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77224U - 一种转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677224U CN207677224U CN201721579169.2U CN201721579169U CN207677224U CN 207677224 U CN207677224 U CN 207677224U CN 201721579169 U CN201721579169 U CN 201721579169U CN 207677224 U CN207677224 U CN 20767722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abilizer blade
- adapter
- electronic equipment
- connecting pin
- electrically connec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1/00—Coupling parts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counterpart
- H01R31/06—Intermediate parts for linking two coupling parts, e.g. adapter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接器其包括壳体、第一连接端以及第二连接端;所述壳体包括第一支脚、第二支脚以及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之间,连接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所述第一连接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支脚,用于与电子设备电连接;所述第二支脚包括靠近第一支脚的一面以及远离第一支脚的相对另一面,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端电连接,并固定于第二支脚上且外露于第二支脚远离第一支脚的面上,用于与外部充电设备或转接设备电连接;所述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同向延伸,当所述第一支脚插入电子设备充电接口时,所述第一连接端与电子设备电连接,且所述连接部贴合于电子设备的外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数码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3C产品几乎已成为每个人生活中的必备品。基于要对电子产品充电,我们就必须用到连接器。
然而现有的连接器因携带不方便,且每一种连接器只能适配对有应充电接口的电子3C产品。因此,连接器与电子产品接口的适配使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转接设备应运而生,转接设备可以与电子3C产品的接口相适配,将传统连接器与电子3C产品的接口插接式的电连接方式转变为接触式的电连接方式,即只需将转接器插接到相对的电子3C产品的接口内,转接器将接头内的电信号触点外露,以便与外部的电信号触点电连接实现对电子3C产品的充电和/或数据传输,由于将电子3C产品接口内的信号外引,使多种充电设备可以与外引的信号端子电连接,从而电子3C产品通过一个转接器可以适配多种连接器。
然而,现有的转接器存在结构设计不合理,增加了转接器的厚度,与电子设备连接不稳定,且造成转接器不便携带。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转接器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接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转接器,用于与电子设备充电接口插接并与外部转接设备或充电设备电连接,将传统的插接式充电方式改变为接触式充电,包括:壳体、第一连接端以及第二连接端;所述壳体包括第一支脚、第二支脚以及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之间,连接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所述第一连接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支脚,用于与电子设备电连接;所述第二支脚包括靠近第一支脚的一面以及远离第一支脚的相对另一面,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端电连接,并固定于第二支脚上且外露于第二支脚远离第一支脚的面上,用于与外部充电设备或转接设备电连接;当所述第一支脚插入电子设备充电接口时,所述第一连接端与电子设备电连接,且所述连接部贴合于电子设备的外壁。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端上设置有第一电触点和第一绝缘件,所述绝缘件绝缘隔离所述第一电触点;
所述第一支脚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靠近第二支脚,所述第二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绝缘件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一电触点至少部分外露于该第一凹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脚和所述第二支脚相互平行,且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之间存在间距。
优选地,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之间的间距为W,满足6mm≥W≥1.5mm。
优选地,连接部呈弧形弯曲,且厚度为0.2mm-1mm。
优选地,所述第二支脚厚度为0.2mm-1mm。
优选地,所述转接器还包括连接电路,所述连接电路电连接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连接电路为FPC柔性电路板。
优选地,连接部为两条连接臂,两条连接臂之间为中空结构,所述FPC柔性电路板设置于两个连接臂之间,连接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
优选地,所述转接器还包括第一导向件,所述第一导向件设置于壳体的第二支脚和/或连接部;所述第一导向件位凸起、凹槽或磁性件。
优选地,第一连接端与lighting接口适配时,所述第一连接端还包括识别元件,该识别元件与第二电触点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转接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将第一连接端固定于第一支脚,使得第一连接端插入到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后与电子设备充电接口内的导电触点电连接。
通过将第二连接端收容于第二支脚远离第一支脚的一面上内,且第二电触点外露于第二支脚。转接器的第一连接端插接到电子设备充电接口后,连接部贴合于电子设备外壁,转接部与电子设备面外壁贴合,使得转接器可以稳定与电子设备电连接,同时只需将第二电触点与外部转接设备接触实现电连接即可,且在充电完成时可以支架将电子设备与外部转接设备分离即可,转接器随之与外部电子设备分离,不会对转接器也不会造成任何损坏或者变形,且结构小巧便携。
2、通过将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同方向延伸设置,使得第一支架插接到电子设备充电接口后,第二支脚贴合电子设备的背面,避面影响电子设备屏幕的相关操作,且由于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同方向延伸,使得转接器结构更为小巧,便携易带。同时可以对电子设备形成夹持,避免晃动使得转接器脱离电子设备充电接口,确保转接器与转接设备电连接的稳定性。
3、通过在第一支脚的第二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绝缘件收容于第一凹槽后,第一电触点至少部分外露于该第一凹槽,通过只将第一电触点外露于靠近第二支脚的第二表面,通过第二支脚的遮蔽作用,以减小第一电触点外露可能造成的短路风险。
4、通过将连接部厚度设计为0.2mm-1mm,将第二支脚厚度为0.2mm-1mm使得转接器结构可以更为小巧,贴合于电子设备,使得电子设备在使用的时候,即使将转接器插接在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内也不会影响到电子设备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转接器与电子设备适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转接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B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转接器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C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转接器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D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转接器壳体与第二连接端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转接器的变形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转接器与外部充电设备或转接设备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转接器10,用于与电子设备M的充电接口插接,同时与转接设备或充电设备电连接,将传统的插接式充电方式改变为接触式充电,该电子设备M可以是手机,ipad等。转接设备可以是背夹(可充电式手机壳)、便携式音响等。
请参阅图2A-2D,该转接器10包括第一连接端20,第二连接端30,壳体40以及连接电路50。第一连接端30收容于壳体40内,该第一连接端20,用于与电子设备M连接,该第二连接端30用于与转接设备连接。第二连接端30和第一连接端20通过连接电路50连通,从而使电子设备可以完成充电、数据传送等目的,连接电路50可以为FPC柔性电路板、PCB板或导线,优选为FPC柔性电路板,FPC柔性电路板可弯折的特性,可以很好的贴合壳体40。
壳体40,可以采用金属材料或塑料制成,其包括第一支脚401、第二支脚403以及连接部405。连接部405设置于第一支脚401和第二支脚403之间,连接第一支脚401和第二支脚403。优选地,第一支脚401、第二支脚403以及连接部405为一体成型设计,以增强壳体40的整体强度。连接部405的厚度为0.2mm-1mm,呈弧形弯曲,以贴合电子设备的外壁的壁面,减少转接器10厚度过大造成易于被外物触碰的风险。
可以理解,壳体40还可以是金属材料和塑料的组合材料制成,例如利用粉末冶金、锌合金、塑胶等几种材质的外壳或者金属加塑胶的组合型外壳,此时该壳体40的成型工艺可以是通过注塑机注塑成型。
进一步,第一支脚401和第二支脚403相互平行设计,且同方向延伸。其中第一支脚401沿第一方向延伸长度为D1,8.5mm≥D1≥3.5mm,第二支脚403厚度为0.2mm-1mm,且沿第一方向延伸长度为D2,10mm≥D2≥2mm。该第一方向与电子设备充电接口在水平方向上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一支脚401和第二支脚403之间具有间距W,6mm≥W≥1.5mm。该间距W与电子设备接口到的电子设备背部的厚度匹配,以使得转接器10可以夹持于电子设备充电接口,通过适当延长第二支脚403在第一方向上的延伸长度,使得第二支脚403可以配合第一支脚401更好的夹持贴合电子设备。
第一支脚40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为远离第二支脚403的表面,第二表面为靠近第二支脚403的表面。第一连接端20包括第一电触点201以及第一绝缘件203,第一电触点201为多个,第一绝缘件203绝缘隔离多个第一电触点201,避免多个第一电触点201串电短路。第一连接端20固定于第一支脚401上,以使得第一支脚401插接到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内时,可以通过第一连接端20与电子设备充电接口内的导电触点电连接。
优选地,在第一支脚401的第二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4011,第一绝缘件203收容于第一凹槽4011后,第一电触点201至少部分外露于该第一凹槽4011,通过只将第一电触点201外露于靠近第二支脚403的第二表面,通过第二支脚403的遮蔽作用,以减小第一电触点201外露可能造成的短路风险。
第二支脚403包括靠近第一支脚401的一面以及远离第一支脚401的相对另一面。第二连接端30包括第二电触点301以及第二绝缘件303,第二电触点301为多个,第二绝缘件303绝缘隔离多个第二电触点301,避免多个第二电触点301之间短路。第二连接端30固定于第二支脚403上,第二电触点303外露于该第二支脚403远离第一支脚401的一面,以使得第二支脚403可以外部转接设备接触电连接。优选的,第二支脚403远离第一支脚401的一面上可以开设第二凹槽4031用于收容固定第二绝缘件303以更好的固定第二连接端30。
进一步优选的,第二电触点303还包括朝背向第一支脚401方向突出的凸起,以使转接器与外部充电设备或转接设备电连接更稳定。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连接端20固定于第一支脚401,使得第一连接端20插入到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后可以电子设备电连接。
通过将第二连接端30固定于第二支脚403,并将第二连接端30的第二电触点303外露于第二支脚403远离第一支脚401的面上,以使转接器10的第一连接端20插接到电子设备充电接口后,只需将第二电触点303与外部转接设备接触实现电连接即可,且在充电完成时可以支架将电子设备与外部转接设备分离,即转接器10随之与外部转接设备分离,不会对转接器10也不会造成任何损坏或者变形。同时由于第二电触点303外露于第二支脚403远离第一支脚401的面上,使得第二支脚403可以更为轻薄,转接器10结构更为小巧。
通过第一支脚401和第二支脚403相互平行设计,且同方向延伸,在第一支脚401插接到电子设备充电接口后,连接部405和第二支脚403贴合电子设备的外壁,避面影响电子设备屏幕的相关操作。且由于第一支脚401和第二支脚403同方向延伸,进一步使得转接器10结构更为小巧,便携易带,同时可以增大与电子设备外壁接触面积,且形成夹持,避免晃动使得转接器10脱离电子设备充电接口,确保转接器10与转接设备电连接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第一支脚401和第二支脚403也可以不是平行设计,只需同向延伸,当第一支脚401插接到电子设备充电接口内后,连接部405贴合于电子设备外壁,连接部405贴合于电子设备外壁,转接部与电子设备面贴合,使得转接器10可以稳定与电子设备电连接。
还可以是,第一支脚401和第二支脚403平行设计,没有同向延伸,当第一支脚401插接到电子设备充电接口内后,连接部405贴合于电子设备外壁。
再可以是,第一支脚401和第二支脚403不平行设计,也没有同向延伸,仅当第一支脚401插接到电子设备充电接口内后,连接部405贴合于电子设备外壁。
进一步,在第一支脚401上,通过只将第一电触点201外露于靠近第二支脚403的第二表面,通过第二支脚403的遮蔽作用,以减小第一电触点201外露可能造成的短路风险。更进一步,通过将连接部405厚度设计为0.2mm-1mm,将第二支脚403厚度为0.2mm-1mm使得转接器10结构可以更为小巧,贴合于电子设备,使得电子设备在使用的时候,即使将转接器10插接在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内也不会影响到电子设备的使用。
作为一种结构变形,连接部405可以是两条连接臂,两条连接臂之间为中空结构,FPC柔性电路板可以通过两条连接臂之间的中空结构来实现第一连接端20和第二连接端30的电连接。且连接臂之间为中空结构,可以使得连接部405的厚度更小,更有利于转接器10的小型化。
特别地,当第一连接端20用于与lighting接口适配时,即电子设备M的充电接口为lighting接口时,第一连接端20还包括识别元件(图未示),该识别元件与第二电触点303电连接,识别元件与电子设备M连接时,形成电连接回路,使得第一连接端20与充电接口电连接后,在该电子设备M的显示屏上不会显示报错或者不支持。该识别元件为IC芯片或MOS芯片或兼具IC和MOS功能的芯片。
请参阅图3,在部分实施例中,转接器10还包括第一导向件60,第一导向件60用于与外部转接设备配合,使得转接器10与外部转接设备准确对位,并牢固连接。
第一导向件60可以设置于壳体40的第二支脚403和/或连接部405背离第一支脚401的面上,也可以设置于第二连接端30背离第一支脚401的一面。该第一导向件60可以是凸起、凹槽或是磁性件中的一种、两种或三种组合,其中磁性件可以是被铁吸附的铁磁性物质,也可以是磁铁,优选为磁铁。
当转接器10插接到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内时,第一导向件60与设置于外部转接设备上的相应结构形成配合,使得转接器10与外部转接设备配合,使得转接器10与外部转接设备准确对位,并牢固连接并通过第二连接端30电连接,从而使得转接器10与外部转接设备电连接更稳定。
请参阅图2A以及图4,以外部转接设备或充电设备是充电背夹N为例进行说明。充电背夹N可以收容电子设备,为电子设备提供支撑,充电背夹N上设置有与第二连接端30对应匹配实现电连接的导电触点。转接器10插接到电子设备充电接口内,转接器10的第二连接端30外露,在将带有转接器10的电子设备收容于充电背夹N时,第二连接端30与充电背夹N电连接,从而实现电子设备的充电。
且由于,转接器10插接于电子设备,且与充电背夹N可分离设置,即在外力作用下,转接器10可以与外部转接设备或充电设备N接触实现电连接或分离断开电连接,从而避免了转接器10与充电背夹N一体设计时,将电子设备与充电背夹N分离可能造成转接器10损坏的情况出现。
与现有设计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转接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将第一连接端固定于第一支脚,使得第一连接端插入到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后与电子设备充电接口内的导电触点电连接。
通过将第二连接端收容于第二支脚远离第一支脚的一面上内,且第二电触点外露于第二支脚。转接器的第一连接端插接到电子设备充电接口后,连接部贴合于电子设备外壁,转接部与电子设备外壁面贴合,使得转接器可以稳定与电子设备电连接,同时只需将第二电触点与外部转接设备接触实现电连接即可,且在充电完成时可以支架将电子设备与外部转接设备分离即可,转接器随之与外部电子设备分离,不会对转接器也不会造成任何损坏或者变形,且结构小巧便携。
2、通过将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同方向延伸设置,使得第一支架插接到电子设备充电接口后,第二支脚贴合电子设备的背面,避面影响电子设备屏幕的相关操作,且由于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同方向延伸,使得转接器结构更为小巧,便携易带。同时可以对电子设备形成夹持,避免晃动使得转接器脱离电子设备充电接口,确保转接器与转接设备电连接的稳定性。
3、通过在第一支脚的第二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绝缘件收容于第一凹槽后,第一电触点至少部分外露于该第一凹槽,通过只将第一电触点外露于靠近第二支脚的第二表面,通过第二支脚的遮蔽作用,以减小第一电触点外露可能造成的短路风险。
4、通过将连接部厚度设计为0.2mm-1mm,将第二支脚厚度为0.2mm-1mm使得转接器结构可以更为小巧,贴合于电子设备,使得电子设备在使用的时候,即使将转接器插接在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内也不会影响到电子设备的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转接器,用于与电子设备充电接口插接并与外部转接设备或充电设备电连接,将传统的插接式充电方式改变为接触式充电,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第一连接端以及第二连接端;
所述壳体包括第一支脚、第二支脚以及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之间,连接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
所述第一连接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支脚,用于与电子设备电连接;
所述第二支脚包括靠近第一支脚的一面以及远离第一支脚的相对另一面,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端电连接,并固定于第二支脚上且外露于第二支脚远离第一支脚的面上,用于与外部充电设备或转接设备电连接;
当所述第一支脚插入电子设备充电接口时,所述第一连接端与电子设备电连接,且所述连接部贴合于电子设备的外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端上设置有第一电触点和第一绝缘件,所述绝缘件绝缘隔离所述第一电触点;
所述第一支脚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靠近第二支脚,所述第二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绝缘件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一电触点至少部分外露于该第一凹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脚和所述第二支脚相互平行,且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之间存在间距。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
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之间的间距为W,满足6mm≥W≥1.5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连接部呈弧形弯曲,且厚度为0.2mm-1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脚厚度为0.2mm-1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器还包括连接电路,所述连接电路电连接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连接电路为FPC柔性电路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连接部为两条连接臂,两条连接臂之间为中空结构,所述FPC柔性电路板设置于两个连接臂之间,连接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器还包括第一导向件,所述第一导向件设置于壳体的第二支脚和/或连接部;所述第一导向件位凸起、凹槽或磁性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端与lighting接口适配时,所述第一连接端还包括识别元件,该识别元件与第二电触点电连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767487 | 2017-06-28 | ||
CN2017207674875 | 2017-06-28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677224U true CN207677224U (zh) | 2018-07-31 |
Family
ID=6296614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579170.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801095U (zh) | 2017-06-28 | 2017-11-21 | 一种转接装置及充电设备 |
CN201721579169.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677224U (zh) | 2017-06-28 | 2017-11-21 | 一种转接器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579170.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801095U (zh) | 2017-06-28 | 2017-11-21 | 一种转接装置及充电设备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207801095U (zh) |
WO (1) | WO201900084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10007078U (zh) * | 2019-01-15 | 2020-01-31 | 广东高普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转接器及电子设备 |
CN112310754B (zh) * | 2019-07-26 | 2022-06-03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通用串行总线接口转换装置 |
CN111525357B (zh) * | 2020-05-26 | 2022-04-19 | 上海摩勤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 切换转接头、手持终端及双充式手持设备 |
US11888336B1 (en) | 2020-08-28 | 2024-01-30 | Honda Motor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arging and stacking electric transport device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4118419U (zh) * | 2014-07-23 | 2015-01-21 | 包头市悠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移动终端配件的电连接器及有此电连接器的移动终端配件 |
CN204103105U (zh) * | 2014-07-31 | 2015-01-14 | 深圳市贝源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背夹装置 |
WO2016172542A1 (en) * | 2015-04-24 | 2016-10-27 | Prong, Inc. | Electronic charging system |
CN204966912U (zh) * | 2015-09-10 | 2016-01-13 | 仇磊 | 手机转接头 |
CN205811136U (zh) * | 2016-06-06 | 2016-12-14 | 深圳市倍力奇科技有限公司 | 连接端子 |
-
2017
- 2017-11-21 CN CN201721579170.5U patent/CN20780109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7-11-21 CN CN201721579169.2U patent/CN20767722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7-12-05 WO PCT/CN2017/114665 patent/WO2019000844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9000844A1 (zh) | 2019-01-03 |
CN207801095U (zh) | 2018-08-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677224U (zh) | 一种转接器 | |
JP3197730U (ja) | コネクタ | |
CN204408423U (zh) | 一种可扩展功能的智能终端配件系统 | |
CN105991801A (zh) | 一种可扩展功能的智能终端配件系统 | |
KR101668461B1 (ko) | 전자기기의 인터페이스용 디바이스 | |
TWM451692U (zh) | 連接器插座結構 | |
CN204793526U (zh) | 磁吸数据线以及磁吸连接头 | |
CN205016767U (zh) | 一种磁性可正反插接的数据线连接器 | |
CN204538426U (zh) | 手机u盘 | |
CN207572680U (zh) | 一种type-c转接头及电连接器 | |
CN2927353Y (zh) | 一种数据传输与充电双功能的usb线装置 | |
CN103457124A (zh) | 适配器 | |
CN218887589U (zh) | 一种连接器及数据线 | |
CN203503831U (zh) | 一种Micro-USB连接器 | |
CN214754301U (zh) | 一种接头、传输线及电子设备 | |
CN207611897U (zh) | 一种转接头、转接装置以及充电设备 | |
CN211530270U (zh) | 一种方便插接的磁定位贴壁接口 | |
CN111525357B (zh) | 切换转接头、手持终端及双充式手持设备 | |
CN201294293Y (zh) | Usb连接器 | |
CN204992198U (zh) | 超短微型usb2.0母座转usb3.1pcba一体式转接头 | |
CN203166240U (zh) | Usb传输线 | |
CN205622695U (zh) | 一种磁力360度无线充电数据底座 | |
KR20120069017A (ko) | 전기 커넥터 | |
KR20130119746A (ko) | 단말기 아이디 인식에 따른 전원공급 장치 | |
CN210380303U (zh) | 一种手机支架磁吸式充电结构充电支架底座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731 Termination date: 20201121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