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97968A - 用于预制件的后处理及传递的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预制件的后处理及传递的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97968A
CN102497968A CN2008801323525A CN200880132352A CN102497968A CN 102497968 A CN102497968 A CN 102497968A CN 2008801323525 A CN2008801323525 A CN 2008801323525A CN 200880132352 A CN200880132352 A CN 200880132352A CN 102497968 A CN102497968 A CN 1024979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fabricated component
coolant
pin
post processing
sleeve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3235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97968B (zh
Inventor
W·奈特
H·瑟米斯
R·佩特瑞
C·瓦格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HT Mold and Hotrunner Technology AG
Original Assignee
MHT Mold and Hotrunner Technology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HT Mold and Hotrunner Technology AG filed Critical MHT Mold and Hotrunner Technology AG
Publication of CN1024979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979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979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9796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72Heating or cooling
    • B29C45/7207Heating or cooling of the moulded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72Heating or cooling
    • B29C45/7207Heating or cooling of the moulded articles
    • B29C2045/7214Preform carriers for cooling prefor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2949/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blow-moulding
    • B29C2949/07Preforms or parison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nfiguration
    • B29C2949/0715Preforms or parison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nfiguration the preform having one end clos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9/00Blow-moulding, i.e. blowing a preform or parison to a desired shape within a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9/02Combined blow-moulding and manufacture of the preform or the parison
    • B29C49/06Injection blow-moul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9/00Blow-moulding, i.e. blowing a preform or parison to a desired shape within a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9/42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9/64Heating or cooling preforms, parisons or blown articles
    • B29C49/6409Thermal conditioning of preforms
    • B29C49/6427Cooling of prefor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9/00Blow-moulding, i.e. blowing a preform or parison to a desired shape within a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9/42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9/64Heating or cooling preforms, parisons or blown articles
    • B29C49/6409Thermal conditioning of preforms
    • B29C49/6427Cooling of preforms
    • B29C49/643Cooling of preforms from the insi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Processing And Handling Of Plastics And Other Materials For Molding In General (AREA)
  • Blow-Moulding Or Thermoform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借助注模形成的预制件(9)进行后处理的系统,该系统包括移除元件(4)、后处理元件(6)以及运动装置,移除元件包括用于接纳预制件(9)的至少一个接纳元件(5)和用于使移除元件(4)在打开的注模模具的两个工具半模之间运动并使移除元件(4)移出打开的注模模具的装置,后处理元件(6)包括至少一个具有销形通道元件(7)的后处理销(7),该销形通道元件的一端连接到环境或真空或降压源,而其另一端包括用于冷却剂的出口(18),移除元件(4)借助运动装置可相对于后处理元件(6)在后处理销(7)在接纳元件(5)中定位的第一位置和后处理销(7)不在接纳元件(5)中定位的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其中,移除元件(4)和后处理元件(6)是这样设计的:在第一位置,冷却剂能够借助冷却剂出口以如下方式被引入保持于接纳元件(5)中的预制件(9),即,冷却剂能够在预制件(9)的内壁与销形通道元件(7)的外壁之间流动到冷却出口(18),且可借助通道元件(7)排出。

Description

用于预制件的后处理及传递的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借助注模生产的预制件进行后处理的系统。
背景技术
举例来说,一般通过对中空体预制件进行拉伸吹模来生产可商业购得的PET瓶子。在那种情况下,在第一步骤中通过注模来生产中空体预制件。注模操作之后进行的拉伸吹模操作可在生产中空体预制件之后马上或之后一段时间实现。在生产对应的注模模具时,会有高度复杂性和高耗费,这是因为注模模具一方面必须针对非常高的压力而设计,另一方面注模模具必须还具有合适的加热和/或冷却通道。
通常,用于生产PET预制件的注模工具包括大量,例如96个空腔,对应构造的工具芯被引入这些空腔中。当工具闭合时,即当芯被装配到对应的空腔内时,空间,(即所谓的模制空间)形成于(一方面)芯与(另一方面)空腔之间。然后,将塑化塑料材料,例如PET,在高压下注射到该空间中。一旦PET预制件充分冷却,就可打开模具且移除预制件。
为了减少循环时间,即从一次注射操作到下一次的时间,预制件通常在非常早的时候已从模具中被移除,此时预制件在其外表面处已是固体,但其内部区域还是流体。在那种状态下,预制件一般被传递到接纳元件上,经常是所谓的接纳板,该接纳板一般包括一组接纳空腔,其中,每个接纳空腔可接纳一个预制件。因此,例如在所谓的垂向工具(即通过一个工具部分相对于另一个垂向运动来打开的那些注模工具)中,工具模具可在例如10秒后打开,具有合适的接纳空腔的接纳板可被引入模具中,各预制件在重力作用下可落入接纳空腔内,具有预制件的接纳板可被移出工具,且模具又被闭合并开始下一注模操作。在下一注模操作过程中,之前的预制件保留在通常已冷却的接纳空腔内。
因此,接纳板起到移除元件的作用,该移除元件具有用于接纳预制件的各接纳元件和用于使移除元件在打开的注模模具的两个半模之间运动并使移除元件移出打开的注模模具的装置。
由于预制件为了冷却必须在接纳空腔内保持相对较长的时间,因此一般下个预制件会在该预制件在接纳空腔中冷却到可无损坏风险地移除该预制件之前就已经从注模工具中移除,于是,已通常采用具有多组接纳空腔的接纳板,其中,每组具有与每个注射周期的注模工具所提供的预制件一样多的接纳空腔。然后,各组接纳空腔相继装有预制件,这样各预制件可比注模周期更长地保留在接纳空腔中。
为了进一步减少在移除板中的后处理时间,在US 6 475 422中已提出将一个销引入预制件中,冷却流体借助销的末端流入预制件的底部区域。在那种情况下,冷却流体在销的末端处流出,随后流经形成于冷却销与预制件内壁之间的环形间隙,并从预制件中流出到环境中。因此,预制件不仅从外部冷却还从内部冷却。
在那个实施例中,然而,在相对较高的压力下必须借助冷却销来供给相当多的冷却流体以确保有足够的冷却流体流经环形间隙并带走足够的热量。为了提供足够的冷却流体,有必要使冷却销受压缩空气的作用,这样就会涉及为了设置合适的空气馈送管路和合适的压缩机而产生的成本。此外,那种冷却流体馈送导致预制件底部非常快地冷却,而壁部尤其是颈部只是相对慢地冷下来,这导致预制件内的较大温差,由此使预制件的质量会受到影响。
因此,WO 2007/063063已建议后处理销应是多孔的,这样,不仅借助冷却销的末端还沿冷却销的整个周缘表面来供给冷却流体。通过这样的措施可显著降低预制件内的温差。然而,多孔的后处理销的制造相对较贵且复杂,并必须供给高压以确保足够的冷却流体流。
发明内容
基于所述现有技术,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对由注模生产的预制件进行后处理的系统,该系统可无须有压缩空气地进行低成本操作,并使在后处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发生的预制件内的温度梯度最小化。
根据本发明,此目的通过对应的系统来实现,该系统包括移除元件、后处理元件以及运动装置,该移除元件具有用于接纳预制件的至少一个接纳元件和用于使移除元件在打开的注模模具的两个工具半模之间运动并用于使移除元件移出打开的注模模具的装置,该后处理元件具有至少一个具有销形通道元件的后处理销,该销形通道元件的一端可连接到环境或真空或降压源,而其另一端具有冷却剂出口,移除元件借助运动装置可相对于后处理元件在后处理销在接纳元件中定位的第一位置和后处理销不在接纳元件中定位的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其中,移除元件和后处理元件是这样设计的:在第一位置,冷却剂能够借助冷却剂出口以如下方式被引入保持于接纳元件中的预制件,即,冷却剂能够在预制件的内壁与销形通道元件的外壁之间流动到冷却出口,并可借助通道元件排出。因此,销形通道元件的末端用作冷却剂出口,被引入预制件中的冷却剂借助该冷却剂出口可从预制件中排出。
因此,冷却剂流动的方向相对本说明书的开始部分提及的构造是相反的。基本上,后处理元件并不必使所有的冷却流体可用,这是因为销形通道元件可连接到真空源或降压源,且然后冷却流体可简单地被吸到环境外。
如果相反地仅仅销形通道元件连接到环境压力,则后处理元件应当具有用于冷却剂的馈送装置。
因此,后处理元件可具有例如设置在销形通道元件外的冷却剂入口,其中,冷却剂入口较佳地呈围绕销形通道元件的套管的形式,这样,可借助形成于销形通道元件与套管之间的较佳为环形的间隙来馈送冷却剂。冷却剂出口用于使冷却流体排出预制件,而冷却剂入口用于将冷却剂引入预制件。
在尤其较佳的实施例中,设置有流体机械,例如通风设备或风扇,该流体机械在冷却剂入口提供1与3bar之间,较佳地在1与1.5bar之间,且最佳地在1与1.2bar之间的冷却流体压力。用这样的低压可以对预制件进行统一的后处理,此外,可无须压缩空气连接件,因为通常诸如风扇或通风设备之类的流体机械能够提供对应的冷却流体压力。由于根据本发明的冷却流体方向,可以无须提供复杂且高成本的压缩空气。使用流体机械还具有如下优点,即这涉及对预制件进行更为统一的冷却。
替代地或组合地设置有流体机械,该流体机械在冷却剂出口形成小于1bar,较佳地在0.8与1bar之间,且最佳地在0.9与0.99bar之间的冷却流体压力。
在另一尤其较佳的实施例中,后处理元件具有至少一个传递元件,预制件借助传递元件可从移除元件传递到后处理元件。
如果将从移除元件中取出预制件,就需要这种传递,这样又可将下个注模循环的又一个预制件容纳于后处理元件中。
此外,传递元件具有传递套管,其中,该传递套管具有通透的通道,该通道的第一端连接到真空源,且第二端在容纳于接纳元件中的预制件内的第一位置终止,第二端较佳地设置在套管的周缘表面处。套管形状使套管可以简单地从移除元件传递到后处理元件,这种传递同时还能轻柔地运送预制件。
此外,传递元件可具有压缩空气连接件,压缩空气借助该压缩空气连接件被引入容纳于接纳元件中的预制件以使预制件从传递元件中脱出。换言之,传递元件仅用于使预制件从后处理元件中移除,并未计划预制件长期停留于传递元件。
基本上,任何流体,即使气体冷却剂也可认为是冷却剂,且特别是,空气是尤其较佳的。
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后处理元件具有包括多个后处理销的冷却剂分配板。这具有的优点是借助单个冷却剂分配板向多个后处理销供给冷却剂
有利地,冷却剂分配板能围绕转动轴线转动以使从移除元件传递到冷却剂分配板上的预制件脱出,其中,较佳地,冷却剂分配板能转过约90°。
尤其理想的是,流体机械布置在冷却剂分配板内或固定到冷却剂分配板,其中,流体机械的入口连接到至少一个后处理销的冷却剂出口,而流体机械的出口连接到相对于环境的冷却剂分配板开口,其中,冷却剂分配板开口较佳地设置在冷却剂分配板与后处理销相对的侧面上。例如,冷却剂分配板可具有与风扇连接的压力腔室。
对此替代地,流体机械的出口可连接到至少一个后处理销的冷却剂入口,而入口可连接到相对于环境的冷却剂分配板开口。
对于使用的多种情况,可能有利的是,呈冷却剂入口形式的套管具有外周缘,该外周缘大约对应于预制件的内壁开口,这样,在第一位置,冷却剂入口套管的外侧与预制件的内侧接触。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冷却剂分配板具有冷却通道,该冷却通道用于馈送用于使冷却剂分配板本身冷却的冷却剂。在那种情况下,较佳地在此用水来使冷却剂分配板冷却。冷却剂分配板的冷却一方面使在某些实施例中与预制件直接接触的套管被冷却例如到小于10℃,且另一方面使馈送到预制件的空气被冷却。
在另一较佳的实施例中,设置有闭合盖,该闭合盖可被装到通道元件和/或冷却剂入口以使通道元件和/或冷却剂入口闭合。
原则上,在PET注模系统操作中,可能发生由于某些原因不再能操作一个(或多个)模具空腔。因此,对每个注模周期具有96个模具空间空腔的工具每个周期仅能生产95个预制件。随后,模具空间只保持为空。为了防止在后处理过程中冷却剂和/或真空或降低的压力借助后处理元件和/或传递元件被不必要地排出到并不承载任何预制件的接纳元件中,可使用闭合盖。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特征和可能的用途可从较佳实施例的下述说明及相关联的附图中清楚地显现出来,附图中:
图1示出具有后处理单元的PET注模系统的示意图,
图2示出后处理单元的详图,
图3至6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各种示意图,
图7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图8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
图9示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
图10至12示出图9实施例的各种示意图,
图13示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
图14示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
图15示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
图16示出第七实施例的后处理单元的剖视图,
图17示出第七实施例的传递元件的剖视图,
图18示出具有闭合盖的图17的传递元件的剖视图,
图19示出后处理单元的第八实施例,
图20示出图18的后处理单元的立体图,
图21示出传递元件的立体图,以及
图22和23示出第七实施例的后处理销的立体图和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具有后处理单元的PET注模系统的示意图。注模模具包括相对于彼此可移动的两块板1、2,其中在所述实施例中,一块板1是固定的,而一块板2是可动的。
一块板具有芯3,而另一块板具有对应的空腔(未示出)。两块板可相对于彼此从图1中所示的打开位置运动到闭合位置,在闭合位置可动板2的芯3被置于固定板1的对应空腔内。随后,所谓的模制空间形成于固定板1的空腔和可动板2的芯3之间,该模制空间填充有塑性PET以生产预制件。
一旦预制件的外表面冷却(即变成固体),模具就被打开,并且呈板的形式的移除元件4在打开的板1、2之间运动。置于运动板的芯3上的预制件随后被传递到也呈空腔形式的对应的接纳元件中。
在所述例子中,注模工具有四个芯,即在注模周期内生产四个预制件。然而,对应的移除元件4具有12个(3x4)接纳元件5,每个接纳元件都可接纳一个对应的预制件。因此,移除元件4具有三组接纳空腔,这些空腔相继装有对应的预制件。一旦预制件从芯3传递到移除元件4的接纳元件5上,移除元件4就又运动到图1位置,且包括两块板1、2的注模模具又可被闭合。当在所述实施例中移除元件连接到固定板1时,连接到运动板2的后处理元件6朝移除元件4运动。后处理元件6具有一排后处理销7,这些销在模具闭合时配合到保持于移除元件1内的预制件中。
那种情况在图2中示出。
各后处理销安装在销板上。此外,传递元件8固定到销板,这些传递元件用来将后处理预制件从移除板4传递到传递元件8或后处理元件6上。风扇27固定到后处理元件6,借助该风扇可在压力腔室26中形成增大的压力或减小的压力。整个后处理板6适于可围绕轴线9转动,这样后处理元件可转过90°,使置于传递元件8上的预制件可在重力作用下被卸下。
如图2中所见,借助移除元件4和后处理元件6来使空气排出到后处理空间外,该后处理空间一方面由接纳元件5且另一方面由后处理销7或传递元件8形成。前者导致预制件牢固地保持于接纳元件5中。
此外,将从图1和2中看到,后处理元件6具有比移除板4所具有的接纳空腔更多的销。因此,移除板可相对于后处理元件6定位在多个不同位置(在所述例3中)。在相应的新一组预制件已从注模模具中移除后相继采取对应的位置,这样在移除板4中保持最久的预制件相对于传递元件8对应地定位并因此可被移除。
图3示出放大比例的视图。在图3中示出固定到移除元件4的三个对应的接纳元件5。两个后处理销7和一个传递元件8以相对的关系紧固到后处理元件6。后处理元件具有呈套管形式的销,销的一端连接到真空源或降压源。在所述实施例中出于此目的而使用风扇7。风扇在后处理元件6的远离套管的端部处使冷却空气从预制件9的内部排出。销形通道元件的末端因此用作冷却剂出口,而冷却剂在预制件的开口侧处从环境中流入预制件。所述实施例提供经过预制件内部的持续空气流,其中,空气经销形通道元件和预制件9内部之间的环形间隙流入预制件的底部区域,并通过销形通道元件7的末端处的冷却剂出口离开预制件底部。
为了从接纳元件5中完全移除后处理过的预制件(即在其内部也已冷却的预制件),对应的接纳元件受增大的压力的作用,这样就使置于对应的接纳元件5中的预制件9被传递到传递元件8上。当注模工具又被打开,由此由移除元件4和后处理元件6构成的后处理单元也又打开时,对应的预制件9保留在传递元件8上,而与后处理销呈相对的关系的预制件保留在对应的接纳元件中。在图4和5中示出那种情况。
为了最终移除载于传递元件8上的预制件9,设置有如图6中所示的压缩空气馈送装置,其使预制件在正确的时间从传递元件8中脱出。
图7示出后处理销的另一实施。在此,后处理销还包括销形通道元件7,然而,该通道元件在其朝向销板6的端部处由套管同心围绕。空气借助套管11和对应的供给通道12流入预制件内部。因此,套管11用作冷却剂入口,而销形通道元件的末端还是用作冷却剂出口。图7在下方视图中还示出对应的传递元件8,其基本上类似于后处理元件7,其中,仅销形通道元件稍微短些,这样预制件9可被移到也在图7底部处示出的传递位置,而销形通道元件的末端不碰到预制件的底部。在文中所述实施例中,传递元件起到双重作用,因为它既用于传递预制件也用于后处理,即对应地馈送空气。
图8还示出另一实施例。这与图7的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套管11的直径更小,这样在套管11和预制件9之间有环形间隙。这样的结果是气流在离开套管11时可分隔开。一部分空气向外流到预制件9的螺纹区域上,而另一部分空气流入底部区域,且在那里借助销形通道元件的末端离开预制件。
在图7和8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套管11相应地受增大的压力的作用。因此,销形通道元件没必要在其朝向销板的端部处连接到真空源,但销形通道元件可以简单地连接到环境。替代地,销形通道元件的在销板侧处的端部也可以连接到真空源或降压源,而套管11连接到环境。然而,在那个实施例中,一般不能实现以如下方式分隔开冷却剂流,即一部分借助销形通道元件从预制件中排出,而另一部分借助预制件开口排出。
图9至12示出后处理元件的另一实施例。在此,套管元件11与保持元件13成单件,其沿预制件方向具有突出部,该突出部具有用于预制件的内导向面14和抵靠部15。元件13具有内孔16,销形通道元件7被装入该内孔。此外,有用于馈送空气的一排凹部17。为了进一步阐明,在图9的右侧示出端视图。
图10示出具有已插入的销形通道元件的图9的实施例。在此情况下,预制件通过对应的真空保持在接纳元件中,而由于在销形通道元件7的远离接纳元件5的端部处降低的压力,空气通过凹陷部17被吸入预制件中并借助起到冷却剂出口作用的端部18被吸出预制件。
在图11中,接纳元件5受压缩空气的作用,而后处理元件和接纳元件彼此相背地运动。这样的结果是,预制件9被推出接纳元件5直至预制件碰到接触表面15。在那个位置,借助销形通道元件7的吸气和真空作用使预制件保持在传递元件上。
在图9至12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后处理元件和传递元件并无区别。相反,它们都涉及对应的双重功能。由于此实施例,因此没有必要提供比移除板中的接纳空腔更多的后处理销,这不仅减少用于制造后处理板的成本,而且减少所需的冷却剂馈送流,这是因为只有更少的后处理销必须供给冷却液。
图13示出另一实施例。销板16具有两个后处理元件(在中间和在底部示出)以及一个传递元件(在图中顶部示出)。传递元件8与后处理元件的区别在于,销形通道元件被省去,且有附加的密封件19,该密封件在传递过程中可与预制件9接触。在图13的实施例中,传递元件连接到真空源,这使得当预制件9由于随后在其内形成略微降低的压力而与密封件19接触时,预制件9可被保持在传递元件8上。另两个销7用于预制件9的后处理。在此,空气借助套管11、风扇(未示出)通过馈送装置20被引入预制件内部。空气借助销形通道元件的末端18流出预制件并借助通道21流入环境。在那种情况下,空气借助对应的偏转板29被偏转,这样,借助后处理板的后侧(后处理板的远离销形后处理销的侧面)来馈送冷却剂,并还在前侧被排出。
图14示出本发明的另一替代的实施例,在图14的上部示出后处理情况,其作用如同图13的实施例。
然而,后处理元件都具有对应的密封件19,这使销更容易地用于后处理操作以及还更容易地用于传递。然而,原则上没有对应的密封件19也可以进行传递。尽管销具有不同的功能,但它们的结构相同,这使存储的成本减少,因为没有必要既存储传递元件又存储后处理元件。
在图14的底部示出传递情况。在此,套管11连接到真空源,这使预制件9被吸到套管11上,由此使预制件可以传递。
图15示出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在这种情况下,也是有一个传递元件8和两个后处理元件7被固定到销板6。图15的情况还示出接纳元件5,借助冷却通道22、螺旋形通道冷却该接纳元件。可以借助馈送装置23在接纳元件5的底部有选择地供给压缩空气或真空以使预制件9保持在接纳空腔5中或将预制件从空腔中排出。销形通道元件7被套管11同心围绕,冷却空气借助该套管被送入预制件内部,借助销形通道元件7的末端19被排出。还有冷却通道28,后处理板可借助这些冷却通道进行冷却,较佳地为水冷。
在图16中以放大比例示出销形通道元件7。将可看到,在所述情况下,借助套管11馈送的冷却空气既被送入预制件9的底部以随后在底部借助销形通道元件7的末端被排出,又可借助预制件开口离开预制件9,这是因为在套管11的外侧和预制件9的内侧之间设有间隙。
图17示出对应的传递元件8的放大视图。传递元件8具有中心孔,传递元件可有选择地受真空或压缩空气的作用以保持预制件9或使其脱出。
图18示出对应的传递元件8,通孔上装有闭合盖24。更具体地说,在注模模具的操作过程中,可能由于某些原因会发生,不再能够使用多个模具空腔中的用于生产对应的预制件的一个模具空腔。虽然如此,但是可继续使用模具,在这种情况下,在每个注模周期中少生产一个预制件。然而,由于后处理元件一般具有多个传递元件8,这些传递元件同时从移除元件中接收预制件且因此受到压缩空气的作用,因此有利的是所有传递元件8连接到一个且同一个真空源。然而,如果在传递元件处少了对应的预制件,就不可能在那里建立降低的压力。相反,在此空气无阻碍地流入,这样可能即使相对于相邻的传递元件,也不能产生足够大的降低压力,从而不能传递相邻的预制件。因此,在相关传递元件8的情况下,用对应的闭合盖24使压力损失最小化。
图19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此实施例与先前那些实施例的基本区别是,此处的套管11呈基本上对应于预制件9的内部轮廓的构造,这样预制件9的内部在开口区域中,即尤其在螺纹区域中与套管11接触。如果套管11也被冷却,则具有特别厚的部分并因此容纳相应较大量的热量的螺纹区域可以非常有效地冷却下来。此外,可将全部的气流用于销形通道元件7。
图20和21分别示出后处理元件(图20)和传递元件(图21)的立体图。
在图23中以立体图示出并在图22中从上以俯视图示出后处理元件7的替代性实施例。在此,后处理元件包括销形通道元件7,该销形通道元件被装入设有通孔的套管11内,该通孔具有磨削过的凹部25。套管11中的通孔呈对应于销形通道元件7的外径的构造,这样就使销形通道元件7与套管11接触。随后,凹槽形磨削过的凹部25用于馈送空气。根据本发明的后处理系统的构造使预制件的后处理低成本且同时高度有效。
附图标记列表
1,2可动板
3芯
4可移除元件
5接纳元件
6后处理元件,销板
7后处理销,通道元件
8传递元件
9轴
9预制件
11套管
12供给通道
13保持元件
14导向面
15抵靠部、接触面
16内孔
17凹部
18末端,冷却剂出口
19密封件
20馈送装置
21通道
22联接通道
23馈送装置
24闭合盖
25凹槽
26压力腔室
28冷却通道
29偏转板

Claims (15)

1.一种用于对借助注模生产的预制件(9)进行后处理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i)移除元件(4),所述移除元件具有
a)用于接纳预制件(9)的至少一个接纳元件(5),以及
b)用于使所述移除元件(4)在打开的注模模具的两个工具半模之间运动并用于使所述移除元件(4)移出所述打开的注模模具的装置,
ii)后处理元件(6),所述后处理元件具有
a)至少一个后处理销(7)
a1)所述至少一个后处理销具有销形通道元件(7),
a11)所述销形通道元件的一端连接到环境或真空源或降压源以及
a12)所述销形通道元件的另一端具有用于冷却剂的出口(18),以及
iii)运动装置,借助所述运动装置,所述移除元件(4)能够相对于所述后处理元件(6)在所述后处理销(7)在所述接纳元件(5)中定位的第一位置和所述后处理销(7)不在所述接纳元件(5)中定位的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
其中,所述移除元件(4)和所述后处理元件(6)是这样设计的:在所述第一位置,冷却剂能够借助所述冷却剂出口以如下方式引入保持于所述接纳元件(5)中的预制件(9),即,所述冷却剂能够在所述预制件(9)的内壁与所述销形通道元件(7)的外壁之间流动到所述冷却剂出口(18),并且能够借助所述通道元件(7)排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处理元件(6)具有设置在所述销形通道元件(7)外面的冷却剂入口,所述冷却剂入口较佳地呈围绕所述销形通道元件(7)的套管(11)的形式,这样就能借助形成于所述销形通道元件(7)与所述套管(11)之间的较佳为环形的间隙来馈送所述冷却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流体机械,所述流体机械在冷却剂入口处提供1至3bar之间,较佳地在1至1.5bar之间,且最佳地在1至1.2bar之间的冷却流体压力。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流体机械,所述流体机械在所述冷却剂出口(18)处提供小于1bar,较佳地在0.8至1bar之间,且最佳地在0.9至0.99bar之间的冷却流体压力。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处理元件(6)具有至少一个传递元件(8),预制件(9)借助所述传递元件能从所述移除元件(4)传递到所述后处理元件(6)。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元件(8)具有传递套管(11),所述传递套管(11)具有通透的通道(21),所述通道的第一端连接到真空源,且第二端在容纳于所述接纳元件(5)中的预制件(9)内的所述第一位置终止,所述第二端较佳地设置在所述套管(11)的周缘表面处。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元件(8)具有压缩空气连接件,压缩空气借助所述压缩空气连接件能引入容纳于所述接纳元件(5)中的所述预制件(9)以使所述预制件(9)从所述传递元件(8)中脱出。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空气用作所述冷却剂。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处理元件(6)具有包括多个后处理销(7)的冷却剂分配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剂分配板能围绕转动轴线转动以使预制件(9)脱出,所述预制件从所述移除元件(4)传递到所述冷却剂分配板上,较佳地,所述冷却剂分配板能转过约90°。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机械固定到所述冷却剂分配板并具有出口和入口,其中,
所述入口连接到所述至少一个后处理销(7)的所述冷却剂入口或所述冷却剂出口,而所述出口连接到相对于所述环境的冷却剂分配板开口,或者
所述出口连接到所述至少一个后处理销(7)的所述冷却剂入口或所述 冷却剂出口,而所述入口连接到相对于所述环境的冷却剂分配板开口,
所述冷却剂分配板开口较佳地设置在所述冷却剂分配板的与所述后处理销(7)相对的侧面处。
12.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呈所述冷却剂入口形式的所述套管具有外周缘,所述外周缘大约对应于待冷却的所述预制件的内轮廓的一部分,这样,在第一位置,所述冷却剂入口套管的外侧与所述预制件的内侧接触。
13.如权利要求9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剂分配板具有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用于馈送使所述冷却剂分配板冷却的冷却剂。
14.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设置有闭合盖,所述闭合盖能装到所述通道元件和/或所述冷却剂入口和/或所述传递元件上以使其闭合。
15.如权利要求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1)呈借助所述套管以如下方式供给冷却剂的构造,即,所述冷却剂的一部分借助所述冷却剂出口(18)排出,而另一部分借助所述预制件(9)的所述开口排出。 
CN200880132352.5A 2008-12-12 2008-12-12 用于预制件的后处理及传递的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979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EP2008/067470 WO2010066308A1 (de) 2008-12-12 2008-12-12 System zur nachbehandlung und übergabe von vorformlinge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97968A true CN102497968A (zh) 2012-06-13
CN102497968B CN102497968B (zh) 2014-08-27

Family

ID=410576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32352.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97968B (zh) 2008-12-12 2008-12-12 用于预制件的后处理及传递的系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696347B2 (zh)
EP (1) EP2358513B1 (zh)
JP (1) JP5325305B2 (zh)
CN (1) CN102497968B (zh)
CA (1) CA2744285C (zh)
WO (1) WO201006630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22529A (zh) * 2013-10-31 2014-01-22 广东星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瓶胚模具模外冷却装置
CN106915061A (zh) * 2017-02-28 2017-07-04 广东星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瓶坯的模外拾取器、瓶坯的模外拾取装置及转移瓶坯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26145A1 (en) * 2011-08-24 2013-02-28 Athena Automation Ltd. Post-mold cooling injection molded articles
EP2788163B1 (en) * 2011-11-09 2017-06-21 Husky Injection Molding Systems Ltd. Post-mold system
DE102012102266A1 (de) * 2012-03-16 2013-09-19 Mht Mold & Hotrunner Technology Ag Spritzgießwerkzeugplatte sowie Spritzgießwerkzeug mit einer solchen
DE102014112438A1 (de) * 2014-08-29 2016-03-03 Mht Mold & Hotrunner Technology Ag System zur Weiterbehandlung von mittels Spritzgießen hergestellter Vorformlinge
WO2016061682A1 (en) * 2014-10-21 2016-04-28 Athena Automation Ltd. Post-mold retain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JP6496590B2 (ja) * 2015-03-31 2019-04-03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システム
JP6437379B2 (ja) * 2015-04-30 2018-12-12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液体ブロー成形装置および液体ブロー成形方法
KR20220056251A (ko) * 2017-10-19 2022-05-04 닛세이 에이. 에스. 비 기카이 가부시키가이샤 수지제 용기의 제조방법, 금형 유닛 및 성형기
DE102018111875A1 (de) * 2018-05-17 2019-11-21 Mht Mold & Hotrunner Technology Ag Universalplatte
CN117087136A (zh) * 2019-03-20 2023-11-21 日精Asb机械株式会社 树脂制容器的制造方法及吹塑成型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561166B1 (fr) * 1984-03-16 1986-10-10 Pont A Mousson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e bouteilles en matiere plastique a partir d'ebauches creuses obtenues par moulage et dispositifs pour la mise en oeuvre de ce procede
US6299431B1 (en) * 1998-07-28 2001-10-09 Husky Injection Molding Systems Ltd. Cooling apparatus for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s
CA2505201C (en) 2002-11-05 2011-02-08 Netstal-Maschinen Ag Method and means for the secondary treatment and cooling of preforms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22529A (zh) * 2013-10-31 2014-01-22 广东星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瓶胚模具模外冷却装置
CN103522529B (zh) * 2013-10-31 2016-01-20 广东星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瓶胚模具模外冷却装置
CN106915061A (zh) * 2017-02-28 2017-07-04 广东星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瓶坯的模外拾取器、瓶坯的模外拾取装置及转移瓶坯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744285A1 (en) 2010-06-17
CA2744285C (en) 2016-01-26
US20110305789A1 (en) 2011-12-15
WO2010066308A1 (de) 2010-06-17
JP5325305B2 (ja) 2013-10-23
JP2012511442A (ja) 2012-05-24
EP2358513B1 (de) 2012-10-24
EP2358513A1 (de) 2011-08-24
CN102497968B (zh) 2014-08-27
US8696347B2 (en) 2014-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97968B (zh) 用于预制件的后处理及传递的系统
JP2509803B2 (ja) 成形品の搬送装置
CN100406231C (zh) 一种出模冷却塑料品的方法和装置
CN101547776B (zh) 在吹塑成型过程中从用过的压缩空气中回收能量而进行的模具冷却
US10213946B2 (en) Post-mold cooling injection molded articles
CN1234519C (zh) 模塑的预制品的空气冷却系统
CN105848843A (zh) 利用塑料颗粒填充模具的注射器
US11707874B2 (en) Apparatus for cooling and handling preforms in plastic material
US20180345554A1 (en) Cooling plate assembly for an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WO2004007170A1 (en) Apparatus for handling injection molded preforms
CN1681638B (zh) 冷却管及其使用方法
RU2515745C2 (ru) Раструбная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раструбов на концах труб, выполненных из термопластичного материала, и способ формования раструба на конце трубы, выполненной из термоплостического материала
US6296473B1 (en) Handling and cooling system for plastic container preforms
CN108778676A (zh) 用于采用气动运输机或运输梭处理塑料预制件的系统和方法
US8292611B2 (en) Cooling assembly comprising several cooling pins for cooling hollow moulded plastic pieces by means of a cooling fluid flow boosted by Venturi effect
CN109153167B (zh) 用于干燥布置在旋转的吹塑轮上的吹塑模具以避免形成冷凝水的方法和装置
JP7221066B2 (ja) 射出成形機用冷却装置及び成形品取出システム
EP194841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and cooling molded hollow plastic articles
JP2024503547A (ja) 射出ブロー成形用金型及び方法
US20200156303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media couplings on a blow mould
CN104125879B (zh) 用于预成型件的输送和冷却设备
US10357911B2 (en) Cooling plate assembly for an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US7905721B2 (en) Air source device and a method for use in a molding system
CN110064744A (zh) 一种可实现产品表面无顶痕的压铸模具
US20070275116A1 (en) Integral flash cooling manifol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27

Termination date: 202012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