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93106A - 电子行星绞边装置的交流伺服电机控制电路 - Google Patents

电子行星绞边装置的交流伺服电机控制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93106A
CN102493106A CN2011103995893A CN201110399589A CN102493106A CN 102493106 A CN102493106 A CN 102493106A CN 2011103995893 A CN2011103995893 A CN 2011103995893A CN 201110399589 A CN201110399589 A CN 201110399589A CN 102493106 A CN102493106 A CN 1024931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resistance
diode
filter capacitor
negativ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9958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93106B (zh
Inventor
梁行先
杨永红
潘成钢
丁盛
李玲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TAN CO Ltd ZHEJIANG UNIV
Original Assignee
TAITAN CO Ltd ZHEJIANG UNI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TAN CO Ltd ZHEJIANG UNIV filed Critical TAITAN CO Ltd ZHEJIANG UNIV
Priority to CN 20111039958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93106B/zh
Publication of CN1024931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931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931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931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行星绞边装置的交流伺服电机控制电路。现有技术控制过程中难以运转到较高的转速。本发明包括主控制芯片STC89C58RD+、按键输入电路、数码管状态显示电路、外部释放按钮及传感器信号输入电路、绞边控制状态指示灯及报警输出电路、主轴编码器信号接收电路、系统电源电路,主控制芯片通过主轴编码器信号接收电路直接采集主轴编码器信号,外部释放按钮及传感器信号输入电路中采用光耦隔离,系统电源电路中输入的交流电源经桥式整流后,采用三端稳压模块及开关集成稳压模块稳压。本发明电路结构简单,人机交流方便,对电子绞边装置的操作控制灵活,精确实现了电子绞边装置在主轴高速运转的情况下与主轴的同步。

Description

电子行星绞边装置的交流伺服电机控制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机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是纺织机械的电机控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喷气织机上电子行星绞边装置的交流伺服电机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喷气绞边装置主要应用的是机械式。由于该机械式的绞边装置机械转动链过长,安装及加工精度的累积误差大,在高速织机中使用故障率高,影响织机的开机率;由于结构的原因,绞边装置的幅宽调整和综平参数的调整繁琐;与绞边装置相齿合的传动齿轮是敞开式结构,既不利于润滑影响系统的高速性,也易进入杂物导致零部件损坏;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人们提出了一种独立运动的电子行星绞边装置。该装置采用电机传动,简化了机械结构,能够在织机高速运转的情况下具有较好的随动性,与主轴角度同步,并且使用可靠。
一般的步进电机是开环控制,控制过程中很容易丢步和过冲,且难以运转到较高的转速。由于伺服电机重量轻、出力大、响应快、速度高、惯量小、转动平滑、力矩稳定,在各种工业设备的精确控制中得到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电子行星绞边装置的交流伺服电机控制电路。
本发明包括主控制芯片STC89C58RD+、按键输入电路、数码管状态显示电路、外部释放按钮及传感器信号输入电路、绞边控制状态指示灯及报警输出电路、主轴编码器信号接收电路、系统电源电路。
按键输入电路包括五个并联的按键K1~K5、五个二极管D1~D5,一个电阻,每个按键K1~K5的一端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以及主控制芯片STC89C58RD+的4脚连接,每个按键K1~K5的另一端与对应的二极管D1~D5的阳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主控制芯片STC89C58RD+的29脚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与主控制芯片STC89C58RD+的28脚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与主控制芯片STC89C58RD+的27脚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与主控制芯片STC89C58RD+的31脚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与主控制芯片STC89C58RD+的30脚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系统电源电路的一个5V电源输出端VCC连接。
数码管状态显示电路包括五组数码管电路、八个限流电阻和一个功率放大集成块ULN2803;每组数码管电路包括一个数码管UB、一个去耦电容、一个电解电容、两个电阻和一个三极管;数码管UB的段选引脚连接至总线,数码管UB的位选引脚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按键输入电路中对应二极管D1~D5的阴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去耦电容C1的一端、第一电解电容C2的正极接系统电源电路的一个5V电源输出端VCC,去耦电容C1的另一端和第一电解电容C2的负极接地;八个限流电阻R4~11的一端连接至总线,另一端分别与第一功率放大集成块ULN2803-1的11~18脚连接,第一功率放大集成块ULN2803-1的1~8脚对应与主控制芯片的36~43脚连接,9脚接地。
外部释放按钮及传感器信号输入电路包括结构相同的两路外部释放按钮输入电路和两路传感器信号输入电路,每个电路具体包括一个三引脚接线端子、四个电阻、一个发光二极管、一个滤波电容、一个光耦;第一滤波电容C3和第四电阻R14并联后的一端与第一限流电阻R12的一端、第一光耦OP1的1脚连接,并接系统电源电路+24V输出端,并联后的另一端与第二限流电阻R13的一端、第一光耦OP1的2脚连接,第一限流电阻R12的另一端与第一发光二极管D6的阳极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D6的阴极和第二限流电阻R13的另一端与三引脚接线端子JP1的1脚连接,三引脚接线端子JP1的2脚接地,第一光耦OP1的3脚接地;两路外部释放按钮输入电路中的第一光耦OP1的4脚和第五电阻R15的一端连接后分别与主控制芯片的8和9脚连接,三引脚接线端子JP1的3脚与绞边控制状态指示灯及报警输出电路中的第三继电器KA3的6脚连接;两路传感器信号输入电路中的第一光耦OP1的4脚和第五电阻R15的一端连接后分别与主控制芯片的6和7脚连接,三引脚接线端子JP1的3脚接系统电源电路+24V输出端。
绞边控制状态指示灯及报警输出电路包括一个六引脚接线端子、一个功率放大集成块ULN2803、三个继电器、三个电阻、三个二极管、三个发光二极管;第一继电器KA1的3脚和4脚接六引脚接线端子JP2的1脚,第一继电器KA1的1脚接六引脚接线端子JP2的2脚,第一继电器KA1的6脚接六引脚接线端子JP2的3脚,第二继电器KA2的3脚和4脚接六引脚接线端子JP2的4脚,第二继电器KA2的1脚接六引脚接线端子JP2的5脚,第二继电器KA2的6脚接六引脚接线端子JP2的6脚,第三继电器KA2的3脚和4脚接系统电源电路+24V输出端;第六二极管D7的阴极、第二发光二极管D8的阳极、第一继电器KA1的2脚接系统电源电路的另一个5V电源输出端VDD, 第二发光二极管D8的阴极与第六电阻R16的一端连接,第六电阻R16的另一端、第六二极管D7的阳极、第一继电器KA1的5脚与第二功率放大集成块ULN2803-2的13脚连接;第七二极管D9的阴极、第三发光二极管D10的阳极、第二继电器KA2的2脚接系统电源电路的另一个5V电源输出端VDD, 第三发光二极管D10的阴极与第七电阻R17的一端连接,第七电阻R17的另一端、第七二极管D9的阳极、第二继电器KA2的5脚与第二功率放大集成块ULN2803-2的12脚连接;第八二极管D11的阴极、第四发光二极管D12的阳极、第三继电器KA3的2脚接系统电源电路的另一个5V电源输出端VDD, 第四发光二极管D12的阴极与第八电阻R18的一端连接,第八电阻R18的另一端、第八二极管D11的阳极、第三继电器KA3的5脚与第二功率放大集成块ULN2803-2的11脚连接。
主轴编码器信号接收电路包括一个差动信号接收模块AM26LS32、三个高速光耦6N137、一个九引脚接线端子、三个滤波电容、十五个电阻;九引脚接线端子JP3的8脚与第九电阻R19的一端、第十电阻R20的一端连接,7脚与第十一电阻R21的一端、第九电阻R19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滤波电容C4的一端和第十电阻R20的另一端与差动信号接收模块AM26LS32的1脚连接,第二滤波电容C4的另一端和第十一电阻R21的另一端与差动信号接收模块AM26LS32的2脚连接;九引脚接线端子JP3的6脚与第十二电阻R22的一端、第十三电阻R23的一端连接,5脚与第十四电阻R24的一端、第十二电阻R22的另一端连接,第三滤波电容C5的一端和第十三电阻R23的另一端与差动信号接收模块AM26LS32的7脚连接,第三滤波电容C5的另一端和第十四电阻R24的另一端与差动信号接收模块AM26LS32的6脚连接;九引脚接线端子JP3的4脚与第十五电阻R25的一端、第十六电阻R26的一端连接,3脚与第十七电阻R27的一端、第十五电阻R25的另一端连接,第四滤波电容C6的一端和第十六电阻R26的另一端与差动信号接收模块AM26LS32的9脚连接,第四滤波电容C6的另一端和第十七电阻R27的另一端与差动信号接收模块AM26LS32的10脚连接;九引脚接线端子JP3的2脚接地,9脚与系统电源电路的另一个5V电源输出端VDD连接;
第一高速光耦OP2的2脚与第十八电阻R28的一端连接,第十八电阻R28的另一端与差动信号接收模块AM26LS32的3脚连接,第一高速光耦OP2的6脚与第十九电阻R29的一端连接后接主控制芯片STC89C58RD+的2脚,第一高速光耦OP2的3脚、5脚接地,第一高速光耦OP2的7脚、8脚和第十九电阻R29的另一端与系统电源电路的一个5V电源输出端VCC连接;第二高速光耦OP3的2脚与第二十电阻R30的一端连接,第二十电阻R30的另一端与差动信号接收模块AM26LS32的5脚连接,第二高速光耦OP3的6脚与第二十一电阻R31的一端连接后接主控制芯片STC89C58RD+的3脚,第二高速光耦OP3的3脚、5脚接地,第二高速光耦OP3的7脚、8脚和第二十一电阻R31的另一端与系统电源电路的一个5V电源输出端VCC连接;第三高速光耦OP4的2脚与第二十二电阻R32的一端连接,第二十二电阻R32的另一端与差动信号接收模块AM26LS32的11脚连接,第三高速光耦OP4的6脚与第二十三电阻R33的一端连接后接主控制芯片STC89C58RD+的15脚,第三高速光耦OP4的3脚、5脚接地,第三高速光耦OP4的7脚、8脚和第二十三电阻R33的另一端与系统电源电路的一个5V电源输出端VCC连接;差动信号接收模块AM26LS32的4脚、16脚与系统电源电路的另一个5V电源输出端VDD连接,8脚和12脚接地。
系统电源电路包括五引脚接线端子JP4、5V三端稳压模块7805、24V三端稳压模块7824、开关稳压集成模块LM2575T-5、一个电感、一个稳压二极管、六个电解电容、十三个滤波电容、三个发光二极管、十一个二极管、三个电阻;
第九二极管D13的阳极、第十二极管D14的阴极、第十三二极管D17的阳极、第五滤波电容C7的一端、第六滤波电容C8的一端与五引脚接线端子JP4的5脚连接,第十一二极管D15的阴极、第十二二极管D16的阳极、第十四二极管D18的阳极、第七滤波电容C9的一端、第八滤波电容C10的一端与五引脚接线端子JP4的4脚连接,第九二极管D13的阴极、第十二二极管D16的阴极、第五滤波电容C7的另一端、第八滤波电容C10的另一端与第十五极管D19的阳极连接,第十三二极管D17的阴极和第十四二极管D18的阴极与第二电解电容C11的正极连接,作为+10.8V电源输出端,第二电解电容C11的负极接地;第十五二极管D19的阴极、第三电解电容C12的正极、第九滤波电容C13的一端接5V三端稳压模块W1的1脚,第五发光二极管D20的阴极与第二十四电阻R34的一端连接,第五发光二极管D20的阳极、第四电解电容C15的正极、第十滤波电容C14的一端与5V三端稳压模块W1的3脚连接,作为一个5V电源输出端VCC;第十二极管D14的阳极、第十一二极管D15的阳极、第六滤波电容C8的另一端、第七滤波电容C9的另一端、第二电解电容C11的负极、第三电解电容C12的负极、第四电解电容C15的负极、第九滤波电容C13的另一端、第十滤波电容C14的另一端、第二十四电阻R34的另一端以及5V三端稳压模块W1的2脚接地;
第十六二极管D21的阳极、第十七二极管D22的阴极、第十一滤波电容C16的一端、第十二滤波电容C17的一端与五引脚接线端子JP4的2脚连接,第十八二极管D23的阴极、第十九二极管D24的阳极、第十三滤波电容C18的一端、第十四滤波电容C19的一端与五引脚接线端子JP4的1脚连接;第十六二极管D21的阴极、第十九二极管D24的阴极、第十一滤波电容C16的另一端、第十四滤波电容C19的另一端、第五电解电容C20的正极、第十五滤波电容C21的一端与24V三端稳压模块W2的1脚连接,第十七二极管D22的阳极、第十八二极管D23的阳极、第十二滤波电容C17的另一端、第十三滤波电容C18的另一端、第五电解电容C20的负极、第十五滤波电容C21的另一端以及24V三端稳压模块W2的2脚接地;
第六发光二极管D25的阳极、第六电解电容C23的正极、第十六滤波电容C22的一端与24V三端稳压模块W2的3脚和开关稳压集成模块W3的1脚连接,作为+24V电源输出端,第六发光二极管D25的阴极与第二十五电阻R35的一端连接,第二十五电阻R35的另一端、第十六滤波电容C22的另一端、第六电解电容C23的负极以及开关稳压集成模块W3的3脚和5脚接地;电感L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27的阴极与开关稳压集成模块W3的2脚连接,电感L的另一端、第七电解电容C24的正极、第十七滤波电容C25的一端、第七发光二极管D26的阳极与开关稳压集成模块W3的4脚连接,作为另一个5V电源输出端VDD,第七发光二极管D26的阴极与第二十六电阻R36的一端连接,第二十六电阻R36的另一端、第十七滤波电容C25的另一端、第七电解电容C24的负极、稳压二极管D27的阳极接地。
本发明电路中主控制芯片通过主轴编码器信号接收电路直接采集主轴编码器信号,实时判断主轴动作并控制电子绞边装置动作,保证了电子绞边装置与主轴动作随动的准确性;按键输入电路的输入端与数码管状态显示电路的数码管位选端公用,节省了主控制芯片的设备资源;外部释放按钮及传感器信号输入电路中采用光耦隔离,阻止了外部释放按钮及传感器信号输入时对主控制回路的信号干扰;绞边控制状态指示灯及报警输出电路采用功率放大集成块驱动大电流设备继电器,实现了主控制芯片控制信号的可靠输出;系统电源电路中输入的交流电源经桥式整流后,采用三端稳压模块及开关集成稳压模块稳压输出系统工作所需的电源,保证了系统工作电源的安全稳定。
本发明电路结构简单,人机交流方便,对电子绞边装置的操作控制灵活,精确实现了电子绞边装置在主轴高速运转的情况下与主轴的同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按键输入电路的电路图;
图3为本发明中数码管状态显示电路的电路图;
图4为本发明中外部释放按钮及传感器信号输入电路的电路图;
图5为本发明中绞边控制状态指示灯及报警输出电路的电路图;
图6为本发明中主轴编码器信号接收电路的电路图;
图7为本发明中系统电源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电子行星绞边装置的交流伺服电机控制电路,包括主控制芯片1、按键输入电路2、数码管状态显示电路3、外部释放按钮及传感器信号输入电路4、绞边控制状态指示灯及报警输出电路5、主轴编码器信号接收电路6、系统电源电路7,其中主控制芯片1采用芯片STC89C58RD+。
如图2所示,按键输入电路2包括五个并联的按键K1~K5、五个二极管D1~D5,一个电阻,每个按键K1~K5的一端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以及主控制芯片STC89C58RD+的4脚连接,每个按键K1~K5的另一端与对应的二极管D1~D5的阳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主控制芯片STC89C58RD+的29脚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与主控制芯片STC89C58RD+的28脚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与主控制芯片STC89C58RD+的27脚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与主控制芯片STC89C58RD+的31脚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与主控制芯片STC89C58RD+的30脚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系统电源电路的一个5V电源输出端VCC连接。
如图3所示,数码管状态显示电路3包括五组数码管电路、八个限流电阻和一个功率放大集成块ULN2803;每组数码管电路(图中虚线框内部分)包括一个数码管UB、一个去耦电容、一个电解电容、两个电阻和一个三极管;数码管UB的段选引脚连接至总线,数码管UB的位选引脚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按键输入电路中对应二极管D1~D5的阴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去耦电容C1的一端、第一电解电容C2的正极接系统电源电路的一个5V电源输出端VCC,去耦电容C1的另一端和第一电解电容C2的负极接地;八个限流电阻R4~11的一端连接至总线,另一端分别与第一功率放大集成块ULN2803-1的11~18脚连接,第一功率放大集成块ULN2803-1的1~8脚对应与主控制芯片的36~43脚连接,9脚接地。
外部释放按钮及传感器信号输入电路4包括结构相同的两路外部释放按钮输入电路和两路传感器信号输入电路。如图4所示,每个电路具体包括一个三引脚接线端子、四个电阻、一个发光二极管、一个滤波电容、一个光耦;第一滤波电容C3和第四电阻R14并联后的一端与第一限流电阻R12的一端、第一光耦OP1的1脚连接,并接系统电源电路+24V输出端,并联后的另一端与第二限流电阻R13的一端、第一光耦OP1的2脚连接,第一限流电阻R12的另一端与第一发光二极管D6的阳极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D6的阴极和第二限流电阻R13的另一端与三引脚接线端子JP1的1脚连接,三引脚接线端子JP1的2脚接地,第一光耦OP1的3脚接地;两路外部释放按钮输入电路中的第一光耦OP1的4脚和第五电阻R15的一端连接后分别与主控制芯片的8和9脚连接,三引脚接线端子JP1的3脚与绞边控制状态指示灯及报警输出电路中的第三继电器KA3的6脚连接;两路传感器信号输入电路中的第一光耦OP1的4脚和第五电阻R15的一端连接后分别与主控制芯片的6和7脚连接,三引脚接线端子JP1的3脚接系统电源电路+24V输出端。
如图5所示,绞边控制状态指示灯及报警输出电路5包括一个六引脚接线端子、一个功率放大集成块ULN2803、三个继电器(图中虚线框内部分)、三个电阻、三个二极管、三个发光二极管;第一继电器KA1的3脚和4脚接六引脚接线端子JP2的1脚,第一继电器KA1的1脚接六引脚接线端子JP2的2脚,第一继电器KA1的6脚接六引脚接线端子JP2的3脚,第二继电器KA2的3脚和4脚接六引脚接线端子JP2的4脚,第二继电器KA2的1脚接六引脚接线端子JP2的5脚,第二继电器KA2的6脚接六引脚接线端子JP2的6脚,第三继电器KA2的3脚和4脚接系统电源电路+24V输出端;第六二极管D7的阴极、第二发光二极管D8的阳极、第一继电器KA1的2脚接系统电源电路的另一个5V电源输出端VDD, 第二发光二极管D8的阴极与第六电阻R16的一端连接,第六电阻R16的另一端、第六二极管D7的阳极、第一继电器KA1的5脚与第二功率放大集成块ULN2803-2的13脚连接;第七二极管D9的阴极、第三发光二极管D10的阳极、第二继电器KA2的2脚接系统电源电路的另一个5V电源输出端VDD, 第三发光二极管D10的阴极与第七电阻R17的一端连接,第七电阻R17的另一端、第七二极管D9的阳极、第二继电器KA2的5脚与第二功率放大集成块ULN2803-2的12脚连接;第八二极管D11的阴极、第四发光二极管D12的阳极、第三继电器KA3的2脚接系统电源电路的另一个5V电源输出端VDD, 第四发光二极管D12的阴极与第八电阻R18的一端连接,第八电阻R18的另一端、第八二极管D11的阳极、第三继电器KA3的5脚与第二功率放大集成块ULN2803-2的11脚连接。
如图6所示,主轴编码器信号接收电路6包括一个差动信号接收模块AM26LS32、三个高速光耦6N137、一个九引脚接线端子、三个滤波电容、十五个电阻;九引脚接线端子JP3的8脚与第九电阻R19的一端、第十电阻R20的一端连接,7脚与第十一电阻R21的一端、第九电阻R19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滤波电容C4的一端和第十电阻R20的另一端与差动信号接收模块AM26LS32的1脚连接,第二滤波电容C4的另一端和第十一电阻R21的另一端与差动信号接收模块AM26LS32的2脚连接;九引脚接线端子JP3的6脚与第十二电阻R22的一端、第十三电阻R23的一端连接,5脚与第十四电阻R24的一端、第十二电阻R22的另一端连接,第三滤波电容C5的一端和第十三电阻R23的另一端与差动信号接收模块AM26LS32的7脚连接,第三滤波电容C5的另一端和第十四电阻R24的另一端与差动信号接收模块AM26LS32的6脚连接;九引脚接线端子JP3的4脚与第十五电阻R25的一端、第十六电阻R26的一端连接,3脚与第十七电阻R27的一端、第十五电阻R25的另一端连接,第四滤波电容C6的一端和第十六电阻R26的另一端与差动信号接收模块AM26LS32的9脚连接,第四滤波电容C6的另一端和第十七电阻R27的另一端与差动信号接收模块AM26LS32的10脚连接;九引脚接线端子JP3的2脚接地,9脚与系统电源电路的另一个5V电源输出端VDD连接;
第一高速光耦OP2的2脚与第十八电阻R28的一端连接,第十八电阻R28的另一端与差动信号接收模块AM26LS32的3脚连接,第一高速光耦OP2的6脚与第十九电阻R29的一端连接后接主控制芯片STC89C58RD+的2脚,第一高速光耦OP2的3脚、5脚接地,第一高速光耦OP2的7脚、8脚和第十九电阻R29的另一端与系统电源电路的一个5V电源输出端VCC连接;第二高速光耦OP3的2脚与第二十电阻R30的一端连接,第二十电阻R30的另一端与差动信号接收模块AM26LS32的5脚连接,第二高速光耦OP3的6脚与第二十一电阻R31的一端连接后接主控制芯片STC89C58RD+的3脚,第二高速光耦OP3的3脚、5脚接地,第二高速光耦OP3的7脚、8脚和第二十一电阻R31的另一端与系统电源电路的一个5V电源输出端VCC连接;第三高速光耦OP4的2脚与第二十二电阻R32的一端连接,第二十二电阻R32的另一端与差动信号接收模块AM26LS32的11脚连接,第三高速光耦OP4的6脚与第二十三电阻R33的一端连接后接主控制芯片STC89C58RD+的15脚,第三高速光耦OP4的3脚、5脚接地,第三高速光耦OP4的7脚、8脚和第二十三电阻R33的另一端与系统电源电路的一个5V电源输出端VCC连接;差动信号接收模块AM26LS32的4脚、16脚与系统电源电路的另一个5V电源输出端VDD连接,8脚和12脚接地。
如图7所示,系统电源电路7包括五引脚接线端子JP4、5V三端稳压模块7805、24V三端稳压模块7824、开关稳压集成模块LM2575T-5、一个电感、一个稳压二极管、六个电解电容、十三个滤波电容、三个发光二极管、十一个二极管、三个电阻;
第九二极管D13的阳极、第十二极管D14的阴极、第十三二极管D17的阳极、第五滤波电容C7的一端、第六滤波电容C8的一端与五引脚接线端子JP4的5脚连接,第十一二极管D15的阴极、第十二二极管D16的阳极、第十四二极管D18的阳极、第七滤波电容C9的一端、第八滤波电容C10的一端与五引脚接线端子JP4的4脚连接,第九二极管D13的阴极、第十二二极管D16的阴极、第五滤波电容C7的另一端、第八滤波电容C10的另一端与第十五极管D19的阳极连接,第十三二极管D17的阴极和第十四二极管D18的阴极与第二电解电容C11的正极连接,作为+10.8V电源输出端,第二电解电容C11的负极接地;第十五二极管D19的阴极、第三电解电容C12的正极、第九滤波电容C13的一端接5V三端稳压模块W1的1脚,第五发光二极管D20的阴极与第二十四电阻R34的一端连接,第五发光二极管D20的阳极、第四电解电容C15的正极、第十滤波电容C14的一端与5V三端稳压模块W1的3脚连接,作为一个5V电源输出端VCC;第十二极管D14的阳极、第十一二极管D15的阳极、第六滤波电容C8的另一端、第七滤波电容C9的另一端、第二电解电容C11的负极、第三电解电容C12的负极、第四电解电容C15的负极、第九滤波电容C13的另一端、第十滤波电容C14的另一端、第二十四电阻R34的另一端以及5V三端稳压模块W1的2脚接地;
第十六二极管D21的阳极、第十七二极管D22的阴极、第十一滤波电容C16的一端、第十二滤波电容C17的一端与五引脚接线端子JP4的2脚连接,第十八二极管D23的阴极、第十九二极管D24的阳极、第十三滤波电容C18的一端、第十四滤波电容C19的一端与五引脚接线端子JP4的1脚连接;第十六二极管D21的阴极、第十九二极管D24的阴极、第十一滤波电容C16的另一端、第十四滤波电容C19的另一端、第五电解电容C20的正极、第十五滤波电容C21的一端与24V三端稳压模块W2的1脚连接,第十七二极管D22的阳极、第十八二极管D23的阳极、第十二滤波电容C17的另一端、第十三滤波电容C18的另一端、第五电解电容C20的负极、第十五滤波电容C21的另一端以及24V三端稳压模块W2的2脚接地;
第六发光二极管D25的阳极、第六电解电容C23的正极、第十六滤波电容C22的一端与24V三端稳压模块W2的3脚和开关稳压集成模块W3的1脚连接,作为+24V电源输出端,第六发光二极管D25的阴极与第二十五电阻R35的一端连接,第二十五电阻R35的另一端、第十六滤波电容C22的另一端、第六电解电容C23的负极以及开关稳压集成模块W3的3脚和5脚接地;电感L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27的阴极与开关稳压集成模块W3的2脚连接,电感L的另一端、第七电解电容C24的正极、第十七滤波电容C25的一端、第七发光二极管D26的阳极与开关稳压集成模块W3的4脚连接,作为另一个5V电源输出端VDD,第七发光二极管D26的阴极与第二十六电阻R36的一端连接,第二十六电阻R36的另一端、第十七滤波电容C25的另一端、第七电解电容C24的负极、稳压二极管D27的阳极接地。

Claims (1)

1.电子行星绞边装置的交流伺服电机控制电路,包括主控制芯片STC89C58RD+、按键输入电路、数码管状态显示电路、外部释放按钮及传感器信号输入电路、绞边控制状态指示灯及报警输出电路、主轴编码器信号接收电路、系统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按键输入电路包括五个并联的按键K1~K5、五个二极管D1~D5,一个电阻,每个按键K1~K5的一端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以及主控制芯片STC89C58RD+的4脚连接,每个按键K1~K5的另一端与对应的二极管D1~D5的阳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主控制芯片STC89C58RD+的29脚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与主控制芯片STC89C58RD+的28脚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与主控制芯片STC89C58RD+的27脚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与主控制芯片STC89C58RD+的31脚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与主控制芯片STC89C58RD+的30脚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系统电源电路的一个5V电源输出端VCC连接;
所述的数码管状态显示电路包括五组数码管电路、八个限流电阻和一个功率放大集成块ULN2803;每组数码管电路包括一个数码管UB、一个去耦电容、一个电解电容、两个电阻和一个三极管;数码管UB的段选引脚连接至总线,数码管UB的位选引脚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按键输入电路中对应二极管D1~D5的阴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去耦电容C1的一端、第一电解电容C2的正极接系统电源电路的一个5V电源输出端VCC,去耦电容C1的另一端和第一电解电容C2的负极接地;八个限流电阻R4~11的一端连接至总线,另一端分别与第一功率放大集成块ULN2803-1的11~18脚连接,第一功率放大集成块ULN2803-1的1~8脚对应与主控制芯片的36~43脚连接,9脚接地;
所述的外部释放按钮及传感器信号输入电路包括结构相同的两路外部释放按钮输入电路和两路传感器信号输入电路,每个电路具体包括一个三引脚接线端子、四个电阻、一个发光二极管、一个滤波电容、一个光耦;第一滤波电容C3和第四电阻R14并联后的一端与第一限流电阻R12的一端、第一光耦OP1的1脚连接,并接系统电源电路+24V输出端,并联后的另一端与第二限流电阻R13的一端、第一光耦OP1的2脚连接,第一限流电阻R12的另一端与第一发光二极管D6的阳极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D6的阴极和第二限流电阻R13的另一端与三引脚接线端子JP1的1脚连接,三引脚接线端子JP1的2脚接地,第一光耦OP1的3脚接地;两路外部释放按钮输入电路中的第一光耦OP1的4脚和第五电阻R15的一端连接后分别与主控制芯片的8和9脚连接,三引脚接线端子JP1的3脚与绞边控制状态指示灯及报警输出电路中的第三继电器KA3的6脚连接;两路传感器信号输入电路中的第一光耦OP1的4脚和第五电阻R15的一端连接后分别与主控制芯片的6和7脚连接,三引脚接线端子JP1的3脚接系统电源电路+24V输出端;
所述的绞边控制状态指示灯及报警输出电路包括一个六引脚接线端子、一个功率放大集成块ULN2803、三个继电器、三个电阻、三个二极管、三个发光二极管;第一继电器KA1的3脚和4脚接六引脚接线端子JP2的1脚,第一继电器KA1的1脚接六引脚接线端子JP2的2脚,第一继电器KA1的6脚接六引脚接线端子JP2的3脚,第二继电器KA2的3脚和4脚接六引脚接线端子JP2的4脚,第二继电器KA2的1脚接六引脚接线端子JP2的5脚,第二继电器KA2的6脚接六引脚接线端子JP2的6脚,第三继电器KA2的3脚和4脚接系统电源电路+24V输出端;第六二极管D7的阴极、第二发光二极管D8的阳极、第一继电器KA1的2脚接系统电源电路的另一个5V电源输出端VDD, 第二发光二极管D8的阴极与第六电阻R16的一端连接,第六电阻R16的另一端、第六二极管D7的阳极、第一继电器KA1的5脚与第二功率放大集成块ULN2803-2的13脚连接;第七二极管D9的阴极、第三发光二极管D10的阳极、第二继电器KA2的2脚接系统电源电路的另一个5V电源输出端VDD, 第三发光二极管D10的阴极与第七电阻R17的一端连接,第七电阻R17的另一端、第七二极管D9的阳极、第二继电器KA2的5脚与第二功率放大集成块ULN2803-2的12脚连接;第八二极管D11的阴极、第四发光二极管D12的阳极、第三继电器KA3的2脚接系统电源电路的另一个5V电源输出端VDD, 第四发光二极管D12的阴极与第八电阻R18的一端连接,第八电阻R18的另一端、第八二极管D11的阳极、第三继电器KA3的5脚与第二功率放大集成块ULN2803-2的11脚连接;
所述的主轴编码器信号接收电路包括一个差动信号接收模块AM26LS32、三个高速光耦6N137、一个九引脚接线端子、三个滤波电容、十五个电阻;九引脚接线端子JP3的8脚与第九电阻R19的一端、第十电阻R20的一端连接,7脚与第十一电阻R21的一端、第九电阻R19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滤波电容C4的一端和第十电阻R20的另一端与差动信号接收模块AM26LS32的1脚连接,第二滤波电容C4的另一端和第十一电阻R21的另一端与差动信号接收模块AM26LS32的2脚连接;九引脚接线端子JP3的6脚与第十二电阻R22的一端、第十三电阻R23的一端连接,5脚与第十四电阻R24的一端、第十二电阻R22的另一端连接,第三滤波电容C5的一端和第十三电阻R23的另一端与差动信号接收模块AM26LS32的7脚连接,第三滤波电容C5的另一端和第十四电阻R24的另一端与差动信号接收模块AM26LS32的6脚连接;九引脚接线端子JP3的4脚与第十五电阻R25的一端、第十六电阻R26的一端连接,3脚与第十七电阻R27的一端、第十五电阻R25的另一端连接,第四滤波电容C6的一端和第十六电阻R26的另一端与差动信号接收模块AM26LS32的9脚连接,第四滤波电容C6的另一端和第十七电阻R27的另一端与差动信号接收模块AM26LS32的10脚连接;九引脚接线端子JP3的2脚接地,9脚与系统电源电路的另一个5V电源输出端VDD连接;
第一高速光耦OP2的2脚与第十八电阻R28的一端连接,第十八电阻R28的另一端与差动信号接收模块AM26LS32的3脚连接,第一高速光耦OP2的6脚与第十九电阻R29的一端连接后接主控制芯片STC89C58RD+的2脚,第一高速光耦OP2的3脚、5脚接地,第一高速光耦OP2的7脚、8脚和第十九电阻R29的另一端与系统电源电路的一个5V电源输出端VCC连接;第二高速光耦OP3的2脚与第二十电阻R30的一端连接,第二十电阻R30的另一端与差动信号接收模块AM26LS32的5脚连接,第二高速光耦OP3的6脚与第二十一电阻R31的一端连接后接主控制芯片STC89C58RD+的3脚,第二高速光耦OP3的3脚、5脚接地,第二高速光耦OP3的7脚、8脚和第二十一电阻R31的另一端与系统电源电路的一个5V电源输出端VCC连接;第三高速光耦OP4的2脚与第二十二电阻R32的一端连接,第二十二电阻R32的另一端与差动信号接收模块AM26LS32的11脚连接,第三高速光耦OP4的6脚与第二十三电阻R33的一端连接后接主控制芯片STC89C58RD+的15脚,第三高速光耦OP4的3脚、5脚接地,第三高速光耦OP4的7脚、8脚和第二十三电阻R33的另一端与系统电源电路的一个5V电源输出端VCC连接;差动信号接收模块AM26LS32的4脚、16脚与系统电源电路的另一个5V电源输出端VDD连接,8脚和12脚接地;
所述的系统电源电路包括五引脚接线端子JP4、5V三端稳压模块7805、24V三端稳压模块7824、开关稳压集成模块LM2575T-5、一个电感、一个稳压二极管、六个电解电容、十三个滤波电容、三个发光二极管、十一个二极管、三个电阻;
第九二极管D13的阳极、第十二极管D14的阴极、第十三二极管D17的阳极、第五滤波电容C7的一端、第六滤波电容C8的一端与五引脚接线端子JP4的5脚连接,第十一二极管D15的阴极、第十二二极管D16的阳极、第十四二极管D18的阳极、第七滤波电容C9的一端、第八滤波电容C10的一端与五引脚接线端子JP4的4脚连接,第九二极管D13的阴极、第十二二极管D16的阴极、第五滤波电容C7的另一端、第八滤波电容C10的另一端与第十五极管D19的阳极连接,第十三二极管D17的阴极和第十四二极管D18的阴极与第二电解电容C11的正极连接,作为+10.8V电源输出端,第二电解电容C11的负极接地;第十五二极管D19的阴极、第三电解电容C12的正极、第九滤波电容C13的一端接5V三端稳压模块W1的1脚,第五发光二极管D20的阴极与第二十四电阻R34的一端连接,第五发光二极管D20的阳极、第四电解电容C15的正极、第十滤波电容C14的一端与5V三端稳压模块W1的3脚连接,作为一个5V电源输出端VCC;第十二极管D14的阳极、第十一二极管D15的阳极、第六滤波电容C8的另一端、第七滤波电容C9的另一端、第二电解电容C11的负极、第三电解电容C12的负极、第四电解电容C15的负极、第九滤波电容C13的另一端、第十滤波电容C14的另一端、第二十四电阻R34的另一端以及5V三端稳压模块W1的2脚接地;
第十六二极管D21的阳极、第十七二极管D22的阴极、第十一滤波电容C16的一端、第十二滤波电容C17的一端与五引脚接线端子JP4的2脚连接,第十八二极管D23的阴极、第十九二极管D24的阳极、第十三滤波电容C18的一端、第十四滤波电容C19的一端与五引脚接线端子JP4的1脚连接;第十六二极管D21的阴极、第十九二极管D24的阴极、第十一滤波电容C16的另一端、第十四滤波电容C19的另一端、第五电解电容C20的正极、第十五滤波电容C21的一端与24V三端稳压模块W2的1脚连接,第十七二极管D22的阳极、第十八二极管D23的阳极、第十二滤波电容C17的另一端、第十三滤波电容C18的另一端、第五电解电容C20的负极、第十五滤波电容C21的另一端以及24V三端稳压模块W2的2脚接地;
第六发光二极管D25的阳极、第六电解电容C23的正极、第十六滤波电容C22的一端与24V三端稳压模块W2的3脚和开关稳压集成模块W3的1脚连接,作为+24V电源输出端,第六发光二极管D25的阴极与第二十五电阻R35的一端连接,第二十五电阻R35的另一端、第十六滤波电容C22的另一端、第六电解电容C23的负极以及开关稳压集成模块W3的3脚和5脚接地;电感L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27的阴极与开关稳压集成模块W3的2脚连接,电感L的另一端、第七电解电容C24的正极、第十七滤波电容C25的一端、第七发光二极管D26的阳极与开关稳压集成模块W3的4脚连接,作为另一个5V电源输出端VDD,第七发光二极管D26的阴极与第二十六电阻R36的一端连接,第二十六电阻R36的另一端、第十七滤波电容C25的另一端、第七电解电容C24的负极、稳压二极管D27的阳极接地。
CN 201110399589 2011-12-06 2011-12-06 电子行星绞边装置的交流伺服电机控制电路 Active CN1024931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399589 CN102493106B (zh) 2011-12-06 2011-12-06 电子行星绞边装置的交流伺服电机控制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399589 CN102493106B (zh) 2011-12-06 2011-12-06 电子行星绞边装置的交流伺服电机控制电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93106A true CN102493106A (zh) 2012-06-13
CN102493106B CN102493106B (zh) 2013-04-17

Family

ID=46184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399589 Active CN102493106B (zh) 2011-12-06 2011-12-06 电子行星绞边装置的交流伺服电机控制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93106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39805A1 (de) * 1983-11-01 1985-05-08 GebràœDer Sulzer Aktiengesellschaft Frottierstoffwebmachine
CN1851089A (zh) * 2006-05-25 2006-10-25 黄志毅 基于电子智能控制的布边绞边装置
CN101298715A (zh) * 2008-05-13 2008-11-05 上海大学 剑杆织机电子绞边的数字化精密跟随控制方法
CN201330309Y (zh) * 2008-12-26 2009-10-21 苏州大学 一种绞边装置
CN201443007U (zh) * 2009-04-29 2010-04-28 潍坊金蟀机械有限公司 电子行星绞边装置
JP2010242237A (ja) * 2009-04-02 2010-10-28 Tsudakoma Corp 織機における製織関連装置用の駆動機構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39805A1 (de) * 1983-11-01 1985-05-08 GebràœDer Sulzer Aktiengesellschaft Frottierstoffwebmachine
CN1851089A (zh) * 2006-05-25 2006-10-25 黄志毅 基于电子智能控制的布边绞边装置
CN101298715A (zh) * 2008-05-13 2008-11-05 上海大学 剑杆织机电子绞边的数字化精密跟随控制方法
CN201330309Y (zh) * 2008-12-26 2009-10-21 苏州大学 一种绞边装置
JP2010242237A (ja) * 2009-04-02 2010-10-28 Tsudakoma Corp 織機における製織関連装置用の駆動機構
CN201443007U (zh) * 2009-04-29 2010-04-28 潍坊金蟀机械有限公司 电子行星绞边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93106B (zh) 2013-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842920U (zh) 一种基于总线的倍捻机电机协调运动控制装置
CN110042538B (zh) 一种基于嵌入式的高速剑杆织机专机化控制系统
CN102677237A (zh) 一种自适应光电式电子清纱器
CN1786305A (zh) 粗纱机传动机构同步运行控制系统
CN104562416A (zh) 一种电脑提花大圆机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2493106B (zh) 电子行星绞边装置的交流伺服电机控制电路
CN202450268U (zh) 刺绣机断线报警装置
CN205679396U (zh) 基于云平台的农机工况检测装置
CN106873468A (zh) 一种集成式智能圆织机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6991071U (zh) 采油设备的远程监控装置
CN107268125B (zh) 粗纱机一体化智能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2881603U (zh) 圆纬机自主送纱装置控制器
CN101580994B (zh) 一种电子提花机的控制系统
CN202390617U (zh) 电子行星绞边装置的主轴编码器信号接收电路
CN105511384A (zh) 一种基于现场总线的刺绣机控制系统
CN202390618U (zh) 电子行星绞边装置的系统电源电路
CN205909779U (zh) 一种检测碳刷长度的AS‑i一体化从站
CN206991102U (zh) 一种基于plc的高频无纺布针刺机控制电路
CN202298025U (zh) 用于纺织机的自动控制系统
CN202576736U (zh) 自适应光电式电子清纱器
CN213072492U (zh) 多电机同步互联检测系统
CN219075683U (zh) 一种工业机器人运行模式远程转换控制电路系统
CN207159484U (zh) 一种新型喷气毛巾织机控制系统
CN218974824U (zh) 一种智能落纱机plc自动控制电路
CN220376856U (zh) 一种粗纱机换纱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