |
CN105192286A (zh) | 桑蚕副产物配制黑豚养殖饲料的一种方法 | |
CN105393951A (zh) | 一种鲤鱼的养殖方法 | |
CN103815194B (zh) | 用于主养日本沼虾套养南美白对虾的饵料生物床的发酵物料的制作及使用方法 | |
CN109006609A (zh) | 一种优质小龙虾生态立体互作培育方法 | |
CN103815195B (zh) | 用于主养克氏原螯虾套养河蟹的饵料生物床的发酵物料的制作及使用方法 | |
CN102524593B (zh) | 一种用于青虾养殖的底栖饵料生物培养基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2524594B (zh) | 一种用于黄鳝养殖的底栖饵料生物培养基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3783324B (zh) | 用于日本沼虾苗种繁殖的饵料生物床的发酵物料的制作及使用方法 | |
CN105767598A (zh) | 一种基于食用菌菌糠制备诱食剂的方法 | |
CN105994139B (zh) | 一种肉鸡及药用蚯蚓的立体循环生态养殖方法 | |
CN103798546B (zh) | 用于主养日本沼虾套养河蟹的饵料生物床的发酵物料的制作及使用方法 | |
CN109601440A (zh) | 一种保温坑循环养殖方法 | |
CN103815193B (zh) | 一种用于克氏原螯虾苗种培育的饵料生物床的发酵物料的制备及使用方法 | |
CN103783326B (zh) | 一种用于克氏原螯虾养殖的饵料生物床的发酵物料制备及使用方法 | |
CN103783325B (zh) | 一种主养河蟹套养克氏原螯虾的饵料生物床的发酵物料的制备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5191842A (zh) | 藕池中养殖青虾的方法 | |
CN103783327B (zh) | 用于主养克氏原螯虾套养中华鳖的饵料生物床的发酵物料制备及其使用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825 Address after: 215623 Chang Bei community, modern agricultural demonstration park, Suzhou, Jiangsu, Zhangjiagang Patentee after: Zhangjiagang Hong Qing Bio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4081 Jiangsu, Wuxi, Binhu District, Binhu street, East Road, No. 9 Patentee before: Freshwater Fisheries Research Center,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