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11897U - 一种转接头、转接装置以及充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接头、转接装置以及充电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611897U CN207611897U CN201721482241.XU CN201721482241U CN207611897U CN 207611897 U CN207611897 U CN 207611897U CN 201721482241 U CN201721482241 U CN 201721482241U CN 207611897 U CN207611897 U CN 20761189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dapter
- pin
- terminal
- change
- charg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接头,用于与电子设备充电接口插接并与外部充电设备电连接,将传统的插接式充电方式改变为接触式充电,包括壳体、引脚以及绝缘件;所述壳体包括插接端以及转接端,所述插接端插入电子设备充电接口内,转接端外露于电子设备充电接口,且所述壳体内形成连通插接端和转接端的一容纳空间,引脚和绝缘件收容于该容纳空间,所述绝缘件绝缘隔离所述引脚;引脚包括第一引脚端以及第二引脚端,第一引脚端设置于插接端内,并沿第一方向延伸且部分外露于插接端;所述第二引脚端与第一引脚端连接,并向第二方向延伸外露于转接端,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呈夹角α。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转接装置以及充电设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接头、转接装置以及充电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数码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3C产品几乎已成为每个人生活中的必备品。基于要对电子产品充电,我们就必须用到连接器。
然而现有的连接器因携带不方便,且每一种连接器只能适配对有应充电接口的电子3C产品。因此,连接器与电子产品接口的适配使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转接头应运而生,转接头可以与电子3C产品的接口相适配,将传统连接器与电子3C产品的接口插接式的电连接方式转变为接触式的电连接方式,即只需将转接头插接到相对的电子3C产品的接口内,转接头将接头内的电信号触点外露,以便与外部的电信号触点电连接实现对电子3C产品的充电和/或数据传输。
而现有的转接头与外部充电设备电连接时,转接头与外部充电设备之间的电连接不稳定,造成对电子电子3C产品充电和/或数据传输时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转接头存在的与外部充电设备电连接稳定性不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接头、转接装置以及充电设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转接头,用于与电子设备充电接口插接并与外部充电设备电连接,将传统的插接式充电方式改变为接触式充电,包括:壳体、引脚以及绝缘件;所述壳体包括插接端以及转接端,所述插接端插入电子设备充电接口内,所述转接端外露于电子设备充电接口,且所述壳体内形成连通插接端和转接端的一容纳空间,引脚和绝缘件收容于该容纳空间,所述绝缘件绝缘隔离所述引脚;引脚包括第一引脚端以及第二引脚端,第一引脚端设置于插接端内,并沿第一方向延伸且部分外露于插接端;所述第二引脚端与第一引脚端连接,并向第二方向延伸外露于转接端,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呈夹角α。
优选地,所述夹角a满足,120°≥α≥60°。
优选地,所述第二引脚端上设置有凸起。
优选地,转接端的内壁到凸起的凸峰位置在水平面上的距离为W,2mm≥W≥0.1mm。
优选地,当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为lighting接口时,所述插接端内设置有识别元件,该识别元件与引脚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转接端呈弧形弯曲,以贴合电子设备充电接口处的侧壁。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转接装置,所述转接装置包括转接头和转接座,所述转接头和转接座可分离设置;所述转接头包括壳体、引脚以及绝缘件;所述壳体包括插接端以及转接端,所述插接端插入电子设备充电接口内,所述转接端外露于电子设备充电接口,且所述壳体内形成连通插接端和转接端的一容纳空间,引脚和绝缘件收容于该容纳空间,所述绝缘件绝缘隔离所述引脚;引脚包括第一引脚端以及第二引脚端,第一引脚端设置于插接端内,并沿第一方向延伸且部分外露于插接端;所述第二引脚端与第一引脚端连接,并向第二方向延伸外露于转接端,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呈夹角α;所述转接座包括转接本体和转接板,转接本体上设置转接口,转接板上设置有与转接口电连接的导电片,所述导电片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转接头的第二引脚端可与所述导电片接触实现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充电设备,所述充电设备包括包括背夹以及转接装置;所述转接装置包括分离设置的转接头和转接座;所述转接头包括壳体、引脚以及绝缘件;所述壳体包括插接端以及转接端,所述插接端插入电子设备充电接口内,所述转接端外露于电子设备充电接口,且所述壳体内形成连通插接端和转接端的一容纳空间,引脚和绝缘件收容于该容纳空间,所述绝缘件绝缘隔离所述引脚;引脚包括第一引脚端以及第二引脚端,第一引脚端设置于插接端内,并沿第一方向延伸且部分外露于插接端;所述第二引脚端与第一引脚端连接,并向第二方向延伸外露于转接端,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呈夹角α,且第二引脚端上设置有凸起;所述转接座包括转接本体和转接板,转接本体上设置转接口,转接板上设置有与转接口电连接的导电片,所述导电片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转接头的第二引脚端可与所述导电片接触实现电连接;所述背夹与转接座固定连接,所述背夹内形成一容纳空间,用于容置待充电的电子设备,所述转接头可拆卸插接于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
优选地,所述充电设备还包括内置电池,所述内置电池设置于背夹内,并与转接座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充电设备还包括外置电池,所述外置电池与背夹分离设置,通过磁性吸附与背夹的转接座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转接头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将第一引脚端设置在壳体的插接端内,沿第一方向延伸,并部分外露于插接端以便于电子设备充电接口电连接,同时第二引脚端与第一引脚端连接,并向第二方向延伸外露于转接端,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呈夹角α设置,通过夹角折弯设计,增大第二引脚端303与外部充电设备的接触面积,使得第二引脚端303与外部充电设备的端子充分接触,电连接稳定性更强。
2、第二引脚端上设置有凸起。在于外部充电设备或电触点接触时,外部充电设备或电触点向凸起施力,在外力作用下第二引脚发生弹性形变,使得转接头的转接端可以与外部充电设备稳定电连接。
3、通过将转接端设计为弧形弯曲,以使转接端与电子设备M的侧壁更好地贴合,从而在该转接头插接到电子设备M的充电接口内时,外露在充电接口外的转接端的弧形贴合在电子设备侧壁,使得转接端在与外部硬物碰撞在,由于弧形面结构的导向作用,可以卸除部分碰撞力,不易对电子设备M的充电接口造成损坏。且这种结构的转接头可以贴合电子设备M的充电接口,具有更小巧的结构,于电子设备M充电接口插接时,可以不用将转接头拆下。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转接头与电子设备适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1B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转接头第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C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转接头第二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D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转接头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E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转接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转接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B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转接装置的第一视角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C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转接装置的第二视角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D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转接装置的与外部充电线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充电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B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充电设备的变形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C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充电设备的变形实施例的背夹结构示意图。
图3D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充电设备的变形实施例的外置电池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A,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转接头10,用于与电子设备M的充电接口插接,同时与外部充电设备电连接,将传统的插接式充电方式改变为接触式充电,该电子设备M可以是手机,ipad等。
请参阅图1B-1D,该转接头10包括壳体20,引脚30以及绝缘件40。壳体20包括插接端201以及转接端203。壳体20内形成连通插接端201和转接端203的一容纳空间205,引脚30和绝缘件40收容于该容纳空间205内。
转接端203呈弧形弯曲设计,以使转接端203与电子设备M的充电接口处的侧壁更好地贴合,从而在该转接头10插接到电子设备M的充电接口内时,外露在充电接口外的转接端203的弧形贴合在电子设备侧壁,使得转接端203在与外部硬物碰撞在,由于弧形面结构的导向作用,可以卸除部分碰撞力,不易对电子设备M的充电接口造成损坏。且这种结构的转接头10可以贴合电子设备M的充电接口,具有更小巧的结构,于电子设备M充电接口插接时,可以不用将转接头10拆下。
引脚30为多根,其用于将电子设备M内的电信号从插接端201引导到转接端203,通过外部充电设备与转接端203接触电连接,从而实现将转接头10与电子设备M的插接式电连接方式转换为转接头10与外部充电设备的接触式电连接方式。从而无需多次插拔转接头10,延长电子设备M的充电接口使用寿命。绝缘件40用于使多根引脚30之间彼此绝缘,避免引脚30之间的电信号串接短路,绝缘件40同时也使引脚30和壳体20之间相互绝缘。
引脚30包括第一引脚端301以及第二引脚端303,第一引脚端301在壳体20的插接端201内沿第一方向延伸,并部分外露于插接端201以便于电子设备充电接口电连接。第二引脚端303与第一引脚端301连接,并向第二方向延伸外露于转接端203,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呈夹角α设置,120°≥α≥60°,优选地,α=90°。通过夹角折弯设计,增大第二引脚端303与外部充电设备的接触面积,使得第二引脚端303与外部充电设备的端子充分接触,电连接稳定性更强。
第二引脚端303上设置有凸起305,在与外部充电设备或电触点接触时,外部充电设备或电触点向凸起305施力,在外力作用下第二引脚303发生弹性形变,第二引脚303的形变回复力使得转接头10的转接端203可以与外部充电设备稳定电连接。
请再参阅图1E,进一步,该凸起305与壳体20的转接端203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307,间隙307的宽度为W,即内壁到凸起305的凸峰位置在水平面上的距离为W,优选地,2mm≥W≥0.1mm。通过在凸起305和转接端203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307,使得第二引脚端303的弹性形变范围更大,形变力度更强,从而使转接头10的转接端203可以与外部从充电设备电连接更稳定。
再进一步,当壳体20的插接端201为与lighting接口适配时,即电子设备M的充电接口为lighting接口时,在插接端201内设置有识别元件(图未示),该识别元件与引脚30电连接,识别元件与电子设备M连接时,形成电连接回路,使得转接头10插入电子设备M的充电接口后,在该电子设备M的显示屏上不会显示报错或者不支持。该识别元件为IC芯片或MOS芯片或兼具IC和MOS功能的芯片。
请参阅图2A-2D,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转接装置11,该转接装置11包括转接头10以及转接座50。转接头10与转接座50可分离设置,即在外力作用下转接头10可以与转接座50分离实现断开电连接关系,或相接触实现转接头10与转接座50的电连接。
该转接头10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转接头相同,其用于插接到电子设备M的充电接口内。转接座50可以与充电电池或者带有充电功能的手机壳等供电装置电连接,当用户需要对电子设备M进行充电时,只需将转接头10插接到电子设备M的充电接口内,同时将转接头10与转接座50接触实现电连接,从而为电子设备M充电。
具体地,转接座50包括转接本体501和转接板503。本体501可以固定于充电电池或者带有充电功能的手机壳等供电装置,转接本体501上设置转接口5011,转接板503上设置有导电片5031,导电片5011沿第二方向延伸,转接口5011与导电片5031电连接,外部的数据线60插接到转接口5011内,将转接口5011的电信号传输至导电片5031,转接头10的第二引脚端303与导电片5031接触时,电性导通将外部的数据线60的电信号传输到电子设备M中,从而将传统插接式的充电方式转变为转接头10与转接座50的接触式电连接方式。在本实施例中,转接口5011可以是Lightning转接口即与Lightning接头相适配的转接口,或为MicroUSB转接口即是与Micro USB接头相适配的转接口,或为Type-c转接口即与Type-c转接头相适配的转接口。
同时,通过转接头引脚30的第二引脚端303与第一引脚端301呈夹角设置使得转接头10与转接座50之间的电连接更稳定。进一步,通过转接头10壳体20的转接端203呈弧形面设计,使得转接头10在与外部硬物碰撞在,由于弧形面结构可以卸除部分碰撞力,不易对电子设备M的充电接口造成损坏。且这种结构的转接头10可以贴合电子设备M的充电接口,具有更小巧的结构,于电子设备M充电接口插接时,可以不用将转接头10拆下。
请参阅图3A,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设备12,充电设备12包括背夹121以及转接装置11。该转接装置11与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转接装置相同。
转接装置11包括转接座50及转接头10。转接座50与背夹121固定连接,背夹121内形成一容纳空间,用于容置待充电的电子设备,转接头10可以可拆卸式插接到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内,电子设备需要充电时,将电子设备放置在该容纳空间内,转接头10插入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将插接式充电方式转变为转接头10与转接座50的接触式电连接方式。
在部分实施例中,充电设备12还包括内置电池123,内置电池123设置于背夹121内,并与转接座50电连接,通过转接座50可以为内置电池123充电,亦可以通过内置电池123给转接头10供电。
请参阅图3B-3D,在部分实施例中,充电设备12还包括外置电池125,外置电池与背夹121分离设计,通过磁性吸附与背夹121的转接座50实现电连接。
具体地,背夹121相对形成容纳空间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电触点1211,第一电触点1211与转接座50电连接,且在背夹121上设置有第一磁性件1213,第一磁性件1213可以是磁铁也可以是被磁铁吸附的铁磁性物质,优选为磁铁。外置电池125上设置有第二电触点1251,用于与第一电触点1211适配,同时在外置电池125内还设置有第二磁性件1253,第二磁性件1253与第一磁性件1213磁性吸附,使得第一电触点1251与第一电触点1211接触实现电连接。
可以理解,当电池和背夹121分离设计时,为了实现电池123的可充电,在电池123上设置有电池充电口125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转接头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将第一引脚端设置在壳体的插接端内,沿第一方向延伸,并部分外露于插接端以便于电子设备充电接口电连接,同时第二引脚端与第一引脚端连接,并向第二方向延伸外露于转接端,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呈夹角α设置,通过夹角折弯设计,增大第二引脚端303与外部充电设备的接触面积,使得第二引脚端303与外部充电设备的端子充分接触,电连接稳定性更强。
2、第二引脚端上设置有凸起。在于外部充电设备或电触点接触时,外部充电设备或电触点向凸起施力,在外力作用下第二引脚发生弹性形变,使得转接头的转接端可以与外部充电设备稳定电连接。
3、通过将转接端设计为弧形弯曲,以使转接端与电子设备M的侧壁更好地贴合,从而在该转接头插接到电子设备M的充电接口内时,外露在充电接口外的转接端的弧形贴合在电子设备侧壁,使得转接端在与外部硬物碰撞在,由于弧形面结构的导向作用,可以卸除部分碰撞力,不易对电子设备M的充电接口造成损坏。且这种结构的转接头可以贴合电子设备M的充电接口,具有更小巧的结构,于电子设备M充电接口插接时,可以不用将转接头拆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转接头,用于与电子设备充电接口插接并与外部充电设备电连接,将传统的插接式充电方式改变为接触式充电,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引脚以及绝缘件;
所述壳体包括插接端以及转接端,所述插接端插入电子设备充电接口内,所述转接端外露于电子设备充电接口,且所述壳体内形成连通插接端和转接端的一容纳空间,引脚和绝缘件收容于该容纳空间,所述绝缘件绝缘隔离所述引脚;
所述引脚包括第一引脚端以及第二引脚端,第一引脚端设置于插接端内,并沿第一方向延伸且部分外露于插接端;
所述第二引脚端与第一引脚端连接,并向第二方向延伸外露于转接端,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呈夹角α。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a满足,120°≥α≥6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脚端上设置有凸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接头,其特征在于:转接端的内壁到凸起的凸峰位置在水平面上的距离为W,2mm≥W≥0.1m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接头,其特征在于:当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为lighting接口时,所述插接端内设置有识别元件,该识别元件与引脚电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端呈弧形弯曲,以贴合电子设备充电接口处的侧壁。
7.一种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装置包括转接头和转接座,所述转接头和转接座可分离设置;
所述转接头包括壳体、引脚以及绝缘件;
所述壳体包括插接端以及转接端,所述插接端插入电子设备充电接口内,所述转接端外露于电子设备充电接口,且所述壳体内形成连通插接端和转接端的一容纳空间,引脚和绝缘件收容于该容纳空间,所述绝缘件绝缘隔离所述引脚;
所述引脚包括第一引脚端以及第二引脚端,第一引脚端设置于插接端内,并沿第一方向延伸且部分外露于插接端;
所述第二引脚端与第一引脚端连接,并向第二方向延伸外露于转接端,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呈夹角α;
所述转接座包括转接本体和转接板,转接本体上设置转接口,转接板上设置有与转接口电连接的导电片,所述导电片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转接头的第二引脚端可与所述导电片接触实现电连接。
8.一种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设备包括包括背夹以及转接装置;
所述转接装置包括可分离设置的转接头和转接座;
所述转接头包括壳体、引脚以及绝缘件;
所述壳体包括插接端以及转接端,所述插接端插入电子设备充电接口内,所述转接端外露于电子设备充电接口,且所述壳体内形成连通插接端和转接端的一容纳空间,引脚和绝缘件收容于该容纳空间,所述绝缘件绝缘隔离所述引脚;
所述引脚包括第一引脚端以及第二引脚端,第一引脚端设置于插接端内,并沿第一方向延伸且部分外露于插接端;
所述第二引脚端与第一引脚端连接,并向第二方向延伸外露于转接端,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呈夹角α,且第二引脚端上设置有凸起;
所述转接座包括转接本体和转接板,转接本体上设置转接口,转接板上设置有与转接口电连接的导电片,所述导电片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转接头的第二引脚端可与所述导电片接触实现电连接;
所述背夹与转接座固定连接,所述背夹内形成一容纳空间,用于容置待充电的电子设备,所述转接头可拆卸插接于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设备还包括内置电池,所述内置电池设置于背夹内,并与转接座电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设备还包括外置电池,所述外置电池与背夹分离设计,通过磁性吸附与背夹的转接座电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482241.XU CN207611897U (zh) | 2017-11-08 | 2017-11-08 | 一种转接头、转接装置以及充电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482241.XU CN207611897U (zh) | 2017-11-08 | 2017-11-08 | 一种转接头、转接装置以及充电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611897U true CN207611897U (zh) | 2018-07-13 |
Family
ID=627942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482241.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611897U (zh) | 2017-11-08 | 2017-11-08 | 一种转接头、转接装置以及充电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61189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097842A1 (zh) * | 2018-11-15 | 2020-05-22 |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转接头、充电器和农业植保机 |
-
2017
- 2017-11-08 CN CN201721482241.XU patent/CN20761189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097842A1 (zh) * | 2018-11-15 | 2020-05-22 |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转接头、充电器和农业植保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408423U (zh) | 一种可扩展功能的智能终端配件系统 | |
US20110227527A1 (en) | Wireless charging kit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 |
CN105991801B (zh) | 一种可扩展功能的智能终端配件系统 | |
EP3051800A1 (en) | Smart phone and external micro-projector thereof | |
CN207677224U (zh) | 一种转接器 | |
CN201608357U (zh) | 磁性接口和导磁接头 | |
CN104124719A (zh) | 磁力吸附式的移动设备充电装置 | |
CN102646882A (zh) | 一种usb2.0连接器插座以及与其配合使用的插头 | |
CN207611897U (zh) | 一种转接头、转接装置以及充电设备 | |
CN214543748U (zh) | 磁吸移动电源 | |
CN204179354U (zh) | 连接器及连接有该连接器的移动终端 | |
US20130342158A1 (en) | In-vehicle charging adaptor device | |
CN104242002A (zh) | 一种手持设备的充电转接头 | |
CN218887589U (zh) | 一种连接器及数据线 | |
CN105553043B (zh) | 一种通用无线充电接收器接口及接收器 | |
CN105577865B (zh) | 多充电/数据接口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及与其匹配的插接件 | |
CN214045107U (zh) | 一种可组装可拆分的多功能无线充电器 | |
CN211530270U (zh) | 一种方便插接的磁定位贴壁接口 | |
CN202601889U (zh) | 一种usb2.0连接器插座以及与其配合使用的插头 | |
KR20120140558A (ko) | 이동통신 단말기용 젠더 | |
CN215681039U (zh) | 电源适配器 | |
TWM548914U (zh) | 無線充電組件 | |
CN205622695U (zh) | 一种磁力360度无线充电数据底座 | |
CN216698848U (zh) | 电源适配器及壳体 | |
CN202503333U (zh) | 移动电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713 Termination date: 20201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