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84507B - 通信传输装置、通信耦合器以及阻抗调整片 - Google Patents
通信传输装置、通信耦合器以及阻抗调整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484507B CN102484507B CN201080038577.1A CN201080038577A CN102484507B CN 102484507 B CN102484507 B CN 102484507B CN 201080038577 A CN201080038577 A CN 201080038577A CN 102484507 B CN102484507 B CN 10248450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sh
- variable dimension
- region
- conductor portion
- tra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5672 electromagnetic field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6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629 sup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44 propag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390 adhesive tap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764 inhibitory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30 bi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87 foa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ZZUFCTLCJUWOSV-UHFFFAOYSA-N furosemide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S(=O)(=O)N)=CC(C(O)=O)=C1NCC1=CC=CO1 ZZUFCTLCJUWOS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75 l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50 mark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5 non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2—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local intradevice commun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2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microwaves or radio frequency wave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7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the reduction of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leakage field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9—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data transfer in combination with power transf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 Aerial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能够抑制从通信耦合器和信号传输装置的连接位置发生电磁泄漏并兼顾通信和电力传送的泄漏电磁场抑制技术。所述信号传输装置具有构成下部电极的第一片导体部以及与该第一片导体部经由夹缝区域被层叠的网状的第二片导体部,并在该第二片导体部上具有片阻抗连续地变化的网尺寸可变区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包括片状的信号传输装置和通信耦合器的通信系统中特别地抑制通信时的电磁泄漏的泄漏电磁场抑制技术,所述通信耦合器设置在所述片状的信号传输装置上,并向信号传输装置传输信号。
本申请要求2009年9月1日提交的专利申请2009-202113号的优先权,该专利申请的内容被援引在本文中。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取代通过在空间传输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的以往的无线系统的系统,如专利文献1和2所示的通过向片状的通信介质传输电磁场来进行通信的新的通信系统被开发出并实用化。
这样的通信系统如图13所示包括构成通信介质的片状的信号传输装置1以及构成接口的通信耦合器2。
信号传输装置1为片状结构,该片状结构具有:构成下部电极的第一片导体部3;被配置为与该第一片导体部3空出间隔的网状的第二片导体部4;设置在所述第二片导体部4的上部的第一电介质层5;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片导体部3和第二片导体部4的夹缝区域中的第二电介质层6。
另外,通信耦合器2如图13所示具有:形成通信元件的圆盘状的内部导体10;以覆盖该内部导体10的方式形成并构成耦合器框体11的外部导体12;以及与所述导体10和11连接的同轴电缆13,该同轴电缆13与通信机14连接。并且,通过这样的结构,包含从通信机14被输入输出的信号的电磁场在同轴电缆13中传输并在内部导体10和外部导体12传送而被输入至信号传输装置1后,在该信号传输装置1内传送,由此在与其他的通信耦合器(省略图示)之间进行通信。
另外,作为通信耦合器2的其他方式,具有图14所示的结构的通信耦合器2。
该通信耦合器15具有:设置在信号传输装置1上并用于通信信号或电力收发的板状的天线电路16及用于信号和电力收发的电路(省略图示);以及以覆盖该天线电路16的方式形成的杯状的耦合器框体17。并且,通过这种结构,通信信号经由耦合器框体17的天线电路16变为电磁场而被输入至信号传输装置1后,在该信号传输装置1内传送,由此在与其他的通信耦合器(省略图示)之间进行通信。
另外,在专利文献3~5所示的通信装置中,也与上述专利文献1和2同样地,披露了通过使电磁场存在于构成相互面对的导体部的片状体所夹持的区域中并改变两个片状体之间的施加电压,来使电磁场扩展而进行通信的技术。
具体地,专利文献3所示的通信装置具有下述的信号传输装置,该信号传输装置具有包括第一信号传输层(第二片导体部4)和作为电源层或接地层的第二信号传输层(第一片导体部3)中的至少一层的层叠结构,在所述第一和第二信号传输层之间设置有用于将第一和第二信号传输层相互短路的开关。
另外,专利文献4所示的通信装置具有下述的信号传输装置,该信号传输装置均为具有片状(布状、纸状、箔状、板状、膜状、层状、网状等作为表面的扩展面的、第一导体部(第二片导体部4)和第二导体部(第一片导体部3)的层叠结构,并且示出了为了对该信号传输装置进行通信而将环状天线或偶极天线作为通信耦合器的结构。
另外,专利文献5所示的通信装置具有层叠了片状的第一导体层(第二片导体部4)和第二导体部(第一片导体部3)的信号传输装置,并且在该第一、第二导体部构成的基板上形成有通过衰减从通信元件发出的电磁波来防止反射和泄漏的楔形的电波吸收体。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7-8217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7-28167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5-93603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7-150654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7-533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5所示的通信装置中,通过通信耦合器2,被输入至构成信号传输装置1的片状天线中的电力在形成第二片导体部4的片的边缘上反射,并且在信号传输装置1的内部产生驻波。在这样的驻波中,第一片导体部3和第二片导体部4之间的强电场部分和弱电场部分交替地出现。具体地,在形成第二片导体部4的网状片的边缘部分上出现的电场向空间放射,因而被放射的电场有可能对其他的电子器件产生不利影响,由于这样的问题,需要抑制来自所述边缘的电磁波泄漏的方法。另外,在电力传输和通信中使用其他的频率时,希望通信不在信号传输装置1内部引起驻波,而且,即使电力输送时在信号传输装置1内部产生驻波,也希望尽可能减少进行通信的信号的损失。
参照图15和图16具体地说明上述问题点。图15是示出前面的图13或图14的通信系统中的信号传输单元1的第二片导电体4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并且图16是示出基于图13或图14的连接方式的片阻抗变化的图。
图15中由符号4A表示的位置是在第二片导体部4上设置通信耦合器2的外部导体12的无网状孔的导体面,并且在4A以外的第二片导体部4上如符号4B所示形成有相同形状的网。
在这样的第二片导体部4中,在导体面4A和网4B的边界处片阻抗大幅地变化。在这样的位置上发生电磁波的反射。在通信面(4A)上,通过在面内传播的电磁波向片上面方向的渐逝泄漏,实现与通信耦合器的通信。仅所述的渐逝成分中电磁波向远场的放射少。然而,如果阻抗急剧地变化并且电磁波的一部分在阻抗的不连续部分上反射,则电磁波的行进方向急剧地变化而处于非渐逝模式的状态。因此,发生电磁波向远场的放射,由此产生无法进行高品质的通信的不良情况。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从通信耦合器和信号传输装置的连接位置发生電磁泄漏而兼顾通信和电力传送的泄漏电磁场抑制技术。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以下的手段。本发明是将经由通信耦合器传输的信号作为电磁场传送而进行通信的信号传输装置,所述信号传输装置包括:第一片导体部,所述第一片导体部构成下部电极;以及网状的第二片导体部,所述第二片导体部与所述第一片导体部经由夹缝区域被层叠,并在所述第二片导体部中形成有片阻抗连续地变化的网尺寸可变区域。
另外,本发明是用于对信号传输装置收发信号的通信耦合器,所述通信耦合器具有耦合器框体,所述耦合器框体容纳通信元件,在所述耦合器框体上形成了网尺寸可变区域体,所述网尺寸可变区域体当被设置在所述信号传输装置的网状导体部上时,使片阻抗连续地变化。
另外,本发明是一种阻抗调整片,所述阻抗调整片被安装在信号传输装置上,所述信号传输装置具有构成下部电极的第一片导体部以及与所述第一片导体部经由夹缝区域被层叠的网状的第二片导体部,并且将通信信号作为电磁场传送,所述阻抗调整片具有网尺寸可变区域,所述网尺寸可变区域在被以部分地堵塞网孔的方式贴附在所述第二片导体部的端部上面时,使片阻抗连续地变化。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形成有片阻抗连续地变化的网尺寸可变区域。例如,作为网尺寸可变区域,在各列具有同一尺寸的网孔而形成的网列设置多列,并且各网列的网孔为相对于邻接的网列逐步地改变尺寸的结构。通过将这样的网尺寸可变区域设置在传送大电力时的通信面端部或者设置了通信耦合器时的通信耦合器周边,能够大幅地减小以往那样的来自阻抗不连续部的放射。其结果是,能够抑制来自这些位置的电磁波泄漏,能够安全地进行可靠性高的通信或电力传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信号传输单元的图,图1的(A)是主视图,图1的(B)是平面图。
图2是示出在图2的信号传输单元中与第二片导电体的位置相应的片阻抗的图。
图3是示出实施例1的变形例1(1)的平面图。
图4是示出实施例1的变形例1(2)的平面图。
图5是示出实施例1的变形例2的平面图。
图6是示出实施例1的变形例3(1)的平面图。
图7是示出实施例1的变形例3(2)的平面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通信耦合器,图8的(A)是主视图,图8的(B)是平面图。
图9是图8的通信耦合器被设置在信号传输单元的第二片导电体上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0是示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阻抗调整片被展开后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1A是图10的阻抗调整片被设置在信号传输单元上的实施例3的主视图。
图11B是图10的阻抗调整片被设置在信号传输单元上的实施例3的平面图。
图12是示出图11A和图11B的变形例的主视图。
图13是示出以往的通信系统的正剖面图。
图14是示出与图13不同的构造的通信系统的正剖面图。
图15是示出图13或图14的通信系统中的、信号传输单元的第二片导电体部分的平面图。
图16是示出在图15的信号传输单元中与第二片导电体的位置相应的片阻抗的图。
图17是使实施例1中的外侧片导体部和内侧片导体部短路的例子的剖面图。
图18是将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放射电场强度的频率确定与比较例一起示出的特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图1~图7对本发明的实施例1进行说明。
图1的(A)和图1的(B)是示出作为通信介质的信号传输装置20的截面图和平面图,信号传输装置20通过将从通信耦合器(省略图示)传输的信号作为电磁场传送而进行通信。信号传输装置20是层叠体,该层叠体包括:构成下部电极的第一片导体部4;被配置为与该第一片导体部4空出间隔的网状的第二片导体部3;以及夹缝区域6,所述夹缝区域6设置在上述片导体部4和3的间隙23中,并且由电介质层或者包含大量气体或起泡大量空气的电介质构成。
第二片导体部3如图1的(B)所示包括:导体面25,导体面25是设置构成图13所示的通信耦合器2的耦合器框体11的外部导体12、或者图14所示的通信耦合器15的耦合器框体17等的无网状孔的导体面;具有与以往相同的固定的网尺寸而构成通信面的格子状的网部26;以及位于所述导体面25与网部26之间的细长的网尺寸可变区域27。(此外,在图1的(A)中,为了方便,在第一电介质层5的上部标记出各区域25、26、27,但这些区域25、26、27表示第二片导体部3的区域)。
在位于中间的网尺寸可变区域27中,沿着长度方向的网列27A邻接地配置多列(在图1的(A)中,5列)。网尺寸可变区域27被构造为:从构成位于图1中右侧的格子状的网部26的网孔的尺寸逐步地缩小尺寸,而与位于图中左侧的无孔导体面25相接。即,位于沿着长度方向的各网列27A中的网孔的尺寸被设定为从网部26向导体面25逐渐地减小。
另外,在所述网尺寸可变区域27中,网孔之间被设定为同一线宽,并且网孔越小在同一网列27A内所述网孔越高密度地形成。
并且,当使用在通信介质的上下两个导体片(第一导体片4和第二导体片3)内传播的电磁波的电场和磁场之比表示片的阻抗时,如本实施例1所示,如果在第二导体片3的阻抗大幅变化的部分(在本例中,第二片导体部3中的导体面25和网部26之间)上设置网孔的尺寸连续缩小的网尺寸可变区域27,则如图2所示能够实质上使阻抗逐渐地变化,并且能够减少如以往的图15、图16所示的实质上阻抗极端地大幅变化的不连续的部分。
即,在片阻抗大幅变化的位置中,发生电磁波的反射。在通信面上,通过在面内传播的电磁波向片4和3的上面方向的渐逝泄漏,来实现与通信耦合器的通信。在仅渐逝成分中向远场的放射少。然而,如果阻抗急剧地变化并且电磁波的一部分在阻抗的不连续部分上反射,则电磁波的行进方向急剧地变化而处于非渐逝模式的状态,由此发生向远场的放射。因此,通过设置如图1、图2所示的片阻抗连续地变化的网尺寸可变区域27,能够防止电磁波的反射并抑制向远场的电磁波放射。
如以上详细说明的,根据本实施例1所示的通信传输装置,在第二导体片3的阻抗大幅变化的部分(在本例中,第二片导体部3中的导体面25和网部26之间)上形成片阻抗连续地变化的网尺寸可变区域27,具体地,作为网尺寸可变区域27,在各列具有同一尺寸的网孔而形成的网列27A设置多列,并且各网列27A的网孔设为相对于邻接的网列27A逐步地改变尺寸的结构,通过将这样的网尺寸可变区域27例如与通信耦合器2的耦合器框体11(参照图13)或通信耦合器15的耦合器框体17(参照图14)邻接地设置、或者设置在传送大电力时的通信面端部上等,能够大幅地减小来自以往那样的阻抗不连续部的放射,其结果是,能够抑制来自这些位置的电磁波泄漏,由此能够安全地进行可靠性高的通信或电力传送。
此外,上述实施例1所示的第二片导体部3可如下所述地变形。
(变形例1)
在上述实施例1所示的第二片导体部3中,将无网孔的导体面25设置在了通信耦合器2的外部导体12的设置位置上,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将这样的导体面25如图3所示设置在短路端、开放端。
即,可以将短路端(例如,通过导体连接了上下片4和3的部分)、开放端(例如,形成有EGB(电子带隙)构造等的部分)作为导体面25,并在该导体面25与网部26之间设置能够使片阻抗连续地变化的网尺寸可变区域27。
另外,配置有上述的短路端、开放端的第二片导体部3的导体面25的形状不限于直线状,为了将网尺寸可变区域27设置在角部,导体面25的形状也可以为图4所示的弯曲的曲折形状。
(变形例2)
在上述实施例1所示的第二片导体部3中,设置了网尺寸可变区域27使其与具有固定大小的网孔的尺寸的格子状的网部26邻接,但这样的网尺寸可变区域27可以如图5所示如下地形成,即,在具有大尺寸的网孔的格子状的网部30与具有小尺寸的网孔的格子状的网部31之间以连接该网部30和31的网的方式,对各列的每一列逐渐改变网尺寸。
并且,通过这样的构成,在连接具有不同网尺寸的网部30和31这样的两个通信介质时,也能够应用可减少阻抗极端地大幅变化的不连续的部分的本技术。
(变形例3)
在上述图1~图5中,在第二片导体部3的网尺寸可变区域27中,在同一网列27A内,网孔越小,所述网孔越以同一线宽高密度地形成,但作为片阻抗连续地变化的结构,如图6所示,所述网尺寸可变区域27也可被构成为:使孔间隔或格子间隔不变,并且网列所具有的网孔越小,在同一网列27A内线宽就相对地越宽。
另外,作为片阻抗连续地变化的结构,也可以如图7所示,通过将第二片导体部3的框(由符号22A表示)形成为三角形,使其成为孔的开口面积逐渐减小的结构。此时,所述框22A被配置在多个网列27A的各列中,从而部分地封闭所述网列27A以使各列的网孔的大小逐渐变化。
[实施例2]
参照图8和图9对本发明的实施例2进行说明。
图8中由符号40表示的是,用于向信号传输装置41收发信号的通信耦合器。该通信耦合器40例如被图13或图14所示的结构的装置使用,并且被构成为在由符号42表示的耦合器框体(相当于图13的耦合器框体11、图14的耦合器框体17)的外表面部上以向外突出的方式设置有片阻抗连续地变化的网尺寸可变区域体43。
在该网尺寸可变区域体43中,如图8所示,在各列具有同一尺寸的网孔而构成的网列43A以同心圆状并且多列地设置,并且各网列43A的网孔被设置为相对于邻接的网列43A逐步地改变尺寸。
并且,如图8所示,在将通信耦合器40安装在信号传输装置41的上面时,该网尺寸可变区域体43部分地封闭构成该信号传输装置41的第二片导体部44的相同形状的网孔,由此能够在通信耦合器40和信号传输装置41之间形成片阻抗连续地变化的区域。
如以上详细说明的,根据本实施例2所示的通信耦合器40,片阻抗连续地变化的网尺寸可变区域体43被设置为以向外突出的方式设置在耦合器框体42的外部导体的外表面部上。具体地,将片阻抗连续地变化的网尺寸可变区域体43设置在通信耦合器40的耦合器框体42上,因此在该通信耦合器40被安装在信号传输装置41的上面的状态下,通信耦合器40部分地封闭构成该信号传输装置41的第二片导体部44的相同形状的网孔,由此能够在通信耦合器40和信号传输装置41之间形成片阻抗连续地变化的区域,由此能够大幅地减小以往那样的来自阻抗不连续部的放射,从而能够抑制将通信耦合器40设置在信号传输装置41上时的电磁波泄漏,安全地进行可靠性高的通信或电力传送。
此外,所述网尺寸可变区域体43不限于图8(B)所示的结构,也可以如实施例1的图6所示的设置为:使同一网列43A内孔间隔或格子间隔不变,并且网列所具有的网孔越小,线宽就相对地越宽。
[实施例3]
参照图10~12对本发明的实施例3涉及的阻抗调整片进行说明。
图10所示的阻抗调整片50如图11A和图11B所示被安装在信号传输装置54,并通过在由粘结剂和非金属构成的粘结带58上层积导电性物质形成其整体,信号传输装置54包括构成下部电极的第一片导体部51(在图11A,对应于符号4)、以及与该第一片导体部51隔着夹缝区域52(在图11A中,对应于符号6)层叠的网状的第二片导体部53(在图11A中,对应于符号3)。
即,该阻抗调整片50如图10所示形成将网尺寸可变区域55、片厚部56、下面片部57一体化的结构,并且在使用前述的粘结带58以包围信号传输装置54的端部的方式进行了粘贴时,如图11A和图11B所示,网尺寸可变区域55部分地阻塞构成该信号传输装置54的第二片导体部53的网列53A内的相同形状的网孔,另外,片厚部56被配置为堵塞第一片导体部51和第二片导体部53之间的夹缝区域52,另外,下面片部57被配置在该信号传输装置54的第一片导体部51的下面。此外,片厚部56和下面片部57之间的边界在图10中使用双点划线表示。
另外,在所述阻抗调整片50的网尺寸可变区域55中,在各列具有同一尺寸的网孔而构成的网列55A以多列设置,并且各网列55A的网孔被设置为相对于邻接的网列55A逐步地改变尺寸。
并且,如图11A和图11B所示,在将阻抗调整片50安装到信号传输装置54时,通过使网尺寸可变区域55的网列55A与第二片导体部53的网列53A的列一致并重叠,而部分地封闭位于第二片导体部53的网列53A内的相同形状的网孔,其结果是,能够在信号传输装置54中形成片阻抗连续地变化的区域。
如以上详细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例3所示的阻抗调整片50,将片阻抗连续地变化的网尺寸可变区域55设置为以部分地堵塞网孔的方式贴附在信号传输装置54的第二片导体部53的端部上面。由此,在如图11A和图11B所示的将阻抗调整片50安装到信号传输装置54时,该阻抗调整片50的网尺寸可变区域55部分地封闭位于第二片导体部53的网列53A内的相同形状的网孔,由此能够在该信号传输装置54上形成片阻抗连续地变化的区域,其结果是,通过例如在这样的网尺寸可变区域55上邻接地设置通信耦合器2的耦合器框体11(参照图13)或通信耦合器15的耦合器框体17(参照图14)、或者配置传送大电力时的通信面端部等,能够大幅地减小以往的来自阻抗不连续部的放射,其结果是,能够抑制来自这些位置的电磁波泄漏,从而能够安全地进行可靠性高的通信或电力传送。
此外,上述实施例3的网尺寸可变区域55不限于上述的图10、图11A/11B的结构,也可以如图12所示由以部分地堵塞第二片导体部53的网孔的方式被贴附并且形成为三角形状的多个导体片60构成。所述多个导体片60被贴附到第二片导体部53时,将所述多个导体片60配置在构成该第二片导体部53的多个网列55A的各列中,以使各列的网孔的大小逐渐变化的方式部分地封闭该网列53A,由此实现与前面的图10、图11A/图11B的网尺寸可变区域同样的效果。
另外,阻抗调整片50的网尺寸可变区域55不限于图10所示的结构,也可以如实施例1的图6所示的被设置为:使同一网列55A内孔间隔或格子间隔不变,并且网列具有的网孔越小,线宽就相对地越宽。
另外,上述阻抗调整片50设置有在信号传输装置54中、堵塞片导体部51和第二片导体部53之间的夹缝区域52的片厚部56、配置在第一片导体部51的下面的下面片部57,但所述片厚部56和下面片部57不是必须的结构,也可以只由网尺寸可变区域55如上述的图10~图12所示的那样部分地堵塞第二片导体部53的网孔。
此外,将第一、第二片导体的端部相互连接而成为所谓的短路端也是有效的。
即,图17是示出具有短路端的信号传输装置20的截面图,并且在构成下部电极的第一片导体部4和被配置为与该第一片导体部4空出间隔的网状的第二片导体部3之间,设置有将第一、第二片导体部相互连接的短路端导体61。
图18示出应用本发明、在7mm网中设置片阻抗可变区域而成为短路端时的电磁波泄漏抑制效果。为了比较,对仅在7mm网中成为开放端时的短路的条件(即,使用本发明改善前)、以及在7mm网的端部上设置35mm的网尺寸可变区域、5mm的金属区域并且使端部成为短路端时的条件(即,使用本发明改善后)进行图示。如此,在端部使外侧片导体和内侧片导体短路时,与不使外侧片导体和内侧片导体短路时相比,在GHz频带中实现了10dB~15dB的放射抑制效果。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具体的结构不限于该实施方式,还包含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的设计变化等。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涉及在包括片状的信号传输装置和通信耦合器的通信系统中特别地抑制通信时的电磁泄漏的泄漏电磁场抑制结构,该通信耦合器设置在该片状的信号传输装置上并向信号传输装置传输信号。
符号说明
20信号传输单元
3第二片导电体
27网尺寸可变区域
27A网列
40通信耦合器
41信号传输单元
42耦合器框体
43网尺寸可变区域体
43A网列
44第二片导体部
50阻抗调整片
53第二片导体部
54信号传输单元
55网尺寸可变区域
55A网列
56片厚部
57下面片部
60导体片
61短路端导体
Claims (15)
1.一种通信传输装置,所述通信传输装置是将经由通信耦合器传输的信号作为电磁场传送而进行通信的信号传输装置,所述通信传输装置包括:
第一片导体部,所述第一片导体部构成下部电极;以及
网状的第二片导体部,所述第二片导体部与所述第一片导体部经由夹缝区域被层叠,并具有片阻抗连续地变化的网尺寸可变区域,其中,所述网尺寸可变区域是指区域中的网尺寸可变的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传输装置,其中,
所述网尺寸可变区域包括多个具有同一尺寸的网孔的网列,
所述各网列的网孔的尺寸相对于邻接的网列逐步地变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传输装置,其中,
所述网尺寸可变区域的网孔之间具有同一线宽,
所述网孔越小,在同一网列内所述网孔越高密度地形成。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传输装置,其中,
在所述网尺寸可变区域中,网孔间隔或格子间隔不变,
所述网孔越小,所述网列的线宽相对地越宽。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传输装置,还包括:
短路端导体,所述短路端导体将所述第一片导体部和所述第二片导体部的端部相互电连接。
6.一种通信耦合器,所述通信耦合器用于对信号传输装置收发信号,所述通信耦合器包括:
耦合器框体,所述耦合器框体容纳通信元件;以及
网尺寸可变区域体,所述网尺寸可变区域体被设置在所述耦合器框体上,并且所述网尺寸可变区域体当被设置在所述信号传输装置的网状导体部上时,使片阻抗连续地变化,其中,所述网尺寸可变区域体是指区域体中的网尺寸可变的区域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耦合器,其中,
所述网尺寸可变区域体包括多个具有同一尺寸的网孔的网列,
所述各网列的网孔的尺寸相对于邻接的网列逐步地变化。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耦合器,其中,
所述网尺寸可变区域体的网孔之间具有同一线宽,
所述网孔越小,在同一网列内所述网孔越高密度地形成。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耦合器,其中,
在所述网尺寸可变区域体中,网孔间隔或格子间隔不变,
所述网孔越小,所述网列的线宽相对地越宽。
10.一种阻抗调整片,所述阻抗调整片被安装在信号传输装置上,所述信号传输装置具有构成下部电极的第一片导体部以及与所述第一片导体部经由夹缝区域被层叠的网状的第二片导体部,并且将通信信号作为电磁场传送,
所述阻抗调整片形成有网尺寸可变区域,所述网尺寸可变区域在被以部分地堵塞网孔的方式贴附在所述第二片导体部的端部上面时,使所述信号传输装置的片阻抗连续地变化,所述网尺寸可变区域是指区域中的网尺寸可变的区域。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阻抗调整片,其中,
被贴附在所述信号传输装置的第一片导体部的下面的下面片部经由位于夹缝区域中的片厚部设置在所述网尺寸可变区域中。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阻抗调整片,其中,
所述网尺寸可变区域包括多个具有同一尺寸的网孔的网列,
所述各网列的网孔的尺寸相对于邻接的网列逐步地变化。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阻抗调整片,其中,
所述网尺寸可变区域的网孔之间具有同一线宽,
所述网孔越小,在同一网列内所述网孔越高密度地形成。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阻抗调整片,其中,
在所述网尺寸可变区域中,网孔间隔或格子间隔不变,
所述网孔越小,所述网列的线宽相对地越宽。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阻抗调整片,其中,
所述网尺寸可变区域具有形成为三角形状的多个导体片,
所述网尺寸可变区域以部分地堵塞所述第二片导体部的网孔的方式被贴附,
所述多个导体片在被贴附到第二片导体部时被配置在构成所述第二片导体部的多个网列的各列中,并以使各列的网孔的大小逐渐变化的方式部分地封闭所述网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202113 | 2009-09-01 | ||
JP2009-202113 | 2009-09-01 | ||
PCT/JP2010/064897 WO2011027770A1 (ja) | 2009-09-01 | 2010-09-01 | 通信伝達装置、通信カプラ及びインピーダンス調整シート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84507A CN102484507A (zh) | 2012-05-30 |
CN102484507B true CN102484507B (zh) | 2015-01-21 |
Family
ID=436493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80038577.1A Active CN102484507B (zh) | 2009-09-01 | 2010-09-01 | 通信传输装置、通信耦合器以及阻抗调整片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983370B2 (zh) |
JP (1) | JP5678888B2 (zh) |
CN (1) | CN102484507B (zh) |
WO (1) | WO201102777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252473B2 (en) * | 2011-03-14 | 2016-02-02 | Hitachi, Ltd. | Electromagnetic wave propagation medium |
JP5621173B2 (ja) * | 2011-07-12 | 2014-11-05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電磁波伝搬装置および電磁波インターフェース |
JP2013038566A (ja) * | 2011-08-08 | 2013-02-21 | Nec Corp | シート状通信媒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通信システム |
JP6052276B2 (ja) * | 2012-02-24 | 2016-12-27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受電装置、給電装置、通信装置 |
JP5939876B2 (ja) * | 2012-04-27 | 2016-06-22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分岐部材 |
KR102139217B1 (ko) * | 2014-09-25 | 2020-07-2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안테나 장치 |
KR102175750B1 (ko) * | 2014-10-29 | 2020-11-0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안테나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 장치 |
KR102125722B1 (ko) * | 2016-11-29 | 2020-06-23 | 한국자동차연구원 | 유도 공진 통합형 무선 충전 송신기의 코일 구조 및 제어 방법 |
JP2018093334A (ja) * | 2016-12-01 | 2018-06-14 | テスラシート株式会社 | 2次元通信シート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2次元通信システム |
CN113036379B (zh) * | 2021-03-17 | 2022-06-14 | 成都挚信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压控磁性阻抗变换器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223634A (ja) * | 2004-02-05 | 2005-08-18 | Sony Ericsson Mobilecommunications Japan Inc | カメラ付き携帯通信端末 |
CN101022696A (zh) * | 2006-02-16 | 2007-08-22 | 华通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具网状接地面的多层电路板特性阻抗控制方法及结构 |
JP2009105599A (ja) * | 2007-10-23 | 2009-05-14 | Itoki Corp | 信号伝達装置、ならびに、信号伝達天板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203118A (ja) | 2000-01-21 | 2001-07-27 | Tokai Rika Co Ltd | コイル及びインピーダンス調整済みコイルの製造方法 |
JP2005093603A (ja) | 2003-09-16 | 2005-04-07 | Serukurosu:Kk | 信号伝送用基板装置、信号伝送用基板装置の製造方法、コネクタ、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装置の製造方法 |
JP2006229641A (ja) | 2005-02-18 | 2006-08-31 | Serukurosu:Kk | 通信装置 |
JP2006270165A (ja) | 2005-03-22 | 2006-10-05 | Serukurosu:Kk | 通信システム、インターフェース装置、シート装置 |
JP4686400B2 (ja) | 2005-07-21 | 2011-05-25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光学デバイス、光学デバイス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光学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
US7626561B2 (en) * | 2005-09-12 | 2009-12-01 | Cell Cross Corporation | Signal carrying apparatus |
JP4538594B2 (ja) * | 2005-09-12 | 2010-09-08 | 株式会社セルクロス | 信号伝達システム |
JP2007150654A (ja) | 2005-11-28 | 2007-06-14 | Serukurosu:Kk | センサ装置 |
JP2007281678A (ja) | 2006-04-04 | 2007-10-25 | Serukurosu:Kk | 信号伝達システム |
WO2011044713A1 (en) * | 2009-10-15 | 2011-04-21 | Thomson Licensing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coding a mesh model, encoded mesh model,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coding a mesh model |
-
2010
- 2010-09-01 US US13/393,283 patent/US8983370B2/en active Active
- 2010-09-01 CN CN201080038577.1A patent/CN102484507B/zh active Active
- 2010-09-01 JP JP2011529910A patent/JP5678888B2/ja active Active
- 2010-09-01 WO PCT/JP2010/064897 patent/WO201102777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223634A (ja) * | 2004-02-05 | 2005-08-18 | Sony Ericsson Mobilecommunications Japan Inc | カメラ付き携帯通信端末 |
CN101022696A (zh) * | 2006-02-16 | 2007-08-22 | 华通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具网状接地面的多层电路板特性阻抗控制方法及结构 |
JP2009105599A (ja) * | 2007-10-23 | 2009-05-14 | Itoki Corp | 信号伝達装置、ならびに、信号伝達天板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8983370B2 (en) | 2015-03-17 |
JP5678888B2 (ja) | 2015-03-04 |
WO2011027770A1 (ja) | 2011-03-10 |
US20120157024A1 (en) | 2012-06-21 |
JPWO2011027770A1 (ja) | 2013-02-04 |
CN102484507A (zh) | 2012-05-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484507B (zh) | 通信传输装置、通信耦合器以及阻抗调整片 | |
CN111052504B (zh) | 毫米波天线阵元、阵列天线及通信产品 | |
CN110061349B (zh) | 一种基于正交模式对的宽带5g mimo手机天线 | |
CN109301473B (zh) | 5g毫米波宽带差分天线 | |
US20200144729A1 (en) | Antenna device | |
WO2012088837A1 (zh) | 一种移动终端的阵列天线及其实现方法 | |
CN105493348A (zh) | 多波段共口径天线 | |
CN102280696A (zh) | 半波传输去耦小间距微带阵列天线 | |
Ali et al. | Design challenges and possible solutions for 5G SIW MIMO and phased array antennas: A review | |
CN108521017B (zh) | 一种大规模mimo天线的馈电网络 | |
US11201394B2 (en) | Antenna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JPWO2019077813A1 (ja) | アンテナ装置 | |
EP4246723A1 (en) | Antenna lattice for single-panel full-duplex satellite user terminals | |
CN105811118A (zh) | 一种天线 | |
CN203733935U (zh) | 一种高隔离宽带双极化天线 | |
CN209217203U (zh) | 一种毫米波双极化贴片天线 | |
CN115810913A (zh) | 双频电磁带隙结构和阵列天线 | |
CN108429012A (zh) | 一种移动终端的天线及移动终端 | |
CN111628292B (zh) | 天线系统 | |
CN104009299A (zh) | 双极化基站天线 | |
CN102959801A (zh) | 一种微带天线 | |
CN209329147U (zh) | 一种紧凑型四单元mimo手持天线系统 | |
CN108063312B (zh) | 一种移动终端宽带mimo双天线 | |
CN206422228U (zh) | 一种紧凑的椭圆环形双极化基站天线 | |
CN112510363B (zh) | 一种差分馈电的频率扫描天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