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11191B - 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11191B
CN102511191B CN201080041009.7A CN201080041009A CN102511191B CN 102511191 B CN102511191 B CN 102511191B CN 201080041009 A CN201080041009 A CN 201080041009A CN 102511191 B CN102511191 B CN 1025111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
resource block
resource
control channel
relay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4100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11191A (zh
Inventor
堀内绫子
中尾正悟
西尾昭彦
汤田泰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Publication of CN1025111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111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111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1119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2Avoidance of ingress interference, e.g. ham radio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4Rate requirement of the data, e.g. scalable bandwidth, data prio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4TPC management, i.e. sharing limited amount of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or data types, e.g. cell loa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7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dedicated repeater s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Abstract

在本发明中,通过变更未使用REG的配置有效地使用发送功率。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经由中继站与终端装置进行无线通信,具备:分配单元,对所述多个REG分配所述CCE,使得未对配置中继站用的控制信号的CCE分配的未使用的REG,在具有多个REG的各资源块之间不同;发送单元,基于所述分配单元的分配,将配置于被分配给所述REG的所述CCE的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中继站。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伴随着信息的多媒体化,不仅传输语音数据,传输静态图像数据、动态图像数据等大容量数据也正在普及。为了实现大容量数据的传输,正在对利用高频无线频带实现高传输速率的技术进行积极的研究。
但是,在利用了高频的无线频带的情况下,虽然在近距离可以期待高传输速率,但另一方面,随着距离变远,由传输距离引起的衰减也变大。由此,在实际运用利用了高频的无线频带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情况下,无线通信基站装置(Evolved NodeB:eNB,以下,称为基站)的覆盖区域变小,因此,需要设置更多的基站。由于在基站的设置上花费相应的成本,因此,强烈要求用于抑制基站数量的增加,同时实现利用高频无线频带的通信业务的技术。
针对上述要求,为了使各基站的覆盖区域扩大,正在研究如图15所示的现有的无线中继系统那样,在基站10和无线通信终端装置(User Equipment:UE,以下,称为终端)50B之间设置无线通信中继站装置(以下,称为中继站)30,经由中继站30进行基站10和终端50B之间通信的中继发送技术。若使用中继技术,则不能和基站10直接通信的终端50B也能够经由中继站30进行通信。另外,终端50A与基站10连接,可与基站10直接通信。
[TD relay的说明]
TD relay为用时间轴对回程链路(backhaul link)和接入链路(access link)的通信进行分割的方式。在TD relay中,中继站能够不受本站的发送天线和接收天线之间的串扰的影响地进行回程链路的接收和接入链路的发送。但是,若应用TD relay,则在下行回程链路中,产生中继站停止向接入链路的发送的期间。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以下,称为LTE)终端在下行线路中将基站周期性地发送参考信号作为前提而进行动作。因此,当中继 站在该子帧中停止发送包含参考信号的下行接入链路时,则产生终端误检测参考信号的问题。
[MBSFN子帧的利用]
LTE-A(Long Term Evolution Advance,高级长期演进)系统从由LTE的顺利过渡及与LTE的共存观点出发,要求维持与LTE的互换性。因此,对于Relay技术,也要求实现与LTE的相互互换性。在LTE-A系统中,为了实现与LTE的相互互换性,考虑在下行线路(Down Link;以下称为DL)中,在从基站向中继站发送时设定MBSFN子帧。
“MBSFN子帧”是为了发送MBMS(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多媒体广播组播服务)数据而定义的子帧。LTE终端在MBSFN子帧中,规定了不利用参考信号这样的动作。
于是,已提出一种方法,即,在LTE-A中,在中继站30与基站10进行通信的回程链路用子帧中,通过将RN(中继站)小区的接入链路侧的子帧设定为MBSFN子帧,避免LTE终端的参考信号的误检测。图16为LTE系统中各站的子帧中的控制信号和数据的分配的一例。如图16所示,在LTE系统中,各站的控制信号配置于子帧的前方。因此,中继站30即使为MBSFN子帧,也必须向终端50B发送控制信号部分,所以中继站30在向终端50B发送控制信号后,向接收切换,从基站10接收信号。从而,中继站30不能接收基站10发送的控制信号。因此,正在研究在LTE-A中,重新在数据区域配置中继站30用的控制信号的方法。
[控制信号的说明]
LTE系统的控制信号使用例如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等下行线路控制信道从基站向终端发送。各PDCCH配置于一个或多个CCE(Control Channel Element,控制信道元素)这样的逻辑资源上。
一个PDCCH在配置于一个或多个CCE上时,一个PDCCH配置于连续的多个CCE上。
配置有各PDCCH的CCE被映射在相对应的物理资源即REG(Resource Element Group,资源元素群)上。一个CCE被映射在9REG上。另外,REG由4RE构成。另外,所谓RE,表示(1副载波*1OFDM码元)的资源单位。
[中继站用控制信号(R-PDCCH)用RB的例子(4天线)]
在此,参考图17对中继站用控制信号用的资源块(以下,称为RB)的一例(4天线)进行说明。在此,1RB由(12副载波×14OFDM)构成。另外,用图17的实线(细的)绘制的最小单位的块表示1RE。另外,用图17的实线(粗的)绘制的块表示1REG(由4RE构成)。用图17的实线(细的)绘制的最小单位的块中表示为Rn(n=0~3)的块,表示第n号天线n的RS。另外,1CCE由9REG构成。
在图17所示的1资源块(RB)的例子中,1RB由(12副载波×14OFDM)构成,所以每1RB能够配置168RE。另外,如图17所示,RS的发送(R0、R1、R2、R3)使用24RE,当作为R-PDCCH使用后半11OFDM码元时,R-PDCCH可使用116RE。
在图17所示的1资源块(RB)中,与LTE同样地,1REG由4RE构成,因此,作为R-PDCCH可使用29REG。另外,在图17所示的1资源块(RB)中,1CCE由9REG构成,因此,1RB可分配为3CCE(9*3=27REG)。因此,作为R-PDCCH存在从所使用的29REG中减去27REG的未使用的两个REG。
现有技术
非专利文献1:3GPP TR 36.814 V1.2.1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LTE中,按照规定,将作为PDCCH使用的REG的编号,按照从属于REG的RE的副载波编号小、进而从OFDM码元小的顺序进行排序。此时,在PDCCH中所使用的REG数不能被9整除时,产生未被使用的REG。而且,未被使用的REG配置于副载波编号大、OFDM码元大的地方。当也将上述规定应用于中继站用的控制信号中时,未使用的REG则被配置于副载波编号大且OFDM码元大的地方。
在此,在图18表示多个资源块(RB)的例子。在图18中,和图17同样,1RB由(12副载波×14OFDM)构成。另外,用图18的实线(细的)绘制的最小单位的块,表示1RE。另外,用图18的实线(粗的)绘制的块,表示1REG(由4RE构成)。用图18的实线(细的)绘制的最小单位的块中表示为Rn(n=0~3)的块,表示第n号天线n的RS。另外,1CCE由9REG构 成。
如图18所示,未使用的REG(斜线部分)为第28个和第29个REG。而且,也研究了R-PDCCH配置于每个中继站的RB不同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在图18所示的例子中,基站能够进行RB的分配,用RB#1发送朝向中继站(RN1)的R-PDCCH,用RB#5发送朝向其它中继站(RN2)的R-PDCCH。在这种情况下,配置于相同的OFDM码元上的REG在各自的资源块(RB)中未被使用。因此,产生不能有效地使用基站的发送功率这样的课题。
对上述发送功率的课题详细地进行说明。基站的发送功率用所有的副载波的发送功率的合计来决定。因此,基站可将未使用的副载波的发送功率用于其它副载波上。但是,当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对于每个码元变化时,基站在多值调制时作为信息而使用信号的振幅量,但其信号的振幅量往往产生偏差。因此,基站难以仅在一部分OFDM码元随意支使未使用的副载波的发送功率。
因此,在图18所示的多个资源块(RB)中,当OFDM码元#13、#14的REG未使用时,在基站中,OFDM码元#13、#14的发送功率产生剩余。但是,基站不能仅提高配置于其它资源块(RB)的副载波的数据的OFDM码元#13、#14的发送功率,所以不能有效地使用OFDM码元#13、#14的发送功率中剩余的功率。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改变未使用REG的配置可有效地使用发送功率的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其经由中继站与终端装置进行无线通信,具备:分配单元,对多个资源元素群分配控制信道元素,使得未对配置中继站用的控制信号的所述控制信道元素分配的未使用的资源元素群,在具有所述多个资源元素群的各资源块之间不同;以及发送单元,基于所述分配单元的分配,将配置于被分配给所述资源元素群的所述控制信道元素的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中继站。
上述无线通信装置,所述分配单元使开始进行所述控制信道元素的分配的资源元素群的索引在每个资源块进行循环移位,从而对所述资源元素群分配所述控制信道元素。
上述无线通信装置,在所述分配单元中,将所述未使用的资源元素群进行循环移位的移位量设定为,所述资源块的编号除以一个资源块的所述资源元素群的数得到的余数,乘以所述未使用的资源元素群的数所得的数值。
上述无线通信装置,所述分配单元在对由所述多个资源块的至少一部分构成的资源块组分配所述控制信道元素时,使所述未使用的资源元素群在每个所述资源块组中进行循环移位。
上述无线通信装置,所述分配单元在对由所述多个资源块的至少一部分构成的资源块组分配所述控制信道元素时,在每个资源块中使所述未使用的资源元素群进行循环移位。
上述无线通信装置,所述分配单元,在所述各资源块中将包含规定的副载波的资源元素群作为所述未使用的资源元素群进行循环移位。
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经由中继站与终端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方法,具有:对多个资源元素群分配控制信道元素,使得对配置中继站用的控制信号的所述控制信道元素分配的未使用资源元素群,在具有所述多个资源元素群的各资源块之间不同的步骤;以及基于所述分配,将配置于被分配给所述多个资源元素群的所述控制信道元素的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中继站的步骤。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通过改变未使用资源元素群REG的配置可有效地使用发送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构成的图;
图2是表示REG的配置例1的图;
图3是表示REG的配置例2的图;
图4是表示REG的配置例3的图;
图5是表示REG的配置例4的图;
图6是表示REG的配置例5的图;
图7是表示基站100的构成的方框图;
图8是表示中继站300的构成的方框图;
图9是表示中继站300的动作流程的图;
图10是表示在R-PDCCH中使用的OFDM码元的分配例的图;
图11是表示构成REG的所有的RE的OFDM码元不同的例子的图;
图12是表示使用2资源块RB时的REG的配置例的图;
图13是表示REG的配置例6的图;
图14是表示REG的配置例7的图;
图15是表示现有的无线中继系统的图;
图16是表示LTE系统中的各站的子帧中的控制信号和数据的分配的一例的图;
图17是表示中继站用控制信号用的RB的一例的图(4天线的情况);
图18是表示中继站用控制信号用的多个RB的一例的图(4天线的情况)。
标号说明
100  基站
101  无线接收单元
103  接收天线
105  解调单元
107  纠错解码单元
109  纠错编码单元
115  CCE分配单元
117  调制单元
119  信号分配单元
121  无线发送单元
123  发送天线
300  中继站
301  接收天线
303  无线接收单元
305  信号分离单元
307  解调单元
309  纠错解码单元
311  R-PDCCH用资源指示接收单元
313  R-PDCCH用接收单元
315  纠错编码单元
317 调制单元
319 信号分配单元 
321 无线发送单元 
323 发送天线
500 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参照图1,对使用Relay技术对无线信号进行中继的实施方式1的无线通信系统进行说明。图1为表示实施方式1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构成的图。在实施方式1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在基站100和无线通信终端装置(User Equipment:UE,以下,称为终端)500之间设置无线通信中继站装置(以下,称为中继站)300,经由中继站300进行基站100和终端500之间的通信。若使用中继技术,则不能和基站100直接通信的终端500也能够经由中继站300进行通信。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中继作为时间分割中继(TD relay),其路径设定为从基站100经中继站300至终端500的2跳。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在存在多个资源块(RB)时,为了区分多个资源块,将各资源块标记为“资源块RB#n(n:0或自然数)”。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在中继站用的控制信号(R-PDCCH)中,应用上述的LTE的规定,即“将作为PDCCH使用的REG的编号按照从属于REG的RE的副载波编号小、进而从OFDM码元小的顺序进行排序”这样的规定。以下,将第n号(n:0或自然数)REG表记为“REG#n”。
在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100以使中继站用的控制信号(R-PDCCH)中未使用的REG#n在每个资源块RB#n中不同的方式,使中继站用的控制信号(R-PDCCH)中未使用的REG#n的配置在每个资源块RB#n中进行循环移位。换而言之,基站100在各资源块RB#n中,使未分配有映射作为中继站用控制信号的R-PDCCH的CCE的REG#n的位置,在每个资源块RB#n中进行循环移位。下面,对本实施方式中的REG#n的配置例1~5进行说明。
<REG#n的配置例1>
图2中表示多个资源块RB#0~RB#5中的REG#n的配置例1。
另外,在图2中,用实线(细的)包围的、最小单位的块表示1RE,用实线(粗的)包围的块表示1REG(由4RE构成)。
另外,在图2中,表示RE的块中表示为Rn(n为0~3)的块,表示第n号天线n的RS。另外,1CCE由9REG构成。
图2所示的多个资源块RB#0~RB#5为中继站用控制信号(R-PDCCH)用的资源块(4天线)。在多个资源块RB#0~#5中,1RB由(12副载波×14OFDM)构成。因此,每1RB可配置168RE。
另外,在图2所示的多个资源块RB#0~#5中,基站100在RS的发送(R0、R1、R2、R3)中使用24RE,作为R-PDCCH使用后半11OFDM码元。因此,基站100在R-PDCCH中可使用116RE。
另外,在图2所示的多个资源块RB#0~#5中,与LTE同样地,1REG由4RE构成。因此,基站100,作为R-PDCCH可使用29REG。
另外,在图2所示的多个资源块RB#0~#5中,1CCE由9REG构成。因此,基站100可以在各资源块RB#0~#5中向1RB分配3CCE(9*3=27REG)。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各资源块RB#0~#5中,从作为R-PDCCH可使用的29REG中减去构成3CCE的27REG得到的2REG,作为未用作R-PDCCH的REG#n而存在。换言之,在图2中,在各资源块RB#n中,存在两个未分配有映射中继站用的控制信号即R-PDCCH的CCE的REG#n。
另外,图2中,用由斜线包围的块表示未用作R-PDCCH的REG#n的块。
下面,在各资源块RB#n中,将第n号未作为R-PDCCH使用的REG#n称为“未使用REG#n”。未使用REG#n未分配映射中继站用控制信号即R-PDCCH的CCE。
在此,参照图2,说明对于各资源块RB#n的未使用REG#n的配置。
如图2所示,在资源块RB#0中,存在未使用REG#28和未使用REG#29,在资源块RB#1中,存在未使用REG#1和未使用REG#2。
另外,如图2所示,在资源块RB#2中,存在未使用REG#3和未使用REG#4,在资源块RB#3中,存在未使用REG#5和未使用REG#6。另外,在资源块RB#4中,存在未使用REG#7和未使用REG#8,在资源块RB#5中, 存在未使用REG#9和未使用REG#10。
如上所述,在图2所示的多个资源块RB#0~#5中,基站100通过使每个资源块RB#n中未使用REG#n的配置发生变化,能够使配置有未使用REG#n的OFDM码元分散。另外,关于未使用REG#n的编号n的决定方法,将在后文中进行描述。
在此,参照图2,对相对于OFDM码元#n(n=0~13)的未使用REG#n的配置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在资源块RB#0中,基站100不发送由REG#10、REG#17、REG#28构成的OFDM码元#12的一部分(图2中,斜线部分)和由各资源块#n的REG#11、REG#18、REG#29构成的OFDM码元#13的一部分(图2中,斜线部分)。
在资源块RB#1中,基站100不发送由REG#1、REG#12、REG#23构成的OFDM码元#3的一部分(图2中,斜线部分)和由各资源块#n的REG#2、REG#19构成的OFDM码元#4的一部分(图2中,斜线部分)。
在资源块RB#2中,基站100不发送由REG#3、REG#13、REG#24构成的OFDM码元#5的一部分(图2中,斜线部分)和由各资源块#n的REG#4、REG#14、REG#25构成的OFDM码元#6的一部分(图2中,斜线部分)。
在资源块RB#3中,基站100不发送由REG#5、REG#20构成的OFDM码元#7的一部分(图2中,斜线部分)和由各资源块#n的REG#6、REG#21构成的OFDM码元#8的一部分(图2中,斜线部分)。
在资源块RB#4中,基站100不发送由REG#7、REG#15、REG#26构成的OFDM码元#9的一部分(图2中,斜线部分)和由各资源块#n的REG#8、REG#16、REG#27构成的OFDM码元#10的一部分(图2中,斜线部分)。
在资源块RB#5中,基站100不发送由REG#9、REG#22构成的OFDM码元#11的一部分(图2中,斜线部分)和由各资源块#n的REG#10、REG#17、REG#28构成的OFDM码元#12的一部分。
如上所述,在数据区域中,在从OFDM码元#3到OFDM码元#13的所有的OFDM码元中,存在未使用REG#n。从而,基站100能够将这部分发送功率分配给R-PDCCH的发送或数据信号的发送。若当能够像这样分配发送功率时,在基站100中,功率利用效率提高,R-PDCCH或数据的误码率特性改善。另外,基站100通过使未使用REG#n的OFDM码元#n分散,能够减 小每个OFDM码元#n的发送功率的差。因此,具有PA(Power Amp)的动作稳定这样的效果。
下面,对图2的REG的配置例1中的未使用REG#n的配置的决定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为了设定未使用REG#n,由(R-PDCCH中可使用的REG数/9)求得每1RB的CCE数。然后,由(R-PDCCH中可使用的REG数mod 9)求得每1RB的未使用REG#n的数。
另外,R-PDCCH中可使用的REG#n的数,根据使RS的数变动的天线Rn的数而变动。另外,用于R-PDCCH的OFDM码元数,根据同一资源块RB所发送的其它控制信号的数而变动。
而且,通过下面的(式1),决定未使用REG#n的移位量S。另外,(式1)为基站100和中继站300共同具有的信息,基站100和中继站300共同进行计算。
[数式1]
(RB编号)mod(每1RB的REG数量)*剩余REG数量    (式1)
在此,所谓RB编号指的是资源块RB#n的编号n。另外,每1RB的REG数指的是在各资源块RB#n中可使用的REG#n的数。另外,剩余REG数指的是在各资源块RB#n中未使用REG#n的数。
例如,若将RB编号=2、(每1RB的REG数)=29、剩余REG数量=2代入(式1),则未使用REG#n的移位量S求得为(2mod 29)*2=4。也就是意味着将未使用REG#n的位置进行四次循环移位。从而,在图2中,将资源块RB#0的未使用REG#28、#29的位置作为基准时,在RB编号为2的资源块RB#2中,未使用REG#28、29的位置循环移位移位量4。从而,在资源块RB#2中,未使用REG#n决定为未使用REG#3、#4。
<REG#n的配置例2>
参照图3,对REG#n的配置例2进行说明。在此,图3所示的资源块RB#0~#2的构成,除了使未使用REG#n的配置及开始进行CCE的分配的REG#n的索引外,其余构成与图2所示的多个资源块RB#0~#2相同。也就是在图3中,在各资源块RB#n中,存在两个未分配有映射中继站用的控制信号即R-PDCCH的CCE的未使用REG#n。另外,在图3中,用斜线表示未使用REG#n的块。未使用REG#n未被分配映射中继站用的控制信号即R -PDCCH的CCE。
在REG#n的配置例2中,基站100使开始进行CCE的分配的REG#n的索引进行循环移位。因此,根据下面的(式2),决定开始进行CCE的分配的REG#n的索引。另外,(式2)为基站100和中继站300共同具有的信息,基站100和中继站300共同进行计算。
[数式2]
(RB编号)mod(每1RB的REG数量)*剩余REG数量(式2)
在此,RB编号指的是资源块RB#n的编号n。另外,每1RB的REG数指的是在各资源块RB#n中可使用的REG#n的数。另外,剩余REG数指的是在各资源块RB#n中未使用REG#n的数。
例如,将RB编号=2、(每1RB的REG数)=29、剩余RB数=2代入(式2)时,求得开始进行CCE的分配的REG#n的索引的移位量为(2mod 29)*2=4。因此,在图3中,将资源块RB#0的开始进行CCE的分配的REG#1作为基准时,资源块RB#2的REG#n的索引的开始位置,将从与资源块RB#0的开始进行CCE的分配的REG#1对应的REG#26的位置进行四次循环移位的位置设定为REG#1,开始进行CCE的分配。
如上所述,当设定资源块RB#2的REG#n的索引的开始位置时,与图2所示的REG#n的配置例1进行比较,在图3所示的REG#n的配置例中,未使用REG#n的位置是相同的,但REG#n的索引不同。
<REG#n的配置例3>
参照图4,对REG的配置例3进行说明。在此,图4所示的资源块RB#0~#5的构成,除了未使用REG#n的配置外,其余构成与图2所示的多个资源块RB#0~#5相同。也就是在图4中,在各资源块RB#n中,存在两个未被分配映射中继站用的控制信号即R-PDCCH的CCE的未使用REG#n。另外,在图4中,用斜线表示未使用REG#n的块。未使用REG#n未被分配映射中继站用的控制信号即R-PDCCH的CCE。
在REG#n的配置例3中,基站100仅在包含所指定的副载波的REG#n中将未使用REG#n进行循环移位。一个资源块RB的数据区域由11副载波构成。在REG#n的配置例3中,包含资源块RB内的开头副载波。
在图4中,包含开头副载波的REG#n的索引为#1、#2、#3、#4、#5、#6、#7、#8、#9、#10、#11。从而,基站100作为未使用REG#n分配REG#1、 REG#2、REG#3、REG#4、REG#5、REG#6、REG#7、REG#8、REG#9、REG#10、REG#11。
而且,根据下面的(式3),决定未使用REG#n的移位量S1。另外,(式3)为基站100和中继站300共同具有的信息,基站100和中继站300共同进行计算。
[数式3]
(RB编号)mod(包含开头副载波的REG数量)*剩余REG数量(式3)
在此,RB编号指的是资源块RB#n的编号n。另外,包含开头副载波的REG数指的是在各资源块RB#n中包含开头副载波的REG的数。另外,剩余REG数指的是在各资源块RB#n中未使用REG#n的数。
例如,将RB编号=2、包含开头副载波的REG数=11、剩余REG数=2代入(式3),求得未使用REG#n的移位量S1为(2mod  11)*2=4。因此,在图4中,将资源块RB#0的未使用REG#1、#2作为基准,资源块RB#2的未使用REG#n为在包含开头副载波的REG#1~#11内使其进行四次循环移位后的REG#5、REG#6。
如上所述,当仅在包含被指定的副载波的REG#n中进行未使用REG#n的循环移位时,包含于未使用REG#n中的OFDM码元被选择的概率是一定的。当选择未使用的OFDM码元的概率一定时,能够平均地降低各OFDM码元的发送功率,所以功率的有效利用变得更加有效。
<REG#n的配置例4>
参照图5,对REG#n的配置例4进行说明。在此,图5所示的资源块RB#0~#3的构成,除了未使用REG#n的配置外,其余构成与图2所示的多个资源块RB#0~#3相同。也就是在图5中,在各资源块RB#n中,存在两个未被分配映射中继站用的控制信号即R-PDCCH的CCE的未使用REG#n。另外,在图5中,用斜线表示未使用REG#n的块。“未使用REG#n”未被分配映射中继站用的控制信号即R-PDCCH的CCE。
在REG#n的配置例4中,基站100仅在配置有RS#n的OFDM码元上配置未使用REG#n。
在图5中,包含RS的REG#n的索引为#2、#5、#6、#9、#19、#20、#21、#22。从而,基站100向REG#2、REG#5、REG#6、REG#9、REG#19、REG#20、 REG#21、REG#22分配未使用REG#n。
而且,通过下面的(式4),决定未使用REG#n的移位量S2。另外,(式4)为基站100和中继站300共同具有的信息,基站100和中继站300共同进行计算。
[数式4]
(RB编号mod包含RS的REG数量)*剩余REG数量(式4)
在此,RB编号指的是资源块RB#n的编号n。另外,包含RS的REG数指的是各资源块RB#n中包含RS的REG#n的数。另外,剩余REG数指的是各资源块RB#n中未使用REG#n的数。
例如,将RB编号=2、包含RS的REG数=8、剩余REG数=2代入(式4),求得未使用REG#n的移位量S2为(2mod 8)*2=4。
因而,在图5中,资源块RB#2的未使用REG#n,将资源块RB#0的未使用REG#2、#5作为基准,在包含RS的REG#2、REG#5、REG#6、REG#9、REG#19、REG#20、REG#21、REG#22内使其进行四次循环移位,成为REG#19、#20。
如上所述,在图5所示的REG#n的配置例4中,基站100能够将未用作R-PDCCH的发送功率用于RS的发送功率,所以能够提高RS的发送功率。 
<REG#n的配置例5>
参照图6,对REG#n的配置例5进行说明。在此,图6所示的资源块RB#0~#3的构成,除了未使用REG#n的配置以外,其余构成与图2所示的多个资源块RB#0~#3相同。也就是,在图6中,在各资源块RB#n中,存在两个未被分配映射中继站用的控制信号即R-PDCCH的CCE的未使用REG#n。另外,在图6中,用斜线表示未使用REG#n的块。未使用REG#n未被分配映射中继站用的控制信号即R-PDCCH的CCE。
在REG#n的配置例5中,基站100仅在没有配置RS的OFDM码元上配置未使用REG#n。
在图6所示的REG#n的配置例5中,包含RS的REG#n的索引为#2、#5、#6、#9、#19、#20、#21、#22。从而,基站100向REG#2、REG#5、REG#6、REG#9、REG#19、REG#20、REG#21、REG#22以外的REG#n上分配未使用REG#n。
而且,通过下面的(式5),决定未使用REG#n的移位量S3。另外,(式 5)为基站100和中继站300共同具有的信息,基站100和中继站300共同进行计算。
[数式5]
(RB编号mod不包含RS的REG数量)*剩余REG数量(式5)
在此,RB编号指的是资源块RB#n的编号n。另外,不包含RS的REG数指的是在各资源块RB#n中不包含RS的REG#n的数。另外,剩余REG数指的是在各资源块RB#n中未使用REG#n的数。
例如,将RB编号=2、不包含RS的REG数=21、剩余REG数=2代入(式5)时,求得未使用REG#n的移位量S3为(2mod 21)*2=4。
因而,在图6中,资源块RB#2的未使用REG#n成为将资源块RB#0的未使用REG#1、#3作为基准,仅在不包含RS的REG#n中进行四个循环移位的REG#8、#10。
如上所述,在图6所示的REG#n的配置例5中,基站100在可将RS的发送功率设定得较低的情况下,可通过在RS存在的OFDM码元中降低RS的发送功率而确保发送功率。另外,由于在不存在RS的OFDM码元中未用作R-PDCCH,因此可确保发送功率。因此,能够提高PDSCH的发送功率。
[基站100的构成]
下面,参照图7对基站100的构成进行说明。图7为表示基站100的构成的方框图。
图7所示的基站100具备无线接收单元101、接收天线103、解调单元105、纠错解码单元107、纠错编码单元109、R-PDCCH用资源决定单元111、CCE分配单元115、调制单元117、信号分配单元119、无线发送单元121、发送天线123。
无线接收单元101经由接收天线103接收来自中继站300或终端500的信号,实施下变频等无线处理并向解调单元105输出。
解调单元105对信号进行解调并向纠错解码单元107输出。
纠错解码单元107对信号进行解码并输出接收信号。
纠错编码单元109输入发送信号及自R-PDCCH用资源决定单元111输入的R-PDCCH资源分配信息,对发送信号进行纠错编码,向调制单元117输出。
R-PDCCH用资源决定单元111决定发送中继站用的控制信号的资源, 向CCE分配单元115和纠错编码单元109输出指示资源的信号。
CCE分配单元115被输入控制信号,中继站用的控制信号由R-PDCCH用资源信息决定CCE的分配。而且,向无线发送单元121输出CCE分配的信号。此时,R-PDCCH用资源中未使用REG#n,像在上述的REG#n的配置例1~5中说明的那样,以使各个资源块RB#n的每一个具有离散的方式进行配置。另外,像参考上述的(式1)~(式5)说明的那样,配置规则在基站100和中继站300中共享。
调制单元117对信号进行调制,向信号分配单元119输出。
信号分配单元119向资源上分配信号并向无线发送单元121输出。
无线发送单元121对所分配的信号实施上变频等无线处理,由发送天线123向中继站300发送。
[中继站300的构成]
下面,参照图8,对中继站300的构成进行说明。图8为表示中继站300的构成的方框图。
图8所示的中继站300具备接收天线301、无线接收单元303、信号分离单元305、解调单元307、纠错解码单元309、R-PDCCH用资源指示接收单元311、R-PDCCH接收单元313、纠错编码单元315、调制单元317、信号分配单元319、无线发送单元321、发送天线323。
无线接收单元303经由接收天线301接收来自基站100或终端500的信号,实施下变频等无线处理并向信号分离单元305输出。
信号分离单元305由从基站100接收的R-PDCCH用资源信息,分离出R-PDCCH用资源,向R-PDCCH接收单元311输出。另外,信号分离单元305将从R-PDCCH接收单元311所指示的中继站用数据资源,从自基站100接收的信号中分离出来,向解调单元307输出。
解调单元307对信号进行解调,向纠错解码单元309输出。
纠错解码单元309对信号进行解码,向R-PDCCH用资源指示接收单元311和纠错编码单元315输出接收信号。
R-PDCCH用资源指示接收单元311提取从基站100接收的被纠错编码后的信号中指示R-PDCCH用资源的信号。然后,R-PDCCH用资源指示接收单元311,将向R-PDCCH接收单元313和信号分离单元305输出R-PDCCH用资源信息。
R-PDCCH接收单元313基于R-PDCCH用资源信息,通过由基站100所指示的资源,识别未用于CCE的分配的REG#n,也就是未使用REG#n,接收R-PDCCH。另外,R-PDCCH接收单元313向信号分离单元305输出下行线路(Down Link:以下,称为DL)的调度信息,向信号分配单元319输出上行线路(Up Link:以下,称为UL)的调度信息。
纠错编码单元315输入从基站100接收的、被纠错编码后的信号,对发送信号进行纠错编码,向调制单元317输出。
调制单元317对纠错编码后的发送信号进行调制,向信号分配单元319输出。
信号分配单元319按照由R-PDCCH接收单元313输出的上行线路(UL)的调度信息,分配信号并向无线发送单元321输出。
无线发送单元321对所分配的信号实施上变频等无线处理,由发送天线323向基站100发送。
[中继站300的动作]
下面,参照图9对中继站300的动作进行说明。图9为表示中继站300的动作流程的图。将中继站300接受控制信号并进行处理的流程示于流程图中。
在步骤S90中,中继站300接收R-PDCCH用的资源块RB的指示。若有变更则向步骤S91转移,若无变更则向步骤S93转移。在该指示信号用高位的控制信号发送时,更新频率为数帧单位,在设定并发送插入每个子帧的控制信号(例如R-PCFICH)时,也可对每个子帧进行变更。在本实施方式的中继站300中,表示用高位的控制信号来发送的例子。另外,也可以仅在有变更时发送控制信号。
在步骤S91中,在信号分离单元305,切换在R-PDCCH用中接收的RB,向步骤S93转移。
在步骤S93中,在信号分离单元305提取所指定的资源块RB的信号,在R-PDCCH接收单元313接收R-PDCCH。然后,向步骤S95转移。
在步骤S95中,由R-PDCCH取得分配给UL用的RB信息和分配给DL用的RB信息,向信号分配单元319输出UL的调度信息,向信号分离单元305输出DL的调度信息。 
在步骤S97中,在信号分配单元319,基于UL的调度信息将UL的信号 分配给RB。而后,动作结束。
在步骤S99中,在信号分离单元,提取被分配给DL的RB的信号,向解调单元输出。而后,动作结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式1)~(式5)中,资源块RB的RB编号,作为所服务的频带整体的连续编号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为被分配给R-PDCCH的RB的编号。另外,也可以为作为分配单位使用的RBG(Resource Block Group,资源块群)的编号。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R-PDCCH的OFDM码元不限定于上述。例如,如图10所示,也可以应用于将OFDM码元分配给4码元R-PDCCH的系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2~图6所示的REG#n的配置例中,虽然是对连续的RB分配R-PDCCH,但配置R-PDCCH的RB没有必要连续。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R-PDCCH用REG#n的分配方法,虽然表示了构成REG#n的RE为相同的OFDM码元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包含构成REG#n的RE为不同的OFDM码元的同一副载波。
在此,图中表示在图11中构成REG#n的所有的RE的OFDM码元不同的例子。如图11所示,构成REG#n的RE的OFDM码元为OFDM码元#3~#13,全部不同。在该例的情况下,可适用上述的REG#n的配置例1、配置例2、配置例4。
(变形例)
在此,在实施方式1中,虽然中继站用的CCE的分配是将一个资源块RB作为1单位进行分配,但也研究了中继站用的CCE的分配将多个RB作为1单位进行分配的情况。于是,作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对R-PDCCH的分配扩展到多个资源块RB的情况进行说明。
作为一例,参照图12对基站100使用2资源块RB分配中继站用CCE的情况进行说明。图12为用于说明基站100使用2资源块RB分配中继站用的CCE的情况的REG#n的配置例的图。另外,REG#n的分配方法与图17所示的资源块相同。
在图12所示的两个资源块RB中,基站100可将232RE用于R-PDCCH。而且,REG#n为58(232/4),CCE为六个(58/9=6余4),未使用REG#n为4个。当与LTE同样地将作为PDCCH使用的REG#n的编号,按照从属于 REG#n的RE的副载波编号小、进而从OFDM码元小的顺序进行排序时,未使用REG#n为REG#55~REG#58。
如图12所示,在R-PDCCH的分配扩展到多个资源块RB的情况下,未使用REG#n上也产生偏差。因此,在变形例1中,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在扩展到多个资源RB的情况下,基站100也使未使用REG#n分散,提高功率利用效率。下面,对使未使用REG#n分散的REG#n的配置例6、配置例7进行说明。
<REG#n的配置例6>
参照图13,对REG#n的配置例6进行说明。图13为表示REG#n的配置例6的图。在REG#n的配置例6中,作为分配中继站用CCE的两个资源块RB的组(set),有RB#0和RB#1的组、RB#2和RB#3的组。
在此,图13所示的资源块RB#0~#3的构成,设定为除了未使用REG的配置外,其余与图2所示的多个资源块RB#0~#3相同的构成。也就是,在图13中,在各资源块RB的组(RB#0、RB#1)及(RB#2、RB#3)中,存在4个未被分配映射中继站用的控制信号即R-PDCCH的CCE的未使用REG#n。另外,在图13中,用斜线表示未使用REG#n的块。在未使用REG#n中,未被分配映射中继站用控制信号即R-PDCCH的CCE。
首先,通过下面的(式6),决定未使用REG#n的移位量S4。另外,(式6)为基站100和中继站300共同具有的信息,基站100和中继站300共同进行计算。在REG#n的配置例6中,未使用REG#n分别在资源块RB的组(RB#0、RB#1)、资源块RB的组(RB#2、RB#3)中,仅配置在后半的资源块RB中。即,在资源块RB的组(RB#0、RB#1)中,在资源块RB#1中配置未使用REG#n,在资源块RB的组(RB#2、RB#3)中,在资源块RB#3中配置未使用REG#n。
[数式6]
(((RB编号-(每组的RB数-1))*floor(剩余REG数量/每组的RB数))mod(每1RB的REG数量)    (式6)
在此,RB编号指的是资源块RB#n的编号n。每1组的RB数指的是构成资源块RB的组的资源块#n的数。每1RB的REG数指的是每一个资源块RB#n的REG#n的数。剩余REG数指的是在各资源块RB#n的组中未使用REG#n的数。
例如,将RB编号=3、每1组的RB数=2、剩余REG数=4、每1RB的 REG数=58代入(式6),求得未使用REG#n的移位量S4为((3-(2-1))*4/2)mod(58)=4。
从而,在图13中,将资源块RB的组(RB#0、RB#1)的未使用REG#55、#56、#57、#58作为基准,资源块RB的组(RB#2、RB#3)的未使用REG#n的位置,在资源块RB#3内循环移位到REG#30、REG#31、REG#32、REG#33。
<REG#n的配置例7>
参照图14,对REG#n的配置例7进行说明。图14为表示REG#n的配置例7的图。与图13所示的REG#n的配置例6同样,作为分配中继站用的CCE的两个资源块RB的组,有资源块RB的组(RB#0、RB#1)和资源块RB的组(RB#2、RB#3)。另外,在REG#n的配置例7中,在每个资源块RB#0、#1、#2、#3中配置未使用REG#n。
在此,图14所示的资源块RB#0~#3的构成,除了未使用REG#n的配置外,与图13所示的资源块RB#0~#3的构成相同。在图14中,在各资源块RB#n中存在两个未被分配映射中继站用的控制信号即R-PDCCH的CCE的未使用REG#n。另外,在图14中,用斜线表示未使用REG#n的块。在未使用REG#n中,未被分配映射中继站用的控制信号即R-PDCCH的CCE。
首先,通过下面的(式7),在每个资源块RB#0、#1、#2、#3中决定未使用REG#n的移位量S5。另外,(式7)为基站100和中继站300共同具有的信息,基站100和中继站300共同进行计算。
[数式7]
(RB编号)mod(每1RB的REG数量)*floor(剩余REG数量/每组的RB数)    (式7)
在此,RB编号指的是资源块RB#n的编号n。每1RB的REG数指的是构成资源块RB的组的各资源块RB的REG#n的数。每1组的RB数指的是构成资源块RB的组的资源块#n的数。剩余REG数指的是在各资源块RB#n的组中未使用REG#n的数。
例如,例:当将RB编号=3、每1组的RB数=2、剩余REG数=4、每1RB的REG数=58代入(式7)时,求得未使用REG#n的移位量S5为{3mod 29*4/2}=6。
从而,在图14中,将资源块RB#0的未使用REG#28、#29作为基准时,在资源块RB#3中,未使用REG#n成为REG#34、REG#35。
在此,图14所示的REG#n的配置例7为与实施方式1的配置例1同样的配置。因而,即使在每个中继站分配的RB数不同的情况下,也能使未使用REG#n的配置分散。
另外,关于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未使用REG#n的设定,也可以对每个小区设定不同的偏移量。具体而言,在RB编号上加上小区固有的偏移量后进行mod的计算。这样操作,可将在小区之间不同的REG#n设定为未使用REG#n,因此,能够降低干涉量。
另外,用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说明的各功能块,通常作为集成电路即LSI来实现。它们也可以单独地单芯片化,也可以以包含一部分或全部的方式单芯片化。在此,虽然设定为LSI,但根据集成度的不同,有时也称为IC、系统LSI、高级LSI、超高级LSI。
另外,集成电路化的方法不限于LSI,也可以用专用电路或通用处理器来实现。也可以在制造LSI后,利用可程序化的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可再构成LSI内部的电路单元的连接及设定的重构处理器。
另外,若通过半导体技术的进步或衍生的其它技术取代LSI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出现,当然,也可以使用其技术进行功能块的集成化。也有可能应用生物技术等。
另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天线进行了说明,但也能同样地应用天线端口。天线端口(Antenna Port)是指由一根或多根物理天线构成的逻辑天线。即,天线端口不一定是指一根物理天线,有时也指由多根天线构成的阵列天线等。例如在LTE中,天线端口由多少根物理天线构成并未做规定,而是作为基站可发送不同的参考信号(Reference signal)的最小单位来规定。另外,有时天线端口也作为乘上预编码向量(Precoding vector)的加权的最小单位来规定。
本申请是基于2009年10月2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专利2009-230958)的发明,其内容在此作为参考被引入。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具有通过改变未使用REG的配置即可有效地使用发送功率这样的效果,作为无线通信装置等是有用的。

Claims (5)

1.无线通信装置,其经由中继站与终端装置进行无线通信,具备:
分配单元,对分别具有多个资源元素群的多个资源块的每一个分配用于配置所述中继站用的控制信号的控制信道元素,在一个控制信道元素的分配中使用规定数的资源元素群,从而对所述多个资源块的每一个分配所述控制信道元素,使得在所述控制信道元素的分配中未被使用的未使用的资源元素群的位置,在所述多个资源块之间不同;以及
发送单元,基于所述分配单元的分配,将配置于被分配给所述多个资源块的每一个的所述控制信道元素的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中继站,
所述分配单元使开始进行所述控制信道元素的分配的资源元素群的索引在每个资源块中进行循环移位,从而对所述多个资源块的每一个分配所述控制信道元素,
在所述分配单元中,将用于使所述未使用的资源元素群的位置进行循环移位的移位量设定为,所述资源块的编号除以一个资源块中包含的所述资源元素群的数得到的余数,乘以所述未使用的资源元素群的数所得的数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配单元在对由所述多个资源块的至少一部分构成的资源块组分配所述控制信道元素时,使所述未使用的资源元素群的位置在每个所述资源块组中进行循环移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配单元在对由所述多个资源块的至少一部分构成的资源块组分配所述控制信道元素时,使所述未使用的资源元素群的位置在每个资源块中进行循环移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配单元,在所述多个资源块之间,将包含规定的副载波的资源元素群作为所述未使用的资源元素群进行循环移位。
5.无线通信方法,用于经由中继站与终端装置进行无线通信,具有:
对分别具有多个资源元素群的多个资源块的每一个分配用于配置所述中继站用的控制信号的控制信道元素,在一个控制信道元素的分配中使用规定数的资源元素群,从而对所述多个资源块的每一个分配所述控制信道元素,使得在所述控制信道元素的分配中未被使用的未使用资源元素群的位置,在所述多个资源块之间不同的步骤;以及
基于所述分配,将配置于被分配给所述多个资源块的每一个的所述控制信道元素的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中继站的步骤,
在所述分配步骤中,使开始进行所述控制信道元素的分配的资源元素群的索引在每个资源块中进行循环移位,从而对所述多个资源块的每一个分配所述控制信道元素,
将用于使所述未使用的资源元素群的位置进行循环移位的移位量设定为,所述资源块的编号除以一个资源块中包含的所述资源元素群的数得到的余数,乘以所述未使用的资源元素群的数所得的数值。
CN201080041009.7A 2009-10-02 2010-09-29 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111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30958 2009-10-02
JP2009230958 2009-10-02
PCT/JP2010/005877 WO2011040024A1 (ja) 2009-10-02 2010-09-29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11191A CN102511191A (zh) 2012-06-20
CN102511191B true CN102511191B (zh) 2015-07-29

Family

ID=43825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41009.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11191B (zh) 2009-10-02 2010-09-29 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737288B2 (zh)
EP (1) EP2485551A4 (zh)
JP (1) JP5688604B2 (zh)
CN (1) CN102511191B (zh)
WO (1) WO201104002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58807B2 (en) * 2010-05-03 2016-02-09 Intel Deutschland Gmbh Communication network devic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JP6031105B2 (ja) * 2011-08-16 2016-11-24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基地局が下りリンク制御チャネルを多重化する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WO2014117393A1 (zh) * 2013-02-01 2014-08-07 富士通株式会社 资源映射方法以及基站
CN103702430A (zh) * 2013-12-28 2014-04-02 杨学志 一种多级软时频复用和资源分配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4754745A (zh) * 2013-12-31 2015-07-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长期演进系统中分配资源块的方法及装置
JP5953641B2 (ja) * 2015-01-27 2016-07-2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EP4236179A3 (en) * 2017-02-03 2023-09-13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s
JP7298474B2 (ja) * 2017-04-28 2023-06-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端末装置制御方法
JP2020178264A (ja) * 2019-04-19 2020-10-2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無線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地上局無線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07144B2 (ja) * 2006-06-10 2011-06-22 株式会社Kddi研究所 Ofdma方式の中継通信方法、基地局、中継局及びプログラム
EP2110974A4 (en) * 2007-02-15 2011-06-0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US8254245B2 (en) * 2007-04-27 2012-08-2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mapping the control channel to physical resource using block interleaver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8385360B2 (en) * 2007-10-29 2013-02-2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Control channel formulation in OFDM systems
KR100925439B1 (ko) 2008-02-19 2009-11-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물리 하이브리드 arq 지시 채널 매핑 방법
JP5106196B2 (ja) 2008-03-21 2012-12-26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輌用前照灯
KR20100011879A (ko) * 2008-07-25 2010-02-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수신 방법
US8325661B2 (en) * 2008-08-28 2012-12-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upporting multiple access technologies in a wireless environment
US8379671B2 (en) * 2009-01-30 2013-02-19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Techniques for extracting a control channel from a received signa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450727B2 (en) * 2009-02-03 2016-09-20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Physical layer acknowledgement signaling resource allo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9154272B2 (en) * 2009-05-07 2015-10-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reliable transmission of a control region size and detection of cross-carrier signaling
KR101754617B1 (ko) * 2009-07-13 2017-07-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백홀 링크 전송을 위한 전송 모드 구성 방법 및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11191A (zh) 2012-06-20
JPWO2011040024A1 (ja) 2013-02-21
WO2011040024A1 (ja) 2011-04-07
JP5688604B2 (ja) 2015-03-25
US8737288B2 (en) 2014-05-27
EP2485551A4 (en) 2017-04-05
US20120176961A1 (en) 2012-07-12
EP2485551A1 (en) 2012-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11191B (zh) 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US11363588B2 (en) Transmitting device, receiving device, transmitting method, and receiving method
CN102461001B (zh) 发送和接收无线通信信号的方法
CN102422559B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从基站接收信号的中继节点和方法
CN102420685B (zh) 一种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3004274B (zh)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CN103748824A (zh) 在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epdcch控制信息的搜索空间
CN103563468B (zh)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CN104205981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分配用于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资源的方法和装置及其设备
CN102474378A (zh) 用于发送和接收针对中继器的控制信息和系统信息的装置及其方法
CN104823395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接收或者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2652404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同时收发信号的转发器设备及其方法
CN102301815A (zh) 基站装置、移动台装置以及发送方法
CN103609036A (zh) 使用多个天线端口发射信号的方法及其发射端设备
CN104718715A (zh) 控制信息的传输和接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MATSUSHITA ELECTRIC (AMERICA) INTELLECTUAL PROPER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73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731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Applicant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29

Termination date: 201909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