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34958A - 变纬密织造送经机构 - Google Patents
变纬密织造送经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534958A CN102534958A CN2012100422413A CN201210042241A CN102534958A CN 102534958 A CN102534958 A CN 102534958A CN 2012100422413 A CN2012100422413 A CN 2012100422413A CN 201210042241 A CN201210042241 A CN 201210042241A CN 102534958 A CN102534958 A CN 10253495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re rope
- steel wire
- warp
- compound
- deflecting roll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o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变纬密织造送经机构,包括机架、送经主传单元、送经量张力自调节反馈单元和多臂龙头,还包括动态可控式控制送经量单元,该单元包括第一钢丝绳、吊综滑轮、转向轮、复合转向轮、第三复位弹簧、第三钢丝绳和附加张力调节弹簧,第一钢丝绳的一端连接多臂龙头提综臂,另一端经吊综滑轮、转向轮连接在复合转向轮上,第三钢丝绳一端与复合转向轮连接,另一端连接附加张力调节弹簧,附加张力调节弹簧的另一端与送经量张力自调节反馈单元中的重锤挂脚相连,第三复位弹簧一端固定在机架上,另一端和复合转向轮连接。本发明的变纬密织造送经机构在普通剑杆织机上能够实现变纬密织造对送经量动态变化的要求,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织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变纬密织造送经机构。
背景技术
变纬密织造是在同一块布料上按设计要求遵循特定规律分布有多个不同纬密区,目前的普通剑杆织机均为机械间歇式送经和机械间歇式卷取装置配置,一旦设定某个密度,只能是此密度,无法动态改变。进口机或仿进口机多为电子送经和卷取配置,其中部分机台在复杂电路支持下利用伺服电机的适时可控性而具有变纬密织造设置功能,然而目前国内的剑杆机90%为国产普通剑杆机,如果要实现变纬密织造,就得改装送经和卷取部分并在电控部分加装复杂的控制部分,费用将相当昂贵,国内一些织机制造厂设计出具有独立驱动,电磁离合双路选择传动,和电控部分组合的变纬机构,虽然实现了两个纬密按一定规律织造,但无论机械部分和电控部分都很复杂,可靠性差,而且每增加一种纬密机械和电控部分都得作烦琐变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普通剑杆织机或有梭织机上能够实现变纬密织造,且结构简单、成本低的变纬密织造送经机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变纬密织造送经机构,包括机架和与机架装连的送经主传单元、送经量张力自调节反馈单元和多臂龙头,所述多臂龙头包括联片、提综臂以及调节块,所述联片有二片平行金属片通过二端芯轴固结而成,提综臂上具有弧形板,弧形板上具有三角形凸齿,调节块上一侧具有与提综臂的凸齿相吻合的齿槽,另一侧具有半圆形槽,通过半圆形槽套在联片一端的连接芯轴上,其创新在于:还包括动态可控式控制送经量单元,所述动态可控式控制送经量单元包括第一钢丝绳、吊综滑轮、转向轮、复合转向轮、第三复位弹簧、第三钢丝绳和附加张力调节弹簧,所述多臂龙头上设有与提综臂装连的钢丝绳连接件,第一钢丝绳的一端通过钢丝绳连接件和多臂龙头提综臂相连,另一端经吊综滑轮、转向轮导向后固定连接在复合转向轮上,第三钢丝绳一端与复合转向轮固定连接,另一端和附加张力调节弹簧连接,附加张力调节弹簧的另一端和送经量张力自调节反馈单元中的重锤挂脚相连,所述第三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机架上,另一端和复合转向轮相连接。
所述动态可控式控制送经量单元还包括第二钢丝绳和钢丝绳收缩组件,所述第一钢丝绳的一端通过钢丝绳连接件和多臂龙头提综臂相连,另一端经吊综滑轮导向后和钢丝绳收缩组件一端相连,所述第二钢丝绳一端和钢丝绳收缩组件的另一端相连,第二钢丝绳的另一端经转向轮导向后固定连接于复合转向轮上。
所述转向轮包括转向轮、转向轮轴、转向轮座和转向轮轴固定丝,转向轮座设有孔并通过孔实现和机架固定连接, 所述转向轮轴穿过转向轮与转向轮座装连,所述转向轮的外周具有T形槽。
所述复合转向轮包括连接为一体的大轮和小轮、连接丝、复合转向轮座、大轮钢丝绳紧固件、小轮钢丝绳紧固件、复合转向轮轴和复合转向轮轴固定丝,复合转向轮座与机架固定连接,连为一体的大轮和小轮套装在复合转向轮轴的中部,复合转向轮轴的两端分别通过复合转向轮轴固定丝固定连接在复合转向轮座上,所述大轮和小轮的外周均具有T形槽,所述第二钢丝绳一端和钢丝绳收缩组件的一端相连,另一端经转向轮导向后通过大轮钢丝绳紧固件固定连接于复合转向轮的大轮的T型槽中,第三钢丝绳一端通过小轮钢丝绳紧固件固接于复合导向轮小轮T型槽中,另一端和附加张力调节弹簧连接,所述第三复位弹簧一端和机架相连,另一端连接在复合转向轮大轮的一侧面上设置的连接丝上。
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在普通剑杆织机或有梭织机的原送经机构的基础上,增加了动态可控式控制送经量单元,包括第一钢丝绳、吊综滑轮、转向轮、复合转向轮、第三复位弹簧、第三钢丝绳和附加张力调节弹簧,所述多臂龙头上设有与提综臂装连的钢丝绳连接件,第一钢丝绳的一端通过钢丝绳连接件和多臂龙头提综臂相连,另一端经吊综滑轮、转向轮、导向后固定连接在复合转向轮上,第三钢丝绳一端与复合导向轮固定连接,另一端和附加张力调节弹簧连接,附加张力调节弹簧的另一端和送经量张力自调节反馈单元中的重锤挂脚相连,所述第三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机架上,另一端和复合转向轮相连接,可根据因纬密变化的不同送经量的要求通过纹纸对多臂龙头的控制,进而实现附加张力弹簧对重锤挂脚产生一个外力,等同于增加张力重锤的重量从而实现动态改变送经量,实现和变纬密机构有效配合。本发明完全保留了原织机的送经机构,并充分借用原织机的其它机构,特别是借用了原机用于完成开口运动的多臂龙头机构,通过增加极少的设计附加件就实现了变纬织造对送经量动态变化的要求,而且机构简单可靠,初装成本极低,几乎不增加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送经主传单元局部结构示意视图;
图3是图1中张力反馈单元局部侧视图;
图4是图3中A-A剖视图;
图5是图1动态可控式控制送经量单元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6是图5转向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复合转向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5中多臂龙头非提综状态示意图;
图9是图5中多臂龙头提综状态Ⅰ示意图;
图10是图5中多臂龙头提综状态Ⅱ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10所示,一种变纬密织造送经机构,包括机架4和与机架4装连的送经主传单元1、送经量张力自调节反馈单元2和多臂龙头3-1,所述多臂龙头3-1包括联片3-1-2和提综臂3-1-3以及调节块3-1-4,所述联片3-1-2有二片平行金属片通过二端芯轴固结而成,提综臂3-1-3上具有弧形板,弧形板上具有三角形齿凸,调节块3-1-4上一侧具有与提综臂3-1-3的齿相吻合的齿槽,另一侧具有半圆形槽,通过半圆形槽套在联片3-1-2一端的连接芯轴上其创新在于:还包括动态可控式控制送经量单元3,所述动态可控式控制送经量单元包括第一钢丝绳3-2、吊综滑轮3-3、转向轮3-4、复合转向轮3-5、第三复位弹簧3-9、第三钢丝绳3-6和附加张力调节弹簧3-7,所述多臂龙头3-1上设有与提综臂3-1-3装连的钢丝绳连接件3-1-1,第一钢丝绳3-2的一端通过钢丝绳连接件3-1-1和多臂龙头提综臂3-1-3相连,另一端经吊综滑轮3-3、转向轮3-4导向后固定连接在复合转向轮3-5上,第三钢丝绳3-6一端与复合导向轮3-5固定连接,另一端和附加张力调节弹簧3-7连接,附加张力调节弹簧3-7的另一端和送经量张力自调节反馈单元2中的重锤挂脚2-2相连,所述第三复位弹簧3-9的一端固定在机架4上,另一端和复合转向轮3-5相连接。
参见图1、5所示,为了调节方便,所述动态可控式控制送经量单元还包括第二钢丝绳3-10和钢丝绳收缩组件3-8,所述第一钢丝绳3-2的一端通过钢丝绳连接件3-1-1和多臂龙头提综臂3-1-3相连,另一端经吊综滑轮3-3(2只)导向后和钢丝绳收缩组件3-8一端相连,所述第二钢丝绳3-10一端和钢丝绳收缩组件3-8的另一端相连,第二钢丝绳3-10的另一端经转向轮3-4导向后固定连接于复合转向轮3-5上。
参见图1、5、6所示,所述转向轮3-4包括转向轮3-4-1、转向轮轴3-4-2、转向轮座3-4-3和转向轮轴固定丝3-4-4,转向轮座设有孔3-4-5并通过孔3-4-5实现和机架4固定连接, 所述转向轮轴3-4-2穿过转向轮3-4-1与转向轮座3-4-3装连,为了转向轮3-4-1转动灵活,转向轮3-4-1通过内嵌轴承(图中未示出)和转向轮轴3-4-2配合,所述转向轮3-4-1的外周具有T形槽。
参见图1、5、6、7所示, 所述复合转向轮3-5包括连接为一体的大轮3-5-1和小轮3-5-2、连接丝3-5-3、复合转向轮座3-5-4、大轮钢丝绳紧固件3-5-5、小轮钢丝绳紧固件3-5-6、复合转向轮轴3-5-7和复合转向轮轴固定丝3-5-8,复合转向轮座3-5-4与机架4固定连接,连为一体的大轮3-5-1和小轮3-5-2套装在复合转向轮轴3-5-7的中部,复合转向轮轴3-5-7的两端分别通过复合转向轮轴固定丝3-5-8固定连接在复合转向轮座3-5-4上,所述大轮3-5-1和小轮3-5-2的外周均具有T形槽,所述第二钢丝绳一端和钢丝绳收缩组件3-8的一端相连,另一端经转向轮3-4导向后通过大轮钢丝绳紧固件3-5-5固定连接于复合转向轮3-5的大轮3-5-1的T型槽中,第三钢丝绳3-6一端通过小轮钢丝绳紧固件3-5-6固接于复合导向轮3-5小轮3-5-2的T型槽中,另一端和附加张力调节弹簧3-7连接,所述第三复位弹簧3-9一端和机架4相连,另一端连接在复合转向轮3-5大轮3-5-1的一侧面上设置的连接丝3-5-3上。
参见图1、5、8、9、10所示,本发明对于变纬密中不同的稀密和纬密以及稀密比,在织到密纬时对附加张力调节弹簧3-7作用于重锤挂脚2-2力附加力的大小也是不同的,可通过调节调节块3-1-4在提综臂3-1-3上的上下位置来改变第一钢丝绳的动程来实现,由多臂龙头3-1所设有的大刀片3-1-5、联片3-1-2和提综臂3-1-3组成的连杆机构不难看出调节调节块3-1-4在提综臂3-1-3上的上下位置的会改变提综臂3-1-3的位置,为了保证第一钢丝绳3-2有一定预紧力,需要改变第一钢丝绳的长短,用第一钢丝绳(3-2)、第二钢丝绳3-10和钢丝绳收缩组件3-8来取代第一钢丝绳(3-2),通过调节钢丝绳收缩组件3-8来调节长短比通过调节第一钢丝绳(3-2)两固定端要方便的多。采用上述结构后,其优点是:
①它使调节联片3-1-2、提综臂3-1-3、第一钢丝绳3-2、第二钢丝绳3-10、复合转向轮3-5、第三复位弹簧3-9构成封闭的复位体系。减轻附加张力调节弹簧3-7的复位压力。如果直接用附加张力调节弹簧3-7取代第三复位弹簧3-9的复位功能,为了多臂龙头3-1能快速复位和调节块3-1-4在复位过程中不会滑落,附加张力调节弹簧3-7复位后要有复位较大的剩余力,这将使附加张力调节弹簧3-7对重锤挂脚2-2的作用力在多臂龙头处于复位状态时也不能为0;
②复合转向轮3-5采用大轮3-5-1和小轮3-5-2的结构使第三钢丝绳3-6与第二钢丝绳3-10相比位移大幅减小。这样,可使附加张力调节弹簧3-7对重锤挂脚2-2的作用力平稳、冲击小;
③由于多臂龙头3-1在提综状态与非提综状态转换过程中,提综臂3-1-3带动第二钢丝绳3-2的位移大大超出了重锤挂脚2-2在原机构中设计的允许摆脚,因此利用附加张力调节弹簧3-7使钢丝绳的位移特征转化为力特征作用于重锤挂脚2-2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
为了便于对变纬密送经机构更好的理解,下面对原送经机构部分作简要说明:
参见图1、2、3、5所示,在普通剑杆织机或有梭织机上所述送经主传单元1包括曲轴1-1、送经凸轮1-2、摆动杆1-3、第一芯轴1-21、拉簧攀1-5、往复托架1-6、第二复位弹簧1-7、往复杆1-8、送经打脚1-9、棘齿轮组件1-10、送经竖轴1-11、送经蜗杆1-12、送经蜗轮1-13、送经传动轴1-14、送经齿轮1-15、织轴1-16,往复杆复位组件1-17、送经蜗杆座1-18、送经竖轴支座1-19、手轮1-20。送经凸轮1-2安装于曲轴1-1上,摆动杆1-3套装在第一芯轴1-21上、第一芯轴1-21安装固定于机架上4,拉簧攀1-5固定安装在往复托架1-6上、往复托架1-6安装在第一芯轴1-21和第二芯轴上2-10上、第二复位弹簧1-7一端和拉簧攀1-5连接另一端和摆动杆1-3连接、往复杆1-8一端穿过往复托架1-6孔并套装有复位弹簧组件1-17,另一端装连于棘齿轮组件1-10的外壳座上、送经打脚1-9装连在往复杆1-8上,位置是其一个打脚在摆动杆1-3右侧、棘齿轮组件1-10套装于送经竖轴1-11上、送经竖轴1-11通过固定于机架4上的送经蜗杆座1-18和送经竖轴支座1-19安装在机架4上、送经蜗杆1-12安装于送经竖轴1-11上、送经蜗轮1-13安装于送经传动轴1-14上,送经蜗杆1-12和送经蜗轮1-13啮合、送经传动轴1-14通过支座[图中未示出]安装于机架上4、送经齿轮1-15固定安装于送经传动轴1-14上位置和织轴1-16上设有的盘片齿良好啮合。送经蜗杆座1-18、送经竖轴支座1-19均固定在支架4上、手轮1-20固定安装于送经竖轴1-11一端。这是一个机外间歇式送经机构的送经主传动单元。织机每一运动周期送经送经凸轮1-2随曲轴1-1运转一周(逆时针),送经凸轮1-2的转动又将带动在第二复位弹簧1-7的作用下和其紧密接触的摆动杆1-3完成一次前后摆动,摆动杆1-3的右摆将击撞送经打脚1-9向右移动,从而带动往复杆1-8右移,使送经竖轴1-11在棘齿轮组件1-10的作用下逆时针过一个角度,再经送经蜗轮1-13安装于送经传动轴1-14上,送经蜗杆1-12、送经蜗轮1-13、送经传动轴1-14、送经传动轴齿轮1-15、传至织轴1-16盘片齿,实现织轴也逆时针转过一个微小角度,送出经纱,每一周期送出经纱的多少和摆动杆1-3的右摆有效击撞送经打脚1-9向右移动动程大小有关。
参见图1、4、5所示,在普通剑杆织机或有梭织机上,所述送经量张力自调节反馈单元2包括张力后杆2-1、重锤挂脚2-2、缓冲杆2-3、离合支架2-4、张力重锤2-5、偏心辊2-6、张力弹簧组件2-7、缓冲脚2-8、调节杆2-9、打脚2-10、后梁辊2-11。张力后杆2-1左侧由内向外依次套装重锤挂脚2-2、离合支架2-4和缓冲杆2-3,张力后杆2-1置于重锤挂脚2-2与离合支架2-4之间的机架4上设有的半圆型支座内。张力后杆2-1右侧也套装有重锤挂脚2-2,外侧置于机架4上另一个半圆型支座内。张力重锤2-5活套于重锤挂脚2-2上,偏心辊2-6二端分别置于两个重锤挂脚2-2半圆型脚内,张力弹簧组件2-7一端活套于离合支架2-4,另一端固定于机架4,缓冲脚2-8活接于缓冲杆2-3,调节杆一端活接于缓冲脚2-8,另一端活接于打脚2-10,打脚2-10活套安装于第二芯轴2-12,第二芯轴固定于机架4上,后梁辊2-6两端置于机架4舍友的半圆座内。这是一个机外间歇式送经量张力自调节反馈单元2,工作原理简述为:以机架4为支点,张力后杆2-1为转体,张力重锤2-5通过重锤挂脚2-2,张力弹簧组件2-7通过离合支架2-4均对张力后杆2-1产生逆时针的转动力矩,而经纱从织轴1-16引出经后梁辊2-11导向后引至机前,对偏心辊2-6产生一个包角,于是经纱张力对偏心辊2-6产生了合力通过重锤挂脚2-2短端对张力后杆2-1产生一个顺时针力矩,逆时针力矩和顺时针力矩需要平衡。当送经量偏大时,经纱张力下降,由它而产生的顺时针力矩也下降,平衡被打破,张力后杆2-1将有逆时针转动倾向,张力后杆2-1逆时针转动带来两个效果,①张力弹簧组件因弹簧的拉伸量减少,其对张力后杆2-1逆时针转动力矩减小;②缓冲杆2-3将通过缓冲脚2-8、调节杆2-9使打脚2-10向右有一偏移量,打脚2-10又将通过对送经打脚1-9的第一打脚1-9-1作用使、送经打脚1-9右移,结果使摆动杆1-3对送经打脚1-9的第二脚1-9-2有效撞击动程减小,从而减少每一周期送经量。送经量减少会使经纱张力增加,顺时针力矩也增加。结果是张力后杆2-1获得新的平衡位置与原来位置相比较也只产生极小极小的逆时针转动角。从而保持张力的恒定性。同理送经量偏小时正好相反。
参见图1、2、3、4、5所示,目前普通剑杆织机或有梭织机上多数配置具备以上送经主传单元1和送经量张力自调节反馈单元2的送经机构,为了能够尽量借用原机设备,更加节省成本费用,本发明的动态可控式控制送经量单元3是变纬密送经机构的核心单元,当对原机构的送经主传单元1和送经量张力自调节反馈单元2进行合理较优调整后,在送经量张力自调节反馈单元2的重锤挂脚2-2的前端施加一个不要求太大向下力的作用即可使送经主传单元1的摆动杆1-3对送经打脚1-9的有效冲击动程为0,即呈无送经状态,这使我们动态可控式控制送经量单元3能够很大范围内改变送经量,多臂龙头能以每一纬为单位实现拉动和复位两种状态,作为控制开关。
本发明的动态可控式控制送经量单元3的原理及有益效果是:所述多臂龙头3-1的调节联片3-1-2在提综臂3-1-3上的位置,可改变第三钢丝绳3-6的动程,位置从上到下,动程也随之同步变大,那么重锤挂脚2-2的前端受到的力也就越大,送经量就越小,适配纬密也就越大;所述钢丝绳收缩组件3-8的主要作用是在调节调节联片3-1-2在提综臂3-1-3上的位置后对第一钢丝绳3-2,第二钢丝绳3-10,第三钢丝绳3-6和附加张力调节弹簧3-7重新预紧。也可对较高纬密区的张力(送经量)实现微调;所述第三复位弹簧3-9一端和机架4连接,另一端和复合转向轮连接3-5的连接丝3-5-3连接,目的使第一钢丝绳3-2,第二钢丝绳3-10,在复位状态下也有一定预紧力,有利于各接触式连接和导向稳定。
下面在普通剑杆织机或有梭织机上,以两种纬密按某规律织造为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送经机构调试方法及过程。假设该品种要求如附图11所示,其中:A区为45根/英寸,纬数:360根,区长:20.3cm;B区为80根/英寸,纬数:1660根,区长:20.8cm。
调试过程如下:
第一步: 以较低纬密区A为基准对原配织机送经机构进行调试。确定送经蜗杆1-12和送经蜗轮为常用的2头(送经蜗杆和蜗轮分1头,2头,3头,头越多传动比越大,反应在织机每一周期送经量上也就越大,适宜配低纬密时选用,根据经验纬密45宜选用2头)张力重锤2-5放置重锤挂脚2-2靠近前端,张力弹簧组件2-7调至较紧状态(以上调整为常规单纬密调整,目的是送经主传单元1,张力自调节反馈单元2都处在最佳状态)卷取机构工作于45纬密状态,试机,根据情况调节调节杆2-9的长短至送经量满足要求;以此密度开1米以确认每一周期的送经量确实满足要求。
第二步:对较高纬密B区进行送经量调试。在第一步中对较低纬密区以基准对原配织机送经机构的调试在此都不得作出调整。因为它是静态下的调整,不可能在织机运行中动态调的。而是要在此调整好的基础上,启用可控式控制送经量单元3,来降低送经量以达到较高纬密下的送经要求。具体步骤如下:
①将卷取机构置于高纬密配置状态;
②将多臂龙头3-1置于复位状态;
将多臂龙头3-1的联片3-1-2调节块3-1-4调至提综臂3-1-3齿区的最上部位;
③通过调节钢丝绳收缩组件3-8保持可控式控制送经量单元3对于多臂龙头3-1有一个复位剩余力,复位迅速且可使调节块3-1-4在复位过程中始终紧帖提综臂,保证复位过程中调节块3-1-4不会下滑;
④开机试运行,若每纬送经量偏大,用联片3-1-2调节块3-1-4调至提综臂3-1-3齿区部位下调一格;
⑤重复③,④直至每纬送经量满足要求;
⑥开1米左右,确认确实满足要求。
第三步:按附图7所示A区和B区纬数对多臂龙头输入程序或纹纸,对应多臂龙头被选作动态可控式控制送经量单元3的提综臂3-1-3在A区程序或纹纸中置“非提综态”即为“关”,B区程序或纹纸中置“提综态”即为“开”,只有提综臂3-1-3在“开”态时动态可控式控制送经量单元3才起减少送经量的作用。
第四步:A/B区边界位置的状态优化,由于织物织造的打纬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受力成形过程,通常一根纬纱在其后三至七根纬纱以后在织物中位置才稳定下来,通常把三至七根还未稳定的区域叫“织物形成区”,正因为这个特性的存在,常会在这个中成形区的存在A/B区边界位置出现不满意的纬纱分布状态,我们可根据布面实际情况在多臂龙头输入程序或纹纸的设置时给予提前或滞后几纬变换。
Claims (4)
1.一种变纬密织造送经机构,包括机架(4)和与机架(4)装连的送经主传单元(1)、送经量张力自调节反馈单元(2)和多臂龙头(3-1),所述多臂龙头(3-1)包括联片(3-1-2)、提综臂(3-1-3)以及调节块(3-1-4),所述联片(3-1-2)有二片平行金属片通过二端芯轴固结而成,提综臂(3-1-3)上具有弧形板,弧形板上具有三角形凸齿,调节块(3-1-4)上一侧具有与提综臂(3-1-3)的凸齿相吻合的齿槽,另一侧具有半圆形槽,通过半圆形槽套在联片(3-1-2)一端的连接芯轴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动态可控式控制送经量单元(3),所述动态可控式控制送经量单元(3)包括第一钢丝绳(3-2)、吊综滑轮(3-3)、转向轮(3-4)、复合转向轮(3-5)、第三复位弹簧(3-9)、第三钢丝绳(3-6)和附加张力调节弹簧(3-7),所述多臂龙头(3-1)上设有与提综臂(3-1-3)装连的钢丝绳连接件(3-1-1),第一钢丝绳(3-2)的一端通过钢丝绳连接件(3-1-1)和多臂龙头提综臂(3-1-3)相连,另一端经吊综滑轮(3-3)、转向轮(3-4)导向后固定连接在复合转向轮(3-5)上,第三钢丝绳(3-6)一端与复合导向轮(3-5)固定连接,另一端和附加张力调节弹簧(3-7)连接,附加张力调节弹簧(3-7)的另一端和送经量张力自调节反馈单元(2)中的重锤挂脚(2-2)相连,所述第三复位弹簧(3-9)的一端固定在机架(4)上,另一端和复合转向轮(3-5)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纬密织造送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可控式控制送经量单元还包括第二钢丝绳(3-10)和钢丝绳收缩组件(3-8),所述第一钢丝绳(3-2)的一端通过钢丝绳连接件(3-1-1)和多臂龙头提综臂(3-1-3)相连,另一端经吊综滑轮(3-3)导向后和钢丝绳收缩组件(3-8)一端相连,所述第二钢丝绳(3-10)一端和钢丝绳收缩组件(3-8)的另一端相连,第二钢丝绳(3-10)的另一端经转向轮(3-4)导向后固定连接于复合转向轮(3-5)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纬密织造送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轮(3-4)包括转向轮(3-4-1)、转向轮轴(3-4-2)、转向轮座(3-4-3)和转向轮轴固定丝(3-4-4),转向轮座设有孔(3-4-5)并通过孔(3-4-5)实现和机架(4)固定连接, 所述转向轮轴(3-4-2)穿过转向轮(3-4-1)与转向轮座(3-4-3)装连,所述转向轮(3-4-1)的外周具有T形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纬密织造送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转向轮(3-5)包括连接为一体的大轮(3-5-1)和小轮(3-5-2)、连接丝(3-5-3)、复合转向轮座(3-5-4)、大轮钢丝绳紧固件(3-5-5)、小轮钢丝绳紧固件(3-5-6)、复合转向轮轴(3-5-7)和复合转向轮轴固定丝(3-5-8),复合转向轮座(3-5-4)与机架(4)固定连接,连为一体的大轮(3-5-1)和小轮(3-5-2)套装在复合转向轮轴(3-5-7)的中部,复合转向轮轴(3-5-7)的两端分别通过复合转向轮轴固定丝(3-5-8)固定连接在复合转向轮座(3-5-4)上,所述大轮(3-5-1)和小轮(3-5-2)的外周均具有T形槽,所述第二钢丝绳(3-10)一端和钢丝绳收缩组件(3-8)的一端相连,另一端经转向轮(3-4)导向后通过大轮钢丝绳紧固件(3-5-5)固定连接于复合转向轮(3-5)的大轮(3-5-1)的T型槽中,第三钢丝绳(3-6)一端通过小轮钢丝绳紧固件(3-5-6)固接于复合导向轮(3-5)小轮(3-5-2)的T型槽中,另一端和附加张力调节弹簧(3-7)连接,所述第三复位弹簧(3-9)一端和机架(4)相连,另一端连接在复合转向轮(3-5)大轮(3-5-1)的一侧面上设置的连接丝(3-5-3)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10042241 CN102534958B (zh) | 2012-02-23 | 2012-02-23 | 变纬密织造送经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10042241 CN102534958B (zh) | 2012-02-23 | 2012-02-23 | 变纬密织造送经机构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34958A true CN102534958A (zh) | 2012-07-04 |
CN102534958B CN102534958B (zh) | 2013-08-21 |
Family
ID=46342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210042241 Active CN102534958B (zh) | 2012-02-23 | 2012-02-23 | 变纬密织造送经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534958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20539A (zh) * | 2014-07-21 | 2014-10-29 | 东嘉麻棉(常州)有限公司 | 一种轻薄棉涤弹力交织面料的生产工艺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224967A (en) * | 1977-08-22 | 1980-09-30 | Nissan Motor Company, Limited | Warp tension control mechanism for loom |
JPS5643448A (en) * | 1979-09-06 | 1981-04-22 | Nissan Motor | Warp yarn sending apparatus of loom |
CN2135583Y (zh) * | 1992-07-29 | 1993-06-09 | 浙江丝绸工学院 | 织机外侧送经装置 |
CN101053964A (zh) * | 2007-05-22 | 2007-10-17 | 蔡华峻 | 塑料编织机用反向积极式机械送经装置 |
CN202482563U (zh) * | 2012-02-23 | 2012-10-10 | 东嘉麻棉(常州)有限公司 | 一种变纬密织造送经机构 |
-
2012
- 2012-02-23 CN CN 201210042241 patent/CN10253495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224967A (en) * | 1977-08-22 | 1980-09-30 | Nissan Motor Company, Limited | Warp tension control mechanism for loom |
JPS5643448A (en) * | 1979-09-06 | 1981-04-22 | Nissan Motor | Warp yarn sending apparatus of loom |
CN2135583Y (zh) * | 1992-07-29 | 1993-06-09 | 浙江丝绸工学院 | 织机外侧送经装置 |
CN101053964A (zh) * | 2007-05-22 | 2007-10-17 | 蔡华峻 | 塑料编织机用反向积极式机械送经装置 |
CN202482563U (zh) * | 2012-02-23 | 2012-10-10 | 东嘉麻棉(常州)有限公司 | 一种变纬密织造送经机构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20539A (zh) * | 2014-07-21 | 2014-10-29 | 东嘉麻棉(常州)有限公司 | 一种轻薄棉涤弹力交织面料的生产工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34958B (zh) | 2013-08-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482563U (zh) | 一种变纬密织造送经机构 | |
CN102733034B (zh) | 电子提花机 | |
CN102995248B (zh) | 数控旋转凸轮控制支点滑槽起毛机构 | |
CN103215733A (zh) | 双送经式复合开口喷水织机 | |
CN102011253A (zh) | 新型数控筘动起毛共轭凸轮打纬机构 | |
CN204058806U (zh) | 一种上下双经轴装置 | |
CN105671758A (zh) | 一种被动式经纱退绕张力调节装置 | |
CN203222647U (zh) | 双送经式复合开口喷水织机 | |
CN105525422A (zh) | 一种时间可以调节的织机经纱张力控制装置 | |
CN102534958B (zh) | 变纬密织造送经机构 | |
CN105544074B (zh) | 一种双控式织轴经纱张力调节装置 | |
CN102061552B (zh) | 多层布多梭口喷水织机 | |
CN201942841U (zh) | 新型数控筘动起毛共轭凸轮打纬机构 | |
CN102061543B (zh) | 一种适合多梭口织机的多臂机开口装置 | |
CN103510251A (zh) | 一种改进的织机的送经机构 | |
CN101492853B (zh) | 毛巾机活筘机构 | |
CN103541132A (zh) | 剑杆织机用分离式筘座装置 | |
CN103924362B (zh) | 双轴织造送经装置 | |
CN202658320U (zh) | 新型电子提花机 | |
CN204898213U (zh) | 消极式多臂开口装置的积极式拉钩快速复位机构 | |
CN205152488U (zh) | 一种剑杆织机绞边器 | |
CN201082914Y (zh) | 针织机的双臂运作导纱装置 | |
CN101323997A (zh) | 一种用于织机多臂机构的双开口方法及其装置 | |
CN202717932U (zh) | 一种上下双经轴装置 | |
CN102505291A (zh) | 碳纤维织机送经张力控制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