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44896B - 一种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44896B
CN102544896B CN201010596394.3A CN201010596394A CN102544896B CN 102544896 B CN102544896 B CN 102544896B CN 201010596394 A CN201010596394 A CN 201010596394A CN 102544896 B CN102544896 B CN 1025448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wire coil
connector
loop
condu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9639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44896A (zh
Inventor
纪大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59639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44896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448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448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448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448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连接器和电子设备,所述连接器包括:壳体;第一接口部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一侧边上,配置来与终端设备的第二接口部件连接;以及第一连接部件,配置来与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连接部件连接,并且包括:具有预定导磁率的导体,设置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侧边上,金属线圈,缠绕在所述导体上,以及连接端,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且与所述金属线圈连接,其中,当所述连接器通电时,所述连接端获得第一电源,所述第一电源用于在所述金属线圈构成回路时,向所述回路供电以使所述导体产生磁力。

Description

一种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与诸如手机之类的终端设备连接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大家都知道,诸如手机或小型数字终端之类的移动终端正在得到广泛使用,而这些终端设备通常通过连接器(如,连接线缆)与诸如个人计算机之类的终端设备或适配器连接以进行数据交换或充电。
目前,终端设备与连接器进行连接的一种方式是通过在终端设备(如,乐Phone)的接口和连接器中设置磁铁来通过磁力的方式将终端设备的接口与连接器连接在一起。然而,由于终端设备的接口处的磁铁具有磁力,因此能够吸附一些金属物体。当终端设备的接口处的磁铁误吸附一些金属物体时,可能会导致终端设备的接口上的金属管脚短路,从而烧坏终端设备中的主板之类的器件,由此导致终端设备无法使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壳体;第一接口部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一侧边上,配置来与终端设备的第二接口连接;以及第一连接部件,配置来与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连接部件连接,并且包括:具有预定导磁率的导体,设置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侧边上,金属线圈,缠绕在所述导体上,以及连接端,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且与所述金属线圈连接,其中,当所述连接器通电时,所述连接端获得第一电源,所述第一电源用于在所述金属线圈构成回路时,向所述回路供电以使所述导体产生磁力。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第一接口部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一侧边上,配置来与连接器的第二接口连接;以及第一连接部件,配置来与所述连接器的第二连接部件连接,并且包括:具有预定导磁率的导体,设置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侧边上,金属线圈,缠绕在所述导体上,以及连接端,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且与所述金属线圈连接,其中,所述连接端用于获得第一电源,所述第一电源用于在所述金属线圈构成回路时,向所述回路供电以使所述导体产生磁力。
根据上述配置,由于将电磁铁设置在连接器或者电子设备上,并且电磁铁在其金属线圈不导电时不产生磁力,因此避免了当设置在连接器或电子设备上的磁铁误吸附一些金属物体时,可能会导致连接器或电子设备的接口上的金属管脚短路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截面以及移动终端的对应部分的示意图;
图2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截面以及移动终端的对应部分的示意图;以及
图3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截面以及移动终端的对应部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附图中,将相同的附图标记赋予基本上具有相同或类似结构和功能的组成部分,并且将省略关于它们的重复描述。
接下来,将参照图1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1的截面示意图。
根据该第一实施例,连接器11可以是将诸如手机或便携多媒体终端之类的移动终端与诸如计算机之类的终端设备或用于充电的适配器连接的连接线缆,并且如图1所示,包括外壳11、接口部件12、连接部件13和连接端14。
连接器1的外壳11可以由橡胶或塑料制成,并且包裹接口部件12、连接部件13以及连接端14等以对其进行保护。
接口部件12设置在所述外壳11一侧,并且配置来与终端设备的对应接口22连接。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接口部件1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SB接口、mini USB接口、IEEE 1394接口以及其它的可与终端设备连接的接口(如,乐Phone的接口)。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本发明不涉及对上述接口部件的改动,因此这里省略了关于上述接口部件的结构(如,管脚的配置)和功能的描述。
连接部件13设置在接口部件12一侧,并且配置来与终端设备的对应连接部件23连接。例如,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连接部件13可以由电磁铁构成,并且包括:具有预定导磁率的导体131以及缠绕在所述导体131上金属线圈132。
连接端14设置在连接器1的外壳11的另外一侧,也就是,该连接器1与诸如个人计算机之类的终端设备连接的一侧,并且连接端14与接口部件12和连接部件13的金属线圈连接。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连接端14可以是与接口部件12和连接部件13的金属线圈132连接的电线(例如,其包括数据线、电源线以及地线),并且可以配置来与连接器10另一端的USB接口之类的接口(未示出)连接。在连接器10的接口部件12与移动终端的对应接口22连接,并且连接器10的另一端的接口与终端设备(如,USB插座)或适配器连接时,移动终端的对应接口22可以通过接口部件12和连接端14与终端设备或适配器连接,并且接口部件12可以通过连接端14获得数据或电源,以向所连接的移动终端传送数据或对其充电。由于本发明不涉及接口部件12和连接端14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连接端14的结构的改进,因此这里省略了关于它们的详细描述。
下面将详细描述连接部件13的结构以及与连接端14的连接关系。
如图1所示,连接部件13包括具有预定导磁率的导体131以及缠绕在该导体131上金属线圈132。导体131可以由具有预定导磁率的铁性材料(如,软铁)制成,并且可以(例如)具有U形结构,导体131的突出部分的两端设置在连接器10与移动终端的对应连接部件23连接的一侧,并且在连接部件13与移动终端的对应连接部件23连接时,所述导体131的突出部分的两端的位置与移动终端的对应连接部件23的位置对应。这里,移动终端的对应连接部件23可以由响应于连接部件13所产生的磁力而与连接部分13连接的材料(如,铁性材料等)制成。金属线圈132缠绕在导体131上。这种情况下,导体131以及缠绕在导体131上的金属线圈132构成电磁铁,并且在金属线圈132通电时,导体131产生磁力。此外,金属线圈132的两端分别与连接端14连接。例如,金属线圈132的两端分别与连接端14中的电源线以及地线连接。
在连接器10的另一端的接口(如,USB接口)与终端设备或适配器(如,USB插槽)连接时,连接端14通过连接器10的另一端的接口获得一电源(如,通过终端设备或适配器上的USB插槽提供的直流电源)。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该电源还用于通过接口部件12向移动终端供电。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金属线圈132的两端分别与连接端14中的电源线以及地线连接,因此,金属线圈132与该电源构成回路,并且金属线圈132导通。由于导体131和金属线圈132构成电磁铁,因此在金属线圈132导通之后,导体131产生磁力,从而可以对移动终端的对应连接部件23(如,铁芯)产生吸引力。通过连接部件13与移动终端的对应连接部件23相互吸引,可以将连接器10固定在移动终端上,并且使连接器10的接口部件12与移动终端的对应接口22连接,从而移动终端可以通过连接器10与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交换或通过连接器10从终端设备或适配器向该移动终端充电。
根据上述实施例,由于将电磁铁设置在连接器10上,因此避免了现有技术中设置在移动终端上的磁铁误吸附一些金属物体,从而可能导致移动终端的接口上的金属管脚短路的情况。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此,连接器1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控制部件。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该控制部件可以为诸如按钮式开关或压控开关之类的开关。该控制部件可以串联在金属线圈132上,或者可以串联在金属线圈132与连接端14之间,也就是在连接端14获得电源时,该控制部件串联在金属线圈132和电源所构成的回路中。该控制部件用于控制金属线圈132与电源构成的回路的导通和/或截止。
例如,在控制部件为按钮式开关的情况下,控制部件的开关部分可以与金属线圈132串联,而按钮部分可以设置在外壳11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户未按下按钮,该按钮式开关保持断开状态,而在用户按下按钮的情况下,该按钮式开关进入导通状态,从而在连接端14获得电源时,使金属线圈132和电源所构成的回路导通。因此,金属线圈132导通,并且使导体131产生磁力,从而可以对移动终端的对应连接部件23(如,铁芯)产生吸引力。
接下来,将描述控制部件为压控式开关的情况。图2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截面以及移动终端的对应部分的示意图。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使用与图1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与图1所示的连接器相同或类似的元件,并且这里省略了关于它们的详细描述。
如图2所示,在外壳11内侧设置滑道15以使包含导体131和金属线圈132的连接部件13可以基于滑道15往复运动。与图1所示的连接器10相比,导体131的突出部分的两端长度大于图1对应导体的长度,并且可以伸出外壳11来与移动终端的对应连接部件23接触。此外,如图2所示,连接器10进一步包括在金属线圈132上串联的压控开关16。该压控开关16设置在连接端14一侧,并且在受到按压时导通,而在未受按压时使断开。
例如,在用户将连接器10按压到与移动终端时,包含导体131和金属线圈的连接部件13受到来自移动终端的对应接口23的压力而向连接端14一侧移动。由于连接部件13向连接端14一侧移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连接部件13的金属线圈131按压该压控开关16以使压控开关16导通。由于该压控开关16与金属线圈132串联,因此在连接端14获得电源的情况下,压控开关16的导通/截止可以控制由金属线圈132和电源组成的回路的导通/截止。因此,在用户将连接器10接电(如,将其另一端的接口与诸如USB插槽之类的接口连接),并且将连接器10按压到移动终端时,压控开关16导通,由此导致金属线圈132与电源构成的回路导通,从而使导体131产生磁力。在这种情况下,导体131可以对移动终端的对应连接部件23(如,铁芯)产生吸引力,从而将连接器10固定在移动终端上。
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使金属线圈132的一端与连接端14中的电源线或地线之一连接,而使金属线圈132的另一端与电源线或地线中的另外一条电线断开,并且在连接端14上设置触点(如,金属片,金属触点)来在金属线圈靠近连接端14时,使金属线圈132的另一端与电源线或地线中的另外一条电线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在用户将连接器10接电,并且将连接器10按压到移动终端时,金属线圈132靠近连接端14,并且使金属线圈132的另一端与电源线或地线中的另外一条电线连接,由此导致金属线圈132与电源构成的回路导通,从而使导体131产生磁力。在这种情况下,导体131可以对移动终端的对应连接部件23(如,铁芯)产生吸引力,从而将连接器10固定在移动终端上。
接下来,将参照图3描述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连接器。图3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截面以及移动终端的对应部分的示意图。图3的连接器10与图1所示的连接器10的区别在于金属线圈的结构。如图3所示,连接部件13包括导体131和两个金属线圈332和333,并且金属线圈332和333彼此不连接。金属线圈332和333分别缠绕在导体131的两侧,并且金属线圈332和333分别与连接端14连接。具体地,例如,金属线圈332的一端可以与连接端14中的电源线连接,而金属线圈333的一端可以与连接端14中的地线连接,反之亦然。此外,金属线圈332和金属线圈333的另一端分别经由导体131的突出部分延伸到外壳11外,使得在连接器10与移动终端连接时,金属线圈332和金属线圈333可以分别与移动终端的对应连接部件23连接。这里,可以用电线或金属片使移动终端的对应连接部件(如,铁性材料)23连接,或者使用U形铁性材料的突出部分用作对应的连接部件23,以使对应的连接部分23连接。
在这种情况下,当用户将连接器10与移动终端连接时,金属线圈332和金属线圈333分别与移动终端的对应连接部件23接触,并且如上所述,用电线或金属片使移动终端的对应连接部件(如,铁性材料)23连接,因此金属线圈332、333、移动终端的对应连接部件23构成回路的一部分。此时,如果在连接器10的另一端的接口(如,USB接口)与终端设备或适配器(如,USB插槽)连接,则金属线圈332、333、移动终端的对应连接部件23以及通过连接端14获得的电源构成回路,并且金属线圈332和333导通。由于导体131与金属线圈332和333构成电磁铁,因此在金属线圈332和333导通之后,导体131产生磁力,从而可以对移动终端的对应连接部件23(如,铁芯)产生吸引力。此时,通过连接部件13与移动终端的对应连接部件23相互吸引,可以将连接器10固定在移动终端上,并且使连接器10的接口部件12与移动终端的对应接口22连接,从而移动终端可以通过连接器10与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交换或通过连接器10从终端设备或适配器向该移动终端充电。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例不限于此,图3所示的连接器1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控制部件(未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该控制部件可以为诸如按钮式开关或压控开关之类的开关。该控制部件可以串联在金属线圈332或333上,或者可以串联在金属线圈332或333与连接端14之间,也就是在连接端14获得电源时,该控制部件串联在金属线圈332、333、对应的连接部件23和电源所构成的回路中。该控制部件用于控制金属线圈332、333、对应的连接部件23和电源所构成的回路的导通和/或截止。
例如,在控制部件为按钮式开关的情况下,控制部件的开关部分可以与金属线圈332或333串联,而按钮部分可以设置在外壳11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户未按下按钮,该按钮式开关保持断开状态,而在用户按下按钮的情况下,该按钮式开关进入导通状态,从而在连接端14获得电源时,使金属线圈332、333、对应的连接部件23和电源所构成的回路导通。因此,金属线圈332和333导通,并且使导体131产生磁力,从而可以对移动终端的对应连接部件23(如,铁芯)产生吸引力。此外,图3所示的连接器10还可以具有诸如图2所示的压控开关之类的控制部件。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此,还可以在图1至3所示的连接器10中设置诸如纽扣电池之类的直流电源,使得在连接器10(连接端14)在未从诸如计算机之类的终端设备或适配器获得电源的情况下,仍然可以使连接器10的连接部件13(如,电磁铁)产生磁力,从而将连接器10固定到移动终端上。
在上面描述了将诸如电磁铁之类的连接部件设置在连接器的多个示例,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还可以将电磁铁设置在移动终端侧。
在这种情况下,例如,该移动终端包括:外壳;接口部件,设置在外壳的一侧,配置来与连接器的对应接口连接;以及连接部件,配置来与所述连接器的对应连接部件连接。这里,移动终端的连接部件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接口部件一侧上、且具有预定导磁率的导体;缠绕在所述导体上的金属线圈。此外,该移动终端还可以具有连接端。该连接端可以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并且与金属线圈连接,其中,所述连接端用于(例如)从移动终端的电池获得电源,该电源用于在所述金属线圈构成回路时,向所述回路供电以使所述导体产生磁力。
如上所述,已经在上面具体地描述了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以根据设计要求或其它因素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或者替换,而它们在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物的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第一接口部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一侧边上,配置来与终端设备的第二接口部件连接;
第一连接部件,配置来与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连接部件连接,并且包括:
具有预定导磁率的导体,设置在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侧边上,
金属线圈,缠绕在所述导体上,以及
连接端,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且与所述金属线圈连接,其中,当所述连接器通电时,所述连接端获得第一电源,所述第一电源用于在所述金属线圈构成回路时,向所述回路供电以使所述导体产生磁力;
控制部件,设置在所述金属线圈与所述第一电源所构成的回路中,并且配置来控制所述金属线圈与所述电源构成的回路的导通和/或截止;以及
在所述壳体内设置的滑道,以允许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在所述壳体内滑动,其中所述控制部件为压控开关,并且与所述金属线圈连接,在将所述连接器与所述终端设备连接时,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受到来自第二连接部件压力而滑动,并且按压所述压控开关以使所述金属线圈与所述电源构成的回路的导通。
2.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第一接口部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一侧边上,配置来与终端设备的第二接口部件连接;
第一连接部件,配置来与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连接部件连接,并且包括:
具有预定导磁率的导体,设置在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侧边上,
金属线圈,缠绕在所述导体上,以及
连接端,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且与所述金属线圈连接,其中,当所述连接器通电时,所述连接端获得第一电源,所述第一电源用于在所述金属线圈构成回路时,向所述回路供电以使所述导体产生磁力,其中在所述连接器通电,并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连接时,所述金属线圈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和所述电源构成回路,并且所述金属线圈导通,以所述导体产生磁力,以及其中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为导电的金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进一步包括:
控制单元,配置来在所述连接器通电时,控制所述金属线圈、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以及所述电源所组成的回路的导通和/或截止。
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第一接口部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一侧边上,配置来与连接器的第二接口连接;
第一连接部件,配置来与所述连接器的第二连接部件连接,并且包括:
具有预定导磁率的导体,设置在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侧边上,
金属线圈,缠绕在所述导体上,以及
连接端,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且与所述金属线圈连接,其中,所述连接端用于获得第一电源,所述第一电源用于在所述金属线圈构成回路时,向所述回路供电以使所述导体产生磁力;
控制部件,设置在所述金属线圈与所述第一电源所构成的回路中,并且
配置来控制所述金属线圈与所述电源构成的回路的导通和/或截止;以及
在所述壳体内设置的滑道,以允许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在所述壳体内滑动,其中所述控制部件为压控开关,并且与所述金属线圈连接,在将所述连接器与终端设备连接时,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受到来自第二连接部件压力而滑动,并且按压所述压控开关以使所述金属线圈与所述电源构成的回路的导通。
CN201010596394.3A 2010-12-20 2010-12-20 一种连接器 Active CN1025448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96394.3A CN102544896B (zh) 2010-12-20 2010-12-20 一种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96394.3A CN102544896B (zh) 2010-12-20 2010-12-20 一种连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44896A CN102544896A (zh) 2012-07-04
CN102544896B true CN102544896B (zh) 2014-12-31

Family

ID=463511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96394.3A Active CN102544896B (zh) 2010-12-20 2010-12-20 一种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448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16511B (zh) * 2013-12-12 2017-05-17 赛恩倍吉科技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合
CN104577491A (zh) * 2015-02-09 2015-04-2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9616837B (zh) * 2018-12-10 2020-05-19 象山兑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充电组件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12356A (en) * 1996-08-14 1998-09-22 Dell U.S.A., L.P. Computer docking system having an electromagnetic lock
CN101273499A (zh) * 2005-09-26 2008-09-24 苹果公司 用于电子装置的电磁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09489A1 (en) * 2003-04-21 2004-10-21 Clapper Edward O. Apparatus for automatic docking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12356A (en) * 1996-08-14 1998-09-22 Dell U.S.A., L.P. Computer docking system having an electromagnetic lock
CN101273499A (zh) * 2005-09-26 2008-09-24 苹果公司 用于电子装置的电磁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44896A (zh) 2012-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0473045Y1 (ko) 이중접점스위치 및 이중접점스위치를 갖는 마그네틱 커넥터
CN204408423U (zh) 一种可扩展功能的智能终端配件系统
JP2014517984A (ja) 電磁電気接続装置の改良構造
US9805864B2 (en) Inductive spring system
JP2005050795A (ja) 移動端末用のプラグ接続具
CN101931145B (zh) 一种电性连接器
US9153997B2 (en) Charging device and associate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N102544896B (zh) 一种连接器
CN105991801A (zh) 一种可扩展功能的智能终端配件系统
US20150222142A1 (en) Contactless Charging Device
US20060214628A1 (en) Induction charger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employing the same
CN207677224U (zh) 一种转接器
CN104300323A (zh) 连接器组合
CN106058553A (zh) 一种转接器和双面磁吸式转换组件
JP7487237B2 (ja) 被服を通して装着式装置にワイヤレスで充電するための携帯バッテリパック
CN102801044B (zh) 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EP2648286A1 (en) Power connector assembly and adapter plug with locking mechanism
KR101620450B1 (ko) 유무선 충전 장치
TWI482389B (zh) 以感應耦合方式傳送電能的電能傳送系統、及其發送裝置與接收裝置
US20190067977A1 (en) Magnetic charging device capable of wireless charging
CN201018074Y (zh) 一种防触电插座插头
KR101189128B1 (ko) 커패시터 내장 기기용 방전 커넥터
CN102479933B (zh) 一种电池及具有该电池的电子装置
CN201557152U (zh) 手机外接电源
KR101840645B1 (ko) 휴대용 전자기기의 외장형 배터리 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