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48306B - 携带式设备 - Google Patents

携带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48306B
CN102548306B CN201110433452.5A CN201110433452A CN102548306B CN 102548306 B CN102548306 B CN 102548306B CN 201110433452 A CN201110433452 A CN 201110433452A CN 102548306 B CN102548306 B CN 1025483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
outside
mentioned
peristome
receiv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3345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48306A (zh
Inventor
碓井泰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sio Compu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28543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55664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0167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47212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io Compu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39470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72858A/zh
Publication of CN1025483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483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483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483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2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battery compart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携带式设备,其具备用于盖住设于设备壳体的收纳部的开口部的盖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盖部件具备:外侧盖部,其形成上述设备壳体的外形的一部分;以及内侧盖部,其安装于上述外侧盖部的内侧并以能够插入脱离的方式插入上述收纳部的上述开口部内,在上述内侧盖部的外周部,向与上述外侧盖部侧及上述内侧盖部的外周侧正交的两方向开放的密封垫槽以位于比上述外侧盖部的外周更靠近中心侧的状态,沿上述内侧盖部的外周进行设置。

Description

携带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PDA))、携带式信息终端机(手持终端)、手机、携带式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电子照相机等携带式设备。
背景技术
例如,在应用于电子照相机的电池盖中,如日本特开2004-157240号公报所记载,公知有如下结构,即,当可开闭地盖住设于照相机壳体内的电池收纳部时,盖主体的内侧部插入电池收纳部的开口部内,在该已插入的盖主体的内侧部的外周部所设置的防水密封密封垫与电池收纳部的开口部的内周面密接,从而能够实现防水性。
这样的电子照相机的电池盖构成为,在插入电池收纳部的开口部内的盖主体的内侧部中的外周面,密封垫槽以仅向外周侧开放的状态沿外周连续形成,在该密封垫槽内插入防水密封垫,该已插入的防水密封垫的一部分从密封垫槽向外周侧突出,当在这种状态下使盖主体的内侧部插入电池收纳部的开口部内时,从密封垫槽突出的防水密封垫的一部分与电池收纳部的开口部的内周面弹性接触地进行密接。
然而,在这样的电子照相机的电池盖中,在盖主体的内侧部中的外周面形成的密封垫槽形成为仅向盖主体的外周侧开放,因此当用成型用的模具来成型盖主体时,若不在模具内设置滑动机构,则无法在盖主体的外周面形成密封垫槽,从而有模具的构造变得复杂、模具的制作麻烦、模具费用以及产品的价格变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为,能够以简单的构造并便宜地制作成型用的模具,并且能够确保携带式设备的防水性。
本发明的携带式设备是具备用于盖住设于设备壳体的收纳部的开口部的盖部件的携带式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盖部件具备:外侧盖部,其形成上述设备壳体的外形的一部分;以及内侧盖部,其安装于上述外侧盖部的内侧并以能够插入脱离的方式插入上述收纳部的上述开口部内,其中,在上述内侧盖部的外周部,向与上述外侧盖部侧及上述内侧盖部的外周侧正交的两方向开放的密封垫槽以位于比上述外侧盖部的外周更靠近中心侧的状态,沿上述内侧盖部的外周进行设置。
另外,本发明的携带式设备是具备用于盖住设于设备壳体的收纳部的开口部的盖部件的携带式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盖部件具备:外侧盖部,其形成上述设备壳体的外形的一部分;以及内侧盖部,其安装于上述外侧盖部的内侧并以能够插入脱离的方式插入上述收纳部的上述开口部内,其中,在上述外侧盖部的内面形成有卡合钩部,该卡合钩部以能够卡合脱离的方式与卡定槽部卡合,该卡定槽部分别设置在位于上述收纳部的两侧的上述设备壳体的外侧部,在上述内侧盖部的外周部沿全周连续形成有以与上述外侧盖部的上述卡合钩部对置的状态来接近的密封垫槽。
根据本发明,能够以简单的构造并便宜地制作成型用的模具,并且能够确保携带式设备的防水性。
另外,根据本发明,在形成设备壳体的外形的一部分的外侧盖部的内侧,当安装了以能够插入脱离的方式插入设置在设备壳体上的收纳部的开口部的内侧盖部时,能够将形成在内侧盖部的外周部的密封垫槽形成为被外侧盖部覆盖而仅向内侧盖部的外周侧开放的状态,由此,能够可靠且良好地将防水密封垫装配于仅向内侧盖部的外周侧开放的密封垫槽内,从而能够确保携带式设备的防水性。
进一步,根据本发明,当利用盖部件盖住设备壳体的收纳部时,将防水密封垫装配于固定在外侧盖部的内面的内侧盖部的密封垫槽内,若使该内侧盖部插入设备壳体的收纳部的开口部内、并将外侧盖部向设备壳体推压,则能够使防水密封垫与收纳部的开口部的内周面密接,并能够使外侧盖部的卡合钩部与设置在设备壳体的两侧的外侧部的卡定槽部卡合。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将本发明应用于携带式信息终端机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2是从背面侧观察图1所示的携带式信息终端机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的携带式信息终端机的A-A向视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从斜上侧观察图2所示的携带式信息终端机的电池盖而表示的放大立体图。
图5是从斜下侧观察图4所示的携带式信息终端机的电池盖而表示的放大立体图。
图6是在图5所示的携带式信息终端机的电池盖中、表示取下了防水密封垫的状态的放大立体图。
图7是从下侧观察图6所示的电池盖而表示的放大背面图。
图8是图5所示的电池盖的B-B向视的放大剖视图。
图9是将图8所示的电池盖的主要部分进一步放大而进行表示的剖视图。
图10是从斜下侧观察图6所示的电池盖的外侧盖部而表示的放大立体图。
图11是从斜上侧观察图6所示的电池盖的内侧盖部而表示的放大立体图。
图12是从斜下侧观察图11所示的电池盖的内侧盖部而表示的放大立体图。
图13是从侧方观察图11所示的内侧盖部而表示的放大侧面图。
图14是表示图5所示的电池盖的防水密封垫的放大立体图。
图15是表示将本发明应用于携带式信息终端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16是从背面侧观察图15所示的携带式信息终端机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将图16所示的携带式信息终端机的电池盖打开至规定角度的状态的放大立体图。
图18是在图17所示的携带式信息终端机的A-A向视中、将携带式信息终端机剖开而表示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19是表示图16所示的携带式信息终端机的电池盖的放大立体图。
图20是从背面侧观察图19所示的携带式信息终端机的电池盖而表示的放大背面图。
图21表示图20所示的电池盖的B-B向视的剖面,图21A是表示在密封垫槽内装配有防水密封垫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图21B是表示将防水密封垫从密封垫槽取下了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22将图21所示的电池盖的主要部分进一步放大而表示,图22A是在密封槽内装配有防水密封垫的状态下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22B是将防水密封垫从密封垫槽取下了的状态下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23表示图20所示的电池盖的C-C向视的剖面,图23A是表示在密封垫槽内装配有防水密封垫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图23B是表示将防水密封垫从密封垫槽取下了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24将图23所示的电池盖的主要部分进一步放大而表示,图24A是在密封垫槽内装配有防水密封垫的状态下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24B是将防水密封垫从密封垫槽取下了的状态下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25表示图20所示的电池盖的外侧盖部,图25A是该外侧盖部的放大背面图,图25B是该外侧盖部的D-D向视的放大剖视图,图25C是该外侧盖部的E-E向视的放大剖视图。
图26表示图20所示的电池盖的内侧盖部,图26A是该内侧盖部的放大背面图,图26B是该内侧盖部的F-F向视的放大剖视图,图26C是该内侧盖部的G-G向视的放大剖视图。
图27是表示图21A所示的电池盖的防水密封垫的放大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14,对将本发明应用于携带式信息终端机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以及图2所示,该携带式信息终端机100具备设备壳体1。该设备壳体1由上部壳体2与下部壳体3构成。显示部4以及键输入部5以从上部壳体2的上面侧露出的状态设置于该设备壳体1内。电池盖6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下部壳体3的下面。
在该情况下,显示部4由液晶显示面板、EL(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显示面板等平面型的显示面板构成,并构成为光电地显示伴随信息处理的各种信息。键输入部5具备文字键、光标键、功能键等信息处理所需要的各种键。另外,如图3所示,在下部壳体3的内部,收纳电池(未图示)的电池收纳部7在与键输入部5的下侧对应的状态下,设置为向下部壳体3的下侧(图2中为上侧)开放。
另外,如图1以及图2所示,该设备壳体1的整体形成为沿前后方向(图1中为上下方向)长的大致长方形的箱形状。如图1所示,对于该设备壳体1而言,与设置有显示部4的上边侧的部分的前后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图1中为左右方向)的长度形成为比设置有键输入部5的下边侧的部分的宽度方向的长度稍长。
由此,对于该设备壳体1而言,位于键输入部5的下边侧的部分形成为把手部1a。即,该设备壳体1构成为,通过用手握持位于键输入部5的下边侧的把手部1a,来用单手进行把持,在该状态下,边观察在显示部4显示的信息边对键输入部5进行输入操作。
另外,如图2以及图3所示,电池盖6构成为以能够开闭的方式盖住设置于与键输入部5对应的位置的下部壳体3内的电池收纳部7的开口部7a。如图3~图6所示,该电池盖6具备:形成下部壳体3的外形的一部分的外侧盖部11;以及内侧盖部12,其安装于该外侧盖部11的内侧(图3中为下侧),并配置为以能够插入脱离的方式插入设置于下部壳体3的电池收纳部7的开口部7a内。
如图3~图8所示,外侧盖部11具备由软质的合成树脂构成的第一盖部13、以及由比该软质的合成树脂更硬的硬质的合成树脂构成的第二盖部14,它们通过双色成型而形成为一体。在该情况下,第一盖部13由橡胶、弹性体等具有弹性的软质的合成树脂构成,并位于相对于下部壳体3的外侧(图8中为上侧)。
另外,如图2以及图3所示,就该第一盖部13而言,其外周面(图3中为上面)形成为与下部壳体3的下面连续的弯曲面13a。由此,第一盖部13构成为,当用手握持设备壳体1的把手部1a时,利用第一盖部13的弯曲面13a来与手掌良好地密接。
第二盖部14由ABS树脂、聚碳酸酯(PC)等的硬质的合成树脂构成,如图5~图8所示,其位于与下部壳体3的下面对置的内侧(图8中为下侧)。如图10所示,在该第二盖部14的内侧面(图8中为下面),加强肋14a沿纵横形成为格子状。如图10所示,在该加强肋14a的规定位置上形成有具有螺纹孔14c的多个孔缘部14b。
在该情况下,如图3所示,第二盖部14的外形形成为比设置于下部壳体3的电池收纳部7的开口部7a稍大,并构成为与位于电池收纳部7的开口部7a的外部的边缘部抵接。另外,如图2、图4~图7所示,在位于该第二盖部14的一端部(图2中为上边侧的端部)的两侧的各角部上设置有一对安装凹部16,该一对安装凹部16分别供设置于下部壳体3的一对安装部件15进行装配。
如图4~图7、图10所示,该一对安装凹部16将第二盖部14各角部切开而形成大致半圆形状,在该切开而形成的安装凹部16的内周面的下部,设置有凸缘部16a。由此,外侧盖部11构成为,下部壳体3的一对安装部件15从侧方以能够插入脱离的方式插入到一对安装凹部16内,使安装部件15配置于凸缘部16a上,从而凸缘部16a向下部壳体3推压,进而使外侧盖部11安装于下部壳体3上。
在该情况下,如图2所示,一对安装部件15具备在下部壳体3的下面(图2中为上面)沿其面方向能够旋转地安装的臂部15a、以及设置于该臂部15a的前端部的圆板状的按压部15b。由此,一对安装部件15构成为,通过使臂部15a沿横向(图2中为左右方向)旋转、使按压部15b从侧方插入到外侧盖部11的各安装凹部16内,从而将外侧盖部11向下部壳体3推压。
另一方面,与第二盖部14相同,内侧盖部12由ABS树脂、聚碳酸酯(PC)等的硬质的合成树脂构成,并如图3、图5~图7所示,构成为利用多个螺钉17来安装于外侧盖部11的第二盖部14的下面。如图3所示,该内侧盖部12的外形形成为与设置于下部壳体3的电池收纳部7的开口部7a的内周面大致相同、或者相对较小的形状。
即,如图3、图5~图8所示,该内侧盖部12由比外侧盖部11的外形稍小的上板部12a、以及沿其边缘部垂下的框状的侧板部12b构成,该上板部12a与侧板部12b均以向电池收纳部7的开口部7a内插入的方式构成。在该情况下,如图11~图13所示,在侧板部12b的外周部,密封垫槽18沿内侧盖部12的外周环状地连续设置。
如图8以及图9所示,该密封垫槽18是在内侧盖部12的外周面所形成的台阶状的切口部,并分别向与外侧盖部11对置的上面侧及内侧盖部12的外周侧的相互正交的两方向开放。由此,如图5所示,密封垫槽18构成为以防水密封垫20在其内部沿内侧盖部12的外周环状地连续的状态来进行装配。
如图14所示,该防水密封垫20由橡胶等弹性部件构成,截面形成为大致圆形。在该情况下,如图8以及图9所示,当防水密封垫20配置于内侧盖部12的密封垫槽18内时,形成为比密封垫槽18的圆周方向的深度稍厚,以使其一部分从密封垫槽18内向内侧盖部12的外周侧的外部突出。
即,如图6、图8以及图9所示,对于密封垫槽18而言,当内侧盖部12安装于外侧盖部11的第二盖部14的下面时,密封垫槽18的上面侧被外侧盖部11的第二盖部14中的外周部的下面覆盖,由此密封垫槽18构成为仅向内侧盖部12的外周侧开放。由此,如图5、图8以及图9所示,当防水密封垫20装配于密封垫槽18内时,构成为其一部分仅向内侧盖部12的外周侧突出。
另外,如图7、图11以及图12所示,在该内侧盖部12的上板部12a,供多个螺钉17插入的多个螺钉插入孔19与设于外侧盖部11的第二盖部14上的多个孔缘部14b对应地设置。由此,如图3以及图7所示,内侧盖部12构成为,多个螺钉17分别从其下侧插入至多个螺钉插入孔19中并螺纹结合在外侧盖部11的第二盖部14的下面设置的多个孔缘部14b的各螺纹孔14c中而进行紧固,从而内侧盖部12安装于外侧盖部11上。
接下来,对制作这样的电池盖6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该情况下,对外侧盖部11与内侧盖部12分别进行制作。首先,在制作外侧盖部11的情况下,通过利用成型用的模具来进行双色成型,将由橡胶、弹性体等软质的合成树脂构成的第一盖部13、以及由比该软质的合成树脂更硬的ABS树脂、聚碳酸酯等的硬质的合成树脂构成的第二盖部14一体成型。
此时,例如,用第一成型用的模具成型由硬质的合成树脂构成的第二盖部14,将用该第一成型用的模具成型的第二盖部14配置于第二成型用的模具内,在该状态下成型由软质的合成树脂构成的第一盖部13。由此,对将第一盖部13与第二盖部14通过双色成型来一体形成的外侧盖部11进行制作。
另外,在成型内侧盖部12的情况下,与第二盖部14相同,通过使ABS树脂、聚碳酸酯等硬质的合成树脂向成型用的模具内注射来进行制作。此时,如图10~图13所示,在内侧盖部12的外周部,在分别向与外侧盖部11对置的上面侧及内侧盖部12的外周侧的相互正交的两方向开放的状态下,密封垫槽18沿内侧盖部12的外周连续地形成。
在该情况下,由于内侧盖部12的密封垫槽18不是倒扣形状或悬垂形状,因此当用成型用的模具来成型内侧盖部12时,可以不在模具内设置滑动机构,以图13所示的分型线(PL)来分割成上模具与下模具而起模,由此成型用的模具成为简单的构造,能够由该成型用的模具容易地成型内侧盖部12。
接下来,将内侧盖部12安装于外侧盖部11上。此时,如图3所示,使多个螺钉17分别从设于内侧盖部12上的多个螺钉插入孔19的下侧插入至该插入孔19中并使它们螺纹结合在设于外侧盖部11的第二盖部14的下面的多个孔缘部14b的各螺纹孔14c中而进行紧固。由此,内侧盖部12安装于外侧盖部11上。
这样,当内侧盖部12已安装于外侧盖部11上时,如图8以及图9所示,在内侧盖部12的上部外周所形成的密封垫槽18的上面侧被外侧盖部11的第二盖部14中的外周部的下面覆盖。因此,如图6所示,密封垫槽18成为仅向内侧盖部12的外周侧开放的状态。而且,防水密封垫20装配于该密封垫槽18内。此时,如图9所示,防水密封垫20的一部分以从密封垫槽18向内侧盖部12的外周侧突出的状态装配于密封垫槽18内。
接下来,对将这样的电池盖6安装于下部壳体3并盖住电池收纳部7的开口部7a的情况进行说明。
此时,如图3所示,使电池盖6的内侧盖部12与下部壳体3的电池收纳部7的开口部7a对应,在该状态下使内侧盖部12插入电池收纳部7的开口部7a内,并使外侧盖部11的第二盖部14与电池收纳部7的开口部7a的外侧边缘部抵接。
这样的话,装配于内侧盖部12的外周面的密封垫槽18内的防水密封垫20的一部分与电池收纳部7的开口部7a的内周面弹性接触地进行密接。由此,电池收纳部7的开口部7a被内侧盖部12密封。在该状态下,如图2所示,利用设于下部壳体3上的一对安装部件15来将电池盖6固定于下部壳体3上。
此时,使一对安装部件15的各臂部15a向横向旋转,并使各按压部15b从设于外侧盖部11上的一对安装凹部16的侧方插入至安装凹部16内。这样的话,在分别设置于上述一对安装凹部16内的各凸缘部16a上配置一对安装部件15的各按压部15b,利用上述一对安装部件15的按压部15b将各凸缘部16a向下部壳体3推压。由此,电池盖6在密封了电池收纳部7的状态下,安装于下部壳体3上。
但是,在这样的携带式信息终端机中,存在以下情况,即,根据机种不同而电池容量不同,与之相伴,电池收纳部7的大小也因机种的不同而不同。在该情况下,仅根据电池收纳部7的开口部7a的大小而交换内侧盖部12,就能够简单且容易地进行对应。即,通过取下螺钉17,能容易地将内侧盖部12从外侧盖部11取下,通过与对应于电池收纳部7的开口部7a的大小的内侧盖部12进行交换,即使电池收纳部7的开口部7a的大小不同也能够进行对应。
这样,根据该电池盖6,具备形成设备壳体1的外形的一部分的外侧盖部11、以及内侧盖部12,其中内侧盖部12安装于该外侧盖部11的内侧并以能够插入脱离的方式插入电池收纳部7的开口部7a,在该内侧盖部12的外周部,将分别向与外侧盖部11侧及内侧盖部12的外周侧的相互正交的两方向开放的密封垫槽18在位于比外侧盖部11的外周更靠近中心侧的状态下,沿内侧盖部12的外周而设置,因此,能够以简单的构造并便宜地制作成型用的模具,并且能够确保防水性。
即,在该电池盖6中,当将内侧盖部12安装于外侧盖部11时,能够将形成于内侧盖部12的外周部的密封垫槽18以被外侧盖部11的外周部覆盖而仅向内侧盖部12的外周侧开放的状态形成,由此,能够可靠且良好地在仅向内侧盖部12的外周侧开放的密封垫槽18内装配防水密封垫20,从而能够确保防水性。
另外,当用成型用的模具来成型内侧盖部12时,不需在内侧盖部12形成倒扣形状或悬垂形状的密封垫槽,从而能够在模具内不设置滑动机构而仅以分型线(PL)使模具分离来进行起模。因此,能够使成型用的模具为简单的构造,并且能够便宜地制作成型用的模具以及内侧盖部12,除此之外,能够较厚地形成密封垫槽18附近的壁厚而加强壁厚,进而能够牢固地形成密封垫槽18。
由此,能够可靠且良好地将防水密封垫20装配于密封垫槽18内,并且,能够使防水密封垫20的一部分从密封垫槽18向内侧盖部12的外周侧突出,因此当使内侧盖部12插入电池收纳部7的开口部7a内时,能够使从密封垫槽18内突出的防水密封垫20的一部分可靠且良好地与电池收纳部7的开口部7a的内周面弹性接触,由此能够可靠地密封电池收纳部7的开口部7a,从而能够确保防水性。
另外,在该电池盖6中,由于分别成型外侧盖部11与内侧盖部12,因此与一体成型外侧盖部11与内侧盖部12的情况相比,当分别成型外侧盖部11与内侧盖部12时,外侧盖部11与内侧盖部12因密封垫槽18而受到形状的制约的情况变少,因此,能够将外侧盖部11与内侧盖部12形成为自由的形状。
在该情况下,外侧盖部11是在第一盖部13位于相对于下部壳体3的外侧、第二盖部14位于其内侧的状态下双色成型由具有弹性的软质的合成树脂构成的第一盖部13、与由比该软质的合成树脂更硬的硬质的合成树脂构成的第二盖部14的结构,从而能够简单且容易地制作外侧盖部11,并且能够得到耐冲击性高的部件。
即,对于外侧盖部11而言,由具有弹性的软质的合成树脂构成的第一盖部13设置在与设备壳体1相对的外侧,在该第一盖部13的内侧设置有由硬质的合成树脂构成的第二盖部14,由此当外侧盖部11受到落下等冲击时,该冲击能够被第一盖部13弹性地吸收,并且没有被第一盖部13吸收的冲击能够被第二盖部14可靠且良好地阻挡,由此,能够承受从高度2m左右的落下而引起的冲击,进而能够充分提高耐冲击性。
另外,对于该外侧盖部11的第一盖部13而言,其外侧面在下部壳体3的下面形成连续的弯曲面13a,由此,当将电池盖6安装于下部壳体3并用手握持设备壳体1的把手部1a时,利用第一盖部13的弯曲面13a能够使手掌良好地进行密接。在该情况下,第一盖部13由橡胶、弹性体等具有弹性的合成树脂形成,因此当握持设备壳体1时电池盖6的触感良好,并能够易于握持设备壳体1。
另外,对于该外侧盖部11而言,通过在与第二盖部14中的内侧盖部12对置的对置上面纵横地设置加强肋14a,即使第二盖部14的整体的厚度厚,也能够利用加强肋14a来较薄形成第二盖部14的壁厚并使第二盖部14的重量变轻,并且,即使较薄形成壁厚,也能够利用加强肋14a来确保第二盖部14的强度,除此之外,当第二盖部14成型时能够利用加强肋14a来减轻在第二盖部14的表面(图12中为上面)产生缩痕的情况,由此能够良好地成型第二盖部14。
进一步,根据该电池盖6,由于外侧盖部11与内侧盖部12利用螺钉17来相互固定,从而能够简单且容易地对外侧盖部11与内侧盖部12进行安装。因此,例如在根据携带式信息终端机的机种的不同而电池容量不同、与之相伴地电池收纳部7的大小不同的情况下,容易地从外侧盖部11取下内侧盖部12,通过仅与对应电池收纳部7的开口部7a的大小的内侧盖部12进行交换,即使因机种而电池收纳部7的大小不同,也能够简单且容易地进行对应。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作为盖部件而盖住设备壳体1的电池收纳部7的电池盖6进行了叙述,但没有必要一定为电池盖6,例如,也能够广泛应用于盖住外部连接端子的端子收纳部、存储卡的卡收纳部等的各种收纳部的盖部件中。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应用于携带式信息终端机的情况进行了叙述,但没有必要一定为携带式信息终端机,例如,也能够广泛应用于手机或电子照相机、电子辞典、便携式音乐播放器等的各种携带式设备中。
以下,参照图15~图27,对将本发明应用于携带式信息终端机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5以及图16所示,该携带式信息终端机具备设备壳体31。该设备壳体31由上部壳体32与下部壳体33构成。如图15以及图18所示,在该设备壳体31内,输入显示部34以及键输入部35以从上部壳体32的上面侧(图18中为下面侧)露出的状态进行设置。如图16以及图17所示,在下部壳体33的下面(图16中为上面)配置有电池盖36以及检查盖37。
在该情况下,如图18所示,输入显示部34具备透明的触摸面板34a与显示面板34b。透明的触摸面板34a构成为,通过对其面进行触摸操作来输入信息。显示面板34b由液晶显示面板、EL(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显示面板等平面型的显示面板构成,并构成为光电地显示伴随信息处理的各种信息。
对于该输入显示部34而言,在透明的触摸面板34a的下侧(图18中为上侧)配置显示面板34b,并在该状态下组装入上部壳体32内。由此,对于输入显示部34而言,透明的触摸面板34a从上部壳体32的显示开口部32a向上侧(图18中为下侧)露出,在显示面板34b所显示的信息通过透明的触摸面板34a而能够从上方(图18中为下侧)进行观察,从而构成为边观察在该显示面板34b所显示的信息边对透明的触摸面板34a进行触摸操作。
如图15所示,键输入部35构成为,具备文字键、光标键、功能键等的对信息处理必要的各种键,并如图18所示地组装入上部壳体32内,并且其上面(图18中为下面)从上部壳体32的键开口部32b向上方(图18中为下侧)露出。另外,如图17以及图18所示,在下部壳体33的内部,收纳电池(未图示)的电池收纳部38以与键输入部35的下侧(图18中为上侧)对应的状态向下部壳体3的下侧(在图17以及图18中为上侧)开放地设置。
另外,如图18所示,电池盖36构成为以能够开闭的方式盖住设置在与键输入部35对应的位置的下部壳体33内的电池收纳部38的开口部38a。如图14~图20所示,该电池盖36具备形成下部壳体33的外形的一部分的外侧盖部41、与内侧盖部42,其中该内侧盖部42安装于上述外侧盖部41的内侧(图17中为下侧),并以能够插入脱离的方式插入在设于下部壳体33上的电池收纳部38的开口部38a内。
外侧盖部41由合成树脂构成,如图16~图19所示,在其外面(图19中为上面)设置多个防滑用的凹凸部41a,并且该外面的两侧部形成为与下部壳体33的外侧面连续的弯曲面41b。如图17所示,该外侧盖部41构成为,其外形形成为比设置在下部壳体33上的电池收纳部38的开口部38a稍大,并配置在位于电池收纳部38的开口部38a的外周部的边缘部。
在该情况下,如图17以及图18所示,在位于电池收纳部38的开口部38a的周围的下部壳体33的外面(图17中为上面),设置有包含外侧盖部41的弯曲部41b的周缘部所配置的装配凹部38b。由此,如图16所示,外侧盖部41构成为,在覆盖电池收纳部38的开口部38a的状态下,当外侧盖部41的周缘部配置于下部壳体33的装配凹部38b上时,外侧盖部41的外面与下部壳体33的外面连续,当用手握持设备壳体31时,与手掌良好地进行密接。
另外,如图25A~图25C所示,在该外侧盖部41的内面,供内侧盖部42配置的盖装配凹部41c设置为仅向一侧部(图25A中为下边部)开放。如图20~图22、图25所示,在位于该盖装配凹部41c的左右方向(即与下部壳体33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两侧的外侧盖部41的内面中的两侧部一体形成一对卡合钩部43。
如图17所示,该一对卡合钩部43构成为以能够卡合脱离的方式与在电池收纳部38的开口部38a的周缘部的装配凹部38b内所设置的卡定槽部44卡合。即,如图21、图22以及图25所示,该一对卡合钩部43从外侧盖部41的弯曲部41b的内面垂下(图21中为竖起),并形成为其下端部(图21中为上端部)朝向外侧盖部41的中央部、即内侧盖部42的外周面突出的形状。
另外,如图17所示,下部壳体33的卡定槽部44是分别在位于装配凹部38b内的下部壳体33的两侧部的位置上所设置的切槽,其中,装配凹部38b设置于电池收纳部38的开口部38a的周缘部,如图17所示,在该切槽内设置有对卡合钩部43的下端部进行卡定的卡定突起部44a。
进一步,如图16以及图17所示,在该外侧盖部41的前后方向(下部壳体33的长度方向)的一侧部(图17中为左侧部)设置固定槽部46,该固定槽部46用于利用在下部壳体33的下面(图17中为上面)所设置的固定部件45来将电池盖36固定于下部壳体33上。如图19以及图20所示,对于该固定槽部46而言,将外侧盖部41的一侧部切开大致半圆形状而形成,在该切开而形成的固定槽部46的内周面的上下部,如图23~图25所示,分别设置有夹持凸缘部46a、46b。
在该情况下,如图16以及图17所示,固定部件45具备:在下部壳体33的下面(图17中为上面)以能够向其面方向旋转的方式安装的圆板部45a;位于该圆板部45a的规定位置的并从外周面突出而形成的卡合凸缘部(未图示);以及在圆板部45a的上面所设置的操作部45b。
由此,固定部件45构成为,在使其圆板部45a旋转并将卡合凸缘部从电池收纳部38离开了的状态下,若关闭电池盖36,则圆板部45a相对地插入外侧盖部41的固定槽部46内,在该状态下若对操作部45b进行操作而使圆板部45a旋转,则圆板部45a的卡合凸缘部(未图示)插入外侧盖部41的固定槽部46的上下的夹持凸缘部46a、46b之间,从而将外侧盖部41固定于下部壳体33。
另一方面,内侧盖部42与外侧盖部41相同,由合成树脂构成,并如图20~图24所示,构成为通过粘接剂、熔敷等固定于设置在外侧盖部41的内面的盖装配凹部41c内。如图17以及图20所示,该内侧盖部42的外形形成为与电池收纳部38的开口部38a的内周面大致相同、或者与之相比稍小的形状。
即,如图20以及图26所示,该内侧盖部42构成为,形成为与外侧盖部41的盖装配凹部41c大致相同大小的板部42a、以及沿该板部42a的周围垂下(图26中为竖起)的框状部42b一体形成,并且板部42a与框状部42b插入电池收纳部38的开口部38a内。在该情况下,如图26A~图26C所示,在框状部42b的外周部,密封垫槽48沿内侧盖部42的外周环状地连续设置。
如图21~图23、图26所示,该密封垫槽48是在内侧盖部42的外周面所形成的剖面呈矩形状的凹部,并在朝向内侧盖部42的外周侧开放的状态下,构成为与外侧盖部41的一对卡合钩部43对置地接近。另外,如图20、图22以及图24所示,该密封垫槽48构成为,以在其内部、防水密封垫50沿内侧盖部42的外周环状地连续的状态来进行装配。
如图27所示,该防水密封垫50由橡胶等弹性部件构成,剖面形成为大致圆形。在该情况下,如图22以及图24所示,防水密封垫50在配置于内侧盖部42的密封垫槽48内时,形成为比密封垫槽48的圆周方向的深度稍厚,以使其一部分从密封垫槽48内向内侧盖部42的外周侧的外部突出。
另外,如图17、图19以及图20所示,在内侧盖部42的前后方向(即下部壳体33的长度方向)的一侧部(图20中为下边部)、即在位于与外侧盖部41的固定槽部46相反侧的侧部,当以电池盖36来盖住电池收纳部38时,成为电池盖36的旋转支点的一对支承突起51朝向侧方(图20中为近前侧)突出。
即,如图24A以及图24B所示,该一对支承突起51从位于比内侧盖部42的框状部42b的密封垫槽48更靠下侧(图24中为上侧)的外侧面向其侧方突出地形成,当将电池盖36安装于电池收纳部38上时,如图18所示,一对支承突起51构成为以能够插入脱离的方式插入在电池收纳部38的开口部38a的内周面所设置的卡定孔部52内并保持。
由此,如图17以及图18所示,电池盖36构成为,在盖住电池收纳部38时,使设于内侧盖部42的外周部的一对支承突起51插入电池收纳部38的卡定孔部52并保持,在该状态下,若使内侧盖部42以一对支承突起51为中心进行旋转,则内侧盖部42插入电池收纳部38的开口部38a内,并且包含外侧盖部41的弯曲部41b的外周缘部配置于设置在电池收纳部38的开口部38a的周围的装配凹部38b内。
接下来,对制作这样的电池盖36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该情况下,分别制作外侧盖部41与内侧盖部42。首先,在制作外侧盖部41的情况下,利用成型用的第一模具来成型。此时,外侧盖部41的卡合钩部43从外侧盖部41的弯曲部41b垂下(图25B中为竖起),并且其下端部(图25B中为上端部)成为朝向外侧盖部41的中央部、即内侧盖部42的外周面突出的形状。
另外,位于该外侧盖部41的一侧部(图25C中为右侧部)的固定槽部46成为形成上下的夹持凸缘部46a、46b的形状,其中,夹持凸缘部46a、46b供固定部件45的卡定凸缘部(未图示)以能够插入脱离的方式来进行插入。由此,外侧盖部41的卡合钩部43以及固定槽部46成为所谓倒扣形状或者悬垂形状。
因此,在成型用的第一模具的内部,为了形成卡合钩部43以及固定槽部46,设有滑动机构。由此,对于外侧盖部41而言,当向第一模具内注射树脂之后进行脱模时,通过使滑动机构的滑动型芯滑动来一体成型为外侧盖部41。
另一方面,在成型内侧盖部42的情况下,利用成型用的第二模具来成型。此时,沿内侧盖部42的框状部42b的外周面连续的密封垫槽48成为从框状部42b的外周面朝向外部侧方开放的形状。由此,内侧盖部42的密封垫槽48也形成为倒扣形状或者悬垂形状。因此,在成型内侧盖部42的成型用的第二模具内,为了形成密封垫槽48,也设有滑动机构。由此,内侧盖部42与外侧盖部41相同,利用第二模具来成型。
接下来,利用粘接剂、熔敷将内侧盖部42固定于外侧盖部41的内面。此时,如图20所示,在设于外侧盖部41的内面的盖装配凹部41c内配置内侧盖部42的板部42a,使内侧盖部42的一侧部(图20中为上边部)接近外侧盖部41的固定槽部46,并且使内侧盖部42的一对支承突起51从外侧盖部41的另一侧部(图20中为下边部)突出。
在该状态下,若将内侧盖部42固定于外侧盖部41的内面,则如图20~图22所示,外侧盖部41的一对卡合钩部43与内侧盖部42的框状部42b的密封垫槽48以相互对置的状态接近。在该情况下,若欲用一个成型用模具来一体成型外侧盖部41与内侧盖部42,则由于外侧盖部41的一对卡合钩部43与内侧盖部42的框状部42b的密封垫槽48之间的间隔S狭窄,因此无法在成型用模具内设置滑动机构。
但是,如该实施方式所述,通过分别成型外侧盖部41与内侧盖部42,即使外侧盖部41的一对卡合钩部43与内侧盖部42的框状部42b的密封垫槽48之间的间隔S狭窄,当将内侧盖部42固定于外侧盖部41时,通过调整这两者的间隔S,也能够设定为狭窄的间隔S。
接下来,对将这样的电池盖36安装于下部壳体33并盖住电池收纳部38的开口部38a的情况进行说明。
此时,首先,在内侧盖部42的框状部42b的密封垫槽48内装配防水密封垫50。并且,如图17以及图18所示,使电池盖36的内侧盖部42与下部壳体33的电池收纳部38的开口部38a对应,将内侧盖部42的一对支承突起51插入电池收纳部38的卡定孔部52内(参照图18)。
在该状态下,使电池盖36以一对支承突起51为中心进行旋转,将内侧盖部42插入电池收纳部38的开口部38a内,并且,将包含外侧盖部41的弯曲部41b的周缘部配置于设置在电池收纳部38的开口部38a的周围的装配凹部38b内。此时,装配于内侧盖部42的外周面的密封垫槽48内并向外部突出的防水密封垫50的一部分与电池收纳部38的开口部38a的内周面弹性接触地进行密接。由此,内侧盖部42利用防水密封垫50的弹性接触来边导向边插入电池收纳部38的开口部38a内,从而对电池盖36整体进行导向。
另外,若包含外侧盖部41的周缘部的弯曲部41b的周缘部配置于设置在电池收纳部38的开口部38a的周围的装配凹部38b内,则设于外侧盖部41的内面的一对卡合钩部43如图17所示地被一对卡定槽部44卡定,该一对卡定槽部44设置在位于装配凹部38b的下部壳体33的两侧部的位置上,其中装配凹部38b设置在电池收纳部38的开口部38a的周缘部。由此,电池盖36以盖住电池收纳部38的开口部38a而密封了电池收纳部38的状态来安装于下部壳体33上。
这样,如图16以及图17所示,设于下部壳体33上的固定部件45的圆板部45a相对地插入设置在外侧盖部41的一侧部的半圆形状的固定槽部46内。在该状态下,若用手指转动设置在圆板部45a的上面的操作部45b而使圆板部45a旋转规定角度,则圆板部45a的卡合凸缘部(未图示)插入外侧盖部41的固定槽部46的上下的夹持凸缘部46a、46b间。从而,外侧盖部41固定于下部壳体33。
其结果,通过一对卡合钩部43相对于下部壳体33的一对卡定槽部44的卡合、一对支承突起51相对于电池收纳部38的开口部38a的卡定孔部52的插入保持、以及利用固定部件45的固定槽部46的固定,来将电池盖36可靠且牢固地安装于下部壳体33。另外,在取下电池盖36时,通过进行与上述的操作相反的操作,能够容易地取下。
这样,根据该电池盖36,其具备形成下部壳体33的外形的一部分的外侧盖部41、以及内侧盖部42,该内侧盖部42安装于上述外侧盖部41的内侧并以能够插入脱离的方式插入电池收纳部38的开口部38a内,在外侧盖部41的内面形成以能够卡合脱离的方式与一对卡定槽部44卡合的一对卡合钩部43,其中,一对卡定槽部44分别设置在位于电池收纳部38的两侧的下部壳体33的外侧部,在内侧盖部42的外周部,以与外侧盖部41的一对卡合钩部43对置的状态来接近的密封垫槽48沿全周连续地形成,从而构造简单、能够容易地制作,并且能够确保防水性。
即,在该电池盖36中,当盖住下部壳体33的电池收纳部38时,将防水密封垫50装配于固定在外侧盖部41的内面的内侧盖部42的密封垫槽48内,若使该内侧盖部42插入下部壳体33的电池收纳部38的开口部38a、将外侧盖部41向下部壳体33推压,则能够使防水密封垫50与电池收纳部38的开口部38a的内周面密接,并能够使外侧盖部41的一对卡合钩部43与设置在下部壳体33的两侧的外侧部的一对卡定槽部44卡合。
在该情况下,对于电池盖36而言,由于外侧盖部41的卡合钩部43与设于内侧盖部42的框状部42b的衬垫槽48是以对置的状态来接近的结构,从而当外侧盖部41的卡合钩部43与下部壳体33的卡定槽部44卡合时,利用卡合钩部43相对于下部壳体33的卡定槽部44的卡合力,能够可靠且牢固地将装配于密封垫槽48内的防水密封垫50向电池收纳部38的内周面推压,由此,能够提高防水性。
因此,能够以仅在内侧盖部42的密封垫槽48装配一个防水密封垫50的简单的构造来确保防水性,并且仅使外侧盖部41的卡合钩部43与下部壳体33的卡定槽部44卡合,能够简单且可靠地将电池盖36安装于下部壳体33。由此,能够可靠且良好地将防水密封垫50向电池收纳部38的内周面推压,从而能够可靠地维持防水性。
另外,由于能够分别成型外侧盖部41与内侧盖部42,从而即使外侧盖部41的卡合钩部43与设于内侧盖部42的框状部42b的密封垫槽48是以对置的状态来接近的结构,也能够简单且容易地进行制作,并且外侧盖部41与内侧盖部42能够形成为自由的形状,由此能够得到外观性以及设计性优异的部件,除此之外,能够易于握持设备壳体1,使用方便性较好,且也能够实现小型化以及薄型化。
在该情况下,外侧盖部41的卡合钩部43位于内侧盖部42的外周侧,并朝向内侧盖部42的密封垫槽48突出,内侧盖部42的密封垫槽48在从内侧盖部42的外周面朝向外部侧方开放的状态下,与卡合钩部43对置地接近,由此,当利用电池盖36盖住了电池收纳部38时,能够可靠且良好地将装配于密封垫槽48内的防水密封垫50向电池收纳部38的开口部38a的内周面推压。
即,由于外侧盖部41的卡合钩部43与内侧盖部42的密封垫槽48以相互对置的状态来接近,从而当外侧盖部41的卡合钩部43与下部壳体33的卡定槽部44卡合时,利用卡合钩部43相对于下部壳体33的卡定槽部44的卡合力,能够可靠且牢固地将装配于密封垫槽48内的防水密封垫50向电池收纳部38的内周面推压,由此,能够更进一步提高防水性。
当制作这样的电池盖36时,在成型外侧盖部41的第一模具内设置用于形成卡合钩部43的滑动机构来成型外侧盖部41,在成型内侧盖部42的第二模具内设置用于形成框状部42b的密封垫槽48的滑动机构来成型内侧盖部42,通过在该成型了的外侧盖部41固定内侧盖部42,即使外侧盖部41的卡合钩部43与设置在内侧盖部42的框状部42b的密封垫槽48是以对置的状态来接近的结构,也能够简单且容易地进行制作。
另外,在该电池盖36中,由于在内侧盖部42的密封垫槽48内连续地装配有弹性接触在与下部壳体33的电池收纳部38的开口部38a的内周面的防水密封垫50,从而当使内侧盖部42插入电池收纳部38的开口部38a内时,能够可靠且良好地使从密封垫槽48内突出的防水密封垫50的一部分与电池收纳部38的开口部38a的内周面弹性接触,由此,能够可靠地密封电池收纳部38的开口部38a,进而能够确保防水性。
另外,根据该电池盖36,内侧盖部42的一侧部与设有外侧盖部41的外周部的一对卡合钩部43的两侧部正交,在该内侧盖部42的一侧部形成一对支承突起51,该一对支承突起51以能够插入脱离的方式插入设置在电池收纳部38的开口部38a的内周面的卡定孔部52内并成为内侧盖部42的旋转支点,从而通过以该一对支承突起51为支点而使电池盖36旋转,能够容易且良好地将电池盖36安装于下部壳体33。
即,在该电池盖36中,使内侧盖部42的一对支承突起51插入设置在电池收纳部38的开口部38a的内周面的卡定孔部52内,在该状态下,若使电池盖36以一对支承突起51为中心进行旋转,并使内侧盖部42插入电池收纳部38的开口部38a内,则装配于内侧盖部42的密封垫槽48的防水密封垫50边与电池收纳部38的开口部38a的内周面密接边插入,从而能够利用该防水密封垫50来进行导向,并且能够使内侧盖部42圆滑且良好地插入电池收纳部38的开口部38a内。
另外,此时,由于外侧盖部41的一对卡合钩部43与设于电池收纳部38的周缘部的装配凹部38b的卡定槽部44卡合,从而在电池盖36盖住了电池收纳部38的开口部38a的状态下,能够可靠地将电池盖36安装于下部壳体33,并且,能够使包含外侧盖部41的弯曲部41b的周缘部良好地配置于电池收纳部38的周缘部的装配凹部38b内,由此,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将电池盖36安装于下部壳体33,并能够良好地盖住电池收纳部38。
另外,在该电池盖36中,外侧盖部41的另一侧部位于与设有内侧盖部42的支承突起51的一侧部相反的一侧,在该外侧盖部41的另一侧部,利用设于下部壳体33的固定部件45来固定于下部壳体33的固定槽部46以从外侧盖部41的外周面朝向外部侧方开放的状态来形成,从而固定槽部46利用固定部件45来进行固定,由此能够更进一步牢固地将电池盖36固定于下部壳体33。
在该情况下,固定槽部46是形成半圆形状的切槽,在其内周面的上下设置夹持凸缘部46a、46b,固定部件45具备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下部壳体33的圆板部45a、设置于该圆板部45a的外周面的卡合凸缘部(未图示)、以及设置于圆板部45a的上面的操作部45b,从而对操作部45b进行操作并使圆板部45a旋转、使卡合凸缘部插入固定槽部46的上下的夹持凸缘部46a、46b间,就能简单地将电池盖36固定于下部壳体33。
由此,电池盖36在受到落下等冲击时,即便外侧盖部41的一对卡合钩部43从设于电池收纳部38的周缘部的装配凹部38b的卡定槽部44脱离,利用插入电池收纳部38的开口部38a的卡定孔部52内的内侧盖部42的一对支承突起51、以及被固定部件45固定了的外侧盖部41的固定槽部46,电池盖36不会从下部壳体33脱落,从而能够可靠地将电池盖36固定于下部壳体33。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盖部件,对盖住设备壳体31的电池收纳部38的电池盖36进行了叙述,但没有必要一定为电池盖36,例如,也能够应用于盖住检查用的开口部的检查盖37,除此之前,也能够广泛应用于盖住外部连接端子的端子收纳部、存储卡的卡收纳部等各种收纳部的盖部件。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应用于携带式信息终端机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没有必要一定为携带式信息终端机,例如,也能够广泛应用于手机或电子照相机、电子辞典、携带式音乐播放器等各种携带式设备中。
以上,对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其包含与权利要求的范围所述的发明均等的范围。

Claims (3)

1.一种携带式设备,其具备用于盖住设于设备壳体上的收纳部的开口部的盖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盖部件具备:外侧盖部,其形成上述设备壳体的外形的一部分;以及内侧盖部,其安装于上述外侧盖部的内侧并以能够插入脱离的方式插入上述收纳部的上述开口部内,
在上述内侧盖部的外周部,向与上述外侧盖部侧及上述内侧盖部的外周侧正交的两方向开放的密封垫槽以位于比上述外侧盖部的外周更靠近中心侧的状态,沿上述内侧盖部的外周进行设置,
上述外侧盖部将由具有弹性的软质的合成树脂构成的第一盖部、以及由比该软质的合成树脂更硬的硬质的合成树脂构成的第二盖部以上述第一盖部位于相对于上述设备壳体的外侧、上述第二盖部位于其内侧的状态进行双色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带式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外侧盖部的上述第二盖部的与上述内侧盖部对置的对置面上,纵横地设置有加强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带式设备,其特征在于,
利用螺纹部件将上述外侧盖部与上述内侧盖部相互固定。
CN201110433452.5A 2010-12-22 2011-12-21 携带式设备 Active CN1025483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94703.1A CN105072858A (zh) 2010-12-22 2011-12-21 携带式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85434A JP5556648B2 (ja) 2010-12-22 2010-12-22 携帯機器
JP2010-285434 2010-12-22
JP2011-001670 2011-01-07
JP2011001670A JP5472125B2 (ja) 2011-01-07 2011-01-07 携帯機器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94703.1A Division CN105072858A (zh) 2010-12-22 2011-12-21 携带式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48306A CN102548306A (zh) 2012-07-04
CN102548306B true CN102548306B (zh) 2015-06-17

Family

ID=4631648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33452.5A Active CN102548306B (zh) 2010-12-22 2011-12-21 携带式设备
CN201510394703.1A Pending CN105072858A (zh) 2010-12-22 2011-12-21 携带式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94703.1A Pending CN105072858A (zh) 2010-12-22 2011-12-21 携带式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162881A1 (zh)
CN (2) CN10254830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120655A (ja) 2012-12-18 2014-06-30 Kyocera Corp タッチ入力式電子機器
JP6044830B2 (ja) * 2012-12-27 2016-12-1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US9535459B2 (en) * 2013-06-13 2017-01-03 Getac Technology Corporation Snap-on battery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KR102246134B1 (ko) * 2014-02-21 2021-04-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 보호 커버
CN107013998B (zh) * 2017-05-10 2023-06-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密封结构、壳体及空调设备
JP6663595B2 (ja) * 2017-09-13 2020-03-13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電池蓋構造および携帯端末
JP7328612B2 (ja) * 2018-11-05 2023-08-17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および防水ケース
US11375629B2 (en) * 2019-09-26 2022-06-28 Apple Inc. Rotating frame lock for front crystal retention and sealing
TWI803434B (zh) * 2022-09-29 2023-05-21 睿生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13971A (ja) * 1998-01-26 1999-08-06 Asahi Optical Co Ltd 防滴防水構造を有する電池室開閉蓋
JP2007312255A (ja) * 2006-05-19 2007-11-29 Casio Hitachi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電子機器における電池収納部の防水構造及び電池パック
CN101155202A (zh) * 2006-09-28 2008-04-02 株式会社卡西欧日立移动通信 防水构造
WO2010131307A1 (ja) * 2009-05-15 2010-11-1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51409B2 (en) * 2002-05-31 2004-06-1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Exterior case of electronic appliance
US7427714B1 (en) * 2004-05-11 2008-09-23 Lammens Jr Albert James Conduit junction box replacement cover
US7342184B2 (en) * 2005-03-15 2008-03-11 Stealthdrive, Inc. Three-dimensional configurations providing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hielding for electronics enclosures
US8004835B2 (en) * 2007-12-27 2011-08-23 Hand Held Products, Inc. Portable data terminal internal support structure
DE102009024633A1 (de) * 2009-06-12 2010-12-16 Adc Gmbh Gehäuse zur Aufnahme mindestens eines Gas-Stopper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13971A (ja) * 1998-01-26 1999-08-06 Asahi Optical Co Ltd 防滴防水構造を有する電池室開閉蓋
JP2007312255A (ja) * 2006-05-19 2007-11-29 Casio Hitachi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電子機器における電池収納部の防水構造及び電池パック
CN101155202A (zh) * 2006-09-28 2008-04-02 株式会社卡西欧日立移动通信 防水构造
WO2010131307A1 (ja) * 2009-05-15 2010-11-1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72858A (zh) 2015-11-18
CN102548306A (zh) 2012-07-04
US20120162881A1 (en) 2012-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48306B (zh) 携带式设备
US9122941B2 (en) Protective case for a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US9338910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sealed structure
JP4460622B1 (ja) 携帯端末装置
WO2017077670A1 (ja) 電子機器
CN101990381A (zh) 保护机构及使用该保护机构的电子装置
JP2006197225A (ja) 携帯通信端末用の蓋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携帯通信端末
CN110313224B (zh) 电子设备
JP2011071082A (ja) コネクタ蓋体構造及びこれを用いる電子装置
JP5472125B2 (ja) 携帯機器
CN101896042A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04754902A (zh) 电子设备
US20140158559A1 (en) Protective case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KR20140017647A (ko) 휴대형 전자 기기 및 방수 커버
US9040818B2 (en) Dust-proof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5556648B2 (ja) 携帯機器
JP6276034B2 (ja) 携帯端末
JP2012186031A (ja) 電子機器における外部コネクタ接続口のシール構造、及び電子機器、並びにシール方法
CN201515407U (zh) 保护盖及具有该保护盖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US968154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03379759A (zh) 电子装置壳体
JP2011244156A (ja) 携帯端末
JP6193606B2 (ja) 携帯端末
JP5556848B2 (ja) 筐体構造、及び電子機器
JP2014116628A (ja) 携帯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